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圣经》中的智慧全集

_9 白山(现代)
可见,把人类活动的心理原因研究透彻了,那么人类就不再是可怕到会让你面红、声颤、手抖了。倘若别人做了你所不能理解的事时,试着像福熙将军那样研究人,努力去寻求解释,给这些动作一个合乎情理的理由。
自我的感觉强烈完全是由于想自己,或者从另一角度而言,对自己要求太苛刻。克制的方法就是想自己。那么,就要寻一点别的事来想,寻找一件代替品,想自己的习惯是可轻易地除去。如果你做一件工作,你只沉醉于工作,便无暇顾及到自己。假使你演说时只想着你所说的,以及听众的反应,而不是想你自己,你就不会结巴、忘词、脸红。
自我的感觉是臆想的一种形式,无论是自我感觉不错的也好,自我感觉很差也罢,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来自于他人的看法。但是,我们必须想到,别人都有别人的事情要忙,有时他们都无暇自顾,又何谈去刻意地注意别人?知道了这一点,你在别人面前便会自在得多了。
【圣经箴言】
要尽你的力量,向需要帮助的人行善。你今天有力量帮助邻人,就不要等到明天。
约伯和保罗的磨难:要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
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出来日乐趣的远景。
在《圣经》中,约伯正是历经了各种磨难和危险,才培养出超乎常人的忍耐力;保罗正是因为有了坐牢的经历,才使得心中的希望之火燃烧得更加炽热,使他的人生经历更加丰富。人生的磨难和痛苦是精神的最高境界,经历了这些过程的人,他们不会再感到悲观失望,他们心中的希望之光永远不会褪色。
生活中会出现这样的情景:你给欢乐下了请帖,虔诚地请它与你做伴,可是,痛苦却蛮横地挤进来,在你身旁纠缠不去。这种情境恐怕是每个人都领受过的。但在这种境地下,你仍然没有理由放弃你的生活愿望,看看下面的故事。
在一次航行中,由于海风袭来卷起很大的浪潮把船打沉了,船上人员死伤无数。有一个人却侥幸得到了一个救生艇而幸免,他的救生艇在风浪上颠簸起伏,他迷失了方向,救援人员也没有找到他。
天渐渐黑下来,饥饿、寒冷和恐惧一起袭上心头。灾难使他除了这个救生艇之外,一无所有,甚至自己的眼镜也丢了,他的心灰暗到了极点,无助地望着天边。
忽然,他看到一片片阑珊的灯光,他高兴得几乎叫了出来。他奋力地划着小船,向那片灯光前进,然而,那片灯光似乎很远,天亮了,他也没有到达那里。
但是他没有死心,仍然继续艰难地划着小船,他想既然那里能看到灯光,就一定是一座城市或者港口,生还的希望在他心中燃烧着。
白天时,灯光看不清了,只有在夜晚,那片灯光才在远处闪现,像是对他招手。
就这样,三天过去了,饥饿、干渴、疲惫更加严重地折磨他。有几次他都觉得自己快要崩溃了,但一想到远处的那片灯光,他又陡然增添了许多力量。
第四天,他依然向着那片让他有生还希望的灯光划着。最后,他实在是支撑不住了,就昏倒在艇上,即便如此,他脑海中却始终闪现着那片灯光,依然认为自己能够活着到达那片有灯光的港湾或码头。
到了晚上,终于有一艘经过的船把他救了上来。当他醒来时,大家才知道,他已经不吃不喝在海上漂泊了四天四夜。
当有人问他是怎么坚持下来时,他指着远方的那片灯光说:“是那片灯光给我带来了希望。”
大家顺着他指的地方望去,那里不是灯光,只不过是天边闪烁的星星!
生命的路上,谁都会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只要我们不放弃自己的希望,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像常规的舆论低头,就会度过难关。
关于希望还有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人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水流湍急,他被水冲得不知所措,只好顺流而下。他拼命地在水中乱抓,希望能抓住什么东西来救自己一命,但是手里抓到的除了水之外,连根水草都捞不着。
他心想:“这下完了,没救了!”就这样想着,他身上也就没有了力气,他停止了挣扎,向下沉去。
忽然,他想起在不远处的河岸边有一棵树,有些树枝一直伸到河水里面,他可以抱住那棵树,希望之火又在他心中重新燃起。于是他使出浑身力气挣扎到那棵树的旁边。可是伸到河里的那一截树枝早巳枯死了,他刚拽住树枝,就听到“喀嚓”一声,树枝断了。
就在这时,有位樵夫及时赶到,将他从河中救了上来。事后他说:“要不是心中想着那截枯树枝,我根本等不到有人来救我!”
由此可见,人在绝处,只要坚持自己的信念,保留希望,往往会创造奇迹。年轻人刚刚踏入生活,正像刚刚跨上马鞍的骑手,许许多多美丽的图画展现在眼前。这些图画,就是编织美好愿望的蓝本,能强烈地吸引和推动我们去争取未来。伏尔泰说:“人类最可宝贵的财富是希望,希望减轻了我们的苦恼,为我们在享受当前的乐趣中描绘来日乐趣的图景。如果人类不幸到目光只限于考虑当前,那么人就会不再去播种,不再去建筑,不再去种植,人对什么也不准备了;从而在这尘世的享受中,人就会缺少一切。”
在我们所走的人生旅途上,不适意总是多于适意,所以一定要记住:永远对生活充满希望,幸运就会在不远处等你!
【圣经箴言】
干嘛要对自己刻薄,对别人大方呢?难道你不愿意享用自己的财富?没有比刻薄自己更为寒酸的,自我惩罚乃是一种罪过。
十童女:成功绝不是幸运儿头上的偶然事件
成千上万的小事落在我们手里,各式各样的小机会每天都发生,它都留给我们自由运用和滥用,而它依旧默默走它的路,一无改变。
《圣经》上有一个“十童女的比喻”讲道:
那时,天国好比十个童女,拿着自己的灯,出去迎接新郎。
她们中五个是糊涂的,五个是明智的。糊涂的拿了灯,却没有随身带油;而明智的拿了灯,并且在壶里带了油。
因为新郎迟延,她们都打盹睡着了。半夜有人喊道:“新郎来了,你们出来迎接吧!”
于是,那些童女都起来,装备她们的灯。
糊涂的对明智的说:“把你们的油分些给我们吧!因为我们的灯快要灭了!”
明智的回答说:“我们的也恐怕不够,最好你们到卖油的那里去,为自己买一些吧!”
糊涂的童女去买油的时候,新郎到了。那明智的童女就同新郎进去,共赴婚宴,并把门关上了。
不久,去买油的童女回来了,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吧!”
新郎却回答说:“我实话告诉你们:我不认识你们。”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明白:成功并不是降临在幸运儿头上的偶然事件,而是由人们自己把握的。有时候失败者谈起别人获得的成功,总会愤愤不平地说:“别人凭运气”、“赶上了好机会、好时候。”他们不采取行动,总是等待着有一天他们会走运。他们认为成功者的命运是一帆风顺,而自己的命运则全是倒霉。
成功者耽误不起这些时间。他们忙于解决问题,忙于勤奋工作,忙于把事情做好,忙于如何生气勃勃和乐观地对待一切。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幸运和机会的垂青。
爱因斯坦曾说过:“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是主观条件。这里的“准备”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知识的积累。没有广博的知识,要发现和捕捉机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维方法的准备,只具备知识,而没有现代思维方式,就看不到机遇,只好任凭它默默地从你身边溜走。
人们常常引用苹果落在牛顿脚前,导致他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一例子来说明所谓偶然事件在发现中的巨大作用。但人们却忽略了,多年来,牛顿一直在为重力问题苦苦思索、研究。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牛顿思考了该领域内的许多问题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可以说,关于重力问题的一些极为复杂深刻的问题他都反复思考推敲过。苹果落地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之所以为常人所不在意,而能激起牛顿对重力问题的理解,能激起他灵感的火花并进一步做出异常深刻的解释,很显然,这是因为牛顿对重力问题已有了深刻的理解的结果。因此,成千上万个苹果从树上掉下来,却很少有人能像牛顿那样引发出深刻的定律来。有许多发现和发明看起来纯属偶然,其实,仔细探究就会发现,这些发现和发明绝不是什么偶然得来的、也不是什么天才灵机一动或凭运气得来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形下,这些在常人看来纯属偶然的事件,不过是从事该项研究的人长期苦思冥想的结果。也就是说,纯粹的偶然性虽然以偶然事件的形式表现出来,但它其实也是在不断实验和思考之后所必然出现的一种形式。
虽然时机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因素,有一定的神秘性,但是并不是无法捉摸和预料的。聪明的人总是一方面从事手头的工作,一方面注意捕捉取得突破或成功的时机,当时机没有成熟的时候,他们便积蓄力量或者寻找出路,一旦时机成熟就顺应形势或潮流,完成自己的事业。
其实,机遇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不存在厚此薄彼的问题,关键是一个人面对机遇究竟能不能真正把握住。在能够把握机遇并且充分地利用机遇的人那里,机会时刻都存在着;而在对机遇毫无知觉也不会很好地利用的人那里,即使机遇来到眼前,他也不能及时地抓住,而是常常让机会白白地失去。我相信,每个人都渴望成为像莱维?施特劳斯这样的成功者。
曾经有位叫莱维?施特劳斯的德国犹太人到美国旧金山去经商。除了别的商品他还带了些帆布以供淘金者做帐篷之用。但他还没有来得及下船,除了帆布,货物都一售而空。一针一线都需从外面进口的旧金山人需求之旺给莱维留下深刻印象。下船后,莱维带着帆布开始了他的“淘金”历程。他立刻就和一位挖金的矿工迎面而遇,此人抱怨道,他们需要的并不是帐篷而是挖金时经磨耐穿的裤子。头脑灵活的莱维一点也不含糊,随即和那位矿工一起到裁缝店,用随身带着的帆布给他做了一条裤子,这就是世界上第一条工装裤,亦即今日十分时髦的牛仔裤的鼻祖。那位矿工回去之后,消息不胫而走,大量订货迅即而来。
矿工需要的是耐磨的裤子,而莱维手头只有做帐篷的帆布。如果莱维的头脑不灵活,他就只会后悔自己带错了商品,而失去这次绝好的赚钱机会。这正表明了犹太人经商方面的精明。
如何抓住机遇,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准则可循,但过人的洞察力和预见能力无疑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要留心周围的小事,有敏锐的洞察力。牛顿不放过苹果落地、伽利略不忽视吊灯摆动、瓦特研究水烧开后的壶盖跳动这些似乎司空见惯的现象,他们因此而有所发明或发现,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事例。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有些事使人感到惊奇,引起多数人的注意;有些事则平淡无奇,许多人漠然视之,但这并不排除它可能包含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有敏锐观察力的人,就要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不奇之奇。代社会是竞争的时代,可以说是机遇与危机并存,只要我们思路开阔,头脑灵活,就能够在生活中把握机遇,铸造辉煌的人生.。
【圣经箴言】
凡事自己作主,不要让任何事情玷污了自己的名誉。
第八章:《圣经》中的成功智慧
人永远是自己的主人,即使当他在最虚弱和最孤独的时候,他也是自己的主人。只不过当他虚弱和堕落时,他是一个对自己的“家业”管理不当的愚蠢的失败的主人。当他开始反省自己的状况,开始努力寻找自己的生命所依据的法则时,他就变成了一个聪明机智的成功的主人。
拣选生命:成功的关键就在于你的明智选择
成功只有一种--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圣经》中有这样一句话:“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在很大程度上,这就是启示我们,必须选择快乐,选择健康,选择安全,选择富裕。大量生活中的事实告诉我们,成功是一种选择,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你的选择是否明智,下面的故事是最好的证据。
一个名叫约翰?丹尼尔的黑人青年,他在底特律的贫民区里长大。他的童年缺乏爱抚和指导,跟别的坏孩子学会了逃学、破坏财物和吸毒。他刚满12岁就因为抢劫一家商店被逮捕了;15岁时因为企图撬开办公室里的保险箱再次被捕;后来,又因为参与对一家酒吧的武装打劫,被作为成年犯第三次送人监狱。
一天,监狱里一个年老的无期徒刑犯看到他在打棒球,就对他说:“你是有能力的,你有机会做些你自己的事,不要自暴自弃!”
