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小说 >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研究TXT下载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研究

作者:王跃生(现代)
栏目:文学.小说
类别:现代
大小:0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 2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总序1

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

总  序中国社会科学院拥有一支朝气蓬勃的青年研究队伍,他们多数是毕业于本院研究生院和全国许多著名大学的博士生、硕士生,有的曾出国求学。他们接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基础知识扎实,目光敏锐,视野开阔。目前,在经济学、哲学、宗教学、社会学、法学、国际问题、文学、语言学、史学等主要学科领域,正在有越来越多的青年研究人员承担起重要的研究工作。他们中间有的已经崭露头角,有的已经成为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在学科建设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为社会科学提供了机遇,同时,研究事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新问题。其中一个急待解决的困难就是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社会科学研究主要是通过论著的形式作用于社会,出版问题得不到解决,研究成果就难以产生其应有的社会效应,研究人员的劳动价值也就得不到社会的承认。目前,学术著作出版难已经成了一个困扰研究人员的普遍的社会现象。名家的著作尚且难出版,青年人的就更难了,对青年科研人员来说,学术成

-- 3

2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总序

果能否被社会所接受比物质生活待遇好坏似乎更为重要。因此,如何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关系到科研队伍的稳定和研究事业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根本问题。值得庆幸的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社会科学院仍然有相当一部分青年学者兢兢业业,埋头苦干,致力于学科建设和研究事业,在比较艰苦的科研环境和条件下不断做出成绩,这是令人钦佩和感人至深的。

从他们身上,不仅能看到可贵的爱国情操和献身事业的精神,还能看到社会科学研究事业乃至社会主义中国的希望。有这样的精神风貌,相信他们必将能够成为跨世纪的栋梁之才。

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年学者文库)即是基于学术研究事业的考虑,也是为了实实在在地帮助青年学者,解决他们学术成果出版难的问题。通过丛书的编辑出版,一方面让青年学者辛勤所得能够得到社会的承认,另一方面让他们的成果接受社会和实践的检验和学界的评判,以利于提高他们的水平,促使他们尽快成才。繁荣学术,扶植青年,我想这是编辑(文库)的两个最重要的宗旨吧。

至于(文库)能不能起到这个作用,有没有好的社会效果,就取决于大家的努力和合作了。若干年后再来看这件事情,也许就清楚了。

胡 绳一九九四年一月三十日

-- 4

目  录1

目  录

前 言……………………………………………………(…1)

第一章 绪  论………………………………………(…1)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盛衰概念之我见………(…2)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类型及产生方式…

(10)

第三节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特征…………(…14)

第四节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对当代人口发展的影响………………………………………(…18)

第二章 户口管理政策………………………………(…20)

第一节 户口登记上报政策………………………(…20)

第二节 人丁统计政策……………………………(…37)

第三节 户等划分标准……………………………(…44)

第四节 户口种类的划分…………………………(…52)

第五节 户口的社区管理政策……………………(…78)

第六节 查核漏籍、整顿户口秩序的政策………(…92)

第七节 人口行政政策……………………………(…108)

第八节 小  结…………………………………(…117)

第三章 婚姻政策……………………………………(…12)

第一节 婚姻年龄规定……………………………(…12)

-- 5

2目  录

第二节 婚姻范围规定……………………………(…131)

第三节 婚姻秩序政策……………………………(…149)

第四节 离婚及再婚政策…………………………(…153)

第五节 具有积极意义的婚姻政策………………(…159)

第六节 小  结…………………………………(…163)

第四章 生育政策……………………………………(…165)

第一节 鼓励人口增长的生育政策………………(…165)

第二节 婴幼儿保护政策…………………………(…175)

第三节 生育政策评价……………………………(…183)

第五章 家庭及宗族政策……………………………(…187)

第一节 家庭的维系政策…………………………(…187)

第二节 家庭财产的分配和继承政策……………(…205)

第三节 对大家庭的表彰政策……………………(…21)

第四节 宗族人口政策……………………………(…215)

第五节 小  结…………………………………(…227)

第六章 老年人口政策………………………………(…230)

第一节 老年人口生活照顾政策…………………(…230)

第二节 提高老年人口社会地位的政策…………(…246)

第三节 老年人口在进学、仕宦方面所受优礼政策………………………………………………………(…259)

第四节 老年人口的社会职责……………………(…265)

第五节 小  结…………………………………(…276)

第七章 人口迁移政策………………………………(…279)

第一节 迁移政策的类型…………………………(…279)

第二节 迁移组织政策……………………………(…315)

-- 6

目  录3

第三节 自由移民政策……………………………(…337)

第四节 小  结…………………………………(…345)

第八章 人口职业政策………………………………(…350)

第一节 封建社会基本职业的划分政策…………(…350)

第二节 重农政策与人口职业……………………(…35)

