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晕倒的观众恢复知觉。他还提醒摄影记者们注意保持新闻工作者的敏感性。果然,演出
中有人跳跃,有人尖叫,有人呻吟,有人昏厥,有人晕倒,出现了盛况空前的“捧场”壮观
,第二天的报纸上立即登出了姑娘们在西纳特拉演唱会上因晕倒被拉出剧院的照片。
这种宣传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影响面相当广。几天之后,派拉蒙剧院前面排起了蛇阵,人们争先恐后地购买西纳特拉演唱会的票。报纸则连篇累牍地报道这位使姑娘们呻吟、令女人叫喊的歌手。几周之内,在全国成立了一千多个西纳特拉俱乐部。当西纳特拉重返“大剧场”时,数以千计的姑娘叫喊着围住他,连大门也被挤破了。当年的一位见证人回忆说:“那真是乌烟瘴气,她们扔的不只是玫瑰花,甚至连紧身短裤和乳罩都扔出来。她们发疯了,
真是发疯了。”
靠什么把观众引发成如醉如狂的地步?不正是靠那位新闻广告员乔治·埃文斯雇请吹鼓手,制造假“捧场”,设下迷魂阵使当场的观众和后来的观众受到刺激,产生错觉而不自觉地加入了“捧场”的行列之中吗?
福特公司的败笔
早在1957年9月,埃德塞尔汽车——福特汽车公司打入中等价格市场的唯一项目,就作为1958年的新型汽车公开亮相了。这使那些按照传统在10月和11月推出下年度新型汽车的竞争者大吃一惊。福特汽车公司委员会主席欧内斯特·布里奇为埃德塞尔分部摊派的1958年的生产任务占该公司全部汽车市场的3.3—3.5%,大约20万辆(当时的年产量为600万辆)。然而公司董事们仍然认为这是非常保守的策略,期望胆子更大一些。埃德塞尔汽车的准备、计划和研究工作长达10年之久,看来福特汽车公司一定要生产这种汽车了。在引进该车之前和引进过程之中,做广告和推销工作就耗费了公司大约5000万美元。到1957年夏末,这种冒险似乎已稳操胜券。公司计划直到第三年才收回2.5亿美元的开发费用,但估计这种汽车在1958年就会在业务上有利可图。制造埃德塞尔汽车的理论根据似乎是无懈可击的。因为数年以来,汽车市场上日益增长着一股偏好中档汽车的倾向。像庞蒂亚克、奥尔兹莫比勒、比克、道奇、迪索托和默库里这样的中档汽车,到50年代中期,已占全部汽车销售量的1/3,而从前它们只占1/5。市场预测表明,汽车市场的重心已从低档向中档转移,且60年代期间对高档汽车的需求会持续增长。同时自由支配的个人收入(以1956年的美元表示)已从1939年的1380亿美元增长到1956年的2870亿美元,并预计到1965年可达4000亿美元。而且,尤为重要的是,这些个人收入中用于购买汽车的百分比已从1939年的3.5%左右,增长到50年代中期的5.5%或6.0%。显然,经济气候对埃德塞尔这样的中档汽车也是有利的。福特汽车公司恰恰在所有经济预测都表明具有最大机会的这个部门是最薄弱的。通用汽车公司有3种中档汽车,即庞蒂亚克、奥尔兹莫比勒和比克牌车;克莱斯勒公司有道奇和迪索托牌汽车吸引这个市场;而福特只有默库里牌汽车与其竞争,并且该车只占公司汽车生产量的20%。研究表明,在购买新车的顾客中,每年有1/5的人不再购买低档汽车,而买价格更高的中档汽车。