年轻人反复思考老囚犯的这番话,做出了决定。虽然他还在监狱里,但他突然意识到他具有一个囚犯能拥有的最大自由:他能够选择出狱之后干什么;他能够选择不再成为恶棍;他能够选择重新做人,当一个棒球手。
五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了全美明星赛中底特律老虎队的队员。底特律棒球队当时的领队马丁在友谊比赛时访问过监狱,由于他的努力使约翰?丹尼尔假释出狱。
不到一年,约翰?丹尼尔就成了棒球队的主力队员。
这个青年人尽管曾陷入生活的最底层,尽管曾是被关进监狱的囚犯,然而,他认识到了真正的自由,这种自由是我们人人都有的,它存在于自由选择的绝对权利之中。我们所有的人都有这种权利。
约翰?丹尼尔也可以推脱说:“现在我在监狱里,我无法选择,我能选择什么呢?”但他说的是:“我能够做出决定。”所以,他成功了。
这种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你作为自己生活的掌管者所拥有的最有力的工具。这种权利是区别人和其他动物的特征。
世界上许多人说无法选择,根本不存在什么个性自由。他们认为决定人的行为只是机遇。这种说法是比较偏激的。国际著名的精神病学家V?富兰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曾被关进德国集中营。他研究了自己的思想,还与别人交谈。以后,他得出结论说:“只有一种东西是不可剥夺的:那就是人类的自由——在任何情况下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选择自己独特的行为方式的自由。”
因此,我们看到自己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大多数人的问题是不想选择,因为我们一旦做出选择,就要承担责任。正因为如此,有些人一碰到自己做出的决定出错的时候就去责备别人,或者推诿拖拉再也不肯做出决策了。然而,为了生活的成功,我们必须做出自己独立的选择。我们必须运用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自己生活的主人,你每天、每个小时都可做出自由的选择。
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当他们走进一家鞋店的时候,他们可以买一双黑色的鞋,也可以买一双蓝色的;当他们走进一家服装店的时候,他们可以买一件灰色的外套,也可以买一件红色的;当他们打开收音机的时候,他们可以把旋钮调到新闻台,也可以把它调到音乐台;当他们走进一家冰激凌店的时候,他们可以买一个巧克力的也可以买一杯菠萝汽水;当他们要去看电影的时候,他们可以去一个附近的小影院,也可以去城里闹市区的大剧院。就是这样,如果你选择的话。换句话说,一个人所掌握的最大的力量就是:选择的力量。
选择的力量是非常巨大的,你甚至可以选择自己的命运。有这样一句英国谚语:“命运的建筑师--那就是你自己!”
成千上万的人都在寻找财富。他们希望有一天可以再也不用为钱的问题发愁了。如果可以不必再为钱的问题烦恼,他们会很高兴。于是,制订各种计划、方案,尝试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力图使自己富起来,而这一切都未能奏效。结果,他们灰心丧气,认定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不可能占据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位置。他们做了各种尝试,就是不曾试着改变他们自己的想法,而这是唯一可能会使事情有所改变的途径。
自我形象是自己想象出来的“内心形象”。如果你现在的自我形象是负面的,那么你可以改变它,把一个正面的形象想象出来。不要埋怨、不要推托,成功或失败,发达或贫穷,都是决定于你的自我形象--而你的自我形象是你与生俱来的想像力的产品。
种种自我暗示皆具有催眠引导的作用,如同将美景摄入照相机一样,信心就像冲洗的底片,经过暗房处理,呈现出张张精彩的画面。因此自我提醒的观念应常记在心,必能使你意识到自己的不凡。
潜意识中隐含着一股令人难以想象的推动力,具有帮助你达成任务的效果,能使你的感情或情绪丰富明朗化,蛰伏的思想源源涌出。这股伟大的力量虽然存在,但似乎始终处于冬眠的状态,必须靠着不断的自我提升才能使它醒来。要发挥完全的自我,必须时时将此牢记在心。
许多哲学家曾经说过,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但他们大多数都不曾指出人类能够自主命运的真正理由。说真的,人之所以有主人的地位——尤其是经济主人地位,能够驾驭环境,自主成败,是因为他可以运用选择的力量。
【圣经箴言】
我今日呼天唤地向你作见证。我将生死祸福陈明在你面前。所以你要拣选生命,使你和你的后裔都得存活。
亚干的惩罚:真正的成功者必然有富足之心
那些想发财的人会掉在诱惑里,被许多无知和有害的欲望抓住,最终必会沉没毁灭。
《圣经》上有一个关于亚干的故事:约书亚在攻下耶利哥城后,名声大震。便打算挥师东进,攻打伯利特东边靠近伯亚文的艾城。
为谨慎起见,约书亚还是先派侦探前去打探消息。不久,探子回来说:“那个城里的人很少,大家不必都去,只要两三千人就能攻下那城。”
于是约书亚就派了三千人去攻打艾城。刚一交战,没料到众人在艾城人面前竟落荒而逃。艾城人乘胜追击,杀死三十六名以色列人,并一直穷追不舍,直追到示巴琳这个地方,在下坡把他们打得溃不成军,一败涂地。
约书亚得知攻城惨败的消息,大为震惊。他悲痛地撕裂了衣服,和以色列的长老一起,把灰撒在头上,俯伏在上帝的约柜前面,直到晚上。约书亚说:“上帝啊,你为什么把我们领过约旦河,又让我们灭亡呢?我们还不如住在约旦河那边更安全一些。主啊,既然以色列人在敌人面前惊慌失措,我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迦南人和其他地方的居民一定听到了我们受挫的消息,他们必然从四面八方围攻我们,把我们一举歼灭掉。”
“起来!你为何这样俯伏在地?这次以色列人之所以攻城失利,是因为他们犯了罪,违背了我给他们立的约,拿了应该焚烧的东西。他们还偷东西,使诡诈,所以才在敌人面前不战自退。”
约书亚听后大吃一惊,因为在攻打耶利哥城前夕,他曾反复告诫百姓:不可取那当灭的东西;必须把金子、银子和铜铁的器皿归入圣库之中。否则将连累以色列全营,使全营受到诅咒。
那么是谁敢这样明知故犯,胆大妄为呢?
