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方与圆全集下载 方与圆在线阅读

_13 丁远峙 (当代)
第二天晚上那个吹笛子的又出来了,他吹着他的笛子,传出的笛声有着无与伦比的美,每个音符都充满了喜悦,宰相非常高兴,他说:“我终于找到这个人了。”
当他们到达河边时,那个人正吹着笛子,他问宰相:“你要做什么?”
宰相问:“你快乐吗?”
他说:“我很快乐,我就是快乐。你想要做什么?”
宰相高兴得手舞足蹈,他说:“你只要给我你的衬衫就好了。”
这个人安静不语,宰相就说了:“你为什么不说话?给我你的衬衫!国王需要它。”
这个人说:“那是不可能的,因为我没有任何衬衫。你现在看不到是因为夜晚太黑了,但事实上,我是赤裸裸地坐在这里。如果我有的话,我可以给你衬衫,我甚至可以给你我的生命,但我没有任何衬衫。”
宰相问:“那你为什么感到快乐?你怎么快乐起来的呢?”
这个人说:“那一天,当我懂得了放下我所有东西的时候,我就变得快乐了。”
其实快乐有一个很简单的法则:就是学会放下。
我刚开始出书的时候和一位书商合作,他不仅从合作中赚了钱,还盗印了我很多书,并且还欠了我一大笔款。我很气愤,心想怎么会有这样没信用的人呢,我一定要把钱追回来。但找他又找不到。由于太容易相信人,我又没有让他打欠条,官司也不好打。那段时间我心里很烦,做什么都不开心。
但这终究不是办法啊!结果我就想:烦有什么用呢,钱又拿不回来,只是弄得自己越来越难受。其实每个人的一生中都会有一些经验教训,都会吃一些亏,关键是要吃一暂长一智,要改进我的做事方法,以后不要重蹈覆辙。
当我努力从思想上放下这件事后,我就感觉自己变轻松了。
放下说起来容易,其实做起来很难,这与人的修养有很大关系。
生活中很多人总在拼命追逐着一些东西,他们所有的精力都用于索取,但他们却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些索取的东西是不是他们真正的需要?很多人只是见到大家都这样,于是他也要这样,却没有停下来想想:我所追求的目标,是不是我想要的。在学校时,我们想要好分数;到了社会上,我们要事业成功,赚大钱,有声望,买更好的汽车,到各地观光等等。然而,如果我们能在这些疯狂活动的时候停下来想一想:“如果我真的获得了这些东西,我是否就快乐了呢?”
小时候我很想要汽车,是一个小车迷。但现在我开着车,又不觉得有什么了不得。其实很多人疯狂追逐的东西,当你得到时,你会觉得也就那么回事。
舍得,就是有舍才有得。一个人只有学会了放下,才能够得到。
从小我就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但不幸,来了深圳后也只是一个中学教师。在学校,不要说校长,见到随便一个主任我都要满脸堆笑,语气中透着巴结。那天打的,的士司机知道我是教师后,说:“教师好啊,在社会上比我们受尊敬。”他的语气中似乎有些不忿。然后他谈打麻将,说他们一晚的输赢总有个5000、8000的。从他的话语里,我就觉得自己是一个穷酸。实际上社会上所说的对教师的尊重,我怎么都感觉好似对待老弱病残一样,有一种同情在里面。
我也深爱过一位女孩,但与她交往的朋友比较起来,我总是很自卑,于是一直羞于出口。那天她过生日,我知道她喜欢照相,我逛了很多艺术品商店,精心挑选了一套精美的相框,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过了几天,我去她家玩,发现我送的相框里镶进了一个男孩在欧洲的组照。我只好苦笑。
我没有人喜欢,在社会上也没有地位,我对于这个世界可有可无,放在哪里都微不足道。我很痛苦,也很自卑,在外人面前我都不说自己是教师。我在社会上有一些有钱的朋友,他们生意很成功,坐骑是奔驰,我却常开摩托车。每当他们开车接我出去玩时,我的心就有些酸涩。那天在一家有名的酒店里,一位朋友请客拉我作陪,席间他偷偷对我说:“你看吃饭的人这么多,但买单的总是那么几个人。”虽然这话并不是针对我,但我听在耳里,却只是觉得难受。
于是我想我要努力,我要赚钱,让别人不再用那种“你是老师啊”,“现在教师不错嘛”的带有同情和宽解的语调同我说话。
我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回报,我取得了一些成就,也算有钱了,还有了自己的公司。
那天一位港商给我打电话,说听我的课很有意思,想和我聊一下。于是我们约好,下个周末我去他的私人会所小住两天。
那天他开着一部红色法拉利跑车来接我。我们沿着海滨奔驰着,几小时后到了他位于海边尽头的私家会所。那是背山面海的一栋园林式别墅,有网球场,私人海滩,通往别墅的路都是他自己修的。我在那里尽情享受着阳光、沙滩、海浪、椰风,晚上伴随着海浪舒缓的拍击节奏入眠,那时我仿佛才真正体味到快乐生活的滋味。第二天又来了一批朋友,我们一起坐上他的游艇出海。那是一种美妙的感觉,躺在甲板上的躺椅上,喝着冰镇啤酒,欣赏着无边海景,人竟然有这样的享受。我在想:当资本家真好,我也要当资本家。
但我发现他们太有钱,我怎么都不可能赚那么多钱,于是我又有了自卑。但我感觉他们的素质也并不比我高,而且对我还蛮尊重的。因此要我在他们面前自卑,我真不服。但比钱,我的确没他们多啊!
德国总理施罗德有“奥迪总理”的雅号,因为他结过4次婚,将他送给4位夫人的戒指摆在一起就像奥迪汽车的四环标志。他曾经自嘲道:“我每过12年就得换一个妻子,但在这12年里我是忠诚的。”
那天报纸上有篇文章,介绍记者采访施罗德的母亲。记者说:“你养了一个好儿子。”“不”,施罗德的母亲马上纠正说,“我养了两个好儿子。”施罗德的弟弟是水管工。在母亲眼里,总理施罗德和水管工弟弟都是她的好儿子。
我明白了,人只有机遇、环境、分工的不同,人的本质都是同样的高贵。别人可以轻视我,但我自己不能轻视自己,因为我和他们一样,同样是上帝的宠儿,是独一无二的,是没有人可取代的。我要体现自己的作用,表现出自己的价值。我的价值并不在赚钱的多少和权位的高低上,那些只是身外物,我的价值应该在于发展自我,使自我成长,成为与自己潜能相符的人。
实际上,人的快乐和幸福是不能寄托在外物上的,否则这山望着那山高,你就总会有自卑,总会有痛苦。有了几百万,见到上千万的会痛苦,有了上千万,见到上亿的又不舒服;当了处长见了局长会自卑,当了局长见了部长又会不安。人要活得像个人,活出一种真正人的气质来,你就只有做自己,因为你是独特的,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你享受自己,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思想,不断去发展自己,这样你与任何人比都不会自卑。他是独特的,他有钱,他当官,只不过是机遇使然或他热衷于如此。而你所热衷的是做自己,发展自己,这才是人生的真正目的,是人的最大快乐之所在。因为你不需要去讨好别人、迎合人,活得像个顶天立地的汉子。虽然他有钱,当官,但遇到比他更有钱或更大的官,他还得巴结、讨好人。他们并不比你快乐。
这绝不是阿Q精神。你能说那些有权、有钱的人士就一定比我们快乐吗?我倒看到很多的位高钱多的人士整天生活在焦虑中,还不如我这样的潇洒自由。我去了趟法国,发现很多法国青年都是没钱后才去工作,有了够用的钱后,他们就会辞去工作,四处旅游,享受人生。而那些有钱、有权的人士,由于责任重大,却不得不整天扑在工作上,完全无暇享受,生活单调、枯燥。你说谁更快乐呢?有钱、有权并不等同于快乐,快乐应寓于创造中,应寓于自得其乐的生活中。
我并不否认物质生活给人带来乐趣,但几千万与几百万给人带来的享受又有什么区别呢?而且有个性、有自己的思想和方法的人,我总觉得在社会上是不会贫穷的,只要他想去赚钱,就一定能找到适合他自己的方法。
我知道了人要寻找快乐,要活得像个人,就要做自己,找自己的特长,从发挥自己中获得乐趣。爱因斯坦也没当高官,也没多少钱,但他不快乐吗?他跟比尔?盖茨和克林顿相比会自卑吗?我不是爱因斯坦,但我在做自己,在发挥自己中也得到了快乐。
这样想通了后,我遇到任何人都不自卑了,也不觉得压抑了,我始终能将自己摆在平等的地位上和任何人交往。
我突然发现我自由了,不再被外在的金钱和权位所压迫了。遇到钱多、位高的人我能平等交往,钱少、位低的人我也懂得尊重他们了。这样我才感觉到是一种真正的平等,是真正地消除了自卑。
施罗德母亲的话,让我懂得了放下,让我从年轻时一味追求赚钱、成名的独木桥中,踏上了人生快乐的康庄大道。一些数年没见的朋友现在见到我后,都说我更平实、祥和了,感觉到我的心更稳了。我自己也觉得我现在已经懂得了人生,是一个真正快乐的人了。而我的这种快乐正来源于我对年轻时一些“痴迷”的放下。
人要学会放下,放下了才会快乐。有人问我:“如果你对任何事物都能放下,那你还有快乐可言吗?”
