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寻羊历险记

_5 村上春树 (日)
  我从床上坐起,靠住墙,“这个嘛,本以为半年一过准保回来毕竟他不是干什么都
持之以恒那种类型。”
  “但没回来。”
  “是啊。”
  她在电话另一端犹豫良久。耳畔一直有她静静的喘息。
  “现在住哪儿?”她问。
  “……酒店”
  “明天5点去酒店的咖啡厅,在8楼吧?可以?”
  “知道了。”我说,“我穿白运动衫绿棉布裤,头发很短……”
  “猜得出来的,可以了。”她温和地打断我的话。电话随即挂断。
  放回听筒,我思索所谓猜得出来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得而知。我不知道的事情委实
太多。大概也并非年纪增长了人就一定变得聪明。一个俄国作家写道:性格会有所改变,
而平庸却是万劫不变的。俄罗斯人说话不时有睿智警语。
  我钻进淋浴室,洗了被雨淋湿的头,洗罢腰缠浴巾看电视上的美国电影。电影是关
于旧潜水艇的。舰长和副舰长势同水火,潜水舰老朽不堪,又有人得了幽闭恐怖症。情
节一塌糊涂,但结局皆大欢喜。如果都如此皆大欢喜,战争也并不那么糟——电影竟给
人这么一种感觉。不久或许冒出一部电影告诉人们:核战争毁灭了人类,结局却皆大欢
喜。
  我关掉电视,钻进被窝,10秒钟就睡了过去。
  毛毛细雨到翌日5时仍下个不停。初夏明朗朗的晴天持续了四五天,人们以为梅雨
终于过去,而就在这时候下起雨来。从8楼窗口望去,地表每一个角落都黑乎乎湿漉漉
的。高架高速公路由西向东塞车塞了好几公里。定睛看去,路和车仿佛一点点融化在雨
中。实际上城里的一切都已开始融化。港湾的防波堤融化,起重机融化,鳞次栉比的楼
宇融化,人们在黑雨伞下融化。山上的绿色也融化着无声无息流下山去。但10秒钟后重
新睁开眼睛时,景致依然如故。6台起重机高高耸立在昏暗的雨空,车列突然心血来潮
似的不时向东涌流,伞阵穿过柏油路,山的绿色心满意足地尽情吮吸6月的雨。
  轩敞的咖啡厅正中低一截的地方,有一架涂着海青色的卧式大钢琴,一个身穿粉红
色华丽连衣裙的女孩在弹奏。弹的是充满急速和弦与切分音的典型的酒店咖啡调曲子。
弹奏得不坏。乐曲最后一个音节被空气吸走后,什么也没有留下。
  5点过了她也没有出现。我无事可做,一边喝第二杯咖啡,一边茫然看着弹钢琴的
女孩。她20岁左右,披肩长发如蛋糕上抹的起泡奶油一般修得整整齐齐。头发随着音乐
节奏不无得意地左右摆动。一曲终了,又归回正中。随即又一曲响起。
  她那样子使我想起过去认识的一个女孩。那是我小学3年级还在学钢琴时的事。我
和她无论年龄还是水平都差不许多,几次一起弹过。姓名长相全都忘了。记得的,唯独
她纤细白皙的十指、漂亮的头发和软蓬蓬的连衣裙,此外便一样也想不起来了。
  如此一想,我总有点不可思议,就好像我剪掉剥掉她的手指她的头发她的连衣裙,
而其残余至今仍生存在什么地方似的。但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世界就当我不存在似的运
转,人们就当我不存在似的过马路,削铅笔,由西向东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移动,将彻
底打磨过的零音乐洒向咖啡厅。
  世界——这一字眼总是令我联想起象与龟拼命支撑的巨型圆板。象不理解龟的角色,
龟不理解象的职责,而双方又都不理解世界为何物。
  “对不起,来晚了。”身后传来女子语声,“工作粘在手上,怎么也脱离不开。”
  “没关系,反正今天一天没什么要干的。”
  她把存伞钥匙放在桌面,没看食谱,径自要了橙汁。
  她年龄一眼看不明白。若没在电话中问过,我敢保证永远弄不明白。
  既然说是33岁,她便是33岁。如此一想果然像是33岁。但如果她说27岁,看上去无
疑27岁。
  她衣着格调淡雅,很让人舒坦。宽大的白棉布裤,橙色间黄色方格衬衫,袖子卷到
臂肘,肩上垂着皮挎包。哪样都不新,但保养得很好。没戒指没项链没手镯没耳环。额
前短发不经意地顺往一边。
  眼角细小的皱纹,看上去与其说是年龄所致,莫如说是生下来便附在那里。唯独解
开两颗纽扣的衫衣领口探出的细细白白的脖颈和桌面上的手背在微妙暗示她的年龄。人
是从小地方、的确是从小地方长年纪的,并如抹不掉的污痕逐渐布满全身。
  “工作,什么工作呢?”我问。
  “设计事务所。做很久了。”
  话未能继续下去。我慢慢掏烟,慢慢点火。女孩已合上钢琴盖站起身,撤回哪里休
息去了。我多少有些羡慕她。
  “什么时候和他成朋友的?”她问。
  “11年了。你呢?”
