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嘉诚传》 作者:陈衍俊

蒋多 (现代)
  李嘉诚先生的活动年表
  7月29日(农历 6月13日),李嘉诚诞生于中国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府城)北门街面线巷(今属潮州市湘桥区) 的书香世家。
  1933年9月,入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读书。
  1940年冬,随父母到香港定居。半工半读,续读初中。
  1943年开始学徒、工人、推销员生活。
  1948年任一家塑胶厂业务经理、总经理。
  1950年在筲箕湾创立长汀塑胶厂。
  1957年在北角成立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发展塑胶花、玩具生产。从此到
  1964年,于塑胶、玩具业内举足轻重。
  1958年开始拓展地产业。先后在北角( 柴湾)建造了两座工业大厦。
  1960年从事地产投资。积聚资金,储存土地。
  1963年与庄月明女士结婚。继续发展地产业。
  1972年9月31日,创建长江买业有限公司。
  11月1日,“长实”股票在香港证卷交易所、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73年“长实”股票在伦敦挂牌上市。
  1974年5月,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怡东财务有限公司。是“长实”走向企业国际化多元化的重要起步。
  6月,长实股票在加拿大温哥华挂牌上市。
  1977年1月14日,参与中环遮打站上盖(环球大厦)、金钟站上盖(海富中心)建设竞投。一举战胜老牌英资“地产股王”置地公司,“长实”夺标。
  4月,成功的收购了美资永高公司。接手经营香港希尔顿大。酒店和印尼巴厘岛的凯悦酒店。 购入虎豹别墅及其他多项地皮、物汪
  1978年1978年月23日,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迁入皇后大道中
  29号华人行(与汇丰银行合作改建成功)。
  10月1日,首次应邀到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观礼活动,并积极关心家乡潮州的有关民房、医院建设。将所持英资怡和集团的“九龙仓”的18%股票转让给香
  港船王包王刚。收购了英资青洲英泥有限公司,并予合作。翌年,拥有该
  公司36%股权。出任该公司董事局主席。
  1979年是李嘉诚事业大转机、大发展的一年。
  7月,与中资侨光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取得沙田铁路维修站上盖发展权。
  7月,与中资美资合作,作首次在香港重工业方面投资,成立联合的中国(香港)水泥厂。该厂在1982年投产。继续发展红磡地皮等地产物业。重建会德丰大厦等十多项
  物业。与庄世平、吴南生等商议带头捐资创建汕头大学。
  9月25日,汇丰银行决定将22.4%的和记黄埔公司(香港四大老牌英资公司)的股权让给“长实”。“长实”从而成为在香港第一个控制英资财团的华资财团,创华资集团在香港成功失例。
  10月15日李嘉诚出任“和黄”执行董事。
  10月 2日,应荣毅仁邀请,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负责引进外资工作。
  1980年5月 4日,李嘉诚带头捐资的汕头大学在广州成立筹备委员会。
  9月,首次捐资3000万港元兴建汕大。被《金融时报》称为“香港财经界四大金刚”之一。
  1981年月1日,出任和贡公司董事局主席。成为在香港第一个人主英资集团的华人总裁。
  3月,在由香港电台(RTHK)与美国万国宝通银行联合举办的全港评选中,李嘉诚被评选为 1980年度香港的“风云人物”。
  3月2日颁奖。被评为香港在仪表风度上的“十大仕男”之一。
  5月,获委任为非官守太平绅士。
  1982年5月23日,中国总理赵紫阳在北京中雨海会见了李嘉诚,充分肯定李嘉诚爱国兴学的精神。
  1984年1月,李嘉诚宣布投资40亿港元,发展物业。计划1990年完成。
  6月13日,李嘉诚专科诊所在沙田开业。港督尤德爵士主持开幕札。
  9月29日,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英国首相撤切尔在北京正式签署关于香港前途的联合声明。李嘉诚应邀出席仪式。
  1985年1月21日,和黄收购港灯34%股权。
  5月15日,李嘉诚出任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
  6月18日,李嘉诚出任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0月,收购国际城市公司。
  12月,和黄瞩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投资20亿港元,实施葵涌六号码头的填海发展计划。
  1986年长实系集团名列香港大十财团首富。
  3月25日,香港大学授予李嘉诚为名誉法学博士。
  6月20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了李嘉诚。 同日,赵紫阳总理也会见了李嘉诚。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13.57%。
  1987年2月10日,李嘉诚出任汕头大学校董事会名誉主席。
  3月,港灯公司一分为二,一为“港灯”,主营电力业务;一为嘉宏国际(集团)公司,主营地产,酒店业、石油业等。
  5月,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上市值占香港上市总值的15%。
  9月,李嘉诚旗下四大公司集资103亿,其中一半由李嘉诚购认包销。增强了“长实”系财团的财政基础力量。这一年,李嘉诚收购英资大东电报局 4.9%股权,致力于建立“电讯王国”。
  这一年,李嘉诚与和黄、嘉宏两公司投资购入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43%的股权。
  12月,李嘉诚收购英国克拉夫石油公司14.3%股份。和黄则拥有克拉夫石油公司21.3%点三股份。
  1988年1988年月26日,与华润公司合作,宣布发展天水围物业计划。上述之大物业计划,总投资400亿港元。
  4月,与中信合作,取得蓝田地铁上盖发展权。
  4月10日,投得葵涌七号货柜码头发展权。
  4月,与新世界发展公司主席郑裕彤、恒基兆业公司主席李兆基、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协平世博发展有限公司。
  5月18日美国《财富》杂志称:李嘉诚在全球98位亿万富豪中,居第26位。投得加拿大温哥华世界博览会旧址发展权。
  6月,与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轩、曹文锦等合作,竟投得新加坡展览中心发展权(在
  1985年,李嘉诚与20位企业家合作,在新加坡已组成新达私人投资公司)。
  10月,李嘉诚全面收购青洲英坭公司。
  1989年元旦,获英女皇颁发的 CBE勋爵衔及勋章、奖章。
  10月,出席港督代表英女皇举行的颁发典礼。
  6月9日,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颁发的荣誉法学博士衔。是年,美国《财富》杂志、《人民日报》(北京)等均报道李嘉诚名列世界超级亿万富豪消息。
  1990年月16日至19日,应邀到北京,受中国领导人接见。
  2月8日,出席汕头大学落成庆典。会晤了李铁映、荣毅仁、林若、李后、周南等。
  2月7日,出席汕头市第四届迎春联欢节晚会。汕头市长陈燕发向李嘉诚颁发“汕头市荣誉市民”证书及金钥匙。1月,宣布投资135亿港元发展蓝田汇景花园、茶果岭丽港城及天水围发展嘉湖山庄计划。4月7日,由和黄、中信和英国大东电报局合作投资的“亚
  洲卫星一号”,由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地送入东南亚上空的同步轨道。
  12月15日,港督卫奕信向李嘉诚颁发“商业成就奖”。
  1991年长实系集团已发展成为有重要国际地位和影响的跨国的庞大的企业集团,拥1200多亿港元资产。资产比1986年增加2倍半。
  7月,以长实系四大公司名义捐款5000万港元赈助华东灾区。
  8月,长实与新世界发展公司和法国的两个财团合作,计划投资30亿港元,建设尖沙咀高架铁路。
  10月24日,李嘉诚及其长实集团已购人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95%股份。
  12月17日,应邀出席汕头经济特区成立10周年暨特区范围扩大庆典仪式。再次为江泽民总书记接见。
  12月20日,对汕头大学捐资增达港元6.5亿。
  1992年
  1992年月11日,孪嘉诚被中国国务院聘为香港事务顾问,到北 京参加授聘仪式。为杨尚昆、李鹏接见。
  3月12日,江泽民总书记会见李嘉诚。
  3月26日,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布1991年业绩。“长实”公司盈利48亿多元。
  4月2日,李嘉诚辞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局副主席职务。
  4月,被聘为广东省教育基金会名誉会长。
  4月27日、28日,中国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分别会晤李嘉诚。
  4月28日,北京大学授予李嘉诚名誉博士。李嘉诚即席发表了《中国人和亚洲人的时代》的讲演。
  4月30日,李嘉诚在汕大提出:“经国家领导人同意,要把汕大办成全国第一所改革开放的试验性大学!”李嘉诚对汕大捐资增至6.8亿港元。
  5月1日,在深圳成立合资的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
  10月23日,和黄与上海港务局就合资经营项目上海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达成原则协议。计划兴建金山集装箱码头、国际深水港码头等。
  11月下旬,李嘉诚与合和实业的胡应湘达成协议,合作发展广深珠高速公路第二期广州至珠海段。
  9月,参加中、港、台携手联组的海南洋浦土地开发有限公司的投资,开发洋浦自由港及投资地产。
  9月,参与合营的顺德市新城区土地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参与面积为6000华亩的土地开发。
  在上海、东莞、广西北海市、广州、深圳、北京也有多项投资物业发展。
  9月21日受聘为广州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名誉会长。
  10月,李嘉诚的“和黄”公司赠送给中国参加已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的金、银、铜牌获得者及运动健儿们120万港元。
  1993年2月2日,李嘉诚再捐资2亿港元,支持汕大的改革开放,吸引高素质人才。至此,李嘉诚对汕大捐资总额达8.8亿多港元。
  2月5日,李嘉诚被授予“广州市荣誉市民”称号。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出席大会表示祝贺。
  3月18日,长实公布1992年度业绩,盈利为62亿多港元。创历史新纪录。比1991年增长28%。李嘉诚宣布:转向中国内地市场拓展。目前国内项目占集团资产值的25%。
  3月16日,香港李嘉诚汕头大学基金会有限公司与汕头市政府达成协议的汕头第一城开发有限公司成立。
  5月13日,李嘉诚投资35亿港元参与福州市旧城区三坊七巷的改造和重建工程正式签约。
  “长实系”的长实、和黄、港灯三大上市公司市值共1342亿港元。原嘉宏国际公司在1992年8月已私有化。
  6月16日,李嘉诚先生与大公子李泽矩、二公子李泽楷进京,晋见江泽民总书记。并考察华夏古都北京的社会经济发展新貌及投资环境与有关投资项目。
  7月16日,李嘉诚先生到京,在人民大会堂接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颁发的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备工作委员会委员的任命书。江泽民总书记会晤了李嘉诚等委员。李嘉诚先生出席了预委会第一次会议。
  10用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接见了李嘉减先生。盛赞李嘉诚先生“有胆量有见识”,“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再次对李嘉诚先生“对国内文化教育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
  12月9日至11日,李嘉诚先生到京参加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会第二次会议。
  是年,李嘉减先生对“中国残疾人基金”捐资1亿港元。1994年李嘉诚先生在港现所管理的企业(“长实”、“和黄”、“港灯”,及“长实”的全资附属公司的“青洲英泥”和“安达臣大亚有限公司”)在1994年除税后盈利达28亿美元。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从1972年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在香港具有领导地位的地产和投资发展公司。“长实”集团占全港上市公司市场资产总值的10%。
  2月28日,李嘉诚先生为“汕头教育基金”捐款1千万 元港币。并被聘为该“基金”永远名誉会长。
  6月21日,李嘉诚先生捐资1000万元,帮助广东省救助受严重水灾地区。
  7月2日,李嘉诚先生捐资1100万元,帮助潮州市兴建50所山区基础小学。
  7月8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晤到京参加香港中国特别行政区筹委会预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的李嘉诚先生。1994年“汕头市十大新闻”之一,是
  11月28日,李嘉诚先生投资20亿人民币,由汕头市政府负责建设的微利房“安居工程”动工。它将建成粤东地区规模最大、配套最齐全的现代化住宅小区。
  1995年2月17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北京中南海会晤了李嘉诚先生。
  6月24日,江泽民总书记在视察深圳时,会晤了香港各界知名人士李嘉诚先生等。
  9月25日,以李嘉诚先生等为信托人组织发起的“香港明天更好”基金在香港成立。宗旨是促进香港商界对香港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基金总额为1亿港元,以策划宣传、推广“东方之珠”的成就及形象,以增强海外人士对香港前景的信心。
  11月9日,李嘉诚先生为家乡捐建的“潮州残疾人活动中心”落成。邓朴方题写匾名。
  12月5日,江泽民总书记在深圳,会见了部分在港的顶委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及港事顾问等知名人士。李嘉诚先生又一次亲切地与江总书记会见。
  12月28日,李嘉诚先生莅汕。随同江泽民总书记,中共中央政治局有关领导同志和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参加汕头经济特区“12.28”隆重庆典。其中的深汕高速公路东段一一汕头海湾大桥至潮阳市海门大桥路段;汕头海湾大桥;汕头深水港现代化集装箱码头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都有李嘉诚先生的巨额投资。在1995年“汕头市十大新闻”中,李嘉诚先生投放巨资参与建设的汕头海湾大桥通车,以及汕头深水港一期工程建成剪彩等名列榜首。
  8月,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市值已超过2700亿港元。
  1月26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备委员会在北京宣告成立。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出席成立大会,李嘉诚先生被任命为筹委会委员(筹委会委员共150名,其中香港委员94名,占63%),参加了筹委会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1月26日至27日)。 是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出席香港特别行政区筹委会成立大会的筹委会全体委员。国家主席江泽民发表了重要讲话。并阐述了邓小平同志关于 “爱国者”的清晰而精辟的含义。
  1月27日晚,李嘉诚先生出席了国务院总理李鹏在钓鱼台国宾馆为筹委会全体委员所举行的宴会。李鹏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
  2月3日19时14分,云南省丽江地区发生七级地震,损失惨重。李嘉诚先生闻讯,于2月9日以属下3家公司名义,捐款1000万港元,以示爱心及支援。
  4月6日,李嘉诚先生于下午先后巡视了汕大医学院,肿瘤医 院,附一、附二医院,“汕头第一城”;还参观由他捐建的汕头 市基督教恩典堂、市外马路第四小学等。
  4月7日李嘉诚先生专程赴潮州市。正在潮州视察工作的广东省长卢瑞华亲切地会见了李嘉诚先生。并一起参观了由李嘉诚先生所赠建的潮州医院、潮州市中心医院,及韩江大桥、新城区等。李嘉诚说:“潮州是我的故乡,我的出生地,我衷心祝愿潮州更有希望,更有前途!”
