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煜词集及赏析

_2 李煜(南唐)
7.奴:别作:好".奴,奴家.古代妇女的自称.出来:别作"去来"
8.教君:别作“教郎”,“从君”.教君:让你.怜:爱怜.
这是一首描写男女幽会偷情的词.据说系后主与小周后偷情生活的描写.是后主早期词作.
词的上片写少女赴约的情景.首句点明时间及环境:花名月暗的晚上,薄雾蒙蒙.这个环境很适合幽会.因此说"好向郎边去".少女要去见情郎了.她选择了这样一个雾色朦胧的时候去幽会,还是不放心,还要脱掉鞋子(为了不发出声音,因为古代的鞋子木底,着地有声),只穿着袜子走在台阶上.少女期盼与情郎见面,可又怕被发现,小心翼翼的神态描写的很形象.
下片写见面.少女提心吊胆的来到约会的地点,画堂南畔,终于见到了热切期盼的情郎.一下子扑到他怀里."一晌"充分表现了少女由于对情郎热烈的思念,而变得大胆主动.由于害怕被发现,也许还有见面的兴奋,她的身子忍不住微微颤抖.最后两句,用口语化的道白表述了少女对爱情的渴望.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此词描写幽欢的场景,格调不高.但是细节描写十分细腻生动,极具艺术特色.而且一扫以往富贵浓艳的宫廷风格,更具民间特色.少女去约会的紧张与期待,见面后的热烈与大胆,生动细腻.直白的口语化道白,更鲜明了少女的性格和形象.
用词口语化,正是李煜的词的特色之一.也是这首词,一直被视为李煜爱情词代表作的原因.
18. 菩萨蛮
蓬莱院闭天台女,画堂昼寝人无语。抛枕翠云光,绣衣闻异香。
潜来珠锁动,惊觉银屏梦。脸慢笑盈盈,相看无限情。
1.蓬莱院:形容庭院幽美如蓬莱仙境.天台女:相传汉时刘晨,阮肇上天山采药,遇二女子留住,半年归家,发现已过七世.乃知二女子为仙女.此处指代女子.
2.人无语:别作"无人语"
3.抛枕:人熟睡时头离开了枕头.翠云:乌黑如云的头发.
4.潜来:偷偷进来.珠锁:别作"珠琐".指珍珠串成的门环,开门时可以发出声音.
5.银屏,白色有银光的屏风.银屏梦指好梦.别作"鸳鸯梦"
6.脸慢:别作“慢脸".慢,同曼。形容容颜的美好。
这是李早期风格的作品。描写的是男女幽会的情景,大概是他与小周后的。
上片写男子潜入少女居所,看见少女的睡态。蓬莱,天台,皆是传说的仙境。由此可知,此女子居住的地方不寻常,华美如仙境。此女子的身份也不平常。再结合"闭”字,可以猜测,此女子应是小周后。作者以欣赏的目光,描写了女子的睡态:她的头发乌黑发亮,睡得正熟,枕头也抛在了一边。而且,还可以闻到少女身上淡淡的幽香。
下片写梦醒。因为是偷欢,所以男子要“潜入”。(上片的“闭”字,也为“潜入”作了铺垫。)但却因为心急,不小心碰响了珠琐,惊醒了少女的美梦。这本是令人着恼的事。但是少女看到是情郎,反映是笑。她美好的脸上露出微笑,两人相看无语却又柔情无限。最后两句,把两人之间的情深意切,描写的温馨生动之极。
此词描写幽欢,可与<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一起对比来看。一个是以女子为视角,写女子偷偷去见情郎的紧张而又期待的心态,一个是以男子为视角,写男子去女子的居所偷会,小心翼翼却又着急相见,带着欣赏的眼光看女子的神态举动。整首词前后情景连贯,明快活泼而又不失含蓄。
19. 菩萨蛮
铜簧韵脆锵寒竹,新声慢奏移纤玉。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
雨云深绣户,来便谐衷素。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1.铜簧:乐器中的铜片,能够发出声音。锵:指乐器发出的声音。寒竹:指代乐器。
2.新声:新谱成的乐曲。此处大概指娥皇整理出的《霓裳羽衣曲》纤玉:纤细洁白如玉的手指。
3.钩:同勾,招引。
