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崇祯王朝

_8 赵云声(现代)
  在周皇后的坤宁宫内,一双小腿在地上蹒跚学步,太监曹化淳搀扶着刚满周岁的太子歪歪扭扭地走着。
  坤宁宫内一派欢庆气氛,正准备着给太子和长平公主进行封册大礼。
  周皇后作为后宫之主,是个极为稳重的女人,平时不苟言笑,但今天的周皇后却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满面春风地身着礼服,抱起太子慈■:"我儿快喊父皇!喊父皇!"
  崇祯也是近些天来少有的高兴,他喜笑颜开地看着慈■,逗着慈■:"朕的大明江山绵延永久,今日册封皇儿为太子,还不高兴吗?快喊父皇!"
  大人们把册封太子看做是天样的大事,因其事关社稷、事关朝廷、事关崇祯皇位的血脉,也事关周皇后地位的巩固。如此惊天动地、不得了的大事,但对刚刚周岁的孩子来说,可能还不及一个玩具或一个乳头,更让他喜欢。小慈■望望大人们的神情,不知是害怕,还是认生,不但未喊父皇,反而"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周皇后连忙哄着孩子:"皇儿别哭,别哭!父皇疼爱你!"
  崇祯并未生气,反倒兴致异常地看着儿子,说:"皇儿哭声如同虎啸,来日必将雄略盖世啊!"
  田贵妃未能生出皇子,她抱着襁褓中的长平公主,这时也凑过来:"乖乖宝贝,快喊父皇!喊父皇!"
  孩子伸出小胳膊挥舞,嘴中"咿呀咿呀"地不知说些什么。
  田贵妃吻了一下女儿:"皇上听听!宝贝公主在喊父皇!"
  崇祯对田贵妃原本就格外宠爱,加之对这双一儿一女甚为满意,于是他便顺着田贵妃,做出一副听懂女儿"咿呀"的神情:"好!好!父皇听到了!"说着又伸手逗着小公主,"今日父皇册封你为公主,高兴吗?"
  谁知襁褓中的长平公主不知这是皇恩浩荡,竟也如太子一样"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慈■听到妹妹的哭声后,仿佛是得到了支援和鼓舞,在周皇后怀中越发哭闹起来,周皇后和田贵妃百般劝慰,两个孩子竟如同竞赛一样长哭不止。
  崇祯今天本来情绪甚佳,初时对慈■的啼哭还佯装喜欢赞扬,可这两个孩子竟一道大哭不止,他则不由得皱起了眉头:"皇儿怎么哭个不停?是冲犯天忌了吗?"
  王承恩立即请来了在一旁候旨的钦天监。
  钦天监伏地禀奏:"陛下!微臣选定的吉日良辰没有犯冲天煞,倒是数月从来,满虏犯京,死杀太多,冤魂不少,阴气过重,可能惊动太子天真。"
第81节:己巳之变(10)
  崇祯点点头:"为大明久安,求太子永福,朕当主善去恶,大赦天下!"
  王承恩手捧册封敕书:"皇上!册封太子,大赦天下的诏书已经备好。刑部奏问:袁崇焕在不在大赦之内?"
  "唔?"崇祯思忖片刻,"袁崇焕……刑部主见呢?"
  王承恩道:"刑部拟议,依照常例,所有被囚禁的罪犯都应减刑或是释放,袁崇焕当在此例。"
  崇祯思索未语,犹豫不决。
  曹化淳见此,不顾太监不得干政的禁令,连忙插嘴起奏:"万岁爷:袁崇焕罪名未定,刑期未定,又是皇上钦命朝堂逮捕,当不在大赦之内!如若释放,或是减罪,则需皇上专旨特赦。"
  崇祯不知是一时忘记了大明的祖训,还是因为曹化淳这只肚子里的蛔虫,他之所奏道出了皇上隐秘的心曲,总之崇祯并未斥责曹化淳的多嘴,而是微微颔首:"告谕刑部:袁崇焕不在此次大赦之内。"
  "遵旨!"王承恩又递出疏文,"陛下!还有祖象升、吴襄等辽东数十名将领联名上疏:以个人私功,赎袁崇焕之罪一事,该如何批复?"
  这又是一道难关!曹化淳见刚才的插言不仅没遭责罚,反被皇上采纳,于是他胆子更大,他趁崇祯翻阅疏文之机,不待皇上发表旨意,竟抢先从旁谗言:"万岁爷!奴才以为:以部属之功赎长官之罪,则法不成法,万岁爷将何以治天下?"
  崇祯沉思地点点头,正想说什么,礼官躬身来到面前:"启禀皇上:册封大礼时辰已到,请万岁爷登位册封!"
  宫廷大乐悠扬而起,崇祯随之迈开了龙步。
  而这天傍晚,袁崇焕的同乡好友谢尚政为袁崇焕之事,应约来到了温体仁府邸。谢尚政站在温府门前,仔细端详着这深庭大院,竟让他瞠目结舌。他来自边陲小镇,何曾见过如此宏伟气派!比起袁崇焕的督师府来,真是天壤之别。
  谢尚政在管家的引领下,正自惊诧赞叹时,一声招呼使他清醒了过来。
  "谢将军大驾光临寒舍,实令蓬荜生辉!"温体仁笑容可掬地在厅前迎候,"寒舍略备便餐,敬请薄酌!"
  谢尚政恭谦有礼地说:"蒙温大人厚待,令末将受之有愧!天色已晚,不便再行打扰,下官告辞了。"说着抬脚准备离去。
  "将军久征沙场,为国效命,朝野上下,无不敬仰,老夫想请还请不着!"温体仁热情地拉住谢尚政,"将军屈居会馆,寝食多有不便。今日小酌,一则表达老夫对将军敬慕之情,二则商议袁督师出狱之事。"
  如此一说,谢尚政再无理由推辞。他看看温体仁:"那末将遵命了!"
  "谢将军,请!"
  "温大人,请!"
  二人进入餐厅,只见满桌的鲜花美酒、佳肴野味,令人眼花缭乱。
  谢尚政受宠若惊:"温大人,如此美味佳肴,太……"
  "哪里哪里!"温体仁一片体恤之情,"将军久戍边关,粗茶粝食,缺荤少腥,当应一享口福嘛!"
  两名婢女上来,用纤纤细手搀拥着谢尚政。两位婢女的玉臂已使谢尚政心旌摇荡,待进入餐厅,见到风姿绰约的滢儿时,他更是眼睛一亮,惊为天人!
  谢尚政刚刚坐下,守在桌旁的滢儿立即执壶斟酒,甜甜一声相邀:"小女请将军开怀畅饮!"
  一声轻唤,竟有勾魂摄魄的魔力!谢尚政目视着楚楚动人的滢儿,酒未饮,心已醉:"这……"
  温体仁嘿嘿一笑:"这是老夫家中的--女儿红。女儿出生之日,酿酒存窖,埋入土中,侍女儿出阁之时,取出庆贺,美酒香醇啊!今日破例,特地慰劳将军。来,喝!喝!"
  "承蒙大人如此厚爱,晚辈矢志不忘!"谢尚政端杯一饮而尽。
  滢儿随即又给谢尚政满满斟上:"小女敬将军痛饮三杯!"
  谢尚政本来不善酒力,但见滢儿侍酒,他犹豫地:"这酒……"
  温体仁亲切尤加:"美酒美人,人生一福啊!将军当饮!当饮!"
