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把话说到点子上

_6 徐春艳 (现代)

一次商务宴会上,罗伯特遇到了这样的一个场景:
那是一家公司的圣诞晚会,但事实上受到邀请的人都是与公司有生意往来的合作伙伴,所以这个晚会相当于一个非正式的商务宴会。公司的一个高级职员穿了一件不够得体的晚礼服,与罗伯特谈话的公关部经理看到后马上中断了和他的对话,走到那个职员面前。
“你怎么穿这样的衣服来了?”经理的声音不大,但还是有人能听到。
“对不起……之前准备好的衣服不小心剐坏了,所以就……”
“那也不能穿这样的衣服来啊?”经理嫌弃地看着职员身上的衣服,“简直是丢公司的脸。”
面对咄咄逼人的经理,那个职员的脸色越来越难看。
“不要再解释了,马上去给我换一件,要么就离开这里,不要再在这里丢人了。”
被说得无地自容的职员只好狼狈地离开了会场。目睹这一切的罗伯特觉得这个经理做得太过分了,他想这个经理应该不会在现在的位置上待很久了。果然,几个月后,这个经理被公司调到了外地的分公司,理由是无法和下属很好地相处。
批评时要考虑环境是否适合,这不仅仅是指不要在人多的场合中批评说教,还有其他的一些情况下,你也应该多加注意,以免让人产生逆反心理。
比如说两位下属心存芥蒂、情绪对立,就不能当着这个人的面批评那个人。否则很容易使一方认为你是在支持他,而另一方则认为你是在协助对方压制自己,从而使矛盾更加激烈,使情绪更加对立。
当一个人的错误涉及其他人时,不应当着被涉及人的面去批评。否则往往会使被涉及的其他下属认为你是在杀一儆百,从而对你产生误解。
批评的目的是让人认识到自己错误的地方,并加以改正,而不是进行负面的痛击。
大量事实说明,恰当地选择批评的场合,对于优化批评的效果是十分重要的。批评的目的和内容都正确,选择的场合不当,也会导致批评的失败。
说话要注意场合,在某些环境下不能批评对方。
1不能在人多的场合下批评说教。
2如果两位下属心存芥蒂,不能当着一个人的面批评另外一个人。
篇末提醒
批评某人,如果有外人在场的时候,即使采用最温和的方式,也可能会引起被批评者的不满,认为你没有给他面子,让他颜面尽失。所以,要批评一个人时,最好避免在公共场合,尽量选择单独会谈的方式。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犯的错误,没有必要当着别人的面公开指责。
(本章完)
第69章 未批先夸
第十二章第5节 未批先夸
未批先夸,实际上就是一种欲抑先扬的方式,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称赞一番,然后提出批评,最后再使用一些鼓励性的词语。这种方法使人认为你的批评是公正客观的,自己既有过失,也有成绩。这样就减少了因批评所带来的抵触情绪,收到良好的批评效果。
当某人听到别人对他的某些长处表示赞赏之后,再听到对他的批评,心里往往会好受些。比如,你刚在某人左脸上亲吻了一下,当他还在回味那甜蜜的感觉时,你再在他右脸上打一巴掌,这时他疼痛的感觉肯定没有只打不亲时强烈。

柯立芝任美国总统期间,一天对女秘书说:“你今天穿的衣服很漂亮,你真是一位年轻迷人的小姐。”
女秘书受宠若惊,因为这可能是沉默寡言的柯立芝对她的最大夸奖了。但柯立芝话锋一转,又说:“另外,我还想告诉你,以后抄写时标点符号要注意一下。”
像柯立芝这样在批评之前先表扬对方,以表扬来营造批评的氛围,它能让对方在愉悦的赞扬中同样愉悦地接受批评。因为人在听到别人对自己某些长处的表扬之后,再听到批评,心里往往容易接受。
但是,我们常常在使用这一招式的时候会错误地加上两个字。
有许多人在真诚的赞美之后,喜欢拐弯抹角地加上“但是”两个字,然后开始一连串的批评。举例来说,有人想改变孩子漫不经心的学习态度,很可能会这样说:“小虎,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但是,你如果能多加强一下代数,那就更好了。”
在这个例子里,原本受到鼓舞的小虎,在听到“但是”两个字后,很可能会怀疑原来的赞美之词。对他来说,赞美通常是引向批评的前奏。如此不但赞美的真实性大打折扣,对小虎的学习态度也不会有什么帮助。
如果我们改变一两个字,情况就会大为改观。我们可以这么说:“小虎,你这次成绩进步了,我们很高兴。而且,如果你在数学方面继续努力下去的话,下次一定会跟其他科目一样好。”
这样,小虎一定会接受这番赞美了,因为后面没有直接明显的批评。由于我们也间接提醒了应该改进的注意事项,他便懂得该如何改进以达到我们的期望。

范承祚是外交部的一名翻译,一次参加周恩来总理的外事活动。总理及友人谈到中国气候时,突然问范承祚:“你说台风来自哪里?”范嗫嚅道:“台风来自台湾海峡吧。”周总理听完神色严肃起来,当着外宾的面批评道:“我们外交部的翻译,一不学历史,二不学地理。哪有台风来自台湾海峡的道理呢?台风是来自菲律宾深海区域嘛!”
眼瞧着范承祚的尴尬,周总理的批评点到为止,话锋一转,又说:“范承祚同志是我的老乡,多次为我做翻译,我对他很了解。我今天这样批评他,并不是他平时的工作没做好。他还是积极的、勤奋的,为人也很诚实。”
范承祚事后回忆起这件事时说:“总理这堂‘气象课’上得及时,使我从此更加勤奋学习了,以免再开‘昏腔’。”
周总理的这番话,就是先贬后褒的批评法,先在个别问题上给对方以严厉的批评,然后又在主流问题上给对方充分的赞扬。这种方法同样能使被批评者感动,收到与先褒后贬一样好的效果。
妙用未批先夸的手法。
1先夸奖然后再委婉地批评。
2话语中要尽量避免出现“但是”二字。
3有时不妨采取先批评后赞扬的办法。
小花絮
某领导发现秘书写的总结有不妥之处。他是这样批评秘书的:“小张,这份总结总的来说写得不错,思路清晰、重点突出,有几处写得很有见地,看来你下了工夫。只是有几个地方提法不妥,有些言过其实,有的地方尚缺定量分析,麻烦你再修改一下。你的文笔不错,过去几次写总结也是越修改越好,相信你这次也一定能改出一个好总结来。”
这样说,秘书会感到领导对自己很公正,很器重,充满期望和信任,因而很卖力地把总结改好了。
(本章完)
第70章 从批评自己开始
第十二章第6节 从批评自己开始
有些人很喜欢指责他人,一旦出现问题,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如何将责任推卸于人;还有些人,他们本来自己在某方面做得并不好,却非要拼命地去批评别人。这种批评怎会服人呢?所以,当我们批评他人时,先想想自己:“我做得怎样?是否应该完全怪罪他人?”这样你也许会完全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并与他人保持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
承认一个人本身的错误——就算你还没有改正过来——也可以帮助改善行为。下面是克莱伦斯?泽休森讲述的故事:

他发现15岁的儿子正学着抽烟——“我自然不愿意大卫抽烟,”泽休森说道,“但是他的妈妈和我都抽烟,我们一直给孩子做出了不好的榜样。我向大卫解释,自己如何也在年轻的时候开始抽烟,如何为烟瘾所害,到现在已经是无法戒除了。我提醒他,我常咳嗽得很厉害,如果他抽上个几年,情形也会跟我一样。
“我没有劝他不抽,或是警告他抽烟的危险。我只是做了一个自我检讨,指出自己如何染上烟瘾,然后受到如何的影响。
“大卫想了一阵子,决定在高中毕业前暂不抽烟。好几年过去了,大卫一直没有再抽烟,也没有想抽的意思。
“那次谈话之后,我也决定戒烟,由于家人的支持和帮助,我终于成功了。”
同样,领导在对下级进行批评时,也应该试试先拿自己开刀,这未必不是一种奏效的方法。
否定和批评下级,固然因为下级有了过失,但与此同时,处于指挥和监督岗位的上级,也有不可推卸的间接责任。周恩来总理说过:“缺点和错误的改正要从领导做起,首先领导要自我批评,要多负一些责任,问题总是同上面有关系的。”领导真心承担责任有三个好处:一是做了表率;二是找到了自己的问题;三是便于确定下级的问题。假如领导仿佛自己没事儿一样,盛气凌人,只把下级批评一顿,却不肯承担领导责任,好像自己一贯正确,这样至少在他人看来很不谦虚。于是,下级便有自己在领导心目中一无是处的委屈之感,虽表面上未必反驳什么,但心中已耿耿于怀,与上级对立。因此,在批评下级时,领导最好先自责,进而再点出下级的错误,使其有领导与他共同承担错误之感,首先产生负疚之情。这样,在以后的交谈中领导说多说少、说深说浅,下级不仅基本能承受得了,而且融洽了彼此之间的感情,不致于弄得不欢而散。

1964年,日本轻型电器业界因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而动荡不安,于是,松下电器企业公司决定召开全国销售会议。
由于会议中反映出不景气的状况,所以空气中充满了火药味。在一百七十家公司中,只有二十几家经营良好,其他约有一百五十家的经营出现极严重的亏损赤字。
“有什么意见都可以说出来。”松下先生一语未了,某销售公司的经理立即冲破水闸般地发泄他的不满:“今天的赤字到这种地步,主要在于松下电器的指导方针太差,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一点都不检讨自己是否有不足之处……”
“我方的指导当然有误,可是再怎么困难也还有二十几家公司获利。各位不觉得你们太缺乏独立自主的精神,太依赖他人,以至于招致今天的后果吗?”松下先生反驳道。
“还谈什么精神,我们今天来的目的不是听你说教,是钱!”也有人这么露骨地反唇相讥。
前两天,松下先生就站在台上不断地反驳他们的意见,而他们也立即反击,大骂松下公司。就在会议即将结束,决裂的局面即将出现时,情况发生了转折性的变化。
第三天最后一次会见,松下先生走到台上,“过去两天里大家相互指责,该说的都说了,我想没有什么好再说的了。不过,我有些感想,给大家讲讲。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所有责任我们要共同负责。松下电器有错,身为最高负责人的我在此诚心向大家致歉。我们今后将会精心研究,让大家能稳定经营,同时考虑大家的意见,不断改进。最后,请原谅松下电器的不足之处。”说完,松下先生向大家鞠躬。
突然间,整个会场出现了不可思议的现象——整个会场顿时静了下来,每个人都低着头,半数以上的人还拿出手帕擦泪。
“请董事长严加指导。我们缺点太多了,应该反省,也应该多加油去干!”
随着松下先生的低头,人人胸中思潮翻涌。随后又相互勉励,发誓要振作起来。
由此可见,自我批评比针锋相对的指责效果要好得多。
作为上级,就应敢于把自己曾经的过错暴露在下级面前,但其目的又是要让下级醒悟,自觉做检讨。这样借己说人法,让我们体会到了以批评说批评的魅力与效力。
不要忘记自我批评。
1在生活中,批评别人的错误不妨先从批评自己入手。
2在工作中,上级批评下级时也可先做自我检讨。
小花絮
毛泽东在1962年的一篇发言中一方面严厉批评党内压制民主的恶劣现象,一方面也坦率地对近几年工作中的错误承担责任,他说:“凡是中央犯的错误,直接的归我负责,间接的我也有份,其他同志也有责任,但是第一个负责的应当是我。”在毛泽东的带动下,其他主要的中央领导也在会上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种先作自我批评的方法,能够减轻下属的心理负担和抗拒心理,使他们能够接受批评,冷静地审视自己的错误。

(本章完)
第71章 话题调头言其他
第十三章 摆脱窘境的有效活术
第十三章第1节 话题调头言其他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令人尴尬的问话,比如涉及国家、组织的秘密,涉及个人收入、个人生活、人际关系等问题。对待这样一些提问,如果我们用“不能告诉你”来回答,那会使你显得粗俗无礼,如果套用外交用语“无可奉告”来作答,那又会给提问者造成心理上的失望与不快。总之,对待这样一些古怪的问题,我们答得不好,就有可能给自己套上难解的绳索,使自己陷入十分难堪的泥淖而不能自拔,以致大失脸面。
如处于这样的尴尬场合时,就需要具备“顾左右而言他”的语言艺术,从而能使你面对尴尬而峰回路转,取得柳暗花明的效果。
最简单、最直接的做法就是转换话题,如:

两个青年去拜访老师,在谈话中提到:“老师,听说您的夫人是教英语的,我们想请她指教,行吗?”
老师为难地沉默了片刻,说 :“ 那是我以前的爱人,前不久分手了。”
“哦!对不起,老师……”
“没什么,喝点水吧。”
“老师,您的书什么时候出版?快了吧……”
这样转换话题,特别是提出对方很愿意谈的话题,就会使谈话很快恢复正常,气氛活跃起来。
在说话过程中,当对方有意无意地触到我们心中的隐痛、忌讳或者自己不愿回答的问题时,如果一时没有好办法应答,那么,就干脆使在场者的注意力从自己身上挪开。问话者见我方对其问题不予理睬,在尴尬的同时会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和无礼,从而不再追问。

某单位一女工结婚,在单位散发喜糖,刚巧该单位有一位尚未谈对象的三十三岁的大龄女青年。大家吃着糖,突然一位中年科员笑着对那位女青年说:“喂,什么时候吃你的喜糖?”大家都望着那位女青年。那位女青年脸微微一红,把脸转向邻近的一位女同事,然后指着那位女同事身上的一件款式新颖的上衣问:“咦?这件上衣什么时候买的?在哪个商店买的?”两个人便兴致勃勃地谈起了那件衣服。
在大庭广众之下问大龄女子何时结婚确实是件很不礼貌的事情。女青年碰到这个尖锐的问题时处境十分尴尬,回答不好可能会引起大家的闲话,再说这事也没必要让大家来参与。于是她立刻把话题转移到同事的衣服上,借以回避对方的无聊问题。问者受到毫不掩饰的冷落,自然也意识到自己的失礼,没有理由责怪女青年对自己的置之不理。
话题调头言其他,经常会被用于解窘,但是我们应该尽量圆融地去利用这一方法,以便更加不着痕迹地化解尴尬。
在实际谈话过程中,为避免尴尬需要调转话题,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转换话题。
2岔换法。
知识链接
岔换法是针对对方的话题而岔换新的话题,字面上看是回答了对方的问题,而实质意义却是不相干的两个问题。它给人的感觉通常是干脆利落,能显示出一种较为强硬的表达气息。
(本章完)
第72章 欲盖弥彰,不如自我调侃
第十三章第2节 欲盖弥彰,不如自我调侃
由于我们的过失,造成谈话中间出现了难堪,这时我们不要责备他人,而应找找自己的责任,采用自我调侃的方式低调退出吧!

