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中国古代寓言

(古代)
必读网(http://www.beduu.com)整理
前言
我国古代的寓言多姿多采,是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珍品。生动的故事、深
刻的思想、短小的篇幅、夸张的手法,使这些寓言脍炙人口,深受广大读者
的喜爱。
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帮助广大少年读者从我国古代寓言中
吸取思想和文学的养料,是年长一代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是,要做好这项工
作却极不容易。首先,要对我国古代寓言有深刻的理解,其次,要有孩子的
眼睛、孩子的心灵和孩子的语言。而这两方面,对我们来说,都是欠缺的。
本书选编的八十六则古代寓言,都从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
等各个角度考虑了少年读者的需要。每则寓言由故事、提示、原文、注释四
部分组成。我们把主要精力放在故事和提示的编写上,希望通过用现代汉语
改写的故事和简短的提示,能够把每则寓言的主旨鲜明地表达出来,并引导
少年读者结合今天社会现实的需要,去着重理解某一方面的思想内容。正是
从这一目的出发,我们编写的故事,并不是古代寓言的直接译写,有的增加
了细节描写,有的甚至改动了某些情节。为了让少年读者知道寓言故事的来
历并接触一些文言文,我们在每则故事后面都附了原文,并加了简单的注释。
在编写过程中,我们时刻不忘这项工作的目的和对象,作了一些努力。
但是,限于水平,一定会有疏漏和错误,请大家批评。
编写者
一九八三年六月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爱听奉承话的老虎
森林里有一种猴子叫“猱(n áo),身体轻捷,善于爬树,一对爪子象小
刀一样尖利。它经常向老虎献媚,博取老虎的欢心。
老虎的头皮三天两头发痒,痒急了就在树干上蹭(c èng)。猱柔声蜜语
地说:“老虎大伯,在树上蹭多脏啊,再说也不解痒呀。我给您搔吧。”说
着就跳上虎头,用尖利的爪子给老虎挠痒痒。老虎感到舒服极了,眯缝着双
眼,直想打瞌睡。猱越搔越用劲,慢慢地在老虎的后脑勺上抠了一个小窟窿,
把爪子伸进去,一点一点地掏老虎的脑浆吃。吃够了,就把吐出来的剩渣奉
献给老虎:“老虎大伯,乘您打瞌睡的时候,我弄到了一点荤腥。我不敢自
个儿吃。这些是孝敬您老人家的,您可别嫌少啊。”老虎深受感动,感激地
说:“你对我真是忠心耿耿,宁愿自己饿着,也不忘孝敬我。我领情了。”
说罢,一口就吞了下去。
天长日久,老虎的脑浆被掏空了,头疼得象要裂开一样。它这才发现自
己上了猱的当,挣扎着要去找猱算帐。但是,猱早就躲到高高的树枝上去了。
老虎恨恨地狂吼着,打几个骨碌,倒在地上死了。
[提示]
古往今来,由于爱听恭维话而把坏人当好人、误了大事、害了自己的,
不是一个、两个。这则寓言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要做一个正直的人,
决不做猱一类的献媚者;我们还要百倍警惕谄媚(chǎ.. n mèi)奉迎的小人,
使恭维话没有市场,使拍马者到处碰壁。
[原文]
兽有猱①,小而善缘②,利爪。虎首痒,辄使猱爬搔之不休③。成穴,
虎殊快④,不觉也。猱徐取其脑啖之⑤,而汰其余以奉虎⑥,曰:“余偶有
所获腥⑦,不敢私⑧,以献左右⑨。”虎曰:“忠哉猱也⑩,爱我而忘其口
腹(11)。”啖已(12),又弗觉也(13)。久而虎脑空,痛发。迹猱(14),
猱则已走避高木(15),虎跳踉大吼乃死(16)。
——《贤奕编》
[注释]
①猱——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②善缘——善于抓着东西往上爬。缘,攀援。
③辄(zh é)——立即,就。不休——不停止。
④殊快——很舒服。殊,很、非常。快,高兴、痛快。
⑤啖(d àn)——吃。
⑥汰其余——要扔掉的余渣。汰,扔掉。余,剩下的。
⑦余偶有所获腥——我偶尔得到一点荤腥。余,我。腥,生肉,这里泛
指肉食之类的东西。
⑧不敢私——不敢私自(吃)。
⑨左右——对对方的尊称。这里是猱对老虎的尊称。
⑩忠哉猱也——真是忠心耿耿的猱啊。

