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小说 > 白话鬼谷子TXT下载

白话鬼谷子

作者:普颖华(当代)
栏目:文学.小说
类别:现代
大小:287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古代以大道教化众生的圣人,所以能与无形共生共存,是自然物化的规律。反顾而回溯以往,再回首察验未来,既可以知古,也可以知今。既可以了解对方,又可以知道自已。
依动、静、虚、实的运动原理,如果在未来及现在得不到实践,就可以反思历史去研求前人的经验。有些事要反复考察探索才能把握。这是圣人的见解,不可不认真研究。
别人说话,是动态的;自已缄默是静态的。要根据别人说的语,听他的辞意内涵,如果,对方言辞有矛盾,要反复地追问他,对方(真正)的答辞就会出现。
语言有形象性,事物可用比喻。因为有形象与比喻,所以要观察藏在言辞下面的含义。一般地说,形象可以模拟事件,比喻可以比附言辞,然后以“无形”的规律来求得有声的言辞,引诱对方说出(我方)所要知道的事,从而得到与人、事相吻合的真相。这就像张开网逮野兽一样。多张一些网,汇信而来的野兽就会多些。如果把捕野兽的方法用在人事上,只要方法合宜,对方就会自已“出来”,这就是钓人的“网”。要经常拿着这个“网”,追逐对方,如果从对方的言辞上不能进行比较,就要改变方法。用“形象”的手段,使之感动,以体会对方的思想、情感;进而控制对方。自已返回去,对方再度来,双方言辞均有形象、类比,于是心中就有数了。反复地用言语攻击、偷袭对方,事虽万变但不失于“言辞”,用“言辞”申明大道。圣人以此诱导惑化愚人、智者,使万事不容置疑。
古人善于从反面听别人言论,这可以改变鬼神,而刺探到实情。他们随机应变,很得当,对对手的控制,也很周密。如果控制不周密,得到的情况就不明了,得到的情况不明了,心里底数就不实。要把形象和类比,灵活运用,就要会说反话,以便观察对方的反映。想要听别人讲话,自已就要沉默;想要敞开,就要先收敛;想要升高,就要先下降;想要获取,就要先给与。要想了解对方的内情,就要运用模仿和类比的方法,以便把握对方的言辞。同类的声音可以彼此呼应,合乎实际的道理会有共同的结果。或者由于这个原因,或者由于那个原因;或者用来侍奉君主,或者用来管理下属。这就要分辨真伪,了解异同,以分辨对手是真实情报还是诡诈骗术。活动、停止、言说、沉默都要通过这些表现出来,喜怒哀乐也都要借助这些模式,都在事先确定法则。用反向形式来得到对方的回应,以观察其寄托。所以用这种反向思维的方法,自己要平静,以便听取对方的言辞,考察事理,论说万物,辨别雄雌。虽然没有论及事情本身,但是可以根据细微的征兆,探索出同类的大事。就像刺探敌情就要深居敌境,估计敌人的能力,再摸清敌人的意图,像验合符契一样可靠,像飞龙一样神速,像后羿张弓射箭一样准确。
所以要想掌握情况,要先从自已开始,只有了解了自已,然后才能了解别人。了解别人,就像比目鱼一样形影相随;掌握对方的言论就像声响与回音一样相符;明了对方的情形,就像光和影子一样不走样;侦察对方的言辞,就像用磁石来吸引钢针,应用舌头来剥取焦骨上的肉一样万无一失。自已暴露给对方的微乎其微,而侦察对手的行动要十分迅速。就像由阴变阳、又像由阳转阴、像圆变方、又像方转圆一样自如。在情况还未明朗以前,要用圆略来诱惑对手,在情况明朗以后就要用方略来战胜对方。无论是向前,还是向后,无论是向左,还是向右,都可用这个方法来控制。如果自已不事先确定策略,统帅别人就没有规范。做事没有智术,叫做“忘情失道”,自已首先认真确定策略,再以此来统领众人,策略要不暴露意图,让旁人看不到其门道所在,就可以称为“天神”。
[解析]
本篇“反应”实际是阐释了一种回环反复的思考方法。在对客体的观察中。只有回环往复的思考才能接近事件的客体,获得真知。
作者认为,对其事物要“重之、袭之、反之、复之”,万事不失其辞。
对世间一切事物皆当如此,了解今天必须反观历史,预测未来必须以现实为依据,此即“圣人之道”。
本篇还提出了把握对方谈话之道的“钓言之道”。所谓“钓言之道”就是让人家说出真话,这是发挥主观智能的高招。钓言时要明了对方情况,辨清对方是真情还是诡诈。历史及现代生活中许多谍报用间的事件,都发人深省他说明行“钓言之道”反复观察以知事物真相的重要。