的确,我之所以说自己与佛教是有缘无份,就是因为我不能将所有的东西都放下,人生中也需要有执着。我认为:执着是对事业的执着,放下是对物质的放下。
要点:
学会放下就是快乐。
第三章 通向快乐的途径热爱生活
有次去一所大学讲座,其间有人直接问我:你觉得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有秘诀吗?如果有秘诀那真的很省事。成功没有秘诀,如果你非要我说秘诀,我就只能说是:永远地相信自己,永远地热爱生活。
人的一生将经历千百样事,有些事恍如过眼云烟,但有些事却能强烈地震撼心灵,对人的一生产生重大影响。下面的这件事对我来说就是如此。
作为一个人生的漂泊、闯荡者,我初来深圳是寂寞与孤独的,为了寻找心灵的慰藉,总想得到一份友谊的温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结识了一位同乡。她是位十七八岁的女孩,为人天真、活泼,纯洁可爱,整天生活在无忧无虑中,仿佛从来就没有过烦恼与忧愁,生活对于她就如一首歌,所有的内容都是欢乐。我们大家都愿意跟她在一起,无论你有什么烦恼,只要与她在一起,她的欢乐、她的纯真,就会感染你,在不知不觉中让你忘掉烦恼,重新回复轻松愉快。
那次,我外出办事,两个星期后回到深圳,友人却告诉我说她去世了。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就会这么容易失去?一个从不知烦恼为何物、充满欢乐与天真的可爱的女孩,就会这般突然消失在世间?真的,我不相信,我一点都不相信!但无情的事实就是如此。我和一帮友人怀着沉痛的心情去看望她的父母。她的母亲含着眼泪告诉我:一天晚上,她突然嚷肚子疼,送到医院,还没查出原因,就去世了。
那天回到家里,我想了很多很多:人的生命原来是这般脆弱。如果明天我要死了,今天应该干什么呢?今天应该去吃我最中意吃的,玩我最喜欢玩的。但我随即又想:即使明天不死,为什么今天不也这样做呢?因为这样活得快乐!活得快乐,这就够了,难道还需要更好的理由吗?
第二天早上,闹钟响了。每天这个时候我都会说:“真讨厌,又要起床了。”但今天我在想:如果我下午死了,难道现在还要躺在床上吗?虚度光阴就是自杀。
也许是心灵感应吧,当天果然出了事。我借熟人的自行车,在深圳狭窄的华强路行走,发现前面有一辆停住的车挡了道,就绕过它往前踩。这时突然迎面开来一辆汽车,我急忙刹车,却发现这辆自行车原来刹车不灵。幸好自己反应快,及时跳下车,但左手小指头已被撞得鲜血淋漓。可对方司机下车后,他首先不看我被压死没有,而是去看他的汽车灯被我的自行车撞坏没有。在他眼里,我的一条命还不如一盏灯值钱。如果不是他个头太大,我真想上去揍他几拳。但不管别人珍不珍惜,我们自己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
日本著名演员高仓健,去南极拍《南极狐语》时,随飞机带下一只苍蝇,那只苍蝇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中,拼命地挣扎,努力想活命。高仓健看着、看着,流下了眼泪:这么丑陋的生命尚且惜生,何况我们人呢?
活着能干多少事呵!请珍惜生命!
人的成功、幸福、快乐与否,最本源的一条就是看你是否珍惜生命。一个人如果连生命都不珍惜,世界上还有什么值得他追求?他又何来幸福而言呢?
当然尊重生命不是要苟且偷生。真正的尊重生命,是要让生命活得轰轰烈烈,活得有价值。如果只是活着,没有任何梦想,没有任何奋斗,没有让生命彻底地奔放起来。那么生命就只像一桶水,随时间慢慢流淌,最终枯竭。这样活着,不是尊重生命,而是对生命意义的践踏。我喜欢《红色恋人》中的一句话:如果不能骄傲地活着,我宁愿死去。
什么叫骄傲地活着?骄傲地活着就是要表现生命的尊严,体现生命的价值。
有些人说那些探险者就不珍惜生命,他们总是用生命去冒险。
在电视中我听过一个女画家讲述她去西藏探险的故事:
“我想去传说中的一个古城遗址。但没有车,我决定步行。背上行囊,带上粮食和水就独自开始了艰难的行程。我边行边画,为西藏的辽阔与粗犷而感动。但不幸我在茫茫的大山之中迷失了方向。几天几夜,粮食吃完了,水喝光了,加上强烈的高原反应,又饥又渴,我已经精疲力竭,上下眼皮沉重得就像灌了铅一样,只是想合上。这里四周一片荒凉,苍鹰就在我头上盘旋,随时等着我死去后来吃我的尸体。我从小娇生惯养,何曾吃过这样的苦,但只要我的意志稍一松懈,就会睡过去永远不能醒来。我不想死。奇怪我读大学时很多时候都想自杀的,这时却有强烈的求生意志。我狠命地咬自己的手腕,用痛楚来刺激自己保持清醒。饥渴了,就接自己的尿喝。就这样在迷迷糊糊之中不知支撑了多少时候,幸好来了一辆路过的军车,我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从这以后,我就加倍地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我还会去冒险,还会去寻找艺术的灵感。”
生命是宝贵的,探险者不是不珍惜生命,他们只是想让生命更充实,更富有灵性。我喜欢西藏,从听郑钧的《布达拉宫》、李娜的《青藏高原》,到齐秦的高原狼之吼起,我就向往西藏。但直到看了这位青年女画家的西藏组画,我才被深深震慑了。画中凝聚的粗犷与野性的精神,展现出的痛苦与美丽共存的浪漫,正是人类原始精神的惟一残留地。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痛苦的感受,又怎么能再现出这样的气势呢?这组画令我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振奋,激发出了生命中久已衰亡的本能。这组画让我痛下决心,要坐车进西藏,去体味那野性与神秘。
你去过西藏吗?如果没有,我劝你一定要去一去。任何一个人只要去了西藏,不论你有多痛苦,有多少烦恼,大自然的粗犷和野性都会让你心胸开朗。在那样恶劣的自然条件下,人都能生存,我们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当我们坐的车一进入西藏时,放眼都是高山,在那些倾斜近70度的高山上,人都站不住,藏民居然能在上面种青稞,我们满车的人包括老外都惊讶得叫了起来。人有多神奇的能力啊!虽然我们每一个人都正在生存着,但我们却并没能理解生命的神奇与魅力,并没能真正懂得生命的意义。难道我们不应该尽一生之力去探寻生命的奥秘,享受生命的神奇吗?我们太倚重于享受外在的事物,实际上生命本身就是我们享受不尽的源泉。生命的神秘,生命的奥妙,也许我们久已习惯生命,已不太懂得享受,就像我们经常会由于遗忘,手中拿着钥匙却到处找钥匙一样,钥匙不在别的地方,就在我们手上啊!
英国大富豪布兰科,创办了闻名世界的唱片、航空帝国,他的触角几乎涉及到了商业领域的每一个角落,生活也可以过得穷奢极欲,但他却选择了风险极大的乘热气球环游世界。记者问他怕不怕死,他说怕死极了,但生命中总应该有一些新的东西。
生命中没有了新奇,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每天的生活都只是在单调地重复着昨天,那活一百岁也就等于活了一天。生命的价值不在于生活的数量,而在于生活的质量。每天去寻求一些新奇,找一些变化,才能感受生命的奥妙,享受生命的喜悦。我想那些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也正是因为他们总在努力追寻生命的新意吧?
活着就要努力去寻找生命的活跃与充满,死亡的否定力量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命就是一个将要消磨和消耗掉的废物,我们要面对痛苦、死亡与虚无的威胁,与之对抗,力求在生命中创造出新的意义。
生命是神奇的。千百年来无数哲人、诗人、科学家,都曾探讨生命,为生命发出过感慨,但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在探讨生命,为生命发出感慨。那么生命究竟是什么呢?生命就是心脏的跳动?是脑细胞的活动?或者说是生物体的活动能力?我觉得是又都不是。实际上生命就是每天早上能看到初生的太阳,闻到花香,听到鸟语,能感觉到风吹在脸上,雨淋在身上。拥有生命,就能恋爱、享乐、工作、创造,就能一天一天地长高,就能感受很多的神秘,就能无尽地去拓展。而失去了生命,那就一切都没有了。没有痛苦,也没有欢乐;没有了吃药的苦涩,也没有吃麻辣火锅的畅快;没有了父母的疼爱,情人的依恋……
具体点说,其实生命就像一道菜,菜的好坏,除了要有很好的原材料外,关键还要看厨师,要想生命成为佳肴,是很好的享受,我们每一个人——这道菜的厨师,就要善于烹饪。
要点:
活着能干多少事呵!请珍惜生命!
