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作者:李海明

_4 李海明(日)
  课长级人员能为部下,能为公司,尽心尽力牺牲奉献,除了极少数例外,相信这个公司的经营,一定是可以顺利的。一个经营者可以不具备经营能力。但是,他至少必须拥有一个具有完整、严格经营能力的部属,为他执行必要工作。发展商业行销,经营能力无疑是最重要的。不过,需要经营能力的,不只是限于商业行销上。比如一个设施完备,有一流科学家的研究机构,若没有完整严格的经营能力来运作,就必定不会产生伟大的研究成果。一旦有了经营能力,科学家做起研究,才会事半功倍,而充分地发挥,也因此会有很好的研究成果。同样的,在一个经营能力健全的医院,医生也会因而生气蓬勃,在自己的岗位上专心工作。
  缺乏经营能力的地方,就算是有优秀的人才,也无法带动他们兴致盎然地工作,反而让这些人不知所措。所以,不论是公司或商店,都应拥有适合自己的经营能力。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但也不一定会因为没有这个能力,而使公司的经营一落千丈。
  之所以这么说,从过去的历史便可明了。具有帝王身分,又拥有经营能力的人,并不多见。但是,国家并不会因此而衰亡。因为,没有经营能力的帝王,可能利用臣下的长处。凡事托付可替代自己的宰相,让他做实际的营运工作。这样一来,一国的经营便可走上轨道了。
  公司、商店等的经营也是如此。老板本身若不具经营能力的话,可托付适当的部属。只要了解经营能力的重要性,方法是有很多种的。
  早上说的,到晚上已成老旧;所以变更不叫变更,而是进步。
  现在公司内有各种组织,而松下却认为这些组织,今后应为顺应形势,为追求更完美的境界,加以调整变更。所以我们必须以新观念,时刻检讨目前的组织。
  释迦牟尼称此为“诸行无常”。它的意思是,世间一切都非恒常,是时时刻刻变化的。
  比如,三十年前的产品,现在已经完全不做了,即使作了,也卖不出去,所以我们必须每天生产新的东西,这和释迦牟尼的“诸行无常”的观点完全相符。
  保持纯朴坦率,可以医治“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心病。松下在公司的某一聚会中,发表了如下的谈话:
  “疾病是很不容易察觉的。往往在不知不觉之间,疾病一直发展,等到察觉时,已经到了相当的程度,这时才慌慌张张地服药、打针。但要等到药效发挥,也需要一段时间。这是人体生病时的情形。一个企业体也是如此。”
  “一个企业体生病,也和人体一样,有一段相当久的潜伏期。当发现缺失予以整治,而在效果发生前,病状仍继续进行,直到药力生效,病症停止进行后,才开始慢慢恢复。因此,企业体的疾病,也要在恶化之前,日常就多加注意,善于整治。“麻烦的是,企业发展得愈大,生病的可能性和疾病的种类,好象也愈多,例如,一个公司在发展后,生产十种制品时,比发展前只生产一种制品时,要更容易罹患疾病。”
  “这并不只限于企业体。一个部门、一个课室,也是一样。因此,被公认为有的各单位负责人,就务必及早发现自己部门的疾病。不然,他这负责人的资格,就有疑问了。”
  当时松下特别提到,对于人类的疾病,是比较容易发现的,但对于企业的疾病,就很不容易发现。同样是人类的疾病,如果是心的疾病,就很难发现了。
  肉体发生疾病时,即有“身体觉得倦懒”,或者“某某部位疼痛”等等感觉,大多比较容易发觉。如果不是这样,就需健康检查或去看医生,接受诊治。最近已经有检查全身的综合性的设备,可以早期发现疾病。所以说起来,只要自己愿意,肉体的疾病,大致都可以诊断出来。
  然而,心的疾病,就相当不容易发现,即使去看医生,也不容易发现。这里心的疾病是指“只顾自己,不考虑别人”之类的心病。
  因此,“保持纯朴坦率的心”,也是松下的宗旨之一。对任何事,有以纯朴坦率的心去应付,才是心的健康态。被私心所迷惑,而以被迷惑的心,去处理事物,就是心的健康已受到损害。
  今天的世态,真是有些令人心寒。每次阅读报纸,所报导的社会上的种种事件时,不禁会想,大家的心,为什么不能稍为保持纯朴坦率,就会安宁和谐得多。正因为只顾自己的心情欲望,去处理事情,才容易犯错,或伤害别人。
  俗语说:“借镜旁人,纠正自己。”能发觉别人的缺点,但对自己的缺点,都很不容易感觉到。这可能是人的常情。对于这些,应该更加深入考虑才行。每一个人,每天都要回顾自己一天的言行,问是否心中有愧,时时反省自己,应做到“仰不愧于天”的地步。
  经常反省,及早发现心的疾病——如果大家都能如此,这社会势必更加光明。于是大家的繁荣、和平与幸福,也将随着光临。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要谨慎小心,诚实地检讨自己一天的言行,是否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
  同时,由于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却容易看到别人的过失,这时,不必愤愤不平,而应把对方当成自己的明镜。若能这样双管齐下,就能避免问题的发生,而能够人人心理健康,社会更加光明了。
  当公司发展到相当规模时,经营者不知道的东西愈多,问题反而更容易解决。
  几年以前,松下先生不仅担任松下的社长,还兼任好几个公司的职务。有一次,他应邀参加一个经营者的经验讨论会。轮到松下发言时,他说:“最近我的做法是,尽量不去记忆与工作有关的事;更不愿去了解各部门的专业知识。”讲完后,每个人都很吃惊地追问他:“这怎么可能呢?经营者如对本身职务,不记忆、不了解的话,如何使公司经营下去呢?”
  事实上,他们的疑问,并非全无道理,因为在一般人的观念里,作为一个经营者必须时时刻刻地注意摊资料,作为参考,以便下定决策,让部属去执行。所以他的决策,必须要精确无误,才不会对公司造成损害。而在这种要求下,经营者对公司的工作情形、产品以及制作技术,都应该充分涉猎。尤其当公司规模愈来愈大,产品的种类愈来愈多,营业额愈来愈大,管理制度也愈精密的时候;他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就更须面临严格的考验。所以,如不对生产各部门的事有所了解,又怎能达成任务呢?
