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活用厚黑学

_5 王凤荣 (现代)
约瑟能忘记他的父亲和兄弟吗?一点都不!也不会因时间而冲淡。但在无望见面时,他努力使自己去忘记;因为不切实际的期望,只会影响他眼前的工作与奋斗。
第二个儿子出世时,约瑟就给儿子起名叫以法莲,意思就是:神使我在受苦的地方昌盛。约瑟就在他受打击、受痛苦的地方挺身昂首地站起来!他心中的思想就是:我曾在此地受过极大的苦,但神能使我得胜,让我今天在此昌盛。
一个人想要成功,就必须要学习忘记过去的失败与痛苦,才不至于被过去所缠累与捆绑。忘记过去有何好处?第一,不让不能改变的事继续缠绕我们的心。这是保罗的心态:忘记背后。第二,将无可挽回的痛苦与悔恨,留在背后。既已丢掉了,就不要再去捡回来。如约瑟不再纪念哥哥们的过错;反倒是他的哥哥们无法忘记自己的罪。
从约瑟为两个儿子起名,便可知道约瑟的成功秘诀。他是一个能坦然面对得失胜败的人;他总能以屡败屡战的精神,继续进取与努力;他不会让过去的打击继续打击下去。他总能忘记过去,不断地去进取、去获得更大的成就。对这样的人,恶劣的环境、凶猛的仇敌、沉重的压力,都被他转化成朋友,帮助他去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
当然,无论是创业做老板,还是给企业打工做员工,如果要想成功,成为有所成就的人,屡败屡战的这种顽强不息的精神是不可缺少的。正如曾国藩所说,屡败屡战,方能功成。
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信心。一个人,努力了,没有成功,如他就此放弃,成功不是与之更加遥远?与其终日浑浑噩噩,不如忘记失败之痛,继续勇往直前。成功也许遥遥无期,胜利也许远不可及,但付出努力了,我们无怨无悔,有付出就没有失败,也不会遗憾。何况失败并不始终是努力者的结果。曾国藩屡败屡战最终成功的例子并不遥远!
年轻的朋友们,成功的鲜花正准备献给每一位有志者,但是,你能得到它吗?这就要看你自己的了。
失败,未必是一件坏事,它可以让你吸取教训,以至于在同样的问题前不犯同样的错误,可以让你掌握本领,让你以最快的速度取得更多的成功。
让我们感谢失败,不要不敢于面对失败,因为失败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失败乃成功之母
失败乃成功之母。即没有失败,就没有成功。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不经历失败的苦楚和磨难,也就不可能领略到成功的甘甜和欣慰。
对于成功者来说,失败是一种阅历、一种养分、一种财富。凡属成功者都是靠失败养育出来的。如果人们想要成为一个生活的强者,一个事业上的成功者,那么就别拒绝失败。有失败相伴,说明我们在做、在干、在探索、在努力。惟一能摆脱失败甚至转败为胜的是,我们要自觉主动地笑对失败,挑战失败,看准一个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如既往地做下去,干到底,到那时,我们就会昂首挺胸地在失败的废墟中收获成功。
体育也是如此,工作也是一样。只有在失败中,我们才能真正学到本领。你想长大成人,想超过别人的话,就更要记住,“失败是成功之母”。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跳水决赛中,熊倪在前两跳落后对手30多分的不利情况下,顶着巨大的压力背水一战,凭着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扎实功底,反败为胜,夺取金牌。失败总是在成功之前困扰着我们,然而熊倪在两次失败后及时调整心态,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由此可见,失败乃成功之母。
曾经在雅典奥运会上拼搏,苦尽甘来的国家羽毛球队年龄最大的老将张宁。在她身上的那块奥运金牌带给她多少苦只有她自己知道。夺遍锦标赛、亚运会金牌的她,总是在夺取奥运金牌时遇同一个对手,并多次与金牌擦肩而过。最后,让年轻的张宁在不知不觉中走到了30岁。她为梦想没有放弃,有谁知道当她戴上奥运金牌的那一刻,看着国旗升起的那一瞬,一切的苦与痛都得到了回报。
英国小说家、剧作家柯鲁德?史密斯曾经这样说:“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荣幸就是每个人都失败过。而且每当我们跌倒时都能爬起来。”
日本人把“不倒翁”这一玩具称为“永远向上的小法师”。每当人们参加竞选的时候,就有用它当成装饰品的习惯。有的人把“不倒翁”的一只眼涂黑;还有的人若是当选了,就把“不倒翁”的下半身涂黑,以示庆祝。
“不倒翁”因为重心在下面,所以无论你怎样推它,只要一松手,它就会马上弹起来,因此是个很招人喜欢的玩具。
正是因为不断地经受磨难,人才能变得更加坚强。在日本有“八起会”。这是那些因不走运而倒闭的经营者们的集会。他们的领导者曾以“失败是开路的手杖”为题,为“八起会”的成员们做了讲演,这给予当时在座者以极大的鼓舞。
贝多芬的双耳失聪可称是他一生中最深的打击,但坚强的他没有就此放弃音乐,而是尝试用身体去感受音符的震颤,等待灵感,依旧期盼着成功。奇迹在耐心地守候中产生,多首世界著名交响曲竟大多是在他双耳失聪后产生的!
假如张宁在多次失败后放弃,而不耐心继续等待,她能为国夺取珍贵的奥运金牌吗?如果贝多芬双耳失聪后认定自己已失去创作音乐的资本,他能成为世界知名的著名音乐家吗?当然不能。还是要感谢“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含义吧,是失败让他们得到了成功的机会,也正是他们有一颗“相信明天会更好”的信心,才使他们度过黑夜,迎来耀眼的黎明。
历史上经过失败之后再获得成功的人有很多。比如,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年少的时候,因为家境贫穷,因此在火车进行实验工作。但他因一次意外,火车被他炸得粉碎,雇主也因此解雇了他。但爱迪生没有因此放弃,反而更努力地做一些发明工作,他为了找到适合做灯丝的材料,反复实验了1000多次才获得成功。在这1000多次实验中,大部分都失败了,然而,爱迪生并没有因失败而放弃,为了保证工作效率,而是在这每一次的失败中找原因,继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终于发明了很多生活不能缺少的物品,如电灯泡、电话等。加州戴维斯州立大学的校长凯斯?辛姆敦通过研究历史上的2036名科学家发现:最受人尊敬的科学家们不仅有非常伟大的创新,同时也有许多“不佳”的想法。但是,这些科学家们从不怕失败,也不怕平庸,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取得胜利。
只有经历了一次次失败,才能找到成功的捷径,赢得胜利女神的微笑。即使第一千次的失败,也不要灰心而半途而废,因为有可能下一次等待你的是成功,胜利正在向你招手。只有尝试了失败,才会在下一次同样的问题前不会犯同样的错误,不至于错失良机。一失足成千古恨,把握住时机,在尝试失败之后,等待你的肯定是胜利的女神!
敢于面对成功的,不一定是英雄,但不敢面对失败的,必定是一个对时间流逝而长叹的懦夫。面对成功,谁不会,不敢面对成功的,才有问题。但是面对失败,是需要有非凡的勇气。一个敢于面对失败的人,就具有非凡的勇气,也不愧成为“英雄”。只有面对失败,才会找到失败的原因,吸取上次失败的教训,努力走向成功。总之,一个敢于面对失败的人,其实已经向成功走了一大半的路,剩下的路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去走了,最终将“英雄”变为成功的英雄。
所以说,无论做什么事,如不坚持到底,半途而废,那么,再简单的事也只能功亏一篑;相反,只要抱着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再难办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失败乃成功之母,只要付出全力,都算不上真正的失败。万事贵在坚持,失败乃成功之母。
1864年9月3日,在这一天,诺贝尔一大早便出外办事。等到晚上回来的时候,一下子惊呆了,他的实验室变成了平地,到处是碎砖破瓦,空中还弥漫着浓浓的硝烟。空荡荡的地面上,到处沾满了鲜血。更让诺贝尔痛心的是,他亲爱的弟弟和同甘共苦的5名工作人员,因爆炸身亡,父亲也成了终身残废。
诺贝尔从此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脑海里进行着强烈的斗争,怎么办?是放弃试验,还是继续?
但诺贝尔明白,科学实验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如若从此放弃,弟弟和同事的鲜血不是白流了吗?
