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商隐全传》作者:李庆皋

_9 李庆皋(唐)
  “看你这人!他是我表舅,知道了又能怎么样?走!”
  离开清都观山门,山风从谷底吹来,带着松香、花香和湿润润的凉爽。山路幽暗宁静,两边林木阴森莫测。萤火虫飞来跃去,像点点希望之火,引导着两个年轻人铤而走险。
  张永熟悉灵都观,知道公主住在三清殿后院玉真堂。
  玉真堂是玉真公主修道时的居室。堂西和堂东都有七八间耳房,是女道姑居住的地方。堂后有一片空地,是道姑们游息之所。空地周围建有亭台,还生长着千年的桑树和柿树、枣树。树的后面是陡峭的崖壁,像一堵天然的墙,与外界隔开。
  永道士把李商隐领到崖壁上,向下俯视,只见空地上摆了许多几案,案上摆有香炉、蜡烛和一些供品。
  那些点燃的香火和蜡烛,从高处看,就像空中的点点明星。
  几案旁,跪着的道姑,嘴里发出咿咿呀呀的诵经声。
  在众多的道姑中,李商隐分辨不出哪是公主,哪是道姑,呆呆地瞅着,心里忽然想起东方朔的一件轶事。
  东方朔字曼倩,是汉武帝身边弄臣。相传有一年七月初七,夜漏七刻,西王母乘紫云神车,来到九华殿西。她携带七枚弹丸大小的仙桃,给武帝五枚,自己吃了两枚。
  西王母说:“别看桃子小,它要生长三千年才能成熟。”
  这时,东方朔偷偷地从殿南窗棂往里窥视西王母手中的仙桃。西王母不屑地看着东方朔,对汉武帝道:“这个从窗棂窥视的小子,曾多次偷我的仙桃。”……
  李商隐觉得自己在这里偷看道姑们诵经,就像东方朔窥视西王母的仙桃一样。东方朔要“偷仙桃”,而自己要“偷香窃玉”呀!想到这儿,不觉笑了。看看张永,问道:
  “公主在哪张几案?”
  李商隐没好意思直接询问宋姐在哪张几案前。
  “看见没有?中间那张大几案上,有四支蜡烛,其他几案上只有两支。坐北向南,戴着太极巾,肩上九色云霞帔,黄裙紫衣,她就是安康公主,是唐穆宗之女,当今文宗皇上的姐姐。看!她左边那张几案前跪着的,是宋姐;右边那张几案前跪着的,肯定是小妹。她们俩在宫里就是公主的宠信侍女。出宫做了女道姑,仍然不离左右。”
  隐约中,李商隐这才看清左边几案前的女道姑,确实是宋姐。今晚她穿得非常漂亮、雅素,肩上五色云霞帔,黄衣黄裙。在烛光中,脸蛋粉红,双眼微闭,满面虔诚。她比锦瑟姑娘圣洁、质朴无华;比锦瑟姑娘温柔、纯贞。
  好像在哪见过她,这么面熟!
  李商隐在岸壁上的树丛后面,一边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宋姐,一边在记忆中寻找这熟悉的面孔。
  他又想起东方朔。他原是天国里的岁星,降凡人间十八年。七月初七夜,西王母和上元夫人来到皇宫。上元夫人派一侍女名叫阿环,陪伴汉武帝聊天。
  汉武帝询问阿环在天国神仙身边的生活起居情形。阿环微笑着,脸蛋粉红,略带羞涩。
  东方朔在窗外,透过窗棂一直在窥视着她,觉得阿环好面熟,后来想起,原来她是东方朔降世前的旧相知。
  李商隐突然悟到,难道这位宋姐,也是自己前世的旧相知吗?和她有夙缘,在今世要结成连理?
  他转头看看张永。张永正呆呆地盯着小妹,看个不够。
  山风渐渐吹响林莽,传来海涛般的声响。几案上的烛光摇曳起来。
  女道姑们忽地都站起,原来是安康公主起驾回玉真堂。宋姐和小妹一左一右,提着观灯,在前面引路,不一会儿,消失在高大的柿树后面。
  崖壁上的两个年轻人,若有所失,摸着黑,迎着越来越大的山风,走在归路上。
  李商隐不能忘记东方朔、西王母和阿环。在脑海中,宋姐妖娆身影时隐时现,使他激动不已。看看低头不语,满腹心事的张永,“哈哈”笑了,拍拍他的肩,道:
  “贤弟,我有一首诗,是首即兴诗,吟出来,给你解解闷儿,好不好?”
