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慧灯之光1-9 作者:慈诚罗珠堪布

_26 慈诚罗珠堪布 (当代)
  第三转法轮就更是认为,胜义谛是光明如来藏和空性,世俗谛是不清净的现象,将现象、光明与空性分得更清楚了。
  真正将二者结合起来的,就是密宗金刚乘。密法既不强调空性,也不强调光明,而是将空性和光明完全统一起来,光明就是空性,空性就是光明。
  在摩诃瑜伽最根本的续部——宁玛巴的《大幻化网续》里面,也是将光明和空性结合起来讲的。对有烦恼、有业障,没有证悟的人来说,今天我们看到的,就是不清净的现象;在真正证悟的人眼里,在佛菩萨的境界当中,我们看到的这些不清净现象都是清净的。
  我们不能说八地菩萨或佛看到的清净世界是颠倒的,而我们看到的不清净世界才是准确的
  如果一定要说我们现在的观念是准确的,修行到了八地的时候,不准确的东西都出来了,那修行就只是给我们增加了一些障碍、错误和幻觉。我想任何佛教徒都不会这样承认吧!
  当然,八地菩萨与九地、十地菩萨看到的坛城还有一点点差别。
  八地菩萨与佛看到的坛城是什么呢
  坛城的梵文发音,就是“曼扎拉”,也即我们平时说的曼茶罗,表示中间有核心,周边是圆圈的世界。
  这个坛城在中阴时候所有众生都能看见,临终时候的经历,有点像宇宙大爆炸前后的那种感觉——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识以及阿赖耶识都会消失、间断。而阿赖耶识是所有不清净现象的载体,当载体消失以后,就会出现一种光明的境界,这在密宗里面叫基光明或母光明,也即所有物质最基础、最原始的面目,大圆满里面也叫做死亡光明,因为通常情况下不可能出现,只有死亡的时候才会出现这种光明,所以,死亡的时候,需要母子光明相结合。
  什么是子光明呢?生前证悟的境界,叫子光明。
  生前证悟的成就者们已经现证了子光明,当他们在临终的时候,母光明一显现出来,就能立即将子光明和母光明融入一体,并安住于这种光明境界当中,这叫做中阴身的解脱。
  密宗即生成佛的上等根机不是很多,而中等根机者却很容易在中阴获得成就
  如果在基光明当中没有成佛,之后第一个出来的,就是佛的坛城,但对没有修行的人来说,坛城出现的时间就像闪电、流星一般,一瞬间就没有了;但在修行好的人面前,坛城停留的时间就比较长。
  达摩祖师的《悟性论》当中讲过一句话9,也完全是本来清净这个意思——众生与佛的差别,就是水和冰的差别。水在常温下是液态的,当气温降到零度以下的时候,它就变成了固体,但实际上它的本质是液体,只是变成了不同的形式而已。
  同样,我们的五蕴实际上就是五方佛。
  密宗双身像的真正含义也就是如此,最了义的密宗经典认为:佛父象征如来藏的光明部份,佛母象征空性,佛父佛母双运,实际上就是光明和空性双运。
  其他经典当中也讲,在别人用手指指空中的月亮的时候,我们不能看手指,而要看月亮。同样,我们不能单纯执着双身像的外在,而要清楚其中的内涵——明空无别,这是密宗最关键、最核心的见解。双身像就像一种语言、符号或图解词典,为我们揭示了明空双运的内涵。
  释迦牟尼佛讲显宗的时候,也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方法。佛知道,需要有不同的表达方法,才能度化不同根机的众生。
第七章 中阴愿词
  中阴愿词
  向诸佛菩萨求助之愿词
  ——摘自《深法寂猛密意自解》
  莲花生大士撰著并伏藏
  伏藏师噶玛朗巴开取
  慈诚罗珠恭译
  在自己即将死亡之际或于平时,应向诸佛菩萨求助。具体内容为:
  于三宝前敬献真实圆满供品与意幻供品,手持妙香,并以强烈信心作如下猛厉发愿:
  晓杰纳休比桑吉当相求森华,土界当丹
  安住十方之诸佛菩萨,具大悲者,
  巴,亲巴当但巴,宣当但巴,则哇当但巴,桌
  具大智者,具明眼者,具大慈者,众生
  喂叫嘶结尔巴南,土级王给尼德尔迅捷,
  救主,祈以大悲莅临于此,享用
  喔嘶就尔把当也即这比丘八西些。
  此等真实圆满与意幻供养。
  土界坚且南拉,亲比业西,则巴土界,杂巴
  汝等大悲圣尊拥有不可思议之遍知智慧、
  称利,就比尼特,森吉莫恰巴,阿瓦拉比,特
  大慈大悲、所作事业与救护之力。
  界间且南极,“且给没”西夏瓦德呐,界定德尼
  汝等大悲圣尊于“某某(亡者姓名)”自
  帕弱的呐桌,界定德呐喔尔,击亲部呐得,捉
  此世界前往他方世界,辞别此世、作大迁
  呐美,德阿呐且,加呐美,滚呐美,红宁呐美
  移、缺失友伴、苦不堪言、无依无怙、举
  策底囊瓦呐奴,桌瓦显德呐桌,门纳特波尔呐
  目无亲、此生隐没、投生他道、走进
  究,样萨亲波尔呐弄,那措特波尔呐究,力界
  黑暗、惨堕险地、深陷密林,
  王给呐得,滚巴亲波尔呐桌,加措亲布呐且,
  为业所驱、游荡荒野、漂泊重洋、业风
  力戒龙给呐德,萨策美比雪斯呐桌,业噢亲波
  吹送、漫无目的、入大沙场、大魔所缠,
  尔呐究,敦亲布呐森,辛机破那拉呐界相扎,
  于阎罗卒生大惊惧,以业堕入来世,不由
  力戒者巴拉样者巴拉呐究,王呐美,界波桌美
  自主、孤苦伶仃、独自前行之际,愿汝等
  巴尔桌谷比底拉瓦那,土界坚且南极“且给没”
  大悲圣尊为“某某”作无皈依处者之皈依处
  教美巴德拉佳作究,滚作究,红宁作究,瓦尔
  怙主、救助者,从中阴幽暗中获得救护,
  度门拿亲波利教休,力戒龙马尔亲波
  从业力赤风中得以回转,从阎罗大畏惧
  里多究,辛吉结扎亲波利教休,瓦尔度
  中得到救援,于中阴大关隘中获得护送。
  章让亲波利桌究,土界间且南土界得尔马穷
  愿汝等大悲圣尊此时大悲无有枯竭,担
  究,然大作究,安送森德马动究,文界丹驾
  当援军,不舍众生于三途,令其不失犯誓
  马也瓦尔,土吉休尼尔德琼休,桑吉当香秋
  言,迅速发出大悲之力。祈请诸佛菩萨为
  森华南机“且给没”德拉土界他当尼巴马穷究
  “某某”所发之大悲方便威力永不消减,
  土级颂休,森见利安比王德马动究
  以大悲摄持,令众生不为恶业所驱。
  滚却森吉瓦尔度独阿利教德所。
  祈请三宝拯救中阴苦难!