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这样,可以避免因爆炸引起其他人员和建筑物的伤亡或破坏。
诺贝尔在船上冒着生命危险,进行几百次的试验。4年以后,经过自己艰苦、认真的工作,他终于获得了成功。
他把液体炸药吸入一种硅土里面,这样,即使遇到一定的温度或摩擦、震动,这种固体的炸药也不容易爆炸。这样,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就问世了。
但这种炸药必须经过引爆后才能爆炸。为此,诺贝尔又发明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引爆装置——雷管。这就给人们提供了很多方便,使人类有计划的利用炸药,进行开山辟路,钻隧打井,节省了很多力气。
后来,诺贝尔又着手发明更具爆炸力的炸药,投入了艰苦而又复杂,而且是更加危险的试验。
经过无数次试验,诺贝尔终于制成了这种炸药,但对炸药的爆炸力缺乏正确的判断,因而进行了一次冒险的试验。这一天,他把工作人员统统赶出实验室,自己一人留在哪里,要亲自点燃导火线,大家不放心他的安全,多次劝说不让他点燃导火线,但诺贝尔执意不肯,他清楚记得1864年9月3日那天的爆炸事件,因此,他一定要让危险远离他人。大家见劝说无效,只好远远地离开,躲在实验室四周,静静地等待着试验的结果。
实验室里,诺贝尔安装好炸药,又仔细地检查了一遍,便上前点燃了导火线。
火星“嗞嗞”地冒着,导火线越来越短,诺贝尔为了仔细观察炸药的爆炸情况,一动不动地站在跟前,双眼死盯着燃烧的导火线。
“轰!”的一声,炸药爆炸了,浓烟从实验室里飞速地向外涌出。
附近的人们睁大眼睛看着,始终不见诺贝尔的身影,他们顾不得危险,纷纷向实验室奔去。
刚跑到门口,就见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从实验里跑了出来,边跑边叫道:“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大家看到诺贝尔还活着,便激动地跑上前去,一边替他检查伤势,一边热烈地祝贺他。
这是1875年的一天,诺贝尔终于成功发明了威力强大的胶质炸药。于是,诺贝尔在很多国家建造炸药厂,并申请专利,很快便成为拥有巨富的“炸药大王”。
诺贝尔为了制造出炸药,在这一次次的失败中损失惨重,但他并没有放弃,最终还是获得了实验的成功。
假如爱迪生被困难吓倒,诺贝尔因惧怕失败带来的惨痛代价,而放弃了各自的实验,那他们又怎么会成功呢?谁又会知道他们是谁呢?
相反,如今的社会中,有多少人因为破产而跳楼?有多少人因为失业而自暴自弃?有多少学生因为自己考试不及格而逃学,不敢面对家长?他们遭到一点小小的失败就畏惧退缩,经历了一点小小的挫折就放弃自己的努力,甚至做人的机会。试想,如果他们没有因失败、挫折而放弃,那么,他们有可能就是明天的高材生和企业家了。
古今中外,有许多人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成功来源于顽强的毅力,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等人从1921年开始对1528名自立超常儿童进行大规模的追踪研究,前后时间长达50年,得出一系列研究结果,这些超常儿童的智商都在140分以上,具有如此天资的孩子们长大后的情况又如何呢?他们是否都成为了成功人士呢?特尔曼等人对其中的800人进行了分析,发现有77人被列入1955年版的《美国科学家名录》,有33人被列入1958年版的《美国名人录》,这些人虽然是卓有成就者,但仅仅占这些高智商人中的1/8,特尔曼等人进而分析了他们成功与否的原因,研究者把这些高智商者分为两组,一组是成就最大的20%,另一组是成就最小的20%,比较两组人的差异,结果发现:这两组人的差异主要在他们的人格品质上。成就大的一组在谨慎性、进取心、坚持性、坚韧性等人格特征上明显高于成就小的一组人。从而也就说明了,成功并不代表智力,而坚毅的人格特征是成功的必要条件,而智力依靠毅力的支撑才能够得以体现。
如果遇到挫折而不退缩,那么小的不顺利之后必定有小的顺利,大的不顺利之后必定有大的顺利。经过了盘根错节的复杂情况以后,随之便会有迎刃而解的一天。旁观者只是羡慕别人的成功,认为成功者大概是个幸运儿,老天爷特别有意宠爱他,又认为自己是遭遇艰难,所以成就比不上他。这种人哪里会知道所谓“艰难”、“幸运”什么的,他人与自己都是相同的,而能征服这个“艰难”,利用这个“幸运”,就是他人成功自己失败的区别所在。
失败乃成功之母,没有一位成功者不是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失败而走向成功的。失败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失败之后总结教训,找出原因和错误。不要因为失败而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相信自己,改变自己,成功必将属于你!
2忍耐与厚黑
心上一把刀,体会忍耐的真义,忍人所不能忍,才是能成功的人。将忍耐培养成习惯。别人让你难堪,则需要先检讨自己。
忍耐成就大事业
忍耐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心理能量,是一种积蓄能量待机而发的战术。
忍耐,是在等待中对机会的窥伺;忍耐,是在冲锋前面对自己爆发力的凝聚;机会不可能俯拾即是,它需要认真地寻找;力量也不是随时都有,它需要慢慢积蓄。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在民间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忍耐也不是盲目的容忍,对于每个人来讲,在面对逆境时都需要冷静地考虑形势,要知道你的决定是否会偏离或有害于你的目标。对于克拉克的大发雷霆,这不仅有失他的体面,且更重要的是它会给洛克菲勒他们之间的合作制造裂痕,甚至将洛克菲勒分离出去,让他从头再来。而团结则可以形成合力,让他们的事业越来越大,而洛克菲勒的个人力量和利益也必将随之壮大而起。
隋朝的时候,隋炀帝十分残暴,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隋朝的许多官员也纷纷倒戈,转向帮助农民起义军,因此,隋炀帝的疑心很重,对朝中大臣,尤其是外藩重臣,更是易起疑心。
唐国公李渊曾多次担任中央和地方官,所到之处,悉心结纳当地的英雄豪杰,多方树立恩德,因而声望很高,许多人都来归附。这样,大家都替他担心,怕遭到隋炀帝的猜忌。正在这时,隋炀帝下诏让李渊到他的行宫去晋见。李渊因病未能前往,隋炀帝很不高兴,多少产生了猜疑之心。当时,李渊的外甥女王氏是隋炀帝的妃子,隋炀帝向她问起李渊未来朝见的原因,王氏回答说是因为病了,隋炀帝又问道:“会死吗?”
王氏把这消息传给了李渊,李渊更加谨慎起来,他知道迟早为隋炀帝所不容,但过早起事又力量不足,只好隐忍等待。于是,他故意败坏自己的名声,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而且大肆张扬。隋炀帝听到这些,果然放松了对他的警惕。这样,才有后来的太原起兵和大唐帝国的建立。
在佛经里,“忍辱”的意涵是很丰富的。挫折、打击固然要忍,成功与欢乐也要忍;逆来受,顺来也要受。在逆境中忍辱负重、蹒跚前行,这个道理大家能接受;而在事事顺利、飞黄腾达的时候也要“忍辱”,恐怕就不容易理解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许多人在失意的时候还能刻苦自励,一旦春风得意,就放荡起来了,得意忘形,言行举止失了分寸,灾难祸害很快就随之而至。所以要居安思危,成功要忍,欢乐也要忍。
忍耐,乃为人的一大智慧,它有助于人们在攀登理想境界的征途中,消除情感世界不可避免的潜在危机。因而,对于一个成功的开拓者来说,它既是实现既定目标的保证,又是取得更大成功的起点。假如李渊当初听了隋炀帝的话,而不忍耐,怒火中烧马上与之理论或采取兵变,很可能会因为准备不足,时机不成熟而失败。一旦失败,则永无机会从头再来了。
这里所讲的忍,是一种等待,为图大业等待时机成熟,忍之有道。这种忍,不是性格软弱、忍气吞声、含泪度日之举,而是高明人的一种谋略,是为人处世的上上之策。
美国石油大亨约翰?洛克菲勒,标准石油公司的创始人,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亿万富翁。16岁时,他为了得到一份“对得起所受教育”的工作,翻开克利夫兰全城的工商企业名录,仔细寻找知名度高的公司。每天早上8点,他离开住处,身穿黑色衣裤和高高的硬领西服,戴上黑领带,去赴新一轮的预约面试。他不顾一再被人拒之门外,日复一日地前往——每星期六天,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在走遍了全城所有大公司都被拒之门外的情况下,他并没有像很多人想的那样选择放弃,而是忍了下来,敲开一个月前访问过的第一家公司,从头再来。有些公司甚至去了两三次,但谁也不想雇个孩子。可是洛克菲勒越受到挫折,他的决心反而越坚定。
