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为什么冷场的总是你

_2 东方笑(当代)
盖的肚爱皮,铺的脊梁骨。”
王五说:“我比他更穷—
饥饿整三年,河下饮清泉。
垂死一条命,指望这文钱。”
赵六说:“我穷得才可怜哩。
出进三十年,从没见过钱。
到底啥样子,是方还是圆?”
县官一听,糟糕:钱要跑掉了,一下把钱抓到手里,说道:“你们谁也没我穷—
离家二十年,早想把家还。
只是没盘缠,就等这文钱。—退堂。”
四人一听,知道是寡妇死了儿—没想了。心里暗骂:这个龟孙才精哩,俺争半天弄个竹篮打水一场空,让他干地里拾条鱼。四人互递个眼色说:“大老爷是个好官,咱每人送他一句诗!”
张三说:“千里来做客。”
李四说:“为的吃和穿。”
王五说:“要钱不要脸。”
赵六说:“脸值多少钱。”
这是一则幽默笑话、现实生活中很难碰到这种事。但我们从这则故事里得到了启示,财富是人类生存的手段,谁也离不开它。
现在我们说幽默是终生的财富,假如以上故事里的几位角色或多或少都有些幽默本事,那就不会生一文钱的故事了。
充满幽默的人生是富有的人生,在人类智慧的财富中,幽默像夜空中神秘的星星数也数不清。资料显示:有一次,美国的300多家大公司的行政主管人员,参加了一次幽默意向调查,结果表明:97%的企业主管相信,幽默在企业界具有相当的价值。60%的企业主管相信,幽默感决定人的事业的成功程度。
幽默大师卓别林,一生演过许多部幽默喜剧电影。他那高礼帽、八字胡、撇八腿的形象,至今深深地留在亿万观众的脑海里;他的幽默表演,赢得了世界亿万人民的喜爱;他热爽朗的笑声,抚慰温暖了多少忧伤、不幸的灵魂;他的幽默给世界上带来了多少金银财宝,真是难以用数字计算呀!
许多媒体经常举办一些幽默类的文艺演出,除了给人们以笑的艺术享受外,举办单位的收入也是相当可观的。一些企业明星、商人巨贾争相打广告、贴商标,仅此一项收入,每次演出就会有成千上万的财富流入主办单位的腰包。这些事例,足见幽默是巨大财富、终身财富,谁拥有幽默,谁就可以和穷困潦倒说声:“再见了,我的老朋友。”
12.一生的无价之宝(2)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个《财神让位》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好逸恶劳,却很想财,他供了个财神爷,每天夜晚祷告。财神爷见他这样虔诚,有一天便托梦对他说:“念你虔诚,要赐福与你,但不知你要何物?”这人说:“我要—
上好良田千万倾;
娇妻美人各个贤;
满房金银花不尽;
安乐荣华寿百年!”
财神一听,说:“啊—有这等好地方,还是让我自己去,将这财神的位子让给你吧!”
这个小幽默,是讽刺那些好逸恶劳、人心不足的贪财奴。现实社会中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屡见不鲜的。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类为生存展而追求财富是一个共性问题。没有财富,人类一天也不能生存展。但是,也并非如此。把金钱比作粪土的人也大有人在。
30年代的作家郁达夫,有一次请朋友吃饭,付账时,郁达夫从鞋垫下抽出几张钱交给堂倌,朋友看见不解问道:“你怎么把钱藏在鞋子里,是不是怕偷?”郁达夫幽默风趣地说:“这东西过去一直压迫我,现在我也要压迫它。”
郁达夫用幽默的语贬低金钱,但他却是财富的真正拥有者,因为他具备幽默的高贵品质,郁达夫留给后人的文学作品也是难以用金钱衡量的。
智慧等于幽默
幽默是一切智慧的超越。有人认为“幽默是能飞的智慧”。钱仁康说:“幽默是一切智慧的光芒,照耀在古今哲人的灵性中间。凡有幽默素养的人,都是聪敏颖悟的。”林语堂说:“当一个民族在展的过程中,总是会生产出丰富之智慧,足以表露其理想时则开放其幽默之鲜花,因为幽默没有其他的内容,只是智慧之刀的一晃。”我国古人也把幽默和智慧看得密不可分,如《史记》中有“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
我们先来比较两个有关幽默与智慧的例子。
据美国前总统卡特的回忆,1979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政界要人兹比格曾在自己家中设宴招待他。席间,兹比格评论道:“中国人和法国人有一点是相同的,都认为自己的文明高于别人。”邓小平回答道:“我们这样说吧,”他停了一停,然后说,“在东亚,中国菜最好;在欧洲,法国菜最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头子之一戈林,曾问一名瑞士军官:“你们有多少人可以和我们作战?”