第二天早晨,约书亚把全体以色列人召集到一起,然后按支派一一盘查。每个支派都按照宗族、家室、人丁的顺序严格盘问。当查问到犹大支派的亚干时,约书亚说:
“我儿,我劝你将荣耀的归给上帝,在他面前认罪,把你所做的事告诉我,不要向我隐瞒。”
亚干迫不得已回答说:“我确实得罪了以色列的上帝。在所夺的财物中,我看见一件示拿衣服非常漂亮,就把它藏了起来。另外,还拿了二百舍客勒的银子,五十舍客勒的金子。我把它们藏在了帐篷里的地底下,银子放在了衣服的下面。”
约书亚立即派人前去搜查,果然找到了那件衣服,银子在衣服的下面。于是就把脏物拿到约书亚和众人那里,摆在上帝面前。
约书亚和以色列会众,就把亚干并那件衣服、银子、金子,还有亚干的女儿、牲畜、帐篷等所有的东西,都带到割谷去,进行审判。
约书亚说:“你为什么要连累大家呢?你必受到严厉的惩罚。”
想到这次攻城惨败都是因为亚干贪婪的缘故,众人都气愤不已,纷纷向亚干投掷石块,用石头把亚干砸死。又用火焚烧了亚干所拥有的一切东西。随后,众人在亚干的身上堆上了一圈大石头。后来人们就用“亚干”指“使同胞遭受连累的罪人。”
上帝见约书亚处置了违约犯罪之人,便不再发烈怒。他对约书亚说:“不要惧怕,不要惊慌。起来率领大家进攻艾城去,我已经把艾城王以及他的臣民、他的城地都交在你的手里了。”
当下约书亚挑选精兵三万,连夜赶赴到艾城西边埋伏起来。自己则亲率余部清早出发在艾城北边安营。从营地到艾城中间有一个山谷,这天夜里,约书亚带领大家走进山谷之中。艾城王清早起来,看见以色列入已近在城前,便带领大家出城与以色列入交战。约书亚与艾城王战不多久,就佯装败退,向通往旷野的路上逃去。艾城王不知有诈,以为以色列入又像上次一样不堪一击,于是召集大家倾城出动,追赶敌人。
约书亚按照事先与大家约定好的,手举短枪向城里一挥。埋伏在城外的伏兵迅速出击,冲进城去,放起火来。艾城人回头一看,城中火光冲天,浓烟滚滚,顿时乱了方寸。约书亚见城已到手,便带领大家反身杀向敌人。这时城里的伏兵也从城内杀出;艾城人前后受敌,全军覆没。
以色列人在田间、旷野、城内共杀死一万两千多敌人。艾城王也被生擒。他们将艾城王挂在树上,日落的时候,约书亚吩咐人把尸首从树上取下来,扔到了城门口。大家在艾城王尸体旁堆上了一堆大石头。随后以色列人把城中的牲畜、财物都掳掠一空。约书亚下令将艾城焚烧,整个城地从此到处都是断垣残壁,荒无人迹。
攻克艾城后,约书亚在以巴路山上为上帝建了一座祭坛。并将摩西所写的律法刻在石头上向以色列全民宣读,让大家起誓永远忠信上帝。
《圣经》中写道:“我们到这个世界,没有带来什么;我们又能从世界带走什么呢?因此,我们有的吃,有的穿,就该知足。那些想发财的人便是掉在诱惑里,被许多无知和有害的欲望抓住,最终必会沉没毁灭。”“阴间冥府填不满,人的欲望难满足”。这就是要求我们走出欲壑难填的误区,培养富足的个性。
一个富足的个性,在生活中,能够笑对输赢得失,而只关注最终的结果。他们深信自己的潜能足以实现任何梦想,认为一个成功者周围倒下千万个失败者是不成功的,真正的成功者只在自己的成功中追求卓越,而不把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也就是《造物主日记》中提到的:“不要比较,建在失败者身上的成功是比较出来的相对成功。”
如此奇绝的想法应该是一种思想,一种宽容的共享生活的哲学。以富足的心态去完善个性,可以消除狭隘的排斥、敌对、冷淡、互不关怀,可以让个性们在自己周围林立而不计较他人是否分享了阳光。这并不是可怕的事。我们的成功不全然是别人的失败,而别人的成功也不会抢走我们任何机会。
将生活看成是有限的,无疑是人类套在自己脖子上最大的绞绳。因为有限,所以大家竞争,意味着不是你赢就是我输,人类都抱着敌对的态度在生存,生活因此披上了盔甲。因此我们要 以富足之心去和人沟通,不是只想着一己私利,而能够彼此了解,他们不要求占有。富足的信心来自内心的个性,跟外在无关,绝不是比较而得出的。自己照亮自己就是要求把信心建立在个性上。如果,信心是建立在他人不如自己之上,而当他人超过时,就会产生巨大的反差,信心也就动摇了,即使表面上不计较得失,内心也痛苦不堪。
为了培养富足之心,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了解富足之心的各种优良表现,以使自我个性充满了弹性和力量。富足之心的主要表现如下:
一、相信“大自然在我心中”
大自然是无处不在的。建立在大自然上的生活将毫无例外地属于全人类。谁遵循自然法则,谁就能够成就个性。当你的个性达到高超境界时,你就会发现,人生中许多竞争原本是不值得付出心力的,竞争居然毫无意义。
坚守着内心的富足。排除了外在的干扰。得失便在谈笑间灰飞烟灭,不影响个性的长远目标。抗干扰力如此强大,是因为自然的化解。每一个成就,最终都回到心灵的源泉上来,加强它、补充它,使它更加富足。富足之心对时间也表现出宽容,并不害怕衰老,年龄不过是一块手表而已,用旧了就换块新的。富足之心的个性,80岁还能够从头开始学新的东西。
富足的心灵是宁静的。绝不会盲目地去索取,它只索取自己的必需品。它的生活态度是减法的,因为太富足了,它不屑使用加法,在它眼中,加法带来的一切原本早就在大自然之中,无须劳神费事。
二、赞美孤独
个性并不害怕孤独,反而赞美它。孤独是个性最美好的一部分,原本就不存在能不能忍受的问题。
内心富足的人总是能够给自己留出时间,享受独处的欢乐,整理往事、展望前程,想象出类拔萃的美好生活。内心贫乏的人,生性急躁,喜欢喧嚣和热闹,一刻也离不开从他人眼中找寻自己赖以生存的保障,独处时会倍感寂寞,但自身环境却又窄得令人窒息。
内心富足的人,独自承受个性滋润,修身养性。他深思真正的意义,他享受宁静和孤寂,他在反省中看见自身的不足。他把自己准备得很充分,再投入到步调紧凑的生活中去。
三、保持巅峰状态
富足之心知道什么叫低谷,但仅仅是俯视而已,了解它的危险性之后,他不会愿意走下去的,就算走人了低谷,他也不会在那里久留,他有办法让自己走出来,再登巅峰。
在生活中,状态不佳是不好的,每每错失良机。即使看中了良机,也由于状态不佳而让它擦肩而过。
富足之心,有着各种丰富的力量来源。如果某方面力量不够,他会给自己养精蓄锐的机会,蓄势待发。目标会在循序渐进中达成。他为自己准备的后劲是绵绵不绝的。由于后劲的支持,他长期处于巅峰状态。因为,力量产生于他的心间。
四、帮助他人而不求回报
因为太富足,他任意地帮助他人,不求名不求利不求回报。他知道内心里献出东西,依旧会从内心里产生出来。他
五、体贴与友爱
富足之心的人会在十字路口,毫不犹豫地给渴望得到帮助的人指出一条正确的路。他们和别人建立友爱关系,不屈服也不放弃达到美好境界的目标。
六、不自怨自艾
个性富足者对损失看得很淡。他相信相对于整体而言,损失的不过是小小的局部。他们不会不能释怀,不会老是对自己怨艾和指责,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宽恕自己和他人,他只是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满心喜悦地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总而言之,一个人拥有富足之心时,会表现得宽容、大度、相信他人、开朗而乐意帮助他人,能够彼此共生,能够欣赏个性的不同特色。
【圣经箴言】
我已经学会满足现状。我知道怎样过贫穷的生活,也知道怎样过富裕的生活。我已经得到秘诀,随时随地都知足:饱足好,饥饿也好;丰富好,贫乏也好。
约瑟的故事:要胜过环境而不被环境所支配
生活中的成功者是胜过环境而不被环境所支配的。一切合乎时代的人物都是在时代潮流中站稳,却不顺应时代潮流的。
在《圣经》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约瑟的,可见在约瑟的生平中,有大量事迹是值得记录的,有很多行为是值得后世的信徒效法的。并且只有约瑟和但以理,是《圣经》中没有提及错失的,而这两个人都是在青年时代就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约瑟是父亲雅各的最爱,所以许多人都会以为约瑟在家庭中一定很受优待。其实,他在家庭中的困难并不少,因为他从小就没有母亲,而他有10个同父异母的哥哥常常欺负他,跟他作对,所以他在家庭中是不可能没有苦恼的。在此,我们应当注意约瑟是怎样在家庭中过得胜的生活的。
约瑟完全没有倚仗父亲最爱自己而在家庭中不尽自己的本分。他是一个殷勤做工的少年。虽然父亲最爱他,虽然他有10个哥哥可以做工,但他并没有娇生惯养的习气,他和哥哥们一同牧羊。牧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工作,需要很早起来,有时要跑很远的路,有时会遭遇危险,有时睡在寒冷的夜间……但约瑟没有用任何理由推诿他自己应尽的责任。
约瑟和10个与他作对的哥哥一起牧羊,这对约瑟实在是一个艰难的挑战。但年轻的约瑟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取胜的。约瑟并没有离开他的哥哥们,自己另外找几只羊,在父亲住处的附近围一个花园,然后把羊放在里面,由他自己牧养。约瑟和他的哥哥们一起牧羊,正好告诉我们怎样才是得胜的生活:胜利的人生不是逃避困难和不满意的环境;只有在困难中坚持自己的信念,才是真正的胜利者。
约瑟虽然和他的10个哥哥一同牧羊,但在哥哥们的一切恶行上他都没有参与。《圣经》说,约瑟常常把哥哥们的恶行告诉父亲,可见他有一颗憎恶犯罪的心。如果约瑟也和哥哥们一同犯罪,他就不敢把他们的恶行报告父亲,他的哥哥们也就有把柄指控约瑟的过失。但约瑟并没有随从他的哥哥们一同犯罪。
约瑟虽然憎恶哥哥们的恶行,不随从他们一同犯罪,却很爱他们,并且对父亲的吩咐十分忠心尽责。《圣经》中叙述道,有一次,雅各打发约瑟去示剑探视他的哥哥们,约瑟到了示剑,却找不到他们。约瑟从希伯仑找到示剑,走了一百五六十里路,他可以回头,不必再去。雅各家和示剑人曾结下仇恨,示剑是一个危险的地方,如果他10个哥哥在示剑路上不安全,那么年轻的约瑟单独在路上更不安全了。但他并没有停止步伐,仍继续追寻到多坍,找到了他的哥哥们。由此可见他关心他们的安全,他爱他们,也忠诚地遵行他父亲的吩咐。
约瑟在多坍找到他的哥哥们以后,他的哥哥们就想把他杀死;最后还是犹大设法救了他,建议把他卖给以实玛利人。后来约瑟又被卖到埃及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家里。一个才17岁的青年,孤身被卖到异族人的手下做奴仆,他的前途是何等黑暗和悲观?但约瑟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得胜。
约瑟初到波提乏家里的时候,波提乏待他并不好,但他做工比别人更加努力,使波提乏感到惊讶;波提乏曾经给他很难担的重担,是他担当不来的,但结果他竟然能够胜任,使波提乏觉得这个少年有某种特殊的能力;波提乏曾经想做一件犯罪的事,但当他偶然看见约瑟时,他会心跳起来;波提乏有一次遭遇一件很难办的事,其他仆人都办不来,但他让约瑟处理,竟然很顺利地成功了。
约瑟得到了什么呢?他并没有因此得到主人的称许和更多的信任,而是受陷害被下在监狱里。当约瑟下在监狱里的时候,上帝也和他一同在监狱里。虽然约瑟的遭遇愈来愈苦,但他一样过着得胜的生活。在监狱中,约瑟得到狱官的完全信任,像在波提乏家里一样,甚至干着司狱的工作。
约瑟在狱中大约两三年之后,法老做了一个梦,所有埃及的术士和博士都不能解,但约瑟得到了上帝的指示,不但圆解了法老的梦,而且指导他应当怎样应付以后的灾难。法老看出上帝与约瑟同在,有上帝所赐的聪明,就派他做了埃及国的宰相,治理全埃及。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所有的成功者都应该是胜过环境而不被环境所支配的。一切合乎时代的人物都是在时代潮流中站稳,却不顺应时代潮流的。凡是不能够在时代潮流中站住,抵挡潮流的罪恶,改变潮流风气的,都不能成为时代的骄子。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你会从中受到一些启发:
几年以前,齐格到密歇根州福灵特房地产经纪人委员会的一个午餐聚会上发表演讲。演讲之前,他与坐在他左边的一位绅士闲谈,问那位绅士生意怎样?绅士开始滔滔不绝地抱怨生意是如何的糟糕透顶。
他告诉齐格通用汽车公司正在罢工,在这种时候没有人会购买任何东西。“事情太糟糕了,人们连鞋子、衣服、汽车甚至食品都不买,当然也不会买房子。我好长时间连一幢房子也没卖掉,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完成合同。”他抱怨道:“如果罢工不马上结束,我就要破产了。”
后来,齐格转向坐在右边的一位夫人,问道:“哦,怎么样?”
