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6

渡边淳一(日)
关于本书心是永远的归程
—— 读黎阳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
李 剑
读完青年女作家黎阳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我掩卷沉思而又意犹未尽。江正原、秦梦、杨松棋、林菲等人的形象历历在目,我仿佛一下子变成了江正原,在经历着他所经历的,在承受着他所承受的,在思考着他所思考的,最后悲伤着他所悲伤的。我仿佛又是一个旁观者,只恨不能化作一个书中人,在那些最关键的时刻,在那些江正原与其他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时候出现,去帮助他、开导他、劝劝他甚至是揍揍他。我知道,这就是作家出神入化之笔“惹的祸”了。
对生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的人来说,社会变迁至今,正是他们处于风华正茂,最年富力强,最才思敏捷的大好黄金时代。因此,他们的社会观、人生观、价值观,甚至还有爱情观等等,可以说是与现代社会现实最相符的一群人,即他们的这些观念是由现今的社会现实所形成的,反过来,当今的社会现实又不断的影响甚至改变着它们。江正原正是这群人中的一个。作为青年,他所代表的是中国的未来与希望;作为知识分子,他更代表着当今青年之中那最进步的一部分。既然江正原作为主人公被这样定位,那么他的堕落,就可被引申为中国青年一代甚至是整个中国的堕落了。就目前中国的现实来讲,这不叫耸人听闻,而是居安思危。这样,这种危机感一旦加深,江正原的堕落就显得犹为震撼人心了。江正原的内心敏感而脆弱,这从他对秦梦那种细腻的爱和他居然会为了没有得到期盼已久的新房而悄悄哭泣这些所为中可看得出。而他又太具有善良正义之心,这种心地又使他变得坚强,象个真正的男子汉,所以他忍不住打了郑生华。在后来他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一心要出人头地,驾驭现实。这些,构成了江正原丰富的性格,同时也是他堕落的内因。于是这种内因在他遇到杨松棋及林菲等这些外因时就共同发生了作用,他很自然的堕落了。小说正是通过极其自然而真实的画面描绘,把江正原的堕落沉沦之路刻画得微妙微肖、入木三分。这在加大这本小说可读性的同时,更体现出了它的深度和力度。它留给人的思索空间与内容,也许会比这本书本身还要厚重。
江正原的堕落,既具有偶然中的必然性,又具有必然中的偶然性。本书的前半部分是浪漫主义风格,浪漫到近似于完美;后半部分则是现实主义风格,现实到近似于残酷。如果我们有意忽略作家这样的安排,那我们不难发现,是江正原所处的环境--从学校到社会,才造成书的风格如此。这同时也更象一个人: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前半部分,都是浪漫唯美的,不是吗?想想你自己在学校时的生活以及你刚投入社会这所大学的那一阵,或者去看看江正原与秦梦在校园及刚参加工作时的情形,你就会知道了。而我们每个人人生的后半部分都是那么的残酷无情,不是吗?想想你自己步入社会已多时并且身边经常伴随着的那些挣扎与无奈,或者是看看江正原到上海后和他的所谓好朋友杨松棋还有富家女林菲的故事,你就会明白。江正原的堕落是必然的,因为他所处的环境不可能容纳得下他,但他又不可能不去适应环境,那就是他必然要去适应环境,他就会同流合污,本身也就堕落了。这种必然性,又是处于江正原所遇到的一些偶然事件中的:如果他周围的人只是视他为异类就罢了,而没有把原本属于他的新房占去。他也只是想要回他所应该得到的东西,如是而已。如果他的那些父母当大官或是做大款的学生们,如郑生华,只是在课堂上吵吵,还没有到调戏女学生甚至最终造成他被打这地步,也许他还会呆在这所学校里而不去上海。江正原的最终堕落,是从他背叛爱情开始的,他这种堕落又带有一定的偶然性,我们可以说是他对林菲的一时冲动,但这种偶然性,又处在一种必然性之中。是人,就必然想成为现实的主宰,想出人头地,想使家里人尤其是自己最爱的人过得更好更幸福。他江正原也是人,也是这样的人,所以他与林菲结婚,还做了宣传部长,还心安理得于自己的蜕变。只有这样,他才能与现实融为一体,才不会再去探究什么对与错,才不让自己心有所累,才不使自己再回到那最初被人挤榨踩压的岁月。
秦梦的完美无瑕,注定了她要成为受害者;杨松棋的出卖尊严,注定他会过得雍荣华贵;林菲的有钱有势,注定她只是个把人生当游戏的人。还有一些所谓的领导阶层、企业头目,他们的所做所为简直就是当今中国地方某些领导阶层及企业头目的真实写照。是这些人,都是这些人,造成了江正原的堕落,甚至连如此真诚的爱着他的秦梦也不例外,这就是现实的残酷,也就是这本书催人泪下的地方。就是他江正原,说和林菲结婚是为了使秦梦和自己的家人过得更好,居然要秦梦等他三年、等他与林菲离婚后再和他相会,意思就是说他结婚里面有一条原因居然就是为了让秦梦过得更好。
其实江正原已死了,至少,那个曾经有理想,有抱负,对爱情纯真如初的江正原已死去了。死,就意味着新生,这也是这本书的深妙之处。作者并没有让江正原真正的死去,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堕落,而是让他在所谓的人生得意之时,内心的痛苦却从来没有减轻过,让他时时刻刻都在用那一点仅存的良知、道德来拷问自己的灵魂,反省自己的所做所为。此时的江正原,又具有了一种“忏悔形象”,这一点是相当重要的。也因此,我们已然看到他的良知战胜了他的无知,他的道德战胜了他的缺德,也就看到了青年的希望,中国的希望,乃至于以德治国治人的重要性。“祖国啊!你睁开眼瞧一瞧吧!我的死就是你害成的!祖国啊!你快变一变吧!你不要再害死更多的人!”这是江正原代表所有他这一类人说的一句最震撼人心的话,让人忍不住热泪盈眶。江正原还存在一颗没有死去的正直之心,那就是他最好的归宿,那就是他最好的去路啊。
贯穿于全书中的道德情操的格调是非常高的,“在我心者神圣之道德”,这是本书作者所最终要阐明的主题。虽然,江正原与秦梦都没有直接说出口,但他们对人性的阴暗面甚至是对大多数世俗中人来说很正常的社会现象都看不惯,而江正原对所爱的人仅在婚姻上的一次背叛,却进行了那么复杂与激烈的思想斗争,这只有道德情操很高的人才能做到。因此,本书又有了很深的教育意义。书中大量信手拈来的古典诗句,为江正原与秦梦的真爱,营造了一个如诗如画、美仑美奂的浪漫境界。作者的古典文学修养及丰富绚丽的想象,真是让人叹为观止。那些描绘上海大都市的风情画卷,又让人领略到了时代与时尚的气息。细腻独特的心理活动描写更让人如品醇酒,沉醉其中。江正原与郑生华的争斗到上告无果,又被杨松棋设局所骗,秦梦的上海之行再到无助地回到长沙,江正原与林菲的结婚再到离婚等,都构成了起伏较大的主要矛盾冲突,这些又如戏剧一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还有对那些属于讽刺对象的人们,文字描写则幽默风趣,让人心酸又忍俊不禁。尽管这已使看过这本书的人难以忘怀,但由于本书的社会意义已大大盖过这些东西,所以,它使人在感受到文字之美的同时,更留下耐人寻味的深深思考。
不管这是不是本世纪中国第一部年轻人写的反映青年知识分子心灵蜕变史的小说,但我还是希望所有对祖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对社会存有改革、希望之心,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继承和发扬之心,甚至于对爱情还有一颗真挚之心的人们特别是青年们都来看一看这部书,它一定能带给你心灵深处最希望得到的东西!
关于本书柳暗花明又一村
——黎阳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带给我们的启示
王常成
曾几何时,当代文坛的小说创作陷入了低谷,陷入了不愿直面社会人生而只想渲泄个人私欲的局面;曾几何时,“作家隐退”成为我们小说创作的不二法则,模仿、照搬甚至复制西方语言概念、文本形式成了我们创作的主潮流。我们在徘徊,我们在辗转,我们在迷惘,我们在焦虑:当代小说的创作如何才能找到它的突破口,我们如何才能发现一丝崭新的亮色和希望的曙光。
青年女作家黎阳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却在这种逆境中异军突起,独树一帜。它让我们耳目为之一新,眼前为之一亮,心中为之一震。原来小说可以这样写,原来小说能够这样写。它在刻意承传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文学的优美、博大和精深的同时,用散文化、诗化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描绘了一代知识分子的心灵路程,用古典的意境反映了今天的生活。这是一种新的探索,也是一种新的尝试,这既是在继承传统,又是在打破传统(继承中国古典文学的传统,打破唯西洋小说乃模本的传统)。无疑她取得了成功,无疑小说色彩斑斓,大放异彩,无疑在当代小说创作“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时,只见“
柳暗花明又一村”。
黎阳是一个唯美的浪漫主义的作家。她的小说高扬着理想主义的精神,充满了强烈的主观主义色彩。她通过知识分子心灵的蜕变史,通过令人扼腕的爱情悲剧,塑造了光彩照人的理想形象,寄托了自己鲜明的爱憎感情。这既是灵魂的拷问,又是审美的追求。这既是现实的客观反应,又是理想的美好憧憬。她很好地处理了感情和理性的关系,使小说的理性思辨色彩和浪漫抒情情调在小说中不是水火不容,而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她在热情倾注主观理想的同时,又不忘冷静地剖析人物心理,进行深沉的哲理思考。这些使得读者在情感的痛苦失落中得到了强烈的理性震撼。“何处是归程?”,“何处是归程?”,这个小说名字本身就充满了对人生迷惘的寂寞和前程的问讯以及凄然的感伤,发人深思,富有浓厚的哲学思辨色彩。
中西文化的碰撞、生命激情的亢奋、人生际遇的跌宕起伏、深邃活跃的思想意蕴熔铸在了黎阳的长篇小说《何处是归程》中,凸现了她对文学艺术的真挚追求,使得全书处处真情涌动,感人至深。冷与热的映衬、美与丑的对比、善与恶的分明,交织着作者浓重的自我生命情绪的体验和强烈的主观主义判断色彩,遂使行文以罕见的直率和真诚洞悉到人物灵魂深处的隐秘。这不仅仅需要才情,更需要勇气。
黎阳小说的独特魅力在于其散文化、诗化的风格特征。她似乎极其崇尚苏东坡的“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而出”以及李卓吾的“为文无法”,并将其用于自己的小说创作实践中,使得她的小说常常“信马由缰”,写得浪漫而飘逸,呈现出一种随意性很强的自由之美,体现出独特的色调和韵味。这些都有赖于她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深得个中的精髓和神韵。
在“西学东渐”之势锐不可挡的今天,在当代小说创作苦于走不出西方套路的中国文坛,黎阳及其小说的出现无疑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文学现象,从而引发出“归程”热。她为小说创作开辟了另一条道路,也为后来者指出了万千法门。“黎阳”现象的出现使得中国文坛在“山重水复”之困境中见到了“柳暗花明”。
第一章引子
憩园,一个不大的憩园,一个幽静的所在。
平常年轻人是很少到这里来的。因为这里太宁静,太平和,几曲长廊,几间颇有古风的木屋,在欲发思古之幽情的“文人雅士”心中,自然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但对于已与这个国际化的大都市融为一体,成为骨中骨,肉中肉,全身上下都是现代气息的青年一代、“弄潮”一族,这里只会有如老僧入定。也许到了暮年,才会来到这近郊的憩园。他们更愿意去的是迪吧、酒廊,让自己的尖叫声融和在动感的音乐中,尽情地扭动着身肢,以得到宣泄与快意;或是在那豪华的西餐厅中,品味着那晶莹透明的液体,让那悦耳的曲声流进自己的心房,沉醉在异域的情调里。就算是想找一安静之处,不被人打扰,体会几分“romantic”(罗曼蒂克)的情侣们,也更愿在那浓密的绿荫深处,相依相偎,卿卿我我,郎情似水,妾意如绵。
清晨,江正原就徘徊在憩园的石径上……
“小园香径独徘徊”,他默默地念着。他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这个时候他还会有心情念晏殊的《浣溪沙》,一遍又一遍。这些无用的诗句似乎早已离他远去,仅留下微漠的记忆,而现在却为何又重上心头,如此的清晰呢?“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她的声音又在他的耳畔回响。
三年了,就在三年前的一个晚上,也就是他结婚的前一天晚上,他在这里呆了很久。想着她清丽的颜容,如水的明眸,想着她美丽的歌声,曼妙的舞姿,还有他们经常一同念起的,曾经也是自己最珍爱的,甚至视为是自己生命一部分的诗歌时,他的心就一阵抽搐,泪水不由地雾湿了双眼。他差一点就想回省城老家去找她,求得她的原谅,让她重回自己的身旁。但“理智”告诉他,他不能这么做。在走出憩园的大门时,他向着天空暗暗地发誓,一定要将她和这些两人共同沉醉过的无用的诗词忘了。尽管三年来他还是忘不了她,而且这种感情还与日俱增,但这些曾经倾注过他的理想、激情,曾经令他痴迷、令他心醉的诗句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然消逝殆尽了,若不是今天他又重回这里,他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记得起来。那天晚上,在回去的路上,他不断地跟自己说:“江正原,你要记住,你这样做只不过是为了实现‘大我’而牺牲‘小我’。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又岂能顾及儿女私情。你是江家老大,你要为江家支撑门户。”想到这里,他的心也平静、踏实了许多。这种念头好似一股巨大的动力推动了他,使他浑身充满了力量,好象前方正有一项重大的使命要交付于他,等着他去完成,而他终于排除了种种艰难险阻,战胜了心头的重重障碍,欣然赴命,蹈死不顾,这是何等的崇高与伟大!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他知道:是黄浦江上的汽笛,是东方明珠塔的美奂,是浦东的繁华,是外滩的风情,是熙攘的人流,是璀璨的夜景深深地吸引了他,让他迷醉,令他沉沦;是这素有“东方纽约”之称的申城——上海的非凡气派拨动了他的心弦,激起了层层波澜。这些都已经深深地植根于他的心底,植根于他未来的光荣与梦想之中。同样也是这些使他义无反顾地踏上婚礼的殿堂,去娶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女人。
江正原坐在了他几年前经常坐的石椅上,呆呆地望着远处的木屋、长廊。景依旧,人非昨。“明天,明天我会是什么样子呢?”他喃喃自语。
明天将是他与妻子签字离婚的一天,明天将是他的妻子飞往美利坚合众国,投奔她向往已久的自由女神像怀抱的一天,明天也许还是他仕途生涯结束的一天,明天也许会是周围所有的人对他冷眼相看的一天……
“明天,明天我会是什么样子?明天,明天我还能去找梦儿吗?……”
第一章如梦如水

如果说这是一个梦境,我情愿长留在这个梦境中;
如果这真是一个梦境,我宁愿在这个梦境中永不醒来。
  江正原第一次见到秦梦,就觉得眼前一亮。如梦如水,如诗如画,大概就是用来形容这样的女子吧。自古苏杭出美女,此言非虚。“娇俏可喜,温柔可爱,万千风情,我见犹怜。”这十六个字是他们师大中文系男生对秦梦的一致评价。更要命的是当她轻启朱唇之时,那几句吴侬软语,娇柔宛转,真可以让人体会到什么叫余音绕梁。
  秦梦的古代文学学得很好,再加上她举手投足之间都具有一种特殊的典雅气质,大家都称她为古典阳光中走出的丽人。
  这样的丽人自然是君子好逑。但最终还是江正原赢得了佳人芳心。这固然因为江正原有着不可挑剔的外表,但主要的原因还是他有过人的才华,他的那一手生花妙文令申城高校多少才子自叹弗如。秦梦是那种很重视对方才学的女子,江正原那恣肆飞扬的文采、酣畅淋漓的笔墨令她怦然心动,对古代文学的共同偏爱更促使他们二人走到了一起。这对才子佳人,在当时不知羡煞了多少同窗好友。
  这个憩园,是他们在一次郊游中偶然发现的,于是以后就成了他们的常来之地。
  这样的地方,这样的环境,别样的逸趣,别样的情怀,只适合他们这种年轻人来。甚至有两次情人节,他们也是在这里度过的。其实在江正原的内心深处,这个特殊的节日最好还是有鲜花、美酒、烛光、音乐,能与心上人共步舞池,沉浸于缠绵的爱河中,陶醉在浪漫的情调里。但是他现在却没有这个支付能力。出入那种高级场所的消费,对本来就囊中羞涩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件奢侈品。
  江正原的家庭条件实在不好。他虽然也算得上是长沙城里的城镇居民,但父母亲都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人,在那风雨飘摇的企业里领着微薄的工资过日子。他上大学没多久,母亲就下了岗,家中还有一个正在读高中的弟弟江正浩。一家人都只有靠着父亲的那点血汗钱来糊口。所以尽管在秦梦面前他说自己是想当偷火种的普罗米修斯才来报考师范大学,实际上就是冲着师大学费少,相对来说还算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否则他从来没想过要当一个教师。
  秦梦这点可同他完全不一样了,她从小就想当一个教师。她认为当教师在人格上比较独立,可以保持自己的个性,不必去趋炎附势,也不用受别人的颐指气使。更重要的是当教师可以教书育人,既然不能成为伟人,何不努力作伟人的老师呢?她酷爱中国文学,尤其是中国古典文学。她深感现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失落,不是学文科的大学生,许多居然不知道诸子百家、唐宋名篇、商周钟鼎、秦汉城陵,实在是一种遗憾、一种悲哀!“做一名合格的中文老师,培养学生应有的文学修养和人文素质,为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尽一份绵薄之力是我的理想和宿愿。人生苦短,何不用短暂的一生做一番有为的事业,给生命注以意义和永恒的价值呢?我们的肉体可以死去,我们的双手终会枯萎,但我们用激情浇铸的理想却将永存!”每次说到这,她总是充满了豪情壮志,激动不已,一句“今索诸中国,为精神界之战士者安在?”与她平时温婉之态大不一样。
  “好!让我们为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这一远大理想共同奋斗,不离不弃!”他们击掌为誓。
  如果说情人在花前月下总有诉不完的浓情蜜意,总有道不尽的海誓山盟,那么这一句就是他们爱的表白、爱的倾诉、爱的见证,就是他们的山盟海誓。
  如今却是——长廊在,香径存,山盟在耳,佳人难在!
