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花台弟子柳永纪事

_8 朵朵(现代)
  “可怜……”她说的是那个撒钱的女人而不是抢钱的男人、女人、孩子们。
  “是谁呢?又是哪个院子里的女人呢?”她扭过头,不愿再看她,她说:
  “柳三变快要到杭州了。”
  说话间,手掌下的石板正在变凉,光线迅速暗了下来。
  “天又黑了。”就这样,她的眼泪悄悄流下了脸颊。
  “孙何死了,我也老了,三变呀,你能让我重新红起来吗?”
  今宵酒醒何处七(1)
  在潘阆处最后一个离开的是柳三变。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他完全沉溺于这世外桃源式的生活,并且体会到一种贫穷的快乐。
  “在常人看来,这是很难想像的。”后来他到金陵时对那个叫石介的贫寒书生说。他说,这两个月,是他一生中最自由、最快乐的日子,不论他将来是平步青云还是一落千丈,对这两月的怀念,将使他感到生之乐趣。
  “那你为何依然留恋女色?”年轻的欧阳修这样问的时候,他的脸上也呈现出一种茫然的神情,好久好久才说道:
  “当寇准、魏野、林逋和九个老和尚相继离开的时候,我知道生命中另一种自由也随之而去了。逍遥是他们带来的,逍遥是他们带走的,我留不住一点半点。所以,我一离开潘阆,马上就想到青楼里红粉知己,是她们填补了我寂寞之旅中的大段空白。”
  在这之前的现在,他已经踏上了去往杭州的客船:
  雨绝方塘溢,迟徊不复惊。
  曝翎沙日暖,引步岛风清。
  照水千寻迥,栖烟一点明。
  主人池上凤,见尔忆蓬瀛(惠崇诗《池上鹭分赋得明字》。)。
  他轻声诵着惠崇的诗句,想着他们“试泉寻寺远,买鹤到家迟”(宇昭诗《赠魏野》。)的生活,他们“诗高只教儿”,“共有海山期”的人生态度,为自己如此快地脱离于这种氛围之外而叹息。
  “将来吧,将来功成名就之后,就……”就怎么样?他也不知道。
  当他想到“功名”二字时,心如同刚刚剖开膛的麻雀的心脏,能清楚地看见它勃勃的跳动。他在盼望着明天,等待着明天,在明天到来之前,他需将胸中的夜色消溶化解。
  是的,他的心中,一直有一团沉沉的黑暗。这团黑暗只有两种光芒照亮,一种是“晚唐体”诗人式的自然自由之光,另一种是从庙堂之上射下来的光,在这种光线的照射中他看见自己身穿紫袍,脚蹬紫靴,行则前呼后拥,卧则左右侍奉。
  “退一步逍遥自在,进一步荣华富贵”,而中间是一团沉沉的黑暗,他觉得自己之所以在此生命之暗中跋涉,就是有那一个个清纯亮丽的女儿点亮的灯,每当望见它们,他的心就要禁不住颤抖,也许这一盏盏灯,这一盏和那一盏,昨天的和今天的,现在的和将来的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只要有它们微弱的或明亮的照耀,他的心就会被喜悦充满,就会瞬间忘记功名路途中的挫折和磨难。
  他心里算计着,到达杭州时,秋天也就到来了,西湖水将变得更加澄澈,女儿们的相思将更加柔弱。
  “杭州知己数不清,个个尤物意中人。”他开始安排杭州的日程。在安排中,他将于公元1017年秋初抵达杭州。
  秋天已经到来了。
  在秋天到来的时候,大宋朝出现了一件怪事。更具体地说是天空中出现了一种奇怪的动物,它长着竖直的翅膀,草绿色的身躯和强大的后腿,一跳就是数丈,头部是刀子样的牙齿,尾部是一根弯曲的短管,当它落地,一堆一堆地进行交配,完事后,尾部的管子将受精卵掘土埋在地下。有人挖开看过,是那种块状的红色颗粒,每一块凝结上百颗,每一颗都可以孵化成能飞能叫能咬能繁衍后代的个体。
  柳三变的小舟驶进杭州水域时,听到头顶有隐约的声音,如同崩断琴弦后发出声音的末尾部分。他抬头望去,一片黑云挡住了夕阳。
  “啊,这云飞得真低。”
  还没说完,水客大叫道:“相公,快往舱里去,快,快。”
  柳三变正在犹豫间,那片黑色的云已经到达头顶,嗡嗡地盘旋回绕。
  “相公,快进来躲躲。”说话间,一样东西啪一声打在柳三变的肩膀上,他侧头看时,只见一双鼓溜溜的眼睛正盯着他,并且挥舞着口腔里的大刀,准备向他扑来。
  “这是什么呀,船夫,快给我打死它。”
  “打不得呀,相公,这是‘huang’。”
  “huang是什么?”
