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每天学点心理学

丁夫 (当代)
第一章 心理学,与幸福相关的科学
  或许,和个人幸福关系最密切的学问就是心理学了。心理学到底在讲些什么呢?心理学是一门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是一门让人变得更聪明的学问。心理学家们说,他们的任务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类的行为,从而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1.知心理则懂人生
  人是一个开放的自我调节系统,人的心理与生理是一处统一的整体,人的心理活动是受人体的高级神经中枢——大脑控制的。健康的人在生理、心理上都处于动态平衡,维持这种动态平衡需要一定的条件,则需要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即个体和社会生活所必需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这些,也只有你认真学习心理学,才能更好地懂得人生。
  为什么要懂一点心理学
  心理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字,诞生于19世纪初,它是灵魂的科学。希腊文中认为灵魂就是呼吸和气体的意思,一切生物,有机群体生存都是依靠呼吸,也就是由灵魂而来的,后来由于科学的发展,把它改成心灵。科学的心理学不仅对很多现象做出了说明,还由此阐述了很多人世间的发展规律。
  不论处在哪个年龄阶层的人,懂一点心理学总是有必要的。懂得心理学,它能使你变得勇敢、坚强、独立去面对现实中的困难、矛盾、挫折、悲伤及痛苦。面对人生的心理状态非常重要,心理学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测试学、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技巧、心理测试技能、心理诊断技能等。当然,这些都需要人们去不断地掌握和理解,这样,人生也就会绚丽多彩。
  人有生理和心理需要,人的生理需要:体温、氧气、水、食物等;人的心理需要:睡眠、休息和寻求刺激。这些基本的需要适当满足后,继而产生安全需要、友谊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尊的需要,直到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体潜在的能力。然而,如果生理、心理动态平衡失调超出一定限度,个体已不能自动使之恢复,则表现为生理、心理功能失调,形成患病的状态,比如:神经衰弱、睡眠过度、抑郁、焦虑、孤独、社交恐怖。如果人没有能力按社会认为适宜的方法行动,以至其行为后果对本人或社会不适应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理障碍”。
  随着人们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研究心理学,对探索人生、了解人们内心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人们也普遍意识到生活中的各个系统都与心理学息息相关,心理学不仅是人们生活的动力,也常常通过它来调节人们的行为能力。心理学设计有认知心理学、人格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若干学科。由于心理学有很好的实用价值,使人们感到心理学可以很好地利用它的价值,提高个人素质。心理学深入到每一位人们的心中,对我们以后达到良好的人生目标也有很大的帮助!
  了解心理,透析人生
  心理学,是现代人们生活中设计最为广泛的话题。不论人们的衣食住行,还是与这纷繁复杂的社会接触,都离不开心理学,都需要涉及到心理学的方方面面。心理学视为支撑改变着我们人类的一切生活。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在理论上已基本形成,而且成为了一门科学的独立体系。而且它在社会时间中针对各个不同的派系,建立了相互的联系,从而派生出许多分支学科。
  一、普通心理学
  普通心理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它研究正常成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一般规律,是心理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基础研究。按照心理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可以把普通心理学分为感觉心理学、知气质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分支基础学科。
  普通心理学研究心理过程的发生发展和个性形成的一般规律,既包括过去人们公认的理论和规律,也包括人们不一定公认的但已经产生的学派理论和学说。它尚是一个比较年轻的学科,目前还在继续研究中,而且未来还将大力研究这门学科。
  二、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个人群体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心理特征、行为等的学科。它着重强调人类与社会中的一切所发生的必然联系,比如:家庭、婚姻,它们的存在与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影响。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研究个体与时代问题的学科。发展中的个体在各个阶段中的内在表现,它们的主要矛盾就是怎样解决科学合理的心理学指导。发展不是一次就能发展完善的,而是依照一定的时间,一定的阶段才发展的,因此发展心理学分为:婴儿心理学、幼儿心理学、学龄心理学、少年心理学、老人心理学等。各阶段的心理学都是反映各年龄段的发展本质,也是对正在发展中的人们进行科学合理教育的学科。
  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人们往往把自己心里所存在的问题给咨询师反映。恰当处理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映方式,并学会融入外界社会,不仅能够帮助来访者解决问题、排除困扰、还能掌握自我调节的方法。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提高工作效率,成功教育子女,处理好家庭关系。
  心理小贴士
  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和挫折,心理学的研究不可避免的渐渐被这个社会所认知,引导人们去研究它,探索人生奥妙。心理学深入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只要了解了自己的心理,懂得如何去把握心理活动与社会的联系,人生将会变得美妙无比。通过对自己心理的了解,找出心理矛盾的所在,从而让自己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
  2.生活中的心理学
  从发展历程来看,心理学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从有哲学那个时代起,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就成为哲学所注意、所研究的内容了。心理学又是一门很年轻的科学,它是从19世纪后半叶起才从哲学中分化出来而成为独立的学科,至今不过100多年。现代交际生活中,会不同程度的接触到一些人和事物,这时,一些常见的心理效应便油然而生,它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和规律。由于人与人的交往等,会引起一系列的因果反映。因此,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非常重要。
  生活中常见的心理效应
  列宁曾把心理学定义为:那些应当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由此可见,心理学从哲学母体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并不意味着心理学与哲学相互割裂、彼此对立。就整个科学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来讲,心理学是一门特殊的基础科学。它具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起到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中介作用,但它更侧重于社会科学。
  在心理学研究中,又有侧重于自然科学的心理学分支学科和侧重于人文社会心理学的心理学分支,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在整个心理学系统中具有同等的重要性。社会的发展步伐在不断加快,心理学的地位和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客观现实对心理学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视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人自身而非技术的因素。
  所谓“心理效应”,也是社会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它是个体或事物的某些行为或作用,引起其他个体或事物产生相应的变化的因果反映或连锁反映,它有消极与积极的特征。因此,重视心理效应,合理的利用心理效应,对人们以后的日常生活工作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生活中的心理效应有许多,但归纳起来可以分为常见的以下几种:
  一、首因效应
  一般情况下,它指你第一次与人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比如,大学生在招聘会中通过面试给所应聘的公司最初的印象,这在许多社交活动中也有很多。人们可以利用这种效应,给人一种很好的形象,这样以便为以后的交往打下良好的基础。不过这只是一种暂时的行为,更深层的交往还需要在个人自身素质等体现出来。这就需要加强个人的谈吐、修养、举止等方面的训练。
  二、近因效应
  这是一种恰恰与首因效应相反的效应,是指在交往中最后一次见面给人留下的印象,这个印象往往在对方印象中留有很长的时间。比如,多年不见的朋友或同学,在最后分别时,大家的印象是最深的。也许一个深深的拥抱或是一份美好的祝福,你就会在对方的心中树立一个很好的形象。
  三、光环效应
  当一个人对某种喜欢的或是崇拜的人或事物有很强烈的感情时,就对于其缺点则不太在乎。所谓情人眼中出西施也许就是如此吧。光环效应有一定的腹面影响,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人们很难分辨事物的好与坏,善与恶,很容易上当受骗。因此,在交往过程中,需要人们具有一定的自我防范意识。
  四、定势效应
  定势效应,就是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意识,很难改变的思想活动。比如影视明星钟镇涛,经常在电影中出演一些黑社会老大,人们思想中就形成了他黑社会的形象。这就是一种思维的定势。在日常生活中,人们要学会用逻辑思维去面对事情,用辩证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另一面。一个以前有过前科犯过罪的人,要改变别人的定势思维,以自己最好的行动去感化大家,这样才能重新在人们心中有着一个新的、好的思维定势效应。
  五、投射效应
  这种效应是一种认知心理偏差,它是对别人不了解的一种怀疑和猜测。经常发生于两种情况下:一是,当别人与自己很多都相似时,人们往往有种自己比别人强的感觉,怀疑心里特别严重。二是,当自己遭遇不顺心的事情时,就会想方设法转移到别人身上,以求得心理平衡。比如甲乙都在一个公司上班,甲因为感到自己比乙工作能力强,每天都打小报告给公司上级说乙。这就是明显的投射效应。
  利用心理,充实生活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于心理效应的还有很多,比如人事管理工作者若能合理的运用人事心理效应,充分利用各个人才在各方面的优势,使其能够在某一学术或是其他方面发挥自己的长处,资源得到了合理的配置,不仅能最大可能地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做到人尽其才,而且还可以更大程度地提高工作效率。
  曾有个这样的故事,它讲了一位有名的美国学院的教授,他想研究一个关于“天气预报”的问题。谁料到出现了问题,他在计算机上用最精密的数据计算,模拟了天气的变化过程,认为可以用计算机的计算速度来提高天气预报的准确性。但是,经过多次的重复试验,却事与愿违,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他初始的数据错误导致最后错误的失败。
  最后,他回到家看到妻子后,就冲妻子大骂了几句,妻子很生气,出去买菜时心里也很恼火,路边看见一只狗在汪汪直叫,就用脚把狗踢到一边,狗被踢之后又叫的越来越厉害。这时街上过来一位老人,把老人吓了一跳,正好这为老人患有心脏病,最终被这突如其来的狗吓得心脏病发作,不治身亡。
  在我们生活中常会出现诸如此类的事情,一个小小的事情,就会发生一系列连锁的反映,这些反映可能会导致一些危及人们生命的后果,所以一定要合理的利用心理效应,这样,自己的心理既得到了改善,又不至于影响到他人。
  另外,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所谓的“名片效应”。
  曾经有一位求职的青年,应聘了几家单位都被拒之门外,感到十分沮丧,万般无奈的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信心了,但生活的压力促使他又振作起来,他抱着最后的一线希望到一家公司去应聘。在此之前,他先打听该公司老总的过去,通过了解,他发现这个公司的老总与自己有过相似的经历,于是他如获珍宝,在应聘时,就与老总畅谈自己的人生经历与工作经验。果然,他博得了老总的深切同情和赏识,最终他被录用为业务经理。这就是所为的名片效应。
  此种效应就是指当两个人的价值观以及经历等相似时,这样使其觉得彼此距离拉近了,从而缩小了彼此的心理差距,更愿意同其接近最终结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合理地使用“心理名片”,寻找到合适的时机,恰到好处地向对方出示你的“心理名片”,这样就可以充分发挥名片的艺术,使得个人的人际交往具有很大的收获。
  心理小贴士
  在日常生活中,心理效应大部分都能运用到我们的实践生活上,这就要看人们怎么样去对待它。只有重视心理效应,学会用心去生活,才会让美好的心理更能抵制那些恶劣的心理;才会觉得生活是充满阳光般的灿烂。生活中的心理学,需要我们去慢慢体会和改变,只有抓住心理效应的特征,并善于去应用它,才会使我们的心理更充实,人生更完美!
  3.心理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曾对人类的健康下了定义: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和虚弱,而且还应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可见,健康是指身心健康,而并非指简单的身体健康。心理现象是否异常,一般需要考察心理的很多方面,考察个人的生活史方面,对过去和未来的心理的异常,行为有何表现,特别不可忽视的是社会背景中个体的变化。当然心理咨询也是心理学的重中之重。
  心理健康与障碍
  心理健康与障碍,在医学方面常表现为对于病人的治疗等,是研究病人的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医学心理学分支,即病理心理学。它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异常心理或病态行为的表现形式,及其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并集中研究探讨鉴别评定的方法及预防与矫治的措施。
  在心理健康方面与心理障碍的心理过程症状上,可将人体障碍分为感觉障碍、人格障碍、注意障碍、行为障碍、意识障碍思维障碍、记忆障碍等。按临床精神疾病的表现或症状可分为神经症性障碍、精神病性的障碍、性变态、心理生理障碍、适应障碍、儿童行为障碍、智力落后等。
  心理咨询是人们通过向咨询师寻求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办法,心理咨询的对象既包括健康的人群,也包括存在着心理问题的人群。人生中面临的问题很多,有时人们不可能凭借自己的能力去解决一切事情,健康的人群往往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社会适应、求学等大问题,个体在处理这类事情时,时常期待自己能做出一个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每一个时期,各阶段发挥到极致,这时候人们就会通过了解心理学来对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咨询,咨询师也就针对不同的问题给予最合理的帮助。
第一章 心理学,与幸福相关的科学 2
  如今社会竞争激烈,我们要随时应对社会的角色转换、人际变动、知识更新等。在适应的过程中,难免有心理压力,要经历挫折与冲突,为了应付它们适应环境,应该为自己设立心理防卫机制,如:升华机制,把自己不容易实现的欲望进行改变;幽默机制,人处于尴尬时,以发笑、开玩笑、说俏皮话等幽默方式进行自我解嘲,处理问题,这是有益于身体健康的;压制机制,将痛苦的事情“遗忘”,以保持心境的安宁。
  心理健康的十条标准
  懂得心理学,并把它应用到生活中,你就会发现,无论是人的性格,还是对事物的认知过程,包括人的情绪、语言、人际交往、心理疾病等都和心理学联系在一起。那么心理健康有哪些标准呢?