  对于这种观念,若是在三四十年前,松下也会深信不疑。当时,他的确也是根据自己一些粗浅的知识和理解力,来作判断决策。
  但如果一个略通业务和副业知识的人,在这种情况下,也许就非得弄清楚来龙去脉不可。万一部属的解说,又和上级的意思不能沟通,往往会要求把建议搁置,再做研究,如此,就可能会误事了。这就是经营者知道太多,反而有反效果的一个例子。
  然而,象这样的经营方法,基本条件是:必须使单位的负责人,都有相当水准的知识和经营头脑。在他们提出一项建议之前,就已经审慎地研究和估量,确定可行,才提出来。所以,除了刚进公司的新人外,在经营决策层的重要干部,大部分都已经有丰富经验的专业知识。一旦建议经过他们一致同意之后,应该是相当可靠才是,如果再表示意见,就显得多余了。这就是松下决心不再多求了解,并以这种方法,来接受部下的经验和智慧的原因。可能在经营者的观点上,会认为不合常规,但事实上,通过这种方式所下的决策,发生错误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松下的许多事情,都能做得很顺利。当然,偶尔松下也会从较高的标准,提醒他们,某些建议发生不当的可能性。可是,为了迅速对某些业务作决策,还是宁可少干涉部属的决定,因为这样确实太浪费时间。
  松下不敢说自己这种做法,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更不敢肯定,它是不是经得起科学统计分析的考验;只是提供长久以来的经验而已。象这种经营方式,也许得力于松下个人的直觉,或者只是不可理喻“巧合”罢了。但侥幸的是,他用这种经营方式,却得到了一些成就。所以松下才敢指出这点:当企业规模庞大到某一程度时,经营者就应该刻意去避开某些杂事。经营事业时,订定计划是很重要的。如果想开一家饼干店要如何经营下去,首先必须考虑,五年后的需要,变化究竟如何?现在每月销售量,虽只有一百万元,可是五年后,当然会有少许的自然增加,加上以后爱好者的增多,所以现今虽只能月卖百万,五年后达五百万,应该没问题,以此为目标,渐渐增加人员的雇用,或设备的扩充。
  我们当然是作如此的考虑,并用如此的计划进行这计划并不能说不对。可是实际上是不是一切都能照计划,这就不知道了。
  如果你只说不知道,也不是办法,终会一事无成。所以,还是要大胆地做假定,大概会如何,而订定一个工作目标。换句话说,就是天天在工作中去摸索。
  其实经营事业,并不如想象中那样困难。为什么不难?据说,盲人比较不易摔倒受伤;倒是正常人,反而容易摔跤受伤。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盲人看不见百公尺前的东西,也许仅知道跟前的东西,甚至连跟前的事,也不知道,才需要依靠拐杖。他们是用拐杖探测路面而走,这样,他们就不会摔倒受伤。做生意也是同样的道理,大家虽磋商订定一个目标,预测大概会如何,可是不真正做下去,是不会知道究竟会怎样。因此,如果象盲人一样,一步步摸索,就不会受伤,能够成长的生意,终究会成长。因此,只要平凡地做下去,做生意并不困难。坚守在发挥自己专长的岗位上,即使它是“夕阳工业”,也有发展有希望。
  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一百个人不能都做同样的事,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虽然不同,可是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天分与专长,并使自己陶醉在这种喜悦之中,与社会大众共享;在奉献中,领悟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现代人所被期望的。
  每个人都站在不同的立场上,但无论什么立场,绝对没说这个立场不行,或那个工作不好,因为这一切全在于你所持的观点。所有的工作,都有它存在的价值。
  有人认为事业有“适合时代”与”不适合时代”的区别;说某种事业是“夕阳事业”,某种事业是“成长事业”。从某种角度看,也许是正确的。可是,从事于夕阳事业的人,是不是就注定失败了呢?不一定吧,某种事业是不是属于“夕阳事业”,到底由谁来决定呢?松下认为,除了经营者自己以外,谁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很多人认为,应该由社会环境或政府来决定。其实现在政府,就往往是基于这种想法,而决定各种政策。某种事业,对国家有利,就支持它;某种事业,对国家没有多大需要,就不奖励它。所以有人认为事业的兴衰,应由政府采取政策来决定;虽然是不得已的措施,但是,最好要摒除这种想法。
  现在日本从事灯笼制造业的人,已经很少了,因为日光灯,霓虹灯的发明,使人认为灯笼已不再需要了。其实、灯笼仍继续不停地发挥它的商品功能,最近,它成为日本外销美国的主要产品之一。
  即使是文明社会,还是会想享受“岐阜灯笼”那种闲情逸致。为了满足这种要求。那些全神贯注于制造有民俗色彩的灯笼业者,成功的不少。可是埋怨灯笼业已经不行,而必须从事不适合自己行业的人,确实也相当多。
  只要有“既然经商,就不应该亏损,事实上也不可能亏损”的信念,就能成为出色的经营者。
  长久以来,松下得到许多工厂的协助。这些工厂的经营者,个性各不相同。不过他觉得嫌钱工厂的经营者,都有些共同的特性,他们似乎都有某种力量与信念。
  例如,当松下为配合顾客的要求,希望降低产品的价格,请他们把卖价降低时,他们绝不会说:“你怎么没考虑,这样会使我亏损。”他们会回答说:“我也想以这种价钱供应。我一定尽力达成你的愿望,但请你忍耐三个月。我在这段时期内。会努力降低成本,设法满足你的要求。请你放心,我有这种信心。”
  松下自己在刚创业时,曾经从事承包的工作。那时候,他也采取同样的作风。
  他从来没有说过:“这样我会亏损,请你不要为难我。”“一定要五元才行吗?”
  “如果不是五元,我就不合算”。
  “真的吗?或许有办法以五元,甚至以四元五毛供应。我一定设法要求。”如果这样对待顾客,对方一定会高兴。这样你就能拼命地努力达成目标。
  当然,如果顾客要求的减价太过分,则实在没有办法接受;但对于合乎社会需要,所作的降低成本计划,一定要全心全意地设法实现。
  松下认为,惟有抱着“既然经商就不应该亏损,事实上也不可能亏损”的信念,才能做到这一点。如果心中有一丝“偶尔亏损也是没有办法的事”这种念头,就难免信心动摇,而在中途遭遇挫折。企业能否成长、也许就取决于经营者的基本观念吧。
  “在买卖或企业经营时,难免亏损”的这种观念,只能算是弱者的一种自我安慰。就买卖和企业经营的本质而言,只要真正负责,再踏出一步,一定会有适当的利益。经营者应该具有这种最起码的态度。
  不是你替我销售,因为你的公司是属于我的;我的公司,也是属于你的;是大家的公司,是社会的公司。
  有一次,美国某大连锁商店的副董事长,到松下公司来。目的是要来采购松下公司的制品。松下也特地和这位副董长见了面,在交谈中,特别让松下感兴趣的,是他说明中的一段:“为了经营这种商店,我们拥有七种基本精神。对重要的顾客,务必恳切对待,以这种精神,做为全店的指导原则。”
  因此松下说:“你现在给我介绍了贵公司的七种精神。老实说,敝公司正好也有和贵公司相同的七种精神,这些就是。”说罢,松下把公司应遵守的精神,译成英文拿给他看。他非常高兴地说:“这太好了。敝公司和贵公司今后就要开始交易,但现在已经有共通的地方。”又说:“敝公司对商业上的对象,都不叫‘供应商’,而是称为‘协助商’。这种‘供应商就是协助商’的观念,是出自创业人的一个理念,你们居然有七种和我们相同的伟大基本精神,实在再好也没有了。”
  经过如此,松下得以了解对方的实际情形,对方也与松下产生共鸣,可以说在非常可喜的状况下,交易成立。松下先生告诉该副董事长:
  “副董事长,敝公司和贵公司之间的交易,能顺利成立,我非常高兴。因为这交易成立,我认为松下电器公司从今天起,在美国全国新开张了一千七百家的商店。刚才你让我看的那些不了起的店铺,老实说,我认为今后全部都是属于我的。而且那里又有董事长和你,其他优秀的干部和训练有素的几万名从业人员。我认为那些人士,全部都是我的从业人员。这样一来,我就可以放心出货给贵公司。”
  最后松下又问:
  “我是这么想的,你反对吗?”
