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史玉柱自述:我的营销心得

史玉柱(当代)
第一章
脑白金的广告为何连续打了10年?
第一节
脑白金如何找到自己的消费者?
营销,最核心的是要了解你是销给谁
其实我现在都不知道教科书里面的营销是怎么定义的,我也没有在这个词上面去琢磨过。但是我在营销上考虑的还是比较多的。
营销,我觉得最核心的一个问题,还是要了解你是销给谁。把目标消费群研究透了,路子对了,然后再适当用一些表现手法,说法上用一些技巧,把你的这个想法当面给他;把当面说的那些话,变换一种方式告诉他。
这个定义我一下说不清楚,下面我们谈一些具体的东西。
卖脑白金,要对老头老太的儿子女儿说脑白金广告形成的过程是这样的。
我在脑白金推出初期的时候,还没有正式销售、还在试销的时候,有一次我带了几个人去公园实地调研。一些老头老太太在公园亭子里聊天。因为那个城市我们已经在销售脑白金,我就上去找他们搭话。
我问他们对脑白金了不了解,他们说知道脑白金。
有一两个老头老太太说他们是吃过的。大部分人说有兴趣,但是没吃过。后来我就问他,为什么不吃呢?他们回答说,买不起。
其实他们的收入是够的,买不起的原因是什么呢?
后来我在聊天过程中发现,中国的老头老太太其实对自己是最抠的,对孙子他是很大方的。他的钱存在那想养老,如果要花,他都想花在孙子孙女身上,就是对自己太抠,不舍得自己花钱。
怎么样才能让他买脑白金呢?
他们就说,除非儿子或者女儿要给他买,他就愿意吃。
我发现有多半的老人都是这样的。并不是不想吃,其实在等他的儿子或女儿买。
其中有一个买了脑白金的人就说,他每次吃完了之后,自己舍不得买,想让儿子帮他买,怎么办呢?他就把那个空盒子放在窗台上面,提示他儿子。他儿子有时候看见了就帮他买,没看见的时候十天二十天都不帮他买。
所以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就觉得,要卖脑白金,不能跟老头老太说话,要跟他的儿子或者女儿说话。
向老头老太太说没有用。
定位就两个字:送礼中国的传统,如果给老人送礼就是尽孝道,这又是一个传统美德。所以我们回来就讨论,这个定位必须要对(老头老太的)儿子女儿说,不要说得太多,就说两个字——“送礼”。所以我们当时市场调研下来得到这样一个结论。
病句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
得到这个结论之后,后面就是怎么包装的问题。就是怎么把这个“送礼”对儿子和女儿说出去,让他们能记住。
后来我组织我们的员工,几十个人,每个人都想,搞了好几百个,最后在一个员工的提案基础上改进,改进成现在这个。选了一句容易记忆的。
因为这句话“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是病句。
其实病句是最容易让人记住的,因为后面一句话跟前面一句话是矛盾的。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这个“礼”字重复得也比较多,容易记得住。这个广告语,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当时也说,这个广告语要打就准备打十年,不能变。
广告最怕变,积累不能丢广告最怕变,因为你一变,前面的积累就丢了。
所以我们把“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这个广告语确定下来了之后,用了十三四年了,广告语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但是表现形式我们每年会变一下。
现在看,这个广告效果挺好的。
在这个广告打到大概第五年的时候,在消费者脑海里面,一提起“送礼”,他就和“脑白金”不自觉地开始画等号了。
后来,几年之后,我到中安联商场里面在那蹲着,看着别人来买。
快过年的时候,一些民工要回家过年,要买东西给家里面人。他们在商场就挑来挑去,最后有人拿起脑白金,他买了脑白金。
我就上去跟他聊天。
他第一句话就说,过年买礼品好像挺难挑的,挑不出一个特别好的。脑白金广告我很烦,但是真的挑起来,好像就它的知名度高一点,然后就不得不买了。
其实这代表了多数消费者的一个心态。
