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药学

_25 (现代)
1.肝肾阴虚所至的阴虚阳亢、阴虚内热、阴虚风动证。本品长于滋补肾阴,兼能滋养肝阴,故适用于肝肾阴虚而引起上述诸证。对阴虚阳亢头目眩晕之证,本品兼能潜阳,常与天冬、白芍、牡蛎等品同用,如镇肝息风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阴虚内热,骨蒸潮热,盗汗遗精者,常与滋阴降火之熟地、知母、黄柏等品同用,如大补阴丸(《丹溪心法》)。本品性寒,兼退虚热,治阴虚风动,神倦瘈疭者,宜与阿胶、鳖甲、生地等品同用,如大定风珠(《温病条辨》)。
2.肾虚筋骨痿弱。本品长于滋肾养肝,又能健骨,故多用于肾虚之筋骨不健,腰膝酸软,步履乏力及小儿鸡胸、龟背、囟门不合诸症,常与熟地、知母、黄柏、锁阳等品同用,如虎潜丸(《丹溪心法》)。小儿脾肾不足,阴血亏虚,发育不良,出现鸡胸、龟背者,宜与紫河车、鹿茸、山药、当归等补脾益肾、益精养血之品同用。
3.阴血亏虚之惊悸、失眠、健忘。本品入于心肾,又可以养血补心,安神定志,适用于阴血不足,心肾失养之惊悸、失眠、健忘,常与石菖蒲、远志、龙骨等品同用,如孔子大圣知枕中方(现简称枕中丹)(《千金方》)。
此外,本品还能止血。因其长于滋养肝肾,性偏寒凉,故尤宜于阴虚血热,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常与生地、黄芩、地榆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之品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并除去腥气,便于制剂。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小儿囟不合”。
2.《本草纲目》:“补心、补肾、补血,皆以养阴也……观龟甲所主诸病,皆属阴虚血弱”。
3.《本草通玄》:“大有补水制火之功,故能强筋骨,益心智……止新血”。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动物胶、角蛋白、脂肪、骨胶原、18种氨基酸,及钙、磷、锶、锌、铜等多种常量及微量元素。龟上甲与下甲所含成分相似。
2.药理作用:龟甲能改善动物“阴虚”证病理动物机能状态,使之恢复正常;能增强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DNA合成率的效应;对离体和在体子宫均有兴奋作用;有解热、补血、镇静作用;尚有抗凝血、增加冠脉流量和提高耐缺氧能力等作用;龟甲胶有一定提升白细胞数的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龟板、猪肚各500g,洗净切成小块,置砂锅内加水文火炖成糊状,不放或少放盐,早晚各服1次,2日服完;隔日再用1剂,3剂为1疗程;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有一定疗效(广西中医药,1985,4:11);用全龟丸治疗肿瘤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对症状有改善,患者精神好转,体力有明显增强(中成药,1994,5:56)。本品还有用于治疗腰椎肥大症、皮肤瘙痒症、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的报道。
  
  鳖甲Bie jia
《神农本草经》
为鳖科动物鳖Trionyx sinensis Wiegmann的背甲。主产于湖北、湖南、安徽等地。全年均可捕捉,杀死后置沸水中烫至背甲上硬皮能剥落时取出,除去残肉,晒干,以砂炒后醋淬用。
【性能】 甘、咸,寒。归肝、肾经。
【功效】 滋阴潜阳,退热除蒸,软坚散结。
【应用】
1.肝肾阴虚证。本品亦能滋养肝肾之阴,适用于肝肾阴虚所致阴虚内热、阴虚风动、阴虚阳亢诸证。对阴虚内热证,本品滋养之力不及龟甲,但长于退虚热、除骨蒸,故尤为临床多用。治疗温病后期,阴液耗伤,邪伏阴分,夜热早凉,热退无汗者,常与丹皮、生地、青蒿等品同用,如青蒿鳖甲汤(《温病条辨》)。治疗阴血亏虚,骨蒸潮热者,常与秦艽、地骨皮等品同用。主治阴虚风动,手足瘈疭者,常与阿胶、生地、麦冬等品同用。
2.癥瘕积聚。本品味咸,还长于软坚散结,适用于肝脾肿大等癥瘕积聚。常与活血化瘀、行气化痰药配伍,如鳖甲煎丸(《金匮要略》)以之与丹皮、桃仁、
  虫、厚朴、半夏等品同用,治疟疾日久不愈,胁下痞硬成块。
【用法用量】 煎服,9~24g。宜先煎。本品经砂炒醋淬后,有效成分更容易煎出;其可去其腥气,易于粉碎,方便制剂。
【鉴别用药】 龟甲与鳖甲,均能滋养肝肾之阴、平肝潜阳。均宜用于肾阴不足,虚火亢旺之骨蒸潮热、盗汗、遗精及肝阴不足,肝阳上亢之头痛、眩晕等症。但龟甲长于滋肾,鳖甲长于退虚热。此外,龟甲还兼有健骨、补血、养心等功效,还常用肝肾不足,筋骨痿弱,腰膝酸软,妇女崩漏、月经过多及心血不足,失眠、健忘等证。鳖甲还兼软坚散结作用,还常于腹内癥瘕积聚。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心腹癥瘕坚积,寒热,去痞息肉……”。
2.《本草汇言》:“除阴虚热疟,解劳热骨蒸之药也。厥阴血闭邪结,渐至寒热,为癥瘕,为痞胀,为疟疾,为淋沥,为骨蒸者,咸得主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动物胶、骨胶原、角蛋白、17种氨基基酸、碳酸钙、磷酸钙、碘、维生素D及锌、铜、锰等微量元素。
2.药理作用:鳖甲能降低实验性甲亢动物血浆CAMP含量;能提高淋巴母细胞转化率,延长抗体存在时间,增强免疫功能;能保护肾上腺皮质功能;能促进造血功能,提高血红蛋白含量;能抑制结缔组织增生,故可消散肿块;有防止细胞突变作用;还有一定镇静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鳖甲、穿山甲各等份共研细末,每服4g,以饭后蜂蜜调服更佳,2个月为1疗程,治疗肝脾肿大患者100例,其中78例肝脾明显回缩或至正常,血小板上升至10万以上/mm3(陕西中医,1989,7:315);以醋炙鳖甲、炮甲珠3∶2用量共研细末,每服6g,1日2次,治疗肝病血清蛋白比例倒置,服药24天~107天后,有一定疗效(山西中医,1990,5:24)。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张廷模)
            第二十五章 收涩药
  凡以收敛固涩,用以治疗各种滑脱病证为主的药物称为收涩药,又称固涩药。
  本类药物味多酸涩,性温或平,主入肺、脾、肾、大肠经。有敛耗散,固滑脱之功。即陈藏器所谓:“涩可固脱。”李时珍所谓:“脱则故而不收,故用酸涩药,以敛其耗散。”之意。因而本类药物分别具有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收敛止血、止带等作用。
  收涩药主要用于久病体虚、正气不固、脏腑功能衰退所致的自汗、盗汗、久咳虚喘、久泻、久痢、遗精、滑精、 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滑脱不禁的病证。
  滑脱病证的根本原因是正气虚弱,故应用收涩药治疗乃属于治病之标,因此临床应用本类药时,须与相应的补益药配伍同用,以标本兼顾。如治气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则分别配伍补气药、补阴药;脾肾阳虚之久泻、久痢者,应配伍温补脾肾药;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者,当配伍补肾药;冲任不固,崩漏不止者,当配伍补肝肾,固冲任药;肺肾虚损,久咳虚喘者,宜配伍补肺益肾纳气药等。总之,应根据具体证候,寻求根本,适当配伍,标本兼治,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收涩药性涩敛邪,故凡表邪未解,湿热所致之泻痢、带下、血热出血、以及郁热未清者,均不宜用,误用有“闭门留寇”之弊。但某些收涩药除收涩作用 之外,兼有清湿热、解毒等功效,则又当分别对待。
