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网 - 人生必读的书

TXT下载此书 | 书籍信息


(双击鼠标开启屏幕滚动,鼠标上下控制速度) 返回首页
选择背景色:
浏览字体:[ ]  
字体颜色: 双击鼠标滚屏: (1最慢,10最快)

20150725083359550

刘同(当代)
这么说你就被灭了
很早很早,看过一个笑话。
说是一位有钱人驾驶着自己新买的小型直升机,在空中特别得瑟的飞。得意洋洋之后,忽然发现自己迷路了。
他看到前面一栋高楼的楼顶站着两个人,于是降低了高度,声嘶力竭的喊着问路:“嘿!你能告诉我,我在哪儿吗?”
两个人抬头,用看白痴一样的眼神看着这位可怜的富豪。半天,其中一个大喊着:“嘿!伙计,你现在在飞机上!”
这是一个关于美国律师的笑话。
有钱人立刻判定那个大声告知答案的人是美国律师,因为他提供的消息准确无误,没有漏洞,但是却毫无价值。
这是一本关于职场的书,我无意针对大洋彼岸或者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的律师。我想说的是,在关于职场那点事儿上,我们每天所面对的传媒,无论是期刊,报纸,电视,或者其它,都开设了职场相关的专栏,传授各种各样所谓的技巧,攻略,甚至声称发现了办公室里的BUG,你可以利用。
所有内容都在对你说:“按照我的来,你可以无限打怪!无限升级!”
事实是这样吗?未必是,更多这类指导,给你带来的是一些大而无当,看似准确无误,没有漏洞,其实毫无价值的信息。
这就像你在休假的时候,有人告诉你,你应该去钓鱼。这能给你带来乐趣和收获。也有人告诉你,什么水域更适合钓鱼,什么钩子能钓鱼,什么鱼饵能诱鱼。那些都是对的,可问题是,你也许更想知道,你常去的水域如何能更好的钓到鱼。自己已有的钩子如何才能钓到鱼,框里的鱼饵如何引诱到更多的鱼。
活在当下,每个人几乎都有自己的职业。就连貌似能够睡到自然醒的SOHU族,其实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职场关系,只不过是将办公室搬进了卧室。但是你同样有合作伙伴,有同事,有客户,有能够影响你的重要的人。
任何人,只要你做事,就无法逃离职业的概念。整个社会就是一大号的办公室,除非你六根清净,跳出红尘。即便你是个和尚,师傅,难道你忘记了,庙里还有方丈这个职称,还有监寺,是不是又绕回了所谓的职业圈子。
我不是传说里的专家,年纪也不是特别大,有多丰富的自身经验在其中。只不过凑巧,我是个职业人,又做着那么一个关于职业和职场的栏目。不能说因此我对职场比别人有更多的了解。事实上,我的确是在每期节目里,倾听着别人关于职业和生存的故事,疑惑,问题。
节目结束后,对这一切来说仅仅是个开始。有人会觉得,刘同这个人说话,办事,考虑问题蛮有意思的。所以发邮件,写信。甚至到微薄上留言。他们怀着对职业的敬畏,用上请教二字,想从你这里得到一些如何解决问题的答案。这让人不得不感动,然后谨慎。你要知道,也许你的一个建议,就会改变一个人的困境,让他更进一步。
除了自己的职业经验和这档节目外。我不觉得自己有太强的为别人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少我不是万金油。也不是MBA商学院里的资深教授。对很多问题的研究,只能说是浅尝辄止。这个时代太高效也太浮躁,总有层出不穷的问题在等着你。你没有办法在一件事情上纠缠太久,弄个底掉儿。
请教这个词,让我很汗颜。指导两个字,又给我带来了巨大的鸭梨。我没有资格去做这两件事情的主体。我所依仗的,不过是看的多一些,见的多一些,自己犯过的错误多一些,以及从别人的经历和谈论中汲取相关经验的机会多一些而已。
职场没有教科书。我更不是能一二三四,将问题剖析的明明白白,一针见血的专业人士。所以,这些注定了这本书的内容不会像传媒上司空见惯的一样,有理有据,洋洋洒洒。
身在职场,最重要的是什么?对我个人而言,是成熟。从入职开始,每个人都迎来了另外一个从稚嫩到成熟的周期。对一个新人而言,无论是谁,都有着无限的未来和可能。然而你成熟的速度和成长度,慢慢的将你的成就定格。
