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乐在工作100招

_2 理查.卡尔森 (美)
知道在什么时候希望看到工作结果,就在那个时候给他一份工作报告。企业沟通有两种流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向老板汇报工作与活动的结果是你的一项重要任务,而这就是最重要的自下而上的沟通。所有工作的目标只有一个:理解老板希望你完成什么工作,并将这些任务的完成情况反馈给他。
同事、老板、客户、自己,这是在办公室里的四个元素。如果再要找一个的话,那恐怕就是电脑了。有人形容与顾客接触的痛苦过程就象植皮,这确实很有道理。
乐点:以真诚得态度和客户沟通,将会进入他得内心。
记得我和可爱的艾琳相识是在文学课上,虽然她不是我的第一个女朋友,但她是我这辈子最爱的女人,是我今生唯一的妻子。回想起来,我开始追求她的时候可以称为张牙舞爪拳打脚踢。
最初的开始是这样的。文学老师汤小姐让我们表演一个舞台剧,我主动要求和艾琳在一起配合训练。当时的场景是女主角向警察问路,艾琳是女主角,我只是那个只有一句台词的警察。女主角向警察问,“CouldyoutellmethewaytotheChianCinema?”(中国戏院怎么走?)我应该回答说,“Sorry,Idon‘tknow。ButIthinkgostraight,please。”(对不起,我不是很清楚。不过,我想应该一直向前吧)但是,我故意说了一句,“I’mgladtoseeyou,Let‘sgotogether。”(非常高兴见到你,我们一起去吧)
课堂上的人都笑了,文学老师汤小姐又惊讶又好笑地看着我们,说:“你这个样子小姐会被你吓跑的!”听了这话,我向艾琳挤了挤眼睛,象是在问她,“你会被吓跑吗?”。
★将和客户沟通与追求爱情相提并论难免有些不伦不类,但是,我想这两个行为还是有类比性的。寻找客户和追求爱情同样都是比较艰难的事情,何况,从客户兜里掏钱与得到爱情、与一个女子相爱终生的过程,都是由陌生到亲密无间的。
在和爱琳接触的开始,我想利用一切办法引起她的注意,即使违反课堂的纪律也在所不惜。这与客户在开始交往是相同的。成功推销人共同体验的法则是,“接近客户的30秒,决定了推销的成败”。确实是这样,在推销产品之前,首先要推销自己。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客户尽最大可能了解到自己的优势。因为,没有人会耐心的看商品说明和产品报价,而你自己就是整个产品的代言人、说明书。
“客户不是购买商品,而是购买推销商品的人”,这句名言流传已久。获得客户不是仅靠强而有力的说词,而是仰仗着推销人举止言谈中散发出来的人性与风格魅力。接近准客户时,不需要一味地向客户低头行礼,也不应该迫不及待地向客户说明商品,这样做,反而会引起客户逃避。当刚接近客户时,只向他们介绍产品,往往无法迅速地与客户进行沟通。让客户喜欢自己才真正关系着销售业绩的成败,因此接近客户的重点是让客户对自己抱有好感,先从心理上接受开始。
爱琳是个漂亮的女孩子,除了我,追求她的人还有不少。这些追求她的人甚至还可以分出几类:
一、苍蝇
他们通常带着眼镜,个子不高,动词的现在式和过去式永远弄不清,所以讲话显得很有后现代主义气息。他们最常用的一招就是一天打十通以上的电话,并且自愿当计程车司机。
二、鲨鱼
鲨鱼是那种闻血兴奋的动物。他们通常总是在舞会的墙壁旁四处游走做出一副很孤傲的神情,最喜欢的求爱方式就是写长篇情书,不过信的内容大多抄自T•S•艾略特的诗集或流行歌曲的歌词。
三、狼
狼是比较难对付的动物。他们有速度、力量,还有巨大的獠牙。最重要的是,极具攻击性的狼处变不惊,攻守有据,他们处理事情从不拖泥带水。
让老板给你上课(4)
理查·卡尔森
★我不属于以上三种的任何一个,从娶到爱琳就可以看出来,我属于成功者的那一类。苍蝇们基本上没有什么野心或诡计,既不叮人也不吸血,顶多只是发出嘶嘶的噪音。但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在于总是没有重点的在身边飞来飞去,无止境的死缠烂打。相比之下,鲨鱼们嗅觉灵敏,往往能够发现猎物,最早发动攻击。但是他们的行为特征总是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做了一次攻击后就没有了下文。至于狼,是最难对付的。狼们在草原上横行已久,荤腥不忌、大小通吃、远交近攻、交游极广,往往能够把猎物征服并且撕碎。狼也有缺点,这缺点就是操之过急。因为在狼的心目中,自己是战士、是骑士、是君主、是王。
在与客户交往的过程中,许多人不经意的就成为了注定失败的苍蝇、鲨鱼和狼。死缠烂打、没有耐性和操之过急都不能打开客户的心门。因为任何人碰到从未见过面的第三者,内心深处总是会有一些警戒心,相信你也不例外,所以当你开始死缠烂打的时候,往往使这种“内心戒备”加强;没有耐性则赢得不了任何人的注意和信任,使你变得仅仅是产品资料的提供者,而不是产品的真正销售者;操之过急的人在接触客户时,会对自己有一种“选择”的心理暗示,因为他们大部分非常相信自己的能力,感觉在挑选客户、在选择机会。
我没有象一些老派的求爱者那样,写情书、送鲜花,而是有机会就和爱琳面对面的交流。我觉得这种方式最为直接,我们互相倾诉和聆听,能够感觉到心心相印。最为美好的是在一次周末舞会上——10月9号——那也是我和爱琳的定情之日。我和爱琳是理所应当的一对,在在舞会大厅中心翩翩起舞,周围尽是一些羡慕的目光。
为舞会伴奏的乐队叫什么名字我已经忘记了,不过,我结结实实的记得第七支曲子是“猫王”艾尔维斯•普莱斯利的《Lovemetender》。我带着爱琳向舞台旋转过去,然后,我勇敢的从歌者手中拿过麦克风,合着音乐轻声吟唱,“Lovemetender,lovetrue。。。。。”当时,全场的人都停了下来,围拢在舞台前面,目光的焦点都集中在爱琳身上。她的模样就象是一个被人偷偷亲吻的公主。
★这只不过是我的恋爱故事,但是我想还是有一些心得能够提供给想要恋爱和正在恋爱的难兄难弟,以及想与客户沟通和正在与客户沟通的办公室难兄难弟。