  自他一切众生当以强烈而虔诚之希求恭敬心,念诵此愿文
  三遍,之后念诵《中阴听闻解脱》、《中阴度险愿词》等。此《向
  诸佛菩萨求助之愿词》由莲花生大士所造,将于轮回未空之际永无止尽。
  中阴救畏愿词
  莲花生大士撰著并伏藏
  伏藏师噶玛朗巴开取
  慈诚罗珠恭译
  界玛!   呜呼!
  达呐册页品巴萨比测,  吾寿引业穷尽时,
  界定德尼聂底没当得,  此世亲眷无助益,
  让捏界波尔瓦多千杂拿,  独自踽踽漂中阴,
  家瓦西戳土级些琼呢,  寂猛佛发悲力已,
  马热门比麻仁色瓦效。  愿除无明深幽暗。
  嘎味桌当扎你界波尔前,  别离密友孤身行,
  让囊东波色宁恰尔底得尔,  自境空影现形时,
  桑机南界土级些琼尼,  诸佛发出大悲力,
  昂扎瓦尔度结巴没炯效,  愿无中阴惊怖难。
  也西萨味哦阿恰尔底得尔,  显现明慧五光时,
  目节目扎让窝细节尔究,  无畏无惧知自现。
  西当戳为各搜恰尔底得尔,  显现寂猛色身时,
  目节当托瓦尔多噢西效,  自信无恐识中阴。
  利安王给德阿弄赞拿,  感受恶业苦报时,
  家瓦西初德阿色瓦效。  愿寂猛佛扫诸苦。
  秋聂让扎浙东德尔赞拿,  法性自声雷鸣时,
  特亲秋界扎日界瓦尔效。  愿成大乘妙法声。
  加美力戒基斯章底得尔,  无怙跟随业行时,
  家瓦西戳大所加德所,  愿寂猛佛佑吾等。
  瓦恰力戒德阿弄赞拿,  感受习气业苦时,
  噢撒得味当怎恰尔瓦效。  愿现明乐三摩地。
  者巴瓦尔多贼得吉赞拿,  化生有之中阴时,
  寻罗德吉龙单莫炯效。  愿无颠倒魔授记。
  港德森把王给勒咱那,  何处以心能至时,
  利安车比结扎莫炯效。  愿无恶业迷乱怖。
  间三戳务阿嘎顿比测,  凶恶猛兽咆哮时,
  业给这比秋扎界瓦尔效。  愿成六字之法声。
  喀恰尔龙当门被得比则,  雨雪风暗所驱时,
  业西萨味拉默筒瓦尔效,  愿见明慧之天眼。
  热腾囊参瓦尔度森见南,  同类中阴诸有情,
  没色没将托热界瓦尔效。  愿无妒忌生善趣。
  新的宁梦这项滚比测,  饥渴烦恼交迫时,
  多滚擦章德阿莫炯效。  愿无饥渴寒热苦。
  学马怕米德戳同赞拿,  若睹来世父母合,
  家瓦些戳压因聂同效。  愿见寂怒之父母。
  嘎尔纪让王托尼先顿德,  投生自在能利他,
  参会检比利确托巴尔效。  愿得相好殊胜身。
  大聂吉比利确脱节尔尼,  吾获来世妙男身,
  通途探皆尼尔德桌瓦尔效。  愿见闻者速解脱。
  利安探皆基斯米中相,  一切恶业不跟随,
  所南港哟配相集中效。  愿诸福德随且增。
  港当港德界瓦得当得尔,  何处投生诸生中,
  策绕耶诞拉当家瓦尔效。  愿见宿世之本尊。
  吉马他的马想桌西得,  初生通言行念宿,
  接瓦站江莫界颂托效。  愿得不忘陀罗尼。
  云淡且穷中当拿措巴,  大中小之诸功德,
  图森筒瓦赞吉细节尔究。  愿稍见闻即通达。
  港德结尾野德尔扎细想,  生于何处皆吉祥,
  森见探皆得当但节尔究。  愿诸众生得安乐。
  家瓦些戳切各结扎当,  寂怒佛汝身如何,
  阔当各策采当相堪当,  眷属寿命及刹土,
  切记参窍桑波结扎瓦,  殊胜善妙相如何,
  得扎扩那尔大所界瓦尔效。  愿我等亦如是成。
  根桑些戳然间土界当,  普贤寂怒大悲心,
  秋聂南把达比定多当,  法性清净谛实力,
  阿强贼界这比巡拉吉,  咒师专修之加持,
  门兰大坝得讯者节尔究。  愿所发愿如是成。
  此《中阴救畏愿词》于轮回未空之际永无止尽。
  中阴度险愿词
  莲花生大士撰著并伏藏
  伏藏师噶玛朗巴开取
  慈诚罗珠恭译
  喇嘛耶诞夸珠措拉恰擦罗!  顶礼上师本尊空行诸尊!
