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哈佛制造:一场关于MBA的浮华盛宴

_3 菲利普·德尔夫斯·布劳顿 (英)
在某些课上,从教室里嗡嗡的讨论声你就可以知道这个案例会让大家终生铭记。在一节《领导力与组织行为》课上,我们讨论的这样一个案例涉及梅格·惠特曼(MegWhitman)担任eBay公司首席执行官时的工作。这个案例描述了惠特曼的成长历程。她曾在宝洁公司工作,在哈佛商学院求学,在贝恩咨询公司(Bain)、迪士尼、新泰莱童鞋公司(StrideRite)、观潮网等公司任职,最后在1998年,她去了网上拍卖公司eBay公司,从此成为亿万富翁和商界名流。在课上,我们看了2001年网络行业崩溃之后不久惠特曼在哈佛商学院演讲的一个录像。她让我想起了凯瑟琳·赫本,身量高挑,有点儿洋洋自得,但行事果断又让人愉快,好像随时都会吹声口哨、喊一声,"来吧,伙计们!"就让大家到冰冷的湖里去游泳或围着一架钢琴唱歌。她谈到了即使在所谓的新兴行业也要坚持经典管理原则的重要性。她指出,以资产和投资为基础的回报,绝不会过时。对成本、客户、竞争对手等因素的基础分析仍然有效。经验的增长会提升直觉,而直觉是非常宝贵的。她指出,迪士尼公司是一家值得为之奋斗的优秀公司,而这一切直到她在一家糟糕的公司中任职时才充分体会到。绝对不要轻视公司文化和使命感。为某项使命奋斗的感觉会让员工更有积极性。
但只是在惠特曼谈到职业建议这个话题时,我才发现教室里每个人都精神振奋,准备倾听"秘诀"。她首先说:"你绝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但你可能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差。"接着她详细解释了自己的9点人生哲学。第一,要做喜欢做的工作,因为如果不喜欢你就不太可能做好。第二,不管做什么一定要有结果。第三,理清得到的各种教训。她说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以来,她经历了1.5次成功、1.5次失败,还有1次极为精彩的本垒打。第四,要有耐心,多跟优秀的人共处,多做好的事情。第五,要组建团队并分享荣誉。第六,要让大家喜欢跟你共事。第七,不知道或不理解的事情,要请教他人。第八,不要太拿自己当回事。第九,任何时候都不要牺牲自己诚实正直的品质。
她说很久以前自己就已经不再追求要在生活中处处完美:完美的妻子、母亲、女主人和完美的首席执行官。根本没有平衡,没有灵活变通,只有一系列无休止的关于什么适合自己的选择。在每一天、每个周末,甚至是生命中的每时每刻,她都会问自己,此时此刻对她来说什么是最重要的。"请记住这一点,这一点也不是我的强项。"她说道,"你很可能不会回顾过去,慨叹自己工作不够努力……但到最后你的家人和朋友才是最重要的。考虑下一步要做什么的时候,你务必记住这一点。"听她演讲的过程中,我心里想,不知道她是否后悔自己作出的选择。她会放弃商业上的成功来补偿个人生活方面的损失吗?我想象着她如果更加直言不讳时可能会说的话:"你们要知道,说句实在话,所有的钱,所有的赞誉,我都可以放弃,只要我能回到过去那些年。那时候我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而不是跟家人朋友聚在一起。实际上,为了换回那些岁月,我愿意放弃我的全部财产。"那又怎样?教室里的每个人几乎都在思索将来每周工作90个小时、牺牲个人换取事业成功的那种生活。惠特曼是否本可以讲出更多可能改变他们主意的话语呢?
2004年总统选举的前一天,我跟我们小班里的一个女同学聊天,我以为她会关注大选结果。她曾经获得过政治学的学位,为一位参议员工作过,最后又在投资银行和私募基金行业工作了4年。她会关注即将产生的结果吗?"不,"她明确地告诉我,"我已经不再考虑政治和选举问题了。我不能改变它们,它们对我也没有直接影响。这些事情不值得我花时间。"学生报纸的一次公共投票显示,在哈佛商学院的美国学生中,8.3%的人认为他们"对政治漠不关心"(我觉得在一个以领导力为核心的研究生院里,这是个不低的比例),49.4%的学生声称支持民主党(其中15.4%为强硬派,35%是温和派),34.8%的同学支持共和党(其中9.5%是强硬派,25.3%为温和派),还有7.5%支持其他党派。竞选结束一周后,学生报纸《TheHarbus》很不情愿地报道了结果:"哈佛商学院校友在紧张的连任竞选中胜出。乔治·W·布什-或许是哈佛商学院最著名的毕业生(哈佛商学院75届毕业生)-经过艰苦努力,在本月早些时候战胜了民主党挑战者约翰·F·克里。"
β系数及其他(10)
《技术与运营管理》课的前一半课程数据任务很重。我们学会了计算复杂的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周期和产出率,研究了加工车间和流水线的益处。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国家越橘公司(NationalCranberryCorporation)。从越橘入厂到分级、清洗、包装,每一过程都需要计算产出率。谢天谢地,期中考试结束后,我们上了一节关于丰田公司生产系统的课,大家头脑才清醒过来。在发展初期,丰田公司就设立了以尽可能高效的方式生产一系列可以让普通民众买得起的汽车这一目标。丰田公司生产系统的设计目的就是消灭各种形式的浪费,不管是生产过剩、员工失误还是零部件库存过多。这其中的一个方面就是即时生产:需要之时立刻生产,不做任何无用工作。另一种方式称为"自动化":让任何问题都立刻暴露无遗,并马上停产解决。任何与正确的生产流程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包括员工的失误-都被认为是浪费。
