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小故事大智慧全集

_10 张艳玲 (当代)
有只鸽子口渴得难受,看见画板上画着一个水瓶,以为是真的。它立刻呼呼地猛飞过去,不料一头撞在画板上,折断了翅膀,摔在地上,被人轻易地捉住了。
人生哲理:想急于得到所需的东西,一时冲动,草率行事,就会身遭不幸。遇事时要多动脑,多思考,才能成功。
鹰与屎壳郎
鹰正在奋力追逐一只兔子。兔子一时无处求助,只好拼命地奔跑。这时,正巧看见一只屎壳郎,兔子便向它求救。屎壳郎一边安慰兔子,一边向鹰恳求不要抓走向它求救的兔子。而鹰却没有把小小的屎壳郎放在眼里,还是在它的眼前把兔子吃掉了。
屎壳郎极为遗憾,深感受到侮辱。从此以后,它便不断地盯着鹰巢,只要鹰生了蛋,它就高高地飞上去,把鹰蛋推下来,将它摔得粉碎。鹰四处躲避,飞到宙斯那里,请求给它一个安全的地方生儿育女。宙斯容许它在自己的膝上安巢。
屎壳郎知道后,就滚了一个大粪团,高高地飞到宙斯的面前,把它扔到它的膝上。宙斯立即起身抖落粪团,无意间把鹰的蛋都抖了下来。从那以后,屎壳郎出现的时节,鹰就不孵化小鹰。
人生哲理:不要看不起任何人,因为弱小者在受到侮辱时也会报复。得罪了别人,哪怕他非常弱小,都可能会成为你成功的障碍。
两匹马不同的命运
两匹马各拉一辆大车。前面的一匹走得很好,而后面的一匹常常停下来。于是人们把后面一辆车上的货挪到前面一辆车上去。等到后面那辆车上的东西都搬完了,后面那匹马便轻快地前进,并且对前面那匹马说:“你辛苦吧,流汗吧,你越是努力干,人家越是要折磨你。”
来到车马店的时候,主人说:“既然只用一匹马拉车,我养两匹马干嘛?不如好好地喂一匹,把另一匹宰掉,总还能拿到一张皮吧。”于是,他便这样做了。
人生哲理:自动自发地做事,同时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那么你终究会获得回报,取得最后的成功。
水牛和阳雀
一个炎热的早晨,离大河口不远,一头水牛正在大树下休息。这时飞来一只阳雀,落在一棵树上,亲热地同水牛打招呼。
水牛乐了:“你喝水也值得到大河来,随便一滴水不就够了吗?”
阳雀却笑着说:“你这样想吗?我喝水比你喝得多呢。”
水牛哈哈大笑:“怎么会呢?”
阳雀说:“咱们试试看,你先来。”它知道马上就要涨潮了。
水牛伏在河边,张开大口,用力喝起来,可不管它喝多少,河里的水不但不少,反而多了起来。水牛肚子鼓鼓的,已经喝不下了。
这时阳雀飞过来,把嘴伸进水中。水退潮了,阳雀追着去喝。水牛伤心地说:“你个头不大,水却喝得不少。”
“你服了吧?”阳雀笑着问水牛,然后振翅飞走了。留下大水牛呆呆地望着河水,它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会是这样。
人生哲理:善于把握事物的规律,掌握事物的正确动向,你就会事半功倍,而后取得最后的成功。
如何吃大雁
有个人看见天空有一只大雁在飞,于是拉着弓说:“如果射下来,就煮着吃。”
一旁的弟弟听了,说:“这怎么行?鹅是煮,雁要烤的才好吃。”
两兄弟为了这个问题,吵得气喘如牛。最后,他们请村长来评理。
村长想了一下说:“干脆把大雁分成两半,一半煮,一半烤,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两兄弟认为村长的话很有道理,立刻回到刚才大雁飞过的地方,打算把大雁射下来,谁知道,大雁早不知去向了。