  则瓦亲部兰囊中德所,  祈以大慈作引路,
  达呢车为扩瓦尔千比测,  吾因迷漂轮回时,
  图森滚森麻阳噢兰拉,  祈请传承师指引,
  挂接喇嘛南吉兰囊中,  不懈闻思修光道,
  因却夸珠错机加你较尔,  佛母空行作后盾,
  瓦尔多界比厂利抓德所,  祈度中阴怖狭道,
  养大作比桑机萨日救。  送往圆满正觉位。
  德莫扎部扩瓦尔千比测,  因猛愚痴轮回时,
  秋阳业西萨味噢兰拉,  祈请毗卢遮那佛,
  炯但南把囊杂兰那中,  引往法界智光道,
  因却样学玛译加尼较尔,  空自在母作后盾,
  瓦尔多界比厂利抓德所,  祈度中阴怖狭道,
  养大作比桑机萨日救。  送往圆满正觉位。
  写当扎部扩瓦尔千比策,  因猛嗔恨轮回时,
  美龙业西萨味噢兰拉,  祈请坏有金萨尊,
  炯但多杰森辉兰那中,  引往圆镜智光道,
  因却桑机宣米加尼较尔,  佛眼佛母作后盾,
  瓦尔多界比厂利抓德所,  祈度中阴怖狭道,
  养大作比桑机萨日救。  送往圆满正觉位。
  阿家扎部扩瓦尔千比测,  因猛傲慢轮回时,
  年捏业西萨味噢兰拉,  祈请宝生佛父尊,
  炯但认亲炯但兰那中,  引往等性智光道,
  因却玛玛各意加尼较尔,  玛玛各母作后盾,
  瓦尔多界比厂利抓德所,  祈度中阴怖狭道,
  养大作比桑机萨日救。  送往圆满正觉位。
  多恰扎部扩瓦尔千比测,  因猛贪恋轮回时,
  所多业西萨味噢兰拉,  祈请坏有无量光,
  炯但囊瓦塔意兰那中,  引往妙察智光道,
  因却故嘎尔没意加尼救,  白衣佛母作后盾,
  瓦尔多界比厂利抓德所,  祈度中阴怖狭道,
  养大作比桑机萨日救。  送往圆满正觉位。
  查多扎部扩瓦尔千比测,  因猛嫉妒轮回时,
  夏哲业西萨味噢兰拉,  祈请坏有不空成,
  炯但顿哟哲比兰那中,  引往成作智光道,
  因却但策卓玛加尼较尔,  誓言度母作后盾,
  瓦尔多界比厂利抓德所,  祈度中阴怖狭道,
  养大作比桑机萨日救。  送往圆满正觉位。
  瓦恰扎部扩瓦尔千比测,  因猛习气轮回时,
  兰吉业西萨味噢兰拉,  祈请持明勇士尊,
  化窝热怎南吉兰那中,  引往俱生智光道,
  因却夸卓措吉加尼较尔,  佛母空行作后盾,
  瓦尔多界比厂利抓德所,  祈度中阴怖狭道,
  养大作比桑机萨日救。  送往圆满正觉位。
  车囊扎部扩瓦千比测,  因猛迷现轮回时,
  阿扎解囊帮窝噢兰拉,  祈请寂猛诸佛尊,
  炯但些戳错机兰那中,  引往遣除怖畏道,
  样休戳目措吉加尼较尔,  怒空自在作后盾,
  瓦尔多界比厂利抓德所,  祈度中阴怖狭道,
  养大作比桑机萨日救。  送往圆满正觉位。
  界玛!   呜呼!
  南阔堪南扎热莫党项,  虚空诸界不为敌,
  桑吉同给相堪筒瓦尔效;  愿见蓝色佛刹土;
  且也堪南扎热莫党项,  一切水界不为敌,
  桑吉噶不相堪筒瓦效;  愿见白色佛刹土;
  萨也堪南扎热莫党项,  一切地界不为敌,
  桑吉色布相堪筒瓦尔效;  愿见黄色佛刹土;
  美也堪南扎热莫党项,  一切火界不为敌,
  桑吉麻布相堪筒瓦尔效;  愿见红色佛刹土;
  龙哥堪南扎热莫党项,  一切风界不为敌,
  桑吉将给相堪筒瓦尔效;  愿见绿色佛刹土;
  家村堪南扎热莫党项,  一切虹界不为敌,
  桑吉拿错相堪筒瓦尔效;  愿见佛种种刹土;
  扎哦色森扎热莫党项,  声光光芒不为敌,
  些戳然江相堪筒瓦尔效;  愿见寂怒浩瀚刹;
  扎南探家让扎西坝尔晓,  愿知诸声即自声,
  噢南探家让噢西坝晓,  愿知诸光即自光,
  色南探家让色西坝晓,  愿知光芒自光芒,
  瓦尔多让噢让给西坝晓,  愿悟中阴之自性,
  格森相堪温德揭瓦尔晓。  愿能现前三身刹。
  六中阴根本颂
  莲花生大士撰著并伏藏
  伏藏师噶玛朗巴开取
  慈诚罗珠恭译
  界玛!    呜呼!
  达拉杰尼瓦尔多恰地德尔,  此生中阴现前时,
  册拉龙梅雷咯帮徐尼,  寿命无常断懒惰,
  图森滚森麻阳兰腊杰,  趋入不懈闻思修,
  囊森蓝龙格森文杰尔夏,  现心转道现三身,
  目里兰杰陀比地错德尔,  仅获此番人身时,
  羊马兰拉多比地错门。  绝非悠闲散漫时。
  界玛!   呜呼!
  达拉目兰瓦尔多恰尔地德尔,  梦之中阴现前时,
  德莫弱尼瓦美帮徐尼,  不作放逸愚躺卧,
  占巴杨梅尼勒昂拉觉,  无散正念性中住,
  目兰宋尼者界尔哦撒样,  依梦修炼幻光明,
  德卓寻得内哇尔玛雪积,  莫若旁生酣痴眠,
  聂当文森哲比念领极。  应当梦明融合修。
  界玛!   呜呼!
  达拉森单瓦尔多恰尔地德尔,  禅定中阴现前时,
  南阳车比措南帮徐尼,  断除懒散迷乱众,
  杨梅怎没塔扎昂拉觉,  无散无执离边住,
  杰作尼啦丹巴脱吧尔夏,  当获稳固二生圆,
  夏娃帮尼贼节滚底德尔,  弃离琐事专修时,
  宁蒙车尾忘得马东休。  勿受烦恼迷乱牵。
  界玛!   呜呼!
  达拉切喀瓦尔多恰尔地德尔,  临死中阴现前时,
  根拉恰森信怎帮徐尼,  于一切法断贪执,
  单阿萨维昂啦马阳杰,  忆念窍诀无散住。
  让热杰美南奎样色婆,  自明迁往无生界,
  底续夏查理当扎拉咖,  临离有为血肉身,
  目大结吗因巴西坝尔夏。  了知无常幻化性。
  界玛!   呜呼!
