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毕淑敏第一部心理学着作 心灵七游戏

_3 毕淑敏(当代)
  毕竟,我们要重新为自己选一对父母,这在常人眼光里不合章法,甚至就是荒谬。请把情感干扰因素减到最小,让思绪和想像力自由驰骋。
  在白纸的上方写下 “再选XXX的父母”几个字。XXX就是你自己。
  “再选xxx的父母”。你看着它一定不舒服,这是正常的。此刻之前,你从来没有想过可以把自己的父母“炒鱿鱼”,让他们“下岗”,自行“招聘”一对父母。你也不要感觉对不起他们,毕竟这只是一个游戏。游戏不仅是儿童的权利,也是成年人不可或缺的心灵舞蹈。
  完成了上述步骤之后,请你郑重地写下你为自己再选的父母的名字。
  父:
  母:
  猜你一定要狠狠地别扭一阵。虽然我们对自己的父母有过种种的不满,但真的把他们就地淘汰了,必有目瞪口呆之感。请坚持住,本游戏最艰难的地方就在这里。如果你开始设想谁是你的再选父母的最佳人选,祝贺!第一关你已经成功跨越。
  谁是再选父母的合适人选呢?很可能你陷入苦苦思索之中。不必煞费苦心,你的潜意识如同深海的美人鱼,一个鱼跃,跳出了海面,露出了它流线型的身躯和嘴边的胡须。原来,它并非美女,也不是猛兽。关于你的再选父母的名称,你把头脑中涌起的第一个人名写下就是了。
  他们可以是你认识的任何一个熟人,也可以是传说中的神仙魔鬼;可以是英雄豪杰,也可以是邻居家的老媪;可以是已经逝去的皇亲国戚,也可以是依然健在的平头百姓;可以是绝色佳人,也可以是末路英雄;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山岳湖泊;可以是日月星辰,也可以是布帛黍粟;可以是一代枭雄,也可以是梁山好汉。可以是江湖侠客,也可以是枯藤昏鸦;可以是仰慕的师长,也可以是同窗好友……总之,你就放开胆子,天上地下地为自己寻觅一对心仪的父母吧。
  一时有些不知所措,是吧?可挑选的范围实在是太广泛了。广泛到不可思议,是不是?因此也可以打消你的顾虑了,这并不是要对你的亲生父母有什么不敬,只是进行一次特殊的心灵探索。也许有的人会问,能认一对没有生命的东西,比如怪石或是原子来做父母吗?
  你再选的父母是什么类型的物体(原谅我用了“物体”这个词,没有不敬之意,只是为了叙述方便),这不重要。重要的是
  你在这个游戏中,弥补缺憾,你在表达你长久以来压抑的情感,你在重新构筑你的世界。
  有个农村来的大学生,父母皆是贫苦乡民。在这个游戏中,他令自己的母亲变成了玛莉莲·梦露,让自己的父亲变成了乾隆。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我首先要感谢这位朋友的坦率和信任。这样的答案是太容易引起歧义和嘲笑了,虽然它可能确是一些人的真心向往。
  我问他,玛莉莲·梦露这个女性,在你的字典中代表了什么?他回答说,她是我所知道的最美丽和最时髦的女人。我说,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亲生母亲丑陋,不够时尚?他沉默了很久说,对。中国有句俗话叫做“儿不显母丑,狗不嫌家贫”,我嫌弃我的母亲丑,真是大逆不道的恶行。平常我从来不敢跟人表露,但她实在是太丑了,让我从小到大蒙受了很多羞辱。我心里始终讨厌她。从我开始知道美丑的概念,我就不容她和我一道上街,一前一后也不行。后来我到城里读高中,她到学校看我,被我呵斥走了。同学问起来,我就说这是一个乞婆,我曾经给过她钱,她看我好心,以为我好欺负,居然跟到这里来了……我说这些话的时候,一点也不脸红,反倒理直气壮。母亲丑,并把她的丑遗传给了我,让我承受世人的白眼,她对不起我。我父亲是一个乡间的小人物,会一点小手艺,能得到人们的一点小尊敬。我原来还是以他为自豪的,后来到了城里,上了大学,才知道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才知道父亲是多么的微不足道。看同学们的父亲,不是经常在本地电视中露面的要人,就是腰缠万贯挥金如土的巨富,最次的也是个国企的老总,就算厂子不景气,照样有公车来接子女上下学。我想,如果把社会比作高楼大厦,我一定是在地下车库的位置。而这个位置是我父母强加给我的。这种深层的怒火潜伏在我心底,使我在自卑的同时非常敏感,我拼命努力奋斗,但是不能容忍任何形式和程度的不公平,我性格懦弱,但是在某种时候又像个“飞毛腿”导弹。我好像是两个人拼起来的……今天做这个游戏,可以大胆设想,不拘一格,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梦露和乾隆,就随笔写了下来。
  我说,谢谢你对我的大信任。其实父母是不能改变的,我们从中发现的是自己的心态。我先问你一个问题,如果父亲的名字不是乾隆,换成唐太宗或是布莱尔,你以为如何?
  他笑起来说,当然也可以。我说,你希望有一个总统或是皇上当父亲,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东西,你能察觉吗?
  他静静地想了许久很久,好像有一个世纪,说,我明白了那永远伴随着我的怒气从何而来。我仰慕地位和权势,我希图在众人视线的焦点上。我喜欢美貌和钱财,我看重身份,热爱名声,我希望背靠大树好乘凉……当这些无法满足的时候,我就怨天尤人,心态偏激,觉得从自己一出生就被打入了另册。因此我埋怨父母,可中国“孝”字当先,我又无法直抒胸臆,这些复杂的情绪交织在一起,让我不得轻松。工作中、生活中遇到的任何挫折,都会让我想起这种先天的差异,觉得自己无论怎样奋斗也无济于事……
  我说,谢谢你的真诚告白。事情还有另一面的解释,你可想过?
