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创业的国度

丹·塞诺(美)
<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启示:创业的国度>
本书相关 第1节:序言(1)
序言
人们总是喜欢回忆,而不喜欢想象。留在我们记忆中的是熟悉的事物,存在想象中的则是未知的事物。想象也许令人恐惧——这得冒着探索未知的风险。
一个新生的以色列的种子萌发于一个被驱逐的民族的想象力。而这段被驱逐的时间极其漫长,达2000年之久。驱逐使犹太人失去了故土,只留下祈祷。然而,正是持之以恒的祈祷孕育了犹太人的希望,维系了犹太人与祖辈的土地之间的联系。
随着以色列的建国,人们将这一伟大的祈祷植根于一片小小的土地之中。这片土壤倔强不屈,然而这里的环境却充满仇视。一路从埃及到以色列,我们穿越了茫茫荒沙,回到了沙漠之中的家。我们必须从头再来。作为一个贫困的民族来到这片贫瘠的土地,我们必须在贫瘠中发现财富。
我们唯一能够自由支配的资本就是人。这片不毛之地不会折服于金融发展,而只会折服于索求甚少、勇于开拓的人们。他们创造了新的生活方式:基布兹(kibbutz,集体农场)、莫夏夫(moshav,土地私有、个人劳动、共同销售的农业合作居民点)、建立了城镇和定居点。他们开凿挖掘、辛勤劳动,对自身的要求近乎苛刻;但是,他们也憧憬着、开创着……
这是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民族,然而,他们宁愿用自己的双手耕耘这片土地。当发现土地贫瘠、水源不足时,他们转向了科技与创造。
基布兹成了孵化器,农民成了科学家:高科技在以色列萌发于农业。尽管土地面积小,水源有限,但是以色列仍然成了农业领头羊。在许多人仍旧错误地认为农业就意味着科技含量低的同时,以色列却有着令人惊叹的农业生产力,其中科技的贡献率达到了95%。
充满敌视的环境并没有消停。在过去的62年间,以色列遭受了7次攻击,并处于层层外交和经济封锁之中,同时缺乏其他国家的兵力援助。我们战胜大量高端武器的唯一途径就是用勇气和技术占得先机。
以色列所孕育的创造力与我们国土的面积不成比例,但却与我们面临的危险相当。而且,国防安全方面的创造力为民用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军事发展往往具有双重目标。例如,航空技术既能够运用于民用工业,也能运用于军事工业;两者携手并进,成为科技的孵化器,让许多年轻人能够接触到精密的设备,并获得管理经验。
就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而言,以色列总是显得很小,所以,我们不会成为很大的市场或是发展非常大的工业。尽管大可以创造规模效应,但是小也带来了发展高精尖的良机。以色列唯一的选择从来就是创造性地追求质量。
本–古里安曾说:“所有专家都是现存事物方面的专家,没有人是未来事物的专家。”要成为未来的专家,远见必须取代经验。
本书相关 第2节:序言(2)
我相信未来10年将是科技和工业领域发展最为令人惊叹的10年。而这将是以下领域共同发展的结果:
首先是人工智能的兴起。在过去的25年间,计算机的性能已经增长了上百万倍。
第二,世界上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主要来自中国和印度),伴随着技术的进步,将带来井喷式的科学发现。
第三,纳米技术的到来将使人脑解析成为可能,而人类的大脑是宇宙之中最令人叹为观止的。这将展示人类的潜能,开发交流系统,并将产生我们目前无法想象的社会性挑战。
我们将能够看到远超过今天的视野的景观,我们将能够克服并预防疾病,我们将能够战胜艰难险阻;遨游在更浩瀚的太空,探索于更深邃的海洋。或许,我们能够探析最令人费解的谜团——人类生存密码,以及创造力的秘密。
以色列正在为这一伟大的征途作好准备,帮助其他同行者,同时也获得他们的帮助。
你眼前的这本书是一本大开眼界之作。应该把这本书视为关于以色列历史——一个永远的创业的国度——的一份中期报告。这本书讲述了不囿于现状、敢于挑战传统的以色列人的故事,是他们创造了“以色列的秘密”,并树立了他们的国家成为世界上领先技术公司的重要研发中心的地位。
在这个生机勃勃、激动人心的新10年的门口,以色列正领先一步致力于新时期的发现。接下来的篇章将承接以色列对于更美好明天的追求,作好准备迎接挑战,再焕生机。我们希望通过拥抱新的疆域,不仅能够担负起自身的使命,为这片地区带来和平;同时能够作出更大的贡献,帮助实现人类对健康、富足和自由梦想的追求——为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
西蒙·佩雷斯
2010年8月19日
本书相关 第3节:作者的话
作者的话
这是一本关于创新和创业精神的书,关于以色列这个小国如何体现创新和创业精神。
尽管我们重点讨论了很多高科技公司,但是本书不讨论技术。虽然我们对技术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有着极大的兴趣,但是我们的重点在于讨论从根本上产生全新经营理念的生态环境。
本书集探索、论证和讲故事为一体。读者可能以为本书会按照时间顺序、围绕各个不同的企业,或是按照我们确定的以色列创新模式的各项关键要素有条理地组织起来。我们曾被这些企业的蓝图所吸引,但最终还是没有这样写,而是采用了类似拼接马赛克一样的手法。
我们研究历史和文化,精选了一些公司的故事,试图理解这种创造性能量的来源,了解其表现形式。我们采访了多位经济学家,研究他们的观点,但我们是通过学习历史、商业以及地缘政治学来阐明这个主题。我们中的一人(丹)有在商界和政府工作的经验,另一人(索尔)则是在政府和新闻界工作。丹住在纽约,他曾在以色列学习、生活和工作,并在阿拉伯国家游历。索尔在美国长大,现居住在耶路撒冷。
丹投资了数家以色列公司。本书虽然没有涉及这些公司,但讨论了与丹共同投资的投资者。我们会适时注明这点。
虽然促使我们写这本书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十分钦佩以色列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鲜为人知的巨大成就,但在书中,我们也讨论了以色列的一些落后领域。我们还研究了威胁以色列继续取得成功的因素—大部分因素可能会使读者感到惊讶,因为与那些普遍吸引国际媒体注意力的领域无关。
我们还简要探讨了其他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为什么美国的创新产业没有更好地利用美国军事训练和经验所培养的企业家才能优势,这与以色列经济的做法形成鲜明对比;另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阿拉伯国家难以培养出创业精神。这两个主题值得在本书的范围之外继续深入研究;每个主题都足以写一本书。
最后,尽管媒体已经广泛报道以色列,但是还是有一个故事被忽视,那就是主要的经济指标表明,以色列是当今世界最能集中体现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国家。
在本书中,我们将尝试着解释这个现象。
本书相关 第4节:引言(1)
引言
出色的演讲!不过,你打算怎么做呢?
