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神对话问答录》1
一、人为什么要互相伤害?
我叫小小。看了你的书,我的感觉唯有用一个字来形容:哇!
尼尔,以下是你的书让我产生的问题:
1.我仍旧不明白为什么有关系的人——尤其是家人——不断的互相伤害,而关系时好时坏。是前世的业在作祟吗?
2.在你的书里,神说白色并不意谓无色,而是意谓颜色之总合。这也可以用在人种上吗?追意谓白人代表所有其它人种之总合吗?我是一个非洲裔美国人,我很好奇神为什么创造不同的人种,而他/她对目前的种族问题又抱什么态度。我知道没有一种人种是优于其它人种的,但我就是想直接听神这样说……尽管我旱就知道了。
3.你确定没有魔鬼吗?那么谁是鲁西法尔[Lucifer.译注:早期基督教教会著作中对堕落以前的撒旦的称呼。]世界上有邪恶,但根源只是自人而来吗?没有妖魔鬼怪吗?你是否知道。如果我们真信邪恶仅来自于人,会免除多大的恐惧——而这叉表示我们有多大的潜能?
4.我什么都怕得不得了。要怎么解除?
5.神是「他」还是「她」?哪样对?我们应当怎么称呼她?她在意吗?她甩这个吗?在看你的书以前,我从不曾问过这么好笑的问题。
6.有没有任何一种组织良好的宗教把神的真正讯息大部分包含在内的?我受的是天主教教育,但在我开始寻求真理的时候就离开了教会。我现在不晓得怎么样标示自己,除非是「神的孩子」吧!我完全信靠耶稣(因为他每次都答应我)。所以,我猜我算是某种的基督徒吧!新时代思想我相信的很多,但不是全部。所以。我说不定可以称作「新时代基督教神秘主义者」(一笑)。
7.最后一个问题:我怎么才能跟女神说上话?她会不在乎我有那么多恐跟与怀疑也跟我说话吗?我怎么才能跟她接触?听起来很疯,但我真的想听她亲口告诉我她也爱我,并且让我感受到她的爱。我想把我的一生用来帮助那些比我不幸的人,但我想问问她,我应该把帮助用在哪个领域——艾滋病?无家可归的人?儿童?到底哪里?你能帮助我吗?我希望你可以了解到我给你写信的真诚,我也相信你会回复我。随信附上许多的爱与感谢。
我美妙的、美妙的小小:
我当然要回妳的信!这是何等的一封信啊!妳这一封信足以让我写整整一本书呢!就让我们一一的谈谈妳提出的问题吧!
1.有关系的人互相伤害,是因为他们就是会这个样子。他们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这样做,小小,这其中并没有更大的原因。诸如「前世的业在作祟」等等。那只是因为事情就是这样发生。那是生活的一部分。没有人恶意的耍去伤害别人。小小,请记得两个重要的教诲:
以每个人的世界模式而言,没有任何人做的事是不得当的。
一切的攻击都是在求救。
人互相伤害,是因为他们想要某种东西而又觉得那是他们要不到的,或不想要某种东西却又不能不要。他们不是处在前面的状况,就是处在后面的状况,可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办。他们以为唯一能做的,唯一能满足的他们欲望的,就是伤害别人。他们并不必须去这样做,但他们不懂。他们不懂如何去「得到他们想要的」或「不要他们不想要的」而伤害他人。
用悲悯和爱迎接每一次伤害吧!悲悯他人的不懂(我们人人都曾不懂),爱别人的人性,爱他们的意图——不管表面上如何,他们其实都是在意图解决他们的困境,试着让他们的生活可以过下去。
我们在此是在参与一种「变」(becoming)的历程,一种「创造」的历程。一种「是」(being)的历程。我们某些人比另一些人更「是」如何如何。事情就是这样。这就是我所说的「如是」状态。事实的实况就是如此。带着笑容接受吧!心中含着爱去拥抱它。要深深明白:没有人从心里想要伤害妳。他们这样做,纯是由于掉以轻心,也或有意;但如果有意,也是由于他们不知道有什么其它方法可以满足。所以下一次,如果有人伤害妳,请搁下这伤害感,只去探问问题之所在:什么是他想要得那么厉害的东西,以致为了得到它而宁可伤害我?妳可以在心里默默的问。或者,如果妳跟那个人的关系是坦诚的,妳就可以明白的提出来。试试看。这对终止争吵极有功效,对终止漫骂极有功效。
是什么东西要得那么厉害,以致为了得到它你宁可伤害我?
此时此刻,你想要的是什么?想感觉的是什么?
有没有什么办法我可以帮助你得到它,而不致放弃「我是谁」?
即使只在妳的心里静静问这些问题,都可以使情况如此彻底、有力而立即的改变,以致妳甚至搞不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与妳共舞的舞伴也会吃惊于妳升到了一个什么了不起的层面!这个话题能够说的还多得很。
2.小小,我在这里不能替神发言。这句话说明白之后,让我对这些回信中的话做一个总括性的说明。这些回信不是《与神对话》的延续。
当我在书写《与神对话》时,我处在一种不论何时都可坐下来接受书中那类讯息的状态。而现在,我不是处在那种状态。如我在第一册中所说的,那本书约用了一年的时间。第二册也用了一年。第三册用的时间更多。所以,我不能说妳现在手中的这本回信集,是由神直接传递下来的,或由灵感而来——在《与神对话》中我曾坦承那书中的讯息是由灵感而来。我给读者的信,是我个人取自三部曲所得。它们是我三年来「听写」《与神对话》的领会。这一点我必须让各位明白。任何类似于「尼尔所说的就是神说的」之类韵想法,我都离得越远越好。把这种想法罩在我身上绝对是天大的错误。
好啦,小小,现在回到人种的问题。我不相信「白种人」代表所有其它人种的总合,我认为白种人仅是人类母种的分枝之一,其肤色与身体特征仅是人类最早发展阶段生存必需的结果,因当时地球上各民族所处生存环境而产生;这些肤色与特征存在在基因库里,一直在各人种的后代中衍传。
至于「神为什么创造不同的人种」——我不认为神是在一个明媚的早上,坐在那里说:「我要创造许多不同的人种,每一种都有不同时肤色和特质。」我认为神只是任许生命的历程展现,而一切的事物都是由这历程而被创造出来的。不但人种如此,火山也是。飓风也是。地震也是。人类的错误也是,对正义的曲解也是。善良与慈悲也是。说不尽的。我不认为神是坐在某个地方,一一的创造人类的生存「条件」;甚至我也不相信神是大笔一挥,一次把所有条件都创设完毕。我相信神只是创造了生命本身——以我们在物理宇宙给它的定义而言的生命——并订下了一套了不起的法则。规范万事万物的「谁、什么、何处与为何」。科学则是人类的一种意图。想要去发现这些法则。了解这些法则,并配合这些法则,以求产生想要的结果。现在甚至有一种精神运动叫作「宗教科学」,其信念是:神的法则是人可以领会的,是人可以运用以产生预期而有一致性之后果的。
至于神「对目前种族问题的想法」我就不知道了。妳得直接去问她。不过,神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我倒是有一点想法。我相信神会说:「人类真是十分偏好把什么东西都分门别类。你们把自己这个物种弄成了一种不容异己的物种。你们星球上最大的不幸就是由你们这项缺失适成。如果你们能够化除你们的分别心,不再把种种的不同视为阻隔你们的障碍,如果你们把注意力和爱心放在你们共同的特质上,你们整个人类的经验将立即改变,永远改变。并生活在我原意为你们创造的乐园中。你们的共同之处就是对和平的渴望,对爱与被爱的渴望,殷切期望在有选择之自由的世界上过着有尊严的生活,殷切期望每个人都有机会把自己最高的潜能发挥出来,殷切而不息的渴望将你们内心中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如果你们能够确认这些才是你们人性中至为宝贵而重要的部分,就去培育、鼓舞、加强它们,而化除你们的恐惧、愤怒、恨恶,与因有所下同而来的猜忌,则你们的人类经验就将立即永远不同。」
以我对《与神对话》的理解,我相信神也会说:「小小,我的心肝宝贝,当然没有任何一种人种是比另外一种人种更为『优越』的。在最终实相中,任何的优越都是不存在的。因为你们统统是『优越』的,因而没有任何一个比另一个优越。这就是你们每一个都是『按照神的形象被创造』的含义。这也是美国立国的深沉宣言的含义:所有的人都生而平等。」
最后,我相信神还会说一段很特别的话:「小小,甚至连我也不比妳『优越』。当妳明白了这一点。妳就懂得了我给你们最大礼物:你们每一个都秉赋着智慧、能力、完美与爱,也就是神的本身。因为妳的本质就是我的本质。这绝对是对的,因为我就是一切万有。小小,妳跟我唯一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我知道,而妳不知道。」我的新朋友,我真的相信神会这么说,而谁又能否认他刚刚正是这样说过呢?
3.小小,真的,我相信并没有魔鬼。要想把这一点了解得更清楚,请重读《与神对话》第一册的第26、42、43、82、86、99、135、251、323页(中文版)。我说得不能比它们更好心。
4.罗斯福说得再清楚不过:「除了恐惧之外,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恐惧。」小小,当妳明白了没有什么是可以惧怕的以后,妳就可以化解妳的恐惧了。不论在旧况下,最坏的遭遇能是什么呢?当然,妳可能会死掉。这是最坏的情况了,是不?可是这可能也是最好的事情。那些死过而又复生的人,那些有过濒死经验的人,什么也不怕了。妳知道吗?他们什么也不怕了。妳知道为什么吗?因为他们已经非常清楚,没有什么是需要怕的——连死也不用怕。
恐惧是表明妳不相信神。如果神存在,他怎么会让那于妳不是最好的事发生在妳身上呢?
然而,如果妳经历到妳觉得并不是最好的事,那么,谁是那事情的因呢?神?或可能是妳?
