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药学

_27 (现代)
第二十八章 拔毒化腐生肌药
  凡以外用拔毒化腐,生肌敛疮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拔毒化腐生肌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痈疽疮疡溃后脓出不畅,或溃后腐肉不去,新肉难生,伤口难以生肌愈合之证;以及癌肿,梅毒;有些还常用于皮肤湿疹瘙痒,五官科的口疮、喉证、目赤翳障等。
本类药物的外用方法,可根据病情和用途而定,如研末外撒,加油调敷,或制成药捻,或外用膏药敷贴,或点眼、吹喉、 鼻、滴耳等。
  本类药物多为矿石重金属类,或经加工炼制而成。多具剧烈毒性或强大刺激性,使用时应严格控制剂量和用法,外用也不可过量或过久应用,有些药还不宜在头面及粘膜上使用,以防发生毒副反应而确保用药安全。其中含砷、汞、铅类的药物毒副作用甚强,更应严加注意。
  现代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多能抑杀病原微生物,有些则具防腐、收敛、保护和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升 药 Shengyao
《外科大成》
  由水银、火硝、白矾各等分混合升华制成。红色者称红升,黄色者称黄升。各地均产,以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等地产量较大。研细末入药,陈久者良。又名红粉、三仙丹、红升丹、黄升丹。
  【性能】 辛,热。有大毒。归肺、脾经。
  【功效】 拔毒,去腐。
  【应用】
   痈疽溃后,脓出不畅,或腐肉不去,新肉难生。本品有良好的拔毒去腐排脓作用,为只供外用的外科常用药之一。常与收湿敛疮的煅石膏同用,可随病情不同,调整二药的用量比例,如升药与煅石膏的用量比为1∶9者称九一丹,拔毒力较轻而收湿生肌力较强,2∶8者称八二丹,3∶7者称七三丹,1∶1者称五五丹,9∶1者称九转丹,则拔毒提脓之力逐步增强。
  此外,升药也可用治湿疮、黄水疮、顽癣及梅毒等。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本品只供外用,不能内服。且不用纯品,而多配煅石膏外用。用时,研极细粉末,干掺或调敷,或以药捻沾药粉使用。
  【使用注意】 本品有大毒,外用亦不可过量或持续使用。外疡腐肉已去或脓水已尽者,不宜用。
  【古籍摘要】
  1.《外科大成》:“治一切顽疮及杨梅粉毒、喉疳、下疳、痘子。”
  2.《疡医大全》:“提脓长肉,治疮口坚硬,肉暗紫黑,或有脓不尽者。”
  3.《疡科心得集》:“治一切疮疡溃后,拔毒去腐,生新长肉。”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为粗制氧化汞(HgO),另含少量硫酸汞。
2. 药理作用:升药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脓杆菌、
大肠杆菌等有很强的杀菌作用,效力比石碳酸大100倍以上;但因升药的组方配伍和炼制方法不尽相同,致使其成分、杀菌力和疗效也有差别;实验表明,升丹制剂可促进和改善创面微循环,减少微血栓,增加创面营养和血供,有利于创面愈合。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升药或经适当配伍治疗痈疽疔疖、瘘管、顽癣、银屑病、梅毒等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近年还报道:升药外用每日换药1次,治疗阑尾炎及肠梗阻术后切口感染32例,结果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3.3日(吉林中医药,1983,3∶16);用平胬新(升药、枯矾等量研细末)外用,并盖贴黑膏药治疗胬肉85例,均获痊愈(湖南中医杂志,1997,6∶16);单用升丹或将其制成八二丹剂型(即升丹与煅石膏2∶8比例组成)外用,治疗皮肤溃疡105例,有效率98.9%(新中医,1991,9∶30)。此外,又可用治腋臭、痤疮、白癜风、酒齄鼻、化脓性骨髓炎等。
4.不良反应:升药有大毒,一般只供外用,不可内服。氧化汞对人的致死量为0.1~0.7g(有毒中草药大辞典,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1992∶242)。
轻 粉 Qingfen
《本草拾遗》
  为水银、白矾(或胆矾)、食盐等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Hg2Cl2)结晶性粉末。主产于湖北、湖南、山西、陕西、贵州等地。避光保存,研细末用。又名汞粉、水银粉、腻粉。
  【性能】 辛,寒。有毒。归大肠、小肠经。
  【功效】 外用攻毒杀虫,敛疮。内服逐水通便。
  【应用】
  1.外用治疮疡溃烂,疥癣瘙痒,湿疹,酒齄鼻,梅毒下疳。本品辛寒燥烈,有较强的攻毒杀虫止痒及生肌敛疮作用。治黄水疮痒痛,配黄柏、蛤粉、煅石膏共为细末,凉水或麻油调涂,如蛤粉散(《外科正宗》);如配黄连末,猪胆汁调涂,治臁疮不合(《永类钤方》);或配风化石灰、铅丹、硫黄为细末,生油调涂治干湿癣,如如圣散(《圣济总录》);又可配大黄、硫黄加凉水调涂,治酒齄鼻、痤疮,如加味颠倒散(《疮疡外用本草》)。
  2.内服治水肿胀满,二便不利。本品内服能通利二便,逐水退肿。常配伍大黄、甘遂、大戟等同用,治水肿便秘实证,如舟车丸(《丹溪心法》)。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调涂或干掺,制膏外贴。内服每次0.1~0.2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可致汞中毒),内服宜慎,且服后应漱口。体虚及孕妇忌服。
  【古籍摘要】
  1.《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疮疥癣虫及鼻上酒齄、风疮瘙痒。”