—西蒙?佩雷斯问夏嘉曦
在瑞士阿尔卑斯山地区的高档场所喜来登大饭店,此刻进来两位男士。当他们一起坐在豪华套房的沙发上开始等待时,人人都会觉得这真是对奇怪的组合。如果能闲聊两句,缓解一下紧张的情绪该多好;可惜没有时间了,现在他们只能靠交换眼神来缓解紧张。那个年纪较大的男士,相对比较平静,他的年龄是那个年轻人的两倍还多,看上去不那么容易受挫。这个年轻人的身上散发着自信的气息,多半是因为他相信自己是这个房间里最聪明的人。但是反复被人拒绝和否定的经历已经在他的脑子里埋下了怀疑的种子:他真的能推动这三位行业巨头进行彻底的创新吗?接下来要开始的会议让他感到忐忑不安。
一直不明白那个年纪较大的男士为何要冒着失败的风险,让自己置身于这场论战之中,这很可能会成为一种耻辱。他是当今在世的最有名的以色列人,是一位博学之士,不仅曾任两届以色列总理,还是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他就是西蒙?佩雷斯,83岁高龄之际,实在没有必要在自己已经很辉煌的人生中再经历如此风险。
这么做只是为了确保这些会面确实是种挑战。西蒙?佩雷斯是每年一度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常客。对于媒体来说,看看哪位阿拉伯世界的领导人会和佩雷斯握手将会是最直接的富有戏剧性的新闻素材;否则这个论坛,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群身着正装的人进行的一次商务会议。佩雷斯是最有名的领导人之一,许多公司总裁都很想获得和他会面的机会。
所以当佩雷斯邀请全球最大的五家汽车制造企业的总裁和他会面时,他相信这些人会如约而至。但是这是在2007年年初,当时,全球金融危机还未现端倪,汽车制造业也还未体会到一年之后将会面临的那种压力。美国的汽车业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都懒得作出回应,倒是有一家顶级制造商如约而至。但是,他将全部25分钟的会面时间都用来解释佩雷斯的想法是不会实现的,他对这位以色列领导人不切实际的构想不感兴趣。说什么完全以电为动力的交通工具将会风靡全世界,就算真是那样,他也没有设想过在以色列这样的小国启动这个项目。“看看,我已经读过夏伊的论文了。”这位汽车制造业的老总一边跟佩雷斯说,一边扬了扬手中的白皮书,这是佩雷斯邀请他们时和邀请函一同发出去的,“他的想法非常有意思。世界上还没有那样的汽车,我们尝试过,但结论是这样的汽车不可能制造出来。”接下来,他开始阐述,只有混合动力车才是唯一现实的解决之道。
站在佩雷斯旁边不远处的那个年轻男士是夏嘉曦(ShaiAgassi),当时他是全球最大的软件公司SAP的一位管理人员。他加入了这个德国的科技巨头企业,在此之前这家公司于2000年以4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他在以色列的TopTier软件公司。从销售情况上看,虽然科技泡沫已经破裂,一些以色列公司依然获得了许多破灭前的价值。
夏嘉曦在24岁时创建了TopTier,然而15年后,他成了SAP两个子公司的老总。夏嘉曦是SAP最年轻的董事,也是董事会唯一一个非德国籍成员;他甚至被列入了公司总裁的候选名单。虽然他在39岁时失去了成为SAP总裁的机会,但他依然可以充满信心地说,早晚有一天这个位置会是他的。
但是现在,夏嘉曦和下一任以色列总理正在努力为汽车制造业的一位老总讲解汽车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遗憾的是,就连他自己也开始怀疑这种想法是不是真的很荒谬,因为从开始到现在,整个想法也只不过是一种思想实验而已。
两年前,在夏嘉曦称之为“娃娃达沃斯”—一个专门为年轻领袖们设立的论坛上,他郑重地向与会者推介了一种方法,要在2030年来临之前把地球变成一个“更美好的地方”。他们中的绝大部分人都在想尽办法拉动公司业绩,夏嘉曦却提出如此大胆的想法,领袖们都觉得这太有挑战性了,同时也太天真了。夏嘉曦对大家说:“我觉得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先找出一个国家,让它摆脱石油的束缚。”
夏嘉曦相信如果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不依赖石油而正常运行,那么其他国家都将紧随其后,效仿它的做法。所以很明显,现在的关键是要找出一个能让汽车摆脱石油的办法。
本书相关 第5节:引言(2)
不过,单是这个还不能称之为革命性的眼光。
夏嘉曦开发了一些为汽车提供能源的新奇技术,比如氢燃料电池之类的,但这些技术看上去似乎永远都距我们有10年之遥。所以夏嘉曦决定将注意力放在最简单的一种途径上:用电池供电的电动力汽车。虽然这种概念过去由于太受局限而且成本太高已经遭到过否决,但是夏嘉曦认为他有一个方法既能让消费者接受电动力汽车,又能让制造商赢利。如果电动力汽车能够像汽油动力汽车那样便宜、方便而且动力十足,那么谁不想要一辆呢?
常年的战争使得以色列人开始怀疑传统意义上的“可能”的含义,而且这个国家的人口仅占世界的千分之一。如果正如佩雷斯所说,以色列民族精神的本质就是“不满足”,那么夏嘉曦就是以色列这种民族精神的典型代表。
如果不是因为佩雷斯,估计连夏嘉曦本人都没有胆量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在听到夏嘉曦想要摆脱石油的想法后,佩雷斯对他说:“出色的演讲!不过,你打算怎么做呢?”
夏嘉曦说,直到那个时候,他也“只是在困惑中挣扎”—这些想法还仅仅只是停留在思想的层面上。但是佩雷斯却明明白白地将挑战置于他的眼前:“你真的会这么做吗?还有什么比让这个世界摆脱石油的束缚更重要的事吗?如果你不做还有谁会做这件事?”最后,佩雷斯又加了一句:“我可以为你做点什么?”
佩雷斯确实很想为此做点什么。仅在2006年圣诞节过后以及2007年年初的几天里,佩雷斯就和夏嘉曦一起,如旋风般快速地同以色列的工业巨头、政府高官进行了50多次会面,其中当然也包括和以色列总理的会面。“每天早上,我们在佩雷斯的办公室碰头,听取他对前一天会面情况的总结,然后他会拿起电话继续安排接下来几天的行程。”夏嘉曦告诉我们,“如果没有佩雷斯,这些大人物是肯定不会接见我的。”
佩雷斯还写信给五大汽车制造商,连同夏嘉曦的概念性文章一起寄出,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前面提到的佩雷斯和夏嘉曦坐在某个瑞士的酒店里,等待很可能是最后一次机会的场景。夏嘉曦说:“在第一次见面之前,佩雷斯也仅仅是从我—一个搞软件的家伙—这里听过这种想法。我懂什么呢?可是他却甘愿为我冒这个风险。”在达沃斯论坛上,佩雷斯第一次面对面地向那些实际工作在汽车行业的人验证这个想法。结果,他们约见的第一位业内人士不仅否定了这种构想,还用大部分时间试图劝说佩雷斯不要再为此浪费时间。这令夏嘉曦羞辱难当。“我使这位叱咤国际政坛的大人物陷入了一种十分尴尬的境地,让他变成一个看上去不知所云的人。”
本书相关 第6节:引言(3)
但是现在,马上就是他们预约的第二次会面了。卡洛斯?戈恩是雷诺–尼桑的首席执行官,在业内有“起死回生第一人”之美誉。他出生于巴西,父母是黎巴嫩人。卡洛斯?戈恩因为接管尼桑而在日本成了家喻户晓的名人,当时尼桑正面临巨额亏损,但在他接管两年之后整个公司就扭亏为盈了。礼尚往来的日本人为了感谢戈恩,以他的生活为原型创作了一系列漫画。
佩雷斯开始时的语气很轻柔,戈恩几乎听不清他在说什么,但却使站在一旁的夏嘉曦大为震惊。自从在上次会面中遭受了很大的打击之后,夏嘉曦猜想佩雷斯也许会说些这样的话,比如,“夏伊有一个很疯狂的想法,他想构建一个电力网络。稍后我会让他作更详细的说明,你也可以给他讲讲你的想法。”但实际情况是,佩雷斯非但没有退缩,反而比之前工作的时候更有激情和动力,而且他的话也比以前更有说服力了。
佩雷斯说,石油要走向穷途末路了;也许地下还会有,但是这个世界不再需要石油了。更重要的是,佩雷斯对戈恩说,这是在为国际恐怖主义和不稳定局面融资。他强调说:“如果能在最开始的时候找出切断资金来源的办法,那我们就完全没必要对喀秋莎火箭炮严加防范了。”
然后佩雷斯伺机抢占先机,主动提到了对技术尚不成熟的顾虑。他知道所有大的汽车制造公司都在进行尝试,通过对电力进行转变开发出了好几种新奇的变种—混合动力、插电式混合动力、微型电动力汽车—但是这些都不足以开创机动车技术未来发展的新纪元。
当谈话向着佩雷斯预期的方向进行了大约5分钟的时候,戈恩打断了他。“瞧瞧,佩雷斯先生,”戈恩说,“我看了夏嘉曦的文章”—夏嘉曦和佩雷斯尽量不退缩,但是他们都好像感觉到了此次会面的结果—“他的观点绝对正确,我们肯定是站在同一条战线上了。我相信未来属于电力,我们有车,也会有蓄电池。”
佩雷斯激动得几乎说不出话来。就在几分钟之前,他们刚刚听了一场充满激情的演讲,阐述为什么纯电力机动车不可能实现,为什么混合动力车才是正道,但是佩雷斯和夏嘉曦都很清楚混合动力车是一条死胡同。一辆车拥有两个独立的动力装置,这有什么意义呢?现存的混合动力车造价极高,对燃料效率的提高仅有20个百分点,这不可能使国家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在佩雷斯和夏嘉曦看来,混合动力车就好比是用创可贴来对付枪伤。
但是,他们还是第一次从一个真正的汽车制造商那里听到这种说法。佩雷斯忍不住脱口问道:“那么你怎么看待混合动力车呢?”
