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意志力训练_用哈德克训练法则提升个人意志力

_6 弗兰科·哈德克 (美)
2.明智地引导孩子的模仿欲望,在模仿对象的选择、应避免的问题、模仿态度和方式等问题上保持密切注意。如果孩子仅仅是在单纯地学样,就减弱这种倾向。如果孩子模仿的方式很拙劣,设法加以改进。如果孩子在不明智地模仿,压制这种倾向。如果孩子在以一种很有益的方式模仿,就应该大加鼓励。总之,确保孩子模仿的是可能范围内的最佳榜样,并且,这种模仿激发了他的全部兴趣,从而激励着他竭尽全力。
3.把简单的模仿导向进一步的仿效。所有有关模仿的建议都已经在上面提及了。但是,模仿可能是自发的,并且,如果这种模仿是正确的,它应当是主观能动的。孩子首先受到刺激,继而模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产生仿效的欲望,这里就包含了意志力的因素。或许我们可以用下面的例子来说明模仿和仿效之间的区别。约翰重复了他父亲说过的话,但这种重复纯粹是鹦鹉学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对他的声音器官加以适当控制而需要意志力之外,他的意志力没有任何参与。这种情况就是简单的模仿。但是,如果约翰被教导要尊重父亲的行为举止、人生准则及追求,要不断地思索它们,并渴望着有一天它们能在自己身上重现,那么,他的简单的模仿现在就已经转变成了更高层次的仿效了。
如果发现孩子在模仿一个坏的典型,赶紧把他的能量转移到另外一个方向。如果发觉他在模仿一个好的榜样还不够彻底,赶紧加以改进。如果他是为一个很低级庸俗的目标而进行模仿,那么把他的注意力引导到更崇高的目标上去。为他的心灵引进值得仿效的事件和人物,并且,利用任何一个机会来灌输仿效的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你事实上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训练孩子的意志力了;祟高的模仿能力是大自然赠送给每个孩子的珍贵天赋之一。
4 、培养认知的欲望。向你的孩子提出一千个和他们的生活相关的问题。鼓励他们就关心的话题向你连珠炮似地提问。毫无疑问,这种做法有着它固有的缺陷,应当适可而止,但是,它的优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孩子们提出的问题是他们那开放的大脑里因各种各样的思想撞击而发出的吵闹声。
永远不要用这些粗暴的方式来回答问题,“哦,没什么为什么,就是这样的!”“哦,无所谓啦!”“哦,不要来烦我!”
如果你实在事务缠身,没法立刻回答问题,那就约定在日后的某个时刻再来讨论这个话题,但是一定要记得信守诺言。如果孩子现在还不能理解你的回答,向他保证在日后时机成熟的时候再作解释,并恪守这个诺言。
如果你自己也不知道答案,坦率地承认这个事实。然后,把这个问题当成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想方设法地找出答案,并给孩子一个满意的答复。
引导孩子在所有的任务中寻找兴趣是个好办法。你不感兴趣的东西必定也是毫无意志驱动力可言的东西。举一个例子来说:仅仅为了使自己处于繁忙状态而缝制一条围裙显然是一件非常乏味的工作;但是,如果是为了参加下次舞会而缝制服装,那显然就是一件饶有兴趣的活儿了。“事物蕴涵的乐趣”唤醒了你的意志,并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教育过程一下子生动活泼起来。
5.培养孩子取悦自己的欲望。这种欲望是人类天性中最强烈的动机之一,应当明智地加以引导、发展和控制。如果在实践中被误解或错误地加以应用,那它带来的只能是消极的负面后果。如果仔细加以分析,我们可以把它划分为两种冲动:健康的自利主义的冲动和损人利己的冲动。下而我们将揭示个人动机这两种形式的微妙区别。
健康的自利主义追求的是个人的最大利益;损人利己追求的则是一种虚假的利益,这种虚假的利益最终将伤害个体自身。
健康的自利主义是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损人利己则是摸视社会公益,片面追求个人利益。
健康的自利主义尊重公共舆论;损人利己则不关心公共舆论。
健康的自利主义总是关注他人的最高利益。因为每个个体都是生活在社会之中的一分子,只有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时,个人的最大利益才能得以实现。损人利己则把个人与他人和社会孤立开来,他们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丝毫不顾及他人,他们实现自己利益的手段是建立在否定和违背法律的前提基础上的。
健康的自利主义是一种永恒的人性所在;损人利己是对这种人性的永恒否定。
健康的自利主义永远能够实现自己的要求,并焕发更大的能量,创造更多的机会;损人利己永远只能以挫败告终,并逐渐毁灭追求幸福的力量,令自己的世界日渐萎缩。
因此,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培养追求自身的利益并令自己愉快的欲望,就等同于培养追求幸福和快乐的美好愿望。这就意味着对他们进行一种积极良好的教育,这种教育的结果就是把损人利己的阴影从他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取而代之的是那种正当的健康的自利主义。
那么,应当怎么样来训练孩子取悦自己的欲望呢?
