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教练的智慧》

_2 黄俊华 / 曹国轩 (当代)
Megan在跟我分享时说:“在和被教练者谈话时,必须清晰他的目标。有时他是想向你拿一个方法;有时他是真的想得到教练;而有时他已经有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他只是想得到你的肯定。知道他到底想要什么,才能有效地教练他。"
这本书有好几篇文章是关于“厘清目标”的。
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方,针对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效果。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迁善
迁善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
“迁善不是change,而是shift。在电脑的键盘上就有一个shift键。它的用途是换档,比如大小写的变换。”
说上面这些话的,当然又是我们的Lawrence。
Shift与change有什么不同呢?
Change的意思是改变,改变之后就无法还原。Shift是换档,如果有需要,还可以换回来。是否换档,要看目标是什么。
所以,在教练文化中的迁善,不是一个道德范畴内的概念。
迁善的目的是为了更有效。
你有否在夏天见过一些苍蝇,它们不断地在窗玻璃上的同一个地方碰撞,然而无论它们用多大的劲,都飞不出去。
对于这些苍蝇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力气。
迁善才是它们的出路。
九型人格
对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某人为了让不同国家的人去做事,采取了不同的方法。他对德国人说:“这是命令。”对美国人说:“这是自由的需要。”对英国人说:“这是绅士行为。”对日本人说:“此事有利可图。”对中国人说:“这是为了母亲的荣誉。”
果然,所有的人都奋不顾身、勇猛异常地完成了任务。
这是一个笑话,而且显然是虚构的。不过,它阐述了这样一个道理 —— 针对不同的人应该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
俗话说: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九型人格,就是将人类千差万别的性格归纳为九种基本型。根据对象性格类型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这是一种起源于古希腊的学说,有各种不同的运用。比如,国外有的医生就用来辅助医治病人。
而教练技术则是把它运用在企业管理上。
通过九型人格,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一种人格的基本需要和基本恐惧,更有效地实施教练。就像前面的笑话一样,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激励不同的人。一些学习教练技术的同学纷纷说,可以用来管理员工、了解客户,甚至可以用来谈恋爱。
对于一个教练来说,九型人格也是警醒自己、有方向地锻炼自己的一个有效工具。因为它不仅可以让我们了解别人,也可以让我们更了解自己。
了解自己,并且,善待自己。
欣赏每个人
欣赏每个人是一种视角和胸怀,也是一种能力。
有位教练在谈到九型人格的时候说:她学了九型人格的一个好处是学会去欣赏别人。以前她总不喜欢弟弟贪玩的秉性。九型人格让她知道弟弟是属于第七型的多面手,有这样的特点,因此她也开始欣赏弟弟。(如果世界上全都是一本正经的人,该会多闷哦。玩有时也是一件好事。)
欣赏每个人是去看他的长处和特质,在教练他的时候可以让他扬长避短,更好地取得成果。
教练在很多时候要被教练者打破他的框框,不要被自己的假设限制。不过教练自己也是有一个假设的,甚至可以说,教练的一切工作正是基于这个假设。
这个假设就是:相信每个人都是愿意向善、愿意上进的。
那么这样会不会太唯心了呢?
Lawrence作了一个很好的区分: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好人,不等于每个人都会做一个好人应该做的事,除非你肯做一些事情,令他们如此。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区分,不仅在这里,在其他关于心态的地方也是如此。
欣赏每个人是一种视角和胸怀,也是一种能力。但仅仅懂得欣赏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主动做一些事情,让对方真的像我们欣赏的那样,活得精彩。
做自己想做的
首先我们读一读下面两段文字:
“我喜欢画漫画是因为‘我是我’,‘我在扮演自己’……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自然有无穷的动力。”
"‘真我价值系统’是一套协助我们从内心深处认识自己、正面善用自己的工具。所谓核心价值,就是一种驱使我们在做到某些事情时,能获取极大的满足感的动力所在。这种动力所在或核心价值,是因人而异,令人无比享受、乐此不彼的。”
第一段话出自台湾漫画家蔡志忠,第二段话是对教练技术的一种工具“真我价值系统”的介绍。这两段话表达方式不同,但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最好的奖励。
有的人把工作当作一种享受,就是因为他们在做自己想做的事。
在一次采访中,记者问教练Catherine为什么离开原来那间不错的美资公司,转而从事教练这个行为?她回答道:“我有一个大学师兄,名叫陈毓祥,他在1996年保卫钓鱼岛的运动中的牺牲了。这件事对我触动很大。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我当时已经是一个兼职教练,并且也很喜欢这份事业,但放不下原来的工作及拥有的一切。陈毓祥一事让我看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的意义和动力。我想与其到年老时后悔,不如趁早作决定。"
最近有为问Catherine:“你已做了五年的教练了,你不会觉得厌倦吗?”