第三章 通向快乐的途径快乐是一种心态
我曾在心里祈祷:如果有上帝,他应该让我生得高大英俊,还应该让我很有钱,还要让我的人生快乐。可我又想,如果上帝说我太贪心只允许我选择一条呢?
如果你们面临与我同样的选择,我相信大家一定选择的是:让人生快乐。
叔本华说:“一个悲观的人,把所有的快乐都看成不快乐,好比美酒饮入充满胆汁的口中也会变苦一样。生命的幸福与困厄,不在于降临的事情本身是苦是乐,而要看我们如何面对这些事。”我在深圳的很多富豪朋友也说:外在能带给人的东西是很少的,人的快乐与否还是决定于自己。
人生犹如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船,在波涛中颠簸,时而波峰,时而浪谷。而我那段人生的低谷期,却竟是那样地难以忍受,事业,生活,一连串的打击,痛苦常常使自己夜不能寐,有时真想活着不如死去。
一天,我独自在街上徜徉,从午夜至黎明,痛苦始终萦绕在心中。这时一件偶发的小事突然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光亮。我看见一老头,他双腿被截肢,坐在轮椅里,正艰难地用手摇动轮圈,想从马路驶上人行道。只见老头用手将车后退几步,然后突然加速,冲上人行道。我看着老头吃力的模样,觉得很好玩,也没想到过去帮他。此时老头抬头发现了我,冲着我一笑,说:“先生,早上好!”
我现在很难用言词表达我当时的感受。我四肢健全,年轻力壮,居然觉得生活痛苦不堪;而一个上人行道都如此困难的老头,却能快乐地向我问好。从那天起,我就在心中说:“我要让自己的生活天天充满欢乐。”
人生的快乐来源于哪里?代表了一代人梦想的拿破仑,在他得到了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渴望拥有的荣耀、权力、金钱时,他却说:“我这一生从来没有过一天欢乐的日子。”海伦,美国残疾女青年,又聋、又瞎、又哑,可她却表示:生活是这么美好。你的快乐与否正是你的生活态度造成!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以为自己处于某种状态并相应地为之,这种状态就会愈发明显。有些小孩本来不很难过,但一哭起来,却越哭越伤心,就是这个道理。当你认为自己很可怜,让痛苦爬满额际,你的生活就会真的很痛苦;而如果你相信自己很快乐,并且快乐地去生活,那么你的生活也就真的很快乐。快乐的神泉就在你心中,它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想起著名教育家巴士卡里雅访问孤儿院的事。面对着一个失去双亲、而又瘫痪在轮椅中的小孩,巴士卡里雅同情地问:“你会干什么?”
小孩天真地回答:“我会吐痰!”随即“呸”地吐出一口痰。
巴士卡里雅看在眼里,感慨在心里:太神奇了!你不觉得神奇吗?口一张痰就吐出去了;手想捏住自己的鼻子,它就不会抓住耳朵。只要你对生活充满爱意,每时每刻你的身边都会有许多神奇的东西供你享受,就连天上的蜻蜓在飞,小鸟在鸣,地上的小孩嬉戏,你都会感到新奇,只要你好好地珍惜,付出你的爱意,这些生活的点滴,就会像一组美妙的乐章,在你周身流淌。
请记住,生活本身就是一顿丰盛的宴席,只有傻瓜才找不到食物而饿死。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我已经很久没有坐过长途列车。坐长途列车,在狭小的空间里呆十几二十几个小时,真是件十分辛苦的事。但辛苦归辛苦,回味起来也有很多乐趣,有时甚至能在车上找到人生的启迪。
记得那是初来深圳期间,有次买了张硬座车票回老家过年。狭小的车厢里挤满了赶回家过年的人群,车厢与车厢的连接处,过道中间,椅子下面,到处都塞满了人,不说洗手间的门开不了,连挪脚的地方都没有。我都尽量少喝水,以减少上洗手间的次数。饥饿,干渴,连同混杂在污浊空气中的汗味、烟味、臭味,都在疲倦面前变得不是那么难以忍受。只是想睡觉,但头始终找不到支撑点,只能在昏昏沉沉中时睡时醒。
这时一个小女孩的声音钻进了我的耳朵:“我要是不疼了,我就回家骑小车,我还要一个大大的布娃娃。”
从她年轻的父亲那儿,我知道了这个今天过四岁生日的孩子长了肿瘤,医生打开了这个孩子的腹腔不敢做手术就又缝上了。
我突然觉得自己的眼睛湿润了,但我不敢让眼泪掉出来,怕影响这孩子快乐的情绪。大人有时还不如孩子,孩子还知道在灾难面前天真地寻找快乐。大人也许已没有了那份天真。但仅是没有了那份天真吗?大人成熟了,世故了,但这份成熟与世故中,我们是否也泯灭了许多的天性呢?追求快乐就是人的天性!但此时如果我在车厢中大声唱歌,或者是开朗地大笑一下,也许就会有很多人以为我有精神病了。大人已不如一个小孩那么纯真地热爱生活和事物了,于是生活也就只变成了忍受、厌烦与重复。
据电视报道,上海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在起落架不能放下来而在空中盘旋时,虽然飞机上的中国人都很优秀,没有表现得很紧张和恐惧,但心情都十分沉重。惟有外国游客,却仍然在飞机上观赏风景,有说有笑。一个人如果在死亡将临头时,还能去寻找快乐,那么,还有什么困难是他所不能面对的呢?我们现在都大谈要提高民族素质,但什么叫素质高呢?这种在危难面前不仅保持镇定,而且能保持快乐的人不就叫素质高吗?
香港电影《新不了情》中女主角在男友的帮助下战胜了面对死亡的恐惧后,临去世前给男朋友写了这样一句话:如果人生中最难的就是死亡,那还有什么是我们不能面对的困难呢?
要点:
你的快乐与否取决于你的人生态度。
第三章 通向快乐的途径博爱是快乐的法宝
有次去九寨沟旅游,在黄龙寺遇见了一位藏传佛教的高僧,我跟他聊起了人际交往的问题。我说与人交往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我想了解佛学是如何看待与人交往的。
他对我说:“与人交往其实很简单。”
与人交往很简单?我很惊诧于他的说法。为了研究与人交往,我专门写了一本厚厚的《方与圆》,但我仍然认为自己没能弄明白与人交往的学问,但他居然认为与人交往很简单。
于是我问他:“为什么会这样认为呢?”
他回答我说:“佛学认为众生平等,我们生来相同,我们都是人类,当然在文化背景或生活习惯上,我们之间有些许的不同,或许我们的信仰不同,还有些人的肤色不同,但是我们都是人类,我们都有人类的身体和头脑,都有同样的身体结构,我们的心智、情绪也是相同的。不论我在什么地方遇见了什么样的人,我都会觉得我遇见的人就跟我自己一样。在这样的概念之下,我发现与人沟通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如果我们要特别强调一些特征,比如我是藏人或我是佛教徒,你是汉人或俗世的人,分别心就立刻出来了。其实这些差异性都是次要的。如果我们能将这些差异性放在一边,我想我们会很容易彼此沟通,交换意见,分享经验。”
确实如此,当我们放下分别心和企图心时,我们都是人类,那我面对着你时,就像面对着自己,就像在对着镜子中的自己说话,人与自己沟通、交往又会有什么困难呢?
佛教的高僧为什么不论面对的是圣人还是罪犯,脸上都能是那种祥和与宁静的表情呢?不正是因为他们放下了分别心吗?我想有了这位高僧的一席话,我还写整部的《方与圆》干什么呢?
放下分别心,放下企图心,与人交往就像在与自己交往,人际交往就变得很容易了。
我又问他:“你会有孤独的时候吗?”
他回答:“没有。”
我真的不相信,一个人怎么可能会没有孤独的时候,孤独感正是导致现代人心理疾病的重要根源之一。我以为他会回答:“我有时也有,但是……”之类的话,但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干脆地回答:没有!
我说:“也有一些人问我有没有孤独感。我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的自我封闭,所以我常会感到孤独。记得那次为了写一本书,我决定去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封闭自己两个月。但呆了10多天后,我就觉得自己要发疯了,一种难耐的孤独与寂寞。一位藏族的牧羊女告诉我,她家有100头牦牛,上千只羊,我一算这不是身家数百万吗?如果再呆下去,我差点就和她发生了一段恋情。”
我问:“像你这样独身一人过一辈子,怎么可能会没有孤独感呢?”
