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活用厚黑学

_3 王凤荣 (现代)
席慕蓉女士的丈夫在调侃的语气中表达了对身为女强人之妻的无限敬意和深深的爱意,在他的文章里面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有一件常常发生的事是给我做介绍的时候,介绍人为加深对方的印象,常在介绍完了我的姓名、职业、学历甚至生辰八字以后,再加上一句,‘他就是名妻的先生’。在以后的日子里可能没有几个人还记得我的这个名字,但是一定会记得我的婚姻状况。”
名妻自然而然也会给自己带来方便,名妻的读者,大部分都是大专在读,或者刚刚踏出校门进入社会担任某基层工作的青年们。他记得有一次计划全家出游,他的妻子打电话到某饭店订房。订房小姐说那一天正值假期,房间都已订出去了。但是仍可以留下姓名,列入候补。当他的妻一报上姓名,对方说:“您随时来吧,一定有房间留给您。”这不正是因为她的名字吗?正是由于有了名气才可以会受到更好的服务。
还有一则故事,是因为主人公的出生地与别人的不一样,因此到最后才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结局。北洋政府时期前后有七个总统及执政首脑,他们中有六个是行伍出身,唯有徐世昌是无一兵一卒之文人。徐世昌以翰林起家,攀附袁世凯,投其所好,因缘际会,扶摇直上,最终跻身总统宝座。
城内的双龙巷是徐世昌出生地和少年时代活动的地方,这就算是他的第一个籍贯;据徐氏家谱考证,徐世昌的远祖明朝末年居住在浙江勤县,这是他的第二个籍贯;乾隆年间,徐家又从北京大兴移居天津,所以徐还认为大兴是他的第三个籍贯,天津是他的第四个籍贯。
也许别人会认为有这么多籍贯真是个麻烦,而徐世昌却是利用如此多的籍贯大做文章:他跟袁世凯论同乡,与冯国璋、曹辊论直隶同乡、与钱能训、孙宝琦论浙江同乡。联系到社会,到处都能得到同乡的帮助。
厚黑学中说的关于借光的办法可以有很多,光的来头也千奇百怪。我们应当多用心挖掘。有些人、物、事、情,猛然间看起来与你八竿子打不着,可只要动足脑筋,便会让自己更好地利用这一点。
11随机应变
随机应变是做事一条原则,也是做人的一种态度,也是处世的一种智慧。“随机”就要学会观察把握时机,“应变”就是要适时做出反应,将事件向有益有利的方向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能否“随机”体现一个人的生存智慧,如何“应变”体现一个人做人的原则。
一个举人经过三科,同时又参加候选,得了一个山东某县县令的职位。第一次去拜见上司,想不出该说什么话。沉默了一会,突然间就问道:“大人尊姓?”这位上司很吃惊,勉强说了姓某。县令低头想了很久,说:“大人的姓,百家姓中没有。”上司更加惊异,说:“我是旗人,贵县不知道吗?”县令又站起来,说:“大人在哪一旗。”上司说:“正红旗。”县令说:“正黄旗最好,大人怎么不在正黄旗呢?”上司勃然大怒,问:“贵县是哪一省的人?”县令说:“广西。”上司说:“广东最好,你为什么不在广东?”县令吃了一惊,这才发现上司满脸怒气,赶快走了出去。第二日,上司就让他回去,到一个学校里面教书。原因就在于他不会察言观色。
1966年这一年间,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林语堂从美国回台湾定居。同年的6月间,台北某学院举行毕业典礼,特意邀请林语堂参加,并且请他即席演讲。安排在林语堂之前的几位颇有身份的演讲者,发表了长而乏味的演讲,让台下听众昏昏欲睡。轮到林语堂时,他抬腕看了看表,已是十一点半了,于是就改弦换调。他快步走上讲台,仅说了一句话:“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人穿的‘迷你裙’,越短越好。”然后就结束了演讲。他的话一出口,大家先是一愣,几秒钟后,会场上“哗”地响起一片笑声,接着与会者用最热烈的掌声表达他们对这位优秀演讲家的拥戴。在第二天,台北各大报纸上均出现了“幽默大师名不虚传”的消息。由此可知,演讲者光有口才还不行,还要有见风使舵、随机应变的机智。
即兴演讲常常是由于某种特定的场景、特殊的时境所引起的。场景时境的刺激激发了演讲者,使之产生了不吐不快的欲望。然而有些人只要兴致一来便忘乎所以,只要是一发挥便如黄河决了口再也收不住。俗话说,识时务者为俊杰,演讲者如果不会见风使舵,随机应变,就是有口才,也只能令人生厌;从而让听众产生“腻味”的感觉。
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中,面对嫉妒、攻击、诬陷、尴尬等负面言行,一定要做到随机应变,首先就应做到处事不惊,保持一个冷静清晰的头脑,这样才能急中生智,化险为夷;二是要宽宏大量,乱中不忘大局,让人下台阶。下面就介绍一些随机应变的方法:
以德报怨,这样才能真正做到赢得人心,有这样一则故事:有一个大家庭,由于小媳妇心灵手巧、才智过人、贤惠温顺而颇得公婆宠爱。对此,大媳妇、二媳妇则嫉恨在心。一天,家中轮到小媳妇做饭。她把饭做好后,又去门前的池塘边洗衣服。这时,大媳妇、二媳妇使出一恶计:她俩又往灶膛里添了一大把火柴,欲使锅中米饭焦煳串烟,让一贯心灵手巧的小媳妇在家人面前丢人现眼,陷入尴尬之境。不一会儿,小媳妇洗完衣服回屋,突闻锅中米饭串出焦煳气味,一看灶膛,木柴还在燃烧。生性聪慧的小媳妇已猜出为什么会是这样。她灵机一动,遂把略呈焦煳状的米饭熬成了稀饭,另外,还做了一些大饼。待众多家人在一起就餐时,她说:“这两天天气较热,大伙儿总吃米饭胃口一定不大好,所以,我熬了些锅巴稀饭,做了些大饼,给大家调调胃口。”这一言一行,即刻博得了家人们的同声称赞。此举,既讨好了众多家人,又暗中让大媳妇、二媳妇下了台阶,可谓一举两得,使得一贯嫉妒并有心加害于她的大媳妇、二媳妇不得不敬佩之至。此后,她俩对小媳妇善意相待,而聪慧的小媳妇则不计前嫌,对两位嫂子加倍尊敬。就这样,妯娌之间的关系从“山雨欲来”的险境,从此就步入了“柳暗花明”的胜境。
奇妙的对比,体现出个性:这就如李雪健,在1991年11月的时候,因主演《焦裕禄》同时获得“金鸡奖”和“百花奖”两个大奖,他在答谢时没有用别人常说的毫无新意的套话。只是诚挚地说:“苦和累都让一个大好人焦裕禄受了,名和利都让一个傻小子李雪健得了。”他的话刚停,全场掌声雷动。他的演讲不仅让人“开胃”开心,而且他还让人了解了他的人格,从而对他生出了几分敬佩。他的演讲同他的形象同样印在听众们的心中了。
借题发挥,点石成金:有个老师在上语文课时,一只小鸟突然飞进课堂,惊叫着在教室里乱飞乱撞,学生的注意力全被飞鸟吸引住了。玻璃窗外有钢筋防护网,小鸟一时又飞不出去。老师见状,灵机一动,说:“哎呀,这只鸟真漂亮,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第二节我们写一篇作文好吗?”于是一堂生动的观察课开始了。同学们一边观察,一边议论,老师还不时地给以指导。面对突发事件,老师沉着冷静,随机应变,借题发挥,由产生“异变”的小鸟谈起,仅用一句话,就把同学们由盲目猎奇引向了对知识的探讨与追求上。
因势利导,化尴尬为神奇:在上公开课的时候,化学老师在演示试验前讲道:“当我们把燃烧着的金属钠放到装满氯气的集气瓶中时,将会看到钠剧烈燃烧并生成大量白烟。”然而在演示时集气瓶中出现的不是白烟而是黑烟。全班大惊!老师很快意识到这是由于自己疏忽忘记清洁钠表面杂物而导致的结果。他马上沉静了下来,并将计就计,继续把试验做下去。他问学生A:“你看到了什么?”学生A不语,教师鼓励他说:“要实事求是,看到什么说什么,这才是科学的态度。”“老师,我没看到白烟,而是黑烟!”A鼓着勇气回答。“你的观察很准确。”老师再勉励学生,并进一步启发说,“这样看来,刚才燃烧的东西就不是金属钠了!可是,这的确是块金属钠。那么,刚才为何燃出黑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贮存方法。”老师抛出了引玉之砖,全班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C抢着发言:“金属钠性质活跃,不能裸露在空气中,而应贮存在煤油中。”“你说对了!”老师怀着歉疚的心情介绍说,“由于我的疏忽,实验前没有将沾在金属钠上的煤油处理干净,结果发生了刚才的实验事故。为了揭示上述错误原因,我不打算回头处理煤油,而是将沾有煤油的金属钠继续烧下去。请大家想想,烧的过程中,烟的颜色将发生什么变化?”“黑烟之后将出现白烟。”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老师重新点燃了金属钠,还冒着黑烟,只不过放入集气瓶后逐渐变淡。老师将燃烧着的金属钠又移至另一个集气瓶中,燃烧变剧烈了,似乎听到了“嘶啪”的响声,集气瓶中的白烟在翻滚!“同学们,你们的预言实现了!”老师向大家宣布。台下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里,老师面对因自己疏忽造成的课堂“异变”,沉着冷静,这是由于因势利导,收到了化尴尬为神奇的效果,充分展示出了随机应变之术的魅力。