(11)口腹——指饮食。
(12)啖已——吃完。
(13)弗(f
ú)——不。
(14)迹——追寻。
(15)走避高木——逃避到高高的树上去了。走,跑、逃跑。
(16)跳踉(li
áng)——腾跃跳动。

按图索骥
伯乐(B
ólè)是古代著名的相马专家。他在鉴别马匹方面积累了丰富的
经验,写成了一本《相马经》。
伯乐的儿子很想学到相马的本领,他从早到晚捧着《相马经》念,把它
背得滚瓜烂熟。有一天,儿子洋洋自得地说:“爸爸,您的相马本领,我都
学会了。”伯乐听了微微一笑,说:“那好吧,你去找一匹千里马来,让我
鉴定鉴定。”儿子满口答应,带着《相马经》出门去了,一面走一面还在背
诵:“千里马额头
隆起,双眼突出,四蹄犹如垒起的酒药饼子。”他边走边找,看见大大
小小的动物,都要跟《相马经》上的标准对照。但是,有的只符合一条,有
的一条也不符合。最后,他在池塘边看见一只癞蛤蟆,鼓着双眼,“咕、咕、
咕..”叫个不停。他对照《相马经》端详了好半天,然后用纸把癞蛤蟆包
了起来,兴冲冲地
跑回家来向父亲报告:“千里马可真不好找,您订的条件太高了。我好
不容易在池塘边找到一匹,额头和双眼眼您书上说的差不离儿,就是蹄子不
象酒药饼子。您给鉴定鉴定。”
伯乐打开纸包一看,不由得苦笑起来:“儿啊,你找到的这匹千里马,
不会跑,光会跳,恐怕你驾驭不了啊!”
[提示]
把癞蛤蟆误认为千里马,这是寓言作者的夸张。但是,在学习和工作中,
死背教条,生搬硬套,以致闹出笑话,招致损失的事例,确实是经常见到的。
前人传下来的书本知识,应该努力学习,虚心继承,但是,一定要注重实践,
在实践中切实验证、牢固掌握,并加以发展,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按图索
骥”这句成语现在既用来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用来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后一种用法不含贬义。
[原文]
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蛈日①,蹄如累麴”之语②。其子执《马经》
以求马,出见大蟾蜍③,谓其父曰:“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麴尔!”
伯乐知其子之愚,但转怒为笑曰:“此马好跳,不堪御也④。”
——《艺林伐山》
[注释]
①伯乐——人名,相传是古代的相马专家。隆颡(sǎng)——高高的额
头。蛈日——有人认为应该是“跌目”,眼睛鼓起的意思。
②累麴(qū)——叠起来的酒药饼子。麴,酿酒或制酱用的发酵物。
③蟾蜍(ch
ánchú)——俗称癞蛤蟆。
④堪——能够,可以。御(y
ù)——驾驭(y
ù),控制。