也不要遣责恐惧。因为恐惧只是爱的反面。没有恐惧,妳的实际生活中就不可能存在爱。因此,爱妳的恐惧吧!妳甚至可以说,爱它爱得要死。
5.神既不是「他」,也不是「她」。神没有不变的形象,除非是那无相之相。然而神却可以——而且事实上也真的——采取他认为妳可以认识的形相。对的,神不会「在意」妳怎么称呼他,只要妳叫她就好。这是说,别忘记他。这不是因为她孤单寂寞,需要妳的陪伴。这是因为神最大的快乐是让妳找到他,让妳以任何妳可以认得出来的方式看出他来。妳在花中看到神吗?一段神来之笔的乐曲呢?风的呜咽?飘雪的温柔?折磨妳的人的脸?在欺负妳的恶棍身上妳是否认出神?如果你未能认出,则妳对神尚一无所知,也尚未领会她的行事方式,也尚未明白他想要做的是什么。只有在妳处处——真的是处处——见到神时,妳才真的见到了神。对大部分人来说,这是一个难以领会的观念,这是许多人难以接受的真理。然而这是真的。这是历来最伟大的真理。
6.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能有纯属主观的意见。所以,我有点想我还是不要回答的好。因为,谁在乎尼尔·唐纳·沃许怎么想呢?重要的是妳怎么想。去审视一下世界的各宗教。去读读它们的东西。去进进几所教堂、犹太聚会所、清真寺、佛寺、祈祷间。看看妳怎么想。去感觉一下妳的感觉。妳的真理会向妳显露。
几乎每个宗教都有好的一面。我想要提醒的则是《与神对话》中关于这议题的真知卓见。《与神对话》中说,宗教是人的一种意图,是想去解释那不可解释者。而在这方面,它做得并不很好。我同意《与神对话》中有关此事的智慧。我认为「宗教」和「宗教情怀」是很不一样的。我想要的是宗教情怀,而不是宗教。不过,如果我想寻觅某一「组织良好宗教」,则有此条件是我认为必要的,有些则是我认为不可要的。
我喜欢仪式,也喜欢事实方面的说明,可以有助我了解。现在的教会有许多不是偏于前者,就是偏于后者;不是把有关神的种种做如此事实般的解释,以致过于枯燥,就是把对神的体验如此仪式化,以至于捕风捉影,令人无动于衷。所以,我想寻觅的教会是能把事实和仪结合在一起的。因而可以让我所有的部分——我的身、心、灵——都有感触,并使我可以体验到俄的身、心、灵的各面。
我知道神存在于万事里,存在于每一个人的生命中,他在此中动用,以此身分,并藉由这一切而呈现。因此,当任何教会或聚会特别尊崇某一位神祗或圣者——不论何等神圣——而认为凌驾其它神祗或圣者之上,我就会觉得不舒服我相信那种不容异己的宗教是有危性的。因为它们会把自以为的神、自以为的真理,取代真正的神和真正的真理。因而它们也延迟了人对精神的探索与追求,并背弃了人人渴望的灵性经验。由于这个原因,我不去不容异己的教会或教堂。因为这样的处所不允许你对它们的教义有任何疑问,更不用说指出它们的矛盾之处。
我知道,神既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既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但神会为他的目的而选取任何他想选取的形相。我也知道,神不认为任何性别、肤色、人种或形态的人比其它的优越或「神圣」。因此,我想寻觅的教会和精神组织是那尊崇神和女神的。对男女同样推崇的,给予平等机会的,使男人与女人同样有机会主持神圣仪式,以教士、主教、教师与领袖身分执行圣礼的。
我知道,此时此刻神直接对人说话,并借着人而说话,就如任何时候一样。因此,我避开任何这类的教会、教派或哲学;他们认为人不能跟神做直接而双向的沟通,必得有中间人或某种特定的程序。这种中间人和程序正是这类教会或哲学得以立身的张本。
我知道,并没有一条「独一无二」、唯一正确的途径使我们去接近神、领会神,爱神,并把对神的直接体验实现在生活中。由于我知道这些,所以我谢绝任何这样伪教会、宗教、社团、教派、信众或帮派:他们声称并坚信他们所信奉的教诲是唯一真正的教诲,他们遵从的道是唯一真道,并认为其它的教诲和道,不论何等真诚,都会引起他们想要去接近的神之愤怒与谴责,施与无情诅咒。
小小,这些,是我个人的原则,但并不必定也是妳的。这些原则的难处在于目前世上所有有组织的宗教实际都不符合这些原则。所以,妳明白了吧。
7.小小,现在我要回答妳的最后一个问题了: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妳都可以直接跟神或女神说话。事实上,妳的每一念、每一言、每一行、每一个选择都是在对他说话。妳无法不对他说话。神每天都用千百万种方式对妳说话。就在此刻,她可能就在对妳说?听吧……看吧……
……我爱妳,小小。
妳最后问道,如何用妳的一生服务他人,请参考我最近出版的一本小册子《荷光者》,由我们的基金会发行的。神祝福妳,小小,妳是一个奇妙的造物,天地的奇迹。
《与神对话问答录》2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二、我如何把自己视为与人「同等」?
嗨,尼尔:
我喜欢你写的《与神对话》第一册。谢谢你。我有两个问题:
1.我从来不觉得我像别人一样。我觉得自己苯,不聪明,然而我知道我是知道一些事的,尽管可能很表面。我是个大木头人。我有一些朋友,我觉得他们口齿伶俐,博闻,记性又好。我怎么样才能超越造个障碍,把自己看得和他们同等?(虽然我明知我和他们是同等的。)如果你不懂我在问什么,神会懂的。
2.我十分珍爱我时孩子,可是他们有时就是不听话。这对我为什么这么困难?许多夜晚。我都为了该怎么做而痛哭不止。我还得承受多久?什么时候可以结束?也许别的妈妈们也有同样的问题,所以,如果可能的话,请在你的月讯中谈一谈。
卡萝,于宾州的蒙特罗断
我亲爱的卡萝:
问题不在你是否像别人一样「聪明」。我也不如爱因斯坦聪明。我也不如沙克(Jonas Salk)或爱迪生聪明,或者——好吧,我甚至不如我哥哥聪明!跟别人比,是不着边际的。有许多事情是我哥哥行,而我不行的。也有不少事情是别人不行,你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你是否和别人一样「聪明」。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礼物可以送与别人。然而并非每个人的礼物都相同。
《圣经》把这一点说得非常好,卡萝。请看看其中我最感动的一个段落,「哥林多前书」十二章二十九节至十三章十三节。在这一段提出了人对他人的慈悲同情。其中说,真正重要的礼物只有一种。如果没有这一种,则其它所有的礼物都是无关紧要的,没有价值的。然而,如果有这种礼物,则其它一切非必需。以下就是《圣经》中的原文。卡萝,请细心读一读:
难道能全都是宗徒?全都做先知或导师?岂能人人有显奇迹之本事?或治愈病人,或说多种方言,或能做各种翻译?
其实,你们该追求最宝贵的神恩。我要指给你们看一条更完美的道路。
即使我能说人类的各种语言和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心。我就只是一个会鸣的锣和会响的钹而已。
即使我机预知的能力。会看透一切奥迹,拥有一身学问;并且信念坚定,可以移山倒海;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即使我捐献所有,甚至牺牲自己,却只为沽名钓誉,那对我也毫无益处。
爱是忍耐、体谅;爱从不嫉妒`不张狂`、不自夸;不粗鲁、也不为己;不动怒,不记仇;爱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爱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爱永不会被淘汰。如有预言,终将逝去,诸多言语也将沉默,广博学问将不再有价值。
因为学问终究有所止,预言终究有所限。当无限完美来临时,那些不完美的便会消逝。
当我幼年时,说话像孩童,也用孩童的思维来判断。如今我长大成人,我要丢弃所有孩童的幼稚言行和思维。
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一面模糊镜子的反射,不够清楚;但总有一天,我们要(与天主)对面相见。现在我(对天主)的认识是有限的,但有一天我将全部明白。正像(它)现在透彻了解我一样。
目前,要有信、望和爱三大德。其中最重要、最伟大的是爱。
〔译注:中文是采用天主教《牧灵圣经》译文。跟原书英文略有出入。「爱」(love)在英文钦定本中为「慈悲」〕
你看,我奇妙的卡萝,这才是唯一真正重要的事。你是一个有爱心的人吗?如果是,你就是神最大的礼物。其它的都不重要了。都不重要。不论你多会说话,你思想多敏捷。不管你知道得多么多,过错多么少,也不管你世俗的成就有多大。在神的眼中,这些没有一样是重要的。
你如何移除你的障碍?如何可以感到你跟朋友们「平等」(如你心中明明知道的)?那就是要知道,在神的眼中,你真的是跟人人「平等」的。并对人人平等的表达你的爱。当你爱别人,别人也就会爱你。当你体谅他人,他人也就会体谅你。
好了,卡萝,现在谈谈孩子的问题。卡萝,我的建议是你试着改变跟孩子说话的方式。我想向你推介一本书。关于这方面,这绝对是我读过最好的书。这本书叫作《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and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把这本书找来吧,卡萝。今天就去。图书馆中应该可以找得到。
一般说来,这本书的建议是,在跟孩子说话时,要让孩子觉得在人生的困境中,你是跟他们站在一边的。不论他们要什么、是什么,做什么或有什么,都以正面的态度站在他们的一边设想。
让我举一个十分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假设你有一个五岁的小孩,他想要吃糖。这时离开饭时间不到二十分钟。你身为妈妈,有两种情况可做选择。你可以用心的对孩子解释,就要开饭了,现在吃甜点会坏了他的胃口,因此,答案是不行(这使你站到与孩子对立的立场);另一种方式则是同情孩子的愿望,跟孩子一同感到不如意,让他为你去解决这个难题。这样做,说话时要有一点创意。比如像下面这样:
孩子:我要吃糖!
妈妈:儿子,你知道吗?我也想!我好爱吃糖哦,你呢?
孩子:我当然爱!
妈妈:可是我们现在不能吃。
孩子:为什么?
妈妈:嗯,因为饭快做好了,如果现在吃糖,肚子就不会饿,就不想吃饭了。那么我费了这么大的功夫就白做了。好伤脑筋哦,我好想现在就吃糖,你是不是也一样?
孩子:对。
妈妈:你能不能想个办法,让我不这么伤脑筋?
孩子:吃一块就好!
妈妈:(笑)那也很好。可是,还是不能吃。记得规矩吗?饭前不能吃零食。我有时候也不喜欢这个规矩。伹那是规矩。我怎么办才好呢(脸上一副不知如何是好的表情)?
孩子:(立刻想要帮助的样子。)妈妈,没关系。我们可以吃了饭再吃糖。可以把它当作饭后甜点吗?
妈妈:太棒了!儿子,太棒了!我们吃完饭可以吃糖吗?真!让我们现在就拿出来,放在桌子上。准备等,一会儿吃!