“你知道,齐格先生,通用汽车公司正在罢工……”她露出一个舒展而甜美的微笑说:“所以生意简直像奇迹。几个月以来人们第一次有了空闲时间为布置理想中的家去逛商店买东西。”
“为什么?”
她说:“有些人可以花半天时间来看一幢房子。他们从小阁楼一直检查到隔热层。他们测量每一英寸面积,从厕所、壁橱到房屋地基,无一放过。我甚至碰到过一对夫妇自己查找地界线。这些人知道罢工是会结束的,他们对美国经济有信心,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知道现在买房子比以后再买要便宜。这样一来,生意确实很兴隆。”然后她很有信心地说:“齐格先生,你在华盛顿有熟人吗?”
齐格说:“有的,我有个侄子在那儿上学。”
她说:“不、不,我是问你在华盛顿是不是认识一些有政治影响的人?”
齐格说:“没有,恐怕不认识。但是你为什么要问这个?”
她答道:“我在考虑,如果你认识的人能使这场罢工再持续六个星期,那么我今年就可以甩手不干了。”
一个人由于罢工而破落,另一个却由于罢工而发财了。外部条件相同,但他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
正如一位哲人说过的那样:“无论你身处何境,都是自己的选择。”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约瑟都能得胜,保持他的信仰,并没有被环境改变。他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青年,这才是真正的成功者的姿态。
【圣经箴言】
不能为了给别人让路而损害自己,不能因为放弃权利而给自己带来毁灭。遇上机会时不能踌躇不言,不要隐藏你的智慧。
思量决定为人:我们对自己的成功负有责任
只有经过长时间完成其发展的艰苦工作,并长期埋头沉浸于其中的任务,方可望有所成就。
《圣经》上说:“因为他心怎样思量,他为人就是怎样。”这告诉人们:我们对自己的成功负有责任,我们的想法决定了我们的行动。
请看弗兰克?冈索勒斯的故事:
弗兰克?冈索勒斯牧师是从芝加哥的牲畜场区开始他布道生涯的。冈索勒斯博士在读大学时,就观察到现行教育体系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他确信,如果他任大学校长,他能够克服这些不足。
他决心组建一所新的学院,实现他的理想,让这所新学院不受传统教育方法的约束。他需要100万美元来完成这项任务。从哪里着手去筹集这100万美元呢?这个问题成了这位青年修士常常思考的问题。
每天晚上,他伴随思考上床。每一个早晨,又伴随思考起床。他走到哪里就把思考带到哪里,可一直没取得任何进展。他在头脑中一次又一次地思考着这个问题,直到完全被它缠住。
作为一位哲学家和布道者,冈索勒斯博士看到,如同生活中所有成功人士一样,具体的目标是一个人开始的起点。他也看到,当受到强烈愿望驱使将目标变为物质时,具体的目标就会呈现出生气、生命和力量。
他知道这些重要的事实,然而他不知道去哪里找到100万美元。一般情况下,很多人会放弃,并说:“唉,我的想法是好的,但我无能为力,因为我永远都不可能得到100万。”这确实是大部分人会说的。但冈索勒斯所说的和所做的太重要了。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冈索勒斯坐在自己的房间里,思考着实现筹钱的计划。他意识到:“差不多两年过去了,我一直在思考着,但除了思考外没做任何事情!”
“该是行动的时候了!”冈索勒斯当即决定:“我要在一个星期之内弄到所需的100万!”怎么弄到呢?冈索勒斯不在乎这个,他觉得最重要的是自己已做出了在规定的期限内获得钱的决定。他有一种以前从未经历过的奇怪而又肯定的感觉。他觉得自己的头脑里的某种东西似乎想说:“为什么很久以前不做决定?钱时刻都在等着你!”
事情就这样匆忙地开展起来了,冈索勒斯拜访了报社,并宣布自己要在第二天上午讲道,题目是:《假如我有100万我将怎么办》。冈索勒斯马上开始了准备讲道资料的工作。他觉得这个任务不难,因为两年来他一直都在准备着那个讲道。离午夜还有很长时间,冈索勒斯写完了讲道稿,上了床,带着自信进入了梦乡,因为他看到自己已拥有这100万。
第二天早上,他起得很早,走进冲凉房,读着自己的讲道稿,然后双膝跪在地上,祈求讲道能吸引一位能提供所需资金的人的注意。当冈索勒斯在祈祷时,他再次肯定地感觉到,钱正在朝自己走来。他激动万分,出门时竟忘了带讲道稿,直到冈索勒斯站在讲坛上开始演讲时,他才发现了自己的疏忽。太迟了,已经来不及回家取讲道稿了。意外的是,冈索勒斯却意识到不能回去取讲道稿也是一件“很好的事”!他相信自己的潜意识提供了他需要的材料。
当冈索勒斯起身开始讲道时,他闭上眼睛,以便能全神贯注地讲述自己的梦想。他不仅是在对观众说话,同时也在对自己说话。冈索勒斯讲述了如果自己手上有100万,他将拿这笔钱去做什么。他描述了头脑中想筹建一所规模较大的教育学院,让青年人能从那里学会干实际工作,同时又能开发他们的大脑的想法。
当冈索勒斯演讲完毕坐下时,倒数第三排的一个人从座位上慢慢起身走向讲坛。冈索勒斯感到奇怪,不知他要干什么。那个人来到讲坛,伸出他的手说:“牧师,我喜欢你所讲的一切。假如你有100万,我相信你能做到你说过你想做的任何事情。为了证实我相信你和你的讲道,我要你明天早上来我的办公室,我将给你100万。我叫菲利普?阿麦。”
第二天,年轻的冈索勒斯去了阿麦先生的办公室,获得了100万,他用这笔钱建起了阿麦技术学院,现在称为伊利诺伊技术学院。
冈索勒斯用于办学的这100万是一个设想的结果。而设想的背后,是年轻的冈索勒斯在头脑中,并深入到潜意识的一个差不多两年的强烈愿望。事情的真相是,他在头脑中下定决心,做出获得钱的具体计划后,36小时内就得到了这笔钱。
冈索勒斯是在模糊地思考100万美元和微弱地希望中得到它的,他并没有什么新奇独特的东西。在他之前的其他人,及在他以后的很多人,都有过相同的想法,却没有变成行动。但他在那个值得纪念的星期六做出的决定,却有着独特的不同内容。他将模糊不清抛到身后,肯定地说:“我将在一个星期内拿到这笔钱!”而这是很多人都做不到的。
也许这个故事带有一定的偶然性,然而,它向我们昭示了道理:我们能对自己的成功负有责任。只有敢想,并付出相应的努力,我们才能得到!
【圣经箴言】
勤劳的手必然掌权,慵懒的人须服苦役。
到葡萄园工作:不付诸行动就等于没有信心
我们应当奋斗,有所作为。这样,我们就可以这么说,我们没有虚度年华,并有可能在时间的沙滩上留下我们的足迹。
在《圣经》中,耶稣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一个有两个儿子的父亲对大儿子说:“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
“我不去,我不想工作。”老大回答说。
老大拒绝听父亲的话,就走开了。过了一会儿,他坐下想想,就懊悔自己的行为。他想:我错了,我不该违背父亲。我虽然说不去,可是我还是应该到葡萄园工作的。
他立刻起身到葡萄园去,使劲地工作,借以弥补他的过失。
这时,父亲又去找小儿子,对他说同样的话:“儿啊,你今天到我的葡萄园去工作。”
小儿子一口答应:“我去,父亲。我这就去。”
可是过了一会儿,小儿子想:“我是说过我去,可是我并不想去!你以为我会在父亲的葡萄园工作吗?才不呢。”
过了几个钟头,父亲到葡萄园去看看。竟发现老大在园里拼命地工作,却不见小儿子的踪影。结果小儿子不守信用,违背了诺言。
讲完了这个故事,耶稣转身问周围的人:“这两个儿子,哪一个照父亲的意思做了呢?”
周围的人马上回答说:“当然是到葡萄园工作的那个老大。”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行胜于言,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行动,才会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才能实现人生的目标。有信心却不行动,是不能成就任何事情。正如《圣经》上所说:“只有信心而不付诸行动,无异于无信心。”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所以如果你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为自己想要做的人,那么就付诸行动吧。有这样一个故事:
某个农村遭受了干旱的侵袭,那地方已经好几个月没下过一滴雨,土地干裂,农作物枯萎,牲畜也都奄奄一息。于是,这个地区一间小教堂的牧师,就对村民说:“让我们这星期都来祷告,祈求上天降雨。凭着你对上帝的信心,让我们在下个礼拜天创造一个奇迹,下一场倾盆大雨。”然而接下来的一整个星期,干旱依然笼罩着这个村庄。
到了下一个礼拜天,这位牧师就问来做礼拜的人:“你们有没有祈雨呢?”
所有的人都高声回答:“祈了。”
“你们有没有信心,老天爷一定会下雨呢?”
