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张佳玮(当代)
第1节:序 言
  序 言
  NBA07-08赛季总决赛系列赛第五场,总比分1比3落后的洛杉矶湖人队在斯台普斯为捍卫主场荣誉而战。在直播的间歇,我接到一份邀请:比赛结束后,参加由人民出版社举行的一次座谈会。
  我与我的同仁如约赶赴梅地亚会议中心,方知出版社是为出版一本湖人队当家球星--科比·布莱恩特的书找我们论证。
  我的兴致骤然消褪。不是因为我不喜欢科比,而是认为出版社所选的时机不太恰当。
  我的同仁多数也赞同了我的观点:捧科比,眼下他正备受煎熬着,赌"冠军湖人"胜算微乎其微;贬科比,也不是时候,毕竟他还不到三十,职业生涯还在途中,你找不到一个可以服众的定论。
  于是我来了个"马后炮":"若想出科比的书,应该选择在5月份他当选常规赛MVP的时候。"
  然后我们几个解说员叽里呱啦地摆了一大堆不宜出版此书的理由。当然,我们也没忘了对出版家们关注NBA的这份热情表示赞赏。
  座谈会经过短时间的冷场后,召集会议的出版社两位女士心领神会地互递了一下眼色,然后其中的一位女士站起来,分别给我们分"卷子",另一位女士则开始了她的发言。大意是,她赞成诸位老师刚才的意见,这个时候出版科比似乎不合时宜。但出版此书的真正着眼点是篮球后面的科比的人生。科比走过的路,充满了坎坷,也充满了争议。我们会发现,其实科比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一面多棱的镜子。"
  这位女士说完话时,我们已经有了"人手一份"秦先生的"《瞧,科比这个人》的策划案"。
  我正慢慢品读策划案的精髓,还没来得及发言,却已经有人"抢先"了。
  "好,真是个好点子。"苏群大概还没看完策划案,就来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于嘉也表示同感:"科比和平凡人没什么不一样,他有优点也有缺点。他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的缺点和优点都比平凡人突出,他突出之处被论坛无限放大,他就变成了神,或者魔鬼。秦老师的方案把人们的思考提升到人生的高度,这操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我估计市场不小。"
  我的观点也开始朝着赞同方向倾斜。
  于是我们开始对《瞧,科比这个人》策划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出版社的两位女士末了表示:"我们是受黄社长委托来请教诸位专家的,我们需要诸位的支持,包括对这份策划案方向的纠偏、论证和稿件审定。没有你们,我们极有可能会迷失方向。"
  看,人家多会说话!以往对份外的事"能推则推"的我们,这次却欣然地接受了出版社的盛请。
  我认为科比的人生之路确实有值得人们品味的地方。曾经的科比,就是这样一个浑身充满着矛盾的人:当我们把他视为神,他却在仰视着世界;当我们把他视为人,他又在俯视着世界。在球场上,他是一的只孤独的鹰;在人生路上,他是寥落的舞者。他被世界误解,首先是因为他误解了世界。他纵然有矢志不渝的雄心壮志,但腼腆的性格却妨碍了他人格的健康发展;他有自己的一张嘴,却把所有的语言只通过篮球进行传导。他是伟人,却不曾留下伟人的佳句,最显著的一句话是:"即使全世界都抛弃了我,篮球会永远陪着我。"
  于是人们把这句话当作了他与世界为敌的宣言书。
  于是世界有一半人不想再容他,另一半却拜倒在他的球技下。
  于是你会听到两种迥异的声音:"做人不要太科比。"或"你看看人家科比!"
  每一次有科比的比赛,网络论坛都会发生关于他的"战争"。百万甚至千万的球迷,为这个不足三十岁的男人彻夜乐此不疲。
  人们参与"战争"的目的,无非是为了解气或更来气(尤其是当几天后科比的湖人队在波士顿花园体育馆以创记录的比分差距成全凯尔特人夺冠梦时),却疏忽了一个更有趣的命题:人生思考,或对照自己。
  而今,关于"科比与世界讲和"的话题又引发了关于他的新一轮争议。一方说:讲和的科比眼睁睁地看着湖人惨遭蹂躏;另一方说:讲和的科比开始真正的成熟了。
  究竟谁说得对?这依然是论坛上的事。《瞧,科比这个人》所做的是:还世界一个真实的科比,同时以他的人生足迹的客观描述,为不止一代的人树起这样一面镜了,一面以科比·布莱恩特命名的多棱镜子。在这面镜子里,你可以用你的人生观照一照他三十岁以前的人生得失,也可以照一照你自己的人生得失!
  是的,正值三十而立的科比,也在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是为序!
  孙正平
  2008年7月25日
第2节:重逢之时,飞跃之年(1)
  第一章 重逢之时,飞跃之年
  科比·布莱恩特,这个足可以一对一迎接世界上任何篮球运动员的挑战的NBA巨星,直到2007年夏季终于发觉,他真正的对手,也许并不在篮球场上。2004-2007年,他率领的洛杉矶湖人队的凋零--远在海面之下发生。
  他从来不是--以后也应该不是--一个聪明圆滑如老队友奥尼尔般玩弄媒体于股掌之上的交际大师。当他在电台声音哽咽时,你必须相信他所说的话:他热爱洛杉矶,却不知何去何从。固然,在2006年之后,他的"黑曼巴蛇"广告形象深入人心,他在媒体上神情冷峻地扮演着堕落天使的角色,但他的确不是一个擅长演戏的家伙。包括那一次他冒失地和管理层决裂。任何一个聪明人都不会像他那样莽撞行事。
  相比于NBA其他的媒体公关大师,科比并不擅长表演。年少时的轻度神经质、偏执和好胜、在意他人的看法、完美主义,在他成为巨星之后依然难以尽改。也正因为这种秉性,才致使他在发觉自己被欺骗的真相后,会情绪失常,以致举止失措。
  值得惊疑的是,除了承受"赶走鲨鱼"的声讨之外,他还替湖人背了多少黑锅?
  湖人扭曲了一代巨星的形象,把他从一个积极上进的"准乔丹"变成了与众蛇为伍的堕落天使,从这一点看,就谈不上有围绕科比组队的诚意。
第3节:重逢之时,飞跃之年(2)
  而科比,在湖人经历了三个孤胆英雄式的赛季,以及一个被欺骗的夏季之后,他的形象如水墨初干的画卷:强悍不羁,孤傲沉静,如黑曼巴蛇一样森冷。与此同时,他被背叛的往昔、隐忍的现实又证明,这种形象和咖啡巧克力饼干外面的苦味一样并非天成:沉静冷傲的另一面,是一个直率、简单、不懂得应对阴险狡诈伎俩、性格执拗的29岁的年轻人。
  这个年轻人,委实为只差一步踏进"而立"之年而付出了过多的代价。
  初会艾佛森,感受"孤胆"式英雄主义
  瞧,科比·布莱恩特这个人,可以从他和阿伦·艾佛森在2001年NBA总决赛相遇开始。
  那是2001年6月6日,费城的新科常规赛MVP阿伦·艾佛森穿过斯台普斯球馆的过道,踏上球场,然后听见球馆穹顶下雷鸣般的"横扫"吼声。那是他职业生涯第一场总决赛。球场那一端,金色的洛杉矶湖人们在热身,每耍出一个扣篮就引来一片尖叫。前来赏光的洛杉矶观众们神情轻松,兴高采烈,仿佛已提前获悉了大团圆的结局,只等看一段美妙过程。
  在他们眼里,黑色的费城76人犹如困笼之兽,等于已经死了。他们关注的只是,费城在死前所做的挣扎是否有趣?
  本来,NBA每晚的比赛,无非是一个两万来人观看的大型斗兽表演,一群身体素质异于常人的巨汉在那里战斗。
  洛杉矶人足有闲情逸致把即将开始的2001年NBA总决赛的第一场,看成一场围猎、一次斗兽。他们的信心来自于前一个夏季的冠军,头顶悬挂的无数的冠军锦旗,以及那两个身披金色球衣并排叉腰而立的家伙:34号的大鲨鱼奥尼尔故意把口香糖龇出唇外以示粗蛮,8号科比在看自己双手无名指所裹的绷带。他们俩已经征服了西部的劲旅,把最棘手的疆域划归己有,一路兵不血刃,横扫诸军若拓荒。对费城,不是戏剧的高潮,而是一个必须有的大团圆结尾。楚歌已作,霸王溃围南出时,天下已定。至于最后追击项羽于乌江,只是一个斩草除根的戏码。
  是的,那场比赛,当湖人连得16分,在第一节21比9领先时,全世界都开始这样想了。费城的旗帜被洛杉矶射来的子弹打成了漏勺,气势已泄;湖人差不多可以像斗牛士一样放松耍几个回合,然后用弯头剑解决战斗了。
  全世界都这么想,只是,阿伦·艾佛森偏不。
  费城先是防守陷阱围捕猎物,然后是不断划过天空的长传,一眨眼间,艾佛森已经完成快攻跑回半场。湖人单节6个失误,优势被费城不断蚕食;第二节,整个季后赛征途犹如透明的盖格尔忽然开了天眼得了8分。而阿伦·艾佛森完全不可阻挡,左右翼侧游弋跳投出手如风,任何对位者的跟随都像慢动作重放。
第4节:重逢之时,飞跃之年(3)
  艾佛森以半场30分的表现警告湖人:使他屈服远比打败他困难得多。这时的洛杉矶湖人才逐渐发觉戏码不对。第四节,湖人板凳中站起一个发型及个头酷似艾佛森的小个子,他的名字叫泰伦·卢。这个在湖人队内训练时担任艾佛森影子武者的家伙,代替科比来盯防费城3号,让后者得以和鲨鱼一起竭力追近比分。湖人在82比92落后时发现了自己的冠军内力,一口气追至94平进入加时。然而,洛杉矶湖人的故事到此为止:艾佛森在加时得到了全场48分的最后7分,包括最后时刻晃倒卢后弯弓射出一支夺命箭。101比105,围剿费城未遂的湖人在那场比赛中倒下了。
  当然,我们都知道总决赛系列赛的最后结局。黑色的费城游侠们先声夺人,然后被满城尽带黄金甲的王朝湖人以山雨崩临之势力连胜四局。只是,亲历过程的人会绘声绘色地形容说,费城人没有轻易投降。他们像愈败愈战的游击战士一样顽抗到最后,像项羽出逃时东城的二十八骑一样盲目信任自己的领袖。重要的是,这是一场早被认定是垓下之争的困兽犹斗,阿伦·艾佛森是早该被处死的野兽或者末路的孤胆霸王。你可以说,他早晚会败北。许多人都这么认为,但是,在第一场之后,故事是这样的:乌江虽不远,霸王犹未死。
  而人们期待的洛杉矶英雄--科比·布莱恩特,不幸,在这一晚做了配角。
  这是阿伦·艾佛森和科比·布莱恩特2001年的故事;前者26岁,后者23岁。在那个著名的第一场中,艾佛森的第一个上篮是这样完成的:科比左翼突破,陷入四人包夹,被断球,长传,艾佛森在球将出底线前拢住,上篮得手。
  这像是他们俩故事的缩影。如你所知,2000-2001赛季,艾佛森正在完成NBA历史上最著名的孤胆英雄传奇--全费城的肉盾铸成血肉长城,他一个人斩关夺将一往无前;而此时期的科比·布莱恩特和奥尼尔之间的争端则刚刚拉开序幕。
  他,23岁的少年英杰,似乎从艾佛森的身上感受到了一种自己的潜能,并用一种直率到显得缺乏考虑的方式,认为自己不该再给鲨鱼太多球。