  收涩药根据其药性及临床应用的不同,可分为固表止汗药、敛肺涩肠药、固精缩尿止带药三类。但某些药物具有多种功用,临床应用应全面考虑。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类药物多含大量鞣质。鞣质味涩,是收敛作用的主要成分,有止泻、止血、使分泌细胞干燥,减少分泌作用。此外,尚有抑菌、消炎、防腐、吸收肠内有毒物质等作用。
第一节 固表止汗药
本类药物性味多为甘平,性收敛。肺主皮毛,司汗孔开合;汗为心之液。故其多入肺、心二经。能行肌表,调节卫分,顾护腠理而有固表汗止汗之功。临床常用于气虚肌表不固,腠理疏松,津液外泄而自汗;阴虚不能制阳,阳热迫津外泄而盗汗。治自汗当配补气固表药同用,治盗汗宜配滋阴除蒸药同用,以治病求本。
  凡实邪所致汗出,应以祛邪为主,非本类药物所宜。
           麻 黄 根 Mahuanggen
《本草经集注》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 或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Mey.的根及根茎。主产于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四川等地。立秋后采收。剪去须根,干燥切段。生用。
????? 【性能】 甘、微涩,平。归肺经。
????? 【功效】 固表止汗。 
????? 【应用】
 ?? 自汗、盗汗。 本品甘平性涩,入肺经而能行肌表、 实卫气、 固腠理、 闭毛窍,为敛肺固表止汗之要药。 治气虚自汗,常与黄芪、牡蛎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 治阴虚盗汗,常与熟地黄、当归等同用,如当归六黄汤(《兰室秘藏》)。治产后虚汗不止,常与当归、黄芪等配伍,如麻黄根散(《圣惠方》)。
此外,本品外用配伍牡蛎共研细末,扑于身上,可治各种虚汗证。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 有表邪者,忌用。
【鉴别用药】 麻黄与麻黄根,二药同出一源,均可治汗。然前者以其地上草质茎入药,主发汗,以发散表邪为用,临床上用于外感风寒表实证;后者以其地下根及根茎入药,主止汗,以敛肺固表为用,为止汗之专药,可内服、外用于各种虚汗。
  【古籍摘要】
1. 《名医别录》: “止汗,夏月杂粉扑之”。
2. 《本草纲目》:“麻黄发汗之气,驶不能御,而根节止汗, 效如影响”。
  3.《本草正义》:“其根则深入土中,------则轻扬走表之性尤存,所以能从表分而收其散越,敛其轻浮,以还归于里。是故根 收束之本性,则不特不能发汗, 而并能使外发之汗敛而不出,此则麻黄根所以有止汗之功力,投之辄效者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多种生物碱,主要包括麻黄根素,麻黄根碱A、B、C、D及阿魏酰组胺等。尚含有麻黄宁A、B、C、D和麻黄酚等双黄酮类成份。
  2.药理作用:麻黄根甲醇提取物能降低血压,但麻黄素有升压作用。麻黄根所含生物碱可使蛙心收缩减弱,对末梢血管有扩张作用,对肠管、子宫等平滑肌呈收缩作用;能抑制低热和烟碱所致的发汗。
  3.临床研究:麻黄根30 %,牡蛎30%,乌洛托品15%,滑石粉25 %四药共研末,用适量撒在脚上治脚汗(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724)。
浮 小 麦 Fuxiaomai
《本草蒙筌》
?? 为禾本科植物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未成熟的颖果。各地均产。收获时,扬起其轻浮干瘪者,或以水淘之,浮起者为佳,晒干。生用,或炒用。
??? 【性能】 甘,凉。归心经。
??? 【功效】 固表止汗,益气,除热。
??? 【应用】
???? 1.自汗,盗汗。本品甘凉入心, 能益心气、敛心液;轻浮走表,能实腠理、 固皮毛、为养心敛液,固表止汗之佳品。凡自汗,盗汗者,均可应用。可单用炒焦研末,米汤调服。治气虚自汗者,可与黄芪、煅牡蛎、麻黄根等同用,如牡蛎散(《和剂局方》);治阴虚盗汗者,可与五味子、麦冬、地骨皮等药同用。
???? 2.骨蒸劳热。本品甘凉并济,能益气阴,除虚热。治阴虚发热,骨蒸劳热等证,常与玄参、麦冬、生地、地骨皮等药同用。
???? 【用法用量】煎服,15~30g;研末服,3~5g。
???? 【使用注意】表邪汗出者忌用。
【古籍摘要】
  1.《本草蒙鉴》:“敛虚汗”。
????????2.《本草纲目》:“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骨蒸劳热,妇人劳热。”
?????????3.《本经逢原》:“浮麦,能敛盗汗,取其散皮腠之热也。”
??????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本品主含淀粉及酶类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维生素等。
  附药???小麦
???????为小麦的成熟颖果。性味甘,微寒。归心经。功能养心除烦。治心神不宁,烦躁失眠及妇人脏躁证。 煎服,30~60g。
           
            糯 稻 根 须 Nuodaogenxu
              《本草再新》
  为禾本科植物糯稻 Oryza sativa L. var. glutinosa Matsum.的根茎及根。全国各地均有栽培。10月间糯稻收割后采收。 晒干。 生用。
  【性能】 甘,平。 归心,肝经。
  【功效】 固表止汗,益胃生津,退虚热。
  【应用】
  1.自汗, 盗汗。本品甘平质轻,能固表止汗,且有益胃生津之功。用于各种虚汗兼有口渴者尤宜。治气虚自汗,可单用煎服;或配伍黄芪、党参、白术、浮小麦等药同用。 治阴虚盗汗,可与生地黄、地骨皮、麻黄根等药同用。
  2.虚热不退,骨蒸潮热。本品能退虚热,益胃津。常用于病后阴虚口渴,虚热不退及骨蒸潮热者,可与沙参、麦冬、地骨皮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5~30g。
   【古籍摘要】
1. 《本草再新》:“补气化痰,滋阴壮胃,除风湿”。
【现代研究】
  临床研究:用糯稻根120g,煎水,每日2次分服,20日为1疗程,治乳糜尿(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2734)。 
  
  
            第二节 敛肺涩肠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肺经或大肠经。分别具有敛肺止咳喘、涩肠止泻痢作用。前者主要用于肺虚喘咳,久治不愈或肺肾两虚,摄纳无权的虚喘证;后者以用于大肠虚寒不能固摄或脾肾虚寒所致的久泻、久痢。治久咳虚喘者,如为肺虚,则加补肺益气药;如为肾虚,则加补肾纳气药同用。治久泻、久痢兼脾肾阳虚者,则配温补脾肾药;若兼气虚下陷者,则宜配补气升提药;若兼脾胃气虚者,则配补益脾胃药。
  本类药酸涩收敛。属敛肺止咳之品,对痰多壅肺所致的咳喘不宜用;属涩肠止泻之品,对泻痢初起,邪气方盛,或伤食腹泻者不宜用。
五味子 Wuweizhi