第三节 崇士政策…………………………………(…376)

第四节 工商业人口政策…………………………(…386)

第五节 四民之外诸业人口政策…………………(…403)

第六节 小  结…………………………………(…415)

第九章 流民政策……………………………………(…419)

第一节 流民概念的政策性界定…………………(…419)

第二节 流民的救助政策…………………………(…42)

第三节 流民还籍政策……………………………(…430)

第四节 流民财产处置政策………………………(…443)

第五节 流民招抚政策……………………………(…451)

第六节 流民政策评价……………………………(…458)

第十章 人口救济政策………………………………(…463)

第一节 自然灾害下的人口生存救济政策………(…463)

第二节 劝赈政策…………………………………(…491)

第三节 特殊人口群体的救济政策………………(…498)

第四节 防御性人口救济政策……………………(…510)

第五节 小  结…………………………………(…524)

第十一章 民族人口政策……………………………(…528)

第一节 民族人口迁移政策………………………(…528)

第二节 民族人口婚姻政策………………………(…548)

-- 7

4目  录

第三节 民族人口融合政策………………………(…562)

后 记…………………………………………………(…570)

-- 8

前  言1

前  言

在人类社会中,由国家制订政策来调整人口的发展,可谓是很普遍的现象。

或者可以这样说,在古今中外历史上,人口政策是政治家们关注最多的政策。而人口政策又对人口的具体发展过程产生重要的制约作用,中国当代的人口实践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

我们认为,当代中国人口问题的诸多方面,如人口基数过大,人口职业结构的畸形(农业人口所占比例过大)

,以及人们对婚姻、生育、家庭乃至迁移所持态度等,均同传统社会人口政策的影响有关。当然这些历史上的人口政策已经不可能以行政的方式对现代人口的行为产生作用,但是它们却转化成一种社会积淀、一种浓厚的社会观念来显示其固有的力量。这就是说,我们要更深刻地认识今天的人口状况,筹措解决现实人口问题的良策,就必须对传统社会人口的兴衰变化以及当时政治家所制订的人口对策进行研究,以便从中获得借鉴。

中国古往社会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等诸种社会形态。然而原始社会尚未形成国家,更没有建立统一的中央政权,所以,以诏令、谕旨、典章为表现形式的人口政策也就无从发布。因而这时的人口发展基本上以自然的形

-- 9

2前  言

式进行。奴隶社会(在我国主要是夏、商以及周王朝的前期)虽然有完整的国家和中央政权的存在,并且也具备了发布政令的条件,然而,它留给后人的政策性资料十分有限(主要是年代久远)

,由此我们难以真正把握该时期人口政策的全貌。中国封建社会如从春秋时算起,在华夏文明史上延续二千五百余年,它所留下的浩瀚史料记载了这期间各个王朝对当时人口发展所采取的方针、策略;并且封建社会早期的人口政策也直接承继了夏、商、周王朝政策中的主要做法。

所以,我们认为,对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加以研究,既可了解整个中国传统社会人口政策的基本脉络,把握这一历史时期中国人口盛衰变化的基本特征,同时对这种政策在当代人口发展中的潜在作用形式有进一步的认识。

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说到底是从农耕文化中产生的。它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统治者的利益和要求,也与小农经济下人们的利益和要求基本一致。更重要的是,它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直到近代,甚至现代社会的不少地区,农耕经济仍占主导地位。农业人口在全民中占最大比例。这种社会发展状态为传统人口政策的余绪继续产生作用提供了土壤条件。从这一点讲,我们更有必要审视传统人口政策。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在一些方面与现代人口政策有大相径庭之处,其中最突出之处是:当代中国由于人口重负对土地、资源乃至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压力,控制人口增长成为人口政策的中心;而在古代社会则相反,追求人多丁多几乎成为历代王朝的政策。即使如此,我们也可从封建政府

-- 10

前  言3

为达此目的所采取的措施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试图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人口发展的诸多政策进行较全面的分析。这是因为,在任何社会形态中,人口的发展变化并非孤立的事件。它受到社会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封建社会政府为了达到人口增长的目的,不仅从婚姻、生育政策上做文章,而且注重在社会救济方面采取措施。所以,在本书中,我们力图把人口发展状况放置在当时社会的大环境中去认识。

最后有必要一提的是,到目前,无论历史学者,还是人口专家,对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探讨多停留在断代性的分析中,这对人口史研究的深入是不可缺少的。而我们认为,全面论述中国传统社会人口的盛衰变化同政策的关系,可使人们从整体上把握这一历史时期人口的发展特征。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本人不揣浅陋,尝试着做一下这项工作。由于从整体分析方面可供参考的研究成果不多,所以书中所作论述,所提观点的错谬恐难避免,还望方家予以指正。