首先是重视面对面的沟通。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我们可以以一种更准确、便捷的、及时性的方式获得信息,为讨论、澄清问题、理解和即刻反馈提供了场所。而且在沟通时候要观察对方身体语言、语音语调这些丰富口头交流的重要因素,避免其他交流方式产生的误导或者难以理解。
在不管什么样的沟通交流活动中,主题突出、目的明确都是我们必须确保的前提。不要等一切都结束了,没有让别人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甚至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究竟要干什么、有什么样的目的。就象一些不得要领的求爱者,情书、鲜花送了一大堆,电影也看了许多场,但是最后没有什么明确表示,让人摸不到头脑。
B:
沟通的第一定义是人们分享信息、思想和情感的任何过程;它的另外一种定义是通过信息交互作用来影响看法、决策和行为。客户为什么会与我们合作?为什么会接受我们的产品和服务?其实这不外乎两个原因:一,客户对我们的完全信任;二,客户一定在合作当中获得利益和好处,这也是相互之间合作的根本动力。互相信任、明确利益点,这些都是需要通过沟通来完成的。
让老板给你上课(5)
理查·卡尔森
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一般要经过“第一类了解——接触——第二类了解——切入主题”这个过程。
★第一类了解
发展一个新客户,首先要明确你的主题是什么,给对方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事前准备了什么样的客户解决方案;其次熟悉将面对的客户情况,包括职务、日程安排、性格、爱好等方面,
以便在面对面沟通时寻找共同话题,使交谈过程变得融洽。根据以上了解的情况,合理安排与客户接触的方法和形式。
★接触
在前面说过,任何人碰到从未见过面的第三者,内心深处总是会有一些警戒心。所以,在拜访客户时一定要礼貌先行,这样才不会使客户在与自己交流的时候产生抗拒心理。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是相互的,只要您事先尊敬别人,您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也只有这样您才能获得与他人沟通、交流的机会,也是他人以礼相待的基础。在与客户接触过程中要多尊重别人的意见,要学会多问征求性的话语,比如“好吗?”、“您看行吗?”、“您觉得呢?”等等。这样他们才会愿意与您交往,乐意合作。
客户按处事风格可分为细致型与粗放型。细致型客户喜欢知道你所从事业务的细节,而粗放型上司只要听大方面的汇报。细致型客户要求你花更多的时间向他汇报,但他也会帮助你考虑很多细节因素,而且会主动帮助你协调联络,从而节省你思考及疏通关节的时间。粗放型客户习惯于放手让你做各种方案,他不乐意做问答题,只愿做选择题。
★认清客户的类型
客户在选择产品的时候,按其本质可归结为两类:修旧型与创新型。修旧型的客户要求你对其现有的资源、数据库、流程等进行翔实的考证与修改,从而制定改进方案,达到以求精益求精;创新型的客户更着重于对新问题的新解决方案,以便迅速突破,根本性地节约成本。但是,无论哪种客户,都不能守旧,而应在修旧的基础上创新。若客户为修旧型,可将修旧所需的大量烦琐工作交通过细致耐心的服务来使其满意;若客户为创新型,则要调动自己创造的欲望与潜力。
★第二类了解
第二类了解是从客户方面来讲的,使客户更深入的了解产品、服务。这就需要你在沟通过程中引起客户的注意和兴趣。与客户保持联络、增进沟通,在业务谈之后,不定期或定期的对客户进行回访,可以采用电话问候、一起喝喝茶、或其它活动,将业务方面的信息递进传达。
★选择合理的交流方式
由于性格各异,有些客户喜欢用数据说话,大小事务均要用具体的数据比较分析;有些客户擅长估测,依照他多年的经验积累便可迅速决定。碰到数据型客户,平时就得留心收集数据,养成做表格的好习惯,并调动所能控制的力量,尽量提交填满数字的表格。这样,翔实有力的结论便脱颖而出。遇上估测型客户,很多情形下你可以节省收集分析枯燥数据的时间,但若客户作出极有可能错误的理解时,要改变他就十分不易。此时你需要加倍地收集数据,并找出逻辑关系,然后意志坚定地说服他。鉴于真理是建立在数据之上的,因此养成重视数据、善待数据的习惯。
另外,有些客户喜欢得到书面汇报,有些客户厌恶看冗长的电子邮件,希望你口头汇报。无论哪种,重大问题均需书面汇报,也可备查。至于书面与口头汇报的比例,可以根据客户的喜好与自身的优势,合理安排。
★切入主题
与客户沟通的目的就是共同合作,将合作意项坦诚的表示出来,会提高个人的信任度。
尽量把业务方面的问题阐述清楚,让客户理解你的意思和态度,如果你没弄明白对方的意思,自己却产生了其他的某种理解或是设想,大可以直接问对方,要尽快地弄清对方的意思,尽早解决在互相交流中产生的误解。
当你和第一位客户愉快相处,并且完成了第一项工作任务时,就会发现这并不是工作中的痛脚,而是结交朋友、开拓生活和事业的一个好办法。因为知道了别人最在意什么,别人的意愿就会在你的把握之中。
一旦找到了打开某人心锁的钥匙,往往可以反复用这把钥匙去打开其他的心锁。
——职业培训专家史蒂文•布朗
另外,就是一些日常的小技巧了,只要在和别人相处时稍加注意,就会有良好的“客户缘”。
听清楚并牢记新相识的名字,且记下正确读法和写法
在与他/她对话时,刻意提及对方的名字数次
准时赴约,衣着恰当
预备30秒钟的自我介绍「广告」
在开始介绍自己前先了解别人多一点
对自己的话题感到强烈的兴趣
清楚简洁地带出自己的讯息
谈话时与对方有直接眼神接触
配合适当的声线及身体语言,使谈话内容更为生动
让别人参与进你的话题,切忌不断作个人「演说」
计划梦想(1)
理查·卡尔森
许多人都无奈的把办公室称为地狱,那里虽然没有恶魔和烈火,但是却有让人无法忍受的枯燥、疲惫和厌倦。我们会在工作一年两年之后,出现这种将办公室当作是地狱的幻觉。同时也会感觉到自己简直与机器人一样,每天上了班就希望能早点下班,一点也没有了工作的乐趣。
Peter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是同时毕业并且找到工作,他与我不同,顺利的找了一家大的软件公司成为一名实习技术员。当时他兴奋的不得了,加入这家公司可是Peter梦寐以求的。
