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人生设计在童年-高燕定

_11 高燕定(当代)
  
  1981年,高倩出生在中国福建省的福州市,5岁时随父母来到美国。在接受西方教育的同时,她如饥似渴地捧读一切有关中国的书籍。她知道自己是炎黄的儿女,她热爱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为了重访童年梦中那依稀可辨的神秘亲切的土地,她苦读中文,盼望着实现一次从西方到东方的神奇旅行。
  
  1992年的冬天,高倩随同父母返国探亲,这是她来美国6年之后第一次回到中国。一个完全在西方世界中长大的11岁小姑娘,背着父母买给她的便携式写作小电脑,开始了她40天不寻常的少女中国行。
  
  抚摸着彩色封面上自己的大照片,高倩羞涩地笑了,毕竟这是她的第一部处女作。从美国到香港,再到广州、北京、上海,最后到福州,11岁的高倩经历了她一生中最广阔的视野,这个流淌着东西方两种文化血脉的小姑娘,第一次亲眼看到了人类社会的巨大差异,第一次亲身感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冲击。在香港,她亲耳闻听小摊贩讲自己跟黑社会打交道的经历,开始体味东方民族人际关系的复杂微妙。在广州,她目睹什么叫“发展中国家”,出租车司机耸人听闻的安全警告让她目不走神地监护着车窗后的行李。在北京,她看到了真正的共和国的气派!她如醉如痴地爱上了长城、颐和园、天坛、紫禁城,甚至那色彩飞扬的京剧。她为自己的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而欢欣自豪,同时她用一双好奇多感的眼睛细心地观察着今天的中国变化。餐厅里卡拉OK的歌唱象征着富裕起来的人毫不掩饰的满足,探访清华大学毕业的表亲却使小高倩思索为什么他们的薪水远远比不上没受过高等教育的出租车司机?在上海,高倩兴奋于中国式的热闹繁华,也领略人海相挤的蔚为大观。她想不通为什么在中国并不是家家有电话?但她惊喜中国大都市公共交通的便利繁忙。她奇怪南京路的书店里卖书怎么会中外有别,商店里的服务员一听他们从美国来,态度就大为改观。中国啊中国,你给了11岁的小高倩太多的眩晕。
  
  回到童年梦中的福州,亲情的欢浪每天都在撞击着高倩的心。她一面收获着骨肉相依的幸福,一面更加仔细地观察着生活的万花筒。爷爷骨灰前的伫立使她明白生命的如尘如烟,而中国人热爱宴请、酒醉情浓的习俗使她觉出无奈的浪费。她尤其不能明白那一圈圈的麻将何以有如此巨大的魅力,也不明白爷爷住医院时奶奶为什么要想尽法子地送礼?而周围亲友们接受他们带来的礼物时绝不像美国人那样惊喜地当面打开,那些富起来的人们为什么卷起了离婚的浪潮?在一家豪华酒店,恭敬的服务生终于也没能弄清楚她喝饮料为什么要加冰,而她更为大惑不解的是吃穿山甲这种被保护的动物为什么是特殊优待?小朋友们经常问到她:美国是什么样?是不是家家有“摇钱树”?她说不是,可没人相信!她心里真的是好羡慕住在中国不用交昂贵的房租,但中国人好像从不觉得,享之当然。故乡啊故乡,你在小高倩的眼里实在是有太多的困惑!
  
  在这部179页的日记体游记作品中,读者可以感受到一个11岁少女纤细入微的情感,她甚至写到了自己在大人们相聚时常常被忽视在一旁的私心烦恼。但全书最精彩的灵魂无疑是一个生在中国、长在美国的小姑娘对本属自己文化的东方大地执著的探寻。不要说生活在美国的中国孩子,就是在中国,又有多少十几岁的少年还会记得天安门城楼下震天动地的红色海洋?还记得爷爷、奶奶那一辈在腥风血雨中的战斗?还记得长城脚下孟姜女寻夫的凄婉故事?!小高倩纪实的文笔是相当流畅的,她从一句英文不会讲,到如今能用英文熟练地写作,实在是华裔少年成长的骄傲。她的笔触无论写自己还是写亲情,小到上“茅坑”的惊慌,大到酒席上的排场,都娓娓道来、风趣生动、引人入胜。虽说每篇结尾有雷同之嫌,后半部篇章略显冗赘而艺术提炼不够,但当我们读到最后,作者深情坚定地说:“我还要再回来!”她是这土地的女儿!我们的心也跟着涌出一股抑制不住的激动和怀恋。
  
 
首页 上一页 共11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