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120517050233506

_11 凯文·凯利 (美)
繁衍。这种几近坠落乃至混沌的运行状态确保了生命的增殖。
少有人注意到活系统的核心特点是,这种似是而非的特质是具传染性的。活系统将它们的
不稳定姿态传染给它们接触到的任何事物,而且无所不及。地球上,生命横冲直撞,把势力扩
张到固体、液体和气体之中。就我们所知,没有哪块从未被生命触摸过的岩石。微小的海洋微
生物将溶入海水的碳和氧固化,生产出一种散布在海床的盐。这些沉积物最终被沉淀性的重量
压成岩石。微小的植物性微生物将碳从空气中吸入土壤乃至深入海底,在水下化为石油。生命
生产出甲烷、氨气、氧气、氢气、二氧化碳以及其他气体。铁——还有金属富集细菌造出金属
矿团。(铁是非生命的典型代表,它由生命产生!)通过严格的观察,地质学家得出结论:所
有露出地表的岩石(或许火山岩除外)都是再循环的沉淀物,因此,所有的岩石都具生物成因
的实质,也就是说,在某些方面受生命影响。共同进化生命的无情推拉,最终将宇宙中的非生
命物质带入它的游戏之中。它甚至将顽石也变成为映射其婆娑姿影的一部分。
.
88埃舍尔(M.
C.Escher,1898~1972):荷兰著名艺术家,他以在画面上营造“一个不可能的世界”而著称。在他的作品
里展示了深广的数学哲理。一些自相缠绕的怪圈、一段永远走不完的楼梯或者两个不同视角所看到的两种场景――产生出
悖论、幻觉甚至哲学意义。
.
89戴维
.雷泽尔(David
Layzer):哈佛大学天体物理学家。他在
1970年代初期明确指出,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在日益膨
胀的宇宙中熵会增加,但是由于一些相空间细胞也不断增加,熵的最大极限其增长速度可能超过熵本身的增长。
5.4.岩石乃节奏缓慢的生命
俄罗斯地质学家弗拉基米尔.沃尔纳德斯基90第一个明确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生命直接塑造了地球的肉身。他将地球上亿万生命体加以总结,并思考它们对地球的物质资源
产生的群体影响。1926年,他出了一本书,把这个宏大的资源系统称为“生物圈”(其实爱德
华.苏斯91在早几年也曾创造了这个术语),书中着手对生物圈进行了量化评估。这本名为《生
物圈》的著作直到最近才被译成英语。
沃尔纳德斯基将生命明确地比作石头镜子上的变色龙,这个说法得罪了两方人。他把活体
生物所处的生物圈看作巨型的化工厂,激怒了生物学家。在他看来,植物和动物在矿物质环绕
世界的流动中充当着临时化学容器的作用。“活体生物不过是岩石的一个特类……既古老又永
恒年轻的岩石,”沃尔纳德斯基写道。活体生物是存储这些矿物的精美而脆弱的贝壳。有一次
他谈到动物的迁移和运动时说,“动物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帮助风和浪来搅拌发酵中的生物
圈。”
与此同时,沃尔纳德斯基将岩石看做半生命,又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强烈不满。他说,由于
每块石头都是从生命中起源,它们与生命机体之间的不断互动表明岩石是生命中移动最慢的一
部分。山脉、海洋里的水以及天空中的气体,都是节奏非常缓慢的生命。地质学家们当然要阻
止这种明显的密契主义92观点。
.90弗拉基米尔
.沃尔纳德斯基(VladimirVernadsky,1863~1945):俄罗斯和前苏联矿物学家和地球化学家。代表作为
《生物圈》(1926年)一书。在前苏联他被称为
20世纪的罗蒙诺索夫。他的生物圈学说和智慧圈思想揭示了人与自然平
等共生的关系,描绘出人与生物圈共同进化的图景。他被称为现代生物地球化学之父。
.
