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物.传记 >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普希金TXT下载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普希金

作者:佚名(现代)
栏目:人物.传记
类别:现代
大小:202KB
评价星级:★★★★☆
下载次数:(本周:,本月:)
在线阅读  点击下载

书籍节选

书籍章节作者介绍


第一章  从皇村神童到文坛泰斗

1815年,在俄罗斯文化史上,在普希金的人生道路上,都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一年。这年隆冬的一个傍晚,寒气袭人,雪花飞舞。俄国京城圣彼得堡郊外的皇村中学校园里却张灯结彩,喜气洋洋。学生和教师们都身着节日盛装,聚集在通往礼堂的道路两侧,满怀欣喜地等待着来自京城的贵宾。不一会儿,随着阵阵欢快的马车铃声,一辆辆造型考究的三驾马车徐徐驶进了这所培养贵族的学校。陆续下车的有教育大臣、陆军元帅、俄国东正教大主教、文坛精英和京城贵妇。金光灿灿的勋章和流苏熠熠生辉,浓郁的法兰西香水芬芳扑鼻,真是宝马雕车香满园!圣诞节和复斋节刚刚度过,今晚又要庆祝什么节日?为何如此众多的名流荟萃学堂?原来,这里将要举行皇村中学建校三年来首次公开的升级考试。它是对该校教学工作的一次隆重的检阅。皇村中学也将借此良机向俄国社会展示它的办学成就。面对这样重大的考试,学生中有的轻松自如,有的紧张拘谨。但不管怎样,他们都竭力想留给考官们一个最佳的印象。贵宾席中坐着一位所纪很大的人,如雪的双鬓透出他的阅历,沉稳的普希金                  ・3・神情显出他的资深。他就是饮誉文坛的大诗人杰尔查文。他莅临这次考试,不光是为了检验学校的文学教学,似乎心中还带着种期盼。他曾驰骋文坛名震学界,如今已年至耄耋,他多么希望能有杰出的后生接过他那支为俄罗斯而写作的笔,考试开始了,背书本式的答辩几乎让老人昏昏欲睡,然而,当杰尔查文听到一个熟悉的名字时,他立刻兴奋起来。有人对他说起过这个与众不同的孩子,老人的双目因此而闪动出期待的眼光。这时,只见一个身穿黑色燕尾服,脚蹬高统靴的英俊少年站在富丽的大厅中央。他个子不高,头发卷曲,黑黝的脸上一双明亮的眼睛炯炯有神。他面对考官,神情自若,深情而激昂地朗诵起自己创作的诗篇 《皇村的回忆》,他用诗歌把人们带入了如梦的幻境:

沉郁的夜的帷幕,

悬挂在轻睡的天穹;

山谷和丛林安息在无言的静穆里,

远远的树丛堕入雾中。

隐隐听到溪水,潺潺地流进了林荫;

轻轻呼吸的,是叶子上沉睡的微风;

而幽寂的月亮,象是庄严的天鹅,

在银白的云朵间游泳。

——《普希金抒情诗选》查良铮译  下同普希金                  ・4 ·

人们随着少年诗人的思绪来到一处美妙的境界:

瀑布像一串玻璃的珠帘

从嶙峋的山岩间流下,

在平静的湖中,仙女懒懒地泼溅着

那微微起伏的浪花;

在远处,一排雄伟的宫殿静静地

倚在一列圆拱,直伸到白云上。

这就是少年诗人心中的“北国的安乐乡”——景色绮丽的皇村花园。然而,这里不仅有盛世的繁华,也经受了俄法战争的洗礼。

战栗吧,异国的铁骑!

俄罗斯的子孙开始行进;

无论老少,他们都起来向暴乱袭击

复仇的火点燃了他们的心。

战栗吧,暴君!你的末日已经近了

你将会看见:每一个士兵都是英雄;

他们不是取得胜利,就是战死沙场

为了俄罗斯,为了庙堂的神圣。

诗中饱满而昂扬的爱国主义激情感染着、震撼着在场的每一位听众,特别是那些不久以前亲身经历过抗击拿破仑侵略的卫国战争的人们。少年的颂诗在庄严的声调中结束。片刻的宁静之后,大厅里骤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与喝彩声。老诗人杰尔查文情不自禁地普希金                  ・5 ·站了起来,他好久没有听到这样气势恢宏的诗篇了。那崇高的主题,那严谨的结构,那流畅的诗句,那史诗的风格竟出自于一个年仅15岁的少年之手,他感觉接班人就在眼前。此时,老人恨不得立刻把少年诗人拥入怀中。然而,那个稚气未脱的男孩子却一阵风似地跑进了夜色掩映的皇村花园里。这个被大诗人杰尔查文认定的俄国诗坛的新星就是后来成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的亚历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一夜之间,普希金的名字传遍了整个彼得堡文学界。很快,他的佳作发表在国家级的刊物《俄罗斯博物馆》上,接着又被收进《俄国斯范文》中。从1815年起,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家的名录里又增添了一个光辉的名字。