  2.《本草图经》:“服之过剂及用之失宜,则毒气被逼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经年累月,遂成废疾。因而夭枉,用者慎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氯化亚汞(HgCl),化学上又名甘汞。
2.药理作用:轻粉有广谱抑菌作用,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及致病性皮肤真菌均有良好抑菌效果。口服有一定泻下和利尿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轻粉或经适当配伍治疗疥疮、梅毒、酒齄鼻、神经性皮炎、哮喘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用轻粉、滑石粉等量制成狐臭散,局部外用治疗狐臭100余例,效果良好(中成药研究,1982,7∶45);由轻粉与海螵蛸等量制成的汗斑散,在患处外用治疗汗斑31例,效果满意(新中医,1988,10∶11);治疗阴茎癌,用红粉9g,轻粉6g,水银3g,红枣适量,共研末为丸,丸如绿豆大,每日10丸,不可超过2次(中药的妙用,南京出版社,1990∶300)。此外,又可用治早期宫颈癌、瘘管、慢性泪囊炎等。
4.不良反应:轻粉大量口服可致中毒。汞是一种原浆毒,可损害肾、肝等器
官及组织,也可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并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外用也可致接触性皮炎。
砒 石 Pishi
《日华子本草》
  为矿物砷华Arsenolite的矿石,或由毒砂(硫砷铁矿)、雄黄等含砷矿物的加工品。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贵州等地。药材分白砒与红砒,二者三氧化二砷(As2O3)的含量均在96%以上,但前者更纯,后者尚含少量硫化砷等红色矿物质。药用以红砒为主。砒石升华的精制品即砒霜。砒石又名信石、人言。
  【性能】 辛,大热。有大毒。归肺、肝经。
  【功效】 外用攻毒杀虫,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截疟。
  【应用】
  1.腐肉不脱之恶疮,瘰疬,顽癣,牙疳,痔疮。本品外用具攻毒杀虫,蚀死肌,去腐肉之功。虽可单用贴敷,因易中毒且引起剧烈疼痛,故多配其他药物以轻其剂缓其毒。若治恶疮日久,可配硫黄、苦参、附子、蜡同用,调油为膏,柳枝煎汤洗疮后外涂,如砒霜膏(《圣惠方》)。若配明矾、雄黄、乳香为细末,可治瘰疬、疔疮等,如三品一条枪(《外科正宗》)。
  2.寒痰哮喘。本品味辛大热,内服能祛寒劫痰平喘。主治寒痰喘咳,久治不愈,可配淡豆豉为丸服,如紫金丹(《普济本事方》)。
  此外,古方还用治疟疾,现已少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敷,宜作复方散剂或入膏药、药捻用。内服一次0.002~0.004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剧毒,内服宜慎;外用亦应注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孕妇忌服。不可作酒剂服。忌火煅。
  【古籍摘要】
  1.《日华子本草》:“治疟疾、肾气。带辟蚤虱。”
  2.《本草纲目》:“除齁喘积痢,烂肉,蚀瘀腐瘰疬。”又“蚀痈疽败肉,枯痔杀虫。”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白砒和砒霜主要成分为三氧化二砷(As2O3),红砒尚含少量硫
化砷(As2S)等。
2.药理作用:砒石有杀灭微生物、疟原虫及阿米巴原虫作用。对癌细胞有特定的毒性,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杀伤白血病细胞,对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细胞有诱导分化作用,三氧化二砷还能诱导人肝癌细胞凋亡和明显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也可诱导多发性骨髓癌细胞凋亡。小量砒石可促进蛋白质合成,活跃骨髓造血机能,促使红细胞及血色素新生。另外,还有抗组织胺及平喘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砒石或经适当配伍治疗早期宫颈癌、皮肤癌、神经性皮炎、皲裂疮、哮喘、肛瘘、牙痛等多种疾病,均取得良好疗效。近年还报道:用三氧化二砷注射液1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300~500ml内静滴,日1次,治疗急性早幼粒性白血病72例,其中初治者30例,有效率90%,复发性及难治者42例,有效率64.2%(中华血液学杂志,1996,2∶50);用红砒研极细粉末,每次2~3g,加白开水60~80ml,放入小烧瓶内,置乙醇灯上煮沸,用其蒸汽熏劳宫穴,先健侧后患侧,每次熏20~30分钟,日1次,10天1疗程,治疗颈淋巴结核151例,治愈90例(中医外治杂志,1992,3∶24);用白砒石0.6g,浸入高度白酒60ml,2天后用生姜蘸药液擦患处,日3次,每次1~3分钟,治疗斑秃200余例,效果良好(浙江中医杂志,1986,3∶133)。此外,又可用治汗斑、湿疹、酒齄鼻等多种病症,以及作牙髓失活剂。
4.不良反应:三氧化二砷有极大毒性,口服5mg以上即可中毒,20~200mg可致死,口服吸收后,随血液分布至全身各脏器,而以骨和毛发贮存量较大且较久。砷为原浆毒,对蛋白质的巯基有巨大亲和力,能抑制在代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许多巯基的酶,使细胞呼吸和氧化过程发生障碍,还能直接损害小动脉和毛细血管壁。砷剂还可使肝脏变性坏死,心、肝、肾、肠充血,上皮细胞坏死。还可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癌变·畸变·突变,1997,3∶100),又对皮肤、粘膜有强烈腐蚀作用。