第一,借助于经验。孩子都曾经自私自利地想要为自己谋取某些好处,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确保在他的记忆中,不时地浮现以前此类行为所带来的那些不愉快的结果。如果孩子自身对行为和后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不太明了的话,直率地对他解释清楚,这并不是一种惩罚,而是一种有益于身心的教训。如果孩子的表现良好,让他清楚地认识由此导致的良好后果。如果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不明显的话,通过各种方式使之趋于明朗,即便借助于一些人为的手段也无所谓。
孩子的意志必须时刻在他们的思想中起主导作用。在经过积极经验的正向激励之后,他那追求真正的幸福和快乐的欲望肯定会更为强烈。相反地,如果孩子们接受的是消极经验的负向强化,那这种追求幸福和快乐的欲望肯定是萎靡无力的。
第二,借助于对回报的热望。回报是万事万物天然的果实。在孩子的生活中,回报应当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但这种地位必须受到严格的调控。下面就是从回报这个角度入手,正确训练意志力的一些完美的激励法则。因此,不要把孩子的生活简化为履行一系列的职责,在履行职责之外,他们还应当获得回报。
不要仅仅因为你颁布了某个指令就强迫孩子实施某个行为。你可以在提出要求的同时提供某些回报——一件小礼物,给他一个惊喜,或者是其他有吸引力的条件。
不要试图通过模糊或抽象的观念来控制孩子的一举一动。要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导,必须化模糊为清晰,化抽象为具体。
第三,借助于特定的“理论”。理论必须作为一种具体的价值以具体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如果孩子们认识不到理论中蕴涵的价值,他们的兴趣就会逐渐衰退,意志也就随之消沉。如果他们产生这样一种怀疑,即理论只不过是虚幻的不可捉摸的空洞概念,那他们就会对你的教导失去尊重,甚至是心生反感。因此,我们必须借助于某种途径把理论和实践连接起来,唯其如此,我们的孩子才能自然而然地将理论应用于各种具体的实践。事实上,在我们的家庭、街区、学校或幼儿园、邻里、村庄或城市等生活圈子中,都存在着某些所有人都必须尊奉的准则,它们是捍卫和保证共同的福利所不可或缺的。简而言之,我们可以用“尊重”这个词来笼统地概括这些准则。对他人情感的尊重。
对他人权利的尊重。
对他人意见的尊重。
对他人习惯的尊重。
对他人信仰的尊重。
对他人机会的尊重。
对他人自由的尊重。
对他人命运的尊重。
这些准则可以转变为信念或格言,并使之在孩子的所有生活圈子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
6.培养孩子为他人谋幸福和快乐的意愿。前面我们所提的建议必然会导致这样一个结果。在我们的生活中,损人利己固然是应当摒弃的,即便是健康的自利主义,在必要的时候也应当放弃。因此,要积极鼓励孩子公而忘私,不计私人小利而多为他人带来幸福和快乐。要达到这个目的,事实上机会是非常多的。下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简单的准则:
希望孩子做某事时,以请求的口气同他商量,而不是粗暴地发号施令。
对于孩子的服从,表达你的谢意。
对于孩子非同寻常的依顺,表示你的欣赏。
对于孩子提供的自愿帮助,真心实意地表示感激。
时不时地给他一些意想不到的惊喜。
对于孩子的周到谨慎,及时地表达你的认可和嘉许。
7.培养孩子独立的意愿。尽管围绕在孩子身边的关怀和呵护无微不至,仍然需要千方百计地养成孩子独立思考、独立决策、独立行动的习惯。在父母明智的引导下,孩子独立的程度越完全,他的意志力就越能得到训练,未来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良好的独立精神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得以培养——
第一,借助于对所有权的热爱。孩子们应当像那些有绝对权利处理财产的继承者那样拥有许多东西。他们的所有权应当得到完全的尊重,不应由于对他提出更高的道德要求而忽视了他应有的所有权。除了有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日常生活之外,孩子们还应当是肩负责任、与责任相伴随的诸多物品的主人,诸如一小块土地,一只动物,一叶小舟,一套工具,制作各种各样小玩意的机械,完成工作所需的原材料,等等。
第二,借助于社会实践。在合理的约束和管教之下,商店、工厂、农场、公共建筑物都可以为孩子熟悉日常的生活以及做事情提供很好的机会,而这毫无疑问会提高孩子在特定的场合面对特定的情境时的处事能力,提高应对能力和自主意识,从而大大地增强他的独立性。
在任何情况下都尽可能地让孩子依据自己的能力作出独立的判断,这是一种明智的做法。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给予孩子最大程度的自由,不过,这种自由是有着特定范围的,它必须符合孩子的最大利益。或迟或早,孩子需要独立地面对生活而不是依赖他人。现在的问题在于,他未来的自由是那种发自心灵深处的自由还是在批准和许可之下的自由?成人的自由必须建立在孩提时正当而独立的自由基础之上。
因此,不要窒息孩子的独立意识,而是适当地加以调控。
不要把孩子局限在你个人狭隘的观念和想法之内。减少你对他的硬性支配和控制,把控制的缰绳放得更长一些。这样一来,既可以很好地照管他,同时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意志力。