著者192年7月

-- 11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1。

第一章 绪  论

中国人口从古迄今,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其间或盛或衰,迭宕起伏,过程又显得异常曲折。在华夏历史长河中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是中国人口发展变化的重要时期。可以这样说,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的演变状况集中体现了传统社会人口发展的特征。我们认为,探讨这一时期人口的盛衰变化、既可以使我们清楚古往人口的发展轨迹,又有助于我们认识当代人口的状况,乃至未来人口变动的趋势。

中国封建社会朝代更替不断,各个王朝的政治家面对本时代人口的盛衰形势,或采取措施试图将“盛”的局面维持下去,或制订章程着力使人口从“衰”

的低谷中振兴起来。

由此,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的发展变化同各个朝代的政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是当时各朝政府治国理民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这一历史时期人口的盛衰变化产生了重要作用,而且其余绪一直影响到当代。对此加以研究,可以使我们明了这些政策的实施背景、内容及执行效果,同时将为我们制订现代人口政策提供借鉴。

-- 12



2。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盛衰概念之我见

人口本身是复杂的社会总体。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认识。谈到人口的盛与衰,其数量变化是首先要考虑的方面。然而,要衡量一个时期,并且是一个历史时期的人口,仅用数量指标作为尺度是不够的。

这里,我们把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的盛衰标志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口自然数量的多少人口的自然数量是指一个历史时期存在的所有人口,不分性别、年龄。在中国历史人口统计中,一向有丁口之别。

“口”是指全体人口,而“丁”的含义则因朝而异,或指成年男女,或仅指成年男子(其中以后者居多)。因此,弄清“口”

的数量是了解一个时代某个阶段人口自然数量多少的重要途径。在中国封建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的自然数量变化甚大。虽然,从总的趋势上看,我国人口的自然数量在不断增长。然而,在不少具体的历史阶段,人口数量并没有随着时间的延续而增加。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年)

,全国人口为59594978人。

①55年后,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57年)

降为2107820人;②至桓帝永寿三年(157年)

升至56486856

①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0,户口1。

②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0,户口1。

-- 13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3。

人。

①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再降为16163863人。

②导致人口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长期的战乱。而和平的社会环境以及统治者注意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则是人口数量增长的最有力的保证。唐代太宗初年,战乱刚刚平息,全国户数“不满三百万”。

③如按每户5人计算,全国人口不足150。至中宗神龙元年(705年)

便达到371400人。

④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为41419712人。

⑤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至52919309。

⑥在这方面,清朝的人口数量更具代表性。顺治八年(1651年)

,全国人丁户口为1060。

⑦这里的“人丁户口”实际相当于“户”的概念,平均1户按5口计算(下同)

,该年全国人口为530。康熙元年(162年)人丁户口达192030,⑧总户口为960510。康熙六十一(172年)

,人丁户口为25309198,⑨总户口为12654590。乾隆六年(1741年)

,清政府改变统计方式,“各省通共大小男妇1434159”。

A B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为20472461人。

A C 嘉

①杜佑:《通典》食货7。

②杜佑:《通典》食货7。

③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0,户口1。

④马端临:《文献通考》卷10,户口1。

⑤《旧唐书》卷8。

⑥《旧唐书》卷9。

⑦《清世祖实录》卷61。

⑧《清圣祖实录》卷7。

⑨《清世宗实录》卷2。

《清高宗实录》卷157。

A B《清高宗实录》卷701。

A C

-- 14



4。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庆八年(1803年)为30250673人。

①道光十四年(1834年)为40108574②。由此可见,从数量上讲,唐初至唐中叶和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是人口增长的时期,显示了人口“盛”的特征。而三国、魏晋南北朝则为人口减少的阶段,呈现出人口“衰”的迹象。这种现象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其它时期都有表现。

二、封建国家直接控制人口的多少在中国封建社会,各个朝代人口的自然数量同政府实际掌握的数量并不一致。从客观上讲,要使二者完全一致起来是不可能的,因为统计中的误差不能完全排除,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代也不例外。不过,在封建社会的某些朝代,载入国家户籍的人口数量,即政府实际控制的人口与当时存在的人口数量之间相差甚大。而这又非一般的统计误差所造成。

封建社会政府统计人口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弄清人口实际数量的多少,而是为了获取能够承担国家赋役的人丁数量。

与此同时,百姓则以虚报、瞒报户口,甚至流往他乡作为逃避赋役的手段,这成为封建社会十分普遍的现象。

需要指出,封建国家实际控制人口的多少与当局的政策不无关系。一般来说,政府如果采取与民休息、薄赋轻役的方针,那么,百姓便会安居乐业,官方实际掌握的人口就多;反之,统治者穷兵黩武,竭泽而渔,百姓只好走逃亡之路。