戈恩信心十足地回答说:“我认为它毫无意义。混合动力车就像是一条美人鱼:如果你想要的是条鱼,它给你的却是个美女;如果你想要的是个美女,它给你的其实是条鱼。”
本书相关 第7节:引言(4)
佩雷斯和夏嘉曦会心地笑了起来,多日来的奔波终于得到了些许的慰藉。他们果真在前进的道路上找到了一个真正的伙伴吗?现在该是戈恩忧虑的时候了。虽然他的态度很乐观,但是所有的障碍依然存在,那些使得电动力汽车无法顺利成为现实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不会因此而消失:蓄电池价格昂贵,而它们可支持的行程甚至还不如半箱汽油,况且每次充电还要花上好几个小时。只要消费者还得在价格和方便性上再作出一些牺牲,清洁汽车就只能停留在小众市场上,永远不会普及。
佩雷斯说,在遇到夏嘉曦之前他也有同样的担忧。而这正是夏嘉曦的强项,他会告诉我们如何利用现有的技术,将这些障碍一一排除,而不是依靠什么神奇的蓄电池,这种电池在几十年内是不可能问世的。
戈恩的注意力开始从佩雷斯转到一直沉默不语的夏嘉曦身上。
夏嘉曦开始阐述自己的观点,从最根本的说起,尽量使其简化:电动力汽车之所以看起来昂贵,仅仅是因为蓄电池的成本太高;但是如果把汽车和蓄电池捆绑销售,就好比在出售以汽油为动力的机动车时,同时再配上足够多的汽油,要让它至少能跑上几年。如果把运行的成本都计算在内,那么电动力汽车的成本实际上要低得多—如果每桶汽油以50美元计算,电动力汽车的成本是每公里7美分(含蓄电池和充电所耗电量的成本),汽油车的成本是每公里10美分。但是如果你真的在买车时不必购买蓄电池—以及其他任何燃料—而是选择在汽车的整个使用寿命期间分摊这笔费用,那会怎样呢?在这种情况下,电动力汽车的成本最高也只会和汽油动力车相当,而且为蓄电池充电的成本可比在加油站加油的成本低多了。也许过不了多久,电动力汽车将会迅速占领市场。而且,从长远的角度来看,现在已经相当可观的电力成本优势,随着电池成本的持续降低,一定会变得越来越显著。
克服了价格的障碍的确是一个最大的突破,但这还不足以使得电动力机车成为如夏嘉曦所说的,“汽车2.0”将取代大约一个世纪前亨利?福特引导的交通运输模式。戈恩在想,5分钟的补给就可以使以油为动力的汽车行驶300多英里,电动力汽车如何才能打败如此强大的竞争对手呢?
夏嘉曦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构建基础设施:为成千上万的停车场拉上电线,建设电池交换站,把遍及各地分散的点变成一个全新的“智能电网”。大部分时候,为电池充电的事可以方便地在家里或者办公室里解决,一次足够你用上一整天;如果遇到长途旅行,你可以将需要充电的电池放到交换站,然后换上一个充满电的电池,就好像为自己的爱车加了一整箱油一样。夏嘉曦还招募到一位曾在以色列军队服役的将军—他对军事物流非常精通—担任公司在以色列当地的首席执行官,主导智能电网和全国充电/停车场网络的规划工作。
本书相关 第8节:引言(5)
这一模式的关键在于消费者拥有自己的汽车,夏嘉曦的公司BetterPlace则拥有蓄电池。夏嘉曦进一步解释说:“这种模式的运作方式和手机差不多。消费者来到手机供应商那里,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全价购买一部手机,而不用承担任何义务;但是大部分消费者会用两三年的时间分摊这部手机的费用,这样做可以获得一些补贴,甚至是免费拥有一部电话。当他们开始支付通话费用的时候,就不再需要为这部电话付费了。
夏嘉曦说,电动力汽车也可以用同样的方式进行运作:BetterPlace就好像是一家手机供应商,你可以到某个汽车经销商那里,签署一份基于公里数而不是分钟数的协议,然后得到一辆电动力汽车。但是购买人一般不会同时得到汽车的电池,电池由BetterPlace出售,所以这家公司可以将电池—当然也包括汽车的成本—分散到4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就好像消费者每个月都要在汽油上花钱一样,他们每个月也要为电动汽车赖以运行的电池以及充电付费。“你完全可以获得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而且成本比购买和驾驶一辆汽油机动车还低。”夏嘉曦说。
夏嘉曦还提到了另一个佩雷斯尚未提及的问题:为什么在那么多国家和地区中,偏偏选择以色列作为这项计划的开始之地?第一个原因就是它的面积。夏嘉曦说,以色列是电动力汽车最完美的“试验地”,不仅因为这个国家很小,还因为邻国对它怀有敌意。以色列是一个封闭的“运输岛”,因为以色列人不能开车到本国以外的地方去,人们的行驶距离总是局限在这个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的边界内。这就使得BetterPlace公司在第一阶段要建设的电池交换站的数量相对少了很多,夏嘉曦顽皮地笑着说,对于孤立的以色列来说,他的敌人实际上已经为我们建造了一个完美的实验室,就等着我们去实施这些规划。
第二个原因是,以色列人了解依赖石油的代价。无论是从财政和环境方面考虑,还是从安全方面考虑,对石油的依赖让他们把大量的资金都注入那些不太容易打交道的政权的金库中。第三,以色列人天生就爱走在前面—最近的数字显示,他们是全世界上网时间最长的人,手机的持有率为125%,也就是说许多人拥有不止一部手机。
同样重要的还有,夏嘉曦知道,在以色列能够找到需要的资源,出色地应对构建“智能电网”时面临的软件方面的挑战。这个“智能电网”能将汽车引导到开放的充电站,即使有数以百万计的汽车同时充电,也不会使系统超负荷。以色列是世界上工程师占人口比例最高的国家,同时人均研发开支在世界上也居于首位;在这个国家进行这种尝试,再合适不过了。实际上,夏嘉曦想走得更远。想想吧,如果英特尔可以在以色列大量生产精密芯片,为什么雷诺–尼桑就不能在这里生产汽车呢?戈恩的反应是,只有当他们每年能生产至少5万辆电动力汽车时,真正的效应才会显现出来。佩雷斯对此丝毫不觉得惊讶,他承诺以色列每年可以生产10万辆电动力汽车。戈恩表示赞同,只希望佩雷斯能兑现他的承诺。
本书相关 第9节:引言(6)
当佩雷斯和夏嘉曦去会见当时的以色列总理埃胡德?奥尔默特时,曾保证说这项计划能使以色列成为第一个摆脱石油束缚的国家。总理当时有两个条件:第一,夏嘉曦必须和五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签约,并且要筹集2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开发“智能电网”,将现有的50万个停车场改造成充电站,建设电池交换站。现在,夏嘉曦已经取得了汽车制造商的信任,接下来该完成奥尔默特的第二个条件了:资金。
实际上,夏嘉曦一直被三个有条件的承诺困扰着。他需要一个国家、一家汽车公司以及资金,但是获得其中任何一项都需要先拥有其他两项条件。当然,夏嘉曦也知道很多人都认为他的想法不切实际,最终会是一场空。当初他决定离开SAP,创建BetterPlace的时候,整个科技界都为之震惊。(夏嘉曦和SAP的领导进行了四次谈话,才使他们最终相信他打算辞职的想法是认真的。)
但是,全世界的投资家都不会欣然接受这样一个计划,因为这要求我们重新审视世界上现存的三个最强大的行业:汽车、石油、电力。而且,这种以电为动力的机动车如果没有对应的基础设施,其实就是一堆废铁,毫无用处。也就是说,在大量的电动力汽车投放到市场之前,必须先部署和安排好充电站等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2亿美元的大部分要预先投入到为整个国家铺设电网上—这笔巨大的开支足以让那些投资者头晕目眩。更不用说,自从2000年科技泡沫破灭后,风险资本家都谨慎了很多,在看到第一美元的收入出现之前,没人愿意提前付出这么多的资金。
有一位投资家却是个例外,他就是以色列的亿万富翁伊丹?奥弗。他刚在中国完成了一项投资,与中国汽车制造商奇瑞汽车公司合资建立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以色列人在中国完成的最大一笔投资。六个月之前,奥弗还购买了一个炼油厂。所以他在汽车和石油行业的经验相当丰富。当BetterPlace一个早期的美国投资人迈克?格拉诺夫建议去找奥弗试试运气时,夏嘉曦说:“他凭什么要来帮助我,而扔下他最近的两笔生意?”但他还是决定试试。