  “两个月零十天。”她当即回答,“从第一次见到他到他消失。两个月零十天。有
日记,没错。”
  橙汁端来。我喝空的咖啡杯被拿去。
  “那个人消失之后,我等了3个月。12月、1月、2月。最冷的日子。那年冬天是很
冷吧?”
  “记不得了。”我说。从她嘴里听来,5年前冬天的寒冷就像昨天的气温似的。
  “你可那么等过女孩?”
  “没有。”我说。
  “集中在一定时间里等待,往下可以怎么都无所谓的。5年也罢,10年也罢,1个月
也罢,一回事。”
  我点头。
  橙汁她喝去一半。
  “第一次结婚也是那样。总是由我等,等得不耐烦了,就怎么都无所谓了。21结婚,
22离婚,之后来到这个城市。”
  “和我妻子一样。”
  “一样什么?”
  “21结婚,22离婚。”
  她看一会我的脸,随后用长柄匙一圈圈搅拌橙汁。我觉得自己好像说了多余的话。
  “年轻时结婚又离婚,是相当不好受的。”她说,“简单说来,人将变得追求非常
平淡而又非常现实性的东西。不过,非现实性东西持续不了多久——是这样吧?”
  “或许。”
  “离婚以后到见到他之前,我在这座城市孤身一人过着可以说是非现实性的生活。
几乎没有熟人,也不怎么想外出游玩,没有情人,早上起来去公司画图,回来路上去自
选商场采购,一个人在家吃饭。短波广播一直开着不关,看书,写日记,在浴室洗长筒
袜。公寓楼在海边上,终日有海涛声传来。冷飕飕的日子。”
  她把剩下的橙汁喝下去。
  “这话好像够无聊的吧?”
  我默默摇头。
  时过6点,咖啡厅进入鸡尾酒时间,厅顶照明暗了下来。街上灯盏开始闪亮。起重
机顶端也亮起红灯。淡淡的暮色中,细针般的雨继续下着。
  “不喝点酒什么的?”我问。
  “伏特加对葡萄柚汁叫什么来着?”
  “Salty dog。①”
  ① 字面意思为“咸味狗”。
  我叫来男侍者,点了salty dog和冰镇Cutty Sark①。
  ①一种苏格兰威士忌。
  “说到哪里了?”
  “冷飕飕的日子。”
  “不过说真的,也并非那么冷飕飕的。”她说,“只是海涛声多少给人那样的感觉。
公寓管理人说住进来很快就习惯,并不是那样的。”
  “海已经没有了。”
  她温和地微微一笑,眼角皱纹略略动了动。“是啊,如你所说的,海已经没有了。
可至今仍时不时觉得有海涛声传来,肯定长期贴在耳朵响的缘故。”
  “而且鼠出现在那里对吧?”
  “不错。但我不那么叫他。”
  “怎么叫?”
  “叫他名字。不是谁都这样叫的么?”