  艾佛森和科比都是各自城市的宠儿--而且奇妙的是,费城之子科比在与艾佛森的争端中,要承受费城人的嘘声。费城是一个被命运诅咒过的孤独之城:张伯伦,摩西·马龙,J博士,巴克利。性格卓异的球员来来往往,而自60年代以来,却只有过两个总冠军。而洛杉矶却是天生贵胄,他们参与了联盟60年历史近一半的总决赛,他们有14面冠军旗帜,有除了拉塞尔以外所有史上最伟大的中锋,有魔术师及其一手缔造的史上最绚丽的王朝岁月。
  艾佛森和科比几乎就代表了各自的城市:前者在街巷里和黑孩子们摸爬滚打时,后者正在意大利阳光下闲适地看丹东尼的篮球录像。前者在费城独自挣扎时,后者却在史上最可怕中锋的阴影之下竭力控制自己日趋增长着的野心,并且让NBA历史上最老奸巨滑的教练都为之头疼。2001年之前,他们一个是励志片里常见的奋斗典型,一个是完美的冠军团队副手。只是,2001年一见之后,他们的人生轨迹便开始变化。
第5节:重逢之时,飞跃之年(4)
  直至2006年11月,艾佛森脱下费城的黑色3号,穿上了掘金的海蓝色球衣。11个月后,科比在洛杉矶天空下,依然身陷交易的传闻之中。
  ·2007:以"卖我"向巴斯逼宫
  2007年5月28日,即科比·布莱恩特结束他第11个NBA赛季的四个星期后,他终于开口说话了。纽约,史蒂芬·史密斯电台秀的一次采访,他的言论如闪电,疾旋过洛杉矶上空:
  把"湖人教父"杰里·韦斯特请回来,或者,干脆把他交易走。
  虽然三小时后,他就收回了交易请求,但两天之后,在KLAC电视台调频570《石油与金钱》栏目中,科比用一番诚挚得出乎采访者意料的语言告诉世界:他并不只像是保罗·皮尔斯或凯文·加内特一样,用自己的地位对管理层施加压力。他的确在考虑被交易,考虑离开洛杉矶。
  对他来说,这是近29年人生的岔路时刻。各种不测如骤雨般对他的命运围袭:2004年和沙奎尔·奥尼尔分手以来,他独自带领湖人的第三个赛季,连续第二次在季后赛首轮便被淘汰;队员的伤病;关于他个人领袖能力的质疑;2006年奥尼尔在迈阿密拿下自己的一枚总冠军,然后获得了回首对洛杉矶与科比大肆嘲笑的权利。2005到2007年,他几乎已经确立了自己NBA个人能力的首席地位,但讽刺的是,球队却在伤病中不断失败。最后,2007年2月,球队拒绝了最后一个通过交易以补强球队实力的机会:洛杉矶湖人队放弃用20岁的中锋拜纳姆作为筹码,去试图交换联盟的顶级控卫之一--杰森·基德。
  借此,不得不说一说一个漫长的、有关生意场的故事。
  2007年2月,转会交易截止前,湖人队先是派发了大量免费的承诺,然后限定了大量非卖品!不期然引发局内人或局外人的诸多联想。就像一个男人,先是许诺去巴黎度假,然后皱着眉开始说:"不能误了工作,改去新马泰吧……不能误了周末饭局,改去阳朔吧……不能误了电影,改去千岛湖吧……不能误了球赛,改去人民广场购物吧……不能误了晚上肥皂剧,我们去小区超市逛逛吧。"后来他们队里就有了不知道回传的投篮狂埃文斯,在任何一个NBA球队都打不到首发的斯马什·帕克,拥有西雅图所有夜总会VIP卡、滑雪都会受伤的拉德曼诺维奇,NBA历史上最烂状元夸梅·布朗,才华横溢但经常走神的拉玛·奥多姆。而湖人老板,在2006年之前还鼓吹着"07计划":他们会为科比带来一个优秀组织后卫,带来一个内线巨人,诸如此类。
  当他们好容易把帕克扔给迈阿密热队后(此人迅速被热队开除了),迎来的"优秀组织后卫"却是多年前湖人老将德里克·费舍尔的回归。
第6节:重逢之时,飞跃之年(5)
  同年夏天,在东部,决心重建的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有11名1982年之后出生的年轻球员。而湖人更夸张:他们唯一满30岁的球员,是几乎上不了场的阿隆·麦基。这年夏天的湖人,更像是一支待重建的队伍,而非以冠军为目标的铁军。
  科比直到此时才知道了自己被蒙蔽的真相:早在2005年,湖人老板杰里·巴斯便给了主教练菲尔·杰克逊另一种全然不同的嘱咐。这个瞒天过海的阴谋是这样的:巴斯希望湖人不要在球队开销上破费太多,他希望湖人能通过一个相当长的周期来重建。于是,科比成了湖人队年纪最大的球员;余下的一群少年在一场又一场的失败中汲取经验,成为湖人重建的筹码。而科比却在独自等待着"以我为核心组建球队"的允诺成真。当他如此独自奋战三年,猛一回首,发现自己奋力杀贼而管理层无心回天时,才发觉自己真的被人耍了。
  2004年,奥尼尔离开湖人之前,杰里·巴斯亲自从意大利打电话告诉科比:"鲨鱼(奥尼尔)走定了,我不愿付这么多钱给他。"此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因而在此后的三年,科比默默地承受了"逼走奥尼尔"的罪名。因为他等候巴斯兑现他的允诺:"我们会竭力让湖人保持在夺冠球队的行列中,以你为核心建设球队"。在这句承诺的激励下,科比·布莱恩特把自己当作湖人的一员,当作了斯台普斯的主人。
  2007年5月30日,科比在接受KLAC电视台专访时,哽咽着说:"对于那些说我把鲨鱼赶出洛杉矶的传言,我真的非常不快,之前我可以不在乎,但现在我再也不想忍受了。管理层是一团糟。我曾经只想让球队能争夺总冠军。但现在,我却只被当作替罪羊。"
  事实是,湖人队在2004年抛弃奥尼尔时,已经对外界的抨击早有所料:对一个连续三届总决赛MVP,为球队带回三座总冠军奖杯,NBA历史上最具统治力的怪物中锋,采取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策略?洛杉矶媒体和球迷的口水会淹没斯台普斯球馆。于是,他们利用了科比的缄默。球队对媒体统一了口径:是的,是科比逼走了鲨鱼。
  "湖人队把交易鲨鱼的罪责扔在了科比头上。"这其实比湖人是否要重建、是否要围绕科比建队更重要。是什么促使科比去每天和黑曼巴蛇为伍、假扮堕落天使、做出对抗全世界姿态的?除了他自己阿修罗一样逆天的性情外,鲨鱼被交易的事显然左右了全世界的猜想。
  他所以肯对2004年的真相缄口不言,为湖人管理层背黑锅,原因无非在于:他更关注篮球,他相信杰里·巴斯"围绕科比立刻重建球队"的承诺。然而三年之后,湖人队不断许出的空头支票无一兑现,诚意欠奉的真相渐次分明。
第7节:重逢之时,飞跃之年(6)
  科比愤怒了,于是,逼宫开始。
  2007年的夏季崩乱,若以时间顺序分析,则如下:
  2004年夏天,奥尼尔离开湖人前,巴斯电话告知科比:鲨鱼必走无疑,并向科比许诺:围绕他建设球队。同一时间,湖人管理层告诉媒体:科比不想让鲨鱼留在洛杉矶。
  2005年夏天,巴斯告诉菲尔·杰克逊:湖人需要一个长周期来重建--意味着重建将不以科比为核心。
  2005-2007年,湖人拒绝停止年轻化,球队战绩一落千丈,舆论界以绝对压倒的声音,讨伐"科比赶走鲨鱼"。
  2007年5月底,科比在极度失望中寻求杰里·韦斯特的回归,或者被交易,随即收回言论。
  那么,为什么科比在要求"卖我"后又随即做出一百八十度大转弯呢?我们且来听听科比是怎么说的:"我爱这支球队,真的爱它,我也喜欢这个地方,我想永远待在这里,但是现在,我需要知道这些湖人内部消息,而我现在真的是愤怒到了极点。我感到我一直想寻求外援的事情像是一个笨蛋,因为湖人有个长期计划,而我却毫不知情,根本不知道。我希望那些高层承认他们当初承诺我的事情是跟我现在所想的毫不相同。"
  即便在如此剑拔弩张的时刻,他依然爱洛杉矶。设若不是十一年职业生涯与湖人荣辱与共,也许他--经历了三年之久的欺骗--根本不必对离去与否再费思量。
  ·"打劫科比"的拼图游戏
  那几天,科比如夏季的天色一般善变。
  5月28日,他希望韦斯特回归,或是自己被交易,三小时后他否认了这一点,说自己不想被交易;6月初,他又对ESPN电台说,他想被交易,四个小时后,他再次重申:湖人是他的球队,他哪儿都不去;6月7日,《洛杉矶时报》来问他的态度,他说道:"如果问我是否想被交易?那我的答案仍然是"YES"。"
  那几天,他"出尔反尔"的唇齿也的确折磨够了全美国的媒体。芝加哥和达拉斯的球队管理层开始数着筹码,只等着湖人将科比的名字挂牌便来叫价。洛杉矶人草木皆兵,每天早晨醒来都会听见不一样的结果,以至当时犹战正酣的克里夫兰骑士与圣安东尼奥马刺的总决赛都被夺去了风头。全美国都在为科比做着拼图游戏:各种交易的拼盘假想层出不穷。在漫长的四个月中,芝加哥人和达拉斯人都持续幻想着科比身穿己队球衣的身姿,而且眉开眼笑。
  同年10月开始,肥皂剧进入了高潮。几乎所有的美国人已经接受了"科比即将离开洛杉矶"的事实,洛杉矶也似乎不再强硬于"科比不交易"的辞令。余下的悬念是,当今联盟最杰出的巨星将花落谁家,穿几号球衣之类。
  与此同时,似乎只有湖人队上上下下风平浪静。有人问科比的队友奥多姆对此事的看法,这位曾在洛杉矶快船队创下NBA史上单场三双最年轻球员纪录的全能前锋,只是耸一耸肩,然后指着球队管理层的窗户:"我们不是办公室里的家伙,我们的工作是在球场上。这些想法,只能影响我们在球场上的发挥。"至于湖人队内部是否在谈论这些问题?"完全没有!这只会损耗我们的斗志!"
第8节:重逢之时,飞跃之年(7)
  达拉斯小牛和芝加哥公牛依然沉浸在一厢情愿的狂喜之中。公牛完全无视麾下众将的情绪,孜孜不倦地打听科比的筹码,达拉斯人张牙舞爪地做拼盘游戏,俨然队上没有一个非卖品,致使肥皂剧愈演愈烈,整个联盟近半的球队卷入了打劫科比的竞逐。先是萨克拉门托人也被卷入,接着是休斯敦火箭,西雅图超音速,纽约尼克斯,奥兰多魔术,菲尼克斯太阳……即使没有卷入交易浪潮的球队,也时不时敲着边鼓兜售个把让自家烦恼的刺儿头。总之,倒卖科比是2007年10月NBA的关键词,是考核球队管理层工作业绩的风向标。无论哪家都多多少少喊了一个价,然后对西海岸那个家伙投以远目。
  而此时的科比本人,却不发一言。
  NBA历史上,很少有球员能够造成如此轰动的交易。最轰动的几笔,此前都和洛杉矶有关:1968年,费城接受了四换一,放张伯伦西奔洛杉矶;1975年,雄鹿又一次四换一,贾巴尔光临湖人。伟大球员在经年寂寞之后另寻良木栖居乃是常事。而科比,他没有玩弄管理层的机略和手腕。于是他成了天煞孤星。但凡绝世杀神都是众叛亲离之后炼成的。天涯海角,最远的星照的海,都抵不过杀神的煞。
  和科比同年入行的另一个孤胆者阿伦·艾佛森,在彼岸的费城独自战斗,左突右豕十个春秋后,终于在2006年11月决意西奔丹佛。
  在榜样面前,科比何去何从呢?
  ·再逢艾佛森
  2007年12月12日,已经加盟掘金队的阿伦·艾佛森说:"我打算打到39岁。我非常希望留在这里。我希望在丹佛结束职业生涯。"
  说出这话的艾佛森无疑是在承认将要33岁的自己开始老迈了。
  33岁的艾佛森在认老,30岁的科比又能有多年轻?