4.秋波:别作“娇波”指如秋水一样清澈的目光。
5.雨云:降雨的云,此处指男女情爱。
6.未便:别作“来便”。未便,未即,没有立即。谐:谐和。衷素:内心的真情。衷:内心。素,通愫。真情。
7.讌罢:欢乐之后。讌别作宴。
8.梦迷:别作“魂迷”。春雨:别作“春睡”,“春梦”。
这是李煜早期词作,描写男子在宴席上对一女子的迷恋,该是帝王生活的写照。
词的上片写男女调情。奏乐者的玉手,在乐器上拨弄,丝竹便奏出了美妙的乐曲。乐美,但奏乐的人更美。她如秋水般的目光向男主人公投来,大胆的表露着心中的爱慕之情,男女二人眉目传情,心意相通。
下片写欢情不成的感伤。首句意承上片,两人情意相通知后,却未能情意和谐而成云雨之欢,原因是“深绣户”,大概是深宫之中不便偷欢。只有在梦中才能相会。因此后面才有“成空”之语。表达了两人相见恨晚之情。
全词写男女恋情,大胆直白,形象生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实写与虚写相交替,使得整首词的风格直接而又委婉。虽是写偷欢传情,但却不失活泼清丽。
20. 喜迁莺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边倚。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1.晓月:早晨的残月.别做"晚月".宿云:夜间的云.
2.频:别做"凭".欹:音qi七,斜靠.别做"倚".
3.芳草:指代思念的人.
4.余花:晚春尚未凋谢的花.
5.深院:别做"深浣",疑误.
6.片红:掉落的花瓣.尽从:完全任从.伊:他.此处指代落花
这是李煜的前期作品,是一首描写相思的词.
晓月已经慢慢坠落,晚上的云开始消散,天快亮了.这正是该熟睡的时候,然而作者却醒着,辗转反侧.原因是:"梦回芳草".他做梦梦到了思念的人,午夜醒来思念已极,再也无法入睡.想借雁队与远方的人互传相思之情,可是天远雁难来,自己相思难寄,伊人也音信无凭.依依的思念,却无可托付.
鸟声飞散,晚春的花朵也纷乱.画堂深院,更添了离人的寂寞愁绪.作者看着庭院中满地的落花,不禁想:就这样不要打扫落花,任由他飘落在庭前,等待我思念的人回来看.
全词由梦开头,而由"舞人归"结尾,虚实结合,很有意境.结尾更是意味深远.作者为什么要任由落花满地而不打扫,要留给思念的人看呢?也许是为了告诉她,自己相思难眠,等得辛苦.也许是要提醒她:青春年华,美好时光,也如同春光一样匆匆而逝.转眼落红满地了.你不要一个人在外面虚度了这大好时光,快回来和我同度!这落花,就如同逝去了就再也回不来的青春年华.
21. 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1.云:指如云的鬓发.涡:别作"窝".一涡(wo),即一束.一说音guo,意为青紫色的丝带,束发用。
2.玉:指玉簪。
3.衫儿:别作“春衫”。罗:丝。这里指丝制的罗裙。
4.黛螺:别作“翠娥”。指代眉毛。
5.秋风:别作"风声".
6.雨相和:雨声和风声相交织.别作"雨如何".
7.帘外:别作"窗外".三两:别作"三四".窠:别作"棵".意同.
8.人奈何:别作"争奈何".争:怎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描写闺怨的词.
上片写女子的外貌.这位女子,她的头发如云般蓬松浓密,头上的玉簪如梭.衣着淡雅.是个气质高雅容貌艳丽的女子.这样可爱的女子,想象中本应该春风得意,快乐的很.可是,她并不快乐,在微微的皱着眉.笔锋转的巧妙,突如其来.为什么不快乐?读者最关心的问题作者没有说,下片却转而写周围环境:风雨相和.秋天本就容易引人忧思,偏又风雨相侵,更添苦闷情绪.但这还不够,雨打芭蕉,风吹残叶,窗外秋意更浓,内心秋思更苦.夜那么长,又风雨相和,听着风声,雨声,芭蕉声,帘内的人,更添寂寞情绪,却无可奈何.原来,秋思就是她上片中,眉头紧锁的原因.