1799年6月6日,在莫斯科郊外的戈布里诺庄园里,贵族谢尔盖・普希金迎来了他婚后第一个儿子的降临。这位崇尚功名的父亲给他的儿子取名叫亚历山大。于是这个后来的大诗人就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好像那位远古的威严君主一样,诗人成年以后也喜欢自己的名字并以此为自豪。小亚历山大童年的生活环境是优越的,但贪图享乐的父母对孩子却并不喜欢,他们觉得小普希金太淘气太顽皮。幸亏诗人还有个慈祥的外祖母。她是俄皇彼得大帝黑奴汉尼巴尔的孙女,普希金因此而保留着北非埃塞俄比亚人的血统,普希金                  ・6 ·外祖母对小亚历山大格外疼爱,常常给他讲自己的家史和俄国历史传说。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普希金一生下来就得到奶妈阿丽娜・罗季昂诺夫娜的细心照料。这位朴素慈爱的劳动妇女不仅有一颗善良的心灵,而且还很有智慧,她知道许许多多的民间谚语、童话故事。奶妈不光从生活上照料普希金,更给他以精神上的丰富养料。阿丽娜勤劳的品格、乐观的精神给了普希金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她一直跟随着普希金,成为他记忆中最难忘的一个人物。诗人从小生活在莫斯科郊外的庄园里。在这里他开始了对世界的直观了解,乡间的自然风光是普希金童年的第一个老师。而引导他认识大自然的就是他家的青年长工尼基塔。这位壮实的庄户汉子经常带领小亚历山大和其他小伙伴去爬山、涉水、滑雪橇、坐着三匹马拉着的轿车去领略白桦林的优美,在开满蒲公英黄花的绿茵上嬉戏,去田野里聆听农奴们动听的民歌。所有这一切都培养了诗人健康的心灵,也使他从小就养成了与普通百姓交往的好习惯。同人民心灵的沟通最终使普希金成为人民的诗人。

普希金诞生的时代,法兰西文化风靡了整个俄罗斯。上流社会都以崇尚法国生活方式为时髦。诗人的父亲和母亲都说得一口流利的法语。酷爱法国文艺的母亲娜杰日塔・奥西波娃有时读法国浪漫小说入了迷,普希金                  ・7 ·竟然忘了照顾自己的孩子。为了使普希金能获得标准的法式教育,父母为他请来了两位法籍家庭教师。其中的一位不仅谙悉法国文艺,而且本人还擅长绘画。在他的精心指导下,普希金既学会了法语,又熟练地掌握了绘画技巧,使他很早就显得多才多艺。后来,他凭借绘画的才能,曾为自己的许多诗歌画了插图和人物肖像,创刊160余年的俄罗斯《文学报》(一度称苏联《文学报》) 那刊头的普希金头像就出自于作者本人的手笔。

普希金的家里经常举办文艺沙龙。文坛名流杰尔查文、茹科夫斯基卡拉姆津以及诗人的叔父瓦希里・普希金都是他们家中的坐上客。小普希金常常像个大人一样,静静地坐在一旁听长辈们谈论文学和艺术。从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的俄国文学虽然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罗蒙诺索夫、苏玛罗科夫、杰尔查文、拉吉舍夫、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等一批著名诗人,但总的水平不高。俄国古典主义文学是法国古典主义的翻版。诗人们一味崇尚理性,醉心于对所谓“开明君主”的歌颂,颂诗体裁十分流行,作品的形式很刻版。杰尔查文成为文坛盟主以后,这种状况稍有改观。他为俄国文学引进了一点现实的生气和自然清新。西欧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传入俄国后,文坛上又兴起了感伤主义。茹科夫斯基和巴丘什科夫是它的两普希金                  ・8 ·个主要代表。作为一种消极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大都表现诗人们悲观厌世、冷漠孤独的心绪,作品中流露出忧郁和神秘的气氛。正如俄国19世纪批评大师别林斯基指出,感伤主义的代表作家们对俄国文学的发展作了一定的贡献,他们的成就是通过模仿德国诗人和英国诗人来取得的。茹科夫斯基开始在作品中注入本民族文化的内容;巴丘什科夫则更新了俄国抒情诗的形式。普希金之前的文学发展状况大体如此。它处于学步的阶段,但又充满着崛起的希望。小普希金在这样的文学沙龙里受到了俄国和西欧文学的初步的熏陶。在普希金的诗歌写作生涯中他最重要的启蒙教师首推他的叔父瓦希里。叔父当时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诗人。瓦希里很早就发现了他的小侄子的文艺天赋,便经常指导普希金阅读文学作品,教他写作诗歌。据普希金家人的回忆,小诗人早在七八岁时就开始写诗了。这样,一个能作诗会画画和熟悉俄法两种语文的聪颖男孩在1811年就顺利地跨进了令人羡慕的皇村中学。

