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160807112058421

_3 斯蒂芬.雷曼(美)
一个强论证有如下本质特征: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真是很可能的(但不必然)。
一个弱论证有如下本质特征:不大可能如果前提那么结论就真。
一个可信论证有两个本质特征:强和所有前提都真。
一个不可信论证是或者(a)弱,或者(b)强但有至少一个假前提。
归纳逻辑是关于检验强和弱的逻辑分支。
依次对术语做些一般性评述。注意,根据我们的定义,论证可以是强的、弱的、可信的、不可信的。但论证绝不会是真的,也绝不会是假的。前提和结论是或者真、或者假。但前提和结论都绝不会是强的、弱的、可信的、不可信的。
下列练习给予你一次机会来运用本节中所介绍的概念。
练习
一、匹配 将右栏中最符合左栏特征的字母填写在空格中。
有效 A.一个或者真或者假的语句。
无效 B.一个或者无效或者有一个假前提的论证。
强 C.带(全部)真前提的一个强论证。
弱 D.关于检验有效性和无效性的逻辑分支。
可靠 E.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真是不大可能的。
可信 F.带(全部)真前提的一个有效论证。
陈述 G.关于检验强和弱的逻辑分支。
不可靠 H.研究检验一个论证的前提是否足以支持其结论的方法。
基本概念(23)
不可信 I.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真是必然的。
演绎逻辑 J.一个陈述集合,其中一个被称为结论,它是根据被称为前提的其
他陈述而得到肯定的。
归纳逻辑 是关于S的一个可依赖的权威。R确实断定了S。因此,S。
逻辑 L.一个具有下列本质特征的论证:当前提真时结论假是可能的。
论证 M.对象A在某些相关方面类似于对象B。B有性质P。因此,A也
有性质P。
类比论证 N.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就真是很可能年的(但不是必然的)。
权威论证 O.一个论证或者(a)是弱的或者(b)是强的但有一个假前提。
二、真还是假? 试判断下列各题中的陈述是真还是假?
所有仅有真前提的论证都是可信的。
所有强论证都是可信的。
所有弱论证都是不可信的。
所有带有一个假前提的论证都是不可信的。
有些可信论证有假结论。
有些可靠论证有假结论。
下列论证是真的:“超过90%的美国人都说英语。汉克·威廉姆斯是美国人。因此,汉克·威廉姆斯说英语。”
下列论证是一个类比论证:“根据Flew的《哲学词典》,英国哲学家伯特兰·罗素死于1970年。因此,伯特兰·罗素死于1970年。”
强论证有这样的本质特征:不可能当前提真时而结论假。
每一不可信论证都有至少一个假前提。
每一不可信论证都是弱的。
有些论证有有效前提,但有些没有。
下列论证是一个诉诸权威的论证:“学者们正像罗马皇帝尼禄。尼禄,你可知道,在罗马灭亡时还在拉小提琴。类似地,学者们也在文明被贪婪、贫困、种族歧视和暴力的‘火焰’威胁时玩思想。现在,一般认为,尼禄在道德上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学者们在道德上也是不负责任的。”
强论证有这样的本质特征:(a)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假是可能的;(b)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真是很可能的。
弱论证有这样的本质特征:不可能如果前提真,那么结论就真。
三、有效还是无效?弱还是强? 尽你所能判定,下列论证哪些是有效的?无效的?哪些是强的?弱的?
连续杀人犯中50%都是在孩童时期曾经被虐待过。Ted Bundy是一个连续杀人犯。所以,Bundy曾经在孩童时期被虐待过。
这个可爱的瓷器盘,大小、重量和构造都与我刚才落下的那一个类似。我刚才落下的那个碎了。因此,如果我落下这个可爱的瓷器盘,它也会碎。
根据李连·洛克松的《宝石百科全书》,Buddy Holly写有“皮革·苏厄”、“就是那一天”,以及其他一些早期作品,死于1959年2月3日的一次空难。因此,Buddy Holly死于1959年的一次空难。
解剖的蛙100%都有心脏。所以,整个蛙群中100%都有心脏。
有意杀死一个无辜者总是错误的。胎儿是一个无辜者。因此,有意杀死一个胎儿总是错误的。
基于盖洛普民意测验的研究表明,4000个样本足以支持关于总人口的高度精确的结论——结论仅仅有2个百分点的误差。而且根据最近的民意测验,4000个样本中有83%的美国投票人赞成琼斯当选总统。所以,大约83%的美国投票人将赞成琼斯当选总统。
海豚类似于人类。它有肺而不是鳃。它是温血的而不是冷血的。而且,海豚为它们的后代哺乳。所以,海豚像人一样,都有说话的能力。
每一个系列杀人犯都是精神病患者。有些罪犯不是精神病患者。因此,有些罪犯不是系列杀人犯。
基本概念(24)
停车场90%的卡车都被破坏了,而且你的卡车是在停车场。因此,你的卡车被破坏了。
所有蜘蛛都不是人。Dawn是人。因此,Dawn不是蜘蛛。
所有观察到的翡翠都是绿色的。因此,下一颗观察到的翡翠也将是绿色的。
