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行为心理学(完整)

_23 冯绍群 (当代)
在其轨道的中点相遇,这个中点是O。当两个点通过O点时,只有一个视网膜点(在每只眼睛
里面)受到刺激;在此之前和在此以后,则两个点均受到刺激。无疑,观察者应当看到两个
点的直线运动。当我们把这个图形视作空间图形时,我们确实一眼就会看到两根线相互交
叉;a和b、c和d将归属在一起。然而,我们又无法看到两个直角彼此之间在它们的角项处相
接触,致使a和b归属在一起,b和c归属在一起(其他的结合,ac和bd,则可以不予考虑,因
为在运动中可能没有平行现象,只有运动轨迹的相继部分可以形成一个完整轨迹的一部分)
。对于我们同时知觉这种空间图形来说是正确的东西,对于运动的知觉来说也同样可能:视
网膜几何学并不包含这样的因素,即把ad是一个轨迹,cd是另一个轨迹的事实排除在外的因
素。但是,在运动中,还存在着更多的可能性。由于在O点只有一点受到刺激,因此这种刺
激模式也可能与下列情况共存,即两个点(或者两个点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在O点上消失,
并且有两个新的点从O点上冒出来。有否定律去决定实际上发生的事呢?
梅茨格的主要结果能以下列方式进行阐述:如果有人运用图90的图解产生的运动并加以
描绘的话,那么,当我们注视该图形时所出现的或占支配地位的空间模式通常与我们注视着
运动影子时出现的或占支配地位的运动模式是一样的。这就意味着:相继组织定律(也就是
决定融合物体选择的定律)与支配空间模式之组织的定律是同样的。梅茨格十分明确地陈述
了这种一致性。我们仅仅提及一点:与纯空间组织中良好的连续因素相一致的有运动的平稳
曲线因素,以及空间-时间组织中的连续速度因素。
显然,情况可能是这样的:不同的因素有利于不同的结合。这些客观因素之间的冲突越
大,模糊性便越大,从而使定势和态度等主观因素的影响也越大。上述这种结果,对于特纳
斯、冯?席勒和梅茨格等人的研究来说是共同的。它表明了有一种观点是何等地错误,这种
观点认为,主观因素在引起运动过程方面是首要的(见边码p.33)。梅茨格有一论点令人
注目地表明了这种观点的荒谬性。运动的可能轨迹数随物体数和旋转周期数而急剧地增加。
于是,在他的圆盘上,根据圆盘上杆子的安排,10根杆子在半个循环周期中提供了最少为
3628800个可能性,而最大的可能性为35184372088832。对于一个完整的旋转周期来说,最
大值是1.2X1027。梅茨格的被试在大量的旋转期间偶尔观察到10个成员以上的群体,然而
至多只能意识到少数不同的运动轨迹。
空间和感觉道
在我们从上述的研究中了解了威特海默的组织定律的意义之后,我们还从加利(Galli
)的一项研究中获得了对知觉到的空间性质的一种新的顿悟。在断续运动中,一种过程与另
一种过程相融合,甚至当两种过程在颜色、大小和形状方面不同时,也会发生融合。但是,
在迄今为止报道的一切实验中,断续地呈现的不同物体均属于同样的感觉道(
sensemodalities),它们都是视觉物体,先前已经提及,它们也可以是听觉的或触觉的物
体。但是,如果两个相继呈现的物体属于不同的感觉道,例如光和声音的结合,或者光和触
觉的结合,将会发生什么事呢?如果视觉、触觉和听觉是三种不同的空间,仅仅由经验把它
们联系在一起,那么,这种呈现就不会导致运动的印象,这是因为,按照我们的理论,这种
印象意味着同一个心物过程通过(同一个)空间。因此,如果断续运动可以由不同感觉道的
印象产生的话,那么,根据我们的理论,我们必须得出结论说,知觉空间是一个可以由不同
感觉道的物体所填充的空间。有关的实验就是用来研究第二种选择的。加利通过把两种或三