  5月10日,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首期注资15.05亿人民币,与广东省南海市合作建设经营高等级公路网络。是日举行合同正式签署仪式。
  
  第一章东方之珠
  20世纪
  90年代举世瞩目的东方之珠。 100多年前,香港,还是一个荒芜落后的渔村。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上海已经以“十里洋场”“冒险家的乐园”闻名于远东时,香港还只是一个普通的不起眼的港口城市。但是,“二战”后的50余年来,它却以一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地区而扬名于世。
  1992年4月初,有人曾不无自豪地这样介绍它:
  “香港,东方的曼哈顿。它,既保持着东方的文化传统与风韵,有众多的航船和餐厅:也充满着现代世界大都会的刺激与活跃。香港,它就像一个手表的内胆,繁杂紧张而活跃。它是当今世界华人社会最繁华的超级大都市,是旅游中心和购物天堂。香港的美食林林总总,举世无双。赤■角新机场建成后,将是世界上设备最完善、技术最先进的现代化机场之一。它还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东方航运枢纽和自由港,一个世界性的大窗口。是一个仅次于纽约、伦敦的世界性大都会。它拥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世界各国文化”
  香港,面积1071平方公里。据香港的最新资料,1996年年初,全港人口已增至630.79万人。在香港总人口中,华人占了98%。而潮汕人则约占总人口的1/5。从50年代开始,香港的居民以每十年递增100万人口向前发展着。
  香港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仅次于伦敦和纽约。本地有十多家银行在香港以外的30多个国家设有分行或代办处。香港现共有183间持牌银行,共设分行1600多间。外国银行在本港设有150多间代表办事处。居世界第三位。
  香港是世界的黄金贸易中心。这里开放的黄金市场仅次于伦敦及苏黎世,也是亚洲最大的黄金贸易中心。黄金市场每年进口量超过300吨,居世界第四位。
  它还是世界第三个最大的钻石贸易中心,仅次于美国及日本,也是世界第三大珠宝贸易市场。
  香港的股票市场居亚洲第二位。
  它拥有世界一流的货柜码头。葵涌货柜港码头的吞吐量,已超过纽约和鹿特丹。香港货柜处理量连续四年居世界第一。
  它的航空客运及货运量分别占世界第二位和世界第三位。
  它的信息资讯业空前发达,已建立了以国际联机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多层次多功能多形式的信息网络,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之列。
  它是世界第四大国际银行贷款筹集所,是国际外汇市场远东贸易中心。香港每天外汇交易量逾700亿美元,居世界第七位。
  它是世界最大的高级成衣出口地区,世界最大量的手表、玩具出口地区。世界著名的购物天堂。世界印刷业的第四中心。据1994年资料,香港贸易总额达24244亿港元。
  它拥有庞大的公屋计划及建设,为世界之冠。
  据统计,它在60年代经济发展的平均实际增长率是11.7%,70年代是9.2%,80年代的前5年为7.6%。近几年来,保持在5.4%这个增长度。虽然,近年来香港在经济方面也出现一些隐忧,如房地产价格下跌,失业率升高等,但经济发展的主流仍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整中蓄势待发。高等,但经济发展的主流仍是积极向上的。在调整中蓄势待发。
  1992年它已脐身于全球十大贸易地区之列。
  香港原是一个人口密集、地域狭窄、资源贫乏的地区。它之所以在近50余年来能够在经济的繁荣发展上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它选择了独特的发展道路,有合理的经济结构,有良好的投资环境,有长期稳定的政治局势。而中国政府一贯实行维护香港稳定繁荣的政策,既有利于香港的繁荣,也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而香港居民则为香港的安定、繁荣与发展作出了艰苦卓绝的贡献。这是香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主力。1996年4月 12日,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在“迈向97香港经济发展研讨会”上的致词中提出,在探讨未来香港经济发展的时候,“中国因素”、“一国两制”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港人治港”的真正实现,和维护香港社会的稳定是四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四个因素将为香港后过渡时期以及97年以后的经济繁荣,提供基本的保障和空前的发展机遇。周南强调说:处于过渡期最后阶段的香港,正面对着空前的发展机遇。一切真正关心香港繁荣稳定的人士在“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指引下,对香港经济的现状及发展路向进行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使香港能够更好地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使“东方之珠”在全世界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彩。
  香港,美丽的东方之珠。
  香港的中环,是香港金融中心的心脏地带。被称为香港的“华尔街”。这里,有形形式式不同造型的、豪华气派、高耸云天的高楼大厦。中国银行大厦、汇丰银行大厦、东亚银行大厦、恒生银行大厦、怡和大厦、太古大厦、环球大厦、中环大厦、圣佐治大厦、置地广场、告罗士打行、华人行错落有致地建设在这里。这些著名的商业大厦的顶楼,都身价昂贵。是香港各大企业集团最高决策者的办公室、会议厅、宴会厅、俱乐部和高级会所,这些地方的顶层,也是浏览观赏香港市景、海景、山景的最佳境地。高达22层的华人行,位于皇后大道中段。整座大楼用白色的玻璃幕墙,显得气派不凡。香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总写字楼就设在这里。它的顶层,则是当今世界著名华人超级富豪、大企业家李嘉诚博士的总部办公室。这里,楼层四周遍植各式赏心悦目的花草。有李嘉诚先生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的主席办公室、会客厅、会议室、餐厅。它明亮、朴素、清幽、淡雅。李嘉诚和他的董事们、左右手、智囊团就经常在这里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万里之外。
  在香港,在中国大陆,在台湾,在世界五大洲,许多人都知道李嘉诚这个华夏骄子、商界巨子的名字。但是,亲见其人的还不能说是太多。在他身影上,总蒙上一层神秘的传奇色彩。市面上先后出现过多种描述他的书本,许多报章杂志,也经常以显著篇幅和特大字号对李嘉诚及其事业作出这样那样的报道和评述。
  在好几年前的一次叙谈中,李嘉诚曾这样挚诚地说过:“我是一个中国人!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我永远是一个脚踏实地的中国人。”多年来,我一直为李嘉诚先生成功的人生道路所深深地撼动。由于幸运地得到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作者得以从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各个环境去探究李嘉诚先生。由于作者有机会亲身参与李嘉诚捐赠巨资创建的汕头大学的创业实践的全过程,与李嘉诚先生有过多次的接触;又历时近十六年的作资料积累分析以及赴港生
  活调查研究与追踪采访,对李嘉诚先生的认识和理解,得以逐步深入本书所奉献给广大读者的,是一个不平凡的中国人、一个真正的爱国者的真实的记录。
  
  第二章“见龙在田”
  1992年1月19日至29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掀起了东方大国——中国的第二次改革开放大潮。邓小平的“南巡讲话”,在香港,在世界各国,引发了强烈而巨大的轰动效应。李嘉诚说:“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正是科技的时代,开放的时代,亚洲和中国人的时代。”是年,李嘉诚已经步入了64岁之年。在香港心脏地带的中环皇后大道中的华人行总部里,李嘉诚每天仍日理万机。他对祖国依然是一往情深。
  早在《中英联合声明》公布前后,李嘉诚就已经坚定明确地表示过:“香港的安定与繁荣,跟中国的安定与繁荣息息相关。如果中国不安定,香港安定的程度也有限,如果中国经济不佳,香港好极也有限”。“就我所接触到的中国领导阶层人物,都是希望香港好的。香港与内地不应该关系恶化”。“中国为香港厂家的后勤基地,如果没有内地庞大的劳动力、便宜的厂房及低生活指数作后盾,香港厂商没法子生产具有竞争力的货品去与国际竞争。两者之间是互相得益。”他说,“我对香港前景充满信心,长江实业集团未来在香港的投资仍会继续增加,不会减少。”
  他还多次表示:“我事业的根基永在香港”。“我公司的总部永远设在香港,不会迁册。”
  1990年1月16日至19日,在李嘉诚应邀访问北京期间,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逐一接见。他态度明朗地说:“我是看好香港前景的。香港90%的同胞是爱国的。中国领导人没有不关心香港的,没有希望香港自主自灭的。”他表示:“香港的安定繁荣与中国的安定繁荣息息相关。香港前景是乐观的,有条件成为‘四龙之首’。只要国家安定,香港就能保持繁荣。”他还对中国领导人说:“长实集团系公司近两年及未来几年内将在港投资400亿港元。作这样大规模的投资正是因为看好香港的前景。而在加拿大等地也投资,但仅占总投资额的10%至15%。正如一棵大树,‘长实’系的根是扎在香港的。我希望中国强大,我希望香港繁荣。”
  1991年12月17日,他应邀参加汕头经济特区成立十周年暨特区范围扩大的盛大庆典。再一次会见了江泽民总书记。随江泽民、温家宝、田纪云等中央领导人一起参加了庆典大会和妈屿海湾大桥的开工仪式。他再一次把自己的心愿告诉了江泽民。
  1992年3月11日,李嘉诚被中国国务院聘为首批香港事务顾问(44位顾问之一)。李鹏在颁发聘书仪式上说到:“90年代是我国推进统一大业的重要时期”“平稳过渡和政权的顺利交接,是中英两国的共同目标,也是香港500万居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李鹏祝愿各位顾问“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以及在香港事务中的影响,为中国的统一大业,为香港居民的长远利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翌日(1992年3月12日)也亲切地会见了首批应聘的香港事务顾问。江泽民强调说:“一国两制方针不是权宜之计,是一项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国策。”
  李嘉诚回到香港之后,许多新闻记者纷纷采访了他。李嘉诚回答说:“我当港事顾问,决不会说假话,决不会只报喜不报忧。我一定会为香港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繁荣发展尽力。”
  1992年4月28日,李嘉诚应邀赴北京参加北京大学为他而举行的名誉博士学位授衔仪式。江泽民、杨尚昆、李鹏又一次先后地会见了他。江泽民总书记尤其希望李嘉诚先生和香港各界人士一起,在香港1997年回归祖国大业中发挥积极作用。
  李嘉诚表示,“我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的前途也充满信心。”
  香港“长实”系集团,在这一年的3月27日向香港市民公布1991年的业绩。分别有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黄(和记黄埔)有限公司,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嘉宏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单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一家,盈利就达48.6亿港元,创“长实”历史新高点。
  在此之后,李嘉诚先生表示,今后他要把主要精力放在办好“长实”系的主要公司上,并且争取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到中国内地去看看,适时考虑对祖国内地对上海等地的投资等等。
  1992年4月13日,李嘉诚以个人名义,向在港的日资财团购入了在尖东的新文华中心,正式达成买卖合约,成交价18.5亿港元。由于近期香港的商厦呈转旺迹象,故而在尖东的物业成为各个财团的狩猎目标。李嘉诚的这次购入,是由新注册的凯富来有限公司进行的,作为收租长线持有。紧接着,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和记黄埔有限公司及加拿大怡东(集团)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投资管理公司、中国国家机电轻纺投资公司联合,成立了深圳长和实业有限公司。5月1日晚在深圳举行了合同章程签订仪式。该公司主要业务是从事工商业、地产、金融、交通、通讯、能源等的经营。注册资本为2亿港元。据有关权威方面评论,这项行动是李嘉诚向国内大规模投资的标志,显示了李嘉诚的信心。与此同时,许多香港商人对内地刚刚起步的房地产业引发起了浓厚的兴趣。有许多商人纷纷跨过深圳河,以独资、合资、合作等形式投入内地的房地产市场。除多数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外,并出现向华中、华东、华北地区投资的趋向。它的显著特点是投资内容已不再限于在中国四大经济特区建立之初的建设生产厂房,而开始朝向商用住宅、写字楼、生活园区、旅游区等方面的综合性开发方面发展了。香港商人普遍认为,内地刚起步不久的房地产业、物业投资具有相当高的投资价值,对国家对香港对自己都有利。
  在李嘉诚的家乡潮汕地区,随着国内外形势和环境的深刻变化,大量侨资、港资、台资的投向也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华侨、海外华人支援故里乡样亲人的方式,也从过去的捐赠教育、卫生医疗、文化艺术、体育及修桥造路等社会福利事业方面转到投资家乡建设上来,转到以兴办实业来推动故园、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新阶段。1992年5月初,据汕头市潮州市所提供的数字表明,旅外潮籍同胞在潮汕地区兴办的“三资”企业已有1800多家,投资总额达5.7亿美元,超过了捐资总额,实现了历史性的转变。
  
  第三章有口皆碑
  李嘉诚已经在香港定居了56年,为他所从事的事业顽强的奋斗、进取、拼搏了56年。他亲身经历了半个世纪多的香港的建设史和发展史。几乎在香港的许多地方和角落,都留有他流淌下的心血、智慧、汗水和足迹的深深印记。56年的时间,在历史的长河中可说是转眼的一瞬。可56年,也是一段漫长的、历经坎坷曲折的岁月。但是,他终于成功了!他缔造了以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长实系集团这么一个庞大的国际化多元化的企业,在国际上有重要的地位和巨大影响。对香港经济的繁荣发展、对祖国四化大业的推动、对沟通世界各国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经济的发展与合作,作出了他的杰出贡献。
  开始投入社会的李嘉诚,是赤手空拳的,没有靠山,也谈不上资金。他凭藉的是中国人的志气和吃苦耐劳的力量。在50年代的第一年,他才自立门户,创办“长江”。但那只不过是一个小塑胶厂。只有从1958年到1964年,他才开始取得很大成绩,成了“塑胶花玩具大王”。他凭藉的是辛勤、智慧、才能、环境和机遇。