  经她一说,也的确如此。鼠即使作为绰号也太孩子气了。“那是的。”
  饮料端来。她喝口Salty dog,用纸餐巾擦去嘴唇上沾的盐,纸餐巾带了点口红下
来。她用两只手指灵巧地把纸餐巾叠好。
  “他这人,怎么说呢……带有十足的非现实味儿。我说的你明白吧?”
  “我想明白。”
  “我觉得我需要他的非现实性来摧毁自己的非现实性,第一次见面的时候,所以才
喜欢上。也可能喜欢上后才产生那样的感觉。反正一码事。”
  女孩从休息室返回,开始弹电影音乐。听起来仿佛为错误镜头配的错误BGM①。
  ①background music之略,背景音乐。
  “我时常想,从结果上看大概是我利用了他。而他说不定一开始就觉察到了这点。
你说呢?”
  “说不清楚,”我说,“那是你和他之间的问题。”
  她再没说什么。
  沉默了20秒后,我发觉她的话已经完了。我喝下最后一口威士忌,从衣袋取出鼠的
信,放在桌面正中。两封信就这样在桌上放了好一会。
  “必须在这里看么?”
  “拿回家去看吧。不愿看就请扔掉。”
  她点头把信收进挎包,金属卡“咔”一声发出惬意的声响。我点燃第二支烟,要了
第二杯威士忌。第二杯威士忌我最喜欢。第一杯威士忌心情舒缓下来,第二杯脑袋变得
正常,第三杯开始就索然无味了,无非往胃里倾注而已。
  “为这点事专门从东京跑来?”
  “基本是的。”
  “够热心的。”
  “我倒没那么想过。惯性。要是处境对调,我想他也同样这样做的。”
  “请他做过?”
  我摇摇头。“不过长时间里我们总是给对方添非现实性麻烦的。至于是不是从现实
角度处理,那又是另一个问题。”
  “恐怕没人那样去想。”
  “或许。”
  她莞尔一笑,起身拿起传票,“这里的账我来付,何况迟到40分钟。”
  “如果那样合适,我就不客气了。”我说,“另外问个问题好吗?”
  “好啊,请。”
  “电话中你说猜得出我的外貌,是吧?”
  “我指的是根据气氛。”
  “一下子就猜到了?”
  “一下子。”她说。
  雨仍以同一程度不停地下着。从宾馆窗口可以看到旁边大楼的霓虹灯。无数雨线在
彩色的人工光照中朝地面飞奔。站在窗旁俯视,雨线似乎只朝地面一个部位下泻。
  我躺在床上吸罢第二支烟,往服务台打电话预约了翌朝火车票。在这座城市我再没
有可做的事情了。
  只有雨一直下到深夜。
第六章 寻羊冒险记Ⅱ
   
1.奇人怪事(1)
  一身黑西服的秘书在椅子坐定,一声不响地看着我。那视线既不是在左右审视,又
不是在上下扫描,也并非尖锐得足以穿透身体,温度不冷也不热,甚至冷热之间也不是
——视线中不含有我所知道的任何一种感情。仅仅是在看我而已。是否看我身后的墙壁
亦未可知。但墙壁的前面有我,归根结底是在看我。
  他把茶几上的银烟盒拿在手上,打开盒盖,捏出一支没带过滤嘴的烟,指甲往一头
弹了几弹齐,用打火机点燃,朝斜对面吐了口烟,之后把打火机放回桌面架起二郎腿。
这时间里视线丝毫没有移动。
  此人与我的同伴讲述的一模一样。衣着整齐得过分,脸庞端庄得过分,手指修长得
过分。假如没有切成锐角的眼睑和玻璃工艺品般冷冰冰的瞳仁,保准给人看成同性恋者。
但由于眼睛的关系,此君连同性恋者都不像,什么都不像,不同任何人相似,不容人产
生任何联想。
  细看之下,瞳仁呈不可思议的颜色。黑中带有茶色,又约略掺进些许蓝,且左右掺
的程度不一样,简直就像左右各想其事,手指在膝头不住地动。我产生一种强烈的错觉,
以为那十指马上就要离开他的手朝我这边走来。莫名其妙的手指。那莫名其妙的手指慢
慢伸向茶几,碾死大约减少了分之一的烟。冰块在玻璃杯里融化了,透明的水混入葡萄