整首词,人与景,景与情相交映,浑然一体.通篇写愁,却不见愁字.而秋思之意,浮于字里行间。
22. 一斛珠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绣床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1.晓妆:别作"晚妆".初过:刚刚完毕.
2.沉檀:别作"浓檀".古代妇女化妆时用的颜料,用来涂在唇上. 注:点.些儿个:方言.少许,一点点.
3.向:别作"见".丁香颗:颗,花蕾.丁香花叶片如同鸡舌,此处为舌尖的代称.
4.暂:别作"渐".引:使得.樱桃:指美人如樱桃般小巧红润的嘴.破:张开.
5.裛(yi,四声):沾湿.殷:深红色.可:可以,适宜.
6.旋:又.香醪(lao二声):美酒.涴(wo四声):别作'污".污染.
7.斜凭:斜靠着.娇:别作'情".无那(nuo二声):无限,非常.
8.红茸:别作"红绒".红色丝线
9.檀郎:潘岳,古代美男子,小名檀奴.后用来指代所爱的男子.唾:别作"吐",疑误.
这是后主早期作品,主题是美人口.通篇都围绕美人的口来展开描写.
上片写唱歌.清早起来,女子即开始装扮,还点了一点沉檀在口上,使嘴唇更加红润.她张开如樱桃般小巧的嘴,微微露出舌尖,口中便流露出了清丽的歌声.此处些儿个用的极妙.是方言,但却丝毫不显粗俗,活泼的很,而且突现了女子化妆时的动作和神态.
下片写醉酒.女子喝了点酒,有些微醉,酒洒在了薄薄的袖子上,把袖子殷湿了,染上了红色的酒痕,但是她浑不在意,依旧大杯的畅饮,嘴上的红檀沾到酒,污了杯口.她醉意更浓,斜靠在绣床上,娇态无限,随口把嚼着的红线,笑着向爱人唾去.
此词题为咏美人口,则通篇句句不离口唇.她涂口红,开口唱歌,喝酒把口红沾到了杯上,醉后又张口向爱人吐去红线.通过对口的描写,把一个青年女子天真欢乐的娇态,写得可掬又传神。
23. 子夜歌
寻春须是先春早,看花莫待花枝老。缥色玉柔擎,醅浮盏面清。
何妨频笑粲,禁苑春归晚。同醉与闲平,诗随羯鼓成。
1.先春:别做"阳春".在春天之前
2.缥色:淡青色.此处指代淡青色的酒.玉柔:玉一样洁白而又柔润.此处指代女子光洁柔软的手.擎:托
3.醅:没有过滤的酒.盏面:杯口.
4.粲:露齿而笑.
5.禁苑:别做"禁院".帝王园林.
6.闲评:别做"闲平".闲评即随意品评.
7.羯鼓:别做"叠鼓","揭鼓".一种打击乐器.
这是李煜早期描写宫廷生活的词作.
开头直抒胸臆,:寻春就要赶在春天未到之前,看花就不要到花枯萎了才去欣赏.美人白嫩如玉的手托起装满清酒的酒杯,清澈的酒浮在杯口.这一切如此美好,词人不禁发出感叹:不妨频频地欢笑吧!这里的春天尚早,还有很长的春色让我们尽情欣赏.在这种气氛中,词人欢笑着,与美人一起醉着,闲聊着,诗句随着鼓点的敲击而完成.
此词通篇给人一种闲散随意的风格.起头两句,化用"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句,给全词定下了及时行乐的基调.但是用词直白明快,比较清新随意.不假雕琢。
24. 后庭花破子
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前。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或为冯延巳作,未下定论)
1.玉树:传说中的仙树,不死
2.瑶草:别做"瑶华".传说中的仙草
3.偏:偏倚,偏失
4.和花和月:别做"和月和花".和:同.
5.天教:别做"大教".大:一定.教:使得.
此词别说为冯延嗣作.若是李词,当属中期作品.
这首词抒发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青春年华的依恋.
后庭,妆镜,暗示了作者富贵的身份.玉树,瑶草都是传说中的仙草,能永生不死.
