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李煜词集及赏析

李煜(南唐)
李煜词全集赏析(一)
李煜(YU),(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1. 蝶恋花
遥夜亭皋闲信步,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澹月云来去.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1.遥夜:深夜.亭皋:水边的亭子.皋(gao一声):沼泽.闲:悠闲.别作"闭",疑误.
2.乍过:才过.早觉:别作"渐觉".
3.约住:约束住,遮拦住.
4.淡月:不太亮的月光.
5.桃李:别作"桃杏".依依:鲜花盛开的样子.暗:悄悄.度,通渡:过去.春暗度:春天不知不觉地过去.
6.芳心:花蕊.此处指人心.
此词别说为李冠作,亦说为欧阳修作.若为李词,当属中期作品.是一首伤春感怀之作.
上片写暮春景色.夜深了,作者却还在水边独自散步.闲,表面指悠闲,在这里与时间场景相映衬,却恰恰反映出作者内心的烦闷无奈.否则他也不会这么晚了,还在外面徘徊。追及烦闷的原因,是"伤春暮".乍过与早觉对比,清明刚过,却已经早早的察觉到了春天即将离去.因"伤"而烦.雨声被风声遮住,雨随风住.月光不是很亮,有几片云彩飘来飘去的掩映."约住","朦胧"二词用的妙绝."约住"极具动感."朦胧"极具静美.把雨随风住,云来月遮的景象,描写的极具神韵.
下片写伤春情怀.桃李还在盛开,可是,春天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溜走了大半.一个暗字,依恋与不舍具在.作者正在伤感春天的流逝,又听到秋千架旁,有人"笑里低低语".他人的欢声笑语和自己的黯然神伤,又是一个对比反差.这许多的反差构成了作者心中巨大的无奈和幽怨:自己这种伤春易逝而春却依旧流逝的情怀,该如何安置排遣?
对比手法,是这阕词的一大特点。表面之“闲”与内心之烦的对比;“乍过”与“早觉”的对比;桃李依依”与“春暗度”的对比;自己的伤怀与别人的“笑语”的对比。这一切的对比,总的来讲,都是现实与心境的对比。这种现实与心境的巨大反差,堆积在词人心中,终于千愁万恨无可排解,发出了“人间没个安排处"的感叹。
2.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此词上片用倒叙手法,帘外雨,五更寒,是梦后事;忘却身份,一晌贪欢,是梦中事。潺潺春雨和阵阵春寒,惊醒残梦,使抒情主人公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中梦后,实际上是今昔之比。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菩萨蛮》写得直率,此词则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入声与去声(暮)两种读法。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两说都可通。“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春意阑珊”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不久于人世。“天上人间”句,颇感迷离恍惚,众说纷纭。其实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天上人间”,本是一个专属名词,并非天上与人间并列。李煜用在这里,似指自已的最后归宿。应当指出,李煜词的抒情特色,就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3. 相见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1.林花:繁花.林:繁多.谢:辞别,凋谢.
2.匆匆:别版作"忽忽"
3.无奈:别版作"常恨".
4.胭脂泪:红色的泪.这里指女子的眼泪因润湿了胭脂而变红.另,古代认为,离人的眼泪是红色的.这里也可以做此理解.
5.留人醉:别作"相留醉".
这是后主入宋后所作,乃词作中之精品。
春日将尽,繁花匆匆凋零,本已令人伤感已极,无奈偏又遭风雨日夜摧残。就如同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消逝得快。比如青春年华,以及美好的往事。一个太字,有千钧重。包含了无限感慨,无限依恋。想留住,却终究留不住。春红被冷雨湿落,如同情人流下的红色泪水。那是离别的眼泪,自令人心醉且心碎。离人流着泪问何时才能重逢,实则心知重逢无期。舍不得离别,又不得不别。人生之恨莫过于此。人生中事与愿违,不由自主的遗恨,就如同春水东流一样无可避免,无可挽回,恒古不变。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这首词的精彩部分,是两个暗喻。一是以被雨打落的春红比喻离人的眼泪。惜春与惜别,巧妙地结合。二是末尾,以水向东流之必然,喻人生常恨之必然。更觉无奈。既然水向东流之势不可逆转,那此生之恨,也就一如流水向东流去般汹涌澎湃,无可挽回。一语道破人世天地间永恒的悲哀,一气呵成,如覆水难收。
4.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梧桐:入秋梧桐即落叶,故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后用梧桐叶落来表示秋日.隐含衰败的象征.