  有这样美丽可人、才华横溢、志趣相投的女友,江正原时时引以为荣,深深地感到骄傲与自豪。
  “梦儿,对不起。”他经常拉着秦梦的手,满脸的愧疚和怜爱。“我现在还不能给你什么,等我有一天钱多些,等我们条件好一些,我一定要加倍地补偿给你!”
  “君子之交淡如水。只要我们心心相印,又何必去在乎那些形式上的东西呢?”秦梦总是这样安慰他。“我不要你给我什么,我只要你在我的身边。”每次听到这句话,江正原都感动不已。
  梦儿,梦儿,梦一般的女子。
  有一次,就在这张石椅上,秦梦依偎着他:“你在想什么?”
  “秦川咫尺,竹影仙风,悉在眼前;巫山神女,梦中情人,就在身旁,我还能想什么?”他转过身,笑眯眯地看着她,离她的脸庞很近。
  “瞧你,这个滑头。”她美丽的脸庞立即飞上了红云,清澈如水的眼波中荡漾着幸福的涟漪,不胜娇羞。江正原看得都痴了。
  秦梦把头深深地埋入了他的怀中。
  她当时的那种风姿、那种神情、那种难以言说的魅力一直萦绕在江正原的心中。从那以后,他经常会在没人之时,仔细地回想,慢慢地品味,然后一个人偷偷地、傻傻地笑着。尤其在妻子林菲讥讽他之后,这种情况出现的次数就越来越多。
  “梦儿,梦儿,梦一般的女子。”他经常在心底私语,在心底呼唤。
  从江正原后来的经历中他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有几分姿色的女子都将物欲看得很重,都无不想倚仗胭脂红粉、青春貌美给自己寻找一个家园——一个此生吃喝玩乐,享用不尽的安乐窝。像秦梦这样重视精神境界而将物质看得很轻,几近于不真实的美女怎么不是梦一般的女子?
  “人生只为欲字所累,便如马如牛,听人羁络;为鹰为犬,任物鞭笞。何其可怜,何其可悲!”她的话言犹在耳,竟仿佛是他这几年来生活的写照。
  江正原的家人都很喜欢秦梦。
  秦梦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在文化部门工作,对她很是宠爱。但在她的身上却看不出丝毫的骄纵气和优越感,温柔谦和,聪颖过人。看到儿子能找到这样优秀的女友,江正原的父母打从心眼里为他高兴。
  秦梦对他的家人有如对自己的至亲,毫无私心,好得无可挑剔。江正原现在想来,总觉得他亏欠秦梦的实在是太多了。母亲崔秀莲得了肾炎,生病住院需大量的钱。当时他正被学校派往长春进行社会调查。秦梦知道后,立即请了一周的假,千里迢迢地赶到长沙看望他的母亲,并从家里拿了钱,支付了住院所需的全部费用。弟弟江正浩学习成绩优异,尤其对计算机情有独钟,多次在全国大赛中获奖。他虽然没有说,但全家都知道他希望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在暑假弟弟18岁生日的那天,秦梦给了他们全家(包括他自己)一个惊喜:她用自己的奖学金买了一台电脑作为送给弟弟的生日礼物。他还记得:弟弟当时又惊又喜,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接着就是热泪盈眶。
  自从有了秦梦,他们家才有了生气。父亲江天和那时常紧锁着眉头,布满了皱纹的老脸上终于闪现出了笑容;母亲的病也渐渐好了起来。弟弟生性好动,但只要是秦梦跟他说什么,他总会坐在旁边,静静地仔细地聆听。每当秦梦兴味十足,滔滔不绝地谈起诸子妙文、乐府篇章、唐诗宋词之时,他的脸上就会流露出一种惊叹、钦慕的神色。
  有秦梦这样的女子在身边,江正原觉得自己此生应该满足了。
  在大学的时光里,在似水的年华中,在他与秦梦一起走过的日子里,江正原觉得自己仿佛走入了一个梦境,一个美好的梦境。
  在这个梦境中,一切都是那么的纯清,那么的洁静,那么的纤尘不染,让他想到了沈从文笔下精心构筑的那个充满了不可言说的温爱的边城。在这个梦境中,有的只是战国时期鲁仲连的高义,魏晋人物陶渊明的洒脱,盛唐诗人李白的仙风道骨和卓尔不群。在这个梦境中,触目可即的是东篱的菊花,悠然的南山,或是梨花院落,柳絮池塘。在这个梦境中,可以傲视乾坤,睥睨天下:天子呼来不上船,长安市上酒家眠;可以超尘拔俗,旷逸洒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能不是一个梦境吗?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追名逐利、人人都陷于世俗的泥淖而无法自拔的社会里,他们却固守着君子安贫乐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在上海这个最具现代气息的国际化大都市里,他们却沉浸在古人所营造的世外桃源里,处之于古人的那种遗风流俗中,这能不是一个梦境吗?而他就在这美丽的梦境中度过了四年的时光。憩园的击掌盟誓,如同五四时国难当头热血沸腾的青年,今天想来,他都觉得是那么的天真与幼稚!
  与秦梦在一起,他明白了什么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他们来到了湘江大桥,他们来到了桔子洲头。
  眺望湘江,辽远开阔,秦梦纤秀的脸庞上写满了兴奋之色,如水的眼波中闪烁着激动之情,“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候”。如此豪迈的诗句从温婉如她般的江南美女的口中念出,江正原心中感慨万千: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何等豪情壮志,何等恢宏气魄!没有这种异于常人的精神与气度,我想毛泽东是很难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披荆斩棘,实现他‘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鸿图大志。”
  “你别忘了,在他的‘大我’之后,依然有着炽热的‘小我’。”江正原拉着她的手,爱怜地抚弄着她的长发,深情地对她说:“算人间知己,吾和汝。”然后他们就共同沉醉于这首《贺新郎》里——这首毛泽东诗词中极为少见的柔情缱绻里: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往。
  知误会前番书语。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重比翼,和云翥。
  那时,他就流连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梦境中,不愿醒来。
  在这个属于他们二人的梦境中,那实实在在的物质淡化又淡化,更多的是那高高悬浮于空中不可触即的理想、追求、精神、文化,是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是康德的“判断力批判”,是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法,是那天底下最神圣、最尊贵又最没有用的东西。江正原后来一直这样认为。
  在这个梦境中,他得到了多少难以忘怀的欢乐,体味到了多少浪漫的诗意人生。
  他们经常走在那长亭外、古道边,携手相看芳草碧连天,共同享受晚风吹拂笛声残,相依共伴夕阳山外山。
  他们经常在那南风吹起,凤凰花开的时候,坐在野外的篝火边。他含笑地弹起自己心爱的吉他,为他梦中的人儿深情地歌唱:
  Are you going to Scarborough Fair,(你去斯卡布罗集市吗?
  Parsley, sage, rosemary and thyme. 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
Remember me to one who lives there, 代我向那儿的一位姑娘问好,
She once was a true love of mine. 他曾经是我的爱人。)
  …………
  清风徐徐,繁星满天,篝火与夜空构成了明与暗交织的最和谐与美妙的色泽。火光就在他们的脸颊上不停地跳动,火花却在他们的内心不断地升腾。四处弥散着芳香甜蜜的气息,人影就倒映在悠远缥缈的画境中。
第二章不离不弃

人在青春年少时总是有太多的梦想,
梦想在如花的青春岁月里总是那般的美好,
美好的梦想如同精致的玻璃塔,
不需要层层的重压,
它就会片片地飞撒。
这是江正原在大学时写给朋友的一首诗,没想到这首诗就象是写给他自己的,一切都是那么的准确而贴切。
江正原和秦梦的学业都十分优秀,毕业时两人都被推荐免试直接攻读硕士研究生。秦梦保送读母校的研究生,而江正原则被京城一重点高校录取,师从唐时朝教授,专攻比较文学。
江正原知道这个消息后兴奋不已,围着学校大操场跑了三圈。
“让我们为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这一远大理想共同奋斗,不离不弃!”他和秦梦的誓言一直在耳畔回响。攻读比较文学,传播中国文化这是他的宿愿,唐时朝教授更是国内比较文学界的权威专家。现在能够师从唐教授,醉心于自己的学术领域,做一个有所建树的学者,他能不感到前所未有的高兴、振奋、甚至是激动万分吗?
