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凯西来了

凯西·布莱克 (美)
《凯西来了》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1)
27支口红开创的新杂志
那是12月一个晴朗的早晨,一位年轻女子走进了我在赫斯特的办公室。她长着一头浓密的黑发,穿着紧身牛仔裤,蹬着4英寸的高跟鞋,戴着羽毛耳环。她有着6英尺高的性感身材和一双引人注目的黑眼睛,完全可以像一个亚马逊女战士一样趾高气扬地走进来。但我看得出她有点紧张,她的紧张是有原因的。阿图萨·鲁本斯坦当年才26岁,是《时尚》杂志的编辑,当时她是来向我推销自己关于办一本新杂志的想法的。
在这个行业里,很少听说一个20多岁的编辑会有机会直接向总裁建议办一本主流新杂志。但我对阿图萨的想法有所耳闻,她想在《时尚》的品牌下创办一份针对少女的出版物——她打算把它命名为《时尚娇点》——这引起了我的兴趣。阿图萨出生于伊朗,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长大,现在她坐在我的办公室里,满怀激情地谈论着少女们面对的压力、她们需要什么样的建议和帮助,以及关于如何把这些内容放进一份月刊中去的设想。
我告诉她,我很喜欢她说的这些。
“好吧,”她回答说,“那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你应该做出一个雏形,或者叫‘样刊’。”我说,“去报摊上买一堆杂志,然后把它们剪贴起来,做成你想象中的杂志。不要暗地里找一个艺术总监来做哦——应该用你自己的想象和激情来做。弄好之后拿给我来看。”
阿图萨不假思索地说:“你想什么时候看?”
“越快越好。”我说。这次谈话就此结束了,阿图萨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出了我的办公室,挥手向我告别,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做她的杂志了。
说实话,阿图萨来推销一本针对少女的杂志其实并不是什么创举——随便去杂货店的杂志架上看一眼你就明白了。其实在阿图萨提出自己的设想之前,我们也已经讨论过要不要办一份青少年杂志。但阿图萨展现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首先,她显然与少女们有着情感上的联系——她了解她们的烦恼、不安全感,还有希望,并且她自己也还记得这些感觉。但更重要的是,她向我证明了自己拥有获得成功所需的最重要的因素:动力。
她通过三种方式表明了这一点:她跟她的上司、《时尚》杂志主编凯特·怀特说了自己关于杂志的想法,这为她与我的会面埋下了伏笔。
在我们见面的时候,她不光表达了她的热情,还进一步问我下一步该做什么。
她要求一个明确的截止时间,这样她就可以在我需要的时候把样刊拿给我看了。这一切都很好,我也注意到了。但随后阿图萨显示出了更高的热情。
跟我谈完之后,她直接去了报摊,买了几十本杂志带回家,然后像疯了一样开始剪贴。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床上、地板上和桌子上到处都堆满了剪下来的东西,她就坐在这些东西中间一页一页地把它们粘贴起来。她用27种不同颜色的口红一遍又一遍地写着“时尚娇点”这个名字,想要准确地捕捉到年轻的形象,直到最后她筋疲力尽地睡着了,口红印到了白色的新床罩上(这让她的新婚丈夫很郁闷)。
阿图萨几乎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她一心想在周五下班前把样刊做出来。她已经问过我的助手,知道我将在5点30分下班,而她迫不及待地想让我在周末就能看到样刊。然后,就在她准备把最后几页打印出来的时候,出问题了——办公室的打印机坏了。她沮丧地看着自己定下的截止时间过去了。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2)
27支口红开创的新杂志
那是12月一个晴朗的早晨,一位年轻女子走进了我在赫斯特的办公室。她长着一头浓密的黑发,穿着紧身牛仔裤,蹬着4英寸的高跟鞋,戴着羽毛耳环。她有着6英尺高的性感身材和一双引人注目的黑眼睛,完全可以像一个亚马逊女战士一样趾高气扬地走进来。但我看得出她有点紧张,她的紧张是有原因的。阿图萨·鲁本斯坦当年才26岁,是《时尚》杂志的编辑,当时她是来向我推销自己关于办一本新杂志的想法的。
在这个行业里,很少听说一个20多岁的编辑会有机会直接向总裁建议办一本主流新杂志。但我对阿图萨的想法有所耳闻,她想在《时尚》的品牌下创办一份针对少女的出版物——她打算把它命名为《时尚娇点》——这引起了我的兴趣。阿图萨出生于伊朗,在一个传统的家庭中长大,现在她坐在我的办公室里,满怀激情地谈论着少女们面对的压力、她们需要什么样的建议和帮助,以及关于如何把这些内容放进一份月刊中去的设想。
我告诉她,我很喜欢她说的这些。
“好吧,”她回答说,“那接下来该做什么呢?”
“你应该做出一个雏形,或者叫‘样刊’。”我说,“去报摊上买一堆杂志,然后把它们剪贴起来,做成你想象中的杂志。不要暗地里找一个艺术总监来做哦——应该用你自己的想象和激情来做。弄好之后拿给我来看。”
阿图萨不假思索地说:“你想什么时候看?”