  副董事长说:
  “我生意已经做了很久,但跟我说这种话的,你是第一人。但是仔细一想,你说的确实有理。今后,请你把我们公司,全部当做属于你的吧。我非常赞成你的想法。”
  他非常高兴,再度跟松下握手,乍看似乎毫无道理的要求,他竟然很了解,欣然赞成;这一点松下自己也非常高兴。但实际上,他认为这种想法不仅仅对生意,对社会上任何事,都应该可以通用。
  因为在今天的社会,任何人都以某种形式,拥有“属于自己的”。并且往往会错以为,那些是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可是如果从更高远的观点看,人人拥有属于自己的东西,是为了社会生活的权宜。也就是世界上所存在的一切东西,是为社会、为世人的共同利益而存在的。因此,若能站在这种观点来看事物,“你的公司是属于我的”想法也没有错;反之,也可以说“我的公司是属于你的”了。
  社会上的人如果都有这样的想法,自然就会产生寻求大家共同繁荣的欲望来,战争之类的事,也不至于发生。
  近来在部分产业界,常见的所谓恶性竞争,也可以说是因为缺乏这种观念,所引起的。大家站在广阔的视野看事物,在今天尤为重要。
  现代经营者,一方面要关心企业的经营方针,另一方面,要关心政治的改革。
  对于现在做生意或经营企业的人来说,凭自己的努力及能力,而无法应付的不安与不耐烦,远比过去多得多。
  其原因在于,古时候政治与经济的关系不密切,现代则“政经一体”的倾向日益明显;政治情势左右经济发展的程度增加了。因此,有不少问题,是商业界本身怎么努力,也无法解决的,因而增加了和过去性质不同的烦恼与不安。
  但是,无论国家的局势或政治如何,在顾及国家的问题时,必须同时想到公司应有的方针及作法。无论政治因素引发了何种困难,既然身为经营者,就得坚决地寻求,并贯彻自己认为“正确”的方针,并和自己观念一致的人,携手合作。这样才能寻求局部的稳定。
  现代的经营者,必须切实重视“一方面既要关心企业的经营方针,另一方面,也要关心政治的改革。”
  政治与经济是不分家的。为了企业的发展,经营者不但要关心政治。还要改善它。
  谈到政治,有些人认为那是执政者的事,经营者只要考虑如何扩展事业,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否正确,令人怀疑。松下认为,在现代的社会里,经营者在确实而适当地推动企业经营的同时,必须关心政治,并且提出适当的要求。在日本,封建制度遗留下的观念:“政治是统治阶层的事”,仍然深植在很多人心中。二次大战前,这种倾向特别显著。在松下开创事业的所在地大孤,流行一句话:“政治归政治,经济归经济,我们独立独行,以自己的力量做买卖。”二次大战前,政治和经济的关系,比较薄弱,更助长了这种形态。但是今天情况,已经完全改变,经济活动受到政治形态很大的影响。例如,景气好坏,在从前纯粹是经济问题,但是,现在由于政府的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可能将景气调整至一个相当的程度。
  或者随着经济的繁荣,需要扩充道路、飞机等各种社会设施,这当然也是政治的工作。同时“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称政治也有很大的关系。另外,今天从事企业活动,需要各种许可、认可证明,决定这些事物的政治价值,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企业的生产价值。
  综合这许多的理由,松下认为,企业在贯彻它的使命,贡献社会时,一半要靠企业本身的努力经营,而另一半,则受到以政治形态为中心的社会情势所左右。换句话说,企业除了必须有正确的经营理念、企业内部,以及诚实而努力地经营外,还需要适当的经济政策以及其他各种措施相配合,企业的努力才会有效果。反之,如果政治措施不得当,经营努力很可能会成为泡影。
  所以,身为经营者和经济人,必须拼命努力地工作,以达成他对社会所负的责任。但光是这样,不见得能完成他的责任,也还要关心政治,向执政者提出建议,使政府政策,能与正常的企业努力,经营努力相配合。因此,经营者必须关心政治,适当地提出要求,这是极为重要的,而在当今民主时代里,更显得重要。
  当然,经济人对政府提出建议或要求,常会被认为是为自己的企业,谋求特别的权利,但松下先生并不是这个意思。基于这种心理,关心政治,使政治成为私人的工具,绝对是不好的。松下先生认为,经营者应该以他的专才,来考虑什么对国家国民是好的,关心政治,对执政者提出适当建议,以期产生理想的政治。企业内部的努力才不会白费,企业对社会的责任,也就更容易达成。
  因此,今天的经营者,在拼命努力于副业的同时,要关心政治,对执政者提出适当要求,才能够充分达成他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这一点大家必须铭记在心。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四 以赚钱为企业使命
四 以赚钱为企业使命
  促进社会繁荣,才是企业赚钱的真理;而为了达成这种目的,公司必须严格要求每位员工。
  社会提供给我们资本、人员、资材,而我们若没有创造成果,社会是不允许的。利益是大家工作的盈余表现,这盈余应是普及社会的每一角落,变成繁荣的基础。假如大多数人从事于无益的工作,即所谓没有赚钱,那么,社会将会立即闹穷。正因为大家做事赚钱,故有税金可收,亦可做为互助的来源。所以,赚钱是整个社会繁荣不可缺乏的义务和责任。这一点各位应好好认识清楚。
  如果大家工作时都有这种观念,公司的收益必然提高,因此,各位也能领到自己的薪水。
  倘若做赚不到钱的工作,倒不如一开始就不做,也没有必要做,做了也没有意义。吃了就什么也不剩的生活,连天上飞的小鸟也能过这种日子。
  然而,为了达成“赚钱”的目的,公司对各位会有各种严格的、强力的要求,各位也要有决心彻底实行。
  制造商品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的生活水准,只要不断生产,贫穷就会绝迹。
  我们的工作是生产。但是,光只生产以供应社会大众所需的想法,今天已经行不通。我们对于为什么要生产这些东西?为什么要卖——首先要了解清楚,然后才去生产。
