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04陈赓

_9 陈赓编写组 (现代)
  黄维一听高兴地连声称赞:“还是老弟有办法!”说着顺手拿起一杯白兰地,对廖说:“老同学,这瓶白兰地藏了好久,一直没舍得喝,现在我敬你一杯,预祝你取得胜利。”
  这一夜,黄维在不安中度过。共军攻势有增无减,外围村庄相继丢失。
  黄维走出掩蔽部,大雾茫茫。黄维不安地不停看表。这时,廖运周来了报告:“突围成功!”
  黄维高兴地宣布开始突围。此时是清晨七时。
  廖运周率一一○师,在八驾飞机“掩护”下,排成了四路纵队,按照解放军指定地点,来到中原野战军的阵地,举行了光荣的起义。
  蒙在鼓里的黄维,看一一○师已突围成功,立即命令十八军十一师、一一八师、十军的十八师,在坦克、大炮、飞机的掩护下跟进。
  可是迎接敌人的是一片密集的机关枪和子弹。
  十八军军长杨伯涛一下愣住了。连忙与黄维通话:“我的右翼不是廖运周..”
  黄维用报话机呼叫廖运周,半天没有回音。气得他把话筒摔到了地上。
  黄维绝望地说:“报告南京,廖运周师哗变!”
  廖运周起义,黄维兵团已经动摇了军心。同一天,解放军向黄维兵团发布了广播讲话,黄维军心更加动摇。连续五天突围不成,黄维不得不调整防御部署,采取环形防御,等待徐州、蚌埠蒋军的增援。他以十八军守双堆集及其南北的平谷堆、尖谷堆纵深阵地;八十五军守前后周圈、大王庄地区,向西防御;十四军守沈庄、李围子、杨围子地区,向东防御;十军守东西马围子一线,向北向南防御。兵团部位于双堆集以北的小马庄,并在双堆集东北构筑临时机场,便于进行空中补
  此时,徐州“剿总”总司令刘峙、副司令杜聿明从南京开会回徐州,途中飞机经过双堆集上空时,杜聿明通过报话机与黄维通话,告诉他说:蒋介石决定徐州主力南进,蚌埠援军向北攻,南北夹击,打通徐蚌间津浦路,援救黄维。之后,蒋介石又给黄维发来同样内容的电报。
  可此时,蒋介石已是捉襟见时,根本无兵可调。黄维屡向蒋求救无望,不禁又陷入深深的失望之中。他只有严密布防,以飞机、大炮为掩护,拼命突围一条路了。
  前线作战室。
  陈赓正拿着电话向刘伯承报告前线战况。
  面对敌人猛烈的炮火,陈赓冷静地分析了双方的情况。看到黄维已构筑了环形防御阵地,形成了坚固的防御体系,而我方进攻地形开阔,在压不住敌火力的情况下,单凭勇敢,靠血肉之躯,无论如何抵挡不住对手的强大火力网。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停下来扎扎实实地搞近迫作业和火力准备。
  陈赓将这一想法上报刘、邓、陈。
  “你们在前面了解情况,就按你们的意见办!”听了陈赓的汇报和意见,刘伯承说。
  陈赓的意见得到同意,接着,中野全军推广近迫作业。
  陈毅连夜打电话给陈赓:“就照你的意见办,你的意见是对的,从现在起要推广你的经验。12 月5 日发起全线总攻。” 邓小平后来在总结歼灭黄维兵团作战经验时,也充分肯定近迫作业的效用。他说:“我们的工事迫近敌人愈近,就愈易奏效和减少伤亡。”
  近迫作业,主要是在夜间进行。战士们先要匍匐前进。分段挖卧式单人掩体,并以此为掩护向前后挖交通壕。不仅工程浩大,还需严格的技术要求。
  陈虚为此亲临前沿阵地视察,加强具体指导。
  每到晚上,战士们便以夜色为掩护,排成一路,蛇形前进,当离敌人六七十米时,便一齐卧倒,开始挖土。眨眼间便挖成了许多卧式散兵坑,再从卧式挖成跪式、立式,互相打通,连成一线,配以掩体、防空洞,构成完整的进攻阵地,从四面八方一齐逼近敌人。
  敌第八军军长杨伯涛见此,十分忧虑地说:“共军夜挖工事,一夜推进几十米,甚至一两百米。我们这点地盘,哪经得住他们这样没日没夜地蚕食呀!”
  黄维兵团防御阵地日益缩小,解放军天天逼近!
  杨伯涛说的是实话。对于黄维兵团防御阵地的日益缩小,双堆集的老百姓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他们说:“黄维来到双堆集,先当区长,后当乡长,再后变成了村长。”
  到12 月2 日,敌人被压缩在以双堆集为中心的纵横十里的地区,粮食柴草极端缺乏,空中补给无法解决,其大部分已被我打得残缺不全,黄维三十三个团,已被歼十六个。全团被歼及起义的达三万人,十一个师中只有十八军的第十一师尚完整,能机动的突击力量只剩下七八个团。我军发起总攻、全歼敌人的条件成熟了。
  黄昏,一辆吉普车行进在路上。
  车里坐着刘伯承、陈毅。歼灭黄维兵团的作战就要进入最后阶段了,他们驱车来到了前线。
  陈赓带着旅长、团长、营长出来迎接。把司令们接到一个团的掩蔽部里。
  刘伯承、陈毅、陈赓这三位南昌起义的名将,在淮海前线聚会了。
  刘伯承感慨地说:“从南昌起义到今天二十一年了!”
  陈毅:“那时是打响武装斗争的第一枪,今天则是和蒋介石进行决战。”
  陈赓举起茶杯遗憾地说:“可惜没有酒,让我们以水代酒,举杯预祝我们的胜利吧!”
  三个茶杯碰在一起。
  听说首长们来到了前线,干部战士都争相来看司令员们。小小的团掩蔽部里,一时挤满了人群。
  陈赓提议:“为了淮海前线英雄战士干杯!”大家举起茶杯,一饮而尽。
  一会儿,司令员们来到最前边的交通沟里。
  陈赓说:“这里离敌人前沿只有五十米。”他们走过步兵冲锋出发地,走过火力掩护阵地,看到了炸药发射筒。
  然后刘、陈二位司令员与陈赓及其他同志道别,又驱车回到前委指挥部。
  临走时,陈毅拍着陈赓的肩膀说:“待我们决战胜利,再与君痛饮一番。
  那时,我在南京请客。”
  刘伯承说:“看来我们得给黄维写信,敦促他投降,那会减少许多伤亡。”
  “对,是应该写封信给他了!”众人赞同。
  第二天,一名俘虏给黄维送去了一封信。黄维打开信封,拿出被揉皱了的纸团,只见上面写着:
  黄维将军:现在你所属的四个军,业已大部被歼..你的整个兵团全部被歼,只是几天的事。而你所希望的援兵孙元良兵团业已全歼,李延年兵团被我军阻击,尚在八十里外..你身为兵团司令,应当爱惜部属的生命,立即放下武器,不再让你的官兵作无谓的牺牲..