八哥学舌
有一只八哥鸟,经过主人的训练,学会了模仿人说话。它每天颠来倒去
就会说那么几句话,但是却自以为了不起,把谁都不放在眼里。
有一天,知了在树梢上一个劲儿地叫,叫得八哥心烦意躁。它就对知了
嚷嚷:“喂,喂,歇会儿行不行?就会发单调的噪音,还叫起来没个完了呢。
我会说人话,也不象你那样炫耀。”知了没有生气,只是微微一笑:“大哥,
你会模仿人说话,这当然很好;但是你每天百遍千遍学说的话,依我看其实
等于没说。我不会模仿人说话,也没有一副动听的歌喉,但是我能用自己的
声音表达我想表达的意思,而你呢?”八哥听了这席话,满脸通红,张口结
舌,把脑袋深深地埋进翅膀里。从此以后,这只八哥再也不跟主人学舌了。
[提示]
语言是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掌握了语言工具,却不能或不敢表达自
己的思想,这正象八哥一样,空有高超的学话本领,却只能人云亦云,这是
十分可悲的。我们要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勇于探求真理,勇于表明自己的
观点,不做思想上的懒汉,更不当生活中的懦夫。
[原文]
鸲鹆之鸟出于南方①,南人罗而调其舌②,久之,能效人言③;但能效
数声而止——终日所唱,惟数声也④。
蝉鸣于庭⑤,鸟闻而笑之⑥。蝉谓之曰:“子能人言,甚善;然子所言
者,未尝言也,曷若我自鸣其意哉⑦!”鸟俯首而惭,终身不复效人言。
——《叔苴子》
[注释]
①鸲鹆(q
úyú)——俗名八哥,经过训练,能模仿人说话的某些声音。
②罗——捕鸟的网。这里是用网捕的意思。调(ti
áo)——训练鸟兽。
③效——模仿。
④惟(W
éi)——只,只有。
⑤庭——庭院,院子。
⑥鸟——这里指鸲鹆(八哥)。
⑦曷(h
é)若——哪里比得上。曷,何、什么。若,如、象。

拔苗助长
从前,宋国有个急性子的农民,总嫌(xi
án)田里的秧苗长得太慢。他
成天围着自己那块田转悠,隔一会儿就蹲(dūn)下去,用手量量秧苗长高了
没有,但秧苗好象总是那么高。用什么办法可以让苗长得快一些呢?他转啊
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我把苗往高处拔拔,秧苗不就一下子长高了
一大截吗?”说干就干,他就动手把秧苗一棵一棵拔高。他从中午一直干到
太阳落山,才拖着发麻的双腿往家走。一进家门,他一边捶腰,一边嚷嚷:
“哎哟,今天可把我给累坏了!”他儿子忙问:“爹,您今天干什么重活了,
累成这样?”农民洋洋自得地说:“我帮田里的每棵秧苗都长高了一大截!”
他儿子觉得很奇怪,拔腿就在田里跑。到田边一看,糟了!早拔的秧苗已经
干枯,后拔的也叶儿发蔫(niān),耷拉(dāla)下来了。
[提示]
“拔苗助长”是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它的出处就是这则寓言故事。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违反了客
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
把事情办坏。我们都应该以宋国这个农民为戒。
[原文]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①,芒芒然归②,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③!予助苗长矣④!”其子趋而往视之⑤,苗则槁矣⑥。
——《孟子》
[注释]
①闵(mǐn)——同“悯”,担心,忧虑。长(zhǎng)——生长,成长,
揠(y
à)——拔。
②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③病——精疲力尽,是引申义。
④予——我,第一人称代词。
⑤趋——快走。往——去,到..去。
⑥槁(gǎo)——草木干枯。