顺手牵羊,为我所用:在即兴演讲中把别人刚说的话顺手牵来归为己用,舀他人池中之水,兴自己湖中之波,既方便又有趣。只要自己用得自然巧妙也就可以为自己的演讲增光添彩。
1948年,郭沫若在萧红墓前即兴演讲时就用了这一招儿。他简单谈了“五分钟演讲”之后,就顺手“拿来”另一位演讲者的话:“我听了刚才X先生的两分钟演讲,太美丽了!他说:人民的作家萧红女士,一生为人民解放事业奔走,到头来死在这南国的海边,伙伴们把她埋在这浅水湾上。今天,围绕在她周围的都是年轻人,今后的日子里不知有多少年轻人来围绕着她。朋友们!我们是年轻人,我们没有悲伤,我们没有感慨,请大家向萧红女士鼓掌。太好了,我的五分钟演讲只好改变计划了,让我把年轻引申来说一下吧。”他的话立即使气氛变得轻松活跃起来。本是重复他人,却说出了自己想说的意思;本是“投机取巧”,却显得机智风趣。既赞扬了别人,又为自己的演讲助了兴。真可谓顺手牵羊,一举两得。
在交际中要学会察言观色,随机应变,它也是一种本领,一个人的智慧。这种本领也是极其的重要,假如可以做到察言观色的本领当然也可以拉近自己与成功的距离。
12糊涂显智慧
《厚黑学》认为:“糊涂”是一种极好的润滑剂。提到“糊涂”,人们自然会想起郑板桥的那句名言,“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为糊涂更难。”首先,从郑板桥强调说的“由聪明而转为糊涂”可以明显看出,他并不是真糊涂,而是装糊涂。事实上,装糊涂是一种很高明的待人处世之道。其次,在待人处世中要做到糊涂确实不易,这不仅需要有一定的修养,更需要具备一种非同寻常的厚脸皮。
糊涂里深埋智慧
如果你比别人聪明,也不要让别人知道你比他强。即使你真有两下子,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要学会在生活枝节问题上“随众”。在待人处世中,不要把别人都看成一无所知的样子。
人心糊涂,然而却能聪明的对待事情,那主要是因为本性自醒。人心聪明,却终有算计之失。那是因为无德以应天道,固不会长久。“修炼的人也是这样,入魔如果能够自省则是天大的福分;学法能够自净则是求真的根本。”人都希望在正常的生活状态中完成修真大业,却不知道各人的福缘为孽障所蔽,孽轻者可以悔过迁善而释。孽重者当蹈祸置福,祸亦非祸,福气相伴者。很多人善行不够得福则消受不了(不能平衡气运),所以转为祸端。民只能赐其复善之念,善念人本来有之(人之初,性本善),可惜为阳世贪欲所蒙,劝善者,以阳合于本性之善也,此为正法,不可不行。
俗话说:宰相肚里能撑船。当宰相就需要包容,包容必须有肚量。包容其实正是“糊涂”的本义,和泥水而涂之,就是“糊涂”。
说起糊涂宰相,其实人们最容易想起来的就是西汉时的丙吉了。路边有人斗殴死伤,他不管;碰到一头牛在喘息,他偏要去问。属下认为他可能犯糊涂了,提醒他:“您这样做不是贵畜而贱人吗?”丙吉回答:“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当忧,是以问之。”
丙吉的意思就是老百姓之间相互斗殴,这件事是长安令、京兆尹这样的官管的。其实宰相只是根据这些官一年总的政绩进行考评,奏请皇帝实行赏罚就可以了,用不着亲自过问。而现在季节还不到大热的时候,牛喘息可能是节气失调,而节气失调又可能导致灾荒,这才是宰相分内应该管的。可见丙吉这个人,只是看起来糊涂,其实并不糊涂。
汉宣帝是武帝的曾孙子,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小时候因为受卫太子刘据巫蛊案的牵连,被关在长安监狱里。当时丙吉正好负责审理这个案子,知道有隐情,对皇曾孙特别照顾,派了几名女犯人专门哺育他。汉武帝病了,听方士说,长安监狱里有天子气,于是下令把监狱里的犯人都处死,当然也包括皇曾孙。使者夜间到监狱,被丙吉挡在门外。他说,无辜的人尚且不应该被杀,何况皇曾孙呢?僵持到天亮,使者没有办法,回去向武帝复命。武帝此时已过了心血来潮那股劲儿,听说是丙吉这样做的,也就不追究了,并且大赦天下。皇曾孙这才算保住了性命。
宣帝即位后,不知道丙吉保全过自己的性命。丙吉自己也从来不说。后来有一个宫廷里参与其事的婢女,把这事讲了出去,宣帝这才知道丙吉对自己有这样的大恩,所以历史上评价丙吉,说他“为人深厚,不伐善”。就是甘当“无名英雄”,不炫耀自己的功劳。
丙吉于皇帝有救命之恩,却不肯让皇帝知道,算不算糊涂,其实并非如此,反而可以说是丙吉精明的地方。霍去病是武帝时的名将,武帝死后,霍去病的兄弟霍光为大将军,手握兵权,主持朝纲。汉宣帝就是他拥立的。对宣帝来说,霍光也是有大恩的。但是霍光死后不久,宣帝就将霍氏家族的人全部处死,一个不留。连司马光都感叹说:“遂使家无噍类,孝宣亦少恩哉!”可见皇帝是随时可以翻脸无情的,虽有大恩于皇帝,一旦获罪,仍不能免死,正是“伴君如伴虎”。丙吉虽然没让皇帝知道自己曾有恩于他,只凭他自己的努力,也已经当上了宰相,位极人臣,无以复加了。就算皇帝知道有恩于自己,又能怎样呢?也无法给他更高的官做。何况这样大的事,朝廷里知道的想必不止一个人,就算自己不说,就算那个婢女不说,总会有别人会告诉皇帝的,用不着发愁功劳被埋没。出自他人之口,岂不是能使自己忠厚的形象更加丰满?
在中国历史上说起贤相,有两句著名的成语,一个叫“萧规曹随”,一个叫“房谋杜断”。“萧规曹随”说的是西汉时的宰相萧何、曹参,萧何制定规章,而曹参遵行不改;“房谋杜断”说的是唐朝宰相房玄龄、杜如晦,房玄龄多谋,而杜如晦善断。中国的盛世称汉唐,而汉唐的名相首推这四位,说他们是中国历史上最贤明的宰相,是不过分的。而其中这位曹参曹相国,偏偏就是一位糊涂的贤相。
曹参本是沛县一名小吏,跟随刘邦起家,攻城野战,“身被七十余创”,是一位勇猛战将。曹参和萧何本来关系很好,等到萧何当上相国,两人又产生了隔阂。可是萧何临死,偏偏推荐曹参接替相国;而曹参在山东一听说萧何死了,马上就叫人准备行李动身,说自己一定要当相国了。
显而易见,这两个人的自知、知人之明,都是非同一般。曹参当了相国,找了一些老实厚道的人当下属,而把原来那些精明干练之徒全赶走,然后就什么也不干了。“日夜饮醇酒”。别的大臣看他太不务正业,想劝劝他,他不等开口,就强拉人家一起喝酒,把人家灌个不亦乐乎,什么也说不出来了。惠帝看他这副样子,也很不理解。但曹参是高帝时的功臣,又不好直接说他。就把他的儿子找来,让他回去问父亲:“高帝刚去世不久,现在的皇帝还年轻,您当丞相,整天喝酒,是不是嫌皇帝少不更事,不值得您辅佐呢?”但不许说是皇帝让问的。儿子回去问曹参,曹参把儿子打了二百鞭子,发怒说:“国家大事没你说话的份儿!”惠帝没有办法,只好说,是我让问的。曹参这才免冠谢过,问惠帝道:“陛下自己觉得您比高帝如何呢?”惠帝说:“哪儿敢比呢?”又问:“那么您看我比萧何怎么样?”惠帝说:“您似乎比不上。”
曹参这才说道:“陛下之言是也。且先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
曹参为相三年,老百姓歌颂道:“萧何为相,顺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静,民以宁一。”
当宰相的日饮醇酒,不理政务,不能不说是糊涂;知道自己本来就是块糊涂料,索性于糊涂之中而求大治,又怎能不说是智慧过人呢?假使这位曹相国偏不服气,一定要改弦易辙,干出点属于自己的政绩,那会怎样呢?恐怕非乱套不可。有些人,就常犯这种毛病。新官上任,害怕别人说自己无能,三把火乱烧一气。这样惹出的乱子,还少吗?