91爱德华.苏斯(Eduard
Suess,1831.08.20~1941.08.26):奥地利地质学家。曾任维也纳大学教授,是英国皇家学会、
奥地利皇家学会会员,法国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外籍院士。
.
92密契主义(Mysticism):同时肯定道与万物。.“密契主义”一词出自希腊语动词myein,即“闭上”,尤其是“闭上眼
睛”。之所以要闭上眼睛,乃是出自对通过感官从现象世界获得真理、智慧感到失望。不过,密契主义并不像怀疑主义那
样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它仅仅主张闭上肉体的眼睛,同时却主张睁开心灵的眼睛,使心灵的眼睛不受现象世界的熙熙攘攘
所干扰,从而返回自我,在心灵的静观中达到真理、智慧。因此,辞书中对神秘主义的解释一般是“通过从外部世界返回
到内心,在静观、沉思或者迷狂的心理状态中与神或者某种最高原则结合,或者消融在它之中”。——摘自“有道”
两种奇思怪论组合成一个美丽且对称的体系。生命是不断更新的矿物质,矿物质是节奏缓
慢的生命。它们构成了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等式的两端并不能精确地开解;它们同属一个系
统:蜥蜴/镜子、植物/昆虫、岩石/生命,以及当代的人类/机器系统。有机体即是环境,而环
境也即是有机体。
这个古老且神圣的观念在边缘科学领域起码存在有几百年了。十九世纪的许多进化论生物
学家,如赫胥黎93、赫伯特.斯宾塞94,当然还有达尔文,对此都有直觉上的认识——物理环境塑
造了生物,生物也塑造了其所处的环境。如果从长远看,环境就是生物,而生物就是环境。早
期的理论生物学家阿尔弗雷德.洛特卡95于
1925年写道:“进化的不只是生物或物种,而是物种
加环境的整个系统。两者是不可分割的。”进化的生命和星球构成了一个共同进化的整体系
统,一如变色龙的镜上舞。
沃尔纳德斯基认为,假如生命从地球上消失,不但地球本身沉沦至一种“化学稳定”的平
衡状态,而且那些沉积的粘土层、石灰岩的洞穴、矿山中的矿石、白垩的峭壁,以及我们视为
地球景观的特有构造也将随之消退。“生命并非地表上偶然发生的外部演化。相反,它与地壳
构造有着密切的关联,”沃尔纳德斯基于
1929年写道。“没有生命,地球的脸面就会失去表
情,变得像月球般木然。”
30年后,自由思想家詹姆斯
.洛夫洛克通过天文望远镜对其它星球进行分析,也得出同样
的结论。“生物体简直无法‘适应’一个仅由物理和化学支配的死气沉沉的世界。它们生存的
世界由其先祖们的气息和骨骼构成,而今由它们继续维持着。”洛夫洛克有关早期地球的知识
较之沃尔纳德斯基更为全面,对气体和物质在地球上的环流模式的理解也略高一筹。所有这
些,都令他得出一个十分严肃的结论:“我们呼吸的空气,以及海洋和岩石,所有这一切要么
是生命机体的直接产物,要么是由于他们的存在而被极大改变了的结果。”
.
93
T.
H.赫胥黎(T.
H.Huxley,1825.05.04~1895.06.29):英国生物学家、教育家。在古生物学、海洋生物学、比较解
剖学、地质学等方面都有重大贡献。
.
94赫伯特
.斯宾塞(Herbert
Spencer):十九世纪下半期英国著名的唯心主义哲学家、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他被认为是
“社会达尔文主义之父”。
.