2.一般:一种,一番.
乌夜啼别名相见欢.与上调同.这是一首悲秋词,有亡国之思.是入宋后的作品.
上片写秋景.作者在深夜里独自登上西楼望月,看见月缺如钩.无言,因独自一人,无人可语.也是因为心中悲苦,无法言语.月缺,影射的是心理的缺憾.梧桐寂寞,人更寂寞.深院寂静无人,空锁一庭清秋.而锁住的不仅是秋色,还锁住了词人,无法回归故国.锁住了词人心中,满腔的悲恨.恨国破家亡,江山冷落.
下片写悲情.心中的无奈和愁苦,如同乱麻一般,剪不断,理还乱.离愁在心中纠缠,无可派遣,个中滋味,是自己以前从来不曾体会过,甚至不曾想过的.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是何等滋味.这滋味,是局外之人永远不能领悟的.而局内之人,却又无法言说,也不愿言说了.
全词情景交融,状景处亦含情.独上西楼,残月如钩,深院锁寂寞,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整个景色,衬托出一种凄迷悲凉的气氛.最妙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句,离愁而可剪可理,将情绪具体化,实物化,也就更加深了愁的分量,挥之不去.
其中: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此句也是千古流传!
5.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1.独我:只有我.何限:无限
2.重归:别作"初归"
3.谁与:与谁.与:同.
4.秋情:晴朗的秋天.
这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表达了亡国的悲痛和对故国的无限思念.
开篇言愁,直抒胸臆.人生的遗恨何时才能完结?只有我如此悲痛,没有尽头.睡梦中回到故国,醒来却仍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不由得双泪暗洒.这也正是开篇所言愁,恨的原因.亡国后的日子孤单清冷,无人陪伴.谁还可以和我一起登高远眺,遥望故国呢?以前一起在晴朗的秋日登高望远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可是那种快乐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往事不过是一场春梦,美好但难以留住.醒来依旧是空,什么也抓不住.剩下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回忆和痛苦.多么希望现在的悲苦也是一场梦,终有醒来的一天!只奈何,好梦易醒,噩梦却永远没有尽头.
这阕词以思念故国为主旨,直白不假修饰,悲苦之情倾泻而出。起笔即言愁恨,可见内心之苦恨,难以抑制。独我,只有我。给人一种无人能解的凄惶和绝望。两个梦字,意义不同故不觉重复。第一个梦,是对往事的依恋和对现实的无奈。美好的过去只能长记于心,故国只能重逢于梦,却再也无法回去了。
后一个梦字,则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无奈。往事如梦,醒来成空。徒留伤感。但现实的苦痛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永远无法如梦般消失。这就让整首词,沉浸在一种极度无奈又空荡的气氛中。
6.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
1.烟水:烟雾迷蒙的水面.
2.鞠花:菊花.鞠通菊.
3.塞雁:边塞的大雁.
这是一首秋怨词.一题邓肃作.若为李词,当属中期作品.
上片从山起.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
下片从花起.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
这阕小词,以景状情.在词人笔下,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之情就越发的寂寞幽怨.词中的远人,也许指的就是入宋不归的弟弟从善。
7.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烛残漏断频倚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1.飒飒:风吹帘帷的声音.
2.欹:(音qi一声),通敧,倾斜.别作"依".
3.漫:枉然.
4.宜:应当,可以.