  一、周期节律性
  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效率上,人的心理活动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人的注意力程度也是一种波动的状态,不仅是注意,人的所有心理过程都有节律性。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心理活动的效率做指标去探查这种客观节律的变化。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则相反。也就是说,若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出现异常,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都意味着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二、意识水平
  意识与注意力有一定联系,意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注意力水平。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项工作,就不会专心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从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此时,我们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问题了。从某种角度来讲,注意水平的降低会影响到意识活动的有效水平。如果一个人的思想集中程度越低,那么他的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后果如记忆水平下降等也越严重。
  三、暗示性
  如果一个人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且还会引起情绪的波动及思维的动摇,甚至会表现出意志力薄弱,那么这就是易受暗示性的表现。具有情绪和思维很容易受环境变化的影响,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其实,每个人多少都会有受暗示的心理,只是程度的差别较大而已,一般女性较男性易受暗示。
  四、心理活动强度
  心理活动强度是指人们面对或强或弱的精神刺激时的抵抗能力。当一种强烈的精神打击出现在面前时,不同人对于精神刺激的抵抗力也不相同。抵抗力差的人遭遇刺激之后,容易遗留下后患,可能因为一次精神刺激而导致反映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强的人亦有反映但不致病。抵抗力和人的认识水平有莫大的关系,若一个人对外部事件有着充分理智明了的认识,自然可以相对地减弱刺激的强度。另外,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征,及先天神经系统的素质也都会影响到这种抵抗能力。
  五、心理活动耐受力
  在现实生活中,人会受到不同程度的精神刺激,但如果它们长期反复地出现在你的大脑里,你就需要有足够的忍耐力了。因为,这种慢性的长期的精神刺激重者折磨人的一生,使人一辈子都处在痛苦之中。但是,有些人会在这种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现心理异常,个性发生变化,甚至产生严重的躯体疾病。
  当然,也有些人的心理活动忍耐力比较强,他们知道如保摆脱这些心理困惑,从而不会出现任何心理障碍。这种人不会把这种精神刺激当作痛苦,反而把它当作生活斗争的乐趣,当作一种标志自己是一个强者的象征。那么,这种对长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就是人心理健壮水平的一个指标,我们就称它为心理活动耐受力。
  六、康复能力
  人的一生中,谁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创伤,在精神创伤之后,情绪的极大波动,行为的暂时改变,甚至某些躯体症状都是可能出现的。不同人的认知能力不同,经验不同,从一次打击中恢复过来所需要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恢复的程度也有差别。这种经历创伤刺激,而后恢复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称为心理康复能力。康复水平高的人心理创伤恢复得较快,纵是再次回忆起曾经的创伤时,他们的心态也表现得较为平静。
  七、心理自控力
  心理自控力,是指对情绪、情感、思维自觉控制能力。人类精神活动及其过程的随意性程度、自觉控制水平的高低,都与自控能力有关。对于一个身心十分健康的人,他的心理活动自然也会运行自如,情感的表达恰如其分,词令通畅、仪态大方、既不拘谨也不放肆。另外,我们观察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时,可以把他的自控能力作为判断标准。所以说,心理的自控力强度是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的标准。
  八、自信心
  所谓自信心,即指一个人对某种事件或工作的应付能力,也是对自己能力的评估,有过高和过低两种倾向。评估过高就是盲目的自信,评估过低就是盲目的不自信,这种自信心的偏差所导致的后果都是不好的。评估过高,很可能会由于实际能力不足导致失败,从而产生失落感或抑郁情绪。评估过低,则可能因害怕失败,而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自信心作为人精神健康的一种标准,只有认真分析自己的综合能力,才能让自己在生活实践中不断提高。
  九、社会交往
  在生活中,我们总避免不了人与人的交往,而且它也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得以产生和维持的源泉。社会交往被剥夺,必然导致精神崩溃,伴随的是种种异常心理。所以说,一个人与社会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标志着一个人的精神健康水平。如果一个人无端的与亲友及社会断绝来往,他的性格就会变的孤僻,甚至出现精神的接触不良。另外,如果一个人过分的同社会成员交往,即使素不相识的人也可以十分热情地倾谈,并表现得十分兴奋,这就成了精神躁狂状态。所以,健康的心理需要恰当的社会交往。
  十、环境适应能力
  从某种角度来讲,人为了个体保存和种族延续,就必须适应环境,那心理也是适应环境的工具之一。人不仅能够适应环境,而且拥有通过实践和认识改造环境的能力。然而,尽管人的积极主动性很强,但终究是不能脱离开自己的生存环境,如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人际关系等。因此,为了让我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就要提高自己的环境适应能力。
  心理小贴士
  人生不可能一帆风顺,人的主动性纵是很强,但对生存环境的突然变化仍然是无能为力。在这时,所谓消极适应也是很重要的,起码在某一时期或某一阶段上有现实意义。当生活环境条件突然变化时,一个人能否很快地适应下来以保持心理平衡,这就是人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它往往标志着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健康水平。因此,我们在遵循社会伦理道德及法律法规前提下,还要对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提供恰当的满足。
  4.人往往会“以自己为中心”
  以自我为中心的人,为人处世总是以自己的需要和兴趣为出发点,从不顾及他人。具体表现为:固执己见,盲目地坚持个人的意见。以自我为中心的相近成语“刚愎自用”、“我行我素”。“刚愎自用”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原文为:“晋之从政者新,未能行令。其佐先縠(hú)刚愎不仁,未肯用命。”后来“刚愎自用”这句成语,就是从原文中用来形容先縠的“刚愎”一语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其人的性情倔强,自以为是。
  “刚愎自用”人人皆有
  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心虚的人。这样的人,他们的内心永远隐藏着自卑,他们害怕人们轻视他,害怕人们不把他当回事,因而他们便常常表现得非常冲动,并且往往会故意制造一些让人们注意他的事端。当然,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曾经都有过的心理,只是有些人善于隐藏它。
  因此,当你面对这样一个人时,你不必在意他做什么、说什么。只要你不受他的干扰,你完全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刚愎自用的人往往也会招来别人的反感,当他人其言行表现得冷淡一些,或对其制造的事端不在意时,对方就会因你的表现而感到非常的无趣。那么,你就不会受到这种人的纠缠及影响,你也就不会再因为这样的人而感到烦恼了。
  相传,在春秋鲁宣公十二年,楚国出兵攻打郑国,晋国于是派荀林父等人率军前往援助郑国。当晋军正要渡河时,却得到消息说郑国已经和楚国讲和,统帅荀林父在分析形势后,认为不能轻率地进军与楚国交战,因此打算撤兵回国。然而,大将先縠却未听从指挥,自行率领军队渡过黄河,去追击楚军。
  待荀林父发觉后,已无法阻止冲动的朱毅,只好下令全军前进。楚王原本打算退兵,令尹孙叔敖也赞同,计划命令军队继续南撤回国。这个时候,楚军大夫伍参却力劝楚王出兵与晋军交战,他认为晋军的荀林父新任统帅,威信不高;而将军先縠又固执刚愎,不听指挥;其余将领也都意见不一,使得部下无所适从,此时若是楚军出战,必定胜利。楚王听了伍参的话,下令停止撤退,回师北进,迎击晋军。晋军大败。
  保持主动心态,迎接外界变化
  根据调查,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具有本科以上学历、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职员,年薪一般在10万元以上,事实上,他们不是资本所有者,而只是在某个营利性机构中担任一定的高级管理职务。这群人就是人们常说的“高级打工仔”,他们衣食无忧,通过按揭的方式都能拥有自己的住房和私家车。他们认为,只要足够小心并尽心尽责,那么保住饭碗、养家糊口基本上没有问题。
  然而,在他们看来自己承受着很大的压力,甚至超出了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当面临感情、经济、婚姻家庭、就业、学习及职业发展等诸多问题时,他们往往忘记了给予这些事件一事多解的机会。在遇到来自多方面压力的时候,人们应把多角度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迁移到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中去的。换句话说,即我们以主动适应的心态来引导事物的变化,并不断地改变自己,以更好地适应新事物和新环境。
  在现实生活中,尤其是一些年轻人由于涉世不深,自以为从书本上或从一件小事上得到了一点肤浅的常识,就看破了这个世界。可是,当他们自以为是地步入社会以后,才知道不是原来想的那么一回事,别人不买他的账。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缺乏主动适应性,即对事物的变化发动有积极影响的行动。所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多的是被动地响应外界变化。当变化来临时一旦过不了关,就只得被动受挫,长期积累就会导致心理脆弱。所以,一定要用主动的心态,迎接外界变化。
  一些自以为是的人遇事会有自卑感,怕自己做不好事,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往往选择放弃。对于那些自命不凡的人,往往会产生自卑的或逆反心理,不能从一题多解的思路去解决,也听不进不同的意见,总要自己去“尝试”才肯相信。如果一直这样走下去,结果将是可悲的,等醒悟了,已经时过境迁,连拐弯的机会都没有了。等一切机会都错过了之后,后悔也来不及。
  当你了解了这种情况之后,就应事先做好准备,锻炼自己的快速适应能力。如果你的适应能力很差,那你对世界的变化及生活的摩擦会很不习惯,但只要意识到了,还是有希望改善此状况的。保持主动心态,练习顺应时变得快速反映能力,不要将自己拘禁在惯有的固定模式中。那么,只要以主动的心态面对生活,你就会可以信心百倍的生活和工作了。
  心理小贴士
  当一个人以自己为中心时,他的心理上往往表现的极端。那么,只有你只有心理适应性强的时候,生活中就会“游刃有余”,各种压力也将能化之于无形。如果我们把自己置身于宽广的环境中,你的心情就会感觉到很愉快,这种精神品质有利于你的心理平衡与健康,是个生命力强的人。当心理适应性处于中等状态的时候,事物的变化及刺激就不会使你失魂落魄。一般情况下,你能对面前的问题做出适度反映,若事件比较重大或较为重要,你的适应期则要拖得更长。
  5.用心理学治疗失眠
  导致失眠的原因有很多,如心理、疾病、环境等多种因素,其中最常见、最有影响的是精神心理因素,75%~100%的慢性失眠者往往同时伴有心理障碍。因此治疗失眠,最重要的是从心理学角度解决问题。人生的成功与失败、快乐与忧愁、幸福与痛苦,都是由我们的心态所决定的。在痛苦、失败、忧愁的面前,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理智做事,这样我们才能点燃希望之火,才能拥有幸福、成功与快乐。
  造成失眠的心理因素
  一、越怕失眠越失眠
  很多人到了中年以后,由于工作压力比较大,失眠好像成了家常便饭。整天害怕自己睡不着,越这样想就越睡不着。这是现在大多数人都有的“失眠期待性焦虑”,通常表现为晚上一上床,就担心睡不着,逼迫自己尽快入睡,结果却适得其反。越怕失眠脑细胞就越兴奋,就越难入睡。保持良好的睡眠规律,不要担心任何有关失眠的问题,心静后,自然而然地就能进入梦乡了。
  二、多梦不是失眠
  可能大多数人都存在这样的疑问:天天晚上做梦,白天头总是晕沉沉的,多梦是不是也是失眠?其实,是这种错误观念使人产生焦虑、担心的。担心入睡后会再做梦的警戒心理,往往使得人睡得很浅,影响睡眠质量。其实,做梦不仅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而且是大脑的一种工作方式,有助于记忆、过滤无用信息,保证正常的效能。梦本身不具有伤害性,但是“认为梦有害”的心理却导致了失眠,从而让自己产生了更重的心理负担。
  三、自责心理易致失眠
  上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领导批评,严重者因工作失误使得公司蒙受经济损失,有的人晚上就会因心存自责而难以入眠。这些人往往会为一次的过失而内疚自责,并且大脑里常性地重复这件事,并懊悔当初自己没有如何如何办。
第一章 心理学,与幸福相关的科学 3
字数:5199 更新时间:2011-1-6 13:36:55
  失眠可能一直持续到夜深人静的时候,懊悔之情更重,大脑细胞持续兴奋,当然难以入眠,导致失眠更加严重。有类似症状的人应该意识到,事情既然已经过去,就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毕竟再多的懊悔也于事无补,只要调节好得失心境,睡眠自然也就会好起来。
  四、手足无措心理
  有些人遇到突发事件后,经常表现出手足无措、慌张无绪的样子,甚至梦中也会思考怎么做,当然就会导致睡不好。有这样的一类人,即使晚上睡觉也还是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始终处于进退两难焦虑无助的状态。那么,出现这样的情况时,就应该努力平静心态,仔细理清头绪,最好在睡觉之前不要过分考虑事情。目前,治疗失眠最佳方法就是采用药物疗法与心理疗法结合,通过心理医生的帮助找到病因,再进行相应的心理治疗、药物调理和仪器调节等综合疗法是很有效的。
  放平心态,安定生活
  提到失眠,可能大部分人都会把它和安眠花联系在一起,因为大部分人常靠吃安眠药睡觉。实际上,安眠药不能长期食用,否则人体会对其产生有依赖性、抗药性,剂量不断增加更有副作用。安眠药就是另一种“麻醉剂”,只能起到暂时缓解的作用,不能彻底治疗失眠。心理疗法治疗失眠症,方法简单易学,不需使用任何药物和设备,效果可靠稳定,不易复发,无任何副作用。采用心理疗法,不但可以避免药物引起的睡眠异常,而且还可以让你拥有一份好的心境。
  比如,有一个青年,他扬帆出海要到另一个地方去,但不幸的是,在船快要到达终点时,海上突然刮起了大风。船无法承受这么强大的风暴,在巨大的风浪中沉了下去,不过老天爷对他总算优厚,这位青年被风浪冲到了一座荒岛上。以后的每一天,他都翘首以待,希望有船来将他救出。遗憾的是他每天晚上都在无数次的失眠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所以他不再对此抱有希望。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砍来一些树木,简单地给自己搭建了一个躲避风雨的“家”。
  然而,有一天当他外出寻找食物时,忘记了熄灭家中的火,在他走后,一场大火顷刻间把他的“家”化为了灰烬。等他回来时,看到的只是滚滚浓烟消散在空中,为此他悲痛交加,充满绝望,他觉得上帝对自己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自己再也没法活下去了。第二天清晨,当他还沉浸在痛苦绝望中时,风浪拍打船体的声音惊醒了他——一只大船正向他驶来。希望总算到来了。
  这对他来说的确是一个意外,他被救了上来。他疑惑地问:“这么长时间了都没有人发现我,你们是怎么知道我在这里的?”搭救者说:“我们看见了燃放的烟火,料想这里一定有人被困,就顺着烟火把船开了过来。”青年听后,简直不敢相信,竟是那场大火救了他。
  虽然故事中的年轻人总是面临困境,但如果他总是消极,总是抱怨,那么他的一生也许就要在荒岛上度过了。其实想一想,人世间的许多事情不也是同样的意想不到和诡秘吗?恐怕他自己也没有想到,一场灾难居然招来了幸运之神。所以,做人做豁达乐观一些,虽然我们无法确知命运好坏,但我们可以安排自己的乐观情绪、改变自己的心理!