有一次,十多年没见的老同学聚会,因为大家都是好朋友,所以说起话来更是直来直去。有一位男同学打趣地问一位女同学:“听说你的先生是大老板,什么时候请我们到大酒店吃一顿?”他的话刚说完,这位女同学有点不安起来。原来这位女同学的丈夫前不久因发生意外去世了,但这位开玩笑的男同学并不知道,因而玩笑开得过了一点。旁边的一位同学暗示他不要说了,谁知这位男同学偏要说,旁边的那位同学只得告诉他真实的情况,这位男同学可谓无地自容,非常尴尬。不过他迅速回过神,先是在自己脸上打了一下,之后调侃地说:“你看我这嘴,几十年过去了,还和当学生时一样没有把门的,不知高低深浅,只知道胡说八道。该打嘴!该打嘴!”女同学见状,虽有说不出的苦涩,但仍大度地原谅了老同学的唐突,苦笑着说:“不知者不为怪,事情过去很久了,现在可以不提它了。”男同学便急忙转换话题,从尴尬中解脱出来。
当我们处于类似的情况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死要面子活受罪,可以采用自我调侃的办法,来得真诚一点,像上面的那位男同学,表达自己真诚的歉意,而对方也不会喋喋不休地责备我们,相反还会因为我们的真诚而一笑置之。
大多数人制造尴尬都不是敌意的,而是出于不小心,这时候,如果你过分掩饰自己的失态,反而会弄巧成拙,使自己越发尴尬。而以漫不经心、自我解嘲的口吻说几句取悦于人的话,却可以活跃气氛、消除尴尬。

某次,柏林空军军官俱乐部举行盛宴招待会,主宾是有名的乌戴特将军。敬酒时,一位年轻士兵不小心将啤酒洒到了将军光亮的秃头上,士兵吓得魂不附体、手足无措,全场人目瞪口呆。面对颤抖的士兵,乌戴特微笑着说:“老弟,你以为这种治疗会有效吗?”在场的人闻言大笑起来,难堪的局面被化解了。
1915年,丘吉尔还是英国的海军大臣。不知他是心血来潮,还是什么原因,突然要学开飞机。于是,他命令海军航空兵的那些特级飞行员教他开飞机,军官们只好遵命。
丘吉尔还真有股韧劲,刻苦用功、拼命学习,把全部的业余时间都搭上了,负责训练他的军官都快累坏了。丘吉尔虽称得上是杰出的政治家,但操纵战斗机跟政治是没什么必然联系的。也可能是隔行如隔山吧,总之就是对那么多的仪表搞不明白。
有一次,在飞行途中,天气突然变坏,一段16英里的航程竟然飞了3个小时。
着陆后,丘吉尔刚从机舱里跳出来,那架飞机竟然再次腾空,一头撞到海里去了。旁边的军官们都吓得怔在那里,一动不动。
原来,丘吉尔忘了操作规程,在慌乱之中又把引擎发动起来了,望着眼前这一切,丘吉尔也不知所措,好在,他并没有惊慌,装作茫然不知似的,自我解嘲道:“怎么搞的,这架飞机这么不够意思。刚刚离开我,就又急着去和大海约会了。”
一句话,缓解了紧张的气氛,也让丘吉尔摆脱了尴尬。
在有些尴尬的场合,运用自嘲能使自尊心通过自我排解的方式受到保护,而且还能体现出说话者宽广大度的胸怀。
尴尬场合,运用自嘲可以平添许多风采。当然,自嘲要避免采取玩世不恭的态度。具有积极因素的自嘲包含着自嘲者强烈的自尊、自爱。自嘲实质上是当事人采取的一种貌似消极,实为积极的促使交谈向好的方向转化的手段而已。
遇到下列情形时,不妨来个自我调侃。
1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谈话中间出现难堪。
2由于他人的原因甚至恶意使你陷入窘境。
3因为过分掩饰失态而使自己更加尴尬时。
小花絮
丘吉尔有个习惯,一天之中无论什么时候只要一停止工作,他就爬进热气腾腾的浴缸中去泡一泡,然后就光着身子在浴室里来回地踱步,一边思考问题,一边让身体放松放松,有时甚至会入迷。
有一次,丘吉尔率领英国代表团到美国去进行国事访问,他们受到热情款待。为了方便两国领导人的交流、沟通,组织者专门让丘吉尔下榻在白宫,与美国总统罗斯福离得很近。
一天,丘吉尔又像往常一样泡在浴缸里,尔后光着身子在浴室里踱步。当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行得如火如荼。丘吉尔在思考着战场上的形势,以及如何同美国联手对付德国法西斯。想着,想着,他已经忘了自己在什么地方,而且还是光着身子。
碰巧,这时罗斯福有事来找丘吉尔,发现屋里没人。罗斯福刚欲转身离去,听见浴室里有水响,便走过来敲浴室的门。
丘吉尔正在聚精会神地思考问题,听见有人敲门,本能地说了一句:“进来吧,进来吧。”
门打开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出现在门口。罗斯福看到丘吉尔一丝不挂,十分尴尬,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索性一言不发地站在门口。
此时,丘吉尔也清醒了。他看了看自己,又看了看罗斯福,急中生智地说道:“进来吧!总统先生。大不列颠的首相是没有什么东西可对美国总统隐瞒的!”说罢,这两位世界知名人物都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起来。
(本章完)
第73章 面对恶意者怎么反击
第十三章第3节 面对恶意者怎么反击
在社交场合,有时我们会遇到别人有意无意的抢白、奚落、挖苦、讥讽,这时该怎么办?有随机应变能力的人,能调动自己的智慧,化被动为主动,使尴尬烟消云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可视不同的对象选择不同的应付办法。
1仿拟话语
仿照对方讽刺性的话语形式,制造出一种新的说法,将对方置于一种反而不利的位置上,从而使对方落入“聪明反被聪明误”的自设的陷阱中。
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一生俭朴,常常戴一顶破旧的帽子在街上溜达。一次,一个富翁嘲笑他说:“你脑袋上边的那个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一顶帽子吗?”安徒生马上回敬了一句:“你帽子底下的那玩意儿是个什么东西,能算是个脑袋吗?”
对方本想嘲笑安徒生服饰破旧寒酸,不想反被安徒生嘲弄了一番。安徒生仿拟对方的话语形式,改换了几个字词,便辛辣地讽刺了对方的愚蠢卑鄙,空长一副脑袋。
2以毒攻毒
当对方用恶毒的话攻击你的时候,不妨顺水推舟,借他的话回敬他。

有一个掌柜经常喜欢愚弄人,并常常以此自得。一天早上他正在门口吸着旱烟,看见赶集的大爷骑着毛驴来到门口,于是他就喊道:“喂,抽袋烟再走吧!”大爷忙从驴背上跳下来,说:“多谢掌柜的,我刚抽过了。”这位掌柜一本正经地说:“我没问你呢,我问的是毛驴。”说完,得意地一笑。
大爷猛的转过身子,照准毛驴脸上“啪啪”两巴掌,骂道:“出门时我问你这里有没有朋友,你说没有。没有朋友为什么人家会请你抽烟呢?”“叭叭”,对准驴屁股又是两鞭子,说:“看你以后还敢不敢胡说!”说完,翻身上驴,扬长而去。
这位大爷的反击力相当强。既然你以你和驴说话的假设来侮辱我,我就姑且承认你的这个假设,借此教训毛驴,来嘲弄你自己与毛驴的“朋友”关系。

孔融10岁那年,有一次到李膺家做客,当时在场的都是些社会名流,孔融应答如流,得到宾客们的称赞。但有一位叫陈韪的大夫却不以为然,讥讽地说:“小时候聪明,长大了未必也聪明。”孔融立刻回答道:“我想先生在小时候一定很聪明吧?”
孔融采用以其人之“法”还治其人之身的语言形式,以问作答,把对方射过来的“炮弹”又原样给弹了回去。暗示对方长大后就变愚蠢了。
3一箭双雕
抓住主要事实或揭露要害,在自己摆脱困境的同时,通过对比指出对方的弱点,置其于窘境。

1988年,美国第41届总统竞选。民意测验表明:8月份前,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杜卡基斯,尚比共和党总统候选人布什多出十多个百分点。当布什与杜卡基斯进行最后一次电视辩论时,布什的策略是,抓住对方的弱点,揭其要害,戳其痛处,从而让对方陷入窘境。杜卡基斯嘲笑布什不过是里根的影子。用嘲弄式的发问“布什在哪里”。
布什轻松地回答了他的发问:“噢,布什在家里,同夫人巴巴拉在一起,这有什么错吗?”
平淡一句,却语义双关,既表现了布什的道德品质,又讥讽了杜卡基斯的风流癖好,置杜卡基斯于极尴尬的境地,可谓是一箭双雕。
4巧借比喻
巧借对方比喻中的不雅事物,用与此相克相关的事物作比,针锋相对,给以迎头痛击。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后,赫胥黎竭力加以支持和宣传,并与宗教势力展开了激烈的论战。教会诅咒他为“达尔文的斗犬”。在伦敦的一次辩论会上,宗教首领见赫胥黎步入会场,便骂道:“当心,这只狗又来了!”赫胥黎轻蔑地答道:“是啊,盗贼最害怕嗅觉灵敏的猎犬!”