“不,我挺开心的,因为这是我的真我价值。”这是Catherine的回答。
教练会在教练的过程中利用“真我价值系统"这种强而有力的工具,去激发出被教练者的正面动力,从而创造最佳表现。
这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方式,而为是需要激励的。
做自己喜欢做的,并且自然而然地取得成就,是一件很过瘾的事。
不信的话,去问问蔡志忠,去问问我们的企业教练Catherine 。
大王与小六
“白马带着她一步步的回到中原。白马已经老了,只能慢慢走,但缍是能回到中原的。江南有杨柳、桃花、有燕子、金鱼……汉为中有的是英俊通武的少年、倜傥潇洒的少年……但这个美丽的姑娘就像古高昌国人那样固执:那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这是金庸小说《白马啸西风》的结尾。
从教练技术的角度来看,江南虽好,去并非那位姑娘的真我价值。真我价值是一个人真正的需要,了解对方的真我价值,就可以与之更有效的沟通。
阿静是一位从事保险业的职员,也是一位教练。她给我们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这是关于她11岁的儿子的故事。
阿静一直以为儿子是一个很内向、不爱说话的人,但某天和儿子的一场扑克游戏改变了她的看法。两人玩的是一种为“争上游”的游戏,这是在中国老百姓中很流行的扑克牌玩法。它的规则是:在每次新开一局时,前一局的负者要向胜者上缴一张最好的牌,以示奖罚。
有一局阿静输了,正好她手上有一张大王,这可是最大的一张牌。她想让儿子开心一下,于是说:“儿子,妈妈给你一张大王。”“但儿子并不象想象中那样开心。阿静问他为什么给他大王还不高兴,儿子说:“我不想要大王,我想要一张小六。”原来他手上已经有三张小六了,再多一张就可以凑成“四大金刚”了。
阿静非常感慨:我们一直以为自己已经给了他最好的东西了,没想到他需要的不是这个。他有他自己的需要。于是她问儿子:“你是喜欢妈妈给你买电脑、游戏机呢,还是喜欢妈妈跟你聊天、关心你?”儿子没有立即作选择,却说:
“妈妈,你再说一遍刚才的话。”
“为什么?”
“因为我想听”
那天,阿静的儿子跟她聊了足足三个小时。
其实,这是我们通常易犯的错误。人们经常会给孩子一堆高级的玩具,给恋人昂贵的钻戒或项链,给父母补品或更直接的货币。然后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我已经给了你最好的东西了,你还要怎样?
这就好像我们喜欢吃苹果,于是把苹果串在钓钩上,扔进水里,并对水里的鱼说:我已经给了你这么好吃的东西了,你为什么还不上钩?
你猜鱼会怎样呢?