  2007-2008赛季NBA常规赛的得分榜数据显示,在过去的几个赛季里连续霸占着状元榜与榜眼的艾佛森与科比终于把"得分王"的宝座让给了克里夫兰人勒布朗·詹姆斯。这两个曾经"投篮成性"的"刽子手",都已经过了令人惊羡的"孤胆英雄"年岁。虽然他们依然在本季得分榜上排二、三位,但艾佛森的投篮次数是职业生涯第二低,而科比的出手也是三年来的最低。
  这是两个不再"嗜血"的"魔头"。只是,他们的目标依然一样:与总冠军较着劲!
  这个时刻的费城与湖人,较之2001年,已经物是人非。
  那一天,科比确定:他不会离开湖人了。
  ……
  常规赛结束,湖人在西部列榜首,掘金挤入前八。
  2008年4月23日,湖人对掘金。与7年前不同的是,这次是西部季后赛第一轮第二场。曾经在巅峰对决的他们如今却命运殊途。科比27投18中得到49分,回报了他与艾佛森的七年之痒,同时也碾粹了掘金的"黑八"梦。湖人轻取第二阵,然后是第三阵,以及第四阵。丹佛人像七年前的费城人一样绝地反击,直到最后5分半钟,然后,就在这段时间里,科比送予追击者绝望的14分:全场31分,湖人的24号让掘金成为历史上第一支首轮被横扫的50胜球队。几天之后,他还将捧起自己的第一座NBA常规赛MVP奖杯。
第9节:重逢之时,飞跃之年(8)
  赛后,艾佛森坦然地说:"我们被一支优秀的球队击败了。"
  从2001年的巅峰对决到2008年的再次相遇,这两个同为1996年新秀的巨星,各自拿到了生涯的第一个常规赛MVP,而两次的境遇迥然相异。他们长期在东西两岸逆流而行,也许没有人真正把他们当作对手……只是,在2008年的这一晚,12年来的针锋相对初见高下:艾佛森被留在梦想的门外,而科比却正在逼近属于自己的,完全的,第一个冠军梦。
  这与2001年相似乃尔:只是,独自带队冲向巅峰,打算一洗世界偏见的英雄的名字,从阿伦·艾佛森,换成了科比·布莱恩特。
  且不说科比是否复制了麦克尔·乔丹,但就这段时间的人生轨迹而言,科比无疑复制了艾佛森。
  规律,对某些人而言是教科书,对某些人而言是包袱。就像科比,在"交易"的风头浪尖,为其支招者无法计数,每一个招数都饱含着规律,但科比最终还是用自己的方式上演了这么一段神奇:只在一年间,确切地说,是2007年5月到2008年4月,科比从疑似迷惘的人生转折点起始,到捧起众望所归的第一尊常规赛MVP。无怪乎有人把2008这一年比作科比·布莱恩特的神奇的飞跃之年。
  人生提示
  要说科比·布莱恩特,先得提提NBA的总设计师--大卫·斯特恩。
  这个浑身注满犹太人基因的美国商人,自1984年接管NBA后,充分利用电视和网络传媒的魅力,将NBA篮球飞速地推向世界市场,世纪初,他亲手制造了两个最得意的品牌:一个是中国的小巨人姚明;一个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科比·布莱恩特。这两个品牌在全球的关注度,使他成为如今美国四大职业体育组织的首富。
  商人的视角是敏锐的,运作品牌的方式是独到的。每逢NBA直播,打球只有48分钟,可是你要耐心看完比赛,得花两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这期间所插入的广告,你就可以想象斯特恩心中暗喜的程度了。
  当然,你更不能忽视的是,那些为NBA提供各种赞助并从中受益的企业家们!
  有如国际著名商家阿迪达斯、耐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麦当劳、肯德基……
  有如中国商家安踏、李宁、匹克、海尔、联想……
  他们的品牌为什么一直很坚挺?除了一流的质量管理外,就是通过NBA这个媒介,让人们习惯性地把他们企业的名字与NBA联系在了一起。
  举个例子吧,最近最叫响的"黑曼巴鞋"源于耐克,科比为其做代言人,在科比的召唤下,耐克鞋的市场需求可想而知。在这个品牌的后面,人们关心的不是科比究竟是美名远扬还是臭名昭著,而是他的影响力。
  我们不能不钦服这个传媒超级玩家的超级智慧,同时也心甘情愿地留守在NBA这个关键词里。毕竟,他手中的这两张品牌--科比和姚明--的品牌指数,依然在我们心中升腾着,而且毫无冷却的迹象。
  撇开姚明不说,斯特恩是怎么打造科比·布莱恩特这个品牌的呢?
  一句话:设置一个备受争议的形象。
  你喜欢科比吗?给你一万个理由;你讨厌科比吗?也给你一万个理由。
  如果你爱他,理由有的是:三次总冠军,N次绝杀,12个三分平纪录,81分,连续50+,两届得分王,防守第一队,连续10年全明星首发,湖人领袖……
  如果你恨他,理由也不少:联盟不下十支球队倒在了"OK"时代;老家费城的球迷也恨他,他在2001年的总决赛上没给家乡人一点面子;麦蒂、阿伦的球迷更恨他,他总是让这些顶级射手活在他的阴影下。老队友鲨鱼的球迷同样能找出100个理由恨他……
  科比为什么让人如此爱恨两重天?
  一方面与他"另类"的性格有关,另一方面与他非凡的职业经历有关。性格问题,这在后一章会说到,至于职业经历,就要扯到他的成与败:当初他被湖人教父韦斯特召至湖人后,与鲨鱼一道横扫联盟。超级强势的登场,让他顺风顺水,也让大家习惯了他的胜利者的姿态。这无疑为湖人日后的沉沦,科比形象的大裂变而引发的各种争议埋下了伏笔。
  后来随着坊间有计划有目的地"爆料"关于他的场内场外新闻,人们的猎奇心理不断地得到暗示,因而对他的争议也日趋升级,以致发展到全球无法计数的球迷为爱科比或恨科比而看NBA,看完后忙着去网络论坛参加关于他的"战斗",鲜见人们能够通过"科比现象",设身处地地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和为人处世的得失,包括自己的人生设计。
  而出版这本书的初衷,正是考虑到这方面的缺失,在努力还原一个真实的科比的同时,给越来越多的关注NBA乃至科比的人们补上两道静思题:一是该不该学科比?二是学科比学什么?
  这不是简简单单的"对"与"错"的选择题,而是由彼及此的感应题。毕竟,在很多方面,科比就是芸芸众生的一爿多棱镜,不论是支持他还是反对他的人,只要你能客观地面对他,或让他走进你的心灵深处,你有很多的人生困惑都能从中找到一定的解答。▲
  --舍 予
第10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1)
  第二章 少年:费城与意大利
  在费城,在南加州,到休斯顿,以至于意大利……那些日子,科比一直还是孩子,却已经惯于离别、到达,或融入一种新的生活环境。他习惯了没有朋友的生活。尤其是在意大利,他和他的两个姐姐用英语对话,这是他们保存美国记忆的方式。同时,他们还倾心学习意大利语,6岁时,他的意大利语已经听不出美国腔。只是,这一口意大利语并没给他带来多少异邦的朋友。
  美国黑人的血液,意大利的性格--他在沉默中长大。维系他与美国往昔记忆的,只余下篮球。
第11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2)
  他就读的学校篮球队教练格雷格·道纳曾说:"他求胜的决心和训练的刻苦,超出我的想象。他的生活只有篮球。"当然,道纳没忘了补充一句:"也许由于成长环境不同,他和同学交往不多。"
  他比同年龄的任何人都谙熟篮球的秘密,他的球感、技巧,对技巧的运用、反应、运动天赋无不凌驾于同龄者之上。在他找不到合适的队友时,他总是最相信自己。
  他有理由不去和周遭交往。当其他的天才选手还自恋于自己的天分和小技巧时,他却被父亲早早传授了正规的职业训练方法。他坚持晨跑、跳绳、举重,用残忍无比的方式磨练自己的篮球技艺。相比于其他仅仅把篮球作为一种运动兴趣的普通孩子,他最初的态度就截然不同。他视篮球为生命。
  这就是科比少年时血液中的基因。在这个基因里,或多或少带有费城的影子:张伯伦到艾佛森一脉相承的孤傲,独自与世界交战的偏执,以及一言不发的坚韧。这是他在费城、意大利、南加州、休斯顿到处流浪的少年时期所培养的性情。他惯于沉默地担当一切,一如多年以后,奥尼尔离开洛杉矶时,他独自承担所有的骂名,而不加辩白。
  费城是冷面杀神的年轻乐园。他在那里所吸收的一切,使他无论去到哪里,都遵循着一条不通英文的意大利人的处事通则:如果无法正常交流,那就用自己的行动来征服。
  望乡:从加州到亚平宁
  1978年8月23日,效力于费城76人的乔·布莱恩特,有了他的第三个孩子。也许那个秋季他前途无着,忧于衣食,看着孩子,他却能想起在餐厅吃惯的一道"神户牛排"。然后,他给孩子起名叫"KOBE"(中文译名科比),日本神户的意思。
  家庭添丁,喜忧参半。因为作为一家之主的布莱恩特的饭碗正岌岌可危。这与当时的NBA大环境有关。
  20世纪70年代末的NBA众生凋敝,一些不安分的球员忙于嗑药、酗酒、给教练打电话捏造逃避训练的借口。80年代拯救NBA收视率的魔术师约翰逊与拉里·伯德在那时还只是大学生。乔·布莱恩特和当时的大多数NBA球员一样,是NBA这座金字塔的底层劳工。他不是一个举足轻重、坐在家里便有百万合同上门的球员,于是迁徙他乡便成为常事。筹码、龙套、老板们签合同时用来平衡交易的边角料。
  1979年,布莱恩特再次离开费城,带着童年的科比去了南加州的圣地亚哥快船队。这已经是他四年职业生涯中所效力的第三支球队了。
  在南加州明媚的阳光下,科比第一次看到了父亲拍打篮球的模样。他尚不理解职业篮球的残忍,只能看到那些优雅的、经过剪辑的电视镜头。镜头中,70年代末灯光昏暗的NBA球场,飞速奔跑的球员,形形色色的髭须与发型,投篮时手指若拨弦般的划动。父亲拍打篮球的声音与他的心跳一起,铸成他最初的篮球旋律。
第12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3)
  那时他才三岁,就信心十足地对周遭说,他将来会去打NBA。
  1982年,科比随父亲又迁往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即使他开始为凶悍壮烈球场竞逐热血沸腾,但依然会乐于追逐他在南加州的美好时光,以及那里的洛杉矶湖人--"魔术师"约翰逊。这位前辈奔放华丽、无所不能的球风已成科比的启蒙与最初的挚爱。次年,也就是科比5岁那年,乔·布莱恩特的NBA生涯差不多走到了终点:休斯顿拒绝了他的续约请求。
  乔·布莱恩特一家人再次面临漂泊。这一次,他选择了亚平宁半岛--意大利。他认为尽管自己在NBA站不住脚,但在当时的意大利,他的水平反而会有广阔的发展空间。科比随父亲到意大利后,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几乎成了哑巴,他的第二语言--篮球--在那里也不若美国般街头巷尾。
  身在异国他乡,科比只能成天陪伴着母亲帕姆与两个姐姐沙瑞拉和沙雅。他不知道下次迁徙是什么时候。他的生活像一块夹心的三明治:他被意大利和美国夹在了中间。他不属于任何一端。
  幸好那时的他已经与篮球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意大利,一个美国人稀少的国度,看不到NBA,只能看自己父亲的比赛,看意大利人的比赛。渐渐地,他喜欢看意大利国家队的8号丹东尼打球,那是个远射犀利、动作轻盈的家伙。
  他已经意识到,父亲在球场上的华丽表演并非出自对篮球的热爱,而只是一种有条件的换取掌声的演出,是谋生的方式。在NBA落落寡欢的父亲,居然在意大利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球星,这在无形当中延续了科比周遭生活的篮球环境。
  到9岁时,科比开始和他父亲玩一对一,乔·布莱恩特有意识地引导儿子观看各种录像资料,并耐心地讲解比赛中如何应付各种情况。乔·布莱恩特从来不是个杰出的巨星,但他的阅历,已经足够给少年时代的科比做个好老师。
  10岁那年,科比的篮球技能已大有长进,同年夏季,他获准回美国参加萨尼·希尔篮球训练营。飞机穿越云层,降落在费城;他走下飞机,然后坐车去篮球训练营。当他和陌生的孩子们打球时,常常因为他带意大利腔的英文而遭嘲笑。对此,他索性不开口。每一次踏入训练营,他或微笑,或抿嘴。但大多数时候,他只用自己的球技说话。
  重归费城的日子
  1991年,科比随父亲完成了境外的最后一次以法国为目的地的迁徙。因为在法国不得志,一年之后,年近40的父亲终于决定退役。科比的一家终于回到自己的祖国,那年科比已有14岁。