汁,混得很不均匀。
  房间笼罩在无可言喻的沉默中。走进大房间时常遭遇类似的沉默。较之房间的大,
沉默更来自其中人数的少。然而占据这个房间的沉默,其质则又有所不同——它是那样
地滞重,有一种强加于人的味道。记得过去我曾在哪里体验过这样的沉默,而具体想起
却花了一点时间。我像翻动旧影集似的捋着记忆,想了起来:原来那是笼罩垂危病人的
沉默,里边蕴含无可回避的死的预感。空气总好像弥漫着灰尘,带有别样的意味。
  “都要死,”他依然凝视我静静说道,一副像是完全把握了我心理活动的口气,
“谁都要死,早早晚晚。”
  如此言毕,对方再次陷入令人窒息般的沉默。蝉鸣不止。它们拼命地磨擦身体,力
图唤回行将逝去的季节。
  “对于你,我准备最大限度地坦诚相告。”他说。说法好像在直译什么公文,用词
和语法固然确切无误,但语言缺乏活气。“但坦诚相告同如实相告又是两个问题。坦诚
与如实的关系,好比船头与船尾的关系。先显露坦诚,后现出真相。其时间差同船大小
成正比。庞大事物的真相是不易显露的,有时甚至要等到我们生命终止之后才好歹露出。
所以,即使我不向你出示真相,也并非我的责任和你的责任。”
  我没有办法回答,遂默然不语。对方见我默然,继续说道:
  “特意请你来,是为了把船开向前去,我和你开。双方坦诚交谈,一步步接近真
相。”他就此打住,清下嗓子,瞥一眼自己沙发扶手上的手。“但这么说未免过于抽象,
所以从现实问题开始好了——就是你制作的PR刊物问题。此事已经听说了吧?”
  “听说了。”
  对方点点头,停顿片刻,之后继续下文:“对此我想你恐怕也很意外。自己辛苦制
作的东西被弃若敝屣,任何人心里都不会好受。而那若是一种生活手段,就更加如此。
现实损失也很大嘛,是吧?”
  “是的。”我说。
  “我想就现实损失这点听一下你的说明。”
  “我们这种工作,现实损失无可避免。做好的东西仅仅因广告商一时心血来潮,而
被退回的时候也是有的。而那对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来说是生死攸关的大事。所以为了避
免损失,我们百分之百顺从广告商的意向。说得极端一点,杂志的每一行都是同委托人
一起敲定的。我们便是这样力求避开风险。工作是没多大意思,可我们缺乏财力,而且
单枪匹马。”
  “大家也都是从那种地方爬上来的。”对方安慰我说,“啊,这个暂且不说了。你
的意思是否可以解释为你的公司由于我掐死你的杂志而在财务上蒙受了相当大的损失?”
  “正是。已经印刷制本了,纸费和印刷费必须在一个月内支付,还有外约稿的稿费。
金额虽然不过500万左右,但不巧的是我们是打算用来偿还贷款的——1年前我们咬牙进
行了设备投资。”
  “知道的。”他说。
  “另外还有同广告商的日后合同问题,我们处于弱者地位,广告商又不愿意同惹过
麻烦的代理店打交道。我们同生命保险公司签定了发行PR刊物一年的合同,倘若此次纠
纷致使合同作废,我们公司实质上将整个覆灭。虽说公司小,又没什么门路,但信誉不
错,是靠口碑发展起来的。一旦信誉受挫,只有坐以待毙。”
  我说完对方也一声不响地看我的脸。稍后开口道:“你说得非常坦诚,我们的调查
结果也是如此,这点我表示欣赏。那么,如果我劝说保险公司无条件支付作废杂志所需
费用并且今后继续履行合同,事情会怎么样呢?”
  “往下不存在任何问题。无非带着何以至此的朴素疑问重返单调的日常工作。”
  “而且,另付报酬也未尝不可。只要我在名片背后写上一句,你的公司即可拿到10
年份额的事情做,并且不是散发传单式的。”
  “总之就是交易啰?”