在中国封建时代的传统观念中,天子上庸天命,不是凡人所能做的,而宰相身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是凡人取得成功的最高典范和楷模。宰相尚不免于糊涂,何况常人呢?世界是复杂多样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没有一定的不移之规,不可能像想像中那样泾渭分明。因此人生要学会“糊涂”,在糊涂中进行寻找人生的哲理与智慧。
其实糊涂学也是一种人的智慧,它包括了知、情、意三个方面的综合体现。在“知”的方面,“糊涂”就是承认人的认识的局限性,不过分地依赖和卖弄自己的智慧。勿恃小智,勿弄奇巧,息竞争心;它包含了大智若愚、藏巧于拙、顺乎自然无为而治、谨言慎行因势利导、精益求精善乎其技、虚心纳谏博采众长、居安思危留有余地等范畴。在“情”的方面,就是安贫乐道,隐忍退让,息贪欲;它包含安守本分勿事强求、淡泊名利宁静致远、乐天知命知足常乐、隐忍退让与世无争等等。在“意”的方面,就是淡泊明志,立身端方,宁清正节;包含宠辱不惊功成不居,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刚正不阿洁身自好等等。
“糊涂”的范畴是异常广泛的,与其尽述,不如在人生道路上亲自加以体验。
一定要记住,做人不可过于聪明了。最好是谨慎、含蓄一点,心机用得过多的话,就更容易不得要领,或者是自坏其事,或自相矛盾。聪明是件好事,卖弄学问却不然。
聪明反被聪明误
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越是清醒,就越是痛苦。所以,有时候还不如糊涂点好。无意之间犯下了错误,用自己的聪明去弥补的人,那是聪明的人,或者又可以说,那是聪明而有胆量的人。而从来不犯错误,也不装糊涂,规规矩矩墨守成规的人,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至于那些从不犯错误,又不知道从糊涂中清醒的人,就是一个十足的傻瓜。英国的一位评论家柯尔敦也说过:“智者与愚者都一样愚蠢,其中的差别在于愚者的愚蠢是众所周知的,唯独自己不知;而智者的愚蠢是众所不知,而自己却清楚明白的。”
聪明人容易自以为是,自以为是习惯了在没有碰上挫折前就会以为自己总是正确的,凡事总会发点评论,说几句别人不是,以显示自己聪明。
聪明人与愚笨人有时很难分清,当聪明人屡遭挫折而不能从中学习教训时就比愚笨人更笨,当愚笨人总能从挫折中学习时就比聪明人更聪明。
聪明人因为懂得多而知更多不懂显得愚笨是聪明的,愚笨人因为懂得少而不知有不懂显示聪明是愚笨的。聪明而不自以为是,常可避免被自己所误。
谈到《红楼梦》中的王熙凤,人们一方面惊叹于她的无与伦比的治家才能,她应付各色人等的技巧;一方面又感慨于她的结局。她是文学作品中“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典型。
王熙凤的判词是这样的:“机关算尽太聪明,反送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似,荡悠悠三更梦。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一场欢喜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王熙凤在贾府算是一个“巾帼英雄”了,她想尽各种办法,使用种种计谋,想使贾府振兴起来,或者至少维持着大家的局面,同时也积攒些家私。然而她的努力,她的“鞠躬尽瘁”,却换来了贾府上下人的一片不满,最终也没有使贾家有什么起色,死后甚至连女儿也保不住。凤姐“于世路上好机变,言谈去得”,“心性又极深细,竟是个男人万不及一的。”“少说着只怕有一万心眼子,再要赌口齿,十个会说的男人也说不过她呢!”“从小儿大妹妹玩笑时就有杀伐决断,如今出了阁,在那府里办事,越发历练老成了。”“真真泥腿光棍,专会打细算盘”,“天下人都叫你算计了去”,“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笑着,脚底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她都占全了。
熟悉凤姐为人的各色人等对凤姐的评价,活脱脱展现出了一个机关算尽太聪明的人物。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十分精明的人物,却落得孤家寡人,身心劳碌至死最终又一无所得的下场,岂不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那句话了吗?凤姐比一般人更多地体验了痛苦的折磨,且不说她在背后遭骂挨咒,劳心竭力,绞尽脑汁,就是死时的凄凉和死后的寂寞也会使她备尝苦楚。倒是李纨并不轰轰烈烈,并不劳心竭力,却落得干净自在,人缘好,以及中年时儿子的功成名就。的确,王熙凤只知进,不知退,只知耍小聪明,不知厚道待人,只知损人利己,不知深藏于密。甚至连自己的丈夫也数落她,背叛她,她实在是活得好累好苦,而这一切的根源,却在于她的爱耍小聪明。
西方有这样一种说法:法兰西人的聪明藏在内,西班牙人的聪明露在外。前者是真聪明,后者则是假聪明。培根先生认为,不论这两国人是否真的如此,但这两种情况是值得深思的。他指出:“生活中有许多人徒然具有一副聪明的外貌,却并没有聪明的实质——‘小聪明,太糊涂’。冷眼看看这种人怎样机关算尽,办出一件件蠢事,简直是令人好笑的。例如,有的人似乎特别善于保密,但保密的原因其实只是他们的货色不在阴暗处就拿不出手。这种假聪明的人为了骗取有才干的虚名,简直比破落子弟设法维持一个阔面子的诡计还多。凡这种人,在任何事情上都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因为没有比这种假聪明更误大事了。”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却又无比深奥。一个不知道“急流勇退”的人实在是一个傻瓜,一个机关算尽的人最终会算到自己头上。俗语云:“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正好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绝妙写照。
所以,不管是安于命运还是抗争命运,都要以承认个人机智局限为前提。知其可为而为之,是聪明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则是愚蠢的。生活中一再重演的所谓机智悲剧,难道还少吗?自恃聪明,又爱卖弄,且又执迷不悟,最后成为荒丘野鬼的汉末杨修,也算聪明反被聪明误的突出典型。
据史记载,杨修是曹操门下掌库的主簿。此人生得单眉细眼,貌白神清,博学能言,智识过人。但他自恃其才,竟小觑天下之士。
一次,曹操令人建一座花园。马上就要竣工了,监造花园的官员请曹操来验收察看。曹操参观花园之后,是好是坏是褒是贬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拿起笔来,在花园大门上写了一个“活”字,便扬长而去。一见这情形,大家犹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么也猜不透曹操的意思。杨修却笑着说道:“门内添‘活’字,是个‘阔’字,丞相是嫌园门太阔了。”官员见杨修说得有道理,立即返工重建园门,改造停当后,又请曹操来观看。曹操一见重建后的园门,不禁大喜,问道:“谁知道了我的意思?”左右答道:“是杨修主簿”。曹操表面上称赞杨修的聪明,其实内心已开始忌讳杨修了。又有一回,塞北送来一盒酥孝敬曹操,曹操没有吃,只是在礼盒上亲笔写了三个字:“一盒酥”,放在案头上,自己径直出去了。屋里其他人有的没有理会这件事,有的不明白曹丞相的意思,不敢妄动。这时正好杨修进来看见了,便堂而皇之地走向案头,打开礼盒。把酥饼一人一口地分吃了。曹操进来见大家正在吃他案头的酥饼,脸色微变,问:“为何吃掉了酥饼?”杨修上前答道:“我们是按丞相的吩咐吃的。”“此话怎讲?”曹操反问道。杨修从容地应道:“丞相在酥盒上写着‘一人一口酥’,分明是赏给大家吃的,难道我们敢违背丞相的命令吗?”曹操见又是这个杨修识破了他的心意,表面上乐哈哈地说:“讲得好,吃得对,吃得对!”其实内心已对杨修产生厌恶之情了。可杨修还以为曹操真的欣赏他,所以不但没有丝毫收敛,反而把心智用在捉摸曹操的言行上,并不分场合地卖弄自己的小聪明,从而也不断地给自己埋下祸根。