记得他刚到那家软件公司时,Peter每天6点就要起床,每天都要对着设计图忙上半天,频繁接受上司的核定。Peter周围的同事大部分都有丰富的经验,有的甚至是CPA兼MBA,或者以前是公司的财务主管。每每开会,看到他们的建议和意见,Peter总是感到差距:为什么自己就没有想到?Peter一直在悄悄地努力,为了做好自己的工作,他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有的时候忙的都没有时间吃中饭。但是,这种紧张和压力使Peter始终处于兴奋之中。仅仅经过了4个月的实习,Peter就顺利地成了这家公司的一名职员。
★我们在刚刚跨入办公室之初,不但干劲十足、激情高涨,而且对自己的职业前途也寄予“厚望”。还记得当初的我们吗?意气风发的面对新的一天,对刚接手的工作充满了激情,对工作中的每个细节充满了新鲜感,期待着征服工作中那些不可预见的问题;每天早上一睁眼就兴冲冲地奔向办公室,为了一个新鲜的想法彻夜难眠,就象比尔•盖茨曾言:“每天早晨醒来,一想到所从事的工作和所开发的技术将会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和变化,我就会无比兴奋和激动。”
一年以后,Peter已经成为了部门主管。他非常熟悉行业中每个对手的情况,手里的业务也能娴熟处理。当时的Peter已经很是被人羡慕了,独立办公室,舒适的工作环境;工作轻松稳定,依照他的发展势头,失业的可能几乎为零;而且每月的薪水和福利都很不错。
但是,就是这样的工作状态,却让Peter苦不堪言。据Peter自己说,现在一天的工作,如果压缩起来集中干,绝对不超过两个小时。于是,他大部分的时间就是在聊天、看报纸、上网。往日的工作激情已经燃烧殆尽,不过他每天还是好好地工作——只因为在这个岗位上,工作就是自己的责任。而这个“好”字,只是按部就班的好、尽量不出差错的好。Peter经常在办公室里觉得焦躁、痛苦甚至怨恨,总在被无聊的工作折磨。Peter经常给我打电话抱怨,实在怀念当初的时光,激情四射,发誓要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现在简直就是在浪费生命。
★如果长时间地在某一环境下工作,人很容易成为技术娴熟的工作骨干,但日复一日地重复相同而琐碎的事务,就有一种被榨干了的感觉。要是再加上很少得到上级的表扬,或者经常得到不好的评价,这样就很容易会有一种无助感,从而导致工作情绪低落。所以出现这种情绪,主要是因为这些人只知道单一工作,而没有明白自己工作的价值。其实只要在工作中树立起使命感,明确自己要实现一定的价值的话,就能在个人工作中产生前进的动力。
人总是在痛苦和厌倦之间摆动,远离痛苦就接近厌倦,远离厌倦就接近痛苦。
——莎士比亚
用莎翁这句名言来比喻工作与激情的关系确实比较恰当,当一个人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会因为无所事事而痛苦;但是,长时期的从事某项工作,就会因为不停的重复自己而产生厌倦。其实,Peter所面临的问题非常正常,几乎是每个人在工作2—5年后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对于工作厌倦,甚至缺乏对于生活也产生厌倦。这种对于工作的厌倦,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心理反应,比如在办公室里感到烦躁,效率低、错误多,经常感到头痛、疲倦、全身无力,心情压抑,经常莫明其妙地大动肝火,而且会伴有不同程度的躯体疾病,包括周期性偏头痛、过敏症、胃溃疡、高血压症、腰背痛等。
Peter终于辞职了,开始做起了“自由人”。他每天在家里工作,彻底摆脱了办公室。互联网和PC成为了他的赚钱机器,和外界的沟通就是靠网络和电话,甚至连财务方面都是交给银行经纪打理。
开始Peter对于这种状态非常满意,每天早晨每偶闹钟打扰,穿着睡衣就可以开始工作,听音乐、吃零食再也不用遮遮掩掩。最令他高兴的事情就是每天傍晚看着那些忙碌的“上班族”从自己的楼前经过,他们那种疲惫不堪的神情,让自己觉得无比幸福。但是,好景不长,这种幸福感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Peter又回到了当初办公室的状态:感到压抑、工作枯燥、莫名的烦躁不安。再看到那些忙碌了一天的人们,觉得那才是真正的幸福,而自己不过是一个被世界遗忘的可怜虫。
★ 我非常理解Peter为什么辞职,他希望换一种方式生活,摆脱工作和办公室。或者说,他希望通过辞职来接触一个新的工作环境,以次来调动自己的热情,重新找到那种工作伊始时的好奇、兴奋、新鲜......许多人是靠频繁的换工作来解决问题的。每一次对工作出现厌倦,当忍耐达到极限的时候,就会鼓励自己换个工作环境;然而每一次的跳槽结果,都会是再一次无法摆脱的厌倦,再一次的情绪低落。因为换工作只是表面上摆脱了有形的工作,但是没有解决的是在工作中的心态。
尽管Peter职工回家做了“自由人”,而且他还能骄傲的看着那些忙碌回家的人,嘲笑以前的自己,但是每天在家里面对毫无变化的狭小世界,机械重复地做同一件事情,将又回落到曾经的“办公室陷阱”里。家里无非是一个更为狭小的办公室,而且平时与外界缺乏接触,没有固定的社交圈,朋友也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而减少,更不能参加相应的社会活动,比如工作上的培训或者经验交流。在这种严重缺乏与他人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情况下,Peter随之产生的孤独和痛苦之以及烦躁不安的情绪就不足为奇了。
当我意识到Peter的心态有问题时,他的心理问题已经很严重了。每天只是蒙头大睡,醒来就面对着屋里的摆设发呆,有时候会盯着一只玻璃瓶子看上大半天。面对我的追问,Peter痛苦的承认自己情况非常不好,甚至有过想要自杀的念头。我问他为什么不去看心理医生。他说,因为工作这点小事去看心理医生,会让人觉得自己很懦弱无能。我立刻打电话通知了Peter的姐姐和姐夫,我们合力将他送到了心理咨询门诊。事情后来变的很好,Peter只在那里呆了不到两个星期就回家了。回来后,Peter好象换了一个人,他悄悄告诉我,自己已经学会了对付工作的魔法——时刻为自己设立梦想。