此乌夜啼较上调不同,乃"锦堂春"之别名.与"相见欢"又名之"乌夜啼"为完全不同的两个词牌.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
夜很深了,可是词人依然无法入睡,耳听得帘外风雨相侵,风吹帘帷发出飒飒的
声音。蜡烛即将燃尽,更漏也要滴尽了。词人起身斜靠在枕头上,久久不能平静。想起往事,徒如同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人生如同一场梦,再美的梦也都是要醒的,而梦醒了,什么也留不住。就如同美好的往事,如覆水难收,再也无法回头,无法重新拥有。想回到过去,会到故国,也只有在醉梦中了吧。因此不妨经常醉酒吧,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忘掉现实的愁苦,回到过去的办法。(只是醉梦醒来,也还是终于要面对,那难以面对的现实。也只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罢了)
本词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人生如梦的感慨。只是美梦已经醒了,噩梦却仍要持续下去,不知何时才能到尽头。一个漫字,充分表达了心中虚无空洞,无可奈何,想留却留不住,只能任其来去的心情。任何努力与不舍,都是徒然。
8.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1.堪:可以。
2.排:排遣。
3.藓侵阶:苔藓蔓延到了台阶上。
4.一任:任凭。别作“一桁”(hang一声):通一行。
5.金锁:别作“金琐”,“金剑”。这里借指南唐宫阙。一说金锁即铁锁,这里用的是铁锁沉江,国事衰败的意向。
6.壮气:指王者之气。蒿莱:野草。
7.天净:别作“天静”。月华:月光。
8.玉楼瑶殿:华美的宫殿。这里指南唐的宫殿。
这是后主入宋后,思念故国,表达悲痛悔恨之情的作品.
上片写对现实的无奈.故国已成往事,惨痛的现实无可更改,只能使人悲痛,除此之外,又还能做什么?亡国后,无人看望陪伴,只能任凭珠帘闲挂,独自一人清冷孤单.因为整日没有人来,台阶上已经生了一层绿苔.此情此景,令人心中悲苦无法排遣.
下片写对往事的悔恨和对故国的思念.昔日辉煌的宫殿,已经被尘土掩盖,归于荒芜.旧时王气不再,也已被衰草湮没.秋日的夜空明净,月色清朗.想起故国南唐的宫殿,依旧在月色的笼罩之下.只是国既亡,江山易主,昔日曾经度过美好生活的故宫,徒留清影于秦淮河畔,自己却再也回不去了.
本词开篇言往事,言哀愁,突然而又凄婉悱恻之极.整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上片一个只字,一个任字,表达了后主心中的无奈和绝望.他盼望往事可以重来,但往事不再.期盼有人能来看望,可以诉说心中的凄苦,可是"终日谁来",只能一次次的失望.下片一个已字表达了国破家亡,覆水难收的悔恨.一个空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给全词奠定了一种绝望而又虚无的情感.
9.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1.春半:是指春意正深浓.春光明媚之时。
2.砌下:阶下,玉砌的阶下。落梅如雪:白梅似雪,落英缤纷。
3.雁来句:古人谓鸿雁传书,但如今已到雁来季人却不归来,音信无凭。
4.离恨二句:用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比喻离愁别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
今译:
别来又是春花烂漫,触目伤情柔肠欲断。伫立在阶下白梅飘落象雪花似的乱纷纷,刚刚拂掉又落满一身。
雁已归来音信却无凭,路途遥迢归梦也难成。这种离恨恰如无边的春草,越走越远还在萌生。
简析:
这首词写的是离愁别恨。乾德四年(966),李煜弟从善入宋不得归。他思弟深苦,遂作此词。词并未拘泥与此一情,而是虚笔点染,描绘出一种扩大的感情境界与氛围。词的开篇,点明事由与季节。为什么在春意正浓.春光明媚之时,却说“触目柔肠断”呢?原是“别来”之阴影笼罩了一切,触目之景还是“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砌下”“还满”写出落花之多.伫立之久,表现了词人无限哀伤的情怀和形象。过片紧承“别来”二字,“雁来音信无凭”既是景象的转换,也是情感深入,谓雁能传书,但是雁来人不来,雁归人不归,徒增愁恨。“路遥归梦难成”又翻进一层,为所怀念之人设想,语意奇特,委婉之至。结尾二句以远接天涯.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愁别恨,形象生动,贴切自然;在语法上一波三折,在语意上一唱三叹,顿挫有致,情韵俱生。
10.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欲寻陈迹怅人非,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荫花楼阁谩斜晖,登临不惜更沾衣。
1.转烛:风吹烛火.这里比喻世事变换无常.飘蓬:漂泊不定的蓬草.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2.陈迹:以往的痕迹.怅:惆怅,懊恼.
3.荫花:别作"映花".荫:遮挡.谩,别作"漫".弥漫,随意.
