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心理学导论

_13 赵坤 张林(现代)
(三)志趣:志趣是兴趣发展的第三阶段和高级水平。它是在乐趣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且与个人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相联系。志趣带有自觉性、方向性和坚持性,并且具有社会价值。科学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所取得的成就是与他们的志趣分不开的。
人与人之间在兴趣发展的速度上有较大的差异。有些人可以较快地从有趣经过乐趣,发展为志趣;有些人却长期停留在有趣和乐趣阶段,达不到志趣阶段。
第五节: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一、理想
(一)什么是理想:理想是个人对未来有可能实现的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如少年儿童希望将来成为劳动模范、科学家、艺术家等等。理想中的奋斗目标是人积极向往和追求的对象,它体现着个人的愿望,并且是指向于未来的。理想中的奋斗目标是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因此是可以实现的。
根据理想的内容,可以把理想分为两个大类: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社会理想是对崇高的社会制度的理想。个人理想是关于个人未来的理想,主要包括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等。社会理想和个人理想密切地联系着,其中社会理想是理想的核心,居于最高层次,并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又是社会理想的具体表现。
从认识能力的角度,我们还可以把理想分为具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和概括性理想。
理想是个人动机系统的一部分,一旦形成,就成为鼓舞人们前进的巨大动力。理想是人生的航标,为人们提供了奋斗目标,为人生的航船指明方向。
青少年的理想受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许多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辽宁师范大学韩进之教授指出:“……这些因素在不同年龄阶段起的影响作用是不同的,其影响的发展趋势是:社会的影响和学习兴趣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而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作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呈现下降趋势。”范有祥同志1960年起对昭盟师专附中(后改附小)的一个班30名学生进行了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研究各年龄阶段影响学生理想发展的各个因素。研究表明;小学二年级(7~8岁)时家庭影响居首位;小学五年级(11~12岁)时学校影响占首位;上山下乡时(17~18岁)时社会影响居首位;1981年前后(27~28岁)时兴趣影响占首位。
(二)关于理想的几项研究
1、青少年学生理想认识发展水平的研究:韩进之教授等人的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理想发展为概括理想。低年级学生中具体形象理想较多,中年级学生中综合性理想较多,概括性理想则在高年级学生中有较大的发展。
2、大学生的理想类型的研究:1984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上海、北京、辽宁、西安、重庆等文、理、工、医、农、经及师范院校357名大学生的理想类型进行了联合调查。该项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大学生理想类型可以分为16种。在这16种理想类型中,含社会理想类型的调查对象占94%,不含社会理想类型的仅占6%。
二、信念和世界观
(一)信念:信念是坚信某种观点的正确性,并支配自己行动的个性倾向。信念是通过3种方式形成的:(1)直接经验,自信来自成功的经验,如相信糖是甜的来自个人对糖的品味;(2)间接经验,来自书本、报刊、电视等第二手资料的经验;(3)推论,以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为基础可以作出的种种推论。
信念表现为个人确信某种理论、观点或某种事业的正确性和正义性,对它抱有确信无疑的态度,并且力求加以实现。信念不单纯是认识,而且富有深刻的情绪体验。信念是知、情、意的高度统一体。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指出:“行为的重要动机是信念,信念与理想有密切的联系。信念是关于自然界和社会的某些原理、见解、意见、知识,人不怀疑它们的趔性,认为它们有无可争辩的确凿性,力图在生活中以它们为指针。信念的情绪方面是同对它们的深刻的感受联系着的。信念不只是容易明白的、可理解的,而且还是深刻地感受到的、体验到的。”
信念具有稳定性。信念确立后就有很大的稳定性,比较难以改变。一个人确立了某咎信念,只有通过反复实践证实并确认是错误时,才有可能改变。
信念使个性稳定而明确,并且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历史上无数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出于对事业的坚定信念,抛头颅、洒热血,建立了可歌可泣的业绩。夏明翰烈士在就义前的那首诗:“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表达了信念的坚定性,是人类巨大力量的行为动机。
(二)世界观: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即一个人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克鲁捷茨基指出:“如果信念形成为某种系统,它们就变成了了人的世界观。”
阶级的世界观和个人的世界观既有区别又有联系。阶级的世界观是社会意识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哲学研究的对象。世界观的系统化和理论化,就是哲学。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个人世界观是个人意识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心理学研究个人世界观在各种心理活动中的作用及其形成过程和规律。个人的世界观受阶级的世界观制约,并且表现出阶级的特点。苏联心理学研究了世界观的结构。他们认为,世界观包括4种成分:认知因素、观点因素、信念因素和理想因素。认知、观点、信念和理想的相互作用形成世界观,世界观反过来影响个体的认识、观点、信念和理想的形成。