种刺激结合起来的方式(它们属于视觉、听觉和触觉道)来产生断续运动。被试多次体验一
第 145 页
----------------------- 页面 147-----------------------
行为心理学.txt
个运动着的物体的运动,该运动物体以木同方式对“被试产生影响”。这些实验使动态运动
和知觉空间结构更清楚地显示出来。
关于行为物体之性质的结论
在我们结束本章以前,我们将评价一下有关物体研究的结果。在我们关于知觉场的整个
讨论中,物体和格局的区分已被证明是最基本的。在第三章里,我们确立了事物的三种主要
特性,也就是说,形状的界限、动力特性和恒常性。对于这三种主要特性来说,第一种已经
在第四章详尽而充分地探讨过了,因此,对此论点毋须详述。然而,本章将其他两种特性的
大量知识汇集到一起。事实上,由于这两种特性彼此之间密切联系,所以能够结合起来探
讨。根据这些方面的观点,人们试图对我们的先前讨论冒险作出下列概括:对于一种刺激的
变化所作的反应会使事物尽可能地保持它们的特性。在运动领域,我们发现这一原理是起作
用的;过程和路径的融合倾向于如条件许可的那样将事物保持原封不动。该情形的一个方面
是我们转动眼睛时事物的稳定性,这是因为,在该情形里,视网膜意像的形状是始终变化
的,然而,事物却不改变它们的形状。同样的效应也为形状和大小恒常性所表明。旋转一个
物体,改变它的视网膜意像,所见事物的形状将保持相对地不变,而视网膜意像的变化由方
向的改变所引起。对大小和距离的应用是简单的。甚至明度和颜色恒常性也归入同一规律之
下:客观照明的改变主要引起知觉到的明度(或亮度)的改变,而不是知觉到的物体的颜色
特性的改变。
加利通过把两种或三种刺激结合起来的方式(它们属于视觉、听觉和触觉道)来产生断
续运动。被试多次体验一个运动着的物体的运动,该运动物体以不同方式对“被试产生影
响”。这些实验使动态运动和知觉空间结构更清楚地显示出来。
我们的理论不仅回避了这一点,而且,与此同时还避免了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先验论(
Kantianapriorism)。
小结
在前面几章,我们试图对下列框架进行填充,这个框架是由我们对这样一个问题的最终
回答来提供的:为什么事物像看上去的那样?我们已经对组织进行了多方面研究,得出了一
种知觉理论,尽管它还十分不完整。与此同时,我们也试图对我们的组织含义进行描述,对
我们的理论目的和方法予以洞察。在这个意义上说,这几章为后面几章充当了导言的角色,
在后面几章里,我们将扩大我们的研究范围。但是,在我们即将研究的广泛范围内,我们仍
然受制于同样的方法论原则,并且,仍想发现在我们的讨论中建立起来的“组织定律”(
lawsoforganization)的巨大力量。
第一卷 第八章 活动—反射;自我;执行者
行为的结果。行为问题。汉弗莱的一般原理:守恒和发展。反射。自我:作为一个场物
体的自我——它的分离问题;没有自我的行为世界的一个例子;与自我相结合的经验的条件
是什么?自我的复杂性。执行者。执行者的控制:三个例子。需求的特征。离题谈一下美
学。物体和自我之间的动力关系:决定我们行为的事物。执行者的实际控制。活动的一般原
理。
行为的结果
心理学涉及行为(behaviour),在所有的自然事件中,行为是最有趣的事件之一。让
我们把生命出现以前的地球状态与地球现在的状态作一比较,以便为我们的这一观点提供要
旨。于是,我们可将一处“纯粹的”景色(如我们现在可在极地或山顶上发现的景色)与我
们的都市作一比较,与我们的农村、我们的港口和我们耕种的田野作一比较。就纯粹的地理
事件而言,这种变化是惊人的。矿石从地球内部开采出来,经过提纯,制成钢和铁,这些东
西又变成围绕着地球的铁轨,支撑我们城市里高大建筑物的构架,纵横驰骋于海洋上的船