本词别说冯延嗣作.从风格和词意上看,应该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
人生如同风中的烛火蓬草,漂泊不定,身不由己,再美好也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想找寻旧日的痕迹,却已是物是人非,徒增伤感.上天注定了自己这一生,现实总是与心愿想违.天教凄凉,是天底下最深的无奈.
下片以景写情.楼台待月而空逝水,如同词人内心有所待而不可得.心怀期待却终归成空.道出的是无可奈何的失落.楼阁荫花又漫斜晖,夕阳西下楼阁惨淡,如同内心的凄凉衰败.登楼远望,面对此情此景,悔恨,惆怅,一并涌上心头,任凭泪水浸湿了衣襟.
本词打破上片状景下片写情的常规.开篇先抒发身世飘零身不由己的感叹,而后借景写情,伤心人眼中,万物皆有情.皆有了伤感与无奈.一个空字,一个漫字,写出的不仅是目中之景,更是心中之情之痛.天教心愿与身违,白话中,透出的是词人心中抑郁已久的,对上天对命运的呐喊.
11.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淅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金窗力困起还慵。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1.珠帘:别作"朱帘".
2.淅淅:风声.厌厌:漫长的样子。
3.镇在:长在。镇:长久。
4.金窗:别作“金刀”。力困:没有力气。慵:懒。别版误作“墉”。
5.怡容:喜悦的容颜。
此谢新恩按平仄句式来看,应是两首词。大概是两阕残词,被后人合成一首吧。两首词应皆属中期作品。
词的上片写人散后的寂寞。当人全部散去,刚才的热闹却只剩空荡的庭院,珠帘半掩,因为没有人来,所以也静止不动了.听着风淅淅地吹,觉得夜那样漫长,似乎永远也不会过去一样.回首看小楼月色,新月依旧那样纤巧.所有的场景,都给人一种清冷空灵的气氛,格外寂寞.
下片写闺怨.尽管时间流逝,而春光常在依旧明媚,没有任何改变,而人却一年年的老去.春光并没有给人带来快乐,反而令新愁旧恨一并袭来,郁积心头.苦闷之余只好醉倒以求解脱,靠在窗边没有力气,也懒得起来.可是一声羌笛,还是惊醒了醉酒的人.于是情绪也就更加低落.
这首词的上阕,从景色描写来看,应是秋景,而下阕是春怨。而且两片词的韵脚不统一,由此可以推断,是两阕词各失一半,被后人凑在一起的。虽然如此,可是两片词的意境还是有统一的地方。都是描写人去楼空,寂寞无聊的心情。所以才有了合成一首的可能。
12. 呈郑王十二弟
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长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佩声悄,晚妆残,凭谁整翠鬟?留连光景惜朱颜,黄昏独倚阑。
1.吹水:别作"临水".日衔山:落日与山相接.别版作"御",应误.
2.长是:总是.别作"长自".
3.落花:别作"林花".狼藉:纵横杂乱.阑珊:衰歇,将尽.
4.佩声悄:别作"春睡觉".佩,通佩.古人衣带上的饰物.
5.凭谁:别作"无人".翠鬟:女子的发式.翠:形容女子的头发乌黑因而微带绿光.别作"翠环",疑误.
6.光景:时光.惜:别作"喜".
7.独:别作"人".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伤春的闺怨词.属中期作品.
上片写闺中生活.风吹水,日衔山,这是每日都在发生的景象,女主人公却观察入微,可见一个"闲"字,而且是经常如此无聊.日衔山,衔字极妙,给人一种傍晚时分,夕阳映山之感,形象生动又点明了时间.落花满地,酒意阑珊,这就是她每日的生活,可见是多么无聊而又醉生梦死.
下片写伤春.环佩之静,其实是人之静.人慵懒不动,自然环佩无声.女主人公明知晚妆已残,却懒得装扮,因为春去无人赏,青春逝去也无人惜.春光再美好,再令人流连不舍也终要逝去的.正如同美好的青春一样挽留不住.
此词调名下别注"呈郑王十二弟",一般认为这是后主写来赠与其入宋未归的弟弟李从善之作.故可以理解为后主以闺中女子自比而表达了对久去不归的弟弟的思念.全词意境慵懒颓废,伤春而又无可奈何,大概也是后主面对强敌,无奈而又忐忑的心情的侧面反映.
13. 虞美人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前在,池面冰初解。烛明香暗画楼深,满鬓清霜残雪思难任。
1.庭芜:庭院里的草.