铅 丹 Qiandan
《神农本草经》
  为纯铅加工制成的铅的氧化物(Pb3O4)。主产于河南、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生用或炒用。又名广丹、黄丹。
  【性能】 辛,微寒。有毒。归心、肝经。
  【功效】 拔毒生肌,杀虫止痒。
  【应用】
  外用治疮疡溃烂,湿疹瘙痒,疥癣,狐臭,酒齄鼻。本品辛寒,具拔毒,化腐生肌,收湿,杀虫止痒之功。可治疗多种疮疡、顽癣、湿疹等。配黄明胶,治疮疡初起红肿或脓成未溃者,如敛疮内消方(《普济本事方》);配煅石膏、轻粉、冰片研细末,外掺疮上治痈疽溃后不敛,如桃花散(《马氏方》)。铅丹又为制备外用膏药的原料,常与植物油及相关解毒、活血、生肌药熬制成外贴膏药应用。
  此外,本品内服,可治惊痫癫狂,疟疾。因其有毒,现已很少应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熬膏贴敷。内服每次0.3~0.6g,入丸、散服。
  【使用注意】 本品有毒,用之不当可引起铅中毒,宜慎用;不可持续使用以防蓄积中毒。
  【古籍摘要】
1. 《神农本草经》:“主吐逆胃反,惊痫癫疾,除热下气。”
2. 《药性论》:“煎膏药用,止痛生肌。”
3. 《本草纲目》:“能解热拔毒,长肉去瘀,故治恶疮肿毒,及入膏药,为外
科必用之物也。”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主要含四氧化三铅(Pb3O4)。
2. 药理作用:能直接杀灭细菌、寄生虫,并有抑制粘膜分泌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铅丹或经适当配伍用于治疗湿疹、黄水疮、皮肤皲裂、褥疮、臁疮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用铅丹、黄柏等量研细和匀,制丹黄散,撒于疮面,渗出物较少者加香油调敷,治疗湿疹100例,全部有效(四川中医,1984,3∶50);用淘米水漱口,再用纱布沾广丹少许擦患处,日2~3次,治疗小儿鹅口疮28例,效果显著(河南中医,1985,5∶6)。此外,又可治疗化脓性骨髓炎、骨结核、痹证等。
4.不良反应:铅为多亲和性毒物,可作用于全身各系统,主要损害神经、造血、消化及心血管系统。微量较长时间应用,亦可造成慢性铅中毒。
炉甘石 Luganshi
《外丹本草》
  为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石,主含碳酸锌(ZnCO3)。主产于广西、湖南、四川、云南等地。全年可采挖,采挖后,除去泥土杂石,洗净,晒干。有火煅、醋淬及火煅后用三黄汤(黄连、黄柏、大黄)淬等制法。水飞用。
  【性能】 甘,平。归肝、胃经。
  【功效】 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
  【应用】
  1.目赤翳障。本品甘平无毒,可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为眼科外用常用药。与玄明粉各等份为末点眼,治目赤暴肿,如神应散(《御药院方》);若与海螵蛸、冰片为细末点眼,可治风眼流泪,如止泪散(《证治准绳》)。
  2.溃疡不敛,湿疮,湿疹,眼睑溃烂。有生肌敛疮,收湿止痒,解毒诸功效。常配煅石膏、龙骨、青黛、黄连等同用,以提高药效。如治疮疡不敛,配龙骨同用,研极细末,干掺患处的平肌散(《御药院方》)。若配黄连、冰片,可治眼眶破烂,畏日羞明,如黄连炉甘石散(《证治准绳》)。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末撒布或调敷。水飞点眼、吹喉。一般不内服。
  【使用注意】 宜炮制后用。
  【古籍摘要】
1. 《本草品汇精要》:“主风热赤眼,或痒或痛,渐生翳膜,及治下部湿疮。
调敷。”
2. 《本草纲目》:“止血,消肿毒,生肌,明目,去翳退赤,收湿除烂。”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尚含铁、钙、镁、锰的碳酸盐。
煅炉甘石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锌。
2. 药理作用:本品所含的碳酸锌不溶于水,外用能部分吸收创面的分泌液,
有防腐、收敛、消炎、止痒及保护创面作用,并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炉甘石或经适当配伍治疗湿疹、黄水疮、漆疮、药物性皮炎、肛门瘙痒症、睑缘炎、泪囊炎等多种疾病,疗效满意。近年还报道:用炉甘石、甘草、冰片,制成炉甘散,外用治疗皮肤溃疡154例,有效率96.75%(时珍国药研究,1997,2∶148);用炉甘石100g,煅后淬于三黄汤内,取出晒干研极细末,再加冰片5g共研,取适量撒于创面,治疗烧伤残余创面78例,治愈率97.4%(辽宁中医杂志,1994,11∶507)。此外,又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儿童缺锌症等疾病。
4.不良反应:有些炉甘石含铅及镉,有相当大毒性。本品口服后在胃内可生成氯化锌,会刺激腐蚀胃肠道。
硼 砂 Pengsha
《日华子本草》
  为天然矿物硼砂的矿石,经提炼精制而成的结晶体。主产于青海、西藏等地。一般8~11月间采挖。除去杂质,捣碎,生用或煅用。又名月石、蓬砂。
  【性能】 甘,咸,凉。归肺、胃经。
  【功效】 外用清热解毒,内服清肺化痰。
  【应用】
  1.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目赤翳障。本品能清热解毒,消肿防腐,为喉科及眼科常用药且较多外用。若配伍冰片、玄明粉、朱砂同用,可治咽喉、口齿肿痛,如冰硼散(《外科正宗》)。若配冰片、炉甘石、玄明粉共为细末点眼,可治火眼及翳障胬肉,如白龙丹(《证治准绳》);若配冰片、珍珠、炉甘石、熊胆为细末点眼,治火眼及目翳,如八宝眼药(《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