“我要早点把这个消息告诉梦儿。”江正原从操场上快步地走向女生楼。“上天对我真是太好了!不仅赐给了我梦儿,现在我的理想也即将实现了。”想着这些,江正原突然觉得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的美好,连本来阴晦的天气也成了晴空万里。古人有云:景随情生。自是经验之谈,有感而发。
这时,江正原的脑海里闪现的全是在北京与唐教授畅谈的那一番情景。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以能在北京,而且还是在唐教授的家中见到了这位素有比较文学界泰山北斗之称的知名学者。
唐教授十分的谦和,并不因为他是一个无名的后生小辈。他当时也丝毫不感惶恐和拘束,并不因为唐教授是一个享誉已久的大学者。“初生牛犊不怕虎”,他在唐教授面前畅所欲言,虽自己也有班门弄斧之感,但确实是兴之所至,情之所至。他看到唐教授不时地流露出赞许的目光。
那天他真的十分激动,全身每一根神经、每一个细胞都似乎活跃起来,思维是那样的清晰,谈吐是那样的自如。“中外文学之所以会产生这么大的差异,就象我刚才跟您提到的那样,西方诗歌的传统是以叙事见长,中国诗歌的传统则是以抒情见胜;西诗热情奔放,富含文思哲理,奇幻开阔;中诗含蓄深沉,用笔委婉精炼,意境高远。西诗以深刻铺陈取胜,中诗以微妙简隽为胜。西方小说大都长于情节,线索交错,曲折复杂,布局缜密,侧重人物心理描写,对内心的探索与挖掘;中国小说则大都脉络清晰,层次井然,始末具备,侧重从细节、人物的语言、动作等外化形态上表现人物的内心和性格特征以及中西戏剧,尤其是在悲剧方面的显著不同等等,我认为都是来源于我们各个民族的历史文化积淀,是同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文化形态密不可分的。”
“我们中国的文化是属于伦理型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建立在一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上下尊卑的伦理关系。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在黄河流域,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在山川与平原构成的内陆地带。我们的社会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农业性的社会。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愿意‘小国寡民,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过的是可以‘晨起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牧歌式的生活。缺乏的是海上的冒险和各种离奇古怪的遭遇,很少人与自然的抗争与搏斗。在华夏大地上,在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上,人与自然是和谐交融的。‘天人相应’是中国哲学的古老命题。因此,在这种和谐中自然就会产生以感物抒情为主的文学艺术传统,自然就会产生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富于韵味的独属中国文论的意境说。《诗经》写实抒情,《离骚》是瑰丽恢宏的长篇抒情诗,继后的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元曲等都是以其强烈的抒情性而引起世人瞩目,光耀世界文坛的。而西方则不然。它的文化形态是科学型文化,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由占有资产的多少来决定,是一种法律关系,而不是伦理关系。西方文明发源于古希腊爱琴海区域,这里海陆交错,岛屿众多,星罗棋布。良好的海上交通条件,造就了西方高度的手工业和航海业,使西方成为了商业性社会。他们需要在茫茫无际的大海上战胜狂风巨浪去从事海外贸易,途中多遇巨蟒怪兽的威胁,商船随时都可能被巨浪掀翻,被暗礁触沉,被巨鲨吞没。正是这种海上生活的历险与奇遇,这种人与大自然的对立、抗争、搏斗给文学提供了大量的题材,从而形成了反映这些社会生活的英雄史诗和悲剧等叙事性文学。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中世纪的《贝奥武甫》、《伊戈尔远征记》以及后来笛福的《鲁滨逊飘流记》、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无不让我们看到了这人与自然的冲突、对抗,从而为我们展现了那变幻无常的社会生活,无法摆脱的悲剧命运,人生的理想与追求,人类的气度与力量。从这点上,也许能够解释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隐士文化和贬官文学在西方是很难见到的。这也就是尽管西方文坛对陶渊明的评价很高,但却找不到真正意义上的西方彭泽令的原因。跨越固有的文化传统去仿效是很困难的。”
“中国的农业社会产生了自己自足的农业型经济,工商业谓之末,一直受着轻视、忽视,自然也就不发达。与之相适应的就是封闭、保守、压抑的宗法制度。这种政治重视的就是伦理。反对个人自由,反对贪图私利、越礼享乐,强调天子的尊严、国家的统一、尊卑等级的神圣、品德修养的重要,反对个性自由的发展,压抑种种人性。与之相反,古希腊的商业经济社会则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民主政权,成年公民可以参与讨论重大议案。民主政治使西方人崇尚个人的自由平等和个性的发展,‘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崇尚个人的财富、个人的爱情,崇尚个人冒险和个人奋斗。正是这些塑造出了中华民族迥别于西方各民族的民族品格。对这种品格差异,罗素就有许多精辟透彻而独到的见解。中国历史上虽然一直战火连年,但我们本质上十分热爱和平。杜甫说‘杀人亦有限,立国自有疆。苟能制侵凌,岂在多杀伤?’白居易曾写过一首诗,韦利先生翻译为《折臂老人》。作者将一个自己折断手臂以逃避从军的老翁当做歌颂的对象。这在西方国家是极其少见的。我们把多种生命现象的存在当作一种乐趣,不希望固有的东西有所减少或发生变化,没有西方民族那种占支配地位的要求无休止的变化和破坏观,这也就是他们称之为进步的思想观。罗素曾说,把中国人在西方寻找的东西与西方人到中国寻找的东西作一个比较是很有意思的。中国人到西方寻求知识,希望知识能为他们提供获得智慧的途径。而白种人则带着三种动机到中国去:去打仗、赚钱、教中国人改信上帝。这三种动机中最后一种具有理想主义的色彩,激励了许多人为之英勇献身。这三者在一定意义上来说都是具有侵略性的。而中国人却无意于强迫我们改信儒教。中国人是十分理智的,通常的中国军人并不好战,他们一般知道别人要求他们进行作战的理由,还不值得用打仗来解决问题。不安定和侵略好战不仅会导致明显的罪恶,而且会使我们生活中充满不满情绪,剥夺我们生活的美好享受,并使我们几乎丧失了善于沉思的美德。因此,他说‘中国人可以从我们西方人那里学习不可缺少的讲究最高实际效率的品质,而我们西方人可以从中国人那里学习善于沉思的明智。正是这种深思的明智使中国的文明得以保持,而其它民族的古代文明却早已消亡。’在我们长期的宗法制度的压抑下,个人的命运和价值不是取决于个人的才智、能力,而是取决于个人在宗法网络中的关系,取决于对君主的忠诚程度,所以只有忠心耿耿的臣民,精忠报国的将士、循规蹈矩的君子、三贞九烈的节妇才是值得效法和歌颂的。正所谓‘文死谏,武死战’,‘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一部烈女传倾尽了多少女子的血泪,一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也成了歌颂所谓的‘后妃之德’。这也就是为什么起初楚国人民深切怀念屈原,而某些正统文人对他评价很低,甚至曲解的原因了。因为屈原的诗篇中就流露出了对楚王的不满,就有了高扬自我,要求实现自我价值的一面。‘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长期积淀的历史文化传统也就形成了中国文学反对越礼纵欲,主张‘乐而不淫,怨而不怒,哀而不伤’,要‘发乎情,止乎礼义’。故而在文学表现中就体现出一种中庸之美,一种以理节情、情理和谐统一的审美特点。而在古希腊的商业经济和民主政治中陶冶出来的民族特征是以自我为核心,以私利为基础,以享乐为目标的敢于冒险、敢于进取的开放性民族品格。这种民族品格一直延续到现代的西方人。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笔下‘个人奋斗者’形象于连、拉斯蒂涅、蓓基·夏泼等就是最鲜明的体现。”
江正原滔滔不绝地说着。到后来,他仿佛觉得眼前坐着的不是唐教授,而是秦梦。他整个人都亢奋起来,全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平时在憩园和秦梦所谈论的、所探讨的自然而然地就闪现在脑际,回响在耳畔,流溢在了唇齿间。
“西方当代文化危机迫使西方向东方寻求新的文化价值,东方的发展则需要在世界文化语境中获得新的生机。在全球化的时代,任何民族都不可能不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多元化文化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研究的基本共识。因此,在这种多元化文化对话和交流的框架中,我们既要保持自身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又要使自身文化保持持续的敞开性和长久的交汇性。同时我个人认为,在我们不忘先驱者的告诫,积极吸取外来文化的精髓为我所用时,我们似乎更应重视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更应重视我们的诸子妙论、诗骚文采、歌赋辞章、智言警句。我们应对这些美不胜收、举世无双的文化遗产进行现代化的阐释和转化,为富有崭新特色的现代中国人文体系的构建提供巨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人曾这样说:最热爱传统中国文化并‘最像中国人’的人是海外华侨,尤其是世居海外的老华侨;其次是有殖民地背景的香港人;再次是孤悬海外的台湾人;最后才是中国大陆的本土人,而且还是指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本土人。这句话显然失之偏颇,但不能不发人深思。如果说‘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挥动巨斧开辟鸿蒙,那么我们今天的人文体系建设就是以血肉之躯化生日月江河;如果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文学是被动吸收外来文化,承受与经历种种痛楚,冲破束缚已久的蚕茧,重获新生的话,那么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文学就应该是用现代创造性的智慧去开掘传统文化的巨大宝藏,向世界传播一切优秀的中国文化作为对此的最好回赠,用其贡献给世界文学,贡献给世界文化,贡献给世界文明!这也正是我所憧憬,我所期盼,我所等待,我所追求,我所为之终身奋斗的事业!”
第二章深深的痛苦
江正原还记得当时他激动不已,浑然忘我,心中只有豪情壮志,眼前只是辉煌前景。虽然他以前并没有想过要当一个中文老师,但他一直想用自己的笔书写社会人生,勾画世间百态,传播中国文化,贡献世界文明!尽管这些话在他今天看来都显得如此大而空,虚而假,华而不实,甚至象在夸夸其谈,大表决心,就如昔日中学快毕业之时天天口中念着:“我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但他当时确实是这样想的,没有丝毫虚假之心,没有半点矫揉造作。然而凡事总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否则也不会有“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一说法了。成就伟大的事业总是需要非凡的决心和勇气,但这不是最重要的,起决定因素的是要有非凡的毅力,是要有异乎常人的恒心。做学问是这么的容易吗?传播中国文化是这么的简单吗?文学、艺术、哲学这些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东西,这些高悬于空中,耀眼夺目而又不可能真正触及的东西都是多么的不真实。即便是自然科学,若不与金钱、物质挂钩,在今天这个社会都会变得那么的脆弱,那么的不堪一击。今天,今天是什么样子?大家都忙着去赚钱,大家都想着去淘金,众人都愿及时行乐,众人都说趁早享受,这些所谓的理想伟愿、鸿图大志不都很可笑吗?不都不切实际吗?不都虚无缥缈吗?这只能说明自己曾经是莽撞少年,曾经是年少无知。又有几个人能做到富不改其志、贫不改其志、达不改其志、穷不改其志?不是吗?要不就不会说今天硕士生的论文只相当于原来本科生的水平,博士生的论文和原来硕士生写的差不多了。干什么去了?找工作挣钱去了。要不就不会出现前辈学者编的教材五六十年代在用,七八十年代也在用,九十年代依然再用,只怕下个世纪还是得用。真的是前辈们的造诣已经登峰造极,后辈们难以望其项背了?未尝见得。现在的论文不是一堆又一堆的吗?单从数量上而言,已经可以让老夫子们感叹了:吾辈老矣!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后生可畏啊!可翻开第一篇:似曾相识;第二篇:何等眼熟;第三篇:如出一辙。那又或是生活条件不好,影响身体健康了?如果是的话,那也只可能是因为汉堡包加肯德鸡吃得太多了。不是吗?要不也就不会有那么多所谓的大学者四处游学,待得往台上一站,报出家学渊源,恩师名讳,然后再海阔天空地吹上几句,就等着下去拿“打赏钱”了。虽然以后江正原在内心深处有时会有一种羞愧感,觉得愧对他此刻在唐教授面前的慷慨陈词,但一想到这些,他也就释然了。世间的伟人又有多少,所谓的圣人也就那么几个,如果人人都这般执着不悟,岂不人人都成了圣雄先哲,那么世上也就没有什么凡夫俗子了。
那天唐教授也跟他谈了很多。他们从文学中的西学中用谈到了今天学术界普遍焦虑的“失语”现象;从意象派与中国现代诗论的产生着重讨论了庞德与中国文化的共鸣;从后现代主义与现代中国文学探讨了道家伦理与后现代精神。“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跟唐教授一席畅谈,江正原深刻懂得了古人为什么会有这句话。
江正原正沉浸在一片回忆之中,突然听到身后似乎有人在高声地叫他。
他转过头去,只见他们班上的生活委员杨松棋正快步地向他跑来,手里还捏着一封象信一样的东西。
“你小子怎么回事的?”杨松棋气喘吁吁地跑上来,在他的肩膀上狠狠地拍了一下。“我在后面嗓子都快叫破了,你怎么就听不见?”说着,他眉头一挤,伸出手掌在江正原的眼前晃了几下,接着神秘地一笑:“是不是想梦姑想得发痴了?老兄,我真服了你,天天在一起,都还一刻不见,如隔三秋。”
“瞧你说的,哪有这事?”江正原把他的五指山从眼前移开。“松棋,找我什么事,这么着急?”
“你的电报。”
江正原颇感惊奇地接过电报,是弟弟江正浩发来的。
电报上只有四个字:母病速归。
江正原心中顿觉一阵重击:一定是妈的病又犯了。他心急如焚,脑子也开始有些混沌起来。他知道崔秀莲的病一定很重,否则弟弟也不用给他发电报了。
杨松棋见他看完电报后脸色变得非常难看,忙问:“怎么了?”,然后一把抓过了电报。
“你”,杨松棋看后也是一惊:“怎么办?”
“你替我去找秦梦,顺便让她帮我请个假,我现在就走。”江正原心里非常着急,话也来不及多说,转身就朝自己的宿舍楼方向跑去。
“喂!你别那么着急啊!江正原,你听我说……”杨松棋在他身后大叫。他看见江正原跑得很快,眨眼工夫,人就已在百米之外,只隐隐地还听得到他的一些声音:“记住,告诉秦梦……”杨松棋也只好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快步向女生楼走去。
事情正如江正原所料想的那样,崔秀莲病得很重。
看到母亲那被病魔折磨的几乎已经失神的双眼、孱弱的身躯,江正原心如刀绞。他恨不得自己能代替母亲承受这一切苦、一切痛,只要她的病能好,只要她还能象从前那样,一看到他从学校里回来,就欣喜万分地拉着他的手问长问短。
让江正原寝食难安、备受煎熬的一个月终于过去了。
一天晚上,他把弟弟江正浩叫到了身边。
“哥,我本来不想把你叫回来的,我知道你很忙,但是……”弟弟话还没说完,江正原就打断了他。
“这次妈的病这么重,如果你不把我叫回来,我会恨你一辈子的。”
江正原从包里拿出一张磁卡放到了弟弟的手中。“上个月的医药费我已经全交了。过几天,等妈出院了,你再把剩下的交清吧。我回学校以后,会再存一点的。如果钱还不够的话,你只管从这里面取就行了。”
“哥”,江正浩有些哽咽了:“可你……”
“你不用为我操心了。倒是你自己,没多久就要高考了,努点力,我和你梦姐还等着你的好消息呢!”说着,江正原紧紧地握住了弟弟的双手,用充满希冀的目光看着他,,希望这样能给他和自己带来力量,能够彼此找到一个力的支撑点。
此时无声胜有声。江正浩狠狠地点了点头。他从哥哥的目光中看到了鼓励、信任与期盼;看到了方向、信心与力量。
江正原带着一颗疲惫不堪的心回到了学校。
母亲的病情终于稳定下来,他这才如释重负,心中倍感安慰。但这种喜悦之情过后随之而来的却是一种深深的痛苦。这种痛苦天天纠缠着他,折磨着他,吞噬着他,使他感觉自己象落入了万丈深渊,象一个溺水的人使劲地挣扎却抓不到任何东西,哪怕是一根稻草。
这次为给母亲治病,江正原已经用完了他自己所有的钱,包括奖学金、稿费和平时打工所挣的钱。他总是很欣慰:大学四年来,他从没向家里要过任何钱。父亲体弱,母亲多病,弟弟在上中学,这一切的一切使他不得不学会自立,不得不思考和努力去为这个家分忧解难,不得不在许多同龄人潇潇洒洒、享受青春年华之时节衣缩食,体味现实生活的艰辛,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又肩负上生活的重担。然而这些并没有击倒他、并没有压垮他,却使他更加出众、更加优秀。这也是他以后始终不解、经常困惑的地方。他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当初在那种艰难条件下都能固持着一个不灭的理想,固守着一份执着的追求,固有着一种不变的情怀,而在不久的以后却将它们弃之于地上,踩得体无完肤,残破不堪;将他们撕得粉碎,任其在天空四处地飞扬、飞扬。难道仅仅是因为青春年少,仅仅是因为身旁有一位红颜知己。
“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我是在梦中,黯淡是梦里的光辉。”生命供给了我们信仰,供给了我们忍耐与勇敢。与生命的本体同绵延,与天外的群星相感召,在黑暗中不害怕,在失败中不颓丧,在痛苦中不绝望,曾几何时,这一直是他人生的信条。
他还记得,他曾激情满怀地写过这样一首诗:
狂风算得了什么?