花不老,不是真的不老,而是一年年谢了还会开.月不是又圆,而是缺了还会圆.在词人心目中,如同不谢不缺.这些都是美好的事物,在人眼中,都是永驻长存的.作者不禁向天发出呼唤:不要让这一切有变化!请让青春年少,如同这花月一般永驻.
整首词,通过玉树,瑶草,花,月长存不朽的向往,表达了对美好生活和年少青春的深深依恋.而这种浓厚的依恋,却正是建立在,明知以后将要失去的无奈和恐惧之上的.这中感情在后主词中,是不常见的.
25. 渔父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1.浪花:别做"阆苑".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有意:别做"有情".千重雪:别做"千里雪".
2.桃李:别做"桃花".一队春:桃李盛开如同列队一样排列着.言春意之浓.
3.身:别做"轮","鳞".一竿身:一竿钓杆.
4.侬:我,江南口语.快活:别做"世上".
5.棹(zhao四声):摇船的工具.
6.纶:别做"轮".纶,钓鱼用的线.茧缕:丝线,这里指钓鱼线.
7.渚:水中的陆地.瓯:小的盆或盂.这里指装酒的器皿.
这两首词都是题<春江调叟图>画词,因此这里并作一起赏析.属于早期作品,表达了词人对闲逸生活的追求和隐逸出世的思想.
第一首:
浪花如雪千重,桃李争春一队.非雪千重而实浪千重,言春江浪涌.非春一队而实花一队,言春意盎然.在这中背景中,一壶酒在手,闲整钓鱼竿.而是否能钓到鱼,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这种闲散悠然的心情.最后问句结尾,实为肯定.若人生若此,实在没有更快乐的了.表达了作者对这种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第二首:
与第一首题的是同一幅图,意境也大致相同.在春风中摇起一叶小舟,春江垂钓.远处的小岛上开满了春花,身边则是满满的一坛美酒.四个一字连冠下来,一气呵成.不仅不觉重复,反而平添了悠然轻快的气氛,可见作者对这种生活的满足:在这样的万顷波中垂钓,真可称得上自由二字.万顷波与一叶舟,一大一小对比鲜明,隐逸之情明显可见.
这两首题画词,以画入词,以画抒意,情趣盎然,悠然闲散.正是词人遁世隐逸思想的反映.
26. 更漏子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惆怅谢家池阁。红烛背,绣帏垂,梦长君不知。
1.迢:远.递:近.迢递:形容声音越来越远.
2.塞雁:别作"寒雁".塞:边塞.
3.寒乌:别作"城乌".寒乌,即乌鸦.
4.重幕:别作"帘幕".重:层层.
5.谢家:晋代才女谢道韫,善诗,因此后人以"谢家"泛指青年女子.
6.背:暗.红烛背:指灯烛燃尽.
7.绣帏:别作"绣帘".绣帏:绣花的帷幕。
此词一题温庭筠作。花间风格明显。若为李词,当属前期作品。
这是一首春闺词。
上片写春夜的环境。柳丝细长如情丝般柔长,霏微春雨润绿了柳丝,也滋润了女主人公春天的情怀。如此春夜难以入睡,偏又听到花外传来连绵不绝的更漏之声,渐行渐远,更显春夜寂静。漏声惊起了边塞的大雁,城中的寒鸦。实则惊动的,是闺房中相思的女子,大概也有身在边塞的,她思念的人。但是,塞雁,城乌可以惊飞,而画屏上金线绣的鹧鸪,却无法起飞,如同春闺中的女主人公,只能在闺房中思念情郎,却无法去见他。
下片写春思之人。薄薄的香雾,还是能透过重重层层的帘幕,正如女主人公那淡淡相思的惆怅,却能萦绕心头,挥之不去。红烛已经燃尽了,夜已过了大半。她垂下帘帷,想把漏声薄雾,以及如薄雾般难以排遣的相思,都挡在外面,不听也不看了。不料却依然相思入梦。只是她梦中的人,并不知道她的思念。
此词的特点,是动静结合,有画有声。柳丝,春花是视觉。雨声,漏声是听觉。视觉和听觉,共同构建了这个寂寞难眠的春夜。塞雁,城乌为动态,而绣屏上的金色鹧鸪,虽华丽,却是静态的,无法飞动。犹如独守空闺的女主人公。一动一静的反差,更衬托出了女子的寂寞惆怅和无可奈何。
27. 柳枝词
风情渐老见春羞,到处芳魂感旧游;多谢长条似相识,强垂烟穗拂人头。
阮郎归
1.芳魂:别作"消魂".旧游:以往游览过的故地.