95阿尔弗雷德
.洛特卡(Alfred
Lotka,1880.03.02~1949.12.05):数学家。曾于
1924年至
1933年间担任美国大都会人
寿保险公司统计数学研究的负责人。
法国自然哲学家让.巴蒂斯特.拉马克96早在
1800年就已预言了这一非凡的结论,当时他所
拥有的行星动力学方面的信息甚至比沃尔纳德斯基还要少。作为生物学家,拉马克与达尔文旗
鼓相当。他,而非达尔文,才是进化论真正的发现人。拉马克之所以没有获得应得的赞誉而沦
落为失败者,部分原因是他太过依赖直觉而不是现代科学所推崇的详细例证。拉马克凭直觉推
演生物圈,而且具有先见之明。但因为当时没有一丝一毫的科学根据的支持,拉马克的言论并
不具有影响力。1802年,他写道:“以单体聚合、矿体、岩层等形式出现的所有构成地壳的复
合矿物质,以及由此形成的低地、丘陵、峡谷和山脉,都是在地球表面生存过的的动植物的独
一无二的产物。”
拉马克、沃尔纳德斯基还有洛夫洛克之流大胆的主张乍看起来似乎荒谬可笑,但是在横向
因果关系下却颇有道理:我们周围目所能及的一切——白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从东到西的深
海,逶迤起伏的群山,色调阴森的荒漠峡谷,充满乐趣的溪谷——与蜂窝一样都是生命的产
物。
洛夫洛克不停地向镜中窥探,发现它几乎是个无底深渊。其后几年,随着对生物圈的仔细
观察,他将更多的复杂现象列入了生命产物表。举几个例子:海洋浮游生物释放出一种气体
(二甲基硫),经氧化后产生亚微观的硫酸盐气雾,形成云中水滴凝聚的凝结核。如此说来,
甚至云层雨水也是由生物的活动产生的。夏天的雷暴雨也许是生命自身幻化为雨。某些研究暗
示,大多数雪晶的核也许是腐朽的植物、细菌或菌类孢子;因此,也许雪大都是由生命触发
的。能逃脱生命印记的只是极少数。“也许我们这个星球的内核并不受生命的影响,但我不认
为这种假设是合理的,”洛夫洛克如是说。
“生命是最具威力的地质力量,”沃尔纳德斯基断言,“而且这力量与时俱进。”生命越
多,它的物质力量就越大。人类将生命进一步强化。我们利用化石能源,将生命植入机器。我
们的整个制造业基础设施——好比我们自己身体的扩展——成为更广泛的、全球规模的生命的
一部分。我们的工业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改变全球大气的成分,我们的人造机械领域也
成为地球生命的一部分。乔纳森.韦纳97当年写《下个一百年》时就能肯定地说:“工业革命是
.96让
.巴蒂斯特.拉马克(Jean
BaptisteLamarck):法国生物学家。科学院院士。早期的进化论者之一。
.
97乔纳森.韦纳(Jonathan
Weiner):美国作家,1976年毕业于哈佛大学,曾获
1995年普利策奖、1994年洛杉矶时报图
书奖、1999年全国图书评论家大奖,并获
2000年度安万特奖入选提名。曾在亚利桑那州州立大学、洛克菲勒大学任教,
惊心动魄的地质学事件。”如果岩石是节奏缓慢的生命,那么我们的机器就是相对快一点的节
奏缓慢的生命。
将地球比作母亲是一种古老且亲切的说法。但将地球比作机械装置却令人难以接受。沃尔
纳德斯基的看法非常接近洛夫洛克的感悟,即地球的生物圈显现了一个超越化学平衡的规则。
沃尔纳德斯基注意到“生物体呈现出一种自我管理的特性”,生物圈似乎也是自我管理的,但
他没有进一步深入下去,因为一个关键概念——纯机械过程的自我管理——当时尚未出现。一
台纯粹的机器怎么能自我控制呢?