  他停顿了很久很久,最后说,我知道是什么了。我平凡贫困的父母,在艰难中养育了我。我长得不好看,可他们没有像我嫌弃他们那样嫌弃我,而是给了我无私的爱和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们处于社会的底层,却竭尽全力供养我读书,让我进城上了大学,有了更开阔的眼界和更丰富的知识。他们明知我不以他们为荣,可从不计较我的冷淡,一如既往地爱我。他们以自己孱弱的肩膀托起了我的前程,不希求任何回报……我把梦露和乾隆组合成父母,跨越历史和国籍,攫取威权和美貌的叠加,是懦夫和逃避,是自卑和忘本……
  面对这种泣血的反思,我深深感动。那位年轻人若有所思地走了,从他挺直的背影中,我看到了新的力量。
  我们究竟有没有权利对自己的父母不满?这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多年以前,当我看到一本国外心理学家所写的书,叫做《家庭会伤人》时,凛然一惊。只能说家庭是幸福的港湾,不能说家庭也暗藏杀机。只能渲染家庭给我们以温馨,不敢声讨家庭给我们以冰冷。我们期待从家庭汲取力量,不晓得家庭常常是吞噬能量的黑洞。我们以为在家庭中受到的心灵暴力是偶然遭遇,殊不知几乎俯拾皆是……
  假如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伤亡于家庭的人,一定多于战场。在我们周围,有透明的鲜血汩汩流淌,有看不见的伤口白骨森森。毋庸讳言,这些鲜血和伤口的制造者,很多来自我们的父母。你可以从再选父母和亲生父母的比照当中,察觉内心蛰伏极深的期待。接受自己的这种愿望,并非罪过。如果你写下的名字是一位柔和的女性,那么也许父母给予你的精神压力需要清扫。如果你写下的名字是一位很有决断的英雄,也许你怨怼父亲的优柔寡断。如果你写下笑口常开的相声演员,也许你的父母太过严厉,幽默不够,你也继承了不苟言笑的秉性,潜意识中,你希望自己从再选的父母那里传染点调侃的细胞……
  假设虽多,连真实世界的万分之一都无法达到。心理的玄妙,让任何假设、预期和解释都苍白失色。尝试着面对自己的心灵,破解它所发出的神秘而悄然的信号,是你我终生的功课。
  父母和孩子的关系极为密切。海淀区法院少年法庭庭长尚秀云,亲手审判过几百名未成年犯罪者。她说,问题少年往往是问题父母的产物。每七个编造谎言犯诈骗罪的少年当中,有六 个家庭的家长不诚实。每十四个偷盗的少年中,有十三个家庭的家长崇尚金钱,贪小便宜。每十五个持械斗殴犯故意伤害罪的少年当中,有十二个家长性格暴躁,爱与人争斗,动辄打骂孩子。
  面对着自己的期望,有待整理的东西还很多。你可以从他们体态相貌的差异中,发觉自己的审美情趣。你可以从他们教养文化的程度,分析一下自己是否有门阀观念和等级思想?如果你选择父母时很在意他们的经济状况,那么你也能从中察觉自己对金钱的态度。如果你很在意父母的性情,是否你的童年受过精神打击?
  生活是由关系组成的,佛教认为,世界就是由缘分组成的。“缘”就是关系。事物皆有关系,你和目的,你和食物,你和天气,你和交通工具……当然了,最主要的是你和周围人的关系,你和自己的关系。我们与周围人的主要关系,常常反映出我们和父母的关系。
  如果我们不能在内心重新梳理和父母的关系,就无法创造出其他合乎理想的种种关系。
  父母,是我们人生中第一任上级。你要服从他们,你要得到他们的奖赏,你要讨得他们的欢心,才觉得有价值和萌生自豪感。
  试着想一想,你和上级的关系,是不是也在有意无意地重复着和你父母的关系?我认识一位在外企工作的白领,他努力向上,是个呱呱叫的业务骨干,马上就要成为大中华区域的负责人。但他找我来商量,说自己准备跳槽,到一个小公司去从头开始。我一头雾水,摸不清他到底要的是什么。如果是自己想做老板了,白手起家,从零打拼,也算是顺理成章。但他很坚决地摇头说,到小公司还是做白领,替人打工。我说,那我就不明白了,你放弃了优厚的待遇和发展的机会,到底是为了什么?小伙子说,真正的原因是他很困惑——老板究竟还喜不喜欢他了?
  我说,你不是告诉我老板刚给你加了薪,还要把更大的责任委托给你,这不都说明老板是喜欢你的吗?
  谈话进行到这里,我突然噤住了,察觉了症结的所在。成年人在形容和领导的关系之时,是很少用“喜欢”这个词的,只有小孩子才在意别人的喜爱。他为什么总纠结在领导是不是喜欢自己这个问题上呢?