赫胥黎以比对比,引出被克的事物“盗贼”,巧妙地戳穿了宗教首领的丑恶本质和害怕真理的面目。
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害人之心不可有。”练就随机应变的语言表达功力就很重要。在防卫中运用优雅、得体的语言会让你显得智慧和大度。
面对恶意者的巧妙反击法。
1仿拟话语。
2以毒攻毒。
3一箭双雕。
4巧借比喻。
小花絮
普希金年轻时并不出名。一次,他在圣彼得堡参加一个公爵举行的舞会。他邀请一位年轻漂亮的贵族小姐跳舞。这位小姐傲慢地看了普希金一眼,冷淡地说:“我不能和小孩子一起跳舞!”普希金不但不生气,反而微笑着说:“对不起!我亲爱的小姐,我不知道您正怀着孩子。”那位贵族小姐一听顿时羞得满脸通红。
(本章完)
第74章 用戏谑冲淡尴尬
第十三章第4节 用戏谑冲淡尴尬
尴尬是生活中遇到处境窘困、不易处理的场面而使人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在这种时候,如果能调整心态、急中生智,以戏谑来冲淡它,应该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从而化解你和他人的紧张气氛。
如果能使人发笑,那渐渐地人们也就会将刚才的尴尬场面忘掉,气氛会慢慢恢复正常。
相信你一定遇到过那样的场面,你或你周围的人突然一不留神,在众目睽睽之下滑倒。幽默可以巧妙地把这种陷自己于不利的因素,用一种荒诞的逻辑歪曲成有利因素,机智地将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一次,里根总统在白宫钢琴演奏会上讲话时,夫人南希一不小心连人带椅跌落在台下地毯上,观众发出惊叫,但是南希却灵活地爬起来,在众多宾客的热烈掌声中回到自己的座位上。正在讲话的里根看到夫人并没有受伤,便插入一句俏皮话:“亲爱的,我告诉过你,只有在我没有获得掌声的时候,你才可以这样表演。”
1944年秋,艾森豪威尔亲临前线给第29步兵师的数百名官兵训话。当时,他站在一个泥泞的小山坡上讲话,讲完后转身走向吉普车时突然滑倒。原来肃静严整的队伍轰然混乱,士兵们不禁捧腹大笑。面对突发情况,部队指挥官们十分尴尬,以为艾森豪威尔要发脾气了。岂料,他却毫不介意地爬起来,幽默地说:“从士兵们的笑声看来,可以肯定地说,我与士兵的多次接触,这次是最成功的了。”
在两性之间,吵架在所难免,有一方发火,另一方也跟着吵,无异于火上浇油,情况越来越糟,关系越闹越僵,倒不如以谐平怒,大家更容易冷静下来,在笑声中很快消气。

约翰先生下班回家,发现妻子正在收拾行李。“你在干什么?”他问。“我再也待不下去了,”她喊道,“一年到头,老是争吵不休,我要离开这个家!”约翰困惑地站在那儿,望着他的妻子提着皮箱走出门去。忽然,他冲出房间,从架上抓起一只皮箱,也冲向门外,对着正在远去的妻子喊道:“等一等,亲爱的,我也待不下去了,我和你一起走!”怒气冲天的妻子听到丈夫这句既可笑又充满对自己的爱心和歉意的话,像气球被扎了一个洞,很快就消气了。
当约翰的妻子抓起皮箱冲出门外之时,我们不难想像,约翰是多么的难堪、焦急!但他既没有苦劝妻子留下,也没有作任何解释、开导,更没有抱怨和责怪,而是说:“等一等,亲爱的,我也待不下去了,我和你一起走!”这哪像夫妻吵架,倒像一对恩爱夫妻携手出游。约翰这番话,以谐息怒,不但会让妻子感到好笑,而且体会和理解丈夫对妻子的爱心和歉意,以及两人不可分离的关系。听到这番话,妻子怎能不回心转意呢?
只要语言把握得当,戏谑调笑的化解法大多数人都拒绝不了它的“攻效”,因为它能使人开怀大笑、舒展情绪,在笑声中淡化尴尬与窘迫。
在以下的这些场合,遇到尴尬时,可以用戏谑来冲淡它。
1主持节目时。
2演讲时。
3说相声时。
4与别国进行外交谈判时。
5两性之间吵架时。
小花絮
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前苏联。有一次在前苏联机场,飞机正准备起飞,一个引擎却突然失灵。当时送行的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十分着急、恼火,在外国政界要人面前出现这种事是很丢面子的。他指着一旁站立的民航局长问尼克松总统:“我应该怎么处分他?”这等于说是给尼克松出了一道不大不小的难题,如果尼克松答得不巧妙,苏联人也可以借机让尼克松出点丑。“提升他,”尼克松很轻松地说,“因为在地面上发生故障总比在空中发生故障好。”尼克松的话一出,大家都笑了。
里根总统有一次在加拿大发表公开演讲,但演讲却时常被打断。如果里根这时候拂袖而去,不仅可能会使两国关系弄得很糟糕,里根总统本人的形象也会大受损害。但里根总统没有生气,当加拿大总理为此抱歉时,他轻轻一笑说:“这种情况在美国经常有,我现在真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尴尬的场面一下变得轻松愉快了。
(本章完)
第75章 轻松解围“台阶”法
第十三章第5节 轻松解围“台阶”法
外圆内方的人,不但会尽量避免因自己的不慎而使别人下不了台,而且还会在对方可能不好下台时,巧妙及时地为其提供一个“台阶”。这是因为他们在帮助别人“下台”时,掌握了恰当的方法。
1不露声色搭台阶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谁都不愿把自己的错处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一旦被曝光,其就会感到难堪或恼怒。因此,在交际中,如果不是为了某种特殊需要,一般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委婉地暗示对方其已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便可对他造成一定的压力。但不可过分,只需“点到而已”。
既能使当事人体面地“下台阶”,又尽量不使在场的旁人觉察,这才是最巧妙的“台阶”。有一则报道很能启发人。
在广州一著名的大酒家,一位外宾在吃完最后一道茶点后,顺手把精美的景泰蓝食筷悄悄“插入”自己的西装内衣口袋里。服务小姐不露声色地迎上前去,双手擎着一只装有一双景泰蓝食筷的绸面小匣子说:“我发现先生在用餐时,对我国的景泰蓝食筷颇有爱不释手之意。非常感谢你对这种精细工艺品的赏识。为了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经餐厅主管批准,我代表中国大酒家,将这双图案最为精美并且经过严格消毒处理的景泰蓝食筷送给你,并按照大酒家的‘优惠价格’记在你的账簿上,你看好吗?”
那位外宾当然明白这些话的弦外之音,在表示了谢意之后,说自己多喝了两杯“白兰地”,头脑有点发晕,误将食筷插入内衣口袋里,并且聪明地借此“台阶”,说:“既然这种食筷不消毒就不好使用,我就‘以旧换新’吧!哈哈哈……”说着取出内衣口袋里的食筷恭敬地放回餐桌上,接过服务小姐给他的小匣,不失风度地向付账处走去。
如果服务员想让这位外宾“出洋相”真是太容易了,但她没有那样做,而是委婉地暗示对方的错处。外圆内方的人往往都会这样不动声色地让对方摆脱窘境。
2顺势而为送台阶
依据当时当场的势态,对对方的尴尬之举加以巧妙解释,使原本只有消极意味的事件转而具有积极的含义。