许多人都无奈的把办公室称为地狱,那里虽然没有恶魔和烈火,但是却有让人无法忍受的枯燥、疲惫和厌倦。我们会在工作一年两年之后,出现这种将办公室当作是地狱的幻觉。同时也会感觉到自己简直与机器人一样,每天上了班就希望能早点下班,一点也没有了工作的乐趣。
不少人采用消极的办法来对待,比方说忍受、躲避、掩饰等等,但是时间一长,你就会发现心情会变得更糟糕,即使是不停的换工作,也无法摆脱。还有一些人试图在工作间隙来玩游戏或者搞幽默来缓解,或者跑到室外用自己不满的拳头击打墙壁、树木以及其他的什么。但是,我觉得这也不是明智的选择,同样是一种消极的解决方式。
不要轻视工作中的厌倦感,它是很致命的。工作步调不断加快,得失之间也变得鲜明无比。而这种讨厌的厌倦感会让我们散漫、见怪不怪、以至程序化地完成工作任务。长此以往,工作积极性自然下降,情绪的变坏常让自己头昏脑涨,稍有心态调整不当,就有可能落入情绪忧郁的恶性循环中。我实在不想看着你成为第二个倒霉的Peter,面对问题时的求助,并不是软弱的表现;在很多的时候,坦白比忍受需要更大的勇气。
我们是否曾经问过自己这样的问题,工作究竟是为什么?工作究竟跟生活有什么关系?对许多人来说,工作首先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虽然不是人人都能达到将工作作为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是为社会做贡献的高度,但是如果只是将工作仅仅等同于一种谋生手段,而拘泥于这一点,又怎么能够得到工作的快乐呢?工作会在这种认识下变得象一把越来越钝的斧子,即砍不了柴,还会把双手磨出血泡。其实不管什么工作,每个人在刚开始接触时都会有强烈的新鲜感,由接触到全面熟悉,那种新鲜感也会消失的无影无踪,不管你多么想将这个过程推迟。
将枯燥的工作变得快乐,那么最好是时刻计划自己的梦想。出现对于工作的厌倦,是因为我们只知道单一工作,而没有明白自己工作的价值。其实只要在工作中时刻计划自己的梦想,明确自己要实现一定的价值,这种带有使命感的工作会变得妙趣横生。
为我们只知道单一工作,而没有明白自己工作的价值。其实只要在工作中时刻计划自己的梦想,明确自己要实现一定的价值,这种带有使命感的工作会变得妙趣横生。
计划梦想(2)
理查·卡尔森
★这是你一个人的梦想
梦想必须是为你专门设定的,因为你本身才是成为实现目标的原动力。从一种更高的视角重新审视工作,从中发现自己神圣而伟大的梦想,而不是为他人服务的目标。将自己的思考与判断加进去,尽量使梦想成为自己的一部分。就任何一种梦想而言,当你所参与的成分愈高,你对其实现所付与的承诺将愈大。
★梦想可以衡量
计划的梦想必须具体而且可以衡量,含糊笼统的目标极难当作行动的指南,而且会把我们带到以前的状态——枯燥、疲惫和厌倦。比如我们要将自己的业绩提高,而且还很决心似的要提高。但是我们并没有将这个小小梦想的具体标准明确出来,到底提高到什么程度呢?从而失去了去实现梦想的基础。将自己的梦想变成可以衡量的阶段性小目标,不断为自己出点儿难题,使工作在流程或者实际难度上变得与以往不同。同时,除了工作环境,还可以去外部开辟学习培训的各种不同环境,为自己的进一步发展“充电加油”,并且努力地争取在各种场合结识专业人士,将自己的工作带入一个崭新的空间。
★做份梦想计划书
梦想必须用书面列明,许多人都以为没有必要将它写下来。他们常说,他们已将梦想记在脑中,只要时常想起它,是否写下来无所谓。其实,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做法,将梦想写下来是非常重要的,时刻能够感觉它清晰明确的存在,否则将会失去计划的意义。最好在计划梦想的时候,同时把实现的期限也明确的制定出来,坚决不允许拖沓。
★使自己的梦想看得见摸得着
计划梦想必须要切合实际,具有达成的可能。但是,“使自己的梦想看得见摸得着”这句话并不意味计划梦想时会将其描绘的低下或者容易达成。事实上,一种不是轻易能够达成的梦想对追求者才具有真正的挑战性。所以,在计划梦想时,必须让它们切合实际,同时使它成为你所愿意追求的与你所能够追求的对象。但是,当目标高到令你感觉无法达成的时候,你或许将永远不会设法去达成它。
个人与社会联系的过程,个人毕生工作的各个环节的总和,构成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身份绝不是一次就可以全部得到的,而是在一生的努力中获得。个人向所服务的组织提供自己的能力和业绩,并在此过程中增长才干,得到知识,积累经验,建立人际关系;与此同时,又从组织和社会以及大众那里得到认可,获取声誉。显然,这个过程是渐进的,每一天的脚步,每一次的成功,都可以激发个人不断努力去迈到新的职业目标。
在强调个人积极付出的同时,不要忘了职业生涯的每一次积累和成功,又都是从组织提供的经验和环境中发展出来的。许多人一旦离开他曾服务的组织,离开由组织提供的舞台,没有了聚光灯的照射和一定高度的平台,观众看不到角色,角色的魅力就不复存在了。在这种互动互信中,双方都是赢家,各自从对方的付出中得到收益,成功以后的喜悦告诉大家还有进一步合作的可能。个人看到了组织中存在的新机会,组织体会到个人的发展意愿和能力潜质。
职业生涯的每一个过程,每一次经验,都会带来对自我能力的新认识,都会导致自己重塑个人的职业抱负。为此,要善于给自己树立阶段性的目标,这样可以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使自己的追求看得见摸得着。阶段性的渐进给人以信心,予己以机会,调整修补生涯道路,充实膨胀职业目标。在一次次的微不足道的重塑中得到的是进步、是发展、是自我价值的肯定。
这是一个朋友讲给我的故事,关于它的真实性无从考证,但是它所要告诉我们的含义却是真实存在的。
一个老人坐在一个小镇郊外的马路旁边。有一位陌生人开车来到这个小镇,看到了老人,他停车打开车门询问老人:“这位老先生,请问这是什么城镇?住在这里的是哪种类型的居民?我正打算搬来居住呢?”