在这所贵族子弟云集的学校里,普希金依旧保持着他那天真烂漫的乐观活泼的性格。他不喜欢教条式的讲课,数学、统计学也不是他的兴趣所在,吸引这位多才多艺的少年的依然是文学和艺术。荷马、维吉尔、贺拉斯、莫里哀、伏尔泰、卢梭、司格特、罗蒙普希金                  ・9 ·洛索夫、杰尔查文、克雷洛夫、卡拉姆津、茹柯夫斯基都是普希金热爱的作家。皇村中学的学习环境极为优越,许多有名的教授在这里讲课,学生们可以享用皇家的图书馆。普希金简直可以说是一个“书虫 ”,他不仅在学校拼命地看书,而且回到家里也常常钻进父亲的书房里,一读就是几个小时。据诗人的弟弟回忆,普希金大约在11岁时就把所有的法国文学名著记住了。来到这所贵族学校深造的学生中,有不少人抱着功名的幻想,希冀仕途坦荡。而普希金对当官看得很淡,对于他来说,诗歌才是生命的意义。他认为,一个人能安于淡泊就很幸福。他常常把自己关在书房里,仿佛忘却了整个世界,他时而兴奋,时而忧郁地同古人对话。给他乐趣的是一些歌唱爱情的歌手和诙谐幽默的散文家。他叹服荷马史诗的气势磅礴,为莫里哀的幽默机智所倾倒;卢梭的缠绵情愫打动了他那颗多情的心,而拉・封丹、克雷洛夫的寓言又给了少年诗人以智慧和启迪。普希金虽然喜欢名著,但不盲目崇拜权威。他具有哲学的思辩能力,被同学们称为“逍遥派哲学家”。 少年普希金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他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课余时间,他写诗,写喜剧,写戏剧评论。连年逾七旬的杰尔查文都不得不承认,普希金在皇村求学期间所写的作品已经超过了当时俄国所有的作家。尤其是1815年那次公开会考以后普希金                  ・10 ·小诗人的卓绝才华得到了俄罗斯文学界的普遍推崇。文坛的巨子如巴丘什科夫、茹科夫斯基还同小诗人结为忘年之交。热情的天性和雄辩的口才使普希金在同学们当中享有较高的威望。他很乐意给小伙伴们讲文学故事、朗读诗歌、杜撰笑话,同他们一起去郊游踏青,一块去欣赏歌舞戏剧。就是在这个如诗如画的北国花园里,少年诗人第一次感受了爱情的温馨。他的爱情诗篇起初就是从这里诞生的。在这爱情和缪斯的王国里,一位天才的诗人正在成熟。

普希金入学的第二年,即1812年,俄罗斯古老而年轻的大地经历了一场血与火的洗礼。由于拿破仑帝国的入侵,俄国人民掀起了保卫家园的英勇斗争,这便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卫国战争。俄罗斯军民在卓越的统帅库图佐夫元帅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终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拿破仑的侵略军。这场战争唤起了俄国民族意识和民主精神的觉醒,民主革命的意识首先在贵族进步军官中萌动。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贵族革命时期由此开始。当时,皇村中学附近驻扎着一批近卫军。一些军官曾经反攻到法国,那里新兴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法国18世纪末大革命的进步思潮也开始在俄罗斯古老的土地上传播。进步的贵族青年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俄国的专制农奴制度是阻碍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桎梏。他们普希金                  ・11 ·试图掀起一场社会革命。少年普希金通过与青年军官恰阿达耶夫等人的交往也了解了西欧民主思想和反沙皇专制的政治主张。从此,天性酷爱自由的诗人很快就成为进步人士的知心朋友。反农奴制和追求自由的思想在普希金的心中扎下了根,他在政治上也逐渐成熟起来。这一时期他写下了一些反专制颂扬自由的诗篇。

