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先验唯心体系

_10 谢林(德)
什么方向把自己区别出来。可以预期的是,如果肯定的活动把所有方向都结
合到了自身之内,与它对立的活动就只能有一个方向,这是可以严格证明的。
在方向概念里也包含着扩张性概念的意思。没有扩张,也就没有方向。否定
的力既然是和扩张力绝对对立的,那就必然表现为一种阻碍任何方向的力,
因此,这样一种力假如没有受到限制,就会在产物中成为对所有方向的一种
绝对否定。而对一切方向的否定就是绝对界限,就是单纯的点。因此,那种
否定的活动将表现为一种极力使任何扩张都返回到这个单纯的点上去的活
动。这一个点可以指示这种活动的方向,因此这种活动就只能有针对这一个
点的一个方向,我们试想扩张力是从共同的中心
C开始,向所有方向
CA,CB
等等起作用的,在这种情况下,否定的力或吸引力将反过来从所有方向反作
用于同一点
C。关于肯定的力的方向所能提到的,对于否定的力的方向也是
适用的。活动和方向在这里同样绝对是一个东西,自我本身并没有把它们区
分开。
正象肯定活动与否定活动的方向没有同活动本身区分开一样,这些方向
互相之间也没有区分开。自我怎样才做出了这种区别,这是以后要研究的题
目,通过这一区别,自我就开始把空间作为空间、把时间作为时间区别出来

了。
了。
现在在两种力的关系方面给我们留下来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方向相反
的两种活动究竟何以能够结合在同一个主体之内。从不同的点出发的两种力
如何能在相反方向起作用,这是可以理解的;但从同一点出发的两种力如何
能在相反方向起作用,则不那么容易理解。如果
CA、CB等等是直线,肯定的
力沿着这些直线起作用,那么,否定的力就必定与此相反,是在相反的方向
上起作用的,因而是在
AC、BC等等方向上起作用的。我们个肯定的力在
A
受到限定,那么,否定的力在为了作用于
A点而必须首先通过
C和
A之间的
所有中间点时,就和扩张力完全不能区分,因为它和扩张力将会在同一方向
起作用。否定的力既然是在和肯定的力相反的方向上起作用,所以也将有相
反的情况,这就是说,否定的力将直接地作用于
A点,限定
A直线,而不通

C和
A之间的各个点。
因此,如果扩张力只是连续地发挥作用的,那么,吸引力或缓冲力则与
此相反,将起直接作用或超距作用。
两种力的关系就按照这一点规定成这样了。既然否定的力直接作用于限
定点,那么,在限定点之内存在的无非就是扩张力,但在这一点的对面,在
扩张力的相反方向上起作用(尽管是从同一点开始)的吸引力必然会把自己
的效力扩展到无限。
这是因为,既然这种吸引力是一种直接起作用的力,而且对它说来根本
不存在什么远不可及的地方,那就必须把它看作是作用于一切广度、因而作
用于无限的。
这样,两种力的关系也就是处在创造活动彼岸的主观活动和客观活动的
关系。如同在界限内部被阻滞的活动和超越界限、进展到无限的活动只是创
造性直观的两个因素一样,通过共同的(对两种活动完全偶然的)界限区分
开的排斥力和吸引力(在这两种力当中,排斥力是在分界点内部被阻滞的,
吸引力却向无限进展,因为吸引力和排斥力共同的界限相对于排斥力来说也
只是吸引力的界限)也只是构成物质的两个因素,而不是进行构造活动的东
西本身。
进行构造活动的东西,只能是第三种力,这种力是综合排斥力和吸引力
两者的力,而且是同直观内自我的综合活动相对应的。两种活动何以能够在
同一个同一性的主体里被设定成互相绝对对立的,只有借助这第三种综合的
活动才能加以理解。因此,与客体内这一活动相应的力将是这样的力,借助
这种力,那两种决然彼此对立的力就被设定在同一个同一性主体里面了。
(康德在其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里,把吸引力叫做贯穿力,而他这
样做的原因,只是因为他已把吸引力看作重力[因而没有作纯粹考察],所以
他在构造物质时也只需要两种力,而我们却演绎出构造物质所必要的三种