杨修的最后一次聪明的表露是在曹操自封为魏王之后,曹操亲自引兵与蜀军作战,战事失利,进退不能。曹操数次进攻蜀军总不能奏效,长期拖下去,不仅耗费钱粮且会挫伤士气,真的撤兵无功而归,又会遭人笑话。是进是退,当时曹操心中犹豫不决。此时厨子呈进鸡汤,曹操看见碗中有鸡肋,因而有感于怀,觉得眼下的战事,有如碗中之鸡肋:“食之无肉,弃之可惜。”他正沉吟间,夏侯惇入账禀请夜间号令。曹操随口说:“鸡肋!鸡肋!”夏侯惇传令众官,都称“鸡肋”。杨修见传“鸡肋”二字便教随行军士,各自收拾行装,准备归程。有人报知夏侯惇。夏侯惇大惊失色,立即请杨修到帐中问他:“为什么叫人收拾行装?”杨修说:“从今夜的号令,便知道魏王很快就要退兵回去了。”“你怎么知道?”夏侯惇又问。杨修笑道:“鸡肋者,吃着没有肉,丢了又觉得它味道不错。魏王的意思是现在进不能胜,退又害怕人笑话,在此没有好处,不如早归,明天魏王一定会下令班师回转的。所以先收拾行装免得临行慌乱。”夏侯惇说:“您可算魏王肚里的蛔虫,知道魏王的心思啊!”他不但没有责怪杨修,反而也命令军士收拾行装。于是寨中各位将领,无不准备归计。
当夜曹操心烦意乱,而久久未能入睡,就手按宝剑,绕着军寨独自行走。只见夏侯惇寨内军士,各自准备行装。曹操大惊,我没有下达撤军命令,谁竟敢如此大胆,做撤军的准备?他急忙回帐召夏侯惇入帐,夏侯惇说:“主簿杨修已经知道大王想班师加回都的意思。”曹操叫来杨修问他怎么知道,杨修就以鸡肋的含义对答。曹操一听大怒,说:“你怎敢造谣乱我军心!”不由分说,叫来刀斧手将杨修推出去斩了,把首级悬在辕门外。最终曹操寻得机会,立即除掉了杨修。最终,杨修结束了他聪明的一生。
杨修的确是很聪明的,聪明得能看透别人看不到的很多东西,能猜透别人猜不透的许多事情。然而,他又太愚蠢了,愚蠢得不知如何保护自己。终于,他表面的聪明使他不可避免地走上了绝路。他到死都不明白,正是他的过分外露的聪明使他成了刀下鬼。他的聪明使他招人喜欢,招人赞赏,但他太滥用自己的小聪明,而最糟糕的是,他又特别自恃聪明,动不动就表现出来,终究是会被人嫉妒的。在明争暗斗的官场,他注定成不了大气候,注定被人抛弃在权力的道路上,而成为荒野孤魂。
俗话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如果你是真正的聪明,就不要总是在别人面前随便地“卖弄”。那样,不但使你的聪明变得“廉价”,有时还会给你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耍小聪明的人头上都悬着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这把剑随时会落到聪明者的头上,斩下他的头颅。那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游戏。
每个人都想表现得很聪明,然而,如果一个人老耍小聪明就成了一种愚蠢的做法。我们要做到大事聪明,小事糊涂,在糊涂里显智慧。
不要表现得比他人强
人生犹如战场,时时刻刻都在斗智斗勇。在这个错综复杂的矛盾中,在重重叠叠的人际关系中,有的人总觉得自己聪明过人,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人生在世,也有许多的事情显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客观条件达到有限的时候,我们不得不顺其自然,这样一来,生活肯定也会迥然不同的。
从前有一只蚂蚁,它的力气非常大,开天辟地以来,像这种大力气的蚂蚁还不曾有过,它能够毫不费力地背上两颗麦粒。若论勇敢,它的勇气也是前所未有的:它能像老虎钳似的一口咬住蛆虫,而且常常单枪匹马地和一只蜘蛛作战。不久之后就在蚁穴之内声名大噪,可以说蚂蚁们的话题几乎都离不了这位大力士。
在后来的日子里,这只蚂蚁大力士的头脑里塞满颂扬的话,所以它一心总想着到城市里去一显身手,到城市里去博得大力士的名声。有一天,它爬上最大的干草车,坐在赶车人的身旁,像个大王似的进城去了。
然而,这只满腔热情的蚂蚁大力士在城里碰了一鼻子的灰!它总以为人们会从四面八方赶来,但是事情并不是它所料的!它发觉大家根本不理会它:城里人个个忙着自己的事情。蚂蚁大力士找到一片树叶,在地上把树叶拖呀拖的,它机灵地翻筋斗,敏捷地跳跃,可是没有人看它,也没有人注意它。所以,当它尽其所能地耍过了武艺却无人关注后,便怨天尤人地说道:“我觉得城里人都是糊涂和盲目的,难道是我不可理喻吗?我表现了种种武艺,怎么没有人给我以应得的重视呢?如果你上我们这儿来,我想你就会知道,我在全蚁穴是赫赫有名的。”
正是因为蚂蚁大力士没有一点自知之明,自以为自己名满天下,恍然大悟时才知道自己的名声仅仅限于蚁穴的范围而已。
每当它与骄狂、偏见及狭隘同行,每当它与同情、谦逊及友谊分手,就成了一种消极的品质。它的这种虚幻的自豪感是傲慢和无知——对创造性生活的无知,对朴实、谦恭和果断的无知。
因此,虚心的同时还要适时地表现得没有别人强。这也正如英国19世纪政治家查士德?斐尔爵士告诉他儿子的一句话:要比别人强——假如有可能的话,却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的能力强。
假如有人说了一句你认为错误的话——即使你知道是错的,你这么说一定会更好:“噢,我倒有另一种想法,或许我的答案并非对。我常常会搞错了。如果我搞错了,我真诚地愿意被你们纠正过来。那么我们就来看看问题的所在吧。”
用“我也许不对”、“我常常会搞错”、“我们来看看问题的所在”这一类句子,的确会收到神奇的效果。
你承认自己或许真的会搞错,那么就绝对不会惹上烦恼。那样的话,不仅会避免所有的争执,而且还可以使对方跟你一样宽容大度;并且,还会使他承认他也可能会搞错的。假如你肯定别人错了,而且直率地告诉他,结果会如何呢?
一次,彼得请一位室内设计师为他置办一些窗帘。等账单送来的那一刻,他大吃一惊。过不了几天,一位朋友就来看彼得,看到那些窗帘,就谈起了价钱,他面有怒色地说:“什么?这也太过分了,我明明看见他占了你的便宜。”
难道是真的吗?不错啊,他说的是实话。但是却很少人愿意听别人羞辱自己判断力的实话。作为一个凡人,彼得开始为自己辩护。他说贵的东西终究就会有贵的价值,你不可能以便宜的价钱来买到质量高而又有艺术品味的东西,等等。
翌日,另一位朋友也来拜访,就开始赞扬那些窗帘,表现得很热心,说她希望家里购买得起那些精美的窗帘。彼得的反应完全不一样了。“说句老实话,”他说,“我自己也负担不起,我所付的价钱太高了。我后悔订了这些。”
一旦我们有错了,或许会对自己承认。假如对方处理得很合适,而且又和善可亲,我们也许就会对别人承认,甚至以自己的坦白直率而自豪。但如果有人想把难以下咽的事实硬塞进我们的食道,你想,我们的感觉将会怎样呢?表现得比别人强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假如你真的想了解一些有关处理人际关系、控制自己、完善品德的有益建议,不妨就看看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它就是最引人入胜的传记之一,也是美国的一本名著。
其实在这本自传当中,富兰克林叙述了他怎样克服好辩的习惯,其实这根本不在任何时候都表现得比别人聪明,同时它可以使自己成为美国历史上最能干、最和善、最老练的外交家。
在富兰克林年轻时,有一天,一位教会的老朋友把他叫到一旁尖刻地训斥了他一顿:“你真是无可救药。你已经打击了每一位和你意见不同的人。你的意见变得太珍贵了,没有人承受得起。你的朋友发觉,如果你在场,他们会很不自在。你知道的太多了,没有人再能教你什么,也没有人打算告诉你些什么,正是由于那样吃力不讨好的,而且又弄得非常的不愉快。所以,你不能再吸收新知识了,然而你的旧知识又非常有限。”
这正是富兰克林的优点之一,也就是他能够接受那一次的教训。他已经能成熟、明智地领悟到他的确是那样的,也慢慢的发觉他正面临失败和社交悲剧的命运。他立刻改掉了傲慢和粗野的坏习惯。
富兰克林说:“我立下一条规矩,”“决不准自己太武断。甚至我不准自己在文字或者语言方面有太肯定的意见表达,例如。‘当然’、‘无疑’等等,而改用‘我想’、‘我假设’、‘我想像一件事该这样或那样’或‘目前,我看来是如此’。当别人陈述一件事而我不以为然时,我决不立刻驳斥他或立即指正他的错误。我会在回答的时候,表示在某些条件和情况下,他的意见没有错,但在目前这件事上,看来好像稍有两样等等。我很快就领会到我这种改变态度的收获:凡是我参与的谈话,气氛都融洽得多了。同时我是以谦虚的态度来表达自己的意见是怎样的,当然这不仅仅容易被接受,同时也减少了一些冲突。我发现自己是有错的,我根本也没有什么难堪的场面。”
“而我自己碰巧是对的时候,而且更能使对方不固执己见而赞同我。”
