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哲学.宗教 > 解脱之道TXT下载

解脱之道

作者:阿玛斯(科威特)
栏目:哲学.宗教
类别:国外
大小:320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解脱的。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解脱状态。

  自我解脱的过程可以从两个息息相关及互补的观点来解释。第一个观点将自悟的过程看成是一种自我实践或本体(Essence)的发展,另一个观点则将其视为一种解放或开悟的过程。你会强调哪个观点,完全取决于你对自己的觉察,而你的觉察又可能会出现两种论点:本体或是人格,你的真实本质或是你所习得的身份认同。如果从本体的角度来看,自悟意味着了悟到自己的本质或发展出自己的本体。但如果从解脱的角度来看,所谓的开悟指的则是从人格之中彻底解放出来。

  在我们的工作中,这两种发展是同时并行的,它们其实是同一个过程。过去的灵修体系不是强调前者就是强调后者,以至于乍看之下它们似乎是相互矛盾的。有时矛盾会生起乃是因为名相所致。那些采取自悟之道的人往往会说:"你只要了悟自己,发展出内在的潜能就够了。开悟这档子事根本是不存在的。"而那些追求开悟和解脱的人则说:"什么是自我了悟?根本没有一个自我可以被了悟!自我这个概念正是你必须去除的东西。"

  我们的内在工作从未把这两种观点分开过。我们看待解脱主要是从本体的发展着眼的,不过现在我们要更进一步地探索解放或开悟这个观点。

  觉得逍遥自在,便是处于解脱状态

  对那些尝过本体的滋味、经验过自己真实本质的人而言,可能会特别渴望彻悟境界,但解脱或彻悟境界是不会去特别关注本体的任何一个面向、品质或状态的。假如你已经从人格之中解脱了出来,那么不论本体有哪些状态都跟你无关了。处在解脱境界里,你所经验到的意识内容就不再有任何重要性。一切都变得很平常,没有什么事在发生,也没有任何巨大的悟境或令人震撼的经验。那是一种最自然的状态,它自然和平常到即使我们拥有了它,也不知道自己正处于这种状态。几乎每一个人都经常出入于这种状态,其中没有任何乍现的灵光或璀璨的内明经验,它丝毫没有戏剧性。解脱超越了本体和人格的二元性,就因为它是这么平常,所以经常被我们忽略,它的细致使我们无法认出它来。在日常生活里,每当你没有自觉意识或不特别关注某个事物时,你就是在经验这种状态。

  你的心一旦变得自由、不执著、不担忧,也不特别关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解脱的。这种状态最大的特色就是没有定点,你不集中焦点于任何议题或经验,眼前存在什么便是什么。你的心是自在的,你心里不会想着:"我要这个"、"我要想一想这件事"或"我非得这么做不可"。你的心是放松的,"逍遥自在"这个词很清楚地告诉我们什么是解脱状态。

  解脱意味着不执著于任何事物,没有担忧,没有挂碍,没有沉重的负担感。这时心不专注或束缚于任何特定的意识活动,你可以毫不费力地觉知到心中所生起的意念,甚至连觉知它的意图都没有。你不在乎自己是否能察觉本体或者本体是否存在,也不在乎自己是快乐或哀伤,身边是否有人陪伴。这些事都无足轻重了,因为那一刻你已经彻底了脱了你生命中所有的挂碍。这样的状态永远无法通过努力而达成,它会在某一天自然出现,而且当你注意到它的时候,你甚至不会认为它是多么了不得的事,你会照旧做你正在做的事。一旦把它看成是一件不得了的大事,它就不见了。当你产生"噢,太奇妙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一定要保住它"的想法时,它就不见了。