如果说孩子在自由实践中遭到了伤害——经验是一个最好的老师。如果说孩子陷入了错误之中——那恰好为你的言传身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你可以借机像一个讲故事的人那样把你的建议娓娓道来,并把建立在自治基础之上的独立作为主要的内容。
永远不要为了减少自身的麻烦而轻率地对孩子说“不”。
永远不要在慎重考虑之前不假思索地对孩子说“不”。
首先进行默默地思考。如果你对自己很满意,对孩子复述你的思考过程。如果不满意,并且你希望借此机会让孩子吸取你的教训,那就大声地对他复述你的思考过程。如果你的确是犯了错误,那么坦率地承认并加以理性的分析,这是保持孩子对你尊敬的唯一方法。如果你是正确的,一定要避免沾沾自喜,但可以巧妙地用它来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如果你的判断不符合孩子的意愿,并且你不希望借此来教育孩子,你可以对他讲述你的想法,并果断对他表示反对。在必要的时候尽可能轻松地说“不”,要学会拒绝别人。
永远不要在合乎情理地说“不”之后,又转向鲁莽草率地说“是”。
永远不要在应当明智地说“是”的时候却说了“不”字。千万不要养成毫无理由地进行反对的习惯。
永远不要说,“哦,我无所谓!”因为这句话表明你的教导是没有经过慎重考虑的。如果问题没有按照你的思路得到解决,开诚布公地宣布这一事实,并赢得孩子对你的这一立场的支持。你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培养他的独立性——
诱导孩子时不时地来一点英勇的冒险行动,当然,前提是你必须随时保持警惕,保障他的安全。
鼓励孩子在逆境中保持忍耐和持久。
鼓励孩子对自己的错误作出坦率的自我批评。
鼓励孩子对自己独立的决定和冒险行为而产生的良好结果充满自豪感和成就感。
孩子的兴趣通常是自发的和天然的。但另一方面,大量的例子又表明自发的兴趣是可以培养和开发的。正是因为存在这种可以后天培养的可能性,詹姆斯教授才会有下面的关于“兴趣法则”的论述:
兴趣的第一个法则:面对索然无味的事物,如果把它和你深感兴趣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它就会变得饶有兴味。事实上,两个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事物有助于彼此促进;本来就富于吸引力的一方会把它的魅力源源不断地传递给另一方。由此,原本显得枯燥乏味、味如嚼蜡的事物现在蓦地变得生动活泼起来,并且,这种生动活泼真实而强烈,具有天然事物独有的吸引力。
这一法则提供了下面三个实际的准则:
1.在孩子的天地里,把那些生动有趣的事物和沉闷乏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或者说,让沉闷乏味的事物从那些对于孩子们来说天然具有吸引力的事物中,获得原本没有的趣味。
2.从那些能够天然地引发兴趣的事物入手,为他提供一些和这些事物有着直接关联的目标。
3.循序渐进地把这些最初设定的目标与你希望向他灌输的更长远的目标和期待联系起来。通过某种自然有效的方式,巧妙地将新设定的目标与已经实现的目标联系起来,由此兴趣就可以从这个点辐射到另外一个点,最终充满了整个目标体系。
总之,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以某种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激发孩子对手头工作或任务的兴趣;然后,在激发起兴趣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地借助于迁回的方式把这种兴趣与你所期望的事情联系起来。
兴趣的第二个法则:自发的注意力不可能长久地持续下去,它必须踏着一定的拍子。对于成人来说,保持注意力的节奏已算困难,对于孩子来说,自发的注意力就更为变幻无常了。也正是基于这一原因,下面的建议才有其存在的价值:
对于同样一项工作或任务,要时时地让它呈现出新面目,要提出新问题,给人以新挑战、新刺激,总之,要不断地有新变化。
对于一成不变的事物,不管它最初的吸引力是多么强大,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的注意力势必会逐渐衰退。你可以通过对你的感官进行一个最简单的试验来验证这一点。尽量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墙壁或白纸上的一个圆点上面。你很快就会发觉出现两种情况:或者是你的视线变得模糊,以至于到后来你根本就无法清楚地看到任何东西,或者是你在不知不觉之中已经停止了看那个圆点,你的视线早已经转移到别的物体上面去了。但是,如果说你连接不断地问自己有关这个圆点的一些问题——诸如它有多大,有多远,是什么形状的,是什么颜色的,是否投下阴影,等等——换句话说,如果你是有意识地集中你的注意力,如果你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来思考它,如果你由此引起了众多的联想,那么你集中在这个圆点上的注意力相对来说能保持更长久的时间。
兴趣的第三个法则:在孩子的生活中,具体的东西总是最真实的、最有趣的。
世界上存在着万事万物。大脑不停地把抽象的事物转变成形象具体的事物。正是由于这一事实,生活才被斌予了无穷无尽的趣味。例如:数量单位=苹果,洋娃娃;自由=随心所欲地吃掉所有的果酱;上帝=一个看不见的巨人,但是,因为他是无所不在的,因而可以在一只旧鞋子里找到并把他拴住——在一个开明通达的物理学教授家中,的确会出现这种教导方式。因此,让孩子的意志力成为具体实践的原动力。