白雁落网
太湖边上聚集着一群白雁,每当夜幕降临,它们就找一块安全的地方集
中过夜。为了防备猎人的袭击,它们安排一只雁奴站岗,发现敌情,就鸣叫
报警,其他白雁便可以安心睡觉。
猎人掌握了白雁值班的规律,就到白雁歇息的地方点亮了火把。担任警
戒的雁奴立即“嘎(gā),嘎”地叫起来,发出警报。这时候,猎人迅速把
火把浸灭。其它白雁被吵醒了,一看,却什么情况也没有。就这样,重复了
三、四次以后,大群白雁被吵得无法安睡,以为是站岗的雁奴欺骗了它们,
就把雁奴围起来,狠狠地啄了一顿,然后,它们又进入了梦乡。过了一会儿,
猎人打着火把走向大雁。值班的雁奴被啄以后,怕情况不实,再也不敢轻易
报警了。猎人便乘白雁熟睡,把它们一网打尽。
[提示]
白雁所以会全部落网,是因为它们在复杂的情况面前,不作认真的调查、
细致的分析,却压制了不同的意见。猎人所以能得手,是因为他掌握了白雁
夜间值班的规律,制造假象,迷惑了对方。
[原文]
具区之泽①,白雁聚焉,夜必择栖②。恐人弋己也③,设雁奴环巡之④,
人至则鸣。群雁藉是以瞑⑤。泽人熟其故,爇火照之⑥,雁奴戛然鸣⑦,泽
人遽沉其火⑧。群雁皆惊起,视之无物也。如是者四、三,群雁以奴绐己⑨,
共啄之。未几⑩,泽人执火前,雁奴不敢鸣,群雁方寐(11),一网无遗者。
——《燕书》
[注释]
①具区——古代湖泊的名字,就是今天的太湖。泽——水草交错的地方。
②栖(qī)——鸟类停留、歇息。这里指栖息的地方。
③弋(y
ì)——用带绳的箭射鸟。这里泛指捕捉的意思。
④雁奴——为群雁作警戒的雁。
⑤藉(ji
è)——凭借。是——此,这。瞑(m
íng)——睡眠。
⑥爇(ru
ò)——点燃。
⑦戛(ji
á)然——形容雁叫的声音。
⑧遽(j
ù)——急忙。沉——没入水中。
⑨绐(d
ài)——欺骗。
⑩未几——没有多久。
(11)寐(m
èi)——睡着。

杯弓蛇影
从前有个做官的人叫乐(yu
è)广。他有位好朋友,一有空就要到他家里
来聊天儿。有一段时间,他的朋友一直没有露面。乐广十分惦念,就登门拜
望。只见朋友半坐半躺地倚在床上,脸色蜡黄。乐广这才知道朋友生了重病,
就问他的病是怎么得的。朋友支支吾吾不肯说。经过再三追问,朋友才说:
“那天在您家喝酒,看见酒怀里有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在游动。当时恶心极
了,想不喝吧,您又再三劝饮,出于礼貌,就闭着眼睛喝了下去。从此以后,
就老觉得肚子里有条小蛇在乱窜,总想呕吐,什么东西也吃不下去。到现在
病了快半个月了。”乐广心想,酒杯里怎么会有小蛇呢?但他的朋友又分明
看见了,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回到家中,他在客厅里踱(du
ó)来踱去,分析
原因。他看见墙上桂着一张青漆红纹的雕弓,心里一动:是不是这张雕弓在
捣鬼?于是,他斟了一杯酒,放在桌子上,移动了几个位置,终于看见那张
雕弓的影子清晰地投映在酒怀中,随着酒液的晃动,真象一条青皮红花的小
蛇在游动。
乐广马上用轿子把朋友接到家中。请他仍旧坐在上次的位置上,仍旧用
上次的酒怀为他斟了满满一杯酒,问道:“您再看看酒怀中有什么东西?”
那个朋友低头一看,立刻惊叫起来:“蛇!蛇!又是一条青皮红花的小蛇!”
乐广哈哈大笑,指着壁上的雕弓说:“您抬头看看,那是什么?”朋友看看
雕弓,再看看杯中的蛇影,恍然大悟,顿时觉得浑身轻松,心病也全消了。
[提示]
乐广的朋友被假象所迷惑,疑神疑鬼,差点儿送了命。乐广喜欢追根问
底,注重调查研究,终于揭开了“杯弓蛇影”这个谜。在生活中无论遇到什
么问题,都要问一个为什么,都要通过调查研究去努力弄清事实的真相,求
得正确解决的方法。
[原文]
(乐广)尝有亲客①,久阔不复来②,广问其故③。答曰:“前在坐④,
蒙赐酒⑤,方欲饮⑥,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⑦,既饮而疾⑧。”
于时⑨,河南听事壁上有角⑩,漆画作蛇(11),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
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12)。”
广乃告其所以(13),客豁然意解(14),沈疴顿愈(15)。
——《晋书》
[注释]
①尝——曾经。亲客——关系亲密的客人、朋友。
②久阔——久别。
③其故——这里指久别不来的原因。
④坐——同“座”。
⑤蒙——承蒙。
⑥方——正要。
⑦意——心里感到。恶(W
ù)——厌恶。

