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悲情曹雪芹

_14 徐淦生(现代)
  “一位姓敦,一位姓文,你跟墨云刚走,他们就来了,等了你半天,说了好多安慰咱们的话,你没回来,他们说改日再来,留下银子,还有酒食。”
  “消息传得真快呀,我们是同窗学友,那位敦大爷叫敦敏,是英亲王阿济格的六世孙,他家早被贬为庶民了。很有学问,苦于不得志而已,故而他对我的遭遇必怀同情之心。”
  “那位文先生呢?”
  “他是个乐天派,上无父母,下无妻小。一个人吃饱了,一家子都不饿了。”曹霑说着打开酒坛子,斟了一碗酒,闻了闻:“好香啊!”再掀起食盒的盖,头一层是切好的烧鸭。曹霑喝了一口酒,吃了一块烧鸭,频频地点头:“好,好,知我者敦公也。”
  如蒨不解:“此话怎讲?”
  “请夫人记下,敝人最喜食者,南酒烧鸭也。”
  如蒨也来凑趣儿:“好好,妾身谨记在心。”二人相视而笑,这也是二次抄家以来,夫妻俩头一次面有悦色。
  曹霑把酒喝干,然后铺上一张白纸,抓过笔来,饱蘸浓墨,在纸上写了五个大字《金陵十二钗》。
  如蒨不明白:“这《金陵十二钗》是什么意思?”
  “这件事提起来话长了,自从我们家江南遇祸之后,直到重入芷园开始复苏,我曾经耳闻目睹过几个女子,都是因情致祸,因淫致命,这使我有感而发,便写了一部小说,定名为《风月宝鉴》,旨在‘宣色空,戒淫妄,警世人,以补青天’。”
  “这意思不是挺好吗?”
  “玉莹开始也认为挺好,她为我誊抄书稿,表妹嫣梅还为小说中的人物画了绣像,家父认为这是不务正业,他说‘野物不为牺牲,杂学不为通儒’。并且认为这一切都是玉莹的唆使,故而先遣紫雨,后逐玉莹,可就在她被逐的前后有所体察,幡然省悟,她认为女子不是祸水,不是孽根,而是这世上受苦最深、受压最重的苦人,所谓:‘自古红颜多薄命!’”曹霑从怀中取出绝笔长诗,递给如蒨:“你看看吧,她在诗中说得比我透彻。”
  如蒨接过长诗,认真地看过,大为感叹:“真是一代才女,文墨见识皆出我之上!”
  “如蒨,果是由衷之言吗?……会不会因为我夸了她两句……”
  “哈哈,哈哈……”如蒨笑弯了腰:“为人妇者,妒,触七出之条,何况玉莹姐已然作古,先生俗矣。”
  “哈……”曹霑也笑了:“是我俗,我俗。我是怕……”
  如蒨用手捂住曹霑的嘴:“不描了,越描越黑,你要著书立说,可惜我无力为助,我去给你买文房四宝,家里有南酒、烧鸭,我再给你配两个凉菜,算是祝君撰写《金陵十二钗》开工大吉。”如蒨说完拿了竹篮子,转身欲走。
  “请留步。我还有件事要说。”
  “什么事这么认真?”
  “我想取个号。”
  “噢,说到取号,我还不知道先生的字是什么呢?”
  “庚帖上没有吗?”
  “……好像没有。”
  “好,我告诉你,学生姓曹名霑字天佑。而今想取号雪芹。”
  “雪芹……其意何在呢?”
  “《东坡八首》想必是姑娘读过的?”
  “不能全记。”
  “其中第三首:‘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穿城过聚落,流恶壮逢艾。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岁旱泉亦竭,’”
  第七章 寄居萧寺(9)
  “想起来了!想起来了!”如蒨接着吟咏:“枯茶粘破块。”
  曹霑接咏:“昨夜南山云,雨到一梨外。”
  如蒨接咏:“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曹霑接咏:“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如蒨接咏:“‘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我懂了,雪中之芹,虽只寸许,但因它有宿根,日后必能生发、成长、壮大!有志气,有血性,铮铮铁骨,从今以后我就叫你雪芹如何?”
  “好啊,不过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你没说。”
  “什么重要的内容?”
  “激励我写好《金陵十二钗》。”
  如蒨急忙倒了两碗酒,递给雪芹一碗:“来,让我敬你一大海,预祝你文思泉涌落笔成章,挥洒自如鸿篇传世!”
  “谢如蒨姑娘。”二人举杯,同时饮尽。
  如蒨抓起篮子便走。曹霑奇怪:“哎,你上哪儿啊?”
  “我不给你买纸,你往哪儿写呀?”如蒨走至门边,回过头来向曹霑嫣然一笑。这一笑果真是“回头一笑百媚生”。
  远方一声雄鸡高唱,一线熹微的晨光照射在如蒨的脸上,她微微地睁开二目,却不见曹霑在自己的身边,她急忙披衣下地走到外屋,只见曹霑犹自伏案疾书,半支残烛蜡泪滴滴:“怎么,你一夜没睡?”
  “可不,‘一寸光阴一寸金’哪。”曹霑两眼充着血丝。
  如蒨为他吹熄了蜡烛:“雪芹,你可犯了大忌啦。”
  “什么大忌?”曹霑一阵茫然。
  “没听说过吗?新婚夫妻,一月之内是不许空床的!”
  “是吗?”曹霑故意做了个怪相,站了起来往里屋就走,他边走边说:“现在再去还能补救吧?”
  如蒨一笑,拉住曹霑:“别耍贫嘴了,快去洗脸漱口,我弄点早点,你吃饱了再去补救吧。”
  从此以后曹霑重新构思,另行组合《金陵十二钗》小说的提纲。旨在为世间女子争公允、鸣不平、诉哀怨。他提出了女子是水做的,让人见了清爽,男人是泥做的,使人见之污浊。就这样他日以继夜地写他的《金陵十二钗》。
  夏天把炕桌搬到小跨院的瓜棚之下,坐在小板凳上写。如蒨见他满头大汗,为他拧了一把面巾擦汗,心疼地拿了把芭蕉扇,坐在他旁边为其扇扇取凉。
  秋雨淅沥,檐滴如注。曹霑把方桌移至窗边,正襟危坐在雨窗之下,手握毫管凝神思索。如蒨在小炕桌上,为曹霑煮了点儿花生米,拿黄瓜丝拌了块豆腐。还备有一壶白酒。
  如蒨把曹霑拉到小炕桌边,按着他坐下:“今天就歇歇吧,你先喝着酒,我去炒俩荤菜,咱好吃饭。”
  曹霑喜形于色:“有酒,还有肉,太好啦!”他喝了盅酒,往嘴里扔了两粒花生米,见如蒨出去炒菜,他自己跟自己坏笑了一下,把花生、豆腐、酒壶挪到方桌上,照旧写他的书。过了一会儿,如蒨端着炒好的菜走进门来,看着曹霑喝着酒、吃着花生、写着书的样子,她自己被气乐了,长长的叹了口气:“唉——曹先生,你怎么会像个孩子?”