这段对话的重点是避免把妳自己放在阻碍他的立场。如果孩子认为你是他的障碍,使他不能得到他想要的。那你可以断定麻烦一定会跟着来。所以问题在你的孩子把你看成了障碍。你是挡在路上的。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孩子会不听你的话。但是反过来,如果孩子把你和他自己看作共同的障碍,而不是你们之间有障碍,他就往往会想帮助你面对难题。这只是一个简化的例子,但这原则实际可用在任何困境上——不管问题的性质如何,孩子的年龄如何。
疲惫不堪的父母是那些坚持非常绊脚石不可的父母,要求孩子听命,不然就如何如何。所有这些只能造成父母与孩子间难以平息的摩擦,把每次谈话都变作权力斗争,造成双方的愤懑。
当然,运用权势,你可短期奏效。但绝不可能长期有效。如果你想拥有孩子的爱、尊敬与友情,你就不能运用权势:如果你想孩子长大以后还会自动回来跟你谈他的事、谈他的困难,你就不能用权势;因为他会宁可找别人,任何一个人,也不会找你。
跟孩子的一切互动,核心问题都是:「爱」现在会怎么做?这也是跟成人一切互动的核心问题。
这跟老式学校的硬派作风固然不同。却也不是对孩子的娇纵与屈意投合(请注意,大人并没有投降,孩子也并没有「得逞」)。这只是一方面坚守你的立场,一方面又把孩子当人一样对待待。
《与神对话问答录》3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三、抽烟,灵魂伴侣和孩子
亲爱的尼尔:
有机会读到你的《与神对话》三部曲真是让我感到快乐和幸运的事。过去五年。我一直在寻找它们。自那时以后,我经历过许多的转折点,有时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我所相信的,什么是我的真理:但现在我却在创造真正的我,并确信神--还有你--为我厘清了许多问题和纷扰。但我还是有几个问题想请教你:
1.我是个抽烟的人。我的信念是它对我无害。我从来就不接受社会的那一套。我实际上非常健康。这是不是表示我可以违背集体意识而创造我所想要的情况呢?请对这一点加以阐释。
2.我第二个问题跟愤怒有关。我非常希望神能直接说说我们跟生活伴侣之间愤怒的事。我们如何能打断这种循环?如何改变模式?
3.我很想知道神对灵魂伴侣的看法。
4.假设前世我们有某种技艺或能力,我们真能从前世取得能量吗?
5.我有一个宝贝,一个十一个月大的儿子。我很希望神说说有关孩子的事,他们的使命和目的。先谢谢你的回答。神祝福你,给予你光与爱。
桑迪,于奥勒冈州的克兰玛斯瀑布镇
亲爱的桑迪:
哇,当你提问题的时候,提的可真是问题!我不敢确定在这里能不能对你的问题提出有深度的回答,因为实际上这可以写整整一本书。但是目前先让我做一些简短的答复,并建议你再去阅读某些篇章。我们先说抽烟。常常有人问到这方面的问题。好吧,我就尽可能直说。
如果你认为你的意识层次已经发展到这么高的程度,以致足以克服上亿的人所缔造的集体意识,也就是说,你认为你已经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活佛(walking master),则我认为你可以安安全全的做任何你要做的事,包括从高楼跃下而不伤毫发,任火车冲撞而形同无物,或任何类似的事。当然,桑迪,如果你能做这类事,那真是我所遇见的第一位有这种能力的人了。
所以,我认为答案的心中。只有你自己可以评估你自己在演化中的阶段,只有你自习以决定什么是你自己的真情实况。《与神对话》中的忠告之所以是好的忠告,是因为它认为人的身体结构并不适合用来抽烟或喝酒。也就是说,身体的基本设计会被这类的待遇破坏。从所有的证据来看,我们的肉身是不会飞的,但我们是否可以仅凭着意识力来克服这肉身的基本结构而试飞呢?做那样的证明是聪明的吗?这是一个你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
至于愤怒的问题,桑迪,如我已经说过的,我在这里没有足够的篇幅好好谈论。但且让我这样说:人平常因两种情况愤怒。一种是想要的东西要不到,另一种是无法不要不想要的东西。他们的恐惧是来自可能得不到想要的,或不能把不想要的东西摆脱。愤怒是表现出来的恐惧。当我们不抱殷切的期待,把我们的心愿纯化为喜欢而非耽溺(上瘾,也就是非要不行),我们就会远离愤怒而走向自制。当我们看出万事万物在每时每刻都自成格局,并把期待归零,愤怒的循环与模式便告结束。
至于灵魂伴侣,在这里更是连谈起的空间都没有了。但《与神对话》第三册中对这个问题有美妙而详尽的畅言。而当前最切要的是,不用去烦恼灵魂伴侣的论题,而宁可用心在你跟每个人的关系,你跟生活中每个地方、每件事物的关系。请记得,你一直处在创造再创造你是谁、你想要自己是谁的状态。不论你是在灵魂伴侣面前或任何别人面前,这都是你的本份。请不要忘怀它。请守着它。请清楚你的心意,则灵魂伴侣将慢慢不再是你的难题或挑战。
你问到,你能下能从前世取得能量,然后带到此生来。我猜你的意思是,如果我们前世曾是钢琴家、艺术家,或伟大的领袖,我们能把这些能量带一些到此生的经历中吗?简单的回答是,我们的这一生往往显示着我们前生的经验。在三岁时突然会把钢琴弹好的孩子,或在五岁时表现出高度推理能力的孩子,和突然发现了所谓「潜在」才能的人,事实上都是接通了灵魂以前的经验。我们可以有意的这样做吗?《与神对话》中说,你可以用任何你想要的方式创造你自己;既可以从前世的经验中获取,又可以凭空创造。
关于神的心目中每个孩子的人生目的和使命,我必须表示反对你的看法。任何人都没有神心中预定的目的或使命。你的问题寓含着神在创造每个孩子时,心中是有某种用意,是期望这个孩子去完成的。请你重读《与神对话》,你会发现神并没有订下任何这类的使命。如果神为每个孩子订下特殊的使命,那又何需秘而不宣?人生的目的就是让我们去决定我们的使命为何,在我们与此使命的关系中我们又是谁?而非去发现我们生下来时神给我们的使命是什么,人生不是「去发现」的过程;它是一个「创造」过程。
《与神对话问答录》4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四、问题一卡车的人
亲爱的沃许先生:
让我把问题集中在《与神对话》第一册的33页第三段(中译本55页第一段):为了不干扰他人的业力之路而不去帮助他人的分际点在何处?37页第七段(中译本61页第四段):个人要如何成长,才能改变集体思维?
如果人类的身体本来意在可以使用千百年,则节制若不是健康之钥又是什么?或者,节制是把喝酒也包括在内?什么是适当的饮食?
天使是什么?如果如大师一般,我不显露自己的情感,则慈悲又是什么?
灵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好比说,是并生的火焰吗?
恐龙--或任何动物--之所以被创造出来,是为了什么?
在我以前读过的书中,那些透过其它的人而传递讯息的存在体们(entities)是谁?你的书和《万象之门》(The Door of Everything)这本书的关系又是什么?因为后者也是神透过另一个人说话。
在纽约区的萨拉托伽泉水镇有些奇妙的事在发生;除了在此我遇到了我的妻子外,我相信还有其它原因把我带到这里来,我正在焦急的等待答案。
吉姆,于纽约萨拉托伽泉水镇
亲爱的吉姆:
谢谢你的这封精采的信。让我看看能不能一一回复。
你问,为了不干扰他人的业力之路而下去帮助他人的分际点在何处?答案是,你必须尽你所知的范围,时时敏感并深深觉察他人的意愿。因此,你得总是了解什么是别人对他们自己的心愿,并致力去协助他们完成。永远不要违背他人的意愿而去帮助他人或为他人做事。你必须总是来自神所来自之处,即是:「你对你自己的愿望,就是我对你的愿望。」当你纯为他人完成他的心愿而帮助他,你就是在帮助他人。当你因为自以为「懂得更多」,而想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别人身上,你就是在干扰他人的业力之路。
你问「个人如何成长才足以改变集体思维」?吉姆,当你向集体思维--也就是你跟他们的生活有真正接触的每个人--证明你真正是谁时,你就改变了集体思维。证明你真正是谁,走向你关于自己最伟大的意象之最恢宏版本。当你以身实证这宏伟的意象,人们就会看到你真正是谁,并开始对他们自己有了概念。当我们因让别人看到我们自己真正的样子而对他们自己产生概念,我们就开始改变集体意识。吉姆,个人要成长到这个阶段所需做的,只是下决心。人生就是选择。我们选择自己是谁,我们就展现自己是谁。我们的人生经验是出自我们的人生意愿。因此,「个人成长需做什么」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你选择并决心去做。此外无他。
你问到,假设人的身体本来是可以存活数百年的,而如果节制下是健康的关键,那是什么?什么是得当的饮食?或节制是否只包括喝酒?
你问题的答案是,并没有「得当的饮食」这么回事,只有你选择什么饮食,而你的选择又依你希望如何而定。吉姆,你饮食的方式是在宣布你想要用你的人生做什么,还下用说你想活多久。如果你想活得很久,最好是样样饮食都节制,尤其是红肉和其它的「死体」食物。
当然,即使我没有完全戒酒,也会尽量限制酒量。我也绝下抽烟,不嗑药。我会远离高脂肪食物,因为不需火箭科学家就可知道,高脂肪食物会造成血液循环的困难,而这又会产生身体的问题,导致早逝。吉姆,我想关于健康食品的讯息市场上已经很多,不需再由神来宣布。如想听取这方面有趣又实用的论说与建议,我非常推介约翰?罗宾斯(John Robins)的《新世纪饮食》。
你的下一个问题是关于天使的。答案是,天使道道地地就是天使。这是说,奇妙、慈悲、温柔而充满爱心的造物。神的化身,生活中的伴侣。在《与神对话》第三册中对天使有详细的讨论,但我现在可以告诉你的是,确实有守护天使--或我们所「称之为的」守护天使这样一种东西:她们会像你很可以预期的那样,无条件的爱我们。
你问到,如果你像大师一样下显露情绪,则慈悲又是什么?吉姆,答案是,慈悲不是情绪,慈悲是体验。那是一种你选择要有的、选择要分享的经验。当然,除非你下做此选择。
你问:灵魂与灵魂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有灵魂伴侣这样的东西:《与神对话》第三册也对这高等的关系有相当详细的论说,我希望你去读一读。在这里我只想这样对你说:世界到处都有灵魂伴侣,而你的灵魂伴侣又不只一个。我们每个人都有许多许多的灵魂伴侣,这解释了何以我们会跟许多许多不同的人恋爱。让你自己在经历这爱时享有这爱吧!让你自己去充分经验这爱,并充充分分丰丰富富的拥抱它吧!