  2.痰热咳嗽。本品味咸性寒凉,内服可清肺化痰。较宜于痰热咳嗽并有咽喉肿痛者。可与沙参、玄参、贝母、瓜蒌、黄芩等同用。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研极细末干撒或调敷患处;或化水含漱。内服,1.5~3g,入丸、散用。
  【使用注意】 本品以外用为主,内服宜慎。
  【古籍摘要】
1. 《日华子本草》:“消痰止嗽,破癥结喉痹。”
2. 《本草纲目》:“治上焦痰热,生津液,去口气,消障翳,除噎嗝反胃,积块结瘀肉,阴溃,骨鲠,恶疮及口齿诸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主要含四硼酸钠(Na2B4O7·10H2O),另含少量铅、铝、铜、钙、铁、镁、硅等杂质。
  2.药理作用:硼砂对多种革兰氏阳性与阴性菌、浅部皮肤真菌及白色念珠菌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并略有防腐作用。对皮肤和粘膜还有收敛和保护作用。实验表明,硼砂能抗电惊厥和戊四氮阵挛性惊厥;减轻机体氟负荷,调整体内微量元素平衡,增加尿氟排出,但不能动员骨氟的移出。
  3.临床研究:据报道,用硼砂为主适当配伍可用于防治复发性口疮,效果良好。近年还报道:取硼砂10g开水冲化后洗头,三日一次,治疗脂溢性皮炎120例,全部有效(中国乡村卫生,1992,7∶14);硼砂研细末,取少许涂于眼睑结膜处用,治疗急性腰扭伤204例,痊愈率93%(中医函授通讯,1995,2∶31);成人每次服硼砂1.0~1.5g,日3次,半年不发病者减为日2次,治疗癫痫35例,有效率100%,治愈率91.4%(中国乡村医生,1992,4∶19)。此外,又可用治汗斑、真菌性阴道炎、氟骨病等。
(陕西中医学院 胡锡琴)
附篇 临床常见百种病证用药简介
本教材是按药物功效不同分章论述的,本附篇则是以常见病证为纲,打破章节界限,介绍临床用药,这样正文以药物功效主治纵向归纳,附篇以病证用药横向综合,纵横交错,融汇贯通,以期使学生打下辨证用药的坚实药性基本功,同时为学习方剂学、临床课,搞好辨证论治和遣药组方创造条件。
1. 感冒常用药
(1)风寒表证:麻黄 桂枝 紫苏 荆芥 防风 羌活 白芷 细辛 藁本 香薷 辛夷 苍耳子 生姜 葱白 淡豆豉
(2)风热表证:薄荷 牛蒡子 蝉衣 浮萍 桑叶 菊花 金银花 连翘 蔓荆子 葛根 升麻 柴胡 淡豆豉
(3)暑湿表证:藿香 佩兰 紫苏 大腹皮 香薷 白扁豆 厚朴
(4)暑热表证:青蒿 滑石 金银花露 通草 连翘 绿豆 荷叶 白扁豆 西瓜翠衣 淡竹叶 香薷
2. 气分实热证常用药:石膏 知母 寒水石 栀子 黄芩 黄连 黄柏 竹叶 芦根 天花粉 鸭跖草
3. 营分血分实热证常用药(包括热入心包证):水牛角 生地 玄参 金银花 黄连 连翘 赤芍 丹皮 丹参 莲子心 连翘心 连心麦冬 竹叶卷心
4. 温毒发斑证常用药:水牛角 玄参 生地 赤芍 丹皮 大青叶 板蓝根 青黛 羚羊角 升麻 紫草 番红花
5. 湿温暑温证常用药:白豆蔻 薏苡仁 杏仁 藿香 佩兰 青蒿 黄芩 滑石 通草 香薷 茵陈 厚朴 清水豆卷 黄连 金银花露 绿豆 荷叶
6. 温邪发热、骨蒸劳热证常用药:青蒿 白薇 地骨皮 银柴胡 胡黄连 秦艽 龟甲 鳖甲 女贞子 牡蛎 玄参 泽泻 丹皮 熟地黄 生地黄 知母 黄柏
7. 咳嗽常用药
(1) 寒痰阻肺证:白芥子 苏子 莱菔子 生姜 皂角子 半夏 天南星 白果
(2) 湿痰阻肺证:半夏 天南星 白前 旋复花 橘皮 枳壳 茯苓 苍术 厚朴 白术 香橼 佛手 桔梗
(3) 热痰阻肺证:瓜蒌 贝母 知母 青黛 海蛤壳 胆南星 竹茹 竹沥 瓦楞子 海浮石 车前子 石韦 冬瓜子 芦根 天花粉 前胡 四季青 鸡矢藤
(4) 燥痰阻肺证:知母 贝母 桑叶 沙参 杏仁 天花粉 阿胶 百合 麦门冬 天门冬 玉竹 百部 紫菀 款冬花 梨皮 荸荠
8.肺痨常用药:百合 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阿胶 西洋参 知母 五味子 川贝 百部 沙参 紫菀 款冬花 冬虫夏草 枸杞子 黄柏 龟板 鳖甲 仙鹤草 白及 三七 丹皮 山栀 紫珠 血余炭 花蕊石 郁金
9.喘证常用药
(1)肺热壅遏证:石膏 麻黄 杏仁 黄芩 桑白皮 地骨皮 葶苈子 牛蒡子 前胡 地龙 鱼腥草 马兜铃 枇杷叶 金荞麦 瓜蒌 海蛤壳 旋复花 白前 羚羊角
(2)寒饮涉肺证:麻黄 干姜 细辛 桂枝 苏子 沉香 五味子 厚朴 肉桂 磁石
(3)痰浊阻肺证:陈皮 半夏 茯苓 苏子 白芥子 莱菔子 旋复花 皂荚 白前
(4)肺肾虚喘证:人参 蛤蚧 冬虫夏草 胡桃仁 五味子 补骨脂 紫河车 山萸肉 沉香 磁石 钟乳石 诃子 硫黄 黑锡
10.痞证常用药
(1)脾胃气滞证:橘皮 枳实 枳壳 木香 苏梗 乌药 砂仁 白豆蔻 厚朴 沉香 檀香 降香 柿蒂 大腹皮 槟榔 甘松 薤白
(2)湿滞伤中证:藿香 佩兰 苍术 厚朴 白豆蔻 砂仁 白扁豆 草豆蔻 香薷 陈皮 大腹皮
11.胃脘痛常用药
(1) 寒邪客胃证:高良姜 干姜 吴茱萸 生姜 小茴香 胡椒 乌药 丁香 砂仁 荜拨 荜澄茄 白豆蔻
(2) 脾胃虚寒证:黄芪 党参 茯苓 白术 山药 白扁豆 干姜 桂枝 蜂蜜 大枣 饴糖
(3) 肝胃气滞证:香附 青木香 半夏 吴茱萸 佛手 香橼 木香 乌药
12.呕吐常用药
(1)胃寒呕吐证:半夏 生姜 吴茱萸 砂仁 木香 丁香 橘皮 柿蒂 刀豆 灶心土 旋复花 藿香 佩兰 代赭石
(2)胃热呕吐证:竹茹 黄连 芦根 枇杷叶 黄芩 生石膏 栀子
13.呃逆常用药:丁香 柿蒂 刀豆 沉香 荜拨 荜澄茄
14.腹痛常用药
(1)寒邪内阻证:高良姜 吴茱萸 荜拨 荜澄茄 乌药 丁香 小茴香 花椒 胡椒 白芷 檀香 草豆蔻
(2)脾肾虚寒证:黄芪 干姜 桂枝 芍药 益智仁 乌头 附子 肉桂 蜂蜜 饴糖
15.便秘常用药
(1)热结肠燥证:大黄 芒硝 番泻叶 芦荟 牵牛子 枳实
(2)津枯肠燥证:火麻仁 郁李仁 蜂蜜 杏仁 桃仁 柏子仁 松子仁 瓜蒌仁 决明子 冬葵子 苏子 知母 天门冬 麦门冬 玄参
(3)血虚肠燥证:桑椹 黑芝麻 当归 生首乌 胡桃肉 锁阳 肉苁蓉
(4)气滞肠燥证:槟榔 枳实 木香 厚朴 郁李仁
(5)阳虚寒凝证:巴豆 干姜 硫黄 半夏 肉苁蓉 锁阳
16.泄泻常用药
(1)暑湿蕴结证:葛根 黄芩 黄连 茯苓 木通 车前子 藿香 香薷 白扁豆 荷叶 穿心连 地锦草 拳参 鸡矢藤