  时序轮转,韶光流逝,弹指一挥间又是一年过去了。曹霑的书稿也与日俱增!放在案头高已盈尺。敦氏昆仲及文善时来借阅书稿,他们轮流传阅,阅毕送还。
  今天他们三人相约又来交换书稿。曹霑把他们迎入屋中坐定,如蒨去为客人沏茶。
  文善拿出来一个布包儿,打开来递给曹霑一卷书稿:“老弟,你这首《葬花词》可是写绝了。头两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就引人哀思,催人泪下。”
  “我最爱的是这几句。”敦敏说:“‘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这真是千古绝唱啊!”
  正当此时如蒨用托盘,托了茶壶茶碗走了进来:“我更喜欢最后八句:‘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读完之后让你心里酸一阵,涩一阵,我抽抽噎噎地哭了多半宿。”
  第七章 寄居萧寺(10)
  曹霑看着如蒨一阵微笑。
  如蒨瞪了他一眼:“你还笑。”继续给客人倒茶。
  曹霑看着大伙儿一乐:“看来你们还都背下来了,别看是我写的,我还真都背不下来。”曹霑的目光停留在敦诚的脸上:“大家都有所感,不知敦诚贤弟有何指教?”
  敦诚到底年轻气盛,不加思索脱口而出:“我有两处疑虑,未知仁兄可解答否?”
  “哪两处?”
  “‘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和‘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是否均有所指?”
  “你以为是在指什么?”
  “隐指玉莹姑娘被逐,榭园凤去楼空。后两句似乎也是隐指玉莹姑娘皈依佛门,青灯黄卷百无聊赖……”
  敦敏没等弟弟把话说完,一声断喝:“不要说了,简直是荒谬绝伦!”
  文善在桌子底下,踢了敦诚一脚,在他耳边小声地说:“当着如蒨的面,你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
  如蒨当然听见了,只是佯为不知,嫣然一笑,端起茶壶续开水去了。
  敦诚涨红了脸,以歉疚的目光看了一眼曹霑,想说句什么,但是曹霑一乐,扬扬手,没让他张嘴:“没什么,没什么。因为你是知情人,有这种想法并不奇怪,如果是局外人,一般的读者是不可能这么想的,再说,对诗词的理解全凭个人的经历、学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果没有客旅生涯的人,又如何体会远行千里的艰难困苦,如何体会‘在家千日好’的温润祥和……”
  “没错,没错。”文善插嘴说:“像我这样连通州都没去过的人,就是看一个月的明月,也不知道思故乡是什么滋味的。”
  文善的一番话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如蒨端着茶壶进到屋里:“有什么高兴的事儿,你们这么乐?”
  文善自我解嘲:“刚才我给他们耍狗熊来着……”
  逗得大伙儿又乐了。
  曹霑举手一抱拳:“刚才我忘了说啦,新近我给自己取了个新号。是雪芹二字……”
  “雪芹?”敦敏仰头寻思。
  “取《东坡八首》中的两句:‘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一寸的宿根要在雪中生发,有激情,有豪气!好,为雪芹祝号,当,当……”
  文善明白敦敏的意思,他问如蒨:“弟妹,你们这屋里能见荤的吗?”
  如蒨一乐:“我们也不天天吃素啊。”
  “得嘞!”文善说着磨头就走,但被敦诚一把抓住:“四哥,你干什么去?”
  “四个热炒,一个盒子菜。马上就到。”
  “您还忘了一样。”
  “不就是酒吗?我忘了我姓什么,也忘不了他老人家呀!”
  雪芹一伸大拇指:“醉鬼文四,名不虚传。”
  日暮西霞,鸦雀归林。
  曹霑肩负一袋老米,手里提着两串金银锞子,走进小卧佛寺的东跨院。
  如蒨从曹霑手里接过金银锞子:“你刚走,我就想起来了,今天是阿玛跟奶奶的周年,我还以为你写书写糊涂了呢。”
  “哪能呢?”曹霑把米袋放在地下。
  如蒨为他打扫肩上的粉屑,接着说:“香烛家里都有,灵位我也写好了,就差这烧化之物了,你却买来了,真顺当。你看供桌我也设好了。”如蒨引着曹霑来到桌前:“你瞧。”
  果然,香烛灵位俱已设齐,不过,还有鸡鸭鱼肉四碗菜,一个盒子菜,一小坛南酒。“咦?”曹霑奇怪:“这些鸭酒鱼肉是你怎么变出来的?”
  如蒨哑然失笑:“我要是会变这种戏法儿,一天就给你变三回。”
  “那是?……”
  “你走之后奶奶带着小惠来了,她也想到这几天是咱家二老的忌日,故而送来这些东西,当然也是来看看我。”
  “怎么不多待会儿,也让我给老人家请个安。”
  “唉——她是偷着来的,怕阿玛不高兴。”
  第七章 寄居萧寺(11)
  “唉,这个扣儿何年何月才能解开。”
  “小惠看见我哭得跟泪人似的,去年我来投亲,是求她给雇的车,阿玛差点儿没把她打死。奶奶给带来了二十两银子,我都给了小惠啦,真是无以为报。”
  “应该,应该,太应该啦!受人点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曹某一旦有了发迹,我一定重重地谢谢这位真正的大媒。”
  “快磕头吧,求阿玛、奶奶保佑你的夙愿早日得偿。”
  “好,我来上香。”曹霑说着点了三支香插入香炉内,夫妻双双跪在灵位前顶礼膜拜。
  如蒨隐隐听到曹霑在低声抽泣,自己心里也是一阵酸楚,她正想劝他两句,就听见背后有人叫了一声:“霑哥儿……是我呀……”
  曹霑、如蒨感到意外,他们不约而同的回身望去,只见衣裳褴褛,蓬首垢面,一手扶着门框,一手拿着一根竹竿的丁汉臣站在门口。
  “丁大爷!”曹霑一跃而起迎了过去,可是丁汉臣一阵眩晕,撒手竹竿跌倒在地。
  曹霑跪在地下,把老丁抱在怀里,掐住人中,和如蒨齐声呼叫:“丁大爷!丁大爷!”老丁终于苏醒过来了。
  曹霑和如蒨连搀带架把丁大爷扶在铺上躺下,丁汉臣挣扎着仍然想坐起来,但被曹霑按住:“丁大爷,您跟我们还客气什么!”