会谈进行到45分钟的时候,奥弗告诉夏嘉曦他愿意出资1亿美元,后来又额外增加了3000万美元的投资;并且告诉他的中国团队,他希望他们生产电动力汽车。
就这样,夏嘉曦筹集到了2亿美元的资金,BetterPlace成为历史上第五大创业公司。只要以色列作为第一个试验的案例成功了,其他国家和地区都会迅速效仿。从写作本书开始,丹麦、澳大利亚、旧金山海湾地区、夏威夷以及加拿大最大的省安大略省都相继宣布加入BetterPlace计划。当梅赛德斯被问及他们的新电动力汽车成本是多少时,他们的回答是,这要看是否包含蓄电池的价格—显然,BetterPlace的业务模式已成为一种国际标准。BetterPlace是唯一一家被允许进入日本,参与开发电动力汽车系统角逐的外国公司,这对于历来主张保护主义的日本政府来说是一个非同寻常的进步。
本书相关 第10节:引言(7)
如果这个项目成功了,那么BetterPlace在全球经济、政治以及环境方面的影响将很可能超越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科技公司。这种理念也会从以色列传播至全世界。
像BetterPlace这样的公司不会每天都有,像夏嘉曦这样的企业家也不会每天都有,可以说是凤毛麟角;但你只要到以色列看一看,便会知道为什么这一点不足为奇,正如波士顿巴特利风险投资公司的投资者斯科特?托宾所预言:下一个伟大的思想将会在以色列诞生。
科技公司和全球投资者都争先恐后来到以色列,驾车四处考察,想为自己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合作伙伴,既能打破陈规,又善于大胆创新。怎么解释这种现象呢?除了媒体宣传的全世界创业公司密度最高以外(以色列共计有3850家创业公司,平均每1844个以色列人里就有一人创业),以色列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数量比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加拿大和整个欧洲大陆在此上市的公司数量还要多。
现在不仅仅是纽约股票交易所开始青睐以色列,就连在科技方面最挑剔、最少见的风险资本也开始接近以色列。
2008年,以色列的人均风险资本投资是美国的2.5倍,欧洲国家的30余倍,中国的80倍,印度的350倍。与绝对数相比较,以色列这个只有710万人口的国家吸引了近20亿美元的风险资本,相当于英国6100万人口所吸引的风险资本或德国和法国合计1.45亿人口所引入的风险资本总额。此外,以色列还是2007~2008年唯一一个风险资本投资获得大幅度增长的国家,如图0–1所示。
除美国之外,以色列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比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多,包括印度、中国、韩国、新加坡和爱尔兰,如图0-2所示。图0-3显示,以色列在研发方面的投资占经济的比例位于世界前列。
自1995年以来,以色列大多数年份的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如图0–4所示。
虽然总是面临着战争,以色列的经济发展却从未停滞不前。21世纪初的6年时间里,以色列不仅经历了全球科技泡沫的破灭,还经历了其历史上最严重的几次恐怖袭击以及第二次黎巴嫩战争;但是以色列占全球风险投资的份额却没有因此而下降—反而增长1倍,从15%提高到31%。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股票交易值在黎巴嫩战争结束时比战争第一天还高,2009年为时3周的加沙地带军事行动,也丝毫未影响到特拉维夫证券交易所的正常交易。
如果你总是想到以色列在半个多世纪前的悲惨状况,那你就会更加惊讶于以色列今天的经济发展状况。1950年,夏嘉曦的家庭从伊拉克移民到以色列,当时以色列才刚刚成立两年。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世界掀起了一场行动,夏嘉曦一家成为大批出逃难民中的一部分。当时,这个刚刚成立的年轻的犹太国家一下子面临着两个看似无法克服的挑战:第一是打一场争取独立、关乎存亡的战争,并且要吸收大批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过来的难民;第二是克服来自周围阿拉伯国家的威胁。
本书相关 第11节:引言(8)
在建国之初的两年时间里,以色列的人口增加了1倍;接下来的7年中,这个国家的人口又增加了1/3,平均每3个以色列人中就有两个是新来的移民。许多难民刚一下船,就拿到一把枪,还不知道如何使用,就已经被派到战场上去了;有些从纳粹集中营里侥幸活下来的战士还没来得及留下姓名,就在战争中阵亡了。为以色列的独立而死在战场上的以色列人,比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阵亡的战士还要多。
那些活下来的人也要在停滞不前的经济中苦苦挣扎着过日子。“什么东西都是定量供应的,”一个新来的移民抱怨道,“配给券,一周一个鸡蛋,还得排长长的队伍。”以色列人当时的平均生活水平仅相当于美国人19世纪初的生活水平。但是,这个“创业”的国度不仅存活了下来,从一潭死水变成了高科技的动力源,还在60年的时间里,实现了50倍的经济增长。这一切是如何完成的呢?一群身无分文的难民,是如何把马克?吐温笔下这片“满目荒凉……静寂而悲哀”的土地,变成世界上最有活力的企业经济体的呢?
事实上,关于这个问题,以色列的政治经济学家格林斯坦已经回答过无数遍了:“看看,相比美国,我们的经济增长翻了1番,同时人口比原来增长了5倍之多,还打了3次仗。这在世界经济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而且,以色列的企业家们仍在用不可思议的方式影响并改变着整个世界。
几个世纪以来,这块圣地一直吸引着众多的朝圣者,最近又涌来了各种各样的探求者。谷歌的首席执行官兼总裁埃里克?施密特告诉我们美国是最让企业家心仪的选择,但是,“美国之后,以色列就是最棒的”。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曾说,微软“既是美国人的公司,也可以说是以色列人的公司”,因为微软的以色列团队所占据的核心地位和人数之多的确不容小觑。风险规避的虔诚信徒沃伦?巴菲特,在2006年以色列开始打响黎巴嫩战争之际,以45亿美元买下了一家以色列的公司,由此打破了他自己延续了几十年之久的、不收购任何国外公司的纪录。
对于那些大型科技公司来说,要想忽视以色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在关注着这个国家。世界顶级的科技公司几乎一半都有过收购以色列人创立或者正在营业的研发中心的经历,单是思科一家公司就收购了9家以色列的公司,而且还在继续寻找更多合适的收购机会。
飞利浦医疗系统的高级副总裁保罗?史密斯曾说过:“在以色列的仅仅两天时间里,我看到的机会比在世界其他地方一年之内看到的还要多。”英国电信技术与创新支持部副总裁加里?西恩博格告诉我们说:“比起现在的硅谷,以色列有更多创新的想法;不是对过去的电子进行回收,也不是对旧想法进行重新包装,而是全新的观点,并且即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它的创新速度也从未减缓。”
本书相关 第12节:引言(9)
虽然现在以色列的科技奇迹已经众所周知,但是当这一切第一次呈现在人们面前时,大家还是充满困惑。例如,NBC环球的一位副总裁去以色列寻找数字媒体公司的时候就很纳闷:“为什么这一切都发生在以色列?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多的混乱和如此多的创新同时并存于一块如此不起眼的土地上。”
这就是本书将要解开的谜团:为什么是以色列而不是其他地方?