我们现在知道了,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并非生命所独有的神奇活力要素,因为我们已经创
造出了能够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机器。其实,控制和意图是纯粹的逻辑过程,它们可以产生
于任何足够复杂的介质中,包括铁制的齿轮和操作杆,乃至更为复杂的化学路径中。如果恒温
器和蒸汽机都能够具有自我调控能力的话,那么一个星球可以进化出如此优雅的反馈回路也不
是那么怪异的想法了。
洛夫洛克将工程师的敏感带入对地球母亲的分析。他做过修补匠、发明家、专利持有人,
还给无论何时都是最大的工程技术公司
NASA打过工。1972年,洛夫洛克提出了地球的自治表
征的假说。他写道:“地球上的所有生命体集合,从巨鲸到细菌,从橡树到海藻,可以看成是
一个单体生命,它能够熟练地操控地球大气层以满足自己的全部需要,而其所具备的能力和能
量也远超过其组成部分。”洛夫洛克把这个观点称为盖亚
98,并于
1972年与微生物学家林恩
.马
基莉斯99一起公布了这个观点,以接受科学评判。洛夫洛克说:“盖亚理论要比共同进化论更强
化些,”至少在生物学家使用这个词的时候。
现在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研究院执教。
.
98盖亚(Gaia):这个名字源自希腊神话的大地女神盖亚,是一个统称,包含了地球上有机生命体通过影响自然环境使之更
适于生存的相关概念。这套理论认为,地外生命中的所有生物体使星球管理生物圈以造福全体。盖亚理念描绘出一个物种
间的残存性生命力的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其他物种生存的适用性。当盖亚理论有了若干先驱者时,英国化学家詹姆斯.
洛夫洛克便于
1970年以科学形式推出了盖亚假说。盖亚假说解决的是自动动态平衡概念,并主张主体星球的居留生命与
其居住环境匹配为一个单一、自动调节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近地表的岩石,土壤,以及大气。开始时有过论战,后来科
学界许多人都或多或少地接受了以不同形式呈现的这一理念。——译自“维基百科”
.
99林恩
.马基莉斯(Lynn
Margulis):美国马萨诸塞州立大学教授,生物学家,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著有《性的奥秘》、
《何为生命》。
一对在互相攀比、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中共同进化的生物似乎只能滑向失控的深渊;而一
对卿卿我我、眼中只有对方的共生体又似乎只能陷入停滞不前的唯我主义。但洛夫洛克却认
为,假如有一张大网遍布着共同进化的动因,它网罗所有生物使其无可逃遁,生物创造自身存
活所需的基质,而基质又创造存活其中的生物,这个共同进化的网络就会向周围扩展直到成为
一个自给自足、自我控制的闭环回路。埃尔利希所提出的共同进化论中的“强制合作”——无
论互为敌人抑或互为伴侣——不仅仅能从各方培育出自发的内聚力,并且这种内聚力也会有效
地调和自身的极端值以寻求自身的生存。全球范围内的生物在共同进化的环境中所映射出的休
戚与共的关系,就是洛夫洛克所指的盖亚。
许多生物学家(包括保罗.埃尔利希)都不喜欢盖亚理念,因为洛夫洛克并未获得他们的准
许就扩大生命的定义。他单方面将生命的范畴扩大,使之具有一个占优势地位的机械器官。简
而言之,这个固体行星成了我们所知道的“最大的生命形式”。这是一头怪兽:99.9%的岩石,
大量的水,一点空气,再裹以薄薄一层环绕其周身的绿膜。
但是,假如将地球缩成细菌大小,放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它能比病毒更奇怪吗?盖亚就
在那里,一个强光映照下的蓝色球体,吸收着能量,调节着内部状态,挡避着各种扰动,并日