2.柳眼:初春柳叶细如睡眼,故云柳眼.
3.尊罍:别作尊前.尊罍:酒杯.
4.画堂:别作"画歌"(疑误);"画楼","画阑".深:别版误作"声"
5.清霜残雪:鬓发白如霜雪.任:忍受.别作"禁"
这是一首追忆往事的感怀之作.属后期作品.
春风吹过庭院,吹绿了庭草.细如睡眼的柳叶也相继生出.面对生机盎然的满园春色,作者感受到的却不是喜悦而是幽怨.因为想起往事而悄然独立.眼前的春色明媚如昔,月色依然如昔,而自己却已不再是当初的自己了.物是人非事事休.怎不让人欲语泪先流.
酒宴上的笙歌还在继续,酒杯尤在手中.春风不仅吹绿了庭苑,也吹开池面的寒冰,吹出一池春水.烛残,香暗,夜已阑.想自己人未老却早生华发,鬓发如雪.忧怀不能自已,伤感难以承受.
上片以春色起笔,看似春光荡漾,但欢快清丽中,却透着伤怀抑郁."依旧"的是竹声新月.不再的是往日的欢乐,已逝的岁月.如覆水难收.依旧二字,表达的是词人心中深深的无奈和抑郁.下片则直写忧愁.思想往事催人老.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词人日渐衰老憔悴,痛苦难禁.结句直接而又力有千钧。
14. 浣溪沙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1.红日,别版做"帘日". 三丈透,三丈为虚数.指太阳升起的高度. 透:透过.
2.金炉,别做"佳人". 金炉为铜制的香炉. 次第:依次. 香兽:香料炭屑制成的 兽型燃料.
3.地衣:地毯.
4.佳人:指宫女.舞点,别做"舞急","舞彻",舞点".舞点,按照音乐中的节拍舞一支曲调.溜:滑落.
5.酒恶(e三声),别做"酒渥".亦称"中酒",指酒至微醉.时拈,别做"时沾","时将".常常拈取.花蕊:此处代指花朵.嗅:闻.
6.别殿:帝王所居正殿以外的宫殿.箫鼓:萧和鼓.泛指乐器.
词的上片,描写了通宵歌舞的宫廷生活.下片写佳人的舞姿,发散钗落.作者酒醉不支,却以花解酒,继续饮宴.最后一句侧面描写这一歌舞活动的喧闹.
太阳已经升到三丈高,宫女在香炉里依次添上香料.红锦织成的地毯,随着舞者的舞步褶皱着.大殿中央的舞女随着舞点舞得正急,头上的发钗也随之滑落.我酒意微醉,不时拈起花朵,闻着花气醒酒.别殿也能遥遥听到这里的喧闹的乐声.
此词描写的是宫中的一次歌舞活动.一个透字,是对时间的精彩描写.地衣随步皱,可知舞点之急.那么金钗溜,也就自然而然.舞者的舞泰,描写的鲜活得很.
所有的描写,都是近景.最后一句,视角拉远,写到远处的别殿.就使得原本拘于一处的歌舞描写,多了一种想象的空间.
属于后主的早期作品,本身只是宫廷生活的一个场景描写,客观来讲格调不高.但是透,皱,溜三字,用的巧妙.最后刹尾,由近及远.显示出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
15. 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箫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1.晚妆:别作“晓妆”。初了,刚刚结束。明肌雪,肌肤细腻光洁有如白雪。
2.春殿:御殿。嫔娥:泛指宫中女子。鱼贯列:如游鱼一样依次排列。
3.笙箫吹断水云间:笙箫,别作“凤笙”,“笙歌”。泛指乐器。吹断,吹尽。水云间,别作“水云闲”,“水云中”。水云间,意即水云相接之处,谓极远。
4.重按霓裳歌遍彻:重按,一再弹奏。霓裳,指《霓裳羽衣曲》。歌遍彻,唱完整套舞曲的最后一曲。说明歌曲长久。
5.临风:别作“临春”。临春,南唐宫中阁名。而作“临风”,则与飘字呼应。似皆可信。香屑,香粉。
6.拍:依乐打节拍。情味,别作“情未”。切,恳切,真诚的心情。
7.休放:别作“休照”。烛花,别作“烛光”。烛花红,即明亮的烛光。
8.待踏:别作“待放”。踏马蹄,策马缓慢而行。有踏月之意。别作“放马蹄”,意为让马随意而行。
此词为后主早期作品。描写了夜宴歌舞的盛况。
上片写歌舞夜宴的盛大场面。嫔娥们晚妆登场,明艳照人,鱼贯而入。精美的乐器不断弹奏出优美的《霓裳羽衣舞》曲调,悠扬的乐声传至远方水天相接处。宫中香料的香气随着风飘散,作者有些醉了,兴奋得依着曲调在栏杆上打着节拍.到此,夜宴的盛况呼之欲出.结尾不放烛花却让马蹄踏着月色前进,文人的雅致冲淡了前面奢华的盛况,使整首词进入了一个抒情而又韵味十足的境地而又显得淋漓尽致.