这样,政府不仅不能便所控制的人口增加,而且对已在版籍上

①《清仁宗实录》卷138。

②《清宣宗实录》卷261。

-- 15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5。

的人口也难以获悉其去向。史载:“东汉明章之后,天下无事。”

①统治者“务在养民,人户滋殖”。

②其人口数从明帝永平十八年(75年)

的34125021增加到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的5325629。

③而“建安之际,海内荒残,人户所存十无一二”。

④我们认为,并非十之七八的人死于战火。其中绝大部分逃于山泽密林,寻求新的生存之域。明代也是如此。明初朱元璋指出:“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譬如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

⑤并且明政府大量组织百姓开垦战乱地区的荒芜土地,因而经济得到较快的恢复。从史书记载上看,这个时期国家实际控制的人口也较多。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

,全国人口为60545812。

⑥永乐元年(1403年)达6659837,⑦这个数字是明代人口数量的最高纪录(对此后人增提出异议⑧。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即这一时期是明代实际控制人口数量工作做得较好的时期)。

而自永乐后期开始,明代的流民问题便逐渐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朱棣(明成祖)分析其原因时指出:“比来抚绥者不得人,但有科差,不论贫富,一概烦扰,致耕

①《通志》卷61,食货1。

②《文献通考》户口1。

③《文献通考》户口1。

④《通志》卷61,食货1。

⑤《明太祖实录》卷25。

⑥《续文献通考》户口2。

⑦《明成祖实录》卷26。

⑧《续文献通考》户口2。

-- 16



6。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获失时,衣食不给,不得已乃至逃亡“

①。明宪宗成化年间(1465-1487年)

,仅从荆襄地区就清理出流民140余万。

②流民实际是摆脱封建国家口籍控制的流动人口。从统计数字上看,明代中后期的人口数量变化很大。成化二十年(1484年)全国人口为6285829,③弘治元年(1490年)为50307843④,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又达到63654248人⑤,泰昌元年(1620年)再减至5165459人⑥。我们认为,在没有发生大的战乱情况下出现这种数字上的悬殊之差,是不符合逻辑的。然而,这里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这时期封建国家所能直接控制的人口与当时社会实际生存的人口数量间有很大的差距。在我们看来,封建王朝所能控制的人口多少也是当时社会人口盛衰的重要标志。

三、人口活动空间范围的大小我们中华民族今天所生活的这块辽阔的疆域,是在历史上通过一代代人的不断开拓而形成的。

在中国封建社会时期,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或者以冲突的手段来扩大彼此的区域,或者以交流的方式和睦相处,甚至融合,强弱互见,活动范围各有盈缩。因而对人口的空间分布也产生了深刻影响。

①《明成祖实录》卷26。

②《续文献通考》卷13,户口2。

③《明宪宗实录》卷259。

④《明孝宗实录》卷46。

⑤《明世宗实录》卷516。

⑥《明熹宗实录》卷4。

-- 17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7。

以中原王朝而论,春秋战国时期,汉族人口主要分布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其中尤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多,战国时的七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中有六国建于此,只有楚国建于江汉地区。

因而,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汉族人口活动的中心。这以后,各朝政府拓疆的程度大小不一。与此同时,周边民族也不断进入中原地区,甚至建立起两个全国性的政权(元、清)。纵观历史,各个王朝的统治区域也有盈缩之别。明朝人王士性于(广志绎)中指出:“古今疆域,始大于汉,最阔于唐,复狭于宋,明朝过于宋,而不及于唐。”

①而清朝疆域又是“汉唐以来,未之有也”

②。实际上,秦王朝的拓疆移民活动更具先躯者的作用。

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说:“今粤人大抵皆中国种,自秦汉以来,日滋月盛,不失中州清淑之气”

③。在北疆,根据《汉书》记载:“定襄、云中、五原,本戎狄地,颇有赵、齐、卫、楚之徒”

④。这些人也多为秦时所迁。汉代对西北的开发移民,规模更大。由此,大大扩展了中原华夏民族的活动空间,同时促进了不同民族社会经济的发展。然而这种状况在中国封建社会并未持续发展下去,而是时断时续,从而使人口的盛衰在地理范围上显示出来。

四、人口的职业结构是否合理从人口经济学上讲,人口的职业结构状况与社会经济发

①《广志绎》卷1。

②《清史稿》卷54,《地理志》1。

③《广东新语》卷7。

④《汉书》卷28下,《地理志》。

-- 18



8。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展水平直接联系在一起。中国封建社会是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因而,奔波于南亩从事农业劳动成为百姓的主要职业。统治者也把农业视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因而,他们总是希望把全体百姓都驱赶到土地上。其最突出的政策表现就是:重农抑工商。

不过,中国封建社会的大部分王朝也并不是不允许工商业人口的存在。中国早期的政治家就认识到:“‘斩木为耜,糅木为耒,耒(褥)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

