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高原(当代)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经常改变追求目标时(1)
你的心性,决定了你是否过有目标的生活,以及选择怎样的人生目标,命运也由此分野。反过来,你选定的目标,也会潜移默化地陶冶你的心性。一个适宜的目标,能让你眼明心亮,人生之路越走越宽。
世上值得追求的东西很多,能得到的却很
少,什么都想要,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每个
人会做的事很多,能办成的却很少,什么都想
尝试,到头来只会一事无成。
狮子追赶猎物时,会盯紧前面的目标穷追不舍,即使身边出现其他猎物,距离更近,它也不会改换目标。难道狮子的视野不开阔吗?难道狮子傻吗?不是的,狮子追赶猎物,不仅是速度的较量,也是体能的较量,只要盯紧前面的目标,当猎物跑累了,很可能成为狮子的美餐。如果狮子改换追击目标,新猎物体能充沛,跑得更快、更持久,捕获的可能性更小。如果狮子不断更换目标,累死了也不会有收获。
干事业也是如此,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会做的事很多,能办成的却很少。如果精力分散,到头来只会两手空空。这个道理很好理解,但在现实中,人们总是对“身边的猎物”发生兴趣,不断更换目标。这种习惯往往从小就养成了,比如,看了某则童话,公主和王子的故事,心里就想:我将来一定要当个王子,想吃多少糖就吃多少糖——这时候太小,对漂亮姑娘是不感兴趣的。长大一点,看了某部警匪片,又不想当王子了,还是当个警察,好威风啊!再长大一点,看了某部武侠小说,又不想当警察了,不如当个武林高手,一脚扫倒一大片。再长大一点,听了某场歌星演唱会,觉得还是当个谢霆锋比较合算。等到走进社会,目标仍游移不定,一会儿想搞业务,一会儿想当管理者,一会儿想成为老板……这好比走路一样,这条路上走走,那条路上走走,能走到哪儿去?
当然,我们改变目标,有时候不是有意识的选择,而是受到外部条件或外界事件的干扰,做这件事时,又遇到另一件似乎更重要、更急需完成的事,于是丢掉到手头这件事,去办那件事,如此辗转不定,最后离当初设定的目标愈行愈远。
有的人就像“琼斯的朋友”一样,忙忙碌碌的,最后连自己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琼斯想在客厅里挂一幅画,请朋友来帮忙。画已经在墙上摆好,正准备钉钉子,朋友却说:“这样不好,最好先钉上两块木板,再把画挂在木板上面。”琼斯认为这个主意很好,就请朋友去找—块木板来。
木块很快找来了,可惜稍稍大了一点,需要锯掉一截。于是他们四处找锯子。找来的锯子太钝了,需要锉一锉,于是他们找来了一把锉刀。锉刀没有柄,使用不方便,朋友就去附近的灌木丛里寻找一棵小树做锉刀柄。朋友砍小树时,发现琼斯那把生满铁锈的斧头需要磨一磨,又找来磨刀石。为了固定磨刀石,必须制作一个固定木架。为此,他又去一位木匠家借固定木架。这一去,朋友再也没有回来。
下午,琼斯在街上遇到了这位朋友,他正在帮木匠从商店里往外拖一台笨重的电锯——为了做磨刀石架,他们得将一棵大树锯开……琼斯估计三天之内不能指望朋友帮他挂那幅画,就自己动手,一边一个钉子,将画钉在墙上。
琼斯的朋友所做的事不能说毫无价值,但是,不断地偏离主题,实现目标就遥遥无期了。很多人也是如此,盘点每天所做的事,好像每一件都有价值,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离人生目标还是那么遥远。因为这些有价值的工作并不贴近目标。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经常改变追求目标时(2)
东汉思想家王充告诫儿子说:“目标不定,空忙一生。”隋代高僧天台智者大师告诫后学者说:“若不专系一心一境,三昧难成。”两者都说明了一个道理:目标专一,才能有所成就。
禅宗慧远大师悟道,就是一个目标专一的例子。慧远年轻时喜欢四处云游。有一次,他遇到一位嗜烟的行人,赠他一根烟管和一些烟草。两人分手后,慧远心想:这个东西实在令人舒畅,肯定会打扰我禅修,还是趁早戒掉吧!于是,他把烟管和烟草都扔掉了。
过了几年,慧远迷上了《易经》,每日钻研,乐此不疲。当他渐入佳境时,又想:“《易经》固然奇妙,如果我沉迷此道,怎么能全心全意参禅呢?”从此,他再也不学《易经》了。再后来,慧远又迷上了书法,进步甚快,受到行家好评。慧远又想:“我的目标不是成为书法家,何必潜心于书法?”自此,他又放弃了书法。最后,慧远摆脱了一切爱好的诱惑,一心参悟,终成一代大师。
假如慧远舍不得他的烟草、易经、书法,舍不得引起他兴趣的一切事情,那么他必然会埋没在普通僧人中间,我们今天再也不可能听说他的事迹。
无论从事任何职业,要想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功,都需要很强的目标专注力。就像慧远一样,把心力尽可能用到与目标相关的事情上而放弃其余。这个道理,好比打仗,需要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经常运用的战术是:集中一个军的兵力,去围歼美军一个营、一个连。这是用大锤砸石头,一锤一个准。如果反过来,用一个营去攻击人家一个军,就变成用鸡蛋碰石头了。
每个人的出生背景不同,天赋条件各有差异,有的人实力超强,好比拥有一个军,即使如此,也不能轻易分兵作战。有的人实力偏弱,好比一个营,这个山头想攻,那个要塞想打,能打胜仗吗?