  只要不断地生产,社会上就不会贫穷。用来买产品的钱,以社会立场来看,是一种工具。即一种润滑油。因此本质上是物资,有了物资,就等于有钱。没有物资,再有钱也等于零。所以,生产就是要增加财富,这是公司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透过这种扩大物资生产,来提升社会生活的水准。
  我们要以这种想法做基础,去推销我们的产品。我们要帮助别人在他收入范围内,尽可能丰富、便利和滋润他的生活。厚利多销不仅是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而且也是公司与社会同时繁荣的基础。
  今天的日本企业,视薄利多销为成功经营的信条,至少大部分的成功者,在他们的传记中,都这么表示,对这个问题,松下先生有完全不同的看法。他认为“薄利多销”是资本主义中最大的缺点。因为这会妨害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使少数企业过分壮大,因此应该是“厚利多销”,这是公司与社会共同繁荣的基础。
  所谓的“厚利多销”,并不是将原来一成的利益提高为二成,将高出来的一成利润转嫁给消费者负担。而是企业将合理化经营所获得的利益,分享给顾客,这才是松下先生的本意。竞争使公司绞尽脑汁,赚取最合理的利润,提供最优良的服务。
  因为有竞争,所以你不能想赚多少就能赚到多少。也不能如愿地以你的价格将产品卖出去。同样的商品,你卖得贵,人家就不买,要到比较便宜的地方买。如果你老是卖得贵,生意就会清淡,终将维持不下去,所以非要设法降价不可。这就是社会。
  卖得比别人便宜,还能有最低限度的利益,能吃得饱,能做售后服务。能分配盈余给股东,能分发奖金。每一个公司都是一面竞争,一面尽最大的努力,取得最低限度必要的利益,这就是今天的情形,这是大家绞尽脑汁努力的结果,是自由经济制度下社会发展的原则:大众必须毫不松懈地拚命工作。重要的是,应该取得多少利益才算合理?这必须以该公司的方针、人生观和社会观,来做正确的决定。该公司若是站在社会责任的立场来决定,便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企业即是社会的“公器”,有助于社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所以存在可供发展用的财力也有必要。它应包括利益在内,只是不久后应还给社会。经营者必须有这样的观念,同时也是赋予全公司的重大责任。
  合理利润的获得,不仅是商人经营的目的,也是社会繁荣的基石。
  商人的目的,就是赢利。当然这是指正当的利益。如果没有利益,任何事业都没有发展的前途。当松下先生回顾松下电器创业以来,始终以合理售价的产品提供市场,断不妄加不正当利益,便感到骄傲。
  现在,由于竞争比较激烈,抱持错误经营法的竞争者陆续出现,但松下公司仍以彻底合理化的经营,生产优秀制品、廉价供应市场,借以贡献社会;对内则以正当利润所得,巩固事业经营基础。
  企业的合理利润,是为了维持整个社会的协调。
  日本自古就有“士农工商”的说法,“商”被放在最下位,由此可知从商的人有被轻视的倾向,这虽然是古时的说法,可是其阴影至今天还存在。
  从前曾有“商人被杀不偿命”的说法。在战前中央的官厅,商人甚至不能从正门出入,必须由另设的“御用商人出入口”进出,可见当时商人是倍受轻视,商业谈判也被认为是卑贱的。这种轻商的风气一直残留至今。
  一般观念中对“赚钱”、“追求利润”的看法都有偏差,认为“赚钱”是低俗而卑贱的,“安贫”才是清高的。绘画、弹琴,被视为艺术,受到很高的评价,这是正确的。但站在一个经商人的立场,认为世人对“赚钱”的观念应加以修正,而给予较高层次的评价。
  正因为社会上对“赚钱”这种观念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造成一般人有谋取利润是不光明正大的想法。这里所指是“正当的赚钱”,而不是不择手段的谋取利益。
  公司没能利润,是因为它给社会贡献太少。确保适当利润,是企业对社会的责任。
  谈到企业的利润,有些人认为它是难于启齿的问题。当然,把追求利润当作企业最高的目的,而忽略对社会所负的责任,是不应该的。但获取适当的利润和负起对社会的责任,并不冲突,一样能够获得成功。获得利润的企业,往往也能同时使社会获得利益。
  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和适当利润的关系,可以这么说明。当某人以某种价格购买物品时,是因为他认为这项物品的实际价值,比售价要高。例如价格一百元的物品,他认为有一百一十或一百二十元的价值,因此肯花一百元买下来。但只值八十或九十元价值的物品,是没有人会出一百元来买的,除非有特别的情况。另外,从供应的立场来看,将有一百一十元或一百二十元的价值的产品,卖一百元,可说是对社会大众的服务及贡献,而它获得的利润,等于是它对市场供需调节所做的服务及贡献的报酬。制造商运用各种方法。使价值一百二十元的产品,以九十元的成本制造出来。然后使供应商能以一百元供应。由此可见,无论供应商或制造商,都能因自身的努力,而社会大众获得报酬,与大众合理地分享利润。
  企业所提供的物资,或服务中所包含的努力与奉献越多,对需要者或社会的贡献程度就越大,而企业所得的报酬——也就是利润,也就会越多。不经由奉献或努力所得到暴利,并非不存在,但那毕竟是例外,在本质上,我们必须把利润看成企业达到使命所获得的报酬。因此,经营没有获得利润,可以说是因为它对社会贡献太少,或是没有完成它所负的使命。没有利润的经营,违反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换句话说,企业由经营的活动来达成贡献社会的使命,并从中获得适当的利润,这对企业而言非常重要。因此任何企业,不管处于何种社会情势之中,都必须诚实及努力地完成它对社会的使命,同时从其事业的活动中获取适当的利润,然后依法纳税,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这对企业来说,是个相当重要的责任和义务。