第二节
广告是对消费者大脑的投资
广告其实是持续性投资
广告,它其实是一个投资。
它在消费者大脑里面,是对消费者大脑做的一项投资。
如果你广告语老变的话,一年两年就变个广告语,那前面的积累就全丢掉了,前面的投资就等于全浪费了。
我现在新打的广告固然也会对消费者起作用,但是当他去实施购买行为时,你过去的宣传对他所起的作用,比这个礼拜、这一天他看到的广告作用要大很多。
所以广告是一个积累,最怕的就是打一段时间就换,尤其是打了半年一年就换掉,这样你前面花的钱基本上就全浪费了。所以广告语能不变尽量不要变。
我们的教训太多了。像以前,我在珠海巨人集团的时候,做过很多产品。因为我这个人不安分,经常想去换广告语。有个更好的,我就要重新再拍,就要把它换掉。后来发现效果不好。
我在珠海的时候就违背了“能不变就不变”这一点。
做广告,定位的准确比广告形式更重要
在珠海的时候,我做广告更注重形式,不太注重对消费者的研究,也就是定位的准确。
像我当时头脑发热的时候,在1994年,我一下上了几十个产品。有药品,有保健品,还有电脑、软件等。
我当时打的广告——计划是一个月,实际上大概两个多礼拜——在两个多礼拜不到二十天的时间里,我在全国花了5000万的广告费。
我带着团队设计了100多幅广告。那时候是报纸广告为主,我们设计了100多幅。
而且那个广告往往是通版的,就是两个版拼在一起。
这个时候我犯了两个错误。
第一个错误就是,广告太多了,花样太多了。
第二,定位错了。
我们当时做的这批广告,当时叫“三大战役”或者叫“百亿计划”。
我描述的一个广告就是,一排伟人,比如马克思、爱因斯坦,大家心目中那些伟人,搞了一排,手挽手往前走,然后上面的广告语就搞个“巨人集团”。
其实是想打一个气势,但这个广告是非常失败的,对公司没有任何作用。当时我很沉迷于这些东西,对这种形式很在乎。
最好的广告就是推销产品
最好的广告其实就是推销产品。
你卖形象广告,除非是像保险公司这样的,可能它们需要一些形象广告。其实很多公司是不需要形象广告的。
当时我们的钱全部做形象广告了,产品只是在拐角里面,用很小的字把30多个产品罗列在那个地方。这个广告一点效果没有。当时1994年,5000万那是很值钱的,那时候5000万估计比现在的50亿还值钱。而且1994年的时候,真正能拿出上千万的民营企业,全中国我估计20个都找不到。我们一瞬间就把这个钱给浪费掉了,所以当时交了很多学费。
黄金酒案例黄金酒不是我做的,当时我已经不管这个公司了。黄金酒是我们团队做的一个项目。
因为这个公司我已经不参加任何决策了,他们出于尊重是来找过我,说我们要上个黄金酒你看怎么样,我当时就有两句话,我说我不同意,但是决策权是你们的。最后他们还是上了。
我后来也跟踪了一下。我觉得他这个产品选得挺好的。黄金酒就是我们的一个配方、我们的一个生产权,跟五粮液合作生产,用的是五粮液大概市场卖五百八的那种酒,去和基酒做出来的,其实市场价一瓶也就一百多块钱,本来是应该能卖得很好的。但是就犯了个错误,他广告语老变,不到两年,就换广告语了。
后来有一次我见了他们,我说过这个问题,他们也发现了这个问题。所以黄金酒的销量,你说大也不大,小也不小,就处于那种情况。我估计这个项目没啥利润。
我觉得它的广告策略是有问题的,除非他们改变这个广告策略,找到一个好的主广告语,坚持打下去。
五粮液案例像这种很老的品牌,比如说茅台、五粮液这种东西,好像在中国人民心中根深蒂固,需不需要做大规模的广告、大规模的促销?我觉得需要。
比如五粮液,如果在一九五几年,你让中国老百姓报最好的五个酒,其实报不出五粮液。五粮液也是排前面的好酒,但是并不是最顶级的,并不是极限品牌。但是你看五粮液现在销量就很大,这就跟它后面持续的宣传有关。
有的以前排名比较靠前的酒,现在销量连它的一个尾数都不到。像过去的八大名酒、十六大名酒,有很多销量挺惨淡的,你说品质比五粮液差吗?不见得。至少都差不多吧,都是中国的八大名酒,但是很多销量都不行。我觉得这些也是需要广告的。
只不过这些产品,它们是传统的老品牌,是传统。所以它如果做广告,可能和这些新上市的产品不一样,它的宣传要走另外的套路。我看过五粮液的一个长篇的广告,一个一分钟的广告,以前在中央电视台下午四点半播的,我觉得它那个挺好的,看完之后对五粮液的品质、产品的质量,还是相信的。那个广告是选中了五粮液的质量这点进行主打。
第三节
广告营销是否需要公司一把手来抓?