  达拉邱涅瓦尔多恰尔地德尔,  法性中阴现前时,
  根拉昂扎皆郎帮徐尼,  于诸现象断畏惧,
  岗厦尔让朗热吧尔噢细节,  认识诸现皆自境,
  瓦杜郎策印巴西坝尔夏,  当知悉为中阴相,
  顿亲嘎拉投比低些嗡,  将遇重大关要时,
  让朗析出措拉马究休。  莫畏自现寂怒众。
  界玛!   呜呼!
  达拉者巴瓦尔多恰尔地德尔,  有之中阴现前时,
  顿巴贼节森啦宋旭尼,  心存专注之期望,
  桑博立皆戳啦南极特,  精勤衔接余善业,
  阿果嘎尼日络占巴尔夏,  阻止胎门忆回遮,
  娘惹大囊谷比低些因,  乃需真诚净见际,
  目色尔崩拉喇嘛压印滚。  观佛父母断嫉妒。
  切娃嗡娘美比罗荣波,  忽视死亡拖延者,
  顿美侧第夏娃哲哲尼,  频忙此生无义事,
  达热东落续拿信得车。  此生空返极荒谬。
  故噢西坝淡比拉求因,  真正急需乃正法,
  达达聂德拉球莫雪丹?  此时此刻何不修?
  哲琴喇米下尼德噶送,  成就上师如此言,
  喇米但阿森啦玛夏拿,  师教若未存自心,
  让给让涅勒瓦尔末节尔任。  岂非自欺自己者?
  滚球森及瓦尔杜德阿亲波里较巴尔杂德所!  祈愿至尊三宝救度中阴之剧苦!
  此《中阴闻解脱根本颂》于轮回未空之际永无止尽。
脚注
  1 古印度的人认为,左手是不干净的。
  2 候险阻处:世人为了报复敌人,常常会守候在险要的关隘处,从而伏击对方,使对方措手不及。此处引申为伺机报复。
  3 犏载莫移牛:将犏牛所承载的货物转移到黄牛身上。此处指推卸责任、转嫁过失等狡诈行为。
  4 四种阶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5 加行道:此处是指小乘的加行道。
  6 色法:这里的色法和前面色蕴不一样,色蕴包含了眼睛和眼睛看的,耳朵和耳朵听的等等,这里的色法只是指眼睛所见的色法。
  7 四魔:指烦恼魔、蕴魔、死魔、天子魔。烦恼魔指各种各样的烦恼;蕴魔指我们现有的这个不自由的有漏身体——不想痛的时候会痛彻心扉,想健康的时候却疾病缠身;死魔指不想死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死,想死的时候又死不了的那种不自在;天子魔是指我们经常遇到的修法不精进、不认真等魔障。
  8 原文如下:尔时,圣者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世尊如修多罗说:‘如来藏,自性清净,具三十二相,在于一切众生身中,为贪嗔痴不实垢染阴界入衣之所缠裹,如无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世尊复说:‘常恒清凉不变。’世尊,若尔,外道亦说我:‘有神我,常在不变。’如来亦说:‘如来藏常,乃至不变。’世尊,外道亦说:‘有常作者,不依诸缘自然而有,周遍不灭。’若如是者,如来、外道说无差别。”
  佛告圣者大慧菩萨言:“大慧,我说如来藏常,不同外道所有神我。大慧,我说如来藏,空、实际、涅槃、不生不灭、无相、无愿等文辞章句,说名如来藏。大慧,如来应正遍知,为诸一切愚痴凡夫,闻说无我生于惊怖,是故我说
  9 原文如下:离心无佛,离佛无心;亦如离水无冰,亦如离冰无水。凡言离心者,非是远离于心,但使不著心相。经云:不见相,名为见佛。即是离心相也。离佛无心者;言佛从心出,心能生佛。然佛从心生,而心未尝生于佛。亦如鱼生于水,水不生于鱼。欲观于鱼,未见鱼,而先见水。欲观佛者,未见佛,而先见心。即知已见鱼者,忘于水;已见佛者,忘于心。若不忘于心,尚为心所惑;若不忘于水,尚被水所迷。众生与菩提,亦如冰之与水;为三毒所烧,即名为众生;为三解脱所净,即名菩提。为三冬所冻,即名为冰;为三夏所消,即名为水。若舍却冰,即无
第七册
第一章 四依法
  一、总述
  1、四依法的内容
  很多佛经中提到过“四依法”,所谓“依”,即可靠、相信的意思。它告诉我们,在众多佛经中,我们可以相信什么、依靠什么。
  对每个修行人来说,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修行方面,四依法的四个标准,都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们时常会发现,佛陀第一转法轮、第二转法轮与第三转法轮的佛经内容有所不同,甚至有表面上看似矛盾、冲突的地方。该怎样去理解,如何辨别佛经的终极思想和暂时的方便说法,如何取舍了义和不了义佛经,这就是四依法所要诠释的内容。
  2、四依法的顺序
  不同佛经讲“四依法”时,顺序有点不一样——有些先讲“依法不依人”,有些先讲“依义不依语”,但实质内容都是一样的。
  按照《大涅槃经》的顺序,“四依法”具体包括:第一、依法不依人;第二、依义不依语。不论经典还是论典,只能依靠意义,而不能依靠语言;第三、依智不依识。只有佛所证悟的智慧,才是可以依靠、相信、依止的。除了佛的境界以外,凡夫与登地菩萨的“识”——八识、六识等都不可靠,都不能相信。因为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它们给我们提供的信息全都是错误的;第四、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
  3、四依法与闻思修的关系
  四依法与闻思修有着密切的关系:听闻佛法的时候,要“依法不依人”;思维佛法的时候,要”依义不依语”和“依了义经典,不依不了义经典”;修行的时候,则应当“依智不依识”。也即是说,修行的时候,不能修分别念,而应当修智慧。按理说,在没有证悟的时候,一切都是我们的分别念,都没有超出八识的范围,全都是有漏的世俗谛,其中没有证悟空性等真理。虽然就世俗谛而言,可以修出离心与世俗菩提心,但从胜义谛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可以修的东西,光明空性必须在证悟之后才可以修,这就是“依智不依识”。
  这四个标准所涉及、延伸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依法不依人中的“法”,就包含了八万四千法门,而其中的“人”,又含摄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整个《俱舍论》的内容,但因为篇幅有限,所以此处只是简单地予以讲解。
  二、详解
  (一)依法不依人
  概括而言,依法不依人有两种不同的内容,一个是佛经上讲的内容,另一个是论典中比较强调的内容。
  1、从释迦牟尼佛的经典来看,“法”指的是法性——诸法的本性=空性+光明;“人”是指从凡夫到佛陀之间的所有人,包括声闻、缘觉阿罗汉,登地以上的菩萨以及佛陀。
  也许有人会提出疑问:既然不依人,那是否连佛也不能依靠、不能相信?