1855年9月26日上午,他走进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细看了这孩子写的字,然后说:“留下来试试吧。”并让洛克菲勒脱下外衣马上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他过了三个月才收到了第一笔补发的微薄的报酬。这就是洛克菲勒的第一份工作,是他自己都记不清被拒绝多少次后得到的工作。不过他都忍了下来,最终成功了。
美国著名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开创了一番伟业,他原本就是一个很普通的人,而且曾经很自卑,但他后来终于觉醒了,依靠自己的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卡耐基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从小就要帮助家里干活。全家人过的日子相当贫困。
童年的卡耐基深受母亲文化气息的影响。家境贫穷促使少年时代的卡耐基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去读书求学。
1904年,他高中毕业考入了华伦斯堡的州立师范学院。每天放学回家,他还要帮助父母挤奶、伐木、喂猪。到了夜晚已经很累了,他就在煤油灯下刻苦读书。为了赚取必不可少的学费书费,他还经常给人家干活。但他不肯向现实屈服,总想寻求改变命运、出人头地的途径。他发现学校里的同学中有两种人最受重视:一种是体育出色的人,如棒球队的球员;另一种就是口才出众的人,那些在论辩和演讲比赛中的获胜者。他知道自己的身体不够强壮,缺乏体育运动才能,就决心在口才演讲方面下工夫,争取在比赛中获胜。他花了几个月的时间苦练演讲,但在比赛中一次又一次失败了。失望和灰心使他痛苦不堪,甚至使他想到自杀。然而终究不肯认输,又继续努力,他从第二年开始获胜了。这个突破为他以后的志向和事业埋下了思想的种子。一个教导人们如何演讲与交际的大师,当初却在演讲比赛中屡遭失败,这个巨大的反差对于我们深入领会卡耐基课程的思想内涵具有很重要的启示。
毕业后卡耐基当过推销员,学过表演。推销工作使他赚到了钱,也锻炼了他的口才,但这种工作不是他的理想,他在大学里就梦想当一名作家或演说家,成就一番伟业。他认为只能赚钱谋生而不能实现理想的生活不是有意义的生活。于是,他决心白天读书写作,晚间去夜校,他很想教公开演讲课,因为他认识到口才与演讲对一个人走向成功极为重要,而他在这方面下过工夫,有所经验。正是口才与演讲上的训练和经验,扫除了他以往的怯懦和自卑心理,使他有勇气和信心跟各种人打交道,增长了做人处世的才能。他要以他亲身体会告诉给人们,他要从事口才、演讲与交际艺术的研究和教育,于是,他说服了纽约的一个基督教青年会的会长,同意他借用一间房子在晚间为商业界人士开设一个实用演讲培训班。从此,他开始了为之呕心沥血、奋斗终生的成人教育事业。
美国加州大学伊雷博士说过:“许多人的失败都可以归咎于恒心的缺乏。”的确大多数人颇有才学,也具备成就事业的基本条件,但他们的致命点是缺乏恒心,没有忍耐力,所以,终其一生,只能从事一些平庸安稳的工作。他们往往一遭遇微不足道的困难与阻力,就立刻往后退缩,裹足不前,这样的人怎么可能成功呢?如果你想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为自己赢得美好的声誉,让你周围的人都知道:一件事到了你的手里,就一定能做成。
一旦你树立了意志坚定、富有忍耐力、头脑机智、做事敏捷的良好名声之后,无论在哪里,都能找到一个适合你的好位置。与之相反,如果你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只能糊里糊涂地生活,一味依赖别人,那么迟早会有一天被人踢到一边。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养蚌的人想培养一颗世上最大最美的珍珠。于是,他到海边的沙滩上去挑选沙粒,他一颗一颗地问那些沙粒,愿不愿意变成珍珠。那些沙粒在听了变成珍珠的过程后,都摇头说不愿意。养蚌人从清晨问到黄昏,都快要绝望了。就在这时,有一颗细小的沙粒答应了他。旁边的沙粒都嘲笑它,说它太傻了,甘心去蚌壳里住,远离亲人朋友,见不到阳光雨露、明月清风,只能与黑暗潮湿为伍。可那颗沙粒还是无怨无悔地随着养蚌人去了。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些曾经嘲笑它的伙伴们,依然只是一堆沙粒,静静地躺在沙滩上,而那颗沙粒已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
一个人倒立着,想用手去取东西,是很困难的,但是如果他能忍耐,他最终能够拿到。不只是技术和学问,工作上也需要忍耐。忍耐是为了获得,而获得之前必须学会忍耐。如果说世上有点石成金术的话,那就是忍受“艰难困苦”了。你忍耐着、坚持着,向着理想艰难前行,当走过黑暗与苦难的长长隧道后,你或许会惊讶地发现——平凡如沙粒的你,不知不觉中,已长成了一颗珍珠。
忍耐是人生取得成功的重要元素,只要你能够忍耐,你将会发现丰富的回赠。忍耐不仅使你的事业成功有了重要的心理依托,而且还会不断地开发自己身上的潜能,甚至会产生奇迹,使人们比自己想像的更出色。一旦你在挫折、恐吓面前涣散意志,便会很快地沉沦下去。真的勇士,应该像克里蒙梭那样,相信自己的意志和能力,勇于接受忍耐的考验,并最终获得成功。
做人就要不时地忍耐
人在一生中要走过漫漫的人生路,就会有太多的不如意,退一步是海阔天空,只要不忘记自己的最终使命,你还是你。要能承受别人的嘲笑,这是一种雅量,同时也是能忍的标志。
争强好胜是人的性格,在外表看来似乎是英姿勃发、颇具阳刚之气,其实不然,一个真正有气度的人,是善于忍耐的,在有理可争的情况下,他还学会了善待对方,而不是只求自己痛快以显得耀武扬威。有些同学因芝麻大一点小事想夺回自己的面子便结伙成群,聚众欺人,或是干脆凭一勇之气而“提刀问斩”。人们冲动是免不了的,但还是要学会忍耐。其实许多事在心静下来之后便会发现它的不应该,那我们又为何不在当初收一下手呢?
战国时,智伯想讨伐卫国,就虚情假意地给卫君送去四百匹马和一块玉璧。卫君很高兴,群臣都祝贺,只有大夫南文子面有忧色。卫君问他:“大国与我们交好,而你面有忧色,这是为什么?”南文子说:“无功而受赏,没出力而得到礼物,这是不能不明察的。送四百匹马和一块玉璧,是小国间的礼节。而大国这样做,大王就要有所提防了。”卫君把南文子的话告诉了边境部队,部队加强了防范。后来智伯果然起兵袭击卫,等到了边境,见到卫国已有准备,就回去了。智伯说:“卫国有贤人,已预先知道我的计谋。”
“小不忍则乱大谋”;在诸多的伟人事迹中得以作为良言的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当今这个德治国家来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无疑是最好的见证了。可见,非小而不忍,非小而不行,非小而不为可见其大。
小不忍则乱事。诸葛亮三气周瑜,周瑜若不是心胸狭窄,多疑多虑又岂能被诸葛亮三气呢?若不是他小不忍又岂会吐血身亡而将大业拱手让人呢?董卓霸气集身,吕布战无不胜,两人原本可成大事,结果却因为蝉禅美女而一败涂地,英雄难过美人关,终究英明一世,糊涂一时。可见要忍小。
我们要学会忍耐,忍耐也不是消极颓废,在沉默中悄然降下信念的帆篷。颠沛的人生使人感到迷离恍惚,忍耐却把难熬的寂寞、忧忿、艰辛强压在心底,不使它偷偷钻出来,漫开去,甚至倾斜心灵的天平。忍耐是意志的磨炼,爆发力的积蓄,用无声的奋斗冲破罗网,用无形的烈焰融化坚冰。倔强的心灵在忍耐中发奋,在忍耐中拼搏。然而,生命的负累往往正是生命的光荣,高耸的丰碑、辉煌的业绩都诞生于忍耐之中。
有则故事,在法庭上,律师拿出一封信问洛克菲勒:“先生,你收到我寄给你的信了吗?你回信了吗?”“收到了!”洛克菲勒回答他,“没有回信!”
律师又拿出二十几封信,一一地询问洛克菲勒,而洛克菲勒都以相同的表情,一一给予相同的回答。
律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暴跳如雷不断咒骂。
最后,法庭宣布洛克菲勒胜诉!因为律师因情绪的失控让自己乱了章法。
律师也就是因为不会忍耐而败下阵来,生活中,面对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对手,有时候采用何种手段已不太关键,而保持好自己的情绪做到忍耐才是至关重要。
有时候,掌控不住情绪,不管三七二十一发泄一通,结果搞得场面十分难堪。生活中,每个人都难免会碰到这种擦枪走火的状况。但是,聪明人有将情绪马上收回来的本事。