  李嘉诚1958年开始问津地产业,成立长江地产公司。直到1972年7月,才成立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同年11月1日推出“长实”股票上市,到1979年才成为名声卓著的“地产大王”。以至到后来的入主“和黄”,被评选为香港的“风云人物”,名列香港首富等等、等等。
  香港众多的中下层人士,到底对李嘉诚先生有些什么样的看法和评价呢?有人说:“个人道德品质的高尚,再加上事业的成功,李嘉诚逐渐成为香港大众心目中的成功形象。”有人说:“李嘉诚和‘长实’集团是香港社会一项宝贵的难以估量的财富。”
  一位在港已经生活了20多年的企业家,在新界豪景华园青龙楼酒店宴请故园的师友。这位林先生指着附近一幢幢没亮着灯光的楼房对作者感慨说:“看,这许多高层楼宇都是×××的业物,好些年了,还都未能卖得出去,这是因为他为人的名声不好!而李嘉诚先生的物业,尽管照市价来说也并不平宜,但它够料、质量高、信誉好,往往成为抢购的对象。”在商品经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的香港,对一个人的商业道德及信誉竟至于如此的推崇,使人们得以深一层地去认识和理解香港市民的价值观、道德观;也使人们明白了这么一个真理,钱是谁也需要赚的,“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信誉比金子还宝贵!”李嘉诚在几十年的奋斗中所建立起来的“信誉”,深得香港市民的信赖与尊敬。这可以说是他赢得成功的一个“谜底”。“李嘉诚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家教甚好。很重视提高华人信誉,热爱乡土。希望中国强大富裕!我们有困难找到了他,他都接见,尽力给予解决。他成了大富豪了,也从来没见到他用脸色和鼻孔使气!”一对年过七旬的香港潮籍老夫妻如是娓娓动人地述说着。
  “李嘉诚是一个很念旧、很重视朋友的人。”一位年过花甲的先生,叙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李嘉诚突然听到几十年前一位患难与共的老朋友因病辞世了。那位老朋友的家境不算好。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人事更迭,由于环境、事业、地位的悬殊,当然当事人不敢贸然地去求助于李嘉诚了。但李嘉诚念念不忘旧日情谊,当即主动派人上门慰问,主动承担那位老友的丧葬及身后家庭生活费用的安排。”此事在一些老香港人中传为美谈。但李嘉诚自己却从来没有提及此事。
  “李嘉诚是一个很念旧、很重视朋友的人。”一位年过花甲的先生,叙述了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李嘉诚突然听到几十年前一位患难与共的老朋友因病辞世了。那位老朋友的家境不算好。几十年的风云变幻、人事更迭,由于环境、事业、地位的悬殊,当然当事人不敢贸然地去求助于李嘉诚了。但李嘉诚念念不忘旧日情谊,当即主动派人上门慰问,主动承担那位老友的丧葬及身后家庭生活费用的安排。”此事在一些老香港人中传为美谈。但李嘉诚自己却从来没有提及此事。
  像这样流传着的小故事不胜枚举。由于李嘉诚是一个“从来不喜欢作自我张扬”的人,这些乐于助人、济人于危困之中的故事,也就少为人知了。
  他重事业、重朋友、重友谊、重仁义,他慷慨助人,仗义疏财,做到“滴水之恩也当涌泉相报”。也正因此,他赢得了众多香港市民的厚爱,有口皆碑。
  在香港西环卑路乍街美士菲阁,有一对柬埔寨华侨夫妇,在那里开着一间小服装店。主理店务的蔡太太,祖籍广东省普宁县人。50年代末60年代初,她上过广州的华侨子弟补习学校也上过大学,后来到香港定居。她说:“李嘉诚货真价实,买卖公平,处事公正,值得信赖。”一谈到李嘉诚在家乡办了汕头大学,连声称赞“了不起!了不起!”她说:“李嘉诚的钱来自社会又用之于社会,这一点特别使海外华侨敬仰!”“连我们旅居巴黎的亲人都知道家乡有一所汕头大学呀!”她期望着有一天能去汕头大学参观游览。
  又一次,在九龙尖沙咀的鸿辉酒楼,作者就座后,正在拙作《李嘉诚》(香港新青年出版社出版)一书上签名送给朋友。两位“后生”、(侍应生)却探头探脑地窥伺着。其中一个有些腼腆地问:“先生,这本书能让我翻翻吗?”当他接过书一看,不禁低声地惊讶着:“啊,《李嘉诚》!哪里能买到这一本?”“我也想看看他是怎样发达的!”“听说他办的汕头大学好架势!”这就是香港中下层人士的真实心态。
  在香港《大公报》工作了40多年的年近70的韩老先生,杭州人,在他陪作者观看昔年李嘉诚在坚尼地城核爹士街工作过的小塑胶厂的旧址后,感慨万千地说:“李嘉诚确实是个能人!确实聪明才智过人!潮汕人真了不起。他能吃大苦耐大劳才有了今天。人们不仅佩服他会做生意,会赚钱,更佩服他有独到的眼光,爱国爱乡呀!”
  香港嘉华塑胶制品厂有限公司董事长、潮籍人士许伟先生,曾对作者这样说:李嘉诚先生带头捐资创办汕头大学,为国家、民族、潮汕人民做了一件大功业。深受海内外人士所敬佩。而自香港开埠以来,在香港社会这个由老牌英资财团所控制的经济体系中,能够立足并与之开展激烈竞争而且赢得了辉煌胜利的第一个在香港的中国人就是李嘉诚,和他亲手缔造的长实集团。
  
  第四章入世进取
  持 12、13 个小时。每天夜晚都手不释卷,尽可能谢绝应酬。
  回首人生,李嘉诚走过了的是一条积极入世、求是务实的人生道路。
  公元1928年7月29日(农历6月13日),李嘉诚出世。他的家就在中国广东省潮州府海阳县城(现潮州市湘桥区)北门街面线巷一座古旧的宅子里。
  这是一个落魄了的书香门第。祖父李晓帆,是个前清秀才。父亲李云经,毕业于省立金山中学,是个知书识礼之士。从过商务,当过店员,做过银庄司库和出纳,先后当过潮州愁德、崇圣、郭垅及澄海隆都后沟小学的教师或校长。
  李嘉诚的幼儿时期,日本帝国主义者己先后在中国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1年),“一·二八”事变(1932年),后来又发动了“芦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那时,一个生活在古老的潮州府城的小知识份子,要找到一份较为安定的职业、聊以养家糊口是很难很难的。要精心培育子弟也是很难很难的。当年的李云经先生,是一个深明民族大义的爱国抗日志士,曾积极投身于抗日救国运动之中。但工作颠沛更迭,生活困窘,贫病交逼,朝难保夕。虽血气方刚,也只能翘首问天,徒唤奈何。
  所幸之者,由于父亲手执教鞭,身为教师,李嘉诚也就得以随之入小学读书。李嘉诚五岁便进入了北门街观海寺小学就读。此后也随父不时更换学校,学习和生活环境并不安定。少时的李嘉诚,生得聪明伶俐,乖巧懂事,给人的深刻印象是有着一个“聪明的大脑袋”。1939年
  6月21日,日寇的铁蹄踏入汕头市(农历5月初5),翌日又占领庵埠。1940年初李云经先生将妻挚子逃到澄海县隆都松坑姨亲戚处。后又投奔在后沟小学执教的胞弟李奕的家。这一年李嘉诚已念到小学六年级。也就在这一年,李嘉诚的祖母在后沟因惊悸过度贫病交逼而辞世。李云经、李奕两兄弟只能将老母遗体草草埋葬于后沟山岗。几经考虑,李云经决定逃难到香港,希企寻找到一个安身之地。当年冬季,李云经辞别胞弟,带着家小,且船且走,风霜露宿,几经艰险,终于流徙到了香港,投靠妻舅庄静庵家去。
  李云经一家到了香港,初得安定,却不料因身心交瘁体质虚弱,李云经的肺病有所加剧。少年的李嘉诚在香港只断断续续地读了几个月中学,便只好干起“小公司”的生涯来了。继之不久,在1941年12月25日夜,也就是“圣诞节”之夜,香港又沦入了日寇的魔掌之中。已经懂得民族苦难和生活艰辛的少年李嘉诚,曾经目睹香港沦陷后那一幕幕目不忍睹的悲惨场景和日寇的罪行。在少年李嘉诚心底里,埋下了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的深仇大恨,也在
  那残酷的现实下,造就了中国人所应持有的民族气节和风骨。真个是“祸不单行”。李云经先生因肺病恶化医疗不治,而过早地离开了这个多灾多难、报国无门的人世。而赡养母亲和弟妹的生活重担,也就过早地压到了少年李嘉诚的肩膊上。这是难忘的1943年!得力于舅父庄静庵的关照与扶持,得力于母亲李庄碧琴茹苦含辛地操持着那个贫穷的家,李嘉诚走向社会,走向入世进取的人生、艰辛备尝的创业道路。李嘉诚的脑际,经常重现着父亲、母亲、长辈以及课本中的谆谆教诲“中国应该富强!如果老是贫穷、衰疲、落后,就会经常被世界列强侵道路。
  震惊世界的大业绩来的!”
  “做人必须有骨气。有骨气的人才是顶天立地的汉子。”
  “人不怕穷。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做一个人,失意时不能灰心,得意时不可以忘形!”
  “没有知识的人,是做不了大事业的”
  李嘉诚开始在舅父经营的公司当学徒;后又到高升街钟表店当店员;继而又到一家五金厂做工。随后又到一家小塑胶公司当业务推销员。到了1948年,由于他的刻苦耐劳,聪明勤奋,他成了小公司内的业务经理。随后又升为总经理。这对李嘉诚来说,是一个意志磨炼的严酷阶段。
  “二战”结束后的香港,市民们在重建家园,祈望美景,百废俱兴,百业待展。只要是一个能捱苦的人,终能打工糊口,勉强生活。
  “二战”后,中国内地又发生内战。许多有钱人又纷纷从内地移居香港,给香港带来了许多资金。英国等投资者也对香港投放了许多资金和技术、设备力量。当时的塑胶工业是欧美各国的一门新兴工业,刚处于发展阶段。香港市民在为发展工业、贸易,改善民生而艰苦奋斗。经历井饱尝过战乱、贫穷、饥馑、流离、失学的李嘉诚,更具吃苦耐劳、奋发向上精神。在那段时间里,他过的是“一脚踢”的生活,“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返家来”。他“赤手空拳闯世界”,懂得“严以律己,节衣缩食”。开始学习到一些有关市场、客户、销售、消费心理等商品经济的知识、意识和能力,也认识并结交了一些朋友。那时,我每天工作十六个小时,我对自己所要做的事都全力以赴。”“其间甘苦备尝”、“苦况难能为外人所知道”。李嘉诚就是这样地走过了他人生事业的第一步。
  
  第五章万里长江
  在1950年积攒了7000元美金(约5万港元)。他是有抱负的。他认识到,长期给人家打工不是办法,他尝试着走自己独立经营的道路。
  于是,他持小量资金,开始自立门户,初创“长江塑胶厂”。是年李嘉诚才22岁。
  他之所以一开始就给工厂取名“长江”,乃存有这样的构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浩浩长江,不择细流,故能浩荡万里。”取这个厂名,既寓有炎黄子孙饮水思源怀念家国之意,也寄托激励自勉之情。长江奔腾不息,不择细流,而终成其大。而做人,就需要像长江那样,有容人的雅量和胸怀,能同胸怀开阔的人共事,这也是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于是,年青的李嘉诚开始了他事业的奋斗史。
  从事塑胶业的发展,是当时社会的进步和香港市场的需要。这门新兴的工业制品价廉、耐用、美观,前景广阔。开始,他的厂从事的是一些家庭日用品、玩具、塑胶花的生产。在激烈的竞争中尚能立足。但毕竟是小工厂。由于资金不裕,在设备、技术、人手方面不时都感到“捉襟见肘”。在生产、销售中仍处于困难重重之中。在一段时间内,工厂由于资金周转不灵,又借贷无门,几至濒临危困。
  于是,他千方百计多渠道地筹集解困的资金和办法。他一方面坚持上夜校进修,学习英语,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知识与经验,学习捕捉市场信息的能力。一方面积极研制适应市场需要的新产品和争取订单。他咬紧牙根,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与困难的环境搏斗。
  “时来风送膝王阁”。机缘开始向李嘉诚招手。
  他在一段时间内所作的资金准备、思想准备、知识准备、技术准备、终于迎来了香港塑胶花业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北美、欧洲各国市场迅速掀起了塑胶花“热”。塑胶花新制品,广为当时的住宅、商业大厦、酒店、文化娱乐场所所需要。在一期新英文版《塑胶》杂志的启迪下,为了学习和创新,李嘉诚在1957年初,专乘飞机到意大利考察。从中了解市场需要,也学习了有关的先进技术设计、制模、调色、枝叶配套等要领,买回了当时备受欢迎的如绣球花等等新品种。而后埋头投入研制创新,以适应市场需要。潮州人一向以心灵手巧著称,且有善于制作巧夺天工的美术工艺品的优良传统。为了工厂的生存与发展,李嘉诚和同事、工人们一起,全力以赴,为了适应大规模生产塑胶花的需要,李嘉诚将原来的工厂改名为“长江工业有限公司”。就这样,靠产品创新,价廉物美,靠质量和信誉,他公司的产品,逐渐引起
  了市场和客户的注目。在一个时期内,公司的订单猛增,销路广阔,形成了应接不暇之势。李嘉诚,又一次踏过困境迎来了命运的转机。公司的业务和生产进入良性循环。盈利增加了,资金逐渐充裕了,也能够不断地扩大再生产了。信誉有了,求贷也就不那么困难了。终于,有一回,有个外国商人前来订货,需要量较大。李嘉诚就只好对客商坦诚相告了:目前,公司的资金还较拮据,要求对方先行支付一笔货款。李嘉诚的坦诚和信誉感动了那位客户。外商说:“你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人。你的签名就是最好的保证”,“不需要再找什么担保人了”。于是双方满意地做成了一笔大生意。
  李嘉诚的塑胶花业,经过几个回合之后,一举在香港“独占鳌头”。当时的报刊称誉李嘉诚“给香港的塑胶业带来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天”。这也可以说是一个人成功的机缘吧。
  到1958年(李嘉诚30岁),李嘉诚所辛勤积累的资金已经达到港币100万元。这可谓之“三十而立”了。
  此后连续的7、8年,李嘉诚所从事的塑胶花、玩具业,都继续呈现兴旺的态势,给他带来了数千万港元的实际收益。香港的传媒界企业界给了他“塑胶花玩具大王”的美名。李嘉诚也因此积累了较为充足的资金和企业经营的经验。
  回首这一段人生经历时,李嘉诚深有感触地说:“虽历经坎坷,但从未彷徨”。而事业给了他的深刻体会是:“资金,它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生命的源泉!”“信誉,诚实,也是生命!有时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
  李嘉诚没有就此停步,更没有倒退。没有因为初步的成功而沾沾自喜,更没有躺倒在享受人生上。他又在思考着如何更进一步的进取了。
  在大力发展塑胶花业的同时,1958年他在香港开始兴建了一座十二层高的工业大厦。1960年在柴湾又建造了一座大厦。那时,香港正处于地产业的低潮期。自己建造厂房比租赁来得便宜、实惠。李嘉诚看到,在世界上,香港社会情况是比较稳定的,它正从转口贸易港逐渐迎来工业大发展的新阶段。而港岛居民的增长率也在快速增加,商贸业也在迅速发展。而香港面积不大,有许多土地还亟待开发,香港市民需要大量住房、工业厂房和商住楼宇,发展房地产业将是一项大有前途的事业。这时,他手里已经积聚了有一亿港元的资金,必须主动积极寻找新的出路,发展新的事业,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和成功。他开始问津地产业,向地产业进军。
  1967年北京发生了“火烧英国代办处”事件,香港也发生了市民“骚动”事件。那个阶段,香港社会人心波动。在1965年前后,香港多家银行出现市民挤提现象。到1967年左右,地价纷纷下跌。地产市场有价无市。许多企业家、商号和有钱阶层的人,纷纷以低廉价钱卖掉工厂、商店、住宅,争相抛售物业、地产,跑到外国另谋发展去了。