1817年,普希金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分到俄国外交部工作。毫不热衷于仕途的诗人在京城继续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除了看剧、跳舞和宴饮之外,他把时间都投入到创作和结交文学的朋友上。作家卡拉姆津、茹科夫斯基、维雅泽娜斯基等都是他的良师益友。当时,彼得堡有一个著名的文学社团叫“绿灯社 ”,其成员都是文学界的一些名流。普希金是这个进步文社团的核心人物。他经常在这里朗读自己的新诗,与文艺界的朋友们谈论俄国戏剧发展状况,探讨社会政治问题。他的创作才华和精辟的见解常常使朋友们深为折服。诗人也决心在京城文坛上干一番惊天动地的文学事业。果然,到京城才三年,即1820年,他的一部风格清新的力作就轰动了俄国文坛。这就是诗体童话《鲁斯兰和柳德米拉》。他所描绘的新奇的童话世界一下子就深深地印在了每一位读者的脑海里。这部童话长诗的问世扫除了古典主义的刻版和普希金                  ・12 ·感伤主义的忧郁。它揭开了俄罗斯文学清新明朗的一页。感伤主义大师茹科夫斯基向这位敢于创新的诗坛新星表示了真诚的祝贺和钦佩。

随着思想上的成熟,普希金不仅仅是关心俄国文学的进步,也更关心祖国的命运。时代和社会的风浪也时常在他的诗作中掀起层层波澜。这一时期,诗人写下了《乡村》、《自由颂》、《致恰阿达耶夫》等著名的政治抒情诗。这些诗篇有的寄予了对穷苦农民的深切同情,有的表达了改革农奴制建立君主立宪体制的愿望。诗人深信,俄罗斯终有一天要从睡梦中苏醒,自由幸福的星辰必定会升起并照亮自己的祖国。普希金的政治抒情诗像寒冬里的一团火温暖了苦难中的民众,又像嘹亮的冲锋号鼓舞着为自由而战的仁人志士,政府的书籍检查官们害怕诗人的自由声音皇政府还决定把诗人发配到遥远荒凉的西伯利亚去。只是由于文坛巨匠茹科夫斯基和卡拉姆津以及诗人母校的说情,普希金才得以免除劳役之苦,但却被流放到远离彼得堡的南俄地区。

在流放途中,普希金梁上了疟疾。幸好得到友人拉耶夫斯基将军一家的热情相助,他才从病魔手中解脱出来。将军父子还把诗人带到了高加索矿泉区疗养。山区的清新美丽,民风的淳朴可爱,加上友人的温情,使普希金从精神到身体都得到了良好的恢复。离开高普希金                  ・13 ·加索后,诗人又跟随拉耶夫斯基一家来到了黑海之滨的尤尔卓夫。逗留海边的日子里,自由奔放的大海成了诗人的知音。白天他在兰色的波涛中畅游,夜晚坐在岸礁上听浪。普希金认识大海的同时,也第一次接触到被他称为“思想上另一位君王”拜伦的诗篇。英国大诗人拜伦是19世纪欧洲浪漫主义文学最著名的代表之一,他的叛逆性格、自由的灵魂、狂放而忧郁的诗风在普希金的心中产生了共鸣。此后诗人创作的一组传奇长诗都深深地烙下拜伦的印记。由于诗人任职的地点已改为比萨拉比亚(今莫尔多瓦),诗人不得不匆匆赶往基什涅夫。供职于这个偏远省份时间虽然不长,但有一次独特的经历使普希金终身难忘。他在卡敏卡参加了革命党人的一次秘密会议。诗人的发言慷慨激昂,语惊四座,那些革命者过去只知道普希金富于文学才华,而今才了解他不仅有哲学家的思辨,而且还充满战斗者的热情。普希金也感觉与革命者在一起生命变得更加可贵,他仿佛看到理想的目标就在眼前。

通过京城朋友的帮助,普希金又被允许前往文化发达的南方滨海城市敖德萨。浩瀚的大海、汹涌的浪涛、自由的海鸥,又一次把诗人引入了狂放不羁的境地。这个时期,欧洲大陆的革命风潮正此起彼伏,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革命运动方兴未艾,希腊人民反抗土普希金                  ・14 ·耳其压迫的民族解放运动也蓬蓬勃勃,普希金立刻联想到了俄罗斯的现状,他发出渴望斗争的呼唤:为什么在俄国的土地上还没有炽烈的的交锋?当时,拜伦参加了希腊人民的起义,这位英国诗人传奇般的经历给普希金以极大的震动。他也曾计划逃到土耳其去,以便摆脱这压抑的流放生活。由于种种局限使普希金难酬壮志。身不由已的诗人只能寄情于诗神缪斯,他发愤地进行写作。南俄流放时期,普希金以当地的生活为素材,写下了传奇叙事长诗《高加索的俘虏》《巴赫奇萨拉伊的喷泉》、《强盗兄弟》 草拟了《茨冈人,并开始创作俄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同时还创作了大量的抒情诗歌,如《匕首》《拿破仑》、《陆地和海洋》、《翻腾的浪花》、《征兆》《我是荒原上自由的播种者》等它们是诗人飘泊异乡的心灵日记。普希金在南方的桀骜不驯的表现再度引起了沙皇的不安 。于是 ,诗人又被押解到普斯科夫省的米哈伊洛夫斯克村他父母的领地。