任何时候都要牢记,孩子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的结晶,每个孩子都是可造之材。至于到底什么是教育,还是来听一听詹姆斯教授的高见吧:
“除了把它称之为一种训练孩子获得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行为倾向的机制之外,再也没有更好的描述了。”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这个“获得后天的良好习惯”的过程蕴涵了一句著名的格言:“没有反应就不会有吸收,没有相关的表达就不会有深刻的印象。”
上述有关理性和兴趣的基本准则,再加上相关的建议,事实上只是说明了,不论我们想向孩子施加什么样的影响,都必须留有足够的空间和余地让他自由地在具体的生活中独立思索。经由这种思索而引起的反应有助于训练孩子的意志力。正确的反应等同于正确的意志力训练。与此相类似,所有留在孩子脑海中的正确印象都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在他的行动之中。如果你能够唤醒孩子的理性和判断力,激发他的兴趣,那你毫无疑问已经获得了令人鼓舞的反应和具体的表达。这是百试不爽的金科玉律。
第29章
最高境界——和谐的生活
在和谐的生活中,
必须对自己真实,
对他人公平,
对真理虔敬忠诚。
在和谐完整的人身上,
意志力是他光彩焕发的中心。
人性不是一台可以按照模型塑造的机器,人性是一裸树,它需要全面发展,从四面八方伸出自己的枝叶。支配它发展的是他内在的力量,正是这种内在力量推动生命不断成长壮大。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我们的工作到现在已经快要结束了,所以只需要在实际的日常生活中执行我们在前面章节提到的内容即可。这本书的目的不是为了说教;它希望成为大家的老师,所以大量内容将留给读者自己进行理智明白的分析。如果这本书果然有所帮助,在实践中能够对意志和毅力的培养和锻炼起到一些作用,那么作者花费的时间和心血也就没有虚掷了。
基佐先生在讲授《文明史》的时候,这么告诉他的学生:“能够把自己全身的机能都调动起来,使身心两方面的能力得到全面的发展,这是一笔伟大的财富,所以,为了得到这笔财富而付出一定的辛苦和努力是完全值得的。”
希望读者通过这本书看到自己力量的根本所在——意志力,通过我们提出的练习洞察成功的秘密。
我们把一个长期被忽略的问题澄清了,也就是有缺陷的意志是可以通过锻炼加以改进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一定会产生绝佳的结果。
发掘自身价值
我们提出要关注读者的自我,把它看作由身心两方面组成的心理力量。而到现在为止,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和机能已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生活需要明亮的精神窗口。
正确地倾听是天才的同盟。
人类在嗅觉方面天生的化学机制为正确的理解作了准备。
味觉可以辨别某种艺术的细微差别。
触觉是灵魂进步的前锋。
人对自己神经系统控制能力越强,他神经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双手应该成为大脑伟大而重要的仆人。
神经和肌肉在理智的控制下可以产生正确的行为。
意志与健康相关,意志力取决于在健康的领域获得的力量大小。
大脑是人体宇宙的主宰,它纵观一切,发号施令。
能够集中注意力的大脑一定会有所成就。
阅读力取决于意志力的集中。
集中全力进行思想的能力是非常了不起的。
对自己有把握的人可以通过过去的记忆预测将来的情形。
生活的先锋,也就是想象力,它就像动机道德一样重要,可以造就人也可以毁灭人。
意志力作用下的道德目标可以绝对地控制任何已成习惯的行为。
如果理智的意志力占主导地位,一个人完全可以把握好自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与一般听众进行沟通的能力既不是天分,也没有诀窍,它是在日常沟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经过长期的艰苦练习而获得的个性魅力。
一个人真正的魅力和磁性可以由意志支配下的道德感获得。
一个人的气质可以在意志和道德感的支配下变得生动活泼。
孩子会为大人做很多有益的事情。
发现这些秘密需要付出的努力来源于自我意识和不可征服的意志力。
上述这些和更多的重要发现将激发你源源不绝的兴趣。
兴趣来源于我们自己本身——所以相当大的程度上我们知之甚少。
“自我”这个崭新的领域呈现在我们面前,而我们相当长的时间一直忽略了它的存在,所以它的出现使我们格外震惊。
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是否了解他们自己呢?这么多文学作品,这么多学校,究竟起到多大的作用呢?同时,一个人不断地探询自我而一再失望,因为没有适当的指引半途而废,因为没有开发意志力面收效甚微。而无数个例子证明: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最终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现在世界上可能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有这样的大学,使人们在开始了解和征服整个宇宙之前能够首先了解他自己。
历史如果不是人类对自己灵魂不断的深入了解,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
什么样的科学不是跟人类自己的骨骼、神经、肌肉、四肢、器官、感觉和机能密切关联的?