世界观是个性倾向性的最高层次,它是个人行为的最高调节器,制约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世界观对人的心理活动作用表现在:(1)决定个性发展的趋向和稳定性;(2)影响认识的正确性与深度;(3)制约情绪的性质与变化;(4)调节人的行为习惯。
理想、信念和世界观有机地联系着,它们受社会历史条件所制约,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阶级性。
(三)关于世界观的几项研究:在世界观中,心理学对价值观、人生观研究得较多。价值观属于个性倾向性范畴,它的含义很广,包括从人生的基本价值取向到个人对具体事物的态度,人生观是人生的根本观点,它是世界观不可侵害的部分。
1、青少年学生价值观的研究:辽宁师范大学谭欣同志等,于1988年对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进行研究。被试是随机取样的在校青少年学生,其中文理科大学生304人(男生150人,女生154个),一般中学的高中学生303人(男生152人,女生151人),初中生302人(男生151人,女生151人)。研究表明:大学生把“事业成功、身体健康、美满婚姻”排在系列的前三位;高中生把“真正友谊、事业成功、才智敏锐”排在前三位;初中生则把“世界和平、祖强盛、社会安宁”排在前三位。
2、大学生价值观的研究: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在1983年至1984年对上海、北京、辽宁、西安、重庆等地的理、工、农、医、师范等高校学生327名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他们的价值观等级排列中前4位的是爱国心、事业、才智和作出成就。
3、青少年人生观发展的研究:小学阶段,儿童已经开始对人生意义发生兴趣,但还没有形成人生观,他们不能对人生产生一个总的看法。人生观萌芽到形成的时期。林崇德教授指出,青少年的人生观从萌芽到形成,上人有下列特点:
(1)在青少年人生观形成过程中,主要是解决关于人生意义的问题。
(2)人生观从萌芽到形成,是与青少年的世界观,即青少年对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根本性总观点相联系的。
(3)青少年人生观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人人生价值的确立过程。价值目标的选择,是确立人生目的的基础。
青少年的人生观处于萌芽到形成过程,它的可塑性是很大的,还不很成熟、不很稳定,尚待以后继续形成和发展。
第十五章 气质
第一节:气质的概述
一、什么是气质: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主要指心理过程的强度(例如,情绪体验的强度、意志努力的程度),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稳定性(例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程度、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和心理活动的指向性(有人倾向于外部事物,有人倾向于内心世界)等方面的特点。
“气质”这一概念与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相近似气质不是推动个体进行活动的心理原因,而是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它影响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具有某种气质的人,在内容完全不同的活动中显示出同样性质的动力特征。它仿佛使一个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涂上个人独特的色彩。例如,一个学生每逢考试就表现出激动,等待朋友时坐立不安,参加比赛前沉不住气,并且经常抢先回答教师的提问,这个学生具有情绪激动的气质特征。气质不仅包括情绪和动作方面的某些动力特征,而且包括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特征。可见,气质是指不以人的活动的动机、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指出:气质是描绘一个人在获取他的目标时如何行动的特质,它决定了一个人为一般“风格与节奏”,决定一个人的行动是温和的还是暴躁的。
人生下来就表现出某些气质特征。有些婴儿安静、平稳、害怕陌生人;有些婴儿好动、喜吵闹、不害怕陌生人。俗话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一个人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是相当稳定的。托马斯(A。THOMAS)等人发现:“在许多儿童中这些气质的原始特征往往在随后的20多年发展阶段中保持着。”但是,气质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气质在生活和教育条件影响下发生着缓慢的变化,以符合社会实践的要求。可见,气质既有稳定的一面,又有可塑性的一面,是稳定性和可塑性的统一。
二、气质的学说
人的气质受到普遍的关注。许多学者探讨了气质问题。著名的人格心理学家奥尔波特(G。W。ALLPORT)等人指出,学者在定义气质时各有所侧重。有的着重个体的情绪方面,有的强调气质的生活因素,还有的重视个体在动作反应的特征。
(一)《黄帝内经》中的气质理论:是战国秦汉间一部以医学为主的科学百科全书。《内经》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气质一词,但在医学理论中溶合着丰富的有关气质的论述。
《内经》根据人体阴阳之气的比例将人分为:太阴之人、少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还运用五行学说将人分为木、火、土、金、水五种类型,再根据五行各属的五音(宫、商、角、徵、羽)将上述五种类型的每一种类型划分出1个主型和4个亚型,共得出25种类型。阴阳五态人和阴阳二十五人的分类,不仅是观察的结果,而且也是我国古代哲学原理的发挥。就其内容的丰富和细致来说,完全可以与西方气质理论相媲美。
(二)气质的体液说
古希腊学者恩培多克勒(EMPEDOKLES)提出人体“四根说”。他认为人体由四根构成,血液主要是火根,呼吸是空气根,液体部分是水根,固体部分是土根。“四根”配合得好,身体就会健康,并且决定有机体结构的特征。例如,美术家手的“四根”配合得最好;学说家舌的“四根”配合得最好。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虽没有得到科学的证明,但根据我国心理学家诏铖教授的研究,在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中已经具有了气质和神经类型学说的萌芽。