大家都说:“噢,有,当然有啊。”
这名牧师就笑了,他说:“我不相信,如果你们有信心的话,你们就应该带着你们的雨伞来了。”事实上,没有一个人是带伞的。这故事就是空有信心和目标,却没有行动。
可见,制订目标是为了达到目标,目标制订好之后,就要付诸行动去实现它。如果不化目标为行动,那么所制订的目标就成了毫无意义的东西。
实际上,相对来说制订目标倒是很容易的,难的是付诸行动。制订目标可以坐下来用脑子去想,实现目标却需要扎扎实实的行动,只有行动才能化目标为现实。许多人都制订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这一点来说每一个人似乎都像一个谋略家。但是,相当多的人制订了目标之后,便把目标束之高阁,没有投入到实际中去,结果到头来仍然是一事无成。
目标已经制订好了,就不能有一丝一毫的犹豫,而要坚决地投入行动。观望、徘徊或者畏缩都会使你延误时间,使计划化为泡影。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拼命地去做,如果半途而废,倒不如不做得好。最重要的是把全部精神集中在自己的工作上。当你决定是否去做某一件事情时,要么就一定有去做它的价值,要么就是没有去做的价值,答案不可能有中间解,所以一旦决定了去“做”之后,就要集中精神去做。例如,当你在阅读《荷马史诗》时,应将全部精神集中于这些作品上,一边想着它所写的是否正确,一边学习其优美的措辞和诗句,绝对不可以将心思转移到别的作品上。
制订目标或许还不算太难,可是要能贯彻到底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刚定好目标时颇有磨刀霍霍的干劲,可是过了一段时间后就没劲了,实现目标的自信也早已荡然无存了。当你确立一项目标后,首要的步骤就是把它写在纸上,这样才能使目标具体化,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连这么简单的步骤都不做。
当你把目标写下来之后,随之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立即让自己行动起来,向着实现目标的方向做出具体的行动,可别一拖再拖。一个真正的决定必然是有行动的,并且还是立即的行动,此时你就要针对自己的目标拿出立即的行动。
一个人要做一件事,常常缺乏开始做的勇气。但是,如果你鼓足勇气开始做了,就会发现做一件事最大的障碍,往往是来自自己的内心,更主要是缺乏行动的勇气,有了勇气下决心开了头,似乎再往下做就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有了第一步,就会有第二步、第三步……这样不断地做下去,你就会发现离目标越来越近,你的目标正在渐渐地化为现实。
所以说,不付诸行动就等于没有信心,只有朝着你确定的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地做下去,才是实现任何目标的唯一的办法,除此之外再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圣经箴言】
不要逃避农田劳动和其他累活,这是至高者赐给我们要做的工作。
尽力而为:让“能力之水”达到沸腾的顶点
凡是天生刚毅的人必然有自强不息的能力,也就是生存的本能,挣扎图存的本能。
《圣经》上说:“无论干什么事,都要尽力而为。”这就告诫人们:一个人态度的温热,对他自己的事业、工作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你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以下几个步骤将帮助你唤醒隐藏在自己身上的潜能:
一、做任何事之前,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和理由
但凡有所成就的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会有明确的目标和理由作为指导。所以,你应该告诉自己一些明确而强有力的理由或目标,这样,施行起来就会更主动更轻松一些,英国人大卫?布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大卫?布朗的发迹过程,就是他一生确立目标的实现过程。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经营着一间小型齿轮制造厂,几十年来一直惨淡经营,仅可以赚取一点生活费。尽管如此,布朗的父亲还是一个头脑清醒的人,总结自己没有选好奋斗目标的教训,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为此,他一方面严格要求布朗勤于学习和读书,另一方面,每逢假日就要求儿子到自己的齿轮厂去参加工作,与工人们一起,绝无特殊照顾。
布朗就是在这样家庭的教育下,去工厂里历练了很长时间,养成了艰苦奋斗的精神,熟悉了工业技术的知识,确立了自己的奋斗目标,然而他的奋斗目标却不在齿轮厂,而是利用自己的齿轮业务积累的经验,选择了赛车生产。他通过观察,发现在当代汽车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他预感汽车大赛将会成为人们的一种娱乐方式。就这样,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成立了大卫?布朗公司,不惜重金投入,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做设计,采用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生产。在比利时举办的国际汽车大赛上,布朗生产的“马丁”牌赛车一举夺魁,大卫?布朗公司因此一举成名,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布朗从此走上了发迹之路。
可见,一个人之所以成功,就在于他赋予了自己奋斗的目标,给了自己奋斗的理由。
二、学会沟通,利用周边的环境
很多人认为:做事要全靠自己,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是的,有些事情确实要靠自己独立完成,但更多的时候,你需要合作者。我们必须学会怎样与别人沟通,你应该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独自做事,什么时候该向别人寻求帮助。在此,我们就不得不提及犹太人经商的精明之处。
一天,纽约一家银行的贷款部走进来一位犹太人。
“请问先生,你有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高档次的西装,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领带夹。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也可以考虑。”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面取出一堆股票、国债券,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从经理手里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你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和债券还给你。”
“谢谢!”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
分行长恰好看到了整个借贷过程,但怎么也弄不明白,一个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呢?于是分行长开口问道:
“先生,我实在不明白,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你想借更多一点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谢谢你的好意,在我来贵行之前,问过好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是很昂贵的,所以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和债券,这里的租金实在是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这则幽默并不是其他民族对犹太人过分精明的刻薄讽刺,而正是犹太人自己堂堂正正的炫耀,就是这样善于沟通、充分运用周边的一切环境,才使他们在商业经营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在得到之前要不断付出
有很多人总是期望自己的付出能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所以你应当做的就是:在得到之前不断地付出,对自己拥有的东西慷慨大度一些,反过来,你也一定会得到巨大的回报。野田圣子就是这样做的,所以她成功了。
日本政府的邮政大臣野田圣子,在她正式步入社会的时候,是在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上司安排她的工作竟然是洗厕所,而且要求很高,必须把马桶洗得光洁如新。她在经过一番困惑和苦恼,甚至想要打退堂鼓之后,最终决定留下来,没有另谋职业。后来,是她的一位前辈以自己的行动教育了她,才彻底坚定了她的信心。这位前辈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她从马桶里盛了一碗水,一饮而尽。这个行动胜过千言万语,使野田圣子恍然大悟,如梦方醒。她不仅懂得了什么是“光洁如新”,而且懂得了工作的价值,她痛下决心:在得到之前必须不断付出,就算一辈子洗厕所,她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从那时起,她变成了一个全新、振奋的人。最终成为日本政府内有名的大臣。
倘若你一直在计算自己的所得,就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战战兢兢,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和付出,那么,结果可想而知,不会好到哪里去。
四、利用任何机会,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大部分业主和创业者对利润和收入尤为敏感。他们寻找那些最终能使他们成为富翁、成为经济上独立自主者的生意机会。尽管有三分之二的百万富翁会承认“具有经济独立的机会”是选择职业的重要因素,但是,当他们成为富翁后,并没有多少人会退休,比如理查德先生。
理查德先生现在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富翁,但他仍然热爱着他的事业。即使再过20年,他也有足够的钱使他及家人活得舒舒服服,但他仍然黎明即起,每天辛勤工作。他只是想把他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好。理查德先生早在几年前就已实现了他的目标,但他现在仍然热爱着他的生意。那就是为什么像理查德先生那样的人很少会挣足了钱、早早卖掉自己的生意并退休享受的原因。当然,还有比热爱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原因。80%以上的百万富翁生成选择职业是因为:“我的工作或事业能让我充分激发我的潜能,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才干。”