  “是上天降下来惩罚人间的,谁打了它,谁将遭到更重的惩罚。”船夫抖抖索索地说。
  此时,船外一片嘁嘁嚓嚓的声响,柳三变掀起舱帘一看,数不清的“huang”正在船上滚动,船被它们压得一颠一颠的。
  “相公别怕,它们是在休息,待会儿就走。”
  “真会找地方。”三变笑着说。他感到肩膀有种奇怪的痒,huang正用前足扣着他的衣服。船夫见状,找来一片叶子,放在它嘴边,它便轻轻一跳,到了叶子上,在船夫将它送到舱外的时间里,那片圆圆的叶子已经变得残缺不全。
  “好厉害的家伙!”三变道。
  “相公呀,据说陕西、江淮、两浙、荆湖路,一百三十余州都出现huang。良田均被吞食殆尽,百姓不堪其苦。”
  “有什么办法制服它呢?”
  “相公,没有圣上旨意,百姓是不敢动它的。”
  “这是为何?”
  “它是huang。”
  柳三变明白了,“huang”和“皇”谐音,只有皇上下旨,才可以想办法消灭它。想到这里,他忽然改变了主意:
  “船夫,将船驶到离杭州府最近的地方停泊。”
  两人在舱里待了约半个时辰,觉得船往上一浮,接着一阵嗡嗡声隐约远去,船夫道:
  今宵酒醒何处七(2)
  “走了。”说完拉开舱帘,huang果真走得干干净净,柳三变出舱在空中寻找,一片绿云往东南而去。
  “今夜绍兴、建德一带肯定遭殃。”船夫忧心地说……
  两浙转运使陈尧佐已经忙了一天,批阅来自钱塘江堤的文件。自从朝廷批准他的建议,用薪土代替竹笼石堵堤以来,整整两年时间,江堤仍然没有坏损的迹象,再过一年半载,堤上的草根萌生盘结,江堤被毁的可能性就越小了。他怀着愉快的心情,推开两边的窗棂,一阵风扑面而来:“总算成就了一件大事。”
  “报——”
  “报大人,从长兴而来的消息说,飞蝗过淮河,连云障日,正往杭州而来。”
  陈尧佐闻言,浑身变得冰凉——这飞蝗之害,起自京畿,而后是京东、山西、河北,满川遍野都是,没想到这么快就到了这里,这可如何是好?
  “……以薪土代替竹笼石……以薪土代替竹笼石……以薪土……”错了,薪土只可以挡住江潮,可怎么能挡住如潮的蝗虫?
  “报,飞蝗飞过太湖,已迫临余杭境内。”
  “……知道了……”接着他坐到公案前,从文件堆中查找有关飞蝗的资料。“……及霜寒即尽……”他读到这一句。
  “现在是九月初八,过几天就该霜降了。”
  身旁的幕僚说:“霜降一到,蝗虫必灭,完全可以以逸待劳。”
  “是呀,到那时,粮食也就所剩无几了。”他瞪了幕僚一眼说。
  “报——门外有人求见。”
  “是谁?”
  “叫什么柳耆卿的。”
  “不见,让他走。”
  过了片刻:“报,大人,那姓柳的说,他是为蝗害之事而来,求与大人一见。”
  陈尧佐思忖一阵:“既是为蝗而来,可能有些见解,叫他上来。”
  “柳耆卿上堂——”
  几声吼威之后,从台阶下走来一位白衣人,边走边看着公堂两边的景致:“好气派也——”
  “贫生柳耆卿叩见大人。”
  “柳耆卿——你来见本官何事?”
  耆卿仰面答道:“我知大人为huang所苦,特来求见。”
  “是的,本官正为此发愁,难道你有什么良策?”
  “大人,我曾看过一些huang的资料,有两种办法可以减轻其害。”
  “讲来!”
  “一是吃掉,二是烧掉。”
  陈尧佐眉峰一竖:“大胆,你一个读书之人,怎么连百姓都不如,‘huang’是能够随便冒犯的吗?”
  “大人,它不是‘皇’只是‘蝗’,和‘皇’没有任何关系,只要大人给皇上上折,晓之以利害,皇上就会答应灭蝗的。”
  “即便皇上答应,又该如何灭法?”
  “小生已经说过,一是吃掉,二是烧掉。”
  陈尧佐笑了:“怎么个吃法,又怎个烧法,请你如实讲来。”
  “前人食蝗,曾以油炸,佐之以盐椒,史书上记载其甘脆可口,属上乘美味。”
  “噢?”陈尧佐颇有兴趣,“如果你敢吃,今夜就给你油炸一盘如何?”
  “谢大人。”
  “来人。到外面拿五十只蝗虫,用油炸好,配之以佐料,看他怎么个吃法。”
  陈尧佐吩咐完毕,起身离开,只留柳耆卿一人在堂上。耆卿见陈尧佐离开,起身坐到旁边的案几旁,对堂上的仆役说:
  “我赶了几天的路,困渴难忍,有劳先生去弄点吃的喝的。”
  仆役笑一笑:“喝的有酒,可吃的东西没有。”
  “你去向大人讨点。”
  仆役进了里面不久,端一壶酒出来:“我们大人说了,这壶酒赏你,下酒的东西待会儿就弄好了。”
  耆卿自斟自饮片刻,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来了。”他心里自语一声,仆役已将一大盘油炸蝗虫放到他面前:
  “菜来了,你吃吧。”
  在屏后偷看耆卿吃蝗虫的陈尧佐,起初觉得恶心,而后见他吃得那么有滋有味,便站出来:
  “怎么样?味道如何?”