  谢尚政笑着起身连饮三杯……
  温体仁连连赞誉:"将军海量!海量!"
  谢尚政深知所谓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他唯恐自己马上醉倒、迷倒,于是他便趁自己尚有几分清醒之时,拱手抱拳:"温大人,末将有一事相求。"
  温体仁眯眼一笑:"老夫知道,你是为袁崇焕求情来的。"
  "敢问温大人,不知何时可放袁督师出狱?"
  "你以为他真的能出狱吗?"
  "冤情,天地可鉴!"谢尚政端起酒杯:"袁督师与末将自幼即为莫逆。督师现在狱中,大人督查此事,末将敬大人一杯,企望大人口角春风,手下留情,放出督师!"说着又仰脖饮干杯中酒。
  温体仁抿了一口酒,冷冷一笑:"老夫替将军可惜啊!"
  谢尚政一愣:"大人,此话何讲?"
  "老夫是为将军前途着想啊!"温体仁以攻为守,貌似真诚,"据老夫所知,将军鞍前马后,卖力效命袁崇焕,你们既为莫逆,将军苦熬十年,怎么仅仅是个参将,别人都升为总兵官了?以将军才能早可任兵部侍郎了!"
第82节:己巳之变(11)
  "这……"谢尚政内心一阵隐痛,但仍在掩盖,"这是督师治军之道:亲者严,疏者宽。"
  "恐怕不仅如此吧?"温体仁用他那具有洞穿力的目光,直视着谢尚政,"又据老夫所知,袁崇焕背着朝廷,私通满虏,秘密议和。你们既为莫逆,怎么不派别人,偏偏派你去任议和使臣呢?"
  "这……"谢尚政一头冷汗,不敢正视温体仁。
  "这是把将军推向火坑■!"温体仁假惺惺地极表关心,"老夫为将军可叹可惜啊!"
  "一旦查实,将军就成为袁崇焕的替罪羔羊,功名利禄毁于一旦,富贵前程付之东流!"
  "唉!"谢尚政一声哀叹,垂下头去。
  "为求其生,狡兔尚有三窟,何况人乎?"温体仁站起来,亲切地拍着谢尚政的肩头,"亡羊补牢,犹时未晚啊!来,来,来!喝酒,喝酒!"他说着又替谢尚政斟酒,"依将军之聪明,难道还看不出来吗?如是皇上想放袁崇焕,岂不一言便可决断,用得着让老夫审来审去吗?再说句贴心话,自古以来都是万岁爷金口玉言、指鹿为马,哪朝哪代你见过万岁爷当众认错的?别忘了,袁崇焕可是在朝堂之上,众目睽睽之下,万岁爷亲自下旨逮捕的呀!袁崇焕还能保得住吗?"
  谢尚政缓缓抬起头来,神态恍惚,端起酒壶,仰脖将酒"咕嘟咕嘟"地灌了下去。
  到了晚上,谢尚政自己也不清楚是怎样被抬下酒席,怎样被抬到温府的厢房。这里早已备好的一对红烛发出耀眼的光芒,烂醉如泥的谢尚政被放卧在绣花罗纹帐中。
  温体仁、毛云龙和滢儿来到外厢房,温体仁笑着指指内厢:"谢将军正在等着,滢儿好好伺候做伴。"
  滢儿眼噙泪水,仰望着温体仁,不无悲凉地说:"义父大人……"
  与杀父仇人同衾共枕,温体仁清楚滢儿此刻的心情。他带着理解,低声嘱咐:"滢儿,难为你了!只要今日鸳鸯同衾,鸾鸣凤舞,杀父之仇不日可报。"
  滢儿决绝地抬起泪眼:"既是如此,孩儿当舍弃千金之躯。"
  毛云龙朗朗笑道:"哪里是舍弃?是义父大人给你找了个如意郎君啊!"
  温体仁、毛云龙退出房外。
  滢儿转身走进内厢,走近床头,撩开蚊帐,缓缓脱去罗衫……
  待到清晨,谢尚政醒来,睁开双眼,一名少女赤裸着玉体,头枕在自己的胸前,一缕青丝轻拂着自己的面庞,他初时惊愣得身体一抖,想脱身坐起来,可当他看清这个妙龄少女就是那令自己神魂颠倒的滢儿时,他再也没有勇气脱离了。对这突如其来的艳遇,他努力地思索着昨晚的情景,可他只想起滢儿的斟酒和自己痴迷的神态,至于怎么来到这厢房,怎么和滢儿睡在了一起,这一夜两人是怎么度过的……他竟全然想不起了。
  但他清楚一个现实:就是这个令他心旌激荡的梦中情人,现正乖乖地酣睡在他的身边,任由他驱遣。一想到这儿,谢尚政立时心血沸腾,全身都为之震颤起来。这个从来还没有碰过女人的壮年男性,本来和女人无论是手,还是胳膊,稍一接触,便如同触电一样浑身酥麻颤抖的角色,如今喜从天降似的睡在这样一位如花似玉的窈窕仙女的身旁,他怎能不为之忘乎所以呢?谢尚政悄悄地抽出胳膊,支起身来,又仔细地端详着滢儿,这裸体的美人,更是让人无法挑剔!牙雕一样俏丽的面庞,白玉一样浑圆的臂膀,瀑布一样流泻的青丝,大理石一样光洁的皮肤……他细细地观察着,轻轻地抚摸着,继而又俯下身去亲吻着,从上而下,吻遍了滢儿的全身……
  谢尚政边吻边不住地叨念:"滢儿……滢儿……"
  许久许久,滢儿方抬抬眼皮,伸出一双玉臂抱着谢尚政:"贱妾已是将军的人了,今后一切都仰仗将军。滢儿是无父无母的可怜之人,今委身将军,做牛做马,任由将军驱使!"
  谢尚政连忙发誓:"滢儿以千金之躯,屈就一介武夫,尚政实属感激不尽。今后,你我风雨同舟,福祸与共,即便赴汤蹈火,尚政也绝不负汝!"
  滢儿泪眼盈盈,一副感动莫名的样子。
  谢尚政目视滢儿,禁不住又一把搂过,将她紧紧地贴在胸前。
  起床后,经过一番梳妆打扮,滢儿自不必说,就是谢尚政也俨然换了一个人似的,变得气宇轩昂、容光焕发、喜气洋洋。
  滢儿拥着新郎官谢尚政缓步来到客厅,温体仁早已坐在那里等候了。
  "恭喜恭喜!"温体仁站起身来,拱手抱拳,笑容满面地,"贺喜将军喜结连理,百年好合!"
  谢尚政面带羞赧之色:"本是做客而来,不料想竟成……洞房花烛之夜,晚生受之有愧!受之有愧!"
  温体仁手指滢儿,哈哈大笑:"滢儿为义女,将军也就为义婿了!老夫已备好一座官邸相赠一对新人。"
  "温大人,相赠爱女,洞房花烛,已是厚爱大德。如再以府邸相赠,尚政实不敢受!"
第83节:己巳之变(12)
  "爱女出嫁,为父岂能没有妆奁?这只是老夫嫁女的陪嫁,一点心意而已。"
  "谢义父大人!"滢儿连忙叩谢,抬起媚眼,"相公追随义父大人,自有功名富贵,还不赶快拜谢!"