  “好意的交换。我向你的搭档好意提供了PR刊物停止发行的情报。你若对此表示出
好意,我也待你以好意——希望你能这样理解。我的好意是伴随着实惠的。你也总不至
于同脑袋迟钝的醉鬼永远合作下去呢?”
  “我们是朋友。”我说。
  小石子落入无底深井般的沉默持续片刻。石子落抵井底需30秒。
  “也罢,”对方说,“那是你的问题。我相当详细地调查了你的经历,还是满有意
思的。人这东西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现实性平庸的,一类是非现实性平庸的。你显
然属于后者。这点你最好记住。你的命运也将是非现实性平庸的命运。”
  “记住就是。”我说。
  他点下头。我把冰已融尽的葡萄汁喝去一半。
  “那么谈具体的好了。”他说,“关于羊的。”
  对方动了动身体,从信封取出一张大幅黑白照片,对着我放在茶几上。房间中似乎
多少挤进一点现实空气。
  “这是你们杂志刊载的照片。”
  没用底片而只是直接放大杂志图片便弄得如此清晰,实在令人吃惊。想必用的是特
殊技术。
  “据我了解,照片是你个人从哪里弄到手,用在杂志上的,不错吧?”
  “不错。”
  “据我们调查,照片是在此前6个月内由彻头彻尾的外行人拍摄的。照相机是廉价
的袖珍型。不是你拍的。你有一架单透镜尼康,应该拍得更好。这5年你也没去北海道,
是吧?”
  “是不是呢?”我说。
  “唔。”对方沉默一会,仿佛在鉴定沉默的质量。“也罢,我们需要的是三个情报:
你是在何处从何人手中取得这照片的,到底以何目的将这蹩脚照片用在杂志上的?”
  “无可奉告。”我干脆得自己都有些吃惊,“新闻工作者有保守消息来源的权利。”
  对方紧紧盯视我,用右手中指碰了碰嘴唇。反复碰几次后,手又放回膝头。沉默又
持续了一阵。但愿哪里有布谷鸟鸣叫。但当然没有布谷鸟叫。布谷鸟傍晚不叫。
  “你真是个怪人!”他说,“只要我有意,足可以使你们公司关门大吉。那一来,
你也就谈不上是新闻工作者了。当然喽,我是说假定你现在编造的无聊小册子和无聊传
单也算是所谓新闻工作的话。”
  我再次考虑布谷鸟。布谷鸟何以傍晚不叫呢?
  “并且,有几种办法可以让你这样的人开口。”
  “或许如此。”我说,“可是那需要时间,不到时间我不会开口。即使开口也不会
全部道出。而你又不晓得多少算是全部,不对吗?”
  一切都是虚张声势,然而一发命中。随之而来的不安稳的沉默,告诉我得分的是我。
  “和你交谈很有趣,”对方说,“你的非现实性有一种悲凉况味。算了算了,谈别
的吧!”他从衣袋掏出放大镜,放在茶几上,“仔仔细细看一看这照片。”
  我左手拿照片,右手拿放大镜慢慢细看。几只羊头朝这边,几只羊朝另一个方向,
几只羊兀自吃草。感觉上仿佛没上来气氛的同窗会的速成照片。我一只只数羊,看草的
丰茂,看远处的白桦,看更远处的山峦,看天空悬浮的云。无任何异常。我从照片和放
大镜上抬起眼睛注视对方。
  “没看出有什么异常之处?”他问。
  “没看出。”我说。
  对方倒也没显得怎么失望。
  “你在大学大概是学生物的吧?”他问,“对于羊知道多少呢?”
  “等于一无所知。我学的几乎全是专业性质的,派不上用场。”
  “说说看,知道多少说多少。”
  “偶蹄目,食草,群居性。大约明治初期传入日本,用于产毛和食肉——也就这么
多。”
  “是那样的。”他说,“只是要纠正一个小地方:羊传入日本不是明治初期,是安
政①年间。而在那之前,如你所说日本是不存在羊的。也有说法认为平安时期就已从中
国传入。即便实有其事,后来也在哪里灭绝了。所以明治维新以前大多数日本人都不曾
看过羊这种动物,也谈不上了解。尽管它也在十二支里边,算是较有名气的,但谁都不
晓得羊到底是怎样一种动物。不妨说,当时人们以为羊差不多和龙和莫同属想象中的动
物。事实也是如此,明治以前日本人画的羊全都是莫名其妙的玩意儿,可以说,同H.6.