1824年的仲夏,普希金来到了新的流放地 。这是一处僻静的小村落,它掩映在桦树和枞树林里,,一条小河蜿蜒流过,平静的湖面上游动着一群群白鹅,沙皇之所以把诗人幽禁在他父母的领地上,是企图让他的父母来“感化”他普希金终于同家人久别重逢。但老人们对儿子埋怨多关切少。能给普希金莫大安慰普希金                  ・15 ·的仍然是那位慈祥的奶妈阿丽娜・罗季昂洛夫娜。每到傍晚,诗人就坐在书房里听奶妈讲述故事和传说。普希金又仿佛回到了童年,,仍旧听得那么津津有味。有时,普希金一边听,一边把故事记录下来,经过诗人的整理加工,一个故事就变成了一首诗或一篇童话,普希金的心中,奶妈的故事和民歌永远是那么迷人,那么美丽。她是诗人最忠实的朋友。她不光是讲故事的人,而且还常常是普希金新诗的第一个听众,有时奶妈还给诗人提出中肯的修改意见。难怪诗人在后来一首诗里称奶妈是他亲人。漫长寂寞的幽居生活和宁静的环境使普希金有时间来充实自己,他又一次钻进了图书丛中。诗人在《拜伦谈话录》中与“思想君王”促膝谈心;在《圣经》中他发现了上帝的秘密;的历史剧让他找到了历史感;塞万提斯的幽默使他忍俊不禁;彼得拉克的情思拨动了他心上的琴弦;歌德、席勒格林也“前来”同他做朋友。西欧文学丰富的营养滋润着普希金的创作,著名的抒情诗《致大海》、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叙事诗《鲁林伯爵》、诗体小学《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三章以及抒情小诗《酒神颂歌》、《冬天的黄昏》、《先知》都是这一时期完成的。

诗人在米哈伊洛夫斯克村生活时,一位美丽的女性给他寂寥的日子增添了几分浪漫的色彩,一次,在普希金                  ・16 ·友人奥西波娃的家中他遇到了他心中圣洁的偶像安娜彼得罗夫娜・凯恩夫人。多年以前,他们曾在彼得堡艺术协会主席奥列宁家中见过面。那时,诗人就对凯恩一见钟情。但凯恩当时已是彼得堡某位将军的夫人,诗人只能将他的深情埋藏于心底。1825年,凯恩来到了米哈伊洛夫斯邻近的三山村,诗人后来才知道,她婚后的生活很不如意。现在,她同仍然孤身一人的普希金有了感情上的共鸣。旧友重逢,诗人感到了莫大的欣慰。在三山村的日子里,他们常到林中散布,在月光下谈心。爱情的激流又重新在诗人的心中涌动,他再不能抑制住内心的情感,用白色的羽毛笔写就了那首广为人知的爱情绝唱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这首情诗后被俄国著名作曲家格林卡谱成优美动听的抒情歌曲,成为世界音乐史的珠联璧合的精品。一个月色皎洁的夜晚,普希金为行将远去的凯恩夫人送行,临别时他把这首诗夹在润色完毕的《叶甫盖尼・奥涅金》的第二章中送给她留作纪念。

京城的同学和朋友也时刻惦念着软禁在遥远乡村的普希金。但不少人因怕受牵连而不敢前往诗人的住地探访。这样,诗人有近五年的时间没有与他们晤面了,他常在诗歌里抒发对朋友的思念之情,1825年冬天的一个清晨,阵阵清脆的马铃声打破了普希金庄园的寂静,诗人寻声望去,一张熟悉而亲切的面孔普希金                  ・17 ·映入他的眼帘。原来,是他皇村中学的同学,也是亲密的朋友普欣冒着危险探望他来了。普希金惊喜万分,一时间竟难以相信这是真的,普欣为他带来了俄国著名剧作家格里鲍耶陀夫的剧本 《联明误》,诗人也兴致勃勃地给老友朗诵了他的新作。就在他们亲切交谈的时候,一个陌生人闯入了诗人客厅,他自称是本村寺院的长老。普希金一眼就看出他是沙皇的特务。诗人机智地将他打发走后又怒斥专制政权的丑恶行径。普欣这一次也亲眼目睹了普希金是在何其艰难的环境中从事创作,从而更加钦佩这位杰出诗人勇气和毅力。至友的真情也深深地抚慰了诗人孤寂的灵魂。