你问到恐龙或任何动物为何目的被创造出来?答案是,任何有生命之物都没有任何目的。《与神对话》把此点说得十分清楚。神并没有为事物「指定」意义或目的,而任何事物也没有「天生秉具」的意义或目的。吉姆,除了你给予的意义或目的外,没有任何东西是本来就具有目的或意义的。请重读《与神对话》,你会彻底的了解这一点。
最后,吉姆,你问到由不同的管道传递讯息的存在体们之间的关系,例如由露比?尼尔森(Ruby Nelso)所传递的那本奇妙的书《万象之门》。吉姆,对你的问题,我的回答是,神以他认为最有效的一切方式向每个人、向所有的人显现。由于如此,神才采取了许多形相。然而,所有的形相都是神--每一分每一寸都是--宇宙中的一切没有不是神的。因此,《万象之门》跟《与神对话》来自同源,但你必须了解,这是透过不同的过滤器而来的。露比?尼尔森的过滤器可能和我的过滤器不同。因此,我们有着过滤器的难题--不论这过滤器是露比?尼尔森,是尼尔?唐纳?沃许,是马太,是马可或约翰。但是,如果我们细心分辨这些人--和其它的人--的著作,我们会看出相似之处.在我看来,如果有二十个互不相识、各自生活在不同时代的人,却写出本质相同的东西来,那确实很可能有我们必须十分细心去寻求之物。
透过其它的人传递讯息的存在体也都是神的不同部分,以「传递者」的想象或客观经验之形态而呈现,以他们各自所声称的形态而呈现。换句话说,吉姆,也就是正如他们所说的样子而呈现。他们统统是神的一部分:没有任何东西不是神的部分。这就是《与神对话》的整个重点,这就是此书教诲的整个重点,这就是生命的伟大奥秘之整个重点,一旦这奥秘向我们揭示,我们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最后还有一点,吉姆。你认为你会到萨拉托伽泉水镇下是只为了与你的妻子相遇,你还在「焦急的等待答案」。吉姆,如果你不能明白我现在要告诉你的话,你就会偏失《与神对话》的整个重点。你不是要焦急的等待「答案」,而是去创造那答案,答案不会无中生有的跑到你身边来,而是你可以无中生有的把它创造出来。这两者有极大的不同,而如果你不了解这不同,请一读再读《与神对话》,一直到你了解为止。吉姆,《与神对话》十分深刻的阐明一件事:人生不是发现的过程,它是创造的过程。因此,吉姆,不要焦急的等待任何事情,而当灵慧的去创造你人生中所选择和所渴望的一切。
《与神对话问答录》5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五、关于天使、动物与医生
亲爱的沃许先生:
在读你的书时,我有三个问题。
1.最近有一大堆的书籍在讨论天使。关于这个题材,你有什么想法或感觉?
2.神对于吃动物似乎很有意见,但在我看来,人类自从穴居时代就似乎在吃动物。而动物甚至也吃动物!什么时候开始它变得不得当了?
3.最近读了《与神对话》第一册的190页(中译本第313页),我真的大感吃惊。那里说我们应当每年做身体检查,而且应该吃药。然而回到第48页(中译本第78页)看,那里却提到医药机构反对新的治疗法,甚至反对奇迹。
我常有一种感觉,走入诊所就等于是放弃了我的身体可以自我痊愈的信心。此外,走入那种把生病当一种事业、当一种非常强烈的信仰的氛围中时,我就会为自己创造一种处境,在此处境中,我把自己真的弄成了病人。去看医生,跟他说「我生病了」,就创造了生病的事实:他们给你的药又怎么样呢?放射疗法叉如何?可怕是,他们开出药来,弄得你翻肠倒胃,却又可能什么都治不好!那么何不帮助大家找出生癌症的原因?
珍妮,于康乃迪克州黎曲菲尔德
亲爱的珍妮:
1.我认为天使是非常真实的,非常近切的,非常奇妙的。
2.至于我们吃不吃动物肉,神并没有特别好恶,他只是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活得长,想活得健康,他的建议是什么。顺便一提的是,说到「动物也吃动物」,我们必须指出,动物吃动物时往往还是活的,或刚刚咬死的,而且很可能从没有注射过化学药品、防腐剂、贺尔蒙等等:人类所吃死去甚久的动物肉却往往难免这些东西。
3.现在,让我们看看你对医生的「诊断」。
第一点,你说,当你走进诊所时,你总是觉得自己放弃了你的身体可以自己痊愈的信念。当然,如果你一直这么觉得,如果你拒绝去改变妳你这种感觉,则你就真的让它成真了。真的可能如此。反过来说,你也可以决定不这么感觉。当我走进诊所时,我的感觉是我的身体可以自己痊愈,而医生则有时候可以帮点忙。如果我坐飞机去杜布克,并不表示我就不能开车去。我只是选择了另一种前往杜布克的方式而已(可能快一些)。珍妮,在生活中做某种选择并不意谓使其它选择无效。选择巧克力并下会让香草不香。当然,除非你执意这么认为。这完全依你的感觉而定。
其次,你说,当你走进诊所,你就是走进了一个把生病当事业的氛围中。我则把诊所看成把痊愈当事业的地方。因此,我并不认为自己在创造一个使自己生病的处境,却是在创造一个使自己健康的处境。
至于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有许多人确实因这类治疗而受益匪浅,也有不少人无效。有些人认为药物不好,我却不想因此而一概排斥药物。我也知道许多人都因放射疗法而大为改善病情--包括几位跟我很熟悉的人--因而我下会不加辨别的就排斥这种疗法。
你又说,为什么不帮助大家找出致癌的原因呢?我同意。这个问题确实该提出来。但那已经患了癌症的人却需要更多一些的帮助。
然而,珍妮,《与神对话》的要点是,你创造你的实相。书中关于这一点并无前后不一之说。如果你看出或觉察出书中有其它互相矛盾之处,则永远以你最深的感觉为依归,以你自己至深的真理为依归。我此处所说的一切都下是为了让你离弃你的真理,而是帮助你去走向它。
《与神对话问答录》6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六、问题,问题,更多的问题!
亲爱的沃许先生:
最近我读完了你的《与神对话》第一册,我想告诉你,我认为它真是一部惊人而充满启发性的著作。对话中那完善、没有谬误、不可挑战的逻辑实在让我惊服:它把传统上对圣经经文的解释所含有的矛盾都厘清了。(终于!)这些矛盾一直让我困恼,让我不能享受到因认识神而来的安宁、喜悦与爱。
这是我首次感到关于神的真理和人与神的关系同出一源,而表达的方式又是我本能上认为对的,因为它符合了神的完美和神的无条件之爱的传统概念。书中有些讯息在我而言,虽然是新颖的,却没有一件出我意料,因为它跟一开始就立下的前提是如此相合,如此前后一致。
另一件让我觉得十分有趣的事是,书中把各个宗教、哲学与科学的许多不同真知卓见都整合为互相融汇的整体。这些其它的教诲(以我看来)由于逻辑上的缺失和内在的矛盾而崩裂,你的书则把这些教诲中缺失的部分弥补起来。你的书使其它地方所表达的片面真理变得可信,使我得以在整体的脉络中去看它们。
读你的这本书,让我十分感动。有些句子固然一时我未能懂(但其实我懂),但我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记得我真正感到神对人的爱和我对神的爱。我体验到以前从未感到过的、从内在发出的光--可以说,一种无法言说的生命之光与宽慰之感。一种无法形容的舒畅。为了这份对话,为了将它与世人分享,我感谢你,并感谢神。
我有几个问题,尚祈你能回答。
1.神说人的身体不是用来消费酒品的。你是否接受过关于其它食品的启示,如红肉、鸡肉、鱼、海产、含咖啡因的食物和饮料,去咖啡因的饮料(如可可和茶)或任何别的消费品?
在《与神对话》中,我并没有接受到这方面任何其它特别的讯息。然而宇宙却曾透过许多健康专家提供我们可资参考的判断:这些专家都做过相当好的观察与建议。而我所确知的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的生理需求和容忍度。所以,我的朋友,请聆听你身体的谙言吧!请用心聆听。
2.动物有灵魂吗?如果有,它们认识神吗?它们会感觉到爱吗?如果会,它们会感觉到对人的爱吗?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肯定的。所有的东西部有灵魂。如果你给灵魂的定义是「一切东西之中的神圣能量,此能量带着生命的脉动」,则一切东西就都有灵魂。
人跟动物的关系是什么?
人想要是什么就是什么。人跟一切事物的关系都是被同一个东西所决定,就是人的意愿(intentions)。人生是由人对人生的意愿而产生。而每一个意愿都在宣告、创造和体验你是谁,你选择你是谁。
3.灵体(鬼魂)留在地球上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是,留多久(也就是说,在地球上游走的灵体最后会离开;而如果如此,是在何种条件下才会离开)?
前面几个问题,每一个的答案都可以是「是」,也可以是「否」。灵体会去做他们选择去做的事,正像我们一样。有些灵魂在离开现在的肉体之后会「逗留」片刻。有些则立即离开,去领会其它的经验。灵魂做任何事情都不必需某些特定的条件或处境。灵体做他们想做的事。这乃是何以我们说他们是自由的灵体。有些人即使尚在肉身之内就选择这样做了。
4.有关诺亚和洪水的故事。这样的事情真的发生过吗?如果发生过,是神造成的吗?如果是,为什么?如果是,在洪水之后神立约不再重复相同的事又是什么意义?依照《创世纪》的说法,是神造成洪水,来毁灭所有的人,因为人败坏了,让神深深失望。神放过诺亚和其家人是因为诺亚没有败坏,是正直之人。洪水之后,神了解到人是生而邪恶的,因此不能为他们无能为力之事而受惩罚。这跟你书中所说的有冲突之处:a.神不会因人而失望;b.神不会干预人的世界;c.神不会想要毁灭人;d.神不会相信人天生邪恶;e.神不会做出不得当的决定,因为一、他不会感到懊悔;二、他不可能做出信息不足的决定。如果可能,我希望能听听你对诺亚故事的解释。
我喜欢你的这种说法:「洪水之后,神了解到……。」你能想象有任何时间有任何事物是神不了解的吗?
去分析像诺亚方舟这类的故事和神话都是很有趣的,但逐字逐句的去相信,恐怕却不很聪明。代代相传的那些伟大故事都包含着一些真理实相。这真理实相是种子:是故事的起源。但是,为了把这原初的经验当作教训,有许多东西是经年累月「附加」上去的。地球上曾有过洪水,殆无可疑。而无疑也曾有一个名叫诺亚的智者和领袖把可能收集到的一切--包括他所能找到的各种动物一公一母(因为他真正用心)--赶到大船上,逃避风雨。这是他确保物种得以延存的办法。
他真的有可能预感到洪水的来临,而为此目的建造了大船。比这更奇特的事情都曾发生过。但神并未造成洪水去惩罚任何人。神完全没有造成洪水。神没有造成任何事物。神宁是看着我们造成一切。顺便得说的是,神看着,却不做论断或审判。你对《与神对话》中这一部分的领会是周到而正确的。至于诺亚故事的意义,则是除了你给它的意义以外,它不具任何意义。人生的一切都是如此。
你认为它的意义如何?更恰当一点说:什么是你为它选择的意义?
5.关于诺亚的问题,引来了一个更普遍性的问题,那就是《圣经》中的一些故事目前有种种误解(诸如你在书中所提,关于亚当与夏娃、十诫和耶稣基督的误解),你是否想对这些故事重做解释?