威尔斯对于火星人的了解差不多一个程度。”
  ① 日本年号,1854~1860。
  “即使今天,日本人对于羊的认识也是极其浮浅的。总之,从历史上看,羊这一动
物一次也没有在生活层面上同日本人有过关系。羊被国家从美国引进、饲养,并被弃之
不理。这便是羊。战后由于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之间可以自由进口羊毛羊肉。因此日本
养羊几乎无利可图。不觉得羊够可怜的?说起来,这也就是日本现代本身。”
  “当然,我并不想向你宣讲日本现代的空虚性。我要说的只是两点:一点是日本直
到幕府末期想必都不存在一只羊;另一点是其后进口的羊逐只受到政府的严格检验。知
道这两点的含义吗?”
  这是在问我。“是要一一把握日本存在的羊种吧?”我说。
  “正是。补充一点,和赛马会上用的马同样,羊的关键也在于配种。因此日本的羊
几乎都可以简单上溯到几代之前,即是被彻底管理的动物。杂交也可以一一把握。没有
走私。因为不存在特意走私羊的好事者。就羊种来说,有食用羊、西班牙美利奴羊、科
沃特羊、中国羊、休罗普沙羊、科利德尔羊、切维奥特羊、罗马诺夫斯基羊、奥斯特夫
里加羊、博达列斯塔羊、罗幕尼马苏羊、林肯羊、道塞特荷羊、萨沃克羊,大体这个程
度。所以,”对方说,“希望你再好好看一遍。”
  我再次把照片和放大镜拿在手里。
  我把放大镜对准前排右数第3只羊,又看两边的羊,然后重新看右数第3只羊。
  “这回看出什么了?”他问。
  “种类不同。”我说。
  “这就是了。除去右数第3只羊,其余都是普通的萨沃克种。只此一只不同。比萨
沃克短粗壮实得多,毛色也不一样,脸也不黑。怎么说呢,给人的感觉要远为强健有力。
这照片我给几个绵羊专家看过。他们得出的结论是:日本不存在这样的羊,甚至世界上
也不存在。所以,你现在是在看不可能存在的羊。”
  我拿放大镜重新观察右数第3只羊。细看之下,原来背部正中间那里有污痕,颜色
很浅,犹如滴落的咖啡点。由于十分模糊不清,看上去既像胶片的伤痕,又仿佛眼睛的
错觉。说不定真的是谁把咖啡洒在羊背上。
  “背部好像有浅色污痕。”
  “不是污痕,”对方说,“是星状斑纹。和这个比较一下。”
  他从信封取出一张复印件直接递到我手上。上面画的是羊。似乎用深色铅笔画的,
空白处有黑色指痕。总体上很稚拙,但有一种颇能打动人的东西。细小部位画得异常认
真。我交替看着照片上的羊和画上的羊。显然是同一只羊。画上的羊背有星状斑纹,同
照片上的羊的污痕两相呼应。
  “再瞧这个!”说着,对方从裤袋里掏出打火机递给我。是法国特制的银烟具,沉
甸匈的,上面刻有和我在车上见到的同样的羊,背上清楚地带有星状斑纹。
  我的头开始隐隐作痛。
   
2.奇人怪事(2)
  “刚才我对你谈到平庸,”他说,“但并不是指责你的平庸。简单说来,正因为世
界本身是平庸的,所以你也才平庸。你不这么认为?”
