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TXT下载

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作者:蒋浊文(近代)
栏目:人物.传记
类别:现代
大小:321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
*序言
***************

  这个近现代史上曾经最有权势的家族,其足迹整整横跨了三个世纪,他们的命运随历史浮浮沉沉,历史也因他们而有所改变。那么,到底是因为有了他们,历史才更精彩,还是历史造就了他们的精彩,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才是那个历史舞台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

---------------
震撼一个时代的王朝
---------------


  蒋介石,生于1887年,卒于1975年,将近百年的悠悠岁月,记录的不仅是一个人的生老病死、喜怒忧乐,更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悲欢离合。作为近现代史中一个复杂而充满神秘色彩的人物,蒋介石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尽的言说和难释的谜团。
  正是因为有了蒋介石,才有了曾经煊赫无比的“四大家族”——“蒋宋孔陈”。作为“四大家族”毋庸置疑的领军人物,蒋介石的才能和野心是不可忽视的。
  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蒋介石,“公十一岁,读《春秋》、《左传》。”“十六岁,赴岩溪村从毛思诚温习《左传》,圈点《纲鉴》,应童子试。”之后才开始接受新式教育。所以从秦始皇的“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到董仲舒“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的政治理论,都给蒋介石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所以有了他以后政治生涯中的独裁统治,即“一个党,一个主义,一个领袖”。而且,统治者要选择后继者,不是采用西方民主的选举制,而是延用实具中国封建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这样蒋氏家族才有了那么绵延悠长的权力脉络,从蒋经国、蒋纬国,到孝文、孝武、孝勇三兄弟再到今日的友松、友柏、友常、友青,他们牵系的不仅是一个家族的蔓延、变迁,还有台海政治风云的变幻莫测。
  这个近现代史上曾经最有权势的家族,其足迹整整横跨了三个世纪,他们的命运随历史浮浮沉沉,历史也因他们而有所改变。那么,到底是因为有了他们,历史才更精彩,还是历史造就了他们的精彩,我们已不得而知。但惟一可以确定的是,他们才是那个历史舞台当之无愧的主角之一。尽管在历史的烟云中,这些权势和煊赫已慢慢归于平淡。曾经蒋经国所希望的“梅兰竹菊”、“松柏常青”(所以才以此命名),并没有如其想象的那样延续蒋氏的政治生命。正如蒋孝勇所说的“蒋家过去和中国现代史联系在一起的,总要有个结束”,现今的蒋氏后人更多从商从学,几乎无人从政。
  “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也许后人无法真正探知所谓历史的真相,但我们还是可以用文字和图像去触摸它、接近它。现今,随着一些陈年老档案浮出水面,某些历史疑团也在不断解开。从一个更开放的语境出发,在坐拥更多更真实的资料的基础上,我相信:历史也可以被有限地还原,而从中依稀可以窥视到一个时代的轮廓。

//

***************
*蒋介石私密生活影像
***************

蒋介石和陈洁如孙中山的爱将蒋介石始于政治的婚姻蒋介石致辞蒋介石在台湾阅兵毛泽东和蒋介石艾森豪威尔访台  蒋介石,1887年出生在浙江奉化溪口。他的出生给蒋家带来了欢乐。可那时的人们何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婴儿,以后竟在中国叱诧一时……