这位老人抬头看了一下陌生人,并且回答说:“你刚离开的那个小镇上的人们,是哪一种类型的人呢?”
陌生人说:“我刚离开的那个小镇上住的都是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我们住在那里没有什么快乐可言,所以我们打算要搬来这里居住。”
老人回答说:“先生,恐怕你要失望了,因为我们镇上的人,也跟他们完全一样。”
不久之后,又有另一位陌生人向这位老人询问同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种类型的城镇呢?住在这里的是哪一种人呢?我们正在寻找一个城镇定居下来呢!”
老人又问他同样的问题:“你刚离开的那个小镇上的人们到底是哪一种类型的人?”
这位陌生人回答:“住在那里的都是非常好的人。我的太太和小孩子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但我正在寻找一个比我以前居住的地方更有发展机会的小镇。我很不想离
开那个小镇,但是我们不得不寻找更好的发展前途。”
老人说:“你很幸运,年轻人。居住在这里的人都是跟你们那里完全相同的人,你将会喜欢他们,他们也会喜欢你的。”
★“我为什么要坐在这里?”、“我为什么要工作?”、“而且,还是是为了这样一个公司?”、“如果我离开这里会不会更好?”当这些问题经常出现在脑海里时,说明关于工作上的苦恼已经和你纠缠在一起了。这些问题至少表示了我们对于所从事的工作已经失去了兴趣、对于自己效力的公司已经没有了希望、对于未来产生了怀疑......在你准备漫无目的地投递简历或者辞职之前,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自己所身处的公司。找到一个自己称心如意的工作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也许就在你准备离开时,已经放弃了一份非常好的工作。
就象故事里的第一个陌生人,认为自己曾经的环境一无是处,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在寻找下去也是同样的困境。因为,他只看到了小镇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没有看到那些能够帮助自己更好发展的因素。
每个人都想找到一个适合自己施展才华,使自己有所发展的工作单位和环境,这本无可厚非。但是,许多人都被自己周围的环境迷惑,并没有认清自己所处的位置,一味抱怨工作环境或者是公司的规章制度,使自己在办公室痛不欲生。
有一位年轻医生讲述了他的一段传奇经历:我到这个城镇开业不到一个月。来找我看病的人很少,而且都是些常见的小毛病。但是在一个星期五晚上的高中足球比赛以后,情况却很快的转变了。
我有一位朋友当晚来到我所住的城镇。我恰好临时有私事,到别的城市去了,我又忘了告诉我太太。我的朋友找不到我,他深知我很喜欢足球,于是他猜测我一定是去看足球比赛了。所以他就在体育场的麦克风广播寻人,以一种很紧急的方式,喊了我三次。结果下个星期内,病人的数目一下子增加到以前四星期中病人总数的两倍,你说奇怪不奇怪呢!当人们知道我被人迫切需要的时候,我的医疗业务也跟着兴旺起来了。
★医生刚开业时,都会碰到这样的困难——人们不愿意把健康交给一位没有经验的医
师,这是故事里年轻医生遇到的环境问题。但是,一件小事改变了他的职业生涯,这说明了环境的力量,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多么重大。
繁荣兴旺招致繁荣兴旺(1)
理查·卡尔森
繁荣兴旺招致繁荣兴旺;贫穷没落会为你招致贫穷没落
——传记作家C•桑德堡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讲,人们都向往人多的地方,往人群聚集的地方集中。人们会到忙碌的商店中抢购物品;到忙碌的医院中排队等候看病;男士们竞相约会那些经常都排满约会的女孩;人们会跑到活动频繁的场所去,分享其他人正在享受着的事物。如果我们始终在工作中保持着这种“兴旺”的景象,那么工作自然是快乐的,你会变得有影响力、知名度提高;如果从自身开始,就将周围的环境批驳的一文不值,在工作中保持一种“我们做得并不怎么好”的气氛,那么你就注定要变成一团糟了。也就自然感到工作不稳,“见异思迁”,“这山望着那山高”
10年前,马丁司和维克一起进了一家大型化工厂。不过,这家化工厂的历史实在太悠久了,以至于生产的产品都直接被送进了博物馆。面对这样的情况,马丁司决定辞职,寻找一个新的开端。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维克,“嗨,维克!你看看现在的情况,除了那个经理没有人比我们懂的更多,但是我们的薪水这么少,连办公室也没有,真不想就这么呆下去了。”
维克说,“我知道,你说的我都知道。不过,据我所知,化工厂大都是这个样子的。至少现在我们开始了解它了,离开这里,我们还要重新了解一个新的环境。如果还是这个样子,怎么办?”
马丁司固执的摇摇头,“我宁可在换个行业,也不想一下子掉进山涧,一辈子也爬不上来!”