  父亲在意大利辛苦拼争8年所积下的财富,虽够不上富豪级别,但足可以使他的一家居住在费城富人住宅区,以及供给科比在洛马里昂中学的学费--那是一所贵族学校。这显然有助于他,一个14岁的孩子,远离其他美国篮球少年所经历的贫民街区、枪声、大麻贩子、骗子球探和警察。
第13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4)
  当然,这并不能给少年科比的身心发展带来绝对的健康保障。在那所学校,他很难找到和他一样黑皮肤的同学。就像任何外来者试图挤入一个相对排外而封闭的圈子时所必经的障碍一样:这个178公分高的14岁黑人,操着一口意大利腔的英文,加之一脸欧洲式的沉静性格,没有多少孩子愿意和他交朋友,他甚至常常被一些不怀好意的嘲笑所包围。如此般的境遇,并没有让少年科比气馁。毕竟,他早已习惯了没有朋友的日子。在他的迁徙岁月里,篮球是他最忠实可靠的朋友。
  很快,他的篮球天赋被学校发现了。他代表校队打球了。可是,语言障碍依然存在,他甚至听不懂队友用俚语喊的一些口令。从9岁开始与父亲一对一的经历,养成了他无视绝大多数初中级别的对手而独自带球穿越球场得分的习惯,在校队里,这种习惯反而成了显露自己篮球资质的手段。
  他并不为此欣喜若狂。因为从幼年开始,他就习惯了在篮球场上的卓越。他亲眼看到过父亲如何用个人技巧玩弄意大利的对手;他依然保留着最初看球时的记忆:魔术师如何抓到后场篮板,独自运球推进,然后用一记声东击西的传球或投篮瓦解对手的防守。在他找不到合适的队友时,总是最相信自己。
  校队教练格雷格·道纳尝试着和他玩一对一,然后输掉。令这位教练惊讶的不只是这个孩子已经拥有的技巧和天分,更在于他对篮球的敬业态度。
  1994年夏天,乔·布莱恩特成了拉萨利大学队的助理教练,这给暑期里的科比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练球条件。他每天早上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去大学球馆,从早上9点练到晚上9点。风雨无阻。
  这就是所谓的"球场老鼠"。在父亲的督导下,他常常这样疯狂地虐待自己,成为一个与同龄人截然不同的家伙。以致到秋天开学时,道纳教练对科比的进步感到"恐怖"。
  同年秋天,他甫一升入高中,就代表洛马里昂高中打州联赛。26胜5负让球队拿下分区联赛冠军,然后在宾夕法尼亚高中联赛季后赛,第一轮76比70打败6度蝉联州冠军的里德利中学。那天晚上,科比得了42分。
  道纳教练在赛后评述科比时,不无自豪地说:"我们不用采取任何特殊战术,只要把球传给科比。"
  也正是道纳教练的这句话,暴露出了洛马里昂队的命门。结果在第二场,他们惨败了27分。对手切斯特高中用两个人防守科比,然后用慢节奏来控制科比飓风式的全场奔袭。科比全场37%的命中率射落31分,但他的投篮选择大成问题:太多次勉强出手破坏了球队的节奏。这是他篮球生涯的首次大败。
  然后就是1995年,又一个疯狂练习的夏季,以及接下来一季的卷土重来。1995-1996季高中联赛,开季的3胜4败之后,是惊人的27连胜。1996年5月28日,科比领衔的洛马里昂高中队挺进宾夕法尼亚州总决赛,结果47比43,他们打败了埃里天主教中学队,洛马里昂高中53年来首次夺得州冠军。
第14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5)
  那时的媒体关注的焦点已经远不是科比在州里的地位问题了。洛马里昂高中的拉拉队还在为冠军奖杯欢呼时,科比已经被众多记者团团围住,开始问另一个领域的问题:"你向往哪支NBA球队?"
  费城知道,宾州知道,所有的人都知道,这个孩子的辉煌远在未来。眼下的州冠军奖杯不过是一个小小的筹码。如此而已。
  关注科比的人会留住这项记忆:那是他最后一场高中联赛,他把自己的得分固定在了2883分。在这之前,宾州的得分纪录是2359分。那是40年前,不朽的威尔特·张伯伦所创下的。
  这就是科比小时候经历的"费城-意大利-费城"的故事。当然有一个小小的注解。在他带领洛马里昂夺冠的当晚,没有几位大学教练到场观赏。因为早在一个月以前,也就是1996年4月29日,他就已经当着全费城人一本正经地宣布:"经过长时间考虑,以及听取了许多人的意见后,我决定将自己的才华……直接带进NBA。"
  人们顶多可关注的是,科比将来是否会效力于费城的NBA球队?
  毕竟,对费城来说,科比是他们的儿子。
  高中生与NBA之门
  高中的最后一个夏天,你在做什么?
  或者打电子游戏,读书,看电影,旅游,打篮球,游泳,晒得一身漆黑,衣服可以绞出一桶汗来。然后,继续等待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然而有些人并非如此。
  1974年,摩西·马龙说:"妈妈,我不想你再操劳了。"然后他就登上了ABA联盟的选秀台,然后,在1983年率领费城76人夺冠,自己则成为NBA史上仅有的一位高中生总决赛MVP。
  1989年,肖恩·坎普认为:"既然我作弊都没法通过大学入学考试,我干脆去打NBA得了。"然后他被西雅图超音速选中,然后成为了整个20世纪90年代NBA最杰出的暴力美学扣篮手,使"雨人"之名响彻联盟。
  1995年,森林狼队的总经理麦克海尔看到一个和他一样手长脚长的瘦高中生,于是就用5号顺位签下了他:这个人叫凯文·加内特,13年后,他终于梦圆凯尔特人队。
  这是美国部分篮球人的人生轨迹。他们的大学年龄,在NBA摇篮里度过。NBA,是他们成人的宣言,也是他们成人的注脚。
  在许多孩子刚结束了炼狱般的高中学业,等待进入下一级学府,并开始觉得自己的身板和声音发育得像个男子汉的年纪,有好些人已经把自己放在了NBA的"人肉大秤"上,等待着资本家们来给这些刚刚越过童工年龄的新"工仔"划价。俗称选秀大会。
  选秀大会从来都像是待价而沽的人肉订购会,大群衣冠楚楚的大学毕业生里,夹杂盘坐着几位脸上稚气未消的少年。一旦被选中,他们就此踏入成人世界。大卫·斯特恩总裁与你握手,微笑,摆POSE,全世界记住你的脸:I LOVE THIS GAME。
第15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6)
  其实那对每个高中毕业生来讲都是相当艰难的选择。
  就在科比宣布他参加选秀之后,波士顿凯尔特人副总裁詹宁斯立刻就在《体育画报》上说:"科比不读大学是一个完全的错误。"当然,他的逻辑甚是古怪:"1995年的凯文·加内特是摩西·马龙以来最好的高中生,但如果加内特去读了大学,他在NBA会更成功。(很无稽的推论……)"而科比"还无法和加内特相比"。
  詹宁斯的言论很快得到了许多专栏作家的赞同。他们把矛头直指科比的父母。"他们在影响科比,他们想让科比挣钱。"科比的父母一下子被推向了迫害孩子的声浪之中,以至于乔·布莱恩特不得不主动找媒体声明:"我们家并不缺钱!"
  媒体推论的依据,无非是历史的记录。无论科比如何成熟,他终究是个高中生。而像摩西·马龙这样的高中生巨星,在70年代到80年代并不多见,彼时著名的高中生球员如斯班瑟·海伍德、达里尔·道金斯等人,实力都不差,但都没有创出开天辟地的变化。在NBA历届总冠军球队里,1995年之前,高中生球员而作为球队主力的,也只有1983年费城76人的摩西·马龙。
  NBA比较普遍的趋势是这样的:专心在大学读到大四才进入NBA的,除了少数如蒂姆·邓肯、格兰特·希尔等性格沉稳的球员外,其他大多数球员都是以技术与意识见长、拥有大局观和良好的比赛感觉,但身体素质却并不突出。而从高中生直接进入NBA的,从摩西·马龙到坎普,从加内特到科比,从詹姆斯到霍华德,个个都是天赋异禀、身体条件匪夷所思的怪物。他们个个能跑能跳,飞天遁地。NBA老板们都不是傻子,看潜力,赌运气。身体素质一般的球员,犹如凡石雕就的成品,再没有下手打磨余地了。而这些禀赋非凡的孩子,璧如美玉,略加打磨,便能够焕发光彩。良材美质,自然令人垂涎。纵然背上了拔苗助长的恶名,那也顾不得了,选!
  于是,一茬茬能飞善扣的高中生被老板们牵到了赛场,而那些在大学拼战数年资质平凡的,也只好苦怨爹娘没给个好身板。
  接着问题就来了:这些如狼似虎大力金刚似的高中生好苗子,在高中时个个都是队里王牌。拿了球一个人单干那是寻常事,至于角色球员所需要的那些--空位投射、无球跑动、掩护、干脏活累活之类,他们兴趣不大,这比起队上那些陈年老球皮来,真乃相去甚远。你若要求他们干些蓝领清道夫的活吧,他们会认为那是把人参当柴禾烧。加上高中生球员大多数在业余篮球环境中,他们未曾经过NCAA那种准职业篮球的熏陶,孩子气十足,既自我且自负,待人接物,为人处事,都没法老到。
第16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7)
  于是,经过了第一道坎后,一半以上的高中生在被迫沦为配角后逐渐萎靡了。而另一些侥幸成为主角的,也往往因为未曾经受大学篮球的熏陶和训练,技术不全面,无法步入NBA巨星的行列。
  说说摩西·马龙。这位史上最成功的高中生球员,在单亲家庭里由母亲带大,1974年进入ABA,1976年ABA并入NBA后,摩西就成为NBA最可怕的篮板怪兽之一,并且也是NBA史上前场篮板之王。但这个打法凶狠的老兵却一向沉默寡言。除了当年号称要横扫所有对手的"FO,FO,FO"宣言外,几乎没有什么更著名的言论传世。他在NBA曾辗转多支球队,但到哪里都不算一个合群的人。
  摩西·马龙只是一个缩影。除他之外,还有能够扣碎篮板的道金斯,"雨人"坎普,这些高中生球员在技术成长、地位升高之后,其心智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成熟。"雨人"身为90年代身体素质最可怕的内线霹雳怪兽,却在1998年NBA停摆期不思进取的懈怠,直接断送了自己本应继续辉煌的NBA生涯。因而他也成为当今诸位老板训诫球员时的反面教材。
  这就是奇妙的悖论。综合所有事例,我们能够看到一条清晰的成长路线:一个富有天才的高中生球员,他显然不适合担任配角,但他的成长需要时间。对那些天赋非凡的高中生球员而言,要灌输他们团队精神和与队友融洽相处的概念,又需要有良师与时间。遗憾的是,天赋条件的杰出使高中生球员都能够成为了不起的个体,却未必能够成为伟大的球队团队分子。而他们的经历也使他们成为"成王败寇"的教本:或者成为领袖,或者默默无闻。他们能够成为各自球队最为夺目的人物,但他们很难率领自己的球队,成为真正的王者之师。
  所以马龙需要"J博士"欧文,坎普需要"手套"佩顿,麦蒂需要姚明,小斯塔德迈尔需要推助器纳什。在他们独自一人时,他们并不能成就霸业。
  瞧科比,他的情况多少有些不同。他有别于马龙单亲家庭式的孤僻,坎普贫民区混混的不羁。他出身富裕家庭,享受良好教育,早早接受职业球员的训练和观念。他可以避免大多数高中生球员纪律散漫、场外生活芜杂、不稳定的生活陋习。他有一个了解篮球运动员生活规则的父亲,等于拥有一个最合适的启蒙老师。
  他自己作主签了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作为经纪公司,并和阿迪达斯签了份1000万美元的广告合同。从1996年5月开始,他走遍美国,到多支球队去试训,展示他的天才。这一切都在告诉世界:这颗费城之星划过了大学篮球张开的怀抱,如果关注他的剧情,就请将目光移到他的NBA生涯。
  费城的那些旧事
第17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8)
  在前面,我们已经提及了阿伦·艾佛森和科比的类似和连结点。1996年夏天,出身于哈特福德犹太区的阿伦·艾佛森来到费城,而同一时间,费城的主人科比·布莱恩特则飘然离去。
  费城这座城市与篮球本身就总是充满着奇异的色彩。除了科比和艾佛森的角色换位外,这座城市似乎总是和 "不羁"相伴着:边陲的弓马之国,意气倜傥的剑客,奋激扬励的猛将,或者尖刻的艺术家……。城市的性格宛若早春最初开的花朵般明艳而脆弱,一夜间可以如烟般覆盖所有的景致,待你望第二眼时,一不留意,划过耳边的风会吹走精彩的踪迹,即使少有的历史遗痕,也没有坚强到作为标本来供你记忆与瞻仰的地步,它的球队甚至没有固定的名字。
  1776年美国的《独立宣言》在此通过,北美开始复活,就像一颗心脏开始跳动,但在这个故事里,费城只是流亡者迁徙的故地。谁记得费城的勇士是NBA史上第一个总冠军呢?