力。吸引力纯粹地来看,即当作构造的单纯因素来看,诚然是一种直接起超
距作用的力,但并不是贯穿力,因为在绝对虚空的地方,是没有什么东西可
以贯穿的。吸引力之所以有贯穿的属性,无非是因为它被当成重力了。重力
本身和吸引力并不相同,虽说重力也必然包含着吸引力在内。重力也不象吸
引力那样,是一种单纯的力,反之,正如演绎过程表明的那样,是一种合成
的力。)
通过重力,通过这种真正创造性的力,才完成了物质的构造,现在留待
我们去做的只是从这一构造中得出一些最主要的结论来。

推论
推论
根据前面的研究,必须在物质的构造中区分出三个阶段。
a)第一个阶段是这样的:在这里两个对立的力被看作是结合在同一点之
内。从这一点开始,扩展力能够向所有的方向起作用,但这些方向只有借助
于相反的力才能被区分开,只有这种力才能给定分界点,因而也给定方向点。
但决不可以把这些方向与维相混淆,因为一条线不管被引伸到哪个方向,也
只有一维,即长度那一维。否定的力给本身隍有方向的扩张力提供一定的方
位。而我们已经证明,否定的力不是间接作用于分界点,而是直接作用于分
界点的。因此,如果我们假定,否定的力从作为两个力的共同基点的.. C点开
始,直接作用于直线上的分界点,而这个分界点在起初还可以是完全不确定
的,那么,这个力就以超距作用达到了离开.. C的一定距离,因而决不会碰到
什么东西,而是只有肯定的力在起支配作用;但在直线上随后就出现某一点
A,在.. A点那里,肯定的力和在相反方向上来的否定的力两者将彼此处于平
衡,因此这一个点就既不会是肯定的,也不会是否定的,而是完全无差别的。
从这一个点开始,否定的力的支配作用将会增加,直至在某一特定点.. B占居
优势,因此在.. B点仅仅是否定的力起支配作用,正因为如此,直线就完全在
那里受到了限定。A点将是两个力共同的分界点,而.. B 点则将是整条直线的
分界点。
刚才作出的直线上有三个点:C、A、B。从.. C开始到.. A,只有肯定的力起
支配作用,A点是两个力的一个单纯的平衡点,最后是.. B 点,在这里只有否
定的力起支配作用。这三个点还在磁体那里就已经被区分开。
可见,我们无意中也已经把磁同时和物质的第一个维即长度一起演绎出
来了。从这里即可得出一些重要结论,但这些结论的详尽发挥在本书年是不
可能做的。例如,从这一演绎中可以看出,我们在磁现象中看到的还只是处
在第一个构造阶段上的物质,两种对立的力在这里是结合在同一点之内的;
因此,磁并不是个别物质的机能,而是整个物质的机能,因而是一个真正的
物理学范畴;自然界在磁体上给我们保存的、但在其他物体上是混然的那三
个点,无非就是.. apriori[先验地]推演出来的、实际构造长度所需要的三个
点;因此,磁一般就是长度的普遍构造者,等等。我还要指明,这一演绎关
于磁的物理实质给我们提供了一种人们用实验方法也许永远也不能发现的启
示,即正极(上面说的.. C点)是两种力的基点。这是因为,否定的力只能起
超距作用,因而我们觉得负磁力仅仅在相反的一点日上表现出来,这就是必
然的事情了。假定了这一事实,这三个点就必然在磁力线上。反之,这三个
点在磁体上的存在则证明,否定的力是一种超距作用力,同样,我们
apriori[先验地]构造出来的直线和磁体直线的完全一致也证明了我们的全
部演绎的正确性。
b)在刚才所构造出来的线上,B点是整条线的分界点,A点是两个力共
同的分界点。通过否定的力一般就设定了一种界限;如果这个力现在被限定

为一种有限制状态本身的根据,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有限制状态的有限制状
态,并且这种状态是在.. A点上,在两个力共同的界限上。
为一种有限制状态本身的根据,那么,就会出现一种有限制状态的有限制状
态,并且这种状态是在.. A点上,在两个力共同的界限上。
但是,如果.. A对两个力都是偶然的,那么,CAB线也可以被看作是分成
CA和.. AB两条线,它们通过界限.. A互相区分开。
这个把两种对立的力表现为完全彼此相外地由界限区分开的阶段,是物
