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英雄无名:阎宝航TXT下载

英雄无名:阎宝航

作者:王连捷(现代)
栏目:人物.传记
类别:现代
大小:488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序言


原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 郭峰

同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一样,阎宝航不仅为他同时代人们所钦佩,更为后人所景仰,年代越久远,人们对他的事业和伟大人格认识越深切。

阎宝航诞生在1895年4月,而屈辱的《马关条约》也恰好签订在1895年4月。这虽然是历史的偶然巧合,却使我们联想到在这个被侵略奴役和屈辱时代长大的阎宝航,他的身上不能不打上那一时代的烙印,他也不能不做出自己的抉择。

和许多爱国知识分子、革命者一样,阎宝航起初并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救国之路。他熟读四书五经,崇尚过诸子百家的理论学说。他在东三省最高学府奉天两级师范学校读书期间,开始崇尚“教育救国”思想,他认为,要复兴祖国,就必须抓好教育。他曾联络同学下到乡间私塾做改革陈腐教育制度的尝试。师范学校毕业后,在无任何收入的情况下,毅然倡办奉天贫儿学校,为无钱读书的贫苦儿童提供受教育的机会。当年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在盛赞阎宝航创办贫儿学校这一创举时说道:“北洋大员熊希龄是靠他内阁总理的地位与声势才办起香山慈幼院,而阎宝航领着几个无地位无声望的贫苦学生,白手起家,就办起了贫儿学校,实在难能可贵。”

真正使阎宝航思想上精神上进入一个新的境界,走上正确救国道路的是伟大的“五四”爱国反帝运动。他虽然并未亲身参加这场运动,但“五四”运动所提倡的反帝爱国思想在他心中点燃了一把火。此后,他便以极高的热情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在20年代初期,他和一些进步人士一起,在奉天创办“星期三会”,进而组织“社会主义研究小组”“启明学社”等。他积极支持反帝爱国的学生运动,与共产党人合作,创办以传播马列主义为内容的暑期大学。阎宝航是东北地区最早传播新文化新思想和马列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正是通过这些活动,阎宝航开始接受共产主义世界观,并积极支持共产党人在辽宁开展建党工作。

早在二三十年代,阎宝航就是东北青年学生最敬重的名人之一。这是因为,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东北民众反日斗争的积极组织者与领导者,而且是始终站在反日斗争最前列的先锋战士。他是第一个把日本分侵华秘密文件——“田中奏折”译成英文,公诸于世的,有力地揭露了侵略者的野心。他为了抵御外侮,捍卫主权,特邀集杜重远、高崇民、卢广绩等先后组织了“东北国民外交协会”、“辽宁省国民常识促进会”和“辽宁省拒毒联合会”三个民众反日团体,并不断地举行游行示威,有力地支援了东北当局外交谈判。他还和车向忱等组织民众先后三次焚毁日本人贩卖的毒品,被人称为“关东的林则徐”而广泛赞颂。九一八事变后,他是在关内成立的“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以全力支持东北民众抗战。他是在周恩来同志领导下的“东北救亡总会”的主席团成员,他把东北军军官、东北流亡民众、爱国人士组织起来,造成声势,促蒋抗日。全国抗战爆发后,他为执行毛泽东同志关于“抗战到底,打到鸭绿江边,收复一切失地”的指示,与国民党集团內的妥协投降势力做坚决斗争。

1937年9月,阎宝航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入党后常常是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全力以赴。他在周恩来同志直接领导下,以民主人士身份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政治活动,发挥了非凡的社会活动家的才能智巧,做出了一般人所做不到的巨大贡献。他以自己“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书记兼干事的特殊身份,广泛接触国民党上层人物,沟通东北军与国民党的关系,营救和掩护爱国人士、共产党员,始终不渝地为东北抗日救亡事业尽力。他的天才活动,使得他在1941年夏从有关方面获得了德国进攻苏联的机密情报,为苏军迎击德军的进攻争取了时间。他还巧妙地获取了日本关东军在我国东北、中苏边境上军事部署资料,为苏军迅速摧毁日军防线提供了可靠的保证。阎宝航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做出的贡献,为全世界全国人民所瞩目。抗战胜利后,阎宝航又果敢地站在争取和平民主斗争的最前列,同国民党的坚持内战坚持独裁的反共政策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是国民党制造的重庆“校场口事件”及南京“下关事件”的受害者之一。在重庆,他坚持正义,仗义执言。在下关,他不畏强暴,为掩护马叙伦等人同暴徒搏斗,而身负重伤。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董必武等同志曾对他热情关怀。之后他回东北,在任辽北省政府主席期间,他为消灭鼠疫,不避艰险,亲赴一线。辽沈决战期间,他亲临战地,带领民众踊跃支前,鼓舞士气,为决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阎宝航无论是在外交部还是在全国政协工作,总是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工作取得了卓越成就。