为了实行"自动化",丰田公司必须清除员工在叫停生产过程时产生的耻辱感。在每条生产线的操作台上,都安装上一个开关,公司鼓励工人一旦发现问题就按开关,随后灯光闪起,大音量的音乐声发出提示,生产线组长就会立即跑来。判断出问题之后,组长会带领自己的小组问5个为什么,目的是追根究底发现问题的根源。如果只问一个为什么,你只会发现该问题的直接原因。如果再多问4个为什么,你就会找到问题的根源。公司鼓励员工不要把任何过程视为金科玉律,改动不得,而是要不断追求改进。这被称为"改善"。泽伊内普告诉我们,这就是过程的力量。丰田公司之所以如此成功,就是因为他们认为公司之事无小事。这家公司在不断地追求进步,哪怕是操作过程中最微小的细节也要做到尽善尽美,并让每个员工参与其中。这些体会来源于世界各地的生产厂商和车间,比单纯的一门《组织行为学》课程要让我们产生更多的共鸣。我有一部丰田车,已经开了10年,但是运转依然良好。"改善"确实有效。那天晚上,我看见布跑到街道对面的杂货店买晚餐。"PDB①,"他挥舞着一只手大声喊道,"我再也不会大量买东西了。以后都是即时购买。改善,改善。我喜欢!"
在感恩节休假的前不久,商学院为所有的小班和教授们组织了感恩节宴会。我去晚了,在卢巴克身边找了个位子。我们的谈话避开了《金融学》,而是谈到了他作为必修课课程主任的身份。他告诉我,他大部分时间都在试图改革这个教育过程。他希望学生对学业落后的恐惧少些,不要时刻感觉是在被迫遵守规则。他说已婚学生比未婚学生在学校里要好过一些。"可能他们在努力学习方面准备得更充分。"他担心年轻些的学生出去喝酒太多。"最近我们与金·克拉克一起在一个小班吃午饭时,他站在那里作关于学习经历、为人谦逊和商学院使命的报告。我抬头看了看,在他身后的黑板上有人用很大的字写着'快乐时光晚上9点',那是个周三。"卢巴克告诉我,为了更好地了解并改善学生的学习经历,商学院已经启动了一项纵向调查:选择了大约50名学生,每隔两个星期,让他们花两小时描述一下自己在学校的生活。在校两年间他们一直要这么做,毕业后依然如此,但不这么频繁。不管我有时候对学校多么绝望,但校方如此重视其方法和目标却让我感觉无可指责。
在《领导力与组织行为》课上讨论小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说时,发生了一件怪事。在我们读了这篇演讲词、看了金站在林肯纪念堂的台阶上演讲的录像之后,波多尼让大家发表评论。有什么可说的呢?把关于办公室政治和公司领导力的那些见解用到金身上,跨度似乎太大。教室里沉寂了好久。救星最后居然来自一个出人意料的位置-前排右侧。那里坐着本尼。他是非洲一大笔石油行业财产的继承人。到现在为止,只要不被点到名,他始终保持沉默。大部分上课时间他都躲在一个棒球帽的帽檐下补前一天晚上的觉。但是在这个敏感的时刻,他打破了教室里的沉寂。
β系数及其他(11)
"我在想,列举事实时,金或许应该多用一些数字。"依然没人举手。
"本尼,你想到哪种数字了?"波多尼说道,尽量忍着不笑。
"你知道的,表示美国黑人痛苦程度的数字,比如私刑杀人的数量。"
"金的演讲有待改善,应该运用更多数字,少些修辞手段,还有其他人这么认为吗?"波多尼问道。安妮特在后排首先笑了起来,不久整个教室就充满了笑声。
那个学期晚些时候,波多尼发给我们一份1976级6名同学的概况,那是他们毕业10周年和20周年聚会时写的。每次5年一度的聚会前,每个班的成员都要求写几段话说一下从哈佛商学院毕业以来的生活情况。这些文字会汇编成一本书,并且只在本班成员中分发。在这6个人中,有一个把全部精力献给了饭店事业,结果女儿哭着在街上追他,因为那时他已连续工作了42天;还有一个女人与丈夫离了婚,而且很少去看她那有基因缺陷的女儿;还有一个把自己描述为"有独立见解的企业家",不知疲倦地在美国各地开办很多公司,并避免了"几次即将到来的婚姻",一直保持单身状态。到现在为止,最心满意足的是一个毕业后就去华尔街而且一直在同一家公司工作的人,他在纽约有自己的家,在康涅狄格州有一套乡村别墅,私人生活以家庭和社区为中心。他认为自己的主要职业目标是"度过每一天",他对称心如意的工作环境的定义是"有意思、能赚钱的地方"。
这就是我们的将来:既有成功,也有失败;既有工作压力,也有家庭问题。在赚钱和随心所欲之间作着无休止的斗争。
波多尼让我们明白:哈佛商学院从来不会盛宴款待那些走上社会、让世界运作起来的人和那些在生活中获得幸福,兼顾家庭、工作和友谊的人。被请到伯登礼堂来给900名同学作报告的,是那些管理大公司或者赚了大钱的人,是那些告诉我们"必须在生活中找到平衡"的人,而他们自己却经常承认找不到平衡,就像梅格·惠特曼一样。