暴雨又能将我怎样?
这一切的摧残都不能使我震荡。
贫穷算得了什么?
困苦又能将我怎样?
这一切的折磨都令我更加昂扬。
这满园已经枯黄的残叶,
这满地行将腐朽的野草,
我要用泥土把你们永远地埋葬。
那在烈火中燃烧的火鸟,
那在险途上跋涉的仙鹤 ,
我要用真情为你们永生地高唱。
第二章条条道路通罗马
江正原的心在痛苦的波涛中浮沉,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煎熬,他决心不再去读研究生了。作出这个决定对他来说无疑是非常残忍、非常冷酷的,令他难以接受,甚至可以说是近于致命的创伤。攻读比较文学,传播中国文化是他的理想和宿愿。这个宿愿象一把熊熊的烈火一直在他的心头燃烧,给了他方向、给了他光明、给了他无尽的温暖、给了他无穷的力量。师从唐时朝教授,更是多少学子的渴求。何其有幸,他又能得到唐教授的赞赏。这一切本来是那样的美,本来离他是那样的近,本来是瞬间就触手可即的,现在却变得那样的遥远,那样的高不可攀。
他明白秦梦要是知道了他这个决定,她是一定不会同意的。她一定会尽她所有的力量去帮助他、帮助他实现自己的理想、达成自己的心愿。但他怎么能,怎么能让自己心爱的人再为他去承受这么多、承受这么多本不应该由她承受的重压;再去为他去付出这么多、付出这么多本该由他来给予的一切。如果是那样的话,他不但会为之感到心疼,更会为之感到有罪的。要知道,她一样的也是那么才华横溢,她在古典文学上的造诣足以令所见过她的前辈大师们赞叹不已。他多么希望她能在自己的领域里做出一番成就,而不被其它的事所困绕,而不为自己的事所忧虑,去营造一个平和、宁静、淡远的古典氛围,去成为 一个“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的出尘脱俗的古典丽人,去实现一个五柳先生笔下的古典神话。
每当他看到周围的一些同学,一些头发蓬勃、闪亮的象金毛狮子一样的哥儿们高唱着《浪人情歌》去追“星”逐月,一些穿着最流行的“上下”都迷你超短裙,脖子上却紧紧系着一条深色丝巾,也不知是冷是热的靓女时;每当他看到一些富家子弟终日狂歌痛饮,笑傲黄浦江,醉拥上海滩,归来却让他帮忙写论文,或是copy 他的笔记、作业时;每当他在报上看到象他现在这般际遇,因家庭贫困而无法继续完成学业的大学生时,他都只有摇头苦笑。这个世界真是一个古怪的世界:有些人明明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的黄种人却恨不得成为黄头发、蓝眼睛、白皮肤的白种人;有些人明明是年轻无邪纯真却偏想变得老成世故持重;有些人本来可以神采焕发、英姿逼人、开怀一笑却非要装成饱经沧桑、空虚迷惘,流露出比忧郁还要深的憔悴,那才叫酷;有些人有高远的理想抱负、有独具的异秉天赋,却没有能让其充分发展的条件,只有随俗世沉浮,而有些人具备了良好的甚至是异常优越的条件,但却没有心思也不屑于去追求尔辈所谓的远大志向、高洁情操。无论你觉得这是幸也好,不幸也好,公平也好,不公平也好,这就是现实,这就是生活。无论你爱也罢、你憎也罢,它总是存在的,因而也就是合理的。
当他回到学校后,秦梦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见到的就是她的江正原。还不到两个月啊,他怎会清瘦如斯、憔悴如斯。眼里布满了血丝,眼眶深陷了下去,削尖的下巴使得他高高的颧骨更加凸出,已近于突兀之状。秦梦不由地鼻子发酸,眼泪大滴大滴地滚落了下来。
“梦儿,别哭,别哭。”江正原十分心疼,将她深深地搂入了怀中,手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他的心中何尝不难受,数日来背负的重担、苦痛都只有他一个人默默地承受,而又丝毫不能在家人面前表露出半分,心中即便有千言、有万语也无处倾诉。他感到心力交瘁,疲惫不已。他想得到慰藉,得到依靠,他想寻得一方净土来渲泄内心的痛苦。见到秦梦,他觉得已经是对他一种最大的安慰。看到她如此关心自己、痛惜自己以致于还未开口说话就已泪流满面,江正原感到的不只是一般普通的心疼,更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心痛。这种心痛使他本已做出的决定更加坚决,他不能再给这样一个深爱着他的女子更重的负担了,他要让她过得好好的。
当他把自己不再打算去读研究生的决定告诉了秦梦后,秦梦的反应、神情同他料想得一模一样。
“你不去读研究生?你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吧?”秦梦睁大了眼睛,一个劲地摇着头,用一种完全不相信他所说的话的神情看着他,希望在他的脸上找到一个否定的答复,一个正确的答案。
“你一定是在骗我。”她的语气很肯定。
当她看到江正原那比她还坚定的神情,听到他嘴里迸出的那生硬的甚至是冷冰冰的话语:“我没有骗你,我不读了。”她禁不住使劲地摇动着他:“为什么?你告诉我为什么?那可是你的理想啊!你知不知道你的导师是谁?是唐教授啊!是多少人盼也盼不来的啊?”
江正原默然不语,无力地闭上了双眼。秦梦的话正刺中了他内心的痛处。他怕,他怕他一睁开眼就会和秦梦一样克制不住心中那排山倒海的激情。别人也许不明白,别人也许不懂得,但秦梦能了解,能体会这对于一个挚爱着这样事业的学子意味着什么?这种情怀、这种激情不为什么,不为功利,只因为理想,只因为深爱。“再见了,唐教授。”他在内心默默地说着。
瞬间,秦梦似乎已明白了他所有的原因,所有的苦衷,急切地说:“是因为阿姨的病吗?是因为钱吗?我可以帮你啊!你没有必要牺牲自己,折磨自己啊!”
江正原这时已恢复了平静。他慢慢地把眼睛睁开,脸上露出一副很勉强的笑容。
“梦儿,你听我说,我没有折磨自己,虽然我很难受。你也知道,这次我妈病得很重,确实用了不少的钱。”没等江正原说下去,秦梦已经很着急了:“还差多少钱,你告诉我,我会想办法的。”
“不用了。”江正原拉着她的手,感觉她的手是那样的暖。就是这双看似纤弱的手无数次给了他所有的信心和无穷的力量。
“钱已经够了,你不用担心。”
“那你又为什么”秦梦更加着急了,也有些不解。
江正原打断了她的话。“梦儿,我知道你为我好。但是正浩不久就要上大学了,爸他们单位也不景气,效益很差。再说妈还等着他来照顾呢。你也不忍心看着爸没日没夜整天地累,不忍心看着正浩连大学都念不成吧。我是家里的长子,应该为这个家挡住风雨、肩负重担,不是吗?”
“但是你这样会失去一个多好的机会,说不定你以后或者一生都不会再有这种机会了。”秦梦停了停,接着说道:“这样吧,你继续读,正浩的事我们再想办法,一定会让他读书的。”
“没那么严重吧。”江正原柔声地对她说:“我先工作几年吧,等条件好一些再继续读也不迟嘛。再说报社已经找我谈了很多次了,只要我肯去,那一个名额就给我。你也知道那可是一家中央级大报。能当上记者编辑,仍然可以实现我们的宏图伟愿,说不定还是一条快捷之径呢!”他说这话与其说是说给秦梦听,还不如说是说给他自己听。想到这,他心里要好受多了,毕竟条条道路通罗马嘛!
秦梦听后很果断地对他说:“那好吧,你决定要这样做我也不再阻拦你。我也不读了,跟你一起去实现我们的理想。”
“那怎么行?”江正原激动到了极点。 其实,在他内心深处,他知道他之所以这样做还有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原因 :他不愿意秦梦为他付出这么多,他不愿意自己最心爱的人被他拖累,而不能去做她自己喜欢做的事,去实现她本该实现的一切。否则他就会觉得自己真是罪孽深重。他想让她过得更加快乐,更加幸福,他要弥补他现在所不能给予她的来回报这位情深意重的红颜知己。现在听到她这样说,江正原怎么能不激动万分。
“梦儿,我求你,你不要跟我赌气好吗?你这样做只会让我更加难受,更加痛苦。”江正原已近乎是乞求的语气,乞求的神色。
秦梦看到他这种神情十分不忍,不由地眼圈又红了:“正原,我不是跟你赌气,我是说真的。你知道吗?看到你伤心、难过、痛苦,我又怎么会好过。刚才我看见你那么憔悴,那么消瘦,我的心比刀割了还要难受。我宁愿痛苦的那个人是我,我宁愿憔悴不堪的那个人是我。只要你能过得快乐,我就心满意足了。你对我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啊!你明白吗?”说着,她又扑入江正原的怀中,嘤嘤地哭了起来。
“梦儿”,江正原抚摸着她的一头秀发心潮起伏,难以自持,禁不住热泪盈眶。他知道秦梦是一个内敛很深、持重沉稳的女子。她即使心中热情似火,她即使有海样深情,她也从来不会向他当面表白。这也许就是古典文学对她的长期熏陶吧。可今天她对他说了,因为他的消瘦、因为他的憔悴、因为他的悲伤、因为他的痛苦,因为这她所不愿意见到的一切,因为这她宁愿由她自己来承受的一切。他不知怎么地竟突然想起了《天龙八部》中萧峰对阿朱说的那一句话:“萧某得有今日,别说要我重当丐帮帮主,就是叫我做大宋皇帝,我也不干。”蓦然间,他又记起了徐志摩一句心灵的表白:“我将于茫茫人海之中访我冤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他觉得他自己是何等幸运,能遇到情深如此的好女孩。这似乎只有在文人精心编织、构造的浪漫、飘渺的爱情小说中才有的美艳如花、痴情一片的梦中神女竟然让他碰到了,在现实生活中,在这个“入世深似一天,离自然就远似一天”的现实生活中、金钱社会里。这真是一个梦幻的世界。“我一定是在梦中,甜美是梦里的光辉。”江正原对自己说。
“梦儿,别哭了。”江正原轻轻地抚摸着她的脸颊,为她拭去那莹莹的泪水,然后用手微微地戳了一下她小巧玲珑的鼻子,柔声地说:“再哭就成小花猫了,那多不好看。”
江正原的眼中尽是温柔的神色,嘴角全是温存的笑意:“我答应你,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等我工作几年后,我们再一起去见唐教授好吗?你就先安心攻你的学业吧,反正我又没离开上海,还是在你的身边啊。你说呢?”
秦梦点了点头:“你决定好了。”接着,她又深深地叹了口气:“我还是觉得非常可惜。”
“人生又岂能尽如人意!”江正原也喟然长叹。但他随即又恢复了刚才的神情,“不过我已经很满足了,至少我身边还有你。”
“你知道吗?上次我去长春进行社会调查,我看到了那漫天飞扬的大雪。有一天,我一个人来到了郊外,一个人走在了那无边的旷野上。踏着厚重的积雪,看着纷飞的雪花,我突然觉得浩渺世界是那么的纯洁,天地万物是那样的明净。我的心再也没有了平时的那种喧嚣、燥动之感,我只想到你,我只想跟你一起看雪,看这晶莹剔透的人间。我知道你肯定会爱这雪景,爱这无尘的仙境。”
秦梦听他描述地这般美,不由地一阵神往:“是啊,看惯了江南秀色,就想欣赏北国风光,不知什么时候才有机会?”
“雪飘在了我的脸上,却消溶在了我的心波里。我只觉得我是在梦中,因为我想到了你。”说到这,江正原紧紧地拉住她的手。“我是在梦中,在梦的轻波里依洄。”他全然又陷入了当日的境界中。“我对我自己说:‘黑夜能奈我何,黎明向我召唤 ;污浊能奈我何,霜雪为我赞叹;困苦能奈我何,梦儿令我无憾!’”