  经过一番深入的探讨,他告诉我说,这已经是n次跳槽了,每次都是自感老板不喜欢了,就抽身而去。他也搞不懂这是怎样一个无法扭转的怪圈。他从小是在父亲的表扬和责骂之下长大的。这位父亲大概深得前苏联巴甫洛夫学派条件反射学说的真谛,赏罚分明,且立竿见影,好的坏的都挂在脸上,时效抓得很紧,表扬不过夜,批评也不过夜。小伙子在这种氛围下长大,工作之后,只要有一两天老板未曾表扬他,心中就惴惴不安。如若更长时间听不到鼓励的话语,情绪沮丧更是一落千丈,后来干脆变得疑神疑鬼,魂不守舍。表扬对于他,成为鸦片一样的毒药。只要有表扬,就眉飞色舞,意气风发,如果听不到表扬,就灰头土脸一蹶不振。
  找到症结之后,小伙子豁然开朗。原来,在这个成年男子的心里,还栖息着一个小男孩的身影。儿时记忆盘踞心底,他把老板当成了父亲,把父子关系投射到了工作关系之上。听不到表扬,幼年形成的焦虑、恐惧就爬上了眉梢。为了避免被人遗弃的危险,干脆采取先下手为强的策略,提前离职。表面上看起来是炒了老板,其实是不自信的心理在作怪。疙瘩一解开,小伙子伸展双臂,说我从今天开始长大成人,我会以一个成年人的心态对待工作。
  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具有难以囊括的魔力,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像晒化的沥青,渗透到所有的重要关系当中。
  有一位满脸微笑的善良女子,嫁到公婆家。结婚之前,她下决心要成为一个好儿媳。既然公婆培育出的孩子,成了她亲爱的丈夫。她爱他们的儿子,愿对公婆孝字当先。婚后的生活,并不像她想像得那样温馨单纯。笑脸挡不住婆婆的数落和公公的完美苛求,小媳妇的应对方式就是一味忍让。终有忍不住的那一天,笑脸变哭脸,小媳妇火山爆发,歇斯底里一通大发作,心里才算透出一缕光线。光线很快被自责的乌云挡住,她懊悔不已,笑得更妩媚了,加倍地干活,给公婆送贵重的礼物……新的一轮指责和苛求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爆发也随之酝酿。丈夫如同夹心饼干中的奶油,被挤压得没了形状。小媳妇找到我,呼天抢地说,她要改变这个模式,把自己救出来,也把丈夫救出来。
  讨论许久,最后聚到了小媳妇和原生家庭父母的关系上面。小媳妇小时候,是个乖乖女,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小女孩要博得众人喜爱,只有嘴甜,天天面带笑容。小女孩知道自己的花裙子和小儿书都是从笑脸上来的,就笑得格外灿烂。小女孩也有烦心的事情,当她实在维持不住笑脸的时候,就会委屈地放声大哭,一顿宣泄之后,雨过天晴。小女孩渐渐长大成人,但这种周期性的发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到了公公婆婆那里,在主观上,她把他们当成了父母,于是她应对父母的模式就全须全尾地出现了。
  小媳妇问我,我能改变吗?我说,这个答案可不在我手里。她很紧张地问,那在谁手里呢?
  我说,你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就猜不到答案吗?如果丈夫还是这个丈夫,但公婆可以由着你选择,你要一对什么样的公婆呢?
  小媳妇说,我理想的公婆应该善解人意,倘若让我再选,那么公公是许仙,婆婆是薛宝钗。
  我说,你经常处在苦恼之中,因为别人不明白你心底的想法。你能不能直截了当地把心思说出来?小媳妇很为难地说,我不知道怎么说。我希望别人能猜透我的心,如果猜不透,我就隐忍着,依旧很乖顺的样子。如果他们还是猜不透,我就更乖顺地服从他们,给他们一个时间,期待他们能破解我的心事。当一切努力都告失败之后,我会勃然大怒,压抑的怒火倾泻而出,眨眼间成了一个泼妇。可这责任在我吗?
  我说,如果你在怨恨刚刚积攒的时候就说出来,会怎样呢?小媳妇怯怯地说,我不会这样。我太不习惯了。
  我说,如果你想改变,就试试吧。许仙和薛宝钗不成夫妻,就是成了夫妻也不会做你的父母和公婆。只有靠你自己救自己了。
  以后再没见到小媳妇,有时会惦记她。她能救出自己和丈夫吗?相信一定会的。
  如果你已为人父母,那么这个游戏,也促使你检讨一下自己做父母的资质。如今干什么都讲求资质,无论你是会计还是统计,哪怕是电梯工和驯狗师,也需要经过专业认定。奇怪的是,结婚后做父母,无需经过培训和考核,真是宽大无边,相信天下的男女都有自然而然成为父母的潜质。
  如果你为自己列出了理想的父母,试着想一想,你是否是一个合格的父母?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恭喜你的孩子,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有一个美好的童年和一个自信的人生。
  一位老人金刚一样岿然不动。 我说,您想什么呢?他不悦地说,我的父母已经过世很多年了,为什么要让他们在黄土之下不得安宁!我不做你的游戏,不让你的想法得逞。
  我说,老人家,这个游戏对您真正的父母并无冒犯,其实是在探索我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不要以为人老了就没有探查的必要,其实,越是年纪渐长,人们就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了。连吃饭的口味、行走的姿势、说话的语气,很可能都同长辈一模一样。这不仅仅是生物的遗传使然,更是有意无意的模仿和一种家族的密码所决定。您想认识您自己吗?您想让自己的一生过得更明白清晰吗?当我们逼近死亡的时候,探索自我的欲望也会变得更加迫切。美国迪斯尼娱乐公司的创办人——华特·迪斯尼说:
“如果不继续成长,就会走向死亡。”说这话的时候,他早已不年轻。
  沉吟半晌,老人开始做这个游戏。做完之后,他一脸凝重地告诉我说,他想起了自己的父亲。其实老人从来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他是遗腹子。正因为这种身份,他听懂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要争气,你要对得起父亲。当他偶尔微笑的时候,凡是看到他笑容的人都会说,你看你看,这孩子的笑和他爸爸是一模一样的啊!从此,他觉得自己不能有其他的笑法,连嘴唇扯动的幅度都要和那个他从未见过的父亲相仿。如果他吃饭的时候,对某个菜多夹了一筷子,妈妈就会说,天!他怎么和那死人一个口味?血脉这东西,真是管天管地啊!从此,为了不伤妈妈的心,他哪怕是不爱吃那菜了,也要装出甘之若饴的模样。
  老人说,他一辈子都笼罩在这个从未见过面的父亲的阴影之下,觉得他在天上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俯瞰着他。如果说别的孩子还能有片刻躲过自己的父母,获得一点小小的自由的话,他却连一分钟的自在也不曾有。父亲已经死了,死了的人住在天上,有了类乎神仙的功力,遗腹子没有一天轻松地做过自己。
  老人说他理想的父亲就是“空白”。他已经在父亲的阴影下过了一生,现在他需要解放和自由。
  这个故事会不会对年老的朋友有些许启发?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教员,重新设计他们的形象,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回顾和展望,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
  如果你写下的再选父母的名字,就是你的亲生父母,那么,祝贺你,羡慕你。这样的概率不是很多,你有一份罕见的幸福。但愿在我们这个游戏做完之后,你赶回家,如果父母还健在,请拥抱他们并深深地表达谢意。如果他们已经远行,请面对着浩瀚星空,遥望他们的英灵,微笑并且致敬。
  父母是不可以再选的,但可以在我们的心中重新认识并复活。
游戏六:写下你的墓志铭
  长的是人生,短的是年轻,所有面向死亡的修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看了这个游戏的名称,很多人会倒吸一口冷气。有人会说,玩什么不好,偏偏要来一个煞风景的阴森游戏!