只,并在各种机器里为我们日夜工作。与之相似的是,煤炭被挖掘出来,亿万吨的煤炭正在
被人们消耗着,以便使发动机转动,并保护我们免受恶劣气候之苦。河流改道,山谷被淹,
杂草丛生的土地让位于有规律的植物轮作,这些是人们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农作物。城市纷纷
第 146 页
----------------------- 页面 148-----------------------
行为心理学.txt
崛起,每一座城市都有一种复杂的结构,具有一种人类出现以前从未有过的秩序,也即人类
在发展其自身的文明以前从未有过的秩序。此外,城市里还发生了以下一些奇怪的事情:在
有些建筑物内,每夜挤满了人,他们在半明半暗的光线中观看白色银幕上活动的东西,聆听
一台复杂的机器发出的声音;在其他一些建筑物内,人们摩肩接踵地注视着一块块涂着油彩
的画布;在另外一些建筑物内,人们安静地坐在那里翻阅一种称为“书籍”的奇异东西,这
些书籍需要人和机器方可制造出来。于是,便有了一些滑稽可笑的纸片,称之为钱,钱从一
个人手里传递到另一个人手里,而且以巨大的数目保存在称作银行的建筑物里,银行反过来
又支配着亿万人的行为。我可以毫无止境地描述没有生命的世界和今日世界之间的地理差
别;所有这些重大变化都是由行为来产生的。
由此可见,作为行为的代理人,我们对自己的行为发生兴趣便不足为奇了。我们对行为
发生兴趣,其本身便是一种行为。然而,尽管这种兴趣是巨大的,而且我认为对我们未来的
文明也是很基本的,但是,从历史的观点看,这种兴趣却出现得较晚,并且是次级的或第二
位的。“对行为发生兴趣”的行为肯定要比“对世界发生兴趣”的行为出现得更晚一些。起
初,我们只关心得到食物、庇护所以及取暖,后来才关心我们自己,也即这些生活必需品的
提供者,最后才关心我们自己在这种劳动中的活动。
行为问题
我不准备在历史问题上多花笔墨。确切地说,我将以我们今日面临的问题为出发点。我
们看到行为的具体表现,于是对它进行解释;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倡导了一种特殊类型的
行为,称之为科学,科学反省它自身,并试图在心理学事业中遵循它在其他领域中已经发展
起来的一些方法。
科学的解决办法能否在不考虑它的有序的和有意义的结果的情况下继续进行呢?
由于行为已经成为世界上的一股有力力量,因此,当我们在解释行为时,如果忘却行为
已经取得的成就,我们有希望得到成功吗?也就是说,为了解释行为,我们是否应该先得到
关于行为的那些普遍知识(这种知识对行为的成功起关键作用)呢?实际上,当我们拥有文
明时,如果用文明来衡量的话,这种文明此刻可能显得有些混乱,对此,与行为结果无关紧
要的一些原理能很好地解释这种混乱,那么,单单介绍一些这样的解释性原理行吗?我们能
否运用一些能使任何一种文明的或然性,以及人和动物生存的或然性变得无限之小的原理
呢?我们能否把不可能性这样的事实通过叫做“机遇”的东西,使其变为现实呢?这样一种
解释会不会最终导致放弃任何解释呢?如果我们知道我们在实施行为期间我们的每一根神
经、每一块肌肉、机体的每个独立部分发生了什么情况的话,那么,能否用此来解释我们的
铁路系统,我们的文学、艺术和音乐,以及我们的科学呢?当人们把一块石头从甲地运往乙
地,不论这种行为仅仅是一种运输,还是建造金字塔或哥特式大教堂的巨大工程的一部分,
其过程是一样的。人类的行为始终具有建筑类型的性质,而不仅仅是搬运而已。那么,对行
为作出解释的任何一种尝试能否在排除其基本原理的情况下期望获得成功呢?换言之,根据
我们第一章介绍的条件,行为科学能否在没有秩序(order)和意义(meaning)的情况下贸
然启动呢?