  其实,在生活中与其悲观看福不如乐观看祸。很多人在灾难面前,像患了近视症似得只看到祸害中的悲惨,无法从另一个侧面看到悲惨背后的万幸。然而,凡事有利必有弊,关键是在于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此则故事,教会我们做事情需要冷静地去准备,“积极”地去应对。所以,我们要有颗平常的心态,不要盲目地积极或消极,否则就会走向了各自的极端,使你的心理蒙受阴影。
  所以,当我们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时,就可以试着放松精神,排除一切杂念。把所以的感觉集中在放松身体的过程上,就会享受到平静而舒适的滋味。当然,这一过程做得越细致越好,达到放松的目的并不受时间的限制,关键是要体会到放松的感觉。
  心理小贴士
  治疗失眠可能采用心理暗示法,在放松肌肉时,默念某些话如“我累了,浑身都没有力气,需要休息”,“紧张消除了”,“松…松…松…”,“完全松弛了”等,有助于放松过程。尝试一下松弛疗法,其法妙不可言,你将不会再因入睡困难而烦恼。患者坚持1~3个月的时间,以便用心理疗法完全取代药物治疗,最终达到治愈失眠的目的。
  6.人人都害怕“失去大于得到”
  每个人都害怕自己失去的大于得到的。人生在世,总是会追求得不到的东西,总觉得那才是最珍贵的。对于已拥有的东西,总觉得不值一提。际遇的不同让我们生活有了贫富差距。但是,有的人生活清苦,感觉却幸福,有的人物质富裕却仍感苦恼。更多的时候,不幸福不是因为不曾遇到幸福,而是当幸福来临之时,自己却浑然不知。无论身边拥有多少羡慕的目光,不但不懂得珍惜已有的幸福,反而任由幸福从手指间白白溜掉,空留挥之不去的痛苦。
  人人都害怕失去大于得到
  在人生的长河中,有时会突然遭遇不幸,诸如亲人夭亡、家庭破裂、伤病缠身、事业受挫等。那么,命运之神在赐予你掌声和鲜花的同时,也会夹杂些凄风和苦雨,不要抱怨上天的不公,生活原本就是这样!面对突如其来的不幸,有的人屈服了、倒下了,而有的人顽强地搏斗着、抗争着、挺立着,最终勇敢地扼住了命运的咽喉。所以,我们要想用自己的双手重新开拓出一条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那么就必须做到坦然处世,这样才有可能使得自己摆脱不幸的折磨。
  祈祷幸运女神的青睐,做幸福生活的宠儿,是每个人都应有的美好愿望。但是,如果你的生活里闯进了“不幸”这个令人诅咒的恶魔,就得赶紧拿起摆脱厄运的思想武器。我们不能一味地埋怨命运的不公,更不能使自己陷入痛苦中不能自拔,怨天尤人不能消除痛苦,只会更添一份痛苦。
  生活也具有其双面性,应该辩证看待问题,一切厄运绝非没有希望,一切幸运也并非没有烦恼。当遇到一件倒霉的事情时,其实都给下一次的“起”积蓄着机会。不管个人、家庭、单位、国家等不可能永远处在一个顶峰,这是法则和规律。无论碰到什么事儿都不要怨天尤人。凡事都有平衡,我们要平静坦然地面对。
  当面对灾难时,要用主动、平静的心态对待,因为这种态度本身就有逢凶化吉的作用。当收获喜悦时,要保持淡然的心态,因为欢呼收割之前,必须流汗撒种。未经楷书的行书,不经火烧的陶瓷,不付出代价的捷径,是不可能有收获的。
  没有人能够决定这个世界,但人人都能决定自己的心态。世界上的每一个人,生活不可能到处都是鲜花,也不可能事事都能尽人意,造物主是公平的,因为这世界不是某一个人的世界,它不可能把所有的好事都降临在一个人的头上。
  人生路长远,不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与挫折,都不要持有消极思想,而是要及时地把自己心态调整到的最佳的积极状态。因为,消极心态在无意识中排斥财富、排斥健康、排斥快乐,使人愁更愁,苦更苦,它使人生黯淡无光;而积极心态却有着惊人的催人奋进力量,它能创造财富、创造健康、创造成功、消除烦恼、收获快乐,使人生多姿多彩。因此,要做一个胸怀宽广的人,笑看输赢得失,得意时淡然一些。
  坦然应对心理危机,走出困境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每个中国人都不会忘记这历史性的一刻,四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大地震,震感波及到了大半个中国,数以亿计的中国人都感受到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刻。人们难以想象在地壳之下是怎样的情形,但每个人都真真切切地看到了灾区的惨状,体会到了自然界巨大的能量所带给人们的无奈。一间间坍塌的房屋,一个个逝去的生命,一双双无助的眼神,一群群无家可归的人。这一切让每个国人心痛,让全世界人都为之心痛!
  是的,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人们还未来不及恐慌就已经陷入了一片黑暗中,生命在瞬间宣告了结束。它是我们中国人的生命严重的损失,但灾难不因我们的害怕而不到来。我们看到了,受灾人民对生命的无限渴望,他们没有被灾难打垮,他们勇敢地接受了现实。活着的人顾不上失去家人的悲痛,马上投入到救援的队伍当中,被压在建筑物下的人,相互安慰相互鼓励,甚至一起唱起国歌来为彼此加油鼓劲。
  生命,在那一刻显得如金子般珍贵。我们也看到了,全国人民对灾难人民表现出来的同情和帮助,一笔笔捐款和物资被紧急送往灾区,一个个关心的问候被带到灾区,为了表达对亡者的哀悼,中央政府做出了降半旗和哀悼的决定。我们也看到了,天安门广场聚集的人群迟迟不肯散去,他们含着热泪高喊着:中国加油!四川挺住!那一刻,人性的光芒照亮了整个中华大地。
  但即使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关心,还是无法弥补地震带给人们心灵上的震撼。经历过巨大的灾难后,灾区的人们一无所有,辛苦了大半辈子的血和汗随着地震一起消失了,这样的结果又有几个人能够坦然接受呢?于是,许多老人出现了心理危机,他们老泪纵横,许多孩子出现了心理危机,他们难以将脑海中的那一刹那抹去,就连年轻力壮的年轻人也出现了心理危机。有些人甚至在震后几个月还不能摆脱灾难的阴影,于是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来结束这些心理阴影。
  这对于灾区的人们来说,显然失去的远远大于得到的,甚至是对生命的一次毁灭。在人们的心理上无疑造成了巨大的创伤,但是,他们依然挺了过来,依旧跳出了心灵的门槛。他们勇敢地承受住了本不能承受的心理压力与恐惧,这一切,皆来源于心理的震憾与力量!