  读罢信,黄维的心一阵紧缩。心想:看来这是最后通牒,共军要发动最后攻势了。
  总前委指挥部,聚满了各纵队司令员。
  刘伯承正在主持会议。
  邓小平走到桌子跟前,说:“黄维拒绝放下武器,企图顽抗到底。杜聿明三个兵团往南攻,李延年两个兵团向北进,另两个军已从汉口出动挥戈驰援。鉴于敌情,总前委命令:于12 月6 日30 分,开始全线对黄维兵团的总攻击。陈赓指挥中野四、九、十一纵队和豫皖苏独立旅为东集团,首先消灭双堆集以东的李围子、杨围子、沈庄之敌;陈锡联指挥中野一纵、三纵华野十三纵为西集团,歼灭双堆集以北、以西之马庄、三官庙等处之敌。王近山指挥中野六纵、华野七纵、陕南十二旅为南集团,歼灭双堆集以南之敌。攻击重点首先放在东集团,使敌人防御体系迅速瓦解,攻占并控制上述地区,然后攻击双堆集,全歼敌人。总攻发起后,应连续攻击。各部队不惜以最大的牺牲保证完成任务,对于临阵动摇,贻误战机者,各级首长有执行严格纪律之权。”
  会议结束。各纵队司令员纷纷与首长们握手道别,然后回到前线。
  决战的时刻就要到来了。这是一场殊死的大搏斗。
  12 月6 日,寒风阵阵。
  总攻开始了。陈赓的第一仗,是攻取李围子。
  陈赓令十旅、十一旅和炮三团协同攻击。他亲自来到十旅二十八团三营的前沿阵地指挥战斗。这里离敌人只有四十米。同志们担心他的安全,劝他离开战壕,但他若无其事,亲切地与战士们交谈,仔细地检查炸药抛射筒。
  战士们看到冒着敌人炮火来到战壕的司令员,深受鼓舞,斗志倍增。
  经过九十分钟激战,李围子守敌一个师部、两个整团全部被歼。
  接着,陈赓指挥部队开始攻打张围子。
  8 日,开始攻打沈庄。对手是十四军八十五师。
  经两个小时的激战,全歼八十五师师部及其两个团。陈赓部伤亡不到二十人,活捉八十五师师长。
  10 日,又发起对杨围子的攻击。战斗开始前,陈赓亲自到前沿检查准备情况,制订周密的作战部署。
  战士们连夜在飞机轰炸和敌人火力下挖着交通沟,突击队安全地进入到敌人面前三十米的地方,静静地等待着出击命令。
  上百门炮口向着杨围子,成排炮弹落到敌人阵地上,整个杨围子变成了一片火海。炮射之后,步兵出击,各路突击队全部冲进村内。敌人溃乱了,集团工事大部被我军占领。敌人纷纷逃向西南。五支突击队从三面交叉冲击,在西南角会合。敌人阵地全被占领。
  敌人早已吓破了胆。他们见到解放军,或跪下求绕,或自动缴械。有的甚至喊道:“欢迎解放军,你们不来,我们就困死了,谢谢你们救了我们!”
  这时十四军军长熊绶春,躲在一个深洞里,一颗子弹打进去,打穿了他的左肋,一头栽下。
  敌副参谋长跑出洞口时,也被击中。参谋长梁岱被俘,他已经是第二次当俘虏了。十几天之前,我军渡过浍河向南出击时,梁岱即被俘。当时他说是八十五师师部书记。过了两天,这个书记忽然提起愿意为我们到沈庄八十五师去送劝降信。陈赓当时没有识破其真实身份,就派他去送“劝降信”。
  谁知他一去不复返,直到攻打杨围子,他又一次被俘。
  12 月11 日夜,战士们从杨围子押出第一批俘虏军官。在几名高级军官之中,大家一眼就发现了那个送信的书记,此刻他完全变了,面貌修整,穿着崭新的高级军官服,手里提着皮包,这时他才说出了自己的真实身份,原来他就是十四军参谋长梁岱。
  他走进政治部,看到陈赓,尴尬地说:“我已经是第二次进这屋子了!”
  然后他从皮包里掏出了十四军的花名册,说:“请贵军参考,我们全军的军官名单都在这里了!”说完,头又低垂了下去。
  事后,梁岱曾经谈到我军对杨围子进攻的情景。“解放军采取近迫作业掘壕前进的壕沟战术,每晚前进几十米,壕沟挖到一村,就消灭一村。面对这种情况,谁也想不出对付的办法来。各级指挥官只好蜷缩在掩蔽部里,面面相觑。军部所在地杨围子,也已成了前线,村前不远就是解放军掘进的壕沟,夜间咳嗽声都可相闻..”
  至12 月11 日,我军全歼十四军。黄维兵团东侧的外壳已被剥光。敌人空投场和双堆集核心阵地都已落入我军炮火的有效射程之内。敌人末日就要来了。最后只剩下残存的第十八军、第十军被压缩在东西不过三里的狭长地带。
  这时,中原野战军司令刘伯承和陈毅,发出“敦促黄维立即投降书”。
  黄维拒绝投降。
  12 月13 日夜,最后的决战时刻到来了。陈赓指挥四纵十旅、十三旅攻击敌人最后的核心阵地。黄维十分震惊,当我军攻入阵地时,他派出督战队,宣布凡后退者格杀勿论。15 日黄昏,黄维像热锅上的蚂蚁,带着几个残兵败将惊恐万状地从兵团部走出来,登上坦克,后边跟着乱哄哄的拥挤的步兵,拼命向西南逃去。
  我攻击部队撒开大网,向四面发起了冲锋,顿时大炮轰鸣,山摇地动。
  黄维的坦克猛然煞住,坦克抛锚了。黄维跳出坦克向西落荒而逃。
  当天二十四时,黄维及其副司令官均被我活捉。
  在黄维等乘坦克突围时,根本没通知十八军军长杨伯涛。杨闻讯大惊,急忙和师长冲杀,试图混在督战队中冲出包围圈,但已晚了。杨伯涛举目四顾,都是解放军,他绝望地向一条小河走去,一走走到河心,走到彼岸。他伸手摸枪,枪也不在了。他只有徒手就擒。解放军将他带走了。
  至此,黄维兵团全部被歼。
  双堆集。灯火辉煌。
  解放军战士们押解着成群结队的俘虏,抬着各式各样的胜利品,拉着笨重的大炮。双堆集和东西马庄,成了胜利品展览场:几十门大炮,几百辆美造汽车和坦克装甲车。战士们欢呼着清扫战场。
  胜利的喜悦是空前的!
  附近的村民们、民兵们也赶来了。人们欢呼着,笑着,闹着,胜利了,经过二十几天的殊死搏斗,终于大获全胜了!
  第二天拂晓,陈赓带领参谋、警卫人员,乘坐刚缴获的美造吉普车,来到战场,看着满地的敌人尸体,看着欢欣鼓舞的战士们,欣慰地露出了笑脸。
  几十天的疲劳不觉烟消云散。
  在淮海战场上,陈赓一直领导部队自觉地挑重担,他常对四纵各旅长讲:
  “我们应当自觉地多担当重任,啃骨头的仗要自己承担,吃肉的仗叫别人打。”的确,陈赓领导的四纵和九纵担当起了啃骨头的任务。正是有了这种啃硬骨头的精神,所以才能胜利完成歼灭黄维集团的攻坚任务。
  陈赓四纵得到了刘、邓的高度赞扬。
  南京。总统府。
  黄维兵团在双堆集被全歼的消息传到了南京,举座皆惊。蒋介石用手哆嗦地翻看着前线战报。屋里顾祝同、何应钦禁若寒蝉,大气都不敢出一声。
  突然,蒋介石脸色铁青,破口大骂:“陈赓!又是你陈赓!我没有这个学生,我没有这种不肖之徒!黄埔叛逆!”
  黄维的问题,几乎熬干了他的心血,可是想尽办法也未能挽救败局,真没想到败得这样惨!他的十二兵团全军覆没!黄维被俘!
  这时胡琏进来,狼狈不堪。他是那天同黄维一起坐战车逃跑的,可黄维被俘,他有幸逃脱。全军覆没,只身逃回,他羞愧万状,见到蒋介石,他头都不敢抬起来。
  蒋介石未等他解释,劈头就问:“为什么不听我的命令,在飞机掩护下白天突围?”
  胡琏:“尖谷堆丢失,共军控制了制高点。”
  蒋介石:“为什么不把尖谷堆夺下来?十八军是我的主力胡琏:“十二兵团已困守二十多天,饥寒交迫,四次争夺尖谷堆,他们已没有力量夺回阵地..”顿了一下,他抬起头,望着蒋介石,说:“学生有责,请校长责备。”
  蒋介石一听,转过脸来说:“你就任十二兵团司令官,组建新的兵团,到国防部去商讨细则。”
  胡琏点头应许,退下。
  蒋介石余怒未歇,口中仍在骂着:“陈赓,黄埔叛逆!”