导向生机论的机制
用这样一种方式继续下去的任何尝试迟早会发现,它永远无法完成其任务——把行为视
作创造文明的力量,把那些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维持个体的行为视作我们方程里的X(未知
数),任何一种这样的尝试必然会把人们引向此路不通的墙壁。不甘于这种障碍的人类心理
靠自身建立起梯子,以越过这种障碍;也就是说,引入一种新的原理,它与那些把人类心理
从其目标中脱离出来的原理全然不同。我们在第一章里介绍的二元论(dualisms)或多元论
(pluralisms)已经成为所有这些尝试的必然结果。由于机械论(我们是用它们自己提供的
名称来称呼它们的)始终未能解释为什么行为是有序的而不是混乱的,因此这些理论为生机
论(vitalism)所补充。生机论将秩序和意义归之于一种新的力量,也即生来就具有秩序和
意义,并把它们强加于机械论的性质之上。起初,我们拒绝接受这样一种解决办法,后来,
我们表明秩序和意义怎样才能保留在这个理论体系之中,而毋须充当临危解困的神仙。这项
研究是在知觉领域里完成的。
第 147 页
----------------------- 页面 149-----------------------
行为心理学.txt
汉弗莱的一般原理:守恒和发展
我们的第一个目的是在行为场(fieldofbehaviour)达到同样的结果。“可以这样说,
有机体的行为像一种物质过程的复杂系统,在不断变化的情况下积极地倾向于保持一种复杂
的模式”[汉弗莱(Humphrey.p.41」。
这一观点(经过作者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第一个原理。该原理声称,有机体是一种特
殊的系统,这种系统在无机界也可以找到,其构成的标志是,它的一切反应都具有守恒的倾
向(con-servativetendency)。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我们把有机体及其(地理的)环境视
作一种系统的话,那么,对该系统之平衡(equilibri-um)的任何一种骚扰都将导致重新
建立起一种平衡状态,一种对有机体来说独有的平衡状态。有机体的平衡是一种稳定的平
衡,是在骚扰以后重新建立起来的平衡。当然,严格地说,这并不正确;一个活生生的有机
体的新的平衡木同于旧的平衡。实际发生的事情并不仅仅是一种守恒,还有其发展(devel
-op-ment)。系统是守恒的,同时也是发展的。如果系统不是守恒的,而是处在瞬息万变
的境况之中,那么,就不可能有同一个有机体,一个能使我们长时间去这样称呼它的有机
体。如果它只有守恒,以致于始终回复到同样的境况,那么它便不成其为一个有机体了。“
客观地考虑,有机体的同一性(identity)不同于一个毫无活力的事物的连续同一性……提
供给有机体的并非物质的同一性,也非形式的同一性,而是发展和变化形式的时空统一性;
我们可以说,任何一种有机系统的渐变模式是单一的长久事件,它受制于外部变化,与此同
时,又在内部进行调整,而且,如同我们经验中的一切事件那样,它在四种维度中发生着,
三种是空间维度,一种是时间维度”(汉弗莱,pp.54-55)。汉弗莱已经调查过系统的哪
些特性使得这种行为成为可能。我们不想追随汉弗莱的一般方法(他的方法既包含了物理学
和化学的一些部分,也包含了生理学和心理学的一些部分),我们将坚持特定的心理学问
题,并探索汉弗莱的一般原理如何在那里得到证明。
在我们开始探索以前,我们想再讲几句。乍一看,我们取自汉弗莱的一般原理与我们需
要的原理相距甚远,也就是说,我们需要的原理应该面对行为的有序的和有意义的结果。那
么,汉弗莱的原理与文明究竟有何关系呢?显然,该原理还有不足之处,它既可用于动物,
又可用于人,而动物是不会产生文明的。承认这一点,也就承认我们不得不做更多的事情。