林达比玛丽亚年轻。因此,玛丽亚比林达年老。
按照纽约大学卓越艺术教授所言,挪威艺术家爱华德*蒙克在1893年画了《尖叫声》。因此,蒙克在1990年前就画了《尖叫声》。(见《Janson艺术史》,纽约:Abrams,1971版,第513页)
圣·安布拉斯学院65%的学生都是民主党员。乔恩是圣·安布拉斯学院的一名学生。因此,乔恩施是民主党员。
马克·吐温与萨缪尔·克雷门斯是同一个人。马克·吐温写了《黑果芬兰人》。因此,萨缪尔·克雷门斯写了《黑果芬兰人》。
所有圆都不是方。所有圆都是图形。因此,所有图形都不是方。
根据刘易斯·和普夫的观点,世界宗教的著名权威,公元前6世纪起源于印度的耆那教,主张将灵魂从物质中解放出来。全部生命,尤其是动物的生命,都是奉献给耆那教教徒的。而且,耆那教教徒主张,神不能帮助人得救。因此,至少有一种宗教主张,神不能帮助人得救。(参见和普夫的《世界宗教》,1987年第四版,纽约:麦克米兰,第134—138页)
在一家工厂,有一台生产锡器的机器。质量控制部门检查了该机器生产的全部锡器的十分之一样本。在该部门所检查的锡器中,有5%是畸形的。因此,该机器所生产的全部锡器有大约5%是畸形的。
计算机类似于人,都具有复杂计算的能力。人一般在犯了错误之后就会感到羞耻。因此,计算机一般在犯了错误之后就会感到羞耻。
根据《不列颠百科全书》,毒气作为武器首次在现代战争中使用,发生在1915年4月22日,当时德军使用高度成功的氯气进攻盟军在比利时的伊普雷阵地。因此,毒气作为武器首次在现代战争中使用,发生在1915年4月22日。
四、可信度 下列各题中哪些是可信的?哪些是不可信的?(如果该论证是不可信的,请说明为什么。)哪些论证既不是可信的,也不是不可信的?
大多数人都怕死。伍迪*艾伦(著名演员及导演)是人。因此,伍迪*艾伦怕死。
西雅图太平洋大学50%的学生都共和党员。卡西是西雅图太平洋大学的一名学生。因此,卡西是一名共和党员。
所有人都有死。苏格拉底是人。因此,苏格拉底有死。
所有被观察到(在整个世界历史上)的鸟都会飞。因此,所有鸟都会飞。
战争类似于下棋。比例,在战争和下棋中,策略都是重要的,都是为胜利而战。既然当一个人丢了一场棋赛,他不应该用致命的武器攻击对手,因此,当一个国家失去一场战争,用致命的武器攻击对手也是不应该的。
的美国人都说汉语。Harrison Ford(著名演员)是美国人。所以,Harrison Ford说汉语。
苏伊比汤姆高。汤姆比弗雷德高。因此,苏伊比弗雷德高。
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是说英语流利的人。英格兰女王是美国人。因此,英格兰女王是说英语流利的人。
大多数美国人都生活在内华达州。Aretha Franklin(著名歌唱家)是美国人。因此,Aretha Franklin生活在内华达州。
里德学院40%的学生都来自西北部。萨莉是里德学院的一名学生。因此,萨莉来自西北部。
注释
我主张论证由陈述组成。有些逻辑学家更愿意说论证由命题组成。关于这个问题的更多资料见本书第三章第一节。
刘易斯:《痛的问题》,纽约:麦克米兰,1962年版,第116页。
关于演绎和归纳逻辑的刻画,参见Brian Skyrms:《选择与机遇》,(Belmont,CA:Wadsworth)1986年,第三版,第12页。
有些逻辑学家想以这一陈述为条件。他们并不相信有效性总是由于形式。他们的观点基于下述事例:“有些东西是绿色的。所以,有些东西有颜色。”该论证显然有效,但要明确以它作为替换例的有效形式却是困难的。当然,人们可能说,该论证有一个未陈述的前提:“所有绿色的东西都有颜色”。但有些逻辑学家却认为,该论证已经似乎有效而无需增加前提,为什么要坚持有效性总由形式来决定?从这一观点看,有效性有时也是由具体内容决定的,即使它通常由形式所决定。
第七章提供了“如果…那么…”的一个更完整的变体列表。这里的是试图提供一个较常用的变体的简短列表。
关于这些问题的一个有用讨论,参见戴维斯:《时间不对称物理学》,伯克利和洛杉机:加利福尼亚大学出版社,1977年版,第7章,第185—200页。
:《美国人民史》,(纽约:HarperCollins)1995年版,第378页。
此例参见Skyrms:《选择与机遇》,第9页。
识别论证(1)
前一章所考察的论证是短而简单的。而且哪是前提哪是结论是明显的。但很可能正像你已经认识到的那样,作者通常并不如此简单而直接地陈述他们的论证。结论或者被首先给出,或者掺杂在几个前提之间。一段长论证实际上可以看成是一连串更短的论证,这时重要的是要区别论证的最终(或总的)结论和导致最终结论的各个子结论。
本章告诉你如何识别日常语言中出现的论证,如何从前提和结论来区别无关的冗词,如何识别论证的结构(即哪些陈述支持哪些陈述)。
论证和非论证
我们必须首先学会区分论证和非论证。我们知道,论证是一个陈述系列,其中一部分被称为结论,该结论又是根据其他被称为前提的部分得到断定的。显然,除了论证,人们还可以用语言来做很多事情:致欢迎词,讲故事,做邀请,表达感情,提供信息,讲笑话,做祈祷等等。在本节,我们将来考察陈述的一些非论证使用,它有时与论证相混淆。
一般地,区分论证和非支持性断定是很重要的。例如:
从1964到1972年,世界历史上最富有的和最强大的国家做出了一个最大的军事行动,使用了除原子弹外的任何武器,击败了一个弱小的农业国[越南]的民族革命运动——但最终失败了!
