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亲子教育经典:男孩不该走的路

_3 金德伦(美)
强调青春期男女孩之间彼此是“生理上的同志”的观点愈来愈受注意,这也反映在现代中学与高中的校园氛围中。
多年前,我们曾经拜访一所位于华盛顿州的圣?乔治学校(SaintGeorge’sSchool),那是一个值得纪念的秋日,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一条小河蜿蜒穿越校园,在那个秋日的午后,孩子们乘着竹筏溯溪而上,摆荡在小河里,笑声穿过整个宁谧的校园。在每条竹筏上有两三名孩子,彼此依偎着,有时候是堆叠着。可能是两个男孩、一个女孩,也或许是两个女孩、一个男孩,有时候更多,或有三个女孩或两个男孩。男孩子的主要任务,是跟着竹筏上的男孩一起负责掌舵,让小船别弄翻了或是撞倒其他的船。当这些男孩、女孩彼此靠在一起时,他们所感受到的是一种身体接触的愉悦。因为有小河的限制,让他们之间的接触维持在“安全”的范围之内,这种气氛让所有的孩子都觉得十分享受。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今日的经验正可为日后的亲密性接触热身。当然,或许在这些孩子中已经有人曾经偷尝禁果,但对于那些还不解人事的孩子而言,这种群体分享的身体接触正是难得的练习机会。在学校里,只要容许孩子们采取自由的坐姿,他们都会选择倾倒在别人身上或是彼此交叠。
然而,现代男孩与女孩之间仍存在着因不同情感教育所造成的鸿沟,并在情绪的游乐场中以不同于以往的新面貌呈现。从中学男孩的眼里看来,女孩子一般说来都是比较成熟的、比较占优势的,也比男孩们自信得多。这些印象大部分由于两性不同的生理发展所引起。
第二部分 第44节:第九章:与女孩们——从真心到无情(4)
女孩比男孩发育得早,一般来说约早两年,大概从十岁到十一岁就已经发生变化了。女孩子在此时开始发展第二性征,在此期间长得比男孩子来得快,男孩子的发育期约开始于十二岁到十三岁之间。差异非常明显,只要看一看七年级的学生就明了了——胸部微微隆起的高瘦女孩,旁边站的同班男同学却仍是稚嫩的童音,性别发展的差异在此再明显不过了。我们经常会在学校里做咨询时跟八年级的女生会谈,问她们是否向往进入高中,她们的回答是:“喔,当然是啊!我们等不及要上高中,去看一看什么叫真正的男孩子。”
有一个七年级的男孩子对于“女同学的变化”感到非常抑郁,过去她们曾经是易于相处的朋友,但七年级时她们却变成一群“骄傲自大的家伙儿”。“她们过去都很尊重别人,也不会一天到晚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但现在她们总认为自己无所不知,而且她们所做的一切都诡异极了。首先,她们几乎全都一个样,看起来就好像她们都读同一本时装杂志,都照着书上所写的方式打扮,学着书上的方法走路,梳着杂志照片上的发型。就是这样。这真的是诡异极了!然后她们一天到晚说谁在跟谁生气,还有一些三姑六婆的事情,像是谁又亲了谁之类的。不管在哪里,她们都说个不停,即使是上课、在教室里也停不下来。一开始可能是两个,后来就变成五个,然后就是一大群,一群女生大声地说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她们真的很无聊!”
男孩子开始对女孩子发生兴趣的年龄因人而异,但在七年级或八年级时,对大部分的男生而言,最重要的工作是要用尽全力保护自己,千万不要被贴上“胆小鬼”或是“蠢蛋”的标签。一旦他们准备好,再加上一些吸引力,这些男孩不难找到自己喜欢的女孩,而这些女孩因为社会风气的开放,在性方面也较主动,让男孩子深觉挑战,同时又是一种解放。
前面我们所提过的大学生乔纳森,他回溯了八年级时与一群男孩、女孩共同经历的性好奇与游戏。他告诉我们一个很典型的胡闹故事:“那只是一个很愚蠢的游戏,当时,我们带着一群女孩子到一个朋友家去。”乔纳森告诉我们,在这个共同性游戏中有一些把戏:“那些女孩子会来抓我们,你知道,就是抓下面,然后男生也会去抓女生的胸部。你知道,这很酷,一点儿都不是攻击或什么的,对大家来说没什么大不了。”
我们在此所看到的,是一场由男孩与女孩共同进行的激烈、胡闹游戏,透过这个活动,让这些孩子有了直接接触的性活动。但即使是在这种初期、充满玩乐心态的活动中,仍然有一股力量在其中挣扎,男孩子仍希望取得主导权与控制权,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必须努力避免被女孩拒绝与羞辱。
第二部分 第45节:第九章:与女孩们——从真心到无情(5)
罪恶与成长:通往成熟之路
基欧福是一名政治顾问,四十出头,回忆起他自己对女孩子的剥削行为。年轻时的他很喜欢跟女孩子在一起,也深知应该如何与女孩们维持关系,这让他十分受欢迎。
“我知道怎么跟女孩子交谈、怎么倾听。”基欧福说,“我只是找出她们想要的东西,然后给她们。还有什么比这更容易的?当时我满脑子最想要的就是性,而几乎所有女生对于一个善于倾听的人都会提供回报。比较难的部分是结束之后的交谈,上了床之后,几乎连听她们说话都很磨人。她们会觉得我之后是故意不想跟她们说话的,但事实是我希望她们闭嘴,还有什么好说的。尤其,如果我当天表现得很差劲儿,那真是丢死人了——有时候我会根本起不来,要不然就是射得太快,那会让我很尴尬、很愤怒,我知道我搞砸了。在中学那几年,我一直保持着完美的形象,是一个很酷、自我控制良好的男孩,但之后有一些类似的事情发生,我再也没办法假装我是个控制良好的人。非常自然的,我把这些失败都归罪到女孩身上,我把自己抽离出来,并拒绝交谈,但我跟她们谈话时,我所说的都是一些很卑鄙的事,连我自己现在都觉得很不好意思,不愿提起。即使是对那些我在乎的女孩,我的态度也一样。当感情变得很复杂时我会退缩,并开始使用暴力,不是身体上的暴行,而是说一些很伤人、很残酷的话。在那些不安的日子里,我会攻击每一件事,但其实我并不想伤害任何人。当我回首过去,看看自己十几岁时是如何对待那些女孩时,我真的觉得很羞愧。我真希望能回到过去,向她们说声抱歉,当时的我真是个道德上的侏儒!”