  1959年,威尔特·张伯伦来到费城,这个把大量时间消耗在女人、国际象棋、跳远、打桌球和玩电影之上的火星人,在这两个队伍间盘桓,留下了那些令人爱恨交加的伤痕。在那些累累的失败之上,是各种令人眩晕的传说--1962年3月2日,单场100分,1961-1962赛季,空前绝后的场均50分……然而费城的勇士吮吸着那些甜蜜的失败,就如毒瘾者迷恋于美丽的罂粟。胜利属于残忍的波士顿暴君,但绿色的冠军队永远无法吸引到张伯伦走廊外那排着长队的女人们。
  无所作为的勇士终于弃家而去,他们选择了旧金山。费城需要重建自己的球队。这时,民族队送上门来,因城市与1776年有着初始的情结,这支球队便被改称76人,张伯伦依然是球队的主角。
  1966年,张伯伦主动放弃了得分王,从凌厉妖异的杀人者燕十三变成了大圣大贤的天机老人,然后被76人抛去了洛杉矶。是的,我们知道你为我们得到了1967年总冠军,杀掉了独裁者凯尔特人队……但是,这个城市不需要老人。
  于是当70年代初,洛杉矶、纽约和密尔沃基的巨人们争夺世界霸权时,费城的76人站在一边观望。世界紊乱时,费城退居一侧,只在世道平庸时来涂抹血色。NBA史上最烂的常规赛9胜73负成绩单为76人所造。沉寂中,谦谦君子"J博士""空降"费城,他和随后加盟的摩西·马龙、托尼、巴克利组成了强大得几近于变态的阵容。他们要打破史上只有一个总冠军的宿命!然而,他们的形象永远是骤马而来劫掠一番的诸侯,无法参与凯尔特人和湖人构成的时代壁画。天知道他们成全了些什么?1977年比尔·沃顿的唯一冠军,1980年魔术师最年轻的总决赛MVP,1982年帕特·莱利首次在总决赛展示他阿尔·帕西诺的发型。三次总决赛败北,以及东部与凯尔特人兵连祸结的大战。每一次,费城76人都演得认真出色。但他们都只是迷人的配角,即便在1980年总决赛败北时,他们还让"J博士"留下了那著名的篮板后滑行天外的飞仙。
第18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9)
  想必是张伯伦带走了这里的运数,金陵王气黯然收。"J博士"和摩西·马龙之后,巴克利也没坚持太久。然后是阿伦·艾佛森那可歌可泣的十年光景。王朝臣子们在另一边笙歌起舞,费城的人们噙着热泪观赏自家的仙子不带人间烟火起舞弄倩影。一次又一次与胜利无限接近,一次又一次地与失败结缘。就像全世界的候鸟都煞有觉悟地懂得团结到圣安东尼奥或波士顿似的,所有到了年纪的男人都会从癫狂的跳投、独舞、远射、如雷的吼声中醒来,凝神望望四周,然后看看自己的身份证,想起自己的年纪,感受到腿的压力……然后做一些其他选择。
  总之,离开这里。
  费城就像你唐突鲁莽的少年时代,回首这座城市时总让你尴尬和心酸,但你却无法将其忘怀,也不肯把它在你的履历表中删去。偏僻边陲的色彩明丽如斯,总为你的血液添加温度。这些喜忧参半的故事,就像一个功成名就的胖男人在发福之后回想起自己曾经历过的艰难时世。费城是色彩浓丽的欢场,是羽化成仙之前的凡人乐园,是重视艺术甚于现实利益的热血乐队,但你的远大前程也许不在此处,因为他们是被上帝诅咒的、活该成不了王的地方。在NBA竞技场上,主角负责微笑到最后传播真善美,而配角负责在死亡前展示华丽舞步。
  在NBA的历史中,主角是谁呢?是坚韧合理的凯尔特人(他们队史上一个得分王都没出过);或者紫金贵胄的湖人(他们买齐了历史上除了拉塞尔之外最伟大的中锋);偶尔是公牛(因为他们有过一个不世出的帝王);以及马刺或活塞(他们绝少犯错、是完美的现实主义者)。
  科比从意大利回国后就阅读着费城,感受着费城,照理,他是费城人的标志,是费城人的骄子,可是他的篮球与城市文化无关。他的性情甚至根本融不到自己家乡球队的土壤里。他是沿着篮球最高度走的人,在篮球的名义下,没有家,只有胜利。
  巧趣的是,迫使他最后下定决心参加选秀的,也是一个费城人。
  1996年夏天,前一季的探花秀、北卡大学的天才摇摆人、费城76人队的斯塔克豪斯在球馆里看见科比独自的杂耍,便向他发出了邀请。依靠经验和技巧,斯塔克豪斯先声夺人,但此后,他却全然无法阻挡这个孩子快速多变的切入。结果科比以8比5的优势,打败了这个在NBA首季场场均19.2分的同乡天才。
  从那时起,这个费城的杀神便睁开了眼睛,开始丈量自己和NBA巅峰之间的距离。
  人生提示
  青涩时代的科比,与土生土长的NBA球员确实有着很大的不同。
  NBA历史上不乏古怪的巨星,但像这样因古怪而"孤独"的人恐怕再也找不到第二个。
第19节:少年:费城与意大利(10)
  有人说,科比的孤独是他孤癖的病态性格使然;有人说,科比的孤独是他与世界为敌使然,他是自作自受。这些说法都不准确,甚至有失偏颇。
  其实,真正导致科比孤独的原因还缘于他的童年。12岁之前,他随父辗转欧美多个城市,颠沛流离的生活,致使他根本没有一个固定的同龄玩伴,加之他"南腔北调"的语言,这使得他走到哪里,都难以做到入乡随俗。
  也许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心理所致,他从小就在心里埋下了这么一个信念:长大后一定要走父亲的路,但一定要远远超越父亲。于是他以同龄人少有的耐性、耐心和耐力苦练篮球基本功。这正是导致他日后与周遭格格不入的最初动因。
  这颇像20世纪末中国走进市场经济后举家出门淘金的商人们。他们大有可能今年在北京混,明年转战广东,后年又移师上海,那么正处于学龄期的子女怎么办?寄读!
  "寄读生"的确承受得太多,不停地轮换的生活背景,致使他们即使能交到朋友,充其量也只是游离于表面的泛泛之交,无法达到"死忠"的程度。试想,没有朋友的孩子,他的性格发展能不走向"另类"吗?
  许多人在中小学生时期就有类似的经历:当身边出现了寄读生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要在对方面前表现出自己作为"地头蛇"的优越,丝毫不去考虑对方的感受;当自己有一天也变成"寄读生"时,却不停地向父母哭诉自己在学校受到的各种不公平待遇。
  我们能给予的提示是:孩子在人格塑型期,一切都尚未定型,应该尽量地提供一个相对比较安定的环境,颠沛流离的生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乃至人生观而言,弊大于利!不信,去问问那些经历过频繁的"寄读生"生活的孩子们,谁没有一本孤苦的伤心史呢?他们日后的人生之路,又有几个是平坦的呢?
  沿着歪歪扭扭的孤苦之道一路杀回费城中学后,这个多少受过一点欧洲文明影响的美国黑人少年,以其出色的球技征服了美国中学联赛中无数的同龄人,但在社交礼仪方面却渐渐地露出了与本土文化格格不入的窘态,成了不伦不类的"半拉子绅士"。
  当然他也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绅士。因有限的条件所致,他从欧洲秉承的文化只是皮毛而已。当他直来直去的交流方式受到中学时期的队友们嘲笑后,他对这种隔阂困惑万分。他本能地与周围人保持着距离,并尽力地克制着自己的话语权,一门子心事只投放在NBA的选秀上。
  再说他的家教。谁都知道家庭教育对一个少年人格成长期的重要性,但遗憾的是,科比的母亲--一个准文盲妇女--不可能灌输给自己的儿子完整的人格修养,也不会调教他应该有怎样正确的人生努力方向。这就无形中纵容了孩子一身的反骨,并使其本来就寥若晨星的人脉几乎归零。于是他更加沉默了。
  瞧过科比,回到我们的周遭,同样不难找到孤独的沉默者。然而沉默能换来金子?未必!
  但凡沉默无非两种:一种是先天性的内向型性格所致;一种和科比一样,受制于某种难以愈越的环境或压力。前者既不恨世也不厌世,没什么攻击性,也难给他人造成什么威胁;而后者表现于外在的沉默并不代表心里的沉默,他们本来有很高的价值取向,当这种取向受到压制时,心里就产生了抵抗情绪,他们极有可能对自己狠,甚至打碎牙齿往肚子里咽,为的只是有朝一日要证明自己强于别人。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不在沉默中死亡,就在沉默中爆发。
  那么你选择了科比式的沉默了吗?
  如果是,那么你就要注意了。你的这种情绪带到工作上,那是好事,但若是放在人事斗争上的话,那么在众人眼里的你将是多么的恐怖!▲
  --舍 予
第20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1)
  第三章 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
  在西海岸风光浪漫、地近好莱坞的洛杉矶,这里是湖人的"家"。自20世纪60年代湖人从西北的明尼阿波利斯迁移到这里后的四十多年里,身披紫金战袍的湖人队始终保持着开放、犀利、进攻、酷爱大场面的风格。因而球员的场外生活,也常常成为媒体追逐的噱头。
  然而,加盟湖人后的科比却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啜饮美酒般沉湎于洛杉矶声色犬马的生活,也不像其他懂行的NBA老手在夏季去海滩猎艳。他依然每天泡在球馆里。
  他年少时所受的教育,他父亲作为职业球员的修养,完整的移植到了他身上。他比大多数年轻人都要更早适应NBA,适应清晨与夜晚的规律生活。和队友们打招呼,投入训练,在比赛中不断修改、强化自己各种高难度的技巧。父亲所传授的经验与未完成的遗憾都不时地在提醒他,如何用正确的方式去当一个称职的球员。
  他始终抱定一个信念:用自己的方式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所以,当琼斯示意要与科比夹击麦克尔·乔丹时,这个19岁零4个月的小伙子朝对方挥了挥手,继续紧张地放低他的腰胯:他要一个人对付乔丹。
  瞧,他和乔丹一对一开演了。正当他全神贯注间,卡尔·马龙前来为他作掩护,他居然厌烦地喝令上季常规赛MVP"走开"!