  如蒨端过来一碗热米汤,让老丁缓缓饮下。“谢谢新少奶奶啦,让您伺候我,我于心何忍哪。”
  “您就拿我当您闺女,不就行了吗。”如蒨说着接过饭碗。
  “不敢当啊!不敢当!曹家有德性,在这生死关头,危难之际,来了这么一位识大体、明大理的新少奶奶,苍天有眼哪,苍天有眼!”
  “丁大爷,您别说了,说得我这脸上直发烧。光喝米汤不行,我再给您做碗热汤面去,等会儿你们爷儿俩再喝杯喜酒。”如蒨说完站起来要走,不意却被老丁拦住:“新少奶奶,您先等会儿。”老丁说着坐了起来,叹了口气:“唉——我来是为告诉你们二位一声,我的官司了结啦!江南的旧事人家并不追问,老爷复官之后也没什么人情份往,连手交替的事情,只有金狮子一案,老爷已然升天了。我就落个不知道而已,而且三老爷带人来挖金狮子那天,我正去发丧紫雨去了,真没挨家。”
  曹霑十分感叹:“老天爷还算有眼。”
  “我的傻哥儿,挨家也说没挨家,上哪儿对证去。行了,我报完了信啦,也该回家养济养济去了。”老丁说完挣扎着想站起来。
  “丁大爷,您要是有老伴儿,我立刻送您回家,可您没有啊!少臣大哥也不在,我就让您这么走了,您让我还有脸见人吗?有脸见少臣吗?对不住了,这就是您的家,有干的咱吃干的,没干的咱就一块儿喝稀的,她是您闺女,我就是您儿子!”曹霑言罢按住老人坐下,单腿打千儿,跪在老丁膝下。
  丁汉臣没说什么,他用双手捂住脸,不让自己哭出声来,可是许多泪水沿着指缝儿溢于手背。
  一庭月色溶溶如水,玉宇无尘万籁无声。曹霑提着一只灯笼,送如蒨到方丈院来借宿。他们来到屋门口轻声地呼唤:“月朗法师,歇下了吗?”
  “没有,没有。”月朗急忙开开房门:“请,请屋里坐。”
  曹霑怕月朗拒绝,站在门外说:“我们家老管家的案子也了结啦,又老又病孤苦一人,您说我不留他……”
  月朗一笑:“霑哥儿,我这方丈之中养着老虎了吗?”
  “嗻嗻……”曹霑自觉好不尴尬,只得跟如蒨走进屋中。月朗肃手相让,夫妻俩相继坐下,曹霑刚要接着往下说,却被月朗伸手拦住了:“霑哥儿不用再说了,丁大爷我认识,就是老人家直接来找我,我也不能拒之门外,新少奶奶在我这儿住些日子,也是我们姐妹的缘分,霑哥儿没有什么放心不下的,更不用过意不去。”
  “那……我只有感激莫名啦!”
  月朗双手合十:“阿弥陀佛,同是天涯沦落人……明天早上我来给丁大爷请安。新少奶奶请到里间屋下榻。”
  第七章 寄居萧寺(12)
  “噢,我……”如蒨站起身来,欲言又止。
  月朗看出如蒨有话要跟曹霑说,自己便先合十告退了。
  曹霑走近如蒨,放低了语声问:“还有什么事吗?”
  “丁大爷有病也有伤,得请大夫看病、抓药,粗茶淡饭不行,还得补养身子,可这,钱……”
  曹霑略一思忖:“我明天去趟平郡王府,先借点银子,估计没什么难处。”
  “那就好。”
  曹霑转身走了两步,又复转还:“如蒨,你是不是也该去拜一拜姑爸爸,跟平郡王福彭表哥呢?”
  “照说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可是,丁大爷在咱这儿调养,咱们都走了,一时又回不来,没人照看不说,又怕丁大爷多想,其次,这身打扮进王府,我倒不在乎,只怕老福晋面子上过不去,你说呢?”
  “有理,有理。我先跟姑爸爸回一声,等过了服期再去拜见,这也是个借口。”
  “你真会强词夺理。”如蒨笑着把曹霑送出屋门口。
  第二天曹霑起了个大早,换了一身虽然是布衣布履,却非常整洁的衣服,进了崇文门在路边的小摊上,吃了一套煎饼果子,喝了一碗老豆腐。顺着路边往西,直奔平郡王府。
  经过通禀,没等了多大工夫,出来了一个上了年纪的婆子,见到曹霑要行大礼,曹霑急忙拦住。老婆子拉着曹霑的手,边往里走边说:“侄少爷,您是不认得我了,我还是咱们曹家的家生子哪,是跟着老福晋过来的,我们一共四个人,而今只剩下我一个人儿了。不怕侄少爷见怪,我也是见了孙子的人啦。”
  他们说着说着进了一座院门,东西配房,北房五大间,两耳房,俱是抄手游廊。婆子站住了脚:“侄少爷,前边便是老福晋的寝宫,老福晋近来病得不轻,脾气也不好,您待会儿回话的时候,可得留点神。”
  “谢谢您关照。”
  “您等着,我先回一声儿。”老婆子进了寝宫,工夫不大便把曹霑引了进去。
  老福晋躺在炕上,面色蜡黄,瘦骨嶙峋。久卧病榻两把头是不能梳了,只能把所有的头发拢在一起,盘在头顶上。
  曹霑被引到炕前,见此光景只觉得鼻子一酸,他怕自己流出眼泪来,急忙屈膝跪下:“请姑爸爸安,姑爸爸吉祥。”
  依照常规老福晋应该让他站起来回话,可是今天没有,老福晋看了一眼曹霑,满面含嗔,跟身边的使女丫环们说:“扶我坐起来。”
  “嗻。”佣人们答应一声,把老福晋扶着坐起来,用三床棉被靠住后腰。
  老福晋坐稳当之后才叫了一声:“曹霑。”
  曹霑心里明白,自己跪了半天啦,没让起来,这不是好兆头,所以听见姑爸爸叫自己名字的时候,也没敢抬头,只答应了一声:“嗻嗻。”
  “干什么来啦?”