“苹果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不喜欢。”《白马啸西风》里那位姑娘的回答将会重复一次。当然,如果鱼可以说话的话。
木乃伊汤与怪诞节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某一天在中国的某个地方发现了一具千年前的木乃伊,引起一阵轰动。之后出现了一个问题:怎么处理它?于是出现了三个不同的答案。北京人说:拿来考古,做历史研究。上海人说:拿来举办展览,向观众收门票。广东人比较特别一点,他们的意见是——拿来煲汤。
这个笑话表现的其实就是我们在教练技术中说的文化差异,作者分别捕捉了北京的学术氛围、上海的商业意识、广东的饮食传统等特点来制作了这个笑话。
不同的国家、地域、社团、种族、家庭之间都会存在文化差异。
教练Simon是香港人,他第一次在内地过圣诞是在1998年。那天他和Elsie去逛街,看到满街都写着“圣诞快乐”的标语。由于看惯了繁体字,他不熟悉简体的“圣”字,觉得好像是一个“怪”字。于是他对Elsie说:“真奇怪,内地人怎么过圣诞节呢?”“当然,后来他明白了那是个简体字,也明白了内地人并没有怪到要过“怪诞节”的程度。
在教练导修堂上,曾看过一部美国影片,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某位女教师为了阻止两个准备打架的学生,就对其中较壮的一个说:“你比他强壮,不要欺负他。”不料这句话反而加剧了两个学生之间矛盾,一场也许可以避免的打架成了势在必行。因为那个被看成弱者的学生一定要以此来证明自己。
这些都是文化差异的不同表现。
所以文化差异对我们是很重要的。在生活、工作的各个方面都存在文化差异的影响。
你甚至可以从失败中去学习文化差异,就像那个美国影片中的女教师一样。
教练是一面镜子,他不应该因为文化差异而削弱他的中立性,变成哈哈镜或别的什么。
愿意去了解不同国家、社团、地域、民族……的文化差异,意味着愿意放下固有观念去聆听和学习。掌握文化差异,就可以更有效地教练他人,也教练自己。
教练身心语
“身、心、语代表身体、情绪和语言,三者是有互动和牵制关系的,当人的情绪波动的同时,身体亦有相应的反应。"
早在《史记》中就有关于人的身心语的描述大。
在“荆柯刺秦王”一章时,“田光向太子丹推荐荆柯时曾阐述说,血勇之人,怒而面赤;脉勇之人,怒而面青;骨勇之人,怒而面白;那时人们把这个问题分析得入骨三分,一直深入到生理上。田光对荆柯的评价是:神勇之人,怒而色不变。”(摘自张承志《清洁的精神》)
Eva曾说过这样一件事。她说某人在说“Yes”的时候(配以点头的动作),她从对方表情上收到的却是在说“No”(配以摇头的动作)。
所以作为一个教练,在聆听的时候,不仅要听对方所说的话语,而且要听对方说话的全部,留心“身心语”,听对方的本意。
中医的望闻问切广为人知,这也是关于身心语的学问。
有位教练在跟我聊天时谈到这方面的内容:“比如你想呕吐,很可能说明你平时压抑了太多的情绪,你的胃负荷太重,在向你传达信息了。”
是的,我们自己的身体,我们身边人的身体向我们吐露了太多的秘密,但是我们很多时候都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难怪在教练技术的学习过程中,我会有这样的体会:
我真正拥有了的眼睛和耳朵。
杯中禅
教练技术中有一个部分是“情商与禅修”。也许你会问:教练和禅有什么关系呢?
我曾听过一个关于坐禅的趣事:某人某天在打坐时突然想起某某还欠自己一笔钱没还。于是第二天便去讨了回来。后来,他逢人就说坐禅确实好处多多。
我相信这个故事有一定真实性。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一个物理现象。把一杯自来水注入玻璃杯中,对着阳光,你会看到杯中有许多的尘埃在水里飘转沉浮。如果你将杯子平稳放置,渐渐地尘埃会沉入杯底,而杯中水则变得清澈起来,可以清晰地映照外物。
禅并不神秘,它本来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坐禅的过程就如同前面描述的物理现象一样。
人就是这杯水。而人的各种念头就是尘埃。人越是心浮气躁,尘埃就越多,就越是阻碍你看清真实的世界。当你静下来的时候,心中的杂念就像尘埃一样沉淀。你对外物的观照也会变得晰起来,也会容易记起一些在纷纷扰扰中遗忘的事。
沉淀尘埃,看清事物本质。这就是佛家“定能生慧”的原理。
我们都知道,教练是一面镜子,去反映被教练者的状况。如果这面镜子反映的总是自己内在的尘埃,很显然不能帮助被教练者。
禅宗的静坐法门,讲究内心安定,对身外事物不偏执,这正是培养管理情绪能力的最佳工具。
有效地管理情绪,才能成为一面明净的镜子。
没有平静的心,如何看得真?