(2)食滞肠胃证:山楂 神曲 莱菔子 鸡矢藤 枳实 青皮 槟榔
(3)脾胃虚弱证:党参 茯苓 白术 白扁豆 山药 莲子 芡实 薏苡仁 砂仁 苍术 厚朴
(4)脾肾阳虚证:补骨脂 五味子 肉豆蔻 吴茱萸 干姜 白术 菟丝子 仙茅 益智仁 附子 肉桂 葫芦巴
17.痢疾常用药
(1)湿热壅滞证: 黄连 黄芩 黄柏 苦参 胡黄连 马尾连 三颗针 拳参 鸡矢藤 马齿苋 椿根皮 穿心连 地锦草
(2)疫毒蕴结证:白头翁 秦皮 黄连 黄柏 地榆 马齿苋 鸦胆子 银花炭 山楂炭 鸡冠花
18.久泻久痢常用药:罂粟壳 乌梅 五倍子 诃子肉 赤石脂 禹余粮 肉豆蔻 菟丝子 金樱子 石榴皮 五味子 椿根皮 芡实 灶心土
19.蛔虫蛲虫病常用药:使君子 苦楝皮 苦楝子 鹤虱 芜荑 榧子 槟榔 雷丸 川椒 乌梅 牵牛子 扁蓄 石榴皮 百部
20.绦虫病常用药:槟榔 南瓜子 雷丸 鹤草芽 贯众 山楂 干漆 雄黄 穿山甲
21.钩虫病常用药:榧子 雷丸 槟榔 百部 鹤虱 贯仲 大蒜
22.胁痛常用药
(1)肝郁气滞证:柴胡 白芍 郁金 川芎 香附 乌药 青皮 青木香 白蒺藜 延胡索 佛手 香橼 枸橘 川楝子 荔枝核 娑罗子 八月札 玫瑰花 绿萼梅 九香虫 橘叶 橘核
(2)肝胃气滞证:佛手 枳壳 香橼 青木香 甘松 娑罗子 八月札 玫瑰花 绿萼梅
(3)瘀血阻滞证:延胡索 川芎 郁金 姜黄 五灵脂 三棱 莪术 丹参 红花 牡蛎 鳖甲
23.黄疸常用药
(1)湿热蕴蒸证(阳黄):茵陈 栀子 黄柏 黄连 大黄 虎杖 金钱草 秦艽 苦参 白鲜皮 猪胆汁 大青叶 板蓝根 垂盆草 地耳草 龙胆草 蒲公英 柴胡 黄芩 郁金 珍珠草 水飞蓟 熊胆 半边莲
(2)寒湿阻遏证(阴黄):茵陈 茯苓 苍术 泽泻 桂枝 猪苓 附子 干姜 金钱草
24.癥瘕积聚常用药:丹参 红花 桃仁 郁金 乳香 没药 三棱 莪术 鳖甲 生牡蛎 昆布 鸡内金 山楂 干漆 穿山甲 大黄 土鳖虫 水蛭 虻虫 麝香 凌霄花 山慈菇 黄药子
25.梅核气常用药:紫苏 半夏 厚朴 茯苓 柴胡 郁金 绿萼梅 旋复花 八月札 全瓜蒌 大贝母
26.眩晕常用药
(1)肝阳上亢证:羚羊角 钩藤 天麻 石决明 珍珠母 磁石 代赭石 白蒺藜 生龙骨 生牡蛎 罗布麻 紫石英 紫贝齿 菊花 桑叶 桑白皮 夏枯草 青葙子 白芍 玳瑁
(2)肝肾阴虚证:龟板 鳖甲 牛膝 杜仲 桑寄生 女贞子 枸杞子 沙苑子 菟丝子 玄参 生地黄 熟地黄 山茱萸
(3)痰浊中阻证:半夏 白术 天麻 陈皮 茯苓 生姜 枳实 竹茹
27.痉证常用药
(1)肝风实证:羚羊角 牛黄 钩藤 天麻 地龙 僵蚕 全蝎 蜈蚣 玳瑁 紫石英 菊花 青黛 蚤休 水牛角 龙胆草 熊胆
(2)虚肝风证:龟板 鳖甲 阿胶 牡蛎 白芍 生地黄 鸡子黄 麦冬 五味子 天麻
28.破伤风证常用药:白附子 天麻 天南星 防风 蝉衣 白芷 拳参 僵蚕 全蝎 蜈蚣 守宫
29.中风中经络常用药
(1)脉络空虚,风痰阻络证:羌活 秦艽 防风 川芎 当归 地龙 黄芪 全蝎 蜈蚣 白附子 半夏 天南星 皂荚 远志 菖蒲 生姜汁
(2)肝阳化风,痰瘀阻络证:龙骨 牡蛎 龟甲 代赭石 天麻 钩藤 菊花 白芍 牛膝 石决明 羚羊角 牛黄 天竺黄 竹沥 竹茹 胆南星 猴枣 礞石 沉香 大黄 菖蒲 郁金
30.中脏腑闭证常用药
(1)寒闭证:麝香 苏合香 安息香 皂荚 细辛 樟脑 菖蒲 生姜汁
(2)热闭证:麝香 冰片 牛黄 羚羊角 竹沥 礞石 大黄 郁金 白矾 猴枣
31.中脏腑脱证常用药
(1)亡阳证:附子 人参 干姜 肉桂 甘草 葱白 山茱萸 龙骨 牡蛎
(2)亡阴证:人参 麦门冬 五味子 西洋参
32.郁证常用药:
(1)肝气郁滞证:柴胡 枳壳 香附 川芎 白芍 青皮 郁金 合欢皮 合欢花 远志 菖蒲
(2)气郁化火证:丹皮 栀子 赤芍 柴胡 当归 龙胆草 川楝子 延胡索 郁金 菖蒲 远志
(3)心肝血虚证:酸枣仁 柏子仁 合欢皮 合欢花 龙眼肉 茯神 郁金 菖蒲 远志 小麦 大枣 甘草
33.痫证常用药
(1)风痰闭阻证:白附子 半夏 天南星 皂荚 远志 菖蒲 生姜汁 天麻 钩藤 全蝎 蜈蚣 僵蚕
(2)痰火阻窍证:牛黄 天竺黄 竹沥 竹茹 枳实 胆南星 大贝母 猴枣 礞石 沉香 大黄 黄芩 菖蒲 郁金 白矾 天麻 钩藤 羚羊角 僵蚕 全蝎 蜈蚣 地龙
34.癫证常用药
痰气郁结证:半夏 陈皮 天南星 白附子 白芥子 皂荚 茯苓 厚朴 远志 菖蒲 郁金 木香 香附 檀香 沉香 苏合香 麝香 安息香
35.狂证常用药
痰火上扰证:牛黄 竹沥 天竺黄 大贝母 胆南星 郁金 白矾 茯神 远志 菖蒲 竹茹 礞石 丹参 朱砂 黄芩 黄连 冰片 麝香 珍珠 生铁落
36.自汗证常用药
(1)肺气不足证:生黄芪 白术 浮小麦 糯稻根须 人参 牡蛎 麻黄根 五味子 山萸肉、五倍子 冬虫夏草
(2)营卫不和证: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枣 龙骨 牡蛎
37.盗汗证常用药
  阴虚火旺证:知母 黄柏 生地黄 熟地黄 五味子 五倍子 山萸肉 白芍 龟板 鳖甲 天门冬 酸枣仁 柏子仁 丹皮 地骨皮 牡蛎 龙骨 浮小麦 麻黄根 糯稻根须
38.鼻衄常用药
(1)邪热犯肺证:桑叶 菊花 薄荷 连翘 杏仁 白茅根 丹皮 侧柏叶 槐花 生地 大蓟 小蓟 藕节 鲜艾叶
(2)胃火炽盛证:石膏 知母 黄连 栀子 黄芩 丹皮 牛膝 白茅根 侧柏叶 槐花 羊蹄 大蓟 小蓟 藕节 茜草 大黄
(3)肝火上炎证:龙胆草 柴胡 栀子 桑白皮 黄芩 郁金 丹皮 赤芍 白茅根 侧柏叶 大蓟 小蓟 荷叶 藕节 茜草 蒲黄 槐花 旱莲草
39.齿衄常用药
(1)胃火炽盛证:黄连 大黄 黄芩 白茅根 大蓟 小蓟 侧柏叶 丹皮 赤芍 槐花 地榆 羊蹄 茜草 蒲黄 紫珠 仙鹤草
(2) 阴虚火旺证:生地 麦冬 玄参 知母 黄柏 牛膝 丹皮 赤芍 水牛角屑 蓟 小蓟 侧柏叶 槐花 藕节 地榆 羊蹄 茜草 蒲黄 紫珠 仙鹤草 阿胶
40.咳血常用药
(1)燥热伤肺证:桑叶 沙参 杏仁 玉竹 麦冬 贝母 栀子 丹皮 黄芩 桑白皮 鱼腥草 白茅根 大蓟 小蓟 侧柏叶 槐花 藕节 茜草 仙鹤草 生地 阿胶
(2)肝火犯肺证:青黛 海蛤壳 栀子 海浮石 桑白皮 地骨皮 黄芩 白茅根 大蓟 小蓟 侧柏叶 槐花 藕节 茜草 血余炭 蒲黄 仙鹤草 生地 紫珠草 阿胶 鳖甲 白薇
41.吐血常用药