  “给姑爸爸请安来啦。”
  “你们家出事儿一年多了,今天才想起来给我请安?说实话!”
  “嗻嗻……”曹霑想刚见面就提借钱,实在羞于出口,所以只有硬着头皮说:“是给姑爸爸请安来啦。”
  “哼!你还真够嘴硬的。好,咱先放下这段儿,我问你,‘因奸不允,逼死人命’是怎么回事儿?”
  曹霑赶紧磕了个头:“姑爸爸,侄子冤枉,这都是那个弘普仗势欺人,栽赃诬陷……”
  “呸!你要天天在悬香阁念书,不上酒楼去吃花酒,任凭他是活阎王,能把赃栽在你的头上吗?”
  “回姑爸爸,不是吃花酒,是敦敏过生日,请我去吃饭。”
  “算了吧!你们那点子事儿,我闭着眼睛都知道,你们凑到一块儿,不是聊谁家的丫头漂亮,名子起的粉,就是谁家的花园别致,庭台新颖,不是吃花酒,这其中怎么又有个唱小曲的妓女呢?过生日不是正好吃花酒吗?这花头没准儿就正是你出的,你在南省长大,什么山青水秀啊,吴侬软语啊,卿卿我我啊,你比他们懂得更多!”
  第七章 寄居萧寺(13)
  “老福晋!……”
  “你不必辩解,出事之前我就有所耳闻,人家说咱们曹家是一代不如一代,果然让人家说着了。这话就应在了你的身上。”
  老福晋把曹霑骂了个狗血喷头,曹霑觉得自己真是冤沉海底,他向前跪爬了半步:“姑爸爸,我……”
  “你如今满意了,折腾了个父母双亡,孤身一人自由自在,住在尼姑庵里,嘿嘿,嘿嘿……”老福晋一阵冷笑:“你瞧瞧,你找的这个安身之处,我告诉你,你敢再给我闹出笑话来……留神我不扒了你的皮!”
  “姑爸爸,侄子已然成亲了。”
  “什么?”老福晋几乎勃然大怒:“孝服在身,你居然敢成亲!她是谁家的丫头?”
  “广储司郎中,陈辅仁。”
  “大胆!身为内务府官员,他竟敢!……”
  “这门亲是我阿玛定的,故而陈家的如蒨姑娘,临危受命自来投亲。”
  “呸!什么临危受命,自来投亲?那叫私奔!少调失教,恬不知耻!”
  这句话伤透了曹霑的心,他默默地低下头去。
  “你为什么不说话啦?”
  “侄儿已然无话可说了。”
  “今日你来必有所为。”
  “没有!……我仅只是拜见从小就疼我爱我的亲姑爸爸,给您请个安。”曹霑又磕了一个头:“我万没想到,劫后余生见到自己的姑母竟是这样的结局……”曹霑哭了。他抽抽咽咽地说:“说一千道一万,侄子问心无愧。”
  见此光景老福晋的心也软了,毕竟是亲骨肉,虎毒而不食子啊,老福晋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唉——回家吧,我也太累了,给他支二百两银子带上。”
  “嗻。”引曹霑进来的婆子答应着,指挥其他仆妇丫环,服侍着福晋躺下。
  “我……”曹霑还想说句什么。那婆子站在福晋身后向他摇摇手:“福晋得歇歇了,侄少爷再来吧。”
  那婆子引着曹霑走出寝宫:“侄少爷,您跟我上账房支银子去。”
  “我不要,您替我回一声姑爸爸得了。”
  “侄少爷,这可就是您的不是了,难道您还没瞧出来吗?老福晋都病成什么样了,给您银子您不要,让我回,我敢吗?要是把老福晋气出个好歹的来,还不得剐了我呀,委屈您了侄少爷,您跟我支银子去吧!”
  说得曹霑无言以对,只好支银子回家。二百两银子多半是银票,要是都给现银,十好几斤重还真没法拿。曹霑在成衣铺给丁大爷买了两套里面三新的衣服和鞋袜,还买了一支旧琵琶,在花市请了一位老大夫,雇了辆车陪着大夫回到小卧佛寺。
  曹霑引着大夫走进东耳房给丁大爷看病:“大夫请坐,这位就是病人,实不相瞒,我们打了一年的挂误官司,在大牢里过的是什么日子,咱就甭说了,总而言之,求您好好给瞧瞧,医卜星相,读书人也略知一二,昨天我给老人家诊诊脉,脉相虚得厉害。”
  “好好,我再来诊一诊。”大夫坐下诊脉。曹霑把新衣服交给如蒨:“先拿热水烫一烫,这些成衣都没下过水。”
  “哎。”如蒨接过衣服:“哎,怎么,还买了支琵琶?”
  “一个姑娘长得极像紫雨,旧物出让,要二两银子,我想她一定有难处,可别像紫雨被迫上酒楼卖唱,白白的搭上一条性命,我就给了她五两银子……”
  “小声点儿,琵琶也别让丁大爷看见,免得睹物思人,想起紫雨来又得伤心。”
  “对对,还是你心细,先收起来吧。”
  如蒨拿着琵琶,抱着衣服要进里屋,曹霑在后边追了两步,问如蒨:“这琵琶你会弹不会弹?”
  如蒨摇摇头:“我们家不许。”
  “以后我教你。”
  “你拦住我就为问这个?”
  “不不不,我把银票交给你,这是挨了一顿臭骂挣来的钱。”
  “姑爸爸训你了?”
  曹霑刚要回答,这时大夫在叫他:“曹先生,请过来一下。”
  第七章 寄居萧寺(14)
  “嗻嗻。您看这病情……”
  “五脏六腑都不见大碍,体弱气虚可是相当、相当的……那个,人也上了年纪,像这种情形就得三分治、七分养了。增进饮食,调养气血再加上药物调理。”
  “嗻嗻,老夫子医道精深,所言极是,您看,这下一步?”
  “我先开三剂药,以理气强心开胃为主,吃下去如果增进饮食,两便通畅,精神较好,这把钥匙就算对了锁啦,但欲康复,少则三月,多则也得半年。”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老夫子请到这边开方子吧。”
  如蒨过来给大夫倒了一碗茶:“老夫子,人参能用吗?”