“正原。”秦梦有些哽咽了。
在迷离的泪光中,她看到了他的心,他看到了她的魂。
在目光的交汇中,她看到了他的爱,他看到了她的情。
“雪是孤独的、寂寞的,因为它太真、它太纯,容不得半点杂质。”
“ 雪是永远不会孤独的、寂寞的,因为它很真、它很纯,如果一定要说它是孤独的、寂寞的,那也只是一种快乐的孤寂。”
“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从今以后,所有的艰难困苦都让我们一起承担。”
誓言映在了残月下,挂上了柳梢头,荡漾在校园的一池春水里,揉碎在星辉斑斓的浮藻中。
第二章世事难料
世间的事总是这样难以预料,世间的事就是这么变幻莫测,叫人无法捉摸,无法掌握。不要说一石激起千层浪、浪之所及人类历史的方向就随之更改的纷繁大事,就是一件极为普通的事,一件看似平凡的小事也能彻底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从此后,就会走上另一条道路,走向另一个方向,踏入一个全新的天地,呈现出完全不同的生活境遇。
“如果,如果当初没有这些事的发生,那该多好。”回首从前,回首已经逝去的时光,江正原不时地心生感慨,一丝苦涩、一种无奈、一份悲凉伴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一片眷恋象潮水一般地袭上了他的心头。
“Yesterday once more ” 昨日重来, 昨日重来,Karen Carpenter (卡伦·卡彭特)的这首英文怀旧经典总是能牵发起他无限的思绪,触动他心灵深处的深处,那一根最脆弱、最微妙、最敏感的神经,即使是多年以后。
" Looking back on how it was in years gone by, and the good time that I had , makes today seem rather sad ,so much has changed ……/All my best memories come back clearly to me ; some can even make me cry, Just like before , it's yesterday once more ." (回首过去,看岁月如何消逝。这些过去的好时光,使今天倍显哀伤,变化如此之大。……我所有美好的记忆,都已清晰重现。有些仍能让我哭泣,正如从前一样,仿佛昨日重现。)
如果,如果,他后来老喜欢说如果二字。可是世间哪有那么多如果。假使“如果”二字可以行得通的话,那么就不会有秦朝太子扶苏被害 ,残暴的秦二世胡亥登基,赵高指鹿为马;就不会有楚霸王项羽自刎乌江,沛公刘邦兴建汉室江山,淮阴候韩信终落得个“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悲惨下场。如果,如果,假使“如果”二字可以行得通的话,如果二战中英法不推行“绥靖”政策的话,就不会有《慕尼黑协定》的签订,就不会有波兰的瓜分豆剖,就不会使法国自葬于法西斯的铁蹄之下,就不会使战火不断蔓延,席卷了61个国家包括17亿人口和222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不会有8亿人惨遭法西斯侵略者的蹂躏,死伤总数达5000多万,至少要少得多。无谓的战争,没有理由的战争,只不过是几个权术家、野心家、少数政客施展各自的伎俩,玩着让谁听话的把戏,却造成多少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让残肢断臂、如注血海、累累白骨、缕缕冤魂陪伴这大好河山。假使这“如果”二字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就将会为之改变,整个世界史、人类发展史就将重新书写。既然世界尚且如此,何况这只是沧海一粟、微不足道、普通平凡的个体的人呢?所以,“如果”是无聊的、空虚的、没有意义的,因为它已经逝去,无法逆转。它是一具死尸,是一具腐朽的死尸,不管这个“如果”是由自己造成的,还是由别人造成的。
这正如他所言,如果时光可以逆转,他一定要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时光可以逆转吗?当然不能,因此他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能继续读研究生自然使江正原很痛苦,但既然如此,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好在凭着他那生花的妙笔在某个报刊杂志社谋个编辑记者的差事倒是不成问题的。一家中央级大报早已瞄准了他,在学校里来游说过多次。他当然也不再犹豫,决心踏上媒体从业之路。
本以为一切的苦痛都已过去,本以为一切的烦恼都会烟消云散,本以为和秦梦又能恢复到以前那种单纯而快乐的生活,甚至可以携手开创比从前还要美丽而多姿的人生之路,江正原如是认为,也如此憧憬着。没想到现实又将他的这些美梦和幻想击得粉碎,只任那晶莹的碎片在天空四处地飞撒、飞撒,不知将要飞向何方,撒向何处。
当他得知那家报社唯一的一个记者名额被他一个平日跟他称兄道弟的好友占去了之后,他的心顿时一片冰凉,一阵寒得彻骨的冷意吞没了他的全身。
要想荣华富贵,就得狼心狗肺。他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去翻一翻那本《厚黑学》。他曾听不少人说这是一本天下奇书,大凡作奸犯科之人,其具体罪状都罗列于此,其详细的厚黑之处在这都无一遗漏。要想升官,不能不看此书;要想发财,不可不看此书;要想知道世人的奸心到底有多黑多厚,更是要看这本书。这叫一可防敌,二可模仿,一石二鸟,一箭双雕。只可惜他以前对人性的丑陋面不想做深刻地了解,更不想去深入地研究,所以迟迟未观这千古奇书,现在他有了这样的冲动。
要是被其它的人,靠自己有一个在新华分社当大官的老爸抢走了他的这个位置,他还能想得过去。可这个人偏偏是范青华。江正原一想起这个,就禁不住火冒三丈。
范青华跟他虽谈不上是过命的兄弟,但也算得上好友,且大学四年搬了三次他们都仍住在同一个寝室。他上课很少听讲,或者根本就不怎么去上课,经常在证券交易市场里出没。也不知是为什么,他既委托了他人代为炒股,又可自己在网上炒股,但他还是喜欢亲自跑到那个人头攒动的地方去,说叫实地观察,没有实践就不能出真知。正因为这样,他经常“copy" 江正原的作业、论文,甚至许多次考试也多
亏坐在了江正原的后面才能侥幸过关。江正原本不想跟这种富家公子走的过密,但范青华跟其它的那些纨绔子弟相比还真不一样。为人大方、豪爽又颇讲义气,在生活等方面都还很关照他,因此他们虽“身份”悬殊,却也成了好友。范青华经常跟他讲什么“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而他范青华这辈子就是入错了行,自己哪是学什么中文的料子,让他写文章头就痛,却为了家族的利益再加上一点考试时的不凑巧,就时运不济陷入一片苦海。那时江正原不明白他所谓的家族利益内涵是什么,现在他终于明白了。正如范青华跟他说的“你不知道现在是当官的儿子以后也一定当官吗?他家里弄都要给他弄一个官来当。想方设法也要预订一个,不管他是不是那块料,总之这是他们整个家的需要。”预订,连当官都可以预订,其它还有什么不可以预订的。从中学起就可以把以后的好职位预订下来。不,甚至是小学。这不由让他想起了古代的世袭制。所不同的是,古时的世袭制是明文规定了的,是合法的。即使你不服,你也只有认了,谁让你不生在锦衣玉食、豪门显贵之家。而今天不同,今天是平等的,人人都是平等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人人生而平等),《独立宣言》中这最震撼人心的话语不只是深入到了美国人民的心中,更是深入到了全世界人民的心中。从本质上来说,它与秦时陈胜的“王候将相宁有种乎?”是一脉相承的,只是换了个不同的说法而已。可是今天平等吗?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预订、占有的另一面就是以另一个人的放弃、失去为代价。宁愿这个位子久缺,甚至生灰,也说找不到合适的人。真的是找不到合适的人吗?当然不是,是还没等到合适自己的人。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怎会有错?
江正原还记得就在前几天范青华还跟他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范青华说什么也要脱离苦海,在商界大展拳脚,在经济圈子里混个名堂出来。”就是连前几周他工作落实后,首先提出给他庆祝一番的也是范青华。
那天,他很感动,为秦梦,为他身边的这几个好哥们。
范青华一只手举着酒杯,一只手重重地拍着他的肩膀:“正原,来,我敬你。这第一杯,祝你找到了一个好工作,从此可以大展所长,名动黄浦江,扬威上海滩。这第二杯,是我敬你和秦梦的,祝你们这对才子佳人能终成眷属。我先干为敬。”说完他连喝两杯,一饮而尽。尽管江正原的肩膀很疼,但他的心却很暖,美酒化成了一股股暖流在他的体内流动。
他觉得他的双眼都有些湿润了。在他最痛苦、最失意、最无助的时候,他的身旁还有秦梦、还有这么多关心他、帮助他的朋友,他已经心满意足了。相比较而言,前些日子来他所受的痛苦、所受的折磨、所受的煎熬又算得了什么?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只要是挚情都能拨动人们的心弦,奏出一曲曲荡气回肠、感人肺腑的乐章!除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外,他还渴求海枯石烂永不变的爱情:“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憧憬伯牙摔琴谢知音式的友情:“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在那一刹那间,他仿佛看到这些人间挚情都在向他轻轻地招手。
“可笑啊!可笑!江正原,你怎么这样天真,这样幼稚!”他在心中大叫。这就是我的朋友吗?什么叫朋友?有条件才可能成为朋友,没有任何条件,是不可能成为朋友的。他不怕被强者击败,他也不再憎恨那些凭着手中权势任意谋取个人私利的人,因为那样他还不至于心理失衡。但结果是给人家骗了,给一个几天前还自认为是知交好友的人骗了,骗得不明不白,骗得气愤难平 。占位置,他觉得平时大家经常用的词很形象 。去教室、去图书馆占个位置,然后不管你人还在不在这个位置上,也不管你在这个位置上干什么,总之,只要你占住了,这个位置就是属于你的了。
江正原一阵苦笑。怎么办?找范青华算帐去?这有用吗?何况从他知道这一消息的那天起,他就再也没有见过范青华了。这也难怪,反正毕业典礼也开了、相也照了,现在很多同学都不在学校里,更何况是家在这儿的他。
他找到了学校,学校给他的回答是:现在是双向选择,我们也没办法。
那些天,他觉得有很多人影都在他眼前晃。这些人影平日都跟他贴得很近,都对他很好,还经常地称赞他,因为他是他们的光荣。而现在这些人影都似乎千方百计地躲着他,想跟他分开,只剩下他自己的影子,这样才可能达到“形影相吊”的意境。他还注意到了周围有很多种目光都在围绕着他。尽管这些目光经常是一对着他就立刻闪开去,但他还是看清了这些目光。这些目光中有叹息的、有同情的、有怜悯的,也有迟钝的、麻木的、诎笑的,还有幸灾乐祸的。
“去你的,这些影子们、目光们!我不想看到你们!”他在黑暗中大叫!
第二章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他抬眼望着那深邃、漆黑的夜空,在这一片死寂中,他似乎听到了宇宙的叹息与低吟,听到了黑夜的脉搏与呼吸,还有那无数过客的匆忙踪迹。
百无一用是书生。在文人还算有一些地位的时候,尚且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更何况是今天?少了书香,多了钱箱的时代。才华啊,能力啊,在金钱权势面前都是多么的渺小、多么的无用、多么的微不足道!他第一次开始对他的才华发生了怀疑:到底有没有用?“当然有用。我还能用笔抒发我心中的苦闷。我还能道出别人想说却又不知怎么说的东西。”江正原自言自语。想到这,他又笑了笑。
回去之后,他在纸上奋然写下这样的句子:
人生总有几多挫折,生命凭添些许悲哀。然我自有我的色彩!
死水拒绝再起波澜, 枯枝害怕再萌新芽。然我自有我的愤慨!
要用闻一多先生的《色彩》不断自勉: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 红给了我情热/黄教我以忠义/ 蓝教我以高洁/ 粉红赐我以希望/ 灰白赠我以悲哀/ 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
第二天,他又四处去找工作了。
“今天这个社会,真是个既公平而又不公平的社会。”曾听许多人这样说。是啊!你说它不公平吧,它给你提供了许多机会,再也不象以前,你只能拘泥一地,拘泥于一种职业,一辈子干下去,不管自己喜不喜欢 ,也不管自己是不是那块料,无疑它让你多了许多选择,很是公平。但你说它公平吧,什么叫公平?公平正是指机会上的公平。同样的人、同样的才华、同样的能力,甚至你比别人还要优秀的多,但是它却将你拒之门外,连一个机会都不给你。为什么呢?无外乎就是家庭、背景、金钱、权势这些交织构成的那张关系网,象蜘蛛网一样密的关系网。只要你落进去了,任你怎样挣扎都没有用。你挣扎得越快、挣扎得越猛,只会加速你的死亡,除非你能有力量把它挣破,否则你是不可能逃脱的。这些意识、这种见解在江正原的脑中不断地强化 。
他已经不怪范青华了。真的,他不想怪他了。这种事到处都可以见到,天天都在华夏大地上演着,而且在许多地方还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毕竟,他现在才觉得,上海这个地方已经是很好的一个地方了,是一个相对公平的地方了,是一个英雄可以找到用武之地的地方了。如果说在中国的土地上有哪一个城市最具有国际化的气息、最能跟上世界、时代的潮流、最能体现现代都市人的生活,那它绝对是上海。这里是冒险家的乐园、这里是淘金者的天堂。这里经济最繁荣,说得俗气一点就是这里金钱味最浓。在这里,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净化成一种空前简明、空前清澈的关系,那就是交换。用什么去交换,自然是金钱。金钱的多少已经成为衡量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有了权自然也就有了钱,关系网的构造也就是为了通过手中的权去更好地追求心中的钱。有时候江正原真的很佩服秦梦。他不明白为什么秦梦跟他一样受了那么多的困难、挫折、痛苦之后仍然能保持着她的那一份平静心态,仍然能采取超然的态度跟他谈什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难道真是因为她学的是古代文学吗?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学古典文学的甚至所谓大师级的人物仍然经不起红尘俗世的诱惑,不甘清贫与寂寞,投身这花花世界,让这乱花渐欲迷人眼。唯一的解释只能是:她终究是一个女子。江正原并不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但现实一再告诉他,一再让他觉得:在社会上、在生活中男子比女子承担的、肩负的要多的多、重的多。人们是不会太在意某个女子有多少才华、能力、本领的,即便她姿色平庸,资质平常,只要她的另一半强,那么她也会变得不再普通,成为别人艳羡的对象;即使她没有权势,只要她的老公有权势,她也就可以威风八面、盛气凌人了,否则也就不会有“飞上枝头当凤凰”之说了,这就叫“夫贵妻荣”。作为一个女子,要是自身能奋斗出来固然是好,就算不能奋斗出来找一个条件好的嫁了,她这生仍然可以过得很幸福,得到她应有的社会地位。而男的就不同了,社会对男子的眼光总要苛刻的多。他有更多的责任、更多的义务,他更需要尊严、更需要地位、更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如果你没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如果你不能让别人对你感到敬畏,你就只会被别人踩、被别人踏、被别人任意欺凌而毫无还手之力,而你的家人、你的妻儿老小也只会跟你同样的命运。江正原在以后的日子里有时总觉得自己很卑鄙、很无耻,因为他就是以此作为不断伤害秦梦而原谅宽恕自己的一个理由。
他不再怪范青华了,因为他只不过是提前给自己上了一课,让他知道这个世界并不如他想象中的那般美好。它还有许多的黑暗、许多的残破。人间的所谓的挚情并不是那么轻易地就可以得到。它还有无数的虚伪、无数的片面。人除了带一卷好书,走十里路,选一块清净地,看天,听鸟,读书,倦了时,和身在草绵绵处寻梦去之外还得带一张厚脸,穿百条街,找一个好单位,看人,听话,等消息,疲了时,还得往闹哄哄处找饭吃。晴日无风坐庭台小楼观山花烂漫固然让人心旷神怡,但老呆在这醉人的环境中就永不知什么是山雨欲来风满楼;蔚蓝的大海、平静的海面、轻柔的海风固然令人心驰神往,但总停留在这迷人的美景中就会对那狂风咆哮、波涛汹涌、具有毁灭性的大海那可怖的一面一无所知,以致在惊慌失措中被那惊涛骇浪所吞没,卷入无底的深渊。范青华,范青华已经算很好的了。与他江正原后来遇到的人相比,范青华真算不得什么。他还显得那样的单纯、那样的直率。他还具有那么多的良知,他还知道自己错了,他还会为自己的行为而夜里难以安眠。你说他不已经是一个难得的、尚有血性的汉子了吗?江正原还记得刚回家乡教书的那几天,他就收到了范青华的来信。本来他是有些恨他的,可看完了信之后,这种恨意就荡然无存了。这原本也怪不得他,就算没有这件事的发生,他想他多半还是会回去教书的。但他没想到范青华并没有象他想象中过得那般愉快。
正原,我知道你一定很恨我,恨我夺去了原来属于你的那一个位置,那一份工作。你知道吗?这几个月来我都难以成眠,偶尔睡着了,我都总是梦见你。梦见你指着我的鼻子骂道:“范青华,你这个卑鄙小人,你不是我的兄弟,我永远都不会原谅你。”我害怕,我害怕你这样说。我想拉住你,紧紧地拉住你。可是你不理我,还狠狠地给了我几拳,然后掉头就走。我还梦到秦梦,梦到她站在我的后面,冷冷地对我说:“你不配做我们的朋友。”我大声地喊,我大声地叫,可没人拉我,没人救我。等我浑身是汗的从床上坐起来,四周都是黑漆漆的一片。正原,我知道这全是我的错,但这也不是我的本意啊!你也知道,我本来就不喜欢从事这些舞文弄墨的工作,我喜欢股票、喜欢证券、喜欢金融投资。但我的家里非要给我安排一个新闻单位的工作让我干。我老爸跟我说:“你写不写得来不要紧,你干不干得下来不要紧,我只要你在这一行先给我呆着。至于你以后干什么我不管,你多去挣钱我也求之不得,但你现在必需先把这个位置占住。过个两三年,提个某部主任什么当着后,随便你干什么。那个时候,你关系多一点,办事也就方便多了,不用什么事都我老给你撑着,你的理想自然也就容易实现了。看你现在这个样子,一天只知道在外面瞎混,哪个单位肯要你,股市也不会要你的。”我无话可说,也绝对拗不过他们。但我万万没想到,他们给我找的位置居然就是你已经联系好了的,而且几乎是铁定的。我不同意也没有用,我反抗也没有用,他们都说我是死脑筋,一定是哪里出了点毛病。我只盼报社说我笨、说我不会写东西,没有任何作品见诸于报端,这样你就可以稳稳当当地进去。我相信凭着你的才华,不出一两年,你一定是上海滩大名鼎鼎的江记者。但是我也不知道他们用了什么方法,连我这种破烂文笔这么出名的报社也要,那不纯粹是混饭吃,给人看笑话的吗?