---------------
革命开始萌芽(1)
---------------


  1887年的中国,清朝统治摇摇欲坠。此时的孙中山心怀“医亦救人之术”,放弃仕途和当传教士等职业,进入了香港雅丽氏医院开设的西医书院(即香港大学医学院前身),和一些有革命理想的同志畅谈中国的前途。尽管谁都无法预测未来,但革命正在酝酿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希望。
  但谁也不会想到,在遥远的浙江省奉化溪口镇诞生的一个婴儿,用另一种方式“继续”革命先行者中山先生未竟的事业,并极大地改变了此后中国的历史。或许历史本来就是充满了偶然的必然,一切变革都发轫于人们无法预知的日常。
  浙江奉化溪口镇——宁波市区的西南方向,以剡溪之水而得名。其实,说是溪口镇,不过是一条总长不足三公里的街市而已,蒋家的祖室就在溪口镇,为一幢二层楼房,有屋十余间,名叫“素居”,后改称“丰镐房”。1887年10月31日,蒋介石在此出生,祖父蒋斯千和父亲蒋肇聪以经营“玉溪盐铺”为生,主要经营粮、盐、酒等杂货,在当地也算一大户。
  在蒋介石之前,溪口蒋家只能说是生活殷实、小康之家而已,并无什么显赫的声名。但因为有了蒋介石,“玉溪盐铺”、“丰镐房”这些偏僻的词语进入到了大众视野,今日的奉化溪口镇也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可当时的人们并不知道这个婴儿日后的命运会如此煊赫,更不知道他会掀起如此巨大的政治风浪。
  蒋介石不是蒋肇聪的第一个男孩,此前他的父亲、母亲都各自有过婚姻。但蒋家老太爷闻知添了一个男孩,还是大喜过望,亲自取名为“瑞元”,又名周泰、志清、中正。蒋介石四岁时,母亲王采玉又生了女儿瑞莲。隔一年,又生次女瑞菊。又隔一年,再生幼子瑞青。
  幼时的蒋介石是顽劣异常的,人称“瑞元无赖”,这一点他自己也承认,“六岁就学,顽劣益甚”,让母亲王采玉操了不少的心。但好景不长,阔绰无忧的生活很快被打破,幼年的蒋介石早早地体验到“家变”的挫折和痛苦。1894年,祖父蒋斯千撒手西归,次年夏天,父亲蒋肇聪又身染时疫而殁,面对分家时亲戚们的百般欺凌,孤儿寡母坠入了生活的低谷。分家之后,小女瑞菊、幼子瑞青相继夭折,更是给王采玉沉重的打击。据蒋介石成年后回忆,母亲“受到过很多委屈,饮泣吞声,无可申诉”。
  但愈是艰难挫折,母亲王采玉就愈是发奋自强。她把自己全部的希望寄托在蒋介石的身上,从学业到做人都毫不放松,四处为儿子寻求名师,几经周折。1900年,蒋介石见到邻村榆林的表妹,并产生了朦朦胧胧的爱情。王采玉知道了,自然是喜出望外,想着亲上加亲,但女方家人的一席话却给她当头一盆凉水。“瑞元那个无赖,还想做我家的女婿,谁肯嫁给他……”羞愤不过的王采玉心下暗想,你越是这样瞧不起我们,我们偏是要找一个最好的。
  毛福梅就这样走进了王采玉的视线。虽然当时的毛福梅是年方19的老姑娘,但她家家境殷实,她又忠厚老实,勤劳能干,这样的媳妇一娶进来,不但可以帮忙管束蒋介石,还可以有孙子抱,何乐而不为?
  1901年,15岁的蒋介石做了新郎官,想当然,虽然母亲对婚事是满意有加,但蒋介石对男女之事依然是懵懵懂懂,新婚之夜就让新娘子守了空房,他自己则躲到母亲的床上呼呼大睡,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任人推拉叫喊都醒不了。新娘子毛福梅就这样独自垂泪到天明,度过了自己的新婚之夜。
  1902年,奉化县城举行童子试,信心百倍的蒋介石前往应试,但遗憾的是没有考中。传统仕途的道路没有走通,蒋介石开始考虑另一种人生的方向——入新式学堂。1903年开始,蒋介石先后在“凤麓学堂”和“箭金学堂”读书。
  就在异乡求学的过程中,17岁的蒋介石开始有了和妻子毛福梅单独生活的机会。此时的蒋介石,已经褪去了一些幼稚之气,有了些许大丈夫的气魄。他为妻子雇了一个梳头娘姨,还特地邀请一位林姓同学的妹妹来家与毛福梅做伴。他自己白天按时去学校,晚上及时回家,一面复习功课,一面教毛福梅识字。每逢节假日,携她去周围的旅游名胜游览烧香。这是毛福梅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她用传统女性的温柔和顺迎合丈夫,也希冀着能够从此白头到老。
  可是,眼界渐渐开阔的蒋介石已经开始对自己的前途重新思考了。虽然“凤麓学堂”和“箭金学堂”除了讲经,也开设了诸如算学、英文等新式课程,但学科仍以经史为主,换汤不换药,这是无法满足求知欲很强的蒋介石的。尽管他在这里接受了比较全面系统的传统教育,但“箭金学堂”一位叫顾清廉的老师的话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国家的强大,需要军事力量的壮大”,“青年欲大成求新,当出洋留学异邦”,浙江甚至中国都已经放不下他的野心,要想学到更多的东西,只能出国。
  当时的奉化县城,出国留洋的人几乎没有。并且,刚刚新婚没多久,无论是王采玉还是毛福梅,都不同意蒋介石出国。可此时的蒋介石决心已定,所以无可奈何之下,王采玉和毛福梅只得把平时积攒下来的私房钱都拿了出来,给蒋介石做赴日留学的川资。
  1905年4月,蒋介石登轮东渡,开始了自己的日本留学生涯。但没过多久,蒋介石忽然接到了母亲的来信,要他立即返回家乡参加姐姐的婚礼,而且口气十分坚决。原来“姐姐成婚”是次,要他赶紧回家,早日生子是真。一向侍母至孝的蒋介石不敢怠慢,又回到了中国。同时也为报考保定军官学校(当时的名称是“通国陆军速成学堂”)做准备,以此作为一个跳板,然后再去报考日本军校,这样起点可以更高一些。
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