一种解释是困境,正所谓,需求孕育着发明创造的能力。那些面临威胁的小国,比如韩国和新加坡,也能创造出和以色列一样让人惊讶的经济增长纪录,但是与以色列相比,它们却没有一个能培养出企业家精神,更不用说大量的创业公司了。
有些人认为犹太人在工作方面有特殊的能力,犹太人“很聪明”的概念已经深深地植入了人们的内心。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当我们告诉别人我们正在写一本书阐释以色列人为何如此具有创新能力的时候,很多人的反应都是:“这很简单啊—犹太人聪明,所以他们善于创新也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更多的人就这样把以色列人的成功定义在这种含糊不清的陈腔滥调上,却忽视了其背后真正的原因。
对初创者来说,任何单一的、关于犹太人特点的说法—不管是基因决定论还是文化决定论—都不适用于解释以色列。这个国家虽然不大,其人口成分之多在世界上却是数一数二的。以色列人口虽少,却包含了70多个不同的民族;有的犹太移民来自伊拉克,有的来自波兰或者埃塞俄比亚,他们讲着不同的语言,有着不同教育、文化和历史,至少最近2000年的历史都不相同。正如爱尔兰的经济学家戴维?麦克威廉斯所说:“以色列不是一个单向度的犹太国家。事实上恰恰相反……是通过一神论将来自四面八方,有着不同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流散的犹太人融合到了一起。”
虽然共同的信仰以及同甘共苦的经历的确算得上是一个原因,但这还远远不能解释为什么如此不同的一群人能够组建起一个正常运转的国家,更不用说组建一个尤其擅长团队合作和改革创新的国度了。
事实上,以色列成功的秘密肯定不只在于个人能力的突出。世界上还有许多地方同样拥有杰出的人才,而且,这些人才的数目也许会是以色列所拥有的人才的好多倍。例如,新加坡的学生在自然科学和数学考试中总是拔得头筹。当然,跨国公司也在诸如印度、爱尔兰这样的地方建立了自己的工厂。“但是我们不会把企业最核心、最关键的工作放在这些国家。”来自eBay的一位美国管理人员告诉我们说,“谷歌、思科、微软、英特尔、eBay……这样的公司还有很多。一个很少有人知道的秘密就是,公司的生死决定在我们以色列团队的工作上,这可比在印度进行呼叫中心外包或者在爱尔兰搭建IT服务网络重要多了。我们在以色列做的工作和在世界其他地方做的完全不一样。”
本书相关 第13节:引言(10)
另一个惯常的解释,就是以色列的成功源于这个国家的军事和国防工业,由此缔造了许多成功的衍生公司。这也许算得上是部分答案,但是为什么其他同样有义务兵役制度和大量军队的国家却没有对私人部门产生类似的影响呢?这一切如何解释?把成功的原因归到军事方面,仅仅是在转移问题:以色列的军队如何培育企业家精神?即便是真的受到了军事方面的影响,那为什么现在那些国防、反恐怖主义以及保障国土安全方面的公司只占以色列国内生产总值的不足5%呢?
我们认为,真正的答案肯定有其更广泛、更深刻的根基;它必定存在于像夏嘉曦这样独立的企业家的故事里,他们是这个国家本身的标志。就像我们即将展现给大家的,这不只是关于天才的故事,更是关于坚持、关于永不知足地挑战权威,关于一贯的不拘礼节的故事,同时也是关于面对失败、合作、使命、风险以及跨学科创新时不同于他人的态度的故事。以色列充满了这样的故事,但是以色列人太忙了,忙于开创自己的事业,而没有时间回顾往昔,将发生的一切一一串联起来。他们也没有时间关注其他人—政府、大型公司以及创业公司的企业家们—能从他们的经历中获得什么。
我们很难想象还有哪个时间比现在参透以色列经济奇迹的奥妙会更有意义;美国还继续领跑世界最具竞争力经济体的排名,但是很多人认为某些最基本的原则是不合理的。
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开始之前,那些目睹创新竞赛的观察者就已经提出过警告了。斯坦福研究所的柯蒂斯?卡尔森预言道:“印度和中国会成为海啸,将我们击倒。”他预测美国的信息科技、服务产业和医疗设备行业将会在竞争中失败,代价是“失去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就像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崛起时一样。”卡尔森说,唯一的出路就是“掌握创新工具”,然后将所有新的、知识型的行业融入能源、生物科技以及其他科技型领域中去。
“我们正在迅速变胖,变成这个国家自满的底特律。”哈佛商学院前教授约翰?考说,“我们……在濒临干旱时使劲挤衰老的奶牛的奶……伴随着我们的热情、野心和志在必得的决心,失去的是我们的集体目标感。”
经济的衰退强化了人们对创新的关注,毕竟金融危机是因为房地产价格的崩溃而引发的,而房地产价格的膨胀源于银行不计后果的借款和廉价的信贷。换句话说,全球经济繁荣的基础是一个投机的泡沫,而不是基于生产能力的增长;经济学家认为,后者才是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最坚实的基础。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索洛的开创性工作显示,技术进步才是生产力和经济增长的最终源泉。对于任何一个经济体来说这都是唯一一条被证实的、可长期发展的道路—尤其需要依靠创业公司天生的创新特质。美国人口局最近的数据显示,1980~2005年美国的净就业增长大部分来自于成立时间不到5年的公司。实际上,如果没有创业公司,年平均净就业增长率将会是个负数。考夫曼基金会会专门作创业分析,其主席、经济学家卡尔?施拉姆告诉我们说:“对于美国来说,如果想继续生存并保持其在世界经济范围内的领先地位,就必须把创业精神作为我们的核心竞争优势;除此以外,再没有其他更合适的途径。”
本书相关 第14节:引言(11)
创业的模式有很多种,例如小型创业(从家庭生意开始)或成立一个小公司,以填补市场的某个空缺,当然这样的创业发展很受区域市场的限制。但是以色列人却尤其擅长高增长型的创业模式,他们的创业公司会迅速改变全球工业的发展方向。我们都知道,高增长型的创业模式需要具备特殊的才能—从工程师、科学家到管理人才、市场营销人才—他们要把一个完全创新的想法运作成一种商业化的模式。
这并不是说以色列人就能完全避免创业公司普遍的高失败率的风险,但是以色列的文化和制度培养了人们面对失败时一种独特的态度,它引导创业者把失败的创业经历不断地进行建设性的总结和利用,然后再尝试;而不是让他们长久忍受非难,并将其边缘化。
摩尼特公司是一家全球性管理咨询公司,它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当(创业家)成功了的时候,他们就彻底改变了市场;而一旦失败,他们在现有位置上依然承受着不变的竞争压力,因此还是会不断地进步。”同时,摩尼特的调查还告诉我们,创业精神是经济体“进化和再生”的主要动力。
正如《商业周刊》的封面标题所言,现在问题变成了“美国人能否找到从前的那条路”。文章评论道:“在经济低迷的背景下,经济学家、商界领袖以及政坛人物开始一致认为,创新是美国跳出现在的经济深渊最好的—或许也是唯一的—一条出路。”
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想找到创新的关键所在,以色列是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西方世界需要创新,而以色列拥有创新;弄清楚这种创业的动力源自何处,去往何处,如何使其长期保持下去,其他国家如何从中学到创业国度的精髓,这才是我们当下最重要的任务。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15节:坚持不懈(1)
第一部分
弹丸之国惊世能量
第一章坚持不懈
四个男人站在街角……
一个美国人,一个俄罗斯人,一个中国人,还有一个以色列人……
一名记者走到他们面前说:
“打扰一下……请问你们对肉类短缺有什么看法?”
美国人说:“什么是短缺?”
俄罗斯人说:“什么是肉类?”
中国人说:“什么是看法?”
以色列人说:“什么是‘打扰一下’?”