  那晚的全明星赛,他得了18分,从比赛的前两节看,他可以和乔丹分庭抗礼。他仿佛刻意要和乔丹见个胜负,这份锋芒毕露的气息,让西部明星队主教练乔治·卡尔不知所措,他所能行使的权力,就是把这个可畏的后生摁回板凳上。这和一年前的新秀全明星赛一样,他依靠个人才华纵贯全场,却极少传球。
  你没法否认,科比的每一点成就总伴随着相应的争议,每次蜕变总会留下旧壳供众虫蚕食。1998年全明星之夜,使媒体发现了他的才能,也发觉了他的瑕疵。
第21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2)
  而他的好胜、偏执、自我和傲慢的禀性,却随着他步入NBA开始,再也掩饰不住。
  从湖人王朝说起
  在NBA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巨大的一次割舍:1959-1960赛季,湖人队放弃了在明尼阿波利斯恢弘的王朝,去一个全新的城市--洛杉矶开拓新的时代。在接下来的年份,洛杉矶湖人队以两个王朝时期,奠定了在西部的历史霸权。
  在那个张伯伦得100分的现场都仅有4000名观众的年代,湖人队主场的迁移,更多是出于对市场效应的考虑。自麦肯退役后连年主场上座率下跌。即使是60年代的飞人埃尔金·贝勒的横空出世也未能改变这一现状。湖人队老板鲍勃·肖特,借鉴了美国职棒联盟道奇队从布鲁克林搬到洛杉矶后取得的巨大成功的经验,于是把球队的迁移方位也锁定了洛杉矶。
  1967年,已经接过湖人管理权的库克继承了肖特的管理思路,他把湖人队搬迁到了新建的拥有17500个坐席的大西部论坛球场。在1969年总决赛对阵凯尔特人之战,前6场双方战平时,为了迎接湖人队在洛杉矶的第一个总冠军,库克在西部大论坛球场布置了数以千计的气球和彩带。虽然这一庆典最终被凯尔特人当时的后卫老尼尔森的跳射扼杀,然而,属于洛杉矶的湖人依然风光无限。
  1984年,广告商出身的大卫·斯特恩接管NBA, NBA很快就成为全球知名度最高的体育联盟之一。湖人队富于观赏性的SHOW TIME球风,使其在80年代建立新王朝的同时,又成为了NBA娱乐化的先锋。1999年,湖人队由大西部论坛球场搬迁到了更为奢华、壮阔的斯台普斯球场。
  毗邻好莱坞使得斯台普斯场边大牌影星不断。汉克斯、梅格·瑞恩、阿弗莱克、洛佩斯等等络绎不绝。至于老牌影帝尼科尔森几乎就是湖人队的固定场外教练,比起著名导演斯派克·李对于纽约尼克斯的热情亦不遑多让。这种娱乐和体育的完美结合,使湖人队在场内场外同样引人注目。这种大都市-娱乐都会-体育球队的完美结合,在NBA堪称绝无仅有。相比较而言,美国东部的芝加哥公牛、纽约尼克斯等,或受制于球队经营,或受制于地脉因素,都无法达到像湖人队般能号令全球媒体火热跟随的地步。
  至于湖人的球星,相信许多湖人迷会如数家珍。湖人队史上从来不乏明星。如在20世纪40至50年代统治整个联盟的乔治·麦肯,可以罚球线扣篮的前锋吉姆·波拉德,他们俩的争吵贯穿各自的职业生涯--类似于半个世纪后科比和奥尼尔的争执--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在场上相得益彰:波拉德帮助麦肯确立了职业篮球史上屈指可数的个人统治地位。湖人队6年内5次夺冠,成为了NBA史上第一个王朝。
第22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3)
  然后是1954年,NBA开始实行进攻24秒规则。湖人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低迷后,开始转换思路。1958年,湖人队拥有了一个状元选秀权。在当时联盟还被比尔·拉塞尔和鲍勃·佩蒂特统治的时期,湖人队拿下了196公分高的前锋埃尔金·贝勒, 1960年又摘走榜眼杰里·韦斯特,以贝勒和韦斯特作为核心组队是湖人队迥异于时代潮流的选择--那是一个张伯伦统治数据,拉塞尔统治冠军的时代。然而,湖人队却在9年内7度西部称王。遗憾的是,他们的总冠军之战却屡屡败于比尔·拉塞尔的波士顿凯尔特人。然而即令如此,湖人队依然保持着西部最强大球队的形象。
  1968年,已经接手湖人的库克做了一个交易:洛杉矶人用三换一的大交易从费城76人换来了当时联盟的最恐怖怪兽威尔特·张伯伦。一时间,张伯伦、贝勒和韦斯特,三个得分王级别的超级巨星云集在一处。这也许是历史上最为奢华的阵容--翻开NBA的历史得分簿,你会看到,在60年中已退役的巨星里,平均得分30.1的乔丹以下,二、三、四位分别是张伯伦、贝勒和韦斯特。然而,凯尔特人依然是湖人的梦魇。1969年,凯尔特人依靠后来担任小牛队主教练的老尼尔森一个弹起数英尺最后入筐的跳投,以108比106在第七场击败湖人,使韦斯特42分的三双空费,完成了13年11次夺冠。唯一的安慰是韦斯特作为失败者拿下了NBA历史上第一个总决赛MVP。1971年,年已37岁的贝勒心灰意冷,宣布退役。然而,造化弄人。依靠着两个188公分的后卫韦斯特和古瑞奇,以及已显老迈的张伯伦的防守和篮板,湖人队完成了33连胜,并以69胜的空前胜率统治常规赛,最终拿下18年后的第一个总冠军。
  1973年和1974年,张伯伦和韦斯特先后退役。1975年,当时统治联盟的超级中锋"天勾"贾巴尔转会至湖人,而韦斯特担任了湖人的主教练之后,使湖人重新回到强队之列。然而,他们还是多次败给了超音速和开拓者。这使他们在1972年夺冠后一直远离总冠军。
  1979年,库克把球队转卖给了杰里·巴斯,杰里·韦斯特让位给麦金尼。湖人队做了他们历史上第三次伟大选秀,这次选秀,他们摘下了之前率领密歇根州大学的一场创收视纪录的决赛中拿下NCAA冠军的魔术师约翰逊。麦金尼和之后重新接任的韦斯特做出了英明的抉择--他们让这个206公分、速度并不快的年轻人担任了组织后卫,这让魔术师颇不适应。然而,随着赛季的深入,队友迈克尔·库珀(后来的1986-1987季年度防守球员)对魔术师的防守进行了雕琢和训练,使后者获得长足的进步。依靠着他的协助,贾巴尔率湖人队拿下61胜,自己则拿下联盟至今纪录的第6个常规赛MVP,并杀入了1980年总决赛。在总决赛中,湖人对垒拥有"J博士"的76人队,在贾巴尔中途受伤的情况下,魔术师接替贾巴尔担任中锋。20岁的魔术师率队力克76人,使湖人自1972年后再次染指总冠军奖杯。而魔术师自己则拿下了NBA史上最年轻的总决赛MVP。
第23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4)
  从此开始,湖人进入了魔术师的时代,他意味着比贾巴尔更为鲜活的部分:年轻、创造性、活力。
  1982年,湖人选中了状元秀沃西,球队再次重现了三个巨星的骨架。湖人队在80年代抓下5次总冠军,并在1991年的夏天进入总决赛。这场决赛更像一个仪式:旧一代的旗帜魔术师亲手把迈克尔·乔丹和他的公牛送上冠军宝座,成就了不朽的公牛王朝。
  鲨鱼西游天使之城
  1992年秋,迈克尔·乔丹在走向神的道路上回过头来,看到了一个几乎可以遮住球场半场的庞大黑影。
  "那家伙大得不可思议。"乔丹对媒体说。
  1993年1月16日,乔丹得到64分--这也是他职业生涯最后一次得到60分以上,然而如日中天的公牛在那场比赛中却败给了对手--奥兰多魔术队。打败公牛的,正是此前他看见的"不可思议"的"庞大黑影"。他的名字叫沙奎尔·奥尼尔。这位20岁的怪兽在比赛中得到了29分24个篮板,而且每次腾身而起扣篮后,都会令球馆发出几近沉没的颤抖。这只是乔丹伟大生涯中的一个小片段,然而有许多情况已见端倪:他的精妙与超逸,对手的凶猛和霸道。
  沙奎尔·奥尼尔--后来人们都管他叫大鲨鱼。在他出现前,人们对篮球运动的理解或许是狭窄的。技巧、意识、谋划、算计、对抗,这一切建筑在同一水平线的对决。就像羚羊之间可以用角相斗,然而当犀牛或大象出现时,一切规则便被打破。年轻的鲨鱼没有伟大篮球运动员所需的技巧--他压根不需要这个。216公分,147公斤,加之大步流星地跑到前场腾空而起,接下来就是让他的对手面面相觑。即便他的罚球、他的跳投和防守脚步在1992年看来犹如笑话,但他笨拙的部分反而是他庞大体魄的补充说明:他冲进NBA,即把篮球的现行规则与观念轰得粉碎。 瞧,1994-1995季得分王,率队杀入总决赛,1996年夏天以24岁的年纪被评为NBA史上五十大伟大球员之一。渔民用来应对大马哈鱼的网遇上鲨鱼时便不免翻船。这就是1992年之后NBA的悲剧:接受失败的队伍必须接受痛苦的事实。并非技艺不及于人,而纯粹是力不能支。
  幸而时代的秩序总有一些超凡的人物可以应对,魔术队的鲨鱼纵横海内,却像小说中身具神力、武技平凡的少年。霸王的勇武犹不能解十面埋伏,何况作为愣头青?
  1995年夏,奥兰多魔术队气势汹汹地杀入了总决赛,篮球史上最豪猛的巨人遇到了最灵巧的巨人。年长9岁的奥拉朱旺以巧破千斤,让鲨鱼犹如陷入泥淖的大象,于是魔术队连同鲨鱼一起,惨淡收场。
  1996年,又一次,鲨鱼在冲击巅峰的时刻遭遇了帝王的镇压。迈克尔·乔丹挟史上最伟大的队伍,将年轻的魔术玩弄于股掌之上。鲨鱼又一次扮演了荒野蛮族的角色:咆哮卷地而来,丢盔卸甲而去。人们喜欢这样的戏码,技巧胜于天赋,就像柔弱的人驯服野兽一样。
第24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5)
  1996年的奥兰多魔术在纸面上近于完美:史上第一轻盈、雪落无声般的天才后卫"便士"哈达维,两个灵秀精致的摇摆人(斯科特和安德森),冠军老将霍勒斯·格兰特,外加布莱恩·肖和斯基尔斯在板凳上等候出战。完整而带有理想色彩的乌托邦式阵容:内线霸王,外围全能手,全面的射手们。一年前他们曾干掉了复出的乔丹,总决赛第一场又把火箭逼到山穷水尽,然后他们倏而土崩瓦解,奥尼尔的一个连续4罚不中就可以让他们心理彻底崩溃,像灰姑娘到了十二点现出了原形。他们终究太年轻,年轻到一泻千里被"大梦"奥拉朱旺一路追砍,直到下一季,再一次被公牛在东部决赛横扫,鲨鱼在更衣室里怒摔椅子。
  于是,魔术老板们开始考虑:"如果有了哈达维,还要鲨鱼做什么?"