  看大家对这个游戏如此反感,咱们先玩一个别的游戏,算作热身,或者说,游戏分成上下两部分。
  上部分游戏的名称是——飞机就要失事。
  看来大家要送我一个外号叫作“乌鸦嘴”了,为什么不说点吉利的,偏要让大家骇出一身冷汗?好吧,就算我这是一个“恐怖”游戏,也有存在的意义。世界上有很多恐怖事件,不管你喜欢不喜欢,它就发生在各位周围。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是什么意思?就是预料、预计,提前做个准备。
  墓志铭是人死后墓碑上刻下的字句。飞机就要失事,也是生死攸关的时刻。这两个游戏的核心,都是考察当生命受到威胁,死亡即将到来,你做怎样的准备?
  不是多虑。现代社会的人的寿命虽然比以前大幅度地提高了,现代科技和医学也高度发展,可你依旧没办法准确地预知自己的死期。在这一点上,现代人一点也不比古代人有多少幸运。人总是要死的,这是一个常识。凡是常识都要接受,如果你不接受,规律就会强迫你接受。到那时,你愤怒、委屈、不甘心,都于事无补。如果你鸵鸟埋头,假装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死亡就成了你仓皇之时的不速之客,吃亏的是你和你的亲人。
  人们不喜欢讨论死亡,认为它是不祥和丑恶的。我曾问各个年龄段的朋友们:一提到死亡,你会联想到哪些词语?
  几乎所有的人想到都是负面词汇——阴暗、黑色、寒冷、腐烂、肮脏、丑陋、恐怖、惊吓、分离、哭泣、伤痛、绝望……
  是不是瞅一眼这些形容词,身心就涌起了强烈的不舒服感?如果我们看到一个新生婴儿呢?大家就会联想到:光明、发展、蓬勃、希望、金色、温暖、期待、快乐、幸福、灿烂……
  心境和感受完全不同。既然生死都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什么我们不能像接受生之顺畅那样,平静地接受死之坠落?现代医学已经能够妥帖地减轻临终的痛苦,让死亡变得渐弱渐息,生理的痛苦可以用技术化解,心理的痛苦就更加凸显。
  有人会说,我现在年纪还轻,死亡是很久很久以后的事情,等我岁数大了再做思考也还来得及。我甚至听一位朋友在过完了六十岁生日之后,听到人们谈论死亡,还一脸茫然地说,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件事,它还遥不可及,以后再说吧。我暗惊,人都满了花甲,还说死亡遥远,这乐观可能要把他带到猝不及防的地步。更有人想,我身体很健康,当我身体不好时,再思考也不晚嘛!
  这些貌似有理的话背后,潜藏着胆怯和无知。死亡基本上是不会提前把请柬放到你的桌面上并准时赴约的。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你无法预计死亡拜访你的时间,但你可以提前预备好款待他的茶点。
  看过一则小故事,有位老人得了癌症,当医生告诉他这个消息时,他很平静地面带笑容地说,我很感谢上帝让我得了癌症。医生非常吃惊,说,你得了癌症,不怨天尤人、惊惶失措,已很难得,为什么还要说感谢的话呢?老人说,到了我这个年纪,死亡就是我的邻居了,随时都可能来敲我的门。如果我得了脑溢血或是心肌梗死,我很可能一句话也来不及说就死了,那样我的亲人接受起来该多么困难。而且我还有很多要交代的事也都没了着落。现在,我得了癌症,我有很充足的时间能和亲人告别,能把诸事整理得清清爽爽。当死亡一定要来的时候,还有什么比这种方式更令人安心呢?这就是上帝所给予我的最好的礼物了。
  钦佩这位老人,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种从容赴死的勇气和福气。再一想,事在人为。我们可以创造出一个局面,让死亡变得可以接受,让自己较少遗憾,让生命更多一点掌握在手中的安然——这就是提前做好应对死亡的心理准备。
  思考死亡,是为了有备无患,更为了胸有成竹地生活。只有真正生活过的人,才能坦然平静地走向永恒的死亡。
  回到游戏中来。
  请想像自己坐在一架客机上,宽敞平稳,飞机在万米的高空翱翔。突然,机身发抖,像个咯血的肺结核病人一样连续抖动,颠簸如此厉害,空姐要求大家把安全带系好。广播里传来机长的声音。他通知大家说飞机发生了严重的机械故障,正在紧急排除。但为了预防最危急的情况,现在将由乘务小姐分发纸笔,你有什么最后的遗言要向家人交代,请留在纸上。一切要尽快,乘务小姐会在三分钟后收取大家的纸条,然后统一密闭在特制的匣子里,这样即便飞机坠毁,遗言也可完整保存下来。按照飞机现在的飞行高度,在完全失去动力的情况下,还可以滑翔极短暂的时间……
  乘务员小姐托着盘子走过来,惨白的面颊上,职业性的微笑已被僵硬的抽搐所代替。盘子里盛的不是饮料,不是纪念品,也不是航空里程登记表,而是纸和笔。人们无声地领取这特殊的用品,有抽泣声低低传来。
  你领到了半张纸和一枝短笔。现在,面对着这张纸,你将写下什么?
  ……这就是我们的游戏。在生命遭遇突发危险,就要猝然截断的时候,一生浓缩成一部几十秒的VCD,在你的脑屏幕上急速放映。亲人像走马灯似的在你面前闪过,你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话说?
  先请大家看一个例子。
  1985年,一架日航班机失事坠毁,机上乘客全部罹难。飞机上,有一位五十二岁的河口博次先生,匆匆写下了自己的遗言:再也不搭乘飞机了,神啊!请救我!
  没想到昨天和大家共进的那顿饭是最后一餐了。
  机内冒出类似爆炸后的浓烟,机身开始向下坠。往哪里去?会怎么样?妈妈(日本人习惯以此昵称妻子),发生这种事令人遗憾。再见了,孩子们的事就拜托您了!现在六点半,飞机正快速旋转下坠。
  到今天为止,我的人生真的很幸福!由衷感谢!”