其实,作为一位聪明之人,也是要懂得“糊涂”的,有一个词叫“大智若愚”,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这是一个人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并非自我欺骗,自我麻醉,而是有意识地糊涂。该糊涂的时候,一定要糊涂,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和权势。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定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也必定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为人处世是精明一点好,还是糊涂一点好?也许不同人有不同的答案。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精明是多数人所追求的,而糊涂是多数人所力图避免的。但是,只想避免不见得就避免得了,所以常常有“弄巧成拙”的尴尬时候。既然弄巧反而成拙,还不如当初索性糊涂一些,这样或许就可以少一点弄巧不成的难堪。其实,世上的事本无所谓对错,任何人做任何的事情,从他自己的角度来看,都是有一定道理的。如果非要分出个是非,只会陷入越来越深的迷茫。因此,做人还是糊涂点好。
第三章 心胸宽阔是成大事的基础
第三章 心胸宽阔是成大事的基础
俗话说“心胸决定人的成败”。一个人能否取得成功首先就要看他是否有博大的心胸,因为拥有一颗像大海一般的心胸可以让自己少一个敌人,多一个朋友,拉下面子与一个斤斤计较的小人交谈,会得到更多人心,成功也就是从得到人心做起的,所以说一个人成大事的起点就在于心胸的大小。
厚黑学告诉我们的是: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其心胸就必须豁达、宽阔。
1感激轻视你的人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知恩报恩,该感谢的感谢,这也正是为人处世应当注意的一个环节。你身边的有些人看似没有帮你什么,更甚者还帮了你的倒忙,其实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则是帮了你,那么你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想去思考,心胸大度一点去感谢他们。
感谢那些不愿意帮你忙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都会做到对帮了自己忙的人给予必要的答谢。然而,还有不少人不知道如何对待不愿帮自己忙的人。一般情况下,许多人是再也不愿意与人家交朋友,不愿意与那些人打交道,有的还一直怀恨在心。
其实,这是一种心胸狭隘的表现。也许每个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困难便去向别人求助,没有得到帮助你会感到非常尴尬,心里特别难受。但难受过后你应当反省,你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记恨不愿帮你忙的人。反之,对那些不愿帮你忙的人,我们还要采取适当的方式向他们表示感谢。
这里就有则这样的故事:小刚有个刚大学毕业的同乡,不远千里专程来到小刚所在的部队,向他表示感谢。一开始他感到非常的惊讶。因为小刚想着自己并没有帮他什么忙,他为什么要感谢自己呢?原来,当年小刚在大学念书的时候,这个同乡曾四处托人找到他,想让小刚帮忙让他到部队来发展。但是当时小刚并没有帮他这个忙,小刚只是对他说:“你如果真想到部队来,可以通过部队到地方大学招毕业生的正常途径,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样才是正道,走出来的路才是你的愿望,才是属于你自己的。”后来,这个大学生虽然没有能够到部队,但他靠自己良好的素质,当南方某大企业到他们学校招聘人才时,他被招去了,现在的工作环境、报酬都很好。他说,他要感谢小刚当时对他说的话,也要感谢小刚当时没有帮他的忙。
那些不愿帮你忙的人,会让你懂得一个道理:自己的困难只有自己解决,才能真正挺直你的腰,才能走出一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不要简单地认为只有帮过你忙的人,才是有恩于你的人,才是值得感谢的人。所以说,要对轻视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无论是在工作岗位上,还是在日常生活中,有人把你当成一个可有可无的人,甚至会对你挖苦讽刺。别人看不起你,你也不必妄自菲薄,而是要清醒地认识自己。
战士王五来自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在他刚跨入军营的时候,连队干部安排他和另一名新兵毛刚一起出一期黑板报。毛刚是从大城市入伍的,对他这个农村入伍的兵带着一种看不起的眼光说:“你出黑板报怎么样?如没我出得好,你就不要出了。”一听这话,王五就上了火,刚当兵怎么就遇上了这么傲气的人。一个傲气,一个不服气。于是他找到连队干部,要求一人出一期黑板报,比试比试谁出得好。结果,他出的一期板报确实没有毛刚出的有特色。王五从此认真学习,后来成了队里的文艺骨干。许多年过去了,王五说他一直对毛刚心存感激,那件事成为他不甘懈怠、不断进取的一种动力。
别人可以轻视你,但你不可以看不起你自己。别人看不起你,你就从他看不起你的地方奋起努力,那些轻视你的人实际上激发了你的进取之心,成功之后你就不能忘了对他们表达谢意。
感谢那些让你受委屈的人,电视剧中好像有这样两句台词:“愚蠢的人为了事业盲目地去死,聪明的人为了事业委屈地活着”。日常生活中,你的所作所为,别人能够理解,能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得到适当的褒奖是件好事。但同时也要能经受委屈的考验,坦然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和不信任。
美国南北战争时期,有一天,林肯总统在霍尔姆斯上尉陪同下视察前线。上尉在战壕里指着远处敌军的阵地介绍情况,总统偏要到战壕上面去看个究竟。这时敌军突然打来了一梭子子弹,霍尔姆斯一边抓住总统的手把他拖下战壕,一边大声训斥:“你这个笨蛋,想死啊!”语毕,上尉自知失言,冒犯了总统,这还了得,非要受纪律处分不可。谁知分手时,林肯温和地对他说:“上尉再见,今天能够听到你像对一位公民那样对我讲话,我感到很高兴。”
如果别人给了你委屈,那么你也可以退一步去想,或者是替他人着想,感谢给你委屈的人,另外还要保持一种正确对待委屈的心态,能屈能伸地对待委屈,理解别人对你的误解。应该清楚地看到,即使有人真的给了你委屈,也有对你有利的一面啊,最起码可以让你在受委屈中走向成熟,在宽容别人的同时孕育着成功。
有这样一则例子,李丽来到一家日资公司公关部去应聘,经过无数次的淘汰,到最后只剩下五个比较优秀的,由日方经理层会议决定聘用谁。公司人事部门让这五个人回家等消息。几天后,他们五个人都收到该公司发来的电子邮件,内容是:“经公司研究决定,你落聘了,但我们欣赏你的学识、气质,因为名额所限,实在是割爱之举。公司以后如有招聘名额会最先通知你。”李丽为自己找工作又遭遇了一次挫折感到十分伤心,但她还是花了两分钟时间,给那家公司发了一封电子邮件,感谢该公司给自己一次面试的锻炼机会。万万没料到,感谢了一下给自己挫折的对象,就这样很快得到了回报。两周过后,李丽被那家日资公司正式录用为职员。
感谢那些让自己遭遇挫折的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多向他人说一声谢谢,尤其是向不愿帮你的、看不起你的、让你受委屈的、使你遭遇挫折的人表示谢意,感谢他们从另一个角度帮了你。你的人生一定会不断完善、更加美好。正是因为在遇到这种事情以后才会更加成熟。
2宽容似海
心田似海,纳百川亦可容人。
宽容就好比那冬去春来的春雨,苏醒了生命枯萎的大地。生命无声地享受着春雨的滋润。雨雾雨丝润湿了山,润湿了树,润湿了被人践踏的小草,而宽容润湿了人们的心田。
宽容好比是大海,大海的胸怀是无比广阔的。所谓百川归海,就因为它能容纳千千万万来自四面八方的河流“朋友”。在它的包容下,汇成一个浩瀚的整体,万顷碧波,千层巨浪,其景象何等的壮观,何等的气魄。宽容犹如冬天的雪,它无声地在天空中飘着,一层又一层地掩盖住了那些人们不想看见、不想闻到的脏物和异味,留给人们的是一种洁白如羽毛一样的新环境。
宽容是一种谦让。宽容是一种大度,它使人的脸上很平静,尽管谈不上丰富或精彩,但心灵却是柔软又深厚。宽容是一种理智,它能够使人理智地对待人情世故,不会因此而动摇了当初的信心和可以夸大来谈的盼望,若使面子受损,也不会轻易为情绪所左右。
有这样一则小故事:一天,当寺庙里的老和尚回屋,在进门之前发现屋里有个小偷正在翻找财物,老和尚不忍惊动小偷,就在外面等候。等到小偷出来欲走,撞倒守在门口的老和尚,惊恐万分。老和尚看见衣衫褴褛的小偷,脱下外衣披在小偷身上,望着月光下那渐渐离去的背影双手合一:“阿弥陀佛,但愿我能送你一轮明月。”第二天晚上,当老和尚回屋时,发现门口放着一件叠放整齐的衣服。老和尚长叹道:“阿弥陀佛,我终于送他一轮明月了!”老和尚的宽容拯救了一个瘦弱的灵魂。莎士比亚的戏剧《威尼斯商人》有这样一句台词:“宽容是上天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是啊,宽容,是我们每个人再熟悉不过的词,孔孟之道礼字当先。宽容是温暖的阳光能够令冰雪消融,生机无限。因此,一个人要想成熟处世就应该先学会宽容。