我们小班的摩门教徒中有一位25岁左右、有3个孩子的男同学。他很激动地讲起了按照哈佛商学院模式成功的压力:"为什么到现在才让我们了解这个从事银行业又爱上这一行的家伙?我们从没听到哪位哈佛商学院的毕业生说过:'我干这一行不是因为钱。我会在家乡开家小公司,每天下午5点下班和孩子待在一起,一年休4周的假。'"我同意他的意见。我们虽然会拍拍他们的肩膀说"不错",但却认为他们的成功无足轻重,不像极度活跃的怪人杰克·韦尔奇取得的成功那么让人艳羡。波多尼告诉我们,为了有一种安静而又能够如意的生活,我们可以减低期望值,只要一小部分人感激羡慕我们。对很多人来说,尤其是对哈佛的工商管理硕士来说,他们一生的时间都是在赢得掌声、夺得冠军中度过的,所做的一切-不管是计算、社会服务,还是体育-都被人褒扬,因此谨慎私密、称心如意的个人生活与公众瞩目的巨大成功等同这种想法几乎是不可理解的。
曾经在银行业工作过的西非人锡德里克说,或者有些东西可能根本就没法估价。"我觉得工商管理硕士们做这些比较困难。"他说,"我们那么热衷于估算价值或者用数字看问题,结果要是有东西不能估价,我们就干脆不予理会。如果一边是与孩子保持健康的关系,另一边是十分明确的价值,比方说,100万美元的红利,那么你如何比较呢?"对那些在金融市场追逐100万美元红利的人来说,"无价"的概念并不是指"没有价格,所以是世界上最珍贵的",而是指"不可能估价,所以当另一个选择非常明确时,就不值得争论"。
β系数及其他(12)
在这节课最后的15分钟里,波多尼要求我们想象一下会为哈佛商学院毕业10周年纪念册提交什么样的描述,然后写下来。我写道:我住在纽约郊外的一栋舒适的房子里,在花园里的办公室上班。我和玛格丽特依然是恩爱夫妻,孩子们在一个健康、安静的环境中成长。我拥有一些媒体资产,还有一小批志同道合、热情洋溢的员工。我自己安排时间表,想休假就休假,并且热爱自己的工作。实际上,我的工作和生活界限并不明显。波多尼让我们把写的东西跟坐在旁边的人交换一下,然后叫一个日本姑娘读她手里的那份。那是一个华裔美国人写的,就读商学院之前他曾是一名管理咨询人员。"我依然在奋斗。"他是这么开始的,"我的工作任务远远超过我所愿意承担的,经常一周工作90个小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妻子在一起。工作的时候我很享受所做的工作,但却无法在工作和生活之间找到恰当的平衡。我们有一套体面的房子,也有体面的收入,但是我们还计划将来什么时间要孩子,不过现在对如何安排这件事却一筹莫展。我俩必须有一个人退一步,但我们不知道谁该让一步。承担移民家庭的期望是个负担,但我也为此感到自豪。"
每门课结束的时候,每个教授都会给大家作一个简短的报告。艾迪·里德尔教授给我们展示了一张幻灯片,上面写道:"我为什么这样做。我开这门课程的目的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你们这个集体将来会作出一些影响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资源的流动、影响无数个体生活的决策,而在某种程度上,那些决策的质量可以因为你们在这门课上学到的东西得到改善。"教室后排马上就有人提出异议,"你不该用'数十亿'这个说法。"那人说道。里德尔看上去有点儿难堪。"应该说'万亿'。""你说得对。"里德尔回答说。"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们支配的资金数额让人感觉很荒谬。"波多尼把"serendipity"(偶然的发现)一词写到了黑板上。他说道,你以期望得到甲事物开始,结果得到了乙事物。他讲到自己为了到哈佛教书、为了和我们A小班共度过去的4个月,他的职业生涯中经历的波折。他告诉我们,他觉得为我们上课很有意义,很有成就感。
斯腾伯格给我们讲了他父亲的故事。他父亲大腹便便,在垒球场上经常被人轻视。轮到他击球时,敌队总是把外野手召回来,而他就会把球高高地击过他们头顶,然后笑嘻嘻地跑完4垒。斯腾伯格从施乐公司辞职回到学术界时,很多朋友不理解他的选择,但他却说在教学中找到了其他领域没有的快乐。
泽伊内普说她年龄太小,没有什么大智慧传授给大家,所以就不作报告了,而是给我们另一个案例让大家阅读。那是哈佛商学院一位名叫贾伊·耶库马尔(JaiJaikumar)的教授的故事。耶库马尔是印度人,酷爱在喜马拉雅山登山。当年在印度读大学时,他在一次登山过程中发生了一次可怕的意外坠落,在布满岩石、树木和冰雪的山崖上翻滚了数千英尺。他受了重伤,登山伙伴也遭遇不幸。忍着剧痛步行了24个小时后,他意外地在一片空地上发现了一间小屋。一位牧羊女把他搀扶进去,给他吃的,为他包扎伤口。然后这位牧羊女背着他走了3天,把他送到了最近的村庄,从那里他骑着驴子又走了两天才到了最近的医院。身体康复后,他重拾学业,并由此来到美国,最后又来到哈佛大学任教,专门研究制造科学。但他一直没有忘记那位牧羊女,经济条件允许后,他在牧羊女所在的村庄建了一所学校,并且为教师的薪水和各种补给筹集资金。他总是鼓励学生们要享受生活、赞美生活,而不是郁郁寡欢。他对学生讲,成功是好运气的结果,而成功也给你带来了对他人的责任。后来在他53岁那年在厄瓜多尔登山时不幸遇难。
β系数及其他(13)
在这些"最后一课"和期末考试之间的某一天,我与路易斯一起吃了午饭。他是个具有一半法国、一半阿根廷血统的企业家,也是哈佛商学院足球队的前锋,还是我们小班大龄组的一员。对许多非美国籍学生来说,他是一位夸夸其谈之徒。你会看到他在校园里用英语、西班牙语、法语、德语喋喋不休,或是领着一帮拉美学生去波士顿泡酒吧。就读哈佛商学院前,他在马德里做咨询工作,然后与别人合伙开了一家网上购物公司。20世纪90年代末,他在欧洲各地设立了办事处,后来2001年互联网经济泡沫崩溃时又被迫将这些办事处全部关闭。我经常感到奇怪:商场经验像他这么丰富的人为什么还要来哈佛商学院呢?