  “用是可以,泡水喝吧。不能过量,虚不受补。等到体魄好转,才好加量。”
  “嗻。”
  如蒨在方丈院与月朗主持同榻而眠,窗外一勾新月高挂中天。只是如蒨辗转反侧不能入睡。
  “怎么了,新少奶奶,有什么要思虑的事吗?”月朗也醒了。
  “没有,没有……我不过是有择席之癖而已,打搅法师了。”
  “新少奶奶真是老实人,连瞎话都不会说,您在这儿住了好几天啦,夜夜睡得都很安稳,何来择席之说?”
  “这……”
  “有什么疑难说出来,我能解更好,不能解心里也会舒服点儿。”月朗索性披了衣服,坐了起来。
  “唉,无非是件俗事,法师听了也许会笑我过于愚痴,我想给丁大爷买支人参,补养补养身子,今天去抓药,顺便一打听,一支真的好参要上百两的银子。真是太贵啦!”
  “哎,这就不对了,内务府的官员,谁家没有上好的人参?”
  “月朗法师,自从去年我来投亲以后,还没有回过一趟娘家。”
  “阿弥陀佛!……这是为什么?”
  “是我绝情,还是阿玛绝情,父女反目,都是我的不是?阿玛从小教我三从四德,从一而终,女子重信莫大于贞操,我做了,怎么会又不对了,是我错了,还是阿玛言行不一,言不由衷,一年多每逢闲时便思来想去,可总也想不明白,心里的扣儿,却越结越大……回趟娘家说什么呢?我错了……”如蒨羞涩地一笑:“这是认个错儿就能了结的事吗?要说:‘我没错’,岂不又是一场恶斗,唉——何苦呢?还是以不去为好。”
  “唉,可也是……如蒨姑娘,说句心里话,我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敬重您,我虽然是个出家人,可我也是个女人,岂不闻‘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这三者能占其一,就是圣人了,如蒨姑娘,你为守信而违严命,弃富贵而甘清贫,我也坚信你不会弃他而去,三者俱全,难得呀!太难得啦!”
  “法师过誉了,我怎当得起,不不不……”如蒨话音未落,从大街上传来了三更天的梆锣之声。如蒨借此机会忙说:“哎哟!都三更天啦,法师快躺下吧,明天还有明天的事哪。”
  月朗微然一笑,知道如蒨在用脱身之计。
  更鼓之声传进了曹霑的东耳房。与曹霑抵足而眠的丁大爷,坐起来咳嗽了一阵,曹霑急忙披衣下地,给倒了一碗茶。丁大爷喝下去之后好多了。他把茶盅递给曹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十分感叹地说:“这要是在早年,连做梦都不会想到,让霑哥儿您伺候我……”
  “这就叫‘东风长向北,北风也有转南时’,快歇着吧。三更天都打过啦。”
  “嗻嗻。往后我夜里咳嗽,您别管我,咳嗽两声儿就过去了。”
  “那哪儿成啊,您是我们家有功有德的恩人,我就是一夜不合眼,也是应当责份的。”
  “霑哥儿,你好就好在这儿了,待人不分高下,从小就懂得疼人,有你这几句话,我丁汉臣立马儿闭了眼,也心满意足啦……”老丁嘴里说着心里一阵激动,不觉悲从中来。
  曹霑坐了起来:“丁大爷咱们说点别的岔乎岔乎。您要是饿了我给您烫点饭吃。”
  “不饿,不饿。”老丁连连地摇头。
  第七章 寄居萧寺(15)
  “可咱说什么呢?”曹霑低头想了想:“对了,咱就说烫饭吧,我还记得在江宁的时候,夜里饿了,翠萍就拿‘五更鸡’给我烫饭吃,可好吃啦!”
  丁大爷乐了:“哈哈,我的哥儿,那是因为那阵儿您饿了,什么都好吃,您不饿,慢说鸡鸭鱼肉,就是接驾做的圣宴,也不好吃。”
  “对了,说起接驾,到底花了多少银子?让咱们还也还不清,还也还不清,最后还落得个抄家问罪……丁大爷,您大概都赶上了吧?给我说说,小的时候我不懂事,大了没人跟我说,就更不明白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嘿!我跟您总算碰上心气儿了,自打我出狱之后,就总想跟您说说这档子事儿,可又找不着个话头……唉!咱们冤哪!”
  曹霑一愣:“冤?”
  “可不,‘小孩没娘,提起来话长’,我十八岁那年赶上头一回接驾,就是康熙老佛爷给太老太太赐匾——‘萱瑞堂’——那年,四台大戏昼夜不停,随传随唱,山珍海味水陆奇珍,凡是世上能找得到、叫得上名来的,没有不上进的,鸡鸭鱼肉那都不在话下了。就皇上一个人用吗?大舅老爷在苏州织造署,扩建了东西两处行宫,一共四百多间,为给皇上的侍从们住,咱们家没建行宫,是因为离着两江总督衙门近,侍从们都住在那儿。您问我到底花了多少银子,不单我说不上来,如果太老爷在世,只怕也说不上个准数来。圣祖二次南巡,太子胤礽跟着,找太老爷借银子,一张嘴就是十万两。佛爷桌子,敢说个不字吗?”
  “好家伙!十万两。后来还了吗?”
  “他拿什么还?就是说真还,您敢要吗?”
  "……"
  “您知道江宁织造,一年支多少俸银吗?”
  “一百零五两,外加全年心红纸张银一百零八两,月支白米五斗。”
  “才这么点儿钱?”
  “您虽然从小没花惯钱,可您听惯了,一张嘴就是成千上万、十万八万的。江宁织造是四品员外郎,太老爷加个通政史的衔,为的是好听,三品大员了,可兼职不兼俸,四次接驾,我估摸着亏空帑银,总得在五百万两左右。”
  曹霑往后一闪身,差点没从铺上掉下来:“五百万两!三辈子也还不清!”
  “三十辈子也还不清。康熙老佛爷还算心中有数。所以让太老爷跟您大舅爷到扬州兼管盐务,一人轮流管一年,共为十年,可是到太老爷升天之后,还欠三十多万两银子。”
  曹霑低下头去,一声长叹:“唉——”
  “霑哥儿,您如今已然是长大成人了,您也会算账了,咱家请客送礼,人情份往,一年三节往北京进的贡品,年关是大关;光鲥鱼一项五十斤一筐,就是一百筐,五月节得进腌鲥鱼一百尾,其余还有桂花露、玫瑰露、蔷薇露、佛手、香圆、荔枝、桂圆、百合、青果、木瓜、水仙、泉酒、开茶……两节进鲜一大船,过年进鲜三大船,除去进给宫里的,哪个大府门头儿磕不到行吗?……唉——到了,太老爷连个二品官都没当上。雍正六年还抄了家,如今落到这步田地……嘿,您说冤不冤?”