广告是绝大部分企业的命脉广告要不要一把手亲自定、亲自抓,我觉得要看哪一类产品。比如像我们做网络游戏,这块的广告营销我就不管它。
因为网络游戏是研发驱动型的,主要是靠研发。
如果能研发出好产品,这个产品玩家就多,公司就有利润。这种就是研发驱动型的。
但如果公司是营销驱动型的,我觉得广告就是公司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必须一把手抓。所以我在管保健品这个业务的时候,公司很多时候管理我是不管的,我只抓广告。
我觉得广告是公司的一个命脉,我就只抓这一项,这一项抓好了,其他的交给团队做,做得也还挺好的。这就叫做“纲举目张”。
只要这个“纲”正确了、“纲”成功了,其他的都好办。
像网络游戏就不一样了,网络游戏这块我就自己抓研发。
当时我管网络游戏的时候,广告我就没管,因为它不需要怎么做广告。
中国现在大部分的企业,都在做面向消费者的产品,其实绝大部分企业都是营销驱动型的,或者应该说90%以上的企业都是营销驱动型的。
好产品中国是挺多的,中国自己也能研发出好产品,研发不出来到国外学也能学得到。技术方面中国不差的,好产品能研发出来,能制造出来。
但是很多企业最后没有做好,问题出在营销上面。
所以我觉得,对于九成以上的消费品类的企业,它的命脉就在营销上面,营销的命脉又在广告上面。
第四节
广告创意为什么不能完全交给广告公司做?
广告创意要最了解产品的人来做
很多公司在做广告的时候,是交给广告公司,而广告公司是以表现他们的技能为第一要义,至少有相当的这种成分。
其实我们早期的时候,我也迷信过广告公司,也交给广告公司拍过一些广告。
我一看他那个广告,整个就是在卖弄技能、卖弄表演。导演卖弄,写脚本的也在那卖弄。其实最后搞文案的也在那卖弄,都卖弄完了其实对你公司没啥用。
广告公司其实就承担一个任务:把你的创意给你忠实地实现出来,用最好最佳的方式把它实现出来。
如果你让广告公司去搞创意,十个里面我觉得有十个要瞎。因为做广告,一定是对自己的产品最了解的人,对你的消费者体会最深刻的人,才能做好。
你得体会到、了解到更多东西,很多你是用语言表达不出来的,比如消费者那些微妙的习惯,他的文化,他的想法,他的反应,等等。
所以这些你让一个外行,不是你公司的人,一个广告公司的人,去帮你创意,帮你想如何去推销,基本上都会瞎。
所以,一定得是本公司的最了解产品、最了解消费者的人,他们来创意。他们来创意往往是靠谱的。
找广告公司,我觉得基本都是瞎的。
但我们也和广告公司合作。
比如广告语我把它定下来了,你去帮我拍出来。当然他们可能有时候也会对我们一些个别的字、标点符号改一改。
广告的创意是我做,基本的文案也是我做,拍摄画面不是我,我不管。
因为我不懂画面,这个我外行。
第五节
如何看待脑白金广告被评为“十差广告”之首?
“最佳”广告,第二年就死掉;“最差”广告,10年后还活着本来是卖产品的公司,有时候却很热衷于做形象广告。我们天天看到,很多广告演了半天都不知道是卖什么的。
为什么总有人热衷于这种广告,其实我也搞不清楚。我觉得这种广告是没有效果的。但这种广告有一个好处是特别容易获奖。你看每年评十佳广告,中国评了15年的十佳广告,获奖的十佳基本上都是这种(不知道它是卖什么的)。只不过有一个问题就是,第二年再评奖的时候,这个广告就不在了,因为这个广告没有效果,或者公司破产了。
当年的十差广告,从15年前脑白金就排在前十差里面,到今天还是。包括哈药集团的广告,还有几个企业其实也是这样,年年评最差广告,但是年年就是那几个老面孔,10年了还是那几个,因为它们还活着。
“送礼”=“脑白金”,广告规定了消费方式其实“送礼”是一个购买方式,脑白金这个产品,最终还是要靠老头老太太,也就是老年人把它消耗掉。
送礼只是一种方式。
但根据我们的统计,脑白金的消费差不多七成左右其实还是通过“送礼”,也就是,老年人吃脑白金、对脑白金的消费,七成左右是子女或者其他人送的,主要是靠子女送的。只有不到30%是自己买的。基本上是这样一个比例。
脑白金广告被评为最差,
是因为广告大家印象深刻,播放频次很高我们脑白金广告被评为“十差广告”第一名,开始的时候会有点受影响,有点动摇我们的决心。
十几年前的时候,第一次得到这个消息时我们还有人挺郁闷的,说我们凭什么评十差呢?