—迈克?利,《两千年》
斯科特·汤普森看了看手表。很多工作还没来得及做,但必须在这周结束之前完成,而现在已经是星期四了。汤普森是个大忙人,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支付平台—贝宝(PayPal)的总裁,他使网络成为支票和信用卡发挥用途的新平台。不过眼下,汤普森答应了一个年轻人要给他20分钟的时间,这个小伙子声称能解决在线支付存在的欺诈、信用卡诈骗以及电子身份被盗等问题。
施瓦特?沙克德没有创业者惯有的那种无礼,不过这也没什么太值得称道的,因为,汤普森知道,绝大多数创业公司最终都没有出路。沙克德看上去不大具备一个哪怕只是贝宝高级工程师的那种气质,但是汤普森不会拒绝这次会面,即使基准投资公司(BenchmarkCapital)要求也不会。
基准投资公司早就对eBay进行了种子投资,早在eBay的创始人用公寓的钱建设一个交换Pez糖果盒藏品的奇怪网站,就开始了投资。今天,eBay成了一家在全球拥有多达1.6万名员工,资产达180亿美元的上市公司;同时,eBay也是贝宝公司的母公司,基准投资正在考虑投资沙克德的公司FraudSciences。这是一家以色列研发可以检测欺诈的网络信用卡公司,为了帮助完成合法清查,基准投资公司的合伙人要求汤普森这个在电子欺诈方面经验丰富的人,对沙克德其人及其公司进行初步的核查。
“那么你们的模式是什么,沙克德?”汤普森问道。他很想尽快结束这次会面,似乎对自己即将要进行的一分钟“电梯演讲”的环境还不是很满意。沙克德稍微移动了下身子,然后平静地说:“我们的思想很简单。我相信这个世界上只有两种人:好人和坏人。打击欺诈的办法就是在网络上把这两种人区分开来。”
汤普森压抑着自己的挫败感,这种感觉常常光顾他,甚至在帮助基准投资公司的时候也未能幸免。在来贝宝之前,汤普森是信用卡巨头Visa公司的一名高层人员,即便是如此大的公司也仍然被反欺诈工作深深困扰着。大多数信用卡公司和网上商家的很大一部分员工都投入到审查新客户、反欺诈以及身份盗用的工作中去了,因为这是决定边际利润和能否建立客户信任的关键所在。
Visa及其合作银行一共有成千上万名员工每天都在做着打击欺诈的工作,贝宝有2000名这样的员工,其中包括他们最优秀的50名博士工程师,这一切都是为了要走在那些骗子的前面,防止欺诈的发生。现在这个家伙还说什么“好人和坏人”,好像他是第一个发现这个问题的人似的。
“听起来不错,”汤普森说,他努力控制住自己的情绪,“那么你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好人会在网络上留下他们的痕迹—数字的足迹—因为他们没什么要隐藏的。”沙克德用他那带有浓重口音的英语继续说,“坏人就不会,因为他们努力想隐藏自己。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寻找足迹,如果你能找到这些,就能将风险降低到可接受的最低程度,就有能力承担。真的就是这么简单。”
汤普森开始怀疑这个名字奇怪的家伙不是来自另一个国度,而是来自另一个星球。难道他不明白反欺诈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吗?要核查背景,想尽办法弄清楚当事人的信用历史,通过复杂的算法,计算一个人的可信度。你总不会走进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然后跟他们说:“为什么要造那些既昂贵又古怪的宇宙飞船呢,你们需要的也许只是一把弹弓而已。”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16节:坚持不懈(2)
然而,出于对基准投资公司的尊敬,汤普森决定再容忍沙克德几分钟。他问道:“那么你是从哪里学到如何做这些的?”
“从追捕恐怖分子的过程中。”沙克德实事求是地说,“以前,我所在的小组的任务就是通过跟踪恐怖分子在网络上的活动,协助抓捕恐怖分子。恐怖分子通过虚构的身份在网络上调拨资金,我们的工作就是在线上找到他们。”
汤普森已经听这个“恐怖分子抓捕者”说得足够多了,甚至有点太多了。现在他有一个很简单的解决办法。“事实上你们这么做过吗?”他问道。
“是的,”沙克德用他那平静而自信的口吻说,“我们对数千笔交易采用了这种做法,几乎每次都成功了,只有4次例外。”
“哦,不错。”汤普森心里想,不过他已经忍不住有点好奇了,“那么做这些需要花多长时间呢?”
沙克德说他的公司自成立以来的5年时间里,已经分析了4万多笔交易。
“好的,那么这就是我们现在要做的。”汤普森说,他答应给FraudSciences10万个贝宝的交易记录,让他们去做分析。这些都是贝宝已经发生的消费交易记录,但是出于保护合法的隐私的原因,贝宝必须清除一些私人资料,这将为沙克德的工作增加难度。“看你们能做多少吧。”汤普森说,“把你们处理完的记录给我们,我们会将结果与我们自己做的进行对照。”
因为检查第一批4万份交易记录已经耗费了沙克德公司5年的时间,汤普森心想,自己应该不会在短时间内再见到这个家伙了。但他并未提出任何不公平的要求。为了检验沙克德所说的那个耸人听闻的系统是否能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作用,有没有价值,这样做是有必要的。
但是,FraudSciences公司原先处理的4万条交易记录都是手工进行的。沙克德明白,要想达到贝宝的要求,他必须使系统实现自动化以处理大量的交易记录,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力争把每条交易记录都调查清楚,同时丝毫不能在系统的可靠性上打折扣。这就意味着他要完全接管测试了5年之久的系统,然后将其完全打破,而且动作要快。
汤普森在某个星期四把交易数据给了沙克德。“我想从此以后我和基准投资公司就可以摆脱这个让人讨厌的家伙了,”汤普森回忆说,“我再也没听到过沙克德的消息,至少几个月内没听到过。”所以在那个星期天忽然收到一封来自以色列的邮件时,他确实是倒吸了一口凉气。邮件上说:“我们做完了。”
汤普森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星期一早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FraudSciences提交的结果交到他的博士团队手里,让他们来做分析。博士们花了一周的时间将沙克德的分析结果和贝宝的结果作对比。但在星期三的时候,汤普森的工程师们已经为自己目前所看到的结果惊呆了。沙克德和他的小团队利用更短的时间和不完整的数据,做出的分析结果却比贝宝的分析结果要更精确。差别主要在于那些让贝宝感到很麻烦的交易记录上。在这方面,FraudSciences的分析结果要比贝宝的精确17%。这是一组客户申请名单。汤普森说,贝宝一开始拒绝了这些人,但是根据贝宝所获得的、最近这些被拒绝客户的信用记录判断,我们当初的拒绝是一个错误:“他们是一群优秀的客户,我们原本就不应该拒绝他们,可我们的系统却遗漏了他们。但是沙克德的系统是如何将他们留下来的呢?”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17节:坚持不懈(3)
汤普森意识到他现在看到的是一种真正新颖的反欺诈手段,FraudSciences用了比贝宝还要少的数据,就能更精确地预测出谁将是优质客户,谁是劣质客户。“我坐在那里,几乎目瞪口呆。”汤普森回忆说,“我不明白,我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风险管理公司,而这个只有50人的以色列公司,凭着那个不切实际的‘好人’和‘坏人’的理论竟然能打败我们?”汤普森心想,也许FraudSciences公司的系统的效率早在5年前就已经超越贝宝了,他原来的公司—Visa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这种办法,哪怕是再给它10年,甚至15年。
汤普森知道他必须跟基准投资公司说点什么了:贝宝不能让他的竞争对手掌握FraudSciences的突破性技术,这种结果足以击垮贝宝。这不是基准投资要投资的公司,贝宝要收购这个公司。立刻!
汤普森前往拜访eBay的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MegWhitman),想和她一道促成这件事。“我告诉汤普森这不可能,”惠特曼提及此事时说,“我们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这种不起眼的小公司是从哪里冒出来的?”汤普森和他的博士团队把结果给惠特曼粗略看了一下,惠特曼同样大为吃惊。
现在在汤普森和惠特曼手上的是一个真正始料未及的问题,他们该如何跟沙克德说呢?如果汤普森如实告诉这个创业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你们轻轻松松就打败了这个行业的老大,那么这个创业团队就会意识到自己拥有的是一个多么贵重的东西。汤普森知道贝宝收购FraudSciences势所必然,但是他该怎么告诉沙克德测试的结果呢?怎样才能既不抬高这个公司的价格又能为自己争取谈判的砝码呢?