  "谢义父大人!"谢尚政缓缓跪了下去,"如此厚恩,尚政不知何以回报!"
  温体仁上前亲切扶起谢尚政:"滢儿虽为义女,却如同亲生,你我当为翁婿之亲,谈何回报?"少顷,他不经意似的抬眼直视谢尚政说,"据悉:满夷皇太极与袁崇焕私下议和,有不少往来书信!"
  谢尚政点点头:"是的。"
  "现在哪里?"
  "俱在末将手中。"
  "好!"温体仁不由赞许地说,"尚政随老夫前去参见皇上。"
  "参见皇上?"谢尚政有些惶恐,"干什么?"
  "出示书信,举证袁崇焕通敌。"
  "这?……不,不!我和袁崇焕自幼相知,同乡同学,情同手足,我怎能……"谢尚政惊骇地连连后退。
  温体仁神色一变,一双利眼如同刀子一样逼视着谢尚政。
  谢尚政惶恐得坐立不安……
  突然,一个打手匆匆推门而进:"启禀大人,反贼崔陆政已被抓获,请发落!"
  "带上来!"温体仁一脸杀气。
  "当"的一声,一个被打得遍体鳞伤的汉子被推了进来。这个名叫崔陆政的汉子,一见温体仁连忙磕头:"温大人,小人实在没有违背过大人意愿,怎敢恩将仇报,反叛大人呢?"
  "呸!"温体仁一拍桌子,喝道,"崔陆政,你这个不识好歹、给脸不要脸的东西,留你何用?推出去,给我把人头割来!"
  "大人,我有老有小,不敢反叛啊!"
  "拉下去!"
  崔陆政爬到温体仁的腿边,磕头如捣蒜:"温大人饶命!温大人饶命啊!……"
  "饶命?饶了你,岂不等于谁都可以反叛于我?"温体仁飞起一脚,将崔陆政踢出了好远。
  谢尚政看在眼里,听在耳中。字字句句均如同钢针利剑一样,直戳他的心田。他清楚,如不屈从,这个叫崔陆政的今天,很可能就是自己的明天,那样的话,刚刚得到的富贵荣华、娇娃美女将顿时化为乌有,他也将被温体仁飞起一脚踢出门外,踢向九泉!看着,想着,他不由得心惊肉跳,浑身战栗……
  "谢将军!谢将军!"温体仁望着吓得魂不守舍的谢尚政,威慑道:"即刻随老夫进宫,老夫将当堂举荐将军为兵部侍郎!"
  "兵部侍郎?"滢儿不失时机地窜过来,向谢尚政飞去一个媚眼,"多谢义父,多谢义父!"
  滢儿用她那纤纤玉手一拉谢尚政,谢尚政宛若骨酥腿软一样,颓然跪下:"多谢义父。"
  皇上的御书房内,谢尚政跪拜在地说:"……陛下!袁崇焕与后金汗王皇太极私下议和,末将屡屡反对,提出异议,可袁崇焕置若罔闻,拒之不听,一意孤行,多次与书皇太极,双方来使不下十余次。"说着将信件高捧过头,"这是皇太极给袁崇焕的亲笔书信,请皇上龙目御览!"
  侍立一旁的温体仁立即接过信件,呈给崇祯:"皇上:封封信上都盖着后金的国玺啊!"
  崇祯面色严峻地接过信件翻读:"后金国汗王致书袁老先生麾下……袁老先生派遣来使,致书汗王议和,两不相侵,各自为安……"读着读着不由怒火升腾,"袁崇焕背叛朝廷,欺君罔上,私通敌国,如同叛贼,是可忍,孰不可忍?"崇祯是最反对、最讨厌提及议和的。他认为大明乃天朝帝国,而后金是由女真族发展起来的一个小小县级属地。怎么可降尊与他们平起平坐地议和呢!
  一旦有人提起,他便气恼,更何况又是桀骜不驯的袁崇焕呢?他根本不去思索袁崇焕为什么要与皇太极议和?袁崇焕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也不去追思袁崇焕上次正是通过议和,方赢得了时间、赢得了宁锦大捷、赢得了辽东防线的稳固,而是一听"议和"二字便火冒三丈!特别是经过温体仁和谢尚政一番别有用心的调唆以及断章取义的揭发后,崇祯朱由检对袁崇焕竟如此胆大包天、不经朝廷私下议和之举,简直是怒不可遏!他用颤抖的双手伸向跪在面前的谢尚政:"爱卿为朕除害,忠心可嘉!平身赐座!"
  谢尚政依照温体仁的叮嘱,并未闻旨起身,而是仍然跪在地上:"微臣……还有……"
  "还有什么?"崇祯双手扶起谢尚政,"有朕掌管天下,爱卿有言,不必忌讳!"
  谢尚政抱拳躬身:"陛下!袁崇焕擅杀毛文龙,乃次辅钱龙锡密语手书所致。"
  崇祯一惊:"哦?还有密语手书?"
  谢尚政:"手书末将亲眼目睹,钱龙锡密语写的是:文龙可用则用,不可用则除。"
  "私结朋党,内外成奸!"崇祯一反常态地气得大叫起来!这又是温体仁对崇祯的致命一击!因为他清楚,崇祯皇帝是外防与敌议和,内防朋党成奸。崇祯上台伊始便谨防朝廷大臣与封疆大吏的内外勾结,历朝历代因朝臣内外勾结而导致宫廷政变的屡见不鲜,这是崇祯最为警惕和忌惮的。故此他一听私党,便暴跳如雷,气得浑身颤抖,咬牙切齿地说道,"国有奸臣则危,国除奸臣则安!只有除奸才能得贤,方可治国平天下!"
第84节:己巳之变(13)
  翌日的皇极殿内,尽管文武百官列满朝堂,但偌大的宫殿内仍如同无人一样的鸦雀无声。
  袁崇焕的通敌罪证--皇太极亲笔书信,正在大臣中传阅,除轻微的沙沙声外,只见有的摇头叹息,有的惊愣无语。
  崇祯以天子威严端坐龙案,眼里却饱盈泪水,声音里也带有几分内疚:"是朕不德不明,误用奸邪,误用了袁崇焕!众爱卿都看到了:通敌议和,罪大恶极!证据确凿,毋庸置疑!"他擦去泪水,仰起头来,"朕悉请群臣,当朝公议。"
  崇祯尽管表情严肃而又沉重,声调也痛心疾首,但首辅韩■和次辅钱龙锡却不由得都紧皱起眉头。
  新任监察御史毛云龙怀抱象笏躬身上前:"陛下!袁崇焕通敌议和,引狼入室,真相大白,毋庸多言。臣以为:夷虏犯京,生灵涂炭,百姓遭劫,皆袁崇焕纵敌议和所致,恶迹累累,国法难容,论罪当诛,以安社稷!"
  不少大臣连声附和:"论罪当诛!当诛!"
  温体仁更是气势汹汹,上前参奏:"陛下!微臣现已查明,文龙被杀,钱龙锡发推刃之谋,袁崇焕效提刀之力;夷虏犯京,首辅束手无策,坐视成败。臣以为:袁崇焕议和通敌,罪大恶极,当灭九族!次辅欺君,首辅误国,一并罢职查处!"