  是的,人生总要经历风雨,如果自己的心总是停留在中间的坎坷中,那么永远也不能见到雨后的彩虹。是的,只有坦然地面对这些危机,才是最好地帮助自己的方式。汶川是全国人民永远的痛,我们失去了太多。然而,现实无法改变,生活终究还是要继续,我们必须走出心灵的阴霾,对生活的光明未来充满希望。
  心理小贴士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期待得到更多的东西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去一些东西。人往往不珍惜已得的东西,却为他们的失去而痛苦万分。如果不懂得珍惜,就会轻易地失去所得,而这轻易失去的看似不值得珍惜的东西,往往就是对我们来说最珍贵的东西。既然我们都害怕失去的过多,那就好好珍惜眼前的一切,不要等失去而空悲切。
  7.奖励心理法,改变不良习惯
  大多数时候,我们会为某些遭遇感到烦恼和困扰,然而烦恼和困扰的也许并不是遭遇本身,而是我们心目中不良的心理反映。学习心理学,让我们对自己的情绪、感情、心理过程等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我们可以从自身反省,可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我们也可以用来帮助别人,也能治疗自己和他人的不良习惯。那么,想改变一个人的不良习惯,就对他的不良习惯进行奖励,是一种很好的心理促进法。
  改变不良习惯,就要用奖励心理法
  在一个幽静的小山村里,生活着一位智慧的老者。老者很喜欢恬静的独处时间。但不知何时起,他家门前的空地上开始喧闹起来。在空地中央有一块向日葵田地,孩子们都喜欢拿向日葵玩耍。自然那里就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正是为了这件事,老者发过火,撵过孩子们,但每每只能得来一时的清净,孩子们仍然是聚众嬉闹起来。这位老者可谓是想尽了办法,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老者把玩耍的孩子们招呼过来,并给他们提了一个建议:“看到你们玩儿得这么开心,我也很高兴。以后你们每来玩儿一次,我都给你们每个人发一块钱。”孩子们发现原本凶巴巴的爷爷突然变得和蔼,都犯晕了。但是为了能每天都得到那一块钱,他们还是高兴得去到空地上来玩。
  孩子们的这种生活没有持续几天,这位老者又向在院子里撒了欢玩耍的孩子们说了这样一句话:“孩子们,我手头的钱不多了,以后每天只能给每个人发五毛钱。”这样以来,孩子们都一脸不高兴地说:“太不像话了,我们为你劳动就只值五毛钱吗?我们才不会为那点儿钱来这里玩儿呢!”果然,孩子们不再到空地来玩了,老者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从此以后,老者又可以悠然自得的享受生活了。
  为什么与早先相比,多了五毛钱之后,孩子们倒是不来了?这个问题可以用“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来解释。“内在动机”是指由于活动本身来给人满足感和乐趣,从而促使人们从内心产生自觉的驱动力,驱使人做出相应的行动。“外在动机”是指由于外在的表扬或奖励等促使人做出被动的行动。起初,孩子们自由地在空地上玩耍,是出自于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后来老者用“发钱”这一奖励措施,把原本有趣的内在动机转化成了玩耍才能得到“奖励”的外在动机。最后,当“奖励”这一外在动机明显减少,孩子们对空地的兴趣也就自然减退了。
  这种效应由莱特实验得到证实的,他以幼儿园儿童为对象的画图实验。莱特把孩子们分为甲、乙两个小组,事先告诉甲组的孩子们画图有奖励,而对乙组的孩子们则只让他们画图却并未给予任何奖励。画完后,两个小组的孩子们都得到了奖品。一周后,得出结果:甲组孩子们的画图次数逐渐降低,而乙组孩子们却比从前更热衷于画图。
  那么,甲组的孩子们为什么失去画图的兴趣了呢?这是因为画图的“乐趣”转变成了“有报酬的活动”。所以,不要奖励孩子喜欢做的事,而要奖励你想改变的孩子的不良习惯。采取一种转换动机的措施就能调整孩子的行为。并不是只有给予“惩罚”的方法才能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第一章 心理学,与幸福相关的科学 4
字数:4141 更新时间:2011-1-6 13:37:11
  健康人生,从改变不良习惯开始
  现在生活、工作、学习的压力都在增加,如果我们处理不当,则可能会就此一生了。尤其是一些在校的学生,他们因成绩不好而产生自卑心理和偏激的行为习惯。因为自卑,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不想去学习,不想做作业,上课不听讲,因此成绩不好。然而,这些孩子又非常好强,就会思考在差的方面超过别人,因而在行为习惯上也就表现得更差。所以,孩子的健康未来,就要从改变他的不良习惯开始。
  我们可以采用激励的强化训练方式对他们加以矫正,还要注意改变他们的认知水平,调动其情感因素,以巩固辅导效果。在对孩子的整个辅导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培养其自信心、自尊心、责任感和成就感。首先要做的是矫正他们不正常的想法,可以通过交流、谈心的方式,让他们在关爱关注中敞开自己闭锁的心扉,让他们了解自己、接纳自己、并鼓励他们改进自己。
  其次,奖励可以配合其他教育手段。在工作中,我们通过表扬和奖励来激发孩子的自信与自尊。如:当他们在运动会上表现出顽强拼搏精神时,我们就号召同学向这些学生学习;当他们帮同学们扫垃圾物,主动帮老师做事时,我们可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们。
  最后,奖励法切不可急功近利。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要一步一步地来,并且在实施过程中要不断表扬他们所取得的进步,并不时的给他们点出错误,提出新的要求。可以制定一个可行计划。如果一切依计划进行,那么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还要配合学校老师和家长,只有二者达成共识才能更好地改变孩子的不良习惯。
  心理小贴士
  所谓“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二者之间也有一定的联系。内在动机注重因为兴趣而产生的主动的强烈动机,外在动机则强调以制定有回报的行动为目标而产生的被动的微弱动机。如果奖励由内在动机引发的行动,那么原本积极的内在动机就可能转变为外在动机。因此,当我们想改变自己或他人的不良习惯时,我们不妨试下鼓励的方法,说不定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8.良好的情绪,轻松的一天
  情绪好,不容易疲劳。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快乐是永远在你身边的,看你如何去把握了。想快乐就必须做出牺牲,也许人们在竭力寻找快乐,牺牲了一些本来就已经养成的习惯,或是某种特别钟爱的信仰。尽管这些东西曾经对你有多么的重要,但是为了自己的快乐,扔掉它们,也许你会过得更坦然、更幸福。因为,良好的情绪,是轻松生活的重要元素之一。
  控制心理,美好生活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身上都具有某种能力和力量。要想使得自己幸福和成功,就必须想办法去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由自己掌控的,为什么说一个表现一流的专业推销员会把推销做得好呢?因为他知道客户讨厌什么、平时最关注的是什么、并能为此做出一个令人很满意的答案。这就是心理控制术的方法所在。
  心理控制术不是水晶球的魔幻之术,更不是摇摆针的催眠意识。它并非一定意义上的自我意象的改变,而是运用自我长期以来的调节去改变个人身上的那些不足,并且抓住自己过去和现在存在的缺点。我们要努力的改变自己,及时地调控自己的心理,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控制方法。这不仅对个人心理的改善是有很大的帮助,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改变人生。
  巧妙地控制自己的心理,对走向人生成功之路很有必要。圣经上耶稣曾告诫人们:不要把新的布料补到旧的衣服上,或是用旧的、肮脏的装汽水的瓶子去装新配制的酒。如果用积极向上的心理作为补丁去补到人们陈旧的心理衣服上,结论也不会得到很好效果。因此,要巧妙的控制自己的心理,才能很容易地把一件事情办好。
  巧妙地运用心理控制术,将那些解决的事情委托给那些不被占用的部分,把需要解决的事情放下来,这样压力就会变得渺小起来。那么,那些不必要的苦思冥想的困扰也会烟消云淡的。控制自己的心理需要一定的方法,不要总是对别人的举动妄加指责,否则的话,不仅对自己形成了很大的压力,而且还会严重影响你的社会交际关系。
  良好情绪,轻松一天
  清晨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那么,良好的情绪是轻松一天的开始。在心理学上,良好的情绪是多方面的,然而我们通常指积极向上的心理。积极的心理学是指人们把使自己低落的关注点转向关注人类的优秀品质和积极力量上。幸福的人不一定在经济上很富有,一个穷人,他也可以是快乐的。积极乐观的人不一定有很多财富,但他们的生活一定是轻松愉快的!
  心理学专家曾经特意调查了一些中过巨额彩票的人,如果这些人的性格存有抑郁的情绪,那么,中奖后他只会快乐6个月左右,但6个月以后他们就会重新陷入抑郁之中,又一次变得不快乐。由此可见,金钱只能使一个原本不快乐的人在短时间内获得快乐与幸福。所以,从人的一生的角度看,金钱使人快乐的感觉是很短暂的。
  据相关研究调查表明,拥有积极情绪的人比一般人更能忍受痛苦的折磨。一个将手伸进零摄氏度以下冰水中的人:在冰水中普通人伸手,最多只能忍受60~90秒,但在积极情绪测量中最出色的人,得分最高的人,或者一个具有积极的情绪的人,往往能忍受的时间会更长。由此可见,心理状态好的人会比消极抑郁的人更具有忍耐力!不但在这些方面,在其他方面也是如此,例如,快乐的人比别人更喜欢与人交朋友,独处会让他们感觉不快乐。他们愿意主动接触陌生人,与人为善,愿意帮助他人,更具有利他主义精神;他们更关心周围的人,并且而很少计较自己的得失。
  世界上70%的人都是悲观的,他们总是认为别人比自己乐观。经心理学家表明,乐观的人寿命更长,他们曾经特意测试了80个心脏病人,27个被测试为最悲观的病人中,有18个人没有经受住第二次心脏病发作而去世了。然而,19个被测试为最乐观的人中,只有一个在第二次心脏病的发作中死亡。由此可见,乐观是抵抗疾病的第一道也是最强悍的防线。
  积极心理学从传统心理学的角度上出发,它主要研究人们在生命中最不幸的事件,从而改变到研究生命中最幸福、快乐的事件。从主观体验上看,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积极的主观体验,主要探讨人类的幸福感、满足感、快乐感,从而建构未来可行的乐观主义态度和对生活的忠诚度。
  对于个人成长来讲,积极的心理学主要提供积极的心理特征,如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等。积极地看待事物,才能创造和拓展的勇气,积极的人际关系,才会让你对自己的人际有新的审美体验。积极的心理素质还包括人的社会性。作为一个人的美德,就是体现本人的诚实守信,博爱,利他行为,对待别人的宽容,接纳和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拥有良好的情绪,才能轻松自在的度过每一天。心理学研究表明,社会上多数乐观的人在工作成绩和社会地位等各方面均强于悲观的人。积极乐观的心态是可以培养的,对于消极悲观的人来说,可以通过专业心理训练转化成为积极而乐观的人。
  心理小贴士
  爱因斯坦之所以能做出那么伟大的科学成就,就是因为他具有超强的心理因素,这些都源于他平时爱想象的缘故。一个人的心理因素把握好了,那么他就会朝着一个方向去努力,这样他也就会有机会凌驾自己的知识,把自己的经验等总结归纳起来。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可避免总会遇到种种压力。压力已经成了当下的流行词汇之一,人们已经将担忧、焦虑、失眠作为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们并且加以接受,这就是一个人承受心理能力的力量!
  9.放下心理包袱,直至成功
  放下心理包袱,就是对我们人生重担的一种释放,是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常记在心的一句话。事实上,我们所处的生存空间正在被无限压缩。20世纪70年代的时候,欧美一些未来学家曾经预言:“当人类跨入2l世纪时,每周的工作时间将压缩到36小时,人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提升自我,休闲娱乐。”那么,这么多的休闲时间内,若我们再背负着那些心理包袱去工作和生活,那么我们何以成功,何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
  放下心理包袱乃成功关键
  如果一个人本身就有很强的实力,再加上超常的心理素质,这无疑是最完美的心身组合。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人,能在同等条件的竞争条件下比对手获得更多的机会。美国一位专家曾经对85位事业有成的企业名流进行过调查研究,归纳出他们具备共同的“超强心理特征”。那么,超强的心理素质,即是指宠辱不惊、物我两忘;不喜形于色,极少在人前抱怨、发牢骚。那些勇于放下心理包袱的人,总是凭坚韧不拔的意志摆脱困境,直至最后的胜利。
  罗·克拉克,是60年代澳大利亚著名的长跑选手,曾19次打破男子五千米和一万米的世界纪录。然而,出乎人们意料的是,他却在两届奥运会上遭遇滑铁卢,仅获得一枚铜牌,克拉克也因此被戏称为“伟大的失败者”。不仅是克拉克,历届奥运会中,l/3以上公认的实力最强者并未登上冠军领奖台,这成了体育界有名的“克拉克现象”。“克拉克现象”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素质的失败。
  又如,一位曾成功从火海中逃生的老人,人们对他的生还感觉十分奇怪。当时,一家剧院突发火灾,惊慌失措的人们争先恐后朝出口处的两扇大门挤,结果门被人流封死了,许多身强力壮的小伙都未能逃出来。而这位老人见势,便知从大门逃生无望,干脆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火势的位置及走向,随即作出一个大胆的决定:迎着火海绕过去!果然,他在火场的背面发现了一个小缺口(也是他生命的出口)。这位并不具备超强的体力,但凭着丰富的经验及过人的心理素质,最终赢得了命运之神的垂青。
  所以,只有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以轻松的心态面对每一天的生活。这非但是古人的警戒,也是提醒我们具备良好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如今在升学、就业、工作、竞争等多重压力的排挤下,成功心理学将倡导的是“轻装上阵”,就是设法让当事人临阵之前进行心理减压、放下思想包袱。我们要知道:实力的“灵魂”,总是在“减”的过程中展现;成功的奇迹,往往在“放”的不经意间发生。
  挑战一些不可能的事情
  美国哲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应该每一两天做一些你不想做的事,这是人生进步的基础和上进的阶梯。”有句话说“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用辩证法的观点来看,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质变。所以,我们不能奢望自己的进步能够立竿见影,只要每天进步一点点就行了。每天都挑战一些不可能的事情,就是“逼”自己提升心理素质的办法之一。
第一章 心理学,与幸福相关的科学 5
字数:3229 更新时间:2011-1-6 13:37:24
  进入21世纪,大部分人的工作时间在无限延伸,甚至超过了72小时,然而有不少人被市场无情地淘汰了,为什么?就是因为他们不具备超强的心理素质。对于有意识增强自我心理素质的人们来说,他们会勇于做一些挑战性的事情,这样的话,自然而然也就提升了心理素质与适应能力。在这样一种社会中,如果你不能够放下心理包袱,勇于挑战一些超越自我极限的事情,那么你就有可能会被社会所淘汰。
  三年前,有一位在某大型通讯企业中担任销售经理的人才,三年来,一直忙于日常事务,在“干杯”声中翻过了日历。然而,这三年的每一天中他总是顶着许多的心理压力,并且一直为这些压力所困扰,自然,工作效益也不会有所进展,反而,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今,他的下属学历和能力都比他高出一筹,并且在数年的商海中获得了积累,销售业绩惊人,于是,公司就迅速淘汰了他,最后留给他的是岁月的蹉跎与时光的惋惜。
  这就是现代的职场进化论,由此可见,如果一个人不肯放下心理包袱,并且整日被困惑所缠绕,那么,他的位置终究有一天会被别人所取代。
  调整心理,改变生活
  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总爱追求幸福的生活。那么,什么是幸福的生活,什么是高质量的生活呢?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于把思想和感情叫做“心”,把条理和规则叫做“理”。所谓心理就是心思、思想、感情的总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我们通常所说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以及个性等都是心理现象。个性就是自我,这是一个很抽象的名词,它是随着自己心理的成熟逐渐体现出来的东西,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逐渐体会出来的东西。
  人类有着普遍的渴求,被爱、被承认、被关注、被认同、被肯定、被理解,这些渴求被满足了,人就会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幸福的感受才会更强一些。如果这些渴求不被满足,我们就会影响到对幸福的感受。
  一个人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否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并以足够的信心和勇气去处理一切,心平气和地面对一切,在社会中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心理犹如一把弦,弦松了紧了都要变调,只有不失时机地加以调整,弦音才会恢复纯正。当我们的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时,我们才能在社会中左右逢源,这样许多棘手的问题也便迎刃而解了。
  心理学讲究的是一种“悟”性,改变一种想法就可以改变一种行为,学习心理学可以改变原来不成熟片面的人生观,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可以使将来的行为变得更理智,生活更加快乐幸福!通过不断地调整心理,产生良好、合理的情绪,才能让我们与成功更加接近。人非圣贤,我们惟有正视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勇于放下那些负累身心的包袱,我们才能轻松走人生路!