《神农本草经》
为木兰科植物五味子 Schisandra chinesis (Turcz.) Baill或华中五味子 Schisandra sphenanthera Rehd. et Wils. 的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东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秋季果实成熟时采取。晒干。生用或经醋、蜜拌蒸晒干用。
 ????【性能】 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 【功效】 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 【应用】
??????? 1.久咳虚喘。本品味酸收敛,甘温而润,能上敛肺气,下滋肾阴,为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可与罂粟壳同用,如五味子丸(《卫生家宝》);治肺肾两虚喘咳,常与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都气丸(《医宗己任编》);本品长于敛肺止咳,配伍麻黄、细辛、干姜等,可用于寒饮咳喘证,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 2.自汗,盗汗。本品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者,可与麻黄根、牡蛎等同用。
  3.遗精,滑精。本品甘温而涩,入肾,能补肾涩精止遗,为治肾虚精关不固遗精、滑精之常用药。治滑精者,可与桑螵蛸、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治梦遗者,常与麦冬、山茱萸、熟地、山药等同用,如麦味地黄丸(《医宗金鉴》)。
  4.久泻不止。 本品味酸涩性收敛,能涩肠止泻。治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可与吴茱萸同炒香研末,米汤送服,如五味子散(《普济本事方》);或与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同用,如四神丸(《内科摘要》)。
  5.津伤口渴,消渴。本品甘以益气,酸能生津,具有益气生津止渴之功。治热伤气阴,汗多口渴者,常与人参、麦冬同用,如生脉散(《内外伤辨惑论》);治阴虚内热,口渴多饮之消渴证,多与山药、知母、天花粉、黄芪等同用, 如玉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6.心悸,失眠,多梦。 本品既能补益心肾,又能宁心安神。 治阴血亏损, 心神失养,或心肾不交之虚烦心悸、失眠多梦,常与麦冬、丹参、生地、酸枣仁等同用,如天王补心丹(《摄生秘剖》)。
  【用法用量】 煎服, 3~6g;研末服,1~3g。
  【使用注意】 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
  2.《本草备要》:“性温,五味俱全,酸咸为多,故专收敛肺气而滋肾水,益气生津,补虚明目,强阴涩精,退热敛汗,止呕住泻,宁嗽定喘,除烦渴”。
  3.《医林纂要》:“宁神,除烦渴,止吐衄,安梦寐”。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北五味子主含挥发油、有机酸、鞣质、维生素、糖及树脂等。种子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五味子素。
  2.药理作用:本品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对呼吸系统有兴奋作用,有镇咳和祛痰作用。能降低血压。能利胆,降低血清转氨酶,对肝细胞有保护作用。有与人参相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对非特异性刺激的防御能力。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使脑、肝、脾脏SOD活性明显增强,故具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作用。对金色葡萄球菌、肺炎杆菌、肠道沙门氏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报道,以五味子、地龙、鱼腥草煎服,治疗重度哮喘50例效佳(中医杂志,1988,29,9:47)。以五味子制成蜜丸,内服(天津医药,1980,8,11:704);以五味子核仁用乙醇提取,浓缩干燥并制成片剂或胶囊,内服(辽宁中级医刊,1980,9:35); 以五味子粉,分别制成丸,内服(广西中医药,1985,8,6:11)分别治疗慢性肝炎、急性肝炎、以及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而引起的GPT升高有良效,但停药后易形成反跳现象。故在GPT值恢复正常后,还需用药1~2周。取五味子、延胡索、黄芪,按1:2:1比例, 制成片剂, 内服,治冠心病34例,获良效(山东中医杂志,1986,5:32)。另外,有用本药治疗神经官能症、克山病等报道。
乌梅? Wumai
《神农本草经》
  为蔷薇科植物梅Prunus mume (Sieb.)Sieb.et Zucc.的近成熟果实。主产于浙江、福建、云南等地。夏季果实近成熟时采收,低温烘干后闷至皱皮,色变黑时即成。去核生用或炒炭用。
?? 【性能】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 【功效】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安蛔止痛,生津止渴。
?? 【应用】
???? 1.肺虚久咳。本品味酸而涩,其性收敛,入肺经能敛肺气,止咳嗽。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可与罂粟壳、杏仁等同用,如一服散(《世医得效方》)。
???? 2。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经,有良好的涩肠止泻痢作用,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可与罂粟壳、诃子等同用,如固肠丸(《证治准绳》)。取其涩肠止痢之功,配伍解毒止痢之黄连, 亦可用于湿热泻痢,便脓血者, 如乌梅丸(《圣惠方》)。
3.蛔厥腹痛,呕吐。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 适用于蛔虫所致腹痛、呕吐、四肢厥冷的蛔厥病证,常配伍细辛、川椒、黄连、附子等同用,如乌梅丸(《伤寒论》)。
???? 4.虚热消渴。本品至酸性平, 善能生津液,止烦渴。治虚热消渴, 可单用煎服,或与天花粉、麦冬、人参等同用,如玉泉散(《沈氏尊生书》)。  
 ??? 此外,本品炒炭后,涩重于酸,收敛力强,能固冲止漏,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等;外敷能消疮毒,可治胬肉外突,头疮等。  
???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 【使用注意】 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下气,除热烦满,安心,止肢体痛,偏枯不仁,死肌,去青黑痔,蚀恶肉。”
 2. 《本草纲目》:“敛肺涩肠,止久嗽泻痢,反胃噎膈,蛔厥吐利。”    ??????