  "既然有人请罢,老夫何不请辞?"韩■见自己被温体仁点名参奏,虽说气愤莫名,但却没有分辩,也没有贪恋首辅的权位,而是顺坡"请辞"。可在他正想退回朝班时,猛地看到温体仁那一脸得意的奸笑!生性耿直的韩■立时又返转身来,跨步上前启奏,"陛下!君待臣义,臣对君忠!恕臣冒犯龙颜:陛下贵为天子,岂能对朝臣不仁不义?"
  这不是公然指责朕吗?崇祯心中怒起,但脸上却未表现出来,只是惊诧地问道:"朕为仁义之君,岂能不仁不义?"
  韩■决心孤注一掷,他热泪盈眶地说:"老臣记忆犹新:陛下命崇焕为督师,曾以'任而不疑、信而不疑'这八个大字诚待崇焕,亲授尚方宝剑,声声托付崇焕一切可便宜从事!臣记得袁崇焕所谈恢复辽东方略时,其中即有'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守为正着,战为奇着,和为旁着。'如今'一切可便宜从事'的袁崇焕据此以'和为旁招',与敌周旋,何罪之有?老臣细阅皇太极议和书信,看不出有何不妥之处?"
  "既有书信,即为通敌!"崇祯冷视一眼,因韩■与袁崇焕有师生之谊,对其早有成见,今又见他在朝堂之上公开指责顶撞,故而恼羞成怒,"你为座师,他为学生,亲者为近,已使爱卿黑白不分,敌我不辨!"
  韩■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气愤地又上前一步,欲行分辩:"陛下!臣以为……"
  崇祯已是不胜其烦,不待他开言,便粗暴地打断:"你无须再说了!"
  但韩■宁折不弯,他豁出老命,据理力争:"陛下!老臣今日不尽言说出,是老臣有负陛下;陛下今日不让人言,杀掉老臣,是陛下有负老臣!"
  崇祯哼了一下,不屑一顾地说:"你一生为官,满腹学问,竟不知忠奸二字!"
  韩■一生最受不了的就是一个"奸"字,而身为皇上的崇祯竟以此来羞辱自己,他岂能退让:"老臣将忠奸二字剖析于陛下:炎黄子孙,绵延万年,多少忠臣敢于直谏而失宠,奸臣善于求媚而得势,天子何辨忠奸?生为人臣,独出心裁立敢言为奸,谗言媚上为忠,正邪混淆,忠奸颠倒,陛下何以能思慎如初,长福百姓?"说到这儿,韩■因崇焕蒙冤、奸佞得势、皇上失察以及自己身为首辅却又无能为力、无可奈何而感触良多,不由得竟失声痛哭,老泪纵横道,"天子人君啊!你愧对太祖太宗,立贤无方,将误大明天下啊!"
  崇祯自登基以来,尚未受过如此斥责,故恼羞成怒地大叫:"拉出去!廷杖四十大板!"
  锦衣卫立即上来架走白发苍苍的首辅韩■。
  韩■虽泪水徐徐,但依然铁骨铮铮:"忠臣节义之士,何惧以刑威胁!"
  周廷儒见状,连忙躬身上前,悄声地说:"请陛下息怒!首辅生性倔强,年老糊涂,认准的歪理咬住不放,皇上不必与之计较,当宜连同袁崇焕通敌案一并处置。"
  崇祯斜视一眼被架起的韩■:"罢了!首辅人老体弱,朕不忍加刑,免除廷杖,从轻发落,罢职回乡。"然后,他将目光扫向列朝官员,以天子威严厉声下旨:"次辅钱龙锡历践朝纲,私结边将,投狱问罪!袁崇焕凌迟处死!"
  朝堂之上,立时一片大哗!
  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和被称之为"铁血皇帝"的明成祖朱棣,为了推行他们的所谓"以猛治国",设置了中国历史上最残酷、最野蛮的刑罚。这些酷刑名目繁多,不可胜数:像什么"刷洗"、"秤竿"、"抽肠"、"剥皮"、"墨面"、"断舌"、"阉割",以及什么挑膝盖、锡蛇游等;而在死刑方面,则有"弃市"(即杀头)、"枭示"(也叫枭命)、"种诛"(就是族诛,一人犯罪,杀灭整个家族)。但其中,最最野蛮残酷的,还是凌迟。
第85节:己巳之变(14)
  所谓凌迟,即是俗称的剐刑。凌迟者,先断其肢体,一刀刀、一点点地削割其肉,最后方割断咽喉。
  这是犯有"大逆"之罪所遭受的极刑,而对大明王朝赤心耿耿、功高盖世的袁崇焕,却因忠正无私而遭此厄运,这怎能不令人为之扼腕呢!
  但更令人嗟叹扼腕的,还是京都的城民。当一张印着朱红"圣谕"二字的露布贴在街头,上面赫赫墨字写着:"袁崇焕凌迟处决敕"时,人山人海的北京城民争相观阅。
  这些被袁崇焕千里驰援浴血奋战解救出来的百姓,不仅没有一人对袁崇焕有一丝的感激或同情,相反,满城百姓还是一片咒骂声。
  一老先生目视布告,愤恨地朗朗诵读:"……罪臣袁崇焕欺君谋叛,结奸蠹国。明为复辽,暗通敌国。私藏夷使,助贼入关。戎马拒战,坚请入城。生灵涂炭……"这位看上去颇知书识礼的老先生,读着读着不由啐了一口唾沫,气愤骂道:"家贼!国贼!猪狗不如的东西!真该千刀万剐!"
  这能怪北京的城民吗?露布上两个朱红的大字"圣谕",说明这是至圣至明的皇上的谕示,普通百姓怎么可能去怀疑,怎么敢去怀疑这"圣谕"的对错真假呢?百姓均怀着对圣谕的无比崇信,因之对袁崇焕更加恨之入骨,七嘴八舌地纷纷咒骂:"凌迟处决,活剐千刀,该!"
  "辫子兵是他引来的,真该剥他的皮!抽他的筋!"
  "这狗娘养的畜生!活剐吃他的肉!喝他的血!"
  "龙潭湖还立着他狗娘的祠堂哩!"
  有人领头吆喝着:"走!把它砸了!"
  愤怒的人群随即蜂拥着奔跑离去,接着又是一群人围了上来。
  这些愤怒的人群跑到龙潭湖畔,他们操起石头、铁块、锹镐,便向袁崇焕母亲的墓碑砸去,袁母的塑像被"当"的一锤砸了个粉碎。这时,人群里爆发出一阵叫好声。随之"袁崇焕先妣灵位"也被一脚踢倒;连崇祯题写的"岳母风范"的横匾,也被众人摔碎砸裂。
  此时人们只图发泄,根本没有一个人去思索,这墓碑可是当今皇帝亲手竖立、亲笔题词的啊!当然更没有人去深思,当初皇上为什么要为袁母立碑、袁母又是缘何而死?袁崇焕已被认定为卖国贼,便没有人再去冷静地思索。事实上被调唆起来、几近疯狂的人们,已经无法冷静、无法思索了!他们的心头只有仇恨和发泄!
  就在袁母墓碑被砸的同时,牢狱内,铁门"咣当"一声打开,一双脚沉重地迈过门槛。
  狱卒惊愣了一下,语气明显与往日不同:"茅大人怎么还来探监?"