"我已经经历了开公司的整个过程,但我感觉需要重新从基础学起。"他告诉我,话说得很快,也很有激情,"我是通过血与火的考验学习的。在咨询业,最初我学了很多,然后就开始一遍遍地重复。开始时有点儿疯狂,我学习的曲线呈现陡峭攀升的态势,但是我感觉有很多东西需要静下心来认真学习。"
决定到商学院学习后,他就想一定要去一家顶尖的商学院,因为商学院的关系网对他来说至关重要。他的姐夫曾经到过哈佛商学院并且很喜欢这所学校。在接受一位"头发上喷着发胶的典型西班牙投资银行家"面试时,他以为自己表现很糟糕,结果却喜出望外,他被录取了。到达学校后,他惊奇地发现:同学来自世界各地,而且看起来都很年轻。"有很多年轻人,他们在分析和技术方面非常敏锐,但是我能判断人们具有的技巧,而且班里同学几乎没有什么经验这一点也让我感到吃惊。大家说起话来好像很有经验,但坐在教室里我经常在想,'实际上,你说的办法根本不会奏效。'"这类情况在《领导力与组织行为》课上出现的频率最高。"同学们经常说,把那个家伙炒了。但如果你从来没有炒过某人,你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情况,你也想象不出来。我们应该专门有这么一门课-招聘和解雇。我们都接受过'迈尔-布里格斯类型指标'测试,但没人教我们如何在招聘时利用这种测试手段。我觉得这门课缺少一些非常实用的东西。"
我还碰到了薇拉。她是位中国人,和丈夫一起移民来到美国,曾经在硅谷一家大型技术公司工作。本学期鲍勃组织了一个"小班学伴"系统,规定每一个人都要监督一个同学的课堂发言,并反馈其表现情况。薇拉就是我的学伴。她英语说得很棒,但也带有很重的口音,却又不得不强迫自己在班里发言,这也让她很恼火。"我讨厌关系网络、人际交往、在别人面前喋喋不休地唠叨这些烦心事,"她说道,"可这恰恰是我们被训练要做的事情。这不是中国移民心目中的商业。我们认为商业是跟绝妙的主意和努力工作有关的。"对她来说,成绩的50%取决于上课时的发言情况这一点让她很难接受,这不仅仅是因为她认为公开发表观点很不自在,也是因为她觉得听到的内容大多都很平庸。因此她已经决定上课时按照自己的套路表现,不管其他任何问题。
这学期结束时,我们学过的5门课程全部都要笔试。考试以开卷的方式进行,但我还是花了好几天时间复习每门课程的笔记,尽量把它们浓缩成几张纸,这样我就能更有效率地答题。教授告诉我们,此前只要按时上课、预习案例,那么考试内容不会出乎大家的意料,就是迄今为止我们学过的一些概念的回顾。当然,考试考得好并不能证明你擅长商业运作,只是证明你善于在商学院学习。
考试时我们被分到两个教室,因此每个人就有两张桌子的空间。有的学生戴上耳机来遮蔽噪音。还有的带着口香糖和糖果,好像要去远足一样。有的来的时候双眼呆滞迷离、满脸汗水,好像刚刚通宵学习过。我们都把笔记本电脑插好电源,等监考人宣布考试开始。最让我担心的是《金融学》,但当我翻看试题时,我忽然感觉非常冷静。我开始按部就班地解答问题。
一家电影院的老板想弄明白是否该购进新的数码投影设备。值得吗?我预计了一下自由现金流量,计算了资金成本,计算了一下当前的投资价值。据此我提出了一个建议。最后在4个半小时的努力之后,我打印出自己的表格,写上名字交给了老师。我感觉非常满意。考《财务报告与控制》、《技术与运营管理》、《市场营销学》和《领导力与组织行为》的时候,我仍然有这种成就感。付出了这么多努力,我感觉自己终于可以讲这种新的语言了。尽管我还远没达到熟练的程度,但至少也已经可以交流了。我的成绩比第一次上《分析论》课那天晚上想象的要好:《技术与运营管理》和《领导力与组织行为》都是1分,《金融学》(一)、《市场营销学》和《财务报告与控制》都是2分。我明白,就学业而言,至少我还能承受得住。
考试结束后,我才意识到在这最初的5个月里我学了多少商学知识,对自己又有了多少新的了解。没有职业身份的那种感觉很奇怪。我已经习惯把自己看成是一个记者,改掉这一习惯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在教室里总是跻身大龄成员组的那种感觉也很古怪。人们说哈佛商学院都是关于关系网络时,我曾经很担忧,因为自己为社交花费的时间很少。可是我已经熟悉了小班的同学,吃午饭或喝咖啡时也结识了一些人,而不是站在房间里看有人把嘴唇冻到冰槽上。总体而言,这一切也让我的交往范围超过了以往。
风险大师(1)
暑假期间,哈佛商学院的学生长途跋涉,周游世界。有的目的地充满魅力,比如印度、中国、土耳其、巴西;有的更单调乏味些,比如芝加哥、华盛顿。除观光外,他们还会见公司首席执行官、总统或总理。在哈佛商学院,你会感觉自己跟世界上最有权力的人之间的间隔也绝对不超过"两度"。①总会有个同学认识印度的总理,或者有个同学曾经给墨西哥总统效力,要么就是哪个同学的父亲经营着拉丁美洲最大的建筑公司。所有人尽在掌握。但是长途跋涉结束后提交的那些报告关注的却通常是另外一些事情。在印度,腰带上佩戴着洗手液喷洒器的哈佛商学院学生出现时,会有人很不高兴地低声嘟囔。因为每次坐上带他们外出的汽车时,他们都会洗手,给自己消毒,让主人反感。报名去中国的人更是超过了名额限制,最后竟然去了200多名工商管理硕士。下面是学生报纸《TheHarbus》的描述:
"醉虾、午夜时分的卡拉OK、一排排芝华士和绿茶饮料的空瓶子、风险资本家-这一切有什么共同点?这不过是今年中国之旅的几个亮点而已。"聚会始于北京,又转移到香港和上海。哈佛学子们"受到了皇室贵族般的接待",有机会去"最热辣的夜总会"、会见"公司高级经理人"。在北京,他们品尝了醉虾-"你肯定以为这次行程中醉的只有工商管理硕士们吧!"-目睹了2008奥运会的准备工作,参观了联想集团的生产厂家,还有"摩托罗拉公司的经理、房地产开发商和当地的投资银行"向他们大献殷勤。最后他们到了香港-"遍布路易威登专卖店和明亮炫目的霓虹灯的地方"。
阅读这类描述时我有两种感觉。第一种感觉是:以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的身份在世界各地考察时,我们享有的特殊待遇太多了。哈佛商学院的品牌比我想象的还要有影响力。第二种感觉是他们的视角多么奇怪。到中国去的时候,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夜总会、烈酒、商店和公司招待上似乎有点儿愚蠢。当然,他们用不着花全部时间去倾听农民工、背井离乡到西服生产厂家打工的女工讲述自己的故事。但是这确实让人感觉对商业目标的追求允许,甚至是要求他们具有一种自愿接受的无知。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一部分,超阶级的工商管理硕士似乎成了孤立于这个世界之外的群体,有自己的一套标准。只有超乎寻常的动作才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我们小班的班主任本·艾斯蒂告诉我们,如果有这样的考察机会,我们应该敢于承担更多的贷款来抓住机会。在我们将来的净资产中,如今每人次高达数千美元的费用将不过是"可以舍去的零头"。我和鲍勃都靠助学金养家糊口,因此我俩一致认为这个说法或许是对的,但却很令人讨厌。
这方面我的选择也有一次例外情况,那是圣诞节假期快结束时西行的硅谷考察之旅。担任报社记者时,我已经感觉到了互联网带来的突如其来的变化,并亲眼目睹了同事和管理层在这些变化面前手足无措的样子。我知道,媒体将永远是我职业生涯中的一部分,因此我要熟悉该行业中初现端倪的技术公司使用的语言和商业模式。据说这次西行考察之旅我们能接触到硅谷大名鼎鼎的谷歌、eBay、雅虎等公司和传说中的科莱勒·帕金斯公司(KleinerPerkinsCaufieldByers)的风险资本家。
我们大约80个人-其中三分之二是中国人和印度人-登记住进了挨着甲骨文公司总部的一个商业园中心区域的一家宾馆。我开车在周围的道路转了转,看到许多正面镶了玻璃的建筑和高高的木篱笆遮掩的一排排单层住宅。哈佛商学院的人们总是喋喋不休地谈论硅谷的生活情调和海湾区的美景,对此我觉得很奇怪。这周围的景色看上去很糟糕,就像把一个工程学校的校园压扁平铺在几平方英里的区域。我转到通往硅谷的101号公路上,发现两侧满是廉价饭店、汽车修理行、脱衣舞厅和洗衣店。远处的群山中有帕罗奥多、伍德赛德、阿瑟顿这样一些小城市,真正的有钱人在那里居住、工作,每天早晨一起骑自行车锻炼。
风险大师(2)
第二天上午8点30分,硅谷最著名的风险资本家之一大步走进了酒店的会议室,来启动西行之旅。他身材高大、体格健美,黑色的头发低垂着,面部棱角分明,笑起来很滑稽,一高一低的肩膀就像预科学校老态龙钟的体育明星一样。蒂姆·德雷珀(TimDraper)是第三代风险资本家,他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电机工程的学位,然后又在哈佛大学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通过投资于Hotmail和Skype这样的一些技术创业公司,他使自己的家族财富迅速膨胀。我们很愿意听他讲一讲如何涉足下一波牵动数十亿美元的技术产业。
德雷珀说,操作风险资本比攀爬职场阶梯容易得多。要衣食无忧,你只需要取得一次成功即可。此后你就只需要坐等成百上千的人来展示他们的想法,然后你再从中选出最好的。根本不需要伤脑筋。他咧开嘴笑了起来,可我们却坐在那儿目瞪口呆。我身边坐的是我们小班的顾伦德。他从印度最好的工程学院毕业,并且已经拿到了"印度版"的MBA学位。就读哈佛商学院前,他是印度一家顶级技术公司的一名经理。他唯一期望从哈佛得到的,就是成为西海岸风险资本家的机会。在波士顿被风雪困住的日子里,你会发现他在斯潘格勒大楼的角落里狂热地赞美海湾地区的美景,哀叹哈佛商学院同学的愚蠢。在他看来,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教育的学术内容和许多教授都不值一提。他正在印度开办一家网上旅游公司,夜间总是利用Skype网络电话联系,因此整天吊着厚厚的眼袋。