  虽然从表面上看,佛陀是净饭王的太子,是由血、肉、骨骼等构成的五蕴综合体。甚至小乘佛教也认为,佛的身体是有漏的。因为有漏皆苦,故而佛陀的身体也属于苦谛。普通众生与十地以下菩萨的身体,更是血肉组成,属于有漏苦谛,没有什么可靠的。
  大乘佛法认为,在印度金刚座成佛、转法轮的释迦牟尼佛,只是当众生福报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为了度化众生,便以众生的福报与佛的愿力等因缘相结合,而在众生面前显现出的一个化身——多世累劫精勤修行,在圆满福慧资粮以后,示现成就,并任运自成地度化众生——虽然这种化身与佛的法身有一定关系,但却并不是佛的法身与报身,不是真正的佛,而是佛的一种形象。
  综上所述,一切万法,包括佛的化身在内,都是内心的显现,都属于世俗谛,随时都会变化,是无常、如幻如梦、千变万化的东西。唯一可靠的,就是从佛到普通众生之间所有众生的心的本性——如来藏空性。除此之外的其余诸法,都是业的显现。恶的业力显现出地狱、旁生等等;善的业力显现出天人、菩萨、净土、刹土等等。
  2、论典中比较强调的内容
  (1)何为依法不依人
  本来经典和论典就没有矛盾。经典强调的法性如来藏光明,论典中也承认。但论典所指的法不仅是如来藏空性,还包括教法和证法。教法指所有的经典和论典;证法是指戒定慧。
  在论典强调的依法不依人,也即学习和研究佛法的时候要相信、依靠正法或真理,而不能依靠人的名声、地位、势力的大小等等。要观察此人所说的话是否符合佛法的内容,是否符合事实,符合就可以相信;如果发现其言谈与佛法有所不符,则无论对方再有名声、再怎么样也不能盲目听随。
  (2)公案
  撰写《俱舍论》的世亲大师,跟克什米尔的达摩巴吒论师学阿毗达摩(论)时,发现师父的见解有问题,故在自己撰写的《俱舍论》中,表示了对师父见解的不满,之后在《俱舍论自释》中,也明显地批评过达摩巴吒的观点。
  世亲大师讲解《般若经》的时候,抱持唯识宗的观点,但他的一位著名弟子的见解却超过了世亲大师,是以中观观点解释《般若经》的。弟子站在中观的立场去破上师的唯识宗观点,就是依法不依人的具体体现。
  撰写《集量论》等许多因明论著的陈那大师,是印度非常著名的论师。他依止的第一位上师,秉持犊子部的见解。犊子部虽然也属于佛教,但却是佛教声闻十八部里见解最低劣的,与外道的见解十分相似——承认不可思议的自我存在。陈那大师并没有因为自己的上师承认不可思议的自我,就随声附和、人云亦云,反而故意做出一些行为来表示对上师观点的不苟同。
  他白天打开所有的窗户,四处寻找“自我”;晚上也在四周堆上木材点燃火,并脱光衣服坐在中间,然后虚张声势地假装观察自己的身体上有无自我。他的上师闻讯赶来,便问他在干什么,他装模作样地故意回答说:师父呀!我太愚蠢了!根本发现不了您所讲的自我!我想是否被衣服遮盖了,所以脱衣服寻找不可思议的自我。
  上师闻言,生气地说:你竟敢讽刺我的见解,不许住在此处!陈那大师只好顶礼而辞。
  撰写了《释量论》等七部因明论著的法称大师曾向陈那大师的一位著名门徒学习《集量论》。在听第一遍的时候,对《集量论》的理解相当于他的这位师父;听第二遍的时候,理解程度与陈那大师相仿;听第三遍的时候,便发现师父的观点有误,继而告知师父,使师父日渐意识到自己见解的不足,故开明地允许法称论师推翻自己的观点,并鼓励他撰写《集量论》解释,所以在《释量论》中,可以看到法称论师针对师父观点的辩驳,这些都是依法不依人的生动事例。
  令人钦佩的是,这些上师绝大多数是心胸开阔的标准善知识,他们不但没有因为弟子的叛逆而不高兴,反而允许弟子驳斥自己的论典,从而澄清了自己论典中的错误,以免误人子弟。历史上的众多高僧大德以他们的行为给我们做出了表率,明确地告诉后人,在佛法见解上,要依法不依人。
  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多德说过一句很出名的话:“我爱我的老师,但是我更爱真理!”这就是跟依法不依人同样的道理。
  (3)疑问
  这就捎带出一个问题:我们的上师们也是人。显宗密宗都强调,学佛离不开善知识,尤其是密法,更是非常强调善知识的重要性。既然依法不依人,是不是除了释迦牟尼佛以外,凡是以人的身份出现的所有善知识,都是不可靠的呢?
  不是,论典的意思是指,讲法者的身份并不重要,不论什么样的身份、地位、名气、福报,只要口里说出来的是正法,就可以执行;如果讲法者所强调的内容违背了大乘佛法,即便他名声盖世、如日中天,也一概不能接受。
  那么,如果自己的上师说的法、他的要求或者教诲与佛法有很明显的冲突,我们该站在什么样的立场上呢?从密法的角度来说,弟子是不能违背金刚上师教言的。这与依法不依人的标准是否有冲突呢?
  有些人遇到过这样的问题。首先不观察而盲目依止上师,最后发现上师的行为有问题,尤其是有违背大乘佛法的地方——以自私自利为基础,让弟子做很多不如法的世间法等等时,我们做还是不做呢?