  茅元仪没有答言,而是从怀中掏出一锭银子塞了过去。
  狱卒接过银子掂了掂:"茅大人,这可是最后一次。"
  茅元仪穿过暗暗的牢廊,走向袁崇焕囚室。
  袁崇焕正伏在桌前,挥笔疾书。
  茅元仪静静坐在一边,面容呆滞,眼露悲哀。
  袁崇焕放下毛笔,掉转身来,满怀希望地问道:"我的事定了?"
  茅元仪避开袁崇焕的热烈目光:"定了。"
  "好!"袁崇焕高兴地站起身来,边收拾文稿边兴致勃勃地说,"我知道,皇上一旦知我蒙冤无罪,就会放我出狱,再镇辽东!"
  茅元仪本来不知如何开口,今见袁崇焕起身欲走,不得不苦楚地摇头叹道:"皇上态度有变。"
  袁崇焕因一直沉浸在兴奋之中,根本没有注意茅元仪进来时的神情。直到此刻,他方惊愕地道:"态度有变?皇上何以能变呢?"
  "崇焕兄,不要再问了!"
  "元仪兄弟,该把实情告诉我啊!"
  茅元仪见此,只好痛苦地说:"崇焕兄,有人出卖了你。"
  袁崇焕又是一惊:"谁?又是皇太极派人离间陷害?"
  茅元仪摇了摇头。
  袁崇焕思索地又问:"是那些狗太监谗言皇上?"
  茅元仪又是摇头不语;
  "那是朝中阉党余孽?"袁崇焕急切地再问。
  茅元仪依旧摇头不语;
  "那是谁呢?"袁崇焕惶惑地连声追问,"元仪,快告诉我,究竟是谁又加害于我?"
  茅元仪鄙夷地说:"是一个你怎么也想不到的无耻小人!"
  "谁?"
  "谢尚政。"
  "谢尚政?"袁崇焕大吃一惊,随即否定,"不,不可能!断不可能!尚政与我同为乡里,自幼莫逆相交,一直是情同手足的兄弟,他怎么可能出卖我呢?元仪兄,你听错了吧?会不会又是那些邪恶之徒在我们兄弟之间离间挑拨呢?"
  "崇焕兄,你信人太真啊!"茅元仪痛苦地噙着泪水,"为了求官升迁,这个奸佞小人已经娶了毛文龙女儿为妻,成了温体仁的座上客,把皇太极给你的议和信全部卖出去了,马上就要升官兵部侍郎!"
  "天哪!"宛如晴天霹雳,袁崇焕一声哀鸣,无语坐下。
  不知过了多久,袁崇焕方从这致命的打击中苏醒过来,他非常清楚谢尚政的出卖,将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幻想彻底破灭,袁崇焕开始用一双颤抖的手收拾包扎文稿。
第86节:己巳之变(15)
  袁崇焕手指文稿,托付茅元仪说:"这是我在狱中所写的全部文稿,我已无用,托付兄弟,留给后世,任人评说!"
  茅元仪噙泪接过文稿,已是无语凝咽:"崇焕兄……"
  "还有一事也请你操办。"袁崇焕努力压住心底的悲哀,泪水盈盈地说,"我一生无儿,愧对老母,更愧对你大嫂,她伴我一生,有苦无乐,请设法让她来京,以便我们夫妻……能见上一面。"
  茅元仪揩着徐徐泪水,信誓旦旦:"定让大嫂能见你一面。"
  冰天雪地里,一匹快马正飞驰一样,冲过一座座城门,日夜兼程地直奔京都的大门。马上白须白发的老人即孙承宗。这位古稀老人披着一身冰霜,风尘仆仆地穿过东华门,径自闯入御书房。
  孙承宗长跪在地,递上疏文:"陛下!辽东将士再上奏疏,万人联名为督师辩白申冤,老臣特地奔命京师,上奏《督师白冤疏》。"
  "先生请起。"崇祯一向是以圣明、勤政而自负的。他接过疏文,沉吟了许久,"圣谕已经公布于众,朕怎能再收回成命呢?"
  孙承宗依然跪地不起。他是最清楚袁崇焕为人的。他不仅为袁崇焕冤枉,也为大明朝冤枉。这几天,他的脑海里,反复回响着袁崇焕的那句话:"象升如若不回,学生尚能活命;象升如若召回,恐怕回兵之日,就是我袁崇焕必死之时!"每想起这话,孙承宗便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正是这自责和愧疚,使他整个身心均为之震撼!所以他不顾年迈、不顾个人得失,也不顾个人安危,决心以命抗争,泣血哭陈,"皇上曾降旨,以个人名义请老臣去狱中求书袁崇焕,召回祖象升解救京师之危,今日老臣也以个人名义求请陛下浩荡皇恩:赦免袁崇焕一死!"
第87节:哀哉忠魂(1)
  ■ 哀哉忠魂
  紫禁城内的御花园,是这座宏伟圣殿中的一颗明珠。
  紫禁城是明成祖朱棣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修造竣工的庞大建筑,它的外朝三大殿和内廷的乾清宫、交泰宫、坤宁宫及东西六宫等共有屋宇九千余间,宫墙长三公里,墙外护城河水环绕,实是一座森严壁垒的城堡。而其中因有三联单座花园点缀,方使得这红砖绿瓦的城中之城显得更加气势雄伟,豪华瑰丽。
  御花园是其中最大的一座,因其坐落在紫禁城中轴线的尾端,故原名为宫后苑。园内山石树木、花池盆景和铺有五色石子甬道。园中建有钦安殿,殿后为太湖石叠砌的假山,名堆秀山,上筑御景亭,因此园紧靠周皇后所居的坤宁宫,故此御景亭,便常常成为帝后们登高远眺的所在。
  周皇后记得,上次春暖花开季节登临万岁山时,崇祯皇帝兴致甚高,曾亲手在万春亭下栽了一株槐树,此后每至清明时节,崇祯还常常问及浇水除草等细节。近来因见崇祯国事操劳,每日都愁眉不展,周皇后便与田贵妃商议,何不趁此春暖花开季节,请皇上歇息一下,出来赏花散心。
  她们初时本想再去万岁山,去看看那棵槐树、浇浇水,但后来一想到栽那棵槐树时,是皇上与袁崇焕的第一次见面,皇上曾是那样激动、那样信赖,怕此次再去让皇上触景生情,因为当前最让皇上头疼的就是袁崇焕了!怕未能散心,反倒又惹起皇上烦心,于是周皇后与田贵妃商议一番之后,决定引皇上来此御花园。
  现今是御花园最美的季节。假山嶙峋,瀑布悬挂;鲜花盛开,姹紫嫣红。明媚的阳光穿过树冠,射出道道光柱。
  崇祯在曹化淳引领下,神采奕奕地走进御花园。
  周皇后恭迎上前施礼:"臣妾恭迎皇上。"
  崇祯兴致很好,他摆手一笑:"既是赏花,不必拘礼!"
  田贵妃微笑上前:"皇上日理万机,昼夜无歇,臣妾怕皇上累坏了身子,特请皇上赏花悦目。"
  "好!好!同去观赏。"崇祯抬眼环视四周,见园内各种花卉竞相开放,转脸问道,"今日又观赏何种奇花异草?"
  周皇后高兴地说:"今日赏的花卉是皇上未见过的。"
  "噢?何种异花朕未见过?"崇祯说着向前走去,"待朕看看。"
  周皇后、田贵妃引领崇祯来到一片花圃。
  只见花圃中的鲜花叶呈椭圆形,花朵很大,单生枝顶,花瓣四片,或红或紫或白,异常艳丽诱人。
  "果真艳丽无比!"崇祯边观赏边赞叹,"朕还没有见过如此奇绝艳丽的花卉。这花叫什么名字?"