因此,埃德塞尔汽车的引进看来即使不是期待已久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了。关于埃德塞尔汽车的市场调查工作,持续了将近10年之久。有些调查研究专门针对车主的好恶问题,另一些调查研究则专门解决市场和销售问题。早期的调查研究表明,各种牌号的汽车在一般消费者看来都有自己确定的个 性特征。消费者在购买新车时,优先考虑的是符合他的或她的个性。因此,为汽车寻找最好的个性和最佳牌号这种“意象”研究,是极为重要的。所要寻找的个性,应是最大多数的人想购买的个性。福特汽车公司的研究者认为,他们拥有制造中档汽车的极大优势,这是因为他们不必非得改变现有汽车的个性不可;而且他们能重新制造出他们想制造的任何汽车。埃德塞尔汽车并未做成小巧玲珑的轿车,它车体庞大;它的两个最大的系列产品“科赛”牌和“西塔森”牌汽车比最大的奥尔兹莫比勒车还长两英寸。它的马力很大,是人类制造的最大马力汽车之一,其引擎高达345马力。他们认为,这种大马力可能产生的高级性能是预先为该车设想的像运动员一样强壮而年轻的形象中至关重要的因素。1957年7月22日,公司开始做推销广告。《生活》杂志以横贯两页的版面刊登了醒目的广告。画面是:一辆轿车在乡间公路上飞速疾驶,由于速度太快,车子看上去竟然有点儿模糊不清了;文字说明写道:“最近,你将会看到有些神奇的轿车在公路上奔驰。”接着说明,这种速度极快的轿车就是埃德塞尔汽车。在埃德塞尔汽车公开亮相之前的其他“预先”性广告则仅仅展示遮盖着的该车的照片。直到8月末,该车的实际照片才公之于世。公司拨给该车引进阶段的资金约为5000万美元。推销工作使用了传统的汽车广告媒介。报纸广告费占用总费用的40%;杂志广告费耗费20%(商业出版物作为吸收新推销员运动的一部分于4月29日开始在《汽车新闻》杂志上彩色胶印出版);电视和无线电广告费占20%;户外张贴广告费占预算的10%,剩下的10%用于其他各种宣传媒介。该车于1957年9月4日公开出售,1200名埃德塞尔汽车经销人迫不及待地开门营业。在大多数经销处,顾客潮水般地蜂拥而至。他们出于好奇,都想目睹该车究竟有哪些独特别致的优点。开业第一天,签订的订货单已达6500多份,这使公司的负责人们感到心满意足。但是,这当中也蕴藏着不妙的迹象。有一位经销人在一个展室里展销埃德塞尔汽车,在附近另一展室里展销比克牌汽车,他报告说,一些很可能成为买主的客人走进埃德塞尔汽车展销厅,仔细察看了埃德塞尔之后,居然当场拍板成交,定购的却是比克牌汽车。随后几天里,销售量猛跌。10月份的前10天,只售出2757辆,平均每天才销售300多辆。而为了完成每年销售20万辆的最低计划,每天应该销售600—700辆。整个1958年,售出的和在汽车局注册的埃德塞尔汽车仅有34481辆,还不及销售计划的1/5。1958年11月,由于推出第二代的新型埃德塞尔汽车,形势略有好转。第二代的这种埃德塞尔比上代的车身较短,颜色明快,马力较小,售价也降低到只有500—800美元。最后,埃德塞尔分部终于与其他分部合并,组成林肯—默库里—埃德塞尔分部。1959年10月中旬,公司推出第三代埃德塞尔,也未引起消费者的兴趣。1959年11月19日,该车终于停产了。埃德塞尔牌汽车至 此寿终正寝。1957年至1960年间,生产埃德塞尔汽车的人员和设备陆续转用于公司的其他分部,这样,弥补了1.5亿美元的投资,然而仍留下永远无法弥补的1亿多美元的最初投资和大约1亿美元的营业损失。