这些天我去上班,我老觉得背后有人在指指点点,老有人在说我的故事、看我的笑话。而且那些人连当面看我的神情也总是那么古怪,即便是笑,也笑得我浑身不自在,就象我全身上下都没穿东西似的。我也不知道是他们有意那样,还是我自己过于敏感,有近乎神经病的征兆。但我知道我一去证券交易所看看,一到三菱银行、花旗银行,哪怕是门口转转,我的心就会立即活过来。看着那不停旋转的玻璃门,我才放心我没有生病。
正原,这些都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我对不起你。我承认我真的很自私。我虽然极力反对过这事(千真万确,请你相信我,这绝无半句虚言),但我心中也还存有一丝佼幸。我想即使你没有了这个工作,凭着你的本领,还可能找一家更好的,说不定这就叫“失之桑榆,收之东榆”,而我就不行了。所以,我仍然决定去上班,而且还一直躲着不敢见你。我本想过些日子找到你,亲自向你道歉,求得你的原谅,可我没想到,厄运再一次降临在你的头上。你的父亲又在一次意外中两腿粉碎性骨折(这都是后来杨松棋告诉我的,否则我说什么也不会不去见你,不去火车站为你送行),你只好远离上海回到长沙。得到这个消息后,我才感觉到我真正失去了你,失去了我最知心的一个朋友。这都是我的错,这都是我的错,如果早知情况会是这样,就算让我跟家里决裂,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那样干!我感到羞愧,为我那天给你庆祝时所说的话;我感到罪过,为我所对你作的一切。
这些天来,我寝食难安。这些郁积在我心中已久的话再不吐出来,我只怕我会疯掉。正原,我不奢望你能忘记我所带给你的伤害,恢复我们过去的友谊,因为我不配;我也不企求你能原谅我,因为我不值得;我只希望能向你忏悔,忏悔我的过失,忏悔我灵魂的丑陋和心灵的肮脏,只求你能接受我的忏悔。在我的心目中,你永远是我最好的朋友,不管你认为是不是。
正原,如果我能为你做点什么,请你一定要告诉我,这是我唯一能作的可以稍微弥补我的过失的一种方法。代我向秦梦问好。她的行为更显得我是多么的可耻与渺小。我虽然背叛了你,但她却永远不会,她是你此生最大的骄傲。
那天,他看到信纸上还依稀有些泪痕的印记,心里不由一阵感伤,默默地说:“青华,我已经不怪你了。要怪就只能怪造化弄人吧!”想着,他也不由得一声长叹:“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
第二章不如归去
好不容易江正原又谋得了一份杂志社的工作。这家杂志社虽说没有先前的那家报社那样出名,但在业界也是颇有影响的。正当他重振士气决定大展拳脚的时候,江天和因一次意外而导致双腿粉碎性骨折的消息象晴天中突来的一记响雷重重地击中了他,使他瘫在地上,脑袋一阵麻木。
“祸不单行”,他现在才知道了什么叫祸不单行。他觉得英语中有句话最为形象。“Misfortunes come on wings and depart on foot ”直译就是灾难是带着翅膀来,用脚走着去。这一切的不幸真象是长着翅膀飞来的,让他措手不及,让他难以招架。
他还能有什么可考虑的,有什么可犹豫的。母亲本来就有病在身,需要人照顾,现在父亲又成了这个样子,他自然心急如焚、忧虑万分。现在这个家最需要的就是他,现在这个家必须由他来支撑。他立刻想到了回去,回家乡去,回长沙去,回到年迈体弱多病的父母身边去,回到这生都一直辛劳而又多遇坎坷不幸的二老身边去,好好地照顾他们,以尽为人子女应有的孝道。
弟弟江正浩考上了湖南大学,主修他最心爱的计算机专业。得到这个消息后,江正原才仿佛在阴霾里见到了一丝亮色。 弟弟本来可以走出去,考一个更好的学校,也是因为想到父母,考虑到这个家的现状才就读了省内的高校,留在了长沙。 弟弟让他不要想着回来,希望他和秦梦就留在上海,家里的一切他都能应付的过来,让他放心去干自己的事业,勿以他们为念。但是他怎能,怎能学太上忘情,怎能把所有的重担加诸于年纪尚轻的弟弟身上,让弟弟一个人去承担、一个人去背负,那样他岂不是太自私了吗?那样他又于心何忍呢?他才是家里的长子,他才应该是这个家的支柱!
江正原决心回家乡了。尽管他不知道回家乡后将会出现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将有一份什么样的工作等着他。
江正原决定告别这个城市了。尽管他有许多的留恋、许多的不舍、许多的遗憾、许多的不愿,但他更有许多的无奈。
人生本来就有许多的无奈、许多的缺憾,没有遗憾的人生是不真实的人生,没有遗憾的人生只可能是幻梦中的人生。只要你在生活,你就会有遗憾,不管这个遗憾是自己造成的或是别人造成的又或是上天安排好的,只不过是多少而已,如是而已。
秦梦一定要跟他走,她愿意放弃自己的学业也 一定要同他一起回长沙。任凭江正原怎样劝说,她都坚持要这样做。
江正原很矛盾。在他内心深处,他是非常希望秦梦跟他一起走的,甚至可以说是求之不得。他希望她能留在他的身边、陪在他的身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生世世、永永远远。她就是他的精神支柱,她就是他最大的慰藉。有了她,他才有了生活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有了她,他的生命里才有了阳光、鲜花与笑语。他无法想象,要是没有她,他这几个月将会怎样,他是否能撑得过来、熬得到现在。他爱她,他是那样的深爱她。为了她,他可以付出自己的一切,他对自己这样说。但是正因为深爱她,他才不想拖累她,他才想让她去做她最喜欢做的事,实现她的理想与追求。他知道她深爱古典文学,她很想在这方面有所建树。他不愿让她也同自己一样放弃了能够圆梦的大好机会,而这一切又是为了他江正原。
校园里的七月是情人分别的季节,江正原早已看惯了情人的分别。难分难舍的固然有,依依不舍的也不少,但更多的是毅然的话别与分手。看着这些往日如胶似漆的情侣今日如此果决,不久竟可行同路人;看着这些所谓的劳燕纷飞也不会给双方带来多少心灵的苦痛,江正原总是心生感慨: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时各自飞,何况是这些所谓的情侣呢?有时当他看到他的某些师姐、师妹们如美丽的花蝴蝶一样飘然飞入那豪华的跑车,撇开原来的“护花小子”去跟今日的“惜玉老爷”,他总是点点头,心道:“唉!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娇妻忘不了!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娇妻尚且如此,又况情人者乎?”他一直都觉得他能遇到秦梦实在是一个奇迹,是一个梦境,因此他虽然知道秦梦对他好的无以复加,但他总怕那是一个梦幻,是一个抓不住的虚无缥缈的梦幻,总怕会有梦醒时分。随着这些天来他发生了这么多事,他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尽管他在秦梦面前极力地掩饰。他的焦灼不安、他的灰心丧气、他的伤心痛苦全都落在了秦梦的眼里,她经常握住他的手对他说:“你放心,我知道我该怎么做。”他甚至在想她这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不是不相信她,他实在是太爱她了,他太怕失去她了。现在他终于明白她这句话的深意了。
他不知道他该说什么?他只觉自己是在梦中,在梦的柔波里荡漾。
是耶?非耶?是喜?是悲?是乐?是愁?
是别离的泪滴还是相聚的露珠?是苦涩的泪水还是甘甜的琼汁?
他只知道那天是秦梦擦干了他眼角的泪水。
“梦儿,委屈你了。”江正原在泪光中轻语。
秦梦的眼里是诉不完的柔情,还闪烁着光辉,是星辉。对!一定是星辉,是斑斓的星辉,因为人间是没有这样异样的神明。“你了解我吗?”
“了解。”
“你明白我吗?”
“明白。”
“你懂得我吗?”
“懂得。”
他觉得自己竟是傻了,只知道象木头人一样不停地点头,然后重复着她所问的话语。
“那就够了。”她用她的小手轻轻地按住了他的嘴唇。“其它的都不必再说了。”
“梦儿,梦儿,梦一般的女子。上天,你是多么的好啊!你竟赐给了我梦儿!够了!够了!我什么都不再要了,我什么都不再奢求了,我已经足够了。上天,我只盼你把梦儿永远放在我的怀中!”他在心里大叫着,狂喊着,他这时才明白了为什么西方小说中有那么多主人公心灵的独白和狂呼,因为他们确实是存在的,正如此时的他,如在梦中呓语的江正原!
“那里有湘江大桥,有桔子洲头;有清水塘,有岳麓山;有洞庭湖中的水,有岳阳楼上的云在等着我们呢!”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既以如此,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第三章学生代表

曾经是满怀豪情壮志,
归来却空空的行囊。
那故乡的风,
那故 乡的云,
也抚不平我心中的创伤。
江正原和秦梦回去后都教了书,当了语文老师。
江正原在一所大专校教大学语文,而秦梦则在一重点高中任教。当老师本就是秦梦心中所愿,所以两人都非常高兴。江正原呢,本先打算找一家媒体单位干着,但他现在工作的这个单位待遇还不错,它本是一所职业中专校,近期才升格开办大专层次教育,急需公共基础课老师,而一时之间也没找到比较好的新闻单位,所以江正原也就任了教。
“经常同年轻人在一起就是老年人也会觉得自己年轻多了,仿佛昔日青春重来。”这句话一点都没错。自从踏上讲台,看着教室里那一张张青春活泼、朝气蓬勃甚至有些还是带着几分稚气的脸时,江正原觉得他的心也活跃了起来,跳动得更快了。他开始喜欢上了教书这个工作,喜欢上了教师这份职业。
江正原的 父母亲都感到很对不住他们二人,尤其是秦梦。崔秀莲常常拉着秦梦的手,老泪纵横地说:“是我们这两个老的不中用,害了正原,害得你回来跟他一起吃苦,我们对不住你啊!”
“阿姨,您快别这样说,我们现在不都很快乐吗?”每当这时,秦梦的眼圈总是红红的,然后一个劲地安慰崔秀莲。
“我家正原能够找到你,也不知是他几世修来的福气,你真是一个好姑娘啊!”