古希腊著名医生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将恩培多克勒的“四根说”发展成为“四液说”。他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性质不同的体液:血液、黄胆汁、黑胆汁和粘液。血液出自心脏(相当于火根);黄胆汁生于肝脏(相当于空气根);黑胆汁生于胃部(相当于土根);粘液生于脑部(相当于水根)。他认为,正是这四种体液“形成了人的性质”。机体的状态就决定于四种体液的混合比例。人体内某种液体过多或过少,或者比例不适当,人就会感到痛苦。四种体液调和,人就健康幸福。他还指出,胆汁太多使头脑过热,导致恐怖与恐惧;粘液太多使头脑过冷,导致忧虑与悲伤。
罗马医生盖伦(C。GALEN,公元2世纪),从希波克拉底的体液说出发,将人体内的体液的混合“比例”用拉丁语命名为“TEMPERAMENTUM”,这便是近代“气质”(TEMPERAMENT)概念的来源。他除了用生理和心理特性之外,还加进了人的道德品行,这些因素组成13种气质类型。后来,简化为4种气质类型,即流行于今的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每一种气质类型的特点都是某种体液占优势的结果,并有特定的心理表现。盖伦还认为,人的行为方式不仅决定于气质,也决定于周围环境。
(三)康德和冯特的气质理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I。KANT)认为,气质首先可以划分为感情的气质和行动的气质,每一种气质又可与生命力的兴奋和松弛相联结而进一步分为四种单纯的气质。1、多血质的人是开朗的。2、忧郁质的人是沉稳的。3、胆汁质的人是热血的。4、粘液质的人是冷血的。德国心理学家冯特(W。WUNDT)以感情反应的强度和变化快慢为基础,把气质分为四种:1、感情反应强而变化快的是胆汁质。2、感情反应弱而变化快的是多血质。3、感情反应强而变化慢的是忧郁质。4、感情反应弱而变化慢的粘液质。
(四)气质的体型说
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E。KRETSCHMER)把人的体格类型分为三处:肌肉发达的强壮型,高而瘦的瘦长型和矮而胖的矮胖型。他认为,不同体形的人具有不同的气质。矮胖型的人,外向而容易动感情;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强壮型的人则介于两者之间。
克瑞奇米尔认为,正常人与精神病患者只有量的差别,没有质的不同。他认为,不同体形的正常人在气质上也带有精神病患者的某些特征。例如,矮胖型的人具有躁狂抑郁症的特征,瘦长型的人具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强壮型的人具有癫痫的特征。因此,他将人的气质也分为:躁郁气质、分裂气质和粘着气质。
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W。H。SHELDON)受克瑞奇米尔的影响,对气质与体形的关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把人的体型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内胚叶型(柔软、丰满、肥胖)、中胚叶型(肌肉骨骼发达、坚实、体态呈长方形)和外胚叶型(高大、细瘦、体质虚弱)。谢尔顿发现三种气质类型:头脑紧张型、身体紧张型和内脏紧张型,他还发现体形与气质之间有高达0.8左右的正相关。
克瑞奇米尔和谢尔顿指出了身体特征与气质相关,这对后人有一定的启发作用。气质与体形之间也许存在某种相关,但一些研究表明,这种相关并不是像他们所讲的那样简单和直接。而且气质与体形相关并不能认为两者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主要问题在于,当代科学还不能清楚地揭示身体特征对气质究竟起什么作用。一种可能是身体特征影响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则塑着个性。例如,一个胖娃娃,周围都喜欢和他开玩笑,容易形成开朗、活泼等特征;一个瘦弱的孩子,不大讨人喜欢,容易养成孤僻待特征。他们过分夸大了生物因素的作用,忽视社会生活对气质的作用。克瑞奇米尔又把一切人都归入精神病患者,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五)气质的血型说
有些学者认为,人的气质是由不同的血型所决定的。日本古川竹二根据血型把人的气质划分为A型、B型、O型和AB型四咱。A型气质的人内向、保守、多疑、焦虑、富感情、缺乏果断性、容易灰心丧气。B型气质的人外向、积极、善交际、感觉灵敏、轻诺言、寡信、好管闲事。O型气质的人胆大、好胜、喜欢指挥别人、自信、意志坚强、积极进取。AB型气质的人,兼有A型和B型的特征。日本血型人类学家能见正比古认为:“血型的真正含义指的是人体的体质和气质类型。”“可以更乘法地给血型作如下定义:血型就是所有生物的体质类型和气质类型。”但是,许多学者认为,这种理论没有多少科学根据。因此,气质与血型关系问题是一个有争议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六)气质的激素说
激素(HORMONE)是由内分泌细胞分泌的高效能化学物质,在血液中的浓度极低,但对生理和心理活动有重大影响。在解释气质的生理机制上影响最大的有两个学派:一是以巴甫洛夫为代表气质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理论;另一个是以伯曼(L。BERMAN)等人为代表的气质的激素理论。
伯曼认为,人的气质特点是由内分泌活动所决定的。他根据人的某种内分泌腺特别发达而把人划分为:甲状腺型、垂体型、肾上腺型、性腺型、副甲状腺型和胸腺型。他认为,不同类型的人,有不同的气质特点。
1、甲状腺型:甲状腺分泌增多者精神饱满、不易疲劳、知觉敏锐、意志坚强、处事和观察迅速、容易动感情甚至感情迸发。甲状腺分泌减少者可能发生痴呆症。
2、脑垂体型:脑垂体分泌增多者性情强硬、脑力发达、有自制力、喜欢思考、骨骼粗大、皮肤甚厚、早熟、生殖器发达。脑垂体分泌减少者身材短小、脂肪多、肌肉萎弱、皮肤干燥、思想迟钝、行动懦弱、缺乏自制力。
3、肾上腺型:肾上腺分泌增多者雄伟有力、精神健旺、皮肤深黑而干燥、毛发浓密、专横、好斗。肾上腺分泌减少者体几衰弱、反应迟缓。
4、副甲状腺型:副甲状腺分泌增多者安定、缺乏生活兴趣、肌肉无力。副甲状腺分泌减少者注意力不易集中、妄动、容易激动。
5、胸腺型:胸腺位于胸腔内,幼年发育,青春期后停止生长,逐渐萎缩,如果成年胸腺不退化者,则单纯、幼稚、柔弱、不善于处理工作。