一篇讨论埃德塞尔汽车失误原因的文章说:“除真正的失误 和所谓的失误以外,埃德塞尔汽车还遇上了难以预料的厄运。它被推出之时正是1958年价格开始暴跌的时期。在1958年,哪一种汽车的销售情况也不太佳,埃德塞尔汽车更甚。”旧金山的一位经销人员这样总结说:“中等价格市场在正常情况下极为兴旺,但是在萧条时期,当我们勒紧裤带过日子时,它也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当他们最初构想埃德塞尔汽车时,中档汽车还有很大市场,但 是到这个婴儿呱呱坠地之时,这个市场早已经作鸟兽散。”在埃德塞尔汽车进入市场的这一年,小型进口车的销售量翻了一番还多。这种消费偏好的变化,并不仅仅是由1958年的价格暴跌引起的,其实,即使经济状况有所改善,这种变化也不会向相反方向发展。小型外国轿车的销售量在随后几年间一直畅销,这反映了大型汽车在人们心目中普遍失宠,人们渴望得到经济实惠朴素大方的小型交通工具。表7-3是这个期间进口汽车销售量的增 长情况,这种趋势本来应该引起埃德塞尔汽车的决策人的警觉。
埃德塞尔汽车的失败不能归咎于缺乏市场调查研究。实际上,公司为此曾投入了大量经费。然而这些努力具有三方面的缺陷。首先,旨在为这种新车建立一种令人向往的形象的动机研究工作,并不全是有益的。尽管这种研究对于确定消费者如何看待切夫罗尔特、福特、默库里以及其他各种牌号的汽车是有价值的,并且对于引导负责埃德塞尔汽车的董事们为其新车选择特殊的形象有些参考价值,但是实际上人们向往的这种形象并不一定能够变成产品的实际特性。譬如,尽管那些雄心勃勃的年轻企业家和专家似乎可以成为埃德塞 尔汽车潜在的消费者,然而,只通过加大马力和安装高级操纵设备就能赢得他们的喜爱吗?难道其他特性就不能对这些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吗?(这些消费者中许多人的兴趣,大约在这个时期已转向欧洲小型汽车,而对这种“马力竞赛”和镀铬庞然大物不再感兴趣。)其次,大多数市场调查工作是在推出埃德塞尔汽车的1957年之前好几年间进行的。那时,对中档汽车的需求虽然强烈,但是,据此而假定这种强烈需求将会固定不变,则是不明智的。消费偏好的剧烈变动还是个尚未探明的谜——这本应引起注意。对进口汽车日益增长的需求,更应进一步做调查研究,甚至应该根据市场变化的情况重新审查各种计划。市场调查方面应受指责的最后一个方面,是“埃德塞尔”这个车名本身。这里,主要责任不应归咎于市场调查,它从来没有首先荐举这个车名;主要责任应归之于福特公司的管理部门,是它们无视市场调查结论而不顾一切地敲定这个车名的。
吉列公司在新产品开发上的失误
有些公司,尽管它昔日的行为无可挑剔,它所获得的利润整个美国工业界都垂涎三尺,但也能败于一时的失误,经不起对手的竞争。60年代早期,历史悠久的吉列公司错误地估计了本行业中的新产品(不锈钢刀片)对它的影响,它不愿与同行的重要产品(高级蓝色刀片)互相拆台(夺走销售额),从而拖延了向市场介绍自己的不锈钢刀片的时机,使得竞争者乘机而入,结果吉列公司自己丢失了市场,再也不可能把市场全部夺回来。这种事情怎么会发生在一个处事精明、很有竞争实力的“市场专家”身上呢?