  曹霑听得连连点头:“可也是。”
  老丁看了一眼窗户:“哟,天都麻麻亮了,咱再眯瞪一会儿吧。”他翻身躺好,脸冲着墙,闭上了眼睛,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花真银子,买了一场假热闹。”
  曹霑沉思良久,翻身下了地,找了一张宣纸铺在桌上,拿起一支笔饱蘸浓墨,写下了四个大字——“苦海冤河。”
  脱了单衣服换上夹衣服,就是乾隆五年的初秋了。丁大爷的身子骨也大为好转了。早上起来在东跨院里走一走,活动活动四肢,都很自如自在啦。
  如蒨买菜做饭,闲下来做些女红针黹。
  曹霑呢,还是日以继夜地写他的《金陵十二钗》。
  这一天丁大爷在翻看曹霑的书稿。翻了半天,老人自言自语的说:“咦?怎么没有啊?”
  第七章 寄居萧寺(16)
  曹霑莫明其妙:“没有什么呀?”
  “紫雨呀!您这套书里可不能没有紫雨呀,那是个多好的孩子,忠厚、仁义,长得也好看,不单命苦,死得也冤枉。”
  “您放心吧,不单有,还得列在首位,只是不能用真名实姓,我已然想好了,我还得给她写一篇祭文哪,其中应该有这么几句:‘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
  “好,好,这几句我还懂,比喻得好。您可快着点儿写,我可等着瞧哪!”
  这时门外有人应声:“我们可也等着瞧哪!”
  曹霑立马听出语声来了:“文四爷,请进,快请进。”
  “外带着还有两位敦先生。”文善在先与二敦推门而入。曹霑迎上各自请安。老丁也给三位客人请安。
  敦诚一眼就看见墙上贴着的条幅:“‘苦海冤河’,雪芹兄,谁欺负你啦?”
  曹霑一乐:“康、雍二帝。”
  “我的妈呀!这官司我还真审不了。”文善开了句玩笑,找了地方坐下。
  敦敏倒挺认真:“到底是怎么回事?”
  “前些日子我们的老管家,跟我说起江南遇祸的原因,是我们把钱用在接驾上,亏空了帑银,用丁大爷的话说,花了真银子,买了一场假热闹,康熙还算心中有数,可他儿子翻脸就不认账了。你们说,我们家是不是‘苦海冤河’呢?”
  “话虽如此,这条幅还是不挂为妥,免得节外生枝。”敦敏说。
  文善也说:“陈年旧账,不提也罢。”
  “不提可以,可是不能忘……”敦诚说。
  “忘啦!忘啦!”文善猛地站起来惊呼。
  “四爷,忘什么啦?”敦诚问。
  “哎呀!你们府上的家人,挑着圆笼还站在院里等信儿哪。”
  “可不是,真忘啦。”敦敏话没说完,敦诚已到门边,拉开屋门冲外边喊了一声:“挑进来吧。”
  一个小伙子挑了圆笼走进屋里:“搁哪儿啊,大爷?”
  文善跟他点点手:“来来来,跟我来。”把他引进里间屋。
  曹霑问了一句:“都是什么呀,带这么多东西?”
  “没有什么,几个饭菜,喝酒是螃蟹……”敦敏话音未了,敦诚接着说:“今日一聚,有些说词。”
  “嚄?”
  这时文善正好走了出来,他把仆人送走,坐回原处。
  敦敏一笑:“还是让文四哥说吧。”
  “我?……好好好,反正都是喜事儿。我说就我说:第一,敦氏昆仲都准入宗学读书了。这可不光是个读书的事,这意味着离复籍宗室不远了!”
  “好好,你们兄弟原是金枝玉叶,理应入宗学深造。那么这第二呢?”
  文善指了指自己的鼻子:“在下,也入了宗学啦!”
  “啊!”曹霑故意取笑:“四哥,您也改姓爱新觉罗啦?”
  “呸!我倒想改哪,人家可得让啊!我入宗学是去当一名笔帖士,给咱们的老恩师,黄老夫子去非先生当个助手,选选教材、抄抄文稿之类而已。”
  曹霑很高兴:“好好,这是件好事。还有呢?”
  “还,还有……”
  “四哥,这有什么不好意思说的?要不我说。”敦诚刚要张嘴,被敦敏拦住了:“你可真是年轻气盛,怎么这么沉不住气,还是听四哥说。”
  “我是怕雪芹另有鸿鹄之志,故而未免有点迟疑。其实,也没什么;宗学里还缺一位办文牍的师爷,拟拟文稿,管管宗卷,收收发发来往函件,没有什么事情,可得有个专人,未知雪芹兄能否屈就,虽说月俸仅有四两,可总比死啃那一两五钱养育兵的钱粮强点儿吧。”
  “哈……”曹霑大笑:“我还有什么鸿鹄之志,前些日子到平郡王府去借钱,没想到挨了老福晋一顿严训。”
  “严训!”敦敏明白这两个字对旗人来说的分量,绝非一般性的训示。
  第七章 寄居萧寺(17)
  恰在此时老丁端了酒及酒具,从里间屋走了出来,正好听见这段话,他仅只是愣了愣神儿,然后佯装未闻,把酒具放在桌上:“四位爷台,酒到,螃蟹说话就得。”然后退下。
  敦诚急不可待,抓起酒壶倒了四杯酒:“来,为咱们同入宗学,先干了这杯!”
  文善用手指点了点敦诚:“兄弟,这回你这急性子,算是急得恰到好处。”
  宗学里的总管内彦图,引着雪芹来到一间小南屋。屋内有几个高大的木柜,都有柜门,柜门上都锁着铜锁,办公用的桌椅俱全,还有一架板铺。内彦图说:“曹先生,这儿就是您的签押房,没有多少事要做,但是因为有些来往的公文、信件要存档,所以必须有专人管着。这些柜子都是存宗卷的,分门别类都有标签。这是钥匙。”
  “嗻嗻。”雪芹接过钥匙。
  内彦图又说:“没事的时候,您可以看看这些公文,熟悉一下格式,今后有些公函还要先生起草。”
  “嗻嗻。”
  “原来是一位老先生,六十多了,不留神把腿摔了,只怕今后是不便行动啦。所以就请了您来,每月四两银子的钱粮,也算不无小补吧。曹先生以为……”
  “悉听台命,悉听台命。”
  “好,那就这样吧。”内彦图说完走了。
  雪芹取出一份宗卷打开,没看了两页。文善、敦敏进来了,两人异口同声地问:“怎么样?”