 3. 《本草求真》:“乌梅酸涩而温,------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 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拔-----痈毒可敷,中风牙关紧闭可开,蛔虫上攻眩扑可治,口渴可止。宁不为酸涩收敛止一验乎”。   
??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含柠檬酸、苹果酸、琥珀酸、酒石酸、碳水化合物、谷甾醇、蜡样物质及齐墩果酸样物质。
  2.药理作用:本品水煎剂在体外对多种致病性细菌及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能抑制离体兔肠管的运动;有轻度收缩胆囊作用能促进胆汁分泌;在体外对蛔虫的活动有抑制作用;对豚鼠的蛋白质过敏性休克及组胺性休克有对抗作用,但对组胺性哮喘无对抗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3.临床研究::据临床报道,用乌梅枯痔注射液注射于内痔核内,治疗初期内痔、叶状内痔、花圈状内痔、曲张型混合痔平均于2周内治愈(江苏中医杂志,1980,5:29)。 用乌梅浓煎,顿服,同时口服维生素B、C等治疗急性肝炎、慢性肝炎74例,均获良效(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1:694)。另外,本药尚用于慢性结肠炎、细菌性痢疾、婴幼儿腹泻、胆道蛔虫症、胆囊炎、胆石症等。
 
五倍子 Wubeizi
《本草拾遗》
为漆树科植物盐肤木Rhus chinensis Mill..青麸杨Rhus potaninii Maxim.或红麸杨Rhus punjabensis Stew. Val. Sinica (Diels) Rchd. et Wils..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 Melaphis chinensis (Bell) Baker 寄生而形成。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而以四川为主。秋季摘下虫瘿。煮死内中寄生虫,干燥。生用。                 
????? 【性能】 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 【功效】 敛肺降火、止咳止汗,涩肠止泻,固精止遗,收敛止血,收湿敛疮。
????? 【应用】
?????? 1.咳嗽,咯血。本品酸涩收敛,性寒清降,入于肺经,既能敛肺止咳,又能清肺降火,适用于久咳及肺热咳嗽。因本品又能止血,故尤宜用于咳嗽咯血者。治肺虚久咳,常与五味子、罂粟壳等药同用;治肺热痰嗽,可与瓜篓、黄芩、贝母等药同用。治热灼肺络咳嗽咯血,常与藕节、白及等药同用。
?? 2. 自汗,盗汗。本品功能敛肺止汗。治自汗、盗汗,可单用研末,与荞面等分作饼,煨熟食之;或研末水调敷肚脐处。
  3.久泻,久痢。本品酸涩入大肠,有涩肠止泻之功。用治久泻久痢,可与诃子、五味子同用,以增强涩肠之功。
?????? 4. 遗精,滑精。本品入肾,又能涩精止遗。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常与龙骨、茯苓等同用,如玉锁丹(《和剂局方》)。
  5.崩漏,便血痔血。本品有收敛止血作用。治崩漏,可单用,或与棕榈炭、血余炭等同用;治便血、痔血,可与槐花、地榆等同用,或煎汤熏洗患处。
  6.湿疮,肿毒。 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且有解毒消肿之功。 治湿疮流水、溃疡不敛、疮疖肿毒、肛脱不收、子宫下垂等,可单味或配合枯矾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 【用法用量】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1~1.5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鉴别用药】 五倍子与五味子,二药味酸收敛,均具有敛肺止咳、 敛汗止汗、涩精止遗、 涩肠止泻的作用。 均可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等病证。 然五倍子于敛肺之中又有清肺降火及收敛止血作用,故又可用于肺热痰嗽及咳嗽咯血者;而五味子则又能滋肾,多用于肺肾二虚之虚喘及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
  【古籍摘要】
 ???????1.《本草拾遗》:“肠虚泻痢,为末熟汤服之。”
?????????2.《本草纲目》:“敛肺降火,化痰饮,止咳嗽、消渴、盗汗、呕吐、失血、久痢……治眼赤湿烂,消肿毒、喉痹,敛溃疮金疮,收脱肛子肠坠下。”又,“其味酸咸,能敛肺止血,化痰止渴收汗;其气寒,能散热毒疮肿;其性收,能除泻痢湿烂”。
   3.《本草经疏》:“五倍子,······取其苦能杀虫,酸平能敛浮热,性燥能主风湿、疮痒脓水”。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主含没食子鞣质60%~70%。没食子酸2%~4%。以及树脂、脂肪、蜡质、淀粉等。
   2.药理作用:没食子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与皮肤,粘膜的溃疡面接触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造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腺细胞的蛋白质被凝固引起分泌抑制,产生粘膜干燥;神经末梢蛋白质的沉淀,可呈微弱的局部麻醉现象。与若干金属、生物碱苷类形成不溶解化合物,因而用作解毒剂。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制止腹泻。此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球菌、伤寒、副伤寒、痢疾、炭疽、白喉、绿脓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临床报道,以复方五倍子液(五倍子、诃子、明矾)通过内窥镜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局部治疗(急性呕血、便血及因胃病症状作内窥镜检查发现出血病灶注入本品),止血效佳(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0:20)。 用玉锁丹(五倍子、龙骨、茯苓),内服,治疗糖尿病31例,有效率为87%(新医学,1979,3:20)。另外,本药还用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秋季肠炎、小儿腹泻、菌痢等。
罂粟壳 Yingshuqiao
《本草发挥》
为罂粟科植物罂粟 Papaver somniferum L. 成熟蒴果的外壳,原产于外国,我国部分地区的药物种植场又少量栽培药用。夏季采收,去蒂及种子、晒干。蜜炙或醋炒用。
【性能】 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止痛。
  【应用】
  1.久泻,久痢。本品味酸涩,性平和,能固肠道,涩滑脱,《本草纲目》曰其“为涩肠止泻之圣药”, 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治脾虚久泻不止者,常与诃子、陈皮、砂仁等同用,如罂粟散(《普济方》);治脾虚中寒久痢不止者,常与肉豆蔻等同用,如真人养脏汤(《和剂局方》)。若配苍术、人参、乌梅、肉豆蔻等可治脾肾两虚,久泻不止,如固肠丸《证治准绳》。
  2. 肺虚久咳。本品酸收,主入肺经,具有较强的敛肺气止咳逆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不止之证。可单用蜜炙研末冲服,或配伍伍乌梅肉,如小百劳散(《宣明论》)。
3. 胃痛,腹痛,筋骨疼痛。本品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可用治上述诸痛较剧者。单用有效或配入复方使用。
  【用法用量】 煎服,3~6。 止咳蜜炙用,止血止痛醋炒用。
  【使用注意】 本品过量或持续服用易成瘾。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古籍摘要】
  1.《本草纲目》:“罂子粟壳,酸主收涩,故初病不可用之。 泄泻下痢既久,则气败不固而肠滑肛,咳嗽诸病既久,则气散不收而肺胀痛剧,故俱宜此涩之、固之、收之、敛之”。
  2. 《本草经疏》:“若肺家火热盛,与夫风寒外邪未散者,误用则咳愈增而难治。------如肠胃积滞尚多,湿热方炽,命门火盛, 湿热下流为遗精者,误用之则邪气无从而泄,或腹痛不可当,或攻入手足骨节,肿痛不能动,或遍身发肿,或呕吐不下食,或头面俱肿,或精窍闭塞,水道不通,变证百出而淹延不起矣,可不慎哉!”