上述段落并非论证,而仅仅是一个关于越南战争的陈述。它没有提供支持性陈述(即前提),也没有得出什么结论。当然,支持性陈述还是可以提供的,但因为它们并没有出现在上述段落中,所以该段落自身并非一个论证。
非支持性断定包括各种类型,有些容易和论证相混淆。例如,一则报道(report)是一个希望提供情况、主题或事件等信息的陈述系列。一则报道可以是没有包含任何论证的许多信息的陈述。例如:
全球广告消费从1950年到1990年,增加了几乎七倍。比世界经济增长快三分之一,比世界人口增长快三倍。具体地,消费从1950年的390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 2560亿美元——多于印度的国民生产总值或者整个第三世界国家花在健康和教育上的费用。
而且,这些陈述虽然可以追索进一步的陈述,但上述段落却是一则报道而非论证。该段落并没有做出什么推理,而仅仅是包含了一系列信息的陈述。
举例(illustration)是与解释或阐明案例联系在一起的陈述。例如:
哺乳动物是用奶水哺育后代的脊椎动物。例如,猫、马、羊、猴、人都是脊椎动物。
因为“所以”一词通常用来指示一个论证的结论,因此,当用“所以”一词来引入事例时,我们就容易将举例与论证相混淆:
全部数字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所以,2可以表示为8/4,5可以表示为15/3。
在上述陈述中,例子似乎仅仅是举例。然而,有时,例子不仅解释或者阐明,而且还支持(提供论据)一个论题,这时的段落就是一个论证而非举例了:
你刚才说所有哺乳动物都不会飞,但这不准确。至少有一个哺乳动物有翅膀并且会飞。例如,蝙蝠是哺乳动物。
有时,一个段落可以合理地解释为一个举例或者一个论证。这完全依赖于对下述问题的回答:例子仅仅是阐明(或者解释)一个陈述,还是用来为它提供证据?如果例子是用来提供证据的,则该段落就是一个论证。
一个解释性陈述(explanatory statement)为有些现象的出现提供一个理由。例如:
识别论证(2)
朱迪病了,因为她吃得太多。
恐龙灭绝,是因为“6500万年前大量彗星或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大量灰尘升入太空,遮住了阳光,因此阻止了光合作用,…,从而戏剧性地降低了地球的温度…”
该段落容易与论证相混淆,由于“因为”一词通常用来指示一个前提。例如,“并非所有哺乳动物都是陆上动物,因为鲸是哺乳动物。”这里的“因为”一词指示前提“鲸是哺乳动物”。(“因为”的这一使用更多地出现在下一节中)。但是要仔细地考虑案例(6)和(7)。陈述(6)似乎并不是一个以朱迪病了做结论,而以“她吃得太多”作为前提的论证。相反,(6)只是断定:朱迪病了,是因为她吃得过多引起的。当然,对于朱迪的病来说,也存在其他可能的解释,例如遭到病毒侵害或者食物中毒。但(6)并没有提供更多理由来思考这个“过渡饮食解释”是真的;即(6)并不包括前提。因此,(6)不是一个论证。类似地,(7)对于恐龙灭绝这个结论来说似乎也不是一个论证。它只是断定了,对于恐龙灭绝的一个可能解释是正确的。
然而,如果一个解释性假说被进一步的陈述所支持 ,那么我们就得到一个论证。例如,许多论证都是对结果的论证,即某一陈述或假设是有些现象的最好解释(或者有些陈述是很可能真的,因为它是有些现象的最好的解释)。这些是论证而不只是断定,因为已经提供了前提。例如:
关于恐龙灭绝人们已经提供了三种解释。第一,全球气温升高导致雄性恐龙睾丸停止起作用。第二,恐龙出现以后,某些有花植物(即被子植物)的出现;这些植物对于恐龙来说是巨毒性的,恐龙一吃它们就死。第三,大量彗星撞击地球,导致大量灰尘遮住阳光,进而产生令恐龙不能适应的严寒气候。现在尚无任何证据来证明或反驳第一个假设。第二个假设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在恐龙毁灭前被子植物很可能已经存在1000万年了。然而,有些证据支持第三个假设。如果大量彗星撞击地球导致恐龙灭绝(大约6500万年前),那么在那个阶段的沉淀物中就应该存在大量不同寻常的铱元素(稀金属),因为地球上大量的铱元素都来自彗星和其它外星球。而且,事实上,已经发现大量非同寻常的铱元素存在于那个时代的沉积物中。因此,第三种解释似乎最好。
上述段落是一个论证,因为给出的证据支持三个解释之一最好的声称。
条件句陈述(conditional statements)本身是典型的非论证。例如:
如果鲁西努力学习,那么她将取得进步。
容易误以为,一个条件句的前件是前提而后件是结论。但显然不是这种情况。记住,一个条件句陈述本质上是一个假设。所以,上述陈述仅仅断定了,如果鲁西努力学习,那么她将取得进步。而并没有断定鲁西努力学习,也没有断定他取得进步。考虑下列论证进行比较:
鲁西努力学习。因此,鲁西将取得进步。
这里,我们显然有一个前提—结论的结构。而且结论是根据前提(也是被断定的)而得到断定的。
尽管条件句本身并非论证,但在上下文中它们可以用来表达论证。例如,在一场比赛中,一名网球教练会给他的一个运动员这样的建议:“如果你想赢,那么你就应该给对手一个反手抽打。”在该上下文中,“你想赢”不必得到清楚陈述;它可以是假设。因此,如果要表达一个条件句,教练实际上可以提供一个肯定前件式的论证:“如果你想赢,那么你应该给对手一个反手抽打。你想赢吧。因此,你应该给对手一个反手抽打。”然而要注意的是,给论证增加前提(或结论)可能遇到麻烦;我们在后一章中将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这里的关键点是,在特殊上下文之外,条件句自身并非论证。