有一天,果贩遇到了一位难缠的客人:“这水果这么烂,一斤也要卖25美元吗?一斤2美元,不然我不买。”小贩微笑着说:“我一斤卖你2美元,对刚刚买的顾客怎么交代呢?”“可是,你的水果这么烂。”“如果是很完美的,可能一斤就要卖5美元了。”小贩依然微笑着。不论客人的态度如何,小贩依然面带微笑,而且笑得像第一次那样亲切。客人虽然嫌这嫌那,但最后还是以每斤25美元买下。有人问小贩何以能始终面带笑容,小贩笑着说:“只有想买货的人才会指出货如何不好。”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为了自己的利益也不妨忍一下,就像这个小贩完全不在乎别人挑剔他的水果,并且一点也不生气,不只是修养好而已,也是对自己的水果大有信心的缘故。事实上,有些人真的不如小贩呢,平常有人说两句,就会憋一肚子气,更不用说微笑以对了。
1965年9月7日,世界台球冠军争夺赛在纽约举行。路易斯?福克斯十分得意,因为他远远领先于对手,只要再得几分便可登上冠军宝座。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令他意料不到的小事——一只苍蝇落在了主球上。路易斯开始时没在意,一挥手赶走了苍蝇,俯下身准备击球,可当他的目光落在主球上时,那只可恶的苍蝇又落到了主球上。
在观众的笑声中,路易斯又去赶苍蝇,这时他的情绪明显受到了影响,而那只苍蝇却好像要故意跟他作对似的,他一回到台盘,它也跟着飞回来,惹得在场观众哄堂大笑。路易斯的情绪恶劣到了极点,终于失去冷静和理智,愤怒地用台球杆去击打苍蝇,一不小心球杆碰到主球,被裁判判为击球,从而失去了一轮机会。本以为败局已定的对手约翰?迪瑞见状,勇气大增,最终赶上并超过路易斯,夺得了冠军。
第二天早上,路易斯的尸体在河里被发现:他投水自杀了。
这件事值得我们去深思:在生活中,当“苍蝇”影响了我们的情绪时,我们该如何对待?事实上,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这类小事,比如你正在冥思苦想一道难题,旁边不远处的人却在不停地说笑,这让你心烦不已;你正卖力地主持单位的一台晚会,话筒却突然没有了声音,台下的观众发出了笑声……一个人如果不能忍受现实生活中的挫折或不顺,那么就有可能导致工作或事业的彻底失败。路易斯的死正是由于他不能忍小而谋大。
守端禅师的师父是茶陵郁山主,师父你有一天骑驴子过桥,驴子的脚陷入桥的裂缝,师父摔下驴背,忽然感悟,吟了一首诗:“我有神珠一颗,久被巨劳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见山河万朵。”守端很喜欢这首诗,牢牢地背下来。有一天,他去拜访方会禅师。方会问他:“你的师父过桥时跌下驴背突然开悟,我听说他做了一首诗很奇妙,你记得吗?”守端不假思索,完整地背诵出来。等他背完了,方会大笑一阵,就起身走了。守端愕然,想不出什么原因。第二天一大早,他就赶去见方会,问他为什么大笑。方会问:“你见到昨天那个为了驱邪演出的小丑了吗?”“我见到了。”方会说:“你连他们的一点点都比不上呀。”守端听了吓了一跳说:“师父什么意思?”方会说:“他们喜欢人家笑,你却怕人家笑。”守端听了,当场就开窍了。
这说明了,一个人如果不能接受一次嘲笑,将会受到别人更多的挑剔和攻击。人生中如果你不能忍一时之痛,那么你的痛苦将是长久的。
某国著名的推销大师,即将告别他的推销生涯,应行业协会和社会各界的邀请,他将在该城中最大的体育馆,做告别职业生涯的演说。
那天,会场座无虚席,人们在热切地、焦急地等待着,等待那位当代最伟大的推销员做精彩的演讲。当大幕徐徐拉开,舞台的正中央吊着一个巨大的铁球。为了这个铁球,台上搭起了高大的铁架。
一位老者在人们热烈的掌声中,走了出来,站在铁架的一边。他穿着一件红色的运动服,脚下是一双白色胶鞋。
人们惊奇地望着他,不知道他要做出什么举动。
这时两位工作人员,抬着一个大铁锤,放在老者的面前。主持人这时对观众讲:请两位身体强壮的人,到台上来。好多年轻人站起来,转眼间已有两名动作快的跑到台上。
老人这时开口和他们讲规则,请他们用这个大铁锤,去敲打那个吊着的铁球,直到把它荡起来。
一个年轻人抢着拿起铁锤,拉开架势,抡起大锤,全力向那吊着的铁球砸去,一声震耳的响声,那吊球动也没动。他就用大铁锤接二连三地砸向吊球,很快他就气喘吁吁。
另一个人也不示弱,接过大铁锤把吊球打得叮当响,可是铁球仍旧一动不动。
台下逐渐没了呐喊声,观众好像认定那是没用的,就等着老人做出什么解释。
会场恢复了平静,老人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个小锤,然后认真地,面对着那个巨大的铁球。他用小锤对着铁球“咚”敲了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再一次用小锤“咚”敲了一下。人们奇怪地看着,老人就那样“咚”敲一下,然后停顿一下,就这样持续地做。
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会场早已开始骚动,有的人干脆叫骂起来,人们用各种声音和动作发泄着他们的不满。老人仍然一小锤一小锤不停地工作着,他好像根本没有听见人们在喊叫什么。人们开始愤然离去,会场上出现了大片大片的空缺。留下来的人们好像也喊累了,会场渐渐地安静下来。
大概在老人进行到40分钟的时候,坐在前面的一个妇女突然尖叫一声:“球动了!”霎时间会场立即鸦雀无声,人们聚精会神地看着那个铁球。那球以很小的幅度动了起来,不仔细看很难察觉。老人仍旧一小锤一小锤地敲着,人们好像都听到了那小锤敲打吊球的声响。吊球在老人一锤一锤的敲打中越荡越高,它拉动着那个铁架子“哐、哐”作响,它的巨大威力强烈地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个人。终于场上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在掌声中,老人转过身来,慢慢地把那把小锤揣进兜里。
老人开口讲话了,他只说了一句话:在成功的道路上,你没有耐心去等待成功的到来,那么,你只好用一生的耐心去面对失败。
在官场上,往往有很多表面上看起来是吃亏的事情,比如工作的调动,环境的变迁等等。面对这些事情,我们应该做到能够泰然处之,“小不忍则乱大谋”,心胸开阔,目光放远一些。看这些事情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利,而不去做匹夫之勇。
在事业的路途上,你只要充分地发挥天赋的潜能,也能在无形中找到一条迈向成功的大路,否则,你永远不会有成功的一天。一个人有了铁一般的决心,无形中就能给人一种信用的保证,暗示着他做事一定会负责,不远处就有成功的希望。挑战自己是成功环节中不可缺少的。我们要有坚定与忍耐的精神。
许多人最终没有成功,不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没有诚心或者是对成功缺乏热望,而是缺乏坚忍不拔之志。这种人做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做起事来东拼西凑、草草了事。他们总是怀疑自己目前所做的事情是否能够成功,永远都在考虑到底要做哪一件事,有时他们认定某种职业有绝对成功的把握,但做到一半他们又觉得还是另外一种职业比较妥当。他们时而对现状心满意足,时而又非常不满。这种人最终是以失败作为结局,对于这种人所做的事情,别人肯定不敢担保,就连他自己也常常毫无把握。
还有很多人看到不幸或失败迹象就心灰意冷抛弃目标投降。而成功者抱定决心,坚忍不拔,坚持到底,直到实现他们的目标。
成功人在他成功之前,一定会遭遇到很多挫折,甚至遭遇某种程度的失败。在失败重重打击一个人时,最简单和最合逻辑的方法就是放手不干,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想的。
所以说,小不忍则乱大谋,我们要学会忍耐是十分重要的,不要总觉得自己是最棒的,什么事都非要争个输赢不可,多忍一忍,别让外在力量影响你的行动,虽然你必须对他人的惊讶和你面对的竞争做出反应,但你必须每天以你的既定计划为基础向前迈进。用你对成功的想像来滋养你的强烈的欲望,让你的欲望热情燃烧,最好能烧到你的屁股,随时提醒你不可以起而行动时,仍然坐待机会。虽然有时觉得很没面子,但其实你却有收获,那就是让别人求得了心安而觉得你这个人很宽广,很大度!古人云:宰相肚里能行船。他们尚能如此,那我们作为现代人,特别是在当代这样一个人际关系相当复杂的社会里,就更应该学会宽宏大量了。
3名人与厚黑
相信很多人在上学识字的时候都会听老师讲一些英雄豪杰的故事吧,求之四书五经,茫无所得,求之诸子百家,与夫廿四史,仍无所得,以为古之为英雄豪杰者,必有不传之秘,不过吾人生性愚鲁,寻他不出罢了。穷索冥搜,忘寝废食,如是者有年,一旦偶然想起三国时几个人物,不觉恍然大悟曰:得之矣,得之矣,古之为英雄豪杰者,不过是面厚心黑罢了。
众所周知的刘备,他的特长全在于脸皮厚,他依曹操,依吕布,依刘表,依孙权,依袁绍,东窜西走,寄人篱下,恬不知耻,而且生平善哭,做三国演义的人,更把他写得惟妙惟肖,遇到不能解决的事情,对人痛哭一场,立即转败为功,所以俗语有云:“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很显然,他的“英雄”本事可见一斑。