  “大人,前人所记不虚,果然美味佳肴。”
  “哦——来来来,我也尝一只……”
  “大人,”幕僚上前阻止,“这东西即便能食,也让百姓去食,大人贵体,不可鲁莽……”
  “哪里,百姓能食,我就能食……”说着话已将一只蝗虫塞进嘴里,嚼了一阵:
  “呀,果真美味,来来来,大家都尝个新鲜。”
  “大人饶命呀,大人饶命呀——”堂下一片哀求。
  陈尧佐脸色一沉:“今天的晚餐就是这蝗虫宴,让厨里炸三十盘享用,谁若不吃,打六十大板。”说完伸手拉耆卿起来:
  “柳耆卿,我明天就上奏折,求皇上恩准灭蝗,你快将第二个办法告诉我。”
  柳耆卿吃完盘中最后一只蝗虫:“大人,这蝗虫有着极强的繁殖能力,一般是秋末下卵,将卵埋于地下,如果翻开泥土,将它们取出,放一把火,保证来年没有蝗灾。”
  “可蝗卵在地下,又多又小,怎么找得见?”
  “回大人,蝗一般都是群居,其卵也粘连成块,在它们曾停留过的地方寻找,就会找到。”
  “好!”陈尧佐高兴地说,“柳耆卿,你对蝗研究如此之深,为何不早点上报朝廷,为黎民百姓分忧。”
  今宵酒醒何处七(3)
  “大人,小的位卑言轻,只有求大人代劳——其实,这灭蝗之法百姓早就通晓,没有圣旨不敢随意而为,若此番皇上恩准大人所奏,不出一年,百十三州的蝗害将被消灭,百姓将感念大人恩德。”
  陈尧佐细细打量柳耆卿一阵:“看你也是通晓古今、心怀天下之人,如果愿意,就留在我身边如何?”
  耆卿心里好笑,口中却说:“大人,小的生性游荡惯了,受不了官府里的拘束,谢大人一番好意。”
  陈尧佐沉吟半晌:“也好,日后你若有用得着本官的地方,尽可前来。今夜我们以蝗虫为宴,庆贺一番,不知意下如何?”
  “大人,小的到杭州还有些事情要办,今夜的宴会就不参加了,谢大人,小人告辞了。”说完,举起酒壶,将酒饮个一滴不剩,翩翩然出了府门,陈尧佐望着他的背影道:
  “此人有一番来历。”说着对仆役道:“你们查查,这柳耆卿到底是何许人……”
  柳耆卿出了门,摇摇摆摆往销魂楼而去,“这陈老先生的酒还真有些劲……”他打个酒嗝,眯眼看看水边上飘摆的酒旗,口里道“今夜不知何处宿,牧童遥指杏花村。”可身边没有牧童,这里也不是杏花村,没有杏花,连杏子都吃光了。这里是杭州,是他写过的杭州,是“参差十万人家”的杭州,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的杭州,是二百多年以后,金兀术完颜亮因“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而南侵的鱼米之乡。
  他这样走了约摸一个时辰,天已完全黑了,路途有些模糊,街上行人渐多,红裙绿袖飘摆而过,正是公子王孙寻花问柳时节。
  不一会儿,他已来到西子湖畔,但见歌台舞榭上灯火辉煌,人头攒动,柳七心里道:“且去耍一会儿。”
  说着话便来到台子下,找个空位坐了。
  “客官,要点什么?”小二早已殷勤地招呼。
  “来斤酒,再来几样下酒的小菜。”
  小二拿了酒菜过来:“客官,你慢慢用。”
  他刚斟上酒,一个姑娘翩翩而来,坐在他面前:
  “官人,你是听曲还是……”
  “我只是听曲。”
  “那你可点些曲子,我们这里有几个唱曲的,可是远近有名的。”
  “是哪些,可报上来。”
  姑娘拿出个单子,递给柳七,柳七一看,上面写着:
  “石竹,师承香香。张惠,师承虫虫。张颜,师承楚楚……”
  柳七道:“这石竹、张惠、张颜我都不太熟,可香香、虫虫、楚楚这些名字好眼熟,请问姑娘,那香香是不是唱《昼夜乐》的那个?”
  “官人,你知道香香姑娘的底细?她唱的曲儿多了,可听说她是因唱《昼夜乐》红的,而今她只教我们唱,自个儿不出台了。”
  “你可知道那《昼夜乐》?”
  “只知道几句,姑娘不唱后,这曲儿也没人会唱了。”
  柳七叹息一声,轻声唱道:
  香香家住桃花径。算神仙、才堪并……
  “哎呀官人,这曲子我们这里没几个会唱,你竟然……我知道了,你肯定是……”
  “是什么?”他期待地问。
  “是香香姑娘的一个相好。”
  “香香现在如何?”
  “好着呐,有个员外看准了她,准备纳她为妾,姐妹都盼着喝她的喜酒。”
  “虫虫呢?”
  “你认识她?”