  心理小贴士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换言之,人正因为有缺陷,才不能做到完美无缺。人的烦恼可能随处可见,人们为了掩盖自己的不足,不得不做出很多力不能及的事情,为此,人们得到了很多烦恼。但是,我们应该明白:“企者不立”,踮着脚尖走路是走不远的,久而久之,灰心、失望、自卑等不良情绪就会来光顾于你。因此,我们只有放弃那些心理包袱,才不会痛苦万分,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才能走健康人生路。
  10.要想收获更多,意味付出更多
  收获与付出本是一对反义词,但二者却有一定的联系。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如果一个人想得到的更多,则意味着人需要付出的更多。然而,我们的心理总会在这两者之间波动不安。俗话所:“付出才有收获”,而收获的多少还是在于自身,所以不要给自己找客观原因,要学会勇敢地面对现实。当然,出错也是人生之常事,但千万要记住:只有付出才能收获,没有不劳而获的美差事;要想收获更多,你就要为之付出更多。这也是常人所应具备的心理素养!
  先学会付出,才可能有收获
  时光匆匆而过,世间许多美好的东西不是我们双手所能把握得住的。也许,当我们回想往事的时候,心中多少会有一些感慨,总会衡量一下付出与收获的比重。其实,没有付出就难得收获。正因花木兰敢于代父从军,才收获了满城凯旋;正因勾践肯于卧薪尝胆,才收获了十年后的胜利;正因孙膑肯于付出双膝,才收获了大败魏军的胜利果实,正因革命先辈们洒尽热血,才换来了中国的大统一……那么,当你今天想得到收获时,你是否会反思自己昨天付出了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你或许会付诸以笑,或许继而深沉。有些人为学业曾敦敦不倦,但收获的还是无功而返;有些人潜心研究而付出了半生的心血,结果却无果而终……总之,不论是生命的挫折、坎坷曾给你带来多少的不幸,还是你曾为了自己的理想付出了多少心血,你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付出是收获的前提,没有付出就谈不上收获。如果你付出了,结果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过程不也是一种收获吗?
  付出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付出是绝对没有收获的。这就好比播种,你没有播种,怎能在收获的季节看到丰硕的果实呢?如果你想收获更多的果实,就意味着你要播种更多的种子。是啊!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当你知道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也就不会那么期待付出后的成果如何了,况且那似乎已不再是你关心的问题了,毕竟旅途的风景也是一种收获。所以,只有先付出了,最后才可能有收获。再说了,只要自己曾经尽力地付出过,又何必看重收获的多与少呢?由此可见,这正是体现人们衡量付出与得到的心理差异!
  若想收获更多,则你需付出更多
  常言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是啊!付出就一定会有收获,哪怕仅仅是收获幸福的感觉。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付出与收获很多时候是不成正比的。人们之间存在着太多的不同,正因为人与人之间有区别、有差距,社会才有了美与丑,才有了正义和邪恶,才有了那么深的隔膜。我们为了得到的更多,可能付出了太多太多,也许你会担心自己的付出会被人所嘲笑,其实,从内心深处而言,无论什么样的付出,它都是一种幸福的体现!
  当然,有时自己的一腔热血换来的却是付诸东流,从心理上来讲,的确让人心痛不已,也难免让人有些失望。这时候,我们应该从心理上痛定思痛,也许是我们付出得不够多,也许是付出的方式不对,也许我们根本就不懂得如何去付出?只有在心理上找到一个平衡点,才能使我们心平气和地做好一切事情!
  其实,付出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伸出一双温暖的手,幸福的人就多了;奉献一颗真诚的心,孤独的人就少了。前人种树,后人纳凉,付出不一定要有所收获!
  想必大家都知道“腊八粥”,但却不知道它的来历。据说在一户勤劳的家庭中,一对夫妻俩勤勤恳恳,创下了一份份的遗产。他们一天到晚的劳作着,过了几年家也就富裕起来。但是,这夫妇俩却十分溺爱自己的儿子,孩子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父母由衷的关心,促使他养成了懒惰贪吃的坏习惯。
  不幸的是,老两口去世后,儿子和儿媳便成天吃喝玩乐。饿了吃父母留下的粮食,冷了穿父母留下的衣服,过着神仙一般的快活日子。但是,许久之后,也就是腊八这天,他们只剩下一碗粥,他们喝完这一碗粥之后,没过两天,俩人就活活地被饿死,冻死了。
  由此可见,在生活中,懒惰的心理不能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付出或许没有收获,但不付出就更没有收获,因此,只要肯于付出,就不会没有吃不完的饭,没有穿不破的衣,“腊八粥”中懒夫妇的下场也就是不劳而获者心理的下场。
  其实,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着一架衡量得失的天平,它是劳动者惟一的法门,只有付出了血和汗,我们才能得到心理上的洗礼。所以,每个人的心理天平不能失去平稳。在现实生活中,不劳而获的事情不过是一种偶然,不付出便想得到收获是永远都不可能实现的事情。
  心理小贴士
  不劳而获与劳而不获是一个鲜明的对比。当今的社会是一个讲究真才识学的年代,如果你成天瘫坐着,不工作,不学习,只享受,那钱财会从天而降,绝对只是你的黄粱一梦。如果所有人都希望过充实的生活,就必须认真工作,充分利用我们的大脑和双手。人生本就是付出与收获的集合,只有付出智慧和汗水才能收获美好的人生。
第二章 做人心理,左右逢源受欢迎 1
字数:5282 更新时间:2011-1-6 13:37:37
  不管你从事哪个职业,没有谋略的心理,做人是不成功的。做人如果没有“心理想法”,就会四处碰壁,孤立无援;做事不懂“心理规律”,就是稀里糊涂,深陷绝境。成功要有智慧,治国要有方略,打仗要有计谋,下棋要有心计,然而做人想要左右逢源,则需要“心理应变”。
  1.察言观色,改变自我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人面对不同的人,都能够用不同的交往手段轻松自如地与之交往,而有的人却不会这样。这是因为前者懂得察言观色的道理,知道如何观察形势,知道怎样才能“投其所好”,所以,他们在社交方面总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这其实是做人的心理。察言观色可以让你更加自由的处事与做人。
  察言观色,其实就是要求人们如何通过观察对方的言行和脸色而猜透本人的心理,并且明白对方的一个眼神代表着什么样的心理,对方的一个动作意味着将要做什么,对方的一个细微的脸部变化暗示其发生了怎样的心理变化。察言观色是一切人情交往的基本技术,也是最基本的心理应对技巧。不会察言观色,你便不懂得怎样把握自己的人生舵柄,你的人生也将预示着走荆棘之路。
  学会察言观色
  察言观色的字面意思就是观察别人的脸色,领悟别人语言中的真正含义。这是为人处世的必备手段和方法,也是一个人重要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应变能力的体现。比如说,听了别人讲过的一段话,你可以猜测出别人为什么这么说,这么说到底有什么韵味……在思考这一系列问题的同时,也是一个自我心理思考的过程。
  学会察言观色,就是要学会怎样看透他人的思维,看透他人的心理。察言观色的基础是一个人的直觉。一个人的直觉虽然敏感,但却容易受到外界的蒙蔽,从而干扰自己的内心对一件事情或者一件事物所做出的客观评价。
  一个人的言辞可以透露出一个人的品格和习性,一个人的眼神可以展现一个人的内心的心理活动,甚至一个人的衣着、坐姿及手势都可以在一定的情况下告诉人们,其人此刻内心正在进行怎样的心理活动。出色的心理学家能够看到他人内心的思维转变,能够猜测到对方下一个念头想到的是什么,这就是心理学中的“读心术”。
  察言观色其实是“读心术”的一种应用。一个人如果不会察言观色,那么他就不会明白他人话语的弦外之音,也就不会猜测他人这么说到底有什么企图。如果学会了察言观色,你就可以找到他人产生这种想法的根源,找到你应对他人心理的技巧。
  如果将“观色”比喻为查看天气,那么看一个人的脸色就好比“看云识天气,这其中有着深奥的心理学知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把自己的内心活动展现于其脸上,而是他们用心理战术法来极力遮掩自己的内心想法,并且往往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是“脸上笑容,心里泪水”。外表让人看起来这些人很开心,其实他们的内心却是十分地痛苦。
  学会察言观色,就是要求我们灵活地应对不同的场合。当一个人同你谈话时,你的眼睛并不应该“四处飘动”,因为你要想了解到对方的内心想法,那么你必须从对方的眼神或者面部表情上洞察其人的心理变化。
  如果有人在跟你谈话时,对方的眼睛总是往其他地方看,同时说话也显得心不在焉,这就表明你的来访打断了对方正在做的事情,因为,此刻对方的内心还在惦记着这件事情,虽然他在同你谈话,但他的心并不在你们谈话的内容上。所以,你就应该学会明智地处理这种场合,停止自己的说话,并向对方说:“您最近一定很忙,那我就不打扰了,过一段时间我再来拜访。”
  此时当你起身告辞时,对方定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你的身上,并且将全部的心思放在送客上。虽然你走了,也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但对方会对你的做法感到感激,下次谈话的时候他定会非常的合作,因为你懂得“察言观色”,懂得别人心理上的内心活动!
  曾有一个人不懂得察言观色。这个人经过多次的科考,最后终于谋得一个山东县令的职位。当他去拜见自己的上司时,却不知该说些什么。
  互相沉默了一段时间,此人忽然问道:“敢问大人贵姓?”上司很吃惊,但还是回答了。这个县令思考了一会儿,对上司说:“大人的这个姓氏在百家姓中可是没有哇!”上司很惊异,说:“我是旗人,汉人的姓氏里自然没有这个姓氏。”县令便立刻站了起来,问道:“大人您是哪一旗的?”上司答道:“我是正红旗人。”县令借口说道:“正黄旗才是最好的,大人您怎么不是正黄旗的人呢?”
  上司很生气,问道:“贵县您是哪的人?”该县令答道:“卑职是广西人。”上司说道:“广东最好了,贵县怎么不是广东人?”县令大为惊讶,此刻才发现上司已经是满脸怒气,于是赶紧出去了。
  翌日,他收到上司的文书,命他会学校任职。
  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在于这个人不会察言观色,不懂得人与人沟通的心理战术。
  改变自我,重塑自我
  察言观色不是一种嘴皮子上的功夫,它需要联系和熟悉。一个人若想学会察言观色,就应该改变自我,塑造新的自我。但怎么做才算是改变自我,才能学会察言观色呢?