由来愁苦之词易佳而欢愉之词难工.此词前六句皆描写歌舞夜宴的盛况,盛极而结尾易流俗.而后主此结尾,纯真风雅,由盛况转清淡而又丝毫不觉突兀,过渡得自然而然而又使整首词脱离了一般的宫廷奢华生活的描写,赋予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作者艺术功力,可见一斑.
16. 更漏子
金雀钗,红粉面,花里暂时相见。知我意,感君怜,此情须问天。
香作穗,蜡成泪,还似两人心意。珊枕腻,锦衾寒,觉来更漏残。
1.金雀钗:钗头是雀形的金钗.
2.红粉:妇女化妆时用的胭脂铅粉.红粉面指用胭脂花粉匀过的面颊.
3.怜:爱.
4.香作穗:燃烧香生成的烟凝聚不散成穗状.宋苏舜钦"香穗萦斜凝画栋"
5.蜡成泪: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油如泪状.此指蜡已燃尽.
6.还似:别作"还是".还,依旧,仍然.
7.珊枕:别作"山枕".珊枕即珊瑚枕.唐李绅"珊瑚枕上千行泪".腻:滑.此指滑不着枕.
此词一说温庭筠作.<尊前集>中归为李词.个人认为与温词风格更接近.若是李词,当属早期模仿学习阶段的作品.花间风格明显.
上片写相见.金雀钗,红粉面.少女精心打扮去与情郎约会.但是,如此精心的打扮,如此热烈的期盼见面,换来的只不过是"暂时相见".表现了巨大的反差.也许还有什么力量阻止他们见面.但爱意是无法阻止的"知我意,感君怜",少女的口吻,向情郎表达了自己的真切不变的情意,并表示要以天为证:"此情须问天".
下片写离别.上片的"暂时相见",为下片的离别作了铺垫."香作穗,蜡成泪",别后少女无法入睡,眼看着香残蜡尽,香与蜡衬托了少女寂寞的心情,正面状物,侧面写人."还似两人心意",少女相信情郎与她是心心相印的.山枕腻,并非珊枕太滑无法着枕,实在是少女苦恼憔悴,无法躺下入睡.锦衾寒,也不是锦缎的杯子太薄,而是少女心理孤单凄清,故觉得格外寒冷.与情郎分别后,少女一夜心中孤单寂寞难以入睡,就这么醒着直到更漏也将尽,孤枕难眠的度过了一个晚上,不知不觉天就要亮了.
此词特点是侧面描写."金雀钗,红粉面"未写少女的模样而一个明艳照人的少女形象已呼之欲出."珊枕腻,锦衾寒"表面写枕滑被寒,实际是人难寐,心孤寒.通篇男主人公未正面描写,若隐若现,但通过少女精心妆扮热切地期待着暂时的相见,离别后又彻夜思念难以入睡,男主人公的气度风韵也就可想而知.
17. 菩萨蛮
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1.笼:别作"飞","水".笼轻雾:笼罩着薄雾.
2.今宵:别作"今朝".郎边:别作"侬边".
3.剗袜:别作"钗袜".剗:只,仅.剗袜,只穿着袜子.香阶:台阶的美称.
4.手提:别作'手携".
5.画堂:绘饰华丽精美的殿堂.南畔:南边.别作"南伴",疑有误.
6.一晌:别作"一向".同一晌,即一时,刹时间.偎:别作"畏".紧挨着.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