父母亲经常这样说,而且眼角总是噙着泪。
他们的回来,减轻了弟弟不少的负担,他终于可以专心学业了。江正原看得出弟弟非常高兴,特别是当他见到秦梦时,他的脸上就全是飞扬的神采。偶尔地,他跟秦梦说话时还会脸红,江正原觉得弟弟真傻得可爱。
见到父母亲的身体一天好似一天,整个家又逐渐走上了正轨,江正原倍感欣慰,高兴之情溢于言表。他感觉他的世界里又开始充满了鸟语花香。但同时他的心中还有一丝惆怅、几许失落,他有点怀念那生活了四年的上海,怀念那汽笛声声的黄浦江和熏人欲醉的外滩。上海的繁华、上海的气派、上海的风情确实是这些地方所望尘莫及的。他觉得自己很奇怪,似乎并不完全了解自己。他不是经常说很讨厌那种喧嚣的生活吗,他不是很想过一点平静的,甚至是陶渊明笔下的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吗?怎么又会怀念起那大都市的繁华并且还对它有些恋恋不舍呢?慢慢地他才感觉到:其实不只是他,人大多都不能完全了解自己。只了解自己所欲,忘了自己所得;只了解自己所爱,忘了自己所有;只了解自己肤浅的表面,不懂得深处的迷惘。很多人都说作个现代人很疲倦,社会密集化、压力太大、精神紧张、城市喧嚣、人心浮燥,期盼能过一种寂寞的田园生活以达到精神的休息、身心的调节、心理的平衡,可是你真让他在田园里呆上一段时间,可能还用不到三、五天,他就想打道回府了。许多人一天都叫着自己想吃素,从今以后杜绝吃肉类,可要是你真的一、两周不给他沾荤腥,只怕他见了肉,眼中就会放出如饿狼一般的光芒。许多人都说太讨厌今天的通讯工具了,恨不得把手机、传呼都给扔了,可是还别说把手机、传呼都给扔了,你要是真让他停一段时间不用他都受不了,就算自己真用不上,看着别人用,他也会禁不住心痒痒的。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他是不可能脱离群体而孤立存在的。古时“小国寡民”尚且只是老庄笔下的幻想,何况是各方面都在“全球化”的今天。
“江正原啊,江正原,你心中怎么还会去想这些,你要知道梦儿为你作出了多大的牺牲。”他在心里不断地骂自己。一想起秦梦,他就会觉得自己正被一种幸福笼罩着、包围着,心中就会泛起缕缕温馨和丝丝甜蜜。
秦梦为了他,放弃了进一步深造、放弃了留在上海的大好机会。即便是她不想留在上海,她也还有那环绕着小桥流水、玲珑雅致、聚江南之灵秀的故乡,那集甲于天下的园林、名扬四海的美食和号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于一体的苏州。枫桥夜泊撩起了诗人无穷的遐思,于是有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江南可采莲,莲叶荷田田。”秦梦婉转轻柔的声音又飘浮在他的耳际,他们西湖泛舟时的怡人画面又掠过了他的双眼。
夕阳西下,云影悠悠,水天一色,白帆点点,遥闻矣欠 乃,渔舟唱晚。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明月夜,相思在渔歌。”幽语声声,流进了江正原的心湖。
《渔舟唱晚》与《春江花月夜》和着《夜深沉》中的《霓裳曲》,伴着拙政园、留园,伴着清潭石林、深竹长廊,他沉醉了,笑着对她说:“他日我也学苏子美,为你购建沧浪亭。”秦梦则摇头晃脑象个古学究,答曰:“唉!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值四万钱。”说着,他们不由相视大笑,但心中也不免神往。苏州城南的沧浪亭是苏州最古老的一个私家园林,北宋著名诗人苏舜卿(字子美)曾购地于此。欧阳修有诗云:“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只值四万钱。”就是指的这件事。后来苏舜卿集句成联道:“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至今仍镌刻于亭柱上,成为千古名联。后韩世忠、梁红玉夫妇也曾居住于此园。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绿水逶迤,芳草长堤,翠树如云,静影沉璧。
轻舟短棹,琉璃水面,他与秦梦荡漾在西湖的轻波中,思古怀旧,放歌吴楚。不觉船移时,微动了涟漪。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轻风徐来,佳人笑靥如花,是西湖还是西子?是梦境还是秦梦?江正原已然痴了:只盼时光停留于此,永不流逝;只愿学那范蠡携西施泛舟五湖,过那神仙眷侣的诗意生活。千金易得,知音难求。苏堤、花港、断桥,一处处、一声声都让他万般流连。心动之时,他指着绿水缥缈的远方:“他日我一定要效仿陶朱,与你荡舟五湖,在这里给你造一间,叫什么好呢?名园有沧浪亭,西湖有水云轩,就叫水云轩吧!”
“你算什么,自比陶朱?不过‘水云轩’这个名字倒还不错。”
“只要佳人愿意,小生一定尽力为之。”
说着,江正原也学秦梦那日在苏州沧浪亭的模样,摇头晃脑:“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此诗本是西汉武帝时,乐人李延年为献其妹故向武帝歌之,后来武帝一心访得的这位歌中所唱的倾国倾城的佳人正是延年之妹,是为李夫人,倍得汉武帝的宠爱。可惜李夫人早逝,武帝思念不已,遍请术士以招其魂灵相见,并亲自作赋伤悼夫人。武帝崩后,追封为孝武皇后。后人就用倾国倾城来比喻那绝代佳人。
那天他们还去了灵隐寺。早就听说灵隐寺的签很灵验,他们自然也就求了一支姻缘签。没想到那支竟是下下签,按签中所言他们注定是劳燕纷飞,没有什么结果。秦梦为此耿耿于怀,一天来所有的好兴致全都被破坏了,一直到江正原劝慰得都没有力气了,叫她不要把一支玩笑签放在心上,她才慢慢地释怀。
难道这一切都早已注定,难道冥冥中竟早已做好了安排?
江正原婚后时常被妻子林菲数落。有时,他也会一个人来到黄浦江畔。看着那江面上穿梭不息的大小船舶,看着那美仑美奂的东方明珠塔,他的心竟一片空白。国际会议中心、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新上海商业城、浦东滨江大道,富丽堂皇、气派繁华竟然在他的眼前模糊起来,他的心又飞向了那犹似深闺梦里的诗意天堂——苏杭。偶尔在他眼前掠过的那旧楼身上的铜牌,也似乎在娓娓叙述着他们曾经的故事。苏杭本是这样的近,但它们现在又是这样的远,似乎成了一个永远不可企及的乐土、仙境。沧浪亭、水云轩都已如梦如幻,都只不过是那水中月、镜中花,随着岁月的流逝与昔日的他一同消失不留影踪、一起埋藏不着痕迹。只有这个时候,江正原的心才会有滴血的感觉。
“从现在起,我一定要努力工作,实现我和梦儿的理想。”江正原的思绪从多情的姑苏、西湖回到了长沙,回到了现实生活中来。
“让我们为弘扬和传播优秀的中国文化这一远大理想共同奋斗,不离不弃!”憩园的盟誓又清晰地在他的耳畔回响,那激昂的声音犹如滚滚而来的江水,以不可羁勒之势在他的心中涤荡。他感觉全身的血液倾刻间都在快乐的沸腾。这种激情、这种震撼、这种力量如那展翅的苍鹰在广阔的天空中无拘无束地飞翔;这种愉悦、这种欢欣、这种鼓舞正是那飘然的无阻拦的逍遥在那无垠的星际中随心所欲地翱翔。这个理想与追求、这种雄心与壮志一直都象一团烈火在他的体内熊熊地燃烧,尽管他也似乎陷入了黑暗、掉入了深渊,尽管他也曾经无助的迷惘、万般的忧伤。此刻的他如同获得了新生,想要飞渡那万重的山头,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他的光芒!他要抛弃那绵密的忧愁和悲伤,将梦想的倩影牢牢地拥抱!
生活是多么的快乐!因为有了光明,有了希望。生命是如此的美妙!因为有了理想,有了创造。
年少的梦想,化成了明净的水面;锦秀的文章,变为了奔涌的波涛。理想与创造使魂灵脱离了躯壳,卷入了生命的旋风,从此便与天界的神明同寿;光明与希望让精神游离了肉体,点燃了生命的火光,从此就与宇宙的灵通为友!
“我一定要让梦儿幸福。”江正原对自己说。
他的眼前是辉煌的前景,他的脑海是灿烂的明天!
江正原确实这样做了。如同秦梦一样,他的身心都投入了工作中,他的精力全放在了学生上。
江正原是个很勤快的小伙子,从上班的那天开始,他就把整个教研室的卫生全包了下来。
江正原教了很多个班的基础课,课程又多又重,他的桌子上放着好几个班学生的名册。
一天下午,江正原兴冲冲地回到办公室。虽然已到了下班时间,但他仍觉意犹未尽,脑子里全是“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的《红楼梦》,心中想的全是刚才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的那闪烁着近代人文主义曙光的一曲爱情悲歌,一部扭转了传统的思维审美定势并把中国的准悲剧意识深化为彻头彻尾的悲剧的《石头记》。
“小江”,有人在叫他。
江正原仍自沉浸在大观园里,直到这个声音重复了几遍且明显提高了分贝量时,他这才回过神来。
“噢,冉老师。”江正原看到邻桌的冉兴强正在叫他。
冉兴强快到四十岁了,在这所学校工作了许多年,也算得上是一位老教师。从江正原上班的那天起,他就对这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颇有好感,各方面都予以了关心和照顾。江正原跟他也比较谈得来,所以两人的关系十分不错。
“小江,你在想什么啊?这么入神?”
“不好意思,冉老师,我正在想我刚才给文秘班上的那节课。”江正原看到办公室里只剩下他和冉兴强,就问道:“怎么其它老师都不在?”
“小伙子,现在已经下班了,就你和我还有最后一节课。”
江正原拍了拍自己的脑袋,笑了笑:“是啊!我怎么给忘了?”
“瞧你那认真劲。” 冉兴强边说边递给他一张单子。“这张学生名单你拿回去好好钻研一下,明天给我。小心点,可别让其它人看见了。”
冉兴强将“钻研”二字说得特别重,似乎很有深意。这令江正原颇为不解,也有些迷惑:“每个班的学生名单我这都有了,难道又给我多加了一个班的课?”
“你先看看嘛,看了你就会明白了。”
江正原带着些疑问看了看手中的名单,用红笔着重勾画了的那一行首先映入了他的眼帘:
郑生华,男,95级通讯班。父亲郑明,省公安厅副厅长……
“这是什么意思?”江正原感到非常奇怪。
冉兴强拍了拍他的肩膀:“这是这届新生的‘学生代表’,多了解一下对你会有好处的。明白吗?”他看上去对江正原很是关心:“你才来很多都不知道,要多学着点。不过不要紧,我会尽量提醒你的,谁叫我跟你这个小老弟这么投缘呢?”
“明白吗?”这三个字江正原听起来觉得非常刺耳,但他也不便说什么,只淡淡地一笑:“谢谢!我会好好看的。”
“孺子可教。”冉兴强高兴地点了点头。“你知道,在咱们这个学校了解这些更重要。现在有两种学生你不能不要。一是你的顶头和掌管着水、电、保安等命脉的人的小孩你不敢不要;二是手里拿着个十万、八万给你的人,他的小孩你不能不要。你也知道,这年头办学都要经济效益,这些都不要你岂不是‘傻冒’。所以这些学生你千万不要去招惹,要不出了什么乱子,谁也帮不了你的忙。这又不比中学,有升学压力,所以工作上啊,反正各方面,凡事都不必太认真,顺其自然。好了,我今天就给你说这么多吧,我还有点事就先走一步。记住,不要给别人看到了,明天给我。”
等冉兴强走后,江正原拿着这张名单摇了摇头,然后叹了口气:“这算什么?”他不由地突然想到刚刚在课堂上才提及的《红楼梦》里的那张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丰年大好‘雪’,珍珠如土金如铁。”他看着手里还捏着的这张所谓的学生名单,心里真有种说不出来的难受。这叫什么?与其说它是一张学生名单,还不如说它是一张家长的名片。这叫什么符?护身符还是护饭符?又或是护职符?保护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一张纸符?
他想了想,又笑了笑,无可奈何地笑了笑,然后将这张纸符直接放在了抽屉里。尽管他上班还不到一个月,尽管他还没有把他所教这些班的学生全部认完,他也不愿凭这张纸符来认识他们,来认识这一张张富有青春活力的脸庞,这一双双感悟纯洁明静的眼睛。
第三章与众不同
江正原的课上得很好,学生们都喜欢听。他用课余时间还写了很多文章。没多久,这些文章就见诸于当地的大小报刊,他也就成了学校小有名气的人物。他的诗写得特别好,因此除“江老师”这个称呼之外,它又多了一个“江诗人”的称号。
诗,他写的那一首首诗,除了给自己带来喜悦,除了给他和秦梦带来无尽的欢乐,这些诗是没有多大用处的了。诗人,诗人这个称号,除了使他在学校老师里更显得“与众不同”,更“独树一帜”,更觉得倍感孤单与处处都是冷漠外,实在是没有其它的什么好处了。
他原本以为这些都是因为处在一个以理工科为主,缺少人文社科气息的大专院校里,不要说没有专门的中文专业,就连《大学语文》这种基础课程也只是用来打发学生被专业课搅得头昏脑胀、枯燥而无趣的时光的。但不久以后,他就知道他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
他来学校后没多久,领导班子就进行了调整,从上到下来了个大“换血”。学校升格了、规模扩大了、学生和教师增多了、事务更繁杂了,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自然也要跟上来。原来的校长,也就是亲自拍板决定录用他江正原并拍着他的肩膀连说“人才、人才”的刘剧飞校长调走了。原来的一个副校长袁侨当了正校长。他最初不知道,后来才清楚凡是能到这个学校来的老师或多或少家里都是有些背景、有点门道的,象他这样“贫苦人家”的孩子能够进来(后来被不少人笑称为“鲤鱼跃龙门”)那纯属是一个意外,因为这个学校是专给许多官宦子弟和大款宝贝开绿灯、放行、拿文凭、购通行证的集中营。刚开始有许多领导都很重视他,认为他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殷勤问他自何处来,连他自己都有些飘飘然、受宠若惊之感。待到教务处、政教处、学生处、招生办等好几个部门关键岗位人员民主评议一过、人选一定,他也就被打入冷宫、无人问津了,就连冉兴强也不再跟他投缘了。其实也很简单,有一个位置冉兴强有资格角逐,可江正原就事论事、凭心而论觉得他恐怕不太合适,所以就没有投他一票,结果自然是从此以后两人再无瓜葛。而且冉兴强颇为嫉恨,视他如仇如敌。他后来也觉得自己真是糊涂,当初还想着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晋人“祁奚荐贤”的故事,坚持什么“称其雠,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总之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些还能行得通吗?就算是他投了冉兴强一票又能怎么样?他还不是不能如愿以偿。该当的还是要当,该坐的还是要坐,这是不以尔等小老百姓之意志为转移的。民意测验又怎样?民主评议又怎样?公开选拔又怎样?票数不够可重来,一次不行可再来,还有两次、三次,总之直到某些人满意为止。看你有耐性还是他有脾气?就算落选了也不要紧,内定之人仍可稳坐钓鱼台,只不过换个花样,变个名称而已。因为这一切只不过是个形式而已,走个过场罢了,你江正原又何必把这些看得太认真?这还都是他冉兴强教的。所以呢,他冉兴强又何必把这些看得太认真,顺其自然好了,干嘛对我江正原恨入骨髓?千方百计除之而后快呢?