①。并且他们还认识到:“圣王域民,筑城郭以居之,制庐井以均之,开市肆以通之,设庠序以教之。士农工商,四民有业。”

②这就是说,封建统治者把“士、农、工、商”确定为社会不可缺少的四种职业。

我以为,人口盛衰在职业结构上的体现是,社会的基本职业,主要是士、农、工、商业得到相对合理的发展,并由此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农业人口的过分庞大,工商业人口微不足道,会加重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色彩,导致民众生活环境的封闭。反过来,如果从事以生产奢侈消费品为主的手工业人口和以转运贸易为主的商业人口过多,出现“举俗舍本农、趋商贾,牛马车舆,填塞道路,游手为巧,充盈都邑,务本者少,游食者众”

③的现象,也会促使社会危机的产

①《汉书》卷24,《食货志》4上。

②《汉书》卷24,《食货志》4上。

③《后汉书》卷49,《王符传》。

-- 19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9。

生。对此,就要看封建时代各朝政府是如何采取政策加以调节了。

五、人口管理秩序的好坏我们认为,在中国封建时代,人口管理秩序主要表现为户籍管理,家庭和宗族的管理,婚姻的管理,老年人口的照料等。

在封建社会,人口的管理秩序同各朝的政治经济状况联系在一起。王朝在政治经济状况比较有利时,能适时检核户籍,丁口的确立标准也较宽,逃户和漏籍现象比较少,因而百姓承担的赋役也比较轻。

而当王朝衰败之际,户籍混乱,隐漏户口现象严重,政府为了维持残破的统治局面,加重丁口负担。家庭和宗族的管理也是如此,社会秩序的稳定,轻徭薄赋政策的实行,会使同居共财的大家庭得以维系,并进而促进人口的增长。相反,如果政府通过降低户等的标准来加重对百姓的剥削,就会促使家庭的解体,这种情形在唐宋时代都曾出现过。

人口管理秩序也同封建时代的伦理观念联系在一起。这在婚姻管理上体现得最突出,在封建政府看来,婚姻须严格遵守等级秩序,否则便为大逆不道。然而,我们站在今天来反观封建时代的婚姻管理秩序,主要看当时的政策是否导致婚姻适时,进而对社会稳定、人口增长所起作用。

六、小结由上可知,按照我们的观点,封建社会人口兴盛的概念是指:人口自然数量多,王朝直接控制的人口多,人口的活动空间大,人口职业结构比较合理,人口管理秩序好。而封

-- 20



01。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建社会人口衰落的概念正好与此相反。

同时,我们又认为,封建社会人口上述盛衰表现与当时各个王朝所采取的人口政策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可以这样说,中国封建社会人口的发展变化深深地打上了封建政府干预的烙印。这就是我把本书定名为《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类型及产生方式

从一般意义上讲,人口政策是政府干预调节人口过程的各种立法和行政措施。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也是如此。

不过,同当代相比,封建时代的人口政策在类型和产生方式上又有自己的特色。弄清这一点,将加深我们对封建政府干预和调节人口方式的了解。

一、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类型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类型是指它的体现方式。由此可以表明人口政策的层次、作用范围等。

(一)

封建国家的典章制度是封建人口政策的总纲,即它包括了封建政府对人口行为总的管理原则。在封建时代,每个王朝建立之初,都要制订典章制度,以此作为其治国的总纲。如《唐六典》、《大唐律》、《清会典》等等。这其中包含着大量有关户籍、迁移、婚姻、家庭等原则性规定,以及对违犯这些规定者的处罚措施。可以这样说,典章制度是人口政策的总汇,或者说,它是高度概括的人口政策。

(二)

帝王所颁发的诏令谕旨。

与典章制度这种相对比较固定的政策不同,封建帝王往往根据所面临的人口问题随时

-- 21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1。

作出反应,发布诏令谕旨加以解决。由此显示出统治者的治国理民能力之高低。我们认为,有关人口问题的诏令谕旨是封建时代最典型的人口政策,因为它最直接地反映政府的意图。这也是由传统社会的君主专制体制所决定的。

(三)地方性的法令、法规。这主要是指各级地方官府根据本地的人口问题所制订的政策,具有区域性特征。譬如对当地溺婴行为的限制,对流民的驱赶,对游民的惩处等。需要指出,这些地方性法令、法规的依据还是基于中央的典章,在一定意义讲,地方性人口法则是中央人口政策的具体化。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封建时代的典章制度中有关人口行为的规定是体现封建统治者人口政策的总的原则,并且具有较强的连续性;诏令谕旨是封建人口政策的最高表现;地方人口法令、法规是最具体的人口政策。

二、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形成方式在此,我们想探讨一下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是通过什么方式制订出来的。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中央集权,而中央之权又集中于皇帝之手。皇帝作为一国之主,拥有发布政令的全权。