最后汤普森决定拖延时间。对于沙克德那封殷切盼望回音的邮件,他的回答是:贝宝需要更多的时间去作分析。最后,汤普森回应说,下次与FraudSciences团队在圣何塞会面时,他将亲自和大家分享最终的结果,希望借此再为自己赢得一些时间。但是仅仅一两天之后,沙克德就登门拜访了汤普森。
不过,有一点是汤普森不知道的,那就是FraudSciences的创始人—沙克德和萨尔?维尔夫两人同为以色列精锐的情报机构8200服务,并无意将他们的公司出售给贝宝。他们只是想得到汤普森的支持,帮助他们顺利通过基准投资公司的合法清查工作。
汤普森找到惠特曼说:“我们需要赶紧定下来,他们来了。”惠特曼对此表示支持:“我们买下这家公司吧。”在做了一些估值工作后,他们决定出价7900万美元。但是沙克德拒绝了。FraudSciences公司的董事会,包括以色列风险投资公司BRM在内,认为该公司的价值至少是2亿美元。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18节:坚持不懈(4)
埃利?巴克特(EliBarkat)是BRM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他为我们解释了评估FraudSciences未来价值的理论基础:“第一代技术安全产品主要是保护个人电脑不被病毒侵入,第二代技术安全的任务是建立防火墙防止黑客攻击。”巴克特对这两种威胁都略知一二,并已筹资建立公司从事这方面的工作。Checkpoint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它也是一家以色列公司,由一批8200团队的年轻校友创建,今天它的价值已达50亿美元,在纳斯达克公开上市,客户包括了财富100强公司中的大部分公司以及全球众多国家政府。“第三代技术安全的任务将会是防止黑客对电子商务活动的入侵,”巴克特继续说,“而且这将会成为最大的市场。因为到那时,只要有电子商务发生,黑客们一边玩得开心—这是种爱好,一边还能赚到实实在在的钱。”
同时巴克特相信FraudSciences拥有最优秀的团队和最卓越的技术,能够防御网络和信用卡欺诈活动。“你们必须了解以色列人的心态,”他说,“当你们在苦苦寻觅新技术想要找出恐怖分子的时候,当许多无辜的生命安危未定的时候,其实找小偷要简单多了。”
谈判仅仅进行了几天,汤普森和沙克德很快就达成一致,以1.69亿美元的价格成交。汤普森说,贝宝团队认为可以以更低的价格拿下这家公司。谈判一开始的时候,沙克德始终固守一个更高的价格,汤普森猜测那只是一个蒙人的数字。“我想这是我见过的最自信、最面无表情的一张脸了。但是FraudSciences的那些人对自己的公司价值几何已有看法,他们不是一帮从事销售的人,不会宣传,沙克德只是很直率地将价格报了出来。他直截了当地跟我们说:‘这就是我们的方案。我们知道这是最好的。这就是我们认定的它的价值。’然后真的就这么定了下来。这种直截了当、实事求是的谈判方式你肯定很少见到。”
不久之后,汤普森就乘飞机去参观他刚刚购买的公司了。从旧金山出发,有24小时的飞行时间,在着陆前的最后45分钟,汤普森喝了一杯咖啡,好让自己清醒起来。他不经意地瞥见走廊的屏幕上显示着飞机在地图上的飞行轨迹,飞机正接近航线的末端,就要在特拉维夫市着陆。这真不错。直到他注意到地图上的另外一些东西时,这种好感觉开始慢慢消失,此刻,地图上只显示了一些和以色列邻近的国家,他能看到这些国家的名字和首都,环绕在以色列周围: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约旦首都安曼,还有埃及首都开罗。现在,汤普森开始觉得恐慌:“我在这里买了一家公司吗?我飞到了一个战争区!”当然,他从一开始就知道以色列的邻居都有谁;但是他一直没仔细想过以色列原来就这么点儿地方,而且邻居们将它环绕得如此紧密!“这就好像我飞进了纽约,却突然发现原本叫新泽西的地方现在变成了伊拉克。”汤普森回忆说。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19节:坚持不懈(5)
不过,下飞机后不久,在汤普森还未适应这个并非完全陌生的环境之前,这个地方倒是给了他一些惊喜,第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地方是FraudSciences的停车场,每辆汽车上都有一个贝宝的车尾贴。“在美国人的公司,你可永远感觉不到这种自豪和热情。”
另外一件让汤普森深受触动的事是FraudSciences员工在全体员工会议上的行为举止。当他开始讲话的时候,每双眼睛都全神贯注地凝视着他,没有人发信息,没有人上网,更没有人打瞌睡。当他宣布开始开放式讨论的时候,大家的注意力有增无减。“他们提的每个问题都很尖锐,有洞察力;当时我甚至有些紧张,以前我从未短时间内听到这么多打破惯例的言论—一个接着一个。而且这些人不是同级的同事或者监察员,他们是一帮高级员工,不会因为所发表的言论触及贝宝多年来一贯的做事方式而压抑自己的想法。我从未见过如此坦率、不加掩饰、不惧传统、完全专注于一件事的态度。我禁不住想,究竟是谁在为谁工作呢?”
斯科特?汤普森正在经历的只不过是以色列人的“肆无忌惮”的一个侧面而已。根据犹太学者利奥?罗斯腾(LeoRosten)对意第绪语的描述(意第绪语是一种几近灭绝的德意志–斯拉夫语,现代希伯来语的很多词汇都来自于这种语言),“肆无忌惮”(chutzpah)的意思是“怨恨、厚颜无耻、蛮横无理、惊人的‘胆量’、放肆并且傲慢,其他词语或语言都无法形容之。”外地人在以色列的任何地方都能见到肆无忌惮的影子:大学生同他们教授讲话的方式,雇员们挑战他们的老板,军士质问自己的长官,文员批评政府要员。对于以色列人来说,这不叫“肆无忌惮”,这是很正常的行为方式,随时随地—无论是在家中、学校还是在部队—以色列人觉得这种自信是极其普通的,沉默寡言或者言不尽意或许反而会使你落于人后。
这在以色列是显而易见的,甚至在常用的称谓上也可见一斑,乔恩?米德维(JonMedved),以色列的一位企业家兼风险投资人,喜欢引用他所谓的绰号“晴雨表”:“从一个普通人对社会精英阶层的称谓上你就能够了解到很多关于这个社会的信息,以色列是这个世界上唯一一个这样的国家,在这个国家里每个权力人物—包括总理和军队政要—都有一个所有人都可以叫的绰号。包括普通老百姓在内,谁都可以用绰号称呼他们。”
以色列前任总理本亚明?内塔尼亚胡(BenjaminNetanyahu)和阿里尔?沙龙(ArielSharon)的绰号分别是“比比”和“阿里克”,工党前任主席本亚明?本–埃利泽绰号“Füad”,现任以色列国防部参谋长摩西?亚阿隆绰号“妖怪”。20世纪80年代,富有传奇色彩的国防部参谋长摩西?列维绰号“高佬”—他身高6英尺6英寸。以色列前任国防部参谋长雷哈瓦姆?泽维绰号“甘地”,戴维?埃拉扎尔绰号“护墙板”,拉斐尔?埃伊坦绰号“Raful”。改革党创始人约瑟夫?拉彼德绰号“汤米”,现任政府高级部长艾萨克?赫尔?佐格绰号“臭虫”。这些绰号不是官员背后相互的称谓,而是公开的,每个人都可以这样称呼他们。用米德维的话说,这就是以色列式的不拘礼节。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20节:坚持不懈(6)
以色列人肆无忌惮的态度和不拘礼节的行为方式还有另外一个渊源,那就是以色列文化对所谓“建设性失败”或“聪明的失败”的包容。绝大多数当地的投资者认为,如果不能包容相当数量的失败,真正的创新也就不可能实现。在以色列军队里,所有的表现—无论是成功的还是不成功的—无论是实训还是模拟训练,有时候甚至是在战斗中,所有行动结果的价值都是中性的,只要所承担的风险是理智的,经过慎重思考的,那么总有可以总结和学习的东西。
正如哈佛商学院的教授洛伦?加里(LorenGary)所说,关键是要区分“精心策划的实验和盲目的轮盘赌”之间的不同。在以色列,这种区别早在军队的训练中就已经很明确了。“我们不会鼓励你过分追求优异的表现,也不会因为一次糟糕的失败就不再看好你。”一位空军教练员如是说。