如春秋时,伍子胥劝吴王夫差灭越,而吴王既辨不出伍子胥对他的忠心,也看不出越王勾践的用计,因而遭受国螟身亡之难。
吴王失误。吴王夫差贪图眼前利益,要去攻打齐国,伍子胥劝阻他说,“齐国和吴国习俗不同,语言不同,即使我们得到齐国的土地也不能居住,得到齐国的百姓也不能役使。而吴国和越国疆土毗邻,田地交错,道路相连,习俗一样,语言相通。我们得到越国的土地能够居住,得到越国的百姓能够役使。越国对于我国也是如此。现在舍弃越国去进攻齐国,这就像担心虎患却猎杀野猪一样,虽然可能获胜,但后患无穷。”
太宰嚭(pǐ)说:“伍子胥的话不可听信。君王如果进攻齐国并战胜它,然后移兵,以大军压晋国之境,晋国一定会俯首听命。这是君王一举降服两个国家啊!这样,君王的命令一定可以在中原各国推行。”吴王夫差认为太宰嚭(pǐ)说得对,不听从伍子胥的意见,而采用了太宰嚭(pǐ)的计谋。过了几年,越国人报复吴国,攻破了吴国的国都,灭绝了吴国的世系,毁灭了吴国的社稷,夷平了吴国的宗庙,夫差本人也被活捉。夫差临死时说:“死入如果有知的话,我在地下有什么脸面见子肾呢?”于是用巾盖上脸自杀了。
这个故事说明糊涂君王,祸患还没有来时无法使他明白;祸患到来之后,他们虽然明白过来也来不及了。夫差死到临人才知道伍于肯的策略是正确的,才发现自己愧对伍子胥。
那么勾践用什么计呢?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越国要求跟吴国讲和,吴国的条件是要勾践夫妇到吴国给夫差当仆役,勾践答应了。
勾践将国事委托给大夫文种,让大夫范蠡随他夫妇前往吴国。到了吴国,他们住在山洞石屋里。夫差每次外出,勾践就亲自为他牵马。有人指骂他,他也不在乎,低眉顺眼,始终表现一副驯服的面孔,很讨夫差的欢心。
一次,夫差病了,勾践在背地里让范蠡预测一下,知道此病不久就会好,他就亲自去见夫差,探问病情,并亲口尝了尝夫差的粪便,向夫差道贺,说他的病很快就会好的。夫差问他怎么知道。勾践就胡编说:“我曾经跟名医学过医道,只要尝一尝病人的粪便,就能知道病的轻重。刚才我尝了大王的粪便,味酸而稍微有点苦,用医生的话说,是得了‘时气之症’,所以病会好,大王不必担心。”果然不几天,夫差的病就好了。夫差认为勾践比自己的儿子还孝顺,深受感动,就把勾践放回国去。
勾践回国之后,卧薪尝胆,二十年以后,终于报仇雪耻,灭掉了吴国。
本篇中的投石问路,是掌握对手想法的很重要的手段。在社交、政治等活动中要随时根据对方反应制定策略,以便施展自己的手段,但不应露出自我行踪。
淳于髡(kún)救薛地,正是掌握齐王的心理,因势利导,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战国时代齐国名士孟尝君因与齐王闹翻而辞去宰相职务后,便回到自己的领地薛。他本想好好地休养一段时间,但是出乎意料地发生了南方邻国正计划举兵进攻薛的事情。只有向齐王求援才能解燃眉之急,但是孟尝君刚同齐王闹翻,确实不好开口。此时,恰巧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的淳于髡,归途中顺便到薛地向盂尝君问候。孟尝君一听到这个消息,真是喜出望外,心想:“一切都要依赖他了。”
淳于髡是齐国的入赘女婿,身长约五尺,人很机灵,能言善辩,因而经常奉命差遣,每次都不辱使命地完成了任务。他博闻强记,学问不属于哪一派,与人交谈时善于察颜观色。由此看来,交涉此事对他来说是最合适的了。淳于髡和齐国王室有密切的关系。与宰相孟尝君的关系也很密切。
当淳于髡来到薛地时,孟尝君优礼相待,分别时亲自到郊外为其送行,对他说:“楚国人攻打薛地,我已经没有别的办法侍奉您了。”淳于髡点点头,表示意领,心里在想如何救孟尝君。
淳于髡接受了孟尝君的请求,坚定他说:“一切依照你的指示。”他很快回到了齐都,立刻谒见齐王。表面上他以使者的身份向齐王复命,实际上则为盂尝君请求援兵。齐王问道:“现在楚国的情况怎么样了?”淳于髡抓住这个时机说:“我感到困扰的是,楚国是如此的顽固,而薛人又是如此的无自知之明。”
在这里,淳于髡是故意把话题转向了薛。而齐王不自觉地被淳于髡牵着走,迫不及待地问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淳于髡慢条斯理他说:“薛不考虑自己的情况,就在当地建立起祭奉先代的祀庙。现在楚国要进攻薛地,根本不会把祖先把庙放在眼里。薛真是无自知之明,而楚也太顽固了。我所指的就是这件事情啊。”