  很多做母亲的人会留下对孩子的嘱托,在这种时候,她们才发现以前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太少太少。很多陀螺一样旋转的旅行者才感到光忙着赶路了,忘了欣赏周围的风景。很多人想对这个世界说“我爱你们”,却不知谁能收到他的呼唤。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在最后关头保持镇静,手却不停地发抖,以至于根本就留不下完整的字迹……一个曾有数年撕扯不断的婚外情的男人说,在这种时候,关键还不是说什么话,而是把话留给谁?
  这个游戏很残酷,但残酷有时如同肥沃的土地,能长出震慑心魄的花朵。我相信在这种时刻,几乎没有人会叮咛自己的后代复仇,没有人会留下自己懊恼的遗憾,没有人会咬牙切齿地诅咒……留下的只能是眷恋的深情和未竟的嘱托,还有绵绵不尽的祝福。
  请原谅我把你逼到了这样一种绝境当中。也许只有在绝境中,人性中最基本最朴素的光芒才会突破种种物质的阻力,迸出单纯而灼目的光芒。
  “感谢我的父母和我今生所经历过的一切。亲人们朋友们,我爱你们。”
  在巴伦支海沉没的俄罗斯核潜艇的水兵遗言中,留下了类似的话。在生死面前,往日琐碎的恩怨越飘越远直至消散。突然而至的死亡像一管巨大的消字灵,把一些当初以为非常重要的字迹,覆盖成一片灰白。
  我不知你将写下怎样的遗言,我也不知道你将把这宝贵的遗言转交给谁。但我相信它会触动你内心最深的角落,在那里引起波澜。
  好了,热身游戏到此结束,言归正传——写下你的墓志铭。
  这是一个雅词,更直截了当的说法是,盖棺论定。
  墓志铭这种东西,有两种写法:一是别人写,一是自己写。
  趁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像孙悟空一个跟头翻到云中,从更辽阔的时空中来评价综述自己的一生。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有着怎样的爱好?你经历当中最令人感怀和难忘的事件是什么?它可曾给予你自豪和成就?你的情感生活是否美满?你还有什么要对这个世界倾诉?你可有悔恨和遗憾要交代给大家?你爱谁?你恨谁?你还有哪些未竟的愿望?你还想唱什么歌?你还想看什么景……哎呀,可写的真不少。
  中国有句古话,叫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说的是人到了死亡就要降临的那一刻,所讲的话很真实很善良,本性复苏,逼近了人性的光明。从医初始,我对这话半信半疑,心想,人都要死了,各器官都已衰竭,连平常脑力都达不到,还能说出更富哲理的话?当我亲眼看到死亡驾临的时候,不得不折服古人的睿智。那真是奇妙时刻,暴躁的人可能变得平静温柔,狭隘的人可能变得大气宽容,吝啬的人可能变得慷慨博爱……那种慈和温馨的气息,好像一种奇怪的香氛,弥漫在这些濒死的人周围,像绒毯一样裹住身心,令人忘却了死亡的沉重和冰冷,也让死者笼罩在宁馨的光环中。惊讶之余,我生出深深的感慨,人为什么要死到临头,才如此珍惜美好时光,为什么不能早些开始这种真正的生活?
  并不是每个死去的人都有这种福气,让生命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我亲眼看到很多人依然在困惑孤独和愤怒中死去。有时又想,前面那种人,即使这种充满光彩的生活只有几日几小时,也依旧是高贵和值得回味的,后面那种人,才是彻头彻尾的悲剧。
  墓志铭是死亡之书的书签。为了调剂咱们略显压抑的气氛,先来看几篇幽默的墓志铭。
  在英国德比郡的一处墓园中,有这样一篇铭文:
  “这儿躺着钟表匠汤姆斯的躯壳,他将回到造物者手中,彻底清洗修复后,上好发条,行走在另一个世界。”
  教会执事为妻子刻了这样的碑文:
  “莎拉休特,1803—1840,世人请记取教训,她死于喋喋不休和过多的忧虑。”
  有对夫妻为出生三周便夭折的孩子写道:
  “墓碑下是我们的小宝贝,他既不哭也不闹,只活了二十一天,花掉我们四十块钱。他来到这世上,四处看了看,不太满意,就回去了。”
  大文豪萧伯纳的墓志铭:
  “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大作家海明威的墓志铭:
  “恕我不起来了!”