“越快越好。”我说。这次谈话就此结束了,阿图萨像个孩子一样蹦蹦跳跳地出了我的办公室,挥手向我告别,迫不及待地要开始做她的杂志了。
说实话,阿图萨来推销一本针对少女的杂志其实并不是什么创举——随便去杂货店的杂志架上看一眼你就明白了。其实在阿图萨提出自己的设想之前,我们也已经讨论过要不要办一份青少年杂志。但阿图萨展现出了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首先,她显然与少女们有着情感上的联系——她了解她们的烦恼、不安全感,还有希望,并且她自己也还记得这些感觉。但更重要的是,她向我证明了自己拥有获得成功所需的最重要的因素:动力。
她通过三种方式表明了这一点:她跟她的上司、《时尚》杂志主编凯特·怀特说了自己关于杂志的想法,这为她与我的会面埋下了伏笔。
在我们见面的时候,她不光表达了她的热情,还进一步问我下一步该做什么。
她要求一个明确的截止时间,这样她就可以在我需要的时候把样刊拿给我看了。这一切都很好,我也注意到了。但随后阿图萨显示出了更高的热情。
跟我谈完之后,她直接去了报摊,买了几十本杂志带回家,然后像疯了一样开始剪贴。她把自己关在卧室里,床上、地板上和桌子上到处都堆满了剪下来的东西,她就坐在这些东西中间一页一页地把它们粘贴起来。她用27种不同颜色的口红一遍又一遍地写着“时尚娇点”这个名字,想要准确地捕捉到年轻的形象,直到最后她筋疲力尽地睡着了,口红印到了白色的新床罩上(这让她的新婚丈夫很郁闷)。
阿图萨几乎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她一心想在周五下班前把样刊做出来。她已经问过我的助手,知道我将在5点30分下班,而她迫不及待地想让我在周末就能看到样刊。然后,就在她准备把最后几页打印出来的时候,出问题了——办公室的打印机坏了。她沮丧地看着自己定下的截止时间过去了。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3)
打印机修好之后,她把最终版本打印了出来。由于来不及在周末前交到我手上了,她失望地让助手给我的办公室打电话。当时她考虑通过办公室的内部邮件把样刊发给我,这样我会在周一一早看到。但让她惊喜的是,我还没有下班。“你为什么不现在过来呢?”我对她说,“给我看看你的成果。”
尽管从《时尚》的办公室走过来得花5分钟,但放下电话后大概两分半钟,她就气喘吁吁地到了。她走进办公室,把样刊递给我,然后就开始兴奋地告诉我她做了些什么。
“慢点说,”我对她说,“我哪儿都不去了。”我真的哪儿都不去了。我正忙着匆匆翻阅样刊,我已经知道这将是赫斯特的下一本新杂志了。
太不可思议了——它充满了活力和激情,与其他青少年杂志都不一样,因为它有着阿图萨个人性的、更情绪化的风格。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她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个典型的“丑小鸭”:腼腆、缺乏自信、脸上满是青春痘,并且总觉得自己让人讨厌。这本杂志正是她在少女时代所渴望的。对她来说,《时尚娇点》不只是一本杂志——它是一项使命。她将会成为“知心姐姐”。
我把样刊放在办公室的一个陈列架上,跟赫斯特公司其他最新一期的杂志放在一起——从《时尚》到《时尚芭莎》,还有《嘉人》、《时尚先生》和《大众机械》。“阿图萨,”我说,“看起来我们就要给自己做出一本杂志了。”后来她说,当时她并不太确定这话是什么意思——是要她来当编辑吗?还是赫斯特会采纳她的想法,但是另找一个更有经验的人选?这对她来说至关重要,但她知道无论如何,她的杂志都将成为现实了。她太激动了,以至于站起来跟我握手的时候,一把就抓住了我的手腕,激动地上下猛晃。
动力是成功最大的保证
《美国传统词典》对“动力”有两种定义:为达到目标而进行的坚定的、有条理的努力。
干劲、毅力,或是积极性。我是这样定义“动力”的: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将自己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无论你想获得大幅升职,打算跳槽,接受工作调动,重新开始一项新的事业,或者仅仅解决项目中的下一步的问题,你都应该这么做,动力就是你自己主动向前进的行为,也是你在工作和生活上取得成功所需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你并不需要像阿图萨那样推销一个完整的商业新构想、杂志或者电视节目来证明自己浑身充满动力。最基本的动力只需要你有足够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任务找到所需的信息,这样你才不至于犯低级的错误。它就这么简单。
做办公室里最有准备的人
如果你已经为会议、报告或者日常工作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你就更可能在工作中取得进展。如果准备不充分,那工作将不光是进展缓慢,而且最后几乎一定会犯下难堪的错误。
有个绝佳的例子:我刚从学校毕业,到《假日》杂志工作的时候,有一个在另一家杂志当动画编辑助理的室友。她在那儿干了大约一周,有天晚上,她回来之后,我们开始讨论那些天来发生的事情,聊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寄信。
“我上司把信写在黄色的横格纸上。”她对我说。
“你能看清他的笔迹吗?”我问。
“嗯?”
“噢,”我说,“辨认别人的笔迹再把字打出来经常很困难。”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4)
她茫然地看着我说:“我没打,我只把它们折起来,装进信封,然后就寄出去了。”
尽管我那时候经验很少,但我也知道把黄色横格纸上潦草写就的信寄出去肯定是不对的。我说:“我觉得你上司肯定不是这么想的,我敢肯定他是等你把那些内容打印好之后拿回去,然后他好签字。”
她的脸刷地白了。“我的天哪!”她尖叫道,“他从来没跟我说过!”
好吧,他没有——因为让她弄清楚自己的基本职责不是上司要做的事情。这个故事现在说起来很有趣,但当我那个室友第二天去上班的时候,当她不得不跟上司说自己一直以来都是怎么做的时候,我敢保证,她一点都不觉得有趣。
在任何工作中,知道别人想要什么是很有必要的——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还有要记住什么。如果你有什么不确定的话,找知道的人问一下。
提问是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人们常常担心问问题会显得自己很无知,但事实恰恰相反。别忘了,无知源自忽视。你在问问题的同时,也增加了对问题的理解。另一方面,如果碰到不明白的事,你只是采取忽略它的办法,那你的运气是不会持续太久的,真的。
另外,成为办公室里最有准备的人还有一个不那么明显的好处。不光你自己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而且其他人——你的上司、同事、客户、消费者,乃至竞争对手——也都会注意到这一点,并对你另眼相看。这在有些时候是最重要的事情,下面的故事说的就是这个。
临时抱佛脚,只能骗自己
我在《今日美国》的时候,有一天上午,我们安排了跟一家广告公司的人见面,他们正在争取我们的广告业务。在《今日美国》刚刚起步的那几年里,我们为了推销这份报纸而疯狂地花钱。所以不管哪家公司赢得我们的业务,对他们来说都将是一笔大买卖。
会议快开始的时候,我从屋里出来,到接待区迎接这家广告公司的高级客户经理。他正坐在沙发上,百无聊赖地翻看着当天早上的《今日美国》。一看见我,他就把报纸丢到咖啡桌上,说着什么“噢,我大概翻阅了一下,感觉很好”之类的话,然后站起来跟我握手。我当时心里想的只有一句话:你这个白痴。想要得到我们的业务,没门儿。
这个人是来游说我们,想代理我们的产品的——然而在接待区随手抓起一份免费赠阅的报纸前,他居然都没想到要事先看看我们的报纸?真要做准备的话,他应该至少读过我们最近两个星期的报纸,还有我们最大竞争对手的产品。如果他都不愿意花点工夫看一看,他怎么可能知道《今日美国》跟其他报纸有什么不同呢?而如果他不知道的话,他又怎么可能向其他人准确地宣传我们的报纸呢?他和他的公司值得我们信任吗?他们能为我们的报纸打造出令人满意的品牌形象吗?从一开始,我就知道不可能。
第一步要确保你准备好了所需的信息。第二步要再次确认那些信息是否正确,这跟第一步同样重要。记住:检查,再检查(如果你仍然不确定,那么再检查一遍)。
别让细微的错误毁了一切
在记者中间流传着一句老话:“就算是你妈妈说她爱你,也要去核实一下。”实际上,一旦你认为某件事是理所当然的,那么它肯定不会是你想的那样。就拿我的名字来说吧。初中的时候,我还是一个瘦瘦的、笨手笨脚的小孩,我有着伟大的梦想,我决心要改变自己。于是有一天,我把自己的名字由“卡西”(Cathy)改成了“凯西(Cathie)。我知道这很傻——可是,在你12岁的时候,这种事情看起来重要得要命。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5)
我已经记不清这些年来我收到过多少封寄给“卡西·布莱克(CathyBlack)”,或者“凯西·布莱克(KathyBlack)”、“凯瑟琳·布莱克(KathleenBlack)”的信。这些看起来都是小事,但对我来说却是大事情——而且没有什么比这更能让我瞧不起写信的人了。毕竟,只要花5秒钟上网查一下,或者打个电话给赫斯特杂志公司,就可以知道我名字的正确拼法和我的确切头衔。任何一个人,如果连这点时间都不愿意花,结果犯了低级错误,那就真的丧失了机会。不要让那些细微的、很容易就可以改正的错误毁了你找到工作、赢得客户的机会,或者在你还来不及开口的时候就把你淘汰了。
应聘时,想要增加获得面试或者理想工作的机会,最好的办法就是展现出你的动力和毅力。然而出于某些原因,人们经常在找工作的时候采取最被动的方式。你是否曾经有过下列情况:发出求职信和简历,然后就等着别人打电话给你(结果杳无音信)?