如果心理学不能使你更了解自己,那它又有何价值?
我们目前进行有条不紊的努力正是为了改善自我在社会领域的价值。
现在通常的教育方式是命令大脑去执行各种各样效率差异极大的任务,难道不是这样吗?
一台机器在执行各种稀奇古怪的任务之前,应该先对它的原理和机制进行透彻的分析,然后再交给它相应的工作。对人的教育也应该首先关注他的素质和潜能,而不是外界对他的要求。
所以系统锻炼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会过分,开发人的感觉和各种各样的大脑活动是非常关键的。
发掘一个人的价值应从自身入手,而不是从外部的宇宙入手。他的价值完全取决于他的知识和他对自己的控制。
宇宙作为人努力的对象也作用于人,这是肯定的。但是真正的目的是为了使人能够直接地对宇宙作出反应。这需要自我促进和发展,需要用直接或迁回的方法,通过客观的分析和勇敢的面对来解决问题。
要直接而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它是一个人的主宰力量,它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
如果这本书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效果,在看完这本书后他就会变成一个开朗而意志坚强的人——一个对自己有把握的人。他现在应该具备当机立断的果敢性格,好像就要射出的子弹。他现在应该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举止,就像刹车一样灵敏可靠。他现在应该有能力执着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好像造物主赋予他无比优越的资质和才能。
他不会一下子突破自身资质的限制,但是最终可能的成功一定会如期到来。这是他责任感和成功的全部衡量标准。
如果他变得非常自立,他可以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可以独自勇敢地行动,就好像受到真正的兴趣指引一样,他已经获得了优雅的气质,对自己、对自己的王国充满信心。
这本书显然可以启发你想到很多这本书没有提到的练习方式。这就是它的价值;它启发了读者,它激发了读者自身的力量。所有这些建议都应该试一试,如果切实可行,就采纳它;不管是为了暂时的目的还是为了长期的益处。
这本书另外还可以再增加一些章节,比如,意志力与知识、信仰、美的关系等。但是这些内容实际上是伟大意志的最终结果。我们提出来的所有练习都指向这些目的。
不和谐生活的根源
和谐的存在是完美意志的最终目的。
人是一种有个性的动物。个性就是身体、感觉、意识、智慧、理智、良知、正义感、精神状态、环境、意志力的总和。每个人都拥有躯体、器官、肌肉、神经;每个人都具有意识、敏感性、记忆力、想象力、理智、本能、意志,每个人都怀有良知、洞察力、信念、情感和希望;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缺陷,同时又会有程度不同的改进;每个人都受到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行为方式。
不和谐的生活都是个人原因造成的,并不是典型现象。换句话说,这样的生活只能归咎当事人自己。它的问题在于个人素质的缺陷——有的可以改进,有的难以改进。
a.关于身体方面。难以改进的缺陷是天生的。而可以改进的则能够有意识地寻找、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积极改进。
对自己进行严格的审查,看自己是否带有难以改进的缺陷。
身体:比如——驼背,瘸腿等;
感觉:比如——近视,听话时心不在焉等;
器官:比如——消化不良,肺活量不足等;
肌肉:比如——松弛,左右发展不均衡等;
神经:比如——衰弱,易怒等;
机能:比如——因为愚钝而反应很慢等。
下决心改正这些缺陷吧!现在就开始,牢牢地控制自己,要一直坚持到底。
b.关于精神方面。难以改进的是那些自己不愿意承认的缺陷,这些缺陷几乎都是意志力不加控制造成的。
像前面那样,严格地检查自己是否存在各种各样的精神缺陷。
洞察力:比如——粗心大意和迟钝的观察力;
意识:比如——模糊不清、混乱不堪、不加控制;
感觉:比如——缺乏感觉,或过于幽默;
记忆力:比如——记忆名字,面孔,日期等;
想象力:比如——将过去、将来和现在联系起来;
理智:比如——过于草率的决定;
意志:比如——优柔寡断、犹豫不决;
本能和直觉:比如——个人的预感能力差。
c.道德方面。坚决不允许无药可救的道德问题出现。道德问题总是与意志力交织在一起。因此所有的缺陷都是可以改进的。意志力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应该像进行一场生死存亡的战争一样誓死力争。
而且这里尤其要不断细致入微地检查自己身心两方面的缺陷。
良知:比如——具体的交易细节问题;
精神状态和理解力:比如——对人类漠不关心,为人处世的方式和态度有误;
信仰和信念:比如——对证据考虑不足,虽然看到确凿无疑的证明,仍然不愿意相信或因此放弃自己的看法;对占主导地位的力量缺乏信心;
情感:比如——不考虑与人为善的黄金法则,任由自己的不良心态自由发展;
希望:比如——对道德结果摸不关心,对将来的存在缺乏强烈的期待。
不和谐的生活与不正确的意愿有直接关系。
如果意愿是正确的,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结果是可以抵消的。如果意愿本身不正确,那么一定要培养和树立正确的意愿。所有后天形成的特点都是可以改变的。在这之中,首先是愿不愿意的问题,然后是有没有毅力的问题。
省察自己每个方面的个性特点,看看是否具有后天养成的缺陷。虽然具有这些缺陷,但可能你自己很难察觉它们的存在。所以要以旁观者的眼光,从别人的角度观察自己。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需要考虑以下问题:
大脑方面有没有不平衡或不良的习惯?