人生哲理:机遇是难求的,失去了就不会再来,把握好现有的机会,努力进取,那么你将会得到不菲的收获。
痛苦过后
法国著名画家皮尔雷诺患关节炎,身体逐渐衰残,终于得靠轮椅代步。他的手指扭曲变形,只能够用指尖握笔,却仍继续作画,每画一笔就得忍受那椎心刺骨的痛苦。
一位朋友问他:“你既然要受这么大的痛苦,为什么还强要作画呢?”雷诺回答:“有一天痛苦会结束,然而美的效果却永远长存。”
人生哲理:那些在困难面前能够坚持到底、努力奋进的人最终能够战胜一切困难,取得最后的成功。
自己的责任
在哈佛大学,流传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向为大家所爱戴的教务长先生有一次问一个学生,为什么他没有把指定的功课做好?那位学生的回答是:“我觉得不太舒服。”教务长就说:“史密斯先生,我想,有一天你也许会发现,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这段轶事是史密斯先生在一个场合中所透露的,他说:“我常想到教务长说的这句话,这句话的确反映了许多的事实。”
人生哲理:成功就是在不断地克服困难,在困难中创造自己的价值。有心人会在困境中找出路,而无心的人只会在众多的机会中找借口。
学狗叫的老鼠
在一个漆黑的晚上,老鼠妈妈带着小老鼠出外觅食,在一家人的厨房的垃圾桶内有很多剩余的饭菜,这对老鼠来说,就好像人类发现了宝藏。
正当一大群老鼠吃得津津有味之际,突然传来了一阵令它们肝胆俱裂的声音,那是一只大花猫的叫声。它们震惊之余,便四处逃命,但大花猫毫不留情,穷追不舍,终于有两只小老鼠躲避不及,被大花猫捉到,正要被吞噬之际,突然传来一连串凶恶的狗吠声,令大花猫手足无措,狼狈逃命。
大花猫走后,老鼠妈妈从垃圾桶后面走出来说:“我早就对你们说了,多学一种语言有利无害,这次我因此救了你们一命。”
人生哲理: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现今时代,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掌握尽可能多的技能知识,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跑得快过你
两人在树林中急切地赶路,突然从树林里跑出一头大黑熊来,其中的一个人忙着把鞋带系好,另一个人对他说:“你把跑鞋穿上有什么用?我们反正跑不过熊啊?”
忙着系鞋带的人说:“我不是要跑得快过熊,我是要跑得快过你。”
人生哲理:所谓的成功并不需要你比所有的人都强,你只需要强过自己的对手或同行,就足够能显示你的价值。
成功的原因
一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拿着一本旧作文本问巴尔扎克:“大作家,你给我瞧瞧,这小子有没有天才,将来是不是块当作家的料?”
巴尔扎克接过看了看:“嗯,他天赋不大,灵气不多,凭这当作家很难。”老太太一听,笑道:“好小子,我以为你们当作家的什么都懂,没想到你连自己30多年前的小学作文都看不出来!”
巴尔扎克笑笑说:“我没说错呀,我所以有今天,全靠苦熬苦写,并不是全靠天才和灵气啊!”