趋繁复,准备好一有机会便去改造另一个星球。
后来,洛夫洛克不再坚持早期的主张,即强调盖亚是一个有机体或表现得像一个有机体,
但他保留意见说盖亚确实是一个具有生命特征的系统。它是一个活系统。无论是否具备有机体
所需的所有属性,它都是一个鲜活的系统。
尽管盖亚是由许多纯粹的机械回路所组成的,但这不应成为阻止我们为它贴上生命标签的
理由。毕竟,细胞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化学循环;海洋中的某些硅藻也只不过是毫无生气
的钙晶;树木则是硬化的浆汁。但它们全都仍然是有生命的有机体。
盖亚是一个有边界的整体。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它那些无生气的机械构件也是其生命的一
部分。洛夫洛克说:“在地球表面任何地方,生命物质和非生命物质之间都没明确的区分。从
岩石和大气所形成的物质环境到活细胞,只不过是生命强度的不同层级而已。”在盖亚的边界
上——或是在稀薄的大气顶层,或是在炽热的地球核心,——生命的影响会消退。但是,没有
人能说清这条边界到底在哪里——如果它有的话。
5.5.不讲交情或无远见的合作
对于多数怀疑论者说来,盖亚的麻烦在于将一个非活物的星球看作是一部“聪明的”机
器。我们曾试图将毫无生气的计算机设计成人工学习机器,但却遭受了挫折。因此,在行星尺
度内展开头绪纷乱的人工学习,其前景似乎挺荒谬。
但实际上我们高估了学习,把它当成一件难事,这与我们的沙文主义情节——把学习当成
是人类特有的能力——不无关系。在本书中,我想要表述一种强烈的看法,即进化本身就是一
种学习。因此,凡有进化(哪怕是人工进化)的地方就会有学习。
将学习行为拉下神坛,是我们正在跨越的最激动人心的知识前沿之一。在一个虚拟的回旋
加速器里,学习正被撞裂成为基本粒子。科学家们正在为适应、归纳、智能、进化、共同进化
等事物的基本成分编目造册,使之成为一个生命的元素周期表。学习所需的各种粒子藏身于所
有迟钝的介质当中,等待着被组装(并往往自行组装)成奔涌灵动的事物。
共同进化就是多种形式的学习。斯图尔特.布兰德在《共同进化季刊》中写道:“没错,生
态系统是一个完整系统,而共同进化则是一个时间意义上的完整系统。它在常态下是向前推进
的、系统化的自我教育,并从不断改正错误中汲取营养。如果说生态系统是在维持的话,那么
共同进化则是在学习。”
生物的共同进化行为也许可以用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共同学习,或者共同传授也
行,因为共同进化的各方在相互学习的同时也在相互传授。(我们没有恰当的字眼来表述同时
施教与受教,但假如做到了教学相长,我们的学校教育将会得到改善。)
一个共同进化关系中的施与受——同时施教与受教——使许多科学家想到了玩游戏。简单
的儿童游戏如“哪只手里有钢镚儿?”具有“镜子上的变色龙”般的递归逻辑。藏钢镚儿的人
进入这样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刚才把钢镚儿藏在右手里,那么现在猜的人会认为它在我的
左手,因此,我要把它移到右手。但她也知道我知道她会怎么想,于是,我还是把它留在左手
里。”
由于猜的人的思考过程也是如此,双方就构成了一个相互预测对方意图的游戏。“哪只手
里有钢镚儿”的谜题和“镜子上的变色龙是什么颜色”的谜题相关联。从这类简单的规则衍生
出的无限复杂性令约翰.冯.诺依曼非常感兴趣。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早期,这位数学家就研发
出用于计算机的可编程逻辑,并同维纳和贝特森一起开辟了控制论的新领域。
冯.诺依曼100发明了与游戏有关的数学理论。他将游戏定义为一场利益冲突,游戏各方都试
图预测其他方的举动,并采取一系列的步骤,以解决冲突。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
.摩