  "这叫罂子粟,也叫罂粟花。"周皇后指着鲜花介绍道,"此花前朝未有,是天竺国朝贡而来,听御医说,还可入药治病。"
  崇祯惊讶地问:"如此艳丽之物,还可入药?"
  田贵妃采摘一朵白色罂粟花:"我朝李时珍说,刺破叶茎,可取白液制药,号称一粒金丹,又称福寿丹,能通治百病,尤治血肉气痛,是止痛良药。听说……听说……"
  崇祯见一向伶牙俐齿的田贵妃竟结巴起来,便好奇地追问:"还听说什么?"
  田贵妃似乎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收住话头,脸色羞红地支吾道:"臣妾记……不起来了。"
  周皇后知道皇上多疑,唯恐田贵妃这样吞吐不说反倒引出误会,便莞尔一笑:"听说凌迟处决的犯人,事先服用,行刑时就可减轻剐肉之疼痛哩!"
  崇祯果然倏然变色,不悦地言道:"剐肉之疼痛……剐肉当然疼痛啊!"
  田贵妃竭力岔开话题,以让崇祯高兴:"天子观赏罂子粟,百草不敢先开花啊!"
  田贵妃的苦心,并未收到效果,崇祯连听都未听,而是径自顺着他自己的思路,深深地叹了口气:"唉!这个袁崇焕啊!"
  当周皇后和田贵妃正暗自担心崇祯又落入袁崇焕情结,二人搜索枯肠想扭转话题时,谁知王承恩引领周延儒、温体仁恰恰这时匆匆走来。
  王承恩手拿疏文启禀:"万岁爷,范景文再上疏文,请求皇上赦免袁崇焕死罪。"
  周皇后对此大为反感,她目视崇祯那烦恼的神情,心疼地插了一句:"陛下赏花也不得安宁,依然是国事萦系在心,袁崇焕不是已经敕旨凌迟了吗?"
  崇祯摇着头忧烦道:"可孙承宗那些功勋老臣,也求请赦免袁崇焕一死啊!"
  一直陪伴在旁的曹化淳,这个崇祯肚子里的蛔虫,他早就看透了崇祯的心中所想,看出了崇祯的犹疑和举棋不定,他唯恐皇上变卦,连忙趁机说道:"万岁爷,奴才以为:君为上,臣为下。皇上以个人名义请孙先生去狱中求书袁崇焕,是颁诏行事;孙先生怎能以个人名义求请赦免呢?君臣颠倒,主仆换位,有要挟天子之嫌啊!"
  崇祯一面点头,又一面斥责:"化淳,以后不可胡言。"
  曹化淳连忙应声:"奴才知道!"
  "陛下!"温体仁见曹化淳已打了头阵,便适时走了出来,他深深一礼后,举目注视着崇祯,"庶民百姓尚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之说,何况天子朝堂敕旨?皇上威仪天下,一言九鼎,赦免袁崇焕的疏文当一概驳回!"
  周延儒因与他们是事先策划、串通一气的。只是他一向貌似公允,他的言辞腔调自然也略略有别于温体仁。只见他微笑躬身,款款言道:"微臣早就说过:袁崇焕一日不决,上疏就会一日不断。陛下如若不论议和通敌,当可赦免……"说到这里,周延儒故意拖着长音,引而不发。
  "通敌议和,岂能赦免!"崇祯毅然下旨,"于癸亥之日处决袁崇焕,由温爱卿刑场监察!"
  温体仁心中暗自一乐,慌忙躬身一拜:"臣领旨!"
  唯王承恩意有踌躇:"万岁爷,还有一道奏疏。"
  "何人所奏?"
  "宁远参将茅元仪,他说皇上如不肯赦免袁崇焕,请求陪刑……"
  "什么?"崇祯似未听清,他惊愕地追问了一句。
  "陪刑。说是不肯让袁崇焕一人受辱,他愿意陪同袁崇焕一道接受处决……"
  崇祯大为恼怒:"岂有此理!"
  茅元仪私宅,杨宛素独自一人默默地坐在饭桌旁。桌上放着一动未动的饭菜。
  茅元仪匆匆归来,但他并未走向餐桌,而是神情黯然地看着妻子:"宛素,家中还有银两吗?"
  杨宛素站起身来,打开床边的箱笼,从中掏出一包银子:"家中积蓄,全部在此。"
  "这点怎么够呀!"
  "干什么用,要这么多银两?"
  茅元仪唉声长叹一声:"督师无救了!"
  "难道一点办法都没有了?"
  茅元仪绝望道:"皇上驳回所有上疏,连同我的上疏……"
  "怎么,你也上疏了?"
  茅元仪点了点头:"明天袁督师就……绑赴刑场了!"
  "啊!"杨宛素惊诧地,"果真什么办法都没有了?"
  茅元仪痛苦地说:"一切均无济于事!只能给督师买点福寿丹送去。"
  杨宛素不解地道:"买福寿丹?"
  "皇上判的是凌迟处死,袁督师得被一刀刀活剐,咱买点福寿丹给他服,受刑时也可少点疼痛啊!"茅元仪望了一眼那包银子,叹了口气,"可这点银子连两丸福寿丹都买不来啊!"
  "相公别急!"杨宛素擦去泪水,毅然摘下佩戴的金钗、耳饰,"把这些都变卖了吧!"
  茅元仪感激地目视一眼爱妻,缓缓拿起银子和首饰。
  茅元仪怀揣着银子和爱妻的首饰来到药房,店主经过一番估算,将银子和首饰放进柜台,然后拿着钥匙开锁,打开柜门,取出两只精致的缎面木盒。
  店主打开小木盒,亮出一粒金丹蜡丸:"敢问买主,何种疑难绝症竟要服用十粒福寿丹。"
  茅元仪看看店主:"今日受刑之人--袁督师。"
  "袁督师?"店主正视茅元仪一眼,见茅元仪虽满脸忧戚,但仍器宇轩昂、气度不凡,言谈之中透着豪爽与英武,知他必是武将。又见他将妻子的首饰钗物一并拿来,可见此人绝不是贪赃行贿之官,而是个豪侠仗义之人。店主望着他,不由心中生出几分同情和敬重,"冤不冤平民百姓说不清楚,依我看,好像武将保他,文官恨他。"说着叹了口气,"真是千刀万剐啊!请务必在刑前两个时辰服用,升天也能好过些。"
第88节:哀哉忠魂(2)
  温体仁骑着一匹高头大马,携带一队禁兵来到牢狱的大门。他一走进囚牢,便笑脸盈盈地向袁崇焕拱手抱拳:"恭贺袁大人!祝贺袁大人!皇上已降圣旨,袁大人的好日子到了!"
  袁崇焕已从茅元仪处得知了温体仁的所作所为,面对这蛇蝎之徒,他蔑视地斜了他一眼:"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等死之人,何言之好!"
  "好事!好事!"温体仁嘿嘿一笑,"袁大人看到卑职亲临牢房,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了!"说着打开圣谕,"皇上下旨,由卑职押送监刑,午时三刻,要委屈袁大人皮肉受苦了!"