基欧福最后停止扮演一个残酷的操弄者,有一部分的原因很单纯,只因为他个人的成长。就如治疗者所深知的,每一个人都有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动机。如果不存在这种动机,几乎所有心理治疗都无效。一个青春期的男孩只要未曾受过太严重的心理创伤,当他慢慢步向二十岁、三十岁时,他也会变得更成熟。当男孩子渐渐长大,他们在处理两性关系时会变得比较不剥削、不无情。
另一个男人也曾有过相同的青春期经验,现在的他是个体贴的丈夫与父亲,对过去的剥削有着迟来的追悔。他解释道:“当时我所知道的只是如何满足自己,而性是最能满足我的东西。如果你没放下感情,跟女性的关系就很单纯。当时学校里、家里都有一些其他恼人的事情,相比之下,性容易多了。我当时想要的只有三件事:性、啤酒与音乐。”
但后来为何放弃了?
“我不知道,”他说,“我的焦点开始转变。”
就像许多受父母全心栽培、要成为感情完整的男孩一般,我们深信,在每一个人、每一个男孩身上,都有一股驱使成长的力量,也就是那股期待自己变得更好的希望。在成熟的道路上,有些男性会偏向力量的一方,有些会偏向亲密的一方,还有些是在两者之间挣扎。有一些会习得如何建立关系,有些则终其一生都不明白。有一些课题非常清楚而容易,有一些则非常复杂。但很重要的是男孩需要教育,才能真正体验宝贵的人生经验,才会明了恋爱关系所带来的愉悦,也才不会伤害身边的他人。
第二部分 第46节:第十章:以愤怒当作铠甲——当看到的世界充满威胁(1)
第十章:以愤怒当作铠甲
——当看到的世界充满威胁
治疗愤怒的最佳良药就是从1数到10。
——塞涅卡(Seneca)
我们会看到很多愤怒的男孩。有一些是在治疗时遇到的,他们由父母或师长带来,起因可能是因为男孩们的暴力行为,或者是他们在作文中写下关于暴力或愤怒的主题,我们也会由许多受害者口中听到这些愤怒男孩。暴戾男孩随处可见:年轻的打手在公园里痛殴其他孩子,朋克族对着过路行人大吼大叫,还有一些看起来沉静、忧郁的孩子,实际上却是一座随时会爆发的火药库。
愤怒最强烈的表现方式是暴力,从报章杂志的报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最坏的形式。没有什么比这些青少年暴力事件更让人心痛,他们有的持枪、捆绑、刺杀或用其他的暴力手段让别人受苦,受害者包括儿童、老师甚至是他们自己的父母。在阿肯色州郊区,两个男孩子,一个十一岁、另一个十三岁,两人持枪扫射校园,杀害许多同班同学;在芝加哥,同样是两个男孩,七岁与十一岁,两人将一个五岁大的男孩由十四楼高的窗户掷下,让小男孩血溅四地、当场毙命。不管事件的场景在何处,每一次的事件都传递出这样的讯息,男孩子愈益成为暴力攻击者的形象。
每一个人都自有一套理论,用来解释孩子为何会倾向暴力。有些归咎于大众传播媒体对于暴力所加诸的“光环”、枪械的易于取得、成长环境的不良或是双薪家庭的增加,使得孩子在课后没有受到妥善的保护与监督。诚然,这些因素都非常重要,犯罪学家与社会学家也都有相同的认知,认为这些因素确实容易使人们成为暴力犯。然而,这些知识仍无法有效协助我们做预知,我们仍无法知道一个特定的个人是否会、何时会伤害他人或是损毁他人财物,也无法帮助我们了解年轻男性的暴力行为模式。
在前面,我们强调了男女的差异,说明何谓对男孩的错误情感教育,并试着解释它所带来的伤害。相较于女孩,小学阶段的男孩在学校比较可能遭遇或是制造问题,反抗纪律对于他们来说有强烈的吸引力。在步入青少年阶段时,他们较早开始接触酒精,喝的比女生多,也更容易发生酒醉驾车的事情;青春期男孩的自杀率也高于女孩。男女生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许多方面,其中最极端的莫过于暴力行为(包括对他人身体或财物的伤害)。很明显的,社会文化对男孩们所施以的情感教育让他们落入失败的境地,也让整个社会付出代价。
第二部分 第47节:第十章:以愤怒当作铠甲——当看到的世界充满威胁(2)
青少年暴力行为已经有了非常清楚的行为模式,值得重视,但即使如此,只有严重的案例,像是校园扫射事件发生后,这个问题才会引起公众的关注。在这之前,我们的社会仍倾向于轻忽青少年暴力问题。即便严重的暴力事件发生,社会中仍弥漫着否认的气氛,所引起的不过是一些茶余饭后的话题,对于探讨青少年暴力问题并无实质的益处,只是徒然让整个社会对于暴力男孩的存在增添了更多无力感。有一位来自科罗拉多的女士非常关心这个问题,她曾投稿给《今日美国》(USAToday)的编辑,说明她对于暴力泛滥的担忧,以及暴力对于她儿子的影响:
如果我们曾经就暴力进行过有效的讨论,就可以了解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找到问题的根源,我亲爱的朋友,目前暴力问题的源头,在于我们的男孩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愤怒。我自己有一个十一岁的儿子,我很关心他,也很关心目前日益严重的暴力问题。在阿肯色州与肯塔基州的校园里,以及在篮球场那些所谓职业球员的身上,我们一再目睹暴力……我们必须教导男孩们,告诉他们自我控制并不会使他们变得娘娘腔,而是让他们成为更有教养的人类。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有人反应说我们必须在管教男孩时采用更严厉的方法,对他们动辄吼叫、怒骂,就像是用死刑来对付日益升高的犯罪率,这些人主张“治乱世用重刑”。但从实际的研究以及我们本身的治疗经验中可知,这种以暴制暴的方式行不通,只是让男孩子更为堕落。
我们的工作让我们得以走进男孩的内心,在那里,男孩子们了解生命对待他们的方式,像是父母如何对待他,附近小区的环境、学校教给了他什么,他的朋友们的行为举止等等,之后,他们才对生活做出回应。只要深入探索男孩的内心世界,你就会了解为何有些男孩会采取暴力,而有些则不然。