  职业生涯第三年,哈达维已经两次进入联盟第一阵容。才华锦绣,球风飘逸,相貌俊朗,大卫·斯特恩垂涎的"乔丹二代"坯子。从他入队之后,魔术队便没有错失过季后赛席位。三年中,他和奥尼尔一起率领魔术分别取得了50胜、57胜和60胜。即便刚过去的初夏,魔术队在东部决赛被公牛4比0横扫,但那无关紧要--25岁的联盟第一阵容后卫,乔丹王座前的觊觎者,对魔术老板而言,这是他无法抛却的财富。
  于是,当看到对面那个开始懒惰而且有发胖倾向的巨人企图跟他讲价钱时,魔术队总经理约翰·加布里德耸耸肩:"我不能付给你多过便士的钱,我们不希望他不开心。沙奎尔。"
  奥兰多人当然有理由偶尔忘却他们队上还有另一个大家伙--或者单单记起他那糟糕的罚球并对他予以非议。1994年的联盟第三阵容,1995年的联盟第二阵容和联盟得分王,1996年的联盟第三阵容,出色的成绩,但比起哈达维两次联盟第一阵容的成就而言,奥尼尔已经隐隐然被压了一头。更何况,1995年总决赛,这个胖子被大梦的火箭队四场横扫,每场还让32岁的尼日利亚老中锋轰下32分。1996年东部决赛,被大虫罗德曼和朗利戏弄得满地找牙之余,这条鲨鱼还在更衣室里摔凳子。奥兰多人比他更生气,魔术老板通过民意测验,把他标了6900万的价,放到NBA人口超市。
  奥兰多人还在琢磨要不要给这条鲨鱼超过八千万的金额,殊不知杰里·韦斯特已经暗自和鲨鱼盘算好了一切……同年夏天,韦斯特把湖人的34号球衣以及7年1亿2千万的支票递给了鲨鱼--这一切发生得如此突然,从经济人说鲨鱼要西游直到签约湖人这段期间,魔术队只来得及空口表示他们愿意跟价到1亿。
  然而,噩梦来临得实在太快。失去了那条鲨鱼后,魔术的斯科特发觉自己的远射不再轻松自如,安德森发觉自己的切入不再如鱼得水,哈达维飘逸的移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羁绊……
第25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6)
  失去鲨鱼当季,魔术从60胜跌到45胜,而这竟是此后十年魔术最好的常规赛战绩。直到那时,奥兰多人才重新怀念起1992年他们选中的那头216公分高147公斤的怪兽,是如何让魔术从一支21胜的烂队须臾间将胜率翻了一番,让这支成立不到6年的球队在1995年杀入总决赛与火箭对决,又是如何一场轰下17个扣篮,用强悍的身躯推开所有对手垄断对方内线的。
  然而为时已晚,奥兰多永远的失去了鲨鱼,也失去了曾经的东部权柄。
  奥兰多的故事到此为止:他们是绚丽过客,是与你萍水相逢然后倏忽远去的美少女。两年间他们樱花般开到漫山红透,然后一夜天使之城的风雨吹走鲨鱼后群鸟惊散。
  韦斯特智斗,湖人得科比
  1996年5月,当奥尼尔在奥兰多即将被挂牌时,科比·布莱恩特已经开始了全美的巡游试训。虽然湖人只拥有27号选秀权,但当科比路过洛杉矶球馆时,杰里·韦斯特还是赶来,在现场静静地看着这个高中生的表演。这个40年前横扫联盟如无物、将自己的身影刻上NBA标志的后卫,也许是篮球史上最懂得判断一个后卫价值的人。他看着17岁的科比独自跳投、运球、快速启动、360度扣篮,若有所思。然后,他走到科比的经纪人身旁,对这个叫特勒姆的家伙说:"我们……会找到办法得到他的。"
  特勒姆回过身时,韦斯特已经扬长而去,没留下一句多余的话。在特勒姆看来,这个湖人大当家只是说了一句恭维话。那一季的湖人虽然在第一轮遭到火箭的淘汰,但在得分后卫、小前锋位置上人才济济:赛季中连续6场得满25分的全明星赛巴洛斯,在与火箭之战中崭露头角的埃迪·琼斯。他们在复兴的路上行得甚稳,没有一个筹码是多余的。而联盟列强个个如狼似虎,绝不会放任科比掉到第27位,以成全湖人的美梦。
  湖人有别于凯尔特人。在斯台普斯球馆高挂的球衣,或者是宏伟交易引来的巨人(张伯伦、贾巴尔),或者是身为状元或榜眼的天才(魔术师、詹姆斯·沃西、埃尔金·贝勒、杰里·韦斯特)。他们并不擅长劫掠被低估的天才。洛杉矶纸醉金迷,光影斑斓。他们习惯于才华流溢、一望即知的巨星,而守望、雕琢一个有待开发的坯子,那有违于他们的传统。
  因此,直到1996年6月,没有人将湖人和科比联系在一起。
  1996年的选秀之夜无比美好。费城选走了他们此后十年的灵魂阿伦·艾佛森,猛龙得到了马尔库斯·坎比。接下来是阿卜杜勒·拉希姆、斯蒂芬·马布里、史上第二号三分手雷·阿伦、斯蒂夫·纳什,以及最成功的欧洲射手佩贾·斯托贾科维奇等,分别有了自己的东家。那一夜上台与总裁握手的孩子们中,包括了此后十年NBA的脊梁……
第26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7)
  韦斯特坐在台下,听着一个个被唤到的名字。坐在他身旁的是夏洛特黄蜂队的当家人戴夫·考文斯。25年前,他们曾是激烈厮杀的对手:考文斯接过比尔·拉塞尔的衣钵,以及凯尔特人残暴统治的传统,而韦斯特则在湖人度过自己的夕阳岁月。在这一晚,这对同为NBA史上最伟大的白人球员,彼此很小声地谈了几句改变时代的话。
  这是一个如果题。如果第6位的凯尔特人没选多年后惯于在三分线外出丑露乖的安东尼·沃克,而去摘了科比的话,如果此后的那些球队没选丹皮尔、福勒、萨马基·沃克、波塔潘科这些家伙们,而选择科比的话,那么请记住这些球队:凯尔特人,快船,篮网,小牛,步行者,勇士,骑士……1996年的6到12顺位,他们当中没有一支球队选择科比。
  当然,这其中有一支球队是冤枉的--新泽西网。他们一度想拿下洛马里昂高中的科比·布莱恩特,但科比坚决地拒绝了。他用娴熟的外交辞令暗示说,他不想去新泽西打球。新泽西人也乐于成人之美。于是,第13顺位的夏洛特黄蜂队举手,要求摘下科比。韦斯特笑了笑,对旁边的考文斯说:"这孩子才17岁,但他打球的模样,不像个17岁的人。"
  "17岁毕竟还是17岁。"考文斯说。
  无疑,两个伟人各有所虑。
  看黄蜂,他们即将失去42岁的中锋帕里什,失去内线的铁汉拉里·约翰逊,此前一年,他们还失去了伟大的中锋阿朗佐·莫宁。内线一片荒芜,正在焦头烂额于如何找zz来一个大个子。这边的韦斯特则继续着他与魔术队的奥尼尔玩着那瞒天过海的阴谋,当他看到科比被黄蜂队选中后,只是给了考文斯一个承诺:一个星期内,他们会给出交换科比的筹码。
  鲨鱼飞渡洛城,湖人的内线瞬间人才过剩。就像一个卖小饰品的店铺忽然扯来一车钻石,韦斯特当然没必要留下一些仿钻石的玻璃饰品。夏洛特谨慎地守着允诺:他们回绝了凯尔特人、猛龙和小牛的问价,一心守候着洛杉矶方面的筹码。他们没有虚等:几天后,湖人拍出了队上最后一位参加过1991年总决赛的老臣,南斯拉夫巨人弗拉德·迪瓦茨。须知,在兔死狗烹方面,湖人一向斩钉截铁。1972年冠军队王牌得分手古德里奇,就曾被他们心狠手辣地拿去交换,得到了1979年选择魔术师的状元签。对黄蜂而言,他们需要权衡以下利弊:放弃一个前途未卜的年轻人,得到一个可解燃眉之急的大个子,何乐不为?
  命运的脸色无人知晓,而喂养一个高中生巨星则代价巨大。夏洛特人没敢对一个13号高中生存多大指望,于是,他们接过了迪瓦茨,送出了科比。依靠着迪瓦茨、安东尼·梅森,以及队上王牌射手格伦·莱斯职业生涯最为辉煌的一年,夏洛特人目睹自己的黄蜂队完成史上空前完美的一季。交换后的阵容立竿见影,至少对考文斯来说是如此。
第27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8)
  当然,这个故事有一些余音袅袅的后续。莱斯在四年后再度获得与科比·布莱恩特合作的机会,这位在黄蜂光芒万丈的射手老来后转投湖人,发现当年送出的高中生已经成了联盟中最杰出的球员之一。而弗拉德·迪瓦茨转投国王后,也终于哀愁地发现,这个当年与自己交换的小子不断地阻拦在自己面前,把自己的冠军梦不断砍碎。
  没有什么事比亲手成就别人的一个王朝更令人懊丧的了。但世界没有如果。当黄蜂发现得到科比后的湖人更加强大时,他们只能告诉夏洛特媒体:"科比很傲慢,他一心只想加盟湖人。"
  1996年6月11日上午,科比出现在洛杉矶机场。他的高大如此触目,但却又年轻得让洛杉矶人备感陌生。
  过路人会问起:"孩子,你是打篮球的吗?"
  "是的,先生。"
  "你从哪儿来?"
  "我从费城的洛马里昂中学……"他差
  点习惯性地念出他说了多年的辞令,
  直到望见窗外的碧空,他才想起来。
  于是,他笑了笑:"我想,我现在是
  洛杉矶湖人队的球员了。"
  初期表演鲜见精彩
  那个夏季,洛杉矶人讨论更多的或许不是科比的球技,而是他和同出于费城的流行歌手布兰蒂的恋情。这是洛杉矶人的秉性:浮华绚烂如烟花的事物,总能够博得他们的好感。尽管科比和布兰蒂关系十分正常,但洛杉矶媒体还是捕风捉影了好一阵。韦斯特深知这个万花筒世界的奥妙,不免对科比多加注目,随后,他得知科比与布兰蒂什么事也没发生,于是就放心了。
  科比在湖人选择了8号球衣。爱猜想的人认为,这或许是因为远在意大利的丹东尼,或者是因为他在阿迪达斯ABC训练营所穿的143号,三个数字加起来是8。NBA的球衣号码常挟着变幻不定的迷信色彩。对湖人来说,科比选择8号也比较省心--因为在那个夏季,在奥兰多穿惯32号的鲨鱼正面临着换球衣的窘境:因为湖人的32号已作为魔术师的荣誉号码退役了。
  科比身披湖人战袍打第一场比赛时,入队还不到一周。他和同年的新秀德里克·费舍尔一起参加了夏季联赛。那类似于一个新人集体见面会,一个青年联谊晚会。在这场没有音乐伴奏的自由舞会中,科比所向无敌。他的一对一技巧可以让大多数比他年长的对手哑口无言。他场均27分,湖人7连胜进入决赛。只是,最后,他输给了老家--费城76人的那群孩子。对手正是1996年状元新秀阿伦·艾佛森。
  确切地说,也许那才是他们--多年后领衔联盟最强外围攻击手的、费城的两个儿子--第一次交手。
  洛杉矶对科比的使用是谨慎的,一半是因为他太年轻,一半是因为他们阵容鼎盛,不需要揠苗助长。他们有耐心等待科比成长。
第28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9)
  同年10月的一次训练营,科比起跳怒扣,结果扭伤了手腕。那时他还是乐于恣肆飞扬的年岁,不知道保重自己。于是球队教练提醒他"必须学会爱惜身体"。10月14日,新赛季常规赛开打前,科比和奥尼尔参加了湖人的新闻发布会。由于他的年轻和欧洲绅士般的谈吐,以致他在现场比奥尼尔都获得了更多的追捧。
  洛杉矶的记者们知道,鲨鱼从不受媒体左右,反而酷爱大言不惭地玩弄记者们于股掌之上;相比之下,科比年轻乖巧,风度优雅。他会微笑着听完你的提问,然后给出"我是个学生,我只想多学点东西,给球队提供帮助"之类四平八稳的话语。他代表着一种积极上进的形象,虽然这种积极上进未免显得公式化,但更容易获得记者的好感。
  鲨鱼侧头看着科比,那很可能是他第一次真正注意到这个侃侃而谈的小子。然后,他用一种典型的、鲨鱼式的夸张语气半真半假地嚷了一句:"咦,你这个爱出风头的小家伙!"