  首先,改变自我就要学会捕捉他人的“弦外之音”。捕捉他人的弦外之音就是要明白他人说这话的深层意义,有些话不要意味是简单的字面意思,如果你具有心思的话,那么你会听出他人的弦外之音,从而避免自己做错事,避免自己遭受意外的伤害和损失。
  要学会捕捉他人的弦外之音,你要改变原本不懂得思考的自己。在与人谈话时,一定要转动大脑,理解别人所说的话的真正含义。有时候一个人内心的思想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表露无遗,因此在与人交谈时,要多留心,从谈话中探知他人的内心世界。
  其次,要改变自己以往的性格和脾气。察言观色需要一个稳定的心理环境,如果你的情绪时刻处于一种激动的状态,那么你是不会有心思去思考他人的心理活动的,因为此刻你无法控制住你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
  当你想发脾气的时候,你要想想这么做的坏处,然后再找到自己产生这种情绪的根源,搞清楚自己当时是怎样的心理活动,防止以后频繁地发脾气。如果你是一个性格很执拗的人,你也应该改一改。因为执拗的性格会让你陷入自我当中,从而不会顾及到他人的感受,更不会有心思去思考他人的心理活动了。
  再者,要学会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比如你同一个喜欢音乐的人一起喝咖啡,你就不应该跟他讨论经济学的知识,那样只会让别人对你产生厌烦的情绪,当你意识到他人的这种情绪时,应当知道适可而止了。
  如果你对自己眼前的这个人并不熟悉,也不知道对方喜欢什么,那么你就应该试着用不同的谈话内容来交谈,同时也要观察对方在交谈时的脸色和语气的变化,因为这些可以告诉你这个人此时是讨厌你的谈话还是喜欢你的谈话,从中得知他人内心的真实想法。
  心理小贴士
  察言观色是一种为人处世的技巧,也是一门学问。一个人一旦学会了察言观色,你就会有种话未说,便知其意的感觉。这也是察言观色的心理作用。人的心理会通过人的表情和语言表现出来,所以人们应当学会察言观色,懂得察言观色的心理方法和作用。这样,你就不用费尽心思地去猜他人的“内心”了!
  2.宁缺毋滥,拒绝狐朋狗友
  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由此可见,朋友对一个人而言有多么的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朋友,也有自己的交友原则,有的人只结交“精英”,而有的人却结交那些地痞流氓;有的人结交忠实敦厚的人,而有的人却只结交奸邪狡诈之人。这就是人与人的不同。不同的朋友对自己的影响也就不同,有的可以有益于你的人生,而有的则是在败坏你的人生,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与人的心理是相互受到影响的。由此可见,每个人在交友时要有一个准则,那就是宁缺毋滥,拒绝狐朋狗友。
  一个人如果孤孤单单地走过自己的人生,这样的人生无疑是最悲哀的人生。不管自己的人生是否平坦,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朋友,在自己忧愁郁闷的时候,能够有人听听自己的诉说,能够有人为自己的人生指点迷津。但是,这并不是说任何人都可以做自己的朋友。朋友是那些在幸福的时候可以一同分享,在痛苦的时候也可以一同度过的人,是那些与自己的人生和品德有帮助的人。如果你的朋友没有一技之长,只是意味地利用你,只会让你沾染恶劣的习气,这样的朋友宁可没有。
  交友要有选择性
  培根说:“人生在世,得不到友谊的将会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谊的社会则是一片繁华的沙漠。”这句话就告诉人们友谊在人的一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友谊可以给人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友谊还可以带动人内心努力的动力。虽然友情重要,但交友应当慎重,要有一定的选择性。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友谊在某种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内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种满足让人们对自己更加自信。但是,如果交友错误,那么这种认同感和归属感就会发生偏差,在友谊的浓热期虽然没有任何的破绽,一旦出现问题,这种缺乏质量的友谊只会增加人们内心的伤痛,在心理上必将承受巨大的由此带来的压力。
  如果交友正确,那么正确的友谊会朝着良性的方向发展,不仅与当事人无害,反而会有利。高质量的友谊不单单可以满足人们内心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可以让人们在这种友谊中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认识人生。
  真正的友谊并不是轻而易举就可以得到,它需要人们精心地长时间地培育,只有经过了相识、相知的过程,友谊之花才会在二人之间绽放。如果一个伤心的人把自己的悲伤告诉了自己的朋友,那么他的忧伤就会变成一半,原因是朋友帮他分担了一半;如果一个人把自己的快乐告诉了朋友,那么他的快乐就会加倍,这是因为你的朋友因你快乐也得到了快乐。
  当你的朋友分担了你的忧伤时,你的内心因为忧伤的事情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就会得到缓解;当你的朋友分担了你的快乐时,你的内心的快乐也会感染你的朋友,你的情绪也会影响朋友的心理活动。
  所以,一个人需要友谊,但友谊的建立要有选择性,换言之就是交友要有选择性。盲目的友谊未必会成功,未必会对自己的人生有帮助,未必能够让自己的心理得到安慰。聪明的人在寻找自己的友谊时,是不会随随便便找一个人就当作自己的朋友的,而是选择与自己兴趣相投或者让自己的心理可以得到某种慰藉的人来作为自己的朋友。
  交友要宁缺毋滥
  人们在寻找自己的友谊的过程也是在满足他人寻找友谊的过程。在当今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更为迅捷,更为频繁。有的人虽然与你零距离接触,但心灵却与你相隔十万八千里,这种人并不适合作为自己的朋友,或者只能算是“酒肉之交”。
  交友宁缺毋滥,就是要保证自己交友的质量,要让自己的心灵依靠得到充分的保障。有的友谊是建立在温饱关系基础之上的,当你二人衣食无忧时,你们是没有“心灵隔阂”的朋友;在生死存亡之间,它便会将你们的友谊践踏地粉身碎骨。有时候,某个人在你眼中是最佳的朋友,他可以看懂你的心,知道你的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是你的“生死之交”。
  真正的生死之交不但能够读懂你内心的想法,读懂你的心理,他还知道如何安慰你的受伤的心灵,驱散你心头的阴霾。不管你的想法有多么的拙劣,不管你的行为有多么的幼稚,他都不会嘲笑你,而是尽自己的努力来维护你的尊严。
  寻找自己的友谊,需要选择性,不要因为一时心灵上友谊的空缺就随便找一个人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白,或者同时有很多朋友,就像在踢足球一样,有多个“替补队员”。有这种心理的人应当立刻打消,不要以为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满足自我的心灵。
  交友宁缺毋滥,需要有一定的标准。没有标准的交友只会让自己的心灵更加的疲惫,甚至使自己的内心失去阳光的色彩。所以,学会拒绝,就是学会拒绝狐朋狗友的感染,或许这些人根本称不上是朋友。狐朋狗友不仅降低了你友谊的质量,它还让你的心理活动产生巨大的波动,更会让你的人品和心理品质发生巨大的改变,甚至让你迷失了自我。
  在选择朋友的时候,要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格林伍德就曾发出感叹:我宁可独自一人,也绝不会与那些庸俗卑劣的人为伍。显然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一个人与其与那些狐朋狗友在一起,倒不如独自一人孤独、安静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因为这样的人生或许还可以保持纯洁。
  所以,不要轻易地把别人当作自己的朋友,也不要轻易地放弃原本可以建立真正友谊的机会。志同道合的人会有同样的心理感应,会彼此感应到对方的心理活动,而那些狐朋狗友对你的心理感应是不会有所共鸣的。真挚的友谊不仅仅是喜好的交流,同时也是心理的交流。
  另外,每个人都可以吸收他人的思想和模仿他人的行为,如果你的朋友拥有某种不良癖好,你会极易受到影响,会在不知不觉中染上恶习。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这个意思。如果在你的周围都是一些卑鄙小人,都是一些狐朋狗友,那么你也不会高尚多少,你的心灵也不会得到纯净。如果你与高雅之人为伍,那么,你的心灵便会得到甘霖的滋润。
  宁缺毋滥,拒绝狐朋狗友,这是交友的根本原则。
  心理小贴士
  如果你的周围都是一些不值得交往的人,那么你要注意了。不要将这些人作为你选择朋友的对象,他们不但不会满足你心灵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还无法与你相同的思想和思维模式,没有共同的沟通语言,所以,遇到这些人的时候,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心灵受到玷污的话,就要远离,而不是靠近。友谊是需要质量的,交友也要学会宁缺毋滥。
第二章 做人心理,左右逢源受欢迎 2
字数:5247 更新时间:2011-1-6 13:37:49
  3.利益历来都是人心的试金石
  从古至今,利益一直都是人心的试金石。一个人对你的友谊是否忠诚,用一定的金钱你就可以检测出来,但检测出来的结果往往会让人们接受不了,因为这些人曾是他们“最好的朋友”。其实,真正的朋友是不会因为利益而出卖自己的朋友的。有的人在贫穷的时候可以做到与伙伴情同手足,一旦有了地位,得到了利益,他交友的观念便发生了变化,你不再是他的“知己”了,反而成为了他的累赘。
  一个人一生不可能只有一个朋友,但朋友与朋友之间还是有差别的,而且同样是至交的人也是不同的,总的来说就是朋友之情有厚薄之分,朋友的心灵也有正邪之分。有的朋友的心灵是纯真无邪的,而有的则是隐藏着真实的自己。他们总是用表象迷惑他人,但是一旦遇到与自己的利益有关的问题时,他们的本性便会暴露出来。这就是利益的好处,它可以告诉你,你所谓的“朋友”到底是不是真正的朋友。
  人心是变幻莫测的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有不同的生活目标,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所以,每个人的心理也会有所不同。因为社会是个大熔炉,在这个大熔炉中,每个人都避免不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在这些影响的作用下,每个人的心理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基于人们的心理基础是不同的,那么,在社会的作用下,每个人的心理最终所成长的效果也就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人心是变幻莫测的。
  每个人都有朋友,但朋友之间的感情深度却是不一样的。春风得意的时候,大家互相礼尚往来,互相给予关照;但如果有了磨难,那么有的人则会因为不同的心理而做出不同的决策,也许这些决策会让你陷入到困境中,严重的会让你受到巨大的打击。所以,有的人开始对自己周围的人有了戒心。
  当人们面对即将归属于你的利益时,有的人会表现得很平淡,有的人则是很兴奋;有的人趋之若鹜,有的人冷面相对,这些人在面对利益的时候,均以各自不同的心理来看待眼前的利益。然而变幻莫测的人心让人们看不到这些不同表情的后面所蕴含的内容。
  人的心理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基础是不同的。心理的不同导致人们考虑问题的方式也就不同,在面对利益的时候,这些心理会检测出人的本心。这些本心就是变幻莫测的人心。
  有的人在这件事情是表现得很热情,但在另外一件事情上却很冷淡,这些都是由他的心理所支配着。俗话说“人心是善变的”,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人心善变的特点。不要用你一成不变的心理去考虑他人善变的心理,否则你极有可能会掉入善变心理的漩涡当中!