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看到,这一原理至少把我们引向正确的道路,以便找到我们需要做的那
些事情。首光,它排除了把混乱作为行为的结果;其次,它考虑了系统的发展,为我们称之
为文明的行为结果留下一个席位。在这个意义上说,它满足了我们提出的要求。我们的任务
是去填补鸿沟,以便表明使人类行为超越动物所能达到的结果的显著特征是什么。大体上,
可以预期下列答案:有机系统建立的新平衡有赖于旧系统受到的干预。倘若我们可以期望干
预的可能性,我们便可使平衡的可能性在种系发生系列(phy-logenelicseries)中得到增
强,尤其是使低于人类的动物在向人类跨出的步伐中得到增强。
反射
传统的理论
传统的活动理论(theoryofaction)是以所谓的反射(reflexes)为开端的,也就是
说,用相对孤立的刺激引起相对孤立的运动;膝跳反射以及瞳孔的收缩和扩张可以作为例子
来说明。传统的理论以两种方式来运用这些反射:首先,它提出一种关于反射发生的极其简
单的假设,这种假设以某些解剖学发现为基础;其次,传统的理论把这些简单的反射视作元
素(elements),我们的一切活动都是通过这些元素的结合而发展起来的。根据上述两个方
面,反射理论是我们在第三章中讨论过的感觉理论的直接对应物。然而,反射理论同样不能
令人满意。由于我在几年前刊布的一本著作中(1928年,第三章,4和5)已用较大篇幅讨论
过这种理论,还由于这种理论很快地从心理学理论体系中消失(如果不是从教科书中消失的
话),因此,我在这里只能从简了。反射作为一种过程,已在一种结构中找到自己的解释,
那就是所谓的反射弧(reflexarc)。反射弧是由一个传入神经元,一个传出神经元,以及
普通的神经元或更多的中间联结神经元组成。起始于一端的兴奋通过整个反射弧进行传导,
于是刺激将会引起反应。显然,这种理论属于这样一种类型,不久以前我没说过,它不可能
为行为提供令人满意的解释;这种理论没能为行为的有序性和意义性提供可以遵循的任何原
理。有机体被赋予大量的反射弧,其中众多的反射弧同时受到刺激,由此产生的行为是有序
的,它使系统守恒,而不是通过每一种反应使它发生改变,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此外,一
第 148 页
----------------------- 页面 150-----------------------
行为心理学.txt
种刺激模式伴随着另一种刺激模式而发生,在这个序列中,大量的刺激完全是任意发生的;
可是,行为不是任意的,而是有目的的,有目标指向的,也就是说,是有序的和有意义的。
眼动
现在,让我们讨论一组反射,它们在有机体整个行为中的作用是具有专利的,那就是我
们的眼动(eyemovements)。每只眼睛有六块外部肌肉附着于眼球上面,使之沿着其轨迹转
动,这六块肌肉受制于三根不同的颅神经,后者起源于不同的皮质中枢。此外,每只眼睛均
有其内在的睫状体肌肉,它们专司调节。于是,从解剖学角度讲,动眼系统(
oculomotorsystem)的复杂性是巨大的。该系统产生三种可以分辨的运动:(1)调节,(2
)凝视和追踪,(3)会聚。
调节
我们已经相当充分地讨论过第一种运动(第四章,见边码p.74和p.119)。凋节(
accommodation)意指为清晰的组织创造最佳可能的条件。当清晰度相当好时,便达到了平
衡,也就是说,当感觉过程已经达到最大性能时,平衡得以实现。如果无法达到一定的清晰
度,就像我们看着一块屏幕,上面放映着聚焦得很差的图像那样,则动服系统便处于经常的
紧张状态,我们的眼睛会感到疼痛。调节具有真正反射的一切特征,它是自动的,而且“无
意识地”发生着,我们对它的发生简直毫无察觉。然而,根据刺激弧理论:可供调节使用的
刺激是什么?调节发生之前受到刺激的同样一些视网膜元素嗣后仍然受到刺激,尽管这种刺
激稍有不同。但是,除了把它归之于它的成功以外(这里所谓的成功就是随后发生的视觉过