在这个世界上,值得追求的东西很多,什么都想要,就什么也得不到。只有选定一个目标,盯紧它,全力追赶它,不受其他“猎物”的诱惑,才可能达成心愿。
当你经常改变追求目标时
表现为
1.对感兴趣的事都想尝试一下。
2.凭感觉办事,很少去想这件事跟目标有何关系。
3.事前没有下定非办成不可的决心,稍受“引诱”就见异思迁。
解决办法
1.钉死一个真正属于你的目标。
这个目标是否值得你不计辛劳、不顾一切地追逐?假设心想事成,能否让你感到生命价值的全然实现?假设目标实现,你的亲人是否为你的成功欢欣鼓舞?如果答案是肯定的,就盯紧它,不再改移。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还需继续挑选目标。
2.写下誓言。
写下“我一定要……”的誓言,等于给自己一个承诺。
3.培养发自内心的强烈欲望。
闲暇时,在心中设想达成目标后的美妙情景,这虽然是做“白日梦”,在心理学上却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暗示的方法。
4.只做与目标有关的事。
以目标为判断标准,哪些事是重要的?哪些事是不重要的?然后进行取舍。与目标无关的事通常是不重要的。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觉得环境不理想时(1)
骏马应该奔驰在草原上,来到繁华都市,
受欢迎的程度还不如一条小狗;雄鹰应该飞翔
在天空中,关在笼子里,不见得比鸡鸭高明。
《庄子-外篇》中记录了一个故事:庄子穿着一身补丁叠补丁的破衣裳、一双几乎套不住脚的破鞋子去见魏王。魏王见他这副打扮,吃惊地问:“先生为什么会潦倒如此呢?”
庄子正色道:“我只是贫穷而不是潦倒。贤士有道德却不能实行,这是潦倒。衣服破了,鞋子破了,只是贫穷而不是潦倒。这就是常说的不遇时啊!大王难道没见过会爬树又会跳高的猴子吗?当它找到了楠竹、楸树、樟树等高大乔木时,便能攀着树枝荡来荡去,既惬意又自如,即便后羿和逢蒙这样的古代射手,也不能斜眼看它。这是它遇到适宜环境时的情景。当它来到黄桑林、小枣树,乃至枳壳、枸杞这类低矮丛木中时,只能小心翼翼地步行,连眼睛也不敢斜视。并非它的筋骨变得僵硬、不灵活了,而是环境不利,无法施展它的技能。”
在人生旅途中,环境的影响巨大,它能助长人的能力,也能抵消人的能力;它能让人如虎添翼,也能让人无能为力。古人说“时势造英雄”,若深究起来,其实是“环境造英雄”,因为在相同的时势中,只有某些特殊环境才会使人成长为“英雄”。即使庄子这样的高人,遇到不利环境时,也只能穿着破衣裳,汲拉着破鞋子,经常为下一顿饭犯愁,一般人如果忍受贫穷的能力不够强,在环境不利时,只怕早就把人生抱负和做人准则抛到了一边,只要能混到一顿饱饭,干什么都行。
以此观之,营造一个适于自己的环境,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环境有利或不利,因人而异。一些人如鱼得水的环境,能将另一些人“淹没”,相反,一些人无所作为的环境,却是另一些人的“风水宝地”。一味强调“适应环境”并不好,明知当前环境不利于自身发展,出于饭碗考虑,设法将自己打磨得圆滑柔软,易于变化,人家需要一个螺丝钉,就变成螺丝钉;人家需要一块垫脚石,就变成垫脚石。这种方式只能作为权宜之计,出于人生大计考虑,还是应该寻找“风水宝地”。在这方面,有三件事要做:
第一件事,评估环境。有时候,并非环境不好,而是心理不适。比如刚走出校门的人,初到一个新的工作环境,觉得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别人都俗不可耐,独有自己高雅。心理专家李子勋说:“当我们观察一个事物的时候,如果我们内心强烈觉得它应该是什么的时候,我们就会漏掉一些不支持我们的信息,不是我们没看到而是我们感知不到,心中没有眼里就没有。”如果某个环境跟你过去熟悉的环境不同,或者与你内心的预期不符,你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摆到它的对立面,专挑它的毛病而忽略其余。这种情况,不是环境真的不利,把心态摆正了,环境就变好了。
在评估环境时,你需要克服对立情绪,进行“高位”思考,也就是说,站在人生发展的高度,理智地评估这个环境对你的能力成长、资源积累、人际发展、目标实现等重要方面是否有利。如果利多弊少,就可以认为是一个比较适宜的环境。
第二件事,寻找新环境。骏马应该奔驰在草原上,来到繁华都市,受欢迎的程度还不如一条小狗;雄鹰应该飞翔在天空中,关在笼子里,不见得比鸡鸭高明。富兰克林说:“即使是宝贝,放错了地方也只是废物。”歌德则说:“你最适合站在哪里,你就应该站在哪里。”人的明智之处在于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环境。