  密法要求我们,在没有依止金刚上师前,一定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观察,看对方是否具备金刚上师的标准。在没有观察的情况下,是不允许依止上师的。
  关于金刚上师的标准,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智悲光尊者的《功德藏》等论典里讲得很清楚。但末法时代要找一个所有的条件都具备的上师,可能很多人一生都找不到。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只要对方能具备绝大多数的条件,尤其是最重要的条件,就已经很不错了。在依止之后,就应该把上师当成佛来看待。
  依止是什么意思呢?在小乘戒律里,依止上师只需一个简单的仪式,上师念诵三遍仪轨,就成为自己的依止上师,从此以后就要跟着这位上师学习。但密法强调,只要对方给自己灌了顶,或者是宣讲了密法的续部、窍诀和修法,那就是自己的金刚上师或根本上师,不再需要其它仪式,这叫作依止。在依止上师后,无论发现再大的问题,心里都不能对上师有侮辱、嗔恨之心,这也是密法的要求。具体详情,可见《事师五十颂》与《功德藏》等论著。
  可现在学密的很多人,却两个要求都没有做到。首先是根本没有观察上师就盲目地接受灌顶、接受密法窍诀等等;其次是在依止上师后,一旦发现上师稍微有一点问题,立即就对上师,甚至对整个佛法退失信心,甚而生起邪见。
  还有一种现象也会影响很多人的信心,此处有必要讲一下:
  现在冒充的出家人、活佛、金刚上师比比皆是——只需花二百块钱,就能在卖袈裟的商家置齐内外整套法衣,再把头发一剃。藏传佛教又没有戒牒等手续,头上也不烧戒疤,所以谁都可以装出家人。汉地有些女的甚至头发都不剃,藏在帽子里,穿上尼姑的衣服,就在大街上要钱,这种情况时常可见。
  在此提醒诸位,这些人的行为根本不能代表佛法或密法,我们大可不必因为这些现象而对佛法失去信心。如果佛教经论要求、鼓励人们去做不正当的事情,那是佛教的问题,而不是个人的问题,但佛教从来没有这样的教言,所以这些帐不能算到佛教头上,而只能算到个人头上!
  有些人在世间法上可能很聪明,但在佛法的取舍上却愚不可及。究其主因,就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在《前行引导文》等许多论著当中,都讲了依止上师的要求,以及依止上师后,如果发现问题该怎么看待等问题,想必看过的人都应该很清楚。
  如果发现给自己灌过顶或传过佛法的上师行为有问题,则即使生不起信心,也千万不要有邪见,这时要想:这是我自身的问题,是我的观点或思考问题的方法有了偏差,因为我的心不清净,所以才会看到不清净的事物。如果我的心清净,怎么会有不清净的显现呢?八地菩萨和佛有不清净的显现吗?上师这样做自有他的理由或密意,虽然暂时看来似乎违背了大乘佛法,但事后的结果却可能是很好的,只是自己鼠目寸光看不到最终结果而已。如此说服自己,尽力将邪见、不好的看法压制、控制住。
  但如果上师的言行真的严重违背了大乘佛法,自己实在无法说服自己,则暂时回避也没有问题。另外,假如依止善知识很多年,却在闻思修等各个方面没有得到任何收获;或者上师经常让自己去做一些与修行或解脱没有关系的世间法,即使自己不想做,给上师解释也得不到谅解,自己的烦恼也因此而增长等等,也万万不得对上师生起邪见,但可以与上师保持一定的距离,这样就可以避免很多问题,这是最好的选择。
  但假若因此而对整个佛法和密法失去信心,则肯定是自己的错误,是根本没有任何道理的大错特错,只能证明自己的浅薄与情绪化。
  总而言之,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上师的要求与佛法发生冲突,自己也不能确定上师是卓越的成就者,或具有不造作的菩提心者,则应该按照佛经的标准,根据佛的教诲去做。
  如果上师是名副其实的成就者,则即使他的要求与佛经在表面上有所违背,我们还是应该按照上师的要求去做。因为真正的修行人或成就者永远不会说出真正违背佛语的话,即使表面上有冲突,其结果也绝不可能有冲突,所以,这种做法也是依法。
  这是毫无疑问的,很多公案都说明了这一点。当年帝洛巴就让那诺巴去偷农民吃过的一碗粥。虽然那诺巴是大名鼎鼎、成就卓著的比丘、修行人、智者,但他也毫不犹豫地去偷了。表面看来,他犯了偷盗罪,但那诺巴明白,他上师不可能让他无缘无故地去做偷盗等低俗的行为,其中一定有密意。正因为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才使那诺巴最终取得了无上的成就。
  当年米拉日巴苦苦地求玛尔巴传法,玛尔巴不但不传,还让米拉日巴给他的儿子盖房子。这边盖完了那边又盖一间,那边盖完了这边又盖一间,盖完了全部拆掉又重新盖。
  表面上看,这是非常自私的行为,不符合大乘的慈悲理念,但从最后的结果来看,却是非常特殊的调服弟子的方法。如果没有这些经历,也许米拉日巴也不会有后面的卓越成就。但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公案,就认为所有所谓的上师、活佛、成就者都应该这样。记得米拉日巴离开上师的时候,玛尔巴就语重心长地告诫米拉日巴:以后你调服弟子的时候,不能采用帝洛巴调服那诺巴和我调服你的这一套方法,因为很多低等根机的人接受不了。
  当然,像法王如意宝这样的上师,我们绝对可以不假思索地按他老人家的教言去做,无需理由、无需考证。但一般的普通上师,即使他自称是大活佛的转世、成就者、空行母等等,曾经也给自己灌过顶、传过法,但违背佛陀要求的事情,还是不能做,这叫做依法不依人。
  (4)误区
  现在经常会听见有人说:“我上师已经开许我不修加行了!”或“我上师说我不需要修加行!”在此奉劝诸位,如果你能确定自己的上师真正是像玛尔巴的上师那洛巴那样的大德,则无话可说;但如果自己还不能确定,那就要三思而后行。所有大乘经论,无论显宗还是密宗都一致认为,不修出离心与菩提心,是无法学佛的。如果不按经论的要求去做,而是一味听从上师的摆布,就违背了大乘佛法,这种行为就是依人不依法。