质构造的第二个阶段,而这个阶段在自然界是以电为代表,因为,如果.. ABC
表示一个磁体,磁体的正极是.. A,负极是C,零点是.. B,这时我就会直接看到
电的图式,因为我把一个物体设想为分成.. AB和.. BC两个物体,其中每一个都
只表示两种力中的一种力。不过,这个论断的严格证明是在下面。
只要两种相反的力被看作是结合在同一个主体里的,就只能出现上面所
构造的那种线,因为肯定的力的方向是由否定的力来决定的,以致它只能通
向界限所在的那一点。因此,一旦两种力彼此分开了,就将发生相反的情况。
正是.. C点把两种力结合在一起。如果设想这一个点是静止的,则会有无数的
点围绕着这一个点,这一个点假使可以作单纯的机械运动,那就能向那些点
推移。然而在这一点上却有一种能向所有这些方向同时进展的力,这就是原
初没有方向的力,即能向一切方向扩张的力。因此,这种力只要和否定的力
没有分开,就能够向所有这些方向起作用,但在自己所标出的每一条直线上
却只能始终不变地向这一个方向起作用;所以这种力也只能在长度这一纯粹
的维上向所有方向起作用。一旦两种力彼此完全分开,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这就是说,一旦C点进行推移(比如向.. CA方向推移),在它已经到达的下一
点上,就又有无数的点把它围起来,而它可以向所有这些点推移。因此,这
种就其倾向来说现在能完全让自身向一切方向扩展的扩张力,将从.. CA线上任
何一点开始,又向所有方向辐射直线,这些线与.. CA线相交成角,这样,就把
宽度这一维附加到了长度那一维上。关于现在被假定为静止的.. C点向其余方
向投射出来的所有直线,情况也都是这样,因此这些直线中没有一条现在还
可以被想象为一种纯粹的长度。
至于这一构造阶段在自然界是以电为代表,这可以由如下情况来说明:
电并不象磁那样只在长度方面起作用,只是寻求长度,为长度所传导,而是
在磁的纯粹长度上又附加了宽度这一维,因为电在其导体里扩展到了整个面
上;另一方面,电也象磁一样并不向深度起作用,而是如大家熟悉的,仅仅
寻求长度和宽度。
c)如果现在完全被分离的两种力原初确实是同一个点上的力,那么,这
种分离也同样确实会使两者必定产生一种又把它们结合起来的努力。但这只
有借助第三种力才能做到,这种力能衔接两种对立的力,而两种对立的力又
能在它里面彼此渗透。两种力借第三种力这样互相渗透,正好赋予产物以不
可渗透性,并且由于这种特性,就给前两维加上了第三维即厚度,这样,物
质的构造也就完成了。
在构造的第一个阶段里有两种力,它们虽然结合在一个主体内,然而却
是分离的,正如上面所构造的直线.. cAB上那样,从.. C到.. A只有肯定的力,从
A到.. B 则只有否定的力;在第二个阶段里,两种力甚至分配到了不同的主体
上。在第三个阶段里,两者将结合成一个共同的产物,以致整个产物中没有
一个点不可能同时存在两种力,这样,整个产物就是无差别的。

这第三个构造阶段在自然界是以化学过程为标志。因为,化学过程中两
个物体显然仅仅代表两种力原初的对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种力互相渗
透,而这就是关于两种力所能作出的唯一设想。但是,在每一物体内如果两
种力中没有一种力获得绝对优势,那么,两个物体之代表原初的对立又是不
可思议的。
这第三个构造阶段在自然界是以化学过程为标志。因为,化学过程中两
个物体显然仅仅代表两种力原初的对立,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两种力互相渗
透,而这就是关于两种力所能作出的唯一设想。但是,在每一物体内如果两
种力中没有一种力获得绝对优势,那么,两个物体之代表原初的对立又是不
可思议的。
如果物质的构造经历了这三个阶段,我们就可以.. apriori[先验地]预
料,这三个阶段在各个自然物体上也能或多或少地识别出来;甚至我们可以
apriori[先验地]确定这些阶段中的任何一个阶段必然特别出现或隐没的顺