6、性腺型:性腺分泌增多者常感不安、好色、具有攻击性。性腺分泌减少者则性的特征不显现,易同性恋,进攻行为少。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激素对人的气质确有影响。激素激活或抑制着人体的不同机能,激素过多或过少对个体的行为确有影响。例如,肾上腺特别发达的人,会表现出情绪容易激动的气质特征。生物化学测定也表明,人在恐惧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人在发怒时,去甲痛上腺素分泌增加。但是,各个内分泌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内分泌系统,不能简单地强调一、二个内分泌腺体的作用;也不能孤立地、片面地强调激素对气质的作用,因为神经系统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着内分泌腺的活动,控制着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激素也影响着神经系统的功能。人体内有两种调节机制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导作用下,通过这两种机制影响气质的活动。
(七)托马斯等人的气质理论
托马斯(A。THOMAS)和切斯(S。CHESS)对气质进行了长期研究,他们发现,新生儿1~3月就有明显、持久的气质特征,不大容易改变,一直持续到成年。
托马斯等人提出出气质的9个维度:1、活动水平:指儿童在游戏、进食、穿衣和睡眠等过程中身体活动的数量。2、生理活动的规律性;3、对新异刺激反应的害怕或抑制;4、对变化的适应性;5、对刺激的反应阈限;6、对刺激的反应强度;7、心境特点;8、分心程度;9、从事活动的持久性。托马斯等人还根据上述标准,把儿童(主要是婴儿)分为三种类型:平易型、麻烦型和行动缓慢型。
(八)气质的活动特性说:美国心理学家巴期(A。H。BUSS)根据人们参加各种类型活动的倾向性不同,提出气质的活动特性说。他把人的气质划分为4种类型:
1、活动型:这种类型的人倾向活动,总是抢先接受新任务,精神充沛,不知疲倦。婴儿期表现为手脚不停地活动;儿童期在教室里闲坐不住;成年时有强烈的事业心。
2、社交型:这种类型的人倾向社交,渴望与他们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婴儿期要求父母在他的身旁,对他爱抚,孤单时会大哭大闹;儿童期容易接受教育,容易受环境影响;成年时与他们建立融洽的关系,和睦相处。
3、情绪型:这种类型的人觉醒程度和反应强度都大。婴儿期经常哭闹;儿童期容易激动;成年时喜怒无常,难以合作相处。
4、冲动型:这种类型的人易兴奋,缺乏控制能力。婴儿期等不得成人喂饭、换尿布等;儿童期注意容易分散,常常坐立不安;成年时行动带有冲动性。
人的反应活动的特笥在气质中处于醒目的位置,用活动特性来区分人的气质,是近年来西方心理学中出现的一种新动向。
(九)气质调节说
波兰心理学家斯特里劳(JANSTRELAU)在巴甫洛夫学说的基础上,引入活动理论,又吸收了唤醒与激活研究的成果,从整体活动来探讨气质,提出出“气质调节理论”。他认为,气质是生物进化的产物,但又受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气质在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中,在人与环境关系中起着调节作用。他指出,气质可以在行为的能量水平和时间特点中表现出来。反应性和活动性是两个与行为能量水平有关的气质基本维度,它们对有机体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第二节:气质的生理基础
气质的生理基础是十分复杂的。气质不仅与大脑皮层的活动有关,而且与皮层下活动有关;气质不仅与神经系统的活动有关,而且与内分泌腺的活动有关。研究表明,整个人的身体组织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气质。苏联心理学家罗索诺夫指出:气质的生理基础不是某个个别的生理亚系统,而是人机体的整体结构,亦即人机体的所有结构的总和。其中,高级亚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点,即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和机能特点与其它亚系统相比较,在气质形成中更为重要。苏联心理学家波果斯洛夫斯基等人也认为:“显然,影响到气质的不仅有神经系统的特性,而且还有整个个人的身体组织。”因此,不能把气质与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等同起来,也不能以个体的某种生理亚系统(体液、体形、神经活动)作为气质的生理基础。但是,一般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的关系较为直接和密切,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时气质主要的生理基础。
一、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有两个基本过程: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这两个神经过程有三个基本特性:神经过程的强度、神经过程的平衡性和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1、神经过程的强度
神经过程的强度是指个体的大脑皮层细胞受强烈刺激或持久工作的能力。它被认为是神经类型的最重要标志,具有重大的意义。研究表明:在一定限度内,强刺激引起强兴奋,弱刺激引起弱兴奋。但是,刺激很强时,并不是所有的有机体都能以相应的兴奋对它发生反应。兴奋过程强的人,对很强的刺激仍能形成和保持条件反射;兴奋过程弱的人,对很强的刺激不能形成条件反射,并抑制和破坏已有的条件反射,甚至会导致神经过程的“分裂”。抑制过程强的动物可以耐受不间断内抑制5~10分钟,抑制过程弱的动物则不能耐受持续15~30秒钟的内抑制,甚至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
2、神经过程的平衡性
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指个体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之间的强度是否相当。有的人这两种神经过程之间的强度是平衡的,而有的是不平衡的,在不平衡中又有哪一种神经过程占优势的问题。实验表明:不平衡的动物一般具有较强的兴奋过程和较弱的抑制过程,也有少数动物具有较强的抑制过程和较弱的兴奋过程。
3、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指个体对刺激的反应速度以及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相互转换的速度。人与人之间在兴奋和抑制的灵活性上也存在差异,有人灵活性强,有人灵活性弱。实验表明:神经过程灵活性强的动物能够较顺利地和迅速地将阳性条件反射发行为阴性条件反射,或者把阴性条件反射改造为阳性条件反射,或者把已有的动力定型改造为新的动力定型。在阳性刺激后紧接出现阴性刺激,或者在阴性刺激后紧接出现阳性刺激,动物也能以相应的反射来分别应答。但神经过程灵活性弱的动物就会发生困难,引起反射活动的混乱及大脑皮层机能的失调。
神经过程的三个基本特笥是变化的。例如,兴奋过程强,而抑制过程弱的动物,经过训练有可能使抑制过程增强而与兴奋过程相平衡。神经过程的灵活性是个体发育中最容易变化的一种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