  柳七笑笑,诵诗道:
  ……近来云雨忽西东。
  诮恼损情悰,纵然偷期暗会,长是匆匆。
  争似和鸣偕老,免教敛翠啼红……
  “这是什么词?”姑娘不听他诵完道。
  “这词牌名为《集贤宾》。”
  “知道了,知道了,妈妈讲过,虫虫姐就是唱这首曲子后才红的。”
  “虫虫现在如何?”
  “她呀,还红着呐,从前只唱曲不卖身,而今发了财啦。”
  柳七黯然神伤,过了许久,又问:
  “你知道楚楚的情况吗?”
  “知道,楚楚曾是销魂楼里的红角儿,可人老了,嗓子也不好使了,如今啊,被人家从销魂楼里赶了出来,落得个教新嗓子练曲的下场。”
  柳七心里一紧:“你知她在哪里?”
  “她呀!”姑娘嘴一撇,“这几天老在湖边散步去,她脾气又不好,谁也不敢惹她,当然也不理她。”
  “她现在还在湖边?”
  “谁知道呢?她每天只上一堂课,上完了,拿几个铜板就走了,她住在哪里谁也不知道。怎么?官人想找她?我说你别费心,可驴着呢,曾经有个员外想娶她为妻,那员外也是个好人,黑些丑些罢了,可她竟让员外下不了台——她呀,说不定在等那个柳七柳八的呢。”
  “什么柳七柳八?”柳七好笑地问。
  “这你就不知道了,听说多年以前有个叫柳七的人来到杭州,和她好上了,说是等功成名就了来娶她,可柳七一去就没有回过头,你想,柳七早就功成名就了,肯定不会娶她,娶她还不如娶我呢。”
  “柳七功成名就了是什么意思?”
  “那柳七,你不知道,在妓家圈里可有名气了,你知道杭州有句歌子么?”
  “念来听。”
  不愿穿绮罗,愿依柳七哥。
  今宵酒醒何处七(4)
  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
  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
  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姑娘朗声念道,末了加一句:“这柳七已经是天下皆知的大名人了——听说他呀,最会变着法子让女儿家乐了……”
  原来是这么个功成名就。柳七叹口气,付了钱,起身来到湖边。
  耳边有丝丝音乐入耳,远近楼台的歌声缥缈不定,他停下脚步侧耳细听:
  菡萏香连十顷陂(举棹),
  小姑贪戏采莲迟(年少)。
  晚来弄水船头湿(举棹),
  更脱红裙里鸭儿(年少)。
  这是唐时皇甫松的《采莲子》,这么老的曲子也搬上来了。
  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
  别君时,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
  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
  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这是韦端己(韦庄,字端己,杜陵人,唐昭宗乾宁元年进士,官左辅阙。)的《女冠子》,端己最好的词作是《小重山》,为他的宠姬写的。想当年,端己投靠王建门下,王建据蜀称帝时,为其规划各种典章制度,没想到自己的宠姬被王建规划了去,端己因此作《小重山》追念悲伤。后来,宠姬得到这首词后,竟绝食而死,想来真叫人泪落。今夜既唱《女冠子》,必有《小重山》,我且坐在这里等她们唱完:
  衔泥燕,飞到画堂前。
  占得杏梁安稳处,
  体轻唯有主人怜,
  堪羡好因缘。
  另一处台上唱起牛峤(牛峤,字松卿,陇西人。)的《忆江南》。
  永夜抛人何处去?
  绝来音。香阁掩,
  眉敛,月将沉,争忍不相寻?怨孤衾。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这首词选得好,是顾敻五十五首词中最好的一首,只是这唱曲之人,还不怎么得道。
  正想间,忽听两声檀板,接着有人唱道:
  一闭昭阳春又春。
  夜寒宫漏永,梦君恩。
  柳七听到这几句,忽地立起身来:这几句唱得好。
  “卧思陈事暗销魂。
  罗衣湿,红袂有啼痕。
  歌吹隔重阍”。
  柳七听着,不由引颈而望,远处灯光依稀,人影恍惚。
  远庭芳草绿,
  倚长门。
  万般惆怅向谁论?
  凝情立,
  宫殿欲黄昏。
  柳七听完,叹口气,唱这《小重山》的,必是一个伤心伤情的女儿,有时间,一定要看看她,正想间,歌声又起,逐次是和凝的《采桑子》,张泌(张泌,字子澄,淮南人,仕南唐。)的《江城子》,孙孟文(孙孟文,即孙光灵,贵平人,唐时为陵州判官。)的《谒金门》等曲子,他不想再听了。
  走远些,歌声渐弱,他觉得这样正好,有声听不真切,有音辨不出宫商,朦胧之间,不知其悲,也不知其乐,身心就没有任何压力,如果再往前走,又一派歌声将冲入耳膜。
  他找个地方坐下,用手抹抹脸,醉意稍减,看西湖映着两岸灯火,湖水荡着“清平乐”的波纹,他口里轻吟道:
  繁花锦烂。已恨归期晚。
  翠减红稀莺似懒。
  特地柔肠欲断。
  不堪尊酒频倾。
  恼人转转愁生…… (柳永词《清平乐》,下片中间一句佚,或说,当初就未得句。)
  “接下来应该是什么呢?”他站起身,在岸边踱几个来回,口里道“多情争似无情。”对,就这一句,不,这应该是最后一句,那么中间这一句应该是什么呢?