(1)胃热壅盛证:黄芩 黄连 大黄 代赭石 竹茹 白茅根 侧柏叶 大蓟 小蓟 槐花 地榆 荷叶 羊蹄 三七 茜草 蒲黄 花蕊石 降香 白及 仙鹤草 紫珠 棕榈 血余炭 藕节
(2)肝火犯胃证:龙胆草 栀子 柴胡 黄芩 郁金 川楝子 丹皮 赤芍 白茅根 侧柏叶 大蓟 小蓟 槐花 地榆 羊蹄 三七 茜草 蒲黄 花蕊石 降香 白及 仙鹤草 紫珠 棕榈 血余炭 藕节
(3)气不摄血,阳虚失血证:人参 白术 黄芪 附子 灶心土 炮姜 鹿角胶 艾叶 阿胶 仙鹤草 棕榈炭 藕节
42.便血常用药
(1)大肠湿热证:地榆 槐花 槐角 黄芩 黄连 黄柏 防风炭 枳壳 赤石脂 三七 花蕊石 茜草 降香
(2)脾胃虚寒证:灶心土 党参 白术 附子 炮姜 鹿角胶 艾叶 阿胶 白及 乌贼骨 棕榈炭 仙鹤草 三七 花蕊石
43.紫斑常用药
(1)血热妄行证:生地 水牛角 赤芍 丹皮 紫草 白茅根 侧柏叶 大蓟 小蓟 槐花 地榆 羊蹄 大黄 茜草
(2) 阴虚火旺证:生地 玄参 女贞子 旱莲草 棕榈炭 藕节 蒲黄 茜草 紫珠
(3)气不摄血证:人参 白术 黄芪 仙鹤草 棕榈炭 藕节 茜草 紫珠
44.胸痹常用药
(1)瘀血痹阻证:丹参 川芎 桃仁 红花 苏木 降香 蒲黄 五灵脂 山楂 益母草三七 郁金 羊红膻
(2)气滞血瘀证: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姜黄 降香 檀香 丹参 红花 橘皮 青木香 莪术 三棱
(3)痰浊痹阻证:瓜蒌 薤白 半夏 枳实 桂枝 橘皮 生姜
(4) 阴寒凝滞证:附子 乌头 干姜 桂枝 高良姜 荜拨 檀香 延胡索 苏合香 麝香 冰片
(5)气阴两虚证: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甘草 麦冬 五味子 地黄 当归 丹参 山楂 红花 降香 延胡索
45.心悸常用药
(1)心胆气虚证:人参 茯苓 白术 远志 菖蒲 五灵脂 磁石 朱砂 珍珠 珍珠母 龙齿 龙骨 牡蛎 紫贝齿
(2) 心脾两虚证: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炙甘草 当归 龙眼肉 酸枣仁 柏子仁 灵芝 景天三七 五味子
(3)阴虚火旺证:生地 玄参 麦冬 天冬 五味子 知母 黄柏 当归 酸枣仁 柏子仁 丹参 远志 朱砂 龙骨 牡蛎 珍珠母
(4)心阳不振证:桂枝 甘草 人参 附子 龙骨 牡蛎 珍珠母 紫贝齿 琥珀
(5)水气凌心证:茯苓 桂枝 白术 泽泻 甘草 附子 干姜 白芍 生姜 葶苈子 龙骨 牡蛎
(6)心血瘀阻证:桃仁 红花 赤芍 川芎 延胡索 郁金 当归 桂枝 龙骨 牡蛎
46.不寐常用药
(1)肝郁化火证:龙胆草 柴胡 黄芩 栀子 郁金 赤芍 泽泻 车前子 朱砂 磁石 龙骨 牡蛎 珍珠母 合欢皮 合欢花 夜交藤
(2)痰热内扰证:黄芩 黄连 栀子 郁金 胆南星 大贝母 茯苓 橘皮 竹茹 半夏 莪术 珍珠母 龙骨 牡蛎 朱砂 磁石
(3)阴虚火旺证:生地 玄参 麦冬 五味子 阿胶 鸡子黄 当归 郁金 黄连 丹参 朱砂 牡蛎 龟板 磁石 柏子仁 酸枣仁 合欢花 夜交藤
(4)心脾两虚证:人参 黄芪 白术 甘草 当归 熟地 白芍 阿胶 五味子 柏子仁 酸枣仁 龙眼肉 合欢花 夜交藤 龙骨 牡蛎
(5)心胆气虚证:人参 茯苓 茯神 菖蒲 远志 酸枣仁 龙骨 牡蛎
47.健忘常用药
(1)心脾两虚证:人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甘草 当归 龙眼肉 酸枣仁 柏子仁 远志 菖蒲 龟板
(2)肾精亏耗证:熟地 山芋肉 山药 枸杞子 黄精 补骨脂 阿胶 菟丝子 紫河车 鹿角胶 酸枣仁 五味子 远志 菖蒲 龟板
48.水肿常用药
(1)肺失宣降证:麻黄 杏仁 浮萍 桑白皮 葶苈子 槟榔 生姜皮 桂枝 防己
(2)脾虚湿盛证:茯苓 黄芪 党参 白术 薏苡仁 赤小豆 猪苓 泽泻 大腹皮 苍术 厚朴 葫芦 玉米须 泽漆 荠菜
(3)脾肾阳虚证:附子 肉桂 干姜 桂枝 茯苓 黄芪 白术 泽泻 车前子
(4)湿热壅遏证:车前子 滑石 泽泻 猪苓 木通 通草 防己 萆解 冬瓜皮 葶苈子 桑白皮 椒目 大黄 灯心草 白茅根 半边莲 栀子 淡竹叶 益母草 泽漆 赤小豆 冬葵子
(5)阳实水肿证:甘遂 大戟 芫花 葶苈子 番泻叶 商陆 乌桕根皮 牵牛子 千金子 巴豆
49.脚气常用药
(1)湿热下注证:黄柏 苍术 牛膝 防己 萆薢 滑石 薏苡仁 木瓜 槟榔 木通
(2)寒湿下注证:薏苡仁 木瓜 赤小豆 蚕砂 吴茱萸 生姜 紫苏 胡芦巴 槟榔
50.淋证常用药
(1)热淋证:车前子 木通 萹蓄 萆薢 连翘 淡竹叶 灯心草 黄柏 栀子 土茯苓 地肤子 龙胆草 苦参 鸭跖草 瞿麦 石韦 大蓟 小蓟 四季青 旱莲草 白薇 琥珀 白茅根 蒲公英 滑石 海金沙 冬葵子 鸡内金 金钱草 苎麻根 穿心连 白花蛇舌草 蝼蛄
(2)血淋证:小蓟 藕节 蒲黄 石韦 瞿麦 木通 琥珀 旱莲草 白茅根 生地 牛膝 阿胶 侧柏叶 血余炭 茜草 白薇 地锦草
(3)石淋证:滑石 海金沙 冬葵子 金钱草 鱼首石 鸡内金
51.尿浊证常用药:萆薢 芡实 莲子 白果 菖蒲 益智仁 桑螵蛸 菟丝子 土茯苓
52.遗精证常用药:鹿茸 巴戟天 淫羊藿 锁阳 肉苁蓉 韭菜子 金樱子 菟丝子 山萸肉 沙苑子 五味子 龙骨 牡蛎 芡实 莲子肉 莲须 桑螵蛸 覆盆子 刺猬皮 山药 补骨脂
53.遗尿证常用药:益智仁 补骨脂 菟丝子 鹿茸 巴戟天 淫羊藿 仙茅 山药 乌药 桑螵蛸 金樱子 覆盆子 山萸肉 龙骨 牡蛎 刺猬皮 鸡内金 白果
54.阳痿常用药:鹿茸 海狗肾 黄狗肾 紫河车 淫羊藿 仙茅 巴戟天 肉苁蓉 锁阳 枸杞子 菟丝子 冬虫夏草 蛇床子 阳起石 九香虫 附子 肉桂 人参 丁香
55.痹证常用药
(1)风湿寒痹证:羌活 独活 防风 桂枝 麻黄 桑枝 细辛 藁本 海风藤 松节 川芎 当归 乳香 没药 姜黄 川乌 草乌 附子 肉桂 秦艽 木瓜 蚕砂 苍术 老鹳草 臭梧桐 钻地风 徐长卿 威灵仙 寻骨风 伸筋草 路路通 枫香脂 雪莲 雪上一枝蒿 丁公藤 雷公藤 蕲蛇 金钱白花蛇 乌梢蛇
(2)风湿热痹证:忍冬藤 络石藤 穿山龙 苍术 黄柏 牛膝 秦艽 防己 白鲜皮 桑枝 地龙 木瓜 薏苡仁 萆薢 赤小豆 赤芍 丹皮 熟大黄 木通
(3)风湿顽痹证:白花蛇 乌梢蛇 全蝎 蜈蚣 地龙 穿山甲 川乌 草乌 威灵仙 乳香 没药 马钱子 丁公藤 雷公藤 昆明山海棠