威耶是一位大企业家,年轻时曾在著名的美国钢铁公司一家下属工厂任经理,勇于革新的他自创劳动定额制度,工人只要保质保量完成定额,随时可以下班。这种做法在当时十分大胆和独特,效果却很好,工厂的成本降低了,效益提高了,劳资关系也比以前融洽了。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觉得环境不理想时(2)
有一次,公司董事长莫凯恩到这家工厂视察,发现未到规定下班时间,工人已走了大半,立即把威耶叫来,问明原因后,斥责道:“像我们这样数一数二的大公司,绝不能采用这种小公司的方式来管理。”并责成威耶立即改正。威耶试图说明这项制度的好处,莫凯恩根本没有兴趣听他解释。威耶知道,自己富于创意的头脑在这家因循守旧的老牌公司无用武之地,于是毅然辞职,自创美国国际钢铁公司。在这里,他运用了新的管理方法,采用了最新的技术、工艺和设备,经多年发展,这家原来的小公司已变成一家世界知名的国际化大公司。
威耶不喜欢眼前的环境,就为自己量身设计一个新环境,这种方法值得借鉴。不过,多数人没有条件自己当老板,那么,多花一点时间寻找适合自己的环境,也是一个好方法。
第三件事,改造环境。凡事都有改进余地,面对环境,你并非无能为力,如果你对它的某些部分不满意,与其抱怨和逃避,不如加以改善。例如,老板决策水平不高、管理能力不强,你可以用聪明的办法施加某种影响,用自己的才智使老板变得更英明,这不仅有益于你身处的环境,也能彰显你的价值。同事不友善,与其白眼对白眼,不如待之以笑脸,这样,你就能为自己营造出一个温馨、友善的小环境。
子张曾向孔子讨教做人做事的方法,孔子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意思是:只要你说话真诚守信,办事认真负责,即使身处野蛮的地方,也会大受欢迎、畅通无阻。如果按相反的方式做,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以此观之,环境好不好,关键还在于你做人的态度以及改造环境的能力。
当你觉得环境不理想时
表现为
1.对很多事看不惯,老板或上司做的一些事跟你的价值观有明显冲突。
2.你的“强项”无处发挥,只是在用“雕虫小技”工作。
3.无论你多么努力,你的薪水都不会增加。
4.你身边的人都比你强得太多,五年内难以追赶。
解决办法
1.审视你跟团队的价值观是否相容。
每个团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观,如唯利是图或服务大众,着眼长远或鼠目寸光,坚守规则或违法乱纪,稳步发展或投机取巧……如果你不认同这个团队的价值观,就离开它。团队不认同你的价值观,也只好离开。
2.评估自己的天赋是否够用。
环境好坏不能看表象。打个比方,智商低于160,最好别去微软公司当程序员。换个地方,智商100已经够用,稍加努力就能当“主角”,又何必跑到微软去当“群众演员”呢?
3.眼睛不要一味盯着职位和薪水。
可持续发展比眼前小利更重要。
4.尝试跟领导搞好关系。
领导者的个性决定了团队的个性,要寻找自己欣赏的领导并与之真诚共事。
5.对环境无能为力时保持沉默。
假如眼前的环境不适合你,你既无法离开又无力改变,最好保持沉默。这虽是下策,又胜于以不理智的言行使自己陷于困境。a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时(1)
你最初的专业选择也许根本就是错的,
通常来讲,需要更换三次以上工作才知道自
己应该把梦想拴在哪个地方。所以,跳出专
业框架进行职业选择,也许更有利于自我发
展。
当前,“专业不对口”已成普遍现象,学的是平面设计,却做了推销员;学的是国际贸易,却做了文秘;学的是文学,却去卖医疗器械……大多数人不得不把所学专业丢在一边,去做一份完全陌生的工作。据一些研究机构调查,60%以上大学毕业生在从事与他们所学专业不相同的工作,而在年轻白领中,专业“完全对口”者仅占17%。
造成大面积专业不对口的原因比较复杂,首先当然是教育制度不太合理,其次是就业形势比较紧张。但这些国家大事就不用你操心,你不妨多考虑一下自己的前途问题:在此局面下,该如何面对?
在有的人看来,放下学习多年的专业去从事一项全新的工作,好比拿到大学文凭又退回去念高中一年级,心情难免不爽;又好比跟相恋多年的情侣分手,跟一个陌生人举行婚礼,心里难免空落落的。不过,如果你回头想想以下几个问题,你的心情也许会大不一样。
第一个问题是,你最初的专业选择也许根本就是错的。当你考上大学填写志愿时,你可能是听了父母、老师的劝告,或者听了行家们的评估分析,才选定这个专业。但当时你对该专业一知半解,你所做出的选择未必真正符合你的志趣和天赋。走上社会后,跳出专业框架,选择一份更符合兴趣、更有利自我发展的职业,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好比谈恋爱,你愿意跟老恋人在同床异梦中度过一生呢,还是重新找一个真心爱人并“与之偕老”呢?