道德信念有没有错误的信仰、倾向或认识?
自我控制的所有领域是否表现无力或带有公认的弱点,是否反复无常或缺乏实际的平衡?
是否具有错误的、误导性的本能或直觉认识?
我们对自己的成长和能力的提高要有所意识,对没有进步也应该有所意识,不要过分夸大成就和进步,不要把自己看得过高。
正确的自我认识能够带来快乐,避免损人利己、邋遢龌龊,避免盲目自大,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就要考虑可行的改进办法。
当不和谐的生活是遗传和环境造成的时候,把不可改变的因素牢记在脑海里,尽量发挥其积极面,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你看,盲人在其它方面的感觉尤其敏锐,从而可以弥补眼睛看不见的缺陷。对于那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通过适当的有意识的努力就能够加以察觉,例如:
身体方面:比如——肺结核;
大脑方而:比如——特殊的不正常习惯或性格特征;
道德方面:比如——在钱财问题上天生的吝啬和贪婪;
把不可改变的环境因素尽可能地转化成有利因素,使其有利于个人的幸福。这一点通过不可征服的意志作用可以实现。试着运用意志,回答下面的问题:
你是否公平客观地看到家庭、房屋、邻里、城镇、社团、教会、气候、国家的不足之处?
你能做些什么来改善这里的环境?
在你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之后,怎样尽量适应这里的环境?
你怎么才能转换到一个与这里不同的环境?
如果不能转换也不能改变,那么你怎么尽量利用周围的环境?
归根到底,不和谐的生活是个性塑造失败的结果。
你的性格是自己造成的。在这一点上,行为举止是最真实的表达方式。这本书提出培养和锻炼意志力的方法,仅此一点就可以使一个人塑造正确的个性,然后表现出正确的行为举止。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排除不可更改的遗传因素,都是你意志作用的结果。如果性格脆弱、行为荒唐或表现为其它问题,那是因为你任由自己的天性自由发展,一点也没有加以限制和矫正。你的标准不是某种抽象的理想模式,而正是以这种最初的天性为基础,你才可以在生活的任何条件下发展完善它。因此,所有的性格和行为的弱点都是可以改正的。
奥里森·斯维特·马登意味深长地说道:“我们很多人在许多方面都非常出色,可是,一旦有某种突出的弱点或不良的习惯,这个人马上就变得平平。我们很容易忘记,一个人的力量关键的环节正在于这些弱点,而不是他的长处;一条狭小的裂缝就像大的漏洞一样会使一艘轮船沉没,所不同的只是时间问题。”
和谐的生活理念
这里和谐的生活也和不和谐的生活一样,是个人可以选择和控制的,并不代表典型的生活模式。换句话说,这些理念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我们按照前面的分类来分别看一下:
1.个人素质
l)身体方面需要——
遵守所有有益健康的规律;
坚持有效的体育锻炼;
保持身体活动合理的节制;
尽量改进身体方面的任何缺点;
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充分调动一切机能。
2)精神方面需要——
所有力量都应该为了它们自身能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而加以开发;
这些力量应该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协调;
理智应该占据主导地位;
意愿应该明智、坚定、有意识;在实现的时候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
整个大脑应该和周围的环境保持适度地关联;
生活技能应该为最高的个人幸福服务。
大脑应该随时准备接受真理,并且只接受真理。
3)道德方面需要——
良知应该被唤醒,具备缝康而明确的道德认识;
良知作出的指示应该永远遵守;
良知应该用最高尚的思想和行动不断滋养强化;
我们应该密切关注自己的精神状态,让它保持最佳的水平。
信仰和信念应该有理智基础,在寻找光明的过程中得到发展,与适当的事物保持良好的关联,来激发自己的储能;
情感应该遵照黄金法则,毫不懈怠,一丝不苟;
当从感情上理解了事物观念和行为的道德价值的时候,希望就诞生了。把希望理智地建立在事物本质的基础上,虔诚地加以研究并从道德的高度理解它。
2.关于如何实现
实现和谐的生活需要——
发现缺点并马上改正;
身心两方面的力量应该不遗余力地加以发展;
