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第十三单元 哈佛经理弊病诊治

_4 佚名(现代)
以制造汽车音响著名的“日本录机工业公司”,一向被同行业公认为坚实厂商,除了主力产品的汽车音响之外,还制造家庭音响,和无线电通话机,产品大部分输出到美国。1981
年的总营业额为日元57亿元。
1978年7月,开始进行国外投资,在新加坡设立100%独资的装配工厂。虽然有完备的计划,积极地开发业务,但是在强烈的同行竞争下,外销业绩很不理想。本地内销市场又没有好的业绩出现。为挽救大局而努力研究开发新产品,但不幸又告失败,终于宣布破产,负债总额约日元50亿元。
福冈县有名的丸轮鱼乐食品制造公司,以鱼板条和竹轮烧闻名日本,福冈县几乎全部是他的市场,业绩稳定成长。1980年投资13亿日元,在福冈市内兴建一座现代化设备的工厂
,另一方面又向美国及澳洲拓展出口业务,一时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
最近两三年来,因消费低迷,工厂生产过剩,周转资金短缺,加上设厂时向金融机关融资的利息负担过重,每年的财务报表上都出现赤字,加上销货品发生纠纷,货款无法取回,终于在1984年宣布破产,负债金额达22亿日元。

贪多求大
曾经有一段时期是公司的大主顾,往来交易金额也不算小,却因一点小误会而断绝往来
的顾客突然又来订货,或是目前还有往来的客户,因条件上谈不拢,而委托别的顾客代为订货。上述情况,是现今商场上常有的事。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必须慎重处理,否则往往吃闷亏。要仔细分析对方,是不是被目前的供应商拒绝供货,才回头找你?尤其是订货量很大时,更要注意,否则,常常会为了贪图多做一笔生意倒帐。
在经济萧条,业绩不理想,公司赤字渐渐增加时,一旦有大笔订货单出现,经营者往往会认为是天赐良机,不经过仔细考虑,一口气就接了下来。结果,收进来的支票第一张就遭到退票,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俗语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人常常在困苦时遇到这种情况,而使本来就发生财务问题的公司,更加速恶化。
许久没有往来的客户突然回来大量订货时,就要小心应付,不要高兴得太早。以下的情形,尤其应当特别小心:
发现与不同行业之间,有大笔交易发生的客户。
(2)以支票付款,或常发生支票跳票的现象的客户。
S商事公司过去一直以煤炭为主力营业项目,但最近几年,改以石油制品为主要项目,在顶峰时期的营业额高达日元100亿元。
但奇怪的是,他的石油制品却不是直接向石油公司购买,而是批发商所供应的。同时,财务情况不稳的客户又多,时常有呆帐的情形出现。往来都是以票据方式收付款,金额都很大。
到了1983年2月至3月间,呆帐金额大幅增加,在财务已经恶化的情形下,向供应商要求将债权打对折,而剩下的50%债务以分期付款方式偿还,并将营业阵容大幅缩小,继续经营。
拖到1984年,终于以周转不灵为借口,宣布倒闭。负债总额为20亿日元。
□ 投机思想过重
以关西某家海产品批发商为例来探讨,该公司每年的营业额超过日元20亿 ,但因利润偏低,想经营其它行业,但又谈何容易;想来想去最后走上囤积海苔之路。海苔在日本食品界,属于热门时货,价格暴涨暴落,所以像赌博一样,一半靠运气;另一半要看眼光判断力。
这家公司就因眼光短浅,使库存货品过多而倒闭。
大型批发商以囤积而发了时货财的,虽然不胜枚举,但这多半是在经济高度成长时期的事。
现在交通发达,公共通讯方便,各种物资的集中和分散速度相当快。再加上全世界数一数二的日本商社信息网,哪里有多少数量的物资,可以清楚地把资料送到经商者手中。甚至,各农作物的收获量、商品的生产量等预测技术也都在进步中。所以,单靠自己的推测或碰运气来囤积物品,而想发大财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目前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小型批发商已亮起危险信号了。除了极少数的特殊商品之外,大型批发商都以大型电脑来处理信息,不但存库量、售货量,都可从电脑的屏幕上一目了然;
甚至于其他有关同行的信息及资料,也随时都可以得知。所以传统式经营法,早已被淘汰了