综上所述,一个人的潜力是蕴藏在体内的巨大财富,只有毫无保留地开发出来,让你的“能力之水”达到沸腾的顶点,你才能有所建树,取得成功。
【圣经箴言】
走南闯北的人见多识广,说话有智慧。经验不足的人不可能懂很多,然而,旅行会使你增加聪明。
不要给魔鬼留机会:细节成败决定你的人生
什么是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的粗心大意。
《圣经》上说:“不要给魔鬼留机会。”这就是告诉我们,一定要关注细节,细节决定你的成败。
如果让一个人每天擦玻璃六次,他可能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另外一个人去做,那么可能他在第一天擦六次,第二天可能擦五次,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其实,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社会上,做事敷衍了事的人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大约”、“大体”、“大致”、“大概”等等,成了不少人的口头禅。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生产线上的残次品出来了,矿山上的事故频频发生着,社会上违章犯纪不讲原则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
与这种做事敷衍的观念相应的,是人们都想做大事,而不愿意或者不屑于做小事。但事实上,芸芸众生能做大事的实在不多,多数人的多数情况总还只能做一些具体的事、琐碎的事、单调的事,也许过于平淡,也许鸡毛蒜皮,但这就是工作,是生活,是成功的基础。
无论做人、做事,愿意把小事做细的人很少;我们不缺少雄韬伟略的战略家,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者;绝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提倡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有了这种精神的人,能够避免许多意外事故,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幸运机会。成功的人士往往极其注重小事和细节,在约翰?肯尼迪总统眼里,似乎任何细枝末节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在约翰?肯尼迪就职典礼的检阅仪式中,肯尼迪注意到海岸警卫队士官生中没有一个黑人,便当场派人进行调查;他在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个春天发现白宫返青的草坪上长出了蟋蟀草,便亲自告诉园丁把它除掉;他发现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取消了绿色贝雷帽,便下达命令予以恢复;尤其使人感到意外的是,肯尼迪在就任总统后不久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竟然胸有成竹地回答了关于美国从古巴进口1200万美元糖的问题,而这件事只是在四天前有关部门一份报告的末尾部分才第一次提到过。
身为总统,肯尼迪事无巨细的风格非但没有受到美国人指责,反倒丰富了自己的形象。同肯尼迪相比,美国的许多位总统似乎都不逊色,比如罗斯福。
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是凭借惊人的记忆力来记住诸多细枝末节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条船在苏格兰附近突然沉没,沉没的原因是鱼雷袭击还是触礁,一直没有结论。罗斯福则认为触礁的可能性更大,为了支持这种立论,他滔滔不绝地背诵出当地海岸涨潮的具体高度以及礁石在水下的确切深度和位置。这一招令许多人暗中折服。罗斯福更拿手的绝活是进行这样一种表演:他叫客人在一张只有符号标识而没有说明文字的美国地图上随意画一条线,他都能够按顺序说出这条线上有哪几个县。
除此之外,林登?约翰逊总统也曾在细枝末节上做过出色的表演。
有一次,约翰逊刚刚在国会参众两院联席会上致完词,一位参议员便走上去向他表示祝贺。约翰逊说:“对,大家鼓了80次掌。”这位参议员立刻跑去核对会议记录,竟然查实总统丝毫没有说错,显然,约翰逊在讲演的同时,必定在仔细记数着会场上鼓掌的次数。
所以说,关注细节不仅能够提高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拉近与别人的距离,建立密切的关系,为你的成功铺平道路,因此,学会关注细节。
【圣经箴言】
你要劝老年人,要他们严肃、有好品格、能管束自己、有健全的信心、爱心和耐心。你也要劝老年的妇女,要行为谨慎,不要搬弄是非,不可做酒的奴隶,要做好榜样,善导年轻妇女,训练她们怎样爱丈夫和儿女。
夺不走的喜乐:心里有快乐,就能如愿以偿
快乐是生命的唯一意义,没有快乐的地方,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疯狂和可怜。
《圣经》上说:“你们要喜乐,而你们的喜乐也没有人能够从你们心里夺去。”快乐纯粹是内在的,它不是由于客体,而是由于观念、思想和态度而产生的。不论环境如何,个人的活动能够发展和指导这些观念、思想和态度。亚伯拉罕?林肯则进一步指出:“只要心里想快乐,绝大部分人都能如愿以偿。”
众所周知,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不快乐,我们的感觉主要取决于我们的反应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伊丽莎白?康妮的故事就是最好的例证。
有一天,伊丽莎白?康妮接到国防部的电报,说她的侄儿在战场上失踪了。康妮一下子心跳不止,寝食难安。过了不久,又接到了阵亡通知书。此时,她的心情无比悲伤。
在那件事发生以前,康妮一直觉得命运对自己很好。她说:“伟大的上帝赐给我一份喜欢的工作,又让我顺利地抚养大了相依为命的侄儿。在我看来,我侄儿代表着年轻人美好的一切。我觉得我以前的努力,现在都应该有很好的收获……”
然而,现在却来了这样一份电报,她的整个世界被粉碎了,她觉得再也没有什么值得自己活下去的意义了,她找不到继续生存下去的理由。她开始忽视她的工作,忽视她的朋友,她抛开了生活的一切,对这个世界既冷淡又怨恨。“为什么我最爱的侄儿会死?为什么这么个好孩子,还没有开始他的生活就离开了这个世界?为什么他死在战场上!”她觉得自己没有办法接受这个事实。她悲伤过度,决定放弃工作,离开家乡,把自己藏在眼泪和悔恨之中。就在她清理桌子准备辞职的时候,突然看到一封她已经忘了的信,是一封她的侄儿生前寄来的信,当时,他的母亲刚刚去世。侄儿在信上说:“当然我们都会想念她的,尤其是你。不过我知道你会平静度过的,以你个人对人生的看法,就能让你坚强起来。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你教给我的美丽的真理。不论我在哪里生活,不论我们分离得多么遥远,我永远都会记得你的教导,你教我要微笑面对生活,要像一个男子汉,要承受一切发生的事情。”
康妮把那封信读了一遍又一遍,觉得侄儿就在自己的身边,正在同自己说话。他好像在对自己说:“你为什么不照你教给我的办法去做呢?坚持下去,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把你个人的悲伤藏在微笑的下面,继续生活下去。”
侄儿的信给康妮以莫大的鼓舞,她觉得人生又充满了希望,她又回去工作了。她不再对人冷淡无礼。她一再对自己说:“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我没有能力改变它,不过我能够像他所希望的那样继续活下去。”
康妮把所有的思想和精力都用在工作上,她写信给前方的士兵;晚上,她参加成人教育班,要找出新的兴趣,结交新的朋友。她几乎不敢相信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种种变化。她说:“我不再为已经过去的那些事悲伤,现在我每天的生活都充满了快乐,就像我的侄儿要我做到的那样。”
伊丽莎白?康妮学到了我们所有人迟早都要学到的事情,这就是我们必须深知覆水难收的道理。很显然,环境本身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者不快乐,我们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才能决定我们的感觉。
可见,随时保持思想愉悦的观念,能够在漫不经心的练习中巧妙地、系统地培养出来。首先,快乐不是在你身上发生的事,而是你自己所做的、取决于你自己的事。如果你等着快乐主动降临,或者碰巧发生,或者由别人带来,那你要等很长时间。除了你自己以外,谁也无法决定你的思想。如果你等着环境来验证你的快乐思维,你就可能要等上一辈子。
在我们的私人生活中,不断出现各种因素和事实,它们不是体现出一种悲剧、抱怨的看法,就是一种乐观、快活的看法,这完全取决于我们的选择。而选择后者的就一定能同布恩那样生活得有滋有味。
一天,布恩去拜访一位客户,但是很可惜,他们没有达成协议。布恩很苦恼,回来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经理。经历耐心地听完了布恩的叙述沉默了一会儿说:“你不妨再去一次,但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要时刻记住运用微笑,用你的快乐打动对方,这样才能看出你的诚意。”
布恩试着又去了,他让自己表现得很快乐、很真诚,微笑一直洋溢在他的脸上。结果对方也被布恩感染了,他们很愉快地达成了协议。
布恩已经结婚十八年了,每天早晨起来都要去上班。忙碌的生活让他顾不上自己心爱的太太,他也很少对妻子微笑。布恩决定试一试,看看微笑会给他们的婚姻带来什么不同。
第二天早晨,布恩梳头照镜子的时候,就对着镜子微笑起来,他脸上的愁容一扫而空。当他坐下来开始吃早餐的时候,他微笑着跟太太打招呼。她惊愕不已,非常兴奋。在这两周的时间里,布恩感受到的幸福比过去两年的还多。
现在,布恩上班时,就对大楼门口的电梯管理员微笑;微笑着于公司的保安打招呼;站在交易所里,他对工作人员微笑。布恩很快就发现别人同时也对他微笑。一段时间以后,他发现微笑会给他带来更多的收入。
现在布恩经常真诚地赞美别人,停止谈论自己的需要和烦恼。他试着从别人的观点看问题。这一切真的改变了他的生活,他收获了更多的快乐和友谊。
正如著名心理学家爱默生说的那样:“心理健全的度是到处都能看到光明的秉性。”所以请你一定记住:能否快乐的关键问题仅仅在于我们主要注意哪一方面,我们的思想集中在哪一方面。
【圣经箴言】
不可做别人在黑暗中所做的无益的事,倒要把这种事揭发出来。暗地里所干的勾当,连提一提都是可耻的。当一切事情都被公开出来的时候,真想就显露了;因为任何显露的事情都会成为光明的。
叨橄榄技的鸽子:努力营造轻松平和的氛围
假如你觉得自己的日常生活很乏味,不要去指责生活,而应该指责你自己。