“五十万!”
戈林说:“哈哈!如果我百万大军压境,你们就无可奈何了。”
“不,先生,那正好一枪俩。”
例一可称得上机智的好例子。兹比格的评论实际上是指责中国人和法国人一样,自傲自大。弦外之音,还有一层深意:如果你们中国人和法国人到一起,那又将会怎样呢?话虽不多,却把对方逼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如果回答:“不对”,虽然可以回击兹比格傲慢的批评,但同时却要带来自己否定中国文明高于别人的后果。如果回答:“是的”,虽然肯定了中国文明高于别人,却又难以解答中国人和法国人碰到一起究竟谁更高的问题。可以设想,一般人如果遇到这种场面,确实够为难的。而邓小平则先以“我们这样说吧,”为开头,对兹比格的话不作正面回答,轻轻一转,就避开了兹比格的话锋。外之意是,我既不同意你的看法,又不反对你的看法,我有另外的看法。仅此一句,就使说话者的自得立即消逝,而使自己将可能出现的被动变为主动。紧接着,邓小平又一停,逼着听话者急于想知道他到底想讲什么,不仅牵住了听者的注意力,而且加重了即将说出的后半句的分量,然后说:“在东亚,中国菜最好;在欧洲,法国菜最好”;答话出人意料,又在理之中,特别是由于幽默语所产生的时间效应,巧妙地把中国人和法国人分开,根本不承认二者具有同一特点,这就使兹比格一概而论的武断批评不能成立。并用“在东亚,中国菜最好;在欧洲,法国菜最好”这样一个公认的、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委婉而又有力地证明:中国和法国的文明,确实有公认的高于别人之处。邓小平用自己的机智巧妙地回答了兹比格的难题,一方面避免了让对方难堪、窘迫,使宴会仍能保持友好的气氛;另一方面,也回敬了美国人盛气凌人的指责与批评。
13.一生的无价之宝(3)
例二可称得上幽默的好例子。***瑞士军官以自己的幽默战胜了法西斯侵略者的狂妄,表现出不卑不亢、不畏强权的坚强气概。从这两个例子,我们大体上可以分辨出什么是机智,什么是幽默。但是,就这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邓小平的机智回答中也含有幽默的成分,而瑞士军官的幽默则显示了他的聪明与智慧。可见,机智与幽默是不可截然分开的。
再看“讽刺”与“幽默”的例子。
有一次著名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法国旅行,在去迪照恩的火车上,他十分困倦,打算睡上一觉。因此,他请求列车员当火车到迪照恩时把他叫醒。他先解释说他是一个非常嗜睡的人。“当你叫醒我时,我可能大声抗议”,他对列车员说,“不过,无论如何只要把我弄下车去就行了。”于是,马克·吐温睡着了。当马克·吐温醒来的时候,已经是夜间,并且火车已经到了巴黎。他立刻意识到列车员在迪照恩忘记把他叫醒了,他非常生气。他跑向列车并冲他大声嚷道:“我一生从来没生过这样大的气,也没有过这样大的火。”马克·吐温说。列车员平静地看看他说:“你的火气还没有我在迪照恩推下去的那个美国人的一半大呢!”