善用资源
如果你善于运用,资源就会成为财富。
如果你是一位管理者,你或许会有这样的经验:有的员工完成一件工作就已疲惫不堪了,而另外一些员工同时进行几件工作依然很轻松。
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因素往往就是对资源的利用能力不同。
你是如何看待资源的呢?在你的眼中,哪些事物是资源,哪些事物又不是资源呢?
是否你的下属才是资源,而你的上司就不是了呢?
是否比你强的人才是资源,比你弱的人就不是呢?
是否朋友才是资源,而对手就不是呢?
你又是如何对待你自己这个资源的呢?
你为身边的事物都贴上了什么样的标签呢?
我们对资源的观念,决定了我们能否有效利用资源。
在普通人的眼里,一棵树就是棵树,一丛草也不会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但是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大地上每一种植物都是药材,都可以用来治病救人,关键在于你怎么去用它。
武侠小说中也经常会有这样的描写:某个功夫出神入化的高手,任何东西到他手上都会成为致命的武器。虽然小说的情节大多是虚构的,但它揭示的道理却是真实的。
可以说,我们一生下来,就进入了资源的怀抱中。
如果你不会运用,资源就只是资源;如果你善于运用,资源就会成为财富。
事半功倍或者事倍功半,点石成金或者点金成石,就看你如何选择。
船票的妙用
有一个笑话,说的是某人乘船去某地,由于他买船票后就没剩什么钱了,所以在船上一直不敢买东西吃,一连饿了好几天的肚子。别人叫他去吃饭时,碍于面子,他总是说已经吃饱了。直到下船的时候,他才从别的乘客那里知道,原来在船上吃饭是免费的,吃饭的费用已经包含在船票中了。
此人懊悔不已。
Eva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说,“(从前)我内心一直不是很欣赏我自己拥有的。所以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层面上面。当我接触了训练以后,我第一个最大的发现就是,其实很多事情都是我们自己在局限自己。当我把这些想法放开以后,我看我的空间很大,我也有很多好的方面可以运用出来。”
确实如此。
人生是一次漫长的航行。当我们获得生命的时候,每个人都从上帝手中领取了一张相同的船票。但是不同的人会对这张船票的作用会有不同的理解。而不同的理解也会决定不同的结果。我相信,当Eva下船的时候,肯定不会是饿着肚子的。
“伟人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不过因为我们自己跪着。”
所谓激发潜能,其实就是让你站起来,打开自己给自己设置的框框,从而可以获得成功。
诗人北岛在一首诗中写到:人生是一次机会,仅仅一次。
是充分发挥船票的各种作用呢?还是把船票机械地看作船票、不可作其他用途呢?
是饱餐一顿,还是忍饥挨饿?
若要如何,全凭自己。
真的不需要,还是没想到?
另一只蜘蛛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贫穷负责任。(某银行广告)
我是看蔡志忠的漫画开始了解中国传统的释、儒、道的。通过漫画这层糖衣,苦涩的古代智慧和我们亲近了许多。而且让我渐渐意识到,我们自己就是这些优秀传统的继承者。
说了这么多,不过是为引出另一只蜘蛛。
在蔡志忠的漫画《禅说──尊者的棒喝》中,有个关于蜘蛛的故事,大意如下:
有个和尚,每次入定都遇到一只大蜘蛛来跟他捣蛋。于是,他去告诉另一位老和尚,说:“我入定,蜘蛛就出现了,无论我怎么赶它,它都赶不走。”老和尚告诉他:“下次你入定时,准备一支笔,如果蜘蛛再来,你就在它的肚子上画一个圆圈作记号,看看它是何方的怪物。”
和尚照办了,当他在蜘蛛肚子上画了一个圆圈后,蜘蛛就走了,他也安然入定。
待他出定,一看,赫然发现,那个圆圈就在自己肚子上。
蔡志忠在故事末尾作了这样的注释:人生中往往会遇到很多的困扰与烦恼,其中最大的困扰往往来自自己。
“大多数人想改造世界,少数人想改造自己。”但改造世界是从改造自己开始的。
Lawrebce有一些更通俗的说法。在我们为了某些事情而指责别人的时候,他总是让我们转过头来看自己。
“因为,”他说,“如果你把责任推在别人身上,那你就是被动的,你的命运也就把握在他手上。如果他不改变,你就一辈子没希望,你在哪里都会有机会碰到他或者他这样的人的。相反,如果你自己承担责任,你就是主动的,因为你不需要等待别人的改变,可以自己去把握命运。”
Lawrebce在说什么?