大阪的富士鹰工业公司是日东牌毛线衣的制造兼批发商。除了日东牌以外,还经营“得利卡”和“马加利特”两个牌子的产品,而知名度很高,每年的营业额约日元25亿元。其中长畸屋、忠宝屋、日井等超级百货公司即占该公司50%的营业额,其余50%是与全日本各地区批发商往来所得。
富士鹰一直采取薄利多销政策,所以公司盈余颇低,公司负责人常受董事会的指责;于是在1982年,以极度保密的情况下,决定由国外大量进口廉价的秋冬季毛衣,(金额约6亿
日元)。不料该批毛衣运到时,因日元贬值,使成本增加,造成不利的局面。
1983年5月期的决算表上,出现了1亿元日元的赤字,此后业绩开始下降。终于在1984年2月宣布破产,负债额为日元15亿元。
世界上最大的油轮航运公司——三光汽船运航会社,虽然每年都在亏损中惨淡经营,但经营者却仍期待着景气复生,还不断的挣扎奋斗。这也是一家投机经营的全世界的航运业,不单是油轮方面,连其他的定期船与不定期船,均陷于不景气的状况。在大部分船只停航时,
三光汽船却还是大做亏本生意,这实在是不可思议的事。

买空卖空投机行为
 
1984年11月,股票上市的东京菱和汽车公司,宣布倒闭。该公司是三菱汽车制造公司在东京规模最大的工厂;也是居领导地位的汽车销售商。1984年3月期的营业额高达168亿日元。但因卡车的严重滞销,使得1982年和1983年的会计决算书上,都出现了庞大的赤字。
加在该公司的产业机械部长,以交换支票方式,向十几家经销商换来将近数十亿的支票,再持那些支票向各金融机关兑现。明为出售小型建设机械的销售款,其实就是卖空行为。此事在同年六月间被发?br>
第一章哈佛经理弊病诊治通则(下)
□ 中坚力量大换血
撤换主要干部时,要有相当的理由,才交代得过去。
比方说,董事长年事已高,而且接棒人已经可以随时接手了,那么董事长就可以功成身退。或是董事长在任期间一直辛苦的工作,该让他休息,以答谢他的辛劳。或是家族公司的第二代已有相当的能力,第一代董事长就可以放心的引退。或关系企业的董事长,被母公司另选派较有实力的董事长来接任等情形。
上述的各种情形,可说是顺理成章的人事变动。在同业间还足以告诉外人。如果是在其他情况下,突然地改选董事长,那就和中坚干部辞职一样,也是一种危险信号了。
自公司创立以来,一直与董事长同甘共苦的常务董事突然辞职,如果是因病辞职,就不会被同行业怀疑;否则,就是危险信号。原因可能有:常务董事看出公司的破绽,或者,他与公司同仁或董事长发生的冲突。
在公司刚成立时,大家都为了公司的业绩拼命努力,根本没有时间闹意见,但业绩达到某一程度时,就会为了红利分配、或争取职权等发生争执。如此一来,公司团体精神就受到影响,业绩当然也会开始下降。
公司里的重要职员,或对外有信用的人,不明不白的辞职时,就要注意了。同时也要观察,同事之间是否发生过冲突?冲绳市的新琉工业公司,是当地最有名气的冷气工程公司,知名度颇高。1983年开始在那霸市投下巨资,经营公寓出租业。后来资金调度困难,继而公司职员争权,引起内部不和。加上关系企业中的新琉冷暖气机公司宣布倒闭,使公司业务更加恶化,对外信用扫地。终于在1984年6月因负债总额达20亿日元而宣布破产。
“只要三个人凑在一起,就可能成为小派系”,因此,每一个公司的办公室里,都会有几个小派系。在业务蒸蒸日上时,不会发生问题,可是一旦公司业绩走下坡时,上层领导人员,如果没有足够的驾驭能力,小派系之间就会开始争权夺利,用尽各种挑拨手段,弄得鸡犬不宁,扰乱整个经营方针。如此一来,公司又向倒闭的路上迈进了。