从以上这例子大家基本上可以体会出讽刺与幽默的不同。近乎纯幽默的例子中,大家也能体会到对那个粗心的列车员的善意的嘲讽与批评。可见,讽刺与幽默也不是水火不容的。讽刺与幽默是既有区别而又相交相融的。
再来看一个“滑稽”与“幽默”的例子。
马克·吐温心不在焉的毛病是很有名的。一天,马克·吐温外出乘车。当列车员检查车票时,马克·吐温翻遍了每个衣袋,都没有找到。这个列车员认识他,就安慰马克·吐温说:“没有什么大关系,如果实在找不到,也不碍事。”
“咳!怎么不碍事,我必须找到那张该死的车票,不然我怎么知道到哪儿去呢?”说完,马克·吐温和列车员都笑了。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感受出滑稽与幽默的区别。滑稽就是幽默的技巧用得过火的浅俗的幽默。“滑稽”在我国古代和近代则几乎是“幽默”的代用词。大体说来,把招笑的技巧用得过火而又没有多少内容,不能使人回味的就是“滑稽”,而技巧用得适中又有引人思索回味内容的就是“幽默”,二者也没有什么精细明确的界限。
14.“气度”让你与众不同(1)
世界上许多名人都曾给幽默下过一些定义。***他们各自从切身的体会出,为后人认识幽默这个“怪胎”提供了契机。正如莎士比亚所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人们把幽默看成是智慧的聚宝盆。
人们在大量实践过程中,都证明了这样的道理,“不懂得幽默的人是没有希望的”,大智大勇者必善幽默。幽默的智慧可以使人们在失势的局面中反败为胜;在失利的况下减少损失;在危急时刻出现转机;在走投无路时,出现柳暗花明的景色;在万般无奈时,可以急中生智……幽默需要智慧,智慧者必善幽默,幽默和智慧是孪生姊妹,是一对双胞胎儿。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当时有不少年轻人向他求教演讲的艺术。一天,有个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向苏格拉底讲了许多话,于是,苏格拉底向他索取双倍的学费。那年轻人问:“为什么要我加倍交费呢?”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怎样学会闭嘴,另一门才是怎样演讲。”年轻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苏格拉底与学生相处总是那么乐观和睦,所以有学生问他:“我从没见过你蹙额皱眉,你的心为何总是那么好?”
苏格拉底回答道:“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会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那么学生听了很受启,生活就需要像苏格拉底那样拿得起、放得下。
事实上,苏格拉底在生活中一直遇到麻烦,大至雅典的奴隶主当权者要严厉处置他,小到他的妻子经常要向他脾气。他的妻子是出了名的泼妇。一次,苏格拉底正在待客,妻子为了一件小事大吵大闹起来,他却淡然置之,笑着道:“好大的雷霆啊!”谁知妻子越闹越凶,竟然当着客人的面,将半盆凉水泼到了苏格拉底身上。客人很尴尬,以为苏格拉底一定会火了,谁知苏格拉底却心平气和地说:“我知道,雷霆过后,必有大雨。”
经过这件事之后,妻子很后悔,决心改掉自己的坏脾气。
后来,当奴隶主、当权者不容苏格拉底的“异邪说”传播,要将他处以死刑时,引起了普通百姓的极大愤慨,临刑时,一个妇女哭喊着:“他们要杀害你了,可是你什么罪也没犯呀!”
苏格拉底回答说:“噢,傻大姐,难道你希望我犯罪,作为罪犯死去才值得吗?”这位伟大的哲人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居然还保持着轻松幽默的趣。
有幽默感的人,凡事都进行健康的思考,保持正面的态度,在遇到困难时,容易化险为夷。
天才幽默大师卓别林曾被歹徒用枪指着头打劫。卓别林知道自己处于劣势,所以不做无谓抵抗,乖乖奉上钱包。
但是,他对劫匪说:“这些钱不是我的,是我老板的,现在这些钱被你拿走了,老板一定认为我私吞公款。兄弟,我想和你商量一下,拜托你在我帽子上开两枪,证明我被打劫了。”
歹徒心想,有了这笔钱,这个小小要求当然可以满足了,于是便对着帽子开了两枪。
卓别林再次恳求:“兄弟,可否在我衣服和裤子上再各补一枪,让我老板更深信不疑。”
头脑简单、被钱冲昏头的劫匪统统照做,6子弹全部打光了。这时,卓别林一拳挥去,打昏了劫匪,取回钱包喜笑颜开地离去了。
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的好友徐悲鸿与赵望云都擅长画马,而徐比赵的名声大,赵很不服气。一天,赵见徐不在,就问大千说:“人家都说悲鸿画马比我画得好,你说说到底是谁的好?”
“当然是他的好。”大千实话实说。
赵听了,大失所望,追问道:“为什么?”