当我们在使用谋略的同时,还必须看到矛盾的关键所在。在三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赤壁之战。赤壁之战的起因是曹操为了夺取荆州,进而夺取天下。他看到了荆州的重要性,刘备也看到了,无奈实力不济,只好选择联合孙权以抗曹操。孙权也明白荆州的重要性,这从他采纳鲁肃的意见可以看出这一点。鲁肃进言道:“荆州与吴邻接,江山险固,士民殷富。吾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由此可见,这三方对荆州的重要性的认识“可谓深矣”。一场大战不可避免了。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孙刘联军能暂时抛开分歧,精诚合作也是不可或缺的,同时他们又选择了赤壁这个战场,用了苦肉计,反间计,连环计等一系列谋略,使得强大的曹操败走华容道,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刘备和曹操,可称双绝;当他们煮酒论英雄的时候,一个心最黑,一个脸皮最厚,一堂晤对,你无奈我何,我无奈你何,环顾袁本初诸人,卑鄙不足道,所以曹操说:“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另外,孙权也和刘备是同盟,并且是郎舅之亲,忽然夺荆州,把关羽杀了,心之黑,仿佛曹操,无奈黑不到底,跟着向蜀请和,其黑的程度,就要比曹操稍逊一点。他与曹操比肩称雄,不相上下,忽然在曹驾下称臣,脸皮之厚,仿佛刘备,无奈厚不到底,跟着与魏绝交,其厚的程度也比刘备稍逊一点。
后来,曹操、刘备、孙权相继死了,司马氏父子乘时崛起,他也算得上是受了曹刘诸人的熏陶吧,把厚黑也给用上了,他能欺人寡妇孤儿,心之黑与曹操一样;能够受巾帼之辱,脸皮之厚,还更甚于刘备;史书上司马懿受辱巾帼这段事,不禁令人拍案大叫:“天下归司马氏矣!”所以到了这个时候,天下就不得不统一,这都是“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诸葛武侯,天下奇才,是三国时第一人,遇着司马懿还是没有办法,他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终不能取得中原尺寸之地,竟至呕血而死,可见王佐之才,也不是厚黑名家的敌手。
古人写项羽是一位拔山盖世之雄。纵横叱咤,千人皆废,为什么身死东城,为天下笑!他失败的原因,正如韩信所说“妇人之仁,匹夫之勇”两句话,包括尽了。妇人之仁,是心有所不忍,其病根在心不黑;匹夫之勇,是受不得气,其病根在脸皮不厚。鸿门之宴,项羽和刘邦,同坐一席,项庄已经把剑取出来了,只要在刘邦的颈上一划,“太高皇帝”的招牌,立刻可以挂出,他偏偏徘徊不忍,竟被刘邦逃走。垓下之败,如果渡过乌江,卷土重来,尚不知鹿死谁手?他偏偏又说:“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我念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些话,真是大错特错!他一则曰:“无面见人”;再则曰:“有愧于心。”究竟高人的面,是如何长起的,高人的心,是如何生起的?也不略加考察,反说:“此天亡我,非战之罪”,恐怕上天不能任咎吧。我们又拿刘邦的本事研究一下,《史记》载:项羽问汉王曰:“天下匈匈数岁,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汉王笑谢曰:“吾宁斗智不斗力。”
刘邦见郦生时,使两女子洗脚,郦生责他倨见长者,他立刻辍为之谢。还有自己的父亲,身在俎下,他要分一杯羹;亲生儿女,孝惠鲁元,楚兵追至,他能够推他下车;后来又杀韩信,杀彭越,“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请问刘邦的心,是何状态,岂是那“妇人之仁,匹夫之勇”的项羽所能梦见?太史公著本纪,只说刘邦隆准龙颜,项羽是重瞳子,独于二人的面皮厚薄,心之黑白,没有一字提及,未免有愧良史。
刘邦的面和他的心是与众不同的,才可称得上天纵之圣。黑之一字,真是“生和安行,从心所欲不逾矩”,至于厚字方面,还加了点学历,他的业师,就是三杰中的张良,张良的业师,是圯上老人,他们的衣钵真传,是彰彰可考的。圯上受书一事,老人种种作用,无非教张良脸皮厚罢了。这个道理,苏东坡的留侯论,说得很明白。张良是有夙根的人,一经指点,言下顿悟,故老人以王者师期之。这种无上妙法,断非钝根的人所能了解,所以《史记》上说:“良为他人言,皆不省,独沛公善之,良曰,沛公殆天授也。”可见这种学问,全是关乎资质,明师固然难得,好徒弟也不容易寻找。韩信求封齐王的时候,刘邦几乎误会,全靠他的业师在旁指点,仿佛现在学校中,教师改正学生习题一般。
刘邦天资既高,学历又深,把流俗所传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一一打破,又把礼义廉耻,扫除净尽,所以能够平荡群雄,统一海内,一直经过了四百几十年,他那厚黑的余气,方才消灭,汉家的系统,于是乎才断绝了。
还有一个人,心最黑,脸皮不厚,最终归为失败了,此人也是人人知道的,姓范名增。刘邦破咸阳,系子婴,还军坝上,秋毫不犯,范增千方百计,总想把他置之死地,心之黑,也同刘邦仿佛;无奈脸皮不厚,受不得气,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王,增大怒求去,归来至彭城,疽后背死,大凡做大事的人,哪有动辄生气的道理?“增不去,项羽不亡”,他若能隐忍一下,刘邦的破绽很多,随便都可以攻进去。他愤然求去,把自己的老命,把项羽的江山,一齐送掉,因小不忍,坏了大事。不过他也是人们所称的人杰。
据上述所看,厚黑这种学问,看起来很简单,不过用起来就是很神妙的,小用小效,大用大效,刘邦、司马懿把它学完了,就统一天下;曹操、刘备各得一偏,也能称孤道寡,割据争雄;韩信、范增,也是各得一偏,不幸生不逢时,偏偏与厚黑兼全的刘邦,并世而生,以致同归失败。但是他们在生的时候,凭其一得之长,博取王侯将相,煊赫一时,身死之后,史传中也占了一席之地,后人谈到他们的事迹,大家都津津乐道,由此可见,厚黑是很有用途的,不愧是人们所称赞的厚黑。
人们生下来,上天就给了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给我们一颗心,而黑即在其中。从表面上看去,广不数寸,大不盈掬,好像了无奇异,但,若精密的考察,就知道它的厚是无限的,它的黑是无比的,凡人世的功名富贵、宫室妻妾、衣服车马,无一不从这区区之地出来,造物生人的奇妙,真是不可思议。钝根众生,身有至宝,弃而不用,可谓天下之大愚。
厚黑可分为“厚如城墙,黑如煤炭”。当初的脸皮,好像一张纸,由分而寸,由尺而丈慢慢地也就厚如城墙了。最初心的颜色,作乳白状,由乳色而炭色、而青蓝色,再进而就黑如煤炭了。如果一个人到了这个境界,也只能算初步功夫;因为城墙虽厚,轰以大炮,还是有攻破的可能;煤炭虽黑,但颜色讨厌,众人都不愿挨近它。这可能就是人们的初步的功夫。
还有一个是“厚而硬,黑而亮”。深于厚学的人,任你如何攻打,他一点不动,刘备就是这类人,连曹操都拿他没办法。深于黑学的人,如退光漆招牌,越是黑,买主越多,曹操就是这类人,他是著名的黑心子,然而中原名流,倾心归服,真可谓“心子漆黑,招牌透亮”,能够下一步,固然同第一步有天渊之别,但还露了迹象,有形有色,所以曹操的这一点,我们是很容易就可以看出来的。
最后一个就是“厚而无形,黑而无色”。至厚至黑,天上后世,皆以为不厚不黑,这个境界,很不容易达到,只好在古之大圣大贤中去寻求。有人问:“这种学问,哪有这样精深?”其实,儒家的中庸,要讲到“无声无臭”方能终止;学佛的人,要讲到“菩提无树,明镜非台”,才算正果;何况厚黑学是千古不传之秘,当然要做到“无形无色”,才算是最高的境界。
总而言之,由三代以至于今,王侯将相,豪杰圣贤,不可胜数,苟其事之有成,无一不出于此。厚黑学也就是让我们了解到古今英雄人物取得成功的真正的秘诀。也就是用大量的历史事实来验证厚黑学的正确性。它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充分条件。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功,也就必须学会悟出厚黑学这一学问。
4忍耐——不妨装傻
作为一个人,深藏不露是不可滥用的,尤其不可泄露。一切智术都须加以掩盖,因为它们招人猜忌;对深藏不露的意图更应如此,因为它们惹人厌恨。欺诈行为十分常见,所以你务必小心防范。但你却又不能让人知道你的防范心理,否则很有可能会使人对你产生不信任感。
《厚黑学》中告诉我们的是:在待人处世中,为了利益,为了生存,有时不妨厚脸运用“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的“老粗”策略。故意使用对方所无法理解的语言,让对方在与你沟通时产生挫败感。
装傻懂得深藏不露
在“傻子”这一家族里,装傻者显然属于高手范畴,他们的傻很有气质很有风度也很有传染性,以至于他们装出来的傻样往往比真傻者还要傻之百倍。如果跟他们混为一体,用不了多少时间,你就会被同化,然后会不折不扣的染上一身浓浓的傻气,以至于变得比他们装出来的傻样还要傻。
在常人看来,无论是跟装傻的还是跟真傻的在一起混,心理上都会没有压力,以至于自己沾沾自喜,觉得比他们高出一筹。谁让他们犯傻呢?谁让自己聪明呢?