全校语文老师来听王老师讲课,想不到校长也光临“指导”,这下可使小王犯难了。他既怕课讲得不好,又忧虑有的学生答问题时表现不佳,有失面子。
课上,他重点讲解了词的感情色彩问题。在提问了两位同学取得良好效果后,接着提问校长“公子”:“请你说出一个形容×××的美丽的词或句子。”
或许是课堂气氛紧张,或许是严父在场,也可能兼而有之,这位公子一时语塞,只是站着。
空气凝固。王老师和校长都现出了尴尬的脸色。瞬间,这位老师便恢复正常,随机应变地讲道:“好,请你坐下,同学们,这位同学的答案是最完美的,他的意思是说这个人的美丽是无法用文字和语言来形容的。”
听课者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
这一妙解为校长“公子”尴尬的“呆立”赋予了积极的意义,使他顺利下了台阶,而王老师本人和校长也自然摆脱了难堪。
3挥洒感情造台阶
故意以严肃的态度面对对方的尴尬举动,消除其中的可笑意味,缓解对方的紧张心理。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一位德高望重的英国将军举办了一场祝捷酒会。除上层人士之外,将军还特意邀请了一批作战勇敢的士兵,酒会自然是热烈隆重。谁想一位从乡下入伍的士兵不懂酒席上的一些规矩,捧着面前的一碗供洗手用的水喝了,顿时引来达官贵人、夫人、小姐的一片讥笑声。那士兵一下子面红耳赤,无地自容。此时,将军慢慢地站起来,端起自己面前的那碗洗手水,面向全场贵宾,充满激情地说道:“我提议,为我们这些英勇杀敌、拼死为国的士兵们干了这一碗。”言罢,一饮而尽,全场为之肃然,少顷,人人均仰脖而干。此时,士兵们已是泪流满面。
在这个故事里,将军为了帮助自己的士兵摆脱窘境,恢复酒会的气氛,采用了将可笑事件严肃化的办法,不但不讥笑士兵的尴尬举动,而且将该举动定性为向杀敌英雄致敬的严肃行为。乡下士兵不但尴尬一扫而尽,而且获得了莫大的荣誉,成为在场的焦点人物。
4增光添彩设台阶
有时遇到意外情况使对方陷入尴尬境地,这时,外圆内方的人在给对方提供“台阶”的同时,往往会采取某些妥善措施,及时给对方的面子上再增添一些光彩,使对方更加感激不尽。

1953年,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慰问驻旅大的苏军。在我方举行的招待宴会上,一名苏军中尉在翻译总理的讲话时,译错了一个地方。我方代表团的一位同志当场做了纠正。这使总理感到很意外,也使在场的苏联驻军司令大为恼火。因为部下在这种场合失误使司令有些丢面子,他马上走过去,要撕下中尉的肩章和领章。宴会厅里的气氛顿时非常紧张。这时,周总理及时地为对方提供了一个“台阶”,他温和地说:“两国语言要做到恰到好处地翻译是很不容易的,也可能是我讲得不够完善。”并慢慢重述了被译错了的那段话,让翻译仔细听清,并让他准确地翻译出来,从而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总理讲完话在同前苏军将领、英雄模范干杯时,还特意地同那位翻译单独干杯。苏驻军司令和其他将领看到这一景象,在干杯时眼里都含着热泪,那位翻译也被感动得举着酒杯久久不放。
人人都有下不来台的时候。学会给人台阶下,既可以缓解紧张难堪的气氛,使事情得以正常进行,又能够帮助尴尬者挽回面子,增进彼此的关系。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我们应系统学会使用以上技巧。
帮别人解围时要掌握正确的方法。
1不露声色搭台阶。
2顺势而为送台阶。
3挥洒感情造台阶。
4增添光彩设台阶。
反面教材
沙斯先生是一位年轻的律师,参加了一个重要案子的辩论,这个案子牵涉到一大笔钱和一项重要的法律问题。在辩论中,一位最高法院的法官对年轻的律师说:“海事法的追诉期限是6年,对吗?”
沙斯先生愣了一下,看看法官,然后率直地说:“不!法官,海事法没有追诉期限。”
“庭内顿时静默下来,”沙斯先生后来在讲述他的经验时说,“似乎气温一下就降到了冰点。虽然我是对的,法官是错的,我也据实地指了出来,但他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反而脸色铁青,令人望而生畏。尽管法律站在我这一边,我也知道我讲得比过去都精彩,但由于没有使用外交辞令,我却铸成了大错,居然当众指出声望卓著、学识丰富的人错了,让他难堪,下不来台。”
(本章完)
第76章 如何拒绝求爱,干脆而不伤人
第十四章 干脆利落而不伤和气的拒绝话术
第十四章第1节 如何拒绝求爱,干脆而不伤人
被爱是一种幸福,如果爱你的人正是你所爱的人。但是,假如爱你的人并不是你的意中人,或者你一点也不喜欢他,你就不会感觉被爱是一种幸福了,你可能会产生反感甚至是痛苦,这份你并不需要的爱就成了你的精神负担。
别人爱你,向你求爱,他(她)并没有错;你不欢迎,你拒绝他(她)的爱,你也没错。最关键的是看你怎样拒绝,如果拒绝得恰到好处,对双方都是一种解脱,也可以免去许多麻烦。如果你不讲方式,不能恰到好处地拒绝别人求爱,你就可能犯错误,不但伤害他人,说不定也危害自己。
怎样才能做到恰到好处地拒绝求爱呢?
首先要直言相告,以免产生误会。你若已有意中人,又遇求爱者,那么就直接明确地告诉对方,你已有爱人,请他另选别人,而且一定要表明你很爱自己的恋人。同时,切忌向求爱者炫耀自己恋人的优点、长处,以免伤害对方自尊心。
倘若你认为自己年龄尚小,不想考虑个人恋爱问题,那就讲明情况,好言劝解对方。
其次,倘若你不喜欢求爱者,根本没有建立爱情的基础,可以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婉言谢绝。对自尊心较强的男性和羞涩心理较重的女性,适合委婉、间接地拒绝。因为有这类心理的人,往往是克服了极大的心理障碍,鼓足勇气才说出自己的感情,一旦遭到断然地拒绝,很容易感觉受伤害,甚至痛不欲生,或者采取极端的手段,以平衡自己的感情受创伤。因此拒绝他们的求爱,态度一定要真诚,言语也要十分小心。你可以告诉他(她)你的感受,让他(她)明白你只把他(她)当朋友,当同事或者当兄妹看待,你希望你们的关系能保持在这一层面上,你不愿意伤害他(她),也不会对别人说出你们的秘密。
你不妨说:“我觉得我们的性格差异太大,恐怕不合适。”
“你是个可爱的女孩,许多人喜欢你,你一定会找到合适的人。”
“你是个很好的男人,我很尊重你,我们做普通朋友吧!”
“我父母不希望我这么早谈恋爱,我不想伤他们的心。”
如果这些自尊和羞涩感都挺重的人没有直接示爱,只是用言行含蓄地暗示他们的感情,那么,你也可以采取同样的办法,用暗含拒绝的语言,用适当的冷淡或疏远来让他(她)明白你的心思。
要记住,拒绝别人时千万不要直接指出或攻击对方的缺点或弱点,因为你觉得是缺点或弱点的东西,某些人也许并不认为是缺点。所以,不能以一种“对方不如自己”的优越感来拒绝对方,特别是一些条件优越的女青年,更不能认为别人求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一推了之,或不屑一顾,态度生硬,让人难以接受。
约会是男女开始真正意义上的恋爱的标志,所以,接受别人的约会请求也意味着接受别人的求爱。对于不愿意接受的示爱者,我们首先应该拒绝与其约会,不能因为一时心软而使对方误会,导致真正明确两人关系时牵扯不清,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拒绝约会应该有“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因为这不仅仅代表对一次约会的拒绝,而且暗示着自己对对方的爱情的谢绝,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要不损害对方的感情,另一方面要表明心意,断绝对方再次邀请的念头。