程的组织),没有一种系统的方法来描述这种差别。于是,第一个例子表明,纯粹的反射弧
理论毫无帮助。同时,它表明了一种正确的理论:反射被视作良好组织过程中的一个部分事
件。
凝视和追踪
尽管我们尚未直接讨论过动眼系统的第二种作用,即凝视和追踪(fixationandpursuit
),但我们却在引发视网膜中心的图形功能时已把它作为一个例子而加以运用了。我们把它
与以下事实相联系,如果视觉组织是一个同质背景(himogeneousground)上的一个图形,
那么,眼睛的运动方式便是为这个图形创造条件。通过使之成为闭合部分来尽可能将它视为
图形,也就是说,把它转移到中心部分,通过对它的凝视使这个图形尽可能表现出来。我们
可以补充说,如果图形居中的话,则在这样一个简单条件下,整个场的平衡将十分稳定,因
为这是最大对称的条件。在这一简单情形里,我们对凝视的解释与我们对调节的解释是一样
的:感受器的运动以这样一种方式发生,即产生自感受器刺激的组织会尽可能完善。
让我们把这一解释与流行的解释比较一下。“当我们仔细地进行考察时,这些过程反映
了视网膜各点的光线印象和眼动的独特冲动之间相互联结的复杂而又分化的系统。严格地
说,不同的运动肯定产生自不同的视网膜点;因此,视神经的不同的纤维肯定与控制眼动的
运动神经具有不同的中心联结”[彪勒(Buhler),1924年,pp.103f]。我已经以若干根
据与这种解释进行过争辩(1928年,pp.78f)。首先,必须记住的是,从每一个视网膜里
引出大约100万根感觉神经纤维,总共大约存在200万个独立的联结。然而,我们不该被单纯
的数字所吓倒。应当使我们中止的倒是下列令人吃惊的事实,即这200万个联结必须以这样
的方式安排,以至于通过这种安排,产生了凝视的有序结果。观察到的事实是,不论在一间
暗室的何处,只要有一个光点出现,它就会被凝视;换言之:终级状态在单个光点投射于视
网膜中央凹时被达到,不论开始时的状态如何,也就是说,不论这个光点在何处被初次投
射。那么,究竟是谁或什么东西产生了这种安排呢?正是这个困难使得赫尔姆霍兹(
Helmholtz)等人在眼动问题上求助于一种经验主义的理论,这种理论如同在其他领域一样
在这里也是无益的,它与观察到的事实极少一致。然而,拒绝经验主义解释并未改善先天论
解释的处境。我们对实际事件的简要阐述,即终极状态与开始状态互不依存的观点,直接指
向了一种不同的解释,其特征对于大量单纯的物理事件是共同的,这些事件是在没有这种特
定联结(正如关于凝视运动的先天论所假设的那样)的系统中发生的。被一根绳子悬挂起来
的摇摆的重物最终将在同样的位置上停息下来,不论它摇摆的方向如何,也不论它摆动得多
远,原因在于,在这个位置上,实际的力(一方面是他心引力,另一方面是绳子的弹力)处
于完全的平衡状态之中。
第 149 页
----------------------- 页面 151-----------------------
行为心理学.txt
其次,我认为,提供的例子是过于简化的。尽管最终结果不受眼睛的最初位置的支配,
但是,使最终结果得以实现的实际运动却非如此。由此可见,不是我们发现需要假设那200
万个联结,而是我们不得不假设几倍于200万个的联结;如果第一种系统本身具有微不足道
的可能性的话,那么,这种可能性仍将无限地减少。再次,我提及由玛丽娜(Marina)从事
的几项移植实验(transplationexperiments),它们直接驳斥了这一理论。这里,我不准
备对此详述。相反,我提出第四个论点,也就是说,这一理论涉及经验错误,如果没有经验
错误,它就不可能产生一种对反应而言的刺激。总之,我认为,在这方面,凝视和追踪是与
调节相似的。
在迄今为止描述的这个实验中(即一间暗室中出现一个单一的光点),似乎没有出现什
么困难。但是,随着凝视的发展,这种情形与下述相反的情形没有什么差别:在一个同质的
明亮场内的某处出现一块黑斑。然而,在日常生活中,情形要更加复杂得多。如果我们暂且