⑧疾——得病。
⑨于时——在那个时候,当时。
⑩河南——晋朝郡名。听事——官府办事的厅堂。乐广当时为河南尹。
角——角弓,用牛角装饰的弓。
(11)漆画作蛇——(在弓上)用漆画成蛇的花纹。
(12)如初——如同上次一样。初,起初(的),第一次(的)。
(13)告其所以——告诉他(杯中有蛇影的)原因。所以,表示“..
的原因”。
(14)豁然——心情开朗的样子(豁,hu ò)。意解——怀疑解除。
(15)沈疴(ch én kē)顿愈——重病立刻痊愈了。沈疴,积久难治的病。

卞庄子刺虎
卞庄子看见两只老虎在撕咬一头牛,便想挺身与虎搏斗。他的同伴把他
按住,说:“别忙。牛肉味道鲜美,两只老虎分食不匀,会争斗起来的。结
果必然是,力气小的老虎被咬死,力气大的老虎被咬伤。到那个时候,你再
去刺杀伤虎,岂不是事半功倍!”卞庄子听从了同伴的劝告。不一会儿,两
只老虎果然为争枪一条牛腿咬起架来。结果,一只老虎被咬死了,另一只老
虎也被咬得一瘸(qu
é)一拐的。这时候,卞庄子纵身一跃,举剑就向伤虎刺
去。没有几个回合,就把老虎刺死了。这样,卞庄子等于一举杀死了两只老
虎。
[提示]
同样一件事情,由于掌握的时机、处理的方法不同,会得到完全不同的
结果。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只有善于分析矛盾,利用矛盾,把握时机,有智
有勇,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文]
(卞)庄子欲刺虎,馆竖子止之①,曰:“两虎方且食牛②,食甘必争
③,争则必斗,斗则大者伤,小者死。从伤而刺之,一举必有双虎之名。”
卞庄子以为然④,立须之⑤。有顷③,两虎果斗,大者伤,小者死。庄子从
伤者而刺之,一举果有双虎之功。
——《史记》
[注释]
①馆竖子——旅馆的童仆。
②方且——正要。
③食甘——这里指吃得有味。食,吃。甘,甜。
④以为然——认为(他的话)是对的。
⑤立——站立。须——等待。
⑥有顷——过了一会儿,不一会儿。

伯乐和千里马
有一匹千里马老了,被人用来拉脚。主人让它拖着沉重的盐车在太行山
道上攀登。
老马低头负重,一步一步在坎坷(kǎ
nkě)的山道上挪移(挪,nu
ó)。
它被烈日晒得汗水淋淋,四条瘦腿战战兢兢(jīng),一个打滑,就倒了下
去。它使尽全力,刚挣扎着站立起来,又一个前失,趴到地上,摔得蹄溃膝
烂,尾巴无力地搭拉着,鲜血混着汗水一滴一滴洒在山路上。来到一道陡坡
前,老马跌着滚着,怎么也拉不上去了,赶车人的皮鞭象雨点一样落在它瘦
骨嶙峋(l
ínlún)的背上。
这时候,相马专家伯乐乘车迎面而来。他仔细地看了看老马,连忙跳下
车来,抚摸着伤痕累累的马背大哭起来。他解下身上的麻布袍子披到老马的
背上。老马泪水汪汪地看着伯乐,忽然打了一个响鼻,仰天长啸起来。那啸
声既苍劲又悲凉,在山谷中久久回响。它是在告诉人们,伯乐才是千里马的
知己啊![提示]
下一页 尾页 共11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