数年来,吉列公司已经在美国工业界创下了一个又一个最高的利润纪录。1962年,公司连续第四次破了纪录,销售额为2.76亿美元,净利润为4500万美元——利润率达16.4%。在《幸福》杂志所列的美国500家最大工业公司的利润率中,吉列公司排在第四位。更引人注目的是,吉列的投资回收率高居首位,达40%——美国其他大公司都不敢宣称有这样大的获利能力。
在制造和销售剃须刀片这个最主要的业务范围内,吉列公司垄断了市场。1962年它占领美国刀片市场的70%,零售额有1.75亿美元,而1946年的市场占有率只有40%,零售额8600万美元。在整个美国剃须刀市场中,单边刀片和插入式刀片占25%的市场,双边刀片占有75%。在这重要的双边刀片市场中,吉列公司的垄断地位更突出,占有市场达90%,令人望而生畏。
高级蓝色刀片是吉列刀片的核心和最高级的产品,也是创利最大的产品,最受消费者青睐。一些比较有经济头脑的消费者乐于使用“薄刀片”或“蓝色刀片”,这两种刀片在市场上销售的历史比其他刀片要长得多。高级蓝色刀片是在经过5年的试验和研究的基础上,1960年正式引入市场的。这种刀片表面覆盖有一层硅,防止因头发屑粘附刀片而妨碍剃须。高级蓝色刀片剃须极为方便,使它立即获得了成功。高级蓝色刀片的价格要比老式的蓝色刀片高出40%,尽管它有硅层覆盖并经过一些很有必要的热处理,但它的生产成本同其他刀片比较起来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高,因此高级蓝色刀片马上就成了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19
62年,这种刀片创造的利润大约有1500万美元,是公司纯利润总额的1/3还多。
1.威尔金森:小菜一盘
威尔金森·斯沃德有限公司,总部设在伦敦市郊的奇兹威克镇,属斯沃 德·史密斯家族所有。到1961年已有约190年的历史。这家公司生产礼品刀剑,但是它最主要的获利产品还是昂贵的园林工具(如:一把整枝剪刀零售价12.75美元,这还是在生产萧条的时候),可以说是遇到一个偶然的机会,威尔金森才开始生产不锈钢剃须刀片——高级剑刃刀片的。它的刀片制造工艺合理,刀刃锋利,不被腐蚀并且使用寿命长——有的人每只刀片使用15次之多,而一般的碳素刀片平均只能使用3.5次左右。
当然,不锈钢刀片成本更高。大多数双刃刀片用碳素钢片做成,这种钢片每吨成本约1900美元,而制作不锈钢刀片用的不锈钢每吨成本约3700美元。就制造过程本身来讲,它的费用也更高。磨薄、磨光、特殊的热处理及质量控制管理工序的费用较高,并且复杂的工艺限制了产量。结果是威尔金森刀片每只售价15美元,而吉列的高级蓝色刀片只卖约6.9美元,蓝色刀片卖5美元,薄刀片卖3.5美元。
1961年夏天,威尔金森开始在美国出售刀片。然而这样一种还没有打开销路的刀片,其售价又是美国刀片价格的2—3倍,要打进市场是相当困难的。最后威尔金森说服了一些推销商与销售人员以寄售方式把这些刀片存放在园林商店中销售。1961年10月,威尔金森的美国销售部第一次得到伦敦的不锈钢剃须刀片推销补助。到1962年春季,推销商们嚷嚷要更多的刀片。有的推销商为了推销,有时就向顾客赠送刀片,有些推销商一领到刀片就马上销售一空。大概就是那时,有几位向烟草商人和药品商人供应杂货的小企业家逛进纽约的狭窄的威尔金森销售办公室里,骗走了几箱刀片拿去倒卖。梅西也得到了这一信息,于是一个星期拿走了6箱。