他说:“现代人为什么会有孤独感、寂寞感呢?是因为他们将对人的亲密关系,只狭隘地定义为男女之间的,当某个特殊的人物离去了,不在了,或者被这个人抛弃了的时候,他们立刻就会觉得孤单与不快乐,会有失恋的苦涩,会有生离死别的痛苦。而当你打开心胸,扩展亲密关系的定义,与身边每天遭遇到的人发展出亲密的感觉来,乐意与他人、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真诚的沟通,紧密地联结在一起,遵循众生平等,慈悲为怀的原则。将亲密的概念扩大以后,你的视野就会开阔,你会发现有许多新的可能性。你就再不会孤单。”
我一直相信博爱是一个人充实与快乐的源泉,这一席话是我所听到的对于博爱的解释中最实在,也最好的。
实际上,人要寻找快乐就要改变思想,当你的思想改变时,你对痛苦的感觉也会改变。你是你自己的主人,你的思想就能改变一切。
第三章 通向快乐的途径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心做事
人要如何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快乐呢?我去过西方,也去过宝岛台湾,在和一些为人父母者的聊天中,我发现他们在教育子女上都特别强调感恩,从小就培养小孩的感恩和惜福之心。
其实感恩的心和惜福的心正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
有些人活在世上,总觉得受到了生活的虐待,成天板着一副脸孔,觉得不快乐。这正是因为他们缺乏感恩的心和惜福的心。
人应该懂得感恩,应该懂得珍惜你所得到的一切。与其追求我们想要的东西,不如感恩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
我看过香港的一个电视科教节目——《生命的起源》,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该节目介绍了人的生命体的形成:男人负责播种,女人负责选择。
男女交媾时,一次大概有几十亿个精子沿母体子宫往上想与卵子结合,但母体内会分泌一种酸性液体,对精子进行筛选。绝大部分行动力不强、比较弱的精子,因为承受不了母体内酸性液体的侵蚀而被杀死。只有极少数健康、强壮的精子能到达卵子那里,最后只有一个最成功的精子能穿破卵子的外膜与卵子结合,形成一个胚胎。当然如果有两个卵子穿过去了,那就是双胞胎。
也就是说,当我们这个胚胎诞生的时候,同时就宣告了你有几十亿个可能的兄弟姐妹牺牲了。那真是非常难得,几十亿个可能性中只有我们成为胚胎存活。而且你想一下,还有很多人在胚胎中就死掉了,或者在襁褓中就死亡了,我们能够存活下来这不是奇迹吗?而且动物也是这种过程,我们是成了一个人,最高级的生物,没有成为一头动物,难道我们不应该心存感激吗?所以我们应该常怀一颗感恩之心。
海德格尔曾说:自杀是一件纯粹属于自己的事。读大学时我很喜欢这句话,但现在我终于明白:生命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但又不全属于我们。在我们每一个生命诞生、成长的里程中,母亲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还有我们的师长和无数的朋友,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他们都帮助过我们。
生命虽然属于我们,但又不完全属于我们。听见过产房中诞生新生命时母亲痛苦的嘶叫吗?那声音是那样的撕心裂肺,以至我每在电影中看到婴儿临产的镜头时,都会想到母亲的痛楚。
实际上,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一个艰难而痛苦的过程,是母亲耗尽心血,历经磨难取得的成功。我们每一个人在庆贺生日的时候,在兴高采烈之际,都不应忘记母亲曾经历的痛楚,第一杯酒都应该孝敬给母亲。那么,我们无端地舍弃生命,不正是一种极端自私的行为吗?又怎么对得住我们的母亲和众多亲朋好友呢?
网友给我传来这样一篇文章:
虽然闹钟响时我会懊恼,会拉棉被盖住头,但我要感谢上苍,因为我能听得到。需知有好多人耳聋。
虽然我还是闭着眼睛,厌恶清晨的阳光,但我要感谢上苍,因为我能看到。需知有好多人眼瞎。
虽然我赖床不想起身,但感谢上苍我有能力站起来。需知有好多人要终生睡在床上。
虽然这一天刚开始就一塌糊涂,袜子找不到,稀饭溢得到处都是,小孩又吵又闹,每个人火气都很大,但感谢上苍,我有一个家。需知孤寂的人到处都是。
虽然我们的餐桌从来没有像杂志的图片那样,早餐也是拼拼凑凑,但感谢上苍赐给我们食物。需知饥饿的人是那么多。
虽然我的工作枯燥乏味,常常千篇一律,但我还是要感谢上苍。因为我有工作机会。需知失业的人好多好多。
虽然我常抱怨、感叹命运不好,但感谢上苍赐给了我生命。
最后我还想告诉你们一件有趣的事。那位网友希望我把这篇短文传给所有的朋友,包括他本人在内。我想他一定是希望自己能认真做到感恩,所以需要多次的提醒。
要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心做事,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快乐、幸福。不要总认为生活虐待了你。我见过很多人,他们不快乐,不幸福,不成功,就是觉得处处受虐待,天天都哭丧着脸。你会觉得这种人很讨厌、很难接近,因为他们的情绪比瘟疫传染得还快。谁都愿意和快乐的人在一起,不要像祥林嫂一样,天天见到别人就说:我的阿毛没有了,我的阿毛没有了。让别人看到你就烦。你应该带给别人的是快乐、是开心。我有多少痛苦的时候,我都自己在心里消化掉,遇到别人,和别人交往,我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我的快乐、我的幸福。
快乐的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要点:
用感恩的心做人,用爱心做事。
第三章 通向快乐的途径要有宽容心
做人还有一个快乐的法则:要有宽容心。
生命对我们是很宽容的。你不小心把手割破了,生命会让它长好;你吃错了食物,生命会通过反胃使你立即感觉到,好让你采取补救措施。生命并不埋怨我们,总是宽容我们,让我们恢复健康。只要我们思想上愿意合作,生命就会给我们带来和平与平安。但消极的思想,痛苦的回忆,对他人的愤愤不平和恶意,都会阻碍生命的这种活力。
生命宽容我们,我们也要懂得宽容别人。付出宽容,能收获健康的生命。我们形容一个人生气:气炸了肺。中医说:气伤肺。你发怒了,怒火中烧。中医说:怒伤肝。你常抱有一颗宽容心,就是在保护自己。现在提倡:学会和自己相处。就是要懂得照顾好自己,不要通过情绪来折磨自己的身体,要学会保护好自己。
在我读小学时,有一件发生在我的邻居——姐妹俩身上的小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直至今天都难以忘怀。
当时人们还在烧蜂窝煤。倒垃圾时,清洁工人拖着装垃圾的车,摇着铃走进我们住的大院,于是家家户户都端着垃圾出来倒。恰巧这姐妹俩住一楼,楼上倒垃圾的都要经过她们家,这样免不了就有些煤灰撒在门口。那天倒垃圾的清洁工又来了。姐姐回来后,发现家门口有很多煤灰,她扫的次数实在太多,这次终于忍不住了,就骂起来。她骂得很凶,也很难听,“哪个王八蛋有本事撒没本事认的,有种的就站出来!”
结果不小心撒了煤灰的那人,终于忍不住了,就跳出来与她对着吵。正吵得热闹,妹妹回了。我想这下有戏看了,两个吵一个。谁知妹妹见姐姐在与人吵嘴,不仅没有帮姐姐吵,反而一个劲地推姐姐回去,说:“左邻右居的,有什么好吵的?别人也不是有意的。你有吵的时间早就可以将煤灰扫干净了。”
将姐姐推进去后,她就拿出扫帚开始扫起来。我在一旁看着看着,突然觉得她很美、很动人。这是发生在我读小学时的事,到现在我都还有印象。
以后我在倒垃圾时都尽量小心,不要撒在了她家门口。不仅我这样,我发现别人也都如此。
能宽容、体谅别人,表现出的是你良好的修养和美德,会增添你的魅力,使你显得更可爱。
我高中时的物理老师,人长得其貌不扬,其太太却生得楚楚动人,让人一见难忘,而且还是一位大学教师。我们做学生的常常都私下议论:物理老师真有本事,能找这么出色的太太。那么他的本事究竟在哪里呢?以前我一直不明白,但有一件小事,却让我突然感受到了他的优点。
那是早晨上学的时候。我在路上碰到他,他正搀着太太去看病,他太太的脚被车撞伤了。我们一起走着,恰好他碰到了一位熟人。熟人问:“你太太的脚怎么呢?”此时他是这样回答的:“她的脚被自行车压了,伤得还比较重。唉,从来不病的,就这一回。”
这种回答你是否觉得没啥出奇呢?可我觉得这回答正渗透了他的魅力所在,我终于发现他的本事在哪里了。试想,他太太脚被车压了,自己不能上班,还天天要丈夫搀着去看病,这段时间的家务事肯定也是他全包了,他太太内心自会有一种内疚感和烦躁感。而她丈夫的回答正是深入其心,“从来不病的,就这一回。”表达的意思是:你从来就没有麻烦过我,就这一次又算得了什么?这样体贴入微的丈夫,谁嫁了都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容忍和体谅虽不如热情的感染力似急风骤雨,但却仿如丝丝春雨,能滋润人的心田。
要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这样你就更能宽容别人。你不宽容别人,实际上就是在自己找罪受。只有抱持宽容心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
有些人跟我说:你说要宽容别人,但有些人真的很讨厌。一看这个家伙就不正常,有事没事就跟人过不去。
如果换一个角度,我说:“你看到一个跛子,一个残疾人,你会不会同情他呢?你肯定会。有些人是精神上有残疾的,他是这种个性,我们同样要有同情心,要懂得宽容他,体谅他。”
付出宽容,就能收获健康与和谐。
要点:
付出宽容,收获健康与和谐。
宽容、体谅别人,表现出的是你良好的修养和美德,会增添你的魅力。
终生学习,终生进步。
第四章 培养终生学习的态度知识改变命运
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能力就是学习能力。学历不重要,学习的能力才重要。只要有很好的学习能力,你就能够获得各种你需要的能力,取得进步。不懂不是罪,不懂装懂就有罪;不懂不表示你愚蠢,不懂还自以为是,那就是愚蠢。
一、知识改变命运
记得一场电影中的场景,独裁者问雇佣军中的少校:“说出你最喜欢的武器,我都能给你弄来。”
少校回答:“才智!”