我们广告拍得也挺美,效果也很好,为什么评十差呢?第一年还有这种想法。后面每年都是这样。大部分时间我们被评为十差广告之首,后来有一次评了个第二名,也就是十差的第二名,我们下面还挺郁闷的。
为什么呢?
这个广告它为什么会被评为差,主要是由于两个方面。有两个因素导致了“差”。
第一,你的广告让他们记住了,就是你广告拍得好。
第二,你播的频次高。印象又深刻,频次又高,在消费者脑海里面就留下烙印了。
凡是在消费者脑海里留下烙印的,最后要评十差广告的时候,不管你拍得多美,他一定评你是十差广告,最差的。
理由是这样的,观众正在看着一个连续剧的时候,你突然来一个广告,你说他能喜欢吗?所以他内心里肯定是抵制的,没有谁搬个凳子在电视机前等着看广告。
其实大家对广告,内心都是抵制的,是被迫的。
所以哪个广告在他脑海里印象深刻,刻痕刻得很深,他一定评你最差。
十佳广告不一样,十佳是专家评的。
第六节
脑白金为何选取卡通人物来做广告?
广告语一直没变,表现形式变一变
其实早期我们搞了不同的版本。也用过姜昆跟大山,也用过其他一些人物,最后用的那个老头老太太其实是误打误撞。因为我们开始的时候都是用真人拍的。
我们最早的时候,大概15年前,有个广告才花了5万块钱,因为连胶片都没用,就用数码机拍的,但效果特别好。这个老头是找的一个话剧演员,还有一个60多岁的老太太。那个话剧演员面部表情很夸张,就是“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还收脑白金”,最后说“收礼还收脑白金”的时候,他跑过来一下子把脑白金抢过来,抱在怀里还扭两下。就是特别让人感觉不舒服。
那个广告效果特别好,比后来拍的、现在播的这个效果还好。但是我们还是要考虑到社会影响的问题。
当时我们先在苏州试播,播了一段时间,很多人写信给苏州电视台,希望他们停播这个广告。
还有的老板说,他付了你多少钱播这个广告,我付你钱你别播了。
那个广告播了之后,销量呼呼往上走。就是美誉度很差,但是销量确实好。
后来我们考虑到社会美誉度的问题,就拍了个稍微美一点的,请了姜昆和大山拍了一个,效果比那个就差了一些。
卡通版广告效果很好,就一直不变为什么我说是误打误撞呢?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这么件事。
那时这个广告播的频次太高了,从中央电视台到地方台,一直到县里面的台,哪个台都逃不掉,哪个台都在播。播得太多了,工商局就管了。
工商局把所有的针对我们广告的法规全罗列出来。其实我们直接违反的一条也没有,但有涉嫌的,一下子涉嫌了30多条违法。比如有一条法规是,消费者形象不可以做广告,他说这个人涉嫌是你潜在的消费者;另外说这个人普通话不标准,违反了“不用普通话不允许播广告”的规定;又说那个人鼻子有点大,有点涉嫌违反“外国人形象不可以做广告”的规定。
最后一下子搞出30多条,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只要是人就不能做广告。怎么办?后来我说,那我们搞一个卡通形象的,他们说那可以,我们就拍了个卡通的。
后来这个卡通版的,播出后效果也还行,就一直是它,不变了。
因为我们播的量太大了。中国很多法规是模糊的、灰色的,套到你身上你是跑不掉的。你播的量大了引起他注意了,他就所有的法规都给你往上套,你就跑不掉。
其他的一般不会那么严,比如像黄金搭档销量没脑白金销量那么大,他就不这么套你。就算广告里面普通话不标准也不算违法。
脑白金当时量太大,就特别严格。
第七节
脑白金广告的投放策略是怎样的?