  前总指挥部。
  刘伯承正召集他的将领们紧张而又信心百倍地讨论着下一步的战斗。粟裕、陈赓、陈锡联、周希汉、王近山等一一落坐。
  刘伯承:“该吃的,我们都吃掉了。人家说共产党打仗是半夜吃桃子,专拣软的捏。这回我们就专门挑硬核桃。黄伯韬、黄维、胡琏、邱清泉,个个都是硬核桃,国民党的强将。淮海战场上,国民党是动了真格的..”说着,刘伯承望着陈虚,说:“陈赓,你和杜聿明是同学,你说,杜聿明是啥子套路?”
  陈赓:“依我看,杜聿明是想与黄维会师。现在黄维兵团已被歼灭,杜聿明自身难保了。在此种情况下,我们完全可以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一举全歼被包围之敌。”
  刘伯承:“我们先向中央发报报告战绩,听候中央指示。”
  此时,在华东、中原战场上,蒋介石的黄伯韬兵团、黄维兵团已被全歼,杜聿明集团又被我人民解放军重重包围,孤立无援,已成了瓮中之鳖。在华北战场上,平津战役已经开始,从全国战局出发,中央军委对淮海前线总委作出如下指示:“从即日起,两个星期内对包围的杜聿明匪部不作最后歼灭之部署,以便蒋介石在华北战场不能立即下决心海运平津之敌南逃。”
  与此同时,毛泽东给淮海前线司令部写了一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淮海前线总前委,当即把毛泽东的这篇《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通过解放军前沿阵地向被围的杜聿明所部官兵广播。同时在各个阵地前沿普遍开展火线劝降工作。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不愿为蒋介石卖命的蒋军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开始成排成班,后来发展到整连、整营的官兵,纷纷放下武器向解放军投诚。
  寒风呼啸,大雪纷飞。
  杜聿明的士兵在交通沟里、地堡里、露天掩体里,冻得浑身哆嗦。一片充满绝望情绪的凄惨景象。
  1 月6 日,华野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杜聿明企图突围未成。经过四天激战,杜聿明集团被全歼。
  情急中杜聿明带着副官、卫士十三人,先向西走出村庄,再转向东北,钻进壕沟里隐蔽起来。副官给他剃去小胡子,换上普通士兵的的服装。解放军大队过去后,他们继续向东北走了二十多里。天亮时,被一个老乡发现,老乡连忙将见到的情形向华野部队报告。华野立即派出人员俘虏了他们。
  杜聿明一行被带到俘虏营,杜自称是“军需处长”,其副官假称是“随军记者”。
  接着解放军与俘虏开始了一场有趣的谈话。
  “你是哪个单位的,担任什么职务,叫什么名字?”
  “我是十三兵团的,任军需处长,名叫高文明。”
  “高文明?这个名字倒不错!十三兵团有几大处,请你把各处长的名字写下来!”
  杜聿明一急了,发抖的手,只写了几个字就写不下去了。
  “可否让我休息一下再谈?”
  “也好,只要坦白交待,我们会宽大处理!只是战犯杜聿明除外!”
  可到黄昏,杜聿明趁着看守他的哨兵离开之机,用一块砖头砸破自己的额头,弄得满脸是血,躺在地上装死,企图蒙混过关。
  解放军某部政治部主任闻此,立即将他送到卫生处去,一面叫人把那个“随军记者”带来,厉声责问:“高文明究竟是什么人?你自己又是什么人?
  老实交待?”
  在严词责问下,这位“记者”吓瘫了,连声说:“他是杜..杜长官!
  小的是他的随从副官,请求长官饶命!”
  国民党中央委员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他的“军需处长”的西洋镜被揭穿了。
  南京。蒋介石官邸会议室。
  蒋介石气得浑身发抖。完了,他的将领,杜聿明被俘,黄维被俘,黄伯韬被打死,邱清泉被打死..完了,他的将和兵都完了。蒋介石一声长叹。
  杜聿明全军覆没。南京震惊。
  蒋介石的心一阵紧缩,泪水充盈了眼眶。
  顾祝同走上来扶住他,轻声说:“用‘和谈’拖住共产党,容我们缓过气来,立即着手在江南编练新的兵团..”
  蒋介石在顾祝同的搀扶下,走出官邸会议室。
  淮海战役的胜利,预示着蒋家王朝的末日将要来临了。
第十一章 越天堑过长江 金陵梦归去
  1948 年12 月底。南京总统府。
  这天天气好像格外的寒冷,天阴沉沉的,北风呼啸,给南京增添了悲凉的色彩。
  森严的总统府一改往日喧嚣的气氛,一片寂静。豪华的总统官邸,空荡荡的,毫无生气。蒋介石独自坐在客厅里,眉头紧锁。只见他微合着双眼,面部肌肉松驰,一副老态,正苦苦地思索着什么。
  这些日子,是蒋介石最焦头烂额、心烦意乱的日子。前线,战败的消息一个一个接踵不断,他的将领被俘的被俘,战死的战死,投诚的投诚。完了,难道他的末日真的就要来临了么?
  他怎么也想不通的是:全副美械装备的强大的国军怎么就打不赢小米加步枪的共军?短短的几个月,共产党就连续发动三大战役,他的军队望风而逃,节节败退。如今,长江北岸半壁江山已丧失殆尽。
  最令蒋介石恼火的是:就在他最困难、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国民党内部党派纷争,派系林立。桂系如果全力支援徐蚌战役,倒还存在一线希望。可是,这个可恨的白健生偏偏在关键时刻不给他支持。更可恨的是,徐蚌战役战败后,白崇禧竟给他拍来一份“亥敬”电,电文称:
  默察近日民心离散,士气消沉,遂使军事失利..倘无喘息整补之机会,则无论如何牺牲,亦无救于各个之崩溃。言念及此,忧心如焚!崇禧辱承知遇,垂二十余年,当兹危急存亡之秋,不能再有片刻犹豫之时。倘知而不言,或言而不尽,对国家不忠,对民族不孝。故敢不避斧钱,披肝沥胆,上渎钧听,并贡刍荛:一、相机将真正谋和诚意转知美国,请英、美、苏出面调处,共同斡旋和平;二、由民意机关向双方呼吁和平,恢复和谈..
  接着湖北省参议会,河南省参议会,以及湖南省主席程潜相继来电促蒋介石引退,以扫清和平谈判的道路。
  眼看国民党蒋介石己成了扶不起来的阿斗,一天比一天腐败,蒋介石的后盾美国也不得不出面劝说蒋介石引退,转而支持李宗仁了。蒋介石的老朋友司徒雷登亲自登门拜访,劝说蒋介石暂时引退,以为和谈扫清道路。
  想起这些,蒋介石不禁怒从心起,悲从中来,看来只有引退这条路了。
  他不甘心失败,要以长江为防线,与共产党划江而治,实行南北朝。可是,重振旗鼓,他需要时间,只有和谈才能争取时间。他想通了,与其在位受内外攻击,不如下野把这一副乱摊子交给李宗仁,自己则在幕后操纵,一等时机成熟,他便卷土重来。12 月31 日晚。南京黄埔路总统官邸。
  今年的元旦除夕远没有往年的热闹气氛。
  蒋介石今天要在这里设宴招待党政军要员,副总统李宗仁、行政院院长孙科、立法院院长、监察院院长等人一一落座。
  蒋介石面带笑容,缓步走进餐厅。每个参加宴会的人脸上都布满了阴云。
  他们心里清楚,这恐怕是最后的晚餐了,党国形势不容乐观啊!
  宴会开始,首先由张群念蒋介石的新年文告。
  全国同胞:今天是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开国纪念及宪政政府成立一周年纪念,我深觉建国事业陷于迟滞,三民主义未能实现,实在是感愧万分..
  只要共党一有和平的诚意,能作确切的表示,政府必开诚相见,愿与商讨停止战争,恢复和平的具体方法。..只要和议无害于国家的独立完整,而有助于人民的休养生息;只要神圣的宪法不由我而违反,民主宪政不因此而破坏..则我个人更无复他求。中正毕生革命,只知为国效忠,为民服务,实行三民主义,从而履行一革命者之神圣任务。只要和平果能实现,则个人的进退出处,绝不萦怀,而一惟国民的公意是从。..