一个人的所有活动都应该在意志的支配下,根据道德和理智的判断作出反应;
尽可能排除对人和事的淡漠冷酷,控制自己的这种反应;
所有优点的培养都需要有意识的努力,这样才能最大可能地发挥其用处,使人感到快乐,还能够使人着眼于现在,欣赏现在的事物,同时期待着将来可能出现的美好结果;
本能和直觉不应该违背常规和伦理,而是要把他们置于常伦的控制之下。
3.遗传
和谐的生活中,良好的遗传因素要尽可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不良的遗传因素要加以克服。
4.环境
和谐的生活中,环境因素如果对发展没有促进作用,一定要使乐观正面的要素占主导地位;如果环境因素阻碍进步,一定要征服或改变它,或者干脆放弃,转而寻找更加适应的环境;如果环境因素有利于发展和进步,要利用它的长处和优点,不要受环境主宰;要用坚定的意志和毅力控制自己。
在自然界,环境是遗传的工作场所;在人身上,环境应该成为意志力作用的场所。
5.性格
在和谐的生活中,性格如果建立在遗传的基础上,则需要加以改善、修正或抑制;如果建立在正确的意愿基础上,则需要加以重视、珍惜,把它作为永久的美德不断滋养。
6.行为
行为在和谐的生活中必须对自己真实,对他人公平,对真理虔敬忠诚。
这个简单的概括只是一系列艰苦工作的开始。但是生活需要付出巨大的辛劳,如果缺乏意志力,随波逐流地发展下去的话,生活只能是一场失败和难言的毁灭。
由此可见,拥有意愿并不代表一个人是完整的。完美的意愿才是成熟的标志;在完整的人身上,意志占据至关重要的统治地位,它控制着成熟的人及他的身体、情感、智慧、良知、宗教和信念等。
所有高尚的力量都来源于意志力。没有意志力什么都不存在。通过意志力这些力量变得完美。它们的发展需要意志力的培养。意志力是一个和谐的人光彩焕发的中心。所以,没有意志力的主宰,没有得到意志力的引导,就不可能有任何和谐的生活。
不和谐的生活是意志没有发挥作用的生活,在这种生活中,人既没有寻求自我发现,没有进行自我发展,也没有付出努力改进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大部分人都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视而不见,所以他们没有动力改进自己的任何方面。很多人意识到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缺乏意志力,所以迟迟不会采取行动加以改善。
发现了缺点应该马上予以改正。人们往往因为懒惰而忽略了这件事情,因为害怕结果,害怕付出代价,或者因为对塑造和谐的个性没有真正地重视从而放弃尝试。不和谐的生活往往使人没有借口地随波逐流。它最终只会导向破产。它可能导致不可饶恕的自杀。
和谐的生活中,一个人寻求各方面的完善。他给每个方而足够的重视,并且坚持不懈,一丝不苟。他努力发挥自己所有的天赋和优点。他努力弥补自己的所有缺点和不足。
因此,和谐的生活是不依赖于遗传因素的;因为和谐不是为了服从于某个统一标准而忽视活生生的个体,它是与一个人最初的天赋直接相关的。
一朵玫瑰是具体的和谐,虽然在镜子里无法看到它全部的色彩与芳香。和谐的生活起源于一个人自身的天赋,它建立在自身的基础之上,根据它自身的规律得以发展。所以,和谐也是有等级差别的。每一级都有自己特定的价值,这个价值由意志力决定。
生活的艺术就是一个人尽可能地利用自己遗传得来的种种优势。不管与别人相比他的缺点多么明显,他的理想有多么抽象,他都可以在自己身上发展和谐的生活。
崇高的理想是激发他追求和谐生活的动力——可以使他充分施展自己的全部优势。这些理想永远都不应该被看作难以企及的标准。
明智的意愿不会把自己的理想建立在不可实现的高度。和谐的生活在真正的意义上也不受环境的影响。如果意志坚持不懈的话,它不会被毁灭,也不会受到环境的阻碍。良好的意愿与环境保持和谐一致,通过对环境的控制而得到成长。良好的意愿能够征服环境,因此使人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良好的意愿能够创造环境,从而赢得自己的胜利。良好的意愿——万不得已的时候——可以放弃原来的环境,改换到新环境中,在理智分析的基础上坚持不懈地增强自己的力量。
文明的发展历程证实了所有上述内容。每个真正取得成功的人都是当时文明的代表。意志力对一个人、对遗传和环境施加影响的秘密,在于这样的事实:它是积极的、明智的,它只与个人的努力有关,它有自身的规律并服从于这种规律的作用,因此它是自由的。合乎理想的自由意愿就是合乎理想的完美意愿。合乎理想的完美意愿是和谐的存在。