认为不应该打电话穷追不舍,因为,如果他们想让你面试就会打电话给你?
决定不要让别人帮助自己迈出第一步,因为你想凭自己的能力来完成?不只有你一个人有以上这种情况,这些错误实在是太普遍了。但还有什么比追着打电话更能引起雇主的注意呢?这立刻就能证明你的勇气、积极性、兴趣和动力。安坐家中,等着别人打电话给你则传达出完全相反的信息。不要害怕,拎起电话。相信我,雇主们不会因为你打了个电话,礼貌地询问他们是否收到了你的简历而感到不耐烦。而且他们真的不会介意你利用这个机会再次表示你对这个职位感兴趣。如果不出意外,那么打电话这件事将让你从众多求职者中脱颖而出。
如果你坐过办公室,那你就知道办公室里是什么样子。信件到处乱放。会议一个接一个。截止日期一个一个地悄悄过去。如果你寄出了简历却没有马上得到答复,很可能并不是你的原因。所以花点时间打个电话吧——这不会有什么坏处,而且很可能对你有帮助。
同样,不要害怕打电话给朋友、同事、以前的上司——任何可能对你有帮助的人——请他们帮你弄到一个面试机会。最糟糕的情况会是什么样呢?那就是别人帮不了你(或者不愿意帮你,当然这种情况很罕见)——在这种情况下你也没有任何损失。而与雇主取得联系的最聪明、最快速的办法就是找内部人士帮忙。
不好意思托关系,机会就会躲着你
我在《女士》杂志的时候,有一天,一大早,我就打了个电话给乔治·赫希。他是我从前的上司,前《纽约》杂志出版人。我从乔治手下辞职已经好几年了,但我特别重视跟他保持联系,并时不时地让他给我提点建议。那天早上我去办公室之前,从家里给他打了个电话,提了个很具体的要求。
“我们能聚一聚吗?”我问他,“有点事我需要跟你谈谈。”
“噢,”乔治说,“我今天要出城。等我回来我们再见面行吗?”
我自然可以说“当然可以,乔治。一路顺风”,然后让他忙自己的,这样显得很客气。但我没有,我问道:“你能在出发前跟我见一面吗?能不能随便喝杯咖啡,或者吃个早餐?”
乔治不仅是杂志界的名人,还是我见过的最聪明的、最有想法的人之一,他能听出我话里的急迫感。“好吧,”他说,“在哪儿?”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6)
半个小时后,乔治和我坐在了一家餐馆的小隔间里,点了鸡蛋和咖啡。“我想请你帮个忙,”我对他说,然后深吸了一口气,“你能介绍我认识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吗?”
有些背景需要交代一下。当时我听说电影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对电影之外的领域产生了兴趣,他打算在旧金山创办一份新杂志——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正考虑在个人生活和事业上都做一点改变。我已经把此前的10年花在了纽约城里,虽然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但我的婚姻却在走向终结,我想重新开始。在那之前不久,我去旧金山玩了一趟,我发现自己完全被这座城市迷住了。我立刻决心搬去旧金山。
在科波拉的新杂志谋一个职位将是移居旧金山的最好办法——手头有一份很好的工作,而且还是跟一位传媒界的大人物一起。我知道乔治·赫希认识科波拉,所以我很清楚下一步该怎么做。当然,我可以坚持不要别人帮助,但为什么不呢?乔治可以很快地给我牵线,而且科波拉了解他、信任他,这对我也有好处。
乔治毫不犹豫地说:“当然可以,我给他打电话。”结果,科波拉那天正在纽约,几个小时之后我就去第五大道皮埃尔大酒店的一个大套间见他了。几天之后我就被录用了。事实上,如果我只靠自己,也许他的门卫就会把我挡在外面,我永远都没法见到他。
所以不要不好意思托关系。你找别人帮忙的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感到很荣幸。这些年来,我的朋友和老下属们多次找我帮忙,而我可以告诉你,帮助那些能力和名声值得信赖的人让我感觉很好。此外,这也可以是一桩不错的交易。毕竟,如果我给你介绍了一份工作,而你表现出色,那你的老板就欠我一个人情了。给别人帮忙在很多方面都跟找别人帮忙一样有好处。
但如果你没有这些能给你牵线搭桥的关系,那怎么办呢?哦,你可以学一下一个叫邦妮·富勒的姑娘的做法,当时她还处在事业起步期,希望引起著名的《时尚》杂志编辑海伦·格利·布朗的注意。
把自己推销出去!