  张群念完,立即引起一场争论。有人认为蒋总统下野是民智之举,有人坚决反对。
  蒋介石看着李宗仁,笑着问道:“德邻兄有何意见?”
  李宗仁答:“我与总统并无不同意见。”
  双方争论不休,蒋介石见状,不禁怒火冲天。他大声说:“我不要离开,只是你们党员要我辞退;我之下野,不是因为共产党,而是因为本党中的某一派系。”
  说完,蒋介石愤怒地离开宴会厅,最后的晚餐不欢而散。
  1 月19 日,蒋介石在一群军政要员簇拥下晋谒中山陵。路上,蒋介石说: “我暂且离开这里一段时间,诸事大家好自为之,最重要的是不要灰心丧气,哀莫大于心死。今天虽然军事失利,但并不可怕,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大家发奋图强,就大有可为。我们还有长江防线,有长江以南广阔地区,有大西南。所有这一切较之黄埔革命时期好得多,比抗战时期好得多。希望大家自尊自爱,发扬黄埔精神,精诚团结,一定可以转败为胜。”
  1 月21 日,蒋介石宣布下野。第二天,蒋介石携妻带子回到溪口老家。
  这已经是蒋介石第三次下野了。
  第一次下野是由于“四一二”事变,蒋介石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引起国民党内部的分裂,被迫下野。
  第二次下野是由于一心打内战,制定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使东北大好河山毫无抵抗地陷入日寇的魔爪,蒋介石再次被赶下台。
  蒋介石一生最为执着的就是对权力的追逐。前二次下野,他以退为进,以屈求伸,击败对手,重掌权力。这第三次下野,他还能重返政坛吗?对此,他仍然深信不疑。他不相信共产党真的能逾越长江天险,他要以和谈来争取时间,重振旗鼓。他退居溪口,遥控南京,期待着有一天卷土重来。
  西柏坡。中共中央临时驻地。
  毛泽东面对已看过无数次的地图,点燃起一支香烟。他从南向北,又从东向西,审视着整个中华大地。现在,地图上蓝色的圈圈已经不多了。国民党长江以北江山丧失殆尽,其势力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
  长江,自古以来就是天然的屏障,曾多次造成祖国的分裂割据。但在毛泽东眼里,长江再也不能成为分界线了!中国不能成为南北朝。
  就在蒋介石发布新年文告的同时,毛泽东也发表了一篇新年献词。毛泽东说:“1949 年中国人解放军将向长江以南进军,将要获得比1948 年更加伟大的胜利。”
  毛泽东指出:“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
  最后,毛泽东庄严宣告:“已经有了充分经验的中国人民及其总参谋部中国共产党,一定会像粉碎敌人的军事进攻一样,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把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蒋介石听到毛泽东这篇令他胆颤心惊的文章后,半天透不过气来。喃喃自语:看来,毛泽东不会给我喘息之机了!
  蒋介石一面打出和谈的幌子,一面加紧江防。从湖北宜昌到上海的长江防线上,蒋介石部署了约七十万兵力。其中京沪杭警备司令汤恩伯部约四十五万人,在江西湖口到上海的地段上布防;华中军政长官公署白崇禧部约二十五万人,在湖口至宜昌的地段上布防。另以海军舰艇一百二十余艘,空军飞机二百八十多架支援作战。蒋介石企图凭借长江天险和海空军优势,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
  对蒋介石的反革命两手,毛泽东采取革命的两手,“和谈以揭露敌人,备战以实施渡江”,从思想上组织上物质上进行渡江的准备。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战争需要,中央军委命令各野战军开始进行大整编。
  西北野战军改称第一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一、第二兵团。中原野战军改称第二野战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治委员,下辖第三、第四兵团,其中第四兵团由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九纵队、豫西地方部队一部及淮海战役起义的廖运周师组成,陈赓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十三、第十四、第十五三个军。华东野战军改称第三野战军。东北野战军改称为第四野战军。
  第四兵团由此诞生。
  1949 年3 月,陈赓率部从河南漯河、周口地区向长江挺进。
  听说要打过长江去,战士们斗志昂场。
  誓师大会上,战士们举手宣誓:跨过长江去,捣毁蒋家王朝!将斗争进行到底!
  正是春雨绵绵的季节,战士们冒着暴雨,踏着泥泞,日夜兼程。衣服淋湿了,鞋磨破了,许多战士光着脚行军。可是他们不怕苦,渡江作战鼓舞着每一个人。豪放的歌声和口号声响彻大地,四兵团的战士们士气饱满,斗志昂扬,恰似狂风暴雨,由北往南扫。
  部队要远征了,留守在黄河以北的随军家属们,纷纷赶到驻地与亲人团聚。为做好家属的工作,陈赓亲自过问和安排他们的食宿。
  对渡河作战以来牺牲的干部家属,他更是倾注了深切的关怀。
  为保证渡江的顺利进行,陈赓在部队广泛开展反骄破满和人马健康运动。他说:“当年曹操率领号称八十三万的人马进到赤壁,由于长途跋涉,水土不服,病疫流行而遭至失败。大革命时期吴佩孚的失败,北方兵到南方来因水土不服影响战斗力也是其原因之一。我们要吸取历史经验,从现在起高度重视这一工作,以增强部队干部战士的免疫力和战斗力,保证渡江作战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后,这一运动在我军得以广泛推广。
  3 月10 日,第四兵团主力以十三军为左纵队,十四军为右纵队,开始向长江沿岸进发。
  至3 月底,第四兵团进抵长江沿岸。
  4 月14 日。雨后天晴,天空格外湛蓝。
  陈赓在四十五师驻地召开作战会议。各军军长都参加了。
  陈赓:“军委命令我们就地停止待命,渡江推迟一个星期。因为在和谈,但是我们对和谈不要抱任何幻想,要积极争取时间筹粮,组织船队,做好随时渡江作战的准备。”
  “按照野司的部署,这次渡江作战,由三兵团担负主渡任务,在安庆以西渡江。我们兵团作为预备队,在华阳镇以西保障主渡部队的侧翼安全。我之重炮团调三兵团协助主渡。”
  “这次渡江作战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军事行动,我们不能跟在主渡部队的屁股后面渡江。十五军作为我兵团的主渡部队,在华阳镇一带与东线各部队同时渡江。没有了重炮团,就用山炮、重迫击炮掩护;没有大船,就组织帆船渡江。十三军在马挡一线保障十五军右翼安全,并力争同时渡江。十四军随十
  三军前进,并调山炮、重迫击炮支援两军渡江。只要组织得好,我看没有多大问题。关键是要选好滩头阵地,集中猛烈火力准确射击,摧毁敌人的阵地。我们部队的北方人多,不会划船,要做好船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派专人协助船工。渡江的火力准备一开始,就用无线电话指挥。在此之前,报话机一律不呼叫联络,以免被敌人发觉。兵团部准备随十五军渡江。下面请大家都说说意见。”
  “让十五军担负主渡任务,这是兵团对我们的信任。我们保证完成任务。”秦基伟说。
  “我们十三军和东线同时渡江没问题,只是船只征集的数量还不多,一次渡不了多少部队,可以边渡边在两岸征集。”周希汉说。
  “同意这一方案,我们十四军可将炮兵抽出支援主渡部队。”李成芳表示。
  会议在和谐的气氛中结束。
  4 月15 日,陈赓将兵团指挥所迁至徐家桥。
  渡江在即,陈赓豪情满怀。夜深人静时,从兵团指挥所里,常常传出一阵朗朗的咏诗声: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是陈赓在吟涌王安石的《泊船爪洲》。他的心已飞向江南大地。
  想到马上就要打过长江去,陈赓激情满怀,无比兴奋。一天,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渡江后,我要设法找到牛惠霖大夫、黎莉莉一家、汕头地区的一位女护士和黄埔军校门前的一位老补鞋工人,我还要见孙夫人宋庆龄,她曾经给过我很多帮助。”
  关于他在上海地下党工作时的经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已经听过多次了。渡江在即,他又情不自禁地提起了那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为了表达自己由地下斗争转入胜利进军的喜悦心情,他决定渡江后的代号,沿用在上海的老称谓——“王先生”。
  二十年前,那位化名为王先生的特科情报科科长王庸,出入灯红酒绿的大上海,巧妙地与敌周旋,导演了一幕幕精彩动人的故事。如今,他将率部胜利进军,直捣蒋家王朝,打回南京,解放上海,这是多么巨大的变化啊。
  二十年,弹指一挥间!