“他画的马是赛跑的马和拉车的马,你画的是耕田的马。”
因为张大千留有一口长胡子,还闹出过一个笑话。
在一次吃饭时,一位朋友以他的胡子长为理由,不断地拿他开玩笑,甚至消遣他。可是,张大千却不烦恼,不慌不忙地说:“我也奉献诸位一个有关胡子的故事。刘备在关羽、张飞两弟亡故后,特意兴师伐吴为弟报仇。关羽之子关兴与张飞之子张苞复仇心切,争做先锋。为公平起见,刘备说:‘你们分别讲述父亲的战功,谁讲得多,谁就当先锋。’张苞抢先话:‘先父喝断当阳桥,夜战马超,智取瓦口,义释严颜。’关兴口吃,但也不甘落后,说:‘先父须长数尺,献帝当面称为美鬃公,所以先锋一职理当归我。’这时,关公立于云端,听完禁不住大骂道:‘不孝子,为父当年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这些光荣的战绩都不讲,光讲你老子的一口胡子又有何用?’”
15.“气度”让你与众不同(2)
听完张大千讲的这个故事,众人哑口,从此再也不胡扯胡子的事了。***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大千要从上海返回四川老家。他的学生设宴为他饯行,邀著名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等社会名流作陪。宴会开始,张大千向梅兰芳敬酒说:“梅先生,你是君子,我是小人。我先敬你一杯。”梅兰芳不解其意,众宾客也莫名其妙。张大千含笑解释道:“你是君子—唱戏动口,我是小人—画画动手。”一句话引得满堂大笑。
生活中巧用幽默智慧的事儿也屡见不鲜。
台湾著名歌星潘美辰在一次演唱会上,有位小伙子问她:“能知道您的芳龄吗?”
她回答说:“芳龄是女人的秘密。但我可以告诉你,你还有机会。”
观众对此抱以热烈的掌声,并伴着一阵开心的笑声。
潘美辰的这句话的意思是:我还没有结婚,如果你有意,你也有机会。这是一句玩笑,显示出歌星活泼开朗的性格与机智幽默的口才。
还有一段关于海明威的故事:
有位嫉妒海明威名气的人给海明威写信说:“我知道您的身价是一字一金。现寄上一块美金,请您寄个样品来看看。”海明威收下那块美金,回答了一个字:“谢!”
这些纯属一些生活笑话,然而我们从中看到了幽默的真谛。两句幽默的话语,几段短小精悍的幽默小故事,或者一张令人笑的幽默漫画,都可以令人顿生灵感,从困境中走出来,面前呈现出条条光明大道。幽默智慧之光何其伟大啊!
16.难得糊涂(1)
我们说,品尝过幽默味道的人才能真正说出他的真切感受。***作家王蒙说:“幽默是一种酸、甜、苦、咸、辣混合的味道。它的味道似乎没有痛苦和狂欢强烈,但应该比痛苦和狂欢还耐嚼。”《世界幽默技巧》作者张瑞君先生说得更妙:“千百年来,有无数智者对幽默投入了无限热,他们尽地礼赞幽默:对疲乏的人们来说,幽默是休息;对泄气的人们来说,幽默是破晓;对悲伤的人们来说,幽默是阳光;对烦恼的人们来说,幽默又是最好的解药。”一个人有一种对幽默的认识,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幽默的理解,也正因为如此,幽默才会如同广阔的时空。它像人生的调味品,需要认认真真品尝其酸、甜、苦、辣、咸调理出的各种味道。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次因为一点小事和妻子生了气。晚上,他要动手写文章,便吩咐妻子为他做些准备工作。他妻子很不高兴地问:“你都需要些什么东西?”爱因斯坦说:“一张台子、一把椅子、纸和笔,嗯,还要一只大大的废纸篓。”
“为什么要大大的废纸篓?”妻子问。他说:“这样,我可以丢掉我的所有谬误。”他妻子被逗笑了,一场不愉快也随之烟消云散。
在我们的现代家庭生活中,夫妻间因各种各样的矛盾,闹点小摩擦,吵几句嘴,生一点小误会是难以避免的。如果我们动辄打骂,经常争吵,不但于事无补,弄不好还会扩大矛盾,增加隔阂,伤害感。假如夫妻双方能运用一点幽默,效果恐怕就会截然相反。
遗憾的是,我们中国的大多数家庭,几乎是与幽默无缘。我们化解家庭矛盾的方式,只是单一地用说好话、赔礼道歉或生闷气、找人说合、要么让时光慢慢冲淡。这些古老而又落后的方法应该改变一下了。
林语堂先生在他所著的《幽默人生》一书集中,有一段话非常耐人寻味,他说:“渴求知识与渴求清水,喜爱一个良好的思想和喜爱一盘精美的竹笋炒肉一样,向往一句美丽的词语与向往一个漂亮的女人一样。”这才是人生的真谛。