  也正是这次言论接触,拉开了他们之间此后漫长的恩怨纠缠岁月的序幕。
  秋末,NBA常规赛开打,鲨鱼是湖人队中当仁不让的巨星级中锋,而科比则在板凳的末端。主教练德尔·哈里斯老于世故,他提醒所有媒体,这个17岁的孩子代表着湖人的未来。在NBA,未来一向是虚花幻影般的词汇,"代表未来"的另一种表述法是"他不属于现在的阵容"。
  是的,在那个赛季的大多数时间里,科比只是在板凳的尽头挥毛巾。即使鲜有上场的机会,时间也是少得干瘪,那更像是德尔·哈里斯硬挤出来,以对得起他那1000万的阿迪达斯合同。如1996年11月3日,他上场打了6分钟。他的运动能力使他穿梭如风,盖了一个帽,抓到一个篮板,但却只找到一次投篮机会--而且射失了。第二场,在麦迪逊花园,他听到了纽约人张牙舞爪的鼓噪声。他得到了职业生涯的第一分:一个罚球,3分钟时间。如此而已。
  属于他的时刻在一天之后。对垒夏洛特黄蜂。那可是本应得到科比的东家。也许德尔·哈里斯想刺激黄蜂队的球迷?科比在那场比赛里打了7分钟。
  他或者第一次感觉到,在机会一闪即逝的NBA,谨慎者误于平庸,偏执者才能生存!他依然没有油滑到懂得去骗犯规、晃动或寻找空当,但他至少展示了他的胆量:他投中了职业生涯的第一个球,一记三分远射。
  那晚他得了5分,下一晚他得了10分,然后是2分、2分和6分。他的发挥还是十足像一个新人。突破路线、投篮选择、防守时的判断、位置感,这些需要经验来加以消化的,他一概生疏。他的才华体现在他的一对一晃动、他的柔韧性、速度和爆发力上,他的飞翔动作可以让斯台普斯的球迷感觉如嚼了一口巧克力般甘甜,但他还是像一个拙于应用的年少剑客,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
第29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10)
  德尔·哈里斯对媒体如是解释:"他犯的错误太多,防守能力不够。"
  职业生涯第一个月,科比便感受到了父亲当年的切肤之痛。十多年前父亲为一张合同而奔忙的原由,他此刻已经明了。这是NBA的世界:残酷现实得令人毛骨悚然。没有人会把来自费城的那个少年天才的传奇在斯台普斯反复广播。以往故事是黑白旧照片,时光之流迅速而无情。他所投失的每个球都会被放大苛责,唯一可以保护他的是他17岁的年纪、值得期望的璀璨未来,以及杰里·韦斯特。
  冬天来了,提升科比能力的导师也来了。退役已22年的韦斯特会在每个周四来到训练馆亲自指导科比。这个NBA史上最伟大射手之一所做的指导意味深长。他告诉科比如何选择合适的出手时机--即,投篮之前所需要做好的一切--以及如何防守。这些单独训导的结果是,1997年1月3日,在对阵萨克拉门托国王队的比赛中,科比10投6中,10罚9中,得到了21分。
  1月28日,由于埃迪·琼斯受伤,17岁半的科比被告知为湖人首发出阵。这天,他创了NBA史上首发球员的最年轻纪录。
  1997年2月的全明星赛有别于以往的嘉年华盛会。恰逢NBA50周年,NBA历史上五十大球员被评出并云集一堂,迈克尔·乔丹成为首个获得200万票以上的入选者。刚步入NBA的科比尚无入选全明星的资格,但他自有他的舞台:被选入西部新秀明星队,做全明星赛的暖场演出。
  2月8日,克里夫兰,科比和身在东部新秀明星队的阿伦·艾佛森,又一次碰面。
  虽然60年代末70年代初玩弄NBA的两个老阴谋家"红衣主教"奥尔巴赫与雷德·霍尔兹曼各自成为东西部新秀队的主帅,但幼驹横行,老人家无非象征性地走走过场。当晚的少年人大战,东部队上半场便遥遥领先。下半场,西部更是一盘散沙,科比开始独立行动:在周遭一群同样偏瘦的年轻人环绕下,他仿佛又回到了高中:持球、奔袭、直突禁区……他自由发挥,得到全场最高的31分。只不过他克隆了高三的那次事件:球队输了,艾佛森成了新秀赛MVP。
  属于科比的时刻在第二天的扣篮大赛。经历80年代乔丹与威尔金斯的壮丽演出后,90年代扣篮大赛众星凋零,所依靠的无非是蒙眼扣篮、双手扣篮之类噱头把戏。但那天晚上的科比并没有像多年前的乔丹或"J博士"一样留下教科书般的传奇扣篮。而是在五十大巨星的眼皮底下,做了一个足以让老人家们动容的扣篮:禁区右侧起跳,左手将篮球从胯下转到右手,上升,球在划过一道圆弧后迅速扣向篮筐--轰的一声,身体依然前倾,滑翔--费城前辈"J博士"带头鼓掌,满分50分获得49分。他由此获得了当场的扣篮冠军殊荣。
第30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11)
  关于扣篮,人们津津乐道的有关科比和迈克尔·乔丹的对比,也许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1996年,世界为寻找乔丹的接班人奔忙不已,而且已经将格兰特·希尔与"便士"哈达维放到了王座之前,但乔丹并未将权杖交给任何一个人;而那两个天才青年也各自卓然成一家,和乔丹的风格并不类似……在这一晚后,科比的扣篮、身型和微笑都让人多少想起80年代那个戴着金项链的芝加哥少年。虽然这两个身影还远未到重合的时刻,但影影绰绰的,他们的确有许多类似之处。
  随后,就是科比新秀赛季里最搞笑的故事:
  1996-1997年季后赛第二轮第五场,湖人对爵士。最后几秒钟。鲨鱼因"六犯"已被罚下。德尔·哈里斯抬起头来:"我们需要一个三分球。"
  暂停。仅剩一次进攻时间。爵士队的板凳上,新科常规赛MVP卡尔·马龙在摸着腕带,史上最牛的助攻王斯托克顿则一脸冷漠,奥斯特塔格--这个被鲨鱼蹂躏了一整场的白白胖胖的大个子脑袋低垂,不断用毛巾擦汗。
  "这个三分球由你来射!科比!"哈里斯命令说。
  邮差和斯托克顿昂首走上球场。邮差叉着腰看看大屏幕,斯托克顿走过之时拍了一下他的屁股以示打气,杰夫·霍纳塞克看着对手阵容中满不在乎的琼斯。琼斯那长长的马脸看上去很轻松。斯托克顿又扫视湖人所有人的脸。他在判断谁将进行最后一投。
  开球。观众喊声沸腾。内线的巨人们像被绞肉机打碎。埃迪·琼斯斜跑。科比接到球,他的手忽然冷了。这本是他投惯了的动作:多年以来,他每次夜晚都在洛马里昂高中篮球场上奔跑不息,一遍又一遍地投篮,肌肉已经形成记忆,几乎可以闭着眼睛出手。只是,这一刻,时间在走,斯托克顿用足以令人崩溃的眼神盯着他。他下意识地运了一下球。快没时间了。
  这是一个需要信心的时刻。没有往昔让他重温,他还没满19岁。场边的哈里斯在歇斯底里地对他吼叫。他扬起手臂,像多年以来一直练习的三分射球一样。起跳,球托至头顶,出手。但手势柔滑,篮球飘离他的手。
  斯托克顿的表情放松下来。他抬起头安详地看着篮球在空中划出一道丑陋的弧线,然后没有接触任何东西地掉在了地上。
  三不沾。
  比赛结束。邮差和斯托克顿拍了一下手,以示庆祝。爵士的替补们穿上外套,鱼贯式奔向过道……鲨鱼愤怒地踢了一脚冰桶,朝着记者们大放厥词。科比·布莱恩特依然呆在他出手的那个位置。心里空落落地看着那个球下落的方向。
  那一天,人们知道了,无论表情多么从容,他终究还是个孩子。
  与乔丹PK就来劲
第31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12)
  与此后十年中每一个地狱般的夏天相似,1997年的夏天,科比·布莱恩特残酷地暴虐自己的身体。周遭的人们发现他变成了另一个人:留起毛茸茸的头发,没白天没黑夜地在球馆与自己较着劲。他的魔鬼训练既无教练,也没有对手,全部都是科比对科比。他在一遍遍地尝试着高难度动作,诸如身体失去重心时的出手,诸如滞空出手等,虽然没有喝彩声,但自得其乐。当然,这只是他NBA苦旅的开始,他的高难度动作并未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过还好,经过不懈的努力,到1997-1998赛季,他在队里已经站稳了第六人位置。在里克·福克斯、埃迪·琼斯疲惫之时见缝插针地上场夺分。他抢断、跳投、切入,以及--一如既往地--扣篮。
  局外人并不知道2007年夏天的科比做了什么。直到那年12月17日,人们从湖人与公牛的鏖战中,突然发现了科比的"本色"。
  那战比赛,疲惫不堪的公牛遇到没有鲨鱼的湖人。乔丹依然不可阻挡:他持续上演着那些匪夷所思的动作:右翼大幅度晃动后远射三分,低位背靠后接后仰跳投,晃动后切入左手上篮。赛后接受采访时他笑容满面,但却不是因为他取下36分或是公牛取胜,而是因为在这个夜晚他不寂寞,那天,他看到了一个酷似少年时期自己的8号,一个迈克尔·乔丹的影子。
  是的,一个还在为球队打替补的二年级生,独自对抗篮球世界之神。在进攻端,他可以在左翼接球闪电般出手投中,他可以在空切后闪过乔丹蜘网般的大手,接传球后扣篮。在一对一应对乔丹时,他也被乔丹华美的低位步伐晃得像孩子一样乱跳,目送乔丹上罚球线,可是在另一端,他会大胆莽撞地投出三分球,或是模仿乔丹的背靠、晃动、后仰跳投。
  在这个夜晚,34岁的乔丹似乎遇到了另一个自己:他每在一端做出一个使全场惊叹的动作,另一个自己便在另一端又一次点燃观众。尽管这个叫科比·布莱恩特的小子没有能够带队取胜,可是他射下了33分:这是一次无与伦比的模仿秀,是乔丹和自己年少的影子对局,左右互搏。
  在这个夜晚,斯台普斯第一次喊出了"乔丹接班人"的声音。这个声音,是那个年代NBA赛场每季换档的新鲜水果,正当希尔与哈达维多多少少让人们的希望减色之时,科比"应时当令"地蹿了出来,并成了最新潮的色彩。
  人们开始揣摩科比了:他在大城市,有奔放绚丽的球队传统,身材、体型酷似乔丹。与那个时代所有孩子一样,他的技术细节以乔丹为榜样;洛杉矶的狗仔队捉不到他的负面新闻;他不给新闻发布会提供如珠妙语,但谈吐健康而合理--这一切,再加上他19岁的年纪,于是世界被倾倒:一个新的、成长中的"乔丹二世"!
第32节:身披湖人战袍去战斗(13)
  有时候,一个成长中的巨星比成型的巨星更迷人。洛杉矶人可以一夜夜不厌其烦地看着他的比赛细节,然后幻想他的未来荣耀。那时他还没为湖人打首发,但却被万众一心的投票者们推进了西部全明星首发阵容。这并非对他实力的推许,而纯粹出于一种热爱。因为,在他一年半的职业生涯里,他给NBA提供了一种理想主义的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与伟大的乔丹手中的接力棒靠得很近。
  1998年2月,全明星赛。他踏上赛场时还感到紧张。他是新人,巨星们不会屈身俯就,去对一个新人说甜言蜜语。他习惯了一个人,也不会去和老人家们攀谈。这颗骤然暴亮的新星内心衷曲,也许只有早一年入行的凯文·加内特知晓。
  多年以后,科比如是回忆:在上场前,加内特拍了拍他的肩,说:"跟着我跑,我会给你传球的。"
  的确如此。当KG给科比传出一记空中接力让后者飞身扣篮后,科比才真正进入全明星赛的节奏。在比赛的前两节,他甚至又回到了1997年12月17日那场比赛的状态:他执意和乔丹一对一。
  那一次,他拒绝了琼斯欲和他夹击乔丹的手势;这一晚,他拒绝了卡尔·马龙的掩护。迎面邀击乔丹似乎是他的赏心乐事。挑战或者迎接挑战,这个好斗的少年开始露出他的獠牙。当然,一个他还是孩子的标志:和一年前的新秀全明星赛一样,他依靠个人才华纵贯全场,却极少传球。虽然乔治·卡尔下半场把这柄利刃收起,但全场,科比依然以18分领先西部明星队。只是,这一晚与乔丹的单挑,并未为他带来立竿见影的回报。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