的确,“才智”是所有武器中最厉害的武器,但“才智”是买不到的,要获得“才智”,惟有通过学习。
这个世界上没有天才,别人比你更有能力、更成功,只是因为别人比你更爱学习,更会学习。
但由于应试教育,大家对学习有了反感。记得我们大学一毕业,大家就高兴得把那些书都扔了。
我们现在很多人离开学校后,学习就画上了一个句号,表明学习结束了,我再也不学习了。其实离开学校时,人应该是一个问号,因为学校的学习只是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和学会学习的方法,真正的学习是从学校毕业后才开始的。
一个人停止了学习,也就意味着停止了成长,停止了进步。我只听说过成功者喜欢学习的,没听说过不喜欢学习的人能成功。
李嘉诚就是一个喜欢学习的典范。他少年时因战乱没有完成学业,这成了他最大的遗憾。因此他决定做生意赚够100万后,就重新回学校念书。但当他赚到100万后,由于已经拥有了一个企业,要对员工负责,所以没办法回学校念书了,他就只好利用业余时间自修,这养成了他每天晚上都要看书的习惯。他说为了避免晚上看书入迷忘了时间,影响第二天的工作,每次看书时,他都要设定闹钟。
正是这种热爱学习的态度,使李嘉诚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超人。他在经营塑料工厂时,订阅了很多世界著名的塑料工业杂志,从中了解世界市场和新产品技术。一次他在杂志中发现美国研制出一种新的制造塑料产品的机器,但价钱要2万美金,他买不起,他就决定自行研制。
他勤奋地学习有关知识,36个小时不眠不休,最后成功地制作出了同样性能的机器,但成本却只有美国机器的十分之一。这部机器制造出来的塑料产品为工厂赚了不少钱,从此李嘉诚工厂的资产以每年至少10倍的速度增加。这就是热爱学习为李嘉诚带来的好处。
比尔?盖茨也是一个热爱学习的榜样。大学期间别人热衷于谈恋爱,他却热衷于电脑软件和看关于财经的书籍。他认为看书比谈恋爱更好玩。
比尔?盖茨喜欢学习,学习使他拥有了丰富的知识,使他不仅在软件方面有了独特的贡献,而且在企业管理上也创出了一套适合现代企业的方法,这就是期权制,让主要员工获得公司股票的期权。不是说微软创造了上百个亿万富翁吗?现代很多大型企业都采用了微软的管理方式,我觉得,比尔?盖茨在管理方式上的贡献比他在软件方面的贡献还更重要。
任何一个成功者,都是通过学习才开始走向成功的。终生学习,才会终生进步。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学习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原地踏步的。人的知识不进步,就会后退,知识就像机器也会折旧,特别是像电脑方面的知识,数年不进步,就会面临淘汰。一个人要成长得更快,就一定要喜欢学习,善于学习。
毛泽东就更是一个读书迷了。他在临去世前的几个小时,由于眼睛已经看不见了,还要秘书为他念他所喜欢的书。
犹太人说:没有知识就不能成为真正的商人。毛泽东说:“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知识能改变命运。
要点:
你能得到多少,往往取决于你能知道多少。知识能改变命运。
第四章 培养终生学习的态度成功者只是运用了正确的方法
为什么有人成功?有人失败?
在我的生活中也曾有过无数次失败。记得大学毕业后近5年的时间里,我尝试做了很多事,但却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当时我深陷在成功者是真的比我优秀的想法里,对自己深感失望。
那天我的一位朋友来看我,他父亲是我在内地的同事,因此他曾在我任教的学校和我在同一间宿舍里生活了一年。他初中文化,工作后因工伤断了一根手指,20多岁就开始病退在家。我正式调来深圳后,帮他在学校找了一份保安工作,但他干了不到三个月就辞职了,从此我们失去了联系。
没想到过了六七年他会来看我,我很高兴。他告诉我他在内地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老总,我听了差点吓得跌个跟头。他说他离开学校后就去一家地产公司做销售员,由于工作努力,业绩突出,不久就被提升为销售部负责人。他们公司的主项是与大学合建教师楼。他发现现在大学教师收入很高,而教师宿舍都是一些很老旧的房子,教师又不愿意离开校园生活,因此都想在学校附近买商品房。
刚好他叔叔在内地开了家房地产公司,他认为当地的房价在全国大城市中是最低的之一,他决定回内地发展。他给他叔叔详谈了他的全套想法,他叔叔很赞同,决定让他负责大学城的开发。
果然大学城销售很好,引起了轰动。他说:有的顾客上午来看的房,到了下午就又涨价了。
因此不少大学纷纷找他们公司合作,业务量突飞猛涨。后来他叔叔干脆将公司的主项转到了大学城的开发,并任命他为总经理。
他的成长让我感叹了许久,从他身上我发现成功者其实跟我们一样地普通,他们之所以成功,只是因为他们运用了正确的方法。
记得读初二时,学校举办背英语单词竞赛,我考得很差,但同桌却是全年级第一名,那时我也认为是自己记忆力不好。后来同桌告诉了我他记单词的方法,将单词分类,将加了后缀和相近的单词归类在一起,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就在心里默默记诵。我采用了他的方法,并按自己的习惯将单词重新分类,不仅上学、放学路上记,临睡前也在心里默默地记一遍,结果到了初三,在学校的背单词竞赛中,我就成了第一名。
这个体会让我知道,成功者运用的方法,我也一样可以学到,也一样可以运用去取得成功。
生理学家研究认为人的神经系统是一样的。难道你的神经系统不一样吗?那不是有“神经病”吗?既然神经系统都是一样的,那别人能做到的,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到呢?
成功者只是运用了正确的方法,而且他们的方法我们一样可以学到,一样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取得成功。因此向成功者学习,向优秀者学习就是成长的捷径。
成功者用几十年摸索出来的路,我们没必要再用几十年去摸索,我们只要从他们那里学习过来就行了。就像我要去你家里,最快的方法当然是你带我去,因为你最熟悉这条路了。所以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的工作,进步最快的方法,就是去找你这一行业的最优秀者,向他学习。
多见世面,增长见识,去跟最优秀的人接触、交谈,就是学习的捷径。
如果你在你的朋友群中是最优秀的,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肯定是坏事!你最优秀说明只有你能教给别人,别人教不了你,你就得不到进步。你永远要交往那些积极上进的人,有真才实学的人,比你更优秀的人,多跟他们接触,你就会越来越进步。就跟下棋一样,找一个比你水平还低的人下,你的棋只会越下越臭;你应该去找高手,他们让你四五个子也没关系,面子是一种虚假的东西,跟高手下才能取得快速的进步。
现在年轻人择业往往考虑的是企业的规模和薪金的高低,这是目光短浅的做法。其实年轻人的路还长,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学习,取得经验,因此,首先要考虑的应该是在这里能学到些什么,对自己未来的发展有什么帮助,这才是有长远眼光,而不是工作的稳定性和收入的高低。所以要跟成功者学习,跟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
我们办培训中心的时候,很多员工学到了方法后,都自己办起了培训。有人还问我:“你生不生气啊?他成了你们的竞争对手。”我说:“不会啊,这说明我们这里还是一所培养人才的大学。他个人能有更好的发展,我们祝福他。”
在体育界,大家都知道教练的作用非常重要。湖人队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拿过冠军了,但请了曾多次带领公牛队夺冠的杰克逊当教练后,队员并没有变,湖人队当年就取得了NBA的总冠军。还有中国的那支破球队,喊了几十年也没冲出亚洲,米卢做了教练后,就取得了世界杯的入场券。有人说米卢是运气好,少了日韩的竞争。但只要看过全部分组赛的,凭着良心说,那届国家队就是踢得最好的一届。
运动队需要教练,教练的作用很重要;其实人生也需要教练,教练的作用也很重要。我们的人生教练就是那些成功者、教师和一些好的书、好的课程、好的CD、VCD,以及我们周围的所有能帮助到我们的人。
你要成功,需要人生教练。
要点:
成功者只是运用了正确的方法,他们的方法我们一样可以学到,一样可以运用到生活中取得成功。
第四章 培养终生学习的态度模 仿
独特并不是独一无二,而更多的是一种综合,一种借鉴。
很多人问成功有捷径吗?如果你认为捷径就是一步登天,这样的捷径当然是不可能有的。其实真正的捷径就是少走弯路,少走弯路就是捷径。
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节目,有次邀请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讲座,给我启发很大。林毅夫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他曾是国民党军队的连长,后来只身偷渡从金门游泳到厦门,日后考上了北大,又去了美国哈佛考取了博士学位,当时是我们国家经济智囊团的成员。
当我们在大力提倡民族创新精神时,林毅夫却认为现阶段中国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模仿。因为创新要投入巨大的财力物力,因为是创新,走别人没走过的路,因此失败的可能性也很大。而模仿是将别人成功的经验直接拿来,省力省钱,又不会走弯路。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经验不也证明了模仿的优越性吗?美国为什么提倡创新,因为她走在世界的最前列,无处模仿。中国的捷径就是模仿,将先进国家的成功经验模仿来用。
善于学习是一种能力,是人生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其实人生成功也是这个道理,善于学习中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就是模仿,要学会模仿。
前不久福州一个最大的书商请我去讲课,其间和我聊起了他的发迹史。他原来在广州给一个书商打工,负责给沃尔玛配送货。老板总是要将具体的事交给员工做,因此他熟悉了全套的程序。当听说沃尔玛要在福州开店时,他就辞工回家,注册了一家文化公司。当沃尔玛开业后,因为他熟悉配送货,因此成了沃尔玛的配书商。不久又有一系列超市开张,因为他有为沃尔玛配货的经验,因此也理所当然地取得了这些超市的配货资格,于是他的生意也就越做越大了。
这就是懂得学习和模仿的效果。在一个人的成长阶段,薪资应是第二位的,重要的是要为成功的人工作,为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效力,并从中学习经验,然后拷贝这种成功,这就是捷径。
台湾巨富辜振甫出身于富商家庭,但他年轻时隐姓埋名,只身去了日本,从公司最基层的员工干起,学习日本企业的管理经验,为日后管理家族生意打下了基础。
比尔?盖茨在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演讲中曾对学生建议:“我不认为你们有必要在创业阶段开办自己的公司。为一家公司工作并学习他们如何做事,会令你受益非浅。”
我们从小就有着梦想,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总想着实现自身的价值,过上好日子,难道我们工作就是为了这每月的一二千元工资吗?最后我们终将每日为生活操劳,为一些烦杂的琐事费心。
我们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能有更好的发展,因此要为成功者工作,要找一项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工作,要能在工作中不断地学习进步,积累经验,为我们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
有人问:“你强调模仿,总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没有创新,你会成功吗?”