我们敬重阎宝航,还在于他是张学良将军的亲密朋友和幕僚,为张将军实现抗日救国夙愿做出了重要贡献,早在二十年代,阎宝航在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工作期间,他和张学良因共同崇尚新思想而结成莫逆之交。?张学良将军主政东北后,日寇加紧了对东北的侵略步伐,阎宝航等人组织抗日群众团体支援政府对抗日外交的斗争起了重要作用。后来阎宝航成为张学良在政治上所倚重的朋友。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当张学良将军处于困难时期,需要做出重要抉择的时刻,阎宝航和东北其他爱国人士始终紧密团结在张学良周围,为其出谋划策,在协助张学良将军实现“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斗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张学良被扣南京那些最难忘的日子里,阎宝航不顾风险四进奉化,为全力营救张将军而奔走呼号,那种对朋友的赤诚之心,的确给我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张学良将军是千古功臣,以阎宝航为代表的东北爱国人士给张学良将军以臂助所起的作用是有目共睹的。我们敬重张学良将军,也就更加怀念阎宝航。

在这里,我不能不谈一谈阎宝航。大家都看到了他浑厚善良,待人至诚,举止潇洒,谈吐豪放,善与人交,乐于助人。为了抗战的胜利,他淡泊名利,毅然舍弃在国民政府中的高位,而专事东北救亡运动。他胸怀坦荡,容纳误解,把真情实感深扎在人民群众中。正如他在日记中所说:“吾之最大悲痛,莫过于民族同胞惨重牺牲;吾之最大欢悦,莫过于同胞骨肉彻底解放。”为了抗战的胜利,他为党为人民做了许多有益的事情,甚至他的家也成为革命者的栖身处和庇护所。从南京到武汉,从武汉到重庆,他的家一直被人们赞誉为“阎家老店”。他处境危险,但他始终泰然处之,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大无畏精神和伟大气魄。但是,谁也没有想到阎宝航这样一个具有崇高精神和品德的人,这样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竟在“十年浩劫”中遭到“四人帮”无辜摧残迫害,含冤而逝。让我们记住这段历史的沉痛教训。阎宝航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在北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时,曾得到阎宝航的特殊关照。以后,无论是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阎宝航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阎宝航》这部传记出版的时候,说几句话,表示祝贺,并以为序。

2002年2月10日





一 窗下偷读(1)


在太子河畔的一片青草地上,坐着一位少年。他光着膀子,下身穿着一件补丁摞补丁的黑裤,身边放着一条皮鞭。在他的四周,是正在啃嚼着青草的猪群。他是一名猪倌。

现在,他对他的猪群似乎不屑一顾。看上去,他兴致很高,口中念念有词。仔细听来,他在诵读私塾的课文中的一段。噢,上午,他也是坐在这儿,背诵了《百家姓》,下午,他又开始背诵了《幼学琼林》。《三字经》对他来说,根本不在话下,他熟练得竟能倒背如流……

不过,这一次他刚刚背诵两句,嗓子像是冒了烟。他干咳两声,就停下来了。平日里,他背书时声音很小。今天不知怎么啦,他在背书时却学着私塾学生的腔调,几乎放开了喉咙,高声诵读。他在诵读时,始终像私塾学生手捧书本的模样,一动不动。这时候,他站了起来,走到河边,喝了两口水。然后选择一块湿滩地,手拿一根干树枝,在地上写起字来。