有人讲,大声怒斥、吵架,使人想赢都赢不了;谦卑礼让、自嘲,使人想输都输不掉。这说明幽默是多么有力量啊。
古时候,有对年轻夫妻,经常吵得不可开交。太太喋喋不休,骂丈夫是一个好吃懒做、没有出息的老公,说自己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一会儿丈夫从楼梯上走下来,诙谐地向老婆说道:“尊敬的夫人,牛粪到了!”丈夫的自我解嘲,使太太破涕为笑,也结束了一场永无休止的战争。
胡适先生深晓人间的辛酸,他曾幽默地说过,这世间不仅女人有“三从四德”,男人也有“三从四德”。
三从是:
一、太太出门要跟从;
二、太太命令要服从;
三、太太说错要盲从。
四德是:
一、太太化妆要等得;
二、太太生日要记得;
三、太太打骂要忍得;
四、太太花钱要舍得。
夫妻生活在一起,虽有许多乐趣、幸福,但也有许多难过和辛酸。愿天下的有人,愿世间的男人们,都应把胡老先生所说的“三从四德”背下来,用到行动中去,使家庭生活永远幸福美满。
幽默是家庭生活的调味品,它像五味中的甜味剂,冲淡了辛酸,使家人转忧为笑,其乐融融。谁不希望家庭多一点幽默啊!
我们来看一对夫妻的对话:
丈夫:“亲爱的,上帝把你造得这么漂亮,又这么愚蠢这是为什么?”
妻子:“这个问题很简单。把我造得漂亮,是为了让你爱上我;把我造得愚蠢我才爱上了你。”
多么富有趣的调侃!这样的生活才是风万种、阳光无限啊!
一个人的人生是缺少不了家庭的,而家庭生活也正是产生和培植幽默的沃土。
夫妻之间应该有些磕碰,变化和起伏才不显得平淡与平庸。重要的是如何巧用幽默,使生活充满更多的笑声。
结婚后,家务事是两人争吵不休的主要原因。有的丈夫太懒惰,即使工作不忙,也不肯为妻子帮点忙。对此,妻子可运用幽默来刺刺丈夫。
17.难得糊涂(2)
妻子对久坐不动的丈夫说:“今晚的菜,你可以选择。”
“是吗?都有些什么菜?”
“炒白菜。”
“还有呢?”
“没有了。”
“那我选择什么?”
“吃还是不吃?”
家庭生活,做丈夫的要能“难得糊涂”。以糊涂面对妻子的无理,就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害怕,而是一种开明、一种幽默。
有一位妻子吵架的时候骂丈夫:“你这个秃头,我讨厌你!”
丈夫笑笑说:“秃头有什么不好!什么时候下雨我第一个知道。”
找到这样大度的丈夫真是一种造化。
名人的幽默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正如莎士比亚说:“甜中加甜,不见其甜;乐中加乐,才是大乐!”
1.生活需要哈哈镜(1)
通过对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加以极力的夸大、渲染,来虚构某种不合理或者不和谐的因素就是荒谬夸张的幽默。因为荒谬夸张本身包含了不协调,因此总能引起人们笑,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
夸张只是一种修辞手法,用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境中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有时夸张并不都能产生幽默。李白的“白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都是夸张,但是我们听不出幽默来,仅仅是浓愁锁眉、豪迈奔腾之感。因此产生幽默的夸张必须是荒诞、离奇的夸张,夸张到不可能实现或者不可能见到的地步,这样才会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大笑。
荒谬夸张是一种吹牛技巧。吹牛的笑话很多,你平时既可收集,从中学习,也可以自我实践,进行创作。吹牛还可能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处,增加你的幽默感。
清朝程世爵编的《笑林广记》中有一个《瞎子吃鱼》的故事。说是一群瞎子打平伙吃鱼,但是鱼少人多,只好用大锅熬汤。鱼都蹦到锅外面去了,瞎子也不知道。他们都没吃过鱼,不知鱼的滋味;大家围在锅前,喝着清水汤,齐声称赞:“好鲜汤!好鲜汤!”