模仿不是要你简单地照搬,模仿是一种综合,是一种扬弃。没有模仿,哪来创新?有位哲人说:“这个世界上没有发现,只有找到,因为你发现的东西早已存在那里,你只不过是找到它罢了。”大清著名的学者纪晓澜,他从不写书,只是编书,他认为所有的思想古人都已有了,你只要整理汇编出来就行了。
我学习别人的,但最终却是为了变成自己的。这就好像阳光照耀着树木,但是树木还是以树木的方式生长,而不是以阳光的方式。
要点:
模仿成功者就是成功的捷径。
第四章 培养终生学习的态度谦虚才能学习得更多
老子说:“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百川之所以都汇流于大海,因为大海处在最低的地方。
什么叫虚怀若谷?装满了水的杯子,再往里面倒水是倒不进去的,你只有始终保持一种空杯子的状况,才能吸纳更多的水。
我每次办培训的时候都能遇见一些五六十岁的总裁级的人物,令我惊奇的是学习态度最好的就是他们。每次讲座的时候,他们都听得最认真,记得也最认真。我常常感叹,年轻人反而不如他们好学。因为他们经历丰富,一生都在不断地追求进步,所以他们才真的懂得知识的重要性,尊重知识,这也正是他们能成功的原因。而且作为他们都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还能放下身份来学习,这本身就表现了一种做人的品格。
反而很多年轻人,感觉向别人学习,请教别人很没面子。谦虚是一种美德,不耻下问或者喜欢请教别人也是一种美德,这并没有什么难为情的。聪明人就是最爱学习,也最会学习的人,请教别人其实比看书的学习效果更好。要不,为什么我们读书时有了教材,还需要教师呢?
要记住谦虚才能学习得更多。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才是真知。做人要保持谦虚,不要不懂装懂。
记得读大学时,教高等数学的老师讲了一道例题后,就布置了书后面的一道作业题,我们几个同学做了半天也做不出来,就去问那个老师。结果那个老师劈头盖脸就把我们骂了一顿,说:“上课讲的例题不是一样的吗?你们怎么不认真听呢?”然后很生气地就开始讲那道题,但讲着、讲着,他自己也做不下去了,就说:“我还有事,明天再给你们讲。”
其实那道题看起来与例题很像,但做起来完全不是一回事,我还记得是黄正中书后面的一道题。结果到了第二天他看见我们就想躲,估计他一直没做出来。因为大学生是不轻易问老师的,我们去图书馆查过很多资料都没做到,才问他的。
这件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懂得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远不要好为人师。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说“不”和说“是”的自由。幼年时我们在父母的羽翼下成长,渐渐长大后,为了显示我们的独立和存在,我们开始有了反叛情绪,开始对父母说“不”;甚至有些时候根本不需要说“不”,我们也会说“不”;还有些时候我们心里很想说“是”,但我们宁愿说“不”。如果父母坚持要我们把头发剪短,我们会故意留长发;反之,如果父母要我们把头发留长,我们就会剪个短发。
到了成年后,我们就更喜欢说“不”了。人不需要多少聪明才智就可以说“是”,因为当你说“是”的时候,没有人会问你什么?因为你既然都已经说“是”的,又何必解释和争论呢?但是当你说“不”的时候,别人一定会问你“为什么?”“不”表现了你的聪明,显得你不盲从,给你自由的感觉。
生命中说“不”的机会比说“是”的机会多,但说“不”的聪明只是在卖弄自己,惟有说“是”才有和谐,才可能从别人那里得到益处。别人有100条缺点你没看到,没有损失,但有1条优点你没学到,那就是你的损失。学会说“是”才是人生中的大聪明。
说“不”的自由是非常幼稚的自由,如果一个人终其一生都陷在“不”里面,成为一个永远都是在说“不”的人,那就代表他已经停止了成长。人要学会说“是”,不仅孩子要学会从父母的话语中找到“是”,我们也要善于从别人的话语中发现“是”,这并不是教你盲从,这是要你善于去寻找共同点,去寻找和谐,去发现别人的优点。其实人都需要经过一长段时间的学习和成长,才能成熟到既说“是”,却还能保有自由的权利,说“是”而不沦为他人的奴隶。
一个人有本事是件值得佩服的事,如果再能用谦虚的美德来装饰,那就简直值得敬佩了。
要点:
谦虚才能学习得更多。
第四章 培养终生学习的态度看书的方法
谈到看书,我介绍一点我看书的方法。除了那些休闲的书,只要是你需要认真看的书,看的时候就一定要拿笔,不拿笔就不要看书。看到重要的地方,就划出来,有什么样的感受,就在书中写出来。看书时,不要太相信你的记忆力,过不了多久,你就会遗忘的。
我几年前看过的书现在大都遗忘了,但我只要拿起那些书,看到我以前画的重点和写的感受,我就能马上回忆起来。
看书要看自己有兴趣的书,这样看书效率才高,印象深刻,而且吸纳得更多。年轻时,因为确定不了人生的方向,看书就要广泛涉猎,要有广博性;成人后,时间有限,看书就要专了,而且要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带着目的看书,只是吸取自己需要的书中精华,不需要的就跳过去,这样看书的效率是最高的。我现在能短时间内大量阅读,都是用这样的方法。
总有人问我:“你好像什么都懂一样?”我回答:“其实我能知道这么多,只是因为我看书的数量,是你们的十倍、百倍。”
看书、学习、思考,人生才会不断地进步。
要点:
你要知道得越多,你就要学习得越多。
第四章 培养终生学习的态度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
我觉得这句话不够完整,应该是: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知识可以转化为力量。如果你学了满腹的知识不去运用,那就像一枚金币藏在了地下。你只有把它挖掘出来,并拿去使用才能体现出它的价值。
学是为了用。你所学习的一切,最主要的目的还是为了用。邓小平最喜欢看的就是地图和字典,这两者都是最实用的工具。
读大学时,我们班有几个同学都是很喜欢看书的,其中还有几个被我们称为书迷。上次同学聚会,大家还在笑,说他们这么喜欢看书,反而是我写了书。其实原因就在于,他们虽然看的书多,但却没有去用。我看的书可能不如他们多,但我看了,就去运用。
学了只有去用,才能体现出你所学的价值,否则学习也只是在做无用功。
要点:
运用知识才是力量。
永远追求持续不断地改善。
第五章 做就要做到最好做就要做到最好
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先生曾谈到过经济学上的边际分析。
假如有三个金矿。在第一个金矿里,每花1块钱成本就可生产市值5元的金沙;第二个花3块成本可得5元金沙;第三个要花4元成本才可得5元金沙。在这三个金矿中,第三个最接近边际。若金沙因需求变动而有所变动,第三个金矿的资产净值会有最大的百分比转变。以如上的数字为例,若金沙市值上升1元,则第一个金矿的盈利上升25%,第二个上升50%,而第三个的盈利却上升100%。若金沙下跌1元,盈利下跌的百分率也与上面一样——第三个金矿下跌100%。若金矿下跌1元以上,这个边际金矿会首先关闭。
无论是办公司还是做人,在边际上的都是最容易被淘汰的,是风险最大的。因此无论做什么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这样才有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而且做到最好了,占领的市场才能最大,利润才能最高。
史玉柱就说过:他永远只做行业中的前三名。而吉列刀片的总裁却更有魄力,他说:“要么第一,要么第二,要么退出。”
杰克?韦尔奇在GE有一个著名的经营管理思想,就叫第一第二战略,也就是只保留在行业中处于第一第二的企业。
曾有中国企业家问他:“作为一个中小企业,我们没有足够的钱,实力不够、资源和品牌不够,即使拼了老命也很难达到第一第二,我们如何学习你?如何实行你在GE所推行的第一第二战略?”