首先,我必须说明白的是,我什么也未曾提出,我也未对任何事情做新的解释。我想,你所指的这些批注,统统是神透过我而做的。所以,你提这些问题时的语气会让我有点受之有愧,因为好像我是这一切之源似的。我不是。这一点我非常清楚。我只是一个书记。一个记者。我做的工作是听写。至于我的源头是否如你所说对《圣经》重做解释,我不知道。
6.《圣经》申有时用非常不含混的用词来形容神,跟你书中神对他自己的形容颇不一致(例如,在《圣经》中,神形容他自己是「嫉妒的」神,或要人必须「服从」的神)。这些「不含混」的用词不是不正确,就是定义不清,不然就是具有我看不出来的含义。
至真的祝福。
琳达,于维吉尼亚州
很好,琳达,这真是好一封信!多谢你!正如你最后的批注,我们可以说:《圣经》中的用词并没有你看不出来的意义。你看出了它们的意义。《圣经》中对神的描述大部分是不正确的。
《与神对话问答录》7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七、通灵者,地狱,白光
亲爱的尼尔:
在把你的书读到末尾,一直读到你的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母时,我不禁全身颤抖、颤抖又颤抖。感谢你充任使者。感谢你写了这本书。因为我也像你一样,有那么多问题:关于通灵者的世界,我的问题更多。
我的问题是:
1.你怎么变成通灵者的?
2.有人说,如果你不用白光把自己罩住,「坏」灵就会进到你里面。是否真有这种危资?
3.玛丽?夏雨(Mary Summer Rain)在她昀《灵性之歇》(Spirit song)中说,她冥想时,觉察到自己身在一个他们称为「地狱」的地方。而如果没有「地狱」,则她经历的是个什么地方?
4.白光的目的是什么?
5.向通灵者请教有关自己和已故的所爱者的事是可以的吗?或者,我们应当自己发展这种能力?
祝你爱与幸福!
史蒂芬妮,于加州克隆纳
哇!史蒂芬妮!你这些问题足以要我写成一整本书了!其实,第一个问题在《与神对话》三部曲中已有相当详细的说明。这里我就只提出一些简要的参考。
1.并没有什么「变成」通灵者的办法。你已经是了。人人都是「通灵者」,没有办法不是。通灵是我们天性的一部分。那是我们的第六感。认识这一点,便是使得我们的通灵能力得以动用的第一步。以下是对你的问题的简短回答:
a.认知、接受,并拥有我们的通灵能力吧!这是我们的天生秉赋。天天都运用你的通灵能力:注意它,聆听你对于事物的「直觉」,并尽可能依此而行。当你有所「感通」时,不要「想」,只去做就是。你越是快速的依「感通」而行,你就越会去信赖它们,因为你会发现它们带来了肯定的结果。聆听你的感觉。感觉是灵魂的语言。如果你「感觉」到应做什么或下应做什么,你就听从。这是你的灵魂在对你说话。要允许你自己有「错」的机会。因为我们会有一些纷扰的意念或恐惧跑进脑中:想要把这些意念、恐惧和真正的智能分开,需要有一些时间。如果你顺随你的感觉或最先的冲动而行事,却发现「错」了,下要因此放弃。在这方面,要给自己一些余地。把最先来到脑际的东西说出来。每次有这种「感通」,就把它说出来,大声说。用这种方式把自己「推出去」。你会发现你在对人说一些最惊人的话,有些人会吃惊的看着你,怎么会有这么一针见血的洞察或讯息!
绝不要利用通灵的天赋去自我炫耀或敛财。因为那相似于用性来抓权或操纵人,而性原来纯是为欢喜与爱的。我曾发现,当通灵的天赋被用来赚取名利时,它会「消失」。只应把通灵天赋用在对人的服务和帮助上。我知道,这只是我个人的领会,伹毕竟,你是在问我呀!
b.我不相信有「坏灵」会进入我里面的「危险」--而因此,它们也就不会进入!哈!我笑,是因为我不知道谁先谁后!是鸡,还是蛋?我的意思是说,我真的不知道是念头发生在先,还是经验发生在先.我真的认为--而《与神对话》三部曲又使我确信--我们对一件事情的想法会使我们把这件事情创造为事实。所以,如果你认为有「坏灵」这类东西:如果你认为把「白光」罩在身上会保护你不受它们侵害,那就会是你的经验。结果,你就像我一样,不会受「坏灵」的骚扰了!
c.我还没有读过玛丽?夏雨的《灵性之歌》,但我的妻子读过,而且很喜欢。(玛丽?夏雨的著作她统统喜欢)。我知道玛丽?夏雨是个非常诚实的人,极忠于自己,因此我相信她必然经历过她所写的经验。「地狱」经验是许多人都相信的,又有一些人(如玛丽)曾明说自己「去过」。玛丽经历过的是什么地方?这是个好问题。你该去请问她。在我看来(其实我的看法在此不值一文,因为那是玛丽自己的经验),我会认为她去的是一个在她个人的信仰体系深处创造出来的地方。也就是说,那是一个在她个人实相深处的地方:因为对我来说,信仰体系就是实相。这个地方在大部分人的心中是如此之深,以致他们可能忘记何时创造了它,甚至连自己创造了它也忘了。事实上,他们会发誓没有创造它,发誓它是真实存在的。那是实相。真的,对他们而言,真的就是那样。
对我来说,「地狱」不是实相,因此我不会去,我也不怕去;因此我也就永下会去,因为并没有这么一个「地方」让我去!你明白了吗?当然,这一点我可能是错的。所以如果我是你,我要很小心,要想清楚到底要不要采用我的观点。
d.你希望「白光」的目的是什么?你没有明白事事物物并没有其本具的「目的」吗?这是神向我启示的道理中最难以让大部分人领会的。一个事物并没有其自有的意义和为它自己而有(in and for itself)的意义。一切事物的意义都是由你和我给予它的。我们决定一件事物的意义是什么,一件事物的用意又如何。在我们做决定之前,它什么意义都没有!
当然,某些事物已经被前人「赋与」了意义,并由后代的集体同意而被认定。比如,我们都知道叉子或铲子的用途。我们集体对某些事物有协议,因而使得生活可以运作。但有些事情我们却无法「协议」或「同意」--不论「曾经」有多少人对它有看法。比如,性的目的为何?或权力的目的为何?生病的目的又是为何?神的目的或用意又是为何?音乐的「目的」为何?艺术的呢?(美国各地的家长教师联谊会和学校董事会的年度预算上,到现在还都在为此争论不休。因此,有人说,在公立中小学里,音乐和艺术没有用途,因而没有地位。另一些人则强烈反对。)
所以,你看,白光的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它就像人生中的任何事物一样,是没有目的的。你生命的目的是什么?你自己决定!白光也是一样;目的由你来决定。
e.向通灵者请教有关你自己的事和你已故所爱者的事当然是可以的!为什么不可以?至少这是我的看法。当然,别人也可以告诉你不同的看法。你明白了吗?除了我们的观点以外,并没有什么别的来做指示。因此,你采取的观点是什么,它对你就是什么。关于这个,你认为神会有什么「规定」吗?错错错错错--神对任何事都没有规定!这就是《与神对话》的全部讯息!
《与神对话问答录》8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八、关于时间、鬼魂和「命运」
亲爱的沃许先生:
我真的喜欢你的书。我唯一感到难以消化的定你的「时间」概念。如果你活了三百世,怎么可能在「同时」?我认为你在《与神对话》中说的话是惊世之论,我就是想不通。你的灵魂如何可以同时存在于这么多肉身之中?
另一个问题是关于鬼魂的。它们不存在吗?它们可能是有使命在身的灵魂,需去完成这使命,然后才能找到光?或者它们是失落的灵魂?或处在林泊的灵魂?它们是在不同的次元?为什么它们飘泊?我们能做些什么来帮助它们?有没有敲打作声恶作剧的鬼?
最后一个问题是:我一直相信「命运」。时候到了,不管你在做什么,不管你在哪里,当你被点到,你就走了。我知道,每当有人死,大家都会说:「如果他不是搭那班飞机,他就不会死。」我却觉得,如果一个人的时候到了,不管你是在飞机上,在家中院子里整理花草或在银行里排队,你都得走。
唐娜,于维吉尼亚州的维吉尼亚海滩
亲爱的唐娜:
你的问题提得好。让我们一个一个的谈。
关于时间,唐娜,请不要企图用你的头脑来了解。请记得,要真正达到开悟,你必须「失心」(out of mind)。我的意思是说,你必须愿意「走到脑子以外」,不再试着以「思想」通天。
古代智能有许多是不合逻辑的。我们想不通。我们一想再想,左思右想,就是想不通。我们想让它们「合理」,却做不到。这是因为我们在以自己有限的视野去思考这些事情:而有限的视野只能产生有限的领会。
唐娜,如果你想领会一些这类概念,你必须「走出窠臼之外」:这意指你不要再试图「想清楚」,而是去接受那「觉得对的」事物:这些事物即使在表面上不合理,却似乎能让你的内心深处感到满足。
所以,唐娜,不要再去费事的想把「时间」这个东西搞得一清二楚:而只是去一读再读这些段落,把那让你觉得对的部分吸收。如果你还是不清楚,就让它不清楚,就让它这样留在你心里。我们经常坚持要马上得到答案,而未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去深思,或让自己完全不去思考,而就是直觉的去认知。就让它先「留在心中」一段时候吧!
有些最伟大的天才是在经年让某一难题「留在心里」后,才产生杰出的结论的。把问题留在心中没什么不好。他们很习惯于「不去想他们在想」的东西:我想你一定明白我此话的意义。有一天,在把那问题束诸高阁好几月或好几年之后,突然,宾果!答案就出现了。
所以,唐娜,不一定要把某些事非弄清楚不行。就让它去,就让你现在不懂它吧!给那答案时间,让它有一天来到。
至于鬼魂,我相信在这地球上有灵体游走。至于为什么,他们又是谁,我在《与神对话》第三册中说过。
「命运」(fate)的英文实则是Form All Thoughts Everywhere(各处思想「思念」之集合)这四个字的首字母组合词。换句话说,就是我们集体意识的结果。以最严格的意义来说,没有「命运」这种东西。也就是说,没有一件事情是「必当」「变成」什么样子的。谁会做这样的决定呢?当然不会是神,因为《与神对话》说得非常清楚,神对事物没有偏好,唯有留给我们去做决定。唐娜,决定我们「命运」的是我们自己,依我们集体的思想(意念)而定。我们的集体意识对我们个人的实相有大大的创造力。由于如此,在我们看起来有些事情似乎是注定的。然而,如果人生有任何层面是注定的,则神最大的许诺就变成了谎言。因为神说我们是我们实相的创造者。假如这是真的,则在最纯粹的意义上,「命运」就不可能是真的。
《与神对话问答录》9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九、关于祈祷,〈约伯记〉,《圣经》中的真理和性
亲爱的尼尔:
1.在你的书中或《圣经》中,为什么从来没有提过时间?
2.祈祷何时可得答应?两个月?一年?就你说的那移动宇宙的「我是」(I AM)而言,祈祷何时可得答应?--几天,几周?几年?又是谁在决定何时?
3.《圣经》中的〈约伯记〉--是编造出来的吗?是约伯把所有这些不幸拉到他自己身上吗?(是他自己创造的吗?)
4.《圣经》中哪些部分或字句是真的?