  他觉得文思不通,索性放弃,等将来哪一天机会赐予。
  当他再次坐到冰凉的石凳时,见身旁不远处有一个人孤独地坐着,出神地望着深蓝的湖水。
  柳七走过去,见是个女的,三十多岁的年纪,因是夜晚,看不清她的长相。
  “这位大姐,如此深夜,怎么孤身一人在这僻静之处?”
  “怎么着?”女人爱理不理地说。
  “大姐不要多心,我说这么深的夜,你一个人在此,让人怪不放心的。”
  “与你无关。”女人的口气越来越生硬。
  柳七眼珠转转道:“大姐,听说此西湖边上时常有强人出没……”
  “看你也不像。”这一句,是有着轻蔑的意味了。柳七闻言,觉得脸上发热,心中道,那韦端己和自己都是软弱文人,文人哪有做强人的资格,大不了做了个隐士罢了。
  “大姐,强人也不是天生的,比如我本不是强人,可今夜见你独自一人,我就有点想做强人了。”
  “瞎了你的狗眼,也不看看老娘是谁?”
  柳七听她话里有话,忙问道:
  “你是谁?”
  “这天下最强的人是谁,我就是谁,老娘今夜没有玩的心。饶你一回,快滚。”
  柳七心里道:“怎么,碰着女强人了?肯定是,不然一个女的怎敢深更半夜在此逗留,自己还是先走的好。”想到这里,他连忙转身,回到原来的地方。
  坐了片刻,他觉得心里怪不是滋味的,堂堂男子汉,让个女流之辈吓缩了头。再说,是真强人还是假强人还不知道——这第一个回合输得太惨了点。
  今宵酒醒何处七(5)
  于是他鼓鼓勇气,又一次来到女人面前:
  “大姐,我一直想做个强人,可就是找不到投靠的地方,大姐如看得起我,就收留我吧。”说完嘻嘻地笑。
  女人沉吟一阵说:“好吧,你先说你会些什么?”
  柳七不敢说自己有武功,怕如果遇上真强人漏底,便说自己善于谋划,最适合于辅助强人成就大事。
  女人一听,哈哈大笑:“原来你想造反,告诉你,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你还是读你的圣贤书去吧。”
  “姐呀,”他故意亲近地说,“我不是想造反,我只想当强人,实话说就是书读腻了,想来点刺激的。”
  女人想了一阵:“好吧,你先跪下磕几个响头,我就答应你。”
  柳七心里一喜:“果然是假强人。”想到这里,撩衣跪倒,双手却乘势抓住女人的小脚,往前一扯,女人尖叫一声,正要挣扎着翻身,柳七又猛往前一拽,将她的双腿拉到自己身后,接着伸开双手,将她拦腰抱住:
  “姐姐,你这强人敢和我比吗?”
  女人正要挣扎,停住了,停了半晌,吃惊地说:
  “你是柳三变吧……”
  “是怎么着,不是又怎么着,反正……”话没说完自己也呆住了:
  “你怎么知道我是柳三变?”
  “你这个冤家呀——”女人大叫一声扑进他的怀里……
  今宵酒醒何处八(1)
  这是多么安静的夜晚。
  一个安详的夜晚,对女人是如此的重要,她的心地会变得如同只食露水的鸣蝉,情丝如汩汩流淌的清水。
  在这样的夜晚中,她才可以以一个女人的属性注视睡在她怀抱中的人,可以用手掰开他的嘴唇,然后放开,听那诱人的波波声。
  她发觉,和十三年前相比,他的身上添了许多疲惫的东西,但心田里所种的仍然是那些花花草草。
  她将手伸进他的被子里,一种温暖的感觉消除了她十三年来的紧张和不安。
  “男人是如此美妙!”她不由自主地赞叹,这种赞叹几乎发自她的全身。
  好几个这样的夜晚,当柳七睁开眼时,另一双眼就这样俯视着他,在昏暗的油灯下,这种注视使他有种家里的感觉。
  这是一个坐落在深巷中的住宅,房东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女人,楚楚是她唯一的房客,也是她的衣食之源。多年以来,楚楚一直和她住在一起,如果不是来了柳七,每天晚上是这两个女人睡在一起。
  “这多年了,”老人抹了把眼角似有似无的泪说,“没有一个人来看看这可怜的孩子。”然后露出高兴的样子:“现在,这屋里总算有个男人了,你可要多住些日子噢。”
  从楚楚的口里,柳七知道一些这个女人的底细,原来也是个烟花女子,老了,落到这个田地。
  “如果你能让我重新红起来,我就可以摆脱这种命运,不然……”她摇摇头,不再往下想。
  “我会尽力,但能否真的让你红起来,只有天意了。”
  多少个夜晚,他假装睡熟,实际上在盘算着如何帮楚楚度过他走了之后的漫漫时光。
  他确实有些犯难,像楚楚这种女人,缺钱,但她认为并不需要钱,三十三岁了,并不能正确地估价自己。她甚至以为自己不需要男人,起码也是不需要除了他柳七以外的男人。她要的是“红”,这“红”到底意味着什么,连她自己也不甚明了。每当他睁开眼睛,马上就会看到另一双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并且听到一声哀怨的叹息:
  “我红不起来了吗?”