识别论证(3)
下列练习将测试你对论证与非论证的差异的理解。
非支持性断定并非论证。但有些类型的非支持性断定会和论证相混淆,例如报告,举例,说明和条件句。
练习
一、论证和非论证 下列段落中哪些是论证?哪些是非论证?如果是论证,请指出其结论。如果是非论证,请分清它是报告、举例、说明、或条件陈述。
美国人是唯利主义者,因为他们比其他国家的人开展更多的广告业务。
如果一个人的大脑停止活动,则他或她已死亡。
全世界鱼捕获量从1989年的高达1亿吨,下降到了1990年的9700万吨,而且自那以后一直保持这个数量。有些大洋的捕获量有增加,但别的大洋则在下降。而且有些鱼类捕获量上升,伴随着别的鱼类捕获量的下降。随着捕获量持续增长的历史趋势被打破,全球鱼捕获量可能出现继续下降趋势…——Hal Kane:“鱼的捕获量不再增加”,载Lester Brown、Hal Kane和Ed Ayres编:《1993年重要迹象:影响我们未来的趋势》,纽约:诺顿(Norton),1993年版,第32页。
发动战争总是错误的,因为它要杀人。而杀人是错误的。
当我们计算该行星表面的温度时,依据其向太空中辐射的热量,我们就能发现其整个球体应该是一个冰冻的荒原,比今天要平均冷大约摄氏33度(华氏60度)。挽救我们免于这寒冷命运的是大气层。环绕我们地球的大气层,含有如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重要气体,吸收来自地球表面辐射的热量,并向更低温度的地方再发射它们自己的热量。我们说它们“捕获”了地球的辐射,并称这一行星的温暖过程为“温室效应”。——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气候系统》,1991年冬季,第7页。
美国从来没有来自外国威胁的安全,之前也从来没有毕业生比上一代的那些人更少地接受教育。这些事实确保这样的结论:今天对美国的主要威胁是美国公共教育的建立。——乔治·威尔(George F. Will):《水准风》。纽约:Viking出版社,1999年版,第199页。
既然类似粒子和类似波的现象我们归之为光的独有性质,而且这些性质现在被认识到不属于光自身,而是属于我们和光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光没有独立于我们的性质!要说某些东西没有性质与说它不存在是一样的。该逻辑的下一步是不可避免的。没有我们,光不存在。——加利·朱卡夫(Gary Zukav):《跳舞的巫师们(Wu Li Masters)》,纽约:Bantam Books,1979年版,第95页。
如果人是创造性的存在物,则造物主会努力促成每一个人的最终实现。
美国粮食生产商每年为牲畜提供2000万吨可以为人类所消费的植物蛋白,而牲畜仅能生产出200万吨蛋白质。
战争的原因是一些人希望控制另一些人。
为什么地球变得越来越暖和了?原因很多,但重要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极大地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又保持热量。第二,空调和电冰箱所用的氟化物已经破坏了臭氧层,因而使得地球暴露于来自太阳的紫射线之下。
世界人口在1950年约25亿。1967年,世界人口约35亿。1980年,世界人口约45亿。1992年,世界人口约55亿。因此,世界人口自1950年以来有稳定而快速的增长。
全球石油需求稳定在1979年的高位之下。许多国家改进能源效率和天然气的扩充作用切入石油市场。但石油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能源,它提供总量的40%…——克里斯托福·弗拉文(Christopher Flavin)和Hal Kane:“石油产量稳定”,载Lester Brown、Hal Kane和Ed Ayres编:《1993年重要印象:影响我们未来的趋势》,纽约:诺顿,1993年版,第46页。
识别论证(4)
或者詹姆斯(James)被枪击而死,或者被吊死。詹姆斯并非被枪击而死。因此,詹姆斯被吊死。
并非所有的下层民众首领都怕进监狱,因为John Gotti是一个下层民众首领,但被送进监狱。
素数是仅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数。例如,3,5,7,11都是素数。
如果奥斯瓦尔德(Oswald)没有杀肯尼迪,那么别的人就会这样做。
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都可以用来表示数。所以,罗马数字IX表示数9。
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孔子:《论语》,纽约:牛津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3页。
冷战期间,美国实行核威慑政策。装有核弹头的导弹瞄准了前苏联的许多地方。破坏性的威胁是现实的。如果发射导弹,成千上万的无辜民众会被杀害。但在我看来,美国的核威慑政策是不道德的。让我给你做个类比。假设两个愤怒的男人拿着机枪面面相觑。每一个人的后面都站着很多无辜的旁观者。每一个人都通过威胁叩动扳机并因此杀死很多无辜者来牵制对方。我认为,显然这样的人将面临不道德行动。因此,美国的核威慑政策也是不道德的。
如果人吃动物是允许的,那么超智慧的外星人吃人也是允许的。