回到本书一开始关于该隐的《圣经》故事,在故事的情节中,我们找到许多与暴力行为相关的主题,可以借此一窥那些暴力男孩们的内在情绪世界。故事发生于创世纪时期,该隐的愤怒在于,他发现他极力去取悦天父,但天父所宠爱的却是他的弟弟埃布尔,对该隐置之不理。很自然的,该隐觉得很失望,而他对失望所采取的对策就是愤怒。
以下的一段话可以有多种解释,但是不变的事实是,上帝因为该隐沉陷于自怜与愤怒的情绪中,而将他放逐以作为惩罚:
为什么你如此挫折,为何你的脸庞又如此地阴沉?当然,只要你做对了,你将得到救赎。但如果你没有选择对的路,罪愆就会悄悄降临在你的心门外,罪恶会以极快的速度逼近你,但是你可以成为它的主宰。
第二部分 第48节:第十章:以愤怒当作铠甲——当看到的世界充满威胁(3)
我们不会试着分析天父话语中的意图,但我们却在这些话语中发现,该隐的挑战其实在于他必须仔细检视自己的愤怒情绪。虽然,想要将内心的愤怒化为实际行动的感觉是如此强烈,“但你可以成为它的主宰。”停下来,好好想一想,然后选择做“对的事”。
但该隐听不进去,说得更明白一些,他根本没有听见还有别的非暴力的选择。他最后还是杀死了埃布尔,而上帝的响应是判他终其一生都必须活在他行为的阴影之下,在不毛之地上耕作,流放到海角天涯,变成一个永远无法停驻脚步的流浪人。
该隐被深深折磨着——“我所受的刑罚远远超过我所能承受的!”他吶喊着。但一切都太迟了,暴行已经发生,伤害已无可避免。
该隐的故事跟许多男孩相似,都是由羞辱转变成愤怒,而后愤怒又转变成暴力。这些男孩所需要的,是更充分的感情资源,让他们有能力应付可能是来自于老师的批评、父母的严厉指责、同学的嘲弄或是女孩的拒绝所引起的挫折。
身为父母与师长的我们,主要的挑战就是要教导男孩子学会运用更多的感情语言,让他们无须使用任何暴力报复的手段,就可以通过感情的试炼。
?生命永远是不公平的,你必须学着去面对。
?当你觉得愤怒时,你不能伤害身边的人。
?你必须想想你的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什么后果。
?不要去考虑那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威胁。
?你一定要了解,控制自己的脾气并不会让你变成弱者。
在我们所认识的许多具有暴力倾向的男孩身上,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该隐。那是一个失望的、自觉不被尊重的男孩,一个被羞辱、深深觉得挫折的男孩,他们的愤怒不断在滋长,最后终于爆发。就像该隐一样,他并不会停下来想一想,不考虑它的行动将对自己、对他人产生什么后果。在暴行之后很多男孩子都会深感悔恨,但伤害已经造成,再多的悔恨对任何人而言都于事无补。他们的暴力行为让别人承受无可挽救的伤害,也让关心他们的人伤心,男孩本身也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难过。就像是斧头砍树最后也会损伤刀刃一样,男孩子也会因为他们的暴力行为而受伤,必须承担社会上以及心理上的恶果。
大部分的男孩子都不想承担变成“胆小鬼”的风险——他们不会摸摸鼻子走开。常常,愤怒的感受与暴力行为之间缺乏足够的缓冲时间,选择抬手挥拳或是耸肩走开只在一念之间。其实,只要多一点点儿的同理心,多一点点儿的自我控制,对当下的情况有较清楚的认知,少一点点儿愤怒,坚守动口不动手的原则,暴力的行为即可大为减少。真正成熟的男性会选择离开现场,而不认为这样的举动是一种胆小的行为,如此一来,就可以使暴力行为大为减少。身为父母与教育者的我们,有责任教导男孩子们学会这些事。
第二部分 第49节:第十章:以愤怒当作铠甲——当看到的世界充满威胁(4)
以下三点说明了男孩对于眼前讯息的解读方式,以及男孩子为何会用暴力方式来响应生活的原因,如果能够针对这几点深入了解,将有助于我们教导男孩学习面对与处理自己的情绪。
一、男孩子暴力行为背后的动机多半是防卫性,而非攻击性或是掠夺性。
男孩子之所以会以暴力相向,多半是因为他们察觉到威胁的存在,或者是他们要对付挫折与失望。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并不像大家所想的,是一群睪丸酮激素分泌过于旺盛的野兽,事实上他们非常脆弱,在心理上非常需要关怀,他们只是用暴力来自我保护。
二、如果男孩子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一个充满威胁的世界,他会用暴力的态度来响应周遭的威胁。在男性文化中存在传统印象,要求男孩子达到传统对男性的要求,一旦他们力有未逮,就很容易在这个文化陷阱里无法自拔,也很容易感受到被轻视。另外,因为经验过残酷文化,让男孩们对于任何的人际关系都存有敌意。最后,因为他们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同时也不善于察言观色,在所有因素交互作用之下,使得男孩倾向将中立的状况误解为带有威胁性。
三、男孩子通常不了解、也不愿意承认让他们愤怒的真正原因。因为感情教育的错误,使得男孩子无法了解本身愤怒的来源与强度,这使得他们会在让人措手不及的时候突然爆发怒气,或是冲着毫不相干的“中立”目标发怒,通常这个被波及的目标都不是让男孩子感到愤怒的真正原因。
当男孩子看到的世界充满威胁
之前我们提过,男孩子所表现出的暴力大多是反应式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这也就是说,男孩子因为感受到威胁,所以他们才展现出暴力,运用暴力将威胁拒于门外,或者是以暴力来回应伤害。如果要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有必要先知道男孩子是如何发现威胁的,或者更确切地说,为何男孩子会经常不顾实际的状况,而将他人视为一种具有威胁的存在?