鱼在地下蹦到一个瞎子的脚上,这个瞎子才大叫起来:“鱼不在锅里!”众瞎子感叹起来:“阿弥陀佛,亏得鱼在锅外,若是真在锅里,我们岂不都要鲜死了。”
明明是没有鱼的清水汤,瞎子却在称赞“好鲜汤”,这就是这个故事荒谬的前提。这自然是一种夸张的幻觉,但也不能完全胡吹,也得有点根据,于是把吃鱼的人设计成瞎子,让他看不见,又特别说明他们从未吃过鱼。如果没有这两点,这个前提就不能成立了。前提不能成立,以下故事的逻辑基础就垮了。
这个基础的真正荒谬之处是一种错觉,一种主观的着迷,而并不是自我欺骗,因为这是真诚的。正因为这样,它着迷得很有趣。但是光有这么一点着迷,效果还很有限,还不够劲,还得让效果放大一下,让瞎子的逻辑荒谬得更强烈一些才行,于是便有下面的**:原来不知没有鱼,觉得汤鲜,还有可原,现在明明知道没有鱼,汤鲜的错觉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引出了没有被鲜死的庆幸。
这种幽默的生命,不但在于人物在一点上着迷,而且在于不管怎样走向极端,着迷点都不会消失,反而会增强。一点着迷和导致极端,是构成这类幽默的两个关键。
下面这则例子更能让你体味到荒谬夸张的幽默效果。
一个法国人、一个英国人和一个美国人在一起吹嘘他们本国的火车如何如何地快。
法国人说:“在我们国家,火车快极了,路旁的电线杆看起来就像花园中的栅栏一样。”
英国人忙接上说:“我们国家的火车真是太快了!得往车轮上不断泼水,否则,车轮就会变得白热化,甚至熔化。”
“那又有什么了不起!”美国人不以为然地说,“有一次,我在国内旅行,我女儿到车站送我。我刚坐好车就开动了。我连忙把身子探出窗口吻我的女儿,却不料吻着离我女儿六英里远的一个满脸黑糊糊的农村老太婆。”
荒诞夸张的程度,三者不相上下,但是美国人的夸张却格外引人笑。因为美国人的夸张语不是就事论事,直接说快,而是借用吻女儿这一节的“弄巧成拙”来夸说车速之快,本想吻女儿却吻着老太婆,本身就是一个荒诞的幽默,经过他的夸张渲染,反衬车速之快,就更加令人笑不可抑了。
可见荒谬夸张幽默术不但是直接的夸张,而且借助其他事物渲染自己的夸张对象则更为常见,也更为幽默。例如当你夸说电话费高昂的时候,最好不要直接说出每分钟多少元,那种直露的夸张不够幽默,如果你说:“昨晚我给邻居打了个电话,说了三个字,就花了我半个月的工资。”就要俏皮可笑得多。
荒谬夸张幽默术的幽默程度与其夸张的荒谬程度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荒谬的程度越高,夸张得越“离谱”,就越幽默。当然这种“离谱”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天马行空、神乎其神地乱吹乱侃,绝不能称为幽默。吹牛也好,夸张也好,不是看谁把牛吹得大,把人夸得响,如果比大,是没有好结果也毫无意义的,而看你是否吹得妙,是否能引人笑。荒谬夸张幽默术的妙处依然在于引起某种不协调,让人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它需要你具有番茄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达技巧,而不是刻意求“玄”。
2.苹果树上结梨子(1)
把概念的内涵作大幅度的转移、转换,使预期失落,产生意外;偷换得越是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是强烈。***幽默是一种感思维方法,它与人们通常的理性思维方法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对于相同之处,人们不用细心钻研,就可以自地掌握;而对于不同之处,许多幽默感很强的人虽然已经掌握,但不知其所以然,而幽默感不强的人则往往以通常的思维方法去代替幽默的思维方法,其结果自然是幽默感的消失。幽默的思维和通常的理性思维至少有两个方面是不同的。第一,在概念的使用和构成上;第二,在推理的方法上。这里主要讲概念在幽默中的特殊表现。
通常人们进行理性思维的时候,有一个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义要稳定,双方讨论的必然是同一回事,或者自己讲的、写的同一个概念前提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成了聋子的对话—各人说各人的。如果在自己的演说或文章中,同一概念的含义变过来变过去,那就是语无伦次。
看起来,这很不可思议,但是这恰恰是很容易生的。因为同一个概念常常并不是只有一种含义,尤其是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概念往往有许多种含义。如果说话、写文章的人不讲究,常常会导致概念的含义的转移,虽然在字面上这个概念并没有生变化,在科学研究、政治生活或商业活动中,概念的含义在上下文中生这样的变化是非常可怕的。因而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他的逻辑学中就规定了一条,思考问题时概念要统一,他把它叫做“同一律”。违反了这条规律,就叫做“偷换概念”,也就是说,字面上你没有变,可是你把它所包含的意思偷偷地换掉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可是幽默的思维并不属于这种类型,它并不完全是实用型的、理智型的;它主要是感型的。而感与理性是天生的矛盾体,对于普通思维而,它是破坏性的东西,对于幽默感则可能是建设性的成分。
有这样一则小幽默:
“马修,细心点!”老师说,“四加四等于几?”