善良并非总属于年轻人,因为德雷莎修女(Mother Teresa)是一个善良的人。
美国是一个强国,主要地因为它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
有些金属在室温下是液体,因为水银是液体。
如果靠路的左边驾驶是错误的,只是因为社会不赞成它,那么偷盗是错误的,也只是社会不赞成它。而且靠路的左边驾驶是错误的,只是因为社会不赞成它。因此,偷盗是错误的也只是因为社会不赞成它。
二、构造论证 给下列每一个陈述,写下至少一个对它提供某种支持度的前提。
对非人动物进行实验在道义上是允许的。
吃动物是错误的。
大麻应该合法化。
只有暴力犯罪才应该被惩处。
手枪应该被禁止。
社会必须为无家可归者提供居所。
美国人太自私了。
世界人口过剩。
生活在一个现代城市是愚蠢的。
美在于注视。
大公司有太多的政治力。
核威慑是不合理的。
在税单上错误表达一个人的收入是错误的。
一个国家进行战争不都是错误的。
说谎在有些情况下是道义上不允许的。
良构论证
日常语言中的论证通常以隐藏重要逻辑特征的各种方式得以陈述。例如,冗词可以使得难于判定前提实际上是什么。结论可以被隐藏在前提的纠缠里。重复可以让许多事实上不存在的前提出现。一个词汇表中采用无用的变异也许隐藏着前提间(或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等等。
显然,当重要逻辑特征得到明确地陈述时,论证是更易于评价的。当一个论证这样陈述后,我们将称之为良构论证(well-crafted argument)。因为从逻辑的观点看,良构论证比其不良构的情况更易于评价,所以,最重要的逻辑技术之一,是能够将日常语言中的论证改写成良构论证。本节中,我们将讨论产生日常论证的良构式所包含的原则。
原则1:识别前提和结论。
如前所述,一个论证的前提是根据它就可以断定结论的陈述,陈述是有真假之分的语句。论证的每一步,无论前提还是结论,都必须是陈述。考虑下列事例:
识别论证(5)
我们应该消除死刑,因为它不能阻止犯罪。
这是一个论证。“因为”一词通常指示一个前提,并且它在上述情况下也是如此。上述论证(11)的一个良构式似乎如下:
死刑并不阻止犯罪。
因此,2.我们应该消除死刑。
从现在起,当构造论证的良构式时,让我们约定论证的结论为最后一步。当我们要做出结论时,我们写“所以”来标明。而且,我们在论证的每一步(无论是前提还是结论)前边写一个数字。前面没有“所以”一词的论证步骤将被理解为前提。这样,陈述(1)仅仅是前提。既然我们的约定告诉我们(1)是一个前提,所以我们也可以省略“因为”这个词。
事实上,论证(11)表明至少有两件事情值得注意。首先,一个论证的结论通常出现在一个自然语言语段的最前边。例如,一个段落中的论题句通常是一个结论,它被段落后边出现的陈述所支持。所以,不能假定一个作者将首先陈述他或她的前提,然后再得出一个结论。在日常交流中,次序经常颠倒。
其次,论证(11)表明了前提指示者——“因为”一词的典型应用。前提指示者(premise indicators)经常引导一个前提,即一个支持理由。通常的前提指示者语词或词组如下:
因为 毕竟
既然 理由是
因 从事实的观点看
根据 有鉴于
当然,人们不会假定这些词或词组在它们使用的每一情况下都指示前提。就像我们所看到的,“因为”一词经常用于说明。但这些词经常用作前提指示者是这里的要点,要知道这对于把一个论证改写为良构式有重要帮助。
就像前提指示者典型地标志前提一样,结论指示者(conclusion indicators)典型地标志结论。一般地结论指示者如下:
故而 因而
所以 由此可见
因此 可得
蕴涵 我们可以推出
可推得 据此证明
考虑下列论证:
我小的时候被几条狗咬过。所以,狗是危险的。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我小的时候被几条狗咬过。
因此,2.狗是危险的。
当然,上述论证是弱的,但弱论证仍然是论证。
这样,你便知道了前提和结论指示者是什么。好新闻通常是作者使用这样的词或词组来澄清他们的意图。坏新闻则经常是作者依赖更微妙的方法(如上下文,次序,强调)来分清他们论证的结构。但是良好的经验原则是先识别结论。一旦你弄清楚作者试图证明什么,论证的其余部分通常都条理清晰了。
让我们来考虑一个稍微有些复杂的论证:
既然一般美国人所消费的地球资源数量是一般亚洲人的30倍,因此,美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是自私的。毕竟,过度消费是一种贪婪形式。而且贪婪是一种自私欲望。
上述论证的结论是什么呢?美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是自私的。“既然”是一个前提指示者,“毕竟”也是如此。所以,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一般美国人所消费的地球资源数量是一般亚洲人的30倍。
过度消费是一种贪婪形式。
贪婪是一种自私欲望。
因此,4. 美国人(作为一个整体)是自私的。
你也许想知道前提的次序是否重要。从逻辑的观点看,次序并没有什么要紧的,因此我们只是依据它们原初出现的次序来列出前提。然而要注意的是,如果一个论证是良构的,则前提必须列在结论之前。因为我们的约定告诉我们,在一个良构的论证中,最后的陈述是结论。
识别论证(6)
正像我们在第一章所看到的,条件陈述有许多变体。当写一个论证的良构式时,你应该将任一条件句前提或结论纳入标准形式(standard form)——即“如果A那么B”——有两个理由。第一,当条件句处于标准形式中时,大多数人易于抓住其逻辑含义。第二,将条件句放入标准形式中有助于认识论证形式。考虑下例:
吃母牛和猪是不允许的,因为允许吃母牛和猪仅当允许吃狗和猫。但吃狗和猫是不允许的。
改写上述论证为良构式,我们有:
如果允许吃母牛和猪,那么允许吃狗和猫。
吃狗和猫是不允许的。
因此,3.吃母牛和猪是不允许的。
该论证形式是否定后件式。如前所述,“如果A那么B”的一般变体包括“B如果A”,“B假定A”,“B倘若A”,“A仅当B”,“倘若A则B”,“假定A则B”。
在结束识别前提和结论这个论题之前,我们需要先来考虑两个包含修辞问题和命令句的稍微复杂的语句。就像第一章所提到的,并非所有语句都是陈述。例如,疑问句是语句但不是陈述。然而,存在一种问题称作假装陈述,即所谓的修辞问题。一个修辞问题是用来强调一个点。所有答案都是不期待的,因为答案完全要考虑上下文来定。例如:
通常认为接受恩惠的人是幸福的人并不成立。难道说幸福的人是穷人和失业者吗?幸福的人会被认为是寄生虫吗?
在上述文本中,论者显然期待对两个问题的问答都是“不”。因此,这些问题实际上都是陈述。而且当要产生该论证的一个良构式时,我们将它们变为陈述如下:
幸福的人绝不是穷人和失业者。
幸福的人绝不会被认为是寄生虫。
因此,3.通常认为接受恩惠的人是幸福的人并不成立。
命令(或命令式)也是语句但不是陈述。如果有人发出命令“关门!”回答“那是真的”(或那是假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命令并没有做出真假的诉求。然而,命令句有时在论证中也充当前提和结论。这样的命令是假装的“应该”陈述。例如,考虑下列论证:
做一个医生吧!你有那个天赋。你会喜欢那个工作的。你可以帮助许多人。而且你可以挣到很多钱!
在这种情况下,命令“做一个医生吧!”自然被解释为“应该做一个医生”,而且这后面的语句表达了某种或者真或者假的东西。5当一个命令句是一个假装的“应该”陈述时,我们应该明确这个论证的良构式:
你有那个天赋。
你会喜欢那个工作。
你可以帮助许多人。
你可以挣到很多钱。
因此,5.你应该做一个医生。
这样来书写结论也同样是正确的:“你应该作一个医生。”
原则2:消除多余冗词。
论证中有四类冗词格外常见。一是折扣。折扣(discount)是承认一个事实或者可能性,该可能性被认为致使一个论证无效、弱、不可靠或不可信。例如:
尽管在次原子领域中某些事件随时发生,但我仍要说,宇宙整个来说展现了一幅宏观次序。也许关于这最好的证据是,事实上科学家继续在揭示能够被具体阐述的规律。
上述论证的结论是“宇宙整个来说展现了一幅宏观次序”,前提是“科学家继续在揭示能够被公式化的规律”,但我们用“尽管在次原子领域中某些事件随时发生”做什么呢?它似乎并不是一个前提,因为随时发生的事件并不是有次序的理由。事实上,陈述“在次原子领域中某些事件随时发生”似乎是与该论证的结论相违背的证据。那就是为什么它最好不被认为是一个前提而是一个折扣。
识别论证(7)
折扣在修辞上是很重要的。大致说来,在一个论证中的修辞因素(rhetorical elements)能够增加其心理上的说服力而不影响其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性。而且折扣经常通过增加潜在对象来增加论证在心理上的说服力。听众经常被辩者折服于考虑了一个潜在对象并对之加以反驳的时候。但折扣并不是前提,因为它们不支持结论。所以,当要产生一个论证的良构式时,我们将省略它们。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是论证(23)的良构式:
科学家继续在揭示能够被具体阐述的规律。
因此,2.宇宙整个来说展现了一幅宏观次序。
经常用作折扣指示者(discount indicators)的词或词组如下:
尽管       然而那也许是真的
即使       然而我承认
尽管有事实    我认识到…但
尽管事实上    我知道…但
第二类冗词是重复。使用重复的作者和说话者重述一个前提或结论,也许稍微改变一下语词。当发生这种情况时,选择具体阐述似乎为了将论证纳入最好的形式而将其他部分去掉。下面是例:
逻辑研究将增强你的注意力和遇到困难概念时的耐力。换言之,如果你申请自己进入逻辑主题,你将会发现自己能长时间集中注意力。你也能发现自己能够没有烦躁或挫败感地来处理复杂材料。所以,逻辑课程是值得努力学习的。
下面也许是上述论证的良构式:
逻辑研究将增强你的注意力和遇到困难概念时的耐力。
因此,2.逻辑课程是值得努力学习的。
现在,你会觉得在去掉重复这种情况下有些东西丢失了,而且事实上丢失的是一些修辞上重要的东西。重复自身有助于记忆。而且对术语做一些稍微改变可以纠正可能的误解或使观点更鲜明。但是我们的良构式有利于它自身;尤其是,它使我们能够集中于论证本质上的逻辑特征。
第三类冗词是确信。一个确信(assurance)是指示作者相信前提或结论的陈述、词或词组。例如:
本将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因为他显然具备最好的条件。
下面是该论证的良构式:
本具备最好的条件。
因此,2.本将在马拉松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显然”一词指示作者确信前提,但并不促成论证的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通常的确信包括:
显然 人所共知
无疑 众所周知
当然 无人否认
简直 那是不可否认的
明显地 那是一个事实