  4 月20 日,国民党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国共和谈宣布破灭。
  21 日,毛泽东、朱德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便在西起九江、东至江阴长达千里的江面,展开了渡江攻势。
  这天黄昏,四兵团十五军炮兵以猛烈火力掩护部队向彼岸进发。
  几个小时过后,秦基伟便发来捷报:“我们渡江成功了,现在炮火正向敌纵深延伸射击!”
  大雨倾盆,渡江的勇士们个个奋勇争先。
  22 日拂晓,十五军已渡过两个师。
  与此同时,十三军也开始渡江,各船水手用几十枝篙向岸边用力一点,船像利箭离弦,齐向八宝洲敌滩头阵地奔去。
  冒着枪林弹雨,突击营战士的船破浪前进。
  “快划!前进!谁英雄,谁好汉,八宝滩上比比看!”
  “加油啊,靠岸了,加油!”
  桨划得更欢更快了,不久前这支部队的战士都是“旱鸭子”,经过一个星期的刻苦训练,现在人人成了划桨的能手,“旱鸭子”变成了“水鸭子”了。
  早在渡江前,十三军三十六师一○九团团长顾永武通过反复侦察,弄清了我军渡江地段的敌情和地形。根据兵团通报,我军正面为敌六十八军的一一九师和一四三师,其结合部在八宝洲至小孤山之间。八宝洲有敌一四三师一个加强营与望江保安团防守。小孤山有一一九师三五六团二个警戒排。敌军主力在沿江南岸构筑有堑壕和火力点,还有重火炮。
  在侦察过程中。一天,一四九团的战士正在江边侦察,忽见一个渔民打扮的人坐着一只木盆,摇摇晃晃地从八宝洲划过来,木盆左右还伴随着几只江猪,时隐时现,忽上忽下,却并没有把这只木盆撞翻。故士们不禁惊叫:
  “看,江猪把木盆护送过来了。”原来这竟是八宝洲守敌派来刺探我军渡江情况的特务。从此人的口供中,得知敌军对我军何时渡江,在哪里突破等,都一概不知。而且敌军许多官兵都有厌战思想,企图寄希望于“和平谈判”,因而防守不严。为迷惑敌人,顾永武用反间计,故意大声与侦察员对话,把渡江时间和地点往后推。关在隔壁房间里的敌特务信以为真,这个特务被放回八宝洲后,敌人完全相信了这个特务的汇报。
  4 月21 日,一○九团开始渡江,敌人一下慌了神,不知所措。一○九团冲过一千二百米的江面,仅仅十五分钟,两颗红色信号弹便在八宝洲上空升起。
  八宝洲之战,一○九团圆满地完成了上级赋予的任务,荣获“渡江杀敌第一功”的锦旗。
  22 日黄昏,陈赓将指挥所移至华阳镇北,继续通宵作战指挥。“你们赶快追歼在正面防守的敌人六十八军,把这个军全歼了,才算我们渡江作战的第一阶段的全胜!”他对秦基伟、周希汉说。
  23 日佛晓,陈赓率指挥所部分人员乘船渡江。
  望着茫茫江水,陈赓诗兴大发,吟到:“晨光熹微,鱼贯入船,微风南送,疾驶如飞。”
  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
  “不一时,船登彼岸,踏上了江南大地。当时满怀兴奋,不可言喻。”
  表达他兴奋无比的心情。
  22 日,杭州笕桥空军学校会议室。
  一大早,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张群等党国要员正襟危坐,等候着蒋介石的到来。
  昨天,蒋介石在溪口得到共军突破长江防线的消息,如五雷轰顶,大骂汤恩伯,当即坐飞机来到杭州。现在是该他出山的时候了。
  不一会,蒋介石慢慢地走进来。一夜之间,他似乎苍老了许多。只见他一副苦笑,然后清清嗓子,强打精神道:“现在,这个局势,大家都看到了。
  我以为没有关系。我们还有几百万人,有海空军精兵,还有大西南后方基地,还有盟军的援助。大家不必灰心丧气。”
  下面众人议论纷纷。
  蒋介石望望众人,说:“长江,让共军过了,钱塘江无论如何要守住!
  因此,浙赣路,就是今天我军联系、支援的唯一命脉,皖南守江部队一定要守住浙赣路。”
  正在这时,有人报告:“沪宁线已被共军切断,南京危在旦夕。”
  蒋介石:“娘稀匹!命令南京守军立即将火车站、码头、电厂都给我炸掉,留给共军一个乱摊子。所有部队都撤至沪杭一带!”
  陈赓兵团原定任务是攻占南京,接管南京。这时刘、邓根据敌人在江防被突破后变为溃乱的趋势,决定改变原部署,以全力直出贵溪、上饶、徽州,指向浙赣线。于是,取消四兵团接管南京的任务,改为直出上饶、戈阳,切断浙赣线,协同三、五兵团歼灭浙赣线上的敌人,迂回敌背后,隔断汤恩伯、白崇禧之间的联系。
  刘伯承要求各兵团:“排除困难,不怕疲劳,兼程前进,勿使敌逃脱。”
  战术上实行“平行追击,跟踪追击,超越追击”相结合,要不顾地形及气候所限制,“猛打,猛冲,猛追”,大胆迂回包围,务求抓住其主力而歼灭之。
  接到命令,陈赓即作出了直出上饶、戈阳地区的部署。部队冒雨向浙赣线挺进。兵团主力首先到贵溪、横峰地区,切断浙赣铁路;右路十三军紧追逃敌,千里跃进,解放戈阳;左纵队日夜兼程,连克浙赣线上几个城镇;十四军自华阳渡江后兼程急进,占领浙赣线上的鹰潭、东乡等地。
  十八军大部被歼,残敌向闽、浙、赣山区逃窜。陈赓当即命令部队寻歼逃敌,一路穷迫不舍,残敌逐渐被歼。
  奉化,溪口。
  蒋介石得悉南京陷落,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对蒋经国说:
  “把船只准备好,明天我们就要走了。”
  蒋经国含泪点点头。上午,蒋经国已将妻儿送往台湾。虽然父亲没有明说,但蒋经国心里明白,大势已去,未日即将来临。
  4 月25 日上午。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到蒋母墓前辞别。然后依依不舍地登上军舰,驶往上海。
  上海,龙华机场。蒋介石当即召开军事会议。他说:“坚守住上海,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届时即将得到美国全力保护,我们就会重新光复全国,这是至关党国存亡之战役。”
  “代总统”李宗仁,在解放军隆隆的炮声中,于22 日下午逃离南京,回到广西老家。
  不久,上海陷落,蒋介石携子逃亡台湾。
  5 月16 日。细雨霏霏。
  十三军前卫三十七师在贵溪接到陈赓将军的命令,抢渡抚河,解放南昌。
  听到这一消息,指战员们欢欣雀跃,他们把师长周希汉包围起来。
  “师长,要打回南昌去啦!”
  “师长,请把主攻任务交给我们团吧!”