“等于八,老师。”马修很有把握地说。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老师又问。
“您把书桌的四个角都砍掉就明白了!”马修终于说出了答案。
偷梁换柱、答非所问,是指答话者故意偏离逻辑规则,不直接回答对方提问,而是在形势上响应对方问话,通过有益的错位造就幽默。答非所问并不是思维混乱,而是用假错的形式,幽默地表达潜在意图,形成幽默效果。
然而对于幽默感的形成来说,好就好在这样的概念默默地转移或是偷换。仔细分析一下就能够现这段对话设计者的匠心所在。可以说,这一类幽默感的构成,其功力就在于偷偷地、无声无息地把概念的内涵进行大幅度的转移。有一条规律:偷换得越是隐蔽,概念的内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是强烈。
这里有个更深刻的奥妙。
“您的批评无疑是正确的,我决心改正。”
“你这是第十次下决心了!”
“千真万确!这个批评我接受,我不再下决心了。”
偷梁换柱的结果,不仅是“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了,而且是“拒绝接受、坚决不改”了。
又如:
“先生,请问怎样走才能去医院?”
“这很容易,只要你闭上眼睛,横穿马路,五分钟以后,你准会到达的。”
本来,人家问的是如何正常地到达医院,并没有涉及受了伤被送到医院去,可是回答却扯到你只要故意违反交通规则,就会受伤,而受伤的结果自然是被送到医院,回答虽然仍是如何去医院,却完全违背了上下文的含义。
这好像完全是胡闹,甚至是愚蠢,可是人们为什么还把幽默当成一种高尚趣味来加以享受呢?
这是由于在问的一方对所使用的概念有一个确定的意思,这个意思在上下文中是可以意会的,因而是不必用语来明确地规定的。任何语在任何况下都有不而喻的成分,说话的与听话的是心照不宣的。没有这种心照不宣的成分,人们是无法讲话的。因为客观事物和主观心灵都是无限丰富的,要把那种心照不宣的成分都说清楚,如果不是绝对不可能就是太费劲了。
3.苹果树上结梨子(2)
例如,当你向运动员问什么门最难守时,你得赶紧声明我说的是具体的有形的运动中的一个专门防守的那种只有门框而没有门扇的门,那种门与我们通常嵌在墙壁中可以自由开关的门不同,与我们常说到的走门子的门的意义也不同,是游戏比赛用的那一种不完全是门的门。这样也许是比较严密了,但是却把本来简单的话变成了难以忍受的灾难。
事实上这完全不必要,在具体的语环境中,人们并不需要像科学家那样对于每一个重要概念都给以严密的定义,明确规定其在含义和外部的范围;人们完全凭着互相的心领神会来进行交流,因而任何问者并不需要详细说明自己所用概念的真正所指,对方也完全能心有灵犀,一点即通。因而问者完全可以预期对方在自己的真正所指的范围内作出反应。
但是,幽默的回答却转移了概念的真正所指,突然打破了这种预期。预期的失落,产生了意外,这还不算幽默感的完成,幽默感的完成在于意外之后猛然的现。
概念被偷换了以后道理上也居然讲得通,虽然不是很通、真通,而是一种“歪通”,正是这种“歪通”,显示了对方的机智、狡黠和奇妙的趣。
概念被偷换得越是离谱,所引起的预期的失落、意外的震惊越强,概念之间的差距掩盖得越是隐秘,现越是自然,可接受性也越大。
如果从这一标准来看,以上两个对话有不同的水平。第二则幽默在概念的转移幅度上是很大的,因而,引起的惊奇也是很强的;但是概念之间的矛盾隐蔽得并不算最好,因而并不十分意味深长。而第一个关于“守门”的则隐蔽得较好,读者的可接受性就更大些,而且在意味上也更深长些。单纯着眼于概念转移,即使再巧妙,也可能缺乏深远的意味而变成肤浅的、油滑的概念游戏。自然,游戏也有游戏的价值,但真正的幽默却总是比游戏要深刻一些。那些意味深长的概念转移,不但给人以趣味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智慧的启迪。正因如此,说后门比一切球门都难守作为一种幽默,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价值,比较高尚的趣味了。