确信在修辞上是重要的,因为确信经常有助于赢得听众。但它们很少影响一个论证的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因此它们也很少出现在一个论证的良构式中。
第四类冗词是与确信相反的樊篱。樊篱(hedge)是指示论者犹豫于前提或推论的陈述、词或词组。例如:
在我看来,我们已经在毒品战争中失败。因此,毒品应该合法化。
“在我看来”是樊篱,因此该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我们已经在毒品战争中失败。
因此,2.毒品应该合法化。
一般的樊篱如下:
我认为 我相信
似乎 我猜想
也许 可合理地猜想
可能 这似乎合理地
在我看来 这似乎可靠地
樊篱在修辞上是重要的,因为没有它们听起来就显得教条和僵化。但樊篱常常不会影响一个论证的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因此,樊篱通常不应该在一个论证的良构式中出现。
识别论证(8)
当我们要产生一个论证的良构式时,确信和樊篱常常可以去掉。但它们并不总可以去掉,因为它们有时影响到一个论证的有效性、强度、可靠性或可信度。例如:
我痛苦,如果我觉得我痛苦。而且我觉得我痛苦。所以,我痛苦。
上述论证的良构式如下:
如果我觉得我痛苦,那么我痛苦。
我觉得我痛苦。
因此,3.我痛苦。
上述论证的主要观点是,痛苦情况在觉得是什么样的和实际上是什么样的之间存在着一种特殊的联系。因此,我们常常可以将“觉得是什么样的”作为樊篱去掉,但这里不行。上例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当重写一个论证为良构论证时,我们必须保持鲜明性。上下文中每一个词或词组的作用必须得到仔细地评价。
原则3:使用一致的语言。
比较下列两个论证:
如果上帝是无所不知的,那么他知道你明天是否偷一辆车。而且,事实上,上帝是全知的。因此,上帝将知晓你明天是否犯偷车贼的罪。
如果上帝是无所不知的,那么他知道你明天是否偷一辆车。而且,事实上,上帝是无所不知的。因此,上帝知道你明天将要偷一辆车。
上述论证中前提和结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很强地依赖于所包含的词项:“无所不知”、“偷”、“全知”等。论证(33)显得像是有人用字典写的,用“全知”代替“无所不知”,“犯偷车贼的罪”代替“偷车”,“知晓”代替“知道”,等。简言之,(33)中的语言不是一致的而是有差异的。结果是前提和结论的联系变模糊。相比较,论证(34)中前提—结论的联系是清晰的。而且,上述两种情况下的基本论证形式相同,即都是肯定前件式。
下面是论证(33)的一个良构式:
如果上帝是全知的,那么上帝知道你明天是否偷一辆车。
上帝是全知的。
因此,3.上帝知道你明天是否偷一辆车。
当然,你也许会用“无所不知”代替“全知”。重要的事情,是整个论证要用一个词项来贯穿,以便着重推理的逻辑形式或模式。
在离开关于一致语言的主题之前,让我们再考虑一个例:
如果你研究别的文化,那么你会认识到存在各种各样的人类习惯。如果你理解社会实践的多样性,那么你会怀疑自己的习惯。如果你怀疑自己做事情的方式,那么你会变得更加宽容。所以,如果你扩展自己人类学的知识,那么你会变得更能够接受别人和没有瑕疵的实践。
而且,缺乏一致的语言使得难于明白前提和结论之间是否(和如何)逻辑地联系着。下面是该论证的良构式:
如果你研究别的文化,那么你会认识到存在各种各样的风俗习惯。
如果你认识到存在各种各样的人类习惯,那么你会怀疑自己的习惯。
如果你怀疑自己的习惯,那么你会变得更加宽容。
因此,4.如果你研究别的文化,那么你会变得更加宽容。
现在,我们可以明白论证实际上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推理链条。使用一致的语言对于展示论证的逻辑结构具有极大的好处。通过澄清前提和结论之间的联系,一致的语言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模糊思考,这些模糊思考经常诱使我们粗心使用类似但有细微差异的词汇。
原则4:在解释一个论证时应公平和宽容。
公平包括忠实原文,而不是曲解清楚的含义。当原文在某些方面模糊时宽容是必要的;它包含选取一个解释来使论证易于理解。上述两个概念都需要做一些详细说明。
识别论证(9)
关于公平,许多人倾向于他们看一个论证多于他们应该看的。他们不是让作者去说他或她自己,而是用他们自己的想象来再造论证。关键的陈述可以做稍微的改写或润色。重要的前提可以被省略。原文中未提供的新前提可以增加。等等。现在,的确存在一个识别假设和评价论证的未陈述前提的地方。(我们将在第六章中给出)。但在有效识别未陈述假设前,人们必须首先准确表达已陈述的或明确的论证形式而不是歪曲其意义。
公平要求,不要让我们的偏见妨害了提供真实反映作者意图的良构式的过程。例如,如果一个作者赞成对永久不省人事病人的热情,那么说他本人赞成我们的“扮演上帝”几乎肯定歪曲了他的意图。类似地,一个反对乱交的人不必相信所有的性交都是恶的,而且她在缺乏对方的确凿证据时不应该如此描述。而且某些支持乱交行动的人不必提倡使用严格的分配来完成更大的平等。将这种人解释为提倡严格分配的是不公平的,除非他或她有清楚的陈述或意味着这一点。
同时,我们不必在太窄或个性化的方式下来理解公平。要解释好,我们必须考虑各种修辞手段,如铁定而又细致的夸张。假设一家美国报纸的记者有如下论证:
哦,是的,我们全都深刻地体会到在越战期间来自政府完整而准确的信息。因此,任何人如何能够怀疑我们在波斯湾战争期间获得完整而准确的信息呢?