2.多见:别作"多谢".长条:柳枝.
3.烟穗:柳枝下垂如雾般朦胧.一说柳枝被雾气覆盖.
这首词是李煜写给宫女庆奴的,因此是以庆奴的口吻写的.属前,中期作品.
女主人公,伤感自己风情渐老,青春不再,看见明丽的春色,便自惭形秽,不敢与之相比.回到以前青春年少之时与情郎游览的故地,触景生情,不胜唏嘘感慨.因为景色依旧,而人已年老色衰,旧情不再.
只有柳枝,好像还认识她一样,勉强垂下柳条,算作回应.此处"似相识"与上文"感旧游"呼应,其实杨柳本无"强垂"之心,而反观人却有怀旧之意.不免感慨自己青春老去,再也无法邀宠了.
整首词以一名宫女的口吻写来,感叹韶华已去,青春不再.以柳喻人,柳无心而人有意.更添感慨.
28. 采桑子
亭前春逐红英尽,舞态徘徊。细雨霏微,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香印成灰。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
1.亭:别作"庭".逐:随.
2.徘徊:往来不定,这里指络化回旋纷飞的样子.
3.细雨:别作"零雨".霏微:别作"霏霏".雨或雪下得很细密的样子.亦作"非非",疑误.
4.芳音:别作"芳英","芳春".芳音,即佳音.
5.香印:上面有纹饰图案的香.
6.可奈:别作"可赖",有本误作"可奎".可奈,无奈.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伤春思人的词.是中期作品.
上片写伤春.庭前落花飞舞,而春天也随着春花的飘零将尽了.落花徘徊,犹如女主人公内心的起伏不平.霏微的细雨湿了落花,送走了春光,这情景使她愁眉紧锁,一会儿也难以舒展.可见其内心多么忧郁.
下片写思人.暮春雨打落花,如此凄凉,而春闺中呢?绿窗冷静,悄无声息,她一个人守着寂寞清冷的闺房,原因是:芳音断.她思念的人,没有带来任何消息.这就是她如此伤感的原因.香已燃尽了,香印成灰,何尝不是人的心意成灰.思念远方的人,却没有任何消息,无可奈何之中,只有去睡觉不去想他.可思念,偏偏又入梦而来,挥之不去.
此词的特点是以物状人.落花徘徊,形容人内心纷乱.香印成灰,实则是人心灰意懒,无可奈何.这又不仅是一首描写女子春怨的词.这首词中,春去难留,人去无凭的无奈与苦闷,结合历史,该是后主思念其入宋不归的弟弟从善的心情写照.可与<清平乐>参照来看.
29. 捣练子令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1.砧:捣衣石.这里指代捣衣声.
2.无奈:别做"早是".不寐:别作"不寝".不能入睡.
3.和:伴随.
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词.应属中期作品.
深院静,小庭空.作者在开篇,构建了一个寂静无声的场景.深院静默,小庭清冷,寂静的场景,包含着作者难以平静的孤寂的心情,又为下文做了铺垫.在这样的气氛中,传来寒风中的捣衣声.风声时大时小,捣衣时断时续,如同作者起伏不定,难以宁静的心情.捣衣在古代,一般都和征夫远行相联系.那在这寒风之中的捣衣之声,也就给了作者一种特有的暗示.砧而称寒砧,不仅因为夜寒砧冷,也因为作者内心的清冷孤独,相思难排.思念远人而又闻听捣衣之声断续入耳,这样的夜里肯定是难以入睡的,因不寐,夜也就显得格外的长,而砧声偏又伴着月色,传到窗内,其实又何尝不是传到作者相思愁苦的心里.真正令人不寐的,不是砧声,而是思念之苦.
全词从视觉,听觉来摹写心情,有动有静,句少而情重.幽怨,苦闷的心情,便如捣衣之声,连绵而至了.