他也不是没有机会,他有很多机会。他大可象很多人一样唯头儿马首是瞻,对他们唯命是从;他也可以象很多人一样,卑躬屈膝、奴颜媚骨,象哈巴狗儿摇头摆尾,世故逢迎降低格调来博得主人的欢心;他还可以象店小二一样给大人端茶倒酒、递烟挟菜,然后象一个卖笑的似的,不管官人说什么样的话,有什么样的举动,你都得笑,不管是皮笑,还是肉笑,不管是真笑,还是假笑。接下来还得象那卖唱的,唱些曲儿让给你赏钱的人听。他喜欢听什么,你就得唱什么,不管是哥儿也好,姐儿也好,心肝也好,宝贝也好。总之,只要他高兴,只要他开怀,只要他大笑,你的任务就算完成了。最后,还得象那内务总管或是丫环侍女什么的,给老爷安排点娱兴节目供他消遣或者侍候他洗头、洗脸、洗脚,按摩按摩,泡个桑那浴,早点上床。除此之外,他还可以学那新开的饭馆、酒店,办一桌上等酒席请某某来赏脸品尝,所不同的是:他这个饭馆、酒店需要经常开张、经常剪彩。
江正原不仅有机会,还有这么多的机会,还有这么多可供他选择的方法、途径,使他很快就可以融入这片土地中,融入这菁菁校园里去,说不定还可以过得跟那些很有背景的人差不多,至少也可以与许多的同志成为同道中人,不会显得那么碍眼。但他却不想去抓住这大好机会,不屑于与别人同时粉墨登场、同台献艺。他还高扬着李白这位谪仙人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因此,他感到了几许孤单、几许寂寞,他感到了自己有点不合群,他觉得没有人能够理解他。“诗人”的光环也没能给他带来什么特别的好处,只会使他更加接近于“异端”。因为他的诗全是歌颂自由、光明、理想,要与那黑暗、腐朽、享乐做彻底地决裂、做坚决地斗争。本来这也没什么,这正是我们现在高扬的主旋律。但坏的是偏有那么些好事者非要不停地嚼舌头,任意肢解、曲解他的诗作甚至于进行再创造。有时江正原真百思不得其解:既然这些人有这么好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何不把它用在工作中,用在学生身上?哪怕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也成。他有一句诗:“这里是一个牢笼/锁住了信仰/锁住了悲悯/锁住了那不屈的脊梁”,于是别人就说他以牢笼来比喻学校。他写“弱者本已是鱼肉/你们早已主宰了刀俎/为何那闪亮的锋刃上还有不灭的怨仇/让那死亡的魂灵依然不停地颤抖”,别人就说他影射某人,把某某比为鱼肉,某某比为刀俎,让他哭笑不得。诗人,诗人同样有血有肉,诗人也需要别人的理解,也害怕孤单与寂寞,因此他也试着采取一点折衷的办法去迎合他们、去适应他们。因为人总是生活在社会里,生活在群体中,他也不愿独标清高,目无下许。但是无论他怎样做都丝毫不能奏效,因为他还要坚持自己的信条、维护自己的尊严。所以他就永远不可能与他们为伍,除非他彻底地忘掉自己的人格与尊严。
在这段时间里,他经历过很多次的磨难,很多次的酒精考验,可能让他这辈子都难以忘却。他无可奈何地醉了,想吐又吐不出来,吐出来了也总是觉得不够畅快,脑子一会重一会轻,身上一会热一会冷,肠胃里的食物一阵阵地作呕,食管里的各种腥腻通通往上窜。“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尽兴酒可不是这么个喝法 ,那实在是有天渊之别。这种心不甘、情不愿,被逼后只有铤而走险所带来的痛苦只有他自己才能解个中滋味。
这还不算什么痛苦,痛苦的是跟他们饭桌上的谈话。这比喝多少酒还令他倒胃,这比喝多少酒还令他想吐。光用“无聊”二字已不够用,这真是最文雅不过的词汇了。他没想到这些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中也算是灵魂的人,说出来的话为什么是那么的俗不可耐,甚至可以弄脏了耳朵、羞红了脸蛋,而一些哥儿姐儿都还拍手叫好,一个劲地捧场。不过等到后来他见的世面多了,尤其是婚后当了宣传部长以后,他才发觉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肤浅无知,那些真不过是小菜一碟,算不得什么。毕竟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嘛,说的话还是收敛了很多。要知道某些人民公仆说的那才叫恶心,可以叫你几天都吃不下饭,而旁边围着的象寄生虫似的小喽罗更让你大开眼界。如果头儿要说腰疼,这些虫子们就恨不得爬到他们身上给他们镇痛。
人啊,你真是个怪物!江正原往后常这样想。说别人可怜,自己还不一样也是一个可怜虫。说围着自己身边的人象喽罗,自己还不是同样围在别人身边干着喽罗的勾当。说别人的话恶心,自己的话也好听不到哪去。他惊异于自己当了个一官半职后,也会说出以前自己认为是脏耳朵的话,甚至不光8小时之外说,8小时之内也说,否则哪显得出自己的水平呢?他别名叫“来(搞)稿部长”,这里就有一个典故。一天,某副总的公子来投稿,这极为稀罕。于是他就说:“欢迎你来搞(稿),搞(稿)越多越好。”公子又问:“稿给谁?男编辑还是女编辑?”他就接着回答:“搞男的也行,搞女的也行,随你搞。”他还特别将那“稿”的音发得非常重,好让大家心领神会。果然大家都大笑起来,连声称赞江部长高明。接着立即就有人补充:“江部长是三高。素质高、水平高,所以说出来的话就是高。”而他当时竟还有几分得意,几丝欣喜。
人就是这样一个奇怪、复杂、难以捉摸的矛盾体。他在嘲弄、诎笑、指责别人的同时也在干着被别人嘲弄、诎笑、指责的事。他随波逐流、与时浮沉而浑然不知,他知之甚深但深陷其中难以自拔,因此他就停止了思考、停止了探究,任思想和灵魂自然地麻木、任精神和意志自然地僵死,不愿再去怀疑自己、追问自己、反思自己,甚至可以干着以前为自己所最不耻、最痛恨的各种事情,走着与自己的初衷截然相反的道路。究其根本,还是因为他在不停地蜕变、不停地脱胎换骨。在更换他躯壳的同时,也在更换着他的灵魂。这种蜕变与更换断不需长年累月的风化与水蚀,它在几天、几小时、几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里就能发生叫你难以置信的激烈的剧变。它可以让你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你从美妙的天堂走向可怖的地狱;从希望的峰顶跌落到绝望的深渊,从繁华的京都发配到荒凉的塞外,从一池清水混入到一潭泥洼 。
夜深深、雾沉沉、风阵阵、雨纷纷。
山隐隐、水迢迢、人凄凄、意昏昏。
江正原在独自地思索着,在孤单地愤怒着,在深刻地自剖着,在痛苦地挣扎着。
他鄙夷、他蔑视、他憎恶、 他痛恨这让他感到丢脸的行为,这让他感到失望的校园。在这个他没有背景的地方,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他快喘不过气来了,他快窒息了,他感觉找不到一块立锥之地。他想把窗户打开,他想让自由的空气进来,他想让清新的空气进来,涤荡这污浊, 涤荡这恶臭,还他一个清白,还他一个圣洁,但是他都不能够,因为他连开窗的权力都没有。他感到了自己的渺小,自己的可怜、自己的可叹、自己的可悲、自己的迷惘、自己的无助、自己的无力。他狠狠地抓扯住自己的头发,苦苦地追问着自己的灵魂,想与它进行对话,想与它进行交流。
突然间,“诗人”这个称号又在他脑海里泛起,不断地升腾。
“对,我还有我的诗!”瞬间,他恍然、他欣喜、他大笑。
他的神思又在诗的国度里飞驰、漫游。
恍惚间,他看到了那漫天纷飞的大雪和一条泥泞的大道。遥远的的路途,不知何处才是尽头,但他还是在上面行走着。当他走过那“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征途,看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那生民途炭的悲惨景象时,他不由为之断肠。他同情、他感慨、他叹息:“人生几何?忧思难忘。”他想学游侠儿“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但举世混浊,他纵有报国之心,却报国无门,眼前全是“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他激愤,他忧愁,他“对案不能食”,只有“拔剑击柱长叹息: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他烦闷,他愁绪难消,他心下难平,他忧不堪言,只有借酒消愁,但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在朦胧的醉眼中,他飘飘不知何所去。忽然间,他似乎又听到了长生殿的夜半私语:“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迷茫中,彷徨中,只觉秦梦白衣胜雪,拉着他的手,在他的耳旁低语:“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心动、他感激、他落泪,但他更开怀。迷糊中,他不知又飘向了何处,只见一庙宇,红壁上写着:“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他正要细看,耳际又响起一个声音,不高但极清晰:“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时他感到心界一片明净,酒也彻底地醒了。他提笔在墙上写道:“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正自思索,突然他看到志摩站在他的面前,志摩带他到空际翩翩地云游。古希腊的荣光,军旗与利剑,古战场的尘埃都在他的周遭。他游历了《地狱》、《炼狱》和《天堂》后,他来到了纯朴宁静的昆布兰湖区和格拉斯米尔湖区,他见到了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他在幽静的树林里向他们致意。他在青青湖畔高声念着《致布谷鸟》,他还想把济慈也请来,同他一起高唱《夜莺颂》。他想让李白这位东方诗仙与拜伦这位西方诗魔把酒言欢,举杯邀明月。这时,一个声音在他耳畔高声响起,振聋发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是啊!“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江正原只觉百脉俱贲,一股股势不可挡的难以言说的激流在他的体内流窜,让他兴奋无比,昂扬无比!
诗啊!人世间这伟大的诗啊!
你是人类文明史的神秀,你是文学宝库中的魂魄!
你就是那皎洁的月光!你就是那璀璨的星光!你就是那不灭的神灯!你抚摸、慰藉、照亮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从生到死;你渗透着他们的思想,你浸润着他们的梦幻,你开启着他们的哲悟,你闪烁着他们的灵光!你因为他们而万分骄傲,他们因为你而更加闪耀!
你是那一曲曲天外之音,清脆的琵音,哀婉的琴音,缠绵的笛音,空灵的筝音,让人如痴如醉。
你是那一幅幅灵秀之画,大漠的孤烟、长河的落日、水乡的小桥、山中的人家,令人如梦如幻。
你是那天山的雪莲,晶莹明艳;你是那空谷的幽兰,芳香袭人;你是那蜜甜的荔枝,口角生香;你是那成熟的橄榄,回味悠长。
你是那阳光下的海岸,笼罩着明媚,生机盎然;你是那月影下的银滩,洒满了清辉,温柔妩媚。
你是那三春和煦的南风,惊醒树枝上的新芽,催醒泥土中的芳草,增添少女脸颊上的娇羞。
你是那永不停息的河水,灌溉我们的家园,苏解我们的消渴,洗净我们的污垢 。
你是那喜马拉雅山上的冰峰,一般的崇高,一般的浩然,一般的壮观,一般的明净,只有深邃的苍穹才能枕籍你雪白的头颅。
你是那太平洋上的万顷碧波,一般的浩瀚,一般的博大,一般的宽阔, 一般的纯清,只有无垠的大地才能留下你碧绿的足迹。
你是那山中探寻的宝藏,你是那地底巨大的矿藏,你是那书中不尽的黄金,你是那天上不昧的明星!
他要高声大喊,他要奋笔疾书,他要让天宇听到他体内热血流动的声音,他要在笔端倾诉自己汹涌澎湃的激情!
"我还有我的诗,我还有我的学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他欣然,他大笑,他心中平静了,他心下释然了。
第三章刻骨铭心的爱
江正原和秦梦都各自住在学校的教工单身宿舍里。由于两所学校离的比较远,他们工作又都比较忙,所以两人再也不能象大学期间那样朝夕相处,只有周末才能聚一次。很多时候他们都回到了江正原的家里 陪伴二老,帮二老做点家务事。
他们都很珍惜这每周难得的相聚时光。秦梦的同室好友笑称这叫“每周一歌”。
通常江正浩也是这样的,一到了周末他就回家。不知为什么,他特别盼望过周末,除了能见到父母和哥哥之外,还能见到秦梦。一想到秦梦跟他讲中国文学时的情形,他就特别高兴。他觉得秦梦讲得特别好,不知比他高中时的语文老师强多少倍。
他很喜欢哥哥和秦梦写的文章,尤其是哥哥的诗。他觉得哥哥写得实在是太好了。每次他把哥哥写的诗拿到学校里去的时候,同学们都争相传阅,赞不绝口。哥哥在中学里写的那首《落花时节又逢君》,他现在都还记得:
在 落 英 缤 纷 的 时 节/ 我 又 遇 见 了 他/ 无 语 跟 在 他 的 身 后/ 脚 下 踩 着 落 花。
转 入 花 林 深 处/ 只 见 遍 地 落 花/ 眼 前 却 不 见 了 他,
原 来 蹉 跎 的 韶 华/ 只 如 这 片 片 落 花。
蓦 然 回 首/ 他 就 在 我 的 身 后/ 他 微 笑 着 望 着 我/ 我 默 默 地 看 着 他,
感 情 的 浪 花/ 逐 层 的 升 华。
他跟哥哥和秦梦说,他一定要帮他们建一个文学网站,至少都要制作一个个人主页,让更多的人能 欣赏到他们的美文好诗。
下一页 尾页 共5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