到20世纪80年代初,海伦·格利·布朗担任《时尚》杂志的主编已经20多年了,她把这份杂志从一份前景黯淡的月刊变成了史上最成功的针对年轻女性的杂志之一。她是引发女性革命的宣言——《单身女孩》一书的作者(她现在还在赫斯特工作,是《时尚》国际版的主编),她绝对是一个明星。她穿着Pucci的短裙,嗓音轻柔,一头精心梳理的秀发就是她的标志,一进入杂志界她就很出名。她热爱这个领域的一切。
而邦妮·富勒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编辑,在一份叫做《焰火》的加拿大时尚杂志工作。她并非来自大富之家,在纽约杂志圈也没有太多人脉,唯一不缺的就是动力。由于加拿大并不是时尚界的中心,邦妮决心到热闹的地方去。
她无法轻易打入海伦·格利·布朗的上流圈子,在这种情况下,邦妮主动把自己的杂志寄给海伦以及其他许多优秀的杂志编辑。
她每个月都寄。一直坚持了几年。
她会写一张便笺——“只是觉得你会想看看3月号!”——然后贴在信封上寄出去。她从来不问海伦是否想要收到杂志,甚至连她看没看过都不管。邦妮只是信心十足地努力着。她从来没有骚扰或者惹恼别人。她没有一个星期打23通电话要求回复。她只是采取行动,确保别人注意到了她。而海伦肯定是注意到了。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7)
1994年,邦妮在赫斯特得到了一份工作——《嘉人》杂志的编辑,这是时尚杂志界的一个理想职位。3年之后,就在我来到赫斯特的时候,她获得了杂志业中最让人激动的职位——踏着海伦·格利·布朗的足迹,她当上了《时尚》30年来的首位新编辑。邦妮的成长历程让人惊奇,如果她一开始没有那样推销自己的话,后面的一切都不会发生。
毕竟,如果你自己不推销自己,谁会来推销你?
表现动力的关键就在于尽可能做足准备,然后推销自己,但要变得优秀并获得相应的晋升则要养成这样的习惯:走得更远,做别人想不到的事情。比别人多走一英里
任何人都可以多走那一英里:想找一份暑期工作的实习生,想晋升到更高职位的助理,想与客户和消费者保持良好关系的企业主管。不论你处在什么位置,都要努力养成习惯,在别人要你做的事情之外再多做一点。你的努力最终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几年前,赫斯特旗下的一本叫做《美丽家居》的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把阿斯本一处住宅的主人说成是“雅诗兰黛集团董事长”罗纳德·兰黛和“他的太太伊夫林”。不幸的是,罗纳德不是雅诗兰黛的董事长,伊夫林也不是他的太太。这篇文章说的其实是罗纳德的兄弟、传奇人物伦纳德·兰黛,他在纽约艺术圈、媒体圈、慈善界都很有名,而伊夫林是他的太太。
天啊!这是一个无心之过,但却是一个极其愚蠢的错误,当有人把这事告诉我的时候,我明白得赶紧认错。雅诗兰黛是我们杂志的一个广告大客户,每年花费数千万美元进行广告宣传。我不能冒这样的风险,让这个愚蠢的错误给它的董事长留下恶劣的印象。由于我跟伦纳德·兰黛认识好多年了,所以我打算亲自向他道歉。
那天是周五,接下来就是周末了。我给伦纳德的办公室打了个电话,他的助手告诉我伦纳德和伊夫林正在法国旅游。他应该还不知道这件事,所以我还有机会在他从公关部门听说消息之前跟他取得联系。他的助手听出了我的失望,于是给了我他在巴黎的电话号码。
我向他承认了错误。“伦纳德,对不起,”我说,“而且,我很尴尬。”
伦纳德笑了,告诉我说他原谅这件事了。他把电话递给了伊夫林,她也很通情达理。而且后来伦纳德在接受一份撰文介绍我的杂志采访时说,他很高兴我不厌其烦地一路找到他,跟他道歉。他说:“我对她的尊敬比天还高。”通过“多走一英里”,我不仅成功地防止了这个错误带来不良影响,而且还让它产生了附加值。
很多时候,客户和消费者只是想确认别人在替他们注意一些事情。在《今日美国》,我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每当有直言不讳针对广告大客户的文章出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我都要给他们打个电话。一次,帝王威士忌的一个四色整版广告旁边就是一篇酒精中毒及其对美国经济副作用的报道。另一次,玩具反斗城买下了重要的广告版面,但就在同一天,报纸报道了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对危险玩具的报告。
当然,报纸的责任是报道新闻,所以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但我的责任是确保广告客户不会因为其公司或产品受到新闻的负面影响而与我们失和。所以我特别注意打电话安抚他们,甚至坐着飞机去拜访客户,“多走一英里”(名副其实多走一英里!)去把事情搞定。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8)
然而有一回,克莱斯勒做了一个整版四色广告,那次我来不及反应。我刚到办公室,翻看汽车版的时候,发现记者用自己的个人标准评出“最好和最烂的新款车型”,文中严厉抨击了克莱斯勒的一款车。天哪,我心想。而就在此时,我的电话响了。
打电话的是克莱斯勒董事长李·艾柯卡,他因为使这家不景气的公司业绩好转而声名大噪。他怒气冲冲、语无伦次地说着,用夸张的话语告诉我,他对我们的汽车记者、我们的报纸,以及我们显而易见的“智障”的看法。不知怎么回事,我感觉艾柯卡其实只是想要发泄——他可能只是要做给当时在他办公室里的那些人看——所以我就充当了一回聆听者的角色,然后在他摔电话之前说了些宽慰的话。克莱斯勒没打算撤掉在《今日美国》上刊登的广告,而艾柯卡当然也不可能要求我们歪曲报道来取悦他。
吸引别人注意的一个好办法就是让人知道你格外努力。而多做一点努力对你自己也是有好处的。这一点是我在做下面这件事的时候发现的。
寻找最佳交锋方式
我在《纽约》杂志当出版人的时候,有一天早上下着雨,我在康涅狄格的周末小别墅外面的花园里手脚并用地忙活着。我穿着短裤和T恤,为了不让头发被淋湿,头上戴着浴帽。我正在用力拨土的时候,一抬头,看见一辆黑色加长豪华轿车开进了我家的车道。
司机下了车,从车里拖出了一个巨大的篮子,里面装着从专业杂货店Dean&DeLuca弄来的植物,另外还有一瓶香槟王。我惊讶地看着他,汗水在浴帽下面淌着。“这些是给你的。”他说。
我把篮子搬进屋里,把卡片拿了出来。东西是全美最大报业出版公司——甘尼特公司的董事长兼CEO阿尔·纽哈斯寄来的。当时纽哈斯正试图说服我接受甘尼特公司的一个销售职位,但到那时为止我还没有做出回应——那个职位不适合我。我很想到甘尼特公司最新创办的《今日美国》去工作,但纽哈斯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暗示,所以我们似乎正处在僵持状态。