既然众所周知,美国人在越战期间有时并不被他们的政府告知真相,那么该记者的真实意思很可能是十分反对其用词的表面意思。该论证的良构式因而会沿着这些线索包含一些变化:
美国人在越战期间并没有收到来自政府的完整而准确的信息。
因此,2.美国人可能(或很可能)在波斯湾战争期间并没有收到来自政府的完整而准确的信息。
另外要注意的是,在良构式中,修辞问题被表达为一个陈述。
宽容进入图像,是当一个论证没有被清楚表达之时。也许一个前提可以作两种方式之一来理解。也许该论证的结构是不清楚的——假设哪一个陈述来支持哪一个?在这样的模糊性出现之处,宽容就要求我们将该论证放入其最好的可能之处。换言之,当我们面对一个解释选择时,我们就应该试图选择一个解释以使得该论证有效、强、可靠或可信,而不是无效、弱、不可靠或不可信。例如:
燃烧国旗应该被处罚。我认为存在比燃烧国旗更坏的事情,如杀人或绑架,但后者应该是非法的。许多人被这个问题所困惑。而且它不爱国。表达自由无论如何都是多么重要?
考虑下列良构式:
许多人被燃烧国旗所困惑。
燃烧国旗是不爱国的。
表达自由不重要。
因此,4.燃烧国旗应该被处罚。
前提(3)是在一个非宽容的方式下被陈述的。不可否认地,问题“表达自由无论如何都是多么重要?”的含义并不清楚。但作为陈述,前提(3)却是一个容易的目标。宽容要求我们改变前提(3)的措辞,也许沿着的线索是:“表达自由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或“表达自由并非最高价值”。
原则5:不要混淆次结论与(最终)结论。
有些论证是通过建立子结论来进行的,该子结论反过来作为前提支持论证的(最终)结论。子结论(subconclusion)进而有二重作用:它被前提所支持,但它又至少支持一个进一步的陈述(可以是结论或者是另一个子结论)。考虑下例:
识别论证(10)
牺牲一条生命换取五条生命并不总是道德的。因为如果牺牲一条生命换取五条生命总是道德的,那么违背一个健康者的意愿而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需要做器官移植的人就是道德的。但从事这种移植并不道德,因为这样做侵犯了健康者的权利。所以,牺牲一条生命去换取五条生命并不总是道德的。
下面是该论证的一个良构式:
如果牺牲一条生命换取五条生命总是道德的,那么违背一个健康者的意愿而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需要做器官移植的人就是道德的。
违背一个健康者的意愿而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需要做器官移植的人侵犯了健康者的权利。
因此,3.违背一个健康者的意愿而将他的器官移植给五个需要做器官移植的人是不道德的。
因此,4.牺牲一条生命去换取五条生命并不总是道德的。
注意,前提(2)并不支持子结论(3)。该结构是由论证(42)中的前提指示者“因为”而获得的。最终结论(4)是从(3)和(1)推出来的。要使论证的结构更清楚,就要缩短原文的表达,如“这样做”在这里被扩张和明确。
让我们采用总是将论证的结论列为良构式最后一步,并用“因此”一词做标记的约定。子结论也用“因此”一词做标记,并且区别于最终结论,因为它们有双从作用,即假设它们在论证中是从更早的步骤推出,并支持后边的步骤。当然,子结论事实上可以不是更早步骤所充足支持的,它也可以不充足支持任何后边的步骤。但良构式可想而知是代表论者意图的,即使那些意图在逻辑上有缺陷。
让我们来考虑另一个包含子结论的论证:
被害者X、Y和Z显然为警方称为“金炮手”的同一个人所杀,因为被害者X、Y和Z被同样的来自38式手枪的镀金子弹所枪击。现在,我们知道大多数系列杀人者都选择他们的同种族人作为被害者。而且X、Y和Z都白种人。最后,几乎所有的系列杀人者都是男人。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金炮手是一个白种男人。
下面是该论证的一个良构式:
被害者X、Y和Z被同样的来自38式手枪的镀金子弹所枪击。
因此,2.被害者X、Y和Z显然为警方称为“金炮手”同一个人所杀。
大多数系列杀人者都选择他们的同种族人作为被害者。
、Y和Z都白种人。
几乎所有的系列杀人者都是男人。
因此,6.金炮手是一个白种男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