  张永正百无聊赖,附和道:“好吧,本道士洗耳恭听。”
  李商隐略略思索,吟道:
  十八年来堕世间,瑶池归梦碧桃闲。
  如何汉殿穿针夜,又向窗中觑阿环。
  “你已经二十四岁,怎么说‘十八年来堕世间’呀?”
  “我是咏东方朔,以他自比。‘穿针夜’是用七夕乞巧故事。‘觑阿环’,不正是刚才你我偷看宋姐和小妹吗?给它起个题目,就叫《曼倩辞》吧。”
  “还别说,想得真巧,很有诗味。”
  李商隐很得意,写自己,但不着自己一丝痕迹,尤其那些不知商隐还能窥视女道姑之人,无法了解真相,无法理解诗意,妙极!妙极!他心里喜滋滋的。

  每当七月十五,中元之日,灵都观要设道场。
  这是玉阳山规模较大的诵经礼拜仪式。安康公主下请柬,请清都观的黄冠(男道士之称)也来参加。主持道场的人选,经协商,当然是安康公主。不过在道场上要讲经,安康公主就力不从心了,所以清都观推举刘先生。安康公主与刘先生很熟,于是决定由刘先生讲经。
  那天,玉阳山两座道观,像过节一般,众道士无论男女都要穿一身崭新的黄色道袍。年纪大的戴冲和巾,年纪小的戴逍遥巾,男道士多戴一字巾,女道姑多戴紫阳巾。
  他们集聚在灵都观三清大殿里,以道术高低,资历深浅,修练精粗排列六阶。站在最前面的天真道士,是第一阶;神仙道士为第二阶;其余依次为山居道士、出家道士、在家道士和祭酒道士。
  张永虽已出家为道士,但刚刚入道,资历太浅,尚谈不上什么修练,故而只能站在祭酒道士之列。其实这些人,都是入道不久的小道士,在观内跑腿打杂,多数是侍候天真道士和神仙道士。
  李商隐是隐居学仙,没有入道,经清都观住持批准,尾随在祭酒道士之后,只能站立倾听诵经,而无资格和众道士一起诵经。当然在礼拜三清道祖时,是可以参加的。
  七月的天,说阴就阴,王屋山头上已经浓云密布,时有闪电和隆隆雷声。玉阳山上的松树,开始摇头摆脑,接着从林中深处,传来阵阵松涛声,越来越响,灵都观仿佛要被这松涛卷走,抛到山谷深涧中。
  “诵经礼拜开始!”
  安康公主清脆的声音,压倒松涛巨响,充满了虔诚和无畏无惧。众道士精神一震,忽隆隆一齐跪倒地上。
  “三叩九拜三清道祖!”
  李商隐一面叩拜,一面越过众道士头顶各式各样的黄色头巾,看见三清道祖高高端坐前面:中间落座的是清微天玉清境的元始天尊,又被称为天宝君;左边落座的是禹余天上清境的灵宝天尊,又被称为太上道君;右边落座的是大赤天太清境的道德天尊,又被称为太上老君。他们面带微笑,慈受祥和,俯视着众弟子。
  对于这三位道祖,李商隐最熟悉最敬重的是道德天尊。因为这位天尊姓李,名耳,字伯阳,是李氏家族的原始祖宗。他的著作《老子》,李商隐都熟读成诵,倒背如流。其中最使他感动的是“无为”思想。道德天尊云:“夫形动而心静,神凝而迹移者,无为也;闲居而神扰,拱默而心驰者,有为也。无为则理,有为则乱。”就是说,无论什么时候,都要保持“心静”,遇事心不乱,闲居神不扰,这就是“无为”呀!
  “李兄!李兄!想什么呢?”
  张永低声喊他。他们两人中间隔着六个小道士,想说些悄悄话,不太方便。
  “哦,没什么。”
  “李兄,从你那儿,往前数第二十四人,就是宋姐。快看,她已经站起来啦。”
  李商隐跪在地上,身子向前伏着,这时把头抬起,恰好看见宋姐站起来,跟身边的小妹努努嘴,向后扫了一眼,刚好和李商隐急切的目光相撞,两人不由得满脸羞红。
  叩拜完毕,众道士纷纷站起,把他俩的视线遮挡断开。李商隐踮起脚,抻长脖子,仰起头,寻找一阵,没能找到,失望地叹了口气。
  “讲经开始!”