  社会上普遍有同情亏损者的倾向,站在人情的立场来看,这固然无可厚非,但是这种想法和前面说的有相互矛盾之处。既然获取适当的利润缴税,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那么出现赤字,就证明它没有善尽之,这种情形,不能任其继续存在。我们不能因同情,而忽略了企业应尽的义务。
  企业除了缴交给国家的税金外,将所剩的利润,再以红利名义分配给各个股东。企业的股份多半由多人持有,这种企业形态,使几十万人变成股东。企业当然要给这些出资的股东,适当及稳定的报酬,这对企业来说,也是一项相当大的社会责任。
  企业的业绩不稳定,自然会减少红利,甚至无法分红,如此一来,股东当然不会安心购买企业的股票。假如有人领取红利来维护生活,红利减少或没有分红,就成为生死攸关的问题,从这点来看,企业获得适当的利益,是有其重要性的。另外就是企业既然负有促进人类生活,使其无限地成长和发展的责任,企业本身就必须不断地成长和进步。换句话说,企业必须不断从事新的研究,开发新的产品,扩充设备投资,以供应人类不断增加的各种需求。
  然而开发和投资,都需要资金,如何筹集资金呢?政府经营的事业,或许可以从税收来补足必要的资金;但是民间企业就不能用这种方法,只能靠自己去筹集,没有其他办法。因此企业需要获得利润,并累积起来当作资金。
  松下将百分之十的利润,视为适当的利润,以这种利率来经营他的企业。当然适当利润的基准,因各个行业以及企业本身的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但是不管怎样,从应缴的税款、分配给股东的红利、为达成企业使命所必须积存的资金,这三个观点来分析,应该可以衡量适当的利润率。而确保适当的利润,是企业对社会应负的重大责任,这是企业家应当有的观念。
  另外,要让政府及社会大众确实认识利润的意义。有这些人认为企业利润违反人民的福利,而将利润视为剥削,这种观念也存在于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中,是导致施政偏差的原因之一。这种施政的偏差会造成利润降低,税收减少,增加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的困扰,最后连国民的福利都受到危害。因此,象暴利那种过度的利润虽不足取,但是适当的利润,不仅有利于企业本身,同时也是提高社会和国民福利所不可缺少的。这样的认识,不仅经营者应该有,政府和国民也都必须具备。
  企业追求合理的利润,与国民福利的增进是息息相关的。无论任何企业,都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国家便以这些税收,从事各项社会设施,维护全体国民的安定和福利,谋求国民的幸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今天,无论是我们同业界或其他业界,都有这一种想法:利益是属于公司的,该取多少利益,由公司斟酌决定。不过,利益有一半要纳税,所以,公司宁可少赚一点。这种情形即使公司愿意,从业员没有异议,也是不可以的。
  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到,我们的利益与整个国家人民的福利息息相关这不是可以根据我们个人的观点自由决定的。在日本有一家拥有几十万名队工、几千亿元资本的大企业,十几年来没有缴过税,理由是没能赚线。反言之,国家却为了安定该企业,花费了几千亿元。松下电器公司的人员与资本只有该企业的十分之一,但十几年来,却缴纳了几百亿元的税金。这税金变成了道路、社会福利或教育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公司追求合理利润,以促进国家社会发展的基本方针,是正确的。
  不能只一味要求供应商降价,却不给予适当的建议,这只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采购人员经常要有研究的态度。对供应商要教他:“他们试试看这种方法。那么,即使降价百分之五卖给我们,也丝毫不吃亏。”或者不教他方法,只说:“请设法降价百分之五好吗?当然你们要想出降价而不吃亏的办法,一定没有问题的。”这样做下去,一年内就会有突破性发展。也许有一天,供应商老板会说:“原来一个人只能做一百个,现在能做两百个了。原来满头大汗拚命地做,现在却设计了一种你可以在一边静静地抽烟,也能自动生产的机器。产品标准化、产量倍增,又有利润,所以我可以降价卖给你。”使得采购人员听得心花怒放。
  我们应随时地的让供应商有这种观念。当供应商觉得:“和那位采购做了几年的生意,我们有了突破性的发展。身为一个名厂商,我们有信心不会输给别人。我做其它事业,也能做得一样好。”这时你的采购工作就算成功了。
  相反的,只一味要求供应商降价,却不做适当的辅导或建设,只会引起供应商的反感,这一点请特别注意。
  被要求降价时,千万不要立刻拒绝。对方还价,一定有他的道理。
  例如有一家贸易商来松下交涉,要求松下电器公司以原价的三分之一,卖给他一批外销商品。
  听到他的要求,松下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想,不要把降低要求当做荒唐无稽,不妨检讨看看。对方是拿世界标准价格来杀价,我们不可认为那是无理敢闹,必须从任何角度来研究其可行性。
  这样他们就会产生一种感觉:也许松下公司可以不亏损而接下去这笔生意。有了这种感觉,他们便进一步具体加以分析,结果真的可以勉强做到。
  所以,只要从新的角度上看,任何材料或零件,都能降低价格,提高品质,而且还能得到合理利润。
  买卖杀价时,如果体谅到产品背后,那些汗流浃背的从业人员,你还能狠得下心去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吗?
  做生意时,价钱的交涉是非常重要的,讨价还价几乎已经成为一般人的习惯。以买者的立场而言,买东西的时候,价格如果便宜一点当然比较合算,所以,希望东西尽可能便宜一些,应该是人之常情。反之,如果站在卖者的立场,除了特别高价的物品以外,一般来说,低价出售必然会损失,即使没有亏本,很可能也得不到合理的利润。这样的讨价还价虽说是长久以来的交易习惯,但是继续维持这种情况最终是好是坏,难道没有必要加以重新检讨吗?