广告播放,要研究怎样给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广告播放的量我觉得是这样的,该大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大,能大到多少大到多少。
我的做法是,非旺季的时候就别播,把钱都省出来,要播就象征性蜻蜓点水点一下,把这个钱都省到旺季时候集中打。
比如昨天没播,昨天所有的台都没播,你不会说怎么没有脑白金广告,你不会每个台去找这个广告。然后今天到处所有的台都能看到我,你会说我的广告量很大,你对这个印象很深刻。
不需要的时候别播,需要的时候集中猛砸。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条件允许的时候,隔天播。今天是零,把今天的全部集中到第二天去。明天就会每个台都是我的广告。
总之就是要研究一下,怎么样在消费者里面留下深刻的印象。
要播广告,至少坚持一年
有没有广告营销做得不当,最后破产的?
其实广告做的量很大,最后不行了,这种企业有,但是你仔细去找其实不是特别多。
倒掉最多的是什么企业?
我先说一个原理,就是广告你要做的时候,比如电视广告,有很多企业就说我就做1个月、3个月的广告预算,做完之后我就不做了,其实这种做法是最浪费钱的。
电视广告要在消费者脑海里形成印象,需要很长时间,需要持续。广告要么就别播,你要播最起码有1年以上的计划。
如果你播得少,这个钱就浪费掉了,就相当于你刚刚预热一下,预热了3个月、6个月,你把火给撤了,你的水就永远开不了了,你前面烧的火白烧了。
这种做法把中小企业搞死的,其实挺多的。他们就想:我就打3个月广告,去赌一把,赌完不管它成功不成功,3个月之后我就撤了。
而大的企业,除非那个老板神经有毛病,一般来讲他如果打的时间很长,广告投入很大,他应该能判断出这个广告有没有效。
如果有效,就持续播。
一般企业不会因为持续播广告,播的年头多了而破产。
播放频率搞“脉冲” 脑白金这个产品,是有旺季的,比如春节,就是大家都要回家送礼的时候。
还有一些产品,它不分旺季淡季,常年都在销,那这一年的广告应该怎样分布?
这种得搞脉冲。
比如开始的时候,我导入市场的时候,前3个月甚至前6个月我可以密集地播。到后面,我可以隔月播。
这个月播,下个月停掉一个月,再下个月再播。
如果预算还不够的话,那播的这个月我隔天播,只不过播的那天力度要大。每天播是一个方案,再一个方案是隔天播。
隔天播的费用比每天播费用少50%,但它的效果下降得远远不到50%,效果只是略微下降。不是说我的费用减少50%,效果也减少50%,效果只是略微下降一点。
我觉得可以用我前面说的方式,既能让消费者加深它的印象,然后又可以少花钱。
大部分消费品都有季节性像脑白金一年我搞两次脉冲,常年销售的产品就用我说的这种方式,搞月度脉冲。
一般来讲,为了省钱不建议一年四季全都那么播。
或者用季度式的脉冲,就是说这个季度播,下个季度不播,再下个季度再播。或者可以用月度脉冲。
但其实绝大部分中国消费品,2/3以上的消费品,都多少带着季节性,这样的话你就尽量地在你销售旺季的前几个月开始去播它。
销售旺季集中播放脑白金的旺季,一个中秋一个春节。
只要是子女回家回得比较多的,就是我们的旺季。
因为现在子女跟父母住在一起的人,毕竟不是多数,大部分人,春节都要回家看看爸爸妈妈,看看丈母娘,这时候是我们的最旺季。
光一个春节,一个多礼拜十天左右,销量能占我们全年销量的50%。所以这时候我们的广告会非常集中,会很烦人。
中秋节一过你又找不到我们的广告了。
所以我们的广告虽然给人感觉很多,但其实我们花的钱、花的广告费并不多,总量前五十都排不到。我们总量不算大。
第二章
如何做出最有效的广告?
第一节
怎样选择广告投放的媒体?