人生哲理: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只有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的人才能够弥补自己的不足,超越平庸,取得最后的胜利。
晏子的“司机”
晏子作为齐国的宰相,外出时是乘马车的。为晏子赶马车的御手的妻子从门缝里窥视晏子出行的情形。她看见自己的丈夫为宰相赶车,张开大的伞盖,用鞭子赶着驾车的四匹马,一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的样子。过了好一阵子,宰相回府了,御手也回到家中,他的妻子请求离去。
做丈夫的询问其中的原因,他的妻子说:“晏子身高不满六尺,却是齐国的宰相,名声远播诸侯国。现在从我一个女人的眼光来观察他的出行,神色很深沉,表现出很谦逊的样子。再看看你,人长得挺高大,其实是为人家赶车的,可是从你的神情上看,自以为是,十分满足。所以我请求离去。”从此以后,那个御手在神情上大大收敛。晏子注意到这种变化,一问御手,御手把实情说了出来。
后来,晏子推荐这位御手做了官,成为贵族。
人生哲理:一个人的成功除了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外,谦虚谨慎是不可缺少的品格。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也找不到成功的门路。
贱买智慧
过去,有一个国度,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国王兴之所至,要派遣一位使者,到其他的国家中采购本国所没有的物品。这位大臣来到许多国家,遍观市肆,没有什么是本国所没有的东西。最后,遇见一位贤者坐在市场中,摊位前却什么东西也没摆。便上前问道:“没见您要卖什么东西,在这里空坐着干什么?”贤者回答说:“在此卖智慧。”那个大臣又问道“你卖的智慧是什么样的?卖多少钱?”贤者回答道:“我所卖的智慧值五百两金子。先把金子拿来,我就对你说出我要卖的智慧。”那大臣心想:“我国中没有卖智慧的。”就拿了五百两金子,给了那人。贤者对他说:“长虑谛思惟,不当卒行怒,今日虽不用,会当有用时。”这个大臣牢记在心,与贤者分手,各自回家。
买到了智慧之言的大臣星夜回国。径直奔自己家中。其时,早已入夜,他看到自己妻子的床前摆着两双鞋子,产生了怀疑,顿时起了杀心。突然想起贤者卖给自己的智慧之言,不觉叨念出声来。而睡在自己妻子床上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母亲。因为儿媳生病,特地来照看照看。
大臣自语失声,其母一听是儿子的声音,高兴得直叫:“儿子回来了!儿子回来了!”而这个做儿子的顾不得与母亲、妻子道寒暄,一个劲地喊:“贱!”他母亲不知是为什么,一个劲地问:“你都上哪儿了?你买到什么东西了?为什么直说贱呢?”这个大臣说:“我的母亲和妻子两条性命,上万两金子我都不能换,现在花五百两金子就得以保全,难道还不贱吗?”
人生哲理:庸人的缺点就在于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容易失去理智,而成功者则善于把握这个尺度,谨慎处事。
蜘蛛的启示
一只蜘蛛在断墙处结了网,把家安了下来,但是,它的生活并没有安宁,因为它常常会遭受风雨的袭击。
又是这么一天,大雨来临,它的网又一次遭受劫难。大雨刚过,这只蜘蛛向墙上支离破碎的网艰难地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地又掉下来……
一直在里面避雨的三个人看到蜘蛛爬上去又掉下来的情景,开始讨论起来,他们的观点却大不一样。
第一个人看到后,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哎,我的一生不正如这只蜘蛛吗?我们的境况就是这样,虽然一直都在忙忙碌碌可结果却是一无所得。看来我的命运和这只蜘蛛一样也是无法改变的。”于是,他继续沉迷于颓废之中,日渐消沉。
第二个人在一旁静静地看了一会儿,不屑一顾地说道:“这只蜘蛛真愚蠢,为什么不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爬上去呢?以后我可不能像它那样愚蠢。再遇到棘手的问题我一定要用头脑认真思考,不能一味地埋头苦干,尽量寻找解决问题的捷径。”从此,他变得聪明起来了。
第三个人专注地看着屡败屡战的蜘蛛,他的心灵为之深深地震撼了,他在想:“一只小小的蜘蛛竟然具有如此执著而顽强的精神,有这样的精神就一定可以取得成功。我真应该向这只蜘蛛学习!”受这只蜘蛛的启发,他从此坚强无比。
人生哲理: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处处都有成功力量的源泉。其实成功的本质是蕴藏在人的内心的,总想着成功的人,在什么地方都能受到启迪。
鹦鹉和家猫