张京对同事小洁暗恋已久,这天,他终于鼓起勇气约小洁出来看电影。小洁也觉察到了张京的感情,无奈自己对他实在没有“触电”的感觉,于是对他说:“真是对不起,这一段时间我正在上夜大的电脑培训班,每天晚上都有课。上完夜大后又要准备英语的等级考试,实在没有看电影的空闲时间。要不,你找刘伟吧,你们哥俩不是常在一起讨论好莱坞的影片吗?”张京听了,只好悻悻而归,从此再也没向小洁提出过约会的请求。
看一场电影只需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如果小洁愿意接受张京的话,怎么也能抽出点时间来赴约,而她的推辞却根本没有流露出任何的遗憾和改日赴约的愿望。想清楚了这一点,张京自然明白小洁的拒绝之意,只得收回自己的感情了。
由于约会是恋爱的前奏,当对方刚刚提出约会,尚未表露爱意时,可以“先发制人”,间接说明已经心有所属。对方听了之后,明白自己希望渺茫,自然不敢强求,有时甚至会为了避免尴尬,还会找理由取消此次约会。
如何做到既拒绝对方,又不伤和气?
1直言相告,以免产生误会。
2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婉言谢绝。
3如果求爱者是那种道德败坏或违法乱纪的人,你的态度一定要果断。
小花絮
一位生性风流的男子,看到了一个漂亮的少妇迎面走过,便跟在她后面,寻找机会和她搭话,但因素不相识,不好开口。忽然瞥见她手上挎了个提包,于是找到了话题,他嬉皮笑脸地说:“请问,您这漂亮的小提包是从哪儿买的,我也想给我妻子买一个。”没想到这位少妇冷冷地说:“你妻子有这种包会倒霉的。”“为什么呀?”少妇幽默地回答说:“因为不三不四的男人会以提包为借口找她的麻烦。”
这位少妇看穿了这个风流男子的意图,但没有揭穿他,而是接过男子的话头,以嘲讽而幽默、机智的言辞给了他当头一棒,这个男子见难以得手,只得灰溜溜地逃之夭夭了。
(本章完)
第77章 糊涂话怎么说
第十四章第2节 糊涂话怎么说
装糊涂是答非所问,模糊应对,这体现了一种大智若愚的拒绝态度和情操。
看看下面这对老夫妇如何把话说得字字不靠谱的。

推销员一进门,就迎出来一个白发老头。青年推销员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喔,喔,可回来了!你毕竟是回来了。”老头脱口而出,“老婆子快出来。儿子回来了,是洋一回来了。很健康,长大了,一表人才!”老太太连滚带爬地出来了,只喊了一声:“洋一!”就捂着嘴,眨巴着眼睛,再也说不出话来。推销员慌了手脚,刚要说“我……”时,老头摇头说:“有话以后再说。快上来,难为你还记得这个家。你下落不明的时候才小学六年级,我想你一定会回来,所以连这个旧门都不修理,不改原样,一直都在等着你呀。”
推销员实在待不下去了,便从这一家跑了出来,喊他留下来的声音始终留在他的耳边。
“大概是走失了独生子,悲痛之余,老两口都精神失常了吧?倒怪可怜的。”他想着想着回到了公司,跟前辈谈这件事。老前辈说:“早告诉你就好了。那是小康之家,只有老两口。因为无聊,所以经常这样作弄推销员。”
“上当了!好,我明天再去,假装是儿子,来个顺水推舟,伤伤他们的脑筋。”
“算了,算了吧,这回又该说是女儿回来了,拿出女人的衣服来给你穿。结果,你还是要逃跑的。”
用装傻的手段捉弄和对付难缠的推销员,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手段,
日本人似乎特别擅长这种模糊迂回的圆融之道。
在日本有这样一个故事,很能给人启发:

一位名叫宫一郎的青年去拜访广源先生,想将一块地产卖给他。
广源听完宫一郎的陈述后,并没有做出“买”或者“不买”的直接回答,而是在桌子上拿起一些类似纤维的东西给宫一郎看,并说:“你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他似乎瞬间忘记了宫一郎上门的目的。
“不知道。”宫一郎回答。
“这是一种新发现的材料,我想用它来做一种汽车的外壳。”广源详详细细地向宫一郎讲述了一遍。广源先生共讲了15分钟之多,谈论了这种新型汽车制造材料的来历和好处,又诚诚恳恳地讲了他明年的汽车生产计划。广源谈的这些内容宫一郎一点也听不懂,但广源的情绪感染了宫一郎,他感到十分愉快。在广源送宫一郎时顺便说了一句:不想买那块地。
广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没有一开始就回拒宫一郎。如果那样,宫一郎就一定会滔滔不绝地劝说他买那块地。而广源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装作好像根本没听懂宫一郎的话,没有给他劝说的时间,在结束谈话时轻轻一拒,不失为高明之法。
装傻并不是真傻,而恰恰是一种高明的阴柔之道,它真正体现的是你的聪明与灵活。
装傻充愣的两种主要形式:
1沉默不语,装聋作哑。
2答非所问,模糊应付。
知识链接
大智若愚是基于传统文化而催生的一种至高无上的人生境界,其表现为内细外粗,是生活中为人处世极具实际价值的心术智慧。
(本章完)
第78章 怎样拒绝领导又不会让他生气
第十四章第3节 怎样拒绝领导又不会让他生气
领导委托你做某事时,你要善加考虑,这件事自己是否能胜任?是否不违背自己的良心?然后再做决定。
如果只是为了一时的情面,即使是无法做到的事也接受下来,这种人的心似乎太软。即使是很照顾自己的领导委托你办事,但自觉实在是做不到,你就应该很明确地表明态度,说:“对不起!我不能接受。”这才是真正有勇气的人。否则,你就会误大事。
当然,拒绝领导是要讲究方法的,因为领导不是一般人,他有可能决定你一生的前程,不容轻易得罪。但如果你能采取一些巧妙而又行之有效的拒绝方法,那你尽可以大胆说一句:“领导的话就敢不听。”不过这里要声明的就是这只是针对领导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而言的。
当领导提出一件让你难以做到的事时,如果你直言答复做不到时,可能会让领导有损颜面,这时,你不妨说出一件与此类似的事情,让领导自觉问题的难度而自动放弃这个要求。