这便是装傻者的目的,以傻为诱饵,把你拖下水,然后痛打落水狗。装傻者大都是足球界的精英,懂得一两门装傻的技巧,也懂得装傻的好处。傻嘛,谁能跟傻子认真呀?既然你不认真,那么“对不起了,我也要把你弄傻了,我要把你活活的给煽呼傻了”。
只要你懂得装傻,你就并非傻瓜。做人切忌恃才自傲,不知饶人。锋芒太露易遭嫉恨,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不知给多少下属臣子招致杀身之祸。与领导交往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适时“装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纠正对方的错误。人际交往,装傻可以为人遮羞,自找台阶;可以故作不知达成幽默,反唇相讥;可以假痴不癫迷惑对手。你必须有好演技,才能傻得可爱,“疯”得恰到好处。如果你读不懂厚黑你就会被愚弄;谁不领会厚黑之神韵,谁就是真正的傻瓜了。
哈姆雷特这个名字大家都听说过吧,这是莎士比亚的名剧里的主要人物,他是位丹麦王子,他原本拥有一切人生最美好的东西,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己的父王和母后,热爱自己的国家,还有自己心爱的恋人奥菲莉娅。他的生命,正处于最美好的时刻。可是就在这个时刻,生活向他显示出了狰狞。老王奇怪地驾崩,他的叔父继承了王位,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王后改嫁新王。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刚从德国威登堡大学求学,而后小王子回国。一次偶然的出游,透过神秘的迷雾,在一座古城堡上面,他突然看见屈死的父王的鬼魂。起初,这突然的一幕使王子感到十分的惶恐和惊骇。灵魂飘摇着告诉王子:“当我按照习惯,每天在花园午睡时候,你的叔父乘我不备,悄悄溜进来,拿着一个盛满毒草汁的小瓶,把瓶里的药水注入我的耳朵里。药性发作起来,就会像水银一样,很快流过我的全身大小血管。这样,我就在睡梦当中,被我的亲兄弟夺去了生命,还有我的王冠和我的王后……”他才恍然大悟,且平生第一次认识到人的自私和虚伪。老哈姆雷特的鬼魂骤然出现,向小王子发出了伸张正义的呼唤。从此,哈姆雷特要为惨死父亲而复仇的愿望渐渐转变为一种伟大的社会责任感。
这时的他为使命而生存,也为使命而战斗。虽然说人死不能复生,但是死得不明不白,死得冤枉或遭人谋害毕竟让人怨恨难平。莎士比亚设“鬼魂揭秘”这样一个戏剧故事情节显然是有其独特的作用的。
就这样,听了这个灵魂的冤诉之后,哈姆雷特在筹划,实施自己的复仇计划时,其叔父开始怀疑他得知隐秘,便利用大臣波洛涅斯的女儿,哈姆雷特的情人奥菲莉亚去试探他,并指使王子的两个老同学去侦察他的行动和心事。这时,哈姆雷特及时识破了克劳迪斯的诡计。他将计就计,不得不卧薪尝胆,委曲求全,甚至装疯卖傻,故意疏远情人,等待复仇时机。然而,行刺的代价是惨重的。从此,丹麦宫中,开始不断死人,前后死了几位。
帷幕后面偷听母后与王子谈话的御前臣僚波洛涅斯,被哈姆雷特王子隔帐刺了一刀。宫中全都中了那个新国王的阴谋诡计,哈姆雷特决斗之间,王子情人奥菲莉娅的哥哥雷欧提斯中毒身亡。行刺老国王的新国王阴谋败露后,哈姆雷特王子从高台纵身向下一跃,剑劈仇人亲生叔父。哈姆雷特的宫中情人奥菲莉娅自尽亡命,随水而东。她在结束自己年轻美丽生命之前,还在梦幻中收集着她的芸香。奥菲莉娅管她叫做慈悲草。王子的母亲,王后,替儿子吞下了有毒的美酒。那是新国王面对大庭广众,坦荡投放进珍珠的美酒。王后死前,对斗场中的儿子关怀说道:“来,哈姆雷特,好儿子把我的手巾拿去,擦干你额上的汗水。母亲再为你饮下这一杯酒。祝你胜利。”其实母后知道,杯酒有毒。可是母亲依然替儿子吞下苦酒。这是否应验了那一句老话:虎毒不食子?最后一位也就是最早冤死的老国王。
他的计划成功了,他的“疯”终于让他得以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揭穿了一场宫廷大阴谋,杀死了那些坏人,哈姆雷特最终也死于剑下,不过他的装疯也使他成功了。所以说,做人有必要懂得装疯卖傻,深藏不露,做一个厚黑人。
装醉打拳乃格斗的上乘技法,装疯卖傻是人情操纵的一流功夫。那些能够使他人“买”下自己傻气的人,正是人生中“最伟大的推销员”。他们的成功从古至今皆无例外。
装傻者发言的方向性极为明确,明知没理的事也非得照有理的方式说;明知不对的事也非得照对的方式说;明知不可笑的事也非得照可笑的方式说;明知不傻的事也非得照傻的方式说。这样的好处显而易见,真话假话瞎话胡话一起说,迷迷糊糊的就把大家都领进了傻子的大家庭。
公元前743年,天宝二年,安禄山入朝谢恩,玄宗对其恩宠无比。安禄山显得受宠若惊,大开眼界,问这摸那,玄宗一面笑答,一面调侃逗弄,而安禄山愈显幽默、质朴。他还乘机启奏玄宗说:“去年秋天营州蝗虫蚕食禾苗,臣焚香祝告天神云‘我如果心术不正,事奉国君不忠,愿意让蝗虫吃掉我的心。如果我的行为没有违背我向神祇发的誓言,就让蝗虫立即散去。’我的话音刚落,就有一群鸟从北边飞来啄食蝗虫,蝗虫马上全部飞走。由此可见,天神也认为我对皇上忠贞不贰。”玄宗听了安禄山的这番表白甚为高兴。于是天宝三年,在李林甫等人的推荐下,安禄山又兼任了范阳节度使。
一身兼任平卢、范阳节度使的安禄山执掌大权,野心更加膨胀。为了邀功固宠,他屡次出兵侵掠奚契丹,奚契丹首领纷纷杀唐朝公主,与唐王朝断绝和亲。安禄山刚好打败一些奚契丹部落,打了几次胜仗之后,愈为得意。天宝六年,安禄山再次入朝谒见玄宗。伏地奏道:“臣生长蕃戎,仰蒙皇上恩典,得极宠荣,自愧愚蠢,无法胜任,只有以身许国,报答浩浩皇恩。”玄宗慰勉他说:“卿能以身报国,这是朝廷的福气,我还能说什么呢?”言毕,玄宗指着一旁的太子,让安禄山上前参拜。而安禄山只是轻描淡写地“哦”了两声,并不向前参拜。殿前侍监厉声道:“安禄山斗胆!见了殿下,为何不拜?”安禄山却装糊涂地问玄宗:“殿下是什么?”玄宗以为他真不懂,笑着说:“禄山,殿下就是皇太子。”安禄山还装作不懂说:“臣不懂朝廷礼节,皇太子是个什么官儿?”玄宗说:“朕百年之后,当将帝位托付于他,所以叫做皇太子。”安禄山这才假做歉意地说:“愚臣只知有陛下,不知有皇太子,真是罪该万死!”说着,还用手故意打了自己的脑袋几下,然后随随便便地向太子拜了几拜。唐玄宗不明白安禄山奸诈,反而称赞他诚朴可爱,对他的“只知有陛下”感到十分顺耳。
这就是安禄山装傻而后成功的原因,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既与安禄山本人善于逢场作戏,外表给人一种戆直、诚朴的印象,内心却怀有阴险奸诈,具备了历史上几乎所有的阴谋家的基本条件有关;又与奸相李林甫的自私、狭隘、嫉贤妒能是分不开的;更与唐玄宗李隆基的好大喜功,偏听偏信直接相关。正如我们通常所说:时势造英雄,英雄造时势一样,也就是说:是时势造就了安禄山这样的阴谋家,同时,安禄山这样的阴谋家也造成了大唐帝国由盛而衰、由兴而亡的态势。
知之为不知,做事更成功
装作不知道,它的意思就是对别人的话装作没有听到或者是没有听清楚,便于避实就虚、猛然出击的说辩方式。它的特点是:说辩的锋芒主要不在于传递何种信息,而是通过打击、转移对方的说辩兴致使之无法继续设置窘迫局面,而化干戈为玉帛,并能够寓辩于无形,不战而屈人之兵。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这种方式的使用场合很多。
它可以用于挽回“失语”所造成的尴尬局面:“马有失蹄,人有失言”,偶尔失语在语言交际中也是在所难免的,然而失语往往是许多矛盾发生和激化的根源。所以,挽回失语,在语言的交际中的确是很有必要的。
当然,它还可以用于对付别人的诡辩:“事实胜于雄辩”,掌握好充分的事实依据是战胜对手的有力法宝。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种情况下,面对着巧舌如簧的人,它也总是让人难堪至极——明明知道对方是谬论,然而却又无法还击它。
这里有一则小故事,在农村,有两位青年农民去给玉米施肥的时候,由于猪粪离庄稼远近而不停的争执起来。甲便这样说道:“猪粪离庄稼近,的确有利于庄稼的吸收,那么庄稼肯定很好的生长。”
乙说:“让你这么一说,那么就应该把庄稼种到猪圈里,一定更爱生长。”
甲说:“你这是不讲理。”
乙说:“怎么不讲理?你不是说离猪粪近,庄稼爱长吗?”
这时,一位中年农民凑过来说:“我看你们俩谁说得也不对。猪尾巴离粪最近,没见过猪尾巴长得有多长……”
就仅仅因为这一句话,使在场的人便哈哈大笑起来,中年农民似乎连最基本的常识也不懂了,然而一语中的地点破了甲、乙两人的诡辩,更兼具强烈的幽默感。
处理、制止别人的中伤、调侃:朋友之间虽然很好,但有时也会因开玩笑过头,而大动肝火,伤了和气。对于这种情况,这里就不妨巧妙地运用“装作不知道”,给他一个丈二和尚根本摸不着头脑的怪问。
其实袁兵主要是由于身体肥胖的原因,同班的赵强、王明“触景生情”,“冬瓜”长“冬瓜”短地做起买卖来,并时不时拿眼瞅袁兵,扮鬼脸。面对拿别人的生理“缺陷”来开过火的玩笑,实在让袁兵气愤。欲要制止,这是不打自招;假如听之伍之的话,却又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这如何是好呢?
这时的袁兵稳了稳情绪,慢慢地走过去,拍着两人的肩膀,轻言轻语地说:“赵强,听说你有18米高,恐怕没有吧。”接着又对王明说:“你今天早上是否吃饭了?”
听到这般如此温柔怪诞的话语,兴奋中的二人愣在当头,大眼望着小眼,像坠五里云雾中。全班同学沉寂了几秒钟,随即就迸发出哄堂大笑,俩人方明白被愚弄了,刚才有声有色的“买卖”,但再也没有兴致继续下去了。
制止别人的挖苦、讽刺:它们都是一种尖酸刻薄的语言,辛辣有力地去贬损、揶揄对方的行为,极易激怒对方。为避免大动肝火,两败俱伤,也可巧妙地运用装作没听明白的方式见机而行。
丈夫一直都在抽烟,烟缸里已经有满满的一大堆烟蒂了,大部分还在冒烟。妻子就惊呼:“天呢!难道你是找不到更好的自杀方式么?”