30. 捣练子
云鬓乱,晚妆残,带恨眉儿远岫攒。斜托香腮春笋嫩,为谁和泪倚阑干?
1.攒:簇聚.这里指皱眉.
2.春笋:春季的竹笋.这里指代如春笋般纤细白嫩的手指.
3.阑干:同栏杆.和,带,含.
这是一首春怨词,为后主早期作品.
女主人公如云的鬓发有些乱了,她的晚妆也残了.但是她并不去梳理打扮.她皱着的眉头,如同远处的峰峦攒聚.托着腮的手,如春笋般纤细润泽.她倚着栏杆,含着泪,这一切是为谁呢?末句问而不答,实因已经无需作答.此问句,已将前面令人费解的种种,给出了一个再明白没有的答案.
这是一首小令,全词画面简单,用词纤巧清新.无一字话相思而相思之情溢于言表.特点是以外在状心理.女主人公的一系列外貌描写,动作描写,无一不是内心感情的表露与写照.纷乱的鬓发,不整的晚妆,攒聚如峰的眉尖,带泪的眼睛,一幅幅细微的画面描写,直指一个主题:相思.问句结尾而不作答,以问句回答前面设下的疑问,安排的极妙.含蓄不露而相思之情呼之欲出.以远山攒聚喻愁眉不展,极传神形象.整首词给人一种静态淡雅的美感.
31. 采桑子
辘轳金井梧桐晚,几树惊秋。昼雨新愁。百尺虾须在玉钩。
琼窗春断双蛾皴,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
1.辘轳:从井中汲水的器具.金井梧桐:古代常用此来表示晚秋.
2.惊秋:别作"经秋".惊秋有两解:一说梧桐树吃惊秋天的到来.一说秋风惊动了梧桐.可并存理解.
3.新愁:别作"和愁","如愁".和:伴随.
4.虾须:因帘子的流苏细长,如同虾须,故用虾须借代珠帘.
5.琼窗:装饰华丽的窗子.春断:春尽.别作"梦断".双蛾:别作"双娥".蛾,蛾眉.指妇女细长的眉.
6.边头:极远的地方.
7.鳞游:游鱼.古人有把信放在鱼状的匣子里传递的习惯.故多用"双鱼","双鲤","鱼信"之类的词指代书信.
8.九曲:别作"九月".因黄河河道多迂回曲折,故用九曲指代黄河。九在这里是约数。溯:通"泝".逆流而上。
这是一首悲秋思人的词。风格属中期作品。
上片状景,写悲秋感怀。梧桐叶落金井上,已是晚秋景色。秋风惊落了梧桐叶,细雨偏更惹秋思。细长的珠帘卷起来挂在玉钩上。这里用白描的手法,将辘轳,金井,梧桐,昼雨,虾须,玉钩这几样事物,用愁贯穿,使本来无关联的事物有了内在的联系.使整首词,弥漫着一种清冷深秋的愁绪.一个惊字,不仅是秋风惊落了梧桐,更惊动了女主人公的内心.旧恨未平,又添新愁.
下片抒情,写相思难寄.晚秋的景色,不仅断送了春光,也令女主人公,想起了离别的人.春在这里不仅指春天,也指男女间的爱情.想到离别的爱人,她不禁皱起了眉头.她望向远方,却看不到离人的身影.想将相思寄到远方,可是黄河九曲,如此寒冷,连鱼也无法逆流而上,也就无法将书信传递到思念的人手中.
这首词表面看来,是一首闺阁悲秋之作.但是联系时代背景,当时郑王北去未归,也可以理解为后主思念弟弟的感情流露.结句不说人在远方无法传递书信,却怪黄河九曲寒冷,游鱼无法逆流而上将书信传递.化用典故,将书信活化为游鱼.但即使是书信化为游鱼,仍无法寄去相思.抑郁感怀之情,就更令人难耐了.
32.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烟水:烟雾迷蒙的水面.
2.鞠花:菊花.鞠通菊.
3.塞雁:边塞的大雁.
这是一首秋怨词.一题邓肃作.若为李词,当属中期作品.
上片从山起.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
下片从花起.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