在17世纪,丹麦和瑞典发生战争,一场激烈的战役下来,丹麦打了胜仗,一个丹麦士兵坐下来,正准备取出壶中的水解渴,突然听到哀叫的声音,原来在不远处躺了一个受重伤的瑞典人,双眼看着他的水壶说:“你的需要比我大。”丹麦士兵走过去,把水壶送到伤者的口中,但是对方竟然伸出长矛刺向他,幸好偏了一点,被刺伤的只是他的手臂。
“嗨!你竟然如此回报我。”丹麦士兵说,“我原来要把整壶水给你喝,现在只能给你一半了。”这件事后来被国王知道了,特别召见这个丹麦士兵,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杀掉?他轻松地回答:“我不想杀受伤的人。”
这个故事使人看到了人性的另一面,在别人忘恩负义之后,仍能有一颗饶恕的心,这是第二次的饶恕,也是一种更伟大的情操。
宽容就是一种无矫无饰、博大无私的爱,它可以使冥顽的石头具有鲜活的灵性。
在每个人的人生中,宽容是一种无坚不摧的力量。宽容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艺术,宽容可以冰释前嫌,淡化怨恨,消除隔阂,缓解矛盾。宽容可以给人带来祥和,生活也会因为有了宽容而变得更加的美好,互相宽容的朋友一定百年同舟;互相宽容的夫妻一定千年共枕;互相宽容的世界一定是美丽和平的世界。
宽容别人,不只是施行一种道德,而且还会使自己的心境远离因为报复而撩起的负面情绪。从心理学角度来讲“报复心理是一种莫大的精神负担,是给自己增加无休止的烦恼”。这句话恰与康德的那句“生气,是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是一样的。没有仁爱之心,那么就不会宽容别人。宽容是理解,尊重,体谅,容忍,谦让,学会宽容,就应该学会爱,用一颗博大的仁爱之心,爱这个世界。
宽容是智慧,是力量。宽容是爱,是体谅。宽容是福……
宽容中包含着人生的大道至理,倘若生活中没有宽容,那么就如同人在刀锋上行走。宽容是一种品性,也是一种能力,宽容需要学习,需要磨砺,需要慢慢地培养。
宽容是深藏爱心的体谅,宽容是一种智慧和力量,宽容是对生命的洞见,宽容是一种人生的境界,宽容了别人就等于宽容了自己,宽容的同时,也创造了生命的美丽。
宽容是一种仁爱的光芒、无上的福分,是对别人的释怀,也是对自己的善待,一个人的胸怀能容得下多少人,才能够赢得多少人。宽容是不受约束的,它像天下的细雨滋润大地,带来双重祝福;祝福施予者,也祝福被施予者。它力量巨大,贵比皇冠,它与王权同在,与上帝并存。
学会了宽容,也就学会了走好自己的人生。宽容是一种坦荡,可以无私无畏,无拘无束,无尘不染。宽容是一种豁达,比海洋和天空更为广大,是宽广和宽厚的叠加、延伸和升华。宽容有度,但宽容是无价的!
宽容好比是蔚蓝的大海,能纳百川而清澈明净;它好比是宽阔的天空,能怀天下而不记仇恨怨愤;它又好比是阳光雨露,能医治心灵和肉体的创伤;既然是美德,就要发扬光大;对于以上的说法,从来都不曾怀疑。
众所周知,人世间常常发生“不是冤家不聚头”的悲剧。不过,如今的人们,大多生活在太平盛世,少了旧时代的“杀父之仇”、“夺妻之恨”;于是,宽容成了一种必要。出现了一点矛盾,有了一点分歧,善心人士无不纷纷疾呼,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宽容,彼此就能相安无事。的确,有那么一些人,曾经为了某个问题激烈交接,曾经为了论证某个观点固执己见,由于双方相持不下,到了最后,彼此相逢,犹如仇人相见,倘若到了那种地步,两个人的仇恨过头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相逢一笑泯恩仇,岂不是更好?在这时,宽容是惟一的选择,彼此之间摒弃敌意,消除隔阂,平心静气的求同存异。从这样的一个角度看宽容,宽容就成了一种高姿态。
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无法释放的坚持会造成永久的恩怨伤害而终生没有机会弥补。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开始宽容地对待他人,相信你能够收获到意想不到的结果。为别人开启一扇窗,也是为自己能看到更完整的天空。
容忍是思想上的升华
做人还是宽容一点的好,宽容就好比是一片宽广而浩瀚的海洋一样,能够包容一切,而且还可以化解一切,裹挟着你跟随着他一起浩浩荡荡向前奔涌。
这里有一则关于古希腊的神话故事:有一位大英雄叫海格里斯,一天,他走在坎坷不平的山路上,发现脚边有个像袋子一样的东西很绊脚,海格里斯踩了那东西一脚,谁知那东西不但没有被踩破,反而膨胀起来,加倍地扩大着。海格里斯恼羞成怒,操起一条碗口粗的木棒砸它,那东西竟然长大到把路堵死了。
正在这个时候,从山中走出一位圣人,对着海格里斯说:“朋友,快别动它,忘了它吧,让它永远地去吧!它叫仇恨袋,你不犯它,它便会小如当初,你侵犯它,它就会膨胀起来,挡住你的去路,与你对抗到底的!”
在茫茫的人世间,与别人产生误会、摩擦是在所难免的事情。假如不注意的话,在我们轻动仇恨之时,仇恨便会悄悄成长,最终会导致堵塞了通往成功的道路。因此,我们一定要记着在自己的仇恨袋里装满宽容,那样我们就会少一分烦恼,多一分机遇。宽容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宽容自己。
学会宽容,对于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保持家庭和睦,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对自己的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所以,宽容大度被认为是每一个企业员工必不可少的品质。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具有这种宽容的心态。
有些人看到别人升迁了,就认为那是溜须拍马的结果;看到别人发财了,就认为是如此的幸运,或者是违法犯纪所得……
其实每个人的成就,都是与他自身的努力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缺乏宽容之心,你就看不到这些了,这样的话你将无法处理好人际关系,而且还丧失了学习别人优点的机会。
的确,有人靠着出风头、溜须拍马,吸引了上司的注意力,或者有些人靠着裙带关系成为红人,平时的工作都是你做的,但得到提拔的却是他们,得到高薪水的也是他们。但这时,你也一定要宽以待人,而不要嫉妒他们。因为任何一个公司真正需要的,就是像你这样的实干者。你拥有了知识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这些就是你的财富,它们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让你在付出中一步步地攀上成功的顶峰。至于那些滥竽充数之徒,尽管能够一时春风得意,但总会有朝一日露出马脚的。
假如我们能够从自己做起,宽容地对待他人,肯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当别人批评我们时,如果我们有一颗宽容的心,就能够心平气和的审视自己的不足。于是我们就会发现,其实别人的批评是一片好意。这样一来我们就会感觉到世界依旧温情脉脉。
假如我们以敌视的目光去对待他人,对周围的人戒备森严,心胸狭窄,处处小心提防,最后终会因孤独而陷入忧郁、痛苦的深渊。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龃龉而造成永远的伤害。
与人为善,宽容待人,主动的去关心和帮助他人,这样的人肯定会得到他人的好评,受人尊重。相反,别人也会很乐意的为他们提供机会和一定的帮助,因此宽以待人的人更加容易达到成功。
宽以待人也就是做人要心胸宽广,忍耐性强,对别人宽厚、容忍。一位哲人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谁想在厄运时得到援助,就应该在平时宽以待人。”一个在平时宽厚的人,顺利的时候可以与之共同奋斗,那么在困难的时刻人们也会去帮助他。
瑞典的乔治?罗纳先生就是由于宽容忍让之心,颇富戏剧性地改变了人生的困境。乔治?罗纳在维也纳从事律师工作,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才回到瑞典。他身无分文,急需找到一份工作。他会好几种语言,所以想找个进出口公司担任文书工作。但大多数公司都回信说因为战争的缘故,他们目前不需要这种服务,但他们会保留他的资料等等。其中有一个人却回信给罗纳说:“你对我公司的想像完全是错误的,你实在很愚蠢。我一点都不需要文书。即使我真的需要,也不会雇用你,你连瑞典文字都写不好,你的信错误百出……。”