不就是那只蜘蛛吗?!
野花的香味
邓丽君有一首歌名叫《路边的野花不要采》,曾风靡一时,人们都知道野花比喻着什么。春节晚会上一位相声演员把原词改为“不采白不采”,引起不少人会心的一笑。
这虽然只是相声里的一个小噱头,但反映了出一种心态,那就是──家花不如野花香。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有这样的错觉:最好的女孩是那个还没有追到的女孩;最好的员工是还没有聘请回来的员工,仿佛一旦聘请回来,人才就会变成庸才。当有了这个判断之后,你就会进入一个两难的选择:要么长伴家花,永远只能在VCD里欣赏、在头脑里想象野花的种种情趣;要么“不采白不采”,冒着种种危险,将一朵朵的野花添加进人生的收藏夹。
有一位在深圳学习教练技术的同学就在这种两难处境之中。在深圳,野花有另一个专用名词──二奶。这位同学的妻子在外地,在深圳陪伴他的就是一位“二奶”。经过系统训练之后,他感到非常矛盾,一方面想要做一个负责任的男人,另一方面又觉得还是野花更好。于是他将这个难题拿去请教我们的专业教练Lawrebce。
Lawrebce没有落进矛盾的选择之中,他是这样回答的:
家花也可以有野花的香味。
一股清新的芬芳扑面而来。我有点分辨不出这是一个企业教练还是一位浪漫主义诗人的回答,或许二者本来就有共通之处吧。总之,这句极富诗意的话带来的,是在两难选择之外的第三条道路,一种新的可能性。
实际上,你的家花又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野花呢?只要你愿意转变心态,愿意去培育,家花确实可以散发出浓郁的野花香味,甚至可以比野花更香。
为什么不可以让自己多一种选择呢?
后来,没过多久,那位深圳同学处理好与“野花”的关系,把“家花”连同父母都接到了深圳。
我不知道还会有多少朵无奈的家花会因为Lawrebce的这句话而改变命运,我只知道我刚刚讲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件真人真事。
七种武器
“世上绝没有任何一种暗器能比孔雀翎更可怕,也绝没有任何一种暗器能比孔雀翎更美丽。没有人能形容它的美丽,也没有人能避开它,招架它。”
这是古龙小说《七种武器》的片段。小说的主人公高立为了对付仇家的追杀,被迫去向朋友借孔雀翎。借到孔雀翎之后,高立从战战兢兢变得信心倍增,果然杀掉了仇家。而且,他并没有动用孔雀翎。更戏剧性的是,他不小心掉了这举世无双的武器。最后,他的朋友告诉他,原来借给他的孔雀翎是假的,真的早就丢失了。
古龙在这片小说的结尾写到──
“这故事也给了我们一个教训。
真正的胜利,并不是你能用武器争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
无论多可怕的武器,也比不上人类的信心。
所以我说的第二种武器,并不是孔雀翎,而是信心!”
是心态的变化而不是武器本身决定了最后的胜利。
小说中人与武器的关系,对应于企业里,就是人与硬件(设备、资金以及其他资源等)的关系。而教练技术就是通过调整人的态度来充分发挥各种“硬件”的作用的,是一只给人信心的无形的“孔雀翎”。
《七种武器》的另外几篇:“离别钩”、“长生剑”、“多情环”、“碧玉刀”、“霸王枪”、“拳头”等,都充满人本主义的精神,强调人的作用大于武器。
有一句广告语说:每一个男孩子都是李小龙。
果真如此,我们拥有的武器又岂止七种?
自 信
在一次研讨会上,有人告诉Lawrebce,他很不自信,他不知道如何才能自信。
Lawrebce对他说:其实我听到你是很自信的。你那么自信地告诉我你不自信。你对你的不自信是那么地自信。你怎么可以说你不自信呢?