甘罗的爷爷是秦朝的宰相。有一天,甘罗见爷爷在花园走来走去,不停地唉声叹气。
“爷爷,您碰到什么难事了?”甘罗问。
“唉,孩子呀,大王不知听了谁的教唆,硬要吃公鸡下的蛋,命令满朝文武想法去找,要是三天内找不到,大家都得受罚。”
“秦王太不讲理了。”甘罗气呼呼地说。他眼睛一眨,想了个主意,说:“不过,爷爷您别急,我有办法,明天我替你上朝好了。”
第二天早上,甘罗真的替爷爷上朝了。他不慌不忙地走进宫殿,向秦王施礼。
秦王很不高兴,说:“小娃娃到这里捣什么乱!你爷爷呢?”
甘罗说:“大王,我爷爷今天来不了啦。他正在家生孩子呢,托我替他上朝来了。”
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你这孩子,怎么胡言乱语!男人家哪能生孩子?”
甘罗说:“既然大王知道男人不能生孩子,那公鸡怎么能下蛋呢?”
甘罗的爷爷作为秦朝的宰相,面对皇帝的无理请求,却又找不到合适的办法拒绝。甘罗作为一个孩童,能如此得体地拒绝秦王,并让秦王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无理请求,实在是大出人们的意料。也正因为如此,秦王才有“孺子之智,大于其身”的叹服。以后,秦王又封甘罗为上卿。现在我们俗传甘罗十二岁为丞相,童年便取高位,不能不说正是甘罗的那次智慧的拒绝,才使秦王越来越看重他的。
当领导提出某种要求而下属又无法满足时,设法造成下属已尽全力的错觉,让领导自动放弃其要求,这也是一种好方法。
比如,当领导提出不能满足的要求后,就可采取下列步骤先答复:“您的意见我懂了,请放心,我保证全力以赴去做。”过几天,再汇报:“这几天×××因急事出差,等下星期回来,我再立即报告他。”又过几天,再告诉领导:“您的要求我已转告×××了,他答应在公司会议上认真地讨论。”尽管事情最后不了了之,但你也会给领导留下好印象,因为你已造成“尽力而做”的假象,领导也就不会再怪罪你了。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自己提出的要求,总是念念不忘。但如果长时间得不到回音,就会认为对方不重视自己的问题,反感、不满由此而生。相反,即使不能满足领导的要求,只要能做出些样子,对方就不会抱怨,甚至会对你心存感激,主动撤回已让你为难的要求。
你也可以利用群体掩饰自己,含蓄地点出“不”字。
例如,领导要求你做某一件事时,其实你很想拒绝,可是又说不出口,这时候,你不妨拜托其他两位同事和你一起到领导那里去,这并非所谓的三人战术,而是依靠群体替你做掩护来说“不”。
首先,商量好谁是赞成的那一方,谁是反对的那一方,然后在领导面前争论。等到争论一会儿后,你再出面含蓄地说“原来如此,那可能太牵强了”,而靠向反对的那一方。
这样一来,你可以不必直接向领导说“不”,就能表明自己的态度。这种方法会给人“你们是经过激烈讨论后,绞尽脑汁才下的结论”的印象,而包括领导在内的全体人士都不会有哪一方受到伤害的感觉,从而领导会很自然地自动放弃对你的命令。
拒绝领导的方法有许多,一定要看好时机,用最自然的形式将你的本意暗示出来。不要惧怕,只要方法得当,和领导也能有商量。
拒绝领导的若干方法:
1说出一件类似的事情,让领导自觉问题的难度而自动放弃自己的要求。
2当领导让你做违法的事或违背良心的事时,你可以坚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场。
3设法对领导造成自己已尽全力的错觉,让领导自动放弃其要求。
4利用群体掩饰自己,含蓄地说“不”。
小花絮
当领导器重你并将你连升两级,但那职务并不是你想从事的工作时——你可以表示要考虑几天,然后慢慢解释你为何不适合这项工作,再给他一个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法:“我很感激你的器重,但我正全心全意发展营销工作,我想为公司付出我的最佳潜能和技巧,集中建立顾客网络。”正面地讨论,领导会觉得你是一个注重团体精神和有主见的人。
(本章完)
第79章 利用“别人的意思”
第十四章第4节 利用“别人的意思”
有的时候,你根本不用绞尽脑汁去想那些拐弯抹角的拒绝方式,就能把“不”字直接说出口,并且切断所有后路,让对方无法采取别的方式再对你进攻。不过,在这里你要借用“别人的意思”。

某造纸厂的推销员上某大学推销纸张,推销员找到他熟悉的这个大学的总务处长,恳求他订货。总务处长彬彬有礼地说:“实在对不起,我们学校已同某国营造纸厂签订长期购买合同,学校规定再不向其他任何单位购买纸张了,我也应按照规定办。”
拒绝不是总务处长的意思,责任已经全部推到“学校”那里,学校的规定,谁也无法反抗,事情就这么简单。
以别人的身份表示拒绝。这种方法看似推卸责任,但却很容易被人理解:既然爱莫能助,也就不便勉强。
一位和善的主妇说,巧妙拒绝的艺术使她一次又一次地获得了宁静。每当推销员找上门来,她便彬彬有礼但却态度坚决地说:“我丈夫不让我在家门口买任何东西。”这样,推销员会因为被拒绝的并不仅仅是自己一个人而心理上得到了一点平衡,减少了被拒绝的不快。
人处在一个大的社会背景中,互相制约的因素很多,为什么不选择一个盾牌来挡一挡呢?如:有人求你办事,假如你是领导成员之一,你可以说,我们单位是集体领导,像刚才的事,需要大家讨论才能决定。不过,这件事恐怕很难通过,最好还是别抱什么希望,如果你实在要坚持的话,待大家讨论后再说,我个人说了不算数。这就是推托其辞,把矛盾引向了另外的地方,意思是我不是不给你办,而是我决定不了。请托者听到这样的话,一般都要打退堂鼓。