最后,马丁司辞职走掉了,而维克留了下来。离开化工厂的马丁司,起初选择了一家连经理一共只有3个人的小公司,后来又做过汽车推销、广告代理、房地产经纪人……算起来,他已经从事了十来个行业。如今,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服装设计公司,这好象和他所有从事过的工作毫无关系。
而留下来的维克,他每月只拿几百块的薪水,吃睡在工厂里,没日没夜地为化工厂做企业设计,开发市场上适销对路的新产品。几年后,这家化工厂终于恢复了生机,并日益发展壮大。如今,这家曾经濒临倒闭的化工厂已经拥有上亿元的资产。所有带非常拥戴他们年轻的总经理——32岁的维克。
★维克的故事说明了,不辞职也可以成功。他们就象两个在沙漠中寻找水源的人。维克一直在挖一口井,坚持不懈的挖出了水;而马丁司挖了许多口井,最后也挖出水来。但是,如果马丁司和维克一样,在同一个地点挖水,同样可以挖出水来。
相比之下,马丁司付出了更大的力气。每口挖得不够深的井,都是一个寻找、开始和放弃的过程。而且在他成立服装设计公司前的每一次努力,都是徒劳无功的,也是对“我离开这里可能会更好”的否定。
B:
在我们开始分享工作中的体会之前,我想先阐述关于工作的一点个人看法。首先,工作是人类展现自己创造性的主要方式。其次,工作是人类满足自身物质要求的普通方法,如果一个人必须养活一家人,表示所有家庭成员都得靠他的能力来赚取生活费,才得以糊口。第三层意义是,工作使人能树立自己的标志,并以某种特定方式为社会全体做出贡献。无论工作是在工厂中或农田里进行,是从事买卖或任何一项事业,也不论工作者是劳动阶层或管理阶层的一份子,拥有一份工作就表示自己是被需要的。所以,从最基本的逻辑来讲,只有了我们所从事的行业、有了我们效力的公司和朝夕相处的办公桌,我们才具备了明确的工作姿态,具备了体现个人存在性的普遍社会标准。
我们为得不到发展苦恼、为现在工作环境苦恼、甚至不断的换工作,本质上来讲就是为了得到与一个与自己梦想相匹配的工作。这个“完美”的工作就在你的身边,重新认识自己的公司,将梦想与公司的未来联合在一起,给自己的梦想一个着陆点。
★将个人梦想与环境结合
进一步对自己所处的行业和公司进行调查研究,排除我们对于公司认识的盲目性和片面性。根据对于所处工作环境的正确认识,将自己的梦想与之相联系,建立职业生涯规划。任何宏大的目标都必须有一个出发点,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清晰的职业规划除了可以增强自己的驱动力,还可以提高在职场中努力的可操作性。在自己为公司做出贡献的同时,也可以从公司中得到实现理想的回报。
★明确工作角色
每个人在工作中都会隶属于某部门某岗位,成为公司特定组织中的一员,肩负起组织中众多角色中某一角色的职责来。充分认清自己的角色位置,熟悉公司有关规定、岗位职责规范,明确自己的工作内容、工作特点、工作方法,明确社会对这一角色的期望等等。只有如此才能明确在工作中怎么去做、做些什么、怎样做好等等。将公司与自己紧密联系在一起。
★主动完成工作目标
多多考虑自己的工作计划和工作目标,不要只是一味等待上级的任务与命令,一旦完成任务便认为万事大吉,可以松一口气。这种被动的任务驱动的思想如果在头脑中根深蒂固,就会使我们懒得思考,更懒得行动,将公司的战略计划等同于日常繁琐的工作,以至失去目标,认为自己无所适从。主动完成工作目标,并且确立未来一段时间自己需要达成的工作项目,将工作项目分解到日常行为中,密切与公司之间的联系。
生命真是非常可贵的,在医药卫生发达的今天,人类的平均寿命几乎可以达到70岁。70岁,也就仅仅是25566天。我们可没有那么多时间浪费在烦恼、自我轻视、由于沮丧以及绝望之中。人生真的短促,短到我们不能将它浪费在悲叹呻吟之中。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恩的心态开始每天的工作,这样会让我们发现其中的美好和快乐。在办公桌的上方写下如此的话语,“我喜欢现在的工作,因为一切尽在自己掌握之中。我从不为做过的任何一件事后悔,每一段经历都让我的人生更精彩。保持着那份简单和快乐,美好的事物永远都会在我的心里。每天早晨醒来,第一句话告诉自己:工作真好!”
为什么我的工作总是看不到成效?为什么升迁总是和我擦肩而过?为什么我......这么多为什么,可能在工作没有加入思考的成分?
繁荣兴旺招致繁荣兴旺(2)
理查·卡尔森
在我大学毕业前夕,老富兰克林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每次我见到他,他都埋头在图书馆的书堆里找来找去。
“你在干什么?”我问他。
“哦,没什么!我在找个东西,以前我不知道的东西!”
“到底那是什么?”
老富兰克林回头看了我一眼,“等我找到再告诉你。”
这个秘密在毕业典礼当天才得以揭晓。当时,我穿着黑色长袍,戴着方正的学士帽,象电影明星一样,和父母照相,和同学照相,和朋友照相。老富兰克林在一边叼着烟斗看着我,我向他招手要一起照相,而他只是摆摆手以示谢绝。
在整个热闹的场面渐渐冷却时,老富兰克林走到我的身后,递给我一本册子。那是由很平常的白纸记事本加工而成,老富兰克林从旧牛仔裤撤下布块为它做了封面装饰,显得非常挺括。在扉页上写着“死脑筋的人相信命运,活脑筋的人则相信机会。━━迪斯雷利”。
“这迪斯雷利是谁?”
“好象是一个英国首相,我是从书里抄来的!”
“这里面是什么?”
“你自己打开就好了。”
册子里面是一张张划满格子的白纸,在每张书页上都清楚的标明了日期、星期,甚至标注了上下午和小时。这是多么明晰的手工记事本,刚刚好有370页,标注了一年的时间。而且在每个星期结束前的那一页上,老富兰克林都细致的用花体字写上了一个小问题。第一个星期问题是这样的,“成功就会如同你期待的样子,但是你知道怎么去摘取它吗?”
“谢谢你,老富兰克林!”我非常激动的拥抱他。
“这些问题其实都是从书本上抄下来的,感觉是一些好问题,有许多连我自己都没有问过。”
“你每天呆在图书馆里直到很晚就是为了这个记事本?!”
“这可不是普通的记事本,你最好每时每刻把自己能够想到的都记录下来,无论是好主意还是坏主意,只要是工作中的主意。千万别忽视任何一点思考的成果,书本上说,工作不单单是靠手脚,最主要的就是大脑!”