  刘先生站起,缓缓地走到三清道祖面前,鞠躬礼拜,然后转身,对众道士朗声宣道:
  “赖我三清道祖、玉帝至尊、五老四御、九级十华以及古圣高真递传妙道!”
  李商隐心在宋姐身上,哪里还能凝神听教。众道士都站立听讲,把前面的宋姐层层包围,层层遮掩,一丝光亮都透不过来,只好等待诵经时众人席地而坐,才能看见她的背影。
  “李兄!往左边看,宋姐和小妹出来啦!”
  果然,她俩一前一后,从人丛里往外奋力地钻出来。
  “永道士!”在道观里,被人称为道士是一种尊重,李商隐改变了称呼,也是有求助张永的意思,“永道士,快出来,找她俩去。”
  张永心里乐了。他也有此想。
  他俩迅速地离开讲经道场。张永在前面引路,从游廊绕过三清大殿,来到玉真堂。
  宋姐和小妹从讲经道场出来,是为洗刷茶碗,给公主等人斟茶。见进来两个人,不由得一惊,同时停住手。仔细一瞧,原来是他俩,开心地笑了。
  “小妹,过来我有话对你说。快过来呀!”张永急切地叫道。
  小妹看了眼宋姐;未姐点点头,抿嘴笑着。
  张永把小妹领到玉真堂后院,边走边嘻嘻哈哈地说笑着,就像两只欢乐的得到自由幸福的小鸟。
  玉真堂里只剩下宋姐和李商隐,顿时陷入死一般寂静。两人都不知说啥才好。
  李商隐低着头,站在门边,一动不动。
  宋姐手持一只茶碗,停在洗碗盆上,也一动不一动了。
  宋姐自幼入宫,直到出宫成为女道姑,这是第一次跟一个俗家小伙子单独在一起,况且心里对这个多才多情的小伙子,很有好感,所以更加羞涩,不知所措。
  李商隐不是第一次跟一个姑娘同处一室,在汴州恩师家,锦瑟姑娘常常跑来找他;他跟她无拘无束,谈天说地,快乐极了。今天这是怎么啦?跟宋姐在一起,为什么会这样拘束?
  难道我们之间没有缘份?
  他的手插进口袋里,突然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一摸,是早上临出门时,放在口袋里的玉镯。他好像在激流中抓住一个救生圈,急切切地道:
  “宋姐,给你一只玉镯。这是我家的传家宝,是专门赠给………不知传了多少代啦。我给你戴上。”
  玉镯是赠给“媳妇”的,李商隐没好意思说出来,他三步并作两步,走过去,不管宋姐同意不同意接受,握住她的手,就给她往手腕上戴。
  宋姐不知如何是好。反抗?不接受?全都无济于事。他已经握住自己的手,给自己戴上了。他在欣赏宋姐戴上玉镯的手;她也偷偷扫了一眼。
  这镯子是用翠绿宝石琢磨而成,闪烁着莹莹翠绿,手腕上瓦凉瓦凉的。宋姐有些激动、兴奋,又满怀感激,呼吸变得急促了,任凭他握着自己的手。终于轻轻地道:
  “这么高贵的玉镯,还是……”
  “你不接受?”
  “不,不!——但是,我是个道姑,侍候公主……”
  “我就是喜欢你,不管你是不是道姑。”
  “你会后悔的,李公子。”
  “不!我永远不后悔。等我及第做了官,我会派人来说媒的。”
  “唉!——”
  宋姐长叹一声,玉真堂又陷入死寂之中。
  李商隐依然握着她的手不放,双目炯炯,似有一团火。
  宋姐渐渐泪水盈眶,一脸愁思,满腹话儿欲说又止。
  一个小道姑跑进来,催说公主要喝水,快点送上去。
  李商隐这才放开她的手,依依不舍地退了出去。他非常兴奋,灵感突发,于是以《中元作》为题,吟了一首诗。心里暗想,晋代羊权当年把“金条脱”(即玉镯)赠给了仙女萼绿华,作为定情之物;今日我把家传玉镯送给宋姐,也是定情之物。定情之后,就当派“青雀”做媒去说亲。
  李商隐当真想娶宋姐为妻。

  连日来,李商隐陷入热恋之苦海中,竟把隐居学仙事都抛之脑后。
  长安令狐恩师派人送来银两和书籍、衣物,还有一封亲笔书函。
  信上说,六月,皇上封他以吏部尚书兼任太常卿。七月,杨虞卿终因“小孩事件”被诬,贬虔州司马。宰相李宗闵和刑部侍郎萧浣以及李翰等人,都受牵连,均被贬斥地方,遭到一贬再贬的厄运。
  朝廷中,李训和郑注专权,文宗皇帝常常秘密召见。令狐楚因为好友李宗闵等人被贬,在朝中十分狐立,心情很坏,希望商隐尽快改变主意,回到他的身边。
  李商隐看完信,因为不能遵师命回京,又感伤一回。他把恩师送来的银两包好,写了一封家书,托一个下山的小道士,送回洛阳家。
  夜晚的玉阳山,分外静谧,偶而传来鸟雀惊飞的声音,很快就被宁静淹埋进无底深渊。
  几天前,有一个小道姑在灵都观外,看见一只黑熊在松林里追逐一头麋鹿。所以安康公主下旨,每天日入酉时便早早关闭山门,不准任何人外出。
  和女道姑的幽会,更加困难!