大家向德雷珀提问题的时候,我感觉到顾伦德变得有些焦躁不安。当有人问德雷珀将来怎样才能处于他这样的位置上时,他麻利地从讲话的位置跳到一边,然后邀请提问的人站过去。大家谁都没有笑。顾伦德开始按摩太阳穴。即使在状态最好的时候他也已经不耐烦了,他现在感觉被这个大个子白人同行给耍了。
德雷珀接着又告诉我们,他创作了一首歌,歌已经由一个他叫不上名字的著名摇滚歌星谱曲并演唱。歌名叫《风险大师》。他把一些CD分发给大家,CD上印有他的照片:头戴一顶白色软边帽,骑在一头大象身上,举起右手做出胜利的标志。然后他啪的一声抽出一张放进CD机里,让我们认真听。开始是一段长时间的低音吉他演奏,随后一个男低音歌手加入了进来,开始了规则而有韵律的节拍。接着,歌词出现在德雷珀身后的屏幕上,这时他清了清嗓子。他的歌讲述了一个男人的故事,他奋斗15年的时间终于使自己的公司在股票市场上市公开发行股票,这是每个风险资本家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他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家。妻子忍无可忍之下跟他离了婚。他遭到投资者和银行家们的辱骂,但他始终相信大功告成的那一天必将来临。播放到合唱部分时,德雷珀开始挥舞着手臂叫喊:"大家一起。来,唱!"顾伦德此刻已经把笔记本扔下,把头深深地埋到两膝之间去了。
他是风险大师,
生活繁忙无比,开车风驰电掣,
在灾难的边缘嬉戏。
他是风险大师。
我们再次陷入了沉默,让德雷珀自己独唱。他这首歌的主人公无所畏惧,具有艺术家的灵魂。他经历了经济萧条的时期,熬过了破产的折磨,甚至解雇了自己最好的朋友。但到最后,凭借一次戏剧性的销售,一切为之改观。德雷珀唱道,天空"开启了航天之门"。
风险大师(3)
"快点儿,伙计们,你们太安静了!"德雷珀吼道。虽然场面尴尬,他却劲头十足。"快点儿!"于是我们嘟嘟哝哝地唱完了合唱部分。"再来!再来!"他催促道,于是我们又嘟哝了一遍。最后,歌曲的主人公淹没在金钱的海洋中,但他不仅没有享受到幸福,而是受到了新闻界和法院的纠缠,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这么有钱的人肯定撒过谎骗过人"。最终,在合唱部分重复了两遍之后,这首歌终于慢慢地结束了。我们大家坐在那里,默默无语。等德雷珀讲完,大家慢悠悠地走到了外面的大厅里。
然后,我们一大批人又开车前往桑尼韦尔去参观雅虎公司。公司总部是一座复杂的盒子式的玻璃建筑物,里面的陈设都是黄紫相间的颜色,就好像动画片里面的恐龙邦尼兼任了这里的装潢师一样。里面有配备桌式足球和免费咖啡的游戏室,走廊里有迷你篮圈,从这些设施可以看出,公司宁愿员工下班后不回家。尽管室内装潢看起来很不成熟,但成立10年之后的雅虎公司已经成了美国商业界的一部分。接待我们的是公司一位负责并购事宜的高级副总裁。他向我们讲述了自己的快速升迁过程。在英国读完大学后,他在高盛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然后在哈佛商学院获得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毕业后在纽约专注媒体行业的投资银行艾伦公司(AllenandCompany)工作过,后来又在特里·塞梅尔(TerrySemel)管理的一家互联网风险基金工作。塞梅尔以前是好莱坞一家电影制片厂的老板,后被任命为雅虎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这位高级副总裁匆匆忙忙地低声给我们讲述这一切,从说话的口气看,他似乎对自己极为满意。可能他的确有权利这样表现,因为他的年龄跟我一样。
第二天早上我猛然惊醒的时候已经8点30分了。因为昨晚临睡前一直在琢磨雅虎公司那位年轻有为的副总裁,结果很晚才睡着。而我应该在8点45分抵达科莱勒·帕金斯公司的。我尽快洗漱刮脸,穿上衣服,拿着夹克和地图冲向电梯。我跑到停车场,发动了租来的雪佛兰英帕拉轿车,驶出停车场,开上了101号公路。那时已经8点40分了。接待员告诉我要花半小时才能到达科莱勒·帕金斯公司位于沙丘路上的办公楼。于是我在101号公路一路狂飙,然后往西上了朱尼佩洛·席拉高速公路,路过斯坦福大学,再从那里上沙丘路,等我把车开到科莱勒·帕金斯公司的停车场,在一辆梅赛德斯双座汽车和一辆丰田普锐斯之间停好车。这时已经差一点儿就9点了。