当罗纳收到这封信的那一刹那,气得暴跳如雷。这个瑞典人居然敢说自己不懂瑞典话!他呢?他的回信才是错误百出呢?于是,罗纳写了一封足够气死对方的信。可是他停下来想了一下,对自己说:“等等,我怎么知道他不对呢?我学过瑞典语,但它并非我的母语。也许犯了错,我自己都不知道。真是这样的话,我应该再加强学习才是啊!这样才能做好工作。也许这个人还帮了我呢,尽管这不是他自己的本意,尽管他表达得很糟糕,但无论怎样都不能抵消我欠他的人情。我决定再写一封感谢信给他。”
然后罗纳就把已写好的信撕掉,另外又添加了一封:“你不需要文书,还不厌其烦地回信给我,真是太好了。我对贵公司判断错误,实在是抱歉。我写那封信是因为我查询时,别人告诉我你是这一行的领袖。我真不知道自己的信会犯文法上的错误,我很抱歉、惭愧。我会进一步努力地学好瑞典语,减少错误。我要感谢你帮助我成长。”
过不了几天,罗纳再次收到回信,对方已邀请他去办公室见面。罗纳如约前往,并得到了一份工作。要成就大事,就要养成良好的品德,就必须要有宽广的襟怀,宽容待人,对他人的一些非原则性的缺点和过失,多一些宽容与忍让。
宽容忍让不仅是爱心的体现,也是思想境界的一种升华。它可以使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人格力量,从而使我们获取友谊、赢得信任,还能推动我们的事业不断前进。
就让我们牢记这句古语吧:“用争夺的方法,永远不会满足我们那颗贪婪的心。但是用宽容的方法,也许会比我们所期望的得到的更多。”
宽容是一种智慧
学会以慈悲为怀和宽容去为人处世,或许将会使我们受益一生。在我们生命流逝的过程中,矛盾、争议和误解几乎无所不在,朋友之间,同事之间,甚至亲人之间都需要我们心平气和的宽容。如果没有宽容,如果不能宽容,而是带着误会,埋怨甚至愤恨投入到工作生活当中,这样不但使工作得不到应有的进展,生活也不会有和谐与快乐。蔺相如接受廉颇的“负荆请罪”,唐太宗接纳魏征无视礼节的行谏,以及刘备“三顾茅庐”……他们的宽容实际也是一种智慧。
有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老,他在寺院的高墙边发现一把座椅,他知道也许有人会借此而翻越到寺外。这时长老搬走了椅子,凭感觉在这儿等候。午夜,外出的小和尚爬上墙,再跳到“椅子”上,他感觉“椅子”不像以前那样的硬,软软的甚至有点弹性。落地后小和尚定眼一看,才知道椅子已经变成了长老,原来他跳在长老的身上,后者是用脊梁来承接他的。小和尚仓皇离去,这以后一段日子他诚惶诚恐地等候着长老的发落。但长老并没有这样做,压根儿没提及这“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事。小和尚就从长老的宽容中获得一定的启示,他收住了心再没有去翻墙,通过刻苦修炼,就成了寺院里的佼佼者。在很多年以后,就成为这儿的长老。
宽容不仅仅是需要“海量”,更是一种修养促成的智慧,实际上只有那些心胸开阔的人才会自然而然地运用宽容;相反,倘若长老搬去椅子对小和尚“杀一儆百”也没什么说不过去的,小和尚可能从此收敛但绝不会真正反省也就没以后的故事。同样,老师对学生的恶作剧通常是大发雷霆继而是狠狠批评,但也因为方式太“平常”了,就很难取得“超乎平常”的效果。其实这都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管理”,所谓“管理”说到底就是理顺人与人的对应关系,使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达到和谐的统一,真正上档次的管理是一门艺术。你可以把对方“管”得规规矩矩,“理”得笔直笔直的,然而你却不会运用宽容,就很有可能把人的可塑性和创造力给毁灭,“焉”又有“艺术”可言!
“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踝上,这就是宽恕。”这是马克?吐温的名言。
在人生漫长的岁月中,再加上世事的纷扰,在芸芸的众生中,每个人都会有痛苦、困惑、烦忧抑或委屈的时候。但怎样怀着平淡的心态去看待或解决这些伤神、无奈而又放弃不得的事,这就与一个人的品格、涵养、智慧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有着很大的联系。
不知在哪里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曾有一位名叫白隐的禅师,是一位生活中纯净的修行者,因此而受到乡里居民的称颂,都认为他是个可敬的圣者。在白隐禅师的住处附近住着一对夫妇,他们有一个漂亮迷人的女儿,有一天夫妇俩愕然发现女儿已有身孕。夫妇俩勃然大怒,逼问女儿那个可恶的男人是谁?女儿吞吞吐吐说出“白……隐……”二字。夫妇俩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理论,但白隐不置可否,只是若无其事地回答:“真的是你说的那样吗?”孩子生下来后,就被送给白隐。
这时候,尽管他的名誉已扫地,可是白隐并不以为然,只是加倍细心地照顾孩子。平时免不了遭受别人的白眼或冷嘲热讽,但他总是泰然处之,仿佛他是受托抚养别人的孩子一般。后来孩子的母亲实在觉得羞愧,最终老实地向父母吐露了事情的真实情况:孩子的父亲是在鱼市工作的一个年轻人。她的父母立即带她到白隐那里,向他道歉,并祈求得到他的宽恕。白隐仍然淡然如水,他没有趁机教训他们,仍说那句淡淡的话:“真的是你说的那样吗?”仿佛不曾发生过什么事一样。白隐超乎“忍辱”的德行,赢得了更多、更久的称颂。
掩卷而思,不禁感慨良久,想想我们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那一点点挫折或委屈就容易产生的消沉和迷惘,我们应该感到汗颜,这比之白隐又算得了什么?白隐泰然自若,淡然处之的气度,不仅体现了他的品德、修养,而且他的所作所为也蕴含了一种无限的智慧。假如刚开始的时候白隐就据理力争,他的形象也许就不那样完美了。使持久的忍耐化为无形的坚毅,使无数的干戈化为玉帛,白隐的宽容实际也是一种高深的智慧。
我们每个人都明白“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个看似简单的道理,实际上它所包含的哲理是非常深刻的,水在这个永远不平的物质人间,宁愿自居下流,藏污纳垢而包容一切,也是具备大度能容的美德。因此老子赞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也说明了水的宽容,正是如此,水才能够“不舍昼夜、川流不息……。”“水唯能下方成海,山不矜高自及天。”这是由古人把水比喻成海洋和把土比喻成高山的感想而写出的一副对联,这个古人又把它作为自己人生路上的指标。由此可知宽容和谦让所带来的智慧和力量是如何之大啊!
宽容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曲子,它给宽容的发出者也带来快乐的心情。也许它的效应不在眼下却在将来,不管在哪都是美好的。那么就让我们学会宽容吧!
宽恕之心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拙于言辞。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有时候宽容不仅仅可以深得人心,假如对一个聪明的人来说,不但他可以得人心,而且有时宽容还会让自己从中得到更多的益处。
“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踝上,这就是宽恕。”
我们常在自己脑子里预设了一些规定,认为别人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如果对方违反规定,就会引起我们的怨恨。其实,因为别人对“我们”的规定置之不理,就感到怨恨,不是很可笑吗?
大多数人都一直以为,只要我们不原谅对方,就可以让对方得到一些教训,也就是说:“只要我不原谅你,你就没有好日子过。”其实,倒霉的人是我们自己,一肚子窝囊气,甚至连睡觉都睡不好。
曾经有一个人名叫山迪?麦葛利格。在1987年1月,一名精神病患者持枪冲进他家,射杀了他三名花样年华的女儿。这场悲剧使山迪陷入痛苦的深渊,几乎没有人能体会他的悲痛与愤怒。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在朋友的劝慰下体会到,要使自己的生活步上常轨,惟一的办法是抛开愤怒,原谅那名凶手。目前,山迪把所有的时间用来帮助别人获得心灵的平静及宽恕他人。从他的经验可以证明,即使是遭逢剧变所引起的怨恨,在人性中也依然可以释怀。如果你问山迪,他会告诉你,他抛开愤怒是为了自己,希望自己好好活下去。
和山迪经验相似的人大致可以分成两种:第一种人始终生活在愤怒及痛苦的阴影下,第二种人却能得到超乎常人的同情心与深度。
令人心碎的事、疾病、孤寂和绝望每个人都难以幸免。失去珍贵的东西之后,总有一段伤心的时期。问题是,你最后到底变得更坚强还是更软弱?