  “挺好,总管大人挺客气的,主要是看(kān)着这些宗卷,再拟拟文稿之类,月俸四两银子。”
  “这回行了,雪芹兄有的是时间写书啦。自己一个屋,不受外界干扰。”
  敦敏坐在桌边的椅子上:“说起写书,我倒有点看法,雪芹兄,你别过意,只写女人的愁、苦、哀、乐,诗才沉冤,其覆盖面不够宽广。这样写下去,不过是另一种才子佳人而已。”
  文善接着说:“现在多是传记之类,金陵十二钗自然应该各有各的命运,但必须挂在一棵树上,形成一条线,这便是主旨。”
  雪芹点了点头:“你们二位所言极是。可是自从改了‘斥淫妄,宣色空,以补青天’的主旨之后,另辟新径,反其道而行之,说是好说,一到细节就不知所措了。除此之外我还有一种想法,这,只能跟你们二位说,我们家的苦海冤河,使我胸怀不平之气,我也想把它写进书里去。书中应该有抄家、入狱……”
  文善向雪芹使了个眼色:“隔墙有耳!”
  “是啊!”敦敏皱着眉思索了片刻:“如今文网森严,文字狱一案接着一案,别闹个书未得传,而人先受难……”
  文善抢着说了一句:“那叫‘鸡飞蛋打’白饶一面儿。”
  “是啊,定要慎重……”敦敏话音未落,文善又抢着说了一句:“得想一个让人家抓不住小辫子的办法。”
  “对!”敦敏点头表示同意。
  “可是个什么办法呢?”雪芹像在自言自语。
  “想啊!”文善用手指着自己的太阳穴。
  雪芹买了半只烧鸭和两三样卤味、一小坛黄酒,高高兴兴地回到小卧佛寺。还没进屋就喊:“丁大爷!丁大爷!我回来了,我带来了南酒,烧鸭,还有卤味,待会儿咱们爷儿俩好好的喝一顿。”说了半天,屋里无人应声。
  雪芹走到屋门口,屋门是虚掩着的,他推门进屋,把酒和菜放在桌上:“如蒨,如蒨……”走进里间屋,屋内空无一人:“咦,人呢?上方丈院啦?”雪芹回身欲往庙内去找,而如蒨这时提着菜篮子走进屋内。
  雪芹劈头便问:“丁大爷哪?”
  “不知道啊,我去买菜,怹还在这儿喝茶哪。”
  “出去溜弯儿去了?”
  “不会。”
  “何以见得?”
  “丁大爷从来没出过庙门。”
  “怪啦!”雪芹坐下,心急火燎地想喝口水,一拿茶壶,看见壶底下压着一张纸条,雪芹拿起来念道:“霑哥儿,新少奶奶,我走了,我能自谋生路了,别找我,我既然走就不能让您找着我。唉——没想到找亲姑爸爸借点钱,会遭到严训,这真是‘势在人情在’啊。过些日子我再来给您二位请安。老奴丁汉臣。”
  第七章 寄居萧寺(18)
  雪芹的眼泪一对儿一对儿的掉在纸条上:“老人家的病还没好利索,怎么能自谋生路呢,不行,我得找他去。”
  “知道丁大爷的家住哪儿吗?”如蒨问。
  “不知道啊,当年这些事也不用我知道啊,也怨我粗心。”
  如蒨把钱口袋递给雪芹:“带上点儿钱,道远了好雇辆车。”
  雪芹接了钱袋磨头就走。
  上哪儿去找呢?雪芹只好来到芷园,找附近的邻居打听:“大爷,当年曹家有个管家,叫丁汉臣……”
  “丁管家我认得,人挺和气,心眼也好,不像别的大宅门儿的管家,狐假虎威狗仗人势,好人哪,好人!”
  “他在哪儿住啊?”
  “芷园哪,内务府曹家,早两年让皇上给抄啦!”
  “唉——”雪芹心里想,连我都不知道,人家又怎么会知道呢?没办法只好又找了一位老大妈碰碰运气,老大妈听完之后,连摇头带摆手。雪芹只好走了,可是刚走到街门口,老太太又把雪芹叫回来了:“小伙子,你回来,我告诉你,芷园的后墙外头,路东口头一个门儿,住着一个陈姥姥,她在曹家当过老妈子……”
  雪芹听到这儿,差点自个儿没给自个儿一个嘴巴:“嘿!我怎么会把这个碴儿给忘了呢?”他给老太太请了个安,回身撒腿就跑。
  他这一跑倒把老太太吓了一跳:“这小伙子八成是气迷心了吧?”赶紧把街门关上啦。
  雪芹喜出望外,直奔陈姥姥的家,不问青红皂白破门而入。院中景色依旧,但是空无一人,雪芹直扑陈姥姥住的小东屋,使劲儿地敲门:“陈姥姥!陈姥姥!”
  “谁呀?”房门开处,站在对面的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媳妇,“陈姥姥早不在这儿住了,我们搬过来都快二年啦。”
  “陈姥姥搬哪?去了,您知道吗?”
  “曹家出事儿那天,把陈姥姥也给抓了去啦,可她不是家奴,是佣工,蹲了些日子大牢也就给放了。老太太嫌城里挑费重,就搬到香山住去了。”
  “香山什么地方?”
  “那可就说不上来啦。”
  雪芹无精打采,失魂落魄似的,顺着芷园的后墙又绕到了前门儿,前门正在修饰。雪芹颇有感触,自家几代的祖产,说没了就没了,哪儿说理去。于是他走到一个工匠跟前,有意搭讪:“师傅,这房子修好了谁住啊?”
  年轻的工人摇摇头:“干一天活儿给一天工钱,他谁爱住谁住。”
  在架子上彩绘油饰的一位老师傅搭碴儿了:“反正不是咱们这样的穷人住,得是个大官儿,我看不是尚书,也得是侍郎。这里边可大了,那花园,不是月牙池,是活水的。有进口有出口,这样的园子,北京城可是找不出几家儿来!”
  “嗻嗻。”雪芹答应着退到墙角,走了半天实在太累了。他只好蹲下想歇会儿,心里空空落落的,想不出找丁大爷的主意。就在这个时候,就听见有个姑娘在喊:“姑老爷!姑老爷!”