主办公楼就像一个大木屋,两根深色的木梁已被雨水浸透,陡然立在大厅的玻璃入口前。一株高高悬挂的吊兰迎候着来访的客人。我气喘吁吁地跟接待员说明了我的身份。
"他们已经开始了,"她没好气地告诉我,"在你右边的会议室里。"
我打开门,朝房间最角落里的那把空椅子走了过去,讲话的人稍微停了一下。我那些在会议桌旁占领了高背黑皮旋转椅的同学一个个都轻轻地摇晃着身子,一副若有所思、若有所问的样子,似乎在为将来的工作演练一般。会议桌是一棵树的横截面。那棵树肯定非常粗,直径至少有6英尺。桌子已被抛光,但你依然可以看出表面的结节部分和木质纹理。我想,不知道有多少伟大的业务是围着这张桌子筹划出来的。毕竟,从太阳微系统公司到亚马逊,再到谷歌,有多少伟大的技术公司接受过科莱勒·帕金斯公司的风险资本啊!给我们作报告的是拉塞尔·塞利格曼(RusselSeligman)。他非常有魅力,毕业于哈佛商学院,成为风险资本家前在微软公司工作过几年,成绩卓著。他说,现在很多人希望进入风险投资业,认为这是一夜暴富的好机会,他对此感到惊讶。他告诉我们,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当然了,有些人确实做得很好,令人吃惊。在一家顶尖的公司里,有机会接触硅谷最棒的技术人才和商业人才,这的确把成功的概率提高了许多。可他在科莱勒·帕金斯公司已经工作了4年,但是要知道投资是否奏效,还要再等上两年。和在微软这样的公司工作相比,这里的工作更孤单、更简单、更枯燥。你的主要任务就是找到正确的人选和适当的风险投资机会,并作出正确的投资决定。之后,如果干得不错,你就应该耐心等待结果。你不需要每天或每周都插手其中,仅在必要时施以援手就行。透过会议室的玻璃墙我看见了那些办公室,它们在另一面对着树的玻璃墙里面一字排开。外面下着雨,这里除了我们似乎没有别人。风险资本家并不是必须到办公室才能做事的。我理解了塞利格曼关于自身角色的超脱性质的含义。如果你真的投身商业,又善于经营,于是这里面就没有任何生活情趣。那种感觉就好像米开朗基罗突然找到赞助人一样,他不再需要画画或雕塑,而是给其他画家、雕塑家开出一张张支票。要么你开始就成为一个赞助人,要么就在生命的某一刻,你选择投资而不是建筑行业,这时候你的建议实际上会有些价值。很多哈佛的工商管理硕士一毕业就想成为风险资本家,因为仅仅对他人的钱说说意见、投投资就可以得到丰厚的回报。但就这份工作来说,他们的确还嫩了点儿。
风险大师(4)
那天晚些时候参观的谷歌公司就是我心目中雅虎公司五六年前的样子。同样的玻璃建筑,同样孩子气的氛围。但是考虑到公司创立的时间长短以及创立者和员工的年龄,这儿似乎让人感觉要更真实一些。这里不会让你感觉玩具和免费咖啡都是摆设,成熟的经理们实际上都在嵌有木板的套房里大口大口地抽雪茄。大厅里有赛格威代步车,员工可以带宠物狗来上班,员工的格子间外面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电线,用来通知大家接受免费按摩。公司给我们和麻省理工学院的一群学生举办了欢迎宴会。遗憾的是,我们80个左右的西行考察队员中只有5人参加,大部分都去参加银行和咨询公司在旧金山组织的欢乐时光活动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救了我们的急,他们来的人很多,也很激动。
我站在那里吃着一块烤鸡肉,正在琢磨与谁交谈,这时,一个看上去很年轻的家伙晃晃悠悠地走了过来,蓝色的T恤很整齐地扎在牛仔裤里,上面写着"Bm"(意为"博客网")。他在狼吞虎咽地吃着自助餐台上面的食品。原来这位就是谷歌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谢尔盖·布林(SergeyBrin),他当时的身价是60亿美元。他看上去只有15岁,皮肤泛着光彩,一头浓密的黑发从他高高的前额处向后梳着。我指着他的T恤问他读哪方面的博客。他说大部分是技术方面的,但其实也没读太多。除了阅读博客,还有其他太多事情要做。接着我们就被一些神情急切的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围住了,他们踮着脚尖蹦蹦跳跳,就像一群饥饿的食人者一般盯着谢尔盖。