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神经过程的三个基本特性的独特组合就形成了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巴甫洛夫指出:“由于神经系统基本特性的一些可能的变动,以及这些变动的可能组合,就一定会发生神经系统的各种类型,计算起来,至少有二十四种类型,但证诸实际,其数目可以大加缩小的,即缩减为特别显著的、醒目的四种类型,而且最主要的是,这四种类型是按其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和对致病动因的稳固性各不相同的。”
高级神经活动的4种主要类型是:
1、强而不平衡的类型(兴奋型):这种类型的个体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阳性条件反射比阴性条件反射容易形成,是一种容易兴奋、不受约束的类型,所以也称为不可遏制型。
2、强而平衡、灵活的类型(活泼型):这种类型的个体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较强,并且两得容易转化,以反应灵敏、活泼、能很快适应变化着的外界环境为特征。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一种最完善的类型。
3、强而平衡、不灵活的类型(安静型):这种类型的个体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较强,但两者不易转化。比较易形成条件反射,但不易改造,以坚韧而行动迟缓为特征。
4、弱型(抑制型):这种类型的个体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都很弱,阳性条件反射和阴性条件反射的形成都很慢。在困难工作面前,正常的高级神经活动容易受破坏而患神经症为特征。
巴甫洛夫逝世后,苏联的心理学和生理学工作者继续对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进行研究。在苏联形成三个中心(1)列宁格勒学派,以库帕洛夫、克拉索斯基和费道罗夫为代表,他们继续对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进行研究;(2)莫斯科学派,以捷普洛夫和涅贝里存为代表,他们对人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进行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又称捷普洛夫——涅贝里存学派或新巴甫洛夫类型学。(3)乌拉尔学派,以梅尔林为代表,他们研究神经活动类型的心理学解释,研究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对工作或职业的影响。
捷普洛夫和涅贝里存等人的主要贡献有:
第一,强调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因为它是神经活动类型划分的基础。对这些特性的类型结合不要过早下结论。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对于个别差异的生理心理学具有重大的价值。
第二,从神经强度中分出动力性。动力性指条件反射形成的速度和难易。又从灵活性中分出易变性,即神经过程发生和停止的速度。
他们认为,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可以分为一级特性和二级特性。其中神经过程的强度、易变性、动力性和灵活性是一级特性;神经过程的平衡性是二级特性,它带有派生的性质,存在于各种一级特性之中。
第三,列举出一些新的类型,如抑制过程比兴奋过程占优势的不平衡型等。
第四,把神经系统的基本特性划分为一般特性和局部特性。神经系统的一般特性指整个神经系统的共同特性,被认为是气质的生理基础。神经系统的局部特性指大脑皮层不同分析器的特性,它与人的特殊能力有关。
第五,指出神经过程特性无好、坏之分。
三、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气质
巴甫洛夫认为,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抑制型相当于抑郁质。
巴甫洛夫曾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类型看作同一个东西。他指出:“显然,这些类型在人身上就是我们称之为气质的东西。”在他菱中有时把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和气质两个名词交替使用。现在一般认为,气质和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并不是同一个东西。气质是心理现象,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生理现象。高级神经活动是气质主要的生理基础。
第三节:气质类型
一、传统的气质类型
传统的气质类型,是指心理学中流行的分类,也是苏联心理学家工作的特色。
(一)气质类型的特征:根据现有的研究,气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特征:
1、感受性:感受性是指人对内外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一种表现。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测量。
2、耐受性:耐受性是反映人对客观刺激在时间和强度上的耐受程度。它也是神经过程强度特性的表现。
3、反应的敏捷性:反应的敏捷性包括两类特性:心理反应和心理过程进行的速度(如思维的敏捷性、识记的速度、注意转移的灵活程度等);不随意的反应性(如不随意注意的指向性、不随意运动反应的指向性等)。反应的敏捷性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4、可塑性:可塑性是指人根据外界情况的变化而改变自己适应性行为的可塑程度。刻板性被认为是与可塑性相反的品质。可塑性主要是神经过程灵活性的表现。
5、情绪兴奋性:情绪兴奋性是指以不同的速度对微弱刺激产生情绪反应的特性。它不仅反映神经过程的强度,而且也反映神经过程的灵活性。
6、向性:向性是指人的心理活动、言语和动作反应是表现于外还是表现于内的特性。表现于外叫外向性,表现于内叫内向性。外向性是兴奋过程强的表现,内向性是抑制过程强的表现。
(二)气质类型的构成:上述各种特性的不同结合,就构成了各种不同的气质类型。
1、胆汁质:胆汗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向性明显,情绪兴奋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而不灵活。