有人买回一只鹦鹉,精心地饲养,让它自由自在地生活。这只被驯养的鹦鹉,高兴得不停地叫唤。一只家猫看见了它,问它是谁,哪来的。它答道:“我是主人刚买来的。”猫说:“你这胆大的东西,怎么刚来就这么叽叽喳喳地叫。我是这里长大的,主人都不允许我这样做。有时若这么做了,他会大发脾气,赶我出去。”鹦鹉回答说:“好管家太太,你最好赶快出去。主人喜爱我悦耳的声音,而讨厌你的叫声。”
人生哲理:会说话的多说,不会说话的少开口,要小心言多必失。成功人士大多沉默寡言,不多开口,这不是说沉默寡言能够做出什么创造性贡献,而是减少错误的发生。
两只鸽子
两只鸽子生活在温馨的亲情之中,其中一只鸽子厌倦了家中的温馨生活,他像着了魔似的渴望到远方去旅行。另一只鸽子劝说它:
“你为什么非要去呢?分离是很痛苦的事,你愿意离开自己的兄弟吗?这真是太残忍了。旅程中千辛万苦,望你三思而后行。此外,天气也转凉了,等到明年开春再去吧。我想现在旅行会十分危险,什么老鹰、罗网啊,我还得惦记着,是否下雨了,我兄弟的必需品都齐全吗?晚餐怎样,有安全的住宿吗?……”
一席话,虽然让这位旅行者的心有所收敛,但想出去闯闯,见见世面的思想还是占了上风,他说道:“擦干你的眼泪吧!我最多三日就能完成这次旅行。很快我就会回来的,到时候向你描述我的见闻,这会让你解闷的。我要是什么也没看到,就说不出什么来。我所说的旅行会使你十分向往。我将会说:‘我曾经到过那里,这事我碰到过。’那么你就如同亲临其境一般。”
说完这番话,它俩流着泪分手了。
鸽子开始了它的旅程,这时,天色大变,暴雨来临,鸽子不得不找到一棵惟一的大树躲雨。尽管有树叶遮挡,但鸽子还是遭受了暴风雨的袭击。雨过天晴,鸽子冷得直打哆嗦,它展开翅膀又启程了,它要晒干自己湿漉漉的身体。这时,它一眼就看见田边撒着一些小麦粒,旁边还站着一只鸽子。饥肠辘辘的它飞了过去,却被网给网住了。原来这些米粒是引诱飞禽上钩的诱饵啊。还好网很破旧,鸽子用翅膀扑腾,用爪子撕扯,用尖嘴啄,终于把网给弄开了,挣扎之中掉了几尾羽毛在网中。
但厄运并没有终止,一只凶恶的秃鹫远远地盯上了它,此时的它如丧家之犬。就在秃鹫准备向它攻击的时候,另一只老鹰伸展着双翅,斜刺里窜了出来,鸽子趁机逃了出来,它惶恐不安地向一座破房子逃去。
它想自己这下可找到了一块安定的绿洲了。谁知一个淘气的孩子正拿着弹弓向它瞄准、射击,哎呀,糟了!不幸的鸽子几乎被打个半死。鸽子只好自认倒霉,垂着双翅,拖着伤爪,可怜兮兮地飞到了家中。
谢天谢地,总算活着回到了家。
两只鸽子重逢了,请您想想看,它们在饱尝了种种痛苦经历后,对幸福字眼的理解将会是多么的深刻。
人生哲理:经历过人生的风风雨雨,才能够丰富自己的阅历,理解人生的真谛。
伤仲永
抚州金溪地方有一户方姓人家,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一家人加起来也不认识几个斗大的字,后来他们生了个小孩,名叫方仲永。
到方仲永五岁那年,忽然哭着闹着要笔墨纸砚。他的父亲感到很奇怪,就到附近读书人家去借来一套。
仲永趴在饭桌上,铺开大纸,挥笔写下了四句诗,还在下面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诗的大意是孝养父母和维护宗族。一家人看得目瞪口呆,连忙请来一个乡下秀才。
秀才将信将疑,又随便指着屋里一件东西,叫仲永当场赋诗。仲永歪着小脑袋想了想,便饱蘸浓墨,挥手立就,而且诗句贴切,文气畅通。
这一来,神童的名声便在四乡播扬开来。乡里人都想见识一下神童,于是他家经常是车马盈门。有些富豪人家重金迎请,让他当堂赋诗。他的父亲见有利可图,就成天带着仲永走乡串寨,到处表演,没有让他再去读书。
王安石在京城做官,很早就听说了仲永的名声。
有一年,他回到娘舅家,看见仲永已经有十二三岁了。王安石很感兴趣,便叫他即景赋诗。仲永搔了许久脑勺,才勉强写出一首,与从前相比,显然逊色了不少。
又过了七八年,王安石再次回到娘舅家,顺便问到仲永,娘舅对他说仲永已经不会作诗了,而且现在也不作了。王安石听到后,替仲永感到很惋惜。
人生哲理:天资只是给儿童提供了学习和实践的优越的物质条件,如果没有后天的培养和本人的艰苦努力,任何天才都是不能成功的。
炳烛而学
春秋时期,晋国原本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参与大国争霸战争,与齐、宋、秦、楚合称“春秋五霸”。
但是到了晋平公姬彪登上国君的宝座时,晋国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时国内的韩、赵、魏三大家族共同执掌晋国的朝政,大权旁落的晋平公名义上虽为一国之君,实际上形同虚设。尽管如此,他仍然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对韩、赵、魏三大家族束手无策,不能重振朝纲,每天只知吃喝玩乐,得过且过。
他在位的26年中,毫无建树,使晋国的形势越来越衰弱,面临着被韩、赵、魏三大家族瓜分的危险。
晋平公到了老年,反思自己平庸的一生,忽然产生了一种要求学习的强烈欲望,但又感到来日不多,怕学不好,因而心情十分矛盾。
有一天,晋平公对晋国的乐师师旷说:“乐师,寡人的年纪已经70岁了,很想学习,恐怕为时已晚了。”
师旷说:“君侯,既知时间已经晚了,为什么不点亮蜡烛呢?”