对此,杰克?韦尔奇反问道:“你是不是在你的细分市场当中希望成为第一名?你是不是在你的特定的发展领域当中希望成为第一名?”
人如果还不能在大的方面成为第一,就力争先在小的方面成为第一。事实是,第一第二不是一蹴而就的,你可以首先努力成为你所在的街区的第一第二,然后逐渐成为你所在的城市、你所在的国家的第一第二,最后再成为世界上的第一第二。犹如你不能成为第一CEO,你可以成为第一面包师、第一鞋匠、第一服装师。
第一第二战略更是指人做事的一种精神,就是永远要做到最好,如果你不能在你所从事的行业中成为第一第二,你就不能算做到了最好。人就要永远抱持这种做就要做到最好的态度,即使我们开始从事的只是一件小事,但是我们也要力争做到最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能成功。
那我们如何才能做到最好呢?
第五章 做就要做到最好“集中”是所有成功者的法则
在一个晴朗的天气,将放大镜放在报纸上,离报纸有一小段距离。如果放大镜总是在不断移动的话,报纸是永远也不会被点燃的。然而放大镜不动,你把焦点对准报纸,阳光就会聚焦在报纸上,报纸就会燃烧起来。要善用太阳的威力,就要将所有的光和热都聚焦在目标上。如果你总是游移不定,即使有伟大如太阳的能量,也是无法燃烧的。
最近研究兵书,发现攻势的原则有三种形态:正面攻击;突破攻击;迂回攻击。
“正面攻击”好似以推土机的推力正面向前推进,以全面攻击使敌人溃退。“突破攻击”就像把铲雪机的尖锐的刀锋戳入障碍物那样,冲入“敌阵”。“迂回攻击”则是避开敌人强固的防卫据点,从侧翼攻击。
英国著名军事战略家李德?哈特研究了290个战例,结果发现以正面攻击打胜的例子只有6个。而且这6个都不是一开始就计划要采取正面攻击,而是在战斗的过程中,迫于需要而改变战术的结果。
同样道理,生活、环境中的种种困难就像障碍物挡在我们面前,阻挡着我们取得成功。我们要突破这层障碍物,就要像攻击战一样,不能发起全方位的进攻,也就是不能要求全方位发展,四处出击去寻找成功的机会。人的精力有限,我们只有将有限的精力集中在最适合发挥我们潜能的某一个方面才容易取得突破。我们必须按自己的环境、条件选定一个人生的目标,集中力量向这个目标发起攻击,才可能有所成就。
人的智力和能力会有差异,有人强一些,有人弱一些。但强的人不一定就比弱的人能取得更大的成功。就像战场上两军实力会有强弱之分,但真正的强者是善于集中优势兵力攻击对方的弱点,这样在局部上你就是强者。同理,在人生路上,我们能集中精力去发展我们的某一项专长,我们就比那些聪明但四处出击的人占优势。所以集中精力正是人生成功的要诀。
李德?哈特说:“如果把战争的原则凝缩为一个词——那就是‘集中’。”
其实你看古今中外各种兵法,其核心无非就是要善于制造局部的优势。在不重要的地方做出牺牲,以便在重要的地方获得优势。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所谓欺诈,所谓“声东击西”、“奇袭”,无非就是要分散敌人的兵力,捕捉敌人的弱点,以便自己集中力量获得优势。
窦文涛在“锵锵三人行”中调侃:一位老红军战士谈到毛泽东的战略思想,说白了就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其实这正是聪明的战法。打不赢还要打,那不是傻吗?我们的人生也要这样,避开那些我们不可能取胜的领域,只投身入我们能够赢的人生战争。
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面对蒋介石武装到牙齿的800万军队,解放军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毛泽东善于集中兵力,避其锋芒去打击蒋介石的薄弱环节,形成了我军在战斗中的局部优势。就像一个人将五根手指都伸出去是没有力量的。但我们可以将手指缩回来,攥成一个拳头再打出去,就力量无穷了。
我总觉得人的差异是不大的,那为什么有人成功却有人失败呢?其实关键也在于“集中”两个字。成功的人能集中精力,而失败的人精力却总是分散的。
在传媒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一个人围着一件事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围着你转;一个人围着全世界转,最后全世界可能都会抛弃你。”
其实在人生中也是这样。人总在四处寻找生意,了解别人是怎样成功的。我认为去寻找生意的人,是很难取得成功的,起码不太容易取得大的成功。真正能取得成功的人,总是发挥自己的特长去创造生意。特别在现代,商品经济发达,人们的生意头脑都很敏锐,都在捕捉成功机会,而只有那些真正有特长的人,才能创造出一种别人无法替代的生意领域。所以培养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点,才是现在的成功之道。
其实培养自己的特长,发挥自己的特点,也就是要走专业化的道路。我的一些高中同学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做生意了,他们总在四处找生意,弄到一笔算一笔,武汉话叫“撮虾子”。但多少年后,我回去时他们还在靠这种方式做生意,我对他们说:“找不到人生方向的时候,要赚第一桶金的时候,可以用这种方法,但最后一定要走专业化道路,这样才可能长期发展下去,才拥有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位书商对我说:“你太划算了。一个电话打到纸厂,纸厂就将纸运到印刷厂,印刷厂印出书后就送货到仓库,我从仓库拿货帮你销到全国,再将款汇到你的账上。你在全国各地游玩,钱就自动进了你的口袋。”
我回答说:“全国像你这样的书商我可以找几百个,但全国像我这样的人只有一个,我是无可替代的。”
无论个人还是企业要能持续的成功就要做到无可替代,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才不会被淘汰。
即使要从政,走专业化道路也更有效。
记得毛泽东在给他最疼爱的儿子毛岸英的信中就说:“现在不要过早地从政,应该努力学习专业。”我见到很多人在一些小单位里,为了一些芝麻绿豆大的官,不辞辛劳,吹牛拍马,阿谀奉承。实际上这是一种既愚蠢又眼界狭窄的方法。做人如果能在专业上出类拔萃,就很容易获得良好的名声,也就很容易超越众人而赢得领导的青睐。而且中国的传统大家总是容易佩服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瞧不起那些不学无术的向上爬者。这样你也很容易得到众人的支持。所以先把精力用在专业上,力求在专业上出类拔萃,正是一种事半功倍的好办法。
我并不关心你具有多少能力、才华和能耐,如果你无法管理它,将它聚焦在特定的目标上,并且一直保持在那里,那么你永远无法有多少成就。
那个能射到鸟的猎人,决不是去追逐满林子的鸟,而是一次只瞄准一只鸟。你必须学会舍弃其余一切的欲望,而专注于你最强烈的欲望。能否专注,是你能否达到目标的关键。
其实寻找一点突破,也是突破人的防卫心理的一种很好的方法。
比如一道大坝,洪水正面冲击,大坝不容易被冲垮,但只要小小的蚂蚁在里面做穴,洪水来临,则大坝整体都会崩溃。
人的防卫心理也正是如此,只要有一点突破,则整体都会变得软弱。
如果一位先生首次和女士约会,就急切地想拥抱接吻,后果自然是女士的一巴掌。
聪明的先生往往是这样做:坐在长凳的一端,先斯斯文文地和女士谈话,融洽感情,然后随着谈话的热度增加,一点点地向女士挪近,无意之中轻碰女士的手,如果女士没有明显地躲闪,就温柔地握住……
许多聪明的推销员总是对顾客说:“拿起来看看嘛!买不买无所谓。”先提出容易为顾客接受的条件,寻找突破口,再逐步激发顾客的购买欲。
日本有家公司推出一种类似中国赤脚医生背的药箱,里面放了各种家庭常用药,但这种产品推向市场后却很少家庭购买,大家均认为买一箱药没必要。为此公司出了一个新招,派推销员挨家挨户送货,对家庭主妇说:“这箱药先放在你家,如果你真觉没用,我过一星期就来拿走。”家庭主妇想:反正这箱药放在家里也不碍事,需用时就用,没有用就让他们拿走。所以都爽快地同意了。
但药箱里的药都属于家庭常用药,谁家都难免会有磕磕撞撞,用起药箱来自然方便。所以一星期后当推销员来取药箱时,发现十有八九的家庭都已用过了。她们自然也就得买下这箱药了。
这种方法也曾诱导我买了一套我并不怎么中意的西服。
那是去内地旅游的事。本来外出游玩自然不会去买衣服,但我突发好奇心,就去西服店转转。
当时售货员见我远远地盯着一套西服看,就说:“拿下来看看嘛!”