  换言之,只关心对方的名气大小、地位高低、眷属、财产的多少等等,是非常世俗、愚蠢的做法。所谓学佛,就是追求至高无上的智慧与真理。即便对方有名气、有地位,如果随意做出违背大乘佛法、违背真理的事情,那是决不能依止的。
  要知道,即使对方地位高得像罗马时代的教皇,也与我们自身的解脱没有关系。之所以大恩上师法王如意宝对我们恩重如山,不是因为他名气大、有社会地位、宗教地位,不是他让我们发财、健康、工作顺利,而是因为他传给我们走向解脱的至上法宝。这是再辛苦、再努力、再花大价钱也买不到的东西,这就是依法不依人。
  有些人会四处宣称,这位上师是转了三十世、四十世、八十世的活佛等等;或说,这位上师很了不起,闭关了多少多少年,今天刚刚出关。很多不辨真伪的人一听此话,便认为自己很有福报,急急忙忙就去结缘。谁知这位上师明天也说是刚刚出关,后天还说是刚刚出关,天天都是“刚刚出关”,其中的谎言不戳即穿。据说,有些地方经常会有此类不如法的行为发生。
  目前个别佛教徒很容易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一听说谁是某某人的转世活佛或成就者,就既不观察,也不思维,便盲目地崇拜迷信、趋之若鹜;第二个极端,是一旦发现某某上师的一点毛病,就对整个佛法失去信心。这都说明我们还没有找到正规的路,还缺乏应有的智慧,故而会导致这样的问题。
  如果之前不观察,就去接受灌顶,甚至还游说其他人接受灌顶,那是要负因果责任的。若在灌顶之后,又发现上师的某些过错,便大肆诽谤,上师弟子之间拒不来往,道友之间也争相传说谁谁谁犯了密乘戒,原来非常好的朋友也断绝了关系,最后自己感到走投无路、一塌糊涂,那就更得不偿失了。
  3、结尾
  弥勒菩萨的《经庄严论》中讲得非常清楚,即使对石头、木头等无情物,也不能有嗔恨心,那盲目地诽谤佛法或修行人就更不合章法了。
  凡夫人就有这样的毛病——不愿意去寻找别人身上的优点,更不愿意传颂别人的功德;偏偏喜欢观察、谈论别人的过失。一发现别人的少许缺点,就幸灾乐祸地四处传播,并夸大其词。本来很小的事情,竟越传越严重。
  本来佛陀要求我们,要把所有的众生当作善知识来看待。这个要求很高,我们不一定能做到,但无论如何,也不要轻易诽谤别人;
  同时,也不能因个人目的而到处吹嘘某人,从而为某些人招摇撞骗制造机会,否则很可能会对其他人造成很大伤害,自己也有很大过失。
  一方面,对真正的出家人或修行人,我们必须恭敬;但如果要去听法、灌顶,就需要严格观察。如果不能确定对方是否具备金刚上师的条件,那就只能暂时放弃。
  总而言之,正确的做法,是用中立的观点去对待不了解的修行人——既不要随意毁谤他人;也不要轻易帮不熟悉的人做宣传、打广告,以免助纣为虐、害人害己。
  追求真理和智慧,不追求个人崇拜!
  (二)依义不依语
  1、何为依义不依语
  所谓“义”,是指经论的内容;所谓“语”,是指经论的语言文字。比如,在中观论典中,语言文字也叫文字中观;文字中观所表达的内容,就是义中观,也即空性。依义不依语就是强调要着重意义不要着重文字。
  2、依义不依语的分别
  依义不依语也有两种不同的层次或内容:
  第一个内容所指的“义”,是指空性、光明、佛性、胜义谛、如来藏等等;“语”是指世俗谛,也即我们的语言文字能够描述,五种感官可以感知到的世界。
  “依义不依语”就是说,要相信胜义谛,不要相信世俗谛。胜义谛始终是真实可靠、永恒不变的;世俗谛会随着我们内心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是靠不住的,是虚假的。包括因果、轮回等等一切,都成立于世俗谛的层面;从胜义谛的角度来看,因果、轮回都是虚假的。
  比如说,在没有成佛之前,虽然我们从理论上明明知道,自己现在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存在的,但对我们的现实生活而言,一切又都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到八地菩萨的时候,世界又是全然不同的另一番景象;当成佛的时候,在佛的境界中,不清净的世界和清净的世界都消失无踪,因为清净与不清净都是心的习气的反射,当我们的阿赖耶识彻底断除,仅剩下纯洁的如来藏时,由习气所反射出来的现象也一并化为乌有。
  第二个层次是说,在世俗谛当中,我们要依靠经论的内容,而不能依靠文字。
  3、如何依义不依语
  (1)摆脱文法的繁冗规程
  一些印度的外道学者写的论典辞藻极其优美,就像诗歌一样,但因为过于执着文字,反而喧宾夺主,影响到论典所表达的真正含义。佛教为了打破这种可能引起傲慢的陋习,而故意让一些密宗续部的很多用词违背文法,其良苦用心,就是为了让我们不要执着于文字,文字表达越简单越好,以便使所有人都能看明白,这样才能调服众生的烦恼。但也不能矫枉过正,陷入另一个极端——仅仅抓住意义,根本不考虑语言,如果完全脱离文字,内容也无从表达了。
  不过,在辩论的时候,因为它的用词要求很高——一字一句都不能有漏洞,否则会因个别文字的疏忽而全军覆没,所以在辩论的时候,还是应该注重文字。
  (2)不应拘泥于字面上的矛盾
  另外,释迦牟尼佛在第二转法轮的经典中告诉我们,一切万法——包括胜义谛、世俗谛、众生的烦恼与佛的智慧都是空性,而在第三转法轮的经典中,又说如来藏不空、实有;龙树菩萨的《中论》与无著菩萨的《宝性论》,在用词上也有很多差异;然后格鲁巴的自空中观与觉囊派他空中观也存在着词汇、语句等方面的差别:自空中观的有些学者认为,一切都是空性,没有不空的事物。如果承认不空,就和外道不可思议的自我完全一样了;而他空中观的有些学者却认为,如来藏就是不空,并引用了《楞伽经》、《解深密经》等大乘经典的大量教证,以证明如来藏不空、不变、清净、自我等等。
  如果我们依语不依义,那各个学者之间就会争执不休,自空中观会贬斥他空中观顶多算是唯识宗,根本不是中观;而他空中观又会说自空中观是不了义的等等。传说印度的月称菩萨和赞扎郭木当年就为此辩论长达七年之久,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很多论师也为此论题有过数不胜数的激烈争辩。