  大家纷纷请战。
  5 月19 日。天下着大雨,部队沿着泥泞的田间小道,向南昌轻装疾进。
  二昼夜急行军,部队行至南昌市郊。
  5 月21 日凌晨,师长周希汉一声令下,一一○团开始抢渡抚河、出其不意地迫使守敌四百多人投降了。
  正当一一○团乘胜前进,并等待后续部队过河后立即进南昌时,自称“小诸葛”的白崇禧使出他多年战争生活中惯用的“绝招”——回马枪,命令其部下对三十七师进行反击。
  当时三十七师渡过河的部队只有一一○团,而且其第三营已被敌人分割开了。敌我力量之比为八比一。在敌人猛烈的炮火面前,三十七师的战士们英勇无畏,决心与敌人来一次殊死搏斗。战士们用刺刀捅,用手榴弹砸,用拳头打。敌人连续发动七次进攻都被战士们打退了,接着又开始第八轮进攻,炮火更烈。
  在此严峻时刻,师长周学义命令后续部队冒着敌人密集的炮火快速渡过抚河,加入战斗,将敌拦腰切断。终于,敌人的炮火被压了下去,在三十七师的猛烈回击之下,敌仓惶而逃,狼狈地退到南昌城内后,向西逃跑。三十七师战士们奋勇追击。
  南昌沸腾了。人们奔走相告:解放军进城了!南昌解放了!
  23 日,三十七师健儿举行庄严的入城仪式。南昌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人们送来大堆的慰问品,上面写着,送给我们的亲人——红军——解放军。
  6 月6 日,陈赓带着第四兵团前线指挥所人员冒雨来到南昌,见到三十七师师长周学义和政委雷起云,他高兴他说。“你们打得好啊!南昌终于被我们解放了。南昌是我们渡江后解放的第一个省城,我们一定要十分注意教育部队贯彻执行新区政策,加强纪律性。”
  当天,他在日记中以激动的心情写道:
  今天冒雨到南昌,这是我历史上第四次来到此。
  第一次1927 年,蒋匪南昌叛变,我险遭不测,逃入武汉;同年8 月,南昌起义,从起义起至退出南昌止,我和李立三担任肃反工作,是为第二次;1932年冬,在红军中负重伤,返沪医治。至次年春,不意被捕,押解南昌,..
  是为第三次。这次则以胜利者的姿态来此。
  南昌,百花洲,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1927 年,南昌起义指挥部就设在这里,1932 年,陈赓被捕又被蒋介石押到这里,如今,这里又成了三十七师的司令部。想起这些,陈赓感慨万端,他意味深长他说:“回忆我前三次入南昌,或为亡命客,或为阶下囚,或无立足之地,这些都反映了我党我军之艰苦奋斗和革命道路之曲折崎岖,没有前二次,也就不会有今日人民之胜利啊!”
  南昌解放后,7 月初,陈赓兵团配合第四野战军部队,冒着江南酷暑, 渡过赣江,追歼从南昌地区退踞赣江西岸的桂系夏威兵团残部。经过半个多月的连续作战,陈赓所部横扫逃敌,连续解放十多座县城,一路凯歌。
  正是江南的酷暑和雨季。部队除了日夜进军追击逃敌,还得与炎热和疾病等自然界的敌人搏斗。这对于这支从北方过来的部队,不能不说是一场严重的考验。
  对此,陈赓再次号召开展人马健康运动。他号召全军“要用一切办法,防止疾病的发生”。
  大力开展人马健康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第四兵团的下一步行动将是横扫大西南。
第十二章 大迂回狂奔袭 扫荡滇缅边
  1948 年3 月。春天的脚步姗姗来迟。
  解放战争隆隆的炮声,震憾着中华大地。人民解放军旌旗所指,国民党军队望风披靡。三大战役相继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力量上已占绝对优势。国民党政权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此刻,退居奉化溪口的蒋介石,正密切地注视着时局的变化,并在幕后指挥蒋军继续抵抗解放军的进攻。现在解放军已发起渡江总攻,蒋介石不得不站出来收拾残局。
  4 月22 日,人民解放军百万雄狮过大江,石头城上的青天白日旗呼啦啦落地。国民党政府已到穷途末路。
  蒋介石把他的赌注押在了险山恶水的大西南。他幻想着保住西南这最后一个反共堡垒,以实现其“等国际形势变化,以卷土重来”的迷梦。
  1949 年8 月24 日。蓝蓝天空,万里无云。
  一架飞机从广州机场腾空而起。这是总统专机。飞机上,蒋介石闭目养神,正苦苦思索:共产党军队何以在短短的几个月就完全击败了国民党军?
  这是他永远想不通的问题。
  不,我们不能就此失败,我还要以西南半壁江山与共军一决雌雄!蒋介石心想。
  不一会,飞机在重庆机场降落。蒋介石扶着舷梯走下来。一群国民党军政官员早已迎候在机场。
  蒋介石的眼光从众人身上掠过,然后以坚定的口吻说道:“今日重庆成为反共产主义之中心,负起支持作战艰苦无比的使命,望我全川同胞,振起抗战精神,为保卫抗战成果,完成民族革命而努力!..
  蒋介石是不甘心失败的。此次来重庆他要坐阵指挥“川西大战”。
  早在这年年初,蒋介石下野退居溪口时,就成天冥思苦想对付共产党的良策。就是在这时,他想起了抗战时期,有一天,他上峨眉山,一老和尚曾经告诉他两句真言:一曰“胜不出川”,二曰“败不离湾”。当时他没悟出其中的深意,现在当他走投无路时,他想起了这两句话。想起了大西南。不是吗?抗战时期,大西南成为他的战略大后方,现在他要再次凭借大西南的山川险阻,与中共来一次最后搏击,等待国际局势变化,以期卷土重来。
  当解放军突破长江天险后,蒋介石惊恐万状,四处活动,以期取得国际上的支持。可是墙倒众人推,他的后台老板美国对他也冷眼相待了,尽管夫人宋美龄使尽浑身解数也未争取到美国的援助。蒋介石又飞往菲律宾、南朝鲜,也一无所获。不过,他坚信,国际局势总会变化,只要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爆发,他的机会就来了,他不甘心承认失败。
  此时,解放军主力部队已从西南地区的东、北两个方向包围上来。从东边看,鄂西的宜昌、沙市及湖南的长沙、常德等地已被解放军占领,国民党军主力之一桂系部队由白崇禧率领退守衡阳、邵阳一带。北面,西安、宝鸡等地已处于解放军控制之下。
  蒋介石根据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矛头指向,判断解放军在向华南进攻的同时,很可能派一部入川。川东地势险要,交通不便,大兵团行动困难,解放军由此入川的可能性不大。川北是入川的捷径,且背靠老解放区,交通方便,解放军很可能由陕南、陇南入川。加之六月份以来,第一野战军第十八兵团对秦岭之敌接连发动攻势,蒋介石对上述判断确信无疑。于是调兵遣将,以四川为核心,以川陕边境为重点,构成了沿秦岭、大巴山、巫山、武陵山并向南延伸的“大西南防线”。具体部署是:
  以主力胡宗南集团五、八兵团等八个军,依托秦岭山脉,沿成县、微县带,构成第一道防线;以第七兵团六个军沿川陕边境的白龙江、大巴山一线,构成第二道防线,阻止解放军从陕南入川。
  以宋希濂集团第十四、第二十兵团等部六个军及地方部队,置于鄂西湘西的巴东、五峰一带及其以西北地区,并同位于巫山至万县地区的十六兵团等部三个军相配合,构成川湘鄂边防线,阻止解放军从鄂西、湘西入川。
  以谷正伦部第十九兵团两个军配置在贵阳地区,扼守黔东门户和湘黔公路沿线要点,阻止解放军从湘西入黔;以第八、第二十六军配置在湘黔边界和滇粤公路沿线,以对付中共领导的桂黔边区纵队;以直属西南军政长官公署的第十五兵团十二军配置在南充、达县地区,作为二线兵团,准备向川北、川东机动,以二十一、七十二军驻守泸外、内江一带,机动作战;以杨森部第二十军驻守重庆,邓希候部第九十五军驻守成都;西康省主席刘文辉部第二十四军驻守西昌等地,担任警备任务。
  上述总共部署兵力达百万人。
  8 月25 日。山城重庆。山洞陵园。
  蒋介石在一栋小平房的前廊上,正在等着他的得意门生宋希濂。
  宋希濂走来,向蒋介石行了个标准的军礼:“校长,学生宋希濂奉命来到。”
  “好,好,快坐下。”蒋介石笑着。
  “你对当前局势有何看法?”一阵寒暄之后蒋介石开门见山地问。
  “校长,当前国军连连败退,己抵挡不住共军的攻势了。西南虽偏安一隅,但也在劫难逃。依学生之见,总裁您还是早做打算。”宋希濂直言道。
  “不,我们要固守西南,我还有一百万军队,还有西南五个省,我要在西南与共军决一雌雄。”蒋介石激动他说。
  “目前,国际形势对我们很有利,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爆发,我们只要在西南坚守半年,等世界大战爆发后,我们的盟友就会来帮助我们。”蒋介石接着说,“我们同共产党是势不两立的,共产党得势,我们这些人便死无葬身之地。尤其高级军官,不管出现什么情况,都要抱定为总理的三民主义奋斗终身的宗旨,牺牲了也是光荣的。”
  蒋介石停了一下,又接着说道:“这次党国中兴大任就落在你和宗南身上了。你们都是黄埔学生,对党国对我一直忠心耿耿,现在党国正处于艰难时期,你们如果能够给我守住西南,等国际形势变化之后,我们就可以东山再起,到那时,我是不会亏待你们的。”
  宋希濂听到这儿,立即响亮回答:“学生一定不辱使命!”