然而,在政策发布前却需要有一个酝酿过程,由此形成了人口政策不同的产生途径。

(一)皇帝采纳身旁官员、谋臣的建议,并将其作为政策向全国颁布。这是封建国家人口政策形成的重要渠道。封建时代,皇帝自称寡人。实际上,皇帝如果仅靠其至高无上的地位来发布政令,就会闭目塞听,无法真正行施对全国的统治。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帝王要依靠一批臣僚作为股肱,为其出谋献策。

-- 22



21。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有许多重要的人口政策就是帝王根据臣僚建议而制订出来。西汉重要的移民实边政策是由谋臣晁错向文帝提出的。晁错指出:“令远方之卒守塞,一岁而更,不知胡人之能,不如选常居者,家室田作,且以备之”。

政府应首先“募罪人及免徒复作令居之;不足,募以丁奴婢赎罪及输奴牌欲以拜爵者;不足,乃募民之欲往者。皆赐高爵,复其家,予冬夏衣,廪食,能自给而止……”

①。此议被文帝采纳并加以实行,因而推动了汉代移民实边的进程。三国时曹魏的移民屯田政策的实行得益于羽林监枣祗的提议。

当时曹操“既破黄巾,欲经略四方,而苦军食不足”。枣祗的建议使曹操深以为然,“募百姓屯田许下,得谷百万斛”

②。对此曹操对枣祗之功铭感不忘,“祗死,魏武后追思其功,封爵其子”

③。隋文帝杨坚接受高颖建议,实行输籍定样制度,即将户籍确定标准式样,“遍下诸州”

,“每月正月五日,县令巡人,客随便近,五党三党,共为一团,依样定户上下”

④。此政有效地防止了隐匿户口的现象。

总的来说,臣僚在封建时代的人口政策制订中起到重要作用,从中也可反映出最高统治者对官吏的使用水平。

(二)地方官上奏有关人口问题,或请示,或提出看法,经皇帝批准后,形成人口政策。

①《汉书》卷49,《晁错传》。

②《晋书》卷26,《食货志》。

③《晋书》卷26,《食货志》。

④《隋书》卷24,《食货志》。

-- 23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31。

如果说皇帝身边臣僚所言多是关于全国人口问题的建议的话,那么地方官所奏多为地区性的人口问题。南朝宋大明(457—464年)

初,山阴县人多田少,丹阳尹孔灵符上表请将该县无赀之家迁移至余姚,鄮、勤三县,宋孝武帝力排公卿异议,批准此奏,“徙人并成良业”

①。明代中期,流民问题十分突出。正统十二年(147年)四月,巡按山东监察御史史濡等上奏:“山东青州府,地瘠民贫,差役繁重,频年荒歉。

诸城一县,逃移者一万三百多户。民食不给,至扫草子、削树皮为食。续又逃亡二千五百余家。地亩税粮动以万计,请暂停征。“明英宗批示:”从之“

②。明末清初,四川由于受战乱冲击,百姓死亡甚重。因而清初出现“有可耕之田,而无耕田之民”的状况。康熙十年(1671年)

,四川湖广总督蔡毓荣上疏:四川“招民开垦,洵属急务”

,建议开招民之例,“将候选州同、州判、县丞及举、贡、监、生员人等,有力招民者,授之署职之衔,使之招民,不限年数,不拘蜀民流落在外及各省愿垦荒地之人,统以三百户为率;俟三百户民尽皆开垦,取有地方甘结,方准给俸,实授本县知县。”

③此议被采纳,从而加速了四川残破经济的恢复。地方官上奏使下情上达,皇帝借此可以了解全国各地局势。因而,这种方式在封建社会人口政策制订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三)

中央和地方各职能部门都制订有有关本衙门所管辖

①《通典》卷1,食货1。

②《明英宗实录》卷6。

③《清圣祖实录》卷36。

-- 24



41。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范围的人口政策。以清朝为例,中央有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其中的户部有《户部则例》,内含户口管理等政策性规定;刑部有《现行则例》、《督捕则例》,涉及到许多方面的人口违法行为。地方的总督、巡抚衙门和布政司衙门也制订有本地方人口法令条文。需要指出,各职能部门对有关人口法令的修改需报皇帝批准。

总的来说,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真正制订和发布权在中央,集中于皇帝之手。不过,各职能部门,特别是地方职能部门对本行业、本区域人口事务的关心程度,将对已制定政策的贯彻以及完善起重要作用,同时对新的政策的产生会起到推动或延搁的作用。

第三节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特征

人口政策由不同时代的当政者所制订,它的内容和要求又受到本时期社会发展水平的制约,打上强烈的时代烙印。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也不例外。