但纽哈斯仍然会不时约我见个面或者吃顿饭,以便把这场对话维持下去,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我们已经玩了好几个月。送一篮子植物和香槟,还有一份甘尼特最新的年度报告,这就是他的表达方式,意思是说:“我们再给这件事一个机会吧,看看能不能给你找到一个合适的职位。”
纽哈斯的高傲姿态让我印象深刻,也让我觉得很有意思,同时也激起了我的好胜心。我想,战胜他一定会很有意思,而且幸运的是,我已经有了一个绝妙的工具。前一天,我刚从藤上摘下一个巨大的西红柿——这家伙简直是个怪物,长得都收不住了。它的直径至少有6英寸。我从没种出过这么大的西红柿,以前我还怀疑过自己能不能种出西红柿。因此当我同意在当周晚些时候跟纽哈斯和其他主管见面时,我决定把这家伙当礼物带上。
我用薄薄的包装纸把它包好,装在一个盒子里,并系上了蓝丝带,看起来它就像是刚刚在乡村集市上获过奖。我们在豪华的四季餐厅见面时,我让它隆重登场了。我介绍说:“阿尔,我知道你觉得我这种人不会在花园里花哪怕一分钟,但我专门为你种了这个。”当他打开盒子的时候,桌上所有的人都崩溃了。没有人会相信我种出了这么个家伙,也没有人相信我真会把这么大个儿的蔬菜当做礼物送给一个资产达20亿美元公司的董事长。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9)
到了晚上,等大多数人都走了之后,甘尼特的人力资源副总裁梅德林·詹宁斯问了一个我一直期待的问题。“你最想到甘尼特来做什么?”她问道。
我说:“噢,《今日美国》最重要的职位吧。但我知道总裁和出版人的位置都有人了,而我只想得到这两个职位。”
那天的情况就是这样。一个星期之后,纽哈斯把我请到他在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套房。寒暄了几分钟之后,他提出让我担任《今日美国》的总裁,还说为了解决人事冲突,他把那几个职位上的人都进行了调动。握手的时候,我笑着对他说:“如果一开始就给我这个职位,你就可以省下好多次高档饭局。”
我当然不是单靠那个大西红柿就获得了这份工作。但从一开始,我就看出纽哈斯是那种擅长应对别人尖锐回击的人。虽然西红柿这件事感觉有点奇怪,但这向他表明我已经准备好玩这场游戏了,有自信能用一种大胆而不同寻常的方式与他交锋。而我也确信这将刺激他下定决心想办法雇用我——即便这意味着他要把其他人调动一番。于是从那天开始,我就把那个西红柿认为是我的“总裁西红柿”。
我对自己这个点子非常满意——更重要的是,新工作和新头衔让我很兴奋。然而就在我为自己的聪明得意忘形时,我发现阿尔·纽哈斯设计了一个更聪明的把戏。而我是通过一种很残酷的方式明白这一点的,因为我没能在某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多做一些准备。
职场容不下任何臆断
在前言里,我说过,在《今日美国》的欢迎晚宴上,我突然认识到“总裁”这个新头衔的含义并不像我之前以为的那样。当广告主管乔·韦尔蒂粗鲁地宣称他不会向我报告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从未搞清楚这里的职权结构,也不知道自己的实际职责是什么。想想吧,高高飞起然后重重地摔下来是什么感觉!我犯了一个典型的,同时却也是能够轻易避免的错误。
让我尴尬的状况很快过去了,但我却开始急于让韦尔蒂认清他的位置,毕竟他第一次见面就给了我一个下马威。幸运的是,午餐会结束时,我有了个机会。韦尔蒂和我都安排了回纽约的行程。“凯西,你搭公司的飞机,”纽哈斯的助手兰迪·乔奈伊对我说。然后她转过头对乔·韦尔蒂说:“乔,你搭班机。”我得承认,我在看到乔·韦尔蒂眯起眼睛、红着脸的时候,有一种复仇的快感。尽管这件事听起来没什么意思,但它迅速对我的职位做出了确认——这个总裁职位并不是一个虚职。
当然,阿尔·纽哈斯是故意不明确告诉我需要承担什么职责的。他知道只有让我当《今日美国》的总裁我才会来,但他还有许多有经验的主管,要论做一份大报的总裁,他们在很多方面都比我更有经验。于是他玩了一个双重的把戏:他给了我想要的头衔,却没有为我把其他人安排好。
不久之后我发现,这就是阿尔·纽哈斯做事的典型方式——狡猾,操控一切,为了得到他想要的不择手段。他骗了我,而这都是我自己的错。不过后来我决定做两件事:第一,接管我认为应当属于我的职责,即便这需要花费几个月;第二,不能让自己再像上次那样打无准备的仗。
永远不要让上司吃惊
吃惊在某些情况下是有趣的,但在工作中几乎从来不是——这教给我们另外三种展示动力的方式:永远不要让上司吃惊。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10)
在上司需要之前就采取行动。
让上司看起来有面子。毕竟,上司是在提拔你的问题上最有发言权的人。在任何一家公司或者组织中,还会有其他人能够帮助你——愿意说好话的副总裁,或者对你印象深刻的董事会成员——但你的顶头上司的评价是最有分量的。所以为什么不多花点心思,确保上司对你的工作感到满意呢?
我们从提前行动开始说吧。当上司让你去做一件事的时候,迅速而高效的回应是好的。但如果你能更进一步,在上司提出之前就把事情做了呢?没有人要你读懂别人的心思,但要弄明白你上司下一步需要什么,这并不是什么难事。有时候只需要读懂他(她)的身体语言就可以了。
最近我和CEO还有我们公司一位很有天赋的主管开了一个会。当时这个主管正在对一个大型活动计划发表评论,我看到CEO有些局促不安,我猜一定有什么让他觉得不舒服。我于是插嘴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但我真正的想法是,我一定得用一种他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事。无论何时当我发现可以给上司减轻压力,那么在问题解决之前,这就是我唯一关注的问题。如果可以找到一种能让其他相关的人也保住面子的办法,那就更好了。弄清楚你需要让谁满意。如果你在一个小团体工作,这个你要时刻关注的人也许是你部门的头头;如果你在一个非营利性机构工作,也许你要关注的是董事会;如果你是一个自由职业者,那么这个人也许是能帮你找到下一份工作的经纪人。即便是凯瑟琳·格雷厄姆的儿子,同时也是她在《华盛顿邮报》公司继承人的唐纳德·格雷厄姆,在自己还是报纸出版人的时候也例行地花时间陪总经理散步。他专门下工夫让负责报纸内容的人感到,有人在倾听他们的声音。
一旦你知道了自己得让谁满意,就想办法去做到这一点。如果你从未问过上司喜欢以何种方式跟你一起工作,那还是专门问一下吧。问问下面这些基本问题:你希望多久开一次会了解项目进度?你是否希望收到中期报告的电子邮件?
你希望以电子表格的形式还是以便函表格的形式看到项目报告?