(4)肝肾不足证:桑寄生 五加皮 千年健 鹿衔草 石楠叶 牛膝 杜仲 续断 狗脊 淫羊藿 仙茅 巴戟天 鹿茸 锁阳 肉苁蓉 附子 肉桂
56.痿证常用药
(1)湿热侵淫证:黄柏 苍术 萆解 防己 木通 薏苡仁 蚕砂 木瓜 北五加 知母 穿山龙 牛膝 白鲜皮
(2)肝肾亏损证:虎骨 牛膝 锁阳 当归 白芍 熟地 龟板 枸杞子 鹿角胶 补骨脂 鸡血藤 巴戟天 淫羊藿 骨碎补
57.腰痛常用药
(1)肾虚腰痛证:五加皮 桑寄生 狗脊 杜仲 续断 怀牛膝 菟丝子 锁阳 肉苁蓉 淫羊藿 补骨脂 鹿茸 巴戟天 仙茅 海狗肾 海马 沙苑子 韭子 阳起石 核桃仁 冬虫夏草 紫河车 黄精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2)瘀血腰痛证:川牛膝 桃仁 红花 川芎 当归 延胡索 姜黄 乳香 没药 五灵脂 鸡血藤 蔗虫 自然铜 莪术 骨碎补 血竭 刘寄奴
(3)寒湿腰痛证:麻黄 桂枝 独活 羌活 白术 苍术 干姜 细辛 川乌 附子 肉桂 川芎 威灵仙
(4)湿热腰痛证:黄柏 苍术 怀牛膝 川牛膝 薏苡仁 蚕砂 木瓜 秦艽 川木通 防己 白鲜皮
58.虚劳常用药
(1)肺气虚证:人参 黄芪 党参 山药 太子参 西洋参
(2)脾气虚证:人参 党参 黄芪 白术 茯苓 山药 黄精 扁豆 莲子肉 芡实 龙眼肉 薏苡仁 大枣 饴糖 甘草
(3)中气下陷证:人参 黄芪 白术 升麻 柴胡 葛根 桔梗
(4)肾阳虚证:附子 肉桂 鹿茸 鹿角胶 鹿角霜 淫羊藿 仙茅 补骨脂 益智仁 海狗肾 海马 肉苁蓉 锁阳 菟丝子 沙苑子 杜仲 续断 韭菜子 阳起石 胡芦巴 核桃仁 蛤蚧 冬虫夏草 紫河车
(5)心肝血虚证:熟地黄 何首乌 当归 白芍 阿胶 桑椹 龙眼肉 大枣 鸡血藤 枸杞子 山萸肉 鹿角胶 紫河车 黑芝麻 党参 黄芪 人参 肉桂 皂矾
(6)肺胃阴虚证:北沙参 南沙参 麦门冬 天门冬 石斛 玉竹 黄精 芦根 天花粉 知母 生地 太子参 西洋参 白茅根 五味子
(7)肝肾阴虚证:熟地黄 白芍 何首乌 阿胶 天门冬 玄参 石斛 枸杞子 墨旱莲 女贞子 桑椹 龟板 鳖甲 知母 黄柏 山茱萸 菟丝子 沙苑子 杜仲 续断 桑寄生 五加皮 狗脊 千年健 石楠叶 鹿衔草
(8)精血亏虚证:鹿茸 鹿角胶 淫羊藿 巴戟天 海狗肾 黄狗肾 海马 肉苁蓉 锁阳 蛤蚧 冬虫夏草 紫河车 熟地黄 何首乌 黄精 枸杞子 山茱萸
59.消渴常用药
(1)肺热津伤证:花粉 生地 藕汁 桑叶 麦冬 天冬 葛根 知母 黄芩 桑白皮 人参 五味子
(2)胃热炽盛证:石膏 知母 麦冬 生地 石斛 牛膝 玄参 黄连 栀子 芒硝 大黄
(3)气阴不足证:黄芪 人参 西洋参 太子参 黄精 玉竹 枸杞子 乌梅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丹皮 泽泻 茯苓 知母 黄柏
60.疟疾常用药
(1)热疟证:常山 青蒿 柴胡 黄芩 知母 槟榔 仙鹤草 生何首乌 鸦胆子
(2)寒疟证:常山 草果 胡椒 青皮 槟榔 仙鹤草 鸦胆子
61.头痛常用药
(1)风寒头痛证:防风 荆芥 白芷 细辛 羌活 苍耳子 辛夷 川芎 独活 川乌 吴茱萸 半夏 藁本
(2)风热头痛证:薄荷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升麻 葛根 谷精草 白僵蚕 川芎 大青叶
(3)寒湿头痛证:羌活 独活 半夏 藁本 蔓荆子 防风 苍术 白术 天麻 生姜
(4)肝火头痛证:龙胆草 黄芩 柴胡 夏枯草 决明子 菊花 钩藤 牛膝 大青叶
(5)肝风头痛证:石决明 珍珠母 罗布麻 羚羊角 钩藤 菊花 白芍 天麻 牛膝 全蝎 蜈蚣 僵蚕
(6)痰浊头痛证:半夏 白术 天麻 茯苓 陈皮 生姜 天南星 白附子 川芎
(7)瘀血头痛证:川芎 赤芍 当归 红花 桃仁 麝香 生姜 葱白 牛膝 延胡索 全蝎 蜈蚣 蛰虫 虻虫 水蛭
附引经药:太阳头痛用羌活、藁本;阳明头痛用葛根、白芷;少阳头痛用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用吴茱萸;少阴头痛用细辛。
62.月经不调常用药
(1)肝血不足证:当归 熟地 白芍 川芎 丹参 鸡血藤
(2)气滞血瘀证:川芎 当归 益母草 泽兰 桃仁 红花 苏木 凌霄花 月季花 牛膝 刘寄奴 五灵脂 蒲黄 延胡索 乳香 没药 穿山甲 王不留行 马鞭草 赤芍 鸡血藤 茜草 香附 乌药 柴胡 玫瑰花 姜黄 郁金 山楂 干漆 三棱 莪术 水蛭 虻虫 土鳖虫
(3)阴虚血热证:生地 熟地 地骨皮 玄参 麦冬 阿胶 丹皮 白芍 栀子 茜草 女贞子 旱莲草 椿根皮 川断 生牡蛎 乌贼骨
(4)下焦虚寒证:肉桂 吴茱萸 小茴香 艾叶 乌药 川芎 当归 熟地 白芍
63.痛经常用药
(1)气滞血瘀证:当归 川芎 赤芍 桃仁 红花 枳壳 延胡索 五灵脂 丹皮 乌药 香附 甘草 益母草 川楝子 柴胡 三七 没药 苏木
(2)阳虚内寒证:吴茱萸 乌药 当归 赤芍 川芎 人参 生姜 阿胶 附子 艾叶 小茴香
(3)寒湿凝滞证:小茴香 干姜 延胡索 没药 当归 川芎 肉桂 附子 赤勺 蒲黄 灵脂 苍术 茯苓
(4) 湿热下注证:丹皮 黄连 生地 当归 赤勺 川芎 桃仁 红花 莪术 香附 延胡索 红藤 败酱草 白鲜皮 龙胆草 川楝子 赤勺 三七
(5) 气血虚弱证:人参 黄芪 当归 川芎 熟地 生地 白芍 香附 延胡索
(6) 肝肾虚损证:熟地黄 当归 白芍 山萸肉 阿胶 巴戟天 山药 枸杞子 龙眼肉 鸡血藤 延胡索 香附
64.闭经常用药:川芎 丹参 益母草 泽兰 桃仁 红花 苏木 凌霄花 月季花 玫瑰花 牛膝 刘寄奴 五灵脂 蒲黄 延胡索 乳香 没药 穿山甲 王不留行 赤芍 山楂 鸡血藤 茜草 姜黄 郁金 干漆 三棱 莪术 水蛭 虻虫 土鳖虫 大黄
65.崩漏常用药
(1)阴虚血热证:生地 熟地 白芍 山药 麦冬 五味子 女贞子 旱莲草 阿胶 黄芩 黄柏 丹皮 龟板 大蓟 小蓟 地榆炭 苎麻根 羊蹄 荷叶
(2)血热妄行证:黄芩 栀子 生地 地骨皮 地榆炭 阿胶 藕节 棕榈炭 龟板 牡蛎 大蓟 小蓟 侧柏叶 地榆炭 苎麻根 羊蹄
(3)心脾两虚证:人参 黄芪 熟地 白术 当归 龙眼肉 大枣 升麻 柴胡 炮姜炭 黑荆芥 仙鹤草 灶心土 紫珠