《圣经》中说,亚当活了930岁,他和夏娃的子女无数,他们的后代子孙,传宗接代,越来越多,逐渐遍布整个大地。但是人类带着原罪的烙印,-上帝诅咒了土地,人们不得不付出艰辛的劳动才能果腹,因此怨恨与恶念日增。人们无休止地相互厮杀、争斗、掠夺,人世间的暴力和罪恶简直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上帝看到了这一切,他非常后悔造了人,对人类犯下的罪孽感到十分忧伤。
在罪孽深重的人群中,只有挪亚在上帝眼前表现出了虔诚之心。上帝认为他是一个义人,很守本分。因此,上帝选中了挪亚一家:挪亚夫妇、3个儿子及其媳妇,作为新一代人类的种子保存下来。上帝告诉他们7天之后就要实施大毁灭,并告诉他们要尽快建一只方舟来避难,他们听后立即照办。
2月17日那天,挪亚600岁生辰,海洋的泉源都裂开了,巨大的水柱从地下喷射而出;天上的窗户都敞开了,大雨日夜不停,降了整整40天。水无处可流,迅速上涨,比最高的山巅都要高出好多。凡是在旱地上靠肺呼吸的动物都死了,只留下方舟里人和动物的种子安然无恙。方舟载着上帝的厚望漂泊在无边无际的汪洋之上。
洪水汹涌,共泛滥了150天。上帝惦记着挪亚方舟和里面的生灵,于是叫雨停住,让大风吹地面,水势渐落。但是水退得很慢,雨停了150天还看不到一片陆地。7月17日,方舟停搁在亚拉腊山上。到10月1日,山顶大都露现出了水面。
又过了40天,挪亚开了方舟的窗户,放出一只乌鸦,以便了解能否找到陆地,但那只乌鸦飞回来了。他又放出一只鸽子,但那只鸽子也飞了回来,因为找不到落脚休息的地方。挪亚伸手把鸽子接进了方舟。再过了7天,挪亚又把那只鸽子放出去。傍晚时分,鸽子噙着一个橄榄枝飞了回来,这意味着大地某个地方露出了旱地。耐心地再等了7天,挪亚又把鸽子放出去,这回鸽子没有飞回来,因为大地干了,洪水全退了。
这就是为什么今天人们把叼着橄榄枝的鸽子当成平安、和平的象征的原因。
新的世纪,全人类需要的是和平、发展和协同共存,那些无数为和平而奔走的国际人士多像一只只不断飞翔的鸽子,跋山涉水、不畏艰险地在争取和平,寻找希望。尽管在很多的地方,他们看到的还只是战争,还有人为的闪电和霹雳,但他们相信和平并非遥遥无期,希望也绝非渺茫如梦,他们把这一信念不断传递给全世界所有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友善的人们。
虽然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也许对世界和平产生不了多大的影响,但是努力营造一个轻松平和的环境氛围、与人和平相处却是我们完全可以胜任的。要达到这一目的,最好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微笑。
“微笑是一句世界语。”这句话讲得精辟入理。的确,现实生活中最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的就是微笑。没有人不会微笑,不管地位高还是地位低,不管是富翁还是穷人。它能给家庭带来快乐,给朋友带来温馨,是世界上最好的礼物。所以,把微笑时常挂在脸上是提高人气指数的一条法则。
不管社会发展到何种程度,都少不了社交,而微笑则是与人交往的润滑剂。微笑是提高魅力指数的最佳方式之一,看看托马斯?爱德华的故事你就明白了。
托马斯?爱德华是一家上市公司的负责人,是一个拥有亿万财富的富翁。在此之前,他只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不善言谈,表情呆板,不受大家欢迎。后来,他决定改变自己,于是他经常把开朗的、快乐的微笑挂在脸上。
以后的日子里,所有的人都意识到了爱德华的与众不同。他每天早上都对他太太微笑。结果正是微笑改变了他的生活,两个月中他在家所得到的幸福比以往一年还要多。
他对每个人都用笑脸相迎,对大楼的电梯管理员如此;对大楼门廊里的警卫如此;对清洁人员还是一样,他在公司对所有的同事微笑,对那些陌生的客户微笑。结果,每个人回报给他的当然也都是微笑。
就这样,以前讨厌他的人也逐渐改变了观点,拉近了与他交往的距离,现在他已经变成了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即使遇到很棘手的问题,现在他都能顺利地解决了。
在爱德华的事例中,清楚地体现出微笑的重要作用,后来他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微笑帮了他不少忙。现在他学会了赞美他人、寻找他人的优点,站在别人的立场看事物。从此他富有了,因为他拥有了快乐、友谊,成了一个真正幸福的人。
微笑是希望和力量。愁眉苦脸的人给人以缺乏自信、消极悲观、没有能力的感觉,没有人愿意与这样的人交往,工作中领导也不会把重要任务交给他,因为他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微笑不但可以帮助那些受到上司、同事、客户或家庭压力的人重新找到希望,还可以化解一切不如意,让他们知道世界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只要活着、忙着、工作着,就不能少了微笑。
假如你是一个不会微笑的人,那么就必须强迫自己练习微笑。当你单独一个人时,尝试自己唱一首放松的欢快的歌曲,这样表现出你似乎已经很快乐,就容易使你快乐了。否则,只能使别人离你越来越远,生活越来越苦闷。笑容是善意的信使,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可以照亮自己。原本不开心的你,脸上带着微笑心情也随之舒展了几分;你的笑容照在愁眉苦脸的人的脸上时,对方也能体会到希望,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有这样一则故事:
张永所在的单位是一个很难填补缺额的部门,所以需要招聘一名合适的人选。最后张永找到一个很合适的人,而且还是一名牌大学应届毕业生。张永与这个大学生通了几次电话,在交谈中张永得知还有几家公司也希望得到这个毕业生,而且实力都比张永所在公司强。所以,当这个毕业生表示愿意到他的公司来工作时,张永显得异常意外。
后来在一次午餐中,张永得知了这个毕业生来他们公司的原因。这个毕业生说:“因为其他公司的经理在电话里说话总是生硬的,商业味很重,给我感觉像是在做生意。可你却完全不同,听起来你很亲切。感觉你是真诚地希望我能成为你们公司的一员。我似乎看到,电话的那一边,你正在微笑着与我交谈。当时我在听电话的时候也是用微笑来回应你的。”
一个刚刚体会到微笑的妙用的公司负责人说:“我刚刚开始对同事微笑时,起初大家非常不解,感到不可思议,可是接下来的就是欣喜、赞许,一段时间之后,我感觉到生活比过去快乐多了。现在,微笑对我来说已成了一种习惯,我对别人微笑,别人回报给我的也同样是微笑,过去冷若冰霜的人,现在也热情友好起来。”
总而言之,微笑在社交中是一个有效的技巧,是礼貌的体现,它可以表现出一个人的涵养和水准。只要你始终微笑,你的身边就会充满轻松祥和。
【圣经箴言】
如果没有和平,一切美妙秩序也许都不会到达终点。
人生是一个考验:敢于面对那些批评你的人
批评不能使我灰心,相反的,它将告诉我:我是处在朋友中间,朋友能够帮助我,拖我的重载。
《圣经》上说:“人生岂不是一个考验?”其实,人生又何止是一个考验,人生简直是一个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既有勇敢的斗士,也有胆怯的逃兵;既有鲜花和掌声,也有阴谋和嘲讽;既有失败后的痛苦,也有成功后的喜悦。而成功只属于那些敢于拼搏的斗士,因为他们敢于面对那些批评自己的人。
众多成功者由于根本不在乎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障碍,或者说,因为他们用经验弥补了缺陷,所以能够取得这个地位。大多数白手起家的人在其一生中总要面对重大的障碍。如果不搬掉这些绊脚石,他们就不可能成为成功者。正是斗争、艰难的旅行,给了他们成功的基础。
对大多数人来说,接受别人给他们的负面评价是最大的不幸。许多人失败于智商测试、学习能力测试和其他测试,同时,这些人又愿意接受命运的安排,所以对他们来说,差的等级和其他低分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后来在经济上的低效率。而成功者们选择了另一条道路:他们就是不相信那些贬低他们、而且是反复贬低他们的权威人士。他们有远见、有勇气、有胆量地向老师、教授、业余批评家和教育测试中心所给出的评价进行挑战。
这些成功者似乎有一种有趣的“免疫系统”,就是很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他们有一种挫败恶意批评者过激言论的能力。这种心理盔甲是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开始锻造的。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免疫系统更具抵抗力。因为这些人,即使在他们后来,仍然不断地反抗各种批评者和权威人物的负面评价。
即使是钢铁,如果没有锤炼,也不可能坚硬无比,人也是这样。成功者都认为,周围其他人所作出的贬低的评价对于他们最终取得成功起过一定的作用,锤炼铸就了他们所需要的抵抗批评的抗体,坚定了他们的决心。
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与他们如何对待批评者之间存在着联系,关于这一点,那些在商业界取得成功的人士是怎么做的呢?他们大多数人要么对批评者不予理会,要么把批评当作一种激发他们取得成功的动力。大多数成功者把批评者说成是某种对他人做出负面评价与预言的人。
一个人如果接受了这种负面的观点,就会早早地从人生战场上撤退下来。所以没人会把这种批评当一回事。许多人实际上只是把这样的批评看成是说教,而他们就是喜欢反驳说教。恶意的、负面的批评家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他们唯一的本事就是鼓吹负面的预言。他们常常嫉妒真正有才能的人、有可能成功的人。但是,多数职业批评家都缺乏相同的素质,就是他们不能接受别人对他们的批评。那么,他们怎样才能保证自己不受到批评呢?他们以攻为守。他们挑衅性地和攻击性地批评那些已经取得或将要取得成功的人。这就是他们通过扮演审判官、陪审团的角色以加强自己地位的方法。
成功人士几乎都懂得,应当谨慎地对待他人的意见,并且能够容易地从所谓的劝告者那里获取动力。如果你有远大志向,而且吃苦耐劳,你的事业正蒸蒸日上,那么,你也许会成为某些人的威胁。可怕的是,这些人中有许多却是我们不少年轻人所信赖并听从其职业忠告的人。
成功者是与众不同的,他们从不跟在别人后面;而那些不愿跟在别人后面的人往往因其与众不同而受到批评。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大学教授说:“如果你不发表著作,你就不可能到好的学校任职,但是,你会有很多朋友。你发表了很多著作,你就不可能在你的同事中真正受到欢迎。”
所以请记住这样一个事实:成功者,不论其智力如何,都会比不成功者受到更多的批评。事实上,批评对于锻炼人来说是有必要的,就像百炼成钢,就像是对新兵的训练。
【圣经箴言】
朋友出于善意所加的创伤你得忍受;敌人不停地拥抱你,你得当心。
用蝎子鞭责打:领导者要善待公司每位员工
善用人者必使有才者竭其力,有识者竭其谋。
《圣经》上记载:所罗门王死后,他的儿子罗波安继位。北方的百姓在所罗门时代深受压迫,这时派代表觐见罗波安,要求减轻赋税和奴役。罗波安征求朝中老臣的意见,他们建议接受百姓的请求,以便赢得民心。罗波安又询问一些年轻官员的看法,他们却唆使他严词拒绝百姓的要求。罗波安采纳了年轻官员的建议。
3天后,北方民众的代表再次前来时,他声色俱厉地说:“先王要你们负重徭役,我要你们负更重的徭役!他用鞭子抽打你们,我要用蝎子鞭责打你们!”