银行或客户撤出
如果好不容易才得到主力银行的协助,而经营者或董事长却不跟他交涉或应酬,没有进
一步的沟通,实是很可惜的事!因为银行特派员有特殊的经营技术、知识及资料,如果经营者不善加利用,实在是糟蹋人才。可是,这个社会上偏偏就有一些顽固不化的经营者,不肯采纳别人的意见,总认为银行特派员不是同行,不会了解自己的事,而不愿与他们协商。
不过,在现代企业界,因得到主力银行特派员协助而成功的例子也很多。尤其是在第一次能源危机及第二次能源危机,营业额降到前所未有谷底时,因得到主力银行特派员的协助,使公司业绩回升的例子更多。例如东洋工业公司,其主力银行是住友银行,派出四位职员协助。结果在资料充分的情况下,开发出一种广为一般家庭所接受的商品,扭转了公司的危急情况,使业绩回升,银行特派员也在完成任务后,满心欢喜的回总公司待命.
而相反的,理化工业公司在经营情况危急的时候,其主力银行是三井银行,除派员协助外,甚至还派了一位资深驻厂员担任公司的代理副社长。这已经充分的显示出主力银行的诚意了,没想到理化工业公司的董事长非常顽固,使特派员们无法深入了解公司业务,及各项作业症结所在,更无法发挥协助的特长。总公司发觉这种情况后,只好撤回驻在理化工业公司的特派员,并且缩减融资额。
对理化工业公司融资的银行虽然超过30家,但其他银行见三井银行撤回特派员,及其董事长顽固的情形,都相继停止融资,并且陆陆续续收回货款金额。就在三井银行撤回特派员的3个月后,1984年6月,理化工业公司以负债额高达27亿日元的情况下宣破产。
藤野棉业创业于1922年,在广岛是知名度很高的厂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其制造的脱脂棉畅销全国。大战后,以生产女性卫生棉为主力产品,在业绩最盛时,包括脱脂棉的生产量,全日本第一。1981年3月期的营业额高达64亿日元。后来,因为该公司投资再整厂、建厂的设备费用过高,利息负担很重;加上产品销售的业绩骤减,经营开始恶化,资金也相继发生问题。
为了协助藤野棉业的业绩回升,其最大的原料供应商伊藤万公司和“东洋人造纤维公司”,派驻厂员到公司协助经营。但是在发觉公司缺点实在太多,无法重整的情况下,纷纷撤回驻厂员。撤回后,藤野棉业的业绩急速恶化,终于倒闭。

疏远关系企业
三井东庄化学公司独资成立了一家小公司——三井东庄温室农艺公司(东京),是专门设
计“果菜温室”的公司。在1983年3月因负债200亿日元而宣布破产。
这家小公司专门以半透明树脂木为原料,设计各类蕃茄、青椒、小黄瓜等蔬菜栽培室,从设计到施工,该公司一手包办。在1982年,营业额高达50亿日元。
1984年2月,该公司被其经销商长畸产业公司拖欠60亿日元,这是一家专卖营业用“塑胶布果菜栽培屋”的公司,在1983年宣布倒闭。东庄温室农艺公司受其拖累,也在3月后相继宣布破产。
母公司三井东庄化学公司,此时也是因负债累累,所以,对子公司的恶化无法伸手援助。像这种子公司经营不善,而母公司无法援助,任子公司倒闭的例子是常有的。东庄温室农艺公司是三井企业中第一家倒闭的公司。而三井企业是世界公认日本最大财团,所以这个倒闭案件被一般人认为是不可思方议的大事!
可是从此以后,只要业绩不振,或经营未达理想的子公司,都纷纷被母公司淘汰。虽然有的公司经营情况比东庄温室农艺公司还好些,但只要是无法帮母公司赚钱,或经营不相关行业的子公司,母公司都会尽量快裁决,以免被拖累。
石芝工业公司创立于1960年,是专门制造产业机械的厂商。在1984年8月以前,是由石川岛播磨工业公司投资成立的,并派员到该公司协助经营,所以,石芝公司可算是石川岛播磨工业公司投资成立的,并派员到公司协助经营,所以,石芝公司可算是石川岛播磨公司的特约公司.
刚开始时,该公司替母公司造船和建筑工程用的机械零件。渐渐因为造船业不景气,加
上各种工厂设备乏人问津,而改为经营整厂设备零件。1984年3月期的营业额高达230亿日元,业绩十分可观。
3月以后,因世界经济渐趋低迷,销售上遭到激烈竞争,营业净利日渐减少,融资利息提高。再遇上被倒帐,情况更恶化。加上社长又是个专制的顽固派,母公司——石川岛播磨公司也感到气馁。于是放弃对它的援助,而任其自生自灭。1984年8月,母公司将股份权利转让,撤回驻厂员。这下子石芝公司所面临的不只是资金短缺及周转困难,连工程业务来
源也断了,终于在1984年11月宣布倒闭,负债额达39亿日元。