第二个问题是,专业无边界。任何学问、工作都没有明显的分界,如果有的话,只是人们在想象中限定的。好比学数学,你需要诗人的想象力和艺术家的创造力;学地理,你需要懂得相应的数学、化学和物理常识。工作也是如此,各项技能原本都是交叉在一起,哪有绝对专业分界呢?所以,只有学得不够的,没有学了无用的。即使找到专业不对口的工作,也不能说明你以前的功夫都白做了。
此外,学校的教育,主要是训练基本素养,如记忆力、想象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写作能力、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等等,素养上去了,做什么都不差。无论哪个科目,无非训练工具,将来能否直接用上,都不是关键问题。好比锻炼身体,各类健身器材都是工具,只要身体强壮,干嘛都行,用不着扛着一台跑步机去做某项工作。
第三个问题是,改行不影响人生梦想的实现,相反,它离你的梦想也许更接近了。极少有人从事第一份工作就找准了自己的终生事业,因为找准自己的兴趣,确定自己最适合在哪个行业发展,原本是一道难题,需要不断尝试、检验才行。通常来讲,需要更换三次以上工作才知道自己应该把梦想拴在哪个地方。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时(2)
例如,“世界第一女CEO”卡莉-费奥丽娜大学时选修的是中世纪历史和哲学,后来又获得了MBA学位和自然学博士学位。走出校门后,她的第一份工作是秘书,但干了没有多长时间,因为她明显感觉到,这份工作根本盛不下她的抱负。她喜欢用自己头脑中的某些奇妙想法影响别人,而不是一味听命于人。于是,她辞去秘书工作,当了教师。但她很快发现,这份工作也不适合她,因为她不仅要按自己的意愿影响他人,还要看见实实在在的成果,包括薪水。她又辞去教师工作,应聘进了著名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当了一名基层财会员。对年轻漂亮、性格活泼的卡莉来说,财会工作未免过于沉闷,于是,她主动向上司请求,当了一名推销员。从此,她找到了发挥才华的场所,薪水和职位也节节上升。后来,她成为朗讯公司的营销总裁,并获得“超级女推销员”、“世界上最有权力的女企业家”等荣誉称号。
那么,卡莉以前所学的专业知识是否对工作无用呢?不然!1999年,她竞聘惠普公司“最高执行官”时,有人提出了“专业不对口”的异议。但卡莉有着从中世纪的历史和哲学中获得的自信,她对惠普董事会的主考官们说:“你们肯定很清楚,惠普缺的不是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我对那些东西的确一窍不通,但我有敏锐的洞察力,我知道市场需要什么。我们的优势是互补的,你们有过硬的技术,而我可以带来全新的战略思想,这正是惠普所急需的。”结果,她成功地坐上了“惠普CEO”的莲花宝座。
在现实中,无数成功人士在择业时,抛开“专业不对口”的顾虑,进行了全新的选择。毛泽东是湖南师范大学毕业,他却没有当过一天小学教员。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修的是法律专业,他等不到毕业就跑出来做生意。还有更多的人,连大学的门都没有进过,却并不妨碍他们成为富豪,成为某一行业的专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根本不存在所谓“专业不对口”,无论你过去学过什么,日后从事什么工作,两者都是协调一致的。关键在于,你是否选定了自己真心喜爱的事业?
当你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不对口时
表现为
1.工作性质跟你的文凭完全不合拍。
2.学校所学专业知识在工作中没有用武之地。
解决办法
1.打破专业设限。
没有人规定你这辈子必须做什么,你这辈子想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2.依从天赋。
爱迪生说:“天才等于99%的汗水加1%的灵感。”但这只是他说的前半句话,后面的半句一直被人们忽略了:“那1%的灵感却比99%的汗水更珍贵。”某些灵性的东西,是无法替代的,也很难通过学习而获得。汗水能使你做得更好,但你想做到顶尖,非有相应天赋不可。
3.个性相宜。
找工作如同找对象,漂不漂亮很难成为爱情的保障,个性相合才有可能使你们和谐相处。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产生怀才不遇的想法时(1)
没有哪个老板真的不爱人才,他们为什么
没有爱上你这个人才呢?这里面大有玄机。
拥有超拔之志、出众之才,却找不到用武之地,心情自然郁闷加纳闷:难道我的运气不好?难道别人的运气都比我好?难道当老板的都是“近视眼”?难道伯乐死后再无伯乐?