在现代,男人之间已经不需靠决斗来一决胜负,但是关于男子气概的传统信仰系统仍然存在,他们深信男人必须随时保持强壮的形象,才能受人尊敬。为了荣誉,男孩子必须保卫自己,免于落入被否定的境地。
如果一个男孩子长期忍受残酷文化的嘲弄或否定,他会很习惯地武装自己,以面对不时的攻击。就像是教科书上所说的心理制约一样,男孩们会把同伴关系与恶意的攻击画上等号,而这些攻击可能包括口头的或是身体的。
斯考特今年二十多岁,目前正在攻读管理硕士,他寻求治疗的目的,是希望治疗能帮助他解决职业与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在我们谈话的过程中,他提到最近一次跟未婚妻一起参加一个派对,她发现一旦有人靠近他时,他的身体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跟未婚妻讨论这个现象后,他记起在七年级时班上所有的男孩都喜欢玩一种粗鲁的游戏,大家用球出其不意地砸人。他回忆到每天他都会带一本硬皮的书,走过走廊时用书护着腰带以下的部位,但是这反而让他变成更受欢迎的攻击对象。
第二部分 第50节:第十章:以愤怒当作铠甲——当看到的世界充满威胁(5)
除了学校里的身体攻击之外,斯考特在家中从小就受两个哥哥的欺凌,一直到中学才停止。其中一个哥哥特别喜欢攻击斯考特,只要他走进伸手可及的地方,哥哥一定向他的腹部出拳。后来,斯考特发现,只要有人从他身边的走道经过或靠近他时,他的腹部就会不由自主地紧张起来。“真是疯了!”他说,“有点像是被虐症候群之类的,我真不敢相信,都这么多年了,我仍深受其害。”
不幸的是,斯考特并非特例,残酷文化所遗留的痕迹往往超乎想像,让男性的生命终其一生都会受到影响。
在残酷文化与错误的情感教育的双重影响下,男孩子不仅为往日的阴影所苦,也会看到一些实际并不存在的威胁。情感上的近视使感情线索变得模糊,让男孩子会误解事物、他人行动或是言语的意义。麦克?霍莉是
《波士顿环球报》(BostonGlobe)的体育专栏作家,他曾说了一个关于棒球明星艾伯特?贝勒(AlbertBelle)的故事,贝勒有“全美最愤怒的男人”的恶名。有一天一名体育记者在采访时跑到贝勒的跟前,并问他:“有什么消息吗?”而他所得到的回答是:“去你的。”许多人都像贝勒一样,总是认为这个世界无处不是威胁,他们最后会用暴力的态度来对待这个世界并不难理解。
暴力行为研究者肯?道奇(KenDodge)与他的同事们进行了一项研究,说明有暴力倾向的男孩经常会误解他人的意图,看到其实并不存在的敌意,在感到威胁后“以牙还牙”,用敌视的态度响应,并认为他们自己的暴力行为是非常符合公平正义的反应。且让我们将其中一个孩子称为杰克,我们可以利用杰克来清楚说明当时的实验。
杰克今年三年级,他与其他班上同学都在父母同意下参与这项计划。实验的时间是在放学后,这些孩子没有在放学后就回到家里看电视,而是在一名年轻人的陪伴之下进入小房间,小男孩在房里所有的行动都会由研究者透过监视器监看。研究人员叫杰克看一卷录像带,影片中有几个小男孩要一起完成某件工作,看完后杰克会被问几个问题。
一开始,影片中有一个跟杰克年纪相仿的男孩坐在地板上,他正在用积木造一座高塔。研究员请杰克把自己想成是那个正在堆积木的孩子。之后,影片里出现另一个男孩,小男孩走过积木堆旁,然后碰倒了快要堆好的塔。当我们在看这部影片时,其实很难判别第二个小男孩的行为到底是不小心还是故意的,但让我们来听听杰克的答案:
“发生什么事了?”
“那个小男孩踢倒了他的塔。”
“你可以再告诉我更多吗?”
“嗯,这个小男孩走过来,然后把塔踢倒了。或许他不喜欢另一个小孩。”
第二部分 第51节:第十章:以愤怒当作铠甲——当看到的世界充满威胁(6)
“你是怎么看出来发生什么事的?”
“他就走进来,然后踢了那些积木,你可以看到他就是这样嘛!”
“你怎么知道他是故意踢倒的?”
“因为他不喜欢另一个小孩。”
“你怎么知道?”
“因为他踢倒了他的积木。”
“那,另一个男孩子应该做什么?”