  "奸邪害正,自古有之!"袁崇焕骤听自己死期已至,并没有丝毫的害怕,而是金刚怒目似的瞪视着温体仁,说道,"想不到我袁崇焕竟死在你这个奸佞小人手里!"
  温体仁对袁崇焕的咒骂似乎也早有心理准备,他不恼不怒地微微一笑:"怎么是死在我的手里?袁大人抬举卑职了!你是死在自己的兄弟手里,死在你效忠的皇上手里!"说着躬身示意,"请袁大人上路吧!"
  "且慢!"袁崇焕整了整衣服,走向桌前,他饱蘸浓墨,一气呵成地挥笔写下了如下八行诗句:
   北阙勤王日,南冠囚禁时,
   当年驰万马,悔不早与尸。
   执法人难恕,是非我心知,
   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
  袁崇焕写毕绝命书,将笔扔在一边。
  "执法人难恕,是非我心知。说得对啊!"温体仁看着绝命书一笑,"袁大人当然不会谅恕我这个执法人!我也不希求会有什么谅恕!至于是非嘛,你我心中都明白得很呢!"
  袁崇焕咬牙切齿:"你这个奸佞无耻小人!"
  "可皇上视我为贤良忠臣!"温体仁不由得意地又念着绝命书,拍案叫绝,"但留清白在,粉骨亦何辞!好!好!有气魄,有骨气!既然'粉骨亦何辞',那就请袁大人不辞刑场,甘受凌迟吧!"说着一声吩咐,"尔等还不赶快伺候袁大人上车!"
  两名随从立即上来,准备架走袁崇焕。
  "退下!"袁崇焕一声怒吼,手指温体仁,"我清白之身岂能容你这等鼠头獐目的奸邪玷污!"说着起身昂首,跨步走出囚室。
  当温体仁等随同袁崇焕行至牢狱门口时,只见一双手举着瓦盆从空中狠狠摔向地面,"砰"的一声,瓦盆碎片四起。
  狱卒们正列队在狱门两旁。他们经过一个时期的接触,虽不知详情,但已隐隐感觉到袁崇焕的冤屈。他们除了同情,也深深对袁崇焕为人之刚毅耿直所敬重,因此,当袁崇焕大步走出牢房时,狱卒们便自行列队拱手抱拳,朝囚车上的袁崇焕一拜:"袁大人想开些!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小的们送袁督师上路了!"
  袁崇焕激动得心头一热,泪水顿时夺眶而出。他擦拭着眼泪,还未待他有所表示,温体仁则抢步上前,狠狠一鞭,马拉的囚车像受惊一样猛然奔驰而去。
  茅元仪手捧着福寿丹走进牢狱时,囚车已然离去,他高叫了一声:"袁督师!"见无人回应,茅元仪直走到牢房门前,敲击房门, "袁督师!袁督师!"
  还是无人回应。
  茅元仪"砰"的一声将牢门推开,只见里面空空荡荡。
  茅元仪扭头跑出门外。
  去刑场的路上,袁崇焕被拘押在囚车中游街示众,走在一旁的温体仁则得意洋洋地骑在马上。
  茅元仪抄小路急速地奔跑,他蓦地看见囚车从眼前驶过。
  "袁督师!"茅元仪发出一声撕裂人心的呼喊,撒腿追赶着囚车。
  飞速转动的车轮,急速奔跑的双腿。
  茅元仪猛地被绊了一跤,一个跟头将他摔出好远好远,福寿丹脱手也被远远摔了出去。福寿丹蜡丸滚落在地,滚向四面八方。
  茅元仪被摔得头破血流,鞋帽皆丢,他坐在地上定睛一看,囚车已远远驶向前方。
  茅元仪迅速爬起,捡起两丸福寿丹,拼命向囚车追去!
  囚车进入市区,道路两旁的市井百姓愤怒地向囚车扔砸砖头瓦片,恶狠狠地骂着:"就是他引来了辫子兵!""背叛大明,投贼卖国!""打死他这个狗娘养的!"
  有人高喊:"打死袁崇焕便宜他了!让他挨千刀!受活剐!"
  "对!活剐他!吃他的肉!"
  茅元仪赤着双脚,披头散发地跑着追赶囚车,他踉踉跄跄地边跑边喊:"袁督师冤啊!是袁督师救了京城百姓啊!袁督师是忠臣啊!别打他……骂他啊!……"
  毛云龙和辽女沙茹兰混杂在愤怒的百姓中间煽动着:"他是个疯子!疯子说疯话,竟说袁崇焕救了京城百姓!打这个疯子!"
  "对!打这个疯子!打!打呀!"一些愤怒的市民又向茅元仪投掷砖头瓦块。
  茅元仪边追赶着囚车,边泪流满面地呐喊着:"我疯了,京城疯了!大明都疯了!"他指着道路两旁的市井百姓,"你们都疯了!连皇上都疯了啊!……"
  囚车渐渐远去,茅元仪空举着手中的两丸福寿丹,仿佛真的疯癫了似的顿足捶胸地哭喊:"疯了!都疯了!大明疯了!大明危矣!大明亡矣!……"
第89节:哀哉忠魂(3)
  一阵砖头瓦块,雪片一样落在了茅元仪的身边。
  谢尚政家中,谢尚政正在桌边端着茶盏在呷茶品味,家仆引领袁崇焕的妻子阮氏突然走进客厅。
  "尚政!"阮氏因丈夫蒙冤,千里迢迢赶来京城,为的就是投奔丈夫的这位同乡好友,所以今日一见,她竟高兴地喊了起来。
  谢尚政掉头一看,却是吃惊不小,他心中暗暗叫苦、暗自盘算,但嘴上却佯作欣喜:"哎呀!原来是嫂夫人!"他掩盖着内心的惊恐,放下茶盏,热情上前说:"大嫂怎么来了?"
  阮氏既未就座,也未接茶,而是"扑通"一声跪在谢尚政面前,泪如雨下地苦苦哭诉:"听说崇焕下了冤狱,妾身心急如焚,匆匆筹集盘缠,千里寻夫,来到京城。在湖广会馆打听到你的下落,就赶来府上。"阮氏边说边连连磕头,"尚政啊!你和崇焕自幼相知,他的为人处世,你最清楚了!崇焕一直把你视为知己,他上次返家时告诉我说,朝廷腐败,小人奸佞颇多,说他一旦含冤出事,就让我找你,你肯定会为他辩冤的!如今不幸言中,他果真蒙冤受害。尚政兄弟,嫂子赶来求你,快救救崇焕……救救崇焕啊!"
  "嫂夫人请起!"谢尚政扶起哭成一团的阮氏,竭力掩饰地,"崇焕兄投狱问罪,小弟岂能坐视不救?几乎每隔一日便前去狱中探望,到处奔走呼号,求救崇焕兄早日出狱。只是朝中关节颇多,尚需时日。"
  阮氏擦去泪水,理解地点点头:"尚政,请你领妾身即刻去狱中探望崇焕。"
  "这……"谢尚政转动着眼珠在思虑对策,稍许后回道,"这样吧!嫂夫人一路辛苦劳累,也不在这一时半会儿子见到崇焕。请嫂夫人先去会馆收拾细软,移居小弟府中暂且住下,然后再一同去狱中探望。"
  "谢谢你如此费心!"阮氏感激地连连致谢,"那我马上就去会馆。"
  谢尚政热情有加:"小弟让轿夫送嫂夫人前去。"
  "不用不用!"阮氏摆手谢绝,"尚政,见到你我就放心了!会馆路途不远,一会儿就到。"
  "那好,小弟一会儿派人去接。"谢尚政说着送阮氏走出客厅,穿过天井。
  滢儿走出厢房,目视谢尚政陪阮氏走向大门口。
  谢尚政返身走回,站在天井里深深叹了一口气。
  滢儿款款走到谢尚政身边:"相公!袁崇焕今日受刑,难道真的把这个女人接到府中?"