身怀长技却找不到识主,难免产生不平感,“怀才不遇”的感觉越强烈,心理负担就越沉重。为了缓解压力,有的人哀声叹气,有的人口出不平之语,有的人付诸笔墨,发为文章。韩愈《马说》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等妙论,可谓道出了怀才不遇者的心声。
心有不平,想发泄出来,心情可以理解,对事情未必有好处,没有哪个老板会因为下属爱讲怪话而对他重用有加的,也没有哪个老板完全不爱人才的,宋孝宗算不上一代明君,他却感慨道:“难得办事之臣。”而有关调查显示,中国企业领导人面临的十大挑战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人才短缺。既然老板真的需要人才,你又确有办事之才,为什么会怀才不遇呢?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之一:
其一是才能还不够杰出。任何一项工作,都有一些人能够胜任,除非你比较冒尖,才可能被纳入老板的视线。笔者有一个朋友,是某保险公司的总经理,他说,有一次他们公司招聘数名职员,前来应聘者竟多达一千余人。很显然,在落榜者中,必有百里挑一之才,仍然不足以脱颖而出。同样的道理,在工作单位中,每一个有吸引力的岗位都可能有多个强有力的竞争者,除非你数一数二,才可能成为幸运儿。
其二是才能不切实用。你拥有的才能与工作不相配,自然难以满足工作要求。比如你文章写得好,从事的却是管理工作,你想用文才获得升迁就比较难了。如果你想在管理岗位上有所突破,当然必须学习管理技巧。
其三是进取心不足。知识会过时,信息会失效,经验会落伍,只有不断进步,才跟得上不断变化的工作要求。汉武帝时,有个叫汲黯的官员,年轻时颇具才干,但自从升为中大夫后,十多年官职未变。一些原来职位比他低的人,渐渐成了他的上级。汲黯很不服气,一天,他对汉武帝说:“陛下,您用人好比堆柴草,总是把后来的放在上面,把压在下面的忘了。”汉武帝说:“并不是我把你忘了,而是国家不断需要新人才。人不能没有学问,也不能不长学问啊。听了你刚才讲的话,我觉得你近来更没有学问了!”没有哪种才干能让你一劳永逸,你希望自己的薪水和职位“与时俱进”,就要守持“终身学习”的理念。
其四是做人功力欠佳。汉朝大儒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不仁而有勇力材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辩慧獧给,则迷而乘良马也。”意思是:没有仁爱而有勇力才能,就像疯子拿着锐利的武器;没有智慧而口齿伶俐,就像瞎子骑着日行千里的好马。有的人确有奇才巧智,可惜对他人缺少尊重和善意,其才智给他人带来的损害可能更大于助益。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受到重用呢?
晚唐诗人罗隐,年轻时颇有才名,却自视清高,谁都瞧不起,所以他的人际关系很糟糕,也没有人重用他。有一次,他进京应试,与一位官员同乘一条船。船家好意告诉他,船中有一位京官,问他愿不愿去结交一下。罗隐大言不惭地说:“凭他什么官,我只要用两只脚夹起笔,就比他们强。”不料这话刚巧被那位官员听见,在朝臣中广为传播,罗隐的人缘就更差了,进士考试也更加没有指望。罗隐一生官运不显,与其说别人妒贤嫉能,不如说他自己的做人水准太差,尚未出人头地就不把别人放在心上,一旦手握重权,别人在他眼里只怕还不足三寸高。那么,谁愿意把权力交在他手里呢?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产生怀才不遇的想法时(2)
其五是心态过于急切。领导用人,当然会冷眼旁观,考察一番,还可能交给你一些棘手的任务,以检验你的才干。如果把领导的考察当冷落,把领导的检验当刁难,就可能错失机会。有一个年轻人,毕业于名牌大学中文系,文笔很好,曾任学生会主席,自我期望值很高。毕业后,他应聘到一家报社工作,没想到,与他同时受聘的另外几位大学生或当编辑,或当实习记者,只有他被安排打杂。他很不服气,认为领导有眼无珠,将他这颗明珠当成了一个玻璃球,干了不久就决定辞职。报社领导惊讶地说:“我们认为你很有培养前途,所以暂时安排你打杂,让你有机会尽快熟悉报社各个环节的工作,然后安排你担任部门主管。难道你对这种安排不满意吗?”年轻人大吃一惊,明白自己误会了领导的意图,于是说:“既然是这样,我就没有必要辞职了。”领导说:“不,你还是辞职吧!你可以不理解我们的工作安排,但你有意见就该及时沟通,不能想当然地做决定。一个人经常抱着赌气的心理,是难当重任的。”年轻人只好辞职,心里却非常后悔。
有的人认为自己理所当然应该处在一个比较显赫的位置,要求立即受到重用,这种急于求成的心理,可能反而成为自己难获重用的原因。
其六是老板“有眼不识金镶玉”。有时候,确实是老板昏庸,根本分不清谁有真才谁有实学,只会凭感觉用人。俗话说:“龙眼识珠,凤眼识宝,牛眼识青草。”碰到一个长了一对“牛眼”的老板,哪怕你腹藏珠矶、胸有韬略,也难获重用。这是真正的怀才不遇,继续呆在那里,毫无希望,不如改换门庭,另寻出路。
当你产生怀才不遇的想法时
表现为
1.认为老板只喜欢“马屁虫”,而自己正好不是“马屁虫”。
2.认为老板是个不识好歹的糊涂虫。
3.认为自己“才美不外现”的原因是上司不给自己表现机会。
4.认为自己不受器重的原因是某些人从中作梗。
解决办法
1.评估自己的真实能力。
每项工作都需要多种才能,除专业技术外,还有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冷静评估一下,就某项工作来说,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是否已经足备?