“他不应该跟坏孩子玩,或者他也可以等下次坏孩子堆积木时把他的踢掉。”
并非所有观看影片的孩子都会看到类似的恶意,有些会将事件解释为意外,或者,即使他们怀疑第二个孩子可能是故意的,也不会强调要用暴力的手段加以反制。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容易将一个中立事件解读为带有敌意的威胁。
就像在这项研究中观察到的,生活中有三个因素会使男孩子用暴力作为响应的手段。第一,就像在看录像带时一样,有暴力倾向的男孩很少注意或利用相关的信息来解读他人的意图。就像杰克一样,他们很少会使用有用的信息,而只是依赖他们自己的预期,不顾及相关的社会或情感讯息,他们也不会察觉到坏了事的男孩的面部表情或是音调的变化。第二,暴力男孩在暧昧不明的情况下较容易看到恶意。另一部影片讲的是一个男孩子想要帮忙但最后却弄巧成拙的故事。过程中有一些厄运发生,像是油漆泼洒到一件美术品上之类的,但具有暴力倾向的男孩一般来说很难知道别人付出的正面努力,他们只看到最后的损伤,并认为来帮助他们的男孩一定是带有恶意。最后,这暴力男孩会对这些情形采取更多的恶意回应。他们很少考虑所谓“社会性合理的反应模式”(sociallycompetentresponses),也就是先讨论问题,之后达成一个共识或是更清楚地彼此了解,而通常都是准备好以充满敌意的姿态,来对待周遭的人们。
从男孩子观看录像带后的行为模式中可以进行预测,预估孩子们面对真实挑衅时的反应。如果一个男孩子已经预期他人的行动充满着敌意,总是看到他人的恶意,他也会采取以暴制暴的激烈行为。在实验中男孩所面对的只是近似现实的威胁,一旦他们面对更大的敌意时,可以预见他们的反应将更为暴力。
策略与断电器:教导男孩如何疏导愤怒
试着想像,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会常常听到、看到母亲或小学老师对小男孩说:“用你自己的话说。”这个场景通常应该出现在冲突发生时:小男孩开始被快速袭来的挫折、愤怒所淹没,开始要用暴力的行为来对待其他的孩子。这句提醒的话不仅让他能用话语来表达、体认自己的感受,同时也帮他按下了“停止键”,让他暂时停止实际上的暴力行为。
在犯罪研究中发现,犯罪的男孩多半是那些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感受的人,他们有较高的犯罪与暴力风险,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巧合。在一般的心理学研究中也有相同的结论,证实话语能力与偏差行为两者之间密切相关。
为什么呢?
最直接的解释是,话语表达的过程为感觉与行动之间提供了缓冲时间,让冲动与暴力行为能及时煞车。如果我们能提高男孩表达思想的能力,并鼓励他多多练习自我表述,一旦愤怒或其他负面冲动发生时,可以保护孩子,不因一时的情绪而伤己伤人。
就如同本书讨论相关其他主题的观点一样,我们认为,如果用不同的观点来看待男性暴力,可以让我们更了解男孩的内心。当我们把破坏行为、暴力冲突看作是一种防卫式的反应,而非出于生物本能的掠夺性行为时,我们要做的是抚平男孩心中的恐惧。在许多愤怒、暴力的男性内心藏着伤害,可能源于多年前的恐惧,承受太多信任的毁灭,或者是在恶劣的环境生存太久了,这是我们有限的心理治疗爱莫能助的。如果我们要保护男孩们,让他们不致成为愤怒、暴力、充满伤害的男人,我们不仅要移除恶劣的条件,更需打开男孩的心房,这样他们才有机会学到如何避免暴力行为。
身为治疗者,我们了解更有效的药方是“用说的”,即使是一点点儿,也许也不太流畅,但谈一谈感觉将有助于释放情绪的压力,并降低愤怒与敌意的侵扰。如果你能让一个男孩愿意谈谈,有可能他会因为察觉到愤怒的存在而更愤怒,但一旦愤怒的情绪变得可知后,它的力量会渐渐减低。如果你能让一个愤怒男孩找出怒气真正的来源,那么也是帮他找到一个开端,让他可以学习改变充满毁灭性的行为模式。
第二部分 第52节:第十一章:男孩的需要——内在的好奇与满足(1)
第十一章:男孩的需要
——内在的好奇与满足
正常的孩子是怎么样的?他是不是愉快地进食、健康地成长?不,他不一定是这样的。一个正常的孩子对父母亲会充满信赖,对生活会尽力而为……在生命的开端,他的终极需求是生活在充满爱与力量的氛围中,这样的孩子才能无惧于自己的想法与想像,也才能在感情的发展上有所进步。
——唐纳德?W.温尼考特(DonaldW.Winnicott)
《孩子、家庭与外在世界》
(Thechild,thefamily,andtheoutsideworld)
我们最近跟一位妈妈在聊,她是个充满温暖、智慧的女人,非常热爱她的丈夫以及四个孩子。她一直是个随时陪在孩子身边的母亲,内心满怀母爱,随时准备好扮演一个倾听者与值得信赖的朋友角色。她有一个今年十三岁的儿子,现在读七年级,最近表现出叛逆的姿态——开始是想要离开家,事实上也是因为学校的功课及课外活动把他的生活排得满满的,让他总是在外面忙得不可开交,每天都几乎要拖到很晚才回家。之后,是他想脱离与母亲的关系。他们的母子关系曾经是如此温馨、如此和谐,但今日却变成有点让人窒息,甚至可说是恶劣。现在,他们不再在饭桌前聊天了,这是过去他们非常享受的共有时光,男孩子宁愿透过关着的房门跟妈妈对话。
第二部分 第53节:第十一章:男孩的需要——内在的好奇与满足(2)
“他愈长大,对我来说就愈难以承受。”她说,“我希望专家能告诉我这只是一个过渡期,有一天,我们会再恢复往日的亲密。我也希望,我为他所做的一切,包括教导他尊重、负责以及我对他的爱,能对他的生命发挥一些正面的效果。”
从研究与实际的治疗经验中,我们知道,父母与生活周遭的其他成人都握有一股力量,能够为孩子提供他所需要的感情基础,让他能面对这个世界。如果希望一个男孩发展出健全、有弹性的感情生活,长成一个富同理心、符合他对自己所期待的样子,那他需要什么?