晋平公想:我说时间晚了,是指年纪大了,而不是指时间到了夜晚,他却让我点亮蜡烛,这不是开玩笑吗?
晋平公想到这里,就对师旷说:“乐师,寡人虽无太大作为,但怎么说仍是你的国君,哪里有做臣下的戏弄国君的呢?”
师旷说:“臣虽双目失明,但还不至于眼里没有君。臣的话自有臣的道理,怎么敢戏弄国君呢?”
晋平公说:“乐师,你说说有什么道理?”
师旷说:“我听说过几句话,不知君侯有兴趣听没有?”
晋平公说:“近日寡人心中苦闷,也无人跟寡人说真心话,近臣都是一些溜须拍马的献谗之辈,你能跟寡人说真心话,寡人当然有兴趣听了。有什么话你就说吧!”
师旷说:“有几句话是这样说的:一个人在少年时期好学,就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光辉灿烂,前途无限;一个人在壮年时期好学,就像中午的太阳一样,光辉正盛,大有前途;一个人在老年时期好学,好像蜡烛的光亮一样,它的光亮虽然不如太阳的光辉,不也比在黑暗中走路更强吗?”
晋平公拍手叫好说:“说得好啊!”
人生哲理:人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我们不应该取笑那些勤奋好学的老年人,相反,我们应该鼓励和支持他们的精神。
铁杵磨针
相传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小的时候很贪玩,不爱读书,也不求上进。
有一天,他正在屋子里读书,书刚读到一半,心烦意乱,又打呵欠,又伸懒腰。他觉得读书没有意思,作诗又太难,而且坐得腰酸腿疼的。看看屋里没人,他就悄悄地溜出门去,跑到山下的小河边捉蜻蜓。
走啊,走啊,他终于来到了小河边,忽然他发现小河边上蹲着一个老婆婆,手里拿着一根铁棒,在一块大石头上使劲地磨呀磨呀,她干得十分卖力,汗珠不断从她那花白的鬓角流下来。
李白站在那里看了好久,挺纳闷,始终猜不出来老婆婆磨铁棒是要干什么。于是走上前问:“老婆婆,请问你磨这根铁棒干什么?”
老婆婆擦了一把汗,回答道:“我要把它磨成绣花针。”
“真的吗?”李白很吃惊,“这么大一根铁棒,怎能磨成针呢?”
老婆婆看到他惊异的样子,笑呵呵地说:“孩子,铁棒总是越磨越细,只要我下定决心,天天磨,月月磨,还怕磨不成针吗?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恒心啊!”