2、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性强,具有外向性和可塑性,情绪兴奋性高而且外部表现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3、粘液质:粘液质的人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明显内向,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而具有稳定性。
4、抑郁质:抑郁质的人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向,情绪兴奋性高并且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和不灵活性。
苏联心理学家达威多娃曾形象地描述了四种基本气质类型的人在同一情景中的不同行为表现。四个不同气质类型的人上剧院看戏,但都迟到了。胆汁质的人和栓票员争吵,企图闯入剧院。他分辨说,剧院里的钟快了,他进去看红是不会影响别人的,并打算推开检票员进入剧院。多血质的人立刻明白,检票员是不会放他进入剧场的,但是通过楼厅进场容易,就跑到楼上去了。粘液质的人看到检票员不让他进入正厅,就想“第一场总是不太精彩,我在小卖部等一会,幕间休息时再进去”。抑郁质的人会说:“我老是不走运。偶尔来一次戏院,就这样倒霉”接着就返回家去了。
具有某一种气质类型典型特征者称为“典型型”,近似其中某一类型者称为“一般型”,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者称为“中间型”或“混合型”。在全人口分布中,气质的一般型和两种类型的混合型的人占多数,典型型和两种以上类型混合型的人占少数。因此,在测定一个人的气质时不应该硬性地将他划入某种典型型。
在西方心理学中以传统的四种气质类型进行分类的是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H。J。EYSENCK)。他以内向和外向为纬,以情绪稳定性为经,成为气质上的二维模型,得出四个组合类型:稳定外向型、稳定内向型、不稳定外向型和不稳定内向型,各包含8种特质。每一组合类型与传统的4种气质类型相对应。
(三)气质类型的分布
按照组合的规律,应该有15种气质类型即: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胆汁——多血质、胆汁——粘液质、胆汁——抑郁质、多血——粘液质、多血——抑郁质、粘液——抑郁质、胆汁——多血——粘液质、多血——粘液——抑郁质、胆汁——粘液——抑郁质、胆汁——多血——抑郁质、胆汁——多血——粘液——抑郁质。
1、儿童和青少年气质类型的分布
刘明和王顺兴等人对儿童和青少年气质类型的分布进行了研究,被试是小学三年级、五年级、初中二年级、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和大学生,共1105人。结果表明,10种气质类型的人数和百分比可以看出,在1105名儿童、青少年中,粘液质所占比例最大(18%),胆汁——多血质、多血质、胆汁质所占的比例亦大。这三种气质类型在总体颁中共占41%。从表上还可以看出,城乡和男女儿童、青少年的气质颁大致和总体分布相近。
2、大学生气质类型的分布
安徽师范大学许智汉、阮承发等人在1984年对四川大学、南开大学、第四军医大学、复旦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的二、三年级364名学生进行了气质测定。被试年龄为17~24岁,男女各半。研究结果表明:被试中复合型气质的人多于单一型气质的人;文科大学生和理科大学生在气质类型分布上中人有在胆汁——粘液质和胆汁——多血质上差异显著;男女大学生在气质类型上没有显著差异。
(四)气质类型发展的年龄趋势
保加利亚皮罗夫等人的研究表明,在5岁至7岁这一年龄阶段的儿童中,神经活动兴奋型多岁于5岁的儿童。随着年龄增长,神经活动的平衡性增加,兴奋型下降。至了青年期兴奋型又重新增多。青年期结束,兴奋型人数再次下降。由此可见,兴奋型随儿童年龄发展,似乎出现了一个“U”型。
刘明等研究了气质发展变化的年龄趋势。该项研究表明:随着年龄增长,儿童青少年的气质类型亦发生变化。但各种气质类型的变化是不同的。其中,胆汁质可以认为是对年龄变量比较敏感的气质类型,抑郁质可以认为对年龄变量十分迟钝的气质类型。该项研究还表明:各种气质类型的具体变化情况也是不同的。他们对各年级4种典型的气质类型得分(平均分)进行比较,粘液质问题的得分从小学3年级到5年级到初中2年级逐渐减少,初中2年级得分最低,以后又逐渐回升,到大学阶段得分最高。多血质问题的得分,小学3年级最低,以后显著上升,初中2年级和5年级较高,随年龄增长,其得分有下降趋势,高中2年级和大学阶段,其得分显著低于小学5年级和3年级。抑郁质问题的得分,则普遍较低,其中小学3年级较高,大学阶段得分最低。
二、外向型和内向型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G。JUNG)认为,力比多(LIBIDO)流动的方向决定人的气质类型。个体的力比多活动倾向于外部环境,就是外向型的人;个体的力比多活动倾向于自己,就是内向型的人。外向型(外倾型)的人,重视外部世界,爱好社交、活跃、开朗、自信、勇于进取。对周围一切事物都很感兴趣,容易适应环境的变化。内向型(内倾型)的人,重视主观世界,好沉思、善内省、常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陶醉之中,孤僻、缺乏自信、易害羞、冷漠、寡言、较难适应环境的变化。
内向型和外向型是人的两大态度类型,即个体对特有情境的反应的两种态度或方式。应该指出,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兼有外向性和内向性的中间型。荣格也认为,没有纯粹的内向型的人或外向型的人,只是在特定场合下,由于情境的影响,某一种态度占优势。
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
美国心理学家威特金(H。A。WITKIN)等人在研究知觉时发现,有些人比较容易从视进驻中离析出知觉单元,有些人很难从视野中离析出知觉单元。他将前者称为场独立性的人,将后者称为场依存性的人,大多数人处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之间。场依存性的人,倾向于利用外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场独立性的人,倾向于更多地利用内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
隐蔽图形测验通常用来评定个体的场依存性——场独立性。简单图形暗含在复杂图形中,要求被试把简单图形分离出来。这需要重新组织材料的能力。场独立性的人比场依存性的人容易分离出简单图形。属于场依存性的人,不容易把所有的三角形都看出来,因为有的三角形暗含在其它三角形中。而场独立性的人,能清楚地看出有几个三个三角形,一下子能看出来的三角形越多,就越属于场独立性,一下子能看出来的越少,就越必于场依存性。
研究表明,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是较多地依存于个体的遗传因素和生理基础,而且个体在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边疆维度上的位置是相对稳定的。