  3.《本草求真》:“功专敛肺涩肠固肾,凡久泻、久痢脱肛、久嗽气乏,并心腹筋骨诸痛者最宜”。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多种生物碱,如吗啡、可待因、那可汀、那碎因、罂粟碱、罂粟壳碱等,另含有多糖、内消旋肌醇、赤癣醇等。
  2.药理作用: 其所含的吗啡、可待因等有显著的镇痛、镇咳作用,能使胃肠道及其括约肌的张力提高,消化液分泌减少,便意迟钝而起止泻作用。
  3.临床研究: 据临床报道, 用罂粟壳、金银花、,山药水煎服,治疗慢性胃肠炎、结肠炎、消化不良、特异性胃肠炎、慢性腹泻等疗效显著(四川中医,1985,2;18)。用罂粟碱溶于10%葡萄糖溶液中,静脉点滴,治疗突发性耳聋伴有眩晕及双耳突发性耳聋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听力提高(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84,19,1:5)。 用罂粟碱,或合用酚妥拉明,在阴茎根部局部注射用药。治疗阳痿病120例,有效率98%(江苏中医,1991,3:23~24)。另外尚有用本品治疗烫伤、中、小面积烧伤,脑血栓形成、肺栓塞、肢端动脉痉挛及动脉栓塞性疼痛等。
4.不良反应
罂粟壳的毒性主要为所含吗啡、可待因、罂粟碱等成分所致。吗啡对呼吸中枢有抑制作用,可通过胎盘及乳汁引起新生儿窒息;能使颅内压升高。其慢性中毒主要为成瘾。中毒症状:初起见烦躁不安,谵妄,呕吐,全身乏力等,继而头晕,嗜睡,脉搏开始快,逐渐变为慢而弱,瞳孔极度缩小可如针尖大,呼吸浅表而不规则,可慢至每分钟2~4次,伴紫绀;可能出现肺水肿,体温下降,血压下降,肌肉松弛等。最后呼吸中枢麻痹而死亡。慢性中毒时可见厌食+便秘+早衰、阳痿、消瘦、贫血等症状,但不影响工作能力和记忆力。中毒预防:A.要严格控制用药剂量;B.避免长期使用;C.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患有肺气肿、支气管哮喘、脑外伤、甲状腺功能不足者等,禁用本品。中毒的救治:急性中毒时,先用黄酒20~30滴,加入温开水中,让病人饮服。然后洗胃,不论是口服或肌内注射,中毒时间长短,均应反复洗胃,洗胃后再用20%活性炭混悬液及50%硫酸镁溶液注入胃内。静脉输液。必要时,辅入血浆,呼吸抑制的用呼吸中枢兴奋剂,呼吸衰竭,给吸入含5%二氧化碳的氧气,施行人工呼吸,也可用阿托品、盐酸丙烯吗啡及丙烯左吗喃等。对症治疗及保护肾脏。慢性中毒者,应逐步减量戒除,同时给予镇静剂。
              
诃子 Hezi
《药性论》
为使君子科植物诃子 Terminalia chebula Retz.的成熟果实。主产于云南及 广东、广西等地。秋冬二季采取。晒干。生用或煨用。若用果肉,则去核。
??  【性能】 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  【功效】 涩肠止泻,敛肺止咳,利咽开音。    
???? 【应用】    
????? 1.久泻,久痢。本品酸涩性收,入于大肠,善能涩肠止泻,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可单用,如诃黎勒散(《金匮要略》)。若久泻、久痢属虚寒者, 常与干姜、罂粟壳、陈皮配伍,如诃子皮饮(《兰室秘藏》)。 本品酸涩之性,又能涩肠固脱,涩肠止血。 配伍人参、黄芪、升麻等药,可用于泻痢日久,中气下陷之脱肛;若配伍防风、秦艽、白芷等药,可治肠风证,如治肠风泻血丸(《本草汇言》)。 
?  2.久咳,失音。本品酸涩而苦,其既收又降,既能敛肺下气止咳,又能清肺利咽开音,为治失音之要药。治肺虚久咳、失音者,可与人参、五味子等同用;治痰热郁肺,久咳失音者,常与桔梗、甘草同用,如诃子汤(《宣明论》)。治久咳失音,咽喉肿痛者,常与硼酸、青黛、冰片等蜜丸噙化,如清音丸(《医学统旨》)。
 ??【用法用量】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 【使用注意】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古籍摘要】    
???? 1.《药性论》:“通利津液,主胸膈结气,止水道,黑须发。”
2. 《本草经疏》:“诃黎勒其味苦涩,其气温而无毒。 苦所以泄,涩所以收,温所以通,性敛故能主冷气,心腹胀满;惟温故下食。甄权用以止水道,萧炳用以止肠澼久泄,苏颂用以疗肠风泻血、带下,朱震亨用以实大肠,无非苦涩收敛,治标之功也”。
3. 《本经逢原》:“生用清金止嗽,煨熟固脾止泻”。
  ??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本品含大量鞣质(可达20~40%),其主要成分为诃子酸、原诃子酸等。尚含诃子素、鞣酸酶、番泻苷A等。
  2.药理作用:诃子所含鞣质有收敛、止泻作用,除鞣质外,还含有致泻成分,故与大黄相似,先致泻而后收敛。诃子水煎剂(100%)除对各种痢疾杆菌有效外,且对绿脓杆菌、白喉杆菌作用较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鼠伤寒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用盐酸、乙醚提取的乙醇提取物具有更强的抗菌及抗真菌作用。乙酸乙酯、丁酮、正丁醇和水的提取物、大剂量诃子苯和氯仿提取物具有强心作用。 从干果中用80%乙醇提得的诃子素,对平滑肌有罂粟碱样的解痉作用。
   3.临床研究:据临床报道,用诃子片,口服治急性菌痢100例,临床治愈率94%(新中医,1980,增刊2:23)。取诃子肉、瓜蒌、百部水煎服,治大叶性肺炎,均获良效(武汉新医药,1971,1:25)。用诃子水煎加米醋煮沸。取药液浸渍患处,或用纱布润药液湿敷,治疗急性、慢性湿疹效佳(中西医结合杂志,1988,8,7:442)。
石榴皮 Shiliupi
《名医别录》
为石榴科植物石榴 Punica granatum L. 的果皮。我国大部份地区有栽培, 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果取皮。切小块.晒干,生用或炒炭用。
【性能】 酸、涩,温。归大肠经。
  【功效】 涩肠止泻,杀虫,收敛止血。
  【应用】
  1. 久泻,久痢。 本品酸涩收敛,入大肠经,能涩肠道,止泻痢,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物。可单用煎服;或研末冲服;亦可配肉豆蔻、诃子等药同用。 本品长于涩肠,若配伍党参、黄芪、升麻等药,可治久泻久痢而致中气下陷脱肛者。
2. 虫积腹痛。 本品有杀虫作用,治疗蛔虫、蛲虫、绦虫等虫积腹痛,常与槟榔、使君子等同用,如石榴皮散(《圣惠方》)。
3. 崩漏,便血。 本品能收敛止血,治崩漏及妊娠下血不止者,常与当归、阿胶、艾叶炭等同用,如石榴皮汤(《产经方》)。治便血,可单用煎服;或配伍地榆、槐花等药同用。
  此外,本品尚有涩精、止带作用,亦可用于遗精、带下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3~10g。入汤剂生用,入丸、散多炒用,止血多炒炭用。
  【古籍摘要】
1. 《名医别录》:“疗下痢,止漏精”。
2. 《本草拾遗》:“主蛔虫, 煎服”。
3. 《本草纲目》:“主泻痢,下血,脱肛,崩中带下”。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
  石榴果皮含鞣质10.4%~21.3%,还含石榴皮碱、伪石榴皮碱、异石榴皮碱、N-甲基异石榴皮、没食子酸、苹果酸、熊果酸、异槲皮苷、树脂,甘露醇,糖等。
  2.药理作用:石榴皮所含鞣质,具有收敛作用。果皮煎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史氏及福氏痢疾杆菌、白喉杆菌均有杀灭作用;对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结核杆菌等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堇色毛癣菌、红色表皮癣菌、奥杜盎氏小孢子菌及星形奴卡氏菌等皮癣真菌有抑制作用。对病毒亦有抑制作用。雌性大鼠或豚鼠服石榴果皮粉,可减少受孕率。盐酸石榴碱对绦虫有杀灭作用。
  3.临床研究: 据临床报道,取石榴皮制成100%煎液,烘干研粉装胶囊口服。治疗肠炎、胆道感染、急慢性气管炎、肺部感染、慢性阑尾炎、淋巴结炎、多发性疖肿、外伤感染等共415例,有效率为90%(中药大辞典.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620)。石榴皮浓煎顿服,或用石榴皮煎汤浓缩,烘干制成片剂,口服治疗急性菌痢72例,治愈率95.8%(新医药学杂志,1973,7:10)。 另有用石榴皮等治疗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幼儿腹泻等。用石榴皮水煎,纱布块用药液浸湿,贴于患处,治疗烧伤患者,均获痊愈(吉林中医药,1983,5;29)。
肉豆蔻 Roudoukou
《药性论》
  为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myristica fragrans Houtt的成熟种仁。主产于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亦有栽培。冬、春两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皮壳后,干燥,煨制去油用。
?? 【性能】 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 【功效】 涩肠止泻,温中行气。  
?? 【应用】
  1.虚泻,冷痢。本品辛温而涩,入中焦, 能暖脾胃,固大肠,止泻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治脾胃虚寒之久泻、久痢者,常与肉桂、干姜、 党参、白术、诃子等药同用;若配补骨脂、五味子、吴茱萸,可治脾肾阳虚,五更泄泻者,如四神丸(《证治准绳》)。
  2.胃寒胀痛,食少呕吐。本品辛香温燥,能温中理脾、行气止痛。治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等证,常与木香、干姜、半夏等药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3~9g;入丸、散服,每次0.5~1g。内服须煨熟去油用。  
?? 【使用注意】 湿热泻痢者忌用。   ?