一个年轻的物资销售员经常与客户在酒桌上打交道,长此以往,他觉得自己的身体每况愈下,已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喝太多的酒了。可应酬中又是免不了要喝酒的,怎么办呢?后来他想到一个妙计。每当客户劝他多喝点的时候,他便诙谐地说:“诸位仁兄还不知道吧,我家里那位可是一个母老虎,我这么酒气熏天地回去,万一她河东狮吼起来,我还不得跪搓衣板啊?”
他这么一说,客户觉得他既诚恳又可爱,自然就不再多劝了。
每个人都可以在必要时虚构一个“后台老板”,把自己的意愿都归到他身上,适当地弱化自己的地位,表现出一种对决策的无权控制,从而全身而退,拒绝的效果立竿见影,对方也无法进一步提要求。
利用“别人的意思”表示拒绝的好处:
1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2让对方觉得你诚恳可爱,自然不会再刁难你。
3表现出一种对决策的无权控制,从而全身而退。
小花絮
有个女孩子是个集邮爱好者,她的几个好朋友也是集邮迷。一天,有个小朋友向她提出要换邮票,她不同意换,但又怕小朋友不高兴,便对小朋友说:“我也非常喜欢你的邮票,但我妈不同意我换。”其实她妈妈从没干涉过她换邮票的事,她只不过是以此为借口,但小朋友听她这样一说,也就作罢了。
(本章完)
第80章 把拒酒的理由说得自然些
第十四章第5节 把拒酒的理由说得自然些
酒桌上的氛围总是喝酒容易拒酒难,想要拒绝本身就是一件难事。拒酒的话要说得不让劝酒的人觉得是你故意不给面子或者不让其他人觉得你在故意扫大家的兴,就更不是容易的事。下面我们介绍几种行之有效又自然大方的拒酒方式。
1满脸堆笑,就是不喝
张力大喜之日,特邀亲朋祝贺,小波也在其中,然而小波平素很少饮酒,且酒量“不堪一击”。酒席上,偏偏有人提议小波与张力单独“表示”一下,小波深知自己酒量的深浅,忙起身,一个劲地扮笑脸,一个劲地说圆场话:“酒不在多,喝好就行。”
“经常见面,不必客气。”
“你看我喝得满面红光,全托你的福,实在是……”
结果使张力无可奈何。在筵席上一些“酒精(久经)考验”的拒酒者,任凭敬酒的人说得天花乱坠,他就是笑眯眯地频频举杯而不饮,而且振振有词。这种“满面笑容,好话说尽”的拒酒术往往能让对方拿你没办法,最后只好作罢。
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小君的朋友吴勇,人很好,就是有一个毛病,喜欢在酒席上盛情劝酒,而且通常采取那种欲抑先扬的劝酒术,先恭维对方是“高人”或“朋友”,再举杯敬酒,让对方骑虎难下。因为吴勇已经“有言”在先,如果不喝,就不配为“高人”,不配做“朋友”。
这天在酒席上,吴勇又故技重演,劝小君喝酒,可小君怎么也不想喝了,于是说:“今天你要我喝酒简直是要我的命。如果你把我当朋友,就不要害我了!”
吴勇也不好意思再劝了,小君使用了和他一样的说话技巧,可谓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因为小君的言下之意也很明白:你要我喝酒就不够朋友!而劝酒者都有一个心理:喝也罢,不喝也罢,口头上都必须承认是朋友,是兄弟。抓住这个弱点予以反击,劝者碍于“朋友”的情面,不得不缄口。
3坦白求“从宽”
赵波去参加一个宴会,王刚好久没与他见面了,坚持要和赵波痛饮三杯,赵波说:“你的厚意我领了,遗憾的是我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不好,正在吃药,好久已是滴酒不沾,只好请老朋友你多多关照了。好在来日方长,日后我一定与你一醉方休,好吗?”
此言一出,宾客们纷纷赞许,王刚也就只好见好就收了。
事实胜于雄辩,拒酒时,若能突出事实,申明实际情况,表明自己的苦衷,再配上得体的语言,那就能取得劝酒者的谅解,使他欲言又止,辍杯罢手。
4夸大后果,争取谅解
饮酒当然是喝好而不喝倒,让客人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那种不顾实际的劝酒风,说到底,也不过是以把人喝倒为目的,这充其量只能说是一种低级趣味的劝酒术,是劝酒中的大忌。作为被动者,当酒量喝到一半有余时,就应向东道主或劝酒者说明情况。如:“感谢你对我的一片盛情,我原本只有三两酒量,今天因喝得格外称心,多贪了几杯,再喝就‘不对劲’了,还望你能体谅。”
如此开脱以后,就再也不要喝了,这种实实在在地说明后果和隐患的拒酒术,只要劝酒者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善解人意者,就会见好就收。
5女将出马,以情动人
媛媛陪丈夫去参加聚会,酒席上丈夫的好朋友们大有不醉不归的架势。但丈夫身体不好,媛媛担心生性内向的丈夫会一陪到底,而不会适时拒绝。等丈夫三杯白酒下肚,媛媛站了起来,举起手中的酒,对酒席上丈夫的朋友们说:“各位好朋友,我丈夫身体不好,两周前还去过医院,医生特地嘱咐说不能喝酒,可今天见了大家,他高兴,才喝了那么多。既然都是好朋友,你们一定不忍心让他酒喝尽兴了,人却上医院了。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敬各位一杯,我先干为尽!”
说完,一杯酒就下了媛媛的肚子。丈夫的朋友们,听她说的话挺在理,又充满感情,再看她豪爽的架势,也就不再劝她丈夫的酒了。
酒席上,女人拒酒往往更能得到人们的理解,如果女人能帮着丈夫拒酒,不就是帮丈夫解围了吗?当然这时,一定要慎重,不要贸然代替丈夫拒酒,否则会让人觉得你的丈夫不豪爽,反而有损丈夫的面子。
6设下陷阱,请君入瓮
刘某新婚大喜之日,当酒宴进入高潮时,某“酒仙”似醉非醉、侃侃而谈,请三位上座的来宾一起“吹”一瓶。面对“酒仙”言辞上的咄咄逼人,三位来宾中的一人站起来说:
“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三人行,必有我师’,这是不是孔子的话?”
“是的。”“酒仙”随即说。
来宾又问:“你是不是要我们三个人一起喝?”
“酒仙”答:“不错。”
来宾见其已入“圈套”,便说:“既然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又提出要我们三人一起喝,你现在就是我们最好的老师,请你先示范一瓶,怎么样?”
这突如其来的一击,直逼得“酒仙”束手无策、无言以对,只得解除“酒令”。
这一招叫“巧设圈套,反守为攻”,就是先不动声色,静听其言,等待时机。一旦时机成熟,抓住对方言辞中的“突破口”,以此切入,反守为攻,使对方无言争辩,从而回绝。
当然了,这一招最为关键的是“巧设圈套”,这需要设局者跳出当时的处境,以旁观者的心态,去看待事情本身。这时,往往会有“闪亮”的圈套跃入思维。酒场上最忌的是“直白”、“粗鲁”。虚虚实实、实实虚虚是酒场的轴心。
拒酒的方式可以自然些:
1满脸堆笑,就是不喝。
2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3坦白求“从宽”。
4夸大后果,争取谅解。
5女将出马,以情动人。
6设下陷阱,请君入瓮。
反面教材
生硬拒绝的话——“我偏不喝,你能把我怎么样?”这样没准就会和劝酒者发生争吵,而趁着酒疯,一旦争吵起来,很可能就会丧失理性,使喜庆的宴会变成充满火药味的战场。
拉开架势的话——“你逼我喝?好,我今天豁出去了,谁怕谁?”本来是想拒绝,经这么一说,反倒成了挑战,实在是事与愿违。
有漏洞可钻的话——“不用了吧,咱俩谁跟谁?”没准对方会说:“就是,咱俩谁跟谁?我的酒你能不喝吗?”
(本章完)
第81章 如何甩开“包袱”同事
第十五章 迅速摆脱难缠的人的语言技巧
第十五章第1节 如何甩开“包袱”同事
相当多的人在工作场所和同事会发生摩擦,这实在让许多人感到头疼,在这里,我们可以提供几点建议教你甩开那些“包袱”同事。
1口蜜腹也蜜
对同事的能力、道德恶意中伤很容易,尤其是你们其中一方或双方都认为自己身处热战中。处理难缠同事最重要的方法是刻意努力用尊敬的用语,去称赞你同事过去的功绩或现在的指导哲学。正面增强是指利用刺激(例如赞美或注意)来支持或鼓励正面特质或建设性行为。一个真正难缠和表现不称职的同事,当他没把事情搞砸时,也需要别人的注意。
这里并不是说要你进行谄媚。事实上,虚伪的称赞对你的伤害超过助益,你必须寻找机会,不论在关系紧张之前或紧张之中,清楚地让你的同事知道,你们有共同且重要的目标,并且你对他过去的成就,过人的精力及洞察力,持有一定的敬意。
2不要浪费精力
处理和难缠同事之间问题的好方法之一,是知道何时保持机智的沉默。不幸的是靠机智的沉默有时还不够,你要克服难缠同事对你造成破坏的同时,还需要和有同样志向的团队成员,建立起某种程度的同盟关系。
有时你必须寻找团队中其他成员的支持,以应付难缠同事对你的反对。但不要混淆短期的合作关系及长期打击对方的活动。
在你有了利用电子邮件做行销的点子时,别因为你难缠同事对新的网络行销活动有很深的疑虑,你为了取得他的支持而辩称:“他从不欣赏有创意的行销策略。”即使那是你心灵深处真正的感受,但仍应保留此情绪于你内心。把焦点摆在讨论中的优点上,并非评估他长期是否适合做一个市场专家。
宿仇浪费精力!别让短期的反对成为长期的“愤怒”,消耗你的精力。不要为建立联盟而牺牲你独立评估未来创意的能力,即使创意来自于难缠同事。
3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我已经全部都存档了,可否请你帮我再做一次检查?这花不了你多少时间的,对吗?”
“你对数字最在行了!你可否帮我再检查一下这份明天要做简报的资料?若发觉有任何问题,也请帮我改正。”
“我需要一位最棒的作家!这份新闻稿必须明天送出去,而我还不知道该怎么办。”
可能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最令你气愤的难缠同事,就是这类期望你去做他们分内该做的事的人。
当然偶尔同事之间需要相互照应一下。因为最终大家会扯平,但对某些人而言事情永远不会扯平。一个人似乎总在帮另外一个人克服每天的危机。
打破这种互动模式的第一步很简单,别让对方谄媚的话或危急的情况,或两者的混合,成为我们谈话的话题。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