★在工作一个月后,我用第一次的薪水买了一瓶金装白兰地去看望老富兰克林,还带上了那个记事本。在这个月里,我几乎每个小时都在思考问题,关注工作中的每个小细节,把它们一一记录下来。因为本子上的空白地方,在我看来是碌碌无为的象征。
很显然,老富兰克林对我所做的很满意,他看着记事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关于人际关系、关于销售策略和方法、关于产品研究和开发过程等等各个方面的想法和动机,不断的点头。
现在,这样的本子在箱子里还有一大摞。即使后来老富兰克林得了帕金森无法在制作线装本子给我,还是现在用了笔记本电脑几乎很少写字,我都保留着记录的习惯。这些记着一些只言片语的破旧记事本,在工作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它记录着每一时刻的灵感,就象是一个存储思考结果的硬盘。也许你看我很老土的在本子上划拉着,但是这种方法极其有效,特别对于那些疏于思考的人。
我们为什么在工作中屡屡失手、成绩总是被淹没在失误中、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远?这是因为许多人犯错误就是因为过分相信别人的经验,将一切当作想当然,没有认真观察,没有深入思考。
老富兰克林的记事本帮了我很大的忙,让我学会了在工作中思考,并养成习惯。我曾经看到过很多人因为工作中疏于思考而被工作折磨,让我们来比较一下Henry和Lai。
Henry和Lai是公司新近招聘的两个新工程师。在刚开始工作的头六个月,公司对于他们的安排是一样的,早上听课,下午完成工作任务。Henry每天下午都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阅读技术文件,学习一些日后工作中可能用得着的软件程序。他认为,问题的关键在于他是否能向同事们证明自己在技术方面是如何的出色。
而Lai除了每天下午花三个小时看资料外,她把剩余的时间都花在向同事们介绍自己和询问与他们项目有关的一些问题上了,而且她总是能够在工作中发现一些隐藏很深的秘密。有一次所有办公室的PC都要安装一种新的软件工具,每个工作者都希望能跳过这种耗时的、琐碎的安装过程。由于Lai已经知道如何安装,她便自愿为所有机器安装这个工具。在安装过程中,她不停寻找如何使这种软件能够更简便工作的方法,并把这个作为一个新的项目议题进行了会议讨论
★任何一个公司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员工在工作勤于思考,这是完成工作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任何一个公司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决策层没有认真地进行思考,这件事情就不会干得非常出色。而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自己不主动进行思考,也很难作好自己的工作。
我们都希望将本职工作做好,完成既定目标,对公司有所贡献,同时也会也会使自己享受成就感,进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目标。但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是“在干工作”还是“边思考边干工作”?简单的执行很容易成为顺利完成工作的障碍,甚至不能达成预期的工作目标。
不要成为工作中“无心的懒人”。自己虽然也是每天朝九晚五,按照公司的各种流程工作,但是失去了“思考”,我们就会变得懒惰——错失了看见新事物的机会,丧失了发现机会的能力,所做的工作也只是简单的复制,如同复印机一样。而我们也只是和办公室里的电话、电脑一样,只是比它们多了生命这个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自然没有任何乐趣而言,更谈不上什么工作成绩、升迁或者发展。
按照公司的规定,任何一个具有专业技能、有竞争力的新雇员都必须在最初的6到12个月证明自己的主动性,否则就意味着你和别人毫无区别。不过,Henry和Lai两个人的结果一目了然。在六个月后,Henry和Lai都完成了工作安排。他们的两个项目从技术上讲完成得都不错,而且Henry所完成的部分还稍显优势。人事经理给了两个人这样的评价:Lai是一个具有主动性的工程师,能够为别人提供帮助,可以承担紧急的任务;Henry是一个独立的任务执行者,操作能力很强。于是,公司最后决定Lai留下来,而任务执行者的Henry被淘汰出局。
关于这一点,Henry企图到人事经理那里去申辩,他认为自己也是一个主动性很强的工作者,没人要求他收集最新的技术资料或学习最新的软件工具,但他做到了。可是,人事经理给了他近乎绝望的答复:主动性并不仅仅是如何出色完成手头的工作,而是在完成时能够积极思考,使业务具有发展前景。主动性是主动工作与主动思考的结合,失去了主动思考,人不过是生产过程中的死板器械。
思考(1)
理查·卡尔森
★那是在上个世纪80年代末,当时全国的人事经理都不得不开始裁员,首选的将是那些缺乏主动性的雇员。不过,这些人事经理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他们没有把主动性进行很明确说明,尤其是没有将主动思考说明。不过,如果连主动性的这个含义都没有想到的话,那么又何必说明思考的重要性呢?!对于一个乐于工作的人来讲,工作不仅仅意味着如何使自己的工作更出色,而且意味着在工作同时,进行使工作得到最大收益的思考。
任何一个公司都希望看到自己的员工在工作勤于思考,这是完成工作计划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个世界不缺会干活的人,缺的是会思考的人。任何一个公司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如果决策层没有认真地进行思考,这件事情就不会干得非常出色。而我们在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自己不主动进行思考,也很难作好自己的工作。
我们都希望将本职工作做好,完成既定目标,对公司有所贡献,同时也会也会使自己享受成就感,进一步接近自己的梦想目标。但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是“在干工作”还是“边思考边干工作”?简单的执行很容易成为顺利完成工作的障碍,甚至不能达成预期的工作目标。
不要成为工作中“无心的懒人”。自己虽然也是每天朝九晚五,按照公司的各种流程工作,但是失去了“思考”,我们就会变得懒惰——错失了看见新事物的机会,丧失了发现机会的能力,所做的工作也只是简单的复制,如同复印机一样。而我们也只是和办公室里的电话、电脑一样,只是比它们多了生命这个概念。在这样的情况下,工作自然没有任何乐趣而言,更谈不上什么工作成绩、升迁或者发展。
一些公司为获得收益和取得市场成功所必须做的直接的、重要的行动,就是这个公司的核心路线。每一个员工首先必须踏上这条路线,然后才能为公司作出贡献。这是所有经理的共识,乐于工作的Lai用行动告诉我们怎样才能站在核心路线的旁边:
在工作中积极思考
承担自己工作以外的责任
为同事和集体做更多的努力
能够坚持自己的想法或项目,并很好的完成它
愿意承担一些个人风险来接受新任务
B:
世界上到处都是有才华的失败者,在很多情况下,他们之所以一事无成、碌碌无为,在失意的煎熬中痛苦的生活,并不是因为他们知道的东西不够多,而是因为他们没有去探索未知的东西。他们只将注意力集中在提高和完善做汉堡包的技能上,却不注意提高销售和发送汉堡包的技能。也许麦当劳不能做最好的汉堡包,但他们能够在做出一般水平的汉堡包的前提下,做最好的销售和发送工作。
我们从事某项工作,除了要拿到薪水、赚钱养家之外,还有一些比较高的要求,比如晋升和加薪,比如希望自己的梦想在辛苦工作中得以实现。但是,在达到这些目标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丢掉思考这个工具。
你会反复问自己这样的问题吗?
1、在工作中我知道公司对我有什么期望?
2、我有把工作作好所必须的器具和设备?
3、在工作中我有机会做我最擅长做的事?
4、在过去的7天里,我出色的工作表现得到了承认和表扬?
6、在工作中有人常常鼓励我向前发展?
7、在过去的6个月里,有人跟我谈过我的进步?
8、去年,我在工作中有机会学习和成长?