序位置,例如,第一个阶段只有在最坚硬的物体上才能识别出来,反之,在
流体上则定然是完全不能辨认的,这甚至给区别流体和固体之类自然物体和
它们的相互秩序.. apriori[先验地]提供了一个原则。
如果我们不是探讨化学过程(这一般可以指任何过程,只要过程向产物
转化)的特殊表现,而是寻求化学过程的一种普遍表现,我们就不能不首先
注意到,根据以前推演出来的原则,现实产物的条件一般是力的三一体,因
此在自然界必然可以.. apriori[先验地] 找到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这种力
的三一体比其他过程都容易辨认出来。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伽法尼电流,这
不是个别过程,而是一切向产物转化的过程的普遍表现。
第一个时期概述
没有一个读者在研究进程中不会做出如下的评述来。
在自我意识的第一个时期,可以分出三种活动,这三种活动表现在物质
的三种力里,而又见之于物质构造的三个阶段。物质构造的这三个阶段给我
们提供了物质的三个维,而这三个维又给我们提供了动态过程的三个阶段。
人们可以很自然地想到,归属于这些不同形态的永远只能是同一个三一体。
为了展开这一思想,完全看清这种在现时还是单纯揣测的联系,把自我的那
三种活动和物质构造的三个阶段作一番比较,将不是没有好处的。
先验哲学无非是一种不断提高自我的级次的活动,它的全部方法就在于
把自我从自我直观的一个阶段引导到另一阶段,以至达到一个地方,用自我
意识的自由自觉活动所包含的全部规定,把自我建立起来。
理智的整个历史由以出发的第一种活动,就其不是自由的,而是还不自
觉的来说,是自我意识的活动。哲学家一开始就设定为不证自明的那种活动,
在其被看作是无意识的时,就提供了我们的对象即自我的第一种活动。
在这一活动内,自我对我们来说诚然同时是主体和客体,但对其自身来
说并不是这样,而是似乎表示物质构造中所指出的这样一个点,在这个点上,
原来未被限定的活动和作限定的活动还是结合在一起的。
这一活动的结果是客观的活动被主观的活动所限定,这又仅仅是对我们
来说的,对自我本身来说并非如此。但作限定的活动作为一种起超距作用的、
本身不可限定的活动,必然被看作是极力超越限定点的。

因此,这一最初的活动所包含的完全是标志物质构造的第一个阶段的规
定。
因此,这一最初的活动所包含的完全是标志物质构造的第一个阶段的规
定。
换句话说,这无非意味着:在这第二种活动里,两种原初在自我之内结
合在一起的活动,不是对于自我而是对于我们来说,分为两种完全不同的、
彼此相外的活动,即一方面分为自我的活动,另一方面分为事物的活动。原
初属于一个同一性主体的活动的那些活动,现在分到了不同的主体上。
这就表明,我们在物质构造中所假定的第二个阶段之于物理学和理智的
第二种活动之于先验哲学是一样的东西。这第二个阶段就是两种力变成不同
主体的力的那个阶段。现在同样明显的是,构造物质的蓝图是用第一种活动
和第二种活动造成的,换句话说,自我从第一种活动开始,仿佛就已经不自
觉地以构造物质为目标了。
另一种评远向我们更详细地表明动态的东西和先验的东西的同一性,并
可以使我们看到从这一点出发而进一步扩展自身的那种联系。这一种评远如
下。上述第二种活动是感觉活动。那么,通过感觉而成为我们的对象的东西
究竟是什么呢?它不是别的,无非就是质。但一切质都不过是电,这是自然
哲学中得到证明的一个命题。而电正是标志自然界中物质构造的第二个阶段
的东西。因此我们可以说,在理智中是感觉的东西,在自然中就会是电。
第三种活动和物质构造的第三个阶段的同一性,实际上不需要什么证
明。因此,自我在构造物质时,真正说来,是在构造它自己,这是一目了然
的。第三种活动是自我作为感觉者借以变自己为对象的活动。但是除非把两
种先前完全分离的活动表现在同一个同一性产物内,这是不可能推演的。因
此,这一物质产物是自我的一种完整构造,不过不是对自我而言,自我现在
还是和物质同一的。如果说自我在第一种活动内只是被直观为客体,在第二