(4)肾阳不足证:附子 肉桂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枸杞子 菟丝子 杜仲 鹿角胶 紫河车 仙灵脾 艾叶 炮姜炭 阿胶
(5) 瘀血阻络证:熟地 当归 川芎 白芍 灵脂 蒲黄 桃仁 红花 益母草 仙鹤草 地榆 茜草根 三七 血余炭
66.带下病常用药
(1)湿热带下证:黄柏 苍术 秦皮 苦参 鸡冠花 椿根皮 车前子 龙胆草 土茯苓 山药 芡实 山萸肉 茯苓 扁豆 莲子肉 龙骨 牡蛎 乌贼骨 白果 白蔹
(2)寒湿带下证:制首乌 鹿茸 补骨脂 菟丝子 沙苑子 狗脊 蛇床子 山药 芡实 山茱萸 茯苓 扁豆 莲子肉 龙骨 牡蛎 乌贼骨 韭菜子 金樱子 白蔹
67.不孕常用药:人参 鹿茸 巴戟天 淫羊藿 海马 肉苁蓉 鹿角胶 锁阳 紫河车 枸杞子
68.阴痒常用药
(1)肝经湿热证:龙胆草 柴胡 生地 栀子 黄芩 木通 车前子 苍术 薏苡仁 黄柏 萆薢 茯苓 丹皮 泽泻 通草 滑石 苦参 百部 明矾 川椒 蛇床子
(2)肝肾阴虚证:知母 黄柏 熟地 山茱萸 山药 茯苓 丹皮 泽泻 当归 首乌 白鲜皮 苦参 蛇床子 百部
69.胎动不安常用药:紫苏 香附 砂仁 藿香 佩兰 竹茹 半夏 灶心土 陈皮 白术 黄芪 桑寄生 菟丝子 杜仲 续断 阿胶 黄芩炭 艾叶炭 苎麻根
70.产后瘀阻常用药:川芎 当归 丹参 益母草 泽兰 桃仁 红花 赤芍 苏木 牛膝 刘寄奴 蒲黄 五灵脂 延胡索 姜黄 蛰虫 血竭 三棱 莪术
71.乳少常用药:穿山甲 王不留行 漏芦 木通 通草 冬葵子 白蒺藜 生麦芽 猪蹄甲
72.乳癖常用药
(1)肝郁痰凝证:柴胡 郁金 香附 青皮 枳实 川芎 白芍 当归 大贝母 皂刺 半夏 南星 白芥子 夏枯草 玄参 远志 猫爪草 山慈菇 穿山甲 漏芦 三棱 莪术 鳖甲 丹参 鸡内金
(2)冲任失调证:熟地 怀山药 山芋肉 枸杞子 知母 黄柏 菟丝子 鹿角胶 当归 仙茅 淫羊藿 巴戟天 大贝母 牡蛎 夏枯草 玄参 鳖甲
73.麻疹常用药:薄荷 蝉衣 牛蒡子 葛根 升麻 荆芥 浮萍 柽柳 胡荽 芦根 红花 钩藤 紫草
74.急惊风常用药:蝉衣 菊花 蚤休 青黛 拳参 羚羊角 牛黄 天麻 钩藤 地龙 紫贝齿 珍珠 僵蚕 全蝎 蜈蚣 天竺黄 竹沥 胆南星 礞石 熊胆
75.慢惊风常用药: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 山药 黄芪 附子 肉桂 白芍 天麻 钩藤白僵蚕 蜈蚣 全蝎
76.食积常用药:莱菔子 麦芽 神曲 谷芽 山楂 鸡内金 陈皮 青皮 枳实 槟榔 大黄 郁李仁 芦荟 三棱 莪术 鸡矢藤 隔山消
77.疳积常用药:胡黄连 银柴胡 秦艽 使君子 芜荑 芦荟 鸡内金 鸡矢藤
78.痈肿疔疮常用药:金银花 连翘 蒲公英 紫花地丁 野菊花 紫背天葵 七叶一枝花 黄芩 黄连 黄柏 栀子 赤芍 丹皮 冰片 牛黄 拳参 络石藤 大黄 虎杖 四季青 益母草 穿心连 鸭跖草 金荞麦 绿豆 地锦草 白花蛇舌草 半边莲 山慈菇 漏芦 垂盆草 乳香 没药 雄黄 麝香
79.脓成不溃常用药:砒霜 轻粉 升药 雄黄 松香 斑蝥 巴豆 穿山甲 皂角刺
80.疮疡不敛常用药:血竭 儿茶 铅丹 炉甘石 象皮 乳香 没药 白蔹 地榆 乌贼骨 煅石膏 赤石脂 血余炭 冰片 生黄芪
81.乳痈常用药:全瓜蒌 牛蒡子 白芷 大贝母 蒲公英 金银花 连翘 丹皮 赤芍 丹参 当归 青皮 橘皮 橘叶 白蒺藜 夏枯草 乳香 没药 皂角刺 穿山甲 柴胡 黄芩 路路通 王不留行 漏芦 芒硝 半边莲
82.肺痈常用药:芦根 桃仁 冬瓜仁 薏苡仁 鱼腥草 金荞麦 蒲公英 合欢皮 金银花 地耳草 大贝母 全瓜蒌 桔梗 甘草
83.肠痈常用药:大黄 丹皮 芒硝 冬瓜仁 败酱草 红藤 蒲公英 瓜蒌仁 地榆 赤芍 延胡索 桃仁 薏苡仁 地耳草
84.疝气常用药:小茴香 吴茱萸 荜澄茄 乌药 木香 香附 青皮 延胡索 高良姜 橘核 山楂 荔枝核 胡芦巴 乌头 附子 肉桂
85.痔疮常用药:地榆 槐角 防风炭 荆芥炭 黄芩炭 马兜铃 木贼草 熊胆 白蔹 胡黄连 地锦草 刺猬皮 砒石 芒硝
86.瘰疬瘿瘤常用药:夏枯草 玄参 大贝母 土贝母 牡蛎 山慈菇 黄药子 海蛤壳 瓦楞子 海浮石 海藻 昆布 地龙 穿山甲 白附子 连翘 全蝎 蜈蚣 守宫 牛黄 僵蚕 乳香 没药 雄黄 麝香 金荞麦 拳参 蚤休
87.阴疽流注常用药:白芥子 鹿茸 鹿角 远志 白附子 天南星 麻黄 肉桂 黄芪
88.蛇虫咬伤常用药:紫花地丁 蚤休 蒲公英 半枝莲 白芷 蜈蚣 半边莲 白花蛇舌草 雄黄 穿心连 金荞麦 拳参 地锦草 垂盆草 五灵脂
89.风疹常用药:荆芥 防风 蝉衣 白蒺藜 白僵蚕 浮萍 地肤子 白鲜皮 苦参 生姜皮 茯苓皮 桑白皮 防己 苏木 姜黄 凌霄花 丹皮 赤芍 生首乌 首乌藤 露蜂房 蛇蜕 全蝎
90.湿疹常用药:黄柏 黄连 苦参 白鲜皮 四季青 地耳草 鸡矢藤 苍术 枯矾 土茯苓 地肤子 秦皮 龙胆草 白芷 冬葵子 萆薢 蜀椒 蛇床子 百部 艾叶
91.疥癣常用药:硫黄 雄黄 轻粉 明矾 皂矾 大蒜 露蜂房 大风子 木槿皮 松香 苦参 白鲜皮 地肤子 白花蛇 乌蛇 蛇蜕 苦楝根皮 苦楝子 藜芦 蛇床子 樟脑 石榴皮
92.麻风常用药:大风子 苦参 苍耳子 白花蛇 乌梢蛇
93.梅毒常用药:土茯苓 轻粉 大风子 升药 水银
94.水火烫伤常用药:大黄 地榆 四季青 白蔹 垂盆草 羊蹄 侧柏叶 紫珠 煅石膏
95.筋伤常用药:红花 桃仁 川芎 当归尾 赤芍 丹皮 姜黄 郁金 大黄 穿山甲 威灵仙 三七 延胡索 苏木 乳香 没药 自然铜 血竭 麝香 续断 儿茶 骨碎补 土鳖虫 刘寄奴 五灵脂 凌霄花 牛膝 虎杖 松节 徐长卿
96.骨折常用药:骨碎补 续断 自然铜 土鳖虫 血竭 苏木 乳香 没药 儿茶 麝香
97.目赤翳障常用药
(1)风热上扰证:桑叶 菊花 蝉衣 蔓荆子 谷精草 白蒺藜 蛇蜕 白僵蚕
(2)肝热上攻证:青葙子 决明子 密蒙花 夏枯草 夜明砂 熊胆 龙胆草 黄芩 黄连 槐角 车前子 秦皮 钩藤 羚羊角 紫贝齿 珍珠母 石决明 珍珠 白僵蚕 益母草子 野菊花 蒲公英 冰片 炉甘石 硼砂
98.目暗昏花常用药:枸杞子 菊花 熟地黄 生地黄 菟丝子 沙苑子 女贞子 石斛 黑芝麻 桑叶 密蒙花 白芍 石决明 苍术
99.鼻塞鼻渊常用药:薄荷 辛夷 白芷 苍耳子 鹅不食草 细辛 鱼腥草 黄芩 冰片 藿香 猪胆汁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