由于威尔金森刀片销售势头不可抵挡,倒卖刀片的信息也不胫而走,刀片的零售库存马上枯竭。威尔金森当时制定了一项新的销售政策:以后刀片只供应给指定的推销商,而且被指定的推销商同时必须推销威尔金森的园林产品。结果,实际上使得园林商店和市郊的五金商店成了威尔金森刀片仅有的“指定推销商”。这些不锈钢刀片,在不可遏制的需求下,成为绝好的广告推销产品:顾客都被吸引到园林商店——他们唯一能买到刀片的地方——他们也购买到了园林工具。威尔金森自己承认刀片的利润并不大,而园林工具却非常有利可图。 因此,威尔金森把优良的剃须产品、不锈钢剃须刀引入市场,到1962年下半年,它已占有不列颠刀片市场的15%,而吉列刀片实际上原先就占有75%的市场。那时,且不说英国本身,就是美国市场也希冀得到这种珍贵的刀片。但威尔金森只不过是这样一盘不起眼的小菜。事实上,1962年它只向美国出口了大约700万只刀片,比吉列公司一天的产量还要少。它生产的能力有限,也没有大量销售刀片的必要渠道。威尔金森想扩大生产,决非有意挑逗吉列这个庞然大物——显然,它对此并无多大兴趣。但感兴趣者大有人在呢! 2.美国敌手:嗷嗷待哺与虎视眈眈
尽管威尔金森生产了有巨大需求量的新产品,但还很难说它是个富于挑战性的竞争者,也不能把它描绘成是一次对吉列的重要的挑战。对于吉列的那些相比之下不很兴旺的美国竞争者们来说,威尔金森刀片引起的宣传并非徒劳无益。实际上,吉列刀片利润不大这一点正中这些小竞争者们的下怀,给他们开了方便之门:是一次赶在吉列之前生产出不锈钢刀片的机会。利特尔埃弗夏普公司,有2000万美元财产,已经打了头阵。1963年1月26日,它的第一批不锈钢刀片价格是每5只79美元,以希克“克朗加号”标签,在纽约市场和11个西部州出售。“我们的生产量很大”,公司董事长小帕特里克·J·弗劳利说:“我们已经发货。”1962年的销售额只有2450万美元,而吉列的销售额却有2.76亿美元。看不出它会是吉列公司难以对付的竞争对手,但是……另一个出来进行不锈钢刀片探险的是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的美国安全剃须刀部,它计划在早春季节介绍它的化身:不锈钢刀片。“它将使我们打进双刃刀片市场,我们以前还从来没有进去过,我们期待着巨大的成功。”公司总裁发表了这样的宣言。
那么吉列的不锈钢刀片往哪儿放呢?吉列的竞争对手为什么会有这种机会?布恩·格罗斯这位公司总裁毫不妥协地说:“我们无意改变计划。”工艺方面的原因,尤其是在需要大量生产不锈钢刀片时所遇到的困难,造成了吉列公司迟迟不能推出不锈钢刀片。例如公司宣称,与碳素钢刀片比较起来,要生产出合格的刀刃,不锈钢的硬度大,因此不合格率可能要高得多。吉尔伯特董事长承认,那时公司特别愿意推出不锈钢刀片,“我们生产不锈钢刀片基本上只是一种反应,当其他公司生产这种产品的时候,我们也得生产,但是我们本来不打算这么做。”有这种愚蠢的想法,一部分原因是担心吉列公司的不锈钢刀片,尽管定价比公司其他刀片高,但每只刀片的使用寿命大大增加,顾客每刮一次胡子所需成本就少——购买刀片的量大大减少——从而使吉列的利润下降。公司尤其担心利润很大的高级蓝色刀片会受到不利影响,即销售量会被夺走。
吉列对形势的分析,除了考虑到在开始大量生产新刀片时遇到的生产和技术问题外,还有三个考虑:
(1)吉列不锈钢刀片的成本和它可能卖出的价格;
(2)刀片的耐用性;
(3)最喜欢不锈钢刀片的顾客种类。
这些原因最终减少了吉列公司开始生产自己的不锈钢刀片时存在的担心和犹豫。然而,仍然有不少未知原因使得吉列公司在它的竞争对手具有挑战意味地把产品打入市场数月之后才推出自己的产品。
1963年秋天,在埃弗夏普刀片和美国安全剃须刀出现整整6个月之后,吉列才在市场上销售自己的不锈钢刀片。销售不锈钢刀片的决定一作出,吉列就采取大胆措施争取顾客,公司于9月初先在纽约和费城市场上出售产品,到10月份,产品在全国范围内的500000多个零售商店都有销售,刀片的价格具有竞争性,6只刀片89美分。
吉列投资400万美元用于新产品的广告和推销活动,其中的80%费用来自吉列的其他刀片,显然主要是来自高级蓝色刀片,吉列昔日对这种产品的推销花费也最多。由于是靠市场开发市场,广告活动包括采取集中电视现场(当场)广告的方式。不久就形成了由吉列赞助的传统的电视广告节目,包括世界连续节目:拳击周、美国橄榄球联赛、世界体育及玫瑰滚木球戏。