5.在《与神对话》第一册63页及205页(中译本101页及341页),神说性很棒,很妙,要我们去做,去玩。然而,在第49页(中译本第80页)他又说,我们在地球上袖手旁观每天四万人饿死,却又把五万人带到世界上来。这里似乎有点小问题。当我们有性关系(好玩、美妙、生气盎然、兴奋刺激等等),我们却创造了五万个新的生命。而你完全没有提到用生育控制或堕胎来防止这些生命来到世界,更不用说我们现在的种种性病。在享受性的方面也没有提到年龄。有年龄的限制吗?十岁太小?十五岁呢?十八岁呢?请不要误会我。我喜欢性。那很棒。但你和神在这方面留下了很大的空间。
玛琪,于密执安州的布卡南
你提的这些问题使我知道《与神对话》获得了每一本书都想获得的东西:就是让人伫足想一想。现在,请记得,是我在回答你的问题。这不代表神直接回答你。所以,如果我们同意这一点,我就以我这三年与神对话的结果,谈谈我的印象。
1.我无法告诉你《圣经》中何以从没有谈过时间(不过我可以告诉你,这本书在经过修改到最后公布时,人生经验中重大的构成部分被它忽略的不止这一端)。我也可以告诉你,在《与神对话》第二册中,不但提到了时间,而且解释得十分精详。
2.当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时,耶稣说:「找,你就会找到。敲门,就会为你开。是的,甚至在你要求之前,就已答应你了。」这些话中有你需接受的重大真理。那是一种形而上的事实。在你请求之前,神就已经「答应」你了上这是因为在终极实相中答案已经存在。而这又是因为你思念它,就在创造它。而创造与呈现是在同一剎那发生的,这又是因为只有一剎那。这是说,线性的时间是不存在的。这又得回到问题1,而在《与神对话》第二册中,对这个问题有透彻的回答。
由于你的祈祷已经得到了应许,所以,正确的祈祷便不是祈求供应,而是感恩。这样说你懂吗?好,接着要投给你的,就是一个大炸弹了,玛琪。这是对你的询问的直接答复:你以何种程度相信并接受「你的祈求已经得到应许」,这应许就以何种程度在你的现在实相中被你经验到,因为后者是被前者创造出来的。换句话说,假设你具有基督一般的意识,则在「我是」的范型中,你就会经历到立即的后果。顺便说一句,耶稣!也就是说,那在他的意愿被感知的当刻,立即见到意愿以实质的形态表现出来的人--不止一个。还有别的人也达到过这个阶段(见Paramahansa Yogananda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并请研读〔Sai Baba的传记〕。许多化身(avatcr.译注:此字原意为印度神话中印度教主神之一比湿奴下凡化作的人形或兽形。)和大师都曾缔造立即的后果,立即的治愈,对祈求者给予立即的应许。
我们能不能在现实中产生某种经验(或说,祈祷获得了神的应许),或多久才会产生,有时跟我们的身、心、灵与此事是否处于相和相谐的状态有关。这个问题太复杂了,所以,我可能得写一本小册子来专题讨论。请等待《祈祷如何得到响应》(How Prayers Get Answered)。对这些那么有意义的问题,我会尽力就每个问题写出一本专题小册子来的。
3.我不知道《约伯书》是不是「编造」的,但我不认为它全属事实。这本书似乎是一个非常有善意的人写的,意在表现在无止境的痛苦中信仰和忍耐的力量。伹也可能真有一个名叫约伯的人,曾经历过无止境的苦难,而书上的记载完全是事实。其实,最最有趣的是你问题的第二部分:他是否自己把这些不幸拉到自己身上来?这不幸如果发生了,是否完全由他自己创造?当然,答案是「是」。在某种层次上,我们每一刻所经历的每一件事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包括你提出这些问题和我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有些东西是我们在有意识的层次创造的,有些东西则是我们在无意识层次创造的(使得我们好像根本没有创造它们似的)。有些东西是我们独自创造的,有些则是我们共同创造的,而又有一些更是藉由所谓集体意识之设计而与许多许多人协同创造的。但所有的时间我们却都在创造。问题不在我们是否真的在创造这些,甚至也不在为什么我们创造这些。唯一重要的问题是,现在在面对这创造时,我是谁?因为一切造物的存在就是在提供场所,在其中我们受到邀请,受到鼓励去回答这个问题,并且,我们是被创造出来,来回答这个问题的。
我们创造事物(事件、机会、结果等等)的过程过于复杂,无法在此详说,而在《与神对话》中则有非常详尽的解释。那些段落值得一读再读。
4.在这里我不可能把《圣经》遂章遂句评论,辨别何者为「真」,何者为「假」。显然,对某些人来说,它全是「真」的,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它全是「假」的。对大部分人来说,则少部分为真,或少部分为假。不过,玛琪,重要的是明了这一点:没有一种东西是照你了解的字意而言的「真」的。也就是说,宇宙中并不存在客观的真理(truth)。唯一的「真理」是主观的事实--换言之,就是你我所觉知的情况。这是因为不论我们在「客观宇宙」中所观察的是什么,都会受我们的观察所影响。
我知道,这样说已经在涉及量子力学了(或许超出了你原先想要探讨的深度);但是,如果你想让你的灵魂寻得平静,则这种领会是极为重要的:「真」的真理并不存在。这是因为,即使在神的层次(尤其是在神的层次),一切都仍是我们编造的。关于这一方面,请读一本奇妙的书,布利安?史温(Brian Swimme)所著的《宇宙是一条青龙》(The Universe is a Green Dragon)。
所以,玛琪,问题不在《圣经》中什么句子是真的?而在什么句子对你而言是真的。在《圣经》中我就发现了伟大的真理与智慧--事实上,处处都是惊人的真知卓见。但也有些地方让我畏缩,觉得《圣经》不是在对我发言。顺便说一句,《与神对话》的情况也是一样,而这是好的,妙的。如果我弄出一本书来人人称是,句句说好,我会感到痛恨。你能想象那责任是何等的压人吗?不,我宁可你为自己负责,看你能在其中找到什么。本来就应该是这个样子,当然,《圣经》也是一样。
5.好啦,现在让我们谈谈你关于性的问题,我看不出《与神对话》中神在关于性的讯息上有什么矛盾之处。书中从没有要我们去做不负责任的性事。在书中,神为性注入了「好玩」之义,要我们喜欢怎么多做就怎么多做,要我们懂得性的喜悦,去体验它,去分享它,去跟这美妙的恩赐嬉戏。我想,有些人会以为这是在鼓励不负责任的性,以为这是给不负责的性颁发的执照。然而,书中没有任何一句话有这方面的建议或暗示。在「好玩、喜悦与嬉戏」和「不负责」之间的联想是你自己心中造成的。有些人告诉你,如果跟性嬉戏,喜悦的参与性事,觉得好玩,就是不负责的行为,或无可避免的会导致不负责的行为。我不愿意做这种联想,而且更不会如你的问题所意寓的把两者自动连结在一起。说「那结果是自动发生的」,或说「其一导致其二」是一回事;说「其一有可能导致其二」是另一回事,这两者完全下同。
就是由于这样的礼教--认为欢天喜地的、纵情的、嬉戏的、尽情而丰富的性表现无可避免会导致不负责任的行为--才把大部分的世界(至少是大部分的西方世界)投入对性的长期恐惧中。顺便说一句,这种长期恐惧症又使我们对人性的这一面产生大量的罪恶感,而实际上人性的这一面本当没有任何罪恶可言。
人类的性反应是生命本身的一种喜悦,恩赐,是眼睛中有着小星星亮晶晶的欢庆之事。性绝不是本意要我们掩藏的、遮盖的事:绝不是要我们在斯文的友伴前难以启齿的事,绝不是要我们必须紧张兮兮从事、面带羞耻、勉为其难的事。性的本意是要我们带着爱的、公开的、诚挚的、欢笑的、喜欢的、无所禁忌的、纵情欢乐的去做的事。请注意,没有任何一句话说它是不负责的。而且,爱、公开、诚挚、欢笑、喜悦、无所禁忌和纵情欢乐这些词义也没有任何一个跟「不负责」是同义词。《与神对话》所说的是性的喜悦、自由与快乐,并认为读者明白这些和「不负责」不是同一回事。
至于孩子什么时候--什么年龄--才应开始「享受」性,回答是:立刻。事实上,孩子们真是这样。几乎立刻。其实是我们这些紧张兮兮的大人在告诉孩子(甚至婴儿)不可以「碰那里」,不可以「看那里」,甚至不可以注意「那里」的存在。是我们这些紧张兮兮的大人,把我们的罪恶感、羞耻感、尴尬、我们的性困惑和性功能失调,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没有性困惑。孩子没有性功能失调。只有在听了大人说,看了大人做之后,孩子才开始收到讯号,以为性有什么「对」;以为我们不可以说「鸡巴」,不可以说「屄」,因此就编造了许多代替性的儿语,让两岁的小孩来听来用,免得孩子实际上去用正确的用语。我们连小孩说「鸡巴」都认为万万不可,还能期望社会对性的态度不扭曲吗?
这个世界用四个字母(译按:指fuck,干,肏)的那个字来做最下流的语助词,还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吗?然而,这个字原是用来指人类最棒的肉体经验的!
所以,玛琪,我对你这问题的回答可能是你不想听的。没有「孩子还太小,不能享受性的乐趣」追回事。当然这并不表示性交。这表示,要明白、要尊崇、要欢庆我们统统是人类:爸爸妈妈也是:而性是人性中欢乐的部分,不是可耻或见不得人的部分。我们其实可以找到种种办法,既可以鼓励、培养、创造,并允许那心脏狂跳、胃部缩紧、血脉上冲的自我发现和互相发现的兴奋经验,又可以完全符合年龄的区分,以真诚、爱(爱自己和他人)、人格的里外合一、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欢庆来体验。令人惋惜的是,玛琪,大部分父母亲都不这样看:而大部分社会与文化甚至连试都不肯试。
你不认为我们现在已是时候了吗?