2.检讨能力无法施展的原因。
是一时无恰当的机会,是环境限制,还是人为的阻碍?如果是机会问题,只好继续等待;如果环境问题,只好离开;如果是人为因素,应该诚恳沟通,以清理障碍。
3.拿出其他专长。
施展浑身解数,甚至下棋、打牌、跳舞等小技,用好了也能成为事业的助推剂。
4.营造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广结善缘,不要成为大家躲避的对象。
5.继续强化你的才干。
你跟很多人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平时紧赶一步,就可能成为超越的契机。
6.建立功劳。
有才能不等于有功劳。有功劳才会受到重用。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暂时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时(1)
你的老板也是从基层干上来的,他曾经
是一个优秀员工,知道什么样的员工才是优
秀员工。如果他觉得你不够优秀,可能你真
的不够优秀。
年轻人普遍欣赏拿破仑这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很少有人深究这句话潜在的含义:你怎样当上将军?必须比绝大多数士兵更优秀、更勇敢,必须舍生忘死地战斗,建立令人炫目的功绩。所以,拿破仑的话,不仅是鼓励部下瞄准未来,更是激励他们着眼现在,其言外之意是:你想当将军,首先要做一个好士兵。
同样的道理,你想当老板,首先要做一个好员工。为什么呢?你不知道怎样做一个好员工,你就不善于识别和培训好员工,又如何能当好老板呢?所以,眼睛向上,双脚仍需落到地上;目标远大,过程仍然不能省略。企图用野心代替奋斗过程,省掉一百级台阶的九十九级,直接登顶,不肯安心做一个“好士兵”,这种人大概只能在平庸度过他的一生。
有一天,约翰-洛克菲勒和儿子一起在乡间的小路上散步,看到路旁一个年轻人在摆摊卖水果。他不叫卖,只是四处张望,还得意地吹着口哨。洛克菲勒对儿子说:“这个年轻人将来不会有出息。”儿子不解地问:“爸爸,你又不认识他,怎么能下这样的结论呢?”洛克菲勒说:“因为他心里想的不是卖水果,而卖水果才是他应该好好做的工作。他对自己的工作没有热情,自己应做的工作都做不好,还能去做什么呢?”
有人说:开不好大卡车的人是得不到开小轿车的机会的,连最基层的工作都做不好,又怎么可能得到重用和提拔呢?洛克菲勒对那个年轻人的评价看似有点武断,却是经验之谈。至少在他的公司里,只有那些充满热情、认真干好本职工作的员工才会被欣赏和重用。由洛克菲勒创办的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产、经销商,那时每桶石油的售价是4美元,公司的宣传口号就是: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
他的公司有一个名叫阿基勃特的基层推销员,无论外出、购物、吃饭、付账,甚至给朋友写信,只要有签名的机会,都不忘写上“每桶4美元的标准石油”。有时,阿基勃特甚至不写自己的名字,而只写这句话代替自己的签名。时间久了,同事们都开玩笑地称他为“每桶4美元”。
4年后的一天,洛克菲勒无意中听说了此事,非常赞赏,于是邀请阿基勃特共进晚餐,并问他为什么这么做,阿基勃特说:“这不是公司的宣传口号吗?”洛克菲勒说:“你觉得工作之外的时间里,还有义务为公司宣传吗?”阿基勃特反问道:“为什么不呢?难道工作之外的时间里,我就不是这个公司的一员吗?我多写一次不就多一个人知道吗?”