这里我们要研究一下市场占有率的重要性。市场占有率是公司应该尽心竭力保护和保持的对象。虽说减少几个百分点一般并不显得至关重要,特别是当销售额和利润仍然维持在令人满意的水平的时候,更是如此。但是如果市场占有率减少了就意味着顾客向竞争者方面转移了。要重新获得这部分顾客并非易事,也许永远也不可能。因此,市场占有率十分关键,十分重要。
无论有什么原因,吉列在引进不锈钢刀片时耽搁的时间太长这总是事实。因此,给了竞争者们一个可乘之机,使其在刀片市场上获得了一席之地,不然他们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对这么宝贵的市场保护不周,实在可惜。那么有人可能会辩解说,公司在这一点上确实无过可咎,引进这种新刀片上有点迟疑,但可以认为这是精心安排的一着,目的是让竞争者承担开发新产品的风险,只要它们一成功,吉列公司随后就跟上。
我们可以找到吉列公司延迟推出不锈钢刀片的根源,这就是管理人员办事拖拖拉拉。但是,不愿接受新事物的行为真的可以宽恕吗?对任何企业或组织来说能允许这样吗?不管根源是什么,吉列公司在开发很有前途的剃须工具上甘居下游,这就是错误。吉列公司是刀片行业的佼佼者,在这个问题上理应一马当先,它没能这样做,实属没有正确理解小竞争者开发新产品的热情,也不相信它们会有效地获得成功。但是,在任何行业,当垄断企业愿意处于次要地位,而让其他一些企业发挥创造力的时候……很难说明它的管理是有效的。成功的管理就是善于捕捉时机,迅速作出反应。当然,并不是任何发明创造都能无一例外地成功的。
一般说来,进行一项发明试验哪怕得到的是失败,也总比什么发明创造都不搞,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别的企业搞发明新产品获得巨大成功从而成为一种竞争优势而无可奈何要强得多。
行业中的垄断企业和成功企业都贪图吃老本,满足于现状,把那些迥然不同的产品或市场营销技术视为对以往技术的破坏并潜伏着对同行业的威胁,因此不值得扶持。垄断企业还有一种强烈的欲望,就是低估竞争者的实力,贬低他们办事的能力:“他们毕竟没有赶上我们的成绩,这证明了他们是二流水平;他们对我们还没有构成威胁。”他们这样悠闲自得地想着,往往会因此而头脑昏昏。与自鸣得意、抱残守缺的庞然大物相比较,那些一时受挫的竞争者常常跃跃欲试,更加愿意承担风险,并且所采取的措施更加灵活机动。
在一定意义上说,吉列公司能认识到错误,并能致力于改正错误,这是值得称道的。1963年秋天终于采取了有决定意义的措施,作出了大胆的市场营销努力。但是在关键时刻一误再误,并且放弃对新产品的开发,让别的公司钻空子,这是严重的市场营销错误,也是没有革新精神的垄断企业经常犯的错误。所有市场营销者都可以从中吸取教训。
哈 佛 寓 言
反躬自省
狐狸在跨越篱笆时脚滑了一下,幸而抓住一株蔷薇才不致摔倒,可是脚却被蔷薇的刺扎伤了,流了许多血。受伤的狐狸就埋怨蔷薇说:“你太不应该了,我是向你求救,你怎么反而伤害我呢?”蔷薇回答道:“狐狸啊!你错了,我的本性就带刺,你自己不小心,才被我刺到的啊!”
原意:遭遇挫折时不反躬自省 ,反而责怪或迁怒别人,是无济于事的。
新意:责人之错须据理,因人品极处是本然。
说明:有句俗话说:“一个快淹死的人,连一根稻草也会赶紧去抓,但却常因饥不择食,反而无济于事。”同样地,遭遇不幸时,若只知向人求救,不知自己想办法,很可能反而会被落井下石。有许多商人,在周转不灵时便求助于高利贷,结果为了负担利息反而愈陷愈深,后悔也来不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