  当松下电器公司还是小工厂的时候,松下就带着产品四处兜售,客户里面就有一位所谓的“杀价高手”。每次松下带东西给他看,他老是说:“太贵了。不降些价钱一定卖不出去。”松下愈是说生意难做,利润微薄,他就杀得愈凶,到头来投降的总是松下,令松下很是头痛。照他的杀价法,松下虽然还不至于亏本,但也差不多毫无利润可言。
  正当松下准备“认输”的时候,心里突然浮出了一个画面。什么画面呢?那就是一张张在松下工厂里勤奋工作人员的脸。夏天的时候,工厂里面热得不得了。在铁板上加工的那些高温红热材料,使工厂简直就成了一个人间炼狱,然而员工们仍然汗流浃背地工作。
  因为松下自己每天也有一半的时间,在工厂同他们一起工作,所以能够充分体验到那种闷热和辛苦的感觉。当年轻员工们的脸浮现在松下心头的时候,他不得不把事情重新考虑一番。在汗流浃背中辛苦完成的产品,如果就这么廉价地卖出,无论如何,总是非常遗憾的事情。松下认为:如果让步到那种价钱,实在也对不起正在厂里工作的同仁们。
  于是,松下就把这些情形说给对方听:“我们工厂的情况就是这样,大家都是流着汗拚命地干着。这些好不容易才做出来的产品,价格都经过合理地计算,如果还遭到杀价,那岂不是糟糕透了?希望你别再杀价吧。”打从心底诚恳地要求对方。一直盯着松下脸上看的对方,在听完他这么说以后,不禁笑着说:“算我这边输了。不减价总有许多理由,你们说法与众不同,本人实在受不了。好吧,就按照你的价钱买下来。”在这里松下并非信口雌黄,而的确是据实相告,同时他对于大家的努力能够获得相当地评价,颇感欣慰。
  此后,松下不仅努力于提高产品的品质,而且在售价上也费了不少脑筋去订定。因此,松下电器公司的产品不只品质优异,价格也很公道。从此,信用也逐渐建立起来了。
  当时一般的商业习惯,不管对于哪家的产品,人们总喜欢讲个价钱,但是松下电器公司已经确立原则,即使碰到还价也不让步。但这也不是说不管开出的价格有多高,就非贯彻到底不可,因为价钱如果太高,人家不肯买是必然的结果。
  价格不被接受,这当然是很伤脑筋的事情,只有把各种因素作一番慎重的检讨,再订出适当的价格。在这方面,松下电器公司也很幸运地获得社会大众的认同。
  要想促销产品,就应建立起供应商之间的依赖。
  自古就有“利在其源”这种说法。简单地说,它是指善于采购,才能获得利益。也就是说,尽量以有利的方式、适当的价钱进货。这确是很妙的一句话。实际上,如想使生意成功,进货是很重要的事。
  因此,做生意的人,必须先争取到一些能经常提供好商品的供应商,并且就象对顾客一样地重视他们。否则,生意不会兴隆。这虽是很简单的道理,但真正能做到的人并不多。如果你能为供应商设想,那么对方也会想到:“既然能为我们设想,我也应该以便宜的价钱供应好的商品。”这是人之常情。惟有跟供应商彼此之间建立此种微妙人情的依赖关系,才能使“利在其源”这句名言,真正有它的意义。
  在采购时,要顾及对方应有的合理利润,即使对一家快倒闭的工厂,也不可以趁火打劫。
  就买卖交易而言,松下觉得买方比卖方有利的情况似乎比较多。当然,卖方有利的情况并不是没有,但就一般情形来说,还是买方有利的时候多。如站在买方的立场来看,东西当然是愈便宜愈好,碰上卖方正好有弱点的话,买方有时也会乘机狠狠杀价一番。然而,就一个经营者所该采取的正确态度而言,看法可能就有所不同了。
  很早以前松下就有过这种经验,那是在松下电器公司已经制造插座,但尚未生产电木时所发生的事情。那时候,松下公司很希望拥有一家自己的电木工厂。
  正好当时有一家生产电木和插座的电器公司经营不善,于是他们就向松下公司提议买下他们的工厂。
  这对于早就希望拥有一家电木工厂的松下电器公司,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于是松下就立刻回答对方表示打算购买,然后双方很快地就进入具体细节的交涉阶段,最大的问题,当然还是在价格方面。
  对方是个经营不善的公司,立场可以说非常不稳,照理应该低价就可以把它买过来。如果再过一段时间,等它情况更恶化的时候,说不定还可以更低价就买到手,想一般人可能都会有这种想法。因此,假如松下电器公司借机来个大杀价,对方或其他人也会认为理所当然。而事实上这应该也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但是,松下却决定:“绝不可低价购买。”这在当时一般的想法来看,实在极不寻常。
  当时松下的想法是:松下电器公司急需一个电木工厂,假如买不到别家现成工厂的话,那就只有自行研究开发电木,这需要花很多的钱。如今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对于松下电器公司而言,必须加以好好把握。因而,松下认为以它的实价来购买,才是正确的。
  对方如果是一个即将倒闭的工厂,一般人都希望以低价购买,但是松下决定不杀价,而以合理的价格购入,这对一个经营者来讲,松下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一点。
  简单地说,这是很合理的处事方针,其它的采购场合也应该如此。例如在采购协力工厂的产品时,也确定对方应有的合理利润之后,我们也该以让对方有利可图的价格,购买其产品,假如有过分的情况,那就应该再检讨,再考虑,多下一点功夫去了解对方应有的合理利润,然后才准备订货事宜。
  在判定商品价格时,除了以“行情”为基础外,不应忽略附加价值的存在。
  松下在推出收音机组件的时候,曾获得代理商的大力支持,答应努力推销,于是松下发表了产品的推销数量与价格。结果,很意外的,代理商都觉得价格太高。松下想了想,觉得他们也有道理,至少松下公司的价钱不比别家便宜;但我们是秉着松下电器公司一贯的传统方式,基于成本计算后,再加上最合理的利润,所算出的价钱。所以松下始终认为无论是商业或其经营策略,除非在正当的成本外,加上合理的利润,作为销售价格,否则就不是合理的定价策略。松下相信不正当的价格,不是订得太低,就是太高。这些都是不合商业道德的罪恶作法,绝非商业界及社会的发展之道,所以松下在听到代理商的反映意见后,觉得这正是发表他平时信念的机会,于是松下立刻向代理商说明自己的想法。
  “……各位都是生意人,所以不会问产品价值;不管生产价格,只关心以批入原价,加上一定的利润来订售价。实际上,这是乱卖行为。但既然在市场上行销,就认为是行情。这种想法,也有些道理。但是,今天希望大家摒弃批发与零售的观念,真诚地为松下电器公司代销,并在互相合作、共存共荣的基础上,考虑推行附加适当利润的销售价格。这是商人应有的本分,并从而提高厂商的发展力量,再将这个力量投入生产行列,促进合理廉价的大量生产,然后服务顾客,普及收音机供应,这才是真诚的供销商应有的态度,也才能真正确保生产者与代销者两方的利益。这是松下电器公司一贯的态度,所以希望各位不要以为这种价格订得过高。我们应该共存共荣,为了事业坚实进步发展着想,恳请赐予赞助。”
  百货公司如果允许顾客讨价还价,要增加多少人手、开销才能做到生意?