  虽然下了保证,可宋希濂心里清楚,大西南怕是保不住了。
  8 月28 日,胡宗南、宋希濂经过密商之后,一起来到重庆,谒见蒋介石, 面陈他们精心策划的退却方案,即保存实力,向滇缅、秦边境退却。
  蒋介石一听,脸上立刻露出不快的神色:“我们大陆上必须保存西南地区,这样将来才能与台湾沿海岛屿配合进行反攻。如果我们完全放弃大陆,国民政府在国际上将完全丧失地位。
  “成都、重庆历来是战略要地。抗日战争中,我们依靠山城,顶住了日本的大攻势,取得了胜利。今天,我们仍然要依靠西南,同共产党决一雌雄。”
  “总裁所说都有道理。然而我认为目前形势十分险恶,保存实力为上策。
  成都不是坐守之地。三国孔明不断北伐,实是以攻为守。死守四川,乃兵家所忌,望总裁明察。”胡宗南为了自己几十万大军的生死存亡,犯颜直谏。
  “不,你们的这个退却方案,我不能接受!”蒋介石激动他说。
  “作为一名高级将领,要善于分析和把握形势,不能光盯着自己的部队。
  目前局势虽然于我们不利,但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变化,第三次世界大战可能爆发。我们固守四川,就有了半壁江山,一切尚有可为。”蒋介石缓和一下口气,继续说服部下放弃退却计划。
  宋、胡二人从山洞陵园出来,面面相觑。
  “总裁固执己见,看来我们只有以死抗争了!”胡宗南说。
  北平,菊香书屋。
  毛泽东正面对一张军用大地图凝神深思。地图上箭头所指,表明人民解放军节节胜利,国民党军队望风而逃。毛泽东的眼光从南京移向广州,又从广州移到重庆、成都。
  蒋介石欲经营大西南,卷土重来的美梦,早在毛泽东的预料之中。熟读史书的毛泽东,当然深知西南这块宝地的重要。当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后,毛泽东即兴赋词,慷慨高歌:“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一语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必下西南,绝不会给蒋介石任何卷土重来的机会。
  于是,毛泽东部署了大西南歼灭战。
  他命令二野的陈锡联、杨勇兵团直出川东、贵州,解放川东、贵州后,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西出沪外、宜宾、乐山,截断胡宗南退往西昌、滇西的退路。这是第一道包围圈。
  命令陈赓兵团经桂西、黔西,直捣云南,这是第二道包围圈。
  命令贺龙率一野第十八兵团,开始在川北方向进行佯攻,迷惑敌人。切断敌人退路之后,迅速追击,直捣重庆、成都。
  毛泽东远见卓识,高瞻远瞩,决心在大西南重演关门打狗。两军未开战,蒋介石就注定了要输掉这一仗。
  大西南,地势十分复杂险要。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根据西南地理情况和敌人力避与我决战的特点,决心采取大迂回、大包抄的战略方针。
  大迂回,就是要插到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往回打,出敌意料,突然向敌防守薄弱的黔川东区挺进。毛泽东不仅仅要占领大西南,而且要关门打狗,干净彻底地消灭国民党残余部队。
  国共两党两军的最后决战的枪声就要打响了。
  1949 年6 月,夏日炎炎。
  国民党军队兵败如山倒。白崇禧,素有小诸葛之称,曾一度骄狂,与我军几度交战后,再不敢与林彪的四野正面交锋,只有节节败退。
  然而,白崇禧毕竟是白崇禧,六月底,他又苦心经营了“湘赣防线”。
  他一方面企图利用鄂西的宋希濂部,牵制共军主力,一方面把非桂系的四个军部署在粤汉路两侧地区,从正面抵挡我军;而他却将桂系的三个军部署在防线右侧的赣江以西、醴陵以东的浙赣路南北地区,企图相机侧击四野主力,将程潜的三个军部署在衡阳东西地区,一个军放在长沙、湘潭地区,既可监视程潜行动,又可在不利时掩护桂系主力脱逃。
  此时陈赓的第四兵团归林彪统一指挥。
  6 月25 日,林彪向四野各部及陈赓兵团发出了向湘赣进军的作战命令。
  林彪称之为”新的百团大战”,决定以四野十二、十五兵团及陈赓兵团发起湘赣战役。以陈赓兵团的第十三、十四、十五三个军为第一梯队,十八军为第二梯队,于七月中旬渡赣江经宜春进入湖南醴陵、衡阳、株州一线,以邓华的十五兵团从浙赣路以北插向右翼配合,形成一个半平行的正面,摆开决战阵势。
  作战命令下达到第四兵团,此时,陈赓正在南京开会。副司令员郭天民连忙召集各军长开会讨论。大家对林彪的这一部署都有不同意见,但碍于林彪的地位,谁都沉默不语。
  陈赓回来,听到副司令员的汇报,当即打电话给林彪,表示不同意去湖南的计划,建议迂回广东。
  但是,林彪固执己见,根本听不进陈赓的建议。
  陈赓左右权衡,思前想后,七月中旬,他正式向中共中央军委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提出了四点意见:
  第一,从双方所处的态势看,按照湘赣战役计划,只能侧击白崇禧之尾部,而使其主力像赶鸭子似的速向两广退缩,从而造成尔后聚歼的困难;
  第二,根据在长江以北与白崇禧较量的情况看,此人十分狡诈,正面与之决战极可能是一厢情愿的事情;
  第三,部属多出生在北方,到南方过第一个盛暑季节,非战斗减员已经不少,故不能再让他们作徒劳无益的消耗;
  第四,建议:充分利用四兵团有利态势,继续向南推进,实行大迂回,大包围,占领广州,堵截白崇禧到广东的退路。
  电报同时发给刘、邓和林彪。
  可是不等中央军委复电,林彪也未征得刘、邓意见,又重申命令:“我的决心已定,不能更改,立即执行!”
  林彪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决定了的事情,别人提意见他也不会接受。
  陈赓焦急地等着中央军委的回电。
  7 月16 日,终于盼来了中央军委给二、四野战军的电报,电报明确指出: 和白部作战方法,无论在茶陵、在衡州以南什么地方,在全州、桂林等地,或在他处,均不要采取近距离包围迂回方法,而应采取远距离包围迂回方法,方能掌握主动。
  7 月17 日,毛泽东又以中共中央军委名义拟电就“追歼白匪之部署”再致林彪,指出:
  (一)基于白匪本钱小,极机灵,非至万不得已决不会和我决战之判断,基于四野之总任务在于经营华中及华南六个省,二野之任务在于经营西南四个省,以及进军之粮食道路等项情况,我们认为你们各部应作如下之处置:
  (二)陈赓三个军即在安福地区停止等命不再西进,待十五兵团到达袁州后,..陈赓三个军、十五兵团两个军统一由陈赓率部经赣州、南雄、始兴南进,准备以三个月时间占领广州。然后十五兵团两个军协同华南分局所属武装力量及曾生纵队负责经营广东全省。陈赓率四兵团三个军担任深入广西寻歼桂系之南路军,由广州经肇庆向广西南部前进,协同由郴州。永州入桂之北路军,寻歼桂系于广西境内。然后陈赓自己的三个军入云南..