  利益是人心的试金石
  虽然人心都是变幻莫测的,但它们依然躲不过某些东西的考验,比如利益、权力、官位等等。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在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便表现出了自己的真面目。所以,人们常说,利益是人心的试金石。
  有的人在自己一无所有的时候自觉毫无自尊和地位,此时可以同自己的穷哥们儿同甘共苦,甚至连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路都一样。一旦自己的地位上升了,便会摆出财大气粗的一面,交友的观点也会随之改变,过去的“好友”在利益至上心理的支配下,便成为了个人的“累赘”。随着心理的变化,他们对带自己昔日好友的态度也在一点一滴的改变。
  曾有两个战士在战胜时期同甘共苦,后来其中的一位因为犯错而离开军队,在文革中他的过去便成了“严重的历史问题”,因为这个原因他便被错误地批斗。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找昔日的“好友”为自己作证。而这个战友竟然害怕受到连累,拒不见他,并且扬言说不认识他。面对老友的态度,老兵落下了伤心的泪水。人心哪!这就是人心哪!老兵的心在呐喊。
  面对上述这个问题,在保全和受伤中间,注重利益的人通常都会选择保全自己,而那些看轻利益的人都会宁愿受伤也要帮助自己的好友。此刻,在利益的面前,人心的真伪就表露无遗了。所以,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用你的心理和思维去思考他人的心理和思维,因为你的思考极有可能会与现实有一定甚至巨大的偏差。
  在利益面前,各种人的灵魂会不自觉地暴露出来。有的人在自己的利益没有受到损失的时候,还可以同你称兄道弟,一旦他们的利益受到损失了,他们就立刻转变,唯利是图,将昔日的友情抛到了九霄云外。因为他们的心已经被利益所充斥,根本容纳不进去其他的东西。
  有的人追逐利益,其实这是一种满足自己心理的一种行为,有的人可以用其他的东西来满足自己心理的需求,而有的人只有利益才会让他们的心理饥饿感得到满足。这就是利益对于那些人的作用,想到这些,也就不难理解,他们在面对利益的时候背叛自己好友的心理状态了。
  但不管怎样,在这个世界上还是重情的人多,他们在利益面前,不为利益所动,总是能够坚持着自己的人生底线,不会让自己走入心理的误区,无论眼前的利益有多么的诱人,他们都会用同样的心理来对待。
  “人”虽然只有两笔,但这两笔却很难有人工工整整地将它写出来,要么歪歪扭扭,要么笔画的力度不够,要么笔画不到位。做人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很出色。你到底是不是出色的人,利益会告诉你答案,千百年来这颗“试金石”从来就没有失误。
  心理小贴士
  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对你的真心,你可以借利益来检验他。人的心理都是会变的,过去的真挚情感不代表眼前的一切,人心会变,所以,它面对利益的反映也会改变。如果你想知道你的周围的人是怎样的心理,你可以借助利益来找到答案。
  4.冷静对待“酒后吐真言”
  酒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饮品,有的人为了它不顾一切,而有的人却对它避而远之。有的酒量有限,有的人酒量却出奇的好,称得上“千杯不醉”。不过有的人却还是醉了,并且在醉的时候丑态百出,胡言乱语,但这些“胡言乱语”却总是会让身边的人有所触动,所以,人们将这些“胡言乱语”称之为“真言”,故有“酒后吐真言”之说。
  曾有人这么说,爱喝酒的人最有发言的权利。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们承担了太多的生活压力,但又无处发泄,所以他们只能借助于喝酒的时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和心情了。对于那些酒量不好的人而言,总会在喝醉酒之后无意识地讲话,他们讲话的内容要么是无心的,要么是平日的积累,总之,他们醒过来之后,就不记得自己曾经说过什么话了。
  酒后是否有真言
  也许很多人都经历过有人酒后说话的场景,对于这些酒后说的话人们都在质疑:这些酒后说的话可信吗?
  其实,酒后说的话并不都是可信的,有的话可以相信,有的则应该当作一则笑话一笑而过。酒后说的话是因为人们平日里生活压力大,但苦于没有可以发泄的对象和时机,所以,他们总会把自己内心的不满、郁闷、痛苦等消极情绪隐藏在自己的内心,为的就是不让外人看出来。但凡事都有一个“度”,一旦过了这个“度”就会出问题。
  出问题的形式一般都是以发酒疯的形式出现。这是因为人们在酒精的作用下,大脑对自己神经的控制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大脑中的思维出现了混乱,以至于讲话也出现了混乱。但这种混乱不是好无缘由的。人们总是会在这个时刻将平日的消极情绪借机发泄出来,但这种发泄不是有意的,而是无意的,当事人对自己当时的心理以及行为都无法掌控。
  此时的人所说出的话是真言。因为酒精给他们提供了发泄的勇气和机会,心中的不快发泄出来后他们的情绪就会归于平静,那中消极的心理就会消失,重新出现的是乐观开朗的积极情绪。
  不过有的人酒后说的话并不是真言,甚至他们说的话可以说得上是“胡言乱语”。这种人多是原本就经常醉酒的人,醉酒说胡话也就成为常事,他们所说的话也就没有了可信度,自然也就谈不上真与不真了。
  这种人在说醉话的时候,他的心理并不清醒,他们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醉了。他们在说话的时候,大脑是没有思考的,说的话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结果,并不具备可信度,也就是说他们说的话并不是“真言”。
  人是理智和感情的综合体。在不喝酒的时候,是理智主宰着一个人,这时没有人会乱说话。而喝了酒的人也并不是没有理智,而是此时他们的血液循环加快,处在亢奋或者兴奋的状态,一旦喝多,自己就无法控制自己了。只能由自己的感情来支配自己了。
  冷静对待“酒后吐真言”
  酒后吐真言的人不在少数,但这并不代表所有的人酒后说的话都是真言,所以,对于酒后说的话应当冷静对待,不要一时头脑一热便做出了不理智的决定。
  对于那些平日并不怎么醉酒的人,如果他们醉酒了,并且还“酒后吐言”了,这时人们就不应该用敷衍了事的心理来对待这些“话”,而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来对待。回忆自己同当事人生活的点点滴滴,通过思考来寻找他们说这些话的原因,然后通过换位思考,来设身处地的为当事人考虑,体会他们这么做的苦衷,原谅他们的让你不满的决定,也许在他们做出这种决定的时候,他们的心也是痛的。
  只有你把当事人的酒话同当时的生活场景结合起来,你才会明白当事人当时的心理活动,你才会体会当事人当时的内心挣扎程度,这样你才能及时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矫正,避免今后再次出现伤害对方的事情的发生。
  而对于那些经常喝醉酒的人,如果他们醉酒了,他们的酒话完全可以不必在意,因为他们平日里就是如此,当他们清醒过来后,自己会当作什么也没有发生,他们对自己说过的话都不会记得,其他人就更没有必要记得了。如果你很在意他们说的话,恐怕你会浪费很多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到最后你可能什么也没有得到,甚至可能会受到伤害。
  不管怎样,如果遇到了酒后讲话的人,首先应当看这个人醉了没有,有的人表面上醉了,其实他们的心没醉,他们的思维很清醒,他们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有时候他们会借助酒劲儿来实现自己的某些计划,这样的人所说的酒话应当慎重对待。而那些真醉了的人,他们说的话应该极具有可信度,人们应当用自己的心仔细地体会他们所讲的每一句话,因为他们说的话就可能是现实中无法表达出来的内容。
  心理小贴士
  也许你也有醉酒的时候,你是希望人们相信你说的话,还是希望人们把你当时说的话当作什么都没有一样?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心理,不同的心理就会导致人们用不同的态度对待这些话。学会用正确的心理来对待“酒后吐真言”,因为错误的心理和态度会造成意外的伤害和损失。
  5.城府不妨深一点儿
  何谓城府?城府原意是一个城市或者一家府院,后来人们把这个词的意思引申了,如果说一个人很有城府,这就是在暗示这个人有着宽广的胸怀,他具有一颗宽容的心。城府的深浅往往可以彰显一个人的素质和修养。生活中的花开花落、月盈月亏是常事,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坎坷荆棘也都是平常事,如果连这些事情都耿耿于怀的话,那么只能说明这个人的城府确实有问题!
  人在少年的时候,总是不知道事情的一二原因,芝麻大的事情也要大惊小怪,这都是没有城府的表现。城府折射到心理学上,就是一个人心理素质的好坏。城府越深的人,其心理素质都要优于常人,而那些城府很浅、甚至没有城府的人,其心理素质一般情况下会比常人差。
  城府有何用
  当人们称赞一个人具有宽容胸怀的时候,总是会夸赞对方城府很深。一个人城府深是好事,但有时候也会变成坏事。说白了,城府就是一把双刃剑。
  首先,城府深的人好处多多,城府可以让你学会从多方面去思考问题,会锻炼你细腻的心思,你的思维也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城府深会让你在面对突发事情时,不会惊慌失措,而是冷静对待,这样,你可以镇得住场面,会增加人们对你的信服,会增加人们对你的信任。
  当你的城府达到一定的深度后,你就不再会为小事而斤斤计较,反而会以大度的胸怀包容它。当你思考问题时,你的城府会提醒你多方位的去思考问题,从而避免了由于你的片面的观点而导致不好的结果出现。
  城府深的人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这是因为城府深的人经历过的事情较多,对事情的认识也有所积累,久而久之对已经遇到过的事情就不会感到太突然了,逐渐心理素质便得到了锻炼,在锻炼中心理素质便也越来越优秀了。
  不过,从某些角度来说,城府其实也意味着心机,为人处世的心机。这种心机会让你失去很多原本可以成为好友的人,甚至你的亲人也会因为无法接受你的城府般的心机而远离你。一个人可以有一定的城府,但是不要让自己的城府过于太深,否则你容易让人们对你的城府产生厌烦。
  古时诸葛亮和周瑜都有着极深的城府,在联合抗曹的时候,二人在商量对策的时候,面对敌人的大兵压境,二人都不愿说出抗曹的计谋,最后都伸出一只手,而且二人的手上都写着“火”字,真是英雄所见略同。这就说明了二人的城府达到了相当的深度,否则不会不用言语交谈就可以知道对方的心里是什么想法。可见,城府极深的人在处世当中也有一定的弊端!
  城府深的人在面对生命时,总是有较深的认识和理解,他们更明白人生的意义,更知道众多人生的转机在何时出现。不管生活发生什么样的灾难,他们都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从来不会出现失误。
  城府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作用,在一些人身上,它是一种积极的动力,而在另一些人身上却起着一种消极的作用。但不管怎样,城府都是人的一种内力,一种内敛而不外露的内力。
第二章 做人心理,左右逢源受欢迎 3
字数:5571 更新时间:2011-1-6 13:38:04
  加深自己的城府
  城府是一个人给他人的一种感觉,若想知道你城府的深浅,你可以向他人询问,也可以自己进行深思。一个人若想不让别人一眼就看穿自己,可以试着加深自己的城府,那么什么方法可以加深自己的城府呢?