  这个时候,李嘉诚却有自己独到的政治眼光。他倒认为,祖国内地不可能长期的动乱,困难是暂时的。许多港人“弃船他去”,正是“人弃我取”发展事业的大好机会。大多数香港市民需要香港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安定,而中国政府也在努力维护香港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也需要香港。香港自有它特具的地理位置和优良的投资、经营环境。于是,在认定发展方向后,他集中了主要资金和主要力量,趁香港地产低潮时期,大量购入地皮、旧房。积极积聚力量,等待发展时机。在继续经营工厂生产的同时,他先后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厂房和商住楼宇。在当时的许多香港人看来,李嘉诚是“在冒着风险”,是很缺乏安全系数的,甚至说不定会遭到很大的损失和失败。但毕竟李嘉诚是一个有胆有识的人,当有不少人对局势持悲观、恐惧、失望心态时,他却等待着“否极泰来”。在同一时期,香港也有不少商人竟相投向地产业,都在各自积蓄力量等待机会。从1968年到70年代初期,李嘉诚已经先后在33个地盘上大兴土木了。到了1971年“九·一三”事件后,中国内地政治气候,已开始从阴、多云到转向晴,社会环境得到了较大的安定。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访华,开始实现中美邦交正常化。这些国际的大环境和中国内地的大环境,都给香港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极有利的条件。李嘉诚看准并抓住了这一个大好时机,他决定适时将长江地产有限公司(属中小型地产公司)更名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于1972年7月31日宣告正式成立。这个时候的李嘉诚,已进入了“不惑之年”。在他手头,已经积聚了相当的资金。在20多年的经营奋斗实践中,他对“资金是企业的血液。任何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要过的第一关便是资金”的道理,已经有了切肤之痛的深刻认识,他认识到,他所要发展、经营的地产业,也即当今世界认定的“第三产业”,是一个能够产生无形效益创造巨大财富的产业部门。李嘉诚认识到,经济迅速发展的香港需要着更多的现代化工业厂房、商业广场和大厦,人数激增的香港市民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收入的增加,也需要着有更高档次更为舒适的楼宇居
  室,这是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尤其是在前些年香港地产市场处于低潮期的时候,他凭藉过人的眼光,已经比同行业的人走快走先了一步,1972年间,他已拥有35万平方呎的楼宇面积,还有一批地盘在大兴土木。这个时期的李嘉诚,事业根基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在长期的社会商业实践中,也已培养了他具有一种过人的敏感性和悟性,锤炼了他精明干练的能力。
  “长实”成立之后,李嘉诚又决定向香港交易所申请推出股票上市。他希企通过实现股分制经济形式来发展“长实”,以发展壮大自己的力量。1972年11月1日,李嘉诚的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获准在香港远东交易所、金银证券交易所和香港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法定股本2亿港元,
  实收资本8400万元,分为4200万股,每股2元,升水1元,以每股3元价格公开发售。由宝源投资公司及获多利公司包销。当时,认购者十分踊跃,超过发行额的65.4倍,结果只好用抽签的办法予以解决。这在香港股市史上是罕见的。
  李嘉诚,从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并发展成为股份制公司的时候起,就下决心要攀登“香港地王”的高峰,并明确地以香港老牌英资素有地王之称的“置地”公司,作为竞争的强大对手和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当年香港有句俗谚,叫做“撼山易,撼置地难!”但李嘉诚锐意进取,还明确确定公司发展的策略方针是“从稳健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稳健”。他决不靠“投机取巧”,也决不靠“巧取豪夺”,他要靠的是“诚实”、“真材实料”和“信誉”,还要靠信息、靠机遇,更主要的是要靠意志、信心和毅力。李嘉诚对他的事业,是一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当一件事被他看准而且开始进行的时候,他就一定会把它做到底。“长实”的出现与股票上市,被当年的舆论界称誉为“地产界升起一颗
  光芒四射的新星!”
  李嘉诚有一个一贯的性格,就是不会为目前的短暂胜利或成功而沾沾自喜而裹足不前。他深知积聚资金和拥有足够实力的重要性。在“长实”成立推出股票上市之后,翌年,也就是1973年,“长实”的股票又获准在伦敦挂牌上市,受到英国投资者的欢迎和重视,购买者纷至沓来。1974年5月,李嘉诚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合作,成立怡东财务公司,实收资本港币5000
  万元,双方各付现金2500百万元,各占50%权益。由于能引进加拿大等外国资金,这就使“长实”得以拥有更雄厚的外来资金,加速了企业资金的周转,有效地促进了生产规模的再扩大,从而大大增强了“长实”的竞争实力。同年6月,“长实”的股票又获准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在香港证券界中又一次开了先河。李嘉诚的“长实”,已经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又跨进了一大步。继之,到了1976年,李嘉诚又一次发行股票,让更多的香港投资者也可以拥有“长实”股票,从而使资金基础更形牢固。众所共知,一个企业的信誉决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来的。而一个企业的资金也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到十分雄厚的。这需要靠长期积累。港人有的评论说:“幸运之神经常眷顾着李嘉诚!”此话也不无道理。但是,每当回首人生、回忆往事时,李嘉诚总还是强调这么一点:“我在30岁之前(1958年之前),运道对于我来说,最多只有5%,95%都是靠自己的努力拼搏;30岁之后,运道的成份占多些,大概是10%。直到近几年,命运之神才顾及我多一点。”
  李嘉诚,靠的是他的自强不息、好学不倦、待人以德、目光如炬。靠的是他的“重信誉,然言诺,少空话,多实绩”而拥有众多香港市民的信任。在众多华人企业家中也特别引起英资财团的“另眼相待”。李嘉诚是一个企业家,但他却不是一个“只知赚钱、只为赚钱、只会赚钱”的企业家,更重要的,他更是一个“最有敏锐的政治眼光的经济战略家”。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和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他能挥洒自如地运用诸如“等待时机”、“看好天气”、“绕过暗礁”、“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早著先鞭”、“未雨绸缪”、“人弃我取”、“化腐朽为神奇”、“避开困难绕道走,利用顺境大步进”等战略战术。这就使到李嘉诚往往能处于主动位置,善于抓住机遇,在有利条件及时机下,大步地加速发展自己,在某些发展阶段,简直是“气势如虹”,锐不可当。从某一个角度说来,也就可以说是“幸运之神经常眷顾着李嘉诚”了。但这是一个更高层次的智慧与谋略,也因此印证了另外一句至理名言:“没有知识是干不了大事业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看,李嘉诚不断推出“长实”股票,由香港走向国际股市,并且稳健地取得盈利给股东和股民们带来利益,进而更赢得信赖和信誉,是促使“长实”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股份制集团公司的关键步骤。同时,在“资金”上也开辟了一条“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大好渠道。古人有云,一个成功的人物,都要重视“固其根本,浚其源泉,积其德义”,此乃真谛。这也是每个在香港成功的华人财团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长实”成立,股票上市,李嘉诚把事业推向又一个新阶段后,他总是殚精竭虑,锲而不舍地“默默耕耘”着。这是他又一个可贵的显著的性格特征。一切的努力都是为了“长实”的大发展。他经常运用发行新股票的办法来吸纳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壮大企业,扩大经营范围;在地价低潮期继续购入物业、地盘,等待 发展机会;保持卖出与买入(物业、地皮)的适当比例,使之平衡,也保持正常的营业额与利润来源;适时可靠而有效地与有关财团、公司合作,或以合资形式或以组成联营公司形式携手发展地产物业。李嘉诚向来主张“平等竞争”,“有钱大家赚”,讲求商业道德。而“长实”的不断发展则使股东、股民们不断地获得利益。所以,他赢得市民、股东、股民们的敬佩与拥戴。被舆论界赞誉为“股市高手”。
  1960年,李嘉诚持1亿港元资金进军地产。
  1972年,“长实”成立,股票上市。法定“股本”2亿港元。
  1977年,继续集资,获新资金1.1亿港元。又与香港大通银行取得协议随时贷款2亿港元。“长实”进行更大规模的投资已有了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实力了。
  从拥有的楼宇物业和地盘的面积来看,李嘉诚在1972年,开始拥有35万平方呎的面积。 1975年,拥有的面积增至510万平方呎。1976年,发展至拥有635万平方呎。1977年,跃增至拥有1020万平方呎。1979年,发展至1450万平方呎。而当时的英资“地产大王”置地公司,则只拥有1300万平方呎的面积。
  李嘉诚终于超过“置地”公司,成了在港除香港政府外的“地产大王”!从1958年到1978年,这20年的艰辛奋斗,李嘉诚初步实现了超过“置地”的目标。李嘉诚“奇迹般地发展起来”了!
  
  第六章建功立业
  李嘉诚先后为香港社会做出了好几件值得大书特书的事。
  在1977年4月,李嘉诚投资2.3亿港元,收购了美国财团控制的在香港的永高公司,成为全资拥有。永高公司拥有香港心脏地带的中环银行区的部分物业,还拥有在港的希尔顿大酒店和在印尼巴厘岛的凯悦大酒店。这一收购开创了香港华人企业家一举“吞并”外资企业的先例。同年,李嘉诚的“长实”还收购了在铜锣湾的虎豹别墅等大型物业。
  李嘉诚积极参加香港中区遮打道中环站及金钟站上盖兴建权的投标竞争,并在
  1977年1月14日强手如林的竞投中一举取胜。由于当年“长实”已拥有大量现金可作投资;他的地产业又已拥有良好信誉;加上他提出的关于在中环站上盖兴建一流的商业大厦——环球大厦,在金钟站上盖兴建海富商业中心的计划,可以在物业出售后加速资金回流,让香港地铁公司能及时回收资本,扭转该公司斯时所处的财务劣势,尽快减轻债务负担,因而很得到香港地铁公司的赏识,在竟投中终于被选中。在这次“竞投”的激烈的争夺战中,李嘉诚的“长实”一举击败30多家强劲对手,被当年的传媒界盛赞为“三级超升”。“长江击败置地”,是“长实”在地产业上“扩张发展之重要里程碑”!中标之后,李嘉诚精心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予以经营,争时间争质量争速度,终于保证建设计划如期实施。到1978年5月,堂皇富丽的
  环球大厦即已开盘分层出售。价值5.92亿港元的大厦物业,在报纸、电视“广告”之后的8个小时内,即宣告全部售罄,创下了当时楼市楼价的新纪录。同年8月,“长实”推出建成的海富中心公开出售时,总值9.8亿港元的中心物业,首日的成交额就超过九成,取得了意外成功。当时,香港地铁公司主席唐信,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兴高采烈地说:“地铁卖楼赚钱,扭转了财政劣势!”“单环球大厦售后资金,就足够应付该地点及附近车站的建设费用,且开销有余。”而“长实”也赢得了不菲的收益。一举成功,李嘉诚和“长实”,在香港企业界中,从此名声益张,声誉与日俱增。这项成功,不仅扩大了企业的影响,也大大提高了“长实”的地位和知名度。此外,李嘉诚还有另一个“得意之作”,就是与香港的大财主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合作,通过联合经管的华豪有限公司,成功的改建中环皇后大道中心位置的华人行物业。原旧楼1974年购入,1976年联手投入改建,1978年初即竣工投入使用。汇丰银行董事局主席沈粥先生,平素与李嘉诚先生已有一些交谊,话语相投,又有一些共同爱好。及至华人行改建完成,沈弼更视之为“香港工作效率的象征”。沈弼曾经得意地说:“华人行之建筑速度及效率,已成为香港在世界上之典范。”李嘉诚由此而倍受沈弼的敬重。李嘉诚又一次的成功,不但进一步密切了与汇丰银行的关系,他在沈弼心目中也大大提高了地位。这对他往后在事业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及机遇,都有很大的有利条件。华人行的建筑巍峨壮观,朴素大度,树立了华人企业家刚健大度的形象。
  1978年秋天,李嘉诚首次应邀赴北京参加国庆节观札活动。是年,李嘉诚刚好50岁,中国人谓之“知天命”之年。去国离乡38载的李嘉诚,第一次踏进故国古都,也是新中国的首都。
  1978年这一年,是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取得多项重要进展的一年。“长实”不仅越来越拥有雄厚资金,显示了巨大的竞争实力,也声誉远播。这不能不引起在港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的重视与刮目相待。
  在1978年9月间他手头已掌握了九龙仓18%的股票,几与怡和系财团对等(怡和财团控制有九龙仓20%股票)。斯时,恰又有另一华资集团香港船王包玉刚也在筹划争夺九龙仓的控股权。面对这个激烈竞争的局势,李嘉诚考虑到,一方面,既要照顾好汇丰银行与怡和财团之间的关系,又必须妥善地处理好“长实”与“船王”的关系。既要做到努力避免剑拔弩张的局面,又能为“长实”的股东牟利,还要为未来的长远关系及发展留下回旋余地。几经反复思考,李嘉诚终于下了大决心,在中环文华阁约见了船王包玉刚。双方经过20分钟的商议,李嘉诚将已掌握的9000万股九龙仓股票转卖给了包玉刚,满足了包玉刚的愿望。但从转让中李嘉诚也赢得了纯利5000万港元。而让包玉刚动用30亿港元即赢得价值98亿港元的九龙仓控股权。各得其利,各适所需。这件事,在当年香港商界中曾被看成是一个尚未解开的“谜”团,也蒙上了一些神秘色彩。但从事实的客观情势及后果来看,李嘉诚当时的这一高“招”,也即是“以和为贵”,“以退为进”,“以让为盈”的经营策略。他这样做,既使到香港船王包王刚满意,得到英资金融巨头汇丰银行大财主的首肯,也使到“长实”股东下得了“楼梯”。其实,这是很高明很策略的“招数”。暂时的局部的有利的“退让”,有效地调整了“长实”与“船王”与“汇丰”之间的关系,并为不久之后“长实”赢得事业上“质”的飞跃埋下了一个很大的“伏笔”。其中“奥妙”,很值得经济界专家们细细予以研究,但李嘉诚实收“一箭三雕”之效,棋高一着,盖“商界奇才”也。
  历史跨进了难忘的1979年。
  这一年,中国大陆在邓小平指引下,掀起了当代中国的第一次改革开放大潮。这一年的10月2日,李嘉诚应中国北京荣毅仁之邀,出任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专门负责联系外国到中国投资事宜。李嘉诚凭着一颗拳拳赤子心,一片殷殷爱国情,表示愿为祖国四化建设尽力。
  这一年,李嘉诚的事业,在香港开始发生着“质”的飞跃。一项有历史“里程碑”性质和意义的大突破大飞跃。它的主要标志是“长实”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股份制集团公司,并购入“和黄”有限公司22.4%的股权,入主老牌英资和记黄埔集团,并很快地成为在香港第一个人主英资财团的华人财团和华人总裁。从而打破了香港长期以来由怡和、太古、和记黄埔、会德丰四大老牌英资财团垄断香港经济的格局,也打破了华人企业家不能管理好大洋行的“神话”。
  这一年,李嘉诚51岁,正是事业的盛年。他在1979年9月25日,从汇丰银行手里,成功地购入了和记黄埔有限公司22.4%的股权,计九千万普通股。很快,在10月15日,即出任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到1980年11月,李嘉诚对“和黄”控股增至40%。1981年1月李嘉诚被选为“和黄”董事局主席。李嘉诚取得又一个重大的成功!