Lawrebce的话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
其实每个人都拥有自信,关键在于你是把自信用于“我做不到”呢,还是用于“我一定能做到”。
对于自信,Lawrebce还这样说过:
我们的训练不是教你什么叫做自信,自信有什么好处,自信内涵又是什么?我们不关心这些概念。我们根本就是要激发你的自信,让你成为自信的人!
上去的勇气
把勇气转一个方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户外展能训练是一种设在户外的新兴体验式训练,它通过高空和地面的各种活动,来训练参加者的团队精神、人际沟通、自我超越等方面的素质。
“跳出真我”就是户外展能训练中的一个高空项目。它要求参加者爬上一个数米高的柱子,然后跳下来,去击打前面代表人生或者事业目标的红球。
它最难的地方就是在爬上柱子顶部前的最后一两步。因为,四周没有什么可搀扶、支撑的。在地面生活惯了的人们,往往会感觉心里很不踏实、空荡荡的。
如果是在地面完成这个动作,相信大家都没问题。当高度不同的时候,人的心态已经发生了变化。
我曾经目睹有个女孩子,爬到中途就不敢上去了。在犹豫了几分钟之后,她想从原路爬下来。尽管明知道身上系着保险绳,尽管曾经看见其他人成功地完成,尽管同伴们在下面不停的鼓励,她还是克服不了内心的恐惧。
看见她往下爬,教练在下面喊到:“你除了下来之外,还有什么选择呢?”
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上去需要勇气,下来又何尝不需要勇气呢?
下来,意味着承认自己失败,意味着辜负了同伴们的鼓励,意味着……。上去和下来,同样需要付出代价,但结果却完全不同。我们为什么不把向下的勇气转一个方向,让自己去获得成功呢?
在生活中也是这样,与其把时间、精力用来逃避、用来收把残局、用来为自己的失败辩解、开脱,不如用来克服困难,让自己成功、让自己胜利。
聪明的读者朋友,算一算这笔并不复杂的帐目,你一定知道该怎么选择!
信不信任
现代管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授权”。事实上,不少成功的管理者都非常善于充分授权。
而授权源于信任。
但很多人在谈到信任时都觉得太理想化,在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常常会听到这样的问话:“你信任我呢?那借钱给我好不好?”意思是不借钱给我就等于不信任我。
为了清晰地区分,Lawrence曾与一个女孩有过这样的对话:
“你信任的男人有多少?”
“很多。”对方回答。
“那你是不是会嫁给他们每一个呢?”
“当然不会啦。”
“所以你信任一个人,并不等于你就要做一些事。”
有人因为别人借钱不还,就再也不信任所有人。他没有区分开信任是信任,借钱是另一个范畴的行为。他不在财务管理、法律知识等上面去改善自己,避免同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反而用不再信任别人来惩罚自己,使自己损失更大。
所以我们说信任是一种心态,要与另外的事情分开。
我信任你,并不等于我要借钱给你;反过来,我不借钱给你,也不等于我不信任你。
我信任你。
信任充值卡
信任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而不是一种无原则的行为。
比如,你信任一个朋友。不过他的公司向你的公司贷款,你同样需要考察他的偿还能力,同样需要按程序办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并不会损害真正的信任关系。
信任有时和人品有关,有时和能力有关。
教练大雁要在下午三点钟参加一个训练,需持续几个小时。而儿子的公共汽车充值卡里没钱了,明天又一定要用。时间紧迫,又一时找不到熟人可以帮忙。
在情急之中,大雁在参加训练的酒店里找到一个从来不认识的保安,他说明了情况,并交了500元钱请这位陌生保安代为充值。那个保安显得有点吃惊,不过还是答应了下来。
等到晚上九点钟,训练结束了。大雁去找那个保安。一路上他也有些忐忑不安:毕竟大家素昧平生,对方会守承诺吗?然而,令他感动的是。那个保安一直在等他,并且退还给他五十元钱,说是充值卡最多只能充入四百五十元。
你相信别人的时候,对方也会收得到。
正如我们的训练中很多练习所证明的,信任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我想说大雁的儿子拿到手的充值卡,价值不止四百五十元钱,人与人之间那份难得的信任,已令它升值。
假与真
有一位学员,是一个生意人,他在生意场中打滚多年,觉得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真诚可言。他说就算他对别人笑,别人也不理睬他,只是觉得很狡猾。
他在和Lawrence对话时表达他的观点:生意场上所有的人都是假的,都是很虚伪的。他不相信会有什么真的东西。所以自己也用假的一套来对人。
(聆听:因为别人是假的,所以我也要假。)
Lawrence对他说:“你认为所有人都是假的,你看得出其他人都是假的,而且你也很假地去对人家。对不对?”