齐王一听变了脸色,说:“哎呀!先王的宗庙在那里呢!”于是赶快发兵援救薛,因此薛地才得以保全;盂尝君得救。
齐大夫淳于完善于劝说,借齐王的力量而把它作自己的力量,丝毫不露形迹,用以救薛。
“反应术”是《鬼谷子》中关于刺探情报的一种方法。
这里的反应与我们现在常说的反应有区别,它专指经过刺探使对手发生的变化。《鬼谷子》一书认为:别人说话是动态,自己缄默是静态,主张以静测动。这一招法也是纵横家独创的。它有自己的一套原则。主张通过某种活动或言辞,刺激对方开口,再根据对方的话来分析其真情,假如有不清楚或不合理的地方,再回来重新探求,从对方的言同中可以分析下一步的言行,力争得到对方的实情。
实行“反应术”就像渔人一样多打开一些网,等待对手落入,只要方法得当,把引诱之辞作为饵,不愁对手不出来。如果拿着网使对方说出的情况还不够用,就需要用模仿和比较的方法让对方将心里的东西都表达出来,进一步暴露实情,以便控制对手。要通过反反复复的反应,全面掌握情况。反应术在运用时还有一些小计谋。比如,要想让人家说话,自己先沉默;要让对方敞开,自己先收敛;要使对方把话头提起来,自己先落下去;要想获得什么,就先给对方点甜头。这一小计谋就是要解除对方的戒备心理,以便倒出实情。此外还需要辨别真伪,通过比较,排除假情况;要善于通过小事推测出大事;刺探情况要准确,要迅速;要先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对手;要与对手把感情拉近,像声和响一样密切,观察对手的言论要认真,像磁石吸铁针一样;自己暴露给对手的东西微乎其微,而得到的东西要多而且迅速。
苏秦是鬼谷子的门徒,苏秦合纵成功,正是把握了各国诸侯的心里,苏秦起初用连横的主张,去游说秦惠王,建议秦惠王利用秦国地利兵强的优势,鱼武力统一天下。但他的主张始终没被秦王采纳。他的衣服破了,钱也用完了,只得离开秦国回家了。
苏秦说秦连横遭到拒绝,回家后,他连夜搬出几十种书箱,拿出藏书,找到姜太公所写的叫《阴符》的谋略书,伏案诵读,刻苦揣摩。读书读困了,想睡的时候,就拿锥子刺自己的大腿,这样,经过一年的时间,终于思考推求出一个改连横为合纵六国的策略。
于是,苏秦去赵国,求见赵王,劝说赵王合纵赵、齐、燕、魏、楚、韩六国攻打秦国。赵王对苏秦的主张非常欣赏。赵王让苏秦做赵相,授给他相印,同意苏秦到各国相约合纵,拆散连横,以便压制秦国。
结果,苏秦没有耗费一斗粮食,没有用一个士兵,没用断一根弓弦,没有折断一支箭,使六国受制于合纵计谋,诸侯相互亲爱,胜似亲兄弟。诸侯中没有人敢和赵王对抗,都和秦国断绝外交关系。
语言的机变性常能转变局势,化险为夷。这也是反应术的精彩方略。
公元220年,曹丕受禅登基,建立魏国,天下各地都派人前来祝贺,征羌将军郭淮受左将军张郃派遣,亦预定为贺客之列。但是,走到半路。郭淮病倒了,所以没能赶上曹丕的登基大庆。
来到京城以后,在一次君臣宴会上,曹丕责怪郭淮说:“大禹曾在涂山召集各路诸侯大会,防风氏因晚到便被杀死。现在魏国建立,普天同庆,而你却来的最晚,你说说这是什么缘故吧?”曹丕把防风氏被杀的典故说给郭淮,意思是告诉郭淮要当心自己的脑袋,回答好了还算可以,回答不好则必杀无疑。郭淮听后,回答说:“我听说,黄帝时总是以德来教导人民,夏朝的时候因为政治衰退,才开始使用了刑法。现在我生活在唐虞盛世,无刑法之用,因此知道可以不像防风氏那样被杀,所以我才敢来迟”。
曹丕听后大悦,不仅没有处罚郭淮,反而把他提升为雍州刺史,加封射阳亭侯。
唐虞是中国传说五帝中的尧和舜,他们在位时政治清明,百姓和乐,所以把他们治国时期称为唐虞盛世。郭淮巧妙地把曹丕比作唐虞,回答巧妙,应对机智,不仅救了自己的命,而且得到提升,堪称是随机应变的智者。巧言斡旋解救危机,在历史上也不乏其事。许攸是曹操手下的大将,有一段时间,因不满于曹操而自拥兵将,出言侮骂,有背叛之意。曹操气极了,便想兴兵讨伐。群臣劝谏,曹操不听,横刀于胸不许群臣再谏,一场曹兵内部的火并眼看就要发生。
白话鬼谷子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随机推荐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