  毛泽东充分肯定了陈赓的正确意见。
  随即陈赓开始着手进行迁回广东、广西的准备工作。他决定,先拿下赣州作为大迂回广东的出发地,然后将已渡过赣江的部队撤回,继续开展人马健康运动和反骄傲运动,为大迂回广东作战,做好充分的体力、物质和思想准备。
  9 月12 日,毛泽东再次致电二、四野首长:“对白崇禧及西南各敌均取大迂回动作,插至敌后,先完成包围,然后再回打之方针。”
  根据毛泽东和中央军委的指示,9 月11 日林彪下达命令:决定集中四野主力与陈赓兵团十四个军三十二万余人的兵力,组成三路大军,向敌“湘粤联合防线”展开突击。其中,以陈赓、邓华两个兵团共五个军组成左路军,由陈赓统一指挥,向广东战略迂回,切断敌海上退路,之后,邓华留干广东,陈赓入桂,协同四野中路、右路围歼白匪。
  1949 年9 月18 日。赣州。
  左路军作战会议召开,叶剑英、陈赓主持会议。
  会上,陈赓强调:二野四兵团要在林总的指挥下,在叶参座为首的华南分局领导下,进军两广。要注意和兄弟部队的团结,主动配合,向四野老大哥学习。他提出:“道路拥挤时,我们走小路;住房紧张时,我们住小村;任务艰巨时,我们要抢着承担。”
  会议定下作战方案是:全线部队9 月下旬赶到粤赣边境集结,然后兵分三路进军广东。以四兵团为右路,先取曲江,尔后以一部兵力直插三水,截断广州之敌西逃之路,主力沿粤汉路南下,从西和西北方向围歼广州之敌;以十五兵团为中路,先奔袭翁源之敌,尔后主力沿粤汉路东侧南下,以一部兵力攻占增城,断敌沿广九路东逃之路,主力从东、东北方向包围广州;以两广纵队及林平纵队为左路,负责切断广州与潮汕地区的联系,协同右路、中路军攻占广州。
  会后,我军按计划开始行动。为使部队逐渐适应南方地区的行军作战,陈赓专门制定了一个科学的行军计划,开始时,每天行军四五十里,叫适应性行军,主要利用夜间天气凉爽时上路,尔后逐渐加快行军速度,待距曲江还有百余里时,再采取急行军,昼夜兼程,奔袭曲江。部队按此计划行军,轻松愉快,战士们高高兴兴。
  曲江,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广东的门户。也是白崇禧集团向广东南逃的必经之地。占领曲江,就切断了粤汉路,也切断了白崇禧与余汉谋的战略联系。
  第四兵团大迂回任务的第一步是协同兄弟部队进军广东,歼灭余汉谋集团。
  余汉谋深知曲江的重要,在此严密布防,一共布了三道防线。
  10 月3 日,南进大军士气高昂,夜以继日,冒着滂沱大雨,神速前进, 一举完成对曲江的包围。
  曲江解放,广东门户洞开。部队像潮水一样,沿着所有通往广州的道路,奋勇追击逃敌。
  这时,林彪又接连给陈赓发来几次电报,令四兵团后尾主力原地停止待命,先头追敌部队如未能抓住敌人,并无把握吃掉敌人时也都停止待命,准备由曲江、英德地区直向西平行人桂,以协同四野于湘桂地区解决白崇禧问题。
  10 月10 日,中央军委回电,同意林彪这个意见。
  对此,陈赓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林彪关于把白崇禧集团歼灭在湘桂边境,不使退人广西老巢的想法是对的。但在这时命令第四兵团不进攻广州,转往桂林、柳州地区,堵击白崇禧集团的主意,则是欠妥当的。
  可是;中央军委已同意了林彪的意见,如何反映自己的意见呢?陈赓首先召集兵团党委同志开会讨论,他的意见得到兵团其他领导同志的一致支持;又经与当时还在赣州的其他领导同志磋商后,亲自起草给林彪并报中央军委的电报。电报上说:四兵团如立刻向桂林、柳州前进,实际上仍须集结队伍、重新动员的时间,则一方面路远赶不上,另一方面广州不能获得迅速解放!有两头失准备的顾虑。
  电报发出,陈赓又焦虑地等着中央回电。
  10 月12 日,毛泽东电示林彪及陈赓、邓华两兵团:如敌守广州,我军可能在广州地区求得歼灭敌有生力量时,陈、邓两兵团则猛烈攻击,夺取广州。但请陈、邓注意,要以必要的力量先直出广州、梧州间,切断敌向广西的逃路,不使广州之敌逃到广西去集中。如查明广州一带之敌向广西逃跑,陈赓兵团应不停留地跟踪追击。
  10 月13 日,陈赓即电令各军部队向广州急进。
  在强大的攻势面前,广东各处守敌闻风而逃。
  远在台湾的蒋介石得悉桂系主力被歼,广州城被围之后,感到十分震惊。
  当即给余汉谋发电,让他保存实力,撤向海南。
  余汉谋见解放军的阵势,已是六神无主了,接到蒋介石的电报,更感大势已去。于是他匆忙布置撤退事宜后,逃往湛江。广州之敌开始大撤退,一部逃向海南岛,主力逃向雷州半岛。
  14 日,广州解放。
  这时,邓华率军攻向广州城,陈赓率部向广州西南方向插去。
  同日,十五军军长秦基伟报告:“四十五师先头部队接近广州西南市郊,查明广州守敌已逃窜,但去向不明。”
  陈赓当即令十五军不进广州,向佛山追击。秦基伟在电话中当即表示:
  “我们坚决执行。”
  陈赓十分满意,对副司令员郭夭民说:“秦基伟同志真有全局观念,我原以为不让他们进广州,他们会有些留恋呢!殊不知他也看到追击敌人比进广州空城图个虚名意义大得多。他这么坚决,那两个军就更不会有意见了。”
  陈赓判断,广州之敌有两条逃路:一是越佛山向雷州半岛逃窜;二是经三水高要向广西逃窜。于是当即下令十四军军长李成芳,迅速占领三水、高要,堵敌西逃。
  正当陈赓指挥各部勇敢追击逃敌时,林彪电令陈赓并直接下达命令给各军:“如广州之敌逃窜,我不要追击..”
  陈赓一看急了。他让通信科长立即把三个军的报话机都叫出来,向三位军长讲话。
  陈赓:“追击敌人不会犯错误,仍按我们原部署执行,继续追击敌人。”
  他指示十三军。
  “那个电报收到,我们没有执行,坚决按王先生指示办。”周希汉立刻表示。
  “请王先生放心,我们坚决按既定部署执行。”李成芳说。
  “王先生的指示,我都明白了,坚决执行。”秦基伟说。
  听各军长的回答,陈赓欣慰地笑了。多好的部下啊!
  10 月17 日,中共中央军委来电:“广州逃敌不是向西入广西,就是向西南入海南岛。四兵团应乘胜追击,直取高要、德庆、罗定等县..”
  叶剑英报中共中央军委并发四野及陈赓的电报也来了。他也建议陈赓兵团向南追击敌人。
  陈赓看过电报后,激动他说:“今后我们追击敌人合法了!”
  陈赓立即决定:由李成芳指挥十五军四十三师、四十四师,十四军四十、四十一、四十二师和十三军三十八师,昼夜兼程向阳江追击,合围逃敌。并命十三军主力向茂名前进。
  李成芳为争取时间,将六个师编成三个纵队,大胆打破了各师的原建制。
  这种编组方法,大大加快了向恩平、阳江进军的速度。
  陈赓听后大加赞许。
  23 日,四十二师攻占阳江。至此,陈赓四兵团经十昼夜的追击,终于将从广州逃跑的第十二、二十一兵团,三十九、五十、七十、二十二军残部抓住,对敌形成了东西北三面包围态势。
  25 日,黄昏。
  四兵团对阳江之敌发起总攻。至26 日中午,全歼被围之敌近五万人。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