这是他的习惯,背诵完了还要练习书写……

这个农家少年姓阎,学名阎宝航。家住辽宁省海城县望台乡小高力房村。村子离这儿不远,距太子河主河道不过百余米,家里五间厢房,院门朝东,当地人称“东大门”,这就是他的家。父亲阎成德,母亲董氏。阎宝航共有姐妹三人,弟兄六人,阎宝航排名老四,三兄和六弟早夭。家中还有爷爷、奶奶,叔、侄、姑、嫂等二十余口人。

小高力房村位于太子河下游,距渤海口不足百里,地势低洼,水灾不断。阎成德一家老小,辛苦劳作,日子仍过得很艰难。遇有灾年,缺吃少穿,常常靠挖野菜,喝稀粥度日,有时不得不向地主富农乞借高利贷,以解决口粮、种子的费用。由于连年借债,无力偿还,每到年关地主便登门逼债,这情景阎宝航几十年后仍记忆犹新。阎成德夫妇尽管无力供子女读书,但他们仍企盼家中出个识文断字的人,好歹能在县衙门作点小事,免受人家欺辱也就满足了。为此,他们把长子留在家里,以便将来代替他们支撑家门,决定供次子读书。这样一来,老四阎宝航便失去了读书的希望,他从8岁到12岁,除了在农忙时随父下地干农活外,一直当他的猪倌。

阎宝航诞生在一个腥风血雨的年代。1895年3月,中日甲午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日军为攫取辽东半岛,通过海战占领了山东威海和辽宁的旅顺之后,开始向辽东各地发动疯狂进攻。尽管腐败的清军首领们无心抵抗,但几万清兵打得很顽强,付出了很大牺牲,终挡不住日军的进攻。日军在渡过鸭绿江后,占领了安东、宽甸、岫岩,很快又占领了海城、盖平以及营口等地。清朝政府曾起用湘军北援,力图夺回海城。战争很快涉及到距小高力房村不远的小牛庄,炮声隆隆,人心惶惶。逃难的人群每天不停地从村边经过,大呼小叫,扶老携幼,目不忍睹,小高力房村民也差不多都走光了。

作为一家之主的阎成德,吩咐长子把全家老小带走。这个时候,董氏却已怀9月身孕。她告诉丈夫,自从三子夭折后,她就下决心保护这个“老四”,不能让他再有三长两短。再说她本来身子骨就弱,正常情况下没有奶给孩子吃,离开家乡去逃难,这个“老四”就难保了。所以她央求阎成德,不到万不得已时决不能离开家。在那些日子里,善良的阎成德一直守护着媳妇,听着炮声度过了日日夜夜。

战争很快就以清军战败而结束了。这年4月6日(农历三月十二),阎宝航呱呱坠地。

11天后,清朝政府与日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马关条约》。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所属诸岛、台湾全岛以及所有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万万两……

在帝国主义侵华史上,我们可以看到,日本如何通过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迈出了侵略中国重要的一步。后来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实际上都是甲午战争的继续和恶性发展。这个近代史上的大事,同阎宝航的出生当然是历史的巧合。但对阎宝航一生奋斗的经历,的确有着密切的历史联系。

1907年夏日的一天,阎宝航照样在草甸子上放着猪,下午特地稍早一点收工。他像往常一样,赶着猪照原路经过邹家私塾馆。私塾馆的门窗敞开着,却没有传出像往常一样的读书声。阎宝航本想去看个究竟,却不情愿地转身赶着猪群向村中走去。他放了四五年猪,每每经过这里,听到朗朗读书之声,便禁不住流连于窗外,偷听塾师讲授,静听学生读书声。他很想成为私塾里的一名学生。有一回,他放猪回来,路经私塾馆便听起课来,竟忘了把猪赶回各家大门口,几头猪趁机溜到人家的地里,拱吃了不少土豆。惹得人家找到阎家告状。为这事儿,阎宝航挨了父亲的一顿训斥。此后,他不敢怠慢,总是先把猪送回各家之后,方才掉头小跑直奔私塾馆偷听先生授课。
英雄无名:阎宝航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第 6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