1825年的那个多事之秋,一个重大的社会事件冲击了普希金相对平和的生活。这年深秋,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突然驾崩,俄国的革命党人决定利用皇权更迭所造成的政局混乱发动反专制的起义。12月14日,参政院广场上响起了军事起义者的呐喊声,他们冲向皇宫,同沙皇的卫兵展开了搏斗。匆忙即位的新沙皇尼古拉一世急忙调来大批军队前来镇压,一时间,涅瓦河畔炮声隆隆,火光冲天。由于革命党人没有充分发动群众,起义没能获得广泛的支持,还因为缺乏统一的指挥,起义很快被沙皇镇压下去。这就是俄国历史上有名的“十二月党人起义”。 这场起义失败后,五名起义领袖被绞死,100多名“十二月普希金                  ・18 ·党人”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被流放者中就包括诗人的至友普欣。这次革命给普希金以极大的鼓舞,尽管起义没有成功,但诗人终于看到革命的呼声化为了革命的行动,他虽然没有参加起义,但他无疑是一个精神上的“十二月党人”。 他在一首致流放者的诗篇中曾表达了这样的信念:专制的社会一定会覆亡,自由一定属于俄罗斯的人民。在对起义者的抄家过程中,沙皇的鹰犬还是找到了普希金与“十二月党人”的联系,发现了他鼓动革命的的诗篇。为了加强对诗人的控制,尼古拉一世决定直接看管诗人并企图以虚假的“仁慈”收买他。1826年他回到了京城彼得堡。

普希金重获“自由”后,经常往来于圣彼得堡和莫斯科。他不顾当局的威胁,继续创作反映社会现实的作品,艺术风格逐渐从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要被送交沙皇亲自审查。这位附庸风雅的皇帝有时也企图“参与”诗人的创作,但普希金却千方百计地拒绝独裁者对他心灵圣地的染指。

生性浪漫的诗人总渴望从新奇的生活中寻求创作的灵感。还在南俄流放时,他或是去攀援峻逸的山峰,或是游历古代的王宫,或是到民间去采风,每当这样的时候,他经常脱去贵族的外套,换上贫民或少数民族的奇装异服。在比萨拉比亚他甚至混迹于流浪艺人中间到大草原上去领略自由。他真可以说是一个俄国普希金                  ・19 ·式的“拜伦”。 他虽无仕进之心,但也希冀火热的生活,像拜伦一样去闯荡。1828年他终于得到这样一个机会。当时,俄国正在同土耳其开战。普希金通过他弟弟和友人的关系也来到了驻扎在高加索的野战部队。普希金骑着战马跟在炮兵后面行进。山区道路的险恶和雪崩的危险不但没有使他望而却步,反而让他倍感兴奋。更让诗人高兴的是在部队里又与拉耶夫斯基将军父子重逢了。渡过了涛涛的阿尔帕河后,普希金便来到了真正的前线。一天傍晚,普希金正在营地用餐,突然战斗警报发出,接着就传来了急促的马蹄声。土耳其骑兵发动了突袭。诗人立刻跟着将士们冲了出去。他拣起阵亡战士的长矛,跨上战马,杀向敌阵。普希金非常珍视这一次可贵的战斗经历,后来把高加索的马鞭挂在了自己的书房里留作了永恒的纪念。山区的民风野味又一次陶醉了多情的诗人。而诗人回报给将士和大山的是充满边塞豪气的一系列诗篇,它们是《高加索》《雪崩》、《集合号在响》、《山谷》、《格鲁吉亚》、《卡兹别克山上的寺院》、《顿河》和《埃尔祖鲁姆旅行记》。第二次高加索山地之行 ,对普希金来说收获是巨大的。他从儿时起就幻想去旅行,边塞对他充满了神秘感,这次他终于如愿已偿。奇特的生活进一步充实了他诗歌创作的内容,丰富了他的艺术表现视角,从而也使他的诗作的风格多样化了。普希金                  ・20 ·