谷歌的另一个联合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Page)也来了。他穿着牛仔裤和一件运动上装。他和谢尔盖给我们的讲话非常滑稽可笑,就像拉斯韦加斯的老式搭档演出一样你来我往地讲话。他们说道,他们很欢迎我们去参观,因为谷歌公司正在开始一项伟大的征程,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尤其是如果我们愿意为他们拓展海外业务的话。想想其实也很滑稽:仅仅5年前,在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时,两人才开始认识,而此时此地他们已经成了让人推崇至极的人物。"我们不是来作报告的,"佩奇说,"我们真正想知道的是你们对谷歌公司的看法。因此,请问你们最不喜欢谷歌的哪些产品?"很多人举起了手。麻省理工的学生尤为踊跃,他们对谷歌及其技术了如指掌。他们对算法、功能性和商业模式都有问题要问。我想象着哈佛商学院一群类似的学生可能会问什么问题,他们可能问,"我们怎样才能到您的位置上?""您对印度和中国有什么看法?""在一间计算机科学实验室里把一些服务器搭配起来、创造改变世界的技术前,首先到咨询业去获得更多的经验,这个主意怎么样?"我问佩奇对谷歌公司的新闻栏目有什么看法。他先东拉西扯了几句,好像对此问题不是很感兴趣,最后总结说他希望谷歌新闻可以促使记者们更负责任。
谷歌公司让人感觉不可思议。员工们个个看起来都精力充沛。让雅虎公司员工感到窒息的那种沉重的压力还没有出现。在我们离开的时候,我看见有位女士坐在其中一座建筑前的一堵矮墙上,一副非常不开心的样子。她双眼盯着地面,拿一张纸巾捂着鼻子。谢尔盖·布林正从前面的草地穿过,看到这幅情景后,就坐在她身旁,用胳膊搂住了她。这确实是那种以人为本的公司。
而eBay就是怪人的天下了。跟我们参加见面会的人数大致相当,20个哈佛商学院的校友排成一排讲述他们的工作经验。他们像犯罪嫌疑人似的站成长长的一排,依次解释他们的工作。最后,我也搞不清谁是生产经理,谁是产品营销经理,谁负责销售珠宝产品。可能是照明和落在落地窗上的灰蒙蒙的细雨的原因,这里的人看上去都有些萎靡不振。后来房间后面的一扇门突然打开,首席执行官梅格·惠特曼走了进来。她提到了在eBay工作有很好的职业机会。但看着她讲话的样子,我却一遍遍地想起了《领导力与组织行为》课上播放的录像里她讲的话:"你很可能不会回顾过去,慨叹自己工作不够努力……但到最后你的家人和朋友才是最重要的。"如果依照这些标准判断,再考虑到她自己的经历,我为什么还要来圣何塞这里工作呢?
那天晚上我和来自罗马尼亚的学生尼科一起在帕罗奥多迷了路。我第一次注意到尼科是在《分析论》课上,当时几个曾在伊拉克服役的老兵决定在课后给大家讲讲他们的经历。有一个曾在伊拉克临时管理当局工作过的人说,2003年抵达巴格达时,当地的环境条件"是能够想象到的最恶劣的"。行政重建小组从华盛顿乘飞机到巴格达重建伊拉克政府,结果却在一处巨大空旷的宫殿里拥挤在唯一的灯光之下。他们的电脑丢在机场的跑道上,而且已经与沥青融为一体。他们没有与外界交流的方式。一屋子的人绝大多数都在为前线传来的故事感到惊奇的时候,尼科举起了手,问这位昔日的会计师是否认为这次入侵是美国石油公司的主意。他的问题遭到了冷遇,但尼科似乎并不介意,靠在教室前面的一根柱子上听完了后面的故事。虽然我觉得他的问题很不合时宜,但我还是很欣赏他酷酷的表现。
风险大师(5)
考察活动的组织者为哈佛商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的工商管理硕士们在一家酒吧安排了一次联谊活动,可我们却令人绝望地在这片郊区的暮色中迷了路。我们驾驶着汽车在斯坦福大学和帕罗奥多市西班牙人聚居区周围整洁优雅的道路上转来转去,希望能在油炸三明治快餐店、加油站和毫无规律四处现身的小别墅之间找到目的地。尼科告诉我,他离开远在罗马尼亚的家人和朋友,准备花几年时间拿到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再在美国的一家大型技术或金融公司工作几年,然后就回自己的祖国。他发现在哈佛商学院学习是一次荒谬愚蠢的经历。"甚至在无话可说时,美国人依然会喋喋不休地讲个不停,"他说,"我感觉我花这么多钱就是让这些美国小子多个听众,并且可以说他们认识这个来自罗马尼亚的家伙,仅此而已。"
和很多外国人一样,尼科觉得哈佛商学院自称国际化的商学院有些言过其实。大部分所谓的国际学生都已经在美国生活了好久,因此他们的异国风味并不浓厚。学生中有从10岁开始就住在美国的日本人,有十几岁就搬家到了得克萨斯州的尼日利亚人,还有在普林斯顿大学受过教育的印度人。在学校的"国际周"活动中,这些学生可能会穿上各自的民族服装,但他们在文化上已经与美国人非常接近,根本分不出来。
等我们找到联谊活动所在的酒吧时,聚会几乎已经结束了。三个孤零零的哈佛商学院学生围坐在一张小桌子旁。斯坦福大学的学生根本就没露过面。我和尼科本想买杯啤酒喝喝,但氛围太凄凉了。于是我们上车往回赶,结果再次迷了路。
全书选载完毕,更多精彩,请见原书。呼吁购买正版。
首页 上一页 共3页
返回书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