事实上,哈佛大学2006年进行的一次调查结果显示,那些曾经在事业上失败过的企业家,下次创业时成功的概率接近20%,这个概率高于初次创业者的成功概率,比有过成功创业经验的企业家再次创业成功的概率也低不了多少。
在《寻找幸福之国》(TheGeographyofBliss)一书中,作者埃里克?韦纳(EricWeiner)如此描述冰岛—另一个对失败包容度很高的国度。“它是一个重生的国度,当然并不完全是宗教意义上的。”这一点用在以色列关于破产和新建公司的法律方面完全准确。正是因为这些,以色列才能够成为中东地区最容易诞生新公司的地方—同时也是全球最适合投资组建公司的地区之一,即便是你最近一次创业失败了也无妨。但也正是这些给人造成了一种印象,感觉以色列人似乎总是在急急忙忙地创造,寻找着下一个机会。
刚到以色列的外地人常常觉得这里的人粗鲁无礼。他们会毫无顾忌地问那些很少有人问及的问题,比如你年龄多大?你的公寓或者汽车花多少钱买的?他们甚至还会提醒年轻的父母—常常是在人行道或者杂货店遇到的完全不相干的人,在这样的天气为孩子穿那种衣服是不合适的。有句话这么评价犹太人—“两个犹太人会有三种观点。”这话真是一语中的。不喜欢这种坦白率直的人会被以色列人吓跑,而另外一些人觉得这样令人耳目一新,坦诚实在。
“我们用以色列的方式做事,直到把问题分析到最透彻为止。”这是邓慕理(他的绰号叫“莫利”)对圣克拉拉的英特尔高级主管和他的以色列团队之间的区别的历史性论断;同时,这也是一个可供研究的、充分体现以色列人的肆无忌惮的案例。
关于英特尔能否存活的争论总会有个结果,但是这场异常激烈的、持续了数月之久的论战已经远不仅仅局限于英特尔公司了。它同样关系到今天众多普遍存在并被大家认为理所当然的计算机公司是否还会继续存在。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21节:坚持不懈(7)
邓慕理是英特尔以色列运营团队的领导,该公司是以色列目前最大的私人部门,年出口额达15.3亿美元。他为我们讲述了英特尔在以色列的故事,以及英特尔和以色列人之间的斗争。
纵观现代计算机发展史,数据处理的速度—计算机完成一项任务需要花费的时间—取决于芯片晶体管的速度,晶体管不断地切换(On/Off),它们处理的命令形成代码,就像字母常常被组成词语一样;据此原理,上百万次切换就能不断地记录和处理数据了。晶体管控制的速度越快(晶体管的“时钟频率”),软件处理数据的功能就越强,这样计算机就能从曾经荣耀的计算器转变成多媒体娱乐的工具和为企业服务的机器了。
但是直到20世纪70年代,计算机主要是火箭专家或者大型高等院校在用。一台计算机甚至要占据好几个房间甚至整栋楼,放在办公桌或者家中的计算机只会出现在科幻小说中。所有这些开始改变是在1980年,当时英特尔的“海法团队”设计出了8088芯片,它的晶体管每秒钟大约能切换500万次(4.77兆赫),而且体积足够小,这才使得将计算机放到家中和办公室的想法有可能成为现实。
IBM采用以色列的8088芯片制造出了它的第一台“个人计算机”,由此开创了计算机的新时代。这对英特尔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公司首席执行官安迪?格罗夫(AndyGrove)后来提及这段历史时说:“随着(和IBM)合同的生效,英特尔获得了整个行业的设计权,赢得了微处理器之战。
从那时起,计算机继续朝着更小、更快的方向发展,到1986年,英特尔唯一一家国外芯片厂生产出了386芯片。这家工厂位于耶路撒冷,386芯片的处理速度是33兆赫,虽然远不及今天的芯片处理速度,但当时英特尔将其称为“辉煌的成就”—它比8088的处理速度快了将近6倍。英特尔公司真真切切地踏上了它的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Moore)曾经预想的道路。摩尔曾经预测计算机行业每18~24个月晶体管体积会缩小至原来的一半,而芯片的处理速度则会翻倍,这个持续二等分的说法被称为“摩尔法则”。围绕这个挑战所建立的芯片工业也使得芯片的处理速度越来越快,IBM、华尔街以及商业媒体一哄而上—时钟频率及大小成了他们衡量芯片市场价值的标准。
这种趋势一直持续到了2000年,当时另外一个因素加入进来:功耗。芯片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快,就像摩尔当初预言的那样;但问题是芯片工作的时候,所耗的功率以及产生的热量越来越多,芯片过热很快就将成为一个最关键的问题。最明显的解决办法就是装一个风扇,但是,考虑到笔记本电脑的状况,要为芯片降温所需的风扇太大了,不大适合装在这样的电脑里。行业内专家将这种两难的状况叫做“功耗壁垒”。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22节:坚持不懈(8)
在英特尔公司内部,以色列团队是最早注意到这个问题的。有多少个深夜,在英特尔海法的工厂里,他们吃着已经凉了的外卖,喝着热咖啡,聚在一起讨论如何解决功耗壁垒的问题。以色列团队比其他人都更关注行业内人士所说的“移动性”—从专门为笔记本电脑设计芯片,然后将这种芯片普及到所有的移动设备上。因为注意到这个趋势,英特尔公司将为整个公司设计制造移动芯片的任务交给了以色列分公司。
即使被赋予了如此重任,以色列人依然坚持不屈从于英特尔公司的主流思想。“以色列的研发团队,在被赋予‘移动性’的任务之前,就已经开始推进这种思想了,当时这和英特尔内部的主流思想是相违背的。”英特尔以色列团队的主管浦大卫(David“Dadi”Perlmutter)解释说。浦大卫毕业于以色列工程技术学院(以色列的麻省理工),从1980年开始就在英特尔以色列团队从事芯片设计工作。但是,在他们这些不入流的思想中倒是有一种办法可以解决功耗壁垒的问题。罗尼?弗里德曼(RonyFriedman)当时是英特尔以色列团队的高级工程师之一,仅仅是出于好玩,他自己瞎琢磨出了一种制造低耗芯片的办法,这与当时流行的主流思想明显背道而驰。当时多数人都认为,要想使芯片运行速度更快,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大它输出给晶体管的功率。罗尼?弗里德曼认为,这跟汽车和发动机的关系有点相似,到了一定程度,要想通过增加发动机的转数来加快汽车的速度就会越来越难。发动机的转速和汽车的速度之间确实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到了某一个点,引擎的转速太高,温度太高,汽车的速度就必须减缓。
弗里德曼和以色列团队认识到这种解决方案有点类似于汽车中的齿轮传动装置:如果你能改变齿轮,就能使引擎运转得更慢的同时汽车的速度反而更快。对于芯片而言,要达到同样的效果,过程会有所不同,需要将传输给芯片的指令进行分离,但是效果是相同的:低功耗芯片里的晶体管不必再快速切换,这个过程就相当于为汽车换上高速挡,他们会使软件运行的速度更快。
当英特尔的以色列团队欣喜地准备将自己的发明创造介绍给圣克拉拉总部时,工程师们猜想他们的老板看到这些一定会激动万分:还有什么比让汽车跑得更快,却又不必担心过热的问题更好的事情呢?但是,在以色列的团队看来是贝宝的成果(引擎运转速度更慢),在总部看来却是个大麻烦。毕竟,在整个行业内,都是用引擎运转的速度—时钟频率,来衡量芯片的强弱的。
以色列团队设计的芯片使软件运行速度得到了提高这一点无足轻重。计算机的引擎—由芯片的晶体管组成—没有变得足够快,这一点很重要,华尔街的分析师们只会以一个参数来判断英特尔的股票是否具有吸引力。他们会说,时钟频率快时,买;时钟频率慢时,卖。想要说服整个行业和媒体,告诉他们这种度量方式已经过时,简直就是痴人说梦。尤其是,英特尔(通过摩尔法则)自己创造了这个行业对时钟频率的依赖,这就相当于要说服福特放弃对更大马力的追求,或者告诉蒂夫尼(Tiffany)克拉的大小并不重要一样。
弹丸之国 惊世能量 第23节:坚持不懈(9)
“我们不是主流—时钟频率是统治者,而我们孤掌难鸣。”罗尼?弗里德曼回忆说。
下一页 尾页 共2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