  做生意的方式很多,而以付价还价应付顾客,也是自古就有的一种方法。一般的商店,会以适当的削价来吸引顾客,顾客认为商店亏本,而实际上却是赚钱,这种例子很多。如果细想,这种方法在从前可能还算适当,在现代则是一种落伍的观念。
  现代的商人必须依照自己的信念或经营观念,确保适当的利润。应该一方面亲切的对待顾客,另一方面力尽商人对社会的责任。这才是能与社会共同繁荣结合在一起的可喜现象。因此,不应该借巧妙的讨价还价赚钱,必须一开始就订定合理的价格。
  即使对方要求减价也不同意,而且相反地,去说服顾客接受这个价格。采用这种方法最成功的,就是百货公司。目前,在百货公司已经看不到讨价还价的人。如果百货公司仍然可以讨价应付顾客,会有什么后果?由于必须浪费很多的时间及精力,就一定要雇用好几倍的员工。结果,必然会大量增加经费,所以唯有把商品价格提高才能合算。现在的百货公司,都以合理的定价促进业务,并为顾客提供真正的利益。
  不仅百货公司,即使超级市场或一般商店也应该这样做。否则大家忙于讨价还价,结果不仅顾客不能放心地买东西,商店也因得不到正当利润而无法继续营业。
  如果所有的商店都以公道的价格做买卖,那么彼此都方便。做买卖应该让顾客有“那家商店不会讨价还价,但会提供比减价的金额更有价值的长期服务,并且待客也很亲切”这种反应,这正是合乎现代社会需要,且合理的买卖方式。唯有以这种买卖观念,才能真正为顾客服务,且能使自己的生意日益兴隆。
  经营者要有完全得到应得到利润的态度,即使是在不景气的情况下。
  有一次松下到东京一家证券公司去接洽股票生意。松下告诉他们,这一期想做一百亿元的生意,下期想做一百二十亿元的生意。当时对方就问松下:“松下先生,你刚说一百亿元,真的办得到吗?现在经济不景气,您的话有一点不负责任吧?”他回答说:“绝没有,我说的是实话,因为我们有一个明确的贩卖契约,就是对社会上的人士、代理商或经销商,订有非常明确的契约。所以,我们有义务生产和贩卖那些产品。不过,我说的契约,是一种心灵的契约。现在,用我们的肉眼看不见。可是这种契约我看得很清楚,我认为一定能够如数销售。”本期日数已剩无几,可是松下肯定能达成百亿元目标。这不是心血来潮随便说的,而是他经过了一番详细思考。
  正当的利润获得,是社会对企业服务的报酬;服务而无利润,必使经济活动日趋衰弱。
  在这个世界上,大家都希望生活过得愈富裕愈好。无论做什么工作,适当的收入是必要的。
  “赚钱”这个字眼,大家听了可能都没有好感,似乎有一种“投机取巧”的味道。可是仔细想一想,钱不是平白就可以赚到的,想赚一百元,必定要有净值一百元以上的东西付给对方。每一个员工都做了一百元的工作而领一百元的薪水,公司就非垮不可。卖烤红薯的人,必须使一百元的红薯有一百二十元的价值,这样买卖才会成立。
  因此,赚钱这件事,可以说具有服务的成份,实际上,没有一个人肯对八十元的工作,付出一百元的代价,若是有,那么他不是疯了,就是另有不良的企图。当然通货膨胀,可能有暴利不寻常例子发生,但一般说来,赚钱应解释为服务的代价或是报酬。假定有一个人赚了二百元,我们的反应应该是“他又做了二百五十元的工作了”。
  可是现在一提起“赚钱”,大家都与“投机取巧”相提并论,这样一来,经营事业、做生意都成为卑鄙的行为,结果不是一切东西不能正常生产吗?
  正当的赚钱是付出服务换来的,这一层认识很重要,否则,经济活动会日渐衰微,大家都无法过富裕的生活。
  双方交易一定要尽最大的诚意,在公平的交易点上竞争,才是正途
  随着国际贸易自由化,输出的竞争也激烈了起来。其中有些公司甚至于在亏本输出,这难免令人怀疑,到底有没有必要这么做?
  此外,以这种方式来从事交易,也绝对不可能成功。因为不管什么事业,成功的原理都只有一项,那就是“确保最低利润的获得”。公司一定要有利润,才能生存发展。这点尽管可以理直气壮对顾客说明,并且一定可以获得谅解。双方交易,一定要尽最大的诚意,在公平的立足点上竞争,才是正途。把这个观念充分沟通,才能展开实际交易的行为。
  松下认为成功是很简单的事,然而成功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呢?正因为大家自以为是,放着大道不走,反而喜欢走弯曲的田埂小路。或许他们认为抄小路比较快,却没有考虑到小路纵然没使他跌倒,却容易使他深陷泥沼不能自拔。象那些流血输出的人,可能就是抄小路的心理吧。或许他认为短期赔一两次没关系,以后再赚回来。问题是往往他钱还没赚到,公司就已经倒闭了。这还可能把整个产业秩序弄得混乱不堪,使大家同受其苦。对于这种人,只能说他没有认清自己,也没有认清他和外在社会的关联吧。
  经销生意时,不可因竞争激烈就降价求售;合理正当的经营,是一定会被接受的。
  有一次松下对一个经销商说:“最近经销商的生意不太好,但不可因竞争激烈,就降价求售,长此下去,公司就无法经营了。”
  经过大约两个月后,那经销店的老板告诉松下:“我拜访过大约四十家零售店,拜托他们‘以前我总是减价请你们惠顾,这样下去,我无法再经营,非常抱歉,请提高两分价钱买好吗?’结果那四十家多数都允诺了。”
  松下认为这是正确的。我们如果处事非常诚意,对方即使会吃亏,也会接受。这就是人情。自己应该做而没有做,却去要求别人做,这是不可以的。但是,已经十分努力,而仍然血本无归地出售,以致无法经营,是应予改正的。把这种情形向对方提出,对方一定会接受。
  那位经销商老板听了松下的话,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经营,从今以后更有勇气从事经营。这只是一个例子。正当的要求还是要提出来,藏在心里的烦恼,是毫无意义的。
  要避免浪费,提高效率,争取适当利润,这是做买卖时最重要的原则。
  一般人往往认为,自己所做的买卖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不需要别人帮忙或过问。这是错误的观念。买卖看起来虽然属于自己,而实际上却不是这样。这或许就是买卖的真谛之一。谁都知道有了顾客及供应商,才能维持生意,而有意去报答他们。
  拿道路来说,我们每天不断地使用公共道路,而不重视其重要性,但一旦缺少了它,就寸步难行,动弹不得。因此,对于经常使用,却不觉得要去感谢的道路,也应该报答才对。但怎么报答呢?除了大家缴税,靠税收保养、改良道路之外,没有其它的途径。为了缴税,大家得争取利润。否则,大家缴不起税金,造成使用道路的保养不周,任其荒废,结果大家都会受害。除了道路之外,大家在普遍地利用其它公共设施或机关。例如,大家都享受到国家警察、消防单位的保护。如果你知道,正因为有了这些保护及援助,才能维持正常的买卖,你能不拚命工作以缴纳税金来报答社会吗?