  几个月下来,柳七已经明显地瘦了,楚楚也有意地减少欢乐的次数和时间:“你可不能倒了,可不能倒呀!”最让他难以忍受的是她开始伪装,比方说,明明没有来,她已经呼天叫地,装出一副已经满足了的样子。没有什么比这更让他痛心的了。
  有一天夜晚,她突然推醒他,神情恍惚地说:
  “我梦见我红起来了。”
  “是吗?”
  “我真的红起来了。”
  柳七伸出手,用指头刮刮她的眉毛:
  “会的,我一定会让你红起来的。”
  “我也……这样想……”话没说完,几颗豆大的泪珠从她脸颊上滚落。“春天,来得真快呀。”她叹口气。
  “七哥,如果你真对我好,那就给我个孩子吧。”
  她说这句话时,这样的夜晚不但安详,而且变得温暖了。江南水乡的春夜,如同小猫柔软的舌头,舔着安静的梦眠。他知道,是这个春天改变了她的观点,或者说,是她红起来的梦想,在宋真宗天禧三年的春天从峰顶滑入具有巢穴意义的深谷。从此以后,“红”这字眼和它所包含的一切意义将变成背景。这种设想中,我们将看到背景大红大紫的幕布前,站出一个丰腴的妇人,虽然已经有些老,可举手投足间能使人想到她年轻时的美丽,她怀抱婴儿或者手牵一个半大小孩,面对几百年后的观众唱出一段谣曲:
  一生赢得是凄凉。
  追前事、暗心伤。
  好天良夜,深屏香被,
  争忍便相忘……(柳永词《少年游》。)
  柳七知道,是到了该离开的时候了,无论楚楚是否怀上他的孩子,无论这孩子出生之后母子俩怎么生活,当楚楚“红”起来的欲望变成对家的追求时,他就必须离开了。
  “当你哪天看不见我的时候,我想你不会伤心的。”
  “不,我会伤心的,但你放心,我不会缠着你。”
  从这一刻开始,她的生活变得提心吊胆起来。她去勾栏瓦肆里上课时,却担心自己回到家,已经不见了柳七哥的踪迹,她想着一切办法留住他,甚至将徒弟张颜带到家里陪着他:
  “白天是你的,夜晚是我的。”
  这样,他就被这两个女人看死了。
  有一次,他对张颜说:“我想在今天离开。”
  张颜说:“七哥随时可以走,可不要在我面前走,那样,我会哭的。”说完就真的哭了。
  第二天,张颜又带来了石竹和张惠,那是整个杭州数得着的美人,三个人变着法儿让他高兴,这使他白天趁楚楚不在时离开的打算成为泡影。
  每个夜晚,楚楚几乎是握着他的手进入梦乡的,只要他将手抽开,她就会马上醒来,而且是忽地坐起来,叫着他的名字。她越是这样,他就越想尽快离开,他不忍心让她一直这样下去,他怕某一天,当他睁开眼睛,眼前出现的是个半疯半傻的人。
  机会终于来了。这天夜晚,他俩对饮而歌,到半夜时,她就醉倒了:
  “柳七哥,我知道你会在我睡着后离开……我知道的……我好累呀……”说完便趴在桌子上睡着了。
  今宵酒醒何处八(2)
  柳七将她轻轻抱起,放到床铺上,将她的衣服一件件剥去,轻轻吻遍她的全身,然后给她盖上被子。一瞬间,一种酸楚从心底泛起,心好像在空中一样晃来晃去。
  “柳七哥,你……不要走……”楚楚翻个身说。
  他的目光从屋子里扫过,这只酒杯是自己熟悉的。酒壶里还有一些残酒。桌子的木纹。梳妆台上的粉脂,那气息已渗进他的骨髓。一把陶制的茶壶,它泛着悲伤的光。中药罐子散发着人生不幸的幕幕往事。窗帘。斑驳的墙壁。墙上的木钉是他注视过的。那是橱柜,里面放着碗碟,而且永远是碟放在碗的上边。墙角的手炉——冬天到来的时候,将有两双手,不,只剩一双手伸向它,不,如果可能,也许还会有另一双小手,他的手指可能冻红了,他小小的脸蛋上可能有鼻涕……
  他长长出了一口气,泪水夺眶而出。
  “柳七哥……”
  他转过脸,看蜷缩成一团的楚楚,一瞬间,他觉得她是那么小,又那么柔弱。
  他来到油灯面前,看着它忧伤而摇摆的火焰,一口将它吹灭,屋子里一片漆黑。窗外,一弯月儿几乎要掉下来。
  “再见了,楚楚……”他心里说。他走到门边,回头望着床上楚楚模糊的身影,怎么也不忍将她一人留在黑暗中,便又一次点亮油灯,并揭开灯盖往里面添满了清油:
  “但愿它能着到天亮。”
  现在,他已走出了房门,快步来到院门口,抽开门闩。他又一次回过头来,望着窗户上桔黄的灯光,心里默默为她祝福。
  老太太可能听到了声响,火星几闪后,又一盏灯亮了,柳七强忍着泪水,扭头走出大门。
  弯月升得正高。
  其实,柳七刚一出门,楚楚就醒了,她伸手在被子里摸了一阵,没摸到柳七哥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她睁开沉重的眼睛,翻身见桌子上灯光依旧,这时,她听到院门轻微的声响。
  “他要走了。”她听见自己喉咙里咕噜咕噜的声音。于是她翻身起床,来到桌前,将酒壶里的残酒斟进酒杯,她听见院门“吱”地响了一声,在这声音还没落尽的时候,她提起酒壶放到嘴边。
  那冰凉的火焰正顺着喉咙蛇一样蹿进她的腑脏,如同两匹正在撕咬的怪兽。
  “走吧,好好走吧,我的柳七哥……”
  眼泪和酒水流在一起,从下巴流到脖颈,然后流入她那此生只需一个人抚爱的身体。
  她摇摇晃晃回到床上,听任那积蓄了十多年的泪水流淌。
  她就这样躺在床上,就这样在梦中也流着眼泪。
  天亮了,徒儿张颜和石竹、张惠都来了。
  她们扫净了屋子,铲去她吐在地下的秽物,将一碗清水送到她口边:
  “师傅,喝口水吧。”
  “张颜,你们这么早就来了?”