  死者生前为自己撰写的也很有趣。在英国约克郡地区,牙医的墓碑上写着:
  “我一辈子都花在为人填补蛀牙上头,现在这个墓穴得由我自己填进去啦。”
  著名科学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生前曾写下一篇短小精悍的自传:
  “阿·诺贝尔呱呱坠地之时,小生命差点断送在仁慈的医生手中。主要美德:保持指甲干净,从不累及他人。主要过失:终身不娶,脾气不佳,消化不良。唯一愿望:不要让人活埋。最大罪恶:不敬鬼神。重要事迹:无。”
  现代著名作家老舍在1939年四十岁时,写下了一篇质朴自谦、旁敲侧击、妙趣横生、令人拍案叫绝的自传。这篇自传只有二百余字,全文如下:
  “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发,生于北平。三岁失怙,可谓无父,学志之年,帝已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孝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书匠之基。及壮,煳口四方,教书为业,甚难发财。每购奖券,以得末彩为荣,示甘于寒贱也。二十七岁发奋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三十四岁结婚,今已有一男一女,均狡猾可喜。闲时喜养花,不得其法,每每有叶无花,亦不忍弃。书无所不读,全无所获并不着急。教书做事均甚认真,往往吃亏,亦不后悔。如此而已,再活四十年也许能有点出息。”
  严格说起来,上述最后两则是自传,而不是墓志铭,但均有人生小结之意。
  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的精力,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后35位,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在他的墓碑上就刻着:
  “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
  “37,22,35”
  是美国影星玛丽莲·梦露的墓志铭,虽然简单,但却给影迷留下了一个谜。最终这个谜由梦露研究会揭开,这三个数字表示梦露的胸围、腰围和臀围的英寸数,表明死者生前爱美的心愿。
  古希腊著名数学家阿基米德的墓碑上刻着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纪念他发现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的三分之二这条著名的几何学原理。德国数学家高斯因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他的墓碑上刻上了一个正十七边形。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的墓碑上刻着许多小鸡、小羊和小狗。物理学家玻尔兹曼生前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发现的公式“S=KlnΩ”。
  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志铭比较精炼:
  “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古希腊大数学家刁藩都的墓志铭:
  “过路人,这里埋葬着刁藩都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五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四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关于墓志铭,还有一些小故事。狄更斯临终前,英国人民要求把他一生的功绩刻在墓碑上,而他却说:
  “我要求我的墓碑上只写查尔斯·狄更斯,除此之外,不要再写什么。”
  曾经“捕捉”天上雷电的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的墓碑上刻的是:
  “印刷工富兰克林”。
  因为他至死不忘并引以为自豪的,正是他青少年时代担任的印刷工。 俄国19世纪大诗人普希金的墓志铭,是他十六岁时为自己写的《我的墓志铭》诗:
  “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还有爱情和懒惰,共同度过愉快的一生;他没做过什么好事,可就心情来说,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
  俄国大作家赫尔岑的墓志铭极富特色,总结坎坷命运与非凡成就,唤起人们去拼搏人生:“他的母亲路易莎·哈格和他的幼子柯立亚,乘船遇难淹死在海里;他的夫人娜塔利雅患结核症逝世;他的十七岁女儿丽莎自杀死去,他的一对三岁的双生儿子患白喉死亡。而他就只活了五十八岁!但是苦难不能把一个人白白毁掉。他留下三十卷文集,留下许多至今像火一样燃烧的文章,它们今天还鼓舞着人们前进。”
  以上多是外国名人的墓志铭,现在来看看中国的诗人。宋文帝元嘉四年丁卯九月,也就是公元427年,陶渊明在自己逝世前的绝笔《自祭文》中写道:
  “天寒夜长,风气萧索,陶子将辞逆旅之馆,永归于本宅……识运知命,畴能罔眷,余今斯化,可以无恨……匪贵前誉,孰重后歌。人生实难,死如之何。呜呼哀哉!”
  陶老先生时年六十三岁,在秋风瑟瑟大限将至的时候,把人生看成了寄居的旅店,说自己就要回老家了,堪称达观和安然。他回顾了自己的一生,总结自己可以无憾而逝,也算心安了。他再次重申自己不看重生前的称誉,当然更不在乎身后的咏歌。老人家最后发出一个大感慨,说人既然活得这样艰难,死又能怎么样呢?有一点“我都不怕活着,难道还要怕死吗?”的略带凄凉的豪气了。
  也许有人会说,你怎么总举远处的例子,举个现代的例子,最好人还活着,行吗?好。
  北京师范大学前校长陈垣的高足,北师大教授、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早在1978年他虚岁六十六之时,就为自己预撰了自传式的墓志铭。原文是:
  “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
  这则墓志铭,既有生平,也有评价,文字诙谐,反映了启功先生开朗、豁达、乐观的性格。
  大卫·奥格威是一个富于创新的商界巨子,是世界十大广告公司之一的奥美广告的创办者。他曾经没有钱,没有学历,但他拥有过人的才智、天分和创造力。他成为广告人最完美的典范。从劳斯莱斯汽车到美林证券,从IBM到英国、法国、美国政府,都在他的客户名单上。
  奥格威年幼时在英格兰饱受贫困之苦,青年时代在巴黎当过厨师,在苏格兰向修女卖过炉子,如今攀登到了广告世界的顶峰。奥格威说,他对天堂的想法和济慈一样,
  “给我书本、水果和法国酒,以及好天气。”
  在赫瑞斯提前为他撰写的墓志铭里,这样写道:
  这是个快乐的人,
  而且是个独乐的人。
  这个人可以说今天是他自己的,
  内心无忧无虑的人,
  能够说:
  让他们明天倒霉去吧,
  反正我活过了今天。
  再讲一个普通人的例子。在俄罗斯,有一位年轻的汉学家叫彼德罗夫。他研究鲁迅、瞿秋白、巴金、老舍、郁达夫……他一直是个讲师,连副教授也没有做到。逝去之后,在自己的墓碑上只留下了一个大大的汉字:
  “梦”。
  罗列了这么多墓志铭,也许有人要讥我掉书袋了。一是我真心喜欢这些墓志铭,二来觉得这个游戏挑战性较大,多几个摹本,可能会有帮助。就此打住。虽然我们在各方面都和伟人们有很大差距,但有一方面伟人们不如我们,那就是他们没有玩过这个游戏,他们已经沉入地下,来不及补充和改变了,而你我还活着。他们犹如盐粒,静静地融化于历史之水,而我们还是活泼的小鱼。一切都还有改变的时间和机遇,你可以修改你的墓志铭。
  写下你的墓志铭,在某种意义上讲,你就总结了一生。你不可能伪造一个声名显赫的人居住在你的墓志铭下,那是别人而不是你。你也不可能把一大堆不属于你的功绩记在他的名下,因为那也不是你。你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墓志铭只有如实写来。这个游戏的好处就是,你还有足够的时间来重新拟定你的墓志铭。如果你对自己的平庸不满意,你还有时间重振雄风。如果你对自己的浅薄不满意,你还有时间走向深沉。如果你对自己的专业不满意,你还可以选择职业。如果你对自己的性格不满意,你还来得及重塑形象。
  这个游戏,可以有两个版本。一是如上所说,就你目前的状况,为自己草拟一份墓志铭,就像一场提前到来的死亡,你要面对的是自己的前半生。当这个版本完成之后,你还可以为自己草拟一份将来的墓志铭。那是你替自己设计的一份礼物,那是你对远方的翘望和期许。
  可否找一个文件夹,留下你在飞机失事时的片段遗言,留下你为现在的自己写下的墓志铭,留下你为将来的自己写下的墓志铭。过几年,再翻出来看看看一看。心灵游戏在不同时间段里,会有不同的结果。这不是游戏不准或是伪科学什么的,只说明你在飞速变化当中。
  变化是不能简单地以好还是不好来评价,有沧桑有浮沉,有成长也有蜕变。。如果你有心,会从这里看到自己在命运之海中游泳的一招一式,会对自己粲然一笑或是长思不语。在这些泛黄的纸片中,你会看到自己不变的追求和变化的岁月。
  我曾和大学生们讨论过墓志铭,现把结果附在书尾,供大家参考。
  生命乃通向死亡的单行道。假如能视死如旅,临死之前,能肯定自己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有价值的人,大多可以平静地死亡。
  长的是人生,短的是年轻,所有面向死亡的修行,都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游戏七:生命线
  现在,我们要进入本书最后一个游戏——“生命线”。你可能要说,生命线是个什么东西啊,和铁路线、航线有什么不同?生命线是你我都有的东西,人手一份,不多不少。人间有多少条性命,就有多少条生命线。生命线就是每人生命走过的路线。
  这个游戏就是画出你人生的路线图。
  地图很重要,热爱军事和旅游的朋友来说,感受一定更切。偶尔翻到一本关于家庭装饰的书,谈到厨房,才晓得最好的橱柜,不仅要看有多少实用拉篮和舒适手柄,也不仅要看箱板的环保和台面的材质,更要符合主妇在厨房中走动的路线,品相才是最佳。不由得感叹,连厨房收纳锅碗瓢勺的橱柜,都和行走的路线有关,何况你我的人生!