(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表现出很强的人身控制色彩。

一般来讲,无论什么时代的政策均具有强制性和法律性,否则将不会称其为政策。然而,这一点在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中体现得更突出。这是因为,中国封建政府更多的不是从经济角度来制订人口政策,而是着眼于政治形势;他们更多的不是出于对民生的关心而制订人口政策,而意在如何维持封建统治秩序。这种人身控制最明显的特征是控制人们的流动。封建时代,人口,特别是成丁,是封建国家赋役的主

-- 25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51。

要承担者。为了保障赋有人承,役有人当,国家采取了严格的户籍管理政策,定时检核丁口,察看户等。

仅此还不够,又采取株连或连坐政策,让人们互相监视、牵制。

一户逃亡,其赋役由邻里承担。只有在大规模的天灾人祸发生时,这种束缚才会相对减轻。因为不如此,百姓或者坐以待毙,或者被迫走上揭竿而起、暴力反抗的道路。这两种结局对统治者来说均是危境。第二,把治安防范作为人口管理的又一主要目的。封建社会存在着尖锐的阶级对立,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对立。因而,封建政府所制订的不少人口政策是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考虑的。如宋以后的保甲制、里社制就是这种政策的突出表现形式。清朝的保甲制规定,每户“给印信纸牌一张,书写姓名、丁男口数于上,出外注明所往,入则注其所来,面生可疑之人,非盘诘的确,不许容留”

;“月底令保正出具无事甘结,报官备查”

,①规定可谓严密。第三,加强对自由流动者的控制。

历代的流民实际是一种自由流动者。

当他们在本地谋生的条件发生困难时,便出外寻求生计。而封建政府往往把流民与反抗活动联系在一起,对此心存畏惧,特别是对那些遁入山林的流民总是想方设法加以驱赶、剿杀。

(二)

伦理色彩浓厚是封建时代人口政策的又一特点。

任何一种政策都是生活在一定时代、一定社会条件下的人来制订的,而人们又受到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的影响,并将这种观念贯彻到所制订的政策之中。

这是就一般情况而论。

在等级观念淡薄、经济意识强烈的当代社会中,人口政策中的

①《清朝文献通考》卷22,《职役考》。

-- 26



61。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伦理色彩已经很少。而封建时代则不同。中国封建社会统治者以儒家的人治学说作为治国理论,社会等级森严,从而使伦理色彩浓重地附着在人口政策之上。

具体来讲,在封建时代的生育政策中有奖励“一产三男”的规定。清代康熙帝六十一年(1722年)谕令:“民间一产三男俱存者,给布二匹,米五石;若男女并产及三女,不准行。”

①结合这些政策的背景可以看出,它们不仅包含着重男轻女的意识,而且带有夸耀其统治的目的。统治者把这种现象视为一种瑞兆,是其国家昌盛的标志。还有,封建社会有乡饮酒礼,每当举行之时,把年老者视为上宾。不过,统治者举行乡饮酒礼的真正目的并不是为了尊崇老年人,照顾老年人,而在于让民间百姓树立对封建秩序的认同感。

此外,在婚姻政策中,严格上下尊卑秩序等都含有这样的意思。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对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研究时,不能仅着眼于人口学,还要注意从社会学角度进行分析。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认识更客观,更接近于封建社会的实际;才能对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特征认识得更明确。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承袭性多,变异性少。我们认为,中国封建社会虽然长达两千余年,但各朝代人口政策的基本内容互相承袭,实际是后一朝代多搬用前朝的政策;而变动、更改方面相对较少。如《大明律》就是以《唐律》为蓝本制订的。

其中对婚姻、户口等方面的规定内容基本一样,

①萧奭:《永宪录》卷1。

-- 27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71。

只是处罚的程度略有轻重不同①。

《大清律》在许多方面又搬用了《大明律》。这种状况也是封建社会的本质所决定的。中国封建王朝虽然屡屡变易,而其面临的基本社会矛盾没有改变,由此派生出的人口问题也基本相同。因而统治者为此采取的措施也比较接近。掌握了这一点,就有助于我们认识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共性。但是,也要看到,封建社会尽管发展缓慢,各个朝代所遇到的人口问题也或多或少存在着差异,所以,对不同历史时期人口政策的特性也不能忽视。

(四)

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间接性特征比较明显。

从理论上讲,人口政策对人口过程的作用方式分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人口政策指直接对人口过程进行干预和调节的政策;而间接人口政策指不直接对人口过程产生作用,而是通过其它政策间接作用于人口过程的政策。我们说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间接性特征明显,意指这些政策中有不少方面并非政府为了纯粹的人口目的而制订,而是它们在客观上起到对人口发展的影响作用。以“轻徭薄赋”而论,它本身并非人口政策。

但是,这项政策的实行,减轻了百姓的生活压力;相应地,人们维持生存的能力增强,生育率会因此而提高,而死亡率则会下降,进而促进人口数量的增长。这就要求我们对封建社会人口政策探讨时,需将眼界放开,不仅要对直接的人口政策深入分析,而且要把间接的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过程的影响力充分挖掘出来。这是全面了解中国封建时代人口政策的最重要的途径。