洛克菲勒对阿基勃特的举动大为赞叹,开始着意培养他。又过了5年,洛克菲勒卸职,他没有将第二任董事长的职位交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交给了阿基勃特。这一任命,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包括阿基勃特自己。其实,人们不应该感到意外,一个把公司的命运时刻放在自己心里的人,自然会受到老板的信赖;一个有一分热便发一分光的人,老板自然敢把公司要务托付给他。事后的结果证明,洛克菲勒的任命是一个英明的决定,在阿基勃特的领导下,美国标准石油公司更加兴旺繁荣。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暂时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时(2)
洛克菲勒当然不会看走眼,因为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一个优秀员工,所以他知道什么人可以成大器,应该把重任交给什么人。洛克菲勒16岁时便出去找工作,他每天早上8点离开住处,去赴一个面试预约。他一再被人拒之门外,仍日复一日地前往,一连坚持了六个星期。最后,一家从事农产品运输代理的公司老板仔细看了他写的字后说:“留下来试试吧!”洛克菲勒马上脱下外衣开始工作,工资的事提也没提。3个月后,他才收到第一笔补发的微薄薪酬,但他从无怨言。而且,他的工作总是做得比老板要求的更高。
有一次,老板交给他一份长长的、未经核对的账单,漫不经心地叫他对一下。洛克菲勒一丝不苟地核对,最后发现了仅仅几分钱的差错。老板虽然对此很不当回事,却不得不对他认真负责的精神刮目相看。而洛克菲勒后来说:“由于我第一个工作是簿记员(会计员),所以我十分尊重数字和事实。”这项基层工作培养起来的对数字的敏感,正是他日后奠定“数字化管理”的基础。
可以说,洛克菲勒之所以成为一个优秀老板,恰恰发源于他是一个优秀员工。洛克菲勒在回忆自己的“创业经”时说:“年轻时我为老板打工,一般人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而我每天会工作16个小时。这除了对公司有好处外,对我个人的收益更大,这样我就可以比别人获得更多金钱以外的价值,如熟练的个人技术、让自己更快进步的经验等。美国经济竞争如此激烈,多付出一分努力对提升个人的价值就显得更重要。多努力一分,就可以多提升个人价值一分。”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将军”,他们都是从基层开始,一步步磨练才干,一步步建立功勋,最后才成就大器。像赵括这种刚就业便担任大将军的人,最擅长的无非“纸上谈兵”,最有可能的结局则是全军覆没。
所以,当你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时,千万不要有大材小用的想法,更不要漫不经心地对待工作,因为这是你成为“将军”的第一步。
当你暂时只是一个普通员工时
表现为
1.你们公司的人很多,但你只有上司,没有下级。
2.你在公司的地位微不足道。
3.你在普通员工中间并不那么引人注目。
解决办法
1.换一种眼光审视眼前的工作。
事情大小由人生目标决定。你想建一座大厦,一砖一瓦都是建大厦的材料;你想盖一座小屋,百丈巨木也只是盖小屋的材料。哪怕是最基层的工作,如果你发现了它对人生目标的价值,就会加倍重视它。
2.想做就做到最好。
无论事情多么微不足道,决定去做就力争做得比别人好。连小事都做不好,肯定不会有人将大事托付给你。谁会让一个挑不起50斤的孩子去挑100斤的重担呢?
3.打消一步登天的念头。
孔子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说苑》说:根本不正,末梢一定歪斜;开始就不兴盛,最后一定衰败。从低处起步,夯实基础,方为务本之法。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想跳槽时
你有没有取得跳槽的“资格”?这好像
不是一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找工作少有一步到位的,在职业生涯中跳几次槽,是正常不过的经历。有一点可以肯定,跳槽是为了促进事业发展和改善生存质量,但是,据某调查公司不久前对1000多名“80后”毕业生调查后发现,近六成受访者工作越换越差。原因何在?主要是跳槽太轻率,从感觉出发,没有从职业发展的角度好好进行规划。调查还显示,第一份工作干了不到一年者有56.1%,干了1~2年者只有25.1%,而干了2~3年者只有9.9%,3年以上者不足10%。通常来讲,一个人如果想真正了解一个企业、吸收其精髓,需要2~3年的时间,这就是说,绝大多数跳槽者没有从第一份工作中得到足够的营养,又如何能对职业发展产生补益呢?
具有积极意义的跳槽,是理性的,往往将跳槽的目的与自身职业发展目标一致起来,这样才会跳向成功。我们不妨来看一个理性跳槽的例子:
托马斯-沃森从小就有一个梦想:成为一个令人尊敬的富商。从专业技术学校毕业后,他找到的第一份工作是当记账员。他发现这项工作离他的“富商梦”过于遥远,所以干了没多久便跳槽了,去当了一名沿街叫卖的推销员。因为他听说,80%以上的富豪都从事过推销工作。他走门串户地将东西推销给农户,工作很辛苦,周薪只有12美元。但他每天起早贪黑,干得十分卖劲。正是这项“叫卖小贩”的工作,使他获得了与各种人打交道的技巧,这种技巧对他日后的成功影响甚大。
沃森有一个理念:靠不正当手段获得成功,是不值得尊敬的。所以他从不像某些推销员那样,试图将商品硬塞给人家。他的基本原则是:“一笔好的生意应该使买卖双方都受益。”他总是尽可能从用户有益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推销方式,比如,当时农户都不富裕,想购买钢琴或缝纫机一类贵重商品,现金会很不凑手。于是,沃森允许他们用牛、小马、燕麦来支付账单,他再将交易所得弄到市镇上去出售,换回现金,这样做比正常交易辛苦一倍,但生意做成后,买方卖方都高兴,他的客户群也越来越大。
先进的理念加上勤劳苦干,使沃森成为本地最好的推销员之一,可惜他的收入却没有跟业绩一起递增。他知道,自己还必须找到一位慷慨的老板。于是,他毅然辞掉工作,只身来到布法罗城。不久后,他受雇于一个名叫巴布罗的股票推销员,此人表示可以按一定比例给他业务提成。沃森干了一年,业绩非常好,正当他为即将到手的大笔提成暗暗心喜时,巴布罗却卷款而逃,带走了所有的钱。这样,沃森白忙一场,落得两手空空。
鉴于这一教训,沃森认为,他不仅需要找到一位慷慨的老板,还要重点关注这位老板的人品。他花了很长时间寻找新工作,最后受雇于信誉卓著的现金出纳公司。他的老板名叫帕特森,被誉为“现代销售之父”,深谙经营之道。在帕特森指导下,沃森很快成为公司最优秀的推销员,他的地位也不断升高。10年后,他跃升为公司副总经理,年薪高得令人眼红。
然而,在沃森心目中,他要的不仅仅是高职高薪,而是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事业。于是,他毅然递交了辞职报告,带着妻儿来到纽约,寻找新的机遇。在这里,他拒绝了许多公司的邀请,其中包括一些国际著名的大公司。最后,他选中了计算制表记录公司。这家公司因经营不善,欠了一屁股债,已濒临倒闭。沃森花了几个星期时间分析这家公司的情况后,得出一个结论:假如这家公司拥有一位像他一样精明能干的管理者,前程将十分远大。
于是,沃森应聘到计算制表记录公司,成为CEO。自此,他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创业之旅,并将这家小公司培植成了今日蜚声世界的国际商机公司——IBM。他还连续多年担任国际商会主席。沃森实现了人生最大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赢得全世界的尊重!