  “师傅,柳七哥说让我们来照看你。”
  “他去了哪里?”
  “师傅算得真准,他果然是去金陵。”
  “我真怕他去了别的地方——金陵有升王,去年八月被封为太子,如果能见到太子,求取功名将不成问题,到那时咱们就有指望了。”
  “姐呀,”石竹说,“等他功成名就,兴许早就忘了你呢。”
  “他不是这样的人,放心,谁都不会被遗忘的。”
  三个小辈和她说了一阵话,石竹和张惠先走了,张颜也是魂不守舍的样子。
  “你也走吧,我想一个人静一会。”
  张颜答应着,慢慢出去了,等门关上后,她听见她小跑的脚步声。她苦涩地笑笑:
  “柳七呀,你怎么能赢得这么多的女儿心?”
  今宵酒醒何处九(1)
  宋真宗天禧年间,金陵因为住着将来的皇帝赵祯,成了大小官僚竞相奔趋之地。他们来到这里,寻找最豪华的馆舍住下,找机会和太子殿下见面。但太子拿得很稳,除了非见不可的朝臣和在野的文人名士外,其余不见。
  一时间,达官贵人们带来的黄金白银,只能静静地躺在柜子里,找不到送出去的机会。
  钱是有生命的,锁在柜子里日子一长,它们就感到许多寂寞,于是几块银子和几块金子密谋逃出这个活棺材,三块一队,五块一列,在主人开箱的瞬间溜出来,躲开理学的看守,剪断面子的铁丝网,奔向外面的花花世界。
  对金钱而言,公元1018年到1022年的逃亡是彻底胜利的逃亡,它们出了散发着铜臭气息的官库,混进洋溢着肉体气息的秦楼楚馆之中,于是整个金陵,稍有姿色的妓女都迈进了一个中产阶级档次。
  普天之下,妓家最富,寻常百姓以生了女儿为荣,大小妓院派专人到各处收集美女,同时收购将来可能长得漂亮的女婴,孩子们将从小开始培养,教给她们取悦各个层次官员的技巧,妓院也开始研究嫖客心理,像琴棋书画一样,成了每个妓女的必修。
  可以想见,当这一茬红粉出台时,她们的妓艺将上升到又一新的高度。
  潘琼儿便是金陵行首中佼佼者之一。她原来是东京南曲里的野鸡,听到金陵传来的消息,心一横只身来到这里,先是在别人的院子里,不出一年,便自开琼楼一座,收养大小女儿三十余人,将自己悬置高阁———那可真叫高,一般人根本爬不上去。
  这年秋暮,有个姓华的书生,一举登科,钦赐探花,到金陵来拜见太子,临回前听到潘琼儿的美貌,便想和她一约。
  探花郎驷马高车,仆从近百人浩浩荡荡往琼楼而来,多少名妓羡慕其荣华,个个院子门前都站着上等货色,盼望能得到他的青睐,可到了琼楼门口,竟无一人出来迎接。
  他下了车,甩着长袖,径直进了琼楼,但见楼里女儿们的服饰均比得宫中,摆设的器皿也是名贵得只有皇宫里才有。
  探花郎毕竟财大气粗,凭人通报一声便和潘琼儿见了面。琼儿见他有身份,又有势力,心里非常高兴,吩咐大开宴席,将全金陵算得出的歌妓同行皆尽请来,饮酒的饮酒,赋诗的赋诗,唱戏的唱戏。
  “官人,难得你这么有身份的人光顾敝楼,今天的宴席就算为你洗尘了。”
  这一餐饭,从中午开始,直吃到夜里三更才罢休,热闹劲儿一过,琼儿留下探花郎度这销魂蚀魄之夜,两人情投意合,非常高兴。
  第二天早晨,探花让仆从拿来白银交给琼儿:“烦劳你代我置办一席,答谢楼里姐妹。”
  琼儿看银子,最多也就五百余两,笑着对他说:
  “我家遇着新郎君来访,金陵的香火姐妹都带黄金来贺,你这点钱,也只能做一夜的酒水钱,待日后再为你操办芳宴不迟。”
  说完呼叫各房妹妹进屋,打点昨夜的花费,那五百两银子,瞬间支得干干净净。
  探花郎见琼儿花费如此奢侈,心里大吃一惊,便叫仆人设个计谋脱身。仆人出去不久,又返身进来:
  “报大人,今日状元都到慈恩寺,请你快去。”
  探花郎这才和琼儿告别,后来琼儿几次派人请他,可他再也不敢去了。
  “不来就不来吧,没有关系。”潘琼儿对姐妹们说。
  “姐姐,探花郎囊中羞涩走了,可门口又来一位要见你的。”
  “这就叫旧的不去,新的不来。”说着,她来到梳妆台前,梳理妆点一番:
  “好了,他可以上来了。”
  “姐姐,你当真要见他?”说话者是萧蓉,时人称其为茉莉花,有个名士曾做诗一首单说她的美貌:
  冰肌玉骨自生凉,伴我银屏小象床。
  凤帐低垂兰烬冷,恼人最是梦中香。
  “怎么?”潘琼儿用手指弹弹萧蓉的脸蛋,“有什么不妥吗?”