  在辽东的总督府,风尘仆仆的驿使身背驿袋翻身下马,疾步走进。
  孙承宗跪接圣旨后,看着看着禁不住老泪纵横。
  祖象升、吴襄等辽东将领围了过来:"孙大人,怎么了?"
  "皇上驳回了我等赦免袁督师死罪的请求!今日午时三刻在菜市口刑场凌迟处决!"
  众人一听,宛如一盆冷水倒入热油中,立时炸锅沸腾起来!祖象升一拳击在桌子上:"这叫什么王法?"
  吴襄等也激昂慷慨:"坏人当道,好人蒙冤!""有功不赏,反遭凌迟,天理何在?"
  孙承宗:"你们哪里知道,京城百姓受奸人调唆蒙骗,还要争吃督师之肉!"
  "冤啊!千古奇冤!!"
  祖象升眼中喷火:"孙大人,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看着袁督师受此奇冤?"
  吴襄犹疑地说:"皇上的圣旨谁敢违抗?"
  孙承宗瞪了吴襄一眼,凛然站起:"传令将帅,立即来帅府聚合,午时三刻,我辽东将士为袁督师举哀送行!"
  菜市口刑场。
  一根木桩上绑着上身赤裸的袁崇焕。
  五大三粗的两名刽子手握着牛耳尖刀立在一旁。
  温体仁端坐一边临场监刑。
  禁兵四周林立。
  百姓环绕观看。
  百姓群情激奋,指着袁崇焕咬牙切齿骂道:"看看这个引敌入城的汉奸!卖国贼!"
  "猪狗不如的畜生,也有今天的下场啊!吃他的肉!"
  有人喊着:"我出银一钱,买袁贼一块肉吃!"
  "我出银二钱,买肉一块!"
  "我出三钱!"
  "五钱!"
  "一两!"
  野蛮虐杀人性,袁崇焕的肉价一涨再涨!
  温体仁站起身来,来到袁崇焕身边,阴险地奸笑道:"民心不可侮啊!袁大人看看,黎民百姓咬牙切齿,义愤填膺,纷纷要吃你的肉!"
  "黎民百姓不明真相,恨的是卖国求荣的奸贼,我能以寸寸血肉喂养黎民,死而无怨无恨!"
  "哦,"温体仁斜睨着袁崇焕说道,"你的血肉之躯即将剐成碎片,果真无怨无恨?"
  "咚"的一声炮响!
  袁崇焕不禁仰天悲呼:"我袁崇焕一生清白,问天可容,问地可立,问心无愧!恨只恨满夷未灭,反遭暗算;悲只悲奸伪当政,适主昏庸;叹只叹大明社稷将无安宁之日,中兴之望永不复现了!"
  而此时远在关外的辽东总督府,硕大的祭坛上,青烟冉冉,"袁督师崇焕灵位"的供牌赫然矗立其中。
  灵位前供奉着猪、牛、羊三牲之首。
第90节:哀哉忠魂(4)
  辽东将领均着白盔白甲,一派肃穆。
  京都的刑场,"咚"的第二声炮响。
  温体仁眼露凶光,满脸杀气:"真是至死不悟!死到临头,依然怨言不绝,恶语诋毁!真该千刀万剐!"
  袁崇焕冷眼斜视着他,依然铮铮铁骨:"你剐得了我的肉,剐不了我的魂,我袁崇焕的冤魂永远是效忠大明社稷子民的!"
  此时远在千里之外的辽东总督府,白发苍苍的孙承宗已率先跪倒在地。
  祖象升等将帅随之刷地跪成一片!
  京都的刑场,刑官一声高呼:"午时三刻到!"
  "咚"的第三声炮响,震人魂魄!
  温体仁咬牙切齿地挥手下令:"开刀活剐!"
  刽子手握着牛耳尖刀走向袁崇焕。
  围观的人群一阵骚动。
  披头散发的茅元仪手捧两丸福寿丹,长跪在地,泣不成声:"督师啊!"
  遥远辽东的大地上,年逾古稀的老将军孙承宗已是泪流满面,他颤抖着胡须,哽咽高呼:"为袁督师送行!"
  祖象升等众将领,顿时响起一片哭声:"为袁督师送行!"
  总督府院内,闻讯赶来的士卒也一齐跪拜:"为袁督师送行!"
  宁远乡亲闻讯,也聚集总督府周围,不论男女老幼,此刻均一同跪倒,齐声哭喊:"为袁督师送行!"悲声震荡着广袤的辽东旷野,山谷回应,撼天动地!
  性情刚烈的祖象升,无法忍受这巨大的悲愤和冤情,他猛地起身从总督府内奔出,跃身跨上战马,疾驰而去!
  北京菜市口附近的街市。
  袁崇焕的妻子阮氏从湖广会馆出来,刚过虎坊桥街口,就遇上刑场围观的市民,他们正陆续返回各自家中。
  一市民边走边说:"痛快!国贼袁崇焕被剐得血肉皆无!"
  另一市民夸耀地说:"听说袁贼通敌是谢尚政捅出来的,要不还真险呢!"
  又一市民叹了口气:"真够惨的!就剩了一副骨头架子!"
  阮氏闻言,一把抓住说话的市民:"谁?你们说的是谁?"
  "袁崇焕啊!"
  "哪个袁崇焕?"
  "还有几个袁崇焕,就是辽东那个督师袁崇焕!"
  "他……他怎么啦?"
  "他通敌叛国,刚刚被凌迟处死啦!"
  阮氏一听,轰的一下,顿时昏倒!
  人们拥过来,施以急救:"大嫂!"、"大嫂,你醒醒!"
  阮氏在人们呼唤声中,缓缓睁开眼皮。
  "噢,醒过来了!"
  人们刚想问些什么,可却见阮氏猛地一跃爬起,直朝菜市口刑场奔去!虎坊桥距离菜市口刑场并不太远,但当阮氏跌跌撞撞地赶到时,刑场已是空无一人。不久前还乱乱哄哄,熙熙攘攘的,如今已人去烟散,只有孤孤零零的木桩依旧矗立在那里。
  阮氏走向木桩,寻找着丈夫踪迹,低头一看,只见地上一片血迹。
  阮氏扑下身去,捧起一掬血,她目视累累血迹,如痴如呆:"崇焕,你在哪里?为妻怎么看不到你?怎么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她望着这血迹!斑斑血迹!流成小溪般的血迹!
  阮氏再也控制不住,抱住木桩,她失声痛哭:"崇焕,夫君啊!为什么……你死得这么惨啊!苍天啊!为什么……冤杀好人啊?"
  阮氏披头散发地疾步返转,来到谢尚政官邸门前。
  阮氏欲哭无泪,满腔悲哀化成极度愤怒,拼命地用身体撞击着紧闭的朱漆大门!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