普希金虽然是京城贵族出身,但他更是大自然的儿子。他喜欢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歌唱,在乡野间倾吐他的爱心,在林里花丛中抒发他的激情。1830年枫红似火的金秋,居住在波罗金诺庄园的诗人又迎来了一个收获的季节。这里距莫斯科只有120公里。近20年前俄国军队曾在此地痛击过法国侵略军,赢得了著名波罗金诺大会战的胜利。而今普希金在这儿取得了艺术上的重大胜利。他写完了《叶甫盖尼・澳涅金》 的最后两章。写出了《别尔金小说集》,四部小悲剧(《吝啬的骑士》、《莫扎特和萨列里》、《瘟疫流行时的宴会》和 《石客》)、叙事诗《科洛姆纳的小屋》及许多小诗。在这个金秋,他的作品之多,速度之快都是空前的。普希金独爱金秋,而秋色也仿佛格外钟情于他。被文学史家称为“波罗金诺金秋”的主要成就在于诗人的小说和戏剧。当然这些作品也包融着诗人一惯的抒情色彩。《别尔金小说集》 中的作品各具特色 ;《村姑小姐》利用巧合结构了贵族青年阿列克谢与铁匠的女儿莉沙喜结良缘的故事;《射击》中轻骑兵军官与贵族出身的青年军人的决斗讽刺了部分贵族子弟的轻浮与怯弱 ;《暴风雪》叙述了富家小姐与贫穷的掌旗官布尔明在命运的帮助下克服门弟观念的阻碍而结为夫妻的故事 ;《驿站长》第一次在俄国文学中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勾勒出下层普通人的形象。普希金                  ・21 ·青年贵族军官明斯基在一个小驿站作短暂停留时,看上了驿站长美丽的女儿冬妮娅。尔后把她抢回京城结婚。穷苦的老驿站长到彼得堡来求军官还他女儿。不料,已成为贵妇的冬妮娅根本不愿再回到寒酸的小驿站。明斯基冷冷地递给老人一把钞票。身心受难的老驿站长最终在穷困和孤寂中去世。小说在看似平静的故事中揭示了人物内心的巨大的苦痛,批判了统治阶层中纨绔子弟的霸道和冷酷。这篇作品是俄国早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成为后来俄国文学中以平民为主人公作品的光辉典范。它同诗人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一起成为俄罗斯新文学道路上的又一个重大里程碑。普希金之后,果戈里、赫尔岑、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作家都通过小人物展现过俄国农奴制社会的悲惨现实状况。

普希金的戏剧创作以情节精炼见长 。《吝啬的骑士》在人物性格的对比中暴露了一个守财奴的可憎面目 ;《莫扎特和萨列里》批判了嫉贤妒能者的卑劣行径,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萨列里的畸形心态 。《石客》通过新的唐璜形象的塑造了嘲弄了西班牙王国的宗教和法律。

1830年至1839年间普希金又以极大的热情创作了一批优美的童话诗。它们是《神父和他的长工巴尔达的故事》、《关于沙皇萨尔坦,他的儿子光荣普希金                  ・22 ·而威武的勇士格维顿・萨尔坦诺维奇公爵及美丽的天鹅公主的故事》、《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死公主和七勇士的故事》以及《金鸡的故事》这些作品为世界儿童文学增添了光辉的篇章。诗人的多才多艺还表现在他对历史题材的驾驭中。普希金虽然是一个诗人,但他对俄国历史的研究和考证不亚于当时任何一个历史学家。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充分肯定了人民在推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同情人民大众的命运,公正客观地评价农民起义的领袖和俄国统治者。正因为如此,他创作的史诗《波尔塔瓦》、《青铜骑士》和历史悲剧《鲍里斯・戈都诺夫》以及历史小说《上尉的女儿》成为俄国历史题材文学作品的范本 。《上尉的女儿》在言情小说外在形式的掩护下正面刻画普加乔夫这位俄国18世纪的著名农民起义领袖。贵族军官格利涅夫前往要塞任职的途中偶遇普加乔夫。当时,天气奇寒,而普加乔夫衣著单薄,格利涅夫就将自己的兔皮大衣送给他。青年军官此时并不知道这位衣衫褴褛的农民是谁。到达要塞以后的几个月中,格利涅夫爱上了要塞司令的女儿玛丽娅。正当他们的婚事遭受波折时,农民起义爆发了。普加乔夫的部队攻占了要塞,玛丽娅的父母都被起义军处死。只因为格利涅夫的赠衣之情,普加乔夫才放走了格利涅夫和玛丽娅。起义失败后,格利涅夫也受到牵连,被认为是叛徒。军事普希金                  ・23 ·法庭本要将他流放西伯利亚,后经玛丽娅向女皇求情,才免除了服徭役的判决。经历磨难之后,格利涅夫和玛丽娅终成眷属。小说情节并不复杂,篇幅也不长,但容量极大,并融史诗、传奇和家庭小说的特点于一体。作品无论是历史场面的描写,还是人物内心的刻画都充分表现了普希金作为语言大师的高超技艺。

1830年问世的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更是名震文坛。它标志着俄国文学已经彻底摆脱了跟在西欧文学后面亦步亦趋的状态,从思想内容到艺术形式都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