学员说:“对啊。”
然后Lawrence一语道破:“这句话的背后说明你里面其实是有一个‘真’的东西的。你说你不相信人是‘真’的,但是有啊,最起码有一个人有,这个人就是你自己!因为没有‘真’,何来‘假’呢?”
“啊!对哦!”学员心头豁然开朗。
“同样的,别人里面也有一个‘真’存在的。只要你愿意把你的‘真’拿出来,人家也会愿意拿出来。” Lawrence完整地结束了对话。
那位学员的面孔在整个过程中起了很大的变化,显然真正收到了东西。
这是一个澄清真相与启发正面态度的过程。
不止那位学员,我相信很多人——你、我、他、她,都会在其中学到很多东西,很多好东西。
点钞机的声音
有一位学员,是一位房地产商,他有一项业务是出租广州某地的一栋楼宇。这栋楼宇的位置不算特别好,而且同一地段也有好多类似的物业。所以楼宇的出租情况并不理想。
在经过一系统的训练之后,他心态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也直接反映在他的经营方式上。原来他的物业出租的附加费很高,现在他改变策略,降低附加费,以薄利多销的方式来达到与客户的共赢。
制定这一策略后,他就去参加训练中的一个五一节“成长心连心”,以义工的身份为老师、家长、学生举办富于启迪性的慈善活动。
活动结束,当他回到公司的时候,意外地发现他的物业出租率从以前的百分之十,猛增到百分之九十。他问工作人员是怎么回事。工作告诉他,他走后有位客户来找他。工作人员告诉客户,老板去做善事去了,要过几天才回来。没想到那位客户很快签了订单,随后还介绍了另一些客户来。
于是这里生意一下子旺了起来。
这位学员非常开心,即刻打电话告诉他的教练。他在电话中对他的教练说:看来因为我做了善事,所以福至心灵了。
他还问教练:你有没有听到我旁边点钞机的声音?
后来我们闲聊的时候分析,得到这个成果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可能是薄利多销的策略产生了作用,也可能是因为客户知道他做善事而增加了对他的信任。但是不管是哪一个原因,都源于付出与共赢的心态。
正是这一点,让点钞机发出悦耳的声音。
格斗与探戈
学员麦广帆,是做饮食业的,从中山起家,越做越大,从最初的一间酒楼逐渐开到了现在的几十家。
他在给我名片的时候,很风趣地说:“这上面还有六个企业没有列上去。没办法,发展太快,来不及印新名片。”
他介绍道,传统的饮食业大多是家庭式管理——自己做老板,老婆收银,舅父采购,姨妈家姐都来帮忙。
麦广帆说:“我还是很相信科学管理的,要不然,我现在开了几十家酒楼,哪来那么多老婆帮我收银?”
企业越来越大,仅靠自己一个人,是怎么也忙不过来的。所以,他愿意付出更大的利益给他的高层管理者,给员工,宁可自己只收入百分之五十。
麦广帆说得很实在:“如果你不付出另外百分之五十的话,可能你的百分之五十也保不住。与其大家都没有,不如共同来创造那百分之百。以前很多老板是看不到这一点的。也许正因为如此,才迫使我自己走出来做老板。”
麦广帆显然是一个精明的商人。他的观点和做法正符合了教练文化所提倡的双赢之道。
事实是,如果你的手下有能力自己做老板,而你又不能满足他在收入或自我发展上的需求的话,他很可能真会走出去,成为你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我们知道在互为敌我的格斗中,通常是一方输得很惨,另一方也胜得很惨。可以说是两败俱伤,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将惨不忍睹、你死我活的残酷格斗,变为互相配合、进退有致、你来我往的优雅探戈;将竞争变为合作。
这是什么?这就是“双赢”。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