男孩需要什么?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要用不同于传统的眼光来看待男性。不管是针对个人或是社会文化,我们都要扬弃一些扭曲了的男孩观点,包括忽略或否定男孩子的感受能力,以及扭曲男孩对于自我的理解,将男孩子的自我认知置于情绪生活之上,或根本将两者抽离。我们必须了解,对男孩“要求太多或是要求不够”都会造成伤害——在男孩还在发展的时候,我们不能要求他们的表现超出应有的发展阶段,也不必要降低自我控制、同理心、情绪坦承与道德责任方面的标准。“男孩子就是男孩子”这是一个经常听到的说法,充满毁灭性或是令人失望的男孩行为经常因此而获得原谅,当我们听到这种借口时,实在觉得怒不可遏。事实是,这样的借口让我们无法进一步了解男孩子,无法明了男孩子正在经历一种男性特有的挣扎,也无法体认到他们需要一些“对男孩友善”的成人提供爱与关怀,这个借口不能引领他们发展出更多元的情绪反应模式,以面对生命的课题。他们并不需要借口,来逃避面对成为好人的挑战。我们希望,经由我们作为治疗者的经验分享,本书的读者能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男孩,并改变他们在心中早已根深蒂固的假设。
为人父母与为人师长者应该怎么做?没有标准答案,因为每一个男孩面对的环境与条件都是单一的、独特的,每一个男孩的生理与情绪发展、家庭背景、学校、所生活的小区都不尽相同。这个男孩需要多运动吗?他要不要多一点儿音乐调剂呢?那一个是不是应该少花一点儿时间在计算机上?还是应该提供不同的游戏?介绍不同的朋友给他?多出一点儿富挑战性的功课,训练他成为一个好的学习者?或者,应该少一些作业,让他多一点儿机会发展生活的多元性?应该多一些例行性的活动还是少一些规划?我们知道,这些问题是为人父母、为人师长每天都要面临的选择,但你无法列出一张清单,上面清清楚楚写明相关的规则,教你如何管教出一个好男孩。条条大路通罗马,好男孩之路也一样,有一些路径看起来像是直接通往目的地,而男孩还有其他许许多多选择,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充实而富足。
第二部分 第54节:第十一章:男孩的需要——内在的好奇与满足(3)
以下提出七点,提供你在培养、孕育男孩感情生活时作参考。这些并非单行程序,投入与产出之间不一定存在必然的关系;如果硬要找出行为之间绝对的因果关系,其实是忽略了真实生活的复杂性。我们是心理学家,是治疗者,我们相信情感的苏醒与成长绝非只是口号。每一个男孩的生命都是一段独特的旅程,但如果以下面七种观点来看,所有男孩的需求几乎可以说是完全相同的,这些观点是教养、引导与创造一个愿意尊重、呵护男孩内在生活的文化社群的重要基础:
一、允许男孩拥有自己的内在世界,完全认可人类的所有情绪,并协助男孩们发展出情感语言,让他们能更了解自己,也更有效地与他人沟通。
这里所想表达的是,不管男孩是否察觉到自己的内在世界,你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与他的内在对话。你必须尊重他的内心,考虑他的深层想法,提供必要的参考数据,并与男孩分享你自己的内在生命。你的行动如果表现出是你儿子有自己的内心世界,逐渐的,他也会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
不要说:“你可以再试一试今年的足球队选秀,要不然也可以这一季都只在学校里打球,你要选哪一个?”相反的,你可以说:“我知道你对于去年没有被选上足球队觉得很失望,但你今年要不要冒个险,再试一次?我也知道你一直都很喜欢踢足球,但最近这两个球季你已经开始表现出兴趣不高的样子。这个秋天你准备怎么做?你想怎么选择呢?”在这个问题中,已经为男孩点出了痛苦、内在的冲突、风险、勇气等情绪。
二、承认并接纳男孩的高活动力,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让他能释放活力。
我们曾经拜访位于明尼苏达州明尼亚波利市的蒙特梭利学校(Montessorischool),学校位于一所宽敞、老旧的公立学校建筑内,天花板很高,大厅宽敞。每一间教室外面都有开阔的走廊,走廊地板上随时放有一根跳绳。只要觉得自己静不下来,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走到外面去跳绳。
蒙特梭利教育法尊重每个个体,强调创意的表达,班级内的学生很少在同一时间做相同的事。因此,这个学校允许学生随时离开教室去做活动,并将他当成是自我规范的一部分,男孩子非常喜欢这样的安排。是否每一个学校都能采取相同的作法?几乎是不可能。大部分的学校课程是以群体作为设计的基础,强调集体指导与活动;传统教育会考虑安全与监督的必要性,因而大部分的学校都排除了这项可行性。然而,让男孩子在需要时就能活动的想法仍是一项非常有效的原则。宾州一所小型私校的校长告诉我们:“如果以户外活动做为奖励,男孩子所能完成的工作真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第二部分 第55节:第十一章:男孩的需要——内在的好奇与满足(4)
如果你问一个小男孩他最喜欢的科目是什么,他们的回答通常会是:
“你的意思是除了体育课之外吗?”男孩子需要空间,让他们尽情地跑跳,消耗精力、展现活力。在学校需要,在家里也同样需要。我们可以问一问,家里的地下室可以当作是学校里的体育馆吗?家里是不是太干净、太古朴,太缺少自由活动的空间,让男孩子深觉耐不住?