场依存性的人,独立性差,并且容易受暗示;场独立性的人,有极大的独立性,并且不易受暗示。场依存性的人,对于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感到困难;场独立性的人,比较容易完成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成分和重新组织材料的任务。场依存性的人的行为是以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强,爱好社交活动,对他人有兴趣,积极参与人际交往等;场独立性的人的行为是非社会定向的,社会敏感性差,不善于社交,自信、处尊心强,关心抽象的概念和理论,喜欢独处等。
在国外,关于场依存性和场独立性与内外向的关系问题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艾温斯(F。L。EVANS)等人认为,两者相关程度很高,很可能是一种特质的反映。费恩(B。L。FINE)等人认为,两者没有相关,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特质。我国张厚粲教授等认为:“二者之间无显著相关,可以认为是人格的两种不同特质(维度)……但是,二者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一致性,因此,它们在人格表现中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共同存在于人格这一统一体中。
第四节:气质在实践活动中的作用
气质是个人心理活动的稳定的动力特征,它影响个体活动的一切方面,在个体的活动上打上一定的烙印。
一、气质对智力的影响
每一种气质类型既有积极方面,又有消极方面。例如,多血质的人反应灵敏,容易适应新环境;但兴趣容易转移,注意力不稳定。胆汁质的人热情开朗,精力旺盛,刚强;但任性,脾气暴躁,容易冲动。粘液质的人沉着、稳重、自制、冷静、踏实;但反应缓慢。抑郁质的人在工作中耐受力差,容易疲劳;但感情细腻,审慎小心,观察力敏锐,善于觉察别人不易觉察到的细小事物。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智力水平高的人可能具有不同的气质;相同气质的人可能表现出不同的智力水平。著名的作家中4种气质的人都有。例如,郭沫若和赫尔岑具有多血质的特征;李白和普希金肯有胆汁质的特征;茅盾和克雷洛夫具有粘液质的特征;杜甫和果戈里具有抑郁质的特征。他们在气质类型上的不同,并不影响他们各自在文学上取得杰出的成就。
许多研究表明了气质对智力的影响。林崇德教授指出:“气质作为一种非智力因素,对能力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们研究了气质与五种思维品质(思维的深刻性、独创性、灵活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的相互关系,发现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在五种思维品质上存在差异,其中在四种思维品质上的差异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这表明气质与思维品质有着密切联系。苏联心理学家斯米尔诺夫的研究表明:识记数量多、难度大的材料时,神经系统强型的人较弱型的人效果要好。特鲁波尼科娃——莫尔加诺娃的研究表明:神经系统强型的人记忆大量的无意义章节效果较好,神经系统弱型的人记忆大量有意义的文章效果较好。
气质还影响个体智力活动的特点和方式。苏联心理学家列伊捷斯对同班两位学生A和B进行了追踪研究。A具有明显的多血质和胆汁质的特征。B具有明显的抑郁质的特征。学生A在学习时表现为精力充沛,在从事紧张的学生和工作后,只需要短时间的休息就能恢复精力,很少见到他疲劳和有学习间歇;能够一下子关心很多事物,复杂的情况和变化不会降低他的精力;他对新教材特别感兴趣并充满着热情,新教材使他精神焕发、兴奋,并且感到满足,但在复习旧教材时,明显地缺乏兴趣。学生B在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后,很容易感到疲劳,需要休息或睡一会儿才能够恢复精力;对简单的作业,都要沉思和准备;在学习新教材捍常常感到困难和疲劳,但在复习旧教材时,表现出主动性,思维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明晰性。学生A反应迅速,容易转向新的智力活动,他似乎立刻把他的潜能释放到最大限度。学生B则是缓慢地、犹豫不决地解决问题,有时会出现停顿。但他能够逐渐地明确、完整、正确地弄清问题。这两个学生在毕业时都获得者了金质奖章。
二、气质对教育工作的意义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气质类型和气质特征,做到“因材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苏联心理学家克鲁捷茨基指出,在教育过程中不应该的出改变学生的气质。这是因为神经系统类型特性的改造非常缓慢,而且改造的方法还没有充分研究出来。所以实际上改变气质是不可能的而且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教师的任务在于,了解学生的气质特征,找到适合于学生气质特点的最佳策略和方法。例如,对多血质的学生不能放松对他们的要坟,不能使他们感到无事可做,要使他们在多种有意义的活动中培养踏实、专一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对胆汁质的学生要让他们学会抑制自己,耐性帮助他们养成自制、坚韧的习惯,平衡而镇定地工作;对粘液质的学生要热情,不能操之过急,要允许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考虑问题和作出反应,引导他们积极探索新问题,并且鼓励他们参加集体活动,引导他们生动活泼、机敏地投入工作,发展他们的灵活性和积极性;对抑郁质的学生不要在公开场合指责、批评他们,要安排适当的工作鼓舞他们前进的勇气,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磨练意志的坚韧性、情绪的稳定性。
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应该是教师特别翔的对象。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认为,这两种气质类型都具有情绪不稳定的特征。胆汁质的人,可能会出现进攻、好斗志昂的行为问题;抑郁质的人,可能会出现焦虑不安的人格问题。教师要使具有胆汁质特征的学生,多得到工作与休息交替的机会;使具有抑郁质特征的学生,在集体中获得友谊和生活乐趣。教师要培养具有这两种气质特征学生的情绪稳定性。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气质的年龄特征。
三、气质对职业选择的意义