有一则这样的小故事:在一次激烈的遭遇战中,其中有两名年轻的士兵和部队完全断了联系。他俩相互鼓励,相依为命。有一天,他们打死一只小鹿,靠鹿肉艰难地度过了几天,最后鹿肉所剩无几,背在一个士兵的身上,除此之外,他们再也没法找到可以充饥的东西。他俩又与敌人遭遇上了,经过激战,他俩巧妙地避开了敌人,来到一片茫茫无边的森林里,他们都以为这里是最安全的地方。
背着那点鹿肉的年轻士兵疲惫地走在前面,突然“砰”的一声枪响,他中了一枪,幸亏被打伤的是肩膀。后面的士兵惶恐地跑过来,语无伦次地抱着同伴的身体泪流不止。并将自己的衬衣撕下来包扎同伴的伤口。
每当夜晚,没有受伤的士兵一直都叨念着自己的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熬不过这一关。尽管现在是多么的饥饿难忍,但是谁也不去动身边的那点鹿肉,天知道他们是怎样度过的那一夜。第二日,部队将他们救走了。
没有受伤的士兵为同伴包扎时,他发热的枪管碰到同伴的手,后来同伴知道了是谁开的枪,当时他怎么也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但在当晚他就宽恕了他,为了80岁高龄的母亲,他想独吞那点鹿肉而活下去。受伤的士兵假装着什么都好像没有发生似的,仍然与他又做了多年的深交。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天。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一个在战争中出生入死的人,面对同伴给自己如此致命的伤害,他没有以恶报恶,反而则“以善胜恶”,默默地把伤害留给自己,这是何等伟大的胸襟啊!
使徒保罗教训我们说:“要做完全人,要受安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爱和平的神肯定会经常与你们同在的。”原谅是一种风格,宽容是一种风度,宽恕也是一种风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给人一点宽恕,它将会给一个有错误的人重新获得新生的勇气,使他扬起生命的风帆,勇敢地驰向人生的光明彼岸。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人喜欢劝架,见到两人打斗在一起,就要挺身而出分开两人,说些“算了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话,各打五十大板了事。“算了算了”、“退一步海阔天空”,其实就是宽容,宽容对方,宽容自己,宽容事情本身。用在崔永元的身上那就是“算了、算了,你少说两句行么,宽容点,何必让人下不了台。”
宽容是一门艺术,还是一门做人的艺术,做人应该宽容一点,把人事看淡一点,于人于己双方都不会有损失,不是还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古训么。
宽容是一种气度,也更是一种文明。荷裔美籍历史学家房龙在他的历史著作《宽容》中,就主张对异己的宽容,勇敢地倡导和呼唤人类的“宽容”精神。
维克多?雨果曾经说过一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不懂润滑之道者,必然心胸狭小。相对者,肯定明白宽容的真谛,宽容是人生难得的佳境,一种需要操练、需要修行才能达到的境界。宽容别人是大度,宽容自己是豁达。宽容看似退缩,却扩大着我们心灵的外延。
生活中总需要有宽容,好比融洽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没有对小溪的宽容,就没有大海的浩瀚,没有对风雨的宽容,就没有雄鹰的潇洒,没有对严冬的宽容,就没有春天的灿烂!我们不是哲人,但是可以记住哲人的名言。
3心胸大度
大度读人
“读人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会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快乐,才能读出幸福。”
学会大度。小事糊涂,大事清楚。无关紧要的事根本就没必要斤斤计较,原则问题则寸步不让。麻木不仁地对待生活的结果是:一塌糊涂!
一旦我们陷入生活低谷的时候,常常就会招致许多无端的蔑视,当我们处在为生存苦苦挣扎的关头,通常会遭到肆意践踏自己尊严的人。针锋相对的反抗是我们的本能,但通常会让那些缺少道德修养者更加的暴虐,我们不如理智地去应付,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展示并维护我们的尊严,也许到那时你就会发现,不管什么邪恶在正义面前都是无法站稳脚跟的。
一日,罗斯福与一个厨子聊天,说他在树林里看见过一种鸟,而厨子说他也很想看看这种鸟,可是没见到过。过了几天,连这厨子都几乎忘了这事,他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里罗斯福总统告诉他,说此刻正有一只那天他们讨论的鸟儿在窗外的树上,可以满足他的好奇心了。这厨子顷刻间泪流满面。难怪罗斯福能够以半身不遂之躯史无前例地连续四届蝉联总统,他之所以受美国人民的爱戴在当时的确是无人可以匹敌的。当今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的总统记得一个地位卑微的仆从微不足道的愿望,亲自打来电话满足他,这是何等博大如高山大海般的胸怀与气度!为人处世不要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立场替对方着想,这样许多人际冲突就会轻而易举地避免了。要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牢记古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都不喜欢的行为,就不要强加给他人。不喜欢别人冲你发怒,你就不要对别人发怒;不喜欢人家对你不耐烦,你就应该对人有耐心。
任何时候都不要轻易动怒,不要与人斤斤计较,有时候自己吃点亏也不必看得太重。慷慨大度永远都是每个人的美德,宽宏大量仁慈谦逊之人到处都会受欢迎的。
做人要大度,待人宽,律己严,经常换位思考问题,真正地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
美国的总统马辛利,由于用人方面上的问题,曾遭到一些人的强烈反对。在一次国会会议上,有位议员当面粗野地辱骂他。他极力忍耐,没有发作。等对方骂完了,他才用温和的口吻道:“你现在怒气应该平和了吧,照理你是没有权利这样责问我的,但现在我仍然愿意详细地解释给你听……”他的这种让人姿态,使那位议员羞红了脸,矛盾立即缓和下来。试想,如果马辛利得理不让人,利用自己的职位和得理的优势,咄咄逼人进行反击的话,那对方决不会服气的。由此可以看出,一旦双方处于尖锐对抗的状态时,得理者的忍让态度,能使对立情绪得到“降温。”
所以,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我们应该与人为善,也应该学会维护尊严和权利。要做到二者兼顾,就需要把握好分寸,这样才能使自己充满力量,而这种力量将会使我们走向成功的人生。
在我们身边许多的年轻人很容易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而自寻烦恼,把问题过度放大。仔细想一想,这些可能都是一笑了之的小事。比如:有个陌生人无意中踩痛了你的脚,你不但无法释怀,反而确信自己应该生气。之后还会把这件事告诉别人,无法一笑置之。
像这种人,他们肯定是那种心胸比较狭窄的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以后肯定不会有什么作为,因为他这样做已经失去了民心,别人也不会再去尊敬他了。
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叔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
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桓公也成就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宽容大度是人的一种美德,它要求清心寡欲。“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小肚鸡肠,难以容人者,大多是自私自利之徒。
宽容大度是黏合剂,能容人就是团结各种人,受人拥戴;心胸狭窄,不能容人,结果必是孤家寡人。
宽容大度,有利于己,有利于人,更有利于社会。
幽默大师威尔?罗吉士曾说:“我从来没遇见过不喜欢的人。”
用心想一想自己,看看你是否与罗吉士一样,每天都满怀开心地与人交往呢?还是一早起来,看见任何人、事、物都感到不快乐、不顺心呢?
1898年冬天,威尔?罗吉士继承了一个牧场。有一天,他养的一头牛,为了偷吃玉米而冲破附近一户农家的篱笆,最后被农夫杀死。依当地牧场的共同约定,农夫应该通知罗吉士说明原因,但是农夫并没有那样做。
罗吉士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气愤,于是带着佣人一起去找农夫论理。此时,正值寒流来袭,他们走到一半,人与马车全都挂满了冰霜,两人也几乎要冻僵了。
好不容易抵达木屋,农夫却不在家,农夫的妻子热情地邀请他们进屋等待。罗吉士进屋取暖时,看见妇人那十分消瘦憔悴的样子,并且桌椅后还躲着五个瘦得像猴子一样的孩子。
不久,农夫回来了,妻子告诉他:“他们可是顶着狂风严寒而来的。”罗吉士本想开口与农夫论理,忽然又打住了,只是伸出了手。农夫完全不知道罗吉士的来意,便开心地与他握手、拥抱,并热情邀请他们共进晚餐。这时,农夫满脸歉意地说:“不好意思,委屈你们吃这些豆子,原本有牛肉可以吃的,但是忽然刮起了风,还没准备好。”
孩子们听见有牛肉可吃,高兴得眼睛都发亮了。吃饭时,佣人一直等着罗吉士开口谈正事,以便处理杀牛的事,但是,罗吉士看起来好像忘记了,只见他与这家人开心地有说有笑。饭后,天气仍然相当差,农夫一定要两个人住下,等转天再回去,于是罗吉士与佣人在那里过了一晚。
翌日早上,他们吃了一顿丰富的早餐后,就告辞回去了。在寒流中走了这么一趟,罗吉士对此行的目的却闭口不提,在回家的路上,佣人忍不住问他:“我以为,你准备去为那头牛讨个公道呢!”
罗吉士微笑着说:“是啊,其实,这次来就是为了那头被杀死的牛而来的,但是,后来我又盘算了一下,决定不再追究了。你知道吗?我并没有白白失去一头牛!因为,我得到了一点人情味。毕竟,牛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获得,然而人情味,却并不是很容易得到的。”
在现实生活当中,大部分的人都在追求物质上的满足,表现在言行上便是为了小事斤斤计较,然而当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之后,我们的心是否真的充实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