上市商品不合格
前些时候有一家陶瓷工厂,推出一种新产品的马桶。结果陆续发生数次客户被割伤的事
件,这家公司在开发新产品上,已经花了不少开发费、原料费和广告宣传费,正待回收时,不料却发生这种意外事故。除了登报声明道歉外,还得付医疗赔偿费,及收回瑕疵货品的交通费等等;同时公司的信誉也泡汤了。
大阪的五十铃工业公司,在日本是制造减火器的权威,却在1984年初宣布破产,负债总额34亿元。这家公司在同年一月期的营业额尚有25亿日元,没想到发生减火器故障事件,客户纷纷要求退货交换,结果造成将近6亿日元的损失,此后渐渐发生资金周转困难,终致倒闭。
再如大和商事会社于1983年4月宣布破产,负债达52亿日元。
该公司创立于1976年,专门经营地毯生意,是地毯、窗帘的大批发商;鼎盛时期的营业额(1981年4月)为26亿日元。后来因为地毯销售情形不好,所以营业额节节下降,1982年4月只剩225亿日元,加上资金周围困难,已经有点捉襟见肘了。偏偏在1983年,卖出的地毯频频出现质量不好的情形,使得价值1亿日元的产品遭到追查,公司亏损7000万日元。一月底第一次跳票,于是同行业者对该公司信心动摇,当然免不了倒闭的命运!
另外,东京有一家著名的运输公司,于1984年宣布破产,负债额10亿日元。该公司以
运输业为主,1983年11月起,创下每年95亿日元的营业额,经营策略上正常。但是后来将资金转投资,设立“茨城日立环境保护公司”,在茨城县买了一大笔土地,供应该地区企业公司、工厂等倒垃圾用,又在焚化炉等设备上投下了不少资金。然而,向政府申请营业许可证时却未获批准。用高利贷借来的数亿资金的巨额利息,更造成资金周转困难。
要求十几家债权人将支票延缓轧入银行;第一次要求虽然获债权人同意,但第二次却得不到债权人的谅解,最后只好宣布破产。