  李商隐已经有五天没有能跟宋姐幽会,心急如焚,在琼瑶宫里走来走去,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在几案上抓起一张纸,翻过来看时,是一首诗,题目《当句有对》。这是那次幽会,天已大亮,回来后写下的。
  李商隐有个习惯,看见诗赋,就情不自禁地要吟咏。有时情思绵绵,还要把声音拉长,吟啸一番,以泄心中之情。
  今夜,他正在苦苦相思,看见自己抒写幽会之诗,精神一震,便放声吟唱起来: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大声吟唱之后,他又小声吟咏着,边吟边咏渐渐回到那天幽会中……
  中午,一个小道姑偷偷地溜进清都观。宋姐和小妹常派她来送信,约定幽会。李商隐给她起个美名:“小青鸟”。她轻轻地推开琼瑶宫门,小声叫道:
  “李公子!”
  李商隐正在午睡,听到叫声,猛然坐起,他正梦见和宋姐幽会,睁眼见是“小青鸟”,愤愤地斥责道:
  “有什么事?没见我睡午觉吗?把好梦都给搅散了!”
  “不想看信是不是?算啦!我马上走,别打扰你睡觉!”
  “喂!别走,别走!”
  李商隐边说边下床,跑过去把她截住,说了一堆道歉话,才把信要到手。
  小道姑生气了,把门一摔走了。
  把信展开,原来是宋姐约他夜半时分,在灵都观西角门幽会。
  他兴奋得连晚饭都没吃,想天一黑就到灵都观西角门外等候,藏在树林中。可是,一旦张永或者刘先生来找,又找不到,他们会乱猜的。刘先生不会猜到,张永不猜就能想到是怎么回事。他会追问的,会告诉小妹的,会……考虑半天,觉得这样做不妥。
  时间一刻一刻地流过去,二更梆声敲响,还没见张永的面,他就急急地溜出清都观,踏着露珠,在林中穿行着,把黑熊、狼和蛇,全都抛到脑后。一个文弱书生,突然变得胆大包天,无所畏惧了。
  清都观距离灵都观,中间只隔一座憩鹤堂,本来就不远,就像汉代从平阳公主的府第到上兰观那样近,没有几步路程。
  李商隐急喘吁吁地来到灵都观西角门,宋姐已经等在那里。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幽会,是第几次了呢?不记得了。他迫不及待地迎上前去。
  宋姐却躲到一棵树后,倚在树干上,流下泪来,而没有像过去幽会时,她主动迎上来。
  为什么?
  李商隐惊慌失措地站在她面前。是自己来晚了?现在离夜半还有二刻钟……
  “这样偷偷地幽会,何时才是个头啊?”宋姐扑到他怀里,身子颤抖着,依然啜泣着,喃喃地道,“好像公主察觉了……
  整天提心吊胆……”
  李商隐没有好主意,无法回答,只有黯然伤神,紧紧拥抱她,想用自己并不厚实的胸怀,止住她的颤抖;用自己的火热,温暖她那颗惊惧的心。
  夜,这么静谧,这等温馨。山风轻轻摇曳着柿树;柿树枝头花蕾刚刚绽开,散发着幽幽的清香。
  他们渐渐沉进爱河。
  三星西沉,王屋山的顶峰天坛山,慢慢浮现模糊的轮廓,在滚滚云雾中,就像海上的仙山,朦朦胧胧,既遥远又近在咫尺。
  离别时刻终于来到,难分难舍,离而又合,合而又分,不亚于牛郎和织女。
  太阳跃出东边山峦的闭锁,灵都观的山门被推开。
  露珠摇落,露气渐干,走在归途的李商隐,还在想着分离时宋姐脸上的泪花。他的心都碎了!