气质特征是职业选择的依据之一,某些气质特征为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一般地说,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对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对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不大适合;要求迅速灵活反应的工作对多血质和胆汁质人较为合适,而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则较难适应。
在一般实践活动中,由于气质的各种特征之间可以互相补偿,因此对活动的效率影响并不明显。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人研究人员对先进纺织女工的研究表明,一些看管多台纺织机床的女工属于粘液质,她们注意的稳定性补偿了她们从一台机床到别一台机床转移的困难;另一些纺织女工属多血质,她们的注意转移容易和迅速补偿了注意容易分散的缺陷。
一些特殊职业,如飞行员、宇航员、潜水员、雷达观测员等,对人的气质特征有特定的要求,必须经过心理没定,进行严格的选择和训练,才能使他们胜任这类工作。1988年我国心理学工作者对空军战斗飞行员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战斗飞行员中,多血质的人占45%左右,胆汁质的人占20%左右,胆汁质与多血质混合型的人占15%左右,而没有发现抑郁质的。艾森克指出,外向的人不能很好地担任“警戒”任务。他认为,雷达管理人员应该由内向的人来担任。
心理学家还天空了人的气质类型对群体协同活动的影响。罗索诺夫的研究表明,两个气质类型不同的人在协同中,比气质类型相同的人配合所取得的成绩更好。皮卡洛夫的研究表明,气质特征相反的两个人合作,不仅合作的效果好,而且还有利于团结。
气质对人的实践活动确具有一定的作用,在考察人的实践活动时要关注气质这一因素。但是,人的行为是由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理想、信念和态度所决定的。气质与理想、信念和态度相比,对人的行为的作用,毕竟只有从属的意义。
(一)陈会昌的气质调查表
陈会昌研究员等人根据四种气质类型编制了气质调查表,每种气质类型15题,共60题。测验方式是自陈式,计分采用数字等级制。记分时,很符合自己情况的记2分;比较符合的记1分;介于符合不符合之间的记0分;比较不符合的记负1分;完全不符合的记负2分。根据得分确定气质类型。该调查表简便易行,信度和效度均较高。
气质调查表举例:
1、做事力求稳妥,不做无把握的事
2、遇到可气的事就怒不可遏,想把心里话全说出来才痛快
3、宁肯一个人士中,不愿很多人在一起
4、到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
……
21、对学习、工作、事业怀有很高的热情
22、能够长时间做枯燥、单调的工作
23、符合兴趣事情,干起来劲头十足,否则就不想干
24、一点小事就能引起情绪波动
……
45、认为墨守成规比冒风险强些
46、能够同时注意几件事物
47、当我烦闷的时候,别人很难使我高兴起来
48、爱看情节起伏跌宕,激动人心的小说
……
57、喜欢有条理而不甚麻烦的工作
58、兴奋的事常常使我失眠
59、老师讲新概念,常常听不懂,但是弄懂以后就很难忘记
60、假如工作枯燥无味,马上就会情绪低落
(二)罗萨诺夫的气质问卷
苏联心理学家罗萨诺夫根据涅贝里存的观点,进一步分离出气质结构的8个方面:对象动力性、社会活动动力性、可塑性、社会可塑性、速度、社会速度、激情和社会激情。每个方面有12题,测谎题9个,全问卷共计105题。
测试时,要求被试根据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真实的答案回答,回答要快而精确。如果符合实际情况的,在“是”上划“+”;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在“否”上划“+”。
罗萨诺夫气质问卷题目举例:
1、您是个好动的人吗?(速度、肯定题)
3、认为独处比一伙人结伴好吗(社会动力性、否定题)
10、话者急速的言语会刺激你吗(社会速度、否定题)
18、在谈话的时候您的思维是否经常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社会可塑性、肯定题)
20、您很容易就能找到其它的处理方法来解决已知的任务吗(可塑性、肯定题)
41、当您很容易就能找到其它的处理方法来解决已知的任务吗(可塑性、肯定题)
58、您一般感到自己有过剩的力量并且您想从事一些有难度的事情吗(对象动力性、肯定题)
61、由于直接和工作相连的事情不顺利,您经常睡不着觉吗(激情、肯定题)
(三)安菲莫夫检查表
安菲莫夫检查表由大量的俄文字母组成。在测试时,被试在表格上从左向右一竺竺看下去,凡看到规定的字母,如“H”,便把它划去。第一个测试五分钟结束,休息一分钟;再进行第二个测试五分钟。后五分钟测试时,增加一个条件,除了把“H”划掉外,凡碰到“HH”在一起时,“H”不划掉。
根据被试的测试结果,分析其神经过程特性和神经类型。从划去的总字母数,可以反映被试的神经过程的强度。划去1400个字母以上者为强型;划去1200~1400个字母为中等强度;划去1200个字母以下者为较弱型;由五分钟所划字母数的曲线形式可分析被试的神经类型。例如,曲线一直上升的,被试可能是强、平衡、灵活型;由错误的多少,分析被试的分化抑制能力。凡错(漏)划字母在5个以上者为平衡性差;凡错(漏)划字母在3~5个者为中等平衡性;凡错(漏)划字母在3个以下者为平衡性好。
二、实验法
一般认为,构成气质类型的心理特性有:感受性、耐受性、反应的敏捷性、可塑性、情绪兴奋性和向性。通过实验测定这些特性有助于了解人的气质特征和气质类型。当代心理学在研究气质时,重视测量人的情绪反应。如《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写道:“现代研究气质的方法是:在标准化的紧张情境下测量人的情绪反应,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气质特征和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有关。因此,通过实验了解人的神经过程的基本特性(强度、灵活性、平衡性和动力性等)也有助于了解人的气质特征气质类型。
例如,可以通过实验来测定个体高级神经活动的强度特性。被试都是青少年运动员。在敲击实验中,被试用优势手持金属棒连续迅速地轮换敲击两块金属板。记录被试每分钟敲击金属板的次数,并比较被试在开始时和结束时敲击速度的变化。在选择反应时的实验中要求被试对不同刺激作出不同反应,记录每次的反应时,并且比较实验过程中反应时的变化。完成作业的高效率作为测定高级神经活动强度的指标。该项研究表明,被试55人中,测定结果与教练员平时观察相符合的达到75%,并且与运动的成绩相关,强型的人比弱型的人成绩要好。
苏联学者阿良克瑞斯基通过对儿童的言语活动特性的实验研究来确定个体的社经过程的特点和气质类型。他用言语电波描记法测定儿童言语的反应时、强度和意义内容。实验时,要求被试用大声朗读普希金的《上尉的女儿》中的三句诗。用言语电波描记器记录他们朗读的时间,分析每一个词的发音长度、间隔和发音强度。
第十六章 性格
第一节:性格的概述
一、什么是性格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