  执著正好是解脱所没有的状态,就因为我们总想抓住这个微细的境界,它才会一闪而逝。小孩儿经常处于这种不特别关注什么的状态里,譬如当他们在嬉戏或无所事事的时候。但由于早期的养成经验,我们的心变得只能朝某个特定方向思考,如此一来,我们便拒绝了实相的其他部分而只固着于一点。这份拣择性造成解脱状态的丧失,这种情况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出现了,而定型的时间主要是在五至七岁之间。在这之前,解脱经验还是来来去去的,之后它所出现的次数就越来越少了。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它都是来来去去的,不过某些人比别人更容易经验到它。这是一种我们不会特别去意识到的解放状态,处在这种状态里,心中所有的事都放下了。然而这并不是一种从特定压力之中解脱出来的感觉,它是最原始的解放状态。你不在乎你正在经验的是什么,你的心是开放的,脑子也不固着在任何想法上,你彻底接纳一切而又不感觉自己在接纳。那种时刻不论你的存在有何需求,你的本体都在那里,但本体并不是你所关切的焦点,因为它就是你当下的经验。

  我们可以谈论这种状态,却无法说出它是什么。你可能会发现,这是你早已经验过无数次的一种熟悉状态。这个状态非常普通,为了活下去和享受人生,每个人都需要体验它。

  促成解脱的七个要素

  为了达到这种解脱境界,我们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我们在这里所做的每一件事其实都能促成解脱,不过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是它所需要的几个主要元素,这里称之为"解脱的要素"。什么样的要素能使你"解脱"--刹那即逝的精微觉知?从最根本的角度来看,解脱大概有七个主要的元素。

  首先你需要的是能量(energy)。能量可以帮助你转化人格及其模式。有能量意味着你有足够的能力、勇气和耐力来转化自己。有了能量你才会感觉:"是的,我可以办得到。我有潜力、毅力和勇气。"这股能量将会提供你观察自己和理解事物的燃料。你需要理解和体认的事实在太多了,因此你需要大量的勇气和精力才能突破过程中的障碍,有能力对治那些障碍住觉知的幻象。因此,能量和勇气必须发展和释放出来。

  另一个元素是决心(determination)。缺少了决心,能量就会失去意义。你需要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动摇的意志,才能持续地面对挫败和失望。毅力能促使你坚持下去,因此,了解围绕着意志和毅力的人格议题是很重要的事:到底是什么议题导致了你的被阉割情节?是什么东西障住了你的意志?你要认清是什么东西在阻止你说:"无论发生什么事--失望、痛苦或恐惧--我都要坚持下去。我可能在开悟之前就死了,但我还是不会停止。死后我仍然要坚持下去。"有了这种能力,你的内在工作才会言行一致。

  凡事充满兴致,你便能轻松突破障碍

  另一个元素就是对这整件事的一种轻松感,一份欣喜(asenseofjoyousness)的感觉。这是一种特定的喜悦感与轻松的态度,它是内在工作的本质,亦即对真相、看见真相及体认到真相的一份欣喜。它有点像好奇心--对事物充满着欣喜的好奇。如果你只有能量和决心,事情会变得过于沉重和严肃,但欣喜这个元素能帮你轻松地突破障碍。无论做什么,你都充满着兴致。这份轻松感之中带着一股孩童式的好奇,当孩子感到好奇时,他的心中并没有特定的目标,他不会想得到硕士或博士学位,他只是单纯地感到好奇罢了。

  接下来的一个元素是仁慈(compassionatekindness)。这是非常重要而必要的一种品质,因为过程极为艰辛,所以你必须仁慈对待自己。就因为你还没解脱,所以受苦是很自然的事,为什么要用驱迫的方式让自己更苦呢?为什么一犯错就必须惩罚自己?仁慈这个元素会使你更信赖自己、信赖成长的过程、信赖你的心和你的本体。仁慈会带来无私的态度,一旦有了这种仁慈之心,你自然会友善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别人受苦也会令你感觉痛苦,你不但想解脱自己,也想解脱别人的苦。解脱是没有固着点的,所以如果集中焦点在自己身上,你就变成一个最大的固着点。"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会伤害我?什么是对我最有利的?"这些想法都围绕着"我"以及自我的身份认同。仁慈能够消融掉这种固着或设限的倾向,使你从自我中心的状态里解放出来。仁慈能使你承受得住艰困中的痛苦,使你更能信赖自己的本体以及自己的心智能力;仁慈使你在内在工作中变得更柔软,对别人更慈悲。这是我们在对治人格模式及人格议题时,必须发展出来的一种能力。
解脱之道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