种活动内只是被直观为主体,那么,在第三种活动内就同时作为两者而变成
了对象,这对哲学家来说是不言而喻的,对自我本身来说则不然。对自我本
身来说,自我在这一活动内仅仅是作为主体而变成对象的。自我只表现为物
质,这是必然的,因为自我在这一活动内虽是主客统一体,但并没有把自己
直观为主客统一体。哲学家作为出发点的自我概念,是一个主客统一体概念,
主客统一体是意识到它自身是主客统一体的。物质并不是主客统一体这样的
东西;因此,自我通过物质也不是作为自我变自身为对象。然而,只有当自
我象成为哲学家的对象一样而成为自己的对象时,先验哲学才能告成。所以,
这门科学所包括的范围也不能到现在这个时期就封死。
到此为止所比较的结果是:物质构造的三个阶段事实上是和理智的三种
活动对应的。因此,如果自然界的那三个阶段本来就是自我意识发展史的三
个阶段,那么很明显,宇宙中的一切力实际上最后都可以归结为表象力;这
个命题是莱布尼兹唯心论的基础,如果理解得当,事实上就同先验唯心论没

有差别,当莱布尼兹把物质称为单子的沉睡状态,或者,当海姆斯台尔胡斯
(Hemster-huis)把它称为凝固的精神时,这些说法是有一种含意的,而这
种含意很容易从我们现在讲的原则里看得出来。实际上,物质无非是被看成
了处于精神活动的平衡状态里的精神。物质只是湮没了的精神,或者反过来
说,精神只是在生成过程中来看的物质,因此,精神和物质之间的一切二元
对立或一切现实对立的消除何以结束了关于两者关系上的大堆混乱学说,就
无需再详尽的说明了。
有差别,当莱布尼兹把物质称为单子的沉睡状态,或者,当海姆斯台尔胡斯
(Hemster-huis)把它称为凝固的精神时,这些说法是有一种含意的,而这
种含意很容易从我们现在讲的原则里看得出来。实际上,物质无非是被看成
了处于精神活动的平衡状态里的精神。物质只是湮没了的精神,或者反过来
说,精神只是在生成过程中来看的物质,因此,精神和物质之间的一切二元
对立或一切现实对立的消除何以结束了关于两者关系上的大堆混乱学说,就
无需再详尽的说明了。
Apriori[先验地]推演出来的物质构造给研究自然现象的一般理论提供
了基础,我们希望这种理论能够摆脱原子论物理学永远不停地追求的种种假
设和虚构。原子论物理学家在真正去解释自然现象以前,不得不作出大量假
设,譬如关于物质的假设,他不作丝毫的证明就十分任意地把许多属性附加
给了物质,这仅仅是因为他也只能用这些属性,而决不能用别的属性去进行
解释。因为自然现象的最终原因永远也不能借助于经验来研究,这原是不易
之理,所以剩下来的方法就只能是或者根本不再去认识这些原因,或者像原
子论物理学那样去虚构它们,不然就得去
apriori[先验地]发现它们,而这
后一种方法就是在经验之外给我们留下的唯一的知识源泉。

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
第二个时期——从创造性直观到反思
随着自我提高到理智,第一个时期就结束了。两林完圣分寓的、处在全
然不同的范围内的活动,通过与两者衔接的第三种活动,又被设定在同一个
产物之内。由于第三种活动与两者衔接起来,连事物的活动也变成了自我的
活动,正因为这样,自我本身就被提高到了理智。
但是,因为自我是在进行直观,它也就完全被束缚在创造活动里,不能
同时既是直观者又是被直观者。由于这个缘故,创造就是一种完全盲目的、
无意识的创造。于是按照大家十分熟知的先验哲学方法,现在就出现了这样
一个问题:直到现在只对我们说来是理智和进行直观的自我,如何对它自身
也成为这样的东西,或者说,怎样把它自己也直观成这样的东西,然而如果
不在创造本身内有一种根据,促使自我参与创造的观念活动回到自身,因而
能使这种活动超越创造物,那就绝对不能设想有什么根据来决定自我把它自
身直观成创造性的。因此,自我何以会把自身认作是创造性的问题也就是自
我怎样能使它自身摆脱并超越它的创造的问题。
在我们对这一问题本身作出回答以前,作如下说明将有助于对这一时期
的内容先有一个概括的了解。
我们探讨的全部题自,只是解释自我意识。我们至此已经推演或者以后