  ……
  李商隐从回忆中回到现实,骤然被琼瑶宫的冰冷包围。他倒在床上,忽地又坐起,双手恨恨地举起,用力捶着床,大声地吟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冷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琼瑶宫的门,缓缓地推开,张永轻轻走进来,满脸愁容,但听完李商隐的吟咏,不由得心潮起伏:春蚕满腹情丝,生则为情而倾吐,不因作茧自缚而悲伤;情丝吐尽,茧即作成,命亦随亡,但死而无悔!蜡烛满腔情泪,为情爇而长流,不因自煎自熬而悲伤;情泪流干,身亦成烬,但烛灭而无悔!
  他觉得自己和李兄就是两只无所畏惧的春蚕,就是两支不怕自我牺牲的蜡烛!激动地道:
  “李兄,我们既然有这种痴情苦意,九死而不悔,那么,就不应当惧怕安康公主的横加干涉。”
  李商隐听出他话中有话,停下吟诗,转头疑惑地问道:
  “公主知道咱们的事啦?”
  张永点点头,愁苦地道:“唉!人多口杂,她能不知道吗?刚才表舅把我叫去,骂了我一顿,要赶我走。”略停一下,他扫了李商隐一眼,见商隐没什么反映,又道,“表舅还叫我劝劝你,如果是来学仙修道……”
  李商隐脸色骤变,变成铁青。
  张永立刻把话停住。
  李商隐咬着嘴唇,在地上转了两圈,大声吟唱起刚刚吟过的这首新诗,旁苦无人,一腔悲愤。
  忽然,有拍门声。
  李商隐眼睛顿然放出光彩。
  张永也跑到门边。
  这“拍门声”,他俩已经听熟,知道是那只“小青鸟”来传递信息。
  从门外翩然走进一个小道姑,果然是“小青鸟”。但她没有往日那样活泼欢快,脸绷着,眼睛垂着,像被霜打了似的,没有一点精神。
  “怎么啦?快说说。”张永急切地问道。
  “小青鸟”未语先泪流,双手捂着脸,边啜泣边回道:
  “公主火啦!把宋姐她俩关在玉真堂里,跪在玉真公主画像前。从昨天夜里开始,直到现在一直跪着。公主气得吩咐马上收拾东西,明天鸡叫就下山回京。我是来告诉你俩,别去灵都观找宋姐她们啦。”
  突然的变化,使李商隐茫然无措。刘先生要赶自己下山,宋姐要随公主下山赴京,那么,自己在这山上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张永心疼小妹已经跪了一天一宿,今晚再跪,明天如何下山走路啊!
  “宋姐她俩能跟公主一起走吗?”
  “公主说,就是抬也要把她俩抬走!公主真生气啦,说她自己没有死,就不准身边的道姑还俗出嫁,或者与男人私通。唉呀!说得羞死人啦!公主平时文质彬彬,从来不说粗话和那种话,这回什么都不管了,什么都讲。还说宋姐她俩背叛她欺骗她,忘了谁把她俩养大的!开始时,公主一会儿说,要把她俩送刑部大牢,一会儿说,要告诉皇兄,把她俩杀了。还说要把你们俩也杀了。后来,不知怎么回事,刘先生知道了。他跟公主很要好。公主常跟他在一起,很听他的话。刘先生也很生气,但是,后来,他劝公主息怒,为你们俩说了许多好话,公主才打消追究你们俩,也放弃严惩宋姐她俩。但是,气还没有全消。”
  真是一场梦!堂堂男子汉,竟救助不了一个柔弱女子!何谓男子汉?李商隐双手抱着头,蹲在地上,道: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无力救助她们,眼睁睁地看着她俩被摧残!什么“到死”“成灰”?全是骗人的鬼话呀!”
  李商隐捶胸痛哭起来。
  张永和“小青鸟”也哭起来了。
  小青鸟临走时,偷偷地把那只玉镯,放在了几案上。

  宋姐和小妹跟随安康公主下山赴京,已经一个多月,好像把炎热的夏季带走,萧瑟秋风乘机而入,玉阳山渐露秋色。
  灵都观人去屋空,更令人目不堪睹。可是李商隐几乎天天去玉真堂,坐在空空如也的厅堂里,看着墙壁上彩绘的历代到灵都观修道的公主画相。不知道他在想些什么。
  张永和他大不一样,整天跟那些小道士聚赌,谁说谁劝,全不听。表舅已经催他多次:“赶快滚下山去!”