妻子完全是出于对丈夫的深深关怀,而且很恼恨丈夫抽烟,同时她还把抽烟比作“自杀”,用语异常辛辣。作为男子汉的丈夫,虽然自知不对,但对于这样的挖苦,实在是忍无可忍。如果直接反击,那也只有伤和气了。此时,不妨装作没有听清楚什么话答道:“亲爱的,我正在抽烟思考这个问题。”
就这样一个没好气、似是而非的回答,令人啼笑皆非。丈夫也正因为自己幽默了一次,心理获得了平衡而消了怒气,此时妻子也发泄了自己的不满,对丈夫是否听到已完全不在乎了,所以也不再说什么了。
补救说话中的错漏、失误:即行演讲,有时偶尔也会出现这种情况:演讲者也不知为什么自己竟说出一句错话,而且很快就意识到了。怎么办呢?如果遇上这种失误,演讲者不妨装作不知道,然后采用调整语意、改换语气等续接方式予以补救。只要反应敏捷,应变及时,就可以收到不露痕迹的纠错效果。在这里有一个小例子:一位公司的经理在开业庆典上发表即兴演讲,他这样强调纪律的重要性:公司是统一的整体,它有严格的规章制度,这是铁的纪律,每一个员工都必须自觉遵守纪律。上班迟到、早退、闲聊、乱逛、办事推诿、拖沓、消极、懈怠,这些都是违反纪律的行为。当然我们是允许这些现象的存在——就等于允许有人拆公司的台,难道我们可以这样做吗?
这位经理的反应力、应变力都是极其的强。当他意识到自己把本来想说的“我们决不允许这样的现象存在”一句话中“决不”二字漏掉之后,装作不知,马上循着语言表达的逻辑思路,续补了一句揭示其后的话,同时用一个反问句结束,从而增强了演讲的启发性与警示力。这样的续接补救,真可谓是顺理成章,天衣无缝。
因此说,装傻人是很清楚的,最初级的是正着打反着打正着反着一起打,打来打去,即使赢了也是敌死一千我伤八百。而高级的办法则是装傻者的专利,他会摆出一副傻得不能再傻的傻逼样,然后抱着你一起往粪池子里跳,不把各种泳姿都练个遍绝不上来。这时,装傻者就会瞅着浑身臭气的你哈哈大笑。
做人不要锋芒太露
作为一个人,特别是一个有才华的人,要做到不露锋芒,既有效地保护自我,同样又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才华,不仅仅要说服、战胜盲目骄傲自大的病态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让人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凡是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不是立即被人采摘而去,也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这样。当你志得意满时,且不可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这样你不让别人当靶子打才怪呢!所以,无论你有怎样出众的才智,然而一定要谨记的是:一定不要把自己看得太了不起了,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不要老是把自己看成是救国济民的圣人君子一般,还是收敛起你的锋芒,夹起你的尾巴,掩饰你的才华才是最好的处世之道。
郑庄公准备伐许。战前的时候,他先在国都组织比赛,挑选先行官。众将一听露脸立功的机会来了,都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第一个项目是击剑格斗。众将都使出浑身解数,只见短剑飞舞,盾牌晃动,斗来冲去。经过轮番比试,选出了6个人来,参加下一轮比赛。
第二个项目是比箭,取胜的6名将领各射3箭,以射中靶心者为胜。有的射中靶边,有的射中靶心。第5位上来射箭的是公孙子都。他武艺高强,年轻气盛,向来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只见他搭弓上箭,3箭连中靶心。他依然昂着头,瞟了最后那位射手一眼,之后就隐退了。
最后的那位射手是个老人,当然胡子也是有点花白,他叫颖考叔,曾劝庄公与母亲化解矛盾,庄公很看重他。颖考叔上前,不慌不忙,“嗖嗖嗖”三箭射去,也连中靶心,最后就与公孙子都射了个平手。
只剩下两个人了,庄公派人拉出一辆战车来,说:“你们二人站在百步开外,同时来抢这辆战车。谁抢到手,谁就是先行官。”公孙子都轻蔑地看了一眼对手就跑了过去。哪知跑了一半时,公孙子都却脚下一滑,跌了个跟头。等爬起来时,颖考叔已抢车在手。公孙子都哪里服气提了长戟就来夺车。颖考叔一看,拉起来飞步跑去,庄公忙派人阻止,宣布颖考叔为先行官。公孙子都怀恨在心。
颖考叔果然不负庄公厚望,在进攻许国都城时,手举大旗率先从云梯上冲上许都城头。眼见颖考叔大功告成,公孙子都嫉妒得心里发疼,竟抽出箭来,搭弓瞄准城头上的颖考叔射去,一下子把颖考叔射了个“透心凉”,从城头栽下来。另一位大将假叔盈以为颖考叔被许兵射中阵亡了,忙拿起战旗,又指挥士卒冲城,终于拿下了许都。
由于锋芒太露而惹祸上身的典型非常多,在古时候,为人臣者功高震主就是一个例子。在他打江山的时候,各路英雄汇聚一个麾下,锋芒毕露,一个比一个有能耐。主子当然需要借这些人的才能实现自己图霸天下的野心。但天下已定,这些虎将功臣的才华不会随之消失,这时他们的才能成了皇帝的心病,让他感到威胁,所以屡屡有开国初期屠杀功臣之事,所谓“杀驴”是也。韩信被杀,明太祖火烧庆功楼,无不如此。
如果你不露锋芒,也许你永远都得不到重任;你锋芒太露然而却又易招人陷害。虽然说很容易取得暂时成功,但却又为自己掘好了坟墓。一旦你施展自己的才华时,也就给自己埋下了危机的种子。因此,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才行。
做人不要锋芒太露,善于把智巧隐藏于笨拙之中。
装傻的益处
在现代的社会中,此理仍然,与领导交往的技巧之所在就是“故意装傻”。它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对方所说的话。其实要做到这一点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行。然而,不是人人都可以傻得恰到好处,如果没有掌握得恰到好处,也许有时候会弄巧成拙。
装傻人的发言是有一定的目的。如果他说明明想去西,却故意傻乎乎的往北走;明明自己想血口喷人,却故意傻乎乎的去夸人;明明要夸人,却故意傻乎乎的去骂人;明明要糖,却故意傻乎乎的去吃盐。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东南西北一块侃,红黄蓝绿一起调,稀里糊涂的你就分不清到底谁傻谁不傻了。要做到傻到好处,一定不要弄巧成拙。
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休息的时候,一位发达国家的外交官询问一位来自非洲国家的大使:“贵国的死亡率一定不会低吧?”非洲大使答道:“这跟贵国是一样的,每人都是死一次。”
外交官问话是对整个国家来说的,对非洲的落后存在着挑衅,大使并不理会其问话的要害点是什么,故意将死亡率针对于每一个人,颇具匠心地回答,营造着别样的幽默效果。幽默有效地回敬着外交官的傲慢,从而维护了本国的尊严。
答非所问讲究的是有一定的技巧,抓住表面上某种形式上的关联,不留一点痕迹地闪避实质层面,有意识地中断对话逻辑的连续性,寻求异军突起的表达,其实幽默旨在另起新灶,跳出被动局面的困扰。有个爱缠人的先生盯着小仲马问:“您最近在做些什么?”小仲马平静地答道:“难道您没看见?我正在蓄络腮胡子。”胡子是自然而然长的,小仲马故意把它当作极重要的事情,显然与问话目的不相符合。小仲马表面上好像是在回答那先生,其实并没给他什么有用信息。小仲马自然是懂得对方问话意思的,但他偏要答非所问,用一种幽默的方式暗示那人:不要再继续纠缠。
在宋高宗的时候,一次宫廷厨师煮的馄饨没有熟,一时之间皇帝就动怒了,结果就把那个厨师下了大狱。过了不长时间,在一次演员演节目时,两个演员扮作读书人的模样,互相询问对方的生日时辰。一个说“甲子生”,另一个说“丙子生”。这时又有一个演员马上来到皇帝面前控告说:“这两个人都应该下大狱。”皇帝觉得蹊跷,问是什么原因。这个演员说:“甲子、饼子都是生的,不是与那个馄饨没煮熟的人同罪吗?”皇帝一听大笑起来,知道了他的用意,就赦免了那个“馄饨生”的厨师。演员借皇帝“馄饨生就下大狱”这个前提,演绎出一个错误的结论:是“生”就该下大狱,甲子生、丙子生也该下大狱。这显然是荒诞不经的,引人发笑。演员的推理语言婉转,表达含蓄,蕴涵了丰富的机趣。这种幽默语言的产生,不能不归功于巧夺天工般的荒诞推理。
在前苏联卫国战争的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曾经在国内战争时期驰骋疆场的老将们,例如像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前敌指挥的重担。但面对新的形势,他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脱颖而出。这中间,老将们思想上不是没有波动的。1964年2月,前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受命去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作为他的参谋长同行。什捷缅科早知道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思想上有个疙瘩,心想:“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等上了火车,吃晚饭时,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出一通连珠炮:“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这通训,已经近乎侮辱了。但什捷缅科却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十岁。”接着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非常尊重,准备向他学习。铁木辛哥最后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什捷缅科在受辱之时装憨相,过了铁元帅关,从而体现了后生的谦卑及对老人的尊重,是大智若愚的表现。懂得装傻者绝非傻子,显得呆傻憨厚有时是最高智慧者才能为之。许多时候,要想受到别人的敬重,就必须掩藏你的聪明。
他们在一起共同工作了一个月之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突然铁木辛哥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心里很舍不得和铁木辛哥分离。时间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调这个晚辈来共事。有的时候,你不妨做一个适当的懂得“装傻”的人,你的宽容会令另一个人有安全感,有时候退让是为了更好地防守。之所以有些人的婚姻走到了边缘,也就是他们不懂得变通,不懂得适当地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时,一不小心撒了谎,大可不必刻意去揭穿他,更不用和他拼命,就算你洞悉一切,这时,你仍然可以傻傻地笑着说:我只是担心你。特别是有第三方在场的时候,你给他留足了面子,装装傻,那么他一定就会心存感激,感激你的包容和护佑,会把你当成同盟,当成分享秘密的另一方,这种唾手可得的甜蜜,推辞掉不就可惜了吗?