  雪芹看看自己的身前身后,没有人哪?喊谁哪?可是这声音越来越近。那姑娘冲着自个儿跑过来,请了个蹲儿安:“姑老爷,您来了怎么不叫门哪?”
  雪芹愣住了:“跟我说话哪?”
  那姑娘差点儿没乐出声来:“姑老爷,我是小惠啊,伺候我们如蒨姑娘小十年啦。”
  “哎呀!”雪芹如梦方醒,心里想:“我怎么忘了陈大人家跟芷园是斜对门儿啊?”
  “快请吧,姑老爷。”
  “不不不……”雪芹站起来掸掸土,打算走开。
  “怎么啦,院里拴着老虎哪?”小惠穷追不舍。
  “不是,是,这……”
  小惠看着他这模样,想笑又不好意思:“姑老爷,您要真不进来,将来让我们姑娘知道喽,问起来,看您怎么交待?”
  “……”雪芹一时词穷,无言相对。
  “姑老爷,我们姑娘对您如何,不用我提什么醒儿吧?”
  第七章 寄居萧寺(19)
  “好,去就去。”雪芹真是硬着头皮:“哪个门儿啊?”
  这回小惠真的憋不住,笑出声儿来了:“真是天大的笑话,结亲两年多的姑老爷,愣不认识老丈人家的大门!哈……快跟我来吧!”小惠说完引着雪芹走进陈家的大门。
  小惠一进大门就喊:“老太太!老太太!姑老爷来啦!”
  “啊!”完全出乎顾氏的意料之外,从北屋迎了出来:“啊呀!姑老爷,你,你怎么会来啦?!”
  “哎哟!老太太,您说什么哪?”小惠急忙从中给打圆盘:“姑老爷给您请安来啦!”
  小惠的一句话也提醒了雪芹:“岳母请上,曹霑给您请安啦。”雪芹恭恭敬敬一安到地。
  “起来,起来,快请屋里坐。”顾氏降阶来扶。
  主仆三人走进北屋,顾氏让雪芹坐下,小惠忙着去沏茶。
  顾氏惊疑未定,急切地问:“姑老爷,你可别瞒着我,是不是如蒨有什么不舒服?”
  “没有,没有。老人家请放心,如蒨挺好的,比头些日子还胖了点儿哪。”
  “有身孕了吧?”
  “……还没有。”
  “那,你来……”
  “我们的丁管家从狱里出来,也在鹫峰寺养病,怕扯(读chí)累了我,今天不辞而别了。我又不知道他的家住哪儿?故而只好到芷园来找找老街坊们打听打听。”
  “打听着了?”
  雪芹摇摇头:“真是大海里捞针。”当他话音未落时,陈辅仁一步走进来。
  雪芹赶紧站起来请安:“岳父大人吉祥,曹霑给您请安。”
  “呃,呃……有事吗?”
  “没有,没有。”
  “你先坐着,我去把官衣儿换下来。”陈辅仁说着走进里间屋。
  这时小惠来送茶:“姑老爷,请茶。”
  顾氏跟小惠说:“告诉厨房,开整桌的席,留姑老爷晚饭。”
  “嗻。”小惠答应了一声,退下去了。
  “姑老爷,你先喝着茶,我去伺候老爷换了官衣儿。”
  “嗻嗻。您请,您请。”曹霑站起身来。
  顾氏转身进了套间屋,发现陈辅仁并没有脱下官衣儿,只是呆坐在炕桌旁边:“老爷,您怎么啦?”
  陈辅仁摇摇手,一言未发。
  “我想给他们带五十两银子去?”顾氏以试探的语气问陈辅仁。
  “带,带……还有孩子冬天穿的皮袄。”陈辅仁的语音里略显哽咽。
  顾氏找出来如蒨的皮袄,拿出来银子,再为陈辅仁换了便服,夫妻两个人来到堂屋,曹霑已经不见了。顾氏站在门口喊小惠。小惠应声跑来。
  “姑老爷哪?”
  “不知道啊,我在厨房哪。”
  陈辅仁气气哼哼地坐在椅子上:“这两个人算是犟到一块儿啦!”
  雪芹回到鹫峰寺,把这半天的经过情形都告诉了如蒨,如蒨向他伸出了大拇指。雪芹上前抓住了如蒨的手:“你真的不抱怨我?”
  “男子汉大丈夫,原该有口志气,咱们虽然穷,你看我回过一趟娘家吗?人穷志不能短。你如果不溜,回来的时候阿玛、奶奶一定给你银子,你说,你是接着还是不接着,所以这一走,确为上策。”
  “知我者如蒨也!”雪芹伸手抱住如蒨,刚要亲吻,就听见小惠在门口外边喊:“姑娘,姑娘,老太太来啦!”
  这喊声将二人惊散。
  文善和敦氏昆仲都聚在雪芹的小签押房里,听他讲述关于近日对写书的思索。桌上放着《风月宝鉴》和《金陵十二钗》的手稿。
  雪芹说:“我玛发跟写《长生殿》的作者洪升老夫子是好朋友,他老人家自己也写过几本戏文,像《续琵琶》、《北红拂》等等,所以我也想把《金陵十二钗》改写戏文。这样在结构上必须严谨。这部戏文的名字,似乎叫《红楼梦》较为妥当。”
  “《红楼梦》……”敦敏品味着这部戏文的名字。
  第七章 寄居萧寺(20)
  文善点点头:“《红楼梦》倒是像一部戏文的名字,汤显祖不是有四梦吗?但则是写戏文跟写小说可不一样,戏文是要演的,只能读而不能演的戏文就没有意思了。写能演的戏文就得懂许许多多戏台上的规矩,比如说‘套曲’吧。谁跟谁算一套?我就不懂。”
  “这倒可以去学。”敦敏说。
  “找谁学去?”文善反问:“难道说找个戏子拜师学艺不成?”
  “十三龄要在就好了,可惜……”雪芹在自言自语。
  大家都沉静下来,寻思解难之策。
  敦诚没有参与他们的议论,只在翻来覆去的看那两部小说稿。
  “嘿,有啦!”雪芹一拍桌子,把大伙儿吓了一跳:“我找十三龄的班主去,此人姓孟,为了祭奠十三龄的妹妹,我们一块儿守过一夜的灵。晚上我上他们戏班儿去干点活儿,日久天长,处处留意,再加上多学多问,就会懂得从文字到戏台演出的许多奥妙。”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