  和记黄埔有限公司,是一家资格很老、极具潜力、发展前途很好的公司。但在1973年股市狂泻及1974年世界出现石油危机时,因经营不善身负巨债而变成香港汇丰银行的全资附属公司。后来汇丰银行董事局主席沈弼认为:“长实年来成绩良佳,声誉又好,而和黄的业务脱离
  1975年的困境踏上轨道后,现在已有一定的成就。汇丰在此时出售和黄股份是顺理成章的”,“汇丰银行出售其在和黄的股份,将有利于和黄股东的长远利益。坚信长江实业将为和黄的未来发展作出极其宝贵的贡献。”
  李嘉诚为什么能够取得这么一个巨大的成功呢?有这样的几个因素很值得重视:应该看到,沈弼也是一个具有深远政治眼光的大银行家。中国的日益强大为世人所有目共睹。关于香港主权回归中国的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只不过是在什么时间的问题,李嘉诚是北京中国政府所信赖的爱国者,这一点已显露端倪。李嘉诚居港近四十年,他的成绩和声誉已广为香港市民香港企业界所肯定。尤其是李嘉诚的精明与能力、业绩与声誉也深为沈弼所欣赏。从彼此过从甚洽的私交来看,从长远的经济与政治利益来看,沈弼可能想到,可以通过李嘉诚来发挥谁也不能代替的特殊作用。他相信“和黄”让李嘉诚去组织管理,一定会取得一流管理的业绩和效果。在往后的日子里经实践证明,由李嘉诚担任董事局主席的“和黄”,其结果是纯利“大幅跳升”,成为“行中之冠”,上市总值仅次汇丰银行。在当时,汇丰银行让出了“和黄”股权,也正了名,避了嫌。还实际获得纯利5.79亿港元,赚了大钱。而对于李嘉诚来说,也获取了许多长远利益。因为和记黄埔拥有大量地盘,实已大大藏利其中;而“和黄”企业是经营多元化业务的,发展潜质很好。于是,李嘉诚成功地完成了这一收购。就实质讲,是香港的英资金融资本与华资商业资本一次互惠的“让股”与“收购”,意义深远!香港华资财团的崛起是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趋势,锐不可当。汇丰银行也只能如此这般适时地调整英资财团和华资财团在激烈竞争中的关系。至此,当年的那个“谜”团也可以让人们解开了。
  李嘉诚当年的这一行动,被香港舆论界称赞为“蛇吞大象”,或称为“石破天惊”,是“最成功的一次收购”,是李嘉诚的又一次“重大胜利”。李嘉诚在完成这个“杰作”时,时年52岁。正是如日方中!在这中间,使人深深地体味到,李嘉诚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律(法则)——危机、萧条、复苏、高涨;与在商业社会中精巧的平衡法则;以及谦和宽容的从善精神,运用得如此精采别致!李嘉诚的这一个重大成功,使在香港的华资集团和华人企业家们无不“扬眉吐气”!李嘉诚的名字在香港也无不“家喻户晓”。
  “人如其名,李嘉诚的最大特点是诚实可信!”
  “他的发迹和成功靠诚!”
  “他的最大资产是诚!”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1979年以来的重要发展阶段,他已取得了一大批人才。在“长实”帐下,出现了群英汇聚、贤才毕至的大好局面,真个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李嘉诚也是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人也是血肉之躯。有时,他也会性情发急,用自己的快思维快反应高速度高效率来要求同事和部下;有时也会严责有的同事和都下。但他善于自制,处事公平,从善如流,都赢得朋友、同事、部下的拥戴。他有一句名言,叫做“要会用人,用人要先得人心”。香港人还评论他有一个“秘密武器”,说他在用人
  上是“中西并用”,且有进者是“洋为中用”。看一看李嘉诚身边的“高参”、“智囊”、“谋士”和高中层骨干,皆是身经百战,谋略过人和年富力强的有为者。像“元老重臣”的周千和(老理财)、盛颂声;像女中中帼的洪小莲、鲍绮云、区小燕、温绮受、白美婷等;像年青有为的霍建宁、周年茂;像英国人麦理思、马世民等等,都是李嘉诚麾下的得力战将。还有一批高层次的客座“谋士”“高参”,像叱咤股坛的杜辉廉、像“胡关李罗”律师行的高级合伙人李业广、律师出身的梁肇汉等,都是李嘉诚事业中的栋梁人才。李嘉诚还随着事业的不断更新发展而吸纳培养提携新秀。在用人上他重品德与才干,搞五湖四海。他说过:“我决不会因为他是潮州人或者三亲六戚而重用一个人,而要看他的品德、才干和业绩。”“就算是亲戚,如果不好好工作,我也会送他两三个月工资,叫他去学习提高后再说。”在李嘉诚带动下,“长实”及其他大公司的职员,精神面貌颇佳,以对公司忠心耿耿对工作高速度高效率为荣。他对自己凡事均以“低调处理”,不图出名不图出风头,因为“曝光太多会树大招风”,他也要求公司的职员们讲廉洁,埋头苦干,不去外边出风头,论短长,争是非。他在于每一件事时,都时常想到要关心职员们的福利。这些都很为同事、下属所称道。上是“中西并用”,且有进者是“洋为中用”。看一看李嘉诚身边的“高参”、“智囊”、“谋士”和高中层骨干,皆是身经百战,谋略过人和年富力强的有为者。像“元老重臣”的周千和(老理财)、盛颂声;像女中中帼的洪小莲、鲍绮云、区小燕、温绮受、白美婷等;像年青有为的霍建宁、周年茂;像英国人麦理思、马世民等等,都是李嘉诚麾下的得力战将。还有一批高层次的客座“谋士”“高参”,像叱咤股坛的杜辉廉、像“胡关李罗”律师行的高级合伙人李业广、律师出身的梁肇汉等,都是李嘉诚事业中的栋梁人才。李嘉诚还随着事业的不断更新发展而吸纳培养提携新秀。在用人上他重品德与才干,搞五湖四海。他说过:“我决不会因为他是潮州人或者三亲六戚而重用一个人,而要看他的品德、才干和业绩。”“就算是亲戚,如果不好好工作,我也会送他两三个月工资,叫他去学习提高后再说。”在李嘉诚带动下,“长实”及其他大公司的职员,精神面貌颇佳,以对公司忠心耿耿对工作高速度高效率为荣。他对自己凡事均以“低调处理”,不图出名不图出风头,因为“曝光太多会树大招风”,他也要求公司的职员们讲廉洁,埋头苦干,不去外边出风头,论短长,争是非。他在于每一件事时,都时常想到要关心职员们的福利。这些都很为同事、下属所称道。自1963年成婚后,更是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李庄月明女士学识渊博,除力尽相夫教子之职外,与李嘉诚携手共创伟业,几度难关,甘苦相济,“对公司之创建及发展,贡献卓越”。作为“长实”创建董事之一的她,“深得公司同仁之爱戴”。
  在李嘉诚入掌英资“和黄”前后的那一段岁月里,尤其在1979年以来,李嘉诚积极加强与在港的中资机构的合作。这表明了他爱国的情怀和对香港前途的信心。是年7月,他与中资侨光置业公司联组宜宾地产有限公司,以3.8亿港元购入沙田广九铁路维修站的上盖平台发展权,计面积29万平方呎,计划兴建十幢楼高30层的高级住宅楼宇及一幢商业大厦,建成后的商厦面积为87000余平方呎,住宅楼宇面积为136万余平方呎,已于1984年竣工售出。同年,李嘉诚又与中资侨光置业有限公司、美国加州凯沙水泥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中国水泥(香港)有限公司。在新界屯门兴建一间年产140万公吨的水泥厂,占地180万平方呎。其中“长实”与“凯沙”各占40%股权,而“侨光”则占股份20%。这是香港港资与中资、美资首次大规模的联手合作,对重工业方面的投资,其投资额(李嘉诚私人投资十亿港元)创香港有史以来重工业投资的最高纪录,也是李嘉诚最大的一项私人投资。这个厂技术设备先进,成本低廉,产品除能保证香港需要外,还足以出口。该厂于1982年底投产,发展势态良好。这一年3月,李嘉诚还与英资会德丰合作,将位于中区的会德丰大厦、马登大厦合并,重建会德丰大厦,继续发展地产物业。
  也就是在这一年,潜藏在李嘉诚心之深处那个关于振兴教育,报效家国的夙愿,开始形成明晰的构想和强烈的愿望。
  有这样的一小组数字,让我们看看“长实”的进展及其业绩:“长实”成立于1972年
  7月——1973年公司纯利为0.4737亿港元1976年公司纯利增至0.58879亿港元1978年公司纯利己为1.326亿港元1979年公司纯利达2.541亿港元1980年公司纯利增至7.013亿港元 1981公司纯利跃增至13.854亿港元。
  自李嘉诚1981年1月被“和黄有限公司”选为董事局主席后,也促使“和黄”顿形改观,盈利丰厚,步步前进,业务迅速拓展。 继1977年至1981年香港股市高潮之后,因受资本主义经济周期律的支配,从1982年至1984年这段时间,世界经济又一次呈现不景气现象,香港工业衰退。而香港主权回归中国的问题已经摆上了议事日程,中英两国政府代表在进行频繁的接触与谈判之中。在香港这个大都会里,经济神经、政治神经、生活神经从来都是十分敏感的。每有一点“风吹草动”或“蛛丝马跡”,往往会幻变成为“杯弓蛇影”或“狂雹巨风”。但主要还是受世界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斯时,股市出现暴跌,地产也一落千丈。外资不愿投向香港,市民也害怕置楼。 又一次面临着巨大困难和压力的李嘉诚,基于“长实”的声誉与实力的自信,看到“本港地产深受世界经济衰退与高利息之长期影响,1982年将为本港地产业较为困难的一年”。为使“长实”“处于攻守自如之更为有利地位”,度过难关,他采取了一系列“应变”措施:当机立断的减少或停止购入地皮;加速售出公司现已拥有的楼宇物业;对上市公司则采取保守及缩减政策,急速退却,保存实力,等待时机,以图再展;加强财政管理,充实现金,以备周转,应付意外;努力减少债务负荷,力争处于主动位置;稳健为主,既不盲目参与新项目的竟投,也不为斯时市价大跌的工业用地所垂涎。1982年2月间,英资“置地”公司虽在对中区交易广场建设的竞投中夺标,却因负债142亿港元而造成债台高筑的被动局面。而“长实”则不露声色,等候战机。到了1984年,“长实”仍保持了“财政状况健全”“很少银行贷款”“具有很大潜力”的主动势态。李嘉诚熟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周期”法则,并运用得主动、自如和灵活。斯时,伴随着市场上的经济衰退和社会上的动荡,有好些谣言流言是对着李嘉诚和“长实”来的。有传说“长实要撤离香港了!”“长实把资金转移到国外去了!”还有流言说“长实经济出现困难,在抛售股票了!”“李太太在大举抛售长实股票了!”捕风捉影,莫衷一是。这对李嘉诚及“长实”的形象和事业是不无影响的。
  那一年的8月17日,李嘉诚主持希尔顿大酒店二楼大礼堂开幕典礼上公开表示:“长实以香港为基地的投资方针,不会有任何的改变。长实在国外的投资仅为1.3亿元。长实卖出在北美的两项物业,是为了尽量套取现金。是在等待时机,图谋发展。是长实对香港前途充满信心的表现。”他说:“长实目前资金充裕,财政状态稳固,必要时在24小时内可动用20亿元的投资资金,长实的投资要看世界的经济环境,也要维护股东的实质利益。‘和黄’也随时可以用30至40亿元资金从事开发。这一年我认捐及已支出的慈善事业款已达2.6亿港元,等于3000万股长实股票。相信当前市道也没有这么大的消化能力。”李嘉诚明确强调:“我太太绝无卖出股票。真的要抛售股票的话,也无须在市面进行”。
  由于长时间在香港积聚、形成的形象,香港市民相信李嘉诚的“信誉、诚实和信心”。李嘉诚说的话,给香港市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无疑给香港商界和市民,送去了一帖“安神剂”和“鼓舞剂”。市道立即呈现“反弹”局面。
  继之,在1983年4月8日,“长实”与青洲英坭有限公司发表联合声明,“长实”发行0.2458亿新股(相当2.2736亿元)予青洲英坭公司。李嘉诚以私人身份在14个月内购入全部新股。以承诺在1979年双方所商定的由李嘉诚购入鹤园地皮的应允,并换取在红磡的有关物业。双方互惠互利。这是李嘉诚在香港地产市场崩溃期后的一个积极主动的应变措施,给市民们带来了信心和安定。