根斯特恩101合写了一本书——《博弈论与经济行为》。他察觉到,经济具有高度共同进化和类
似游戏的特性,而他希望以简单的游戏动力学来阐释它。举例说,鸡蛋的价格取决于卖方和买
方彼此之间的预期猜测——我出价多少他才能够接受,他认为我会出多少,我的出价应该比我
能承受的价位低多少?令冯.诺依曼惊讶的是,这种相互欺诈、相互蒙骗、效仿、映像以及“博
弈”的无休止递归一般都能够落实到一个明确的价格上,而不是无限纠缠下去。即使在股市
上,当有成千上万的代理在玩着相互预测的游戏时,利益冲突的各方也能迅速达成一个还算稳
定的价格。
冯.诺依曼最感兴趣的是想看看自己能否给这种互动游戏找出最理想的策略,因为乍一看
来,它们在理论上几乎是无解的。于是他提出了博弈论作为解答。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圣塔莫妮
卡市的兰德公司是美国政府资助的智库。那里的研究人员发展了冯.诺依曼的工作,最后列出了
四种有关相互猜测游戏的基本变体。每一个变体各有不同的输赢或平局的奖励结构。这四个简
单的游戏在技术文献中统称为“社会困境”,但又可以被看作是构造复杂共同进化游戏的四块
积木。这四个基本变体是:草鸡博弈、猎鹿博弈、僵局,以及囚徒困境。
“草鸡博弈”是供鲁莽的青少年玩的游戏。两辆赛车朝悬崖边奔去;后摔出来的司机是赢
家。“猎鹿”是一群猎手面对的难题,他们必须合作才能把鹿杀死,如果没有人合作的话,那
么开小差各自去撵兔子会更好些。他们是在赌合作(高回报)还是背叛(低,但是肯定有回
报)吗?“僵局”是挺无聊的游戏,彼此背叛收益最高。最后一个“囚徒困境”最有启发性,
.
100约翰.冯.诺伊曼(John
vonNeumann,1903.12.28~1957.02.08):美国籍犹太人数学家,现代计算机创始人之一。
.
101奥斯卡.摩根斯特恩(OskarMorgenstern,1902.01.24~1977.07.26):出生于德国的奥地利经济学家。他与约翰.
冯.诺依曼一起创立了博弈论。

1960年代末成为两百多例社会心理学实验的测试模型。
“囚徒困境”是由兰德公司的梅里尔
.弗勒德102于
1950年设计出来的。游戏中,两个分别
关押的囚犯必须独立决定否认还是坦白罪行。如果两人都认罪,那么两人都会受到惩罚。如果
两人都否认的话,则都会被无罪释放。但假如只有一人认罪,那么他就会得到奖励,而另一个
则受到惩罚。合作有回报,但如果策略奏效的话,背叛也有回报。你该怎么办呢?
如果只玩一次,背叛对手是最合理的选择。但当两个“囚徒”一次又一次地玩,从中相互
学习——也即“重复的囚徒困境”——游戏的推演就发生了变化。你不能无视对手玩家的存
在;不论是作为强制的敌手还是同伙,他都必须受到重视。这种紧密相连的共同命运与政敌之
间、生意对手之间或者生态共生体之间的共同进化关系非常类似。随着对这个简单游戏的研究
的进一步深入,问题变成了:要想在长期内取得高分,面对“重复的囚徒困境”应该采取什么
样的策略?还有,同无情或友善的各类玩家对垒时,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更容易取得成功呢?
1980年,密歇根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
.阿克塞尔罗德103组织了一次锦标赛,征集了
14条
不同的用于“囚徒困境”的对策,以循环赛的形式看哪个对策最后胜出。最后获胜的是一个最
简单的对策,叫做“一报还一报”,由心理学家阿纳托尔
.拉普伯特104设计。“一报还一报”是
往复型策略,它以合作回报合作,以背叛回报背叛,往往产生一轮轮合作的周期。阿克塞尔罗
德发现,重复游戏能产生一次性游戏所不具备的“未来阴影”之效果,这种效果鼓励合作,因
为对玩家来说,用现在对他人予以的合作来换取今后他人给予的合作是一个合理的选择。合作
的闪现使阿克塞尔罗德陷入沉思:“没有中央集权的自我主义世界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能涌现
出合作的行为?”