  好,开始。请备好一张洁白的纸。
  你可能要说,已经用了六张白纸,为什么每个游戏都离不开白纸?一个好问题。游戏是面对内心的开掘,如果和朋友们一道做,可讨论的材料就多些,我们选择了独处。在更深人静的夜晚,单独碰撞内心的底层,白纸是我们的好伴侣。你心我心原本白纸,形形色色的人在上面涂抹过痕迹,纸变得斑驳芜杂。经过我们的涂擦清理,心又渐渐归于简明和洁净。柔软的风轻轻拂过,挟着我们不愿保留的印记,渐淡渐远,留下的线条俊朗清明。我们知道那些线索是从哪里来,我们也知道它们要到哪里去。我们珍爱它们,承认它们已是生命的底色。我们还要用自己的手和笔,将白纸描绘得更为瑰丽。
  还请备一枝红蓝铅笔。彩笔也行,须一枝较鲜艳,一枝较暗淡。要用颜色区分心情。
  先把白纸摆好,横放最好。
  如果你一定要把纸竖起来,当然也没问题。不过,一会儿用起来不方便的时候,可别怪我事先没告诉你啊。
  在纸的中部,从左至右画一道长长的横线。
  多长呢?随意,长短皆可。就我个人爱好来说,长比短好。你可按照自己的喜好决定。
  步骤完成之后,纸上的情况是这样的:
  然后给这条线加上一个箭头,让它成为一条有方向的线。
  ————————————————>
  然后,请你在线条的左侧,写上“0”这个数字,在线条右方,箭头旁边,写上你为自己预计的寿数。可以写68,也可以写100。
  此刻,请你在这条标线的最上方,写上你的名字,再写上“生命线”三个字。游戏的准备工作就基本完成了。
  一张洁白的纸,写有“XXX的生命线”的字样,其下有一条有方向的线条,代表了你的生命的长度。它有起点,也有终点,你为它规定了具体的时限。
  请一寸一寸地抚摸这条线。它就是你脚步的蓝图。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走不出它的坐标系。也许有人说,我不爱计划自己的人生。
  我讲几个观点不同的小故事。
  一个是国外某著名学府在硕士毕业的典礼上,让大家填写自己的人生理想,其中只有百分之三的人有明确的志向,其余的人,有的朦朦胧胧,有的干脆就没有自己的人生规划。若干年过去了,学校把学生们的发展情况做了一番调查,发现有目标的人比没有目标的人,取得的成就要辉煌很多。这所学府的名字叫做哈佛。
  另有一位很知名的房地产人士说:去了趟日本,看到日本人把每天行程安排得井井有条,一分钟都不差。一排就排到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以后。他把自己的日程也这样安排起来,过了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不排计划的一周过得很慢,排好计划的一周过得很快,因为周一就知道这一周该怎么过,这是在缩短生命。起码在感觉上是觉得在缩短生命。更让人感到不舒服的是,你想见的人,因为未入计划不能见。等到可以见的时候,已时过境迁,人家可能不想见你了,你也不想见他了。这样的计划就让人的生命质量下降了。所以,他干脆不给自己制定什么计划,给日程留下大量的空白和机动性。
  见仁见智。就具体的时间表来说,每个人有不同的喜好安排,不必强求一致。就整个一生来说,我以为有计划比没有计划要好,这不但是从成就事业的角度讲,而且是从保护健康的角度出发。纽约一位杰出的医生宣布,“在检查过15321位纽约市民之后,我开始认识到这些病人的主要问题是在生活中缺乏价值观和目标计划。”
  返回你的生命线。请你按照你为自己规定的生命长度,找到你目前所在的那个点。比如你打算活七十五岁,你现在只有二十五岁,你就在整个线段的三分之一处,留下一个标志。之后,请在你的标志的左边,即代表着过去岁月的那部分,把对你有着重大影响的事件用笔标出来。比如七岁你上学了,你就找到和七岁相对应的位置,填写上学这件事。注意,如果你觉得是件快乐的事,你就用鲜艳的笔来写,并要写在生命线的上方。如果你觉得快乐非凡,你就把这件事的位置写得更高些。假如,十岁时,你的祖母去世了,她的离世对你造成了极大的创伤,你就在生命线十岁的位置下方,用暗淡的颜色把它记录下来。抑或,十七岁高考失利……你痛苦非凡,就继续在生命线的相应下方很深的陷落处留下记载。依此操作,你就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和不同位置的高低,记录了自己在今天之前的生命历程。
  完成之后,它大概是这样的:
  上学当了班长
  7岁
  0—·—·—·——·——————————>80
  30岁
  17岁高考失利
  10岁祖母去世
  以上只是一个示意图,相信各位心灵手巧,绘出的生命线一定比我的这张简图要精致得多。
  过去时的部分已经完成,你要看一看,数一数,在影响你的重大事件中,位于横线之上的部分多,还是位于横线之下的部分多?上升和陷落的幅度怎样?最重要的是看你个人对这件事的感受,而不在于世俗的评判。比如大家对父母去世这样的哀伤通常认可并理解,但对于谁把一只小猫的走失当成感情上的大挫折,就会不以为然。其实,对一个孩子来讲,如果在他的世界里,这只小猫情同手足,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失去它就会感到极大的悲伤和孤独,必须给予尊重。埃及街头,就到处是猫。人们认为在猫的身体里储存着阳光,猫受到尊重……总之,你的真实感受是重中之重。