  1984年9月21日,也就是在中英《联合声明》(关于香港前途的协议草案)签订的前5天,李嘉诚公开宣布了“和黄”有限公司将投资40亿港元,在红磡船坞兴建大型住宅及商业屋区,发展黄埔花园的巨大计划。接着,这一年的12月19日中英两国政府首脑在北京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在此五天前李嘉诚出席了与香港政府代表签署换地章程的仪式(12月14日)。黄埔船坞有限公司董事经理庄士顿介绍了发展黄埔花园的计划:该地盘面积约19公顷,工程全部完工后,将可提供94幢住宅大楼,合共11224个单位,可容纳4万多人居住。计划包括两个商业中心、社区设施、街市学校、幼稚园及公共交通设施。李嘉诚说,这个计划实现后肯定可以赚钱,若以今日之市价计算,全部单位卖出后约可得70亿元。
  建设黄埔花园物业,是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前后在香港最庞大的住宅发展计划。出席签署换地章程仪式的香港政府代表、港府注册署署长纪礼逊表示:这项投资“显示对香港前途具有信心”。
  同年年初,也即3月20日,老牌英资“怡和”公司却迁册于百慕大去了。在香港引起震荡,引发股市大跌。而李嘉诚却明确坚定向新闻界表示:“长实决不会迁册”,“所属公司都在港注册”。是年,“和黄”公司还派发特别股息共18亿港元(每股4元)。“和黄”派给“长实”6亿股息,李嘉诚也悉数投资香港。“长实已续在港投资120亿元”“未来6年(指到1990
  年),长实系地盘将全面发展。建筑费超过70亿港元”。李嘉诚强调:“最重要的是维持香港的繁荣及信心。”
  随着中英联合声明的正式签署,香港气候转向晴朗。股市恒生指数又稳步回升。而“置地”公司则在经济衰退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负债太多,几至还债还息财力疲弱。李嘉诚的“和黄”与“置地”经过十六个小时的会商后,李嘉诚决定斥资30亿港元,收购原属于“置地”财团的香港电灯(集团)有限公司34%股权。“协议”是1985年1月21日晚达成的。这一次收购的成功,使李嘉诚进而又控制了一家健全、稳定的公共事业机构,一家事关社会、民生的公共事业机构。社会舆论认为“这是一次实赢无输的收购”。
  “长实”与“和黄”欣欣向荣的种种迹象表明:香港老牌英资财团的传统“地盘”,在加速落在华资财团的手上。
  同年,李嘉诚又斥资30亿港元收购了香港国际城市公司。12月间,“和黄”属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投资20亿港元实施填海发展计划,兴建葵涌六号码头,该计划实现后将使该码头成为世界最大的私人货柜码头港,年产量可达220万个标准集装箱。计划于1989年竣工。
  1985年6月5日,李嘉诚被选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局副主席。华资财团的首领首次成为香港英国金融资本的座上客,占居重要地位。许多港府官员和英资企业家,都“以尊崇和羡慕的眼光注视着李嘉诚”!这是李嘉诚事业上的又一次重大超越。
  进入了1986年后,李嘉诚除继续发展“长实”的地产业、股份投资业外,还积极促使“和黄”继续大力拓展地产、贸易、运输、能源、采矿、电讯、食品、酒店等业务,使之成为多元化国际化的企业集团。“和黄”进而收购了丰泽建材公司及丰泽电器公司;“和黄”属下的屈臣氏(集团)公司继续拓展百佳超级市场和屈臣氏商店,井投资40亿港元在江苏建发电厂,拥有40%股权,而每年取得占中国内地煤总产量的4%的数量输港。在广州合资办中国大酒店,拥有18%股权。与上海合作生产尼维亚润肤等化妆品,同时,李嘉诚着手于“长实”系公司内部机构的调整,使之业务更加专业化、组织更加科学化、管理更加现代化、发展更加弹性化:使“长实”系四大公司增强活力,各展其长,各营其职,以取得事业的更大进展,获取更大效益。
  这一年,李嘉诚继续集中力量,筹谋以公司的新形象新活力再次从事巨额资本的筹集活动,以适应飞速发展的世界经济形势。因为只有拥有更雄厚的资金,在激烈的竞争中才能稳操胜券。这一震动香港社会商界的“集资百亿”行动,显示了李嘉诚的雄心壮志和非凡魄力。这一次的集资行动,是以通过发行筹集巨额商业票据的形式进行的。“长实”负责一半,另一半为包销商及股东负责。从1986年9月开始至1987年9月14日完成,共筹得新资金
  103.27亿港元。在此计划的开始及中间。因受香港股市熊市影响,集资计划曾一度碰到较大困难。由于李嘉诚和“长实”在股民中已拥有较高威信及声誉,又得到银行及包销商的大力支持。在困难的时刻,李嘉诚个人又主动承担50%的认购。虽然李嘉诚个人损失了一笔利益,但促使了“集资百亿”计划的成功,这就更使“长实”系财团坐拥巨资,财政基础强固,在香港商界占居领先位置,随时有迎接意外事故的“应变能力”,也有可能实施更大规模的发展计划。
  在此之后,李嘉诚进而收购了英资大东电报局百分之四点九股权,又一次打破了英资垄断香港电讯业务的局面。李嘉诚开始进军电讯广播事业,为日后发展“电讯王国”打下基础。
  到了1987年10月,香港股市又一次出现狂跌形势。恒生指数下跌1120.7,跌幅达33%,香港股民纷呈悲观失望的情绪。而这个时候的李嘉诚,为了香港社会和经济局面的稳定,他积极投入商讨“救市对策”之中。那时,他已准备私人及公司拟动用15至20亿港元现金吸人四家上市公司股票;与恒基兆业的李兆基、新世界发展的郑裕彤合作,共取“救市对策”,以稳定股市局势。不久,随着世界金融市场形势的好转,也由于中英两国政府对香港市场股灾的关注,各方面联合采取了“救市”行动。港府及银行采取了积极措施,中国银行、汇丰银行、渣打银行向期指交易所保证提供40亿元贷款等等,终于促使香港度过了“股灾”难关,保持了局面的稳定。
  到1987年,以李嘉诚为董事局主席的“和黄”有限公司,经营业绩辉煌,创世界一流管理,上市总值200亿港元,在香港发展成为仅次于汇丰银行的投资、贸易财团。“和黄”每年向中国大陆购入货物达10亿港元,双方贸易额达17.5亿港元。中国内地每年向“和黄”的供煤量增至占出口总额的14%。互补互济,互利互惠,发展情势良好。
  1987年11月27日,李嘉诚又一次宣布计划投资78亿港元,发展茶果岭及鸭脷洲两大屋村物业的消息。1988年4月,与中信(香港)集团合作,获得蓝田地铁的上盖发展权。到1990年1月,“长实”公布了关于在蓝田地铁上盖兴建汇景花园、茶果岭兴建丽港城、香港仔发展海怡半岛、元朗天水围发展嘉湖山庄的四项大型住宅物业的详情计划,总投资额为135亿港元。计划先后于1995年底前完成。汇景花园由“长实”与中信集团、熊谷组与何添合作发展;丽港城由“长实”与“和黄”合作发展;天水围则由“长实”与华润集团合作发展,显示了磅礴的气势。
  1988年4月10日,李嘉诚的“和黄”公司属下的香港国际货柜码头有限公司又投资70亿港元,投得葵涌7号码头的经营权。该公司是当今世界最大的私营货柜码头公司,“和黄”拥有该公司60.5%股权。在1990年该公司货柜码头吞吐量已达到192.4万个国际标准货柜,超过了纽约和鹿特丹,成为世界第一大货柜码头港。
  1988年10月,李嘉诚全资收购了青洲英坭公司,他也成为这家公司的董事局主席。全面收购青洲英坭,除能获碍经常性的合理利润外,该公司还拥有大量平价地皮可供日后发展,倘若出售该平价地皮,也可获得更加丰厚利润。
  到1989年4月间,李嘉诚“长实”系的“和黄”也投得英国流动电话的牌照。几经苦心的经营和发展,“和黄”属下的零售业欣欣向荣。“屈臣氏大药店”在亚洲盛名昭昭,分别在香港、台湾、新加坡、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拥有百多间连锁店。“百佳超级市场”是香港两大超级市场之一,有庞大的连锁网络,拥有150间分店。丰泽电器商店则有22间,为香港电器零售店 之冠。“和记传讯”、“和记电话”、“和记通讯”等公司业务也取得积极的发展。
  1991年10月,“和黄”属下的卫星电视台的“亚洲一号卫星”电视开播,覆盖面遍及亚洲38个国家,远至埃及也能收视。很受观众欢迎。当李嘉诚闯过一个又一个的难关,顺着有利的境况而大步前进时,在1989年初香港迁册成风的氛围中,“置地”公司却终于采用套取现主办法迁册百慕大去了。
  从1985年到1989年,李嘉诚先后在香港投资达四百亿港元,成为在香港最大的投资决策者。李嘉诚曾经风趣地说过:“人毕竟不是神。不为自己利益的人是没有的。当然,尽想着自己也不对。”李嘉诚又曾经这样说:“我喜欢做生意,这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在做生意中我还可以广交朋友!”“我的财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之中。我的金钱犹如金字塔,越聚越高,只要从中挖出一小块就够我享用一辈子了。但作为企业家,我仍要赚钱,我每分钟都想赚钱,为我的公司赚钱,为股东们赚钱。” 李嘉诚早就明确表示:“长实以香港为基地的投资方针不会有任何改变。” 李嘉诚强调说;“长实决不会迁册”,“我们最重要的是维持香港的繁荣及信心。”李嘉诚表示:“我99%投资在香港”,“我属下的企业的根基永在香港”,“只要我继续担任长实、和黄集团的主席,我们旗下的公司绝不会迁册海外。”
  1990年1月16日至19日,李嘉诚应邀前往北京,受到中国国家领导人的逐一接见,并和国家领导人畅谈稳定港人信心与香港安定繁荣的途径。李嘉诚说:“我是看好香港前景的”,“香港90%的同胞是爱国的”,“香港的安定繁荣与中国的安定繁荣息息相关。香港前景是乐观的,有条件成为“四龙之首”,因为它背靠着中国大陆。香港近年来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获得了内地劳力等方面的支持。香港虽然没有什么资源,但香港人勤劳努力。因此,只要国家安定,香港就能保持繁荣”。他说,他自己在加拿大等地也投资,但仅占总投资额的 10%至 15%左右。大部分投资还是在香港。正如一棵大树,它的根仍扎在香港,李嘉诚坦诚地说:“我希望中国强大,我希望香港繁荣。”
  从 1968年起,李嘉诚到加拿大的温哥华,对该地的物业就有所投资。1974年他与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组怡东财务公司后,与国际资本已建立有一定的联系。1981年,他私人用 0.67亿美元购入了在多伦多的希尔顿大酒店,显示了香港华资的实力,1986 (1987)年,李嘉诚“长实”系的“和黄”与“嘉宏”两家公司,投资 29亿港元,购入了加拿大赫斯基石油公司 43%的股权。李嘉诚的大公子李泽钜也购入该公司 9%股权。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也购入该公司 5%股权。李嘉诚赢得了控股地位。赫斯基石油公司是加拿大主要的独立能源公司之一,因经济出现困难而被收购。这一收购,从香港及“港灯”公司的长远利益看:是一个成功、有利的收购。到 1988年 4月,李嘉诚与新世界发展公司主席郑裕彤、恒基兆业公司主席李兆基、加拿大帝国商业银行联合,组成“协平世博发展有限公司”,竞投得在温哥华的世界博览会旧址的发展权,投资 31.8亿港元。及后,制定了该地盘的发展计划,拟在该地域建设高科技发展中心、国际性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以及庞大住宅区等,预计总投资额达 127亿港元。李嘉诚在该项发展总计划中,其投资额占 61%以上。
  与此同时,李嘉诚仍抓住机会,适时向世界发展。如在 1986年 12月,以私人投资方式,购入了英国伦敦克拉夫石油公司 4.9%股权,该公司是英国最大的一家石油、天然气及矿产(尤其是金矿)探勘公司之一。有利于香港经济的发展。有一天(1987年 2月 10日)他曾兴奋地说道:“我真想挖到一个金矿,把它献给祖国的四化事业!”翌年11月,他对克拉夫石油公司控股量增至 14.3%。不久,由“长实”系的“和黄”公司再予以收购,控股数已达 21.3%。