  但如果我们真正依义不依语,那所有的争论也就偃旗息鼓了。其实,密法的大手印、大圆满,都是把二者结合起来理解的:如来藏是光明、不变、存在、不空、自我、清净,但这与外道讲的自我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如来藏同样也是空性的,其中不存在不空的物质或精神,但如来藏的空性不是像虚空一样没有光明的成分,而是存在着光明的现象。因为光明的现象始终存在、长住不灭,所以也是常有的、存在的,故而也可以叫做自我。
  这样理解起来,第三转法轮与第二转法轮,龙树菩萨与无著菩萨,自空中观与他空中观也就不但不矛盾,而且还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显得更为圆满。
  所谓大圆满,是指在心的本性中,圆满了一切轮回和涅槃。也即是说,心的本性,实际上就是如来藏。因为心的本性如来藏既是光明又是空性,所以修一刹那的如来藏,实际上就已经修了佛陀二转法轮与三转法轮所有经典的内容,可见二者是圆融一致、毫无分别的。
  倘若一直去追究语言的差异,就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到佛的密意,所以不要过度执着、局限于表面的语言文字。
  (3)意义不受制于语种的差别
  依义不依语还有另外一种意思:只要能表达内容,任何一个民族、任何一个时代的语言都可以采用,所以不需要特定的语言。
  比如在传戒的时候,本来传出家比丘、比丘尼戒的仪轨,最早采用的是与梵文迥然不同的婆罗米(Brami)文字,后来又采用笈多(Gupta)文字,最后采用的是梵文仪轨,到了藏地和汉地之后,又译成藏文和汉文,虽然语言改变了,但只要仪轨能表达出原来的内容,也同样能得戒。
  灌顶仪轨也是一样,从梵文变成藏文、汉文、英文,只要翻译正确,就没有问题,都可以得到灌顶,这就是“依义不依语”。
  有些人会问,从藏语翻译成汉语的仪轨,究竟念藏语好还是汉语好呢?其实,如果翻译没有错,两种念法都是一样的。汉族人用汉语念诵,一方面念自己的母语比较流利;另一方面也懂得内容,可以方便观想、发愿等等,所以就不一定要念藏语,但咒语等特殊文字是不能翻译的,而伏藏品的文字还有一种特殊的加持,所以还是念藏文好一些,但如果能准确地翻译,那即使念汉文,也不是完全没有加持,所以也能够成就。
  4、为何要依义不依语
  佛经里面经常有一个比喻,当别人用手指头指示月亮的时候,如果不顺着手指的方向去看月亮,而是死盯着手指,就永远也看不到月亮。同样,语言是由我们的祖先创造的。创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现实生活中方便沟通。但无论哪一种语言,都不可能准确地告诉我们物质的真实本性,所以中观应成派什么都不承认——既不承认有,也不承认无。
  表面上看起来,这种观点似乎有问题。在普通人的概念当中,不是无就是有,不是有就是无,在有与无这个矛盾体之间,没有独立的第三者。但中观却认为,虽然按照普通世间人的观点来看,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但实际上却是空性的。再进一步说,尽管“无”的观点稍稍离空性近了一点,但也是分别念,还不是真正的中观。而其他的念头,就更是随着有和无的安立而延展出来的,所以中观应成派什么都不承认。
  当年达摩祖师来中国传播禅宗即将回国之际,便让弟子们来讲说自己的证悟境界。每个弟子在讲了自己的境界之后,达摩祖师给他们的批语分别是:你得到了我的皮、肉……。其中有一个弟子在达摩祖师前面一声不吭地站了很久,之后扭头便走,达摩祖师反而夸赞他说:“你得到了我的骨髓!”
  为什么达摩祖师的首座弟子在表达开悟境界的时候,什么也不说呢?就是因为我们的语言很有限,连世俗谛的东西都不能准确表达。正如海森堡所说,到了微观世界,我们的语言就像诗歌一样:诗歌语言的非确定性、模糊性和非实用性,确定了其描述能力的局限。
  既然人类的语言对微观世界都言不及义,至于胜义、空性、光明等深奥境界,就更是无以言表了。表达空性的语言只能让我们知道,自己以前的观念都是错误的。以前我们认为,自己是存在的,但经论中的语言告诉我们,这个概念有漏洞,不符合实情。即便如此,中观也无法从正面肯定的角度去讲空性,讲心的本性,而只能从否定的角度去推翻。不但推翻了有和无,还推翻了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在将我们原有的那些似是而非的执着全部推翻之后,最后剩下的境界就是空性。但世界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语言无法直接表达,而只能指一个大概的方向——空性与光明。只有自己去修行、去体会、去证悟,当意识彻底停止以后,才能真正恍然大悟,所以,我们只能依义不依语。
  5、密宗特殊的依义不依语
  从表面上看,密法的双身像与忿怒本尊很难让人接受,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语言符号。就像甲骨文、丁头字一样,所以我们也应该“依义不依语”——不要去看佛像的表象,而要看它所表达的内涵合不合理。至于为什么佛陀要用这种特殊的表达方式,自有他的理由,因为针对特殊人群来说,这种外相非常契机。当然,针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种表达方式就难以接受,不太符合他们的口味,所以佛陀要对不合口味的人保密,不让他们看到密宗的书籍、佛像、法器等等。
  还有,密法的五肉五甘露,也是一种代表,代表凡夫心目中最肮脏的物品。之所以接受五肉五甘露,就是为了放下所有清净与不清净、好与不好、轮回与涅槃等执着。天天嘴巴上念叨“放下”、“放下”是没有用的,真正能够放下,就应该能接受五肉五甘露,这就是通过强制性的方法让我们放下。如果“依语不依义”,也即依表象不依实质,就不能接受五肉五甘露。
  本来显宗学者也应该知道“四依法”的道理,而且显宗也处处讲放下,但很多显宗的初学者在见到密宗佛像,听到密宗行人要接受五肉五甘露的时候,所学的理论就派不上用场了。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