你是想看到与项目相关的信函,还是希望从我这儿得到一份整体摘要?这些事情可能看起来都不大,但花点时间了解上司的喜好是很有好处的。就像一个宾馆,所有的小细节都做得非常好——枕头上放着巧克力,毛巾是松软的——那么它的整体感觉能得到很大提升。所以一定要尽你所能改善上司的工作和生活。
还有,记住了解上司不需要你做什么。阿图萨·鲁本斯坦当上《时尚娇点》编辑之后,就一跃进入了赫斯特的领导层。她在《时尚》时向编辑凯特·怀特报告,现在她直接向我报告。由于年轻、没有经验,阿图萨继续用一种中层编辑而不是主编的方式工作。
她在凯特·怀特手下的时候,每次出门或约人见面都会给凯特发邮件。在她获得升职之后的一个星期,她对我也采取同样的方式,“我出去吃午饭了,一个小时后回来”,或者“我去赴一个约会,有事打电话给我”。她没有意识到,我根本不需要这些消息——她的做法已经超出了与上司保持联系的限度。我只会扫一眼她的邮件,笑笑,然后删掉,但我还没来得及告诉她不要再发邮件,她自己就意识到这是不必要的。于是我再也没有收到这些消息。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11)
让上司看起来有面子
电影《穿Prada的女魔头》里的一个镜头我一直记得,那就是米兰达·普雷斯丽的助手安迪在一个聚会上跟在上司身后,一边往前走一边轻声提醒她客人们的名字。米兰达优雅顺畅地跟每个人打着招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周到而细心的女主人,而实际上她是一个冷漠而无趣的势利小人。
让上司表现出色最能让你迅速地赢得上司的尊敬和感激。当你为别人工作的时候,记住他(她)也在为他(她)的上司工作,而他(她)跟你一样,也想要给他(她)的上司留下深刻印象。所以不管你能帮他(她)什么忙,都将得到丰厚的回报。
我到《今日美国》工作近两年之后,极度需要休一个假期。阿尔·纽哈斯对我请两个星期假的事情很不开心,但我和丈夫终究在法国南部租了一个房子。我们刚到那儿,就发现自己和外界完全失去了联系——没有电话,没有传真,没有电子邮件。我对自己能坚持休假感到很自豪,但我没有考虑到,如果出了什么问题,办公室的人找不到我。
两个星期之后我回去了,皮肤晒成了棕褐色,精神焕发,但稍微有些担心,不知道我不在的时候事情进展如何。我得知在一次小危机中,我们的广告主管瓦莱丽·萨朗比耶为我做了担保。纽哈斯想知道我在度假的时候是否还跟公司保持联系,瓦莱丽机灵地回答说:“我每两天跟她联系一次。所有事情都在掌控之中。”我听了大笑。
是的,她极力为了我撒谎。不过我没有必要把撒谎鼓吹为一种办公室策略。在这件事中,瓦莱丽做了权衡,她知道掩护我并不会导致任何严重后果。她知道她的决定对我有好处,另外,对她自己也有好处。相信我,她是对的——我从未忘记她那次展现出来的忠实。
最后,不要让你的上司吃惊。如果你有什么坏消息,告诉他(她)。如果你有好消息,与他(她)分享。首先,没有人喜欢被排除在外的感觉。其次,向一个有必要了解情况的人隐瞒危机,事实上只会让问题恶化。把你的上司想象成森林里的一个小动物——不要对他(她)做出任何惊人的行为或是奇怪的举动。
我在与阿尔·纽哈斯共事的过程中,有过一段不太光彩的小插曲,不过在此过程中我绝对没有做出什么奇怪的举动。那是我在《今日美国》最尴尬的时刻之一——我犯了一个不该犯的错误,故事涉及一架飞机、一盘烤排骨,还有某个人出了名的吹毛求疵的个性。听我说说这个难堪的故事吧。
解决问题,或者承认错误
我到《今日美国》的第一年里经常要坐飞机,我觉得自己都快长出翅膀来了。那时候报纸刚刚起步,而我的团队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在全国各地飞来飞去推销报纸并设法拉广告。我们经常是和阿尔·纽哈斯一起出去。
我们的日程总是很紧张,不论是参加会议、招待会,还是宴会。我们会飞到一个城市,搭车直奔目的地,随后花几个小时争取广告商的支持。纽哈斯会做“软销售”,向广告商解释《今日美国》为什么是一份与众不同的报纸,并把它的吸引力吹得天花乱坠,然后我会使出绝招,让对方答应买我们的广告。即便在宴会和招待会上,我们也几乎顾不上吃东西,因为让我们做销售的时间很有限,而嘴里塞满沙拉向人做推销是绝对不会有效果的。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12)
通常我们会筋疲力尽、饥肠辘辘地回到机场。尽管飞机上通常储备着充足的酒和食物,但那次我们秘密订下了一个我们自认为聪明的计划。飞机在当地着陆的时候有人说道:“堪萨斯城的烤排骨不是很出名吗?我们为什么不在招待会的时候让司机去采购一些呢?”
噢,这听起来很好。回到机场的时候我们会饿得要死,那为什么不在返航途中用土特产犒劳一下自己呢?
不过纽哈斯没有听到这番对话,所以直到我们回到机场,拎着大包气味刺鼻的排骨走上舷梯时,他才知道我们要搞烧烤大餐。我们走进他的飞机,走进他心爱的“湾流”喷气式飞机那整洁的、铺着白色皮革的机舱。嗯,这么说吧,我觉得我已经预见到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了。
我们纵情地啃着那些排骨,像吃最后的晚餐一样。这真是一顿绝美的烧烤盛宴,拌着浓浓的酱汁、冰啤酒,我们嘬着手指。我们并没有吃得像野人似的——烧烤酱并没有在机舱内到处飞溅——但我们的确完全沉浸在美味中了。
就在此时,纽哈斯的脑袋从飞机尾部的私人客舱里探了出来——他喜欢在飞行中在那儿工作或休息。他四处看了看,脸上的表情很奇怪,然后就关上了门。在剩下的飞行中我们再没有见到他。但他的助手兰迪·乔奈伊说:“我觉得阿尔不太高兴。他看起来心情不太好。”之后没再发生什么事,当飞机在纽约着陆的时候,我们已经把吃剩下的残渣收拾干净,并准备好回家踏踏实实睡觉了。
第二天早上,纽哈斯打了给电话给我。他说:“今晚5点到航空俱乐部来见我。”那是派克大街一座摩天大楼里的私人餐饮俱乐部。
“没问题,”我回答说,“有什么事吗?”