在这里讲一个例子,也许有人会听到有一个女人这样说:我和老公过不下去了,准备离婚。不过,她以前是一位经常把老公的好挂在嘴上的人,有时还惹得一帮女友艳羡不已。不过这次不一样了,还说:“我对他那么好,他为何那么不长良心?他的袜子衬衫都是我亲手给买的,他的早餐晚餐都是我亲手给做的,他的衣服都是我亲手给他洗的,对于这个家,我付出了那么多,他却跟我撒谎,刻意隐瞒他的行踪,被我发现了,他竟然说我平常疑心重,不敢告诉我,怕我生气上火,这算什么理由?我明知道他口袋里有两百块钱,但是第二日他就不承认了,这日子真的是没法再过下去了。”
还有一位装傻会说话的人,李某追张某已很久了,但是张某就是态度暧昧,一直不愿与他私订终身。在一个秋风瑟瑟的雨天,李某准备做最后一次努力。他跑去见张某,没想到开门的是她弟弟:“对不起呀,我姐不在家,你就请回吧!”李某早已打听到张某正在家休息,分明是有意回避:“没关系,你就告诉她,她今天不出来见我,我就一直站在大雨下,把她的身体淋成冰棍,看是她心疼还是我心疼。”他们的对话被躲在屋里的张某听得一清二楚,她为李某这种“错”得可爱的道理感动得热泪盈眶,赶紧叫弟弟把他请进屋里温情呵护,将一颗滚烫的芳心亲手交给了他。我们不难从李某追求张某的“错”言“误”语中发现,他的错误道理简直近于荒诞,张某在没有完全接受他的情况下拒绝见他,情有可原。但他为了见到心上人把自己的身体说成是张某的身体,把自己心疼说成对方心疼,显然不成道理。然而,正是李某的这种特意讲“错”的道理,使张某发现了李某炽爱她的一片赤诚之心,发现了他愿把自己整个身心奉献给心上人的决心。
英与锋都是大学的同班同学。一次在大学生的辩论会上,锋敏锐的思维、犀利的语言、雄辩的谈锋俘获了她的芳心。大学毕业后两人又被分配在同一座城市工作。正当英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准备与锋共筑爱巢时,英的同学却告诉她:最近,她经常看到锋与一个很摩登靓丽的女孩子在一起。为此,英指责锋对爱情不忠贞,见异思迁,锋解释说:那是他表妹,她来到这个城市求我帮她找一份工作的。可英根本不信,还说锋在继续欺骗她,并闹着要与他“萨哟啦纳”。深爱着同学加知己的锋当然不愿失去心上人呀。于是,锋找到英说:“人们都说你是才貌双全美女,你怎么不想一想呀,除你之外,我真想不出有第二个愿意与我恋爱的。你瞧:我老气横秋,长相报旧社会,写尽了中华五千年沧桑和苦难;再瞧我这仪表,一下子就容易让人们联想到是刚经过洪水洗礼的困难户、重灾户,我现在最向往的是如何尽快脱贫致富,以报小姐的知遇之恩,哪敢花心哟。”一席话说得英转怒为喜,忍俊不禁。锋的这番爱情表白,可谓妙语连珠,谐趣横生。究其原因,其用词的“错误”起着极大作用。
像上述的这种情况,在职场上,当然不可避免地会听到各种伤人的冷言冷语。这种尖酸刻薄的话,常常会令人感到难堪和不高兴。说这类话的人的心态,或嫉妒,或蔑视,但目的都是要让你难以忍受,刺伤你的自尊,打击你。如果你听到这样的冷言冷语就气上心头,并且激烈地反唇相讥,就正中了对方的下怀,他正好对你更加中伤诽谤,双方免不了一番唇枪舌剑,弄得两败俱伤。其实,听到冷言冷语就火冒三丈,失去理智是极不明智的。这样不仅会让自己动了肝火,随了对方的意。还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了彼此的和气。要化解冷言冷语带来的伤害,有很多很好的方法,你大可不必唇枪舌剑,干戈相向。因为对你冷言冷语的人通常是有某种目的。你不妨先分析他话中的用意,找出言外之意,再针对重点做出反击。你可以故作不解地问对方:“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我不大理解。”或装傻说:“你这个玩笑真有意思。”总之,你要忍耐,不要当面翻脸。如果有位同事总是对你冷嘲热讽的,你最好和他保持距离,不要惹他。偶尔听到一两句闲言闲语,你就装作没听见一样,千万不要轻易发怒,否则的话你就会自讨没趣,惹火烧身的。
装傻的妙计
在公元239年,魏少帝曹芳受曹爽专权,架空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虽然甚为不满,但一时又无能为力。为了免遭曹爽的再度加害,同时也为了隐蔽自己,以待时机,司马懿告病居家,不问朝政。一日,曹爽派心腹李胜去探视司马懿,以查虚实。司马懿也知道曹爽的用意,因此,当李胜来到时,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两个待女正在喂他喝粥,米粥洒满了前胸。李胜与他说话时,司马懿故意做出气喘吁吁的样子,话也听不明,说也说不清。李胜回去后,详细报告给曹爽,并说:“司马懿不过是尚有余气的尸体而已,形神已离,大人不必再对他有何顾虑了。”曹爽最感棘手的就是司马懿,听到他不会久留于人世,心中无比高兴和放心,在朝中更加肆无忌惮了。司马懿则加紧秘密组织力量。成功地打了一次“醉拳”。249年1月,魏少帝曹芳拜谒高平陵,曹爽兄弟及其亲信皆随同前往,司马懿乘机发动兵变,废免了曹爽兄弟,不久将其全部处死。
在政治风云中,有时当危险真的要落到我们自己的头上时,通过装傻作呆,从而也可以达到逃避危难、保全自身的目的。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大师孙膑,遭到庞涓暗算后,身陷绝境。然而孙膑不向恶势力妥协,他决定装狂诈疯,以松懈庞涓的警惕之心,然后再图逃脱之计。一天庞涓派人送晚餐给孙膑吃,只见孙膑正准备拿筷子时,忽然昏厥,一会儿又呕吐起来,接着发怒,张大眼睛乱叫不止。庞涓接到报告后亲自来查看,只见孙膑痰诞满面,伏在地上大笑不止。过了一会儿,又号啕大哭,庞涓非常狡猾,为了考察孙膑狂疯的真假,命令左右将他拖到猪圈中,孙膑披发覆面,就势倒卧猪粪污水里。此后庞涓虽然半信半疑,但对孙膑的看管比以前大大地松懈了。孙膑也终日狂言诞语,一会儿哭一会儿笑,白天混迹于市井,晚上仍然回到猪圈之中。在过了没多长时间,庞涓终于买下了孙膑推销的“傻气”而自变愚蠢,相信孙膑真的疯了。这样就使孙膑不久得以逃出魏国。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为了保住江山,对朝廷和地方的官僚好贪舞弊、严重损害皇朝利益的行为,无情打击,重刑惩治。其用刑的野蛮残酷程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帝王。为了免遭杀戮,有的官僚不得已装疯卖傻,以逃避惩治,御史袁凯惹怒了朱元璋,怕被杀头,便假装疯癫。朱元璋说疯了是不怕痛的,叫人拿木钻刺他的皮肤,袁凯咬牙不吭。回家后,自己用铁链子锁了脖子,蓬头垢面,满嘴疯话。朱元璋还是不相信,派人去探察。袁凯瞪着眼对来人唱“月儿高”的曲子,爬在篱笆边吃狗屎。朱元璋听了使者的回报,才不追究。实际上朱元璋又受了骗。原来袁凯知道皇帝不相信自己疯了,会派人来侦查,便预先叫人用炒面拌糖稀,捏做狗屎状,撒在篱笆下。当来人一到,他便大口大口地吃,这才救了一条老命。可见“推销傻气”多么辛苦和不易。所以说做人还是不要太过于胜,这样只会给自己招惹更大的麻烦。
不管是装傻者还是真傻者,在关键时刻的关键时分,他们的眼睛都会在瞬间雪亮起来,尤其在吃亏不吃亏占便宜不占便宜的天性上。赠与此称呼者精于一针见血乐于送针为乐,获赠此称呼者善于浑身赤裸勇往直前。
5忍耐——装聋作哑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