 【古籍摘要】
 1.《药性论》:“能主小儿吐逆不下乳,腹痛;治宿食不消,痰饮。”
 2.《开宝本草》:“主温中消食,止泄,治积冷心腹胀痛,霍乱中恶”。
 3.《本草经疏》:“肉豆蔻辛味能散能消,温气能和中通畅,其气芬芳,香气先入脾,脾主消化,温和而辛香,故开胃,胃喜暖故也。”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肉豆蔻含挥发油5~15%。另含肉豆蔻醚、丁香酚,异丁香酚及多种萜烯类化合物。
  2.药理作用:肉豆蔻所含挥发油,少量能促进胃液的分泌及胃肠蠕动,而有开胃和促进食欲,消胀止痛的功效;但大量服用则有抑制作用,且有较显著的麻醉作用;挥发油中的萜类成分对细菌和霉菌均有抑制作用。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抗炎作用;肉豆蔻及肉豆蔻醚能增强色胺的作用,体内外试验均对单胺氧化酶有中度的抑制作用。肉豆蔻对MCA和DMBA诱发的小鼠子宫癌及皮肤乳头状瘤有抑制作用。
3.临床研究:据临床报道,用煨肉蔻、炒五味子、煨木香、诃子肉、炒吴茱萸共研末,开水调服。治疗慢性腹泻效佳.(中国中医秘方大全(上册)北京:文汇出版社,1989)。 用肉豆蔻、车前子、诃子、木香各等分,研为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部治疗婴儿腹泻,一般l~2次可愈(中原医刊,1986,4:21)。
   4.不良反应:肉豆蔻所含挥发油中有效成份肉豆蔻醚具有一定的毒性,动物试验可引起肝变性;肉豆蔻醚对正常人有致幻作用。对人的大脑有中度兴奋作用。在中毒时,轻者出现幻觉,或恶心,眩晕;重者则谵语,昏迷,瞳孔散大,呼吸变慢,反射消失,甚至死亡。中毒原因及预防:肉豆蔻未经炮制去油,或用量过大,可引起中毒。一般不可用生品。
赤石脂 Chishizhi
《神农本草经》
  为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含水硅酸铝〔Al4(Si4O10) (OH)8'4H2O〕。主产于福建、山东、河南等地。全年均可采挖。拣去杂石。研末水飞或火煅水飞用。
??? 【性能】 甘、涩,温。归大肠、胃经。
???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敛疮生肌。
??? 【应用】
??? 1. 久泻,久痢。本品甘温调中,味涩质重,入于胃肠,长于涩肠止泻,尚可止血,为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物。治泻痢日久,滑脱不禁,脱肛等证,常与禹余粮相须为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若虚寒下痢,便脓血不止者,常与干姜、粳米同用,如桃花汤(《伤寒论》)。
??? 2. 崩漏,便血。本品味涩能收敛止血,质重入于下焦,而以崩漏、便血者为多用。治崩漏,常与海螵蛸、侧柏叶等同用,如滋血汤(《和剂局方》);治便血、痔疮出血,常与禹余粮、龙骨、地榆等药同用。本品温涩,既可固冲,又可止带,配伍鹿角霜、芡实等药,可用于妇女肾虚带脉失约日久而赤白带下者。
??? 3. 疮疡久溃。本品外用有收湿敛疮生肌的功效。治疮疡久溃不敛,可与龙骨、乳香、没药、血竭等同用,研细末,掺于与疮口。此外,外用亦治湿疮流水、外伤出血等。
???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 。外用适量。研细末撒患处或调敷。
??? 【使用注意】 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孕妇慎用。畏官桂。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泻痢,肠澼脓血,下血赤白。”
??? 2.《名医别录》:“疗腹痛肠澼,下痢赤白,······女子崩中漏下,产难胞衣不出”。????
  3. 《本经逢原》:“赤石脂功专止血固下。仲景桃花汤下痢便脓血者,取石脂之重涩,入下焦血分固脱,······火热暴注,初痢有积滞者勿用”。
??? 【现代研究】
1. 化学成分:本品主含含水硅酸铝,尚含相当多的氧化铁等物质。
  2. 药理作用:有吸附作用。能吸附消化道内的有毒物质、细菌毒素及代谢产物,减少对肠道粘膜的刺激,而呈止泻作用。对胃肠粘膜有保护作用。能制止胃肠道出血,显著缩短家兔血浆再钙化时间。
  3.临床研究: 取赤石脂、白及,用量按1:1比例配制,温开水调成糊状空腹服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40例,总有效率95%(浙江中医杂志,1991,6:247)。复方石脂片(赤石脂、枯矾、天仙子)治疗慢性腹泻35例,总有效率为943%(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4,3:146)。取赤石脂、冰片,用量比例为10:1,将二药分别研细末。外敷,治烧伤(四川中医,1985,8:53)。
            
禹 余 粮 Yuyuliang
《神农本草经》
为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主产于浙江、广东等地。全年可采。拣去杂石,洗净泥土,干燥。醋煅用。
【性能】 甘、涩,平。归胃经。
【功效】 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止带。
【应用】
1.久泻,久痢。本品甘涩性平,能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者,常与赤石脂相须而用,如赤石脂禹余粮汤(《伤寒论》)。
2. 崩漏,便血。本品质重味涩,能收敛止血,主下焦出血证。治崩漏,常与海螵蛸、赤石脂、龙骨等同用,如治妇人漏下方(《千金方》);若配人参、白术、棕榈炭等药,可用于气虚失摄之便血者。
3.带下。本品入下焦,能固涩止带。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常与海螵蛸、煅牡蛎、白果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10~20g。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下赤白”。“主漏下”。
2.《本草纲目》:“催生,固大肠”。 又云:“禹余粮手足阳明血分重剂也,其性涩, 故主下焦先后诸病”。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本品含氧化铁及磷酸盐,尚有AI、Ca、Mg、K、Na、PO4、SiO4和粘土杂质。
2.药理作用: 100%禹余粮的生品,煅品,醋品水煎液能抑制小鼠肠蠕动。生品禹余粮能明显缩短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而煅品则出现延长作用。据报道禹余粮能促进胸腺增生,提高细胞免疫功能作用。
        
        第三节 固精缩尿止带药
本类药物酸涩收敛,主入肾,膀胱经。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某些药物甘温还兼有补肾之功。适用于肾虚不固所致的遗精、滑精、遗尿、尿频以及带下清稀等证,常与补肾药配伍同用,宜标本兼治。
????本类药酸涩收敛,对外邪内侵,湿热下注所致的遗精、尿频等不宜用。
山茱萸 Shanzhuyu
《神农本草经》
???  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的成熟果肉。主产于浙江、安徽、河南、陕西、山西等地。秋末冬初采收。用文火烘焙或置沸水中略烫,及时挤出果核。晒干或烘干用。