李白听了,若有所悟,对自己逃学的行为感到十分惭愧,连忙转身跑回家,翻开书本,一遍又一遍地读起书来。从此,他再也不贪玩,不怕苦,而是发愤学习了。
后来,李白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诗人。
人生哲理: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成功,必须肯下苦功,并有坚持到底的毅力。
愚公移山
古时候,在北山有位老汉,平时不太爱说话,很多时候都是明明知道的却装做不知道,村里人都以为他傻,于是,大家都叫他愚公。
愚公年龄大约有90岁了,这天他在院子里散步,抬头看到门前的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有几百里,高万丈,心里就想:乡亲们每天要出去都得从山上走,这多费事,如果没有山的话,几个时辰就可以到县城里,进出就畅通无阻了,那多方便。
于是,他把全家人都召集过来,把自己的想法对他们说了一下,家人虽然觉得这想法如果要实现起来是非常困难的,但由于愚公的想法是利人利己的,大家就都表示赞同,说干就干。这时愚公的老伴提出疑问,说:“凭你们这些人的力量,我看连座土堆都平不了,何况这两座大山呢?再说,挖下的土石往哪里放呢?”大家研究了以后决定:“把它放到渤海边上去,土再多也没问题。”
当天,全家人就开始行动。邻居寡妇的儿子才七八岁,也过来帮忙。他们有的挖土,有的凿石,还把凿下来的石块和挖出的土用筐子等工具运到渤海边上。他们整天忙碌在工地上,一年四季很少回家。
村子里有一个自以为聪明的老人,人们都叫他智叟。有一天,智叟看到愚公的举动觉得很好笑,便对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你今年已经90多岁了,就算你能活100岁,那还有几年?你认为几年之内把这两座大山移走,这可能么?真是异想天开!”
愚公坚定地说:“不错,我是老人,活不了几年了。但是我的决心下定了,我死了还有儿子,儿子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这样子子孙孙是无穷尽的,我们可以一代一代地搬下去。而山呢?搬掉一挑土,就少一挑土,这样下去还怕它不平么?”那个自以为聪明的智叟听了愚公的这番话,无言以对,悄悄地溜走了。
愚公的决心和毅力感动了上帝。上帝就派了两个力量特别大的神仙下凡,把两座大山移走了,愚公移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人生哲理:藐视困难、坚持不懈努力、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这种精神无疑是我们干事业、干一切工作所需要的。
山东公子
明朝时期,山东有个富家子弟,人们都称他为山东公子。山东公子因为家中富有,所以从小娇生惯养,特别好安逸,不喜欢劳作,不喜欢吃苦。即使路途很近,就在乡里之间,没有马骑他也不肯走着去。
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到京城去办件事。他挑选了一匹跑得又快又好的马骑乘,同时还挑选了一批又强壮又能干的仆人跟随。
一路上在仆人的精心照料下,他握着马缰绳上马,握着马缰绳下马,握着马缰绳走过险路,趟过河水。由于马跑得快,仆人服侍得好,他每天都能走200里路,然后住宿,得到舒适又充分的休息。他一路逍遥自在,心里十分满足。
有一天,他正在飘飘然之际,突然在路上窜出了一伙强盗,抢走了他的马匹,抢走了他随身携带的金钱。身边的仆人一看情形不好,于是也乘机逃走了。他哭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他茫然四顾,却没有一个人来救助他。
这时,山东公子左右为难。对于他来说,马匹、仆人和钱财是他出远门的依靠和资本,一旦失去这些能不痛苦吗?因为平时缺乏锻炼,他的腿脚没别人快,他的力气没别人大,前进不能,后退也不能,向左边看,左边没人帮他;向右边看,右边也没人帮他,难道就甘心死在沟壑里吗?