  “姐姐,此人三十出头,容貌出众——可以说能比潘安,但我估计他不是个有身份的人。”
  “何以见得?”潘琼儿兴趣大减,懒洋洋往床上一倚说。
  “他只是一人到楼前,身边连一个仆人也没有,更可笑的是,他身上的衣服都能闻出汗臭味——真恶心。”
  潘琼儿闻言,抽开柜屉,拿出三锭银子:
  “给,让他买身换洗的衣服。”说完摘下悬在墙上的玉箫,低低吹起来。
  “姐姐,我来唱吧。”钱美见琼儿吹箫,赶紧过来。
  “好吧,我俩合一段《望江南》。”
  “正是我的拿手曲子。”钱美说。这钱美也是有点来头,有人曾赋诗言其多情动人:
  绿玉枝头破晓英,含风NFDC4露最多情。
  芳心触处迎人转,故得花间百合名。
  玉箫过门后,钱美亮开嗓子:
  天上月,遥望一团银,
  夜久更阑风渐紧,
  为奴吹散月边云,
  照见负心人。
  歌音未落,萧蓉上得楼来:“姐姐,还给你。”说着将银子放到桌上。
  “怎么,他不要?”
  “他说,‘此生最恨金银子,最恼势利人’。”
  “真是个怪人,”琼儿说,“好言让他离开,说不定是找麻烦的。”
  今宵酒醒何处九(2)
  萧蓉应一声下了楼,琼儿放下玉箫,等下面的消息。
  片刻之后,萧蓉又上来了。
  “走了吗?”
  “没有——还坐下来了呢……”
  “他要干什么?”
  “要我给你捎句话儿。”
  “说。”
  “他说,偌大个琼楼,好人好箫没好脸,好声好调没好词。”
  “哈哈哈,”潘琼儿笑得花枝乱颤,“一派胡言,给他钱却说没好脸,这《望江南》都唱了几代,久唱不衰,怎么不是好词?”
  “他还说……”
  “说什么?”
  “说姐姐如果让他住一宿,可给你填一首好词。”
  琼儿又乐了,这个主儿可真难侍候,哄妓家哄到我头上来了,想着,眼珠一转:
  “你去告诉他,若能填一首好词,我就留他住下,如填不出来,还是请他别来捣乱。”
  萧蓉叫王新寻来纸墨:“新儿,我上上下下,脚都疼了,你就按姐姐说的将他打发了吧。”
  这王新,有人以诗笑她痴情:
  帘NFDC6晴阴透浅寒,轻狂柳絮弄春残。
  岂唯着雨相粘滞,独喜因风打作团。
  听萧蓉吩咐,她当下拿着纸笔下了楼。
  琼儿道:“又一个卖弄才学的儒生。”
  “这是第十八个被你赶出门的书生了。”
  “你记得真清楚——来,咱们还是吹箫唱曲的好。”
  姐妹们听见箫声,拿着笛儿琴儿来到楼上,独奏,伴奏,合奏,其乐融融。
  大家闹了一阵,琼儿道:“楼下怎么没有消息上来?”
  萧蓉道:“姐姐,那人肯定走了——新儿又不懂唱曲,在楼下耍呢。”
  “但愿如此,这些文人不好惹,最好不要得罪。”
  正说着,王新拿着纸笔上来。
  “新儿,客人走了,应该先通报姐姐,别只顾玩。”钱美说。
  “他没走!”
  “没走?”
  “他写了这烂什子,要我给姐姐,可墨干得太慢,听你们在楼上热闹,我都急死了。”
  “拿来我看写的什么。”钱美说着将纸接到手中,展开念道:
  “曲玉管,”她清清嗓子,将纸举过眼眉怪声怪气地念道:
  陇首云飞,江边日晚,烟波满目凭栏久。
  念了这几句,她的脸色发红,不再装模作样: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