  完成了过去时,我们进入将来时。既然是一生的规划,你有什么想法就一股脑儿地写出来吧。很多人在这时犯了愁,不是他没有计划,而是他很少将这些计划在时间上固定下来。记得我从小就说过自己以后要当一个作家,可是一年一年地拖了下去,直到我已经三十多岁了,有一天,我弟弟对我说,我早就知道你想当一个作家,可是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你什么时候才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呢?弟弟这句话对我的鞭策很大,我知道属于我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我有一个理想,有一个愿望,那么我要把它落到实处。就像一锅豆子的浆液,要把决心的卤水点进去,让豆花慢慢凝固,从流动的液体变成固体。几天之后,上夜班的时候(那时候我还是内科主治医师,值班没病人的时候,我可以读书和写东西)我开始写下了平生的第一篇小说。时间这个向量是非常重要的,你不能当一个口头理想家,而要踏踏实实地和时间结成钢铁联盟。
  在你的坐标线上,把你这一生想干的事,都标出来。如果有可能尽量把时间注明。视它们带给你的快乐和期待的程度,标在线的上方。如果它是你的挚爱,就请用鲜艳的笔墨,高高地填写在你的生命线最上方。
  当然,在将来的生涯中,还有挫折和困难,比如父母的逝去,比如孩子的离家,比如各种意外的发生,不妨一一用黑笔将它们在生命线的下方大略勾勒出来,这样我们的生命线才称得上完整。
  这一部分可能要花费你多一些时间,但一张将引导你今后很多年的路线图,值得精雕细刻。全部完成之后,这张表就代表了你的人生蓝图。你可要保管好啊,它是你今后的指南针。
  你是你的总设计师。现在,我们来看你的这张表。
  首先,你要看看你亲手写下的这些事件,是位于线的上半部分较多还是下半部分较多?也就是说,是快乐的时候比较多,还是痛苦的时候比较多?这不是评判你选择的正误和你生活质量的优劣,而是看你感受如何。如果你觉得这样还好,你就不妨如此继续下去。如果你不甘心,可以尝试变化。
  世上没有什么事是一定指向倒退或是前进。
  上大学是好事,但如果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也会带来深切的不快。父母离婚是坏事,但如果能妥善应对,也未尝不是奋发的动力。亲人逝去肯定不是让人高兴的事情,但从更阔大的范畴来看,这是宇宙间永远的不可抵挡的规律,对规律我们只能接纳和服从,抵御和对抗的情绪,都是不智的徒然。纵观人类的发展史,很多伟人都是在亲人逝去之后,励精图治,成就大业。父母逝去让他们警醒到自己的责任。更不消说中国古代“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你说要是让塞老先生做这个游戏,他把失马这件事画在生命线的上方还是下方?
  如果你的生命线上所标示的事件,大部分都在水平线以下,那么,是否可以考虑调整一下自己看世界的眼光?你对未来的估计是不是太幽暗了一些?如果是,你对你的情况是否满意?如果满意,这就是你的性格所选择的生活了。多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并存,正是当今世界的特点之一。如果你觉得有改变它们的愿望,那么你可以试着用另一种眼光来看待世界。如果你的所有事件都标在了水平线之上,也并非就是一味值得恭贺的事情。前些日子,在电视里看到一位艺人得了重病,她还表示要带给大家欢乐,并为不能时时带给大家更多的快乐而内疚。我心中很难过,人并不是非要时时都快乐并且必须要让别人都快乐。人也不可能时时都快乐,一生都快乐。这不符合逻辑,且根本做不到。
  承认自己的局限,承认人生是波澜起伏的过程,接纳自己的悲哀和沮丧,都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犹如黄连和甘草,都是医病的良药。
  不要把快乐当成负担和义务,不要把快乐变成装饰和表面文章。我相信快乐和不快乐是相辅相成的感受,我都尊重它们,每个人可由自己的心愿来选择它们的比例,不被它们牵着鼻子走。我不愿成为哀伤的奴隶,同理,我也不愿成为快乐的佣人。
  有一位国外的学者,得了罕见的癌症。他一次次和疾病斗争,直到生命垂危的时刻。他说:“从我的肿瘤第一次被诊断,到我完全依赖轮椅,我不断地意识到我失去的绝不仅仅是我的腿,我还丧失了部分自我。并不是别人对我的方式有所不同,而是我已经在思想、自我形象和生存的基本条件上发生了改变,我所熟悉的一切正在越来越快地离我远去……我不再认为生病是对自己的惩罚或是评判,在我生病的体验中,被迫放弃了最珍视的设想——即个人是不可毁灭的设想。不由得思索人生还有什么意义?还有什么神圣可言?原以为生命是可以掌握可以预见的并且是可以永远存在的,因此我可以控制我们的命运,生病破坏了这种基本的神圣不可侵犯感,迫使我承认自己的软弱和生命的必然灭绝。我想告诉你,我是一个生命垂危的病人,但此时我的心中充满了欢愉与平静,我认为我已经康复了。我的心已经康复了,这正是我一辈子所追求的……”
  我读到这些话时热泪盈眶。如果我们画出他的生命线,那么,按照惯常的思维,是一定要把这个事件记录在生命线的下方,而且是深深的谷底。至于死到临头的时刻,更是一泻千里的灰暗了。但这位学者,却在灾难中完成了自己的涅槃,他的生命线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
  生命线画完成之后,请把注意力集中在此时此刻。你要说啦,我以前的事还没有思索清楚,以后的事还没有理清头绪,你怎么让我把心思聚在当下?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