在这种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心里想:我虽然无马,但我有脚。我的脚虽然没有别人走得快,但不是不能走。我身边虽然没有仆人了,但我身上还有力气。身上的力气虽然小,但还能支持住身子。别人走得快像飞一样地到达,我走得慢像砍断脚的残疾人一点一点挪动,也可以到达。别人可以在庚时到,我可以在癸时到。一个人只要不怕辛苦,不以落后为耻辱,虽然没有马和仆人的帮助,最后也会到达目的地。他仔细地思考了一阵,振作精神,决定回过头来靠自己了。
他想到这里,咬着牙从地上爬起来试着往前走。他的两腿肿了,脚掌磨出了茧子,他忍住了疼痛,忍住了饥饿,一点一点往前挪蹭,一直挪蹭了半个月才到达了京城。虽然中间经过了很长时间,晚些到达目的地,但他完全是依靠自己力量到达的。
人生哲理: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做事情,即使条件很差,也能取得成功。
薛谭学歌
从前,有一个人叫薛谭。
薛谭很爱好唱歌,但是他的家乡没有懂得音乐的老师。虽然先天的条件很好,但由于得不到名师指导,再加上缺乏音乐基本功的训练,他不能成为最好的歌手。
于是他决定离开家乡,到外地去寻访名师。
当时,有一位名叫秦青的音乐大师,他不但精通乐理,而且还会弹琴唱歌。薛谭寻访到秦青,要拜他为老师。秦青看到薛谭一路克服了很多困难,千里迢迢来寻师学艺,很受感动,就同意了他的请求,决定收下这个徒弟。
举行完拜师礼以后,薛谭便从基础理论开始,进行系统学习。
开始的时候,薛谭很用功,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不懂就问。这样,他学习很扎实,进步很快。不仅学会了乐理,而且也学会了唱歌。秦青很高兴,多次在众人面前表扬他。薛谭虽然还没有完全掌握秦青的艺术技巧,但他自己却认为已经全部掌握了。于是,他就向秦青告辞,要回家去。秦青就说:“好吧,咱们相处的这一段时间,有了师生情谊,等到明天为师给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和学生们到郊外十里长亭给薛谭送行。在送别会上,互相敬酒,当喝得兴致正浓时,学生们每人唱一支最优美动听的歌儿献给薛谭。最后,学生们提议请老师也唱一支。
秦青很愉快地接受了。只见他一边弹琴一边唱了起来。手指在琴弦上敏捷地跳来跳去,有急有缓,有轻有重,歌声凄凉悲壮,有时低沉,有时高亢。歌声飞过森林,森林发出回响,蓝天上的白云也停在那里,久久不愿意飘走。
这支歌深深地打动了薛谭的心,他想:“老师弹唱的技艺举世无双,有许多东西自己还没有学到呢。”
想到这里,薛谭向秦青鞠躬敬礼,说:“先生,我错了,从今以后再也不骄傲了!我不回家了,我还要留下来,继续向先生学习。”
从此以后,薛谭再也不敢说回家了。在秦青的耐心教育下,他终于成为当时最有名的一位歌手。
人生哲理:人不能有丝毫的自满心理。因为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浅尝辄止或半途而废,就学不到高深的技艺。
纪昌学射
甘蝇是古代一名神箭手,利箭所向,飞鸟落地,走兽伏倒。他的学生飞卫,勤学苦练,技巧超过了老师。
有个名叫纪昌的人又来拜飞卫为师。飞卫对他说:“你先要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眨眼睛的本领,然后才谈得上学射箭。”
纪昌回到家,就照着飞卫的话,仰面朝天躺在他妻子的织布机下,双眼死死盯住穿来穿去的梭子。
这样苦练两年后,就是有人用锋利的锥尖朝他眼睛刺去,他都不眨一眨眼。于是,他高兴地跑去告诉飞卫。
飞卫摇摇头说:“这些还不够,你再要练好眼力,才谈得上射箭。当你能把极小的物体看得很大,将模糊的目标看得很明显,那时候,你再来找我。”
纪昌回到家,就捉了只虱子,用牛尾巴毛拴住,吊在窗口上,天天面朝南方目不转睛地盯着。十多天过去,虱子在眼中渐渐显得大起来:三年以后,竟显得有车轮一般大。回头看看其他东西,都像山丘一样巨大。
他便用燕国牛角做的弓,搭上朔冬蓬杆制的箭,朝虱子射去,弦声响处,利箭穿透虱心,而牛尾毛还好端端地悬在空中。于是,纪昌又跑去告诉飞卫。
飞卫听了,高兴地说:“好,你学成功啦!”
人生哲理:一个人要想掌握精湛的技术,不能性急,要肯于吃苦,扎扎实实地练好基本功。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位著名的学者,名叫匡衡。
在匡衡年轻的时候家境贫寒,甚至连蜡烛都买不起,一到夜晚,屋里就漆黑一片,伸手不见五指。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