“去了就知道了。”他说。
此前纽哈斯从来没有请我跟他出去喝点什么,所以我知道一定发生什么事情了。到了俱乐部,我在一张桌子前见到了他,我还没来得及坐下,他就凑了过来。
“究竟是谁想出来要带上那些油腻腻、臭烘烘的烤排骨来把我的飞机搞得一塌糊涂的?”他问道,眼睛里满是怒火。
我吃惊地看着他,马上想到只有一个答案。
“是我的主意,阿尔。”我说,“而且你知道,我根本没多想。我从来没想到把排骨带上飞机会让你不高兴,但毕竟那不是我的飞机——是你的飞机,所以我很抱歉。”我可以为自己辩护,但那样只会让情况更糟。我的上司不高兴,这是直接由我做出的决定导致的,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解决问题:让你的上司高兴(而且,拜托,你还得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他不高兴)。
后来我们知道,在回纽约的途中,纽哈斯坐在自己的私人客舱里生了一路的气。当然,你可能认为,他有点小题大做了,毕竟我们吃完之后清理干净了,机舱内也没有留下一星半点的烧烤酱。但纽哈斯是个很挑剔的人。这是他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之一,这些特点有些仅仅是有点奇怪而已——但有些让他给人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给纽哈斯画一幅更完整的肖像绝对是值得的,因为他不仅有魅力,还是一个真正的营销行家。那些年里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直到现在,这些经验还给我的事业带来莫大的帮助。
不要把“不”当做回答
这条最重要的经验被称为“纽哈斯的咒语”。
有个古老的物理谜语是这样的:“当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遇到一个无法移动的物体时会发生什么?”在《今日美国》最初的时间里,我们就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
凯西来了 第一章 第一章 动力(13)
阿尔·纽哈斯就是无法抗拒的力量。由寡母在南达科他农场上带大的纽哈斯绝对有着获取成功的动力。从南达科他大学新闻专业毕业后,他在美联社做了两年记者,随后办起了自己的小周报——《南达体育》。这对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冒险,并且一开始比较成功。但两年之后,羽翼未丰的报纸停刊了。顽强的纽哈斯又接受了《迈阿密先驱报》记者的工作,并搬到了佛罗里达。
在7年的时间里,纽哈斯在《迈阿密先驱报》一路升到了副总编的职位。随后他跳槽到了《底特律自由报》,做了总编,然后在1963年加入了甘尼特公司,担任公司在纽约州罗切斯特的两份报纸的总经理。纽哈斯是一个能干的经理,但他本质上是一个企业家。现在,他能够在甘尼特尽情释放自己企业家的一面了,这是从他在佛罗里达北部办一份新报纸开始的。
纽哈斯发现,在佛罗里达的“太空海岸”连一份日报都没有。这个位于棕榈滩和杰克逊维尔之间的地带有着卡纳维拉尔角和一群受过高等教育的居民和承包商。于是纽哈斯创办了一份名为《今日》的日报,后来改名为《今日佛罗里达》。这份报纸成功了,但对纽哈斯的宏大理想来说,这只是一个起步而已。1979年,他升任甘尼特公司董事长兼CEO。他打算创办一份全国性的日报——之前从未有人尝试过。他决定把它叫做《今日美国》。
从一开始,持怀疑态度的人就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印刷、发行一份四色报纸,而且保证每个工作日在全美各地都能买到它?这不是白日梦吗?但纽哈斯能在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看到机会。当时所有的报纸都是黑白印刷,纽哈斯率先使用了彩色,彩色头版的效果着实让人震惊。而且他知道新技术能够通过卫星把报纸内容传送到各地的印刷厂,这样就可以向报纸中插入最新的突发新闻和比赛结果了。身为一个体育迷的纽哈斯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在互联网出现之前的那些日子里,体育迷们终于能够及时看到自己所支持队伍的比分和实时赛况报道了,不管他们在什么地方,只要在美国就行。
但人们还是认为纽哈斯太疯狂——不过他似乎很喜欢别人这样评价他。他一向都游离于报业精英的社交圈之外,而且他刻意地强调这一点。他喜欢穿光滑的丝绸套衫,经常戴着一副黑色的飞行眼镜,这种打扮很适合去拉斯韦加斯的赌场。他戴着一枚宝石戒指,大得可以用来打人(据我所知,它确实派过一两次这样的用场)。纽约的大多数媒体精英们喜欢开着黑色林肯城市车跑来跑去,纽哈斯却喜欢开着白色加长豪华轿车兜风。
纽哈斯有很多怪癖。在餐厅里,他会像黑手党成员一样拒绝背对着门。他用自己老旧的“皇家”打字机和特制的桃色纸张给同事和下属打印信函。不管想到什么,他都喜欢打个赌。看球赛的时候,他不仅要赌本场比赛比分,还要赌那个演唱《星条旗永不落》的歌手能不能在“自由”这个词上唱出那个超高音。如果有人赌输后没能付清赌债(一般为5~10美元),纽哈斯会在3天内发出一份催款通知——不论是对朋友、下属,还是广告商。
最奇怪的是,纽哈斯既不把家安在纽约,也不安在华盛顿,而是选在了佛罗里达死气沉沉的可可海滩镇。他这么做有他的理由:他想创办一份改变报业生态的新报纸,而且想在远离批评者们视线的地方干这件事。纽哈斯不想处在他们的监视下,也不想让编辑和记者囚禁在纽约的媒体圈里,因为他觉得那儿有一种对新闻的偏见。有一次他对我说:“这些势利的纽约报纸编辑们把自己关在象牙塔里,俯身向着世界布道,说着自以为重要的事情。但《今日美国》是一份读者的报纸。我们报道人们最关心的事情——那些影响他们的社区、他们的兴趣、他们的家庭和他们的工作的事情。”
凯西来了 第二章 第二章 冒险(1)
《今日美国》现在非常成功,所以人们很容易忘记一开始几乎每个人都认为它会失败。当时的媒体评论家们对它简单的语言和五颜六色的图片大加嘲讽。评论员们取笑它是“快餐报”。其他报纸也纷纷取笑它,以至于纽哈斯说:“新闻界是除了老鼠之外唯一喜欢吞噬幼崽的东西。”但他仍然在坚持。事实是,纽哈斯从不考虑失败的可能。
随着来自各方的批评声,纽哈斯面临一个任务,那就是改变人们对这份报纸的极端看法。这对他来说是“超级考验”。他能赢得足够的读者和广告商的支持吗?他能将《今日美国》变成一份在财务上能生存下去、在新闻上受人尊敬的报纸吗?还是他最终将会输掉这场豪赌?