【性能】 酸、 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补益肝肾,收敛固涩。
【应用】   
????? 1.腰膝酸软,头晕耳鸣,阳痿。本品酸微温质润,其性温而不燥,补而不峻,补益肝肾,既能益精,又可助阳,为平补阴阳之要药。治肝肾阴虚,头晕目眩、腰酸耳鸣者,常与熟地,山药等配伍,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 治命门火衰,腰膝冷痛,小便不利者,常与肉桂、附子等同用,如肾气丸(《金匮要略》);治肾阳虚阳痿者,多与鹿茸、补骨脂、巴戟天、淫羊藿等配伍,以补肾助阳。    
2.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本品既能补肾益精,又能固精缩尿。于补益之中又具封藏之功,为固精止遗之要药。 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者,常与熟地、山药等同用,如六味地黄丸(《小儿药证直诀》)、肾气丸(《金匮要略》);治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者。常与覆盆子、金樱子、沙苑子、桑螵蛸等药同用。
3.崩漏,月经过多。 本品入于下焦,能补肝肾、固冲任以止血。 治妇女肝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及月经过多者,常与熟地黄、白芍药、当归等同用,如加味四物汤(《傅青主女科》);若脾气虚弱,冲任不固而漏下不止者,常与龙骨、黄芪、白术、五味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4.大汗不止,体虚欲脱。 本品酸涩性温,能收敛止汗,固涩滑脱,为防止元气虚脱之要药。治大汗欲脱或久病虚脱者,常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如来复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此外,本品亦治消渴证,多与生地、天花粉等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急救固脱20~30g。
【使用注意】 素有湿热而致小便淋涩者,不宜应用。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心下邪气,寒热,温中,逐寒湿痹,去三虫”。
2.《药性论》:“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止老人尿不节。”
???? 3.《汤液本草》:“滑则气脱,涩剂所以收之,山茱萸止小便利,秘精气,取其味酸涩以收滑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果实含山茱萸苷、乌索酸、莫罗忍冬苷、7—O—甲基莫罗忍冬苷、獐牙菜苷、番木鳖苷。此外,还有没食子酸、苹果酸、酒石酸、原维生素A、以及皂苷、鞣质等。
  2.药理作用:果实煎剂在体外对痢疾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堇毛癣菌,流感病毒等有不同程度抑制作用。山茱萸注射液能强心、升压。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山茱萸醇提取物对四氧嘧啶、肾上腺素性及链脲佐菌素(STZ)所形成的大鼠糖尿病,有明显降血糖作用。山茱萸流浸膏对麻醉犬有利尿作用。山茱萸对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有增强作用,体外试验能抑制腹水癌细胞。有抗实验性肝损害作用。对于因化学疗法及放射疗法引起的白细胞下降,有使其升高的作用。且有抗氧化作用。有较弱的兴奋副交感神经作用。所含鞣质有收敛作用。
   3.临床研究:据临床报道,以山茱萸为主,配五味子、乌梅、苍术煎服。治疗糖尿病1l0例,总有效率85.4%(山东中医杂志,1988,7,2:27)。五味子合剂(五味子、山茱萸肉等),治内耳眩晕者,效良(陕西中医,1989,10,12:535)。干山茱萸碾末,每晚睡前以陈醋调成糊丸,敷于双足涌泉穴,治单纯性口腔溃疡反复发作者,有效(新中医,1992,3:163)。
覆盆子 Fupenzi
《名医别录》
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 Rubus chingii Hu 的未成熟果实。主产浙江、福建等地,夏初果实含青时采收。沸水略烫。晒干生用。
【性能】 甘、酸,微温。入肝、肾经。
【功效】 固精缩尿,益肝肾明目。
【应用】
1.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本品甘酸微温,主入肝肾,既能收涩固精缩尿,
又能补益肝肾。治肾虚遗精、滑精、阳痿、不孕者,常与枸杞子、菟丝子、五味子等同用,如五子衍宗丸(《丹溪心法》);治肾虚遗尿、尿频者,常与桑螵蛸、益智仁、补骨脂等药同用。
  2.肝肾不足,目暗不明。本品能益肝肾明目。治疗肝肾不足,目暗不明者,可单用久服,或与枸杞、桑椹子、菟丝子等药同用。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古籍摘要】
1.《名医别录》:“益气轻身,令发不白”。
2.《本草备要》:“益肾脏而固精,补肝虚而明目,起阳痿,缩小便”。
  3.《本草正义》:“覆盆,为滋养真阴之药,味带微酸,能收摄耗散之阴气而生津液,故寇宗奭谓益肾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语虽附会,尚为有理”。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覆盆子含有机酸、糖类及少量维生素C,果实中还含有三萜成分、覆盆子酸、鞣花酸和β-谷甾醇。
2. 药理作用:覆盆子对葡萄球菌、霍乱弧菌有抑制作用。同时有雌激素样作用。
             
桑 螵 蛸 Sangpiaoxiao
《神农本草经》
?   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Tenodera sinensis Saussure 小刀螂Statilia maculata (Thunberg)或巨斧螳螂Hierodula patellifera(Serville)的卵鞘。分别习称“团螵蛸”、“长螵蛸”及 “黑螵蛸”。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深秋至次春采收。置沸水浸杀其卵,或蒸透晒干用。
  【性能】 甘、咸,平。归肝、肾经 。
  【功效】 固精缩尿,补肾助阳。
  【应用】              
   1.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本品甘能补益,咸以入肾,性收敛。能补肾气,固精关,缩小便。为治疗肾虚不固之遗精滑精、遗尿尿频、白浊之良药。治肾虚遗精、滑精, 常与龙骨、五味子、制附子等同用,如桑螵蛸丸(《世医得效方》);治小儿遗尿,可单用为末,米汤送服;治心神恍惚,小便频数,遗尿,白浊,可与远志、龙骨、石菖蒲等配伍,如桑螵蛸散(《本草衍义》)。  
???  2.阳痿。本品有补肾助阳功效。可治肾虚阳痿,常与鹿茸、肉苁蓉、菟丝子等药同用。  
?  【用法用量】 煎服,6~10g。  
??? 【使用注意】 本品助阳固涩,故阴虚多火,膀胱有热而小便频数者忌用。 
? 【古籍摘要】
1.《神农本草经》:“主伤中、疝瘕、阴痿,益精生子,女子血闭腰痛,通五淋,利小便水道”。
??????? 2.《名医别录》:“疗男子虚损,五脏气微,梦寐失精,遗溺。”
3.《本经逢原》:“肝肾命门药也,功专收涩,故男子虚损,肾衰阳痿、梦中失精遗溺白浊方多用之。”   