  首先,在生活中应该多观察,多思考,少开口。多观察那些城府深的人是怎么讲话,是怎么处事,是怎么做人的,从他人为人处世的点点滴滴中悟到加深城府的方法,让自己变得有城府或者更有城府。
  多思考是告诉人们在你看到那些城府深的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时,要思考这样为人处世的原因、好处以及其他方面。要思考哪些方法适合自己,哪些不适合自己,从中挑选精华之处来为我所用,不要不经思考直接拿来使用,这样容易使自己犯错误,而且还可能会受到伤害。
  少开口不是说不开口,而是说开口讲话要注意时机,注意场合,不要不顾一切地乱讲话,少开口不仅开口要注意场合和时机,还应该注意自己讲话的内容,要经过思考后再讲话,这样不容易出错。
  其次就是说话要精干,要善于用暗喻或者暗示,而不要用白话来告诉他人你的企图和计划,尽量留给别人想象的余地。也许这样你的敌人会对你的话多几分忌惮,而不敢轻易地对你做出不利的举动。
  再者,就是不要可以去掩盖自己不好的方面,那些城府深的人向来不会掩盖自己的缺点之处,他人看到了就是看到了,他们不会在别人发现后做出亡羊补牢的举动。另外,城府深的人一般都具有自我反抗的能力,如果有人给他们提了攻击性的意见,如果是好意,他们便会说一声“谢谢”,这样就避免了两种强盛心理的碰撞;如果是不带攻击性的并带有笑容的提醒,这样他们会说“我会注意的”。这样对于提醒的人来说,会感觉到对方的感激心理,会对自己的提醒有所安慰。
  城府深的人在遇到出丑的事情时,如果场景有点尴尬,他们则会自己耸耸肩,或者做个鬼脸,以向他人展示自己无所谓的心理,这样他人就会觉得这个人不简单,有一定的城府。
  其实城府的深浅同个人的学识是没有必然的联系。学识高的人未必就是城府深的人,有的反而让人觉得他们显得很迂腐,学识低的人也未必是城府浅的人,比如历史名臣和珅,他虽然学识不高,但可以称得上是城府极深的人,一般的人是看不到他的内心的真实想法的,也就说是猜不到他心理的活动。
  一个人的城府其实跟一个人的素质修养有关。一个人如果素质修养达到较高的水平,那么他该忍耐的时候自然会忍耐,该等待的时候自然会等待,也不会像常人一样喜怒于色,更不会生气得气急败坏直跺脚。这是因为这些人经历的事情较多,对生活有了较多的感悟,对生活的体会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
  所以,对于深具城府的人来说,他们做事要么丝毫不隐藏,要么隐藏得让你丝毫找不到。
  心理小贴士
  总之,在这个世界上,不要让像一层空气一样,可以让他人一眼看穿,如果这样,你永远只有受骗或者受伤害的份。不要埋怨这个社会的现实,人都是现实的。所以,要学会让自己的城府深一点,不断地加深自己的城府,给自己脆弱的心灵加一层面纱,保护自己脆弱的心灵,以免自己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6.做人要真诚
  生活中有很多可贵的品质,比如诚实、善良、勇敢等,这些都是做人的根本,做人还应该真诚。真诚是一种做人的不可缺少的品质,同时,它也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必要的道德品质。有的人由于做人虚伪,最后所有人都远离了他,没有一个人愿意同他做朋友,这样的人是可悲的人,他的人生也不会有太多的阳光,因为,他缺乏真诚。
  真诚是一种难得的品质,同时它也是一个人的素养。真诚也是一种天然的纯情,毫无瑕疵,洁白无瑕,可是,世事多变,炎凉难测,总是有那么多的人真诚的人不断地受到伤害。所谓的“防人之心不可无”讲的应该是对那些对人并不真诚的人,所以,真诚也是一种相互的心理感应,一旦你感应到了对方的真诚,你也就不会担心他人的人品了。
  真诚是火,真诚是金
  透过真诚,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真诚,能够验证真诚的鉴证者是时间,时间可以告诉人们什么是真,什么是假,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正因为这个世界被许许多多的真相和假象交织着,掩盖着,没有人可以分辨出其中的真谛,于是有的人便认为,在这个世界上,真诚并不是必需的人性品质,其实,这种想法是一种愚蠢的想法,因为,没有人愿意与虚伪的人为伍。
  真诚是一个人真实内心的写照,拥有真诚品质的人不会有邪恶的心理,也不会整日转动脑筋,思考怎么去算计他人。他们所想的而是怎样才能让他人同自己一样真诚,怎样才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从本质上而言,真诚是一把火,它可以照亮人性的黑暗处;真诚是一块金子,在黑暗中它依然可以散发出自己的光芒。
  拥有真诚的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因为他们拥有人类最贵的精神财富。多棱的真诚拥有不同程度和层次的光辉,也拥有不同水平的心理素质,这些不同程度的光辉和不同水平的心理素质便构成了一个为人处世的精神金字塔。
  人生在世,倘若带着虚伪的面具与人相处,其心理总会背负着巨大的包袱,思想上总是无法放开生活的负担。所以,请摘下虚伪的面具,用自己的真面目示人,用真诚的心与人相处,这样你也不会觉得这个世界缺乏美,感动和善良。
  生活中总是有那么些人,他们时刻提防他人,心理总是防备着他人,认为总是有人在算计自己,所以,他们便不再相信别人,心里总是担心别人怀疑自己,而他们自己却总不知道试着去相信别人,就这样,这些人的生活就在这无休止的怀疑中度过,当他们的年华老去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人生是多么的苍白,回忆自己的人生,才发觉自己从未诚心诚意地与人交往。
  现代人总认为快节奏的生活让自己变得很浮躁,自己的心理也变得不再健康了,认为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其实,不是自己患上了心理疾病,而是自己丢失了对生活的认识,没有对生活的认识就没有了生活的目标和动力,就容易让自己走入生活的误区当中。
  真诚是火,燃烧的火充满着激情,这种对生活的熊熊燃烧的激情时刻都可以感染那些消极生活的人们,唤起他们内心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从而用乐观的心态对待生活;真诚是金,金子的光芒不是黑暗可以掩盖的,金子的光芒可以照亮人性的黑暗,还人性一个本来的面目。
  做人应当真诚
  做人要真诚,只有真诚交往的人才会得到真正的朋友。一个人如果缺乏真诚,他就缺乏与人交往的根本,真诚的心理才是正常交往的基础。真诚的人拥有真诚的心,他们就不会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一切,在他们的心里,人都是一样的,也正是由于他们的人生态度与常人有所不同,这个世界才多了一份光彩,多了一份魅力。
  不要戴着有色眼睛看生活,如果这样的话,你的眼里将装不下一颗沙粒,你的心中不允许有半粒灰尘。真诚的生活,做到无愧于心,不管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如何,自己将同样地精彩地生活下去。
  如果做人缺乏真诚,那么你的人生将不会有太多的欢乐,也许你的心理原来很健康,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心理健康程度将每况日下,你也不会有欢乐可言。真诚的人在生活中总是可以左右逢源,因为他们对人没有戒心,他人也就不会对其有伤害之心,所以,他们与人相处就变得简单起来了。
  心理小贴士
  也许做人很累,但我们可以选择累并快乐着,不要选择累的同时也很痛苦的生活,因为这样的人生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生活斗志,丧失生活的勇气。所以,用你的真诚换取生活的快乐,用你的真诚去感染你周围的人,这样你会发现,其实生活也是很美的!
  7.既要原则,又要妥协
  人们在生活中总会遇到让自己为难的境地,比如鱼与熊掌,你要哪个?江山与美人,你选择谁?权势与快乐,孰轻孰重?这些都是人们遇到的为难的问题,有的人在面对这样的问题时,会选择熊掌、美人、权势,可是有的人却不要那些金贵的事物,而是选择了普通的鱼、平凡的事业、简单的快乐,这是为什么?这是因为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原则,有的人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坚持自己的原则,而有的人却选择了妥协。不过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一味地坚持自己的原则,在适当的时候应当学会妥协,因为生活需要一定的妥协。
  一个人在生活中要学会用妥协来保全自己,用原则来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妥协与原则交互使用,这样你的人生才会更有保障。在该坚持原则的时候没有坚持,只会增加自己的遗憾;在该妥协的时候没有妥协,这只会增加自己的伤害。人应当学会适时地坚守原则和适时地妥协。
  坚持原则
  一个人在面对金钱的诱惑时,能否坚守住自己最后的阵地,这是在考验一个人的心理。如果心理承受能力强,他可以按照自己的原则,从而遵照自己的心意而行事;如果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他极有可能会背叛自己的本心,做出违心的事情来。无论在何时,都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
  坚持原则,可以让你更有勇气面对生活。原则是一个为人处世的底线,如果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连这个底线都守不住的话,那么只能说明这个人实在是一个毫无原则的人。那么,在遇到较大事情的时候,他就会不知所措,他的心理活动便会变得极为紊乱,无法达到平静的状态。
  坚持原则还是在考验一个人心理的定力。如果你有足够的心理定力,那么无论发生什么事情,你都可以在自我原则的支配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不会成为他人胁迫的对象。坚持原则的人有足够强的心理,他会在自己的内心衡量出自己原则的重要性,这样他就不容易违背自己的生活原则。
  有的人在遇事的时候没有坚持住自己的原则,结果很多人看低了他的人品,不再像以前那样尊重他,爱护他,而是鄙视他,远离他,因为这样的人容易在危急的时刻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他人。
  原则其实是人们某种坚定的心理经过了时间的洗礼而生存下来的抽象事物,他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品质和生活质量。有原则的人遇事会经过反复的思考,考虑哪一种做法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然后再做出决定。
  不管人们怎样对待生活,看待生活,都是在坚持自我原则的前提下实现的。不过,这并不是说一个人一生只能坚守自己的原则,恰当的妥协还是需要的。
  学会妥协
  在生活中,不管是在哪个领域内,总会有争斗发生,争斗的解决方式有多种,妥协就是其中的一种解决方式。妥协就是主动地降低自己的要求和条件,以低姿态来应对对方。妥协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方式。
  妥协可以帮助自己赢得扭转不利局势的时间和机遇。如果是对方提出妥协,你可以看出此刻他已经是力不从心了,可以猜测出他此刻在做什么样的心理打算,也许他就要放弃了这场争斗,如果你提出某些条件,他也有可能接受;否则他是不会放弃将要得到的胜利的果实,因此,妥协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迷惑对方的心理,让对方对你的警惕有所放松。
  如果你是妥协的一方,你可以利用妥协的时机来为自己赢得扭转战局的时间。但妥协一定维持住自己最起码的“存在”条件。另外,在向对方提出妥协的时候,要尽量掩盖住自己的心理活动,一旦敌手看到了你的心理活动,就会知道你的妥协的目的,那么你的妥协就会成为徒劳。
  妥协在本质上可以说是一种高超的让步艺术,是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
  在大自然中,有一种最基本的观点,那就是一切生物都是处在普遍的联系当中,在生物圈中有着复杂的相生相克的联系,这种联系把所有的生物都聚集在一起组成了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在这个圈子当中,每一种生物都要学会对自己的对手做出一定的妥协,这种妥协并单单是弱者的表现,它还是一种明智的表现,正如人们所说,“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果“青山”都没有了,哪有可以燃烧的“柴”呢?
  妥协是一种主动示弱的心理,它是在告诉你的对手,你是在向他表示屈服,你服从他的决定,但你希望对方可以适当地保存自己的利益,不要将自己逼上死角。当你的对手感觉到你的这种心理的时候,他会衡量你的妥协对他产生的影响,如果是有利的影响对方会接受,如果是不利的影响对方则会拒绝。
  不同的场合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既要原则,又要妥协,用原则为自己赢得利益,用妥协为自己赢得转机,这样才能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保存自己的利益,使自己拥有长远发展的机会。能够妥协,就意味着你尊重他人,这样他人也会尊重你。这是心理的呼应。
  心理小贴士
  一个足智多谋的人知道何时该进,何时该退。他会根据对方的身份、来历等来调整自己的应对策略,察言观色,抓住坚守原则和妥协的最佳时机,保存自我实力和自尊。中国古代的铸币,采用的是外圆内方的方式,这其实也是一种孔氏理念。孔夫子是在告诉商人,外表可以圆滑,可以妥协,但内心要方正,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所以,不管什么人,都应当既要原则,又要妥协。
  8.得意之时不忘形
  凡人都有得意的时候,得意就是因为自己做了令自己满意同时又是值得庆贺的事情,这是一种自我陶醉的心理。每个人都会在得意的时候表现出自己的自我陶醉的心理,这是可以理解的,无可厚非。但是有的人却得意地自我陶醉过了头,结果忘了形。有些人在得意忘形的时候总是做出一些令人难以接受、令人厌烦的事情,甚至做出损人身心的事情来,这是要不得的。所以,每个人都应该谨记得意之时不忘形。
  总有这么一种人,他们总是喜形于色,从没有考虑到身边人的感受。记住:不要在失意者面前谈论你的得意,否则你会让他人更加失意与烦感。所以,人要尽力把握住自己的气韵,让自己少一些傲气,多一些正气,这样人生就会充满风骨和色彩!
  得意之时莫忘形
  得意之人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乐不思蜀,这是他们得意心理的外泄,应该提醒这些人,快乐可以,但不要快乐的忘记自己。心理学告诉我们:记住,永远不要在别人面前得意忘形,哪怕是自己最亲近的人。
  人在得意的时候最好能够保持一颗平和的心。平和的心态是一种升华后的理性人格和境界,是宽容和睿智的代表。那些成就大事业的人,没有一个是得意忘形的人。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去看待生活中每一件事情,不管它是喜是忧,它都不会干扰你的心绪。
第二章 做人心理,左右逢源受欢迎 4
字数:5615 更新时间:2011-1-6 13:38:25
  之所以劝得意之人不要忘形、不要迷失自我,是因为如果你在那些原本就已经很失意的人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得意,这样你只会让他们失意的心情变得更加失意,脆弱的心理变得更加脆弱,并且你让他们会觉得自己是在故意炫耀自己的得意。所以,你的得意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他人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
  人生难得快乐,所以得意的时候并非不可以忘形,但要注意场合。比如你如果在你自己的小房间里得意得忘了形,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一种幸福,因为此时的你是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陶醉,再说了你的自我陶醉不会影响他人的生活和心理变化。所以,得意是要讲究场合的。
  许多得意忘形的人总认为人们故意疏远自己,其实不是人们在疏远他们,而是他们的表现无法让人们接受得了,人们不得不稍稍远离这些人,以防止自己的失意遭到这些人的嘲笑。
  如果你忍受不了想要展现自己喜悦的心情,那么可以在公共场合适当地表现自己的得意,这样别人会对你投以佩服的眼光,你还可以独自一人到一个空旷的地方大声呼喊,让苍天和大地知道你的喜悦,这种表达方式不但不会影响到他人,而且使你的得意之情也得到了一定的宣泄。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