从1815年登上文坛到30年代中期的短短20年间,普希金在文学创作的各个领域都独领风骚,他的创作赢得俄国人民的普遍热爱。少年儿童喜欢他的童话故事,青年人迷恋他的抒情诗和浪漫传奇,阅历深厚的读者更折服于他的社会历史题材作品。普希金所拥有的读者面是他的先辈和同辈作家望尘莫及的。他的诗歌已成为俄国读者的精神食粮。普希金以其敏锐的审美洞察力和卓绝的艺术创造力引导着俄国艺术文化发展方向 ,他被尊称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

俄国诗坛的阿波罗(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一生为自由和爱情而歌唱。他常在诗中祝愿人们生活幸福,而他本人的经历却总是坎坎坷坷。1830年的早春二月,诗人与莫斯科的第一美人纳塔丽亚・尼普希金                  ・24 ·古拉耶夫娜・冈察洛娃结为伉俪。他们俩是两年前的一次舞会上相识的。当时纳塔丽亚年仅16岁,她不仅仅风姿绰约,而且精于舞蹈艺术,还有她那一口流利的法语使人无不佩服。普希金完全为她的美韵所倾倒。经过两年的努力追求,诗人终于如愿已偿。他们最初的家庭生活还是幸福而平静的,但随着蜜月的流逝,平静的生活开始出现波折。纳塔丽亚对丈夫视为生命的文学艺术事业毫无兴趣,几乎不读他的诗,尽管普希金的许多情诗是为她而作。纳塔丽娅热衷的只是宴会和舞会。好虚荣、爱交际的纳塔丽亚闯入普希金的生活后,使并不宽裕的诗人在经济上更加拮据。他微薄的俸禄难以满足妻子讲究排场、生活豪奢的需要。本来,他可以靠稿费补贴亏空。但喧嚣的环境让他越来越难以安静地写作。诗人这才感到,与纳塔丽亚的结合并不如他婚前料想的那样美好。更使诗人头痛不已的是纳塔丽亚的身边经常围着一群追求者,其中竟有沙皇尼古拉一世。这个可耻的暴君为了能常在宫延的舞会上一睹美人的风采,竟让30多岁的普希金充任宫廷近侍。而这种职务一般只派青少年担任,诗人为此深感耻辱。纳塔丽娅那轻浮而风流的秉性和沙皇的“关照”已在暗中为诗人铺下一条通往死亡的道路。

在一次家庭宴会上,纳塔丽亚结识了法国驻俄国普希金                  ・25 ·公使馆随员丹特士男爵。这是一个外表迷人而内心肮脏的小人。可纳塔丽亚却对他一见钟情。他们频频幽会,后来,竟然在普希金的面前也无所顾忌地公开调情,诗人对此忧心忡忡。一时间,京城里有关普希金的流言蜚语不胫而走,它们像恶魔一样的折磨着诗人的神经。一些曾经受到诗人批评和嘲讽的达官贵人更是放肆地羞辱着他。一封侮辱他人格的匿名信终于迫使诗人走上了决斗的悲剧道路。

1837年1月27日,天空阴沉沉的,彼得堡郊外的树林里飞出了几只黑乌鸦,肃杀清冷的雪地上出现了两个手握左轮枪的决斗者。普希金的胸中翻滚着复仇雪耻的怒潮。然而,烦燥不安的诗人却没能提防丹特士的诡计,在普希金尚未到达决斗指定位置时,丹特士突然转身向诗人射出了罪恶的子弹,鲜血顿时染红了诗人脚下那皑皑的白雪。饮弹倒地后的普希金虽强忍巨痛回击丹特士,但由于伤势过重,没有击中对手的要害。他终于昏倒在雪地上。经过两天两夜与死神的搏斗,诗人最终还是抛下了他心爱的诗歌、祖国和人民与世长辞。

巨星的陨落在俄国社会激起了巨大的波涛。人民被这一噩耗震惊了。在那悲哀的一月里凡是知道普希金的人们都怀着沉痛和惋惜的心情,潮水般地涌以彼得堡莫伊卡河畔的普希金的家中,向他们所崇敬和热普希金                  ・26 ·爱的伟大诗人,向他们心灵的朋友作最后的决别。人们愤怒地声讨杀害诗人的恶魔。继普希金而起的莱蒙托夫写下了《诗人之死》来哀悼诗人,它迅速地传遍了彼得堡。这位尚未成名的青年诗人代表俄罗斯的良知审判了杀害普希金的反动势力:

你们,贪婪的一群,围在皇上的宝座边

都是自由、天才和荣誉的刽子手
中外名人传记百部-普希金 在线阅读:
第 1 页第 2 页第 3 页第 4 页第 5 页
下载地址: 点击下载TXT
更多>>

本栏下载排行

更多>>

相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