?????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并有铁、钙、及胡萝卜素样的色素。另外,团螵蛸外层与内层均含有17种氨基酸,7种磷脂成分。
2. 药理作用: 经药理试验证明,本药具有轻微抗利尿及敛汗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另有报道,本药还具有促进消化液分泌;降低血糖、血脂及抑制癌症作用。
   3.临床研究:据临床报道,芙桑膏(桑螵蛸、芙蓉花共研末,香油调匀)外涂治疗带状疱疹,一般1—2天可愈(山东中医杂志,1984,6;45)。取桑螵蛸炒炭存性,研成细末,糖水送服(中药通报,1986,7:60);或用桑螵蛸配益智仁、黄芪、山药,按15:15:10:10比例,共烘干研末,冲服或吞服(黑龙江中医药,1990,(1):23);治小儿遗尿证均获良效。
金樱子 Jinyingzi
《雷公炮炙论》
为蔷薇科植物金樱子 Rosa laevigata Michx. 的成熟果实。主产广东、四川、云南,湖北,贵州等地。9~10月采收。去刺及核,晒干用。
【性能】 酸、涩,平。归肾、膀胱、大肠经。
  【功效】 固精缩尿止带,涩肠止泻。
  【应用】
  1. 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带下。本品味酸而涩,功专固敛,具有固精、缩尿、止带作用。适用于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带脉不束之带下过多。可单用本品熬膏服,如金樱子膏(《明医指掌》);或与芡实相须而用,如水陆二仙丹(《仁存堂经验方》);或配伍菟丝子、补骨脂、海螵蛸等补肾固涩之品同用。
  2. 久泻、久痢。 本品入大肠,能涩肠止泻。治脾虚久泻、久痢,可单用浓煎服;或配伍党参、白术、芡实、五味子等同用,如秘元煎(《景岳全书》)。
此外,取其收涩固敛之功, 本品还可用于崩漏,脱肛,子宫脱垂等证。
  【用法用量】 煎服。6~12g。
  【古籍摘要】
  1.<<蜀本草>>:“主治脾泄下痢,止小便利,涩精气。”
  2.<<本草备要>>:“固精秘气, 治梦泄遗精,泄痢便数”。
  3.<<本草求真>>:“生者酸涩,熟者甘涩,当用其将熟之际,得微酸甘涩之妙,取其涩可止脱,甘可补中,酸可收阴,故能善理梦遗崩带遗尿”。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 金樱子含苹果酸,枸橼酸(柠檬酸),鞣酸及树脂,尚含皂苷,维生素C。另含丰富糖类,其中有还原糖60%(果糖33%),蔗糖l.9%,以及少量淀粉。
  2.药理作用: 金樱子所含鞣质具有收敛、止泻作用。煎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破伤风杆菌、钩端螺旋体及流感病毒均有抑制作用;金樱子煎剂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3.临床研究: 据临床报道,用金樱子浓煎成100%溶液,以温开水冲服,治疗子宫脱垂203例,有效率为76%(中国中药杂志,1993,18,7:426)。金樱子、瘦猪肉炖服治疗多例盗汗,均收显著疗效(临床验方集锦,福建科技出版社,1982,40)。用金樱子浓煎,按2%0比例加尼泊金防腐,空腹服,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获良效(中医杂志,1985,26,6:71)。
海 螵 蛸 Haipiaoxiao
《神农本草经》
为乌鲗科动物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 Hoyle的内壳。产辽宁、江苏、浙江沿海等省。收集其骨状内壳洗净,干燥。生用。???????
  【性能】 咸、涩,微温。归肝、肾经。
??????【功效】 固精止带,收敛止血,制酸止痛,收湿敛疮。
  【应用】  
????? 1.遗精,带下。本品温涩收敛,有固精止带之功。治肾失固藏之遗精、滑精,常与山茱萸、菟丝子、沙苑子等药同用;治肾虚带脉不固之带下清稀者, 常与山药、芡实等药同用;如为赤白带下,则配伍白芷、血余炭同用,如白芷散(《妇人大全良方》)。
???   2.崩漏,吐血,便血及外伤出血。本品能收敛止血。治崩漏,常与茜草、棕榈炭、五倍子等同用,如固冲汤(《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吐血、便血者,常与白及等分为末服;治外伤出血,可单用研末外敷。
???   3.胃痛吐酸。本品味咸而涩,能制酸止痛,为治疗胃脘痛胃酸过多之佳品。常与延胡索、白及、贝母、瓦楞子等药同用。
???????4.湿疮,湿疹,溃疡不敛。本品外用能收湿敛疮。治湿疮、湿疹,配黄柏、青黛、锻石膏等药研末外敷;治溃疡多脓,久不愈合者,可单用研末外敷,或配煅石膏、枯矾、冰片等药共研细末,撒敷患处。
   【用法用量】 煎服,6~12g。散剂酌减。外用适量。
   【鉴别用药】 海螵蛸与桑螵蛸,两药均有固精止遗作用,均可用以治疗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证。但桑螵蛸固涩之中又能补肾助阳,而海螵蛸固涩力较强。
   【古籍摘要】  
???   1.《神农本草经》:“主女子赤白漏下经汁,血闭,阴蚀肿痛,寒热癥瘕,无子。”   
????????? 2.《本草品汇精要》:“止精滑,去目翳。”
   3.《玉楸药解》:“止吐衄崩带,磨翳障,疗跌打汤火,泪眼雀目,重舌鹅口,喉痹,耳聍,缩瘿消肿,拔疔消毒,敛疮燥脓, 化 止 ,收阴囊湿痒,除小便血淋。”??????  
   【现代研究】
1.化学成分:海螵蛸主要含碳酸钙87.3%~91.75%,壳角质,粘液质。尚含多种微量元素,其中含大量的钙,少量钠、锶、镁、铁以及微量硅、铝、钛、锰、钡、铜。
2.药理作用:海螵蛸具有抗消化性溃疡、抗肿瘤、抗放射及接骨作用。海螵蛸中所含的碳酸钙能中和胃酸,改变胃内容物pH值,降低胃蛋白酶活性,促进溃疡面愈合。另外,其所含腔质与胃中有机质和胃液作用后,可在溃疡面上形成保护膜,使出血趋于凝固。通过动物实验,海螵蛸有明显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海螵蛸依地酸提取液对S180肉瘤及腹水型肉瘤均有抑制作用。海螵蛸水提液灌胃可明显提高60Co射线辐射大鼠的存活率及血中5—羟色胺含量。
  3.临床研究:据临床报道,用海螵蛸配明矾、延胡索、蜂蜜制成片剂,口服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胃溃疡,胃及十二指肠复合型溃疡,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炎症等280例,有效率为98,2%(中草药通讯,1970,3:24)。用海螵蛸、生大黄各研细粉,装入胶囊凉开水送服,共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50例,有效率为98%(中西医结合杂志,1986,6,11:665)。本品对脑出血所致应激性胃溃疡出血同样有效(天津中医,1988,1:8)。用血竭、海螵蛸、赤石脂、大黄水煎,每晚睡前灌肠,治疗30例溃疡性结肠炎,总有效率为96.7%(辽宁中医杂志,1989,13,7:28)。另有用本药治疗疟疾、哮喘及作胃肠造影的报道。
莲 子 Lianzi
《神农本草经》
?? 为睡莲科植物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成熟种子。主产于湖南、福建、江苏、浙江及南方各地池沼湖溏中。秋季采收。晒干。生用。
  【性能】 甘、涩,平。归脾、肾、心经。
????? 【功效】 固精止带,补脾止泻,益肾养心。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