发生事故灾难
1984年,长野县中部发生地震,造成很严重的损害。据电视报导,灾区中有一家水泥
制造工厂因地盘下陷,厂房损坏得很厉害。此后,这个工厂就一直陷入困境直到倒闭!
“友井产业公司”是一个以重机械为主的土木工程营造商,于1984年8月宣布倒闭。原因是,所承包的“真岗乡村俱乐部”建筑工程,在施工期间有十二个工人死亡,因而造成公司的破产。
又如“木村地基工程公司”,是专门承包公家机构建筑工程的营建公司,在其所承包的工程中,公家机构占四成,民间工程占六成。其营业额在1978年3月间为54亿日元。1978年10月,因为周转困难,负债额达75亿日元,宣布破产。原因是,其所承包的京都市府下水道工程,施工期间因地基挖掘不慎,造成两旁房屋倾斜,于是居民提出上诉。此外施工期间死了三名员工,造成巨额的赔偿,这些意外事件,导致公司业绩下降,资金周转困难,不得不走上破产之途!
“三香公司”成立于1974年,以经营九州名产“辣莲藕”著名。刚开始时是个饼干公司,三年来稳定经营,业绩直线上升,直到1977年开发出新产品“辣莲藕”,营业额每年约达3亿日。没想到至1984年8月,有227人因食辣莲藕中毒,消息传出,该公司信用立即丧失,业绩下降。在要求厂商延缓交换支票时,又未获同意,于是支票跳票,负债8000万日元,宣布破产。
东京海上工程公司,于1984年6月,因支票跳票,宣布破产,负债额达15亿日元。这家公司备有高性能的拖船设备、探测海底石油的挖掘机、桥梁及浮船等海洋工程设备。1983年至9月份的营业额34亿日元。1976年,在阿根廷发生承包的石油探测吊车失事事件,损失了15亿日元,此后业绩连连受挫。
在石油产业不景气时,又投入庞大资金添置设备,造成资金大量冻结;加上庞大的维持费及人事费,周转十分困难。最致命的一击,是受到“东京海事公司”破产的影响,使其跟着倒闭。(“东京海事公司”先宣布破产,负债总额230亿日元。东京海上工程公司因收不到帐款,第三天也跟着宣布倒闭。)

政策法规变动
东京银座的雅达凯信用信托公司,创立于1966年,是由八谷光纪先生独资成立的。1997
年变更为雅达凯信用公司,此后专门从事高利贷的经营。1982年融资贷放金额高达100亿日元。在钱滚钱、利加利的情形下,一年后很快地增加到200亿日元的贷款额,是属于“高成长率”的企业,非常令人羡慕。
可是好景不常,自日本政府颁布“地下钱庄管理办法”之后,各银行马上收回地下钱庄的贷款,造成地下钱庄接二连三的倒闭,各钱庄的呆帐也因而提高。
1984年6月,雅达凯公司第一次发生跳票。虽然因为及时出面与持票人协议,而平息了风波,但其他中小型高利贷公司仍免不了一一倒闭。
东京半导体营销公司,在1984年8月发生跳票事件,宣布倒闭,负债额15亿日元。该
公司创立于1980年,是专门从事电动玩具、电视游乐器等半导体的零件制造,每年的营业额达3亿日元。
1981年,日本弹子房业者发展出以电子控制的机器之后,半导体的需要量增加,于是营业额激增。1983年度结算书上,更创下15亿日元的营业高峰。同年8月,公司变更为半导体销售公司。可是,不久被政府发现市面上的弹子房中暗藏赌博的行为,于是大力取缔弹子房经营,限定弹子房营业时间。此法规颁布后,弹子房生意一落千丈,半导体公司大受影响,营业额每年少了10亿日元。加上娱乐性机械生产业不景气,呆帐比例提高,又陆续发生多起倒帐事件,最后,在资金周转不灵的情况下宣布倒闭。
位于宫畸市的新屋公司,于1984年3月宣布破产,负债额50亿日元。该公司专门营销
鱼类食品。1978年以前,每年营业额高达64亿日元,但到1982年时,降低到50亿元左右。这是因为受国际海运组织的“二百涅界线”的规定所影响;捕鱼范围缩小,造成鱼获量锐减,原料成本又提高,却无法转嫁于消费者身上,营业额也自然跟着减缩。
此外,政府又颁布“公海污水公害法规”,规定渔业公司必须有固定的特殊设备,处理海水污染情况。为了这批设备,又得投下大笔资金,加上高额利息的负担,日积月累,公司经营更日益困难了。
1983年时,该公司收购大批秋刀鱼,却不幸遇到秋刀鱼大减价,亏得血本无归;终于因资金短缺、周转不灵而宣布破产。
因此,由这些实例来看,一项法规的颁布,对某些行业来说,有时会严重到影响其生存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