安?罗契?穆格瑞吉是位育有四个儿子的母亲,她曾写过一篇题为《男孩子应该做男孩子》(BoysShouldBeBoys)的短文。她说:
千万别给小男孩吃镇定剂,许多旧时代的老师会这样做,这会毁了他们。过去,每年冬天我先生都会在后院做一个溜冰场,附近所有男孩子都会到这儿来玩,不分日夜,他们会走进房子来,跑到浴室去,就穿着溜冰鞋到处跑。他们玩冰上曲棍球,还把自己的小妹妹当作球门。他们会在楼梯上跳来跳去,比赛谁可以跳过的阶梯比较多,最后把我们的底楼地板都跳坏了。我真想念他们。他们后来都长成仁慈、自信、诚实、有趣、虔诚、自律、勇敢与慷慨的男人,我真想
念他们!
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愿意欣赏、信任男孩的人,许多男孩的父母都怀有同样的态度,有些则不是;许多老师喜爱男孩,有些则完全相反。男孩对于成人的态度非常敏感,感受得到谁对他们的活力没有合理的宽容,一旦他们感应到低度的忍耐,通常的反应是把这当成一种挑战。
三、用男孩的语言跟他们交谈,赞扬他们的自尊与男性特质。用直接的态度与男孩相待,将他们视为咨询者与问题解决者。
因为教育错误,导致男孩们对强烈的情感与受伤深感恐惧,因此,在与男孩进行沟通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要赞扬他希望变得强壮的意愿,并且不要羞辱他。直接的情感诉求对女孩子来说非常有效,但男孩子却常常表现出一副受不了的样子。身为治疗者,我们在面对与男孩沟通的场合时,常要用不同于对待女孩的方式。
面对女孩时,我们的问题会是:“你觉得怎样?”大部分时候,她们都会说出自己的感受。
但面对男孩子的时候,我们就会将问题变得更明确一些,“对于被叫到我这里来这件事,你到底有多生气?”、“你觉得你为什么会被叫到这里来?”、“你的爸妈在担心什么?”、“你觉得你的问题让你需要跟一个治疗师谈一谈吗?”
男孩子或许都不愿意谈论自己的感受,但他们都乐于充当解决问题的角色,喜欢被咨询。我们曾经看过许多拒绝参与家庭治疗的男孩,有一些甚至连下车、走进大楼里来都不愿意。不过有些办法还挺有效,我们会走到停车场去对男孩说:“我知道你很不想到这儿来,我也知道你根本都不相信心理治疗什么的,但是我必须跟你的父母讨论一下如何跟你相处,如果没有你的参与,我会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男孩会因此走进治疗室,但却信誓旦旦地告诉我们他什么也不想说,但是,如果你向他们提出问题,而且不要求他们担负完全的讨论义务,他们就会开口。从工作经验中我们发现,跟男孩对话时必须先说出我们自己的感受,让男孩子有选择或修正的依据。比方说,当一个男孩子在描述一个可怕的情境或是亲人逝去的伤痛时我们会说:“我对你的了解不算太深入,因此我很难完全明白你的感受,但就我看起来,当时你所面对的是一个让人非常害怕的情况。如果我是你,我一定吓坏了。”男孩子的回答总是:“不,不是这样的。”他会乐意修正我们的错误印象,提供更多的讯息,让我们挖掘出更多的想法。
第二部分 第56节:第十一章:男孩的需要——内在的好奇与满足(5)
四、教会男孩面对情感的勇气也是一种勇气,而勇气与同理心是生活中最真实的力量来源。
如果你问男孩子什么叫做勇气,他很可能会在答案中屡屡提到“勇敢”的字眼;如果你要求他举例说明,他可能会想到一些有名的电影明星,一些报纸上或学校中有具体英勇事迹的英雄人物,或者是班上站出来对抗小混混的同学。大众电影提供给男孩子的永远只有一类:对抗实质上更强大的敌人。对抗敌人的意愿、愚弄巨大的恐龙、抵抗外星来的怪兽或是迎战持枪坏蛋凶狠的目光,这些都是屏幕上具体的勇气表现。
冒险与战争故事自古以来历久不衰,男孩子对这些故事特别的着迷。看看小男孩在玩的游戏就知道了,他们非常喜欢演出战争的情节。但这并非男孩子所想看、想知道的一切,男孩与女孩都一样,他们也渴望听听关于情感勇气的故事。
五、利用管教来陶铸男孩的人格与良知,但不要树立敌人。
或早或晚,男孩都会惹上麻烦,麻烦的来源可能是因为他的冲动,可能是因为他的高活动力,也可能只单纯因为他是个人。麻烦是成长必要的历程。男孩子所接受到的管教方式,将会影响到他日后行为的道德基础。我们相信男孩们所需要的是明确、一致的管教,而非粗暴的管教。最合宜的管教是建筑在孩子对成人的爱与想取悦成人的基础上,如果小孩的冲动受到尊重与教养,就更懂得爱与尊重。一旦孩子被惩罚过度,承受太多羞辱,或是接受来自于成人过多的愤怒,他会用叛逃的方式对抗权威,而不会想要变得更好。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已经接受过合宜的管教——我所指的是适当的引导,而非惩罚——当他们逐渐长大,他们所需要的外在管教会愈来愈少。在接触“问题男孩”的经验中,我们经常看到粗暴管教的恶果,不是引起更多的麻烦,就是让情感上的伤痕久久难以平抚。相反的,如果管教的内容包含着指导与同理心,即使是所谓最老练的“麻烦制造者”,都能在其中得到启发。
六、建立富含感情的男性形象。
男孩子会模仿他们所见到的,如果他们看到的男性世界都是充满情感距离、防卫与冷酷,长大后的男孩也会模仿这种行为。虽然在美国不多见,但在其他国家的文化中,男性在私下或公开场合中表露出身体的亲密行为并非不常见。我们认识一位父亲,他总是用拥抱的方式来欢迎他最好的朋友,即使当着儿子的面也一样。我们要知道,许多影响并非是立即可见的。他的儿子跟大部分的男孩一样,在青春期极力避开任何身体的接触,不去碰到任何成人,也不想让别人碰他,但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凑巧遇到了父亲与父亲的朋友,他给了这两个男人一个拥抱。如果男孩子在生活中见不到男性的亲密友谊,如果他们无法看到男人与配偶之外其他成人所建立的亲密关系,男孩子要如何学会男人之间的情感表达?