搞清楚消费者都看什么电视台我们每年的广告费上亿,这上亿的广告费花费在什么渠道?这个是很复杂的,不同的产品就不一样。
比如现在我们在中央电视台,相对来说做得比较多一点。为什么在中央电视台做得相对多呢?因为中央电视台它的覆盖面广,我们调研过,在乡镇一级,中央电视台占据绝对优势。城市里面现在不太看中央电视台,尤其到广东,比如广州,几乎就没人看中央电视台。但是你要到镇一级村一级地区,他们平时电视开着,往往就是在看中央电视台。
我们的产品是全国性的,而且它的消费是以三线城市为主的,小城市、县城和镇这一级市场为主的。所以这种情况下,中央电视台就是我们主要的渠道。
所以我们现在采用的方式就是,中央电视台为主;然后富裕地区,在市台和县台做;其他多数地区,就在社会上流动总额稍微偏大的省台给予补充。我们现在基本上是这样一个策略。
重视央视的作用
前面说在选地方广告的时候,中央电视台在各个镇一级或者县一级地方看的人很多,在广东地区或者其他富裕地区看的人少,甚至没有人看。这个信息哪里来的呢?这个是我们自己调查的,我们各地方分公司,每年会定期搞几次入户调查,然后通过调查统计出一个百分比。
一个城市只要统计100户就足够了。不用像央视索福瑞那样,他们都要清楚到小数点后两位数,我们不要,我们只要个位数准就够了,就能知道个大概。
大概趋势是这样的,就是城市越大看央视的越少;城市越小,看的越多。这样的话做全国性产品,其实还是离不开央视。因为中国人口是金字塔形的,真正的塔尖,就是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城市,最大的城市,人口占比是最少的。
其实所有的产品,不管是国内的或者国外的产品,就全国性消费品而言,在这三个城市全是亏钱的,销量有可能做得还可以,但费用太高。
其实越下面的城市越赚钱,越下面的成本越低。
做北京、上海、广州,其实是为了辐射它们周边地区。
所以在这种背景下,央视的作用、效果就很明显。现在应该还是这样。
所以央视的招标,都是我亲自去。
我前面都是自己亲自去投标的。这几年我特别不想去,但中央电视台说我是招标的化石,我是第一批在那儿举牌的,现在那批举牌的人基本都不在了,我还在,他们希望我能去,所以我还是每年去一下。
获得便宜的广告资源我们还做过模特大赛的冠名这些事情,现在不搞了。不搞了是因为中央电视台把它停掉了。
我们特别强调广告费的打折问题。
地市台、县台,我们广告费打折打得是很厉害的,一般来讲都是报价的3%~5%,也就是刊例价的3%、5%。但是就中央台打不了,电脑管着,不给打折。但是我们又想省钱,那么怎么办呢?模特大赛这个电脑是不管的,我赞助你一个节目,这个节目里面你多给我点广告。其实我们也是为了脑白金、黄金搭档能更便宜地获得一些广告资源,当时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这个冠名的行为。
模特大赛和销售旺季并不匹配,但是我们还是去冠了名,这是出于什么考虑呢?因为中央电视台的策略是这样的。比如说,这个节目从预赛到决赛,要花2000万去制作它,中央电视台是不出钱的,不出钱他出什么呢?他出广告资源。你们去出钱拍,谁去拍了之后我给你广告配。比如说我去赞助他,他不用花这2000万,就把一年的比赛给做完了,这个钱是我出的现金。中央台要播的时候,他就付我广告。
他给我的这种广告资源,电脑是不管的。他们进入电脑系统里面的广告是不给打折的。但是系统外的这个,我是能面对面谈的,就相当于是招标一样,就可以讨价还价。比如说,我出2000万,那你给我4000万的广告你干不干?你要不给我4000万广告我不做。就这样谈下来,应该说我们做了还是挺合算的。
这个节目里面所有的广告我们都买下来。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还有一套、二套,还有一些套播,套播时间我们可以自己定,这样我就可以放到春节期间播。
第二节
如何降低广告费成本?
花最少的钱做最多的广告
前面说到地级电视台,我们能打折到3%~5%,这本来不是行业常规,我们去谈出来的。
因为它们播出成本其实1%都不到,播出成本很低。我们就和他谈,我们做的方案是:第一我跟他签长期合同,一签若干年;第二个,电视台卖广告最头疼的是,播完广告收不上来款,我是签完合同全款先给你付掉。一年的广告,我可以一次性把钱给你付掉。所以我这些条件都很优厚,但我的要求就是一个:你要给我便宜。必须便宜。
再一条,我尽量不买他们卖得好的时间。其实,不说中央电视台,各个地方台你看广告部在那吹牛,其实他20%~30%的广告卖掉就不错了,80%的广告是卖不掉的。本来这段时间,预算里面就是要播广告的,但他卖不掉。卖不掉的他往往要送,谁做广告做得多他送谁。那我就说,你卖不掉的广告时间我全买,我就只出1%或者0.5%买你的,然后我自己再买一点。
用这种方式,一拉平均,很便宜。当然有的大卫视很难做到,我说的主要是地市台。县台更简单,县台你跟他说5000块钱包1年就可以了。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