不去考虑由我们的态度和兴趣施加于凝视的影响,那么,我们的眼睛便仍然处于这种情形,
即我们的眼睛向四周无目的地张望,时而停留在这个物体上,时而又停留在那个物体上,但
是,通常情况下,不会停留在物体之间的空间上。这样,便产生了追踪运动,在追踪运动
中,我们的凝视目光追随着一个运动物体,最后,便出现下面的事实,即我们把眼睛转向突
然朝我们发出的声音的方向,洛温弗尔德(Lowenfeld)发现,这种反应在三个月的婴儿身
上尤为典型。
那么,我们从上述四个例子中可以作出哪些推论呢?如果明亮背景上的一个黑点与黑暗
背景上的一个亮点具有同样效果的话,那么,作为一个物理事件的刺激便不再受到限定了。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引发反应的一个点以外,整个视网膜均受到刺激。因此,在上述两种情
形的任何一种情形里,并非一个点的刺激启动了反射运动,而是一种刺激的异质性启动了反
射运动,当这种刺激的异质性被带入视网膜中心时,运动便以这样的方式发生。用此方式进
行阐述,凝视的事实便不再表明像神经元联结(先天论所假设的)的复杂系统那样的任何东
西了。这是因为,整个过程的原因不再存在于一个视网膜点上,也即边缘的反射出发点上,
而是存在于整个视网膜中,或者存在于一个产生异质刺激的足够大的部分之中。现在,我们
知道这种异质刺激将产生分离的图形,而且我们把整个过程理解为视野的清晰度和平衡的过
程。
我们到处张望的眼睛受到事物轮廓的指引,并且停留在事物上面(而不是停留在背景上
面),这一事实强调了同样的论点。整个视网膜再次受到刺激,视网膜上的每一点与不同的
眼动相联系;那么,为什么刺激模式的某些部分而不是另一些部分被带入视网膜中央凹呢?
单凭机械论的观点或类似机械论的反射理论(这种反射理论无法为这一效应安排恰当的刺
缴)是无法回答这一问题的,而当眼动被认为与场组织的整个过程相连接时,结果便容易得
到解释了。我无需重复追踪运动的论点,现在让我们转向对一种声音的凝视。这种反应的作
用与所有其他凝视的作用是基本相同的,也就是说,将暂时显著的图形带入场的中心区域。
由此情形所补充的一个新事实是,这种图形既可以是视觉图形,又可以是听觉图形。于是,
根据我们的观点,这种情形并不涉及新的原理。但是,眼动的反射理论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里,反射弧的最初一端是什么东西呢?
会聚
现在,我们讨论最后一个动眼功能——会聚(convergence)。这是一种典型的双眼功
能,它保证在任何特定时刻外部空间的许多点尽可能被投射到两个视网膜上的相应点上。对
于这种功能,肯定存在着一种解剖学基础,这是没有任何疑问的;海林(Hering)早就指出
(1868年,p.3),可把双眼与由同一根缰绳牵引的一列马队相比较,如果不让其中一只眼
睛参与视觉活动的话,两只眼睛仍然会一起运动。但是,我们已经了解到,一种解剖结构的
存在可能主要是一种功能的结果,它的影响是次要的。在我们用轻松状态来证明的例子中,
这一点是正确的,即两眼的正常合作能被轻易地改变,只要这种改变服务于视觉的目的。把
一块具有一般折射力的棱镜放在你的一只眼睛前面;你不会把事物看作是双重的。让我们假
设一下,当这种偏斜装置被引入时,双眼仍保持其位置;接着,同样的外部点便不再被投射
于双眼的相应点上,因为在未被阻碍的眼里每样东西都将保持不变,而视网膜图样将会被转
移到另一个图样上去。我们应当看到每件东西都是双重的,而事实上我们却并非如此,这个
事实证明已经发生了眼动,以便重新建立起原来的情况,也即大量的外部空间点被投射到视
第 150 页
----------------------- 页面 152-----------------------
行为心理学.txt
网膜的相应点上。
因此,尽管存在着会聚的解剖结构,但是,我们仍然必须在其他地方寻找我们对会聚的
解释。我们运用了一种眼动的例子,关于这种眼动,苛勒已经作了大量的但尚未公开发表的