.
102梅里尔.弗勒德(Merrill
Flood,1912~):1935年在内布拉斯加大学获数论硕士学位,同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
士学位。曾在普林斯顿大学、美国陆军部、兰德公司、哥伦比亚大学、密歇根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等处任职,曾任美国
管理科学学会会长、美国运筹学学会会长,以及工业管理工程师协会副会长。——译自“维基百科”
.
103罗伯特.阿克塞尔罗德(Robert
Axelrod):密歇根大学政治学与公共政策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的行为分析
及博弈论专家。
.
104阿纳托尔.拉普伯特(Anatol
Rapoport,1911.05.22~2007.01.20):出生在俄罗斯的美籍犹太裔数学家和心理学
家。主要贡献有统摄系统理论、数学生物学、社会相互影响的数学模式,以及随机感应模型。
1651年,托马斯
.霍布斯105宣称:只有在善意的中央集权帮助下才能产生合作。这一传统政
治推论曾经在几个世纪里一直被奉为圭臬。霍布斯断言,没有自上而下的管理,就只会有群体
自私。不管经济体制如何,必须有强大的势力来推行政治利他主义。然而,在美国独立和法国
革命后逐步建立起来的西方民主制度表明,民意通达的社会可以在没有中央集权强力干预的情
况下发展合作机制。个人利益也能孕育出合作。在后工业化经济里,自发合作是常有的事情。
被广泛采用的工业标准(既有质量方面的,也有协议方面的,如
110伏电压,还有
ASCII
码),以及因特网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无政府形态的兴起,都使得人们更加关注孕育共同进化合
作所需的必要条件。
这种合作不是新时代的精神至上主义。相反,如阿克塞尔罗德所说,这是一种“不讲交
情、无需远见的合作”——是大自然的冷规则,适用于许多层面,并催生了自组织结构。不管
你愿不愿意,多少都得合作。
“囚徒困境”这类游戏,不单只人类,任何自适应个体都可以玩。细菌,犰狳,或是计算
机里的半导体器件,都可以根据各种回报机制,在眼前的稳妥收获与未来的高风险高回报之间
做出权衡。当长时间与相同的伙伴一起玩这个游戏时,双方既是在博弈,又是在进行某种类型
的共同进化。
每一个复杂的自适应组织都面临着基本的权衡。生物必须在完善现有技能、特质(练腿力
以便跑得更快)与尝试新特质(翅膀)之间作取舍。它不可能同时做所有的事情。这种每天都
会碰到的难题便属于在开发和利用之间作权衡。阿克塞尔罗德用医院作了一个类比:“一般情
况下你可以想见试用某种新药比尽可能发掘已有成药的疗效回报来得低。但假如你给所有病人
用的都是目前最好的成药,你就永远无法验证新药的疗效。从病人个人角度来讲最好不要试用
新药。但从社会集合体的角度出发,做实验是必要的。”开发(未来收益)与利用(目前稳赢
的筹码)之比应该是多少,这是医院不得不作的博弈。生命有机体为了跟上环境的变化,在决
定应该在多大程度上进行变异和创新时,也会作出类似的权衡。当海量的生物都在做着类似的
权衡并且互相影响时,就形成一个共同进化的博弈游戏。
阿克塞尔罗德发起的、有
14位玩家参与的“囚徒困境”循环锦标赛是在电脑上进行的。
1987年,阿克塞尔罗德通过设定一套系统拓展了这个电脑游戏。在系统里,有一小群程序玩家
.
105托马斯.霍布斯(ThomasHobbes,1588~1697):英国政治学家、哲学家。英国理性主义传统的奠基人。
执行随机产生的“囚徒困境”策略。每个随机策略在和所有其它运行中的策略对阵一圈之后被
打分,得分最高的策略在下一代的复制率最高,于是最成功的策略便得以繁衍和传播。许多策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