  在 1985年 10月间,李嘉诚还与20位商界朋友,组建新加坡“新达私人投资公司”,资金额约为五百万新加坡币。由于新加坡政局稳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质及前景,到 1988年 6月,李嘉诚又与香港的李兆基、邵逸夫、周文轩、曹文锦等华资财团合作,竟投得新加坡国际展览中心地带的物业发展权。李嘉诚投资 30亿港元,约占投资总额的 15%,并开始了首期建设。
  李嘉诚在香港、在祖国内地、在世界各国、还做了许多有利于香港、有利于祖国四化建设的事,世人有目共睹。李嘉诚的发展史、正如香港和许多国家经济舆论界所评论的那样:“是世界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
  从李嘉诚走过的人生事业道路来看,他身上具有一种优良的素质和潜质,即由优秀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西方优秀文化精神相揉合的特有的气质。在他身上,既有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忠恕”之道,也即忠孝仁义礼智信。也讲仁爱,也讲人格力量人性力量人道主义;也讲谋略、智慧与信誉。李嘉减从少年时期踏上香港社会那天开始,他的积极入世、自强不息、求是务实、谦和宽容,他的“民为邦本”(以人为本)等表现,都可见到他深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他在香港那个充满了激烈竞争的商品经济社会里,不断吸纳了当代先进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意识,所以在长期实践中又使他对资本主义的经济法则有了较深透的理解,像他那样精明地积聚资金,到灵活自如地掌握运用周期法则、社会平衡法则等等,都达到如《远东经济评论》所赞誉的“超人李”的高境界。他在香港商场上,集合了西方人与中国人做生意方式的长处,把收购对象分析得和西方商人同样透彻,然后以东方人的方式达成交易——“握手为信”,表现得很洒脱。他对前几年有一次关于国际城市的所谓“内幕交易”的事,他以谦和宽容的态度对待港府交易审裁处的所谓“谴责”,也表现得很洒脱。而他那些善于运用合作经营的策略与战术,长于动用最少资金在高速增值的物业上取得最大利润;他善于通过多元化业务的发展来获取更大利润,并促使自身发展的经营谋略与投资技术,都运用得淋漓尽致。
  年8月8日)“长实系”集团(包括长江实业、和黄、港灯、嘉宏国际四大公司)已发展成为跨国企业集团,上市总值拥有1200多亿港元,有重要的国际地位及影响,占香港上市总值的15%,比起1986年来,“长实”增加了二倍半资产,到1992年11月26日计,“长实”系财
  团三间上市公司(长实、和黄、港灯)上市市值已达1324亿港元。而嘉宏国
  际(集团)有限公司已在1992年8月私有化。
  
  第七章一代风流
  1979年 10月,他应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董事长荣毅仁的邀请,出任中信董事,负责引进外资事宜。
  1981年3月,李嘉诚在香港电台、美国万国宾通银行联合举办的全港选举中,被评选为 1980年度的香港“风云人物”。
  同年5月,获委为香港非官守太平绅士。
  这一年的1月1 日,他出任“和黄”公司董事局的主席。
  1982年,他被香港男仕年选为“十大男仕”之一。他的为人、信誉、仪表、风度深得港人推崇。
  1982年5月23日,中国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在北京中南海会见了李嘉诚,充分肯定李嘉诚的爱国精神及他对祖国所做出的贡献。
  1985年6月5日李嘉诚被选为香港上海汇丰银行董事局非执行副董事长。
  1985年6月18日,李嘉诚出任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
  1986年3月25日,香港大学举行第 137届学位颁授典礼。港大校监、港督尤德爵士给李嘉诚颁发名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校长称:“李嘉诚先生对教育事业非常热心,包括资助汕头大学的成立和发展,对香港经济的发展亦多贡献。特颁赠名誉法学博士学位给李先生,以示褒扬。”
  1986年4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香港为内地捐资办学的知名人士。邓小平赞扬香港为内地捐资办学的知名人士“为国家、为民族做了一件非常好的事情。”邓小平说:“实现四化的目标需要解决知识和人才缺乏的问题。培养人才是全民族的根本利益的要求。”继之,6月 20日邓小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单独会见了李嘉诚。邓小平赞扬李嘉诚先生“为祖国做出了扎扎实实的贡献。”并指出“汕头大学要办就一定要办好”。
  这一年李嘉诚名列香港首富。
  1987年2月10日,汕头大学校董会成立。李嘉诚担任汕大校董会名誉主席。
  据1987年 10月12日美国《财富》杂志公布,估计李嘉诚已拥有 25亿美元资产。世界众多报刊称赞李嘉诚为“世界最节俭的超级亿万富翁之一”。在 1988年,李嘉诚先生已拥有“长实”“和黄”“港灯”“嘉宏(国际)”青洲英坭”等 5大公司,拥有100多家附属公司和 50多家联营公司,形成了资金雄厚实力强大业务多元信誉隆卓的“李嘉诚经济王国”。
  据这一年5月18日美国的《财富》杂志称:全球有98个超级亿万富豪,李嘉诚名居第 26位。北京《人民日报》9月6日报道说:“全球有 8位华人名列世界亿万富翁。李嘉诚先生居其一”,1989年的6月9日,李嘉诚又荣获加拿大卡加里大学荣誉法学博士衔。是年元旦,李嘉诚获英女王颁发的CBE勋爵及勋章奖章。10月,李嘉诚先生偕同夫人庄月明女士出席英女王颁赐的勋爵衔及勋章奖章的港督府盛会。李嘉诚成为香港港督府盛会中的焦点人物。
  1990年2月8日,由李嘉诚捐巨资兴建的汕头大学举行隆重的全面落成庆典。汕头大学从
  1980年5月开始筹建,历时10年。新华通讯社发布长篇通讯《李嘉诚与汕头大学》,为海内外89家报刊在显要位置登载。在2月 7日臼晚汕头第4届迎春联欢节开幕式上,汕头市领导人宣读了汕头市第8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予李嘉诚先生和庄世平先生“汕头市荣誉市民”称号的决定。汕头市市长陈燕发向李嘉诚、庄世平先生颁发了“汕头市荣誉市民”证书和金钥匙。李嘉诚在讲话中表示:“今晚是我一生中永远难忘的时光”,“感到无尚光荣”,“今后我愿不遗余力,为汕头市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以臻乡邦于富强之境。”
  汕头大学赠送给李嘉诚先生的汉白玉座雕正面的题词为:嘉名扬寰宇,展猷拓鸿基,击水鹏程逾万里。诚志振中华,兴学福桑梓,育才功业传千秋。旁记则这样写道:李嘉诚先生捐资近6亿港元,兴办汕头大学。十载创业,一举功成。于今喜见熠熠黉宫,依青山而沐朝日;莘莘学子,亲绛帐而洽惠风。四海内外,同钦盛举。
  这一年的6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专程莅临汕头大学视察,并题词“任重而道远”以赠。
  同年,为表彰香港工商界人士及机构对保持及加强香港经济繁荣和国际地位所做的贡献,敦豪国际有限公司与《南华早报》首次合办第一届的“商业奖”。该奖项包括商业成就奖、青年企业家奖、海外拓展奖以及杰出企业家奖。
  12月13日,港督卫奕信把“商业成就奖”颁发给香港著名企业家、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嘉诚。
  这一年的12月17日,汕头经济特区举行成立10周年暨特区范围扩大盛大庆典。江泽民总书记莅汕参加盛会。李嘉诚应邀莅汕参加庆典并重晤江泽民总书记,并随江总书记一起参加妈屿海湾大桥开工仪式,随江总书记一起参加庆祝晚会。
  1992年3月11日,李嘉诚受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到北京出席国务院港澳办公室和新华社香港分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向首批香港事务顾问颁发聘书仪式。当时李鹏总理强调说:“90年代是我国推进统一大业的重要时期。现在离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还有5年多的时间。平稳过渡和政权的顺利交接,保持香港长期繁荣和稳定,是中英两国的共同目标,也是香港500万居民的共同利益所在。”李鹏祝愿各位顾问“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以及在香港事务中的影响,为中国的统一大业,为香港居民的长远利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翌日,也即3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会见了首批香港事务顾问。江泽民说:“一国两制方针不是权宜之计,是一项长期的坚定不移的国策。”“这项方针同邓小平同志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一致的。香港回归后将继续实行资本主义。”“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大陆将保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而一个繁荣的资本主义的香港为大陆与世界各国开展贸易架设了一座桥梁。大陆离不开香港,香港离不开大陆,谁也离不开谁。”“只有长期坚持‘一国两制,的方针,才能保持香港回归后的繁荣和稳定,才能保证大陆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执行。”
  月2日,李嘉诚在香港回答新闻界的提问时,他表示:为了集中力量办好自己属下公司的事业,为了能有机会到祖国内地各处去走走,也为了进一步办好汕头大学,他决定不再担负香港汇丰银行的董事局副主席。
  同年4月28日,应中国国家教育委员会邀请,李嘉诚前往北京出席北京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的授衔仪式。4月27日和28日,国家主席杨尚昆、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先后在钓鱼台国宾馆亲切地会见了李嘉诚一行。李嘉诚向国家领导人表示:要为祖国的教育、卫生事业和祖国的繁荣富强继续做出努力。
  1992年4月30日上午,李嘉诚在汕大教工代表座谈会上,欣喜地告诉大家说,经国家领导人同意,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下,汕头大学将办成全国第一所改革开放的试验性大学。他希望汕大全体教职员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同心合力,全心全意,开创出一个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来!向最好的大学发起良性的挑战,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和高素质的学生来!
  以上事实,就是本世纪40年代以来,李嘉诚奋斗史的真实写照。
  他从一无所有、赤手空拳开始,终于能排除万难,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建功立业。他从一个仅有初中文化学历的青年而成长为今天驰名世界的商人,从一个穷孩子发展到今天的香港首富和世界超级富豪之一。他堪称香港社会半个世纪以来所造就的“一代风流”!李嘉诚说到:“我的钱并非靠赌来的。我的钱可是用心血换来的!”