实验来证明他的理论,这种理论如同构成前述讨论的基础一样将构成新一轮讨论的基础。我
们从空间组织的研究中得知的一个事实出发,那便是接近定律(lawofproximity)。在我们
的视野中,两个相似物体将相互吸引,随着物体之间距离的增加,吸引力减弱。当我们注视
两根相当接近的平行线时,这种力量将没有把它们进行移置的可测量效应。但是,如果我们
用立体视镜(stereoscope)或双眼视觉仪(haploscope)将这些线条分布于双眼时,这种
力量的效应便会立即显出来。只有一根线条将被看到,双眼以这样一种方式自动地移动,致
使把两根线条带入双眼中相应的线条上面去。这样的原理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一般情况下不
把事物看作双重的原因。让我们来考虑一个一般凝视的例子,我们的凝视点是一根垂线的中
心。会聚状态的任何一种轻微摇摆将会产生两根线条的不一致,从而产生轻微的双重现象。
但是,吸引力会立即产生,因为距离很小,吸引力将很强,它会以两根线条重新合在一起的
方式支配眼部肌肉的神经,于是,完善的会聚得以重建。由此看来,我们对双重意像缺乏的
解释就会变得动力的了。我们承认存在一种促进双眼正常协调的解剖结构——这种结构将以
我们在上面讨论视网膜中心和边缘的结构差异时描述过的方式建立起来(见边码p.207),
但是,我们并不认为这样的结构已经尽善尽美,以至于毋须任何特殊力量便可排除双重意
像。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凝视是完善无缺的,在所有的连续凝视期间,轻微的摇摆运动总
是发生着。这又变得难以理解了,因为双眼中对视网膜一致现象的轻微移置以一种难以觉察
的微小程度改变了场组织。另一方面,由于凝视“机制”是不完善的,我们怎样才能假设一
种完善的会聚机制呢?我们不该忽略两个例子之间的差异,因为在这里,与完美程度的最微
偏差将会引起强大的力,它可以立即把系统推回到正常的位置上去。由此可见,会聚是汉弗
莱守恒倾向的一个精彩事例,也是有机体的平衡稳定性的一个精彩事例。
让我们归纳一下自己的观点。传统的先天论无法处理调节问题,为了解释凝视,该理论
必须假设一种十分复杂的结构,它以一种秩序井然的方式完美地运作着。这种有序性是由于
结构,并非“真正的”有序,而只是偶然的有序。我们的理论仅仅作出一种假设,也就是
说,知觉场的条件(通过对它的启动和“掌舵”)影响着动眼系统。这种假设存在于传统理
论的反射弧概念之中,即传入兴奋引起传出兴奋。我们的假设是十分一般的,与此同时,也
是一个十分有力的理论工具。根据这一假设,其余一切都随之发生:如果感觉系统和运动系
统之间的交流存在的话——这种存在是不容置疑的——那么,这两个系统便成为一个较大系
统的部分系统(part-Systems),最终的平衡也就是这个较大系统的一种平衡。因此,最
佳的平衡不仅是较大系统在其中得到平衡,而且也是两个部分系统中的每一个系统本身得到
平衡。因为动眼系统的平衡主要由于眼肌的排列,以及由此产生的张力(stains),看来在
双眼轻度歧异时可以达到这种平衡。只要视觉发生着,尽善尽美的平衡便不会达到。结果,
只有在视觉是一种对抗运动系统的平衡时,方才可以获得实际的平衡。然而,在广泛的位置
上,动眼系统的张力是很小的,以至于感觉系统产生的力决定了最终的平衡。只有在眼睛的
极端位置上,动眼系统中的应力(stress)才会表现出高度的价值,因此必须把它们视作最
终平衡的决定因素。如果我们在我们的极端左方或右方尝试着注视一个点的话,那么它将迅
速地分裂成双重意像,感觉场中的吸引力不再强大到足以克服动眼系统中相反的力。
由此可见,眼动被视作典型的反射,对它们的解释不应在解剖结构的事实中寻找,而应
该在由组织过程产生的系统平衡的事实中寻找。
作为汉弗莱原理的特例的反射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