  “不明白。”
  “世界是平庸的,这点毫无疑问。如此说来,莫非世界一开始就是平庸的不成?不
然。世界原本是混沌的,而混沌并非平庸。平庸始于人类生活和生产手段的分化。卡尔
·马克思通过对无产阶级的界定而将平庸固定下来。唯其如此,斯大林主义才同马克思
主义一脉相承。对马克思我是肯定的,因为他是记得原始混沌的少数天才之一。在同样
意义上对陀思妥耶夫斯基我也持肯定态度。然而我不承认马克思主义,那实在太平庸
了。”
  他喉咙深处发出一个低音。
  “我现在谈得非常坦诚,算是我对你刚才坦诚的回报。往下我将对你怀有的所谓朴
素疑问做出答复。不过,在我答复结束的时候,恐怕留给你的选择余地将是极其有限的
了,这点希望给予谅解。简言之,是你把赌注抬起来的。听清楚了?”
  “没别的办法吧!”我说。
  “现在,这座公馆中有一个老人奄奄一息。”对方说道,“原因很清楚:脑袋里有
个极大的血瘤,大得足以使脑袋变形。你对脑医学知道多少?”
  “基本一无所知。”
  “简单说来就是血炸弹。血流受阻,畸形隆起,就像吞进高尔夫球的蛇。一旦爆炸,
脑的功能即终止。然而又不能做手术。因为稍一刺激就会爆炸。说得现实些,唯有等死
而已。或许一周死去,也可能要一个月,无人知晓。”
  对方噘起嘴唇徐徐吐气。
  “死并没有什么奇怪,毕竟年迈之人,病名也已清楚。奇怪的是他为什么会活到现
在。”他继续道,“大约42年前的事了。最初发现这个血瘤的是为A级战犯检查健康状
况的一个美国军医,时间是1946年秋,东京审判即将开始之前。发现血瘤的医生目睹调
X光照片深受震动。为什么呢?因为脑袋里带有如此之大的血瘤的人居然活着且活着比
正常人还精力充沛——这一现象已远远超除医学常识。于是他被从巢鸭转入当时作为军
队医院接收的圣路加医院,接受详细检查。”
  “检查持续了1年,最后什么也没搞清——除了什么时候死都无足为奇和活着本身
便不可思议这两点之外。那以后他也没有任何不适,继续活得神气活现,头脑运转也完
全正常。原因不得而知。盲点!理应死去之人却活着到处行走。
  “不过,几个小症状是搞清了:每隔40天发生一次剧烈的头痛,一次痛三四天。据
本人说,头痛始于1936年,估计是血瘤发生期间。由于实在痛不可耐,痛时曾服用止痛
药,坦率他说就是大麻。大麻的确可以缓解痛苦,却又带来奇妙的幻觉。那是高度浓缩
了的幻觉。具体情形只有本人才知道。但不管怎样,滋味肯定并不好受。关于幻党的具
体记录全部留在美军那里,是医生详细记述下来的。我曾非法弄到手读了几次。尽管是
以事务性笔调记载的,但仍令人不寒而栗。将其作为幻觉实际定期体验并能忍受得住的
人大概几乎是没有的。
  “为什么会产生那样的幻觉也不明白。推测是有一种血瘤周期性释放的能量,头痛
是肉体对它的反应。而当反应壁拆除之时,能量便直接刺激脑的某一部分,结果产生幻
觉。当然,这仅仅属于假设。对这一假设美国军部也怀有兴致,开始彻底调查。是由情
报部门主持的绝秘调查。至于美国情报部门何以对一个人的血瘤进行调查,至今仍不清
楚。但可以设想有这样几个可能性:第一个可能性是借调查之名听取属于敏感范畴的情
况,也就是把握中国大陆的谍报网和鸦片网。因为,由于蒋介石的节节败退美国正步步
失去在中国的门路,从而迫不及待地想得到先生掌握的网络。毕竟不便就此正式问讯。
事实上,先生经过这一系列调查之后,未经审判就被释放出来。不难认为其中有秘密交
易——情报与人身自由的交换。
  “第二个可能性是企图澄清他作为右翼头目的古怪性格同血瘤之间的关系——等会
儿再对你说明——这是个很有趣的构想。但终归我想他们什么也没弄明白。活着本身都
已不可思议,又怎么能明白那种情况呢?除非解剖。所以,这也是个盲点。
  “第三个可能性是有关洗脑的。设想通过给脑以一定的刺激波来找出特定的反应。
当时这种做法很流行。事实表明,美国当时成立了那种洗脑研究小组。