①薛允升:《唐明律合集》。

-- 28



81。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既然封建社会人口政策具有上述特征,那么,我们在分析研究中就应该注意加以把握,以便能够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第四节 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对当代人口的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在我国尽管已结束了八十余年,然而,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一些精神仍然对当代人口的发展产生着影响。可以说这种政策成为一种文化溶进了我们的民俗,并规范着人们的行为。

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的精神所以还能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中具有一定市场,这是由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所致。严格地讲,封建人口政策产生于农耕社会中,而主要作用于生活在小农经济条件下的农民身上。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是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并存的社会。并且,在我国,还有80%的人口生活在农业社会中,传统的耕作行为依然是他们的主要职业。这就是封建社会人口政策所倡导的生育观、家庭观、婚姻观、职业观等能够继续作用的主要原因。而这其中不少方面所起的是消极作用,如生育中的重男轻女意识,婚姻上的门当户对观念,职业上轻工商、安土重迁观念。从根本上讲,这些落后意识的消除,有赖于现代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70年代末以来的改革开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十几年前的轻工商观念在今天已荡然无存,反而成为人们改变经济地位的重要手段。

同时还要指出,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中也有不少有益

-- 29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91。

的东西值得借鉴。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又灾害频仍的大国,灾害可能引起的饥荒和流民的出现这一历史事实在当代并未彻底成为陈迹。因而如何实行社会救济政策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流民问题应该引起重视。游民问题在当今中国正变得越发严重,其对社会秩序所造成的危害已经显现出来,需要筹措良策加以解决。

中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人口寿命的延长,将导致老龄社会的出现,养老问题也变得日益迫切。

不过,我们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人口政策更重要之处还在于,揭示这一历史时期人口变化的特征,以便更清楚地认识传统社会,或者说前工业社会,人口政策对人口发展诸方面所产生的影响,为从理论上更深入地总结中国古往以来人口的发展变化规律创造条件。

-- 30



02。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第二章 户口管理政策

户口管理是中国封建社会各个王朝最受重视的人口政策。同时,在当时社会诸种人口政策中,户口管理政策的内容最为明确。

封建政府力图把全部人口都控制在自己手中。

在他们看来,这是保持国家强盛所必需的人力条件。因为只有如此,封建国家征收赋税、摊派徭役才有保证。

另一方面,户口管理也是对人口活动行为的制约,它对封建社会秩序,特别是治安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 户口登记上报政策

在中国封建社会,各朝政府要定期进行自下而上的户口登记上报工作,以便使最高统治者周悉全国人口数量,并以此作为其制订赋役政策的依据。户口登记上报政策的内容主要是:各个王朝通过什么方式来获得丁口数量,多长时间进行比较普遍的户口检核。

具体来讲则包含户口登记的时间、项目、程序以及户籍册的管理方式。

一、先秦时期的户口登记上报政策一个国家存在的真正基础是人口。这里的人口是指统治者实实在在控制的人口。中国古代自先秦时各个政权均很重

-- 31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12。

视对人口的登记上报工作。对此,《周礼》中有一定反映(主要指西周和春秋战国时的状况)

:“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辩其国中,与其都鄙,及其郊野,异其男女,岁登下其死生,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司寇及孟冬祠司命之日,献其数于王。王拜受之,登于天府。内史、司会、冢宰贰之,以赞王治。”

①可见,当时的户口登记上报包括有人口的行政单位、居址、性别、死生状况、上报程序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并把这项工作提到“赞王治”的高度。此外,《周礼。地官》还载:“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可以说这是另一条户口登记系统。但其作用明显不如前者,只限于婚配范围。

先秦时期如此详备的户口登记上报规定是否被贯彻到实际生活中去了。这一点现在还是一个疑问。因为当时的政治文献对此反映并不多。

《国语。周语》提出:“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仲山父谏曰:‘民不可料也,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司民协孤终,司商协民姓,司徒协旅,司寇协奸,牧协职,工协革,场协入,廪协出,是则少多死生,出入往来,皆可知也。于是乎又审之以事。王治农于籍,蒐于农隙,耨获亦于籍,狝于既蒸,狩于毕时,是皆习民数者也,又何料焉。

‘“从中可以看出,周朝在此之前并没有对人口进行统一的、大规模的检核。而对所辖百姓的数量是通过平时各种专业官员”分而治之“而获得,或者在耕作、狩猎活动中加以掌握。不过,这种方式在国家人口数量少,居住

①《周礼。秋官》。

-- 32



2。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

较集中的条件下尚有可能实行,反之则有很大困难。
中国人口的盛衰与对策——中国封建社会人口政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