孩子们应受到鼓励以适合年龄的方式表达和体验他们性的喜悦,去体验与表达一切人类的性喜悦。他们对这种经验的最大体会是依年龄而不同的,玛琪,每个年轻人的时间都并下相同。玛琪,最充分的经验也许不到九十岁不能得到,因为这种经验的神秘和无止境的吸引力正在于随着年龄的日增可以在其中发现新的美,新的妙,新的开放,新的脆弱,新的信靠,新的喜悦,新的好玩,新的爱之深度和分享爱的能力。但是,玛琪,如果我们以羞耻、罪恶感和尴尬为起步,则永远不会达到这一步。
《与神对话问答录》10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十、关于罪,濒死经验,《圣经》真理和人生目的
亲爱的沃许太太和沃许先生:
我写信给你们二位,是因为伟大的夫妻是共同工作的,而我想要的是答案,不论是由谁。我曾求问过天父,请求指导和回答,而回答总是说我应写信给你们,以便让别人也可分享答案。
我是由一个自封为五旬节(Penteeostal)传教士的人所教养的,他却对我性侵犯。我有二十年的时间生活在毁灭性的生活模式中,常常企图自杀。我相信是在其中的一次我遇见了神。六年前,我想要杀我的继父,精神完全崩溃。我被送到精神病院,诊断为躁郁症。那时我才开始注意到有多少精神病患者不但敬畏而且怕神。
自从读过《与神对话》第一与第二册(许多次)之后,我的精神才稳定下来,现在则想要帮助其它的精神病患。我丈夫和我每年见好几千人(每两个月我们搬家一次),大部分是南方浸信会和五旬节教派的信徒。我必须诚实的说,当我跟他们谈《与神对话》时,这些人大部分会发狂,但他们总是会回来,提出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却是我无法回答的。我有幸与那么多人分享《与神对话》,并看到人们完全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谢谢你们和天父。但我需要知道答案。
现在,就说说我的问题。如果没有罪,耶稣为何而死?有些人有过死亡经验而说自己曾经去过地狱,这应如何解释?如果《圣经》不完全是真的,我们应阅读什么部分?我们仍旧应该缴交收入的十分之一吗?我受教要向我受教的地方缴交十分之一的收入。你们收十一捐吗?当我不能回答别人这些问题时,我就觉得自己满蠢的,也怕损害到别人认识天父的机会。
我如何去发现我人生的目的?我知道天父为着某种理由让我的自杀不得逞。分享就够了吗?我如何更能去帮助他人?
某某(姓名因需求而不刊登),以友爱之心写于华盛顿
我的友爱之友:
我妻南希要我向你致意,所以,我就为她表达了。现在让我们一个个来谈你提出的问题。
⊙如果没有罪,耶稣为何而死?
耶稣死了,又从死中复活,以便我们可以认知关于他的真理,也因而可以认知关于我们的真理。他的作为意在显示我们真正是谁。每一项作为都是在为自己作定义的行为。这话于你是真的,于耶稣也是真的。耶稣是一位圣师,他对关于他自己的真理和关于神的真理有绝对的领会,他希望跟全世界分享这真理。因此他说:「我与父为一。」也宣布我们是他的兄弟,也让我们听到这样的问话:「我不是说过『你们是神(gods)吗? 』」论到他所行的奇迹,他说:「你们为什么如此吃惊?这些事情,甚至更过于此的事情,你们也可以做。」
耶稣不是为我们的罪而死,却宁是为证明我们是无罪的。我们是依神的形与质(the image and likeness)而造的。耶稣则不断的想要告诉我们这件事。但相信他的人很少。他知道,只有将神性做真正的展示才能让人信服。不错,他说服了许多人相信他是神,但有不少人却未能领会我们也统统是相同的东西。我们开始崇拜他,而这却不是他的本意。
⊙有些人有过死亡经验而说自己去过地狱。这应如何解释?
神说,在我们「死」后的最初片刻,我们会经历到我们预期会经历的事物。如果我们惧怕会「下地狱」,我们就会在事实上创造出这结果来。不过,用不着担忧,因为当我们不再想要我们这自创的「地狱」,不再相信它时,我们就不会再经历到它了。这时,我们就会结束那经验。顺便说一句,在此处地球上,情况也是如此。我们可以相信自己生活在地狱中,但当我们改变对它的觉知,即在此刻,我们整个经验就会改变。
⊙如果《圣经》不完全是真的,我们应研读什么部分?
研读你想研读的任何部分。假如你想只阅读:「真」的资料,则学校中一半的历史书和社会教科书都会被你放弃,今天你看的大部分报章杂志也会被你放弃。你可以依照你的喜好尽量常读《圣经》,而每读一段都问自己:你认为对你而言真不真?读《与神对话》或任何性灵方面的书也都是如此。
我们仍应缴交十一捐吗?你受教要向你受教的地方缴交十一捐。你们也收十一捐吗?
你没有「应当」做任何事情。谁定下这「应当」呢?将收入的十分之一给予他人是一种使你自己富裕的有效方式,因为你给予别人就是你给予你自己。如果你展示自己是富裕的,则你就会经验到自己是富裕的。这就是何以大部分的精神运动和几乎所有的宗教都鼓励某种形式的十一捐。并非十一捐本身是「好」的,而是凡你拿出去的都会回到你身上。
没错,「再创造基金会」--这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基金会--每个月都从世界各地接受十一捐:捐助者认为此基金会是精神的泉源之一。
⊙我如何去发现我的目的?
你不能去「发现」你的目的。《与神对话》中说,人生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除非你自己给自己订一个目的,否则你就没有目的。除你之外又有谁能给你目的呢?神?而如果他给了你,他会对你密而不宣吗?以下是一个伟大的智慧:
我们等着神来告诉我们我们的目的,神却在等着我们去告诉他我们的目的。
⊙我知道,神为了某种目的而破坏了我自杀的企图。分享就够了吗?我如何才能更帮助人?
没有事情是你需要帮助的,因为没有人需要你帮助。做任何事情的唯一原因是:去宣布、去表达、去经验、去实现和去成为你真正是谁。跟他人分享智慧,帮助他人,可以让你体验到你是谁吗?如果是如此,就去做。如果没有,就下要去做。因为那会以你的恼愤为结局。这样,你谁也帮助不了。
我的朋友,请再读《与神对话》,因为所有的答案都在那里。我此处所说的一切都在三部曲中。关于这些答案,无需去说服任何人。当人们准备好了,就会来寻求真理。只需留心,等待。
「当学生准备好了,教师就会出现」。
等着「学生」准备好吧!
《与神对话问答录》11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十一、如何应用神的法则?
亲爱的尼尔:
有些东西我搞不清楚,你能为我厘清吗?
十分之一捐。我在基本教义派教会的多年间,我都缴十分之一捐,所以我懂得那是什么意思。过去一年,我也捐出至少我收入总额的十分之一 ,大部分给精神成长的一些组织。关于把至少十分之一的所得还给宇宙的重要性,我读过许多不同的资料,所说都一致;不一致的是捐向何处。
你也说过,如果想要对某种事物有更多的体验,我们就应成为此经验之泉源。所以,如果我想要更多的钱,我得去给那些钱比我少的人。这是由我的十分之一中拨出,还是另外?我很愿意捐给「人类住处」(Habitat for Humanity)组织,因为我希望自己有个房子。这应从我的十分之一拨出,还是另外?
再者,假设我希望有一栋自己的房子,并为有了一栋房子而感恩,我应该说明我想要的细节到什么程度呢?细节会不会限制了神?我应认为神知道什么是于我最好的吗?模糊一些对神或宇宙是否有用?这方面,我从不同的地方获得的讯息并不相同。
神祝福你,尼尔!
布兰达,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温哥华
我亲爱的布兰达:
神也同样祝福你!
你知道吗?关于日常生活中实用最高精神法则方面,你提出了几个至为重要的问题。
先说十分之一捐。十分之一捐是一种表明。以十分之一捐,我们表明我们有关金钱的真理,正如我们整个一生都是我们关于一切事物的真理之表明。只有那提供十分之一捐、那经常将钱给他人的人,才十分清楚来源之处还有更多。由于这种清楚,而产生了这种表明,由于这种表明,就正产生了他所清楚的那种经验。
当然,我们又回到了那古老的问题:先有鸡或先有蛋?以宇宙法则而言--或我所谓的形而上原理而言--这个问题是可以回答的,表明总是先于经验。也就是说,你会经验到你所表明的。这就是何以我说:「你希望自己有的,就给予他人。」但这其中有陷阱。如果你做某事是为了造成某种结果(比如,为了生财才捐出十分之一),则你就不能得出这种结果,所以,你最好在开始之前就放弃。
情况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你做此表明所持的原因就表明你在说谎:也就是说,你现在并未拥有你希望拥有的,却需要更多。这潜藏的真相--《与神对话》第一册中所称的「发起思想」(sponoring thought)--就是造成你实况的原因。所以,不论你给出去多少,你都仍旧会经历「不够」和「需要更多」。
反过来说,如果你做某件事是在表明结果已经产生(比如,每个星期把收入的十分之一捐出去是出于你深知你总有足够的钱与人分享,「源头之处总有更多」,则你就会越来越经验到此一真理。记得,并不是你在制造这个真理,你只是在认知它。你明白吗?你懂了吗?
关于我们为经验某一宇宙真理必须做何种程度的表明,宇宙中并无任何规定。所以,你那「需把多少钱还给宇宙」的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就我自己而言,不论时间与地点,凡是给出去让我觉得舒服,并且是忠于我自己的,我就给予。我并不为制造「更多」才给。我给出去,只是因为我知道「更多」已经产生。
规定--比如把世间财物的十分之一给予出去--是为那些需要规定的人而设立的,以便让基本真理得以实现,使人得以生活在基本的领悟中--比如对「足够」的领悟。这些规定为人提供纪律,提供方针。大师们却本身就是自己的纪律。大师们自己创造自己的方针。所以,布兰达,这意谓着你选择将自己的财富给予多少就给予多少。如果你想保持在百分之十以内,我的结论是,你把一切为支持他人而做的捐献都算在这百分之十中,包括你对「人类住处」组织的捐献。几年以前,我便是如此做的。我把「善款」做了一个粗略的分配:每星期收入的百分之三给我的家庭教会:每星期收入的百分之二给「儿童奇迹网络」(这是我想要支持的):每星期百分之二给当地的贫困者医疗协助计划,每星期的百分之二帮助亲友,另外百分之一可以随意捐助(如给「人类住处」组织)。每星期百分之一。棒透了!加起来正好是百分之十。
你问题的第二部分(你所说的「模糊」),答案也是一样。有些导师说:「不要太详细,免得限制了神。」有些导师则说:「要详细说明你的选择! 」我了解你的挫折感。所以,我要说的是一大开释:详不详细都可以。
布兰达,你要明白,神并非必得在某一方针之下才接受你的祈求的,懂吗?因为如果必得某一方针,就又返回了古老宗教的数法:走向神的道路只有一条,其它均走向地狱。绝非如此。那是滔天大谎。详不详说,也是如此。
即使在你祈求之前,神就已经知道你的愿望。你想把你要的东西大略具象化吗--比如「一辆十足的好车」?那就说吧!你想更为详细?同样好。想象一辆红色大轿车,内装为黑色。用你的心眼去把仪表板看得清清楚楚。如果你愿意,把型号都找出来。然而,这里也有个诀窍:这是秘密所在。就是在你把它「送交」宇宙之后,就放它去。这是说,不要再去顾念结果。《与神对话》第一册教我们说:开悟不是放掉一切欲望,逃避一切热情,不做任何选择。开悟是对某些事物保有热情。事实上它鼓励我们这样,因为,书上说,热情是创造之始。但它也告诫我们,不可耽溺于任何特定的结果。《与神对话》说,把你的选择表白出来,然后接受宇宙的供养,心中带着感恩与爱:明白其实一切都很好。
布兰达,也请努力明白这一点:并没有什么是于你最好的。「于你最好」是一个相对用词,依许多因素而定,而这些因素并非你件件都在有意识的层面知晓。因此,大师从不设想什么是于她「最好」的。大师只是知道,现在的情况就是于她「最好」的。
《与神对话问答录》12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十二、我们一定要向童贞玛利亚祈祷吗?