  “至于三个可能性之中情报部门主要着眼于哪一个,还不清楚。从中得出怎样的结
论也不清楚。一切都已埋葬在历史沉积层里。知道真相的唯独美军上层少数人和先生自
己。先生迄今没向包括我在内的任何人提起此事,以后恐也不会提起。所以,现在我向
你说的不外乎一种推测。”
  说到这里,对方轻轻咳嗽一声。我已全然闹不清进这房间已过去多长时间。
  “但是,关于血瘤发生期,也就是1936年的情况,知道的稍许详细一点。1932年冬
先生因涉及政要暗杀计划而被关进监狱。铁窗生活一直持续到1936年6月。这个有监狱
正式记录和医务记录,先生有时也跟我们谈起。扼要说来是这样的:先生入狱不久就得
了严重失眠症,严重得已达到极为危险的地步,而不是一般性失眠,三四天有时甚至近
1星期都一觉不睡。当时的警察不让政治犯睡觉以迫使其但白,尤其先生牵涉到皇道派
与统制派的抗争,审讯格外严厉。犯人一要入睡,就泼水,用竹刀殴打,用强光照射,
从而把犯人的睡眠弄得支离破碎。如此折腾几个月,多数人都要报销。睡眠神经给破坏
掉了,或死,或发狂,或严重失眠。先生走的是最后一条路。失眠症彻底消除是1936年
春,即同血瘤发生为同一时期。对此你怎么看?”
  “极端失眠以某种缘故阻碍脑血的运行,以致形成血瘤——是这样的吧?”
  “这是最为常识性的假设,外行人也想得到。美国军医大概也是这样想的。但仅此
是不充分的。我认为这里边缺少一个重要元素,而血瘤现象恐怕是那一元素的从属物。
因为长血瘤的还有几个人,他们并没有这样的症状。并且仅这样解释也无法证明先生何
以继续生存。”
  他讲的听起来确实很有道理。
  “还有一点,血瘤上面有个奇特的现象:先生以1936年春为界判若两人。那以前先
生总的说来只是个平庸的现行右翼分子,生于北海道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排行第三,12
岁离家去朝鲜,因不顺利又返回国内加入右翼团体。充其量不过血气方刚,动不动舞一
一通日本刀,字恐怕都认不得几个。可是1936年夏出狱之时,先生在所有方面一跃成为
右翼首领。他具有左右人心的超凡性,周密严谨的逻辑性,唤起狂热反响的讲演才能,
以及政治远见,决断力,尤其有了以民众弱点为杠杆驱动社会的能力。”
  对方吁了口气,轻咳一声。
  “诚然,他那作为右翼思想家的理论和对世界的认识是不堪一击的。但这个无足轻
重。问题在于多大程度上组织实施,就像希特勒将生活圈和优等民族等不堪一击的思想
以国家规模付诸实施那样。但先生没走那条路。他走的是后路——幕后之路。他不登台
表演,而从背后驾驭社会。为此他于1937年去了中国大陆。不过算了,还是回到血瘤上
来。我想说的是:血瘤发生期同他奇迹般地实现自我变革的时间完全一致。”
  “按照你的假设,”我说,“血瘤同自我变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而是说有一个
位置上平行的、谜一样的元素在里边?”
  “你的理解能力实在非比一般,”他说,“简洁明快!”
  “那么羊是在哪里参与的呢?”
  对方从银制烟盒里取出第二支烟,用指甲弹齐一端,衔在嘴上。没有点火。“按顺
序来。”他说。
  滞重的沉默持续有顷。
  “我们构筑了一个王国。”对方说,“一个强大的地下王国。我们控制所有东西,
政界、财界、舆论界、官僚集团、文化,以及其他你所想象不到的东西,甚至敌对者都
在我们的网内。从权力到反权力,无所不包。而其大多数却连受控于我们这点都未意识
到。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十分老好巨猾的组织。而这组织是战后先生一个人创建的。也
就是说,先生一个人控制着国家这一巨大轮船的船底。他一拨塞,船就沉没。乘客们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