对于这些问题的思考,能够让我们明确目前自己所处的状况、明确工作目标、正确评价自己,而这仅仅是思考的开始。
★“高度”思考
了解学习自己工作方面的相关知识,加强基础理论的学习,提高我们思考问题的水平。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只有具备了足够的积累,才会有远见和卓识,才会有胆略与思路。“高度”思考可以让我们在工作中立刻找到问题的关键,发现最根本的矛盾,尽快找到合理的解决办法。从而拓宽工作舞台,打破曾经束缚我们的局限。
一个善于高度思考的人善于利用社会化的工作空间,能够主动想事做事。于是,工作中思路清晰,不会再有凭经验的简单机械行为。有些人会对了解相关知识或者阅读一些理论书籍不感兴趣,那就强迫自己坐下来,认真学习和阅读。只有真正走到书籍中去,才能得到收获,才会觉得自己未知的东西太多,而不是太少。
但是,“思考”绝对不是“想”。“想”是一些杂乱的无序的碎片,或者是一些闪念而过的线索。这些碎片和线索在大脑中胡乱堆放着,不能给解决问题带来任何帮助。而“思考”是是一种奇妙的理性思索,伴随着提炼和归纳。工作中让人苦不堪言的问题确实很多,或者说太多太多!犹太人有句谚语——办法总比问题多,而这些解决“办法”就是由思考而来。
★“创新”思考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不是只有一种完成方法,而是我们选择了众多方法中的一种,是在当时情况下的选择。所以,我们的工作中蕴涵着巨大的开创性。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都有其独特性,都是在书本中是找不到答案的,即使找到了一时的答案,那也只是“过去式”。
“创新”思考可以使我们根据工作的具体要求灵活机动地妥善处理,依照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在习惯的工作中寻找更好的方式。如果没有“创新”思考,将会减弱我们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会感到所面对的问题十分棘手,甚至把握不住事态发展,自己也就会难以适应工作发展需要。
英国人口仅占世界的1%,发表的科研论文却占世界的8%,引用率占到9%。而且英国的科技投入总额不是最多的,与美国没法比,但它的投入产出比却可能是世界最高的。如果说美国科技成果是拿钱堆出来的,而英国依赖的则是科学家的创新能力。创新可以说已成为一种英国文化,对于这一点,最好的注释便是英国教育的事实———仅剑桥这一所大学,就培养出了6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英国教师期望他们学生达到的是几种能力的提高:独立的思考能力,收集和解释资料的自信力,在专业领域的创造能力,开放性地思考并做出一个以上的可能结论和解释,在寻找适当解决方法上的决策能力和理解并熟练运用批判式评估的程序。书本知识是学不完的,知识性教育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性格的训练,培养一种逻辑、理性的性格;而独立思考能力和开放性创新才是我们得以成功的方法。
思考(2)
理查·卡尔森
★“效能”思考
“效能”和“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效率”是把事情做得很快,却不管对错;但是把事情往对的方向做,做得很好,这就叫“效能”。比如说我们要用电脑处理工作,要先将工作做合理化和标准化处理,最后再做电脑化处理,这是一个效能产生效率的过程;如果开始就直接用电脑化处理,结果有可能把错误的事情以最快的效率做好。
我辛勤工作、遵守公司的制度,而且经常加班,可是总觉得无法得到主管的肯定或赏识,不知道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个问题经常出现在工作中,让我们头疼不已。但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前,是否有一个观念得到了澄清:辛勤工作,不见得就可以得到完全的肯定。现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工作时代已经过去了,工作一定要有成果。自己加班花十一个小r才能完成的工作,在e人手中会不会在八小时内就能完成?这就是效能和效率之间的博弈。辛勤工作是绝对需要的,但是在辛勤之余,也要用心思考,因为Workingsmart比Workinghard更重要。常常见到“思考缺乏者”一早来上班,就把脑袋放在门口的警卫室,到下班才去拿来带回家。这种工作过程中一点心思都不用的人,当然做什么都不行。
一个愿意用头脑的人,一个了解如何“效能”思考的人,在工作中肯定是一个快乐的人。他对于下一步该怎么做,是相当清楚的。因为他知道公司的需求在哪里,这样对于工作事物的处理才有规划的能力和架构,未来也才有充分的执行与掌控的能力。他非常快乐的把握着工作,使其有条不紊的平稳前进,仿佛我们看到一列宽敞的火车在平原上奔驰一般。如此一恚他肯定能够获得上司和同事的赏识。
工作不仅仅是认真就可以解决的,思考是让我们获得快乐和成绩的重要手段。不过,思考的果实虽甜,但思考的过程却很苦。在思考的过程中,需要大量调查研究,掌握更多的资料,需要对于经验坚持不懈地总结积累,需要博览群书不断重新学习……而要做到这些,无不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闹”中守静:放弃安逸的念头,牺牲许多娱乐,有时还要精简交往,压缩一切不必要的应酬。但是,不要忘记思考,永远不要停止用你的眼睛看这个世界,永远不要停止思考,不思考会使人盲目使人迟钝,反思自己、反思工作、反思公司、反思行业,反思中国,学习把握思考的力量,做一个智者。
不管是老是少,结了婚或没有,白人或黑人,外在环境——经济状况,天气或政府政策——都不能控制我们的生活,只有我们自己可以。而只有当我们开始去控制一切,去为我们自己的生活负责,我们才能够理解,自己才是惟一一个有力量去改变或完成梦想的人。
康维敏斯总在抱怨自己的生活。他也的确应该抱怨。每到月底他一定会超支,虽然表面上整天乐呵呵的,但是到哪里都有帐单在等着他。天知道他的日子是怎么过来的,反正就是这么过下来了。过去几个月,随着经济萧条,他的日子越来越难过了。他工作时间加长,收入却不见增加,他可见的未来恐怕是很难翻身了,那些他曾经梦想过的事现在都只能丢在一边。
他曾经想要成为一个有名的作家,有自己的房子和家庭,可是他现在的处境跟那个梦想差了十万八千里,他觉得这个梦想大概没有实现的一天了。如果再年轻一点,也许就有可能离开这个工作,去做一些自己有兴趣的事。然而随帐单越积越多,他已经不能没有这份工作了。
他被困住了,被困在一个不但薪水不高,他又没什么兴趣的工作里。办公室里的许多同事也似乎都对工作没兴趣,对他们来说,一如对他而言,工作的意义只不过在于糊口罢了。
就这样,康维敏斯已经逐渐放弃他童年的希望和梦想了,他现在只能希望日子能继续过下去……。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