在许多幽默故事中,趣味的奇特和思维的深刻,并不总是平衡的,有时主要给人以趣味的满足,有时则主要给人以智慧的启迪,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幽默的奇趣,因为它是使幽默之所以成为幽默的因素。如果没有奇趣,则没有启迪可。有这么一则对话曾经得到研究者的赞赏:
顾客:“我已经在这窗口前面待了三十多分钟了。”
服务员:“我已经在这窗口后面待了三十多年了。”
这个意味本来是比较深刻的,但是由于缺乏概念之间的巧妙联系,因而很难引起读者的共鸣。这看起来很像是一种赌气,并没有幽默。服务员并没有把自己的感从恼怒中解脱出来。相反的另一段对话:
编辑:“你的稿子看过了,总的说艺术上不够成熟,幼稚些。”
作者:“那就把它当成儿童文学吧!”
这时作者如果赌气或者谦虚一下,就会利用概念转移法把自己从困境中解脱出来。他这样回答不但有趣味,而且又有丰富的意味让对方去慢慢品味了。因为被偷换了的“儿童文学”的概念,不但有含蓄自谦之意,而且有豁达大度之气概。
4.啼笑皆非(1)
借别人的话题,自己巧妙挥,因此达到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是此法的主要特点。关键在于借题要瞄准,挥要有度,要恰到好处。
旧社会,有家土财主,父子俩不学无术用银两买通考官,中了两个进士。从此,财主的婆媳也就成了“贵妇人”。
除夕,财主家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婆夫人,媳夫人,婆媳同夫人。
当地有个穷秀才,对旧社会这种买官卖爵的行为深恶痛绝,故将这副对联改了几笔:
父进士,子进士,父子同进士;
婆失夫,媳失夫,婆媳同失夫。
大年初一早上,门外围来许多看热闹的人,他们大笑不止,这时财主二位进士也出来了,不解其意,跟着大伙大笑起来。
这则幽默故事,将那种买官卖爵的**行为,进行了无的鞭挞。幽默风趣,又逗人大笑。
有一个财主,为人凶狠,方圆几十里没有人不恨他。
一次,财主外出几天未归,长工跑到财主婆面前着急说:“不得了,东家给狼叼走了。”财主婆一听,大哭起来。又过了一会儿,长工跑回来说:“莫哭,狼已经把东家送回来了!”
财主婆惊奇地问:“狼怎么不吃他呢?”长工答道:“东家身上没有一点人味。”
“东家身上没有一点人味。”这句讽刺挖苦的话,就是借财主婆问话:“狼怎么不吃他呢?”而巧答出来的,这种巧答就是挥。好笑,又无地揭露了地主剥削的本质特征。
一个服务员,初到酒店工作,不熟悉服务程序,也没有练好服务用语,因此,他工作谨慎小心,唯恐服务不周,被老板炒了鱿鱼。这天,他刚把一道菜送上,客人夹了一筷便骂道:“这菜太糟糕了!连猪都不会吃!”
新服务员顺口说:“对不起先生,我马上就去换一道猪爱吃的菜!”
弄巧成拙,服务员当然不会故意说这样的话,只是说笑话挥罢了!不过,我们从中看出,无意中的挥,也可以引出令人笑的故事来。
丈夫:每天我们在一起的时候,你老是向我提钱、钱、钱,就不能说些别的话题吗?
妻子:那我们就来说别墅、汽车、洋房、珠宝……
妻子:亲爱的,你为什么总是送人造花给我?我喜欢鲜花呀!
丈夫:亲爱的,因为鲜花总等不及我拿回来就枯萎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