亲爱的沃许先生:
向童贞玛利亚和其它圣人祈祷有多重要?我如何能切切实实的每分每秒都体认自己是谁,想要是谁?如果我想发财,先得如何做?百万个感谢!
艾摩尔,于加州此岭
亲爱的艾摩尔:
你认为向童贞玛利亚和其它圣人祈祷有多重要?你不明白吗?这统统是你在制造的。我们每个人都如此。我们每个人都在创造我们的事实,然后生活于其间。这便是《与神对话》的全部讯息。我们是我们的真情实况的创造者,我们经验的制造者。
你相信向童贞玛利亚和其它圣人祈祷重要吗?如果是,就去做。我所知道的,则是不管我们如何送出我们的祷告,神都会听。走向神,并没有「对」和「错」的途径。也不需要中间人。但这不表示我们不可以透过中间人。
你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是:你必须先决定你是谁和你想要是谁。这是你可以随意决定的,当然,是希望以你对自己最伟大的意象之最恢宏版本。《与神对话》邀请你做的就是这个决定。在你做了这个决定之后,致力于每一思、每一言、每一行都去实践。有时候免不了会忘记自己对自己的意象。没关系;觉察到此事并重新来过就是。
至于财富,则请时时刻刻所做所为都像一个有钱人一般,当你看到购物中心的街角有人站着,竖个牌子,上写「想为吃饭而工作」时,请伸手到车窗外,递给他一张钞票。
当你接到联合劝募的劝募单时,立刻从你个人的捐款项目中捐出,并且比去年的多一倍。这个星期在教堂或聚会所时,不要只捐五元或十元。每星期捐出你收入的十分之一。你不会因此而破产。在第一个数字的后面有多少个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那原理。此原理说:「在来源处总有更多」。你可以训练自己,使你的思、言、行都符合一个范型,制造出丰富原理所肯定的结果。就是这么简单。
《与神对话问答录》13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十三、创造自己的梦想,梦想会不会实现?
亲爱的尼尔:
我的问题跟创造自己的梦想有关。常听人说,你必须「放手让它去」,但是,我如何对我想在生活中创造的东西放手呢?如果不做大量投入,我的梦想很少能实现的。我放掉过许多梦想,带来的只是非常的失望。
另外,如果只靠概念而不靠经验,人如何能真正认知神--或说,巧克力呢?同样,如果我没有经验到宇宙的公平公正,我如何能接受宇宙的公平公正之说呢?我相信,若要说服自己如此,便是自欺。
亲爱的MH:
事实上,我们大部分人所过的这种生活才是自我欺骗。在最终实相中,凡是你所看到的没有一样真正是真的,而那真正真的,则是你看不到的。这就是何以「不以表相做判断」那么的重要。
让我先从你信的起头说起,看我们能不能一路走到底。
《与神对话》在这方面与一般约定俗成的智慧不尽相同,但其中完全没有提过要把自己的梦想「放手」。正好相反,《与神对话》非常清楚的表示,如果不对某种事物有热情,则人生将无甚可取。然而,书中也说,我们应放掉我们的期待,不要求任何特定的结果。
你可能以为这在用词上是矛盾的,可是当你细察,就会发现它确实是对的。
让我们举个例子。假设有人怀着改变全世界的梦想,想要改变人类互相生活方面的意识,想要改变全球人类对神的领会。有些人就是一直怀着这样的梦想,即使梦想成真的可能性看似十分遥远,也不「放」。然而,这梦想虽然他们紧紧抱持,却老早就已放弃要得某一特定结果的意念。因为驱使他们前进的不是某一特定结果的出不出现,而是他们持续的梦想。
用另一种方式说,就是不论这件事是否真的发生,这些人都总是梦想着它。在这种意义上来说,他们的工作是永无完成之日的,因为即使他们真的改变了世界,他们还是会永远梦想着要去改变它。换句话说,不管世界变得多么好了,他们还是会想世界可以变得更好!因此,梦想永无止境,而使命永远不会完成,因为推动这些人的是梦想,而非成就!德雷莎修女就是这样一个人。马丁·路德·金恩也是。在我们的世界中,这样的人不在少数。也可能你隔壁就住着这样的人。甚至你家中就有!
顺便说一句,神跟这些人也一样。神的「梦想」--如果你喜欢这么说--就是有一天我们每个人都完全自我实现了。然而,当这种情况发生的那一刻,「完全的实现」又会有新的定义,因为如果我们都真的完全实现了,则游戏就会结束!但游戏的重心不是得分。因为一旦得了分,你就已跑到游戏场之外了。游戏是要去到达目的地,而不是停在那儿。当团队到了目的地,人人都会再回起点,一切重新开始。因为这是大家的共识。这样玩下去,一直到钟响了,哨子吹了,游戏才结束。唯一不同的是,生命的游戏永不钟响,永不吹哨子。重点是:为得幸福、清明和和平之感,我们需要不执着于结果。但如连对结果的梦想也不执着,则就没有了任何益处。这就是《与神对话》中所说的神圣二分法。
已故的肯·凯因斯(Ken keyes Jr.)出版过一本杰出的著作:《高等意识手册》(A Handbook to Higher Consiousness),就这个原理以日常用语阐述出来了。他说,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的「需求」(needs)转变为「比较喜欢」(preferences)后,我们才能除去情绪上的「耽溺」,而情绪的真正自由又只有由此才可获得。我认为凯因斯的这本书是历来对人类最有帮助的书之一,我热切推介你去找一本来读读。
你也问到,如果神只是一个概念,而非经验,人如何能「认识神」呢?《与神对话》中指出,大部分人只有在经验过某一事物后,才能对它有所「认识」。但书中所启示的却是先「认识」某一事物,再去经验它!比如,如果妳「知道」生活总有出路,则它可能就总是会有出路。如果你知道世界是个友善的地方,则它通常都以友善的面貌呈现。如果你认知神,你就会经验到他。如果你知道你的祈祷会得应许,则它就会得应许。MH,你可以细心的读读《与神对话》中关于「认知」先于「经验」的章节。
「认知」神的方法之一是天天都用一些时间来冥想或打坐。当然,这可能什么效果也没有。因此,如果你执着于结果,你可能很快就祖丧失望。只有当你放手,只有当你完全不在乎结果,你的打坐才会是澄澈的。而在澄澈中,才会见到神。
认知神的另一途径是使他人认知神。你鼓励他人去体验的事,就是你鼓励自己的。这是因为并没有别人。所以不要花费时间去思考你如何可以去认识神,而应去思考你如何可以成为工具,透过你,他人得以认识神。因为你带给他人的,就是你带给自己的。这是一个伟大的真理。
《与神对话问答录》14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十四、人生的目的是什么?
亲爱的尼尔:
我有几个问题请问你:
1.千百世的生生死死,目的是什么?那好像是无尽的循环。它最终导向何处?
2.当我在纽约听你演讲时,你在我的书上签写:「我看出你是谁,我爱我所看到的。」这是什么意思?你看出我是谁吗?
3.人活着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去找出?
4.我如何能与神对话?我很希望能跟他有亲密的关系和对话。
荷莉,于纽泽西州
亲爱的荷莉:
我给你的几个回答是:
1.除了你赋与的目的以外,生生死死是没有目的的。生命是没有目的的,没有意义的。所以,如果你认为你在卷入一场没有意义的经验,你是对的。这是神给我们最大的礼物。你得明白,如果神给生命某一意义,则生命除了服从之外将别无选择。如果如此,则人人的人生都将不得不雷同!因此,神以无限智慧,对生命不赋与任何目的,以便我们每一个都可以将我们自己的目的赋与它,以去定义、去创造、去宣布、去表达和去经验我们真正是谁。因此,我认为可以说,人生的目的是去创造和体验我们真正是谁。提醒你,不是去发现你是谁,而是去创造。你明白,没有什么可发现的,在本质上,你什么都不是(you are nothing)--除非你决定你是谁,并创造你是谁。
在本质上,你什么都不是。我这话是说真的。我是说,你的本质!也就是你之为你--根本不是「东西」。也就是说,你不是任何特定的某种东西。你不是「东西」!荷莉,你明白吗?你什么都不是!这就是你的起点:什么都不是。然后,去决定、去宣布、去创造,并且去成为你说你是的那个「东西」。
这就是在「成为神」(God-ing)的行为中的神!这就是进行中的情况,荷利! 你明白吗?藉着你,神在创造和体验神的自身。
所以,说到最后,这就是「全部的目的」。或更正确的说,这是进行中的过程。这就是发生着的事。我这也是说真的。实实在在,我们就是那在时间与空间中「发生的事」。我们如何「安身立命」,我们选择自己是什么,做什么,完全靠我们,完全靠我们想要神是什么样子。所以,这个循环要把我们带往何处?你告诉我吧!荷莉。而我这也是说真的!你天天用你的生活告诉我。这一切要带往何处--是由你的生活来决定的。
2.在纽约,我看到的你,荷莉,是奥妙与美丽的造物,是一个正将爆发为新实相的生命,爆发为你奇妙自我之更高的体验的你。荷莉,我看到的是一个神的孩子。我看的是一个女神的本身。当你看自己的时候,你没有看出这个吗?
3.请参考我对问答一的回答。荷莉,你不是去「找出」。你得去决定。生命不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它是一个创造过程。我们一直在等待神来告诉我们,显示给我们,神却一直在等待我们来告诉他,来显示给她看。你明白吗,荷莉?我们正在等待那等待我们的。
不要再等待了,荷莉。不要再问。开始做决定。人生不是一个问题,荷莉。人生是一个宣示。
4.你正在做,荷莉。你正在做。
《与神对话问答录》15
相关搜索: 问答, 对话
十五、什么是神真正的名字?
亲爱的尼尔:
我有好多问题想问你。我觉得《圣经》是在基督那时代由宗教界人士所编辑的。耶稣告诉我们,要小心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和犹太法律学家,那是由于当时这些人有他们自己的宗教。耶稣死后那段时期,他的门徒不去传授耶稣的教诲,因为害怕被当时的宗教团体杀害。由于害怕,他们甚至连暗地里传教都不敢。
耶稣死后(顺便说一句,他并没有死:他在不同的次元到现在仍以血肉之躯活着,永生的),天主教想要控制大众,因为如果你在精神(性灵)上控制了人,你就可以控制他的心与身,完全掌控这个人。换言之,就是贪婪,就是彻底的权势。这个真相直至现在才被揭发,因为在此新时代(顺便说一声,新时代并非一种时尚,而是觉醒),那「我是」(神)正在把此真相向人揭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