如果那些年里执掌大局的是其他任何人而不是阿尔·纽哈斯,《今日美国》就会失败。但纽哈斯从来不把“不”作为回答。他采取各种方法寻找通往成功的路。在最初的那些年里他传达给我们的信息从来没有动摇过:想办法把它解决了。不许找借口!纽哈斯非常擅长利用普通的条件创造出额外的优势。更重要的是,他的思考从来不局限于以前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都听说过“非常规思考”,但直到近距离地观察阿尔·纽哈斯,我才真正开始明白这种说法的意思。
《今日美国》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财务黑洞。甘尼特向它注入了数亿美元,对于启动这么大的项目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但纽哈斯知道他得尽可能地减少花销,同时为报纸争取更多时间来取得成功。雇用200个新记者到全国各地做报道太费钱了,所以他设立了一个机制,向甘尼特旗下的其他报纸“借用”记者。《今日美国》创办之初,它的218名记者中有141名是从其他报纸“暂借”来的——给他们付工资的是那些报纸,而不是《今日美国》。
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因为留在甘尼特其他报纸的记者没法再偷懒了。《今日美国》借来的记者们如果完不成工作,就会回到原来的报纸,而那些表现出色的最后会得到一个全职。同时,纽哈斯打算尽可能长期地使用这些借来的劳动力。这个简单的办法解决了一个最初看来无法克服的困难。
纽哈斯还想出了推销报纸的创意。他像P·T·巴纳姆一样,喜欢搞一两个小发明,只要这些能为《今日美国》吸引注意力——甚至像售报机这种似乎很不起眼的小细节也会引起他的注意。当时,这些机器都是丑陋、四方形的实用装置,但纽哈斯决心要改变这种状况。“《今日美国》是未来的报纸,”他说,“所以贩售机应该是未来的盒子。”最终被采纳的设计方案看起来像一台电视机,圆角,四面都印着“甘尼特”的字样。当你走在街上,想找一个《今日美国》售报机的时候,你都不用看机器上的字,从外观上就能认出来了。
纽哈斯还亲自做营销。报纸印出来之后,他决定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时间举办发布会。这让他能在第一年不断地进行推销,而他也的确很努力地在做这件事。他在每一座城市邀请当地的政治家、高级商务人士、广告商以及明星来参加盛大的聚会,并且提供当地的美食——在马里兰是蟹餐,波士顿是蚌杂烩,费城是奶酪牛排。聚会本身就是一件大事,而第二天当地报纸的报道给了我们更多的曝光机会。
但在华盛顿特区的第一场发布会上,我们的“主菜”就端上来了。纽哈斯不知怎么说服了罗纳德·里根总统、众议长蒂普·奥尼尔和参议院多数党领导人霍华德·贝克与数百人一同出现在国会大厦前的国家大草坪上。让美国最有权势的三位政治领导人一起出现的可能性有多小啊,更别说是参加一份报纸的发布庆祝会了。如果你在6个月之前提出这个问题,任何一个理智的人都会说这是不可能的,但完成不可能的事恰恰是纽哈斯的特长。
当然,如果他没有冒险创办《今日美国》,那他永远也不会有机会邀请总统到发布会上来。但冒险是纽哈斯的另一项特长——也是我们下一章的主题。接着读下去,你会知道该如何管理风险并使之为你工作。
凯西来了 第二章 第二章 冒险(2)
冒险会让你想到什么?玩一次特级跳伞算冒险吗?在赌球或者股票上一掷千金算冒险吗?哪怕跟朋友的关系会受到冲击,你也要把令人难堪的真相告诉他?还是争取拿到一个大项目或者搞定一次并购?
冒险既让人害怕,也令人兴奋——如果你总想着可能会出问题,那你就会害怕,而如果你想的是一切顺利的话会带来丰厚的回报,那冒险就令人兴奋了。关键就在于要用正确的方式看待风险,并利用它为自己服务。许多人认为冒险会让自己面对不必要的麻烦,甚至遭遇危险。但其实逃避冒险未必就能保证安全,也不会让你工作生活一切顺利。
《圣经》里讲过一个寓言:猴子看到洞里有一枚坚果,便伸手去抓。当它握紧拳头的时候,手就被卡在狭窄的洞口抽不出来了。除非他放弃那枚坚果,否则他就走不了,但他害怕失去果子,所以不愿意放手。
试图逃避冒险就像紧紧抓着那枚坚果一样。你可能觉得抓紧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就万无一失了,但实际上你是在阻碍自己前进。
那么,你该如何利用风险呢?又该如何鼓励自己勇敢地承担风险呢?有两条基本的原则。
适度冒险,不要陷入疯狂
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冒险都一样。戴上头盔跟着经验丰富的向导玩木筏漂流,和抓起一个轮胎就冲进瀑布,这两者是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如果打算要冒险,你得尽可能地控制危险因素。问问自己,怎样才能增加成功的把握,同时尽量避免潜在的不利因素?
我在《假日》杂志待了大约一年之后,我的上司辞职了。她主管分类广告部,负责杂志后面部分的那些小广告,就是那种酒店、宾馆或夏令营做的只有三言两语的广告。我们是一个四人小团队,跟成天拜访汽车公司、航空公司这些大客户的销售人员不同,我们的工作是每天打电话。我还不打算跳槽到大客户那边去,所以当我听说她辞职了,我就想得到她的职位。这将是我事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我跟《假日》的出版人约了个时间。算起来,这位总经理在我刚出生的时候就已经在杂志业打拼了。“我想跟你谈谈菲利斯的职位。”我对他说。尽管我只有一年的广告销售经验,但我对这个职位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一定让他觉得我是有备而来。
“好吧,”简短面谈之后,他说,“我们会给你一个机会。另外,我们还会给你加3000美元的薪水表示你升职了。”
成功了!我为此十分激动——然而有一件事让我不舒服。我知道菲利斯挣多少钱,那是他们给我开的价的两倍以上。我当然可以谢谢他,然后就接受他的开价,但我决定冒一次险,要求多一点。
“我知道菲利斯挣多少,”我对他说,“我觉得我应该跟她拿一样多的薪水,因为我要做的是一样的事情,担的是一样的责任。”
出版人的脸涨红了,他似乎不敢相信,眼前这个才24岁、还没什么经验的年轻人,居然在刚刚获得有生以来第一次晋升之后才几分钟就要求加薪。我难道不知道升职并不意味着我要挣得跟前任一样多吗?
哦,不,我不知道。但即使我当时知道,我也很可能仍然要求加薪。好处很明显:挣得更多。坏处是……出版人会看不起我,还是会收回那个职位?都有可能吧,但可能性不大。而且,如果我不冒险要求加薪,那我获得加薪的机会是零。冰球名将韦恩·格雷茨基曾经说过:“如果你不射门,那你就一点得分机会都没有。”
凯西来了 第二章 第二章 冒险(3)
结果我并没有得到我想要的薪水,但出版人确实把开价提高了。没什么损失,还有所斩获——这就是冒险的理想结果。所以,对事情认真思考,得出结论,评估风险,控制你能控制的,并采取相应的行动。这就说到了利用风险为你服务的第二条原则。
下一页 尾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