  刘先生没好意思赶李商隐下山。
  李商隐非常敏感,早就看出他的心思。
  玉阳山,他是呆不住了。隐居学仙,成了一句空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也成了一句空言!他悲哀地站起来,在玉真堂找来一只秃笔,把墨磨好,在一面墙壁上,题下一首绝句,诗云:
  沟水分流西复东,九秋霜月五更风。
  离鸾别凤今何在,十二玉楼空更空。
  写毕,把笔掷在地上,流着眼泪,无限伤情。
  第二天,把东西包好,背在身上,他没跟任何人告别,下山而去。
  回到洛阳家,老母亲喜出望外。他却闷闷不乐,憋在家里,玉阳山上的幽会、欢恋,总在眼前浮现,掷不开甩不掉,使他苦恼万分。在万般无奈之时,他提笔写了许多情诗,抒发情怀。
  诗,一篇接着一篇,注满了他的恋情、痴情和无尽的离情别绪;更注满了他的心血、泪水和无尽的酸甜苦辣。
  诗写完,高声咏唱吟啸,心情渐渐平静,躲在家中不愿意接友见客。
  老母亲和弟弟怕他憋闷出病,特意把让山找来,跟他聊天解闷。
  让山是他的堂兄,自幼在一起长大,跟商隐最贴心,无话不说。让山娶媳妇,连洞房中事,都详详细细地讲给商隐听;商隐听得脸一阵红一阵白,对让山发誓说,自己的洞房中事,也绝不会瞒着堂兄。
  那天让山把自家的店铺安顿好,换了件新洗的衣服,告诉老婆晚饭不来家吃了。
  那婆娘把头一歪,眼睛一瞪,厉声道:“晚饭不来家吃,成!日入酉时必须回到家,差一刻也不成!”
  “臭婆娘!你以为我去泡妓院吗?没见识!我是去找义山兄弟!”
  婆娘笑了,脸上笑成一朵花,道:“咋不早说?听说义山兄弟病了,带一坛酒过去。咱家酿的酒,他喝了,保准好病!
  叫他多喝点。”
  让山提着酒,美滋滋地来到义山家,把酒坛递给羲叟,低声嘀咕几句,笑了笑,转身推门进了义山屋。
  看见义山正在整理诗稿,神秘兮兮地又回身,把门关牢,大步走到义山面前,小声问道:
  “兄弟,别瞒我!是不是在山上跟女道姑干了那事?回家想出病啦?快跟哥哥说说,保你从今晚开始,就能好病。”
  让山拍拍胸脯,咚咚山响。
  李商隐好久没回洛阳家,跟这个粗鲁的堂兄,也很久没在一起闲聊了。今天见面,觉得又像幼年在一起时,什么都说,什么都讲,没有一点规矩。可是,那已经是遥远又遥远的事了,因此听了这席开场白,非常刺耳,怕他再浑说下去,连忙迎上前,问道:
  “让山哥,生意可好?嫂子可好?”
  “嘿嘿嘿,你嫂子呀,好、好!她惦记着你哩,让你过去玩,给你带来一坛她自己酿的酒。这酒好喝。你嫂子手艺儿不错,样样都好,就是厉害点。哥哥不怕她,干那事,她得求哥哥我!她得说软话哀求。嘿嘿嘿,那我还不乐意哩。”
  扯起嫂子,他有的是话,罗哩罗嗦,讲个没完没了。高兴了,还准要详详细细地说床上功夫。
  李商隐怕他再讲这些,勾起自己对宋姐的思念,但是,又想听。一方面可以解闷,另一方面,他好奇,希望知道别人干那事跟自己有什么不同。
  让山见小堂弟这么喜欢听自己讲东道西,尤其讲那事,心里别提多美了,就像早年讲洞房中事一样兴奋,讲得满脸涨红,双眼放光,嘴角挂白沫,一刻不停。
  开始,李商隐听得津津有味,可后来,越听越乏味,讲来讲去,总是重复那么几个动作,总是重复那么几句话,毫无新意和新鲜味。但是,不听又不行,如果让他看出厌烦,他就会缠着你,逼你讲那种事。
  李商隐苦笑了,摇摇头。他是绝对不会讲的。他一边听堂兄罗嗦,一边思索,悟出这么个道理:
  赤裸裸地讲出那事,你以为谁都喜欢听吗?大错特错了!第一次听,觉得新鲜;第二次听,觉得乏味;第三次听,就会倒胃口,会厌恶;第四次听,准会惹人骂娘!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