“不用了。”
“拿下来看看,不买无所谓的。”
我听了就将西服取在手中看。
这时小姐又说了:“穿在身上试一试吧!试试才知道好坏。不中意我再放回去,反正我也没事,没关系。”
我一听不好意思拒绝,就穿在身上试一下,谁知那套西服竟那么合身,我一时也挑不出毛病,弄得又不好意思放回去,结果稀里糊涂地买下来,可回家就后悔得不得了。
当你觉察到别人有戒备心理,这时千万不要发起全面的进攻,这只会使对方更加退缩;聪明的做法是:寻找对方最薄弱的环节,力求取得一点点突破,则随之对方整体都会崩溃。
要点:
“集中”的原则,是一切成功者取胜的法宝。
第五章 做就要做到最好做自己喜爱的事
如果你们和我有任何不同的话,那就是我每天起床后都有机会做我最爱做的事,天天如此。如果你们想从我这里学什么,这就是我对你们的最好忠告。
                             ——巴菲特
有位医生在医学研究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别人说他是天才,他却伤心地说:“我辛苦研究了27年,他们却说我是天才,”一句话将他27年的辛勤努力都抹杀了。
画坛的一代宗师齐白石,也从不认为自己是天才。齐白石以画虾著称,但他在画螃蟹上也下过很大功夫。他开始画螃蟹壳时只用一笔,但画了很多次都不满意,就改为画两笔,但仍然不满意,最后用三笔画一个螃蟹壳。三笔画出来的螃蟹壳表现出了层次感。就这样齐白石仅仅为画好螃蟹壳就用了20年时间,直到70岁时才成熟。
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换句话说,对于成功而言,智商只占1%的重要性,其余的99%要靠辛勤的努力。
其实,一个人要能为事业流下99%的汗水,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要不世界上成功的人为什么永远只是少数呢?这个世界上大多数人事业不成功,不是因为智力问题,只是因为他们对事业不能全身心地投入。
日本左川捷运公司的创始人左川清,白手起家,在短短的30年间,创造了年营业额超过3000亿日圆的日本商业运输业中最大的公司。有人问他成功的秘密,他的回答很简单:“因为我一直在拼命地干。”左川清以自己的勤奋,写下一条墓志铭:“这里躺着一个一生额头上流着汗水拼命工作的人。”
还有拿破仑,书上说他精力充沛,每天只睡五六个小时,从不知疲倦,有4个秘书跟他一起工作,都感觉吃不消。用这样的精力投入工作,还有什么样的伟业是不能成就的呢?所以拿破仑说在他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字眼。
像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成功者,往往都是工作狂,他们精力旺盛,仿佛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但一个人怎样才能达到这样的工作状态呢?我不相信人仅凭毅力就能做到这样,要能如痴如狂地工作,首先就得热爱所献身的工作。
爱因斯坦曾说:“那种使我合宜地投身于工作的感情状态,就像一位献身者或一位情人的感情状态。”
试想,如果我们也能像爱因斯坦,像拿破仑,像左川清那样投入工作,我们又怎么会不成功呢?
所以,成功说困难也困难,说不困难也不困难。杨振宁说:“一个人要出成果,因素之一就是要顺乎自己的兴趣,然后再结合社会的需要来发展自己的特长。有了兴趣,‘苦’就不是苦,而是乐。到了这个境地,工作就容易出成果了。”
我从来没听说过一个因爱好而工作的人会不成功的。因为爱好,他就能全身心地投入。而一个人在工作上取得成就的大小,往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情感投入的多少。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尼尔?戈尔曼出版了一本叫《情商》的书。为了比较智力的高下,人们引入了“智商”的概念,相较如此,戈尔曼引入了“情商”的概念,并认定这比智商更为重要。现在人们不仅接受了“情商”的概念,甚至认为“情商”标志着文化上的一个转变。
美国教育家尼尔?普斯特曼在谈论现代教育时说,学生“进入学校时像个问号,而离开学校时像个句号”,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这种教育,学生的个性被泯灭了,才情被淹没了,智慧被冰封了,这种教育无歌也无诗,精神家园荒芜萧索,创造之树枯萎凋零,想象之鸟不再高翔。
在教育上,我们总是逼着学生学习,从来不去注意他们的情感、爱好,一味强调智力、能力、知识的作用,也就必然使学生认为学习很苦,于是我们就大力宣传勤奋和毅力,什么“学海无涯苦作舟”,“头悬梁,锥刺股”等,而一个没有爱好、没有情感投入的人,再怎么努力也是不能取得最高的成就的呀!世界上有哪一个取得杰出成就的人,从事的事业不都是自己的所爱呢?
在现代管理学中,大家热衷于时间管理。人不是机器,怎么可能不考虑情感的投入,而只机械地管理时间呢?
爱迪生原来天天十几个小时泡在实验室。别人问他:“是什么原因使你能那么辛勤地工作?”爱迪生却说:“我工作过吗?我从来就没工作过,我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喜欢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投入热忱,其实就是最好的时间管理,能创造最好的工作效率。
毅力、勤奋,只能帮助人完成工作,惟有情感的投入才能使人成就伟业,所以“情商”比“智商”更为重要。
金融界的传奇人物巴菲特建议:“当你出去工作时,要为一个你钦佩的人的组织工作,因为这将令你兴奋。”
要为你钦佩的人工作,更要做你喜爱的工作。如果你工作,而又不喜爱你的工作,那就像为钱结婚一样。
有位年轻的俊男娶了一位大款老太太,在面对人们的困惑时,他自揭谜底:“人们想用钞票时,从不看它的发行日期。”
为钱结婚也行,你得到了一样你想要的东西——钱,但同时却失去了更重要的另一样东西,你的情感和家庭的温馨。如果你对生活的要求很低,你尽可以为钱结婚,如果你对人生充满憧憬,有更高的要求,那为什么不争取两全其美呢?
人生也是这个道理。赚钱很重要,但快乐更重要,体现自身的价值更重要。
其实一般人的生活方式通常都是本末倒置。他们想先拥有更多的钱,更多的东西,然后再去做想做的事情,他们说:“我真的不是很喜欢这份工作,但我准备去干10年,有了基础后,我再去干我喜欢的工作,这样我就会成为快乐的人。”
这样的方式注定不会成功,要将顺序倒过来才对。首先你必须成为真正的自己,去做你最喜欢的事,需要去做的事,这样你才会焕发出全部的热忱,并坚持到底,取得成功,拥有你想要的事物,成为一个快乐的人。
在人生的旅途中,最糟糕的境遇往往不是贫困,不是厄运,而是精神和心境处于一种无知无觉的疲惫状态。感动过你的一切不再能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一切不再能吸引你,甚至激怒过你的一切也不再能激怒你,这时,你就需要寻找另一片风景。
人生中最悲哀的事情就是对人生失去了热忱和激情。
生活就要不断地挑战自己,不断地往前走。人生中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就是要投入你的热忱。如果说成功要有神灵相助的话,这个神灵就是热忱。热忱在古希腊语中的含义就是内心之神。
爱默生说:“人类历史上任何伟大或光辉的时刻都是热情的胜利。”
我是一个很懒的人。鹏贺文化公司的伙伴们给我的感触非常之深,他们是一群做事非常投入、非常有热忱的人,这种感觉刺激着我,也给了我压力,我都感觉会被他们的热忱逼疯掉。但我实实在在觉得,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些梦想,有一个目标,投入你的热忱。我讲过,人只有投入热忱的时候,大脑里才会分泌出内啡肽,你才会有一种快乐的感觉。
我喜欢有热忱的人,我喜欢那些做起事来还会热血沸腾的人。任何困难都会在热忱面前低头,热忱能成就万物。
比尔?盖茨是这样定义成功的:“关键在于你能从每天的工作中得到乐趣。对我来说,这种乐趣是与非常有魅力的人一起共事,致力于解决新问题。特别是软件开发,是最令人感兴趣的工作,我想我拥有最称心如意的工作,每次我们获得了一点成功,我就感受到了快乐,感受到了成功。”
挽救IBM于危难之中的奇迹创造者郭士纳,曾谈过一次影响他一生的经历:
在哈佛商学院读书的最后一年,郭士纳因为找工作经历了几次招聘面试,最后他将主要意向集中在麦肯锡咨询公司和宝洁公司身上。
那时,他是一个可塑性很大的23岁的青年。在应聘宝洁公司的面试过程中,负责招聘的高级经理问了他一个问题:“假设现在是星期五晚上,你得到了最新的市场调查报告,发现上个月的市场份额下降了20%,这时,你会在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取消所有的原定活动安排,而来到办公室想出一个应对方案吗?”
也许我们有些应聘者会撒谎,但西方的应聘文化中是诚实,所以郭士纳当时被这个问题给问懵了,虽然他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但他的反应就是:不知道。
于是毕业后,他就去了麦肯锡公司。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