还要推演的自我的一切行动只是一些中间环节,通过这些环节我们的对象就
达到了自我意识。自我意识本身是一种特定的行动,因此所有那些中间环节
也只能是特定的行动。但通过每一特定的行动,对自我产生的是一种特定的
产物。于是对自我说来,重要的就不是产物,而是它自身。自我并不是要直
观产物,而是要在产物内直观它自身。但是,正因为自我极力在创造中直观
自身,就对自我将产生一种新的产物的条件,而且,如果竟然没有附加一种
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的新的有限制性状态,致使我们由于所有创造活动的
条件和机制不断被恢复,而不能看出自我在一旦陷进创造活动以后何似能一
再地从中超脱出来,那么,新的产物的条件就会无穷无尽地产生下去;这类
情况应该说是可能的,而且如不久即将表明的那样,甚至是必然的。
因此,我们在试图说明自我何以能脱离创造时,我们反而将会使我们的
对象牵连到整整一系列的创造中去。所以,我们将来只能十分迂回曲折地解
决这一时期的主要课题,并且,对我们来说,如同对我们的对象一样,直到
我们多少通过一种从绝对自生性发生的反思而脱离这个范围时为止,只要将
来出现某种范围全然不同的东西,那就不是我们所寻求的东西。在绝对反思
所处的这个地点和意识现在所处的地点之间作为中间环节而存在的,是客观
世界及共产物和现象的全部多样性。
因为我们的整个哲学都是坚持直观的立场,而不是坚持反思的立场,例
如康德及其哲学所站的那种立场,所以我们也将把理智现在开始的一系列行
动作为行动,而根本不作为行动的概念或范畴来推演。因为那些行动如何达
到反思,是自我意识较后一个时期的任务。
D.课题:说明白我怎样得以直观它自身为创造性的

解决
解决
在自我一旦变成进行创造的以后,我们就必须放弃自我会把它自己直观
为单纯的活动这一想法。但是,如果不直接通过创造再对自我产生一种观念
的活动,它借这种活动在创造中直观自己,它就不能把它自己直观为进行创
造的。
因此,自我在它的创造活动中会有对它本身的一种直观,以便在其中发
现这样一种直观的条件,这一点现在还只能当作假设来看。如果说这些条件
在意识里真是现实存在着的,我们就可以由此得出结论说,这样一种直观确
实会产生,而且我们将试图去发现这样一种直观的结果。
如果说自我应当把它本身直观为进行创造的,那么它就必须——这是我
们在这方面能够确定的首要东西——同时把它自身与不进行创造的自我本身
区别开。因为当它把自己直观成进行创造的自我的时候,它无疑是把它自己
直观为一种被规定的东西,但是,它不把某种相异的、它也同样可能成为的
东西和它自己对立起来,就不能把它自己直观为一种被规定的东西。
为了易于探讨,我们当下就把问题提出来:自我内那种不进行创造的东
西到底会是什么?必定是和进行创造的东西对立的东西。这一点在这里至少
已经可以看得很清楚。自我在其进行创造的情况下,并不是一种单纯的活动,
而是一种复合的活动(这个词的意义类似于人们谈到力学中的复合运动时所
指的意义)。因此,自我中不进行创造的东西必须和作为单纯活动的创造性
东西对立起来。
但在另一方面,为了把创造性的活动和单纯的活动互相对立起来,两者
又必须同时在一个更高的概念里协调一致。在对这个更高概念的关系上,两
者必定显得是一种活动,因而它们的差异就必定显得是某种单纯偶然的东
西。事实一定会表明,某种东西被确定下来时,两种活动就有了区别,某种
东西没有被确定下来时,两种活动则是同一的。
更进一步说,在自我内必定又有三种活动:一种单纯的活动,一种复合
的活动,还有第三种能使前两者互相区别又相互关联的活动。第三种活动本
身必定是一种单纯的活动,因为如其不然,它就不可能区别复合活动之为复
合活动。因此,那种与复合活动关联的单纯活动同时也是作关联的活动,并
且,如果作关联的活动表现了自己的特点,那么,被关联的活动也表现了自
己的特点。
但是作关联的活动也无非就是上面被我们设定为自明的、直接通过创造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