  李嘉诚秉承着“达则兼善天下”的古训和家训,关怀香港社会的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慈善福利事业。在香港他又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慈善家。
  李嘉诚有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和价值观。他认为“人生的最大价值在于无私的奉献”。“人的一生应该为国家、民族和人类做一些高尚有益的事情”,“为年青一代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一个人当他在生命的最后几分钟,想到曾为国家、民族、社会做过一些好事时也就心满意足了”。李嘉诚正是从他这个基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出发,实践自己的人生信条。李嘉诚对香港社会福利事业的种种贡献,显示了他具有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博大的爱心。
  在香港,他深深知道有两种人很值得尊敬关心和鼓励。一种是教师,他们在做着“传道、授业、解惑”的工作,一般来说,教师的生活都比较辛勤和清淡。更由于李嘉诚的父亲做过教师,深知当老师的甘苦。所以,他特别尊敬老师,也特别重视和关心教育事业。其二,他也深知当警察的甘苦,因为他们是维护社会治安的。他们忠于职守,出生入死,辛勤工作,廉洁奉公,香港社会的繁荣发展与安定,有他们一份不可磨灭的功劳,他们也很值得尊敬关心和爱护。李嘉诚从1977年开始,先后给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孙中山基金会、香港大学“学生交换计划”、香港中文大学的“三年硕士课程”、“夏鼎基爵士基金”、香港语言运动、法国国际学校、香港浸会学院、新华社香港分社教育基金以及明爱中心、圣士提反中学、圣保罗男女学校、东华3院李嘉诚中学、香港外展训练学校、迦密中学、三育小学、劳工子弟学校、姬达爵士奖学金以及警察子弟教育基金、警察教育福利基金等21个专项提供无私捐赠0.54亿港元。
  李嘉诚对香港医疗事业的热心捐献,也广为香港市民所称道。在1984年6月间开业的沙田威尔斯亲王医院——李嘉诚专科诊疗所,就是李嘉诚捐赠 0.3亿港元兴建的。港督尤德主持了该专科诊所的开幕典礼。这间诊所楼高 4层,拥有 49间检查及诊疗室和整套现代化的医疗仪器设备。尤德说:“这座新专科诊所是香港当局扩展新市镇医疗服务区计划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李嘉诚为此做出了贡献。” 赠 0.3亿港元兴建的。港督尤德主持了该专科诊所的开幕典礼。这间诊所楼高 4层,拥有 49间检查及诊疗室和整套现代化的医疗仪器设备。尤德说:“这座新专科诊所是香港当局扩展新市镇医疗服务区计划中重要的一个环节。李嘉诚为此做出了贡献。”
  李嘉诚热心捐赠医疗事业,做到“老吾者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吾亲以及人之亲,痛吾痛以及人之痛。”一是基于他对“体之健康,益于社会”的深刻认识;二是他痛感昔年父亲因失之贫穷和医治不及而过早辞世的切身之痛,早已在青年时期就立志当发达之日,一定要发展医疗事业造福社会的夙愿。李嘉诚捐资办医院的美名,盛传香岛。
  李嘉诚对香港的社会福利和文化艺术事业也十分关心和热心,多有捐赠。在这方面捐赠的项目,包括有香港公益金、警察福利基金、惩教处福利基金、消防署福利基金、麦理浩基金、邓肇坚慈善基金、尤德爵士基金、地球之友、救护儿童基金、香港女童军、圣雅各福群会、扶康会、香港路德社会服务处、皇家香港警务处退役同僚协会有限公司、香港皇家员佐级协会、星岛报业、在港的多间潮州机构以及香港文化艺术基金、香港芭蕾舞学院、合一堂、香港管弦乐团、香港经济发展协会有限公司、香港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写字楼、Immigration officer’s Mess等 25个,捐资数超过 1亿港元。
  李嘉诚先生还捐资助建香港的佛教堂、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等,还捐资修建潮州义山。
  至于李嘉诚在香港不时扶危济困、抚恤孤寡的事例更是不胜其数。默默地做着好事,从不张扬。
  李嘉诚说过:“我的钱来自社会,也应该用于社会”。“我已不再需要更多的钱”。“我赚钱不是只为了自己。为了公司,为了股东,也为了替社会多做些公益事业。把多余的钱分给那些残疾及贫困的人。”据悉,他还有一本“私帐”,那是“扶危济困、抚恤孤寡、帮助亲朋”的“帐本”。逢年过节或者一月一季,他的手下就会按名字、地址、数目寄去款项。李嘉诚对寄发对象、寄发时间、寄发数目有一个清晰记忆。对这件事,他就像在履行“义务”那样认真地去做着。
  从 1977年以来,李嘉诚每年都以“匿名”方式,用一亿元港市,帮助香港和大陆发展医疗教育事业。而从不扬名。
  当然,也不要误解“李嘉诚挥金似土”。他是精明细致的,是很讲“钱”如何用得有意义,有社会效益的。他是绝不允许“奢侈”和“浪费”的。因此,众多的香港市民也夸奖李嘉诚“会用钱,会使钱”。
  香港潮州商会第 36届会董会全体会董,曾于 1990年 6月,当英女皇伊利沙白二世颁授李嘉诚先生 CBE勋衔志庆时,作文词以资申贺。其文曰: 李嘉诚博士,彬彬君子,荦荦盘材,为蜚声寰宇之实业家也。比年对慈善事业之用款,动辄以亿元计。造福人群,贡献至巨。尤以独力创立汕头大学,迄今支付逾6亿港元。气量恢弘,罕与伦比。俗以求财固难而用财更难。若先生者,能以取诸社会用于适宜之地,可谓两得其道矣。帲幪广被舆论推崇,岂独为吾潮人之殊荣,亦应时间出之典范也。
  卓哉李博士,气魄超常人。
  祖泽流徽远,广业称里邻。
  椿庭设绛帐,敦义而兴仁。
  董堂温恭谨,谆谆勋忠纯。
  纨绮惊失怙,辍读志未伸。
  工余更勤奋,激励力行真。
  中西识见广,经纶四海臻。
  群贤共仰止,伟抱日日新。
  英声震寰宇,华洋竞与亲。
  应变弥恢皇,繁星拱北辰。
  寅朋乐效命,爱护相得均。
  鸿猷炉峰布,赫赫重名绅。
  嘉绩传岭峤,兴学德润身。
  一柱擎汕大,弘毅克艰辛。
  令誉垂青史,弦歌动海滨。
  港潮创医院,帲幪被生民。
  佳偶世所羡,中表结朱陈。
  上庠著荣问,才高量衡钧。
  玉树双并美,隽异居要津。
  港加分辅弼,濡泽播芳尘。
  女皇颁宠锡,懋赏晋巨勋。
  盛德何以逾,擒词寸丹申。
  由此,足可见李嘉诚先生的功业、高德、盛誉。
  
  第八章泽披桑梓
  如前所述,李嘉诚是在
  1940年冬随父母到达香岛投亲、定居的。斯年李嘉诚方是12岁的少年。到
  1978年李嘉诚应邀前往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转眼间已过了38年。也就是说,李嘉诚去国离乡也已有38载了。这38载,李嘉诚的足迹踏遍欧、美、加各国,走过了世界上的许许多多地方。但是,对于祖国、对于桑梓、对于潮州古城、对于古城中北门街的面线巷、对于面线巷中的祖宅故居,却有了一种熟悉中的陌生、一种陌生中的依稀熟悉的情怀了。
  古老的潮州(俗称府城)确实是很美的。从公元413年,也即东晋义熙9年以来,她就成为历代郡、州、路、府的所在地了。长期以来,它一直是粤东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拥有“海滨邹鲁”的美誉,是中国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潮州市所拥有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的重点文物就有43处之多。像建于宋代的湘子桥,是中国四大名桥之一,也是世界上第1座启闭式的石桥。像建于唐代的开元护国禅寺,目今也只存下了7座,仅次于福建省泉州市的开元寺。像建于宋代为纪念“百代文宗”的韩文公祠,还有立在祠中那“功不在禹下”的碑石,为万代子孙所瞻仰,还有建于明代的广济门城楼(东门)、古城墙,以及葫芦山历代摩崖石刻等等,都名闻海内外。
  潮州地处北回归线。金山、笔架山、葫芦山三山环抱,韩江如带绕城,形成了“三山一水护城廓”的独特美景。城外有著名的潮州八景,谓之“韩祠橡木”、“鳄渡秋风”、“金山古松”、“北阁佛灯”、“龙湫宝塔”、“西湖渔笺”、“凤台时雨”、“湘桥春涨”,还有韩愈当年的祭鳄台、葫芦山巅有“凤栖楼”、笔架山上有宋窑遗址“百窑村”。在城内,还有建于宋代的孔庙学宫,有“十相留声”(牌坊为纪念唐宋以来被贬或转战来潮州的10位宰相)及“昌黎旧治”等大牌坊。
  至于潮州的潮剧、潮州大锣鼓、潮州功夫茶、潮州菜、潮州小吃,以及潮绣,抽纱、陶瓷、金漆木雕和潮州柑、凤凰单丛茶等,也都饮誉海内外。
  李嘉诚就诞生在这个人杰地灵、物华天主的历史名城里,这个古老传说中的“风来仪”的宝地。他几时就读过北门街观海寺小学。芽越面线小巷走出北门街,抬头便可见满目翠绿的巍峨的笔架山了,眼前却是奔腾不息的韩江。山明水秀,风凉水冷,这里是人文荟萃之地,培育英雄豪杰的地方。
  李嘉诚先生曾情思肃然地说过:“本人旅居香港数十年,无日不怀念家国,思念故里”。“作为炎黄子孙,必须奋斗自强。发达不忘家国,来日必以报效桑梓”。
  当他1978年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后,亲自看到了伟大祖国所发生的根本变化,他百感交集。李嘉诚看到,“东亚病夫”的时代过去了;日本鬼子的铁蹄蹂躏中国、潮汕、香港的时代过去了;“内战”的时代过去了,“四人帮”肆虐的年代也过去了祖国正在告别贫穷困苦,闯破“闭关锁国”,走向改革开放,迎来经济的振兴。
  在他赴京参加国庆观礼返回香港之后,他先后接到来自家乡侨联会及有关单位的来信。“离乡卅八载,家书抵万金”!于是,李嘉诚挥毫给家乡致函,恳称“乡中或有若何有助于桑梓福利等等,我甚愿尽其绵薄。原则上以领导同志意见为依归。倘有此需要,敬希详列计划示知”。并一再强调: “月是故乡明。我爱祖国,思念故乡。能为国家为乡里尽点心力,我是引为荣幸的。”“本人捐赠绝不涉及名利。纯为稍尽个人绵力”。
  从1978年底开始,李嘉诚先后为家乡故里连续做了多件好事。“躬行仁义,爱国爱乡”。
  头一件大好事,是他在1978年至1986年,捐资590万余港元,在潮州市赠建住宅楼字2处共9幢,建筑面积为12529平方米,安排户数250户。其中,在开元路尾建有3幢5层楼房,安排了90户;在西新建有4层楼房6幢,安排了160户,并为住户预付了5年租金。在所安排的住户中,有原属三代同室或父母与12周岁以上子女同室者;有2户同室者;也有人均居住面积在2或4平方米以下者;有婚后无房者;还有居住在临时简易房者。当李嘉诚赠建的住宅新楼竣工交付使用时,迁入新居的住户们无不喜气洋洋,鞭炮声震云天,家家户户喜贴新门联以资庆贺。当时这件事不仅传遍粤东大地,在北京也成了一条动人新闻。北京大型文学月刊《中国》、《中国报刊报》、新华社、中国新闻社等等都有文章、消息披载。有的新住户的对联这样写道,“翻身全靠共产党,幸福不忘李嘉诚”。
  第二件大好事,是在1980年间,捐资2200万港元,兴建潮安县医院和潮州市医院,各装备先进设备110项,大大地改善了潮州市的医疗条件。两医院都拥有各
  500张以上病床,日门诊量都超过3000号。目前该两医院都已能开展胸腔、颅脑、心脏等高难病例手术,且不断突破创新,业绩喜人。
  第三件大好事是李嘉诚先生捐资450万港元赞助韩江大桥的兴建。名列榜首,庄静庵居其二,陈伟南居其三。在大桥建造期间,李嘉诚先生还曾派“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办公室首席秘书到工地予以关心。《韩江大桥碑记》这样记载:“潮州向为岭东门户,沟连闽粤之要冲。而韩江挟三河之水,翻波腾浪,遏阻舟车。商旅通途,唯广济桥是赖。桥历800余载,而雄姿犹在,真吾潮历史文化之胜概也。然沧桑事易,今古势殊,昔之巨梁结构,虽经改建,仍难肩现代运输重负。是以顺众望,集群智,策定兴建新桥之良图。首蒙各级领导机关鼎力黝助,复承海内外乡亲竭诚匡扶,筹资人民币5950万元。遂敦请铁道部大桥局设计施工。自1985年11月3日奠基,翌年5月10日兴筑,历时36月毕役,诚所谓利众者易兴,谋众者易成者也,桥长1153米,宽18米,东西引道7630米。古塔擎天耸峥嵘于东岸,凤台抚水炫妍丽于中区。是桥既成,于名城之振兴,文明之建设,经济之腾飞,其助力正未可估量也。因泐石为记,以垂久远,藉彰各界贤达热心潮城建设之赤诚,而励来兹尔。”这是潮州市人民政府1989年4月30日所立的“碑记”。
  及后,潮州市政府“为褒扬爱国爱乡、倾力建桥的海内外各界人士”,在大桥东侧的笔架山麓,建造了一座有传统特色别具一格的韩江大桥纪念馆。馆内正堂中间为建桥“碑记”,左侧为捐资芳名,右侧则为嵌瓷玉照,“让千千万万为韩江大桥作出贡献的人们名垂青史,世代流传。”
  捐资名列榜首的李嘉诚先生的彩色玉照位于群芳正中。第四件大好事是李嘉诚先生、夫人庄月明和李先生的母亲李庄碧琴大夫人,多次捐资111万余港元修建潮州市的开元镇国禅寺。先后捐资修复开元寺的山门、天王殿、大雄主殿、观音阁等。他(她)们的芳名都已镌刻在大寺内左侧回廊的“乐善好施”的碑石上。
  潮州开元寺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之一,始建于唐玄宗开元26年(公元738年),该寺规模宏大,肃穆壮观,香火鼎旺,游客如云,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华瑰宝。其中有很多珍奇文物,堪与国内大寺媲美。尤其珍贵的是寺内藏经楼,至今仍保存着8大橱清代乾隆皇帝钦赐的雍正版本《大藏经》7240卷,还有开元寺方丈释智诚和尚从1937年到1940年,在庵埠观音堂闭关3年,刺舌血写就的《大方广佛华严经》(俗称《血经》)。寺内诸多经典文物,集佛教哲学(也称《释学》)之大成,闪耀着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灿烂光辉。李嘉诚先生对潮州市佛教联会也有所捐赠。
  第五件大好事是李嘉诚先生捐资帮助潮州办福利基金等等。1987年至1990年,他捐资80万港元给潮州、潮安两医院作“医疗福利基金”;1992年给潮州市卫生局捐赠港元25万作事业发展费用;1985年,他给潮州市庵埠华侨医院捐赠了12万港元;1989年,他捐赠10万港元给潮州市作为“教育奖励基金”;1990年,他捐资150万港元赞建潮州市体育馆。此外,1992年还捐款50万港元赞助南澳县人民医院。
  有许许多多的捐赠,现在一谈起来,连李嘉诚自己也记得不太清楚了。
  李嘉诚先生对桑梓对国家做了大量好事,但却一贯采取“低格调”的处理方式,“只期默默耕耘,不拟作任何宣传”,也不愿出席甚么剪彩仪式。在香港是这样,在汕头在广州是这样,在家乡也是这样。1983年的元宵佳节,潮州举行盛会,有多项开幕或剪彩仪式。其中也包括潮州,潮安两医院的开业剪彩仪式。他一不同意用自己的名字去给医院“命名”;二不带自己“长实”的职员参加;三并不邀请香港的嘉宾前来,也不愿前去剪彩。由于潮州市党、政、民、侨领导人的一再邀请,碍于情面和乡谊乡情,在最后一分钟方答应前往医院参加开幕剪彩仪式。
  是日,著名画家、书法家赖少其先生也是应邀参加潮州多项庆典的嘉宾之一。是夜,他兴奋万千,写就了《好事近》词一阕。
  《好事近》词序云:
  李嘉诚先生爱国爱乡,出巨资为人民造房、办学、建医院,修复名胜古
  迹,人皆感之。余恭逢盛会,作此以赠。
  其词云:
  见今日,潮州城里,
  万人空巷,爆竹喧天,
  海外赤子,热爱家乡。
  不是唐时长安,胜过长安。
  思往昔,韩退之,
  被逐长安,路遥马疲遏庾关,
  始知梅花放。
  岭东春暖,同心合力,
  建设好江山。
  是夜,诗人赖少其先生应邀出席欢迎香港潮属工商界观光团的盛宴,席间欣逢多年未见的老同乡老朋友,心情格外兴奋,有感而作琴曲《庆良宵》一首:
  唐乐不可闻,潮音清如此;如吟如诉,如丝如缕。流水情长,屋梁缭绕青云路。或断或续,鸾鸣凤翥,摄魂动魄,皓首变孺子。皆欢畅,齐击节,共起舞。千金难得良宵仗,醉倒也是故乡上。
  李嘉诚又说:“我生平最高兴的,就是我答应帮助人家去做的事,自己不仅是完成了,而且比他们要求的做得更好,当完成这些信诺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是难以形容的。”
  李嘉诚,不仅造福于香港社会,泽披桑梓,就是对于国家,也多有贡献。
  1979年至1985年,他先后给中国“文化保留项目”捐赠了250多万港元。
  1979年给汕头医学专科学校及其附属医院捐赠了500万港元购置医疗仪器设备。
  1981年,他给港澳中国文化基金会,捐赠了1000万港元。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