北方百姓见罗波安不肯收敛,反而变本加厉,便一举建成以色列国,与南方的犹大国对峙。
从此,希伯来民族史进入南北对立的分国时期。
在后世西方语言中,“用蝎子鞭责打”意谓“成倍地加重惩罚”。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虽然不是一个部落的王或其他任何形式的一个统治者,但是,我们可能是一个公司包括自己公司的一个管理者,那么上面所讲的这个故事,对我们还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的。这个启示就是:作为一名公司领导者你要善待你身边的每一名员工。
作为一名公司管理者,要想员工为你忠心的工作,首先你要对你的员工亲切友善,有关怀及同情心,使员工感到老板有人情味,尤其对犯了错误的员工。工作中出了差错,批评责怪或者抱怨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要找到出错的真正原因,尽量设身处地地去想;对待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员工,要给予鼓励或奖赏。平时不要忽略了感谢他们的言语,鼓励员工,宽容他们的错误则会更能使其改正错误,尊重每一位员工的人格,不让他们在心理上受到伤害,这样做员工就会受到尊重,他们就能更好地为你的公司忠心地去工作,为企业创造更高的效益。
汉高公司在这方面有自己独特的一种方法,他们充分的了解了下属员工的需要和期望,并努力满足,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尽量给员工安排理想的工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热爱一项工作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许多员工把这一点排在许多要素的第一位。员工大多都希望有一个安全、整洁和舒适的工作环境。但如果他们对工作不感兴趣,那么再舒适的工作环境也无济于事。当然,不同的工作对员工有不同的吸引力,同样的东西对这个人来说是馅饼,对另一个人可能就是糟糠。因此,管理者应该把主要精力用在判断人的能力大小和兴趣方向上,认真负责地为员工选择和安排工作,满足他们的期望。
汉高公司在专业分工的基础上由总公司综合调控,了解每个员工的特长、兴趣,然后分配工作,使各部门工作协调一致,发挥最大效益。汉高公司从不把有才能的人定死在一个岗位上,每个人都被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而不像机器那样接受摆布。
二、发给员工公平的报酬
报酬是一项有效的刺激物,无论管理者多么高明,都必须以物质为后盾,而稳定的工资收入,是员工工作动力的永久源泉。大多数员工都希望他们工作能得到公平的报偿,即:同样的工作获得同样的报酬。员工不满的是别人干同类或同样的工作,却获得更多的报酬。偏离按劳分配准则是令人恼火的。如果人们认为唯唯诺诺、玩弄手腕和攀附上级就可以加薪的话,他们就会产生这样做的动机,在这样的体系中,员工不会进取,企业不会有活力。
汉高公司十分强调员工的工资收入必须依据工作表现而定,论功行赏。每一个员工都对公司的一切成就作出了自己的贡献,这些贡献与许多因素有关,如教育水平、工作经验、工作效率等有关,但最主要的因素是员工的个人工作表现。他们认为,一个公平的薪酬制度是评价人才的先决条件,工作表现和所得报酬应该是成正比的。因此,为了激发员工工作的表现,工资差异是十分必要的。
三、给每个员工晋升的机会
多数员工都希望在工作中有晋升的机会,没有前途的工作会使员工产生不满,最终可能导致辞职。如果企业不能为员工提供足够的升迁机会,多半是因为企业整体或某些部门停滞不前的缘故。这时企业就必须下定决心采取行动,腾出位子,为提拔员工创造条件。
汉高公司的组织结构十分明确,职工们可以获得关于晋升的可能途径的资料,而且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目前所处的岗位。公司通过基本的和高级的训练计划,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并从公司内部选拔有资格担任领导工作的人才。在公司,只要员工在履行责任中创造性地工作,就能获得相应的权力。例如:当某项研究有了眉目而需组织力量进行进一步突破时,公司就授与他全权。一般所授的权力相当于公司的高级主管。人们常赞叹汉高公司是技术本位者晋升的阶梯。
四、认可和赏识下属员工
人与人之间如果保持冷漠的态度,不仅自己活得很累,也会在无意中伤害别人,员工谋求公司的承认和同事的认可,希望自己出色的工作被企业所接受。如果得不到这些,他们的士气就会低落,工作效率就会降低。他们不仅需要自己归属于员工群体,而且还需要归属于公司整体,是公司整体的一部分。所有的员工都希望得到公司的赏识,甚至需要与他们的上司一起研究工作,直接从领导那里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这种做法有助于拉近管理员与员工之间的距离,使员工感到自己是公司的主人,而不是苦力。
为了较好地度量员工们的工作表现,汉高公司经常对员工进行评论,使每一个员工都有主人翁意识,使员工体会到公司对他们的重视,以此来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所以,作为一个团队的管理者,应设法了解团队成员各种不同的需求和期望,并以为立足点,通过一定手段满足他们的需要和愿望得以满足,善待每一名员工,以此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主动而自发地把自己的潜能发挥出来。
【圣经箴言】
切莫因其小过与人动怒。做任何事不可傲慢无礼。自大与不义会引起天怨人怒。
不义的管家:要为长远作打算,目光长远些
我们必须向现在学习如何预测未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就能了解趋势并非命中注定的,我们能向未来学习,就如同我们从前向过去学习一样。
在《圣经》中,耶稣对门徒讲了一个管家的比喻:
有一个财主,他有很多的田产,租给不同的佃农。他的工作太忙了,照顾不过来,就请了一位管家来代劳。他完全信任这个管家,认为他诚实可靠。
有一天,财主听说管家不诚实。有人告诉财主管家浪费财主的钱财,而且还是一个小偷。财主听了,就警惕起来,立刻吩咐管家来交代账目。可是,这个管家的账簿收支不平衡。他作假账,并且偷主人的财产。
这个不诚实的管家担惊受怕地回到家。他的欺骗行为即将曝光。他一直在欺骗主人,从中取利。然而,现在主人要看账簿,无法隐瞒下去了。
他的恶行一拆穿,主人肯定打发他走。他就不能继续当管家了,他做不了重活,从来也没做过。没多久就会累倒,做不下去。
他一边往家走,一边考虑这个问题,不时长叹一口气。他享福的日子即将结束了,迎面而来的是贫穷和饥饿。
他走进家门,又叹了一口气,因为不久就要被主人赶走。他定不下心来,在屋里走来走去,急得出了一身冷汗。
忽然,一个念头进入他的脑海。这是帮他避免灾难的唯一方法。
他把佃农全部找来。不是一起来,而是一个一个分别找来谈话。
第一个佃农走进来。
“你每年要交多少租金?”他问佃农。
佃农回答:“100篓油。”
迦南的佃农不用金钱交租,乃是用出产的东西。
管家对佃农说:“快把交100篓油的合约撕掉,我给你重新写一张每年交50篓油的合约。”管家为什么这么做呢?其实,租费本来就是50篓油是管家私下把它改成100篓油。管家把其中50篓油归给主人,自己收下另外50篓油。
不久,他就要被革职了。现在赶快把合约改过来。不能让新管家知道是他把租金要求增加了一倍。
不义的管家尽快把租金改回主人原定的数目,除去自己犯罪的痕迹。此外,他还希望这个佃农在他失业之后照顾他,供他吃喝,他就用不着出去打工或讨饭,也免得饿死。
第一个佃农欢欢喜喜地走出管家的家门。从此他只要付一半的租金,太出乎意料了。
跟着,第二个佃农走进来。
“你每年付多少租金呢?”管家问这佃农。
“100石麦子。”佃农回答。
管家说:“把那个租约毁了。我给你写张新的,每年只交50石麦子。”
这只是故技重演。原来只需要交50石麦子,这个不义的管家把它改成100石。交给主人80石,剩下20石进了自己的腰包。现在,管家把佃农的租约改成原来的50石。
第二个佃农也欢天喜地地回家了。
管家用同样的方式对待每个佃农。
消息传到主人耳中。
主人微笑地说:“这个管家做事聪明。”
说完这个比喻,耶稣又加了一句:“你看这个管家多么聪明,他为将来做好准备。等他失业的时候,一个佃农会供给他油,另一个会供给他麦子,他就不会挨饿。同样的,人也当为永恒打算。”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些,未雨绸缪,只有这样,面对各种危机的时候,才不至于措手不及、束手无策或孤立无援。让我们看看杰克?韦尔其是如何做到的。
在世界级的五百个大富翁中,杰克?韦尔奇是一个其貌不扬的老头。他出生在麻塞诸塞州萨兰姆市,22岁时获得麻塞诸塞州大学化学工程学士学位,25岁时又获得伊利诺斯大学化学工程博士学位。之后便加入通用电气塑胶事业部,11年后成为通用电气化学与冶金事业部总经理,9年后年仅45岁的韦尔奇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首席执行长。
说到杰克?韦尔奇的成功也与他的远大目标和执着不懈的精神有关。在他未掌管通用之前,公司的销售额为250亿美元,获利15亿美元,市场价值在全美上市公司中仅排名第10,通用旗下仅有照明、发动机和电力三个事业部在市场上保持领先地位。而杰克?韦尔奇掌管之后通用电气实现了1110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世界排名第5和107亿美元的赢利,市值已位居世界第二的好成绩,到现在通用电气已有12个事业部在其各自的市场上数一数二,如果单独排名,通用电气有9个事业部能入选《财富》五百强。在杰克?韦尔奇执掌通用电气的19年中,公司一路狂奔,并因此连续三年在美国《财富》杂志“全美最受推崇公司”评选中名列榜首。
很多人面对杰克?韦尔奇取得的成绩感到很震惊,他们都说他是数一数二的老人,而杰克?韦尔奇则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老头。他的独一无二其实和他的管理思想有关,不仅自己目标明确、坚持不懈,还要求员工也要这么做。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要做就要做得数一数二的,不做就要关门了。”他经常告诉员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想法、有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执着不懈的勇气和信心,因为市场很庞大,你必须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必须要坚持,如果盲目前进、不能坚持,有可能让自己一败涂地。
要做到执着不懈就需要一定的信念,而这个信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目标。比如杰克?韦尔奇在管理方面就一直坚信,公司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要有自己最基本的企业文化。他在加州放弃了对许多高科技企业的收购,原因就是为了保持自身的文化,他不希望通用电气在网路公司的狂潮中迷失自我。他坚持在个人风格和待遇的面前,企业文化要做出一定的让步,不然就很容易被破坏了。在实际的竞争中,还要和竞争对手在全球进行较量,这样的道路也只有一条可以走。
杰克?韦尔奇使用了所有的方法来获得员工的回馈资讯,他完全相信员工,并与他们坦诚相待。他通常用一种不记名的方式把他们的工作重点放在正确的创意之上。杰克?韦尔奇不仅要把调查的结果给员工看,也给董事会的成员看,给证券分析家们看。杰克?韦尔奇第一次给证券分析师们看这些的时候,他们被吓了一跳,但是之后就习惯了,那些分析家们也获得了很多实惠。之后,杰克?韦尔奇就一直坚持如此做。
杰克?韦尔奇对员工说,你要记住自己的事情,不要去办一个餐厅,那样的事情是食品公司做的;你也不要开一个影印店,那种事情就让印刷公司去做吧。杰克?韦尔奇一定要员工明白,他们的真正价值在什么地方,在这个属于他们的地方努力发挥自己的能力,往往就能产生很大的附加价值,这样杰克?韦尔奇就拥有了最丰富的资源和最优秀的员工。
当公司做到杰克?韦尔奇这个程度,也该知足了吧?杰克?韦尔奇可不这么认为,他一直为自己和公司制造出很多危机,比如市场在进步,社会也在进步,如果公司不能紧跟时代潮流,那就是退步,不改变这种状况,终将倒闭。正是因为这种想法,杰克?韦尔奇有时会和自己竞争,他一向主张要做就做得数一数二,要不就关门了事,在这个问题上,杰克?韦尔奇也一直在考虑,他应该用怎样的管理思维模式实现自己的这个愿望,就是把公司做得数一数二的愿望。杰克?韦尔奇告诉自己和自己的员工,不管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自己处于零起点。这是一个原则性的问题,不管你取得了怎样的成绩终究会过去,而现在是最关键的,只有将现在化零为起点,你的成绩才能一个又一个地出现,坚持不去,终将有大的收获。很多时候,杰克?韦尔奇觉得当一个公司真的发展起来的时候,规模其实就是这个公司的阻力,并不是什么动力,这个时候,会产生这样的情况,那就是规模太大了,沟通起来就困难了,企业里面的领导层级多了,有时就显得不是很规范了,活力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就消失了。
杰克?韦尔奇开始把自己的想法讲给员工听,员工也会在听后给他一些意见和想法。在杰克?韦尔奇的公司里,是一个非官僚主义的组织机构,而这个机构又是适应市场需求的,这样的机构对于杰克?韦尔奇本人还有整个企业来说是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在成功的道路上,杰克?韦尔奇一直坚定地相信,任何时候都要不怕困难,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在事业鼎盛时期也是如此,为自己多设计几个难关,然后坚持度过,都是非常好的尝试。
人生短暂而有限,因此,只有树立了正确的目标,才能排除一切与目标无关的杂念,才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圣经箴言】
大凡聪明人,都能认识智慧,并尊重有智慧的人。如果你重视智慧,那么,你听到智慧话的时候就会变得聪明起来,你的言词也会成为他人的智慧之源。
窄门与宽门:说别人不敢说,做别人不敢做
如果没有改造自我并进而改造自己境遇的态度和勇气,就不能成为一个排忧解难的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