在本例中,沃森前后跳过四次槽,每一次都是围绕人生目标作出的理性决定。他的第一份工作可称之为“试业”,以此检验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到底在哪里。“试业”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有的人需要三五个月,有的人需要三五年,这都不是重点,关键在于选准方向。沃森第一次跳槽,选择了更贴近人生目标的工作,方向正确。第二次跳槽时,他已是业内的优秀分子,可以说取得了很好的“跳槽资格”。第三次是被迫跳槽,碰到了骗子,纯属意外。他的第四次跳槽,是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他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和该怎么做,他对新工作的选择有非常深层的思考,而不仅仅把薪水、职位等表象作为择业依据。
当你想跳槽时,不妨学学托马斯-沃森,多一点理性,少一点感性。当然没必要学习他被一个骗子哄得团团转,但也不能因为害怕上当受骗而畏缩不前。
在跳槽中,最核心的要素是什么呢?取得“跳槽资格”。只要你足够优秀,你就有资格挑三拣四。如果你这也不懂、那也不会,人家就有资格对你挑三拣四了,你怎么可能越跳越好呢?所以,在跳槽之前,你最好把眼前这项工作当成训练场,练成创造优秀业绩所需的各种“武艺”,这样,你何愁找不到理想工作?
当你想跳槽时
表现为
1.怀疑自己不合格,无论如何达不到工作要求。
2.你与上司的价值观不符,即“道不同不相为谋”。
3.你闭着眼睛都能做好工作。
4.你开始奇怪自己为什么会干这一行。
解决办法
1.不要把跳槽当作摆脱压力的手段。
不受重用,可能是工作能力不足;跟同事关系不睦,可能是沟通能力不足……凡是自身的问题,只能通过自我提升来解决,跳槽不是办法。
2.不要把高职高薪作为惟一动机。
每一次跳槽,都是对自己职业和发展目标的重新设定。路走对了,高职、高薪是自然之事,用不着刻意追求。
3.知己知彼。
不同的公司对职员会有不同的要求,如港、台公司偏向于贸易、人文方面的知识和经验;韩、日公司则较强调员工的服从性、组织性;欧、美公司更重视个人的专业背景、独立精神以及语言能力。跳槽之前,你需要对目标公司及自身条件进行理性衡量,以确定是否适配。
4.跳槽的五个理由。
一是发现自己的能力应付目前的工作绰绰有余,或是发现了真正感兴趣的工作;二是人才市场有充分的适合自己的岗位;三是跳槽后能给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产生良好效果;四是具有了积极成熟、面对压力的心态;五是对就业市场的情况有及时充分的了解,建立了自己的关系网,对新雇主的声望作好了调查。
5.三类人通常不宜跳槽。
一是在现有工作岗位上不满一年时间的,二是仅仅因为与老板关系不好的,三是近期正在进行学习和培训的。
7.好走好散。
最好不要赌气走人,站好最后一班岗,把最后工作尽职尽责地完成。
《不懂策划怎能成功》 第一部分:心性与目标(1) 当你觉得学历不够高时
不管你毕业于哪所学校,不管你拿到了何种学位,相对于工作来说,你都只是一知半解,都需要重新学习。假如你的学历不高,不必自卑,因为那些学历比你高的人也面临着跟你相同的困扰: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某理工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上,教授给他的弟子们出了五道考题,结果,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回答其中一道题。最后,教授说:“我并不是故意为难你们,即使你们已完成四年工程教育,但仍旧有许多有关工程的问题你们还不知道。这些你们不能回答的问题,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教授笑了笑,继续说:“这个科目你们都会及格,但要记住,虽然你们是大学毕业生,但这不是你们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的开始。”
是的,不管你毕业于哪所学校,不管你拿到了何种学位,相对于工作来说,你都只是一知半解,都需要重新学习。假如你的学历不高,不必自卑,因为那些学历比你高的人也面临着跟你相同的困扰:书到用时方恨少。从某种意义来说,你也许还有一个优势:你知道自己学得不够,愿意虚心学习,从而实现快速成长。而那些高学历者可能认为自己的学问已经够多了,老想着好好露一手,老想着教老板、上司几招,根本没有学习的念头。这两种不同的心态,会使你比高学历者进步更快。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