  因此,在做买卖时,应该节省,避免浪费,提高效率,争取适当的利润,这也是国民应尽的义务。例如,就以打电话来说,不妨想一想有没有减少次数,而一样可以达成目的的方法。这样的讲求方法,可以省掉许多不知不觉中的浪费,或徒劳无功的事,减少支出的经费,且可以提高利润。每个人应该确实了解这种需要,并请顾客也能建立起这种观念,承认应有的适当利润,因为买卖毕竟是为彼此需要而存在的。
  松下所谓商业道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十分崇高的,但这其中也包括正人君子们看来不那么崇高的地方,那就是赚钱。松下认为,正当获利,是经营者的天职,也是商业道德的内容之一。这是毋庸讳言的,应该是理直气壮的。相反,如果不能正当获利而是亏损赤字,那才是不道德的。松下的这种观点,基于这样的认识:经营者是利用社会大众的资金来营运的,不赢利当然就不能回报大众;同时经营者正当利润的一部分是上缴国家的税金,不赢利当然也就无法纳税,这也是不道德的。松下的这种观点相当独特,但又相当有道理。由此而来的商业道德观,可以说是相当科学的。
  在松下一生中,信守如此商业道德的事例,可以说是不胜枚举。
松下幸之助经营之道--一 在浪尖上把握大局
一 在浪尖上把握大局
  计划思考,还要彻底执行,不达目的绝不善罢甘休。今天有很多人在分析未来人方向的明确性与不明确性,但不明确性到底是指什么呢?为什么会产生不明确的问题呢?想人类总是希望未来能够很明确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要明确它是否遇到什么困难呢?
  今天的这个世界,的确是看不透将来究竟会有什么变化,什么时候会以怎么样形态发生呢?谁也不知道,所以在今天是没有办法考虑到未来,未来是充满黑暗的,这里我们不得不展开我们的工作,这时候就会产生不确实的问题。
  解决问题都是以人的意思为主。例如要这样做、要那样做,并不是神或别人在作决定,而是以自己的意志去实行。这就产生了明确性,因为它确实能变成这样。
  松下的计划为什么能够一一实现呢?这其中有很多因素,最重要的是,为了使计划实现而彻底实行。如果仅仅是计划或是只有思考,那么什么都不会实现。为了要使计划实现,往往有许多事情应当互相配合,由此而产生的很多问题,如果有耐心地一一去克服,那么计划也就可以实现了。
  当然这并不简单,有时候即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你也要振作起来,鼓起勇气去作,这是不可缺的条件,如果能够这样有耐性的、不屈不挠的努力去做,那么胜利将属于你。你虽然起步晚,但只要不畏挫折,坚持到底,照样能够凌驾于他人之上。
  一般来说,创业成功的人,大抵都是从二十岁就开始创业,比如松下的老朋友江崎在年轻的时候,一直在佐贺县做生意,倍尝辛酸;年过四十,才在大阪创立固力康公司,发迹起来。不过象江崎先生那样,到壮年才赤手空拳地开始创业,倒是很罕见的。他今天之所以成功,除了他做生意比别人热心以外,另外重要的是,二十年累积的丰富经验,无形中成了他成功的最大资本。
  江崎有一个儿子叫诚一,可惜的是,诚一先生却在三十九岁时就突然去世了。江崎先生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看了令人心酸。人间亲子至情,也难怪江崎先生如此难过。公司兴旺后,江崎原以为可以从此放下重担,把一切交给诚一,没想到诚一竟先他而去。而他的孙子是个小学生,刚上小学三年级,一时也无法接下重担。由于诚一的死,使他更专注于事业,发挥他高度的热心,九十岁时仍然以现在社长的身分奋斗。他的努力并没有白费,使得他的事业发展迅速。从江崎先生的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坚强的意志,不畏挫折地面对现实。不依赖任何帮助,坚定志向从事工作,即使有阻挠,也不轻易放弃或死心。如果意志不坚,就真的完成不了任何事了。世界上,失败是常有的事,而在成功之前就灰心的原因也很多,但坚持到最后关头,仍不灰心,一直做确切地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江崎先生就是实践这种态度的人。
  江崎先生从九十岁成为会长后到他九十七岁去世之前,一直都站在经营的最前线,是一位生命力非常旺盛的人,够资格的经营者。
  经营者是劳心的人,要想自己成为一个够资格的经营者,必须自我肯定价值感并保持身心愉悦。
  经营时所想的都应是与经营有关的策略。若不这样,就很难把经营做成功。
  对于一个上下班的职员来说,他有一定的工作和休息时间。但不管公司的大小,身为老板或高级干部,别人都在休假,自己可不能休假。当然并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在工作,也有休息时间。但也往往是身体得到休息,脑子却一刻也无法忘记有关经营的事。
  如果要说这是一种束缚,也的确很累。但是领导着几十人,甚至几百人、几千人的公司,员工的生活,都在自己双肩担负着,对于如此的重任怎能放下心呢?
  也惟有如此,身为经营者才会感到生存的价值,生活才有趣味,在工作逆境中也才会有转机。如果你能感受这些的话,就不会觉得责任是一种束缚,也不会对繁忙的工作感到倦怠。这些观念,就如同能促进血液循环一样,使自己在忙碌的工作中忘记疲劳。
  有些人始终是勤勤肯肯地努力,为的是得到某种地位。但松下以为这绝不是最快乐的事,倒不如忙得快乐,忙得有价值。也许有人并不同意这种法,但它肯定了另一种生存的价值,这种生存的价值就足以自我安慰。
  不管你对这个观念怎么认为,但这是判定自己是否是一个够资格的经营者的一个重点。
  为了收获时的成就感,辛苦、寂寞都算不了什么。
  松下因为他父亲的失败,家里的生活极为贫因,离开家到大阪去当学徒,当时必须住宿到老板家,在那里的工作是照顾婴儿,其实哪会照顾小孩,自己还是需要别人照顾的小孩子。当时松下自己一个人单独睡在商店的二楼时,吓得坐立不安,到了夜深人静时,恐惧一阵阵地袭来,松下就忍不住哭泣起来,这样的情况连续了三四个夜晚。
  半个月后,老板给松下零用钱,是一个五毛钱的铜币,这使得年幼的松下大吃一惊。在以前,每天从学校回来,松下为了得到一分钱,这样可以到糖果店去买糖,向母亲恳求一番,如果给了就觉得高兴极了。现在可以领到一枚金光闪闪的五毛铜币,对松下来说确实是意外的惊喜与体验,从此以后,松下加上对环境比较习惯了的缘故,从此夜晚不再悲伤,而更用心于学徒的工作。
  经营不但要能吃苦,还要有解决苦差事的信念与决心。人不能象神一样,永远健康没有疾病。有疾病就要及早医治。就象一个得了重肺病的人,医生才告诉他说:“你的病已经到了末期,无法救了。”这种医生实在该死。他应该在有一点病症出现时,就应该告诉病人谨慎小心,好好保养,那才是尽职的医生应有的专业态度。
  企业的经营也是一样,管理制度上有了不良的征兆,就得趁早“开刀”,而发现“病症”对症下药,则是经营者不可推托的责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