第二部分 第57节:第十一章:男孩的需要——内在的好奇与满足(6)
在治疗师生涯中,我们看到许多寂寞的男人从大学毕业后、有些甚至是离开高中后就一直渴望“男人的友谊”。许多男性不知如何开始或维持重要的友谊,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向其他男人敞开心房。我们有一个好朋友,他是一位精神科医师,现在住在芝加哥。他最喜欢的就是四人对抗的高尔夫球赛,球友之间的情谊已经超过二十年。他跟队友几乎每个星期都见面,但彼此之间并没有太多信息的分享。有一天他回家后、准备要到高尔夫俱乐部去,他的太太告诉他:“杰夫刚刚打了电话来,说他今天可能不能去。”“为什么?”精神科医师问。“嗯,他在办离婚,好像有一些财务问题,他说他可能无法负担会费了。”我们那位朋友愣了一下,然后说:“他要离婚?我怎么都不知道?”就像我们相信的,男性间的友谊是不能以两人间到底有多亲密来衡量的,但如果无法对相处了二十多年的球伴说出你所面临的婚姻难题,这真是让人伤感!
我们必须告诉男孩成年男性的孤寂。我们必须鼓励男孩子建立、维持一段友谊,并感受男性友谊所带来的冲突,冲突的来源可包括体育技巧的竞争、嘲弄以及对女孩的竞争。男孩子常缺乏足够的资源建立友谊,也没有意愿解决冲突或是维持友谊。
当我们跟许多母亲以及其他女性讨论,提出男孩需要一个充满感情的男性形象模范,我们最常得到的反应是尴尬的干笑。她们很想知道,到底充满感情的男孩形象是怎么样的?而身为女人,她们又可以提供什么协助?
七、告诉男孩,有许多方法都可以让他们成为好男人。
一位慈祥、充满爱心的老师透露:“在小时候,你必须担心自己是否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一旦你长大后,下半辈子要担心的是其他人是否真的认为你是一个男人。”面对不可能的任务,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要贴近男孩的内心其实很简单,最重要的关键,就是任何讨论的主题都必须与他自己的利益与兴趣相关。一位高中老师这样告诉我们:“许多男孩子跑来告诉我说他们恨死了诗,他们一点儿也不想读诗,更不想写诗,但当我指出诗对我的人生有何意义后,有些男孩会开始想接近诗,甚至开始热爱诗。”
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些意义。
我们必须让男孩体认到,成为男人有许多不同的方法,不管是想要变得勇敢、想要成为好父亲、想要去爱、想要变得强壮或成功,都有许多不同的道路可供选择。我们要赞赏男孩与生俱来的创造力、冒险犯难的精神,要肯定他们的活力与直率。不管是艺术家或是影视明星,是传教士或运动员,是士兵、男护士、杂货店老板、环游世界的水手、老师或是企业总裁,我们应该给予相同的尊重。透过不同的途径,男孩子都可以为这个社会贡献一己的心力。
男孩子会长成不同的体型,拥有不同的技能,会从事完全不同的职业,不论他们的贡献是什么,我们绝不能有一丝一毫的轻侮,绝不能让他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我们必须在精神上与道德上对他们提出要求,必须支持他们想要取悦他人的意念。如果他将取悦付诸行动,我们必须明白地告诉他,不论结果如何,他都不会让人失望。使人成长的唯一方式,是为男孩提供一个心灵上的安全感,让他明白对我们而言,他有多重要;让他明白,我们深爱他,也深信他会自然而然地长成一个好男人。
经验的重复会使人类的个性与思想哲学逐渐成形,这也就是为何寻求心理治疗的人们,通常需要长期的咨询安排才有成效。罗马并非一日建成的,他们的问题也是长时间累积的结果。男孩的生活中充斥着讯息,告诉他们什么才叫“做个男人”,在不断地倾听、观察、响应这些讯息之后,对于自己应该如何表现、男性本色中应该包含哪些成分、自己是否是一个好男孩、好男人等问题,男孩心中自会得出一套结论。然而,他们所听到、所看到的事物中有太多的苦痛与扭曲,他们的经验让男孩们隐藏起真实的自我,只用最传统、最广为接受的面貌来面对世界,以求不颠覆传统文化和保护自己不被社会所伤。
若想要使男孩们有不同的成长,唯一的方式是提供他们更多的机会,让他们能勇敢地说出自己的内在世界,表达自己的心灵,让他们了解,男孩子也可以拥有人类的全部情绪,这张许可证可以来自于父母、师长、叔叔伯伯或阿姨舅妈。告诉男孩们承认脆弱是再自然不过的人性,是被接受的,我们必须协助男孩子更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在。一旦你了解,不论是男性或是女性,只要是人类必定有脆弱的时候,如此便可以面对更真实的自我,进而变得勇敢、自信,为社会提供贡献。你不需要逃避自身的懦弱,内心深处也不必为此感到恐惧或是脆弱。
从事心理治疗多年以来,我们从未看过任何一个男孩不渴望父母的爱和他人的接纳,也没有男孩可以不需要爱与关怀而快乐地生活着。只有接纳并肯定他们的人性,我们才能培育出身心健全的男孩。每天,当我们面对男孩时,我们都有机会为他尽一分心力,有机会对他说:“我了解你,你是一个男孩子,在你的心中充满着生气,充满着梦想,同时也充满着情感。”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