在《拉加瑜咖》中有这样一个传说:一位伟大的圣人四处周游,他发现一个人一直在一个地方沉思,直到蚂蚁在他周围堆起一个小小的土堆。这个人请求圣人,让上帝赋予他最终的自由。后来圣人继续旅行,他又看到一个人在不停地唱啊,跳啊,这个人请他帮同样的忙。后来,圣人回到原来的地方,他从上帝那里为第一个请他帮忙的人带回了天国的消息:“主告诉我,你再经历四次新生就可以获得自由。”这个人开始哀叹不已。但是圣人遇到第二个人时说:“我不得不告诉你,菩提树上的叶子有多少,你就需要经过多少次新生才能获得自由。”第二个人高兴地喊了起来:“我这么快就会得到自由了!”这时传来一个声音,“我的孩子,你现在就可以获得自由。”
追求和谐与完美
距离和谐或不和谐的生活是远是近取决于意志力是否顽强,是否全力以赴。
下面列出的几条并没有包括所有的内容,它只是为你提供比较和分析的依据。你应该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其中的内容。遵循那句不朽的格言——认识你自己。在下面的内容里找出你自己的特点,开始坚定地改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把所有的力量调节到最好的状态,使它们达到和谐一致把自己锻炼得更加优秀出色。
不要使缺陷继续保留下去。
培养被忽视的才能和智慧。
充分发扬优秀品格。
用自己的长处来支持并改正自己的弱点。
克服不良的遗传因素。
控制环境。
寻求自我完善。
决心使自己的人格和行为完美无缺。
和谐的生活是你的理想。
理想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绝对的理想永远不可能实现。
但是绝对的理想可以启发相对的理想。
相对的理想是比现在成就的目标稍微高一点的目标。
理想的目标总在不停变动。一个目标一旦实现,马上就会出现另一个目标;实现以后它就不再是理想,而是现实,这时新的目标又成为真实的理想。
相对的理想目标因此可以促使一个人不断进步和成长。它既使完美的生活因为永远无法实现而令人感到阵阵绝望,又使人们为了实现和谐生活的目标而进行无止境的探索。
人们生活的不和谐,相当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探索和研究过自己的理想。对和谐生活的探索和研究需要极大的意志力。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追求和谐生活的努力都是培养和锻炼意志最高明的指导者。
如果你严肃认真地研究这一章的内容,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把它付诸实践,来追求和谐的生活,那么你会成为一位英雄一样的人物,你的灵魂将越来越成熟勇敢,你的意志力将变得无比顽强。
如果你缺乏和谐的生活,那就表示,你需要顺应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你需要与所有伟大高尚的灵魂结为同盟,服从那些正直伟大的力量。
试图在没有与自然协调一致的基础上生活的人是无政府主义者。他无视神圣的法则。他的生活是没有实质内容的生活。他抛弃了有益的生活保障来发展自己,可以说,这是在慢性自杀。
你存在着,就是为了有益于别人或社会。这要求你积极地探索适合于自己的事物。这就是你永恒不朽的生活目标。
威尔姆·冯·洪堡说:“人类的终极目的,或者永恒的价值,就是和谐地发展他的各种能力,使他成为一个完整连贯的整体,而不会受制于朦胧的愿望的牵引——这会导致人的分裂。所有人都应该循着这个方向不断地付出努力和辛劳,而那些希望以人格力量左右他人的人尤其要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再接再厉。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在评价这句话时说:“人性不是一台可以按照模型塑造的机器,可以根据说明精确地执行任务,人性是一棵树,它需要全面发展,从四面八方伸出自己的枝叶,支配它的是它本身内在的力量,正是这种内在力量推动生命不断成长壮大。”
我们讲过的所有内容里,最值得铭记的一点是,生活不是单调和痛苦的。生活是光荣和辉煌,是尊严,是机会,是前奏,也是回报。真正丰富而深刻的生活——
在它本身,在大千世界里,在我们的伙伴中间,在无限的希望里。身体既要休息,也要劳动。大脑既要放松和消遣,也要全神贯注地思考。
人既要玩耍游戏,在山间嬉戏喧闹,在海上乘风破浪,在自然中欢笑收获,也要不断地奋斗和追求,一次又一次从失败走向胜利。
但是意志力永远都不能松懈,不能沉睡,它要夜以继日地永往直前,在无畏的历险中征服一切。
正是因为这一点,意志之王才庄严地登上人类精神的宝座。
首页 上一页 共6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