看看办公室里的呵责:“事情怎么能这么办?”“这份计划你重新做了拿给
我”无一内在的含义是,你怎么这么不成熟,连这种事情都做不好。如果你听不懂这个画外音,那么你完蛋了,你只记得去弥补眼前的缺失,却永远找不到真正提升自己的根源所在。,
当领导暂定截铁得说出:“你不太适合这份工作。”“幼稚!”的时候,往往象征着你旧生涯的终结。如果你还不能从中找出点什么的话,那么,新的职业即便到来,也是匆匆而来,匆匆而过。
成长的过程也许很短暂,也许很漫长。针对每个人,需要的时间不一而足。但是即便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身上,也肯定有幼稚和不足的一面。区别无非在于,成功的人,幼稚的一面较少,而不成功的职业人士,身上到处都能让人投来:“小样,你新来的吧”的眼神。
在我们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话,许许多多的事,都是别人不会告诉你,而只有父母会直白的说出来的。
而这也正是我写这本书的想法所在。我本身也不是一个太成熟的人,但是我见过太多人不成熟的一面,听过太多不成熟的故事。我愿意与大家分享,也愿意直白的说出那些传媒上遮遮掩掩,不敢,或者不想说出的话。
这些话可能会让你感到不爽,感到阵痛,甚至深恶痛绝。可是能起到一点改变和借鉴的作用,对我来说,就已经足够。
要声明的是,这不是一本万用灵丹,更不是职场百科全书。只是某些问题上,我告诉你,我会这样看,很大的可能性,你的上司和同事也会这样看。
这是一本有关于职场真话的书,也许观点和意见和你所读到的那些截然不同。你可以选择继续下去,也可以选择合上书页。选择的权利在你,而书写的权利在我。
在这里,与所有想褪去“幼稚”外衣的读者共勉。希望我们能从这些也许并非具备很多共性,甚至有些生僻的事情和经验里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换下职业生涯中“幼儿“的开裆裤,一起成长成熟。
职业装;职业妆VS职业,“装”!(1)
@小鱼:是不是该打扮成Lady Gaga去迎接一次面试!
@莫歪歪:求职百发百中装:裙长刚过肚脐,上衣起码开到胸部,搭配黑丝金色高跟最好。搞不定考官,也要晃瞎他的狗眼,让他迷迷糊糊的眩晕中挫败。
.@北京离首都好近:招聘会上,看到求职的穿的越来越规矩,越职业了。求职的都职业了,所以大家都找不到职业了。
这是从微薄上,遴选出来的几个段子。看完了一笑,觉得特心酸。类似的问题,很多人在节目里和私下咨询的时候也问到过。有迫切想得到一份工作的新人,有职场打拼多年的老员工,甚至还有一些中高层的管理人员。
职业装这个概念,在国内兴起了大概有十几年的时间。最初的定义,就是套装,白衬衣,A子裙,男士则是笔挺的西裤。
不能否认,这的确显得整齐划一,精神,在有公司活动的时候显得气派。可是,职业装,不等于是为“职业”而装。这并非职场的标配,更不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在衣橱里满满的塞上这些好看,简单,但枯燥又雷同的衣服。
什么装才职业?没有定论。
行业不同,对于职业装束的要求也不同。
像我供职的传媒行业,着装上相对来说随意一些。平常自己喜欢的搭配,只要不是太离谱,太醒目,给力到别人无法接受,都是不错的选择。
在我的理解里,严谨的职业自然会对装束提出要求。比如警察,保安,客服,空姐,医生。这些要求,是会写在企业的规章制度之内的。除此之外,其它企业不会对职业装有统一的规划和要求。那就是给你留下了一片可以自己发挥的天空。
@刘同:每次招聘会,看着一水儿职业装的应聘者就感到别扭。虽然穿的精致讲究,可是精气神都显得那么呆板。本来一活泼的人,性格完全被衣裳统驭了。没有个性的参照,挑人明显是给自己出难题。
这不是我自己的感受,几乎是做人事的一些朋友们的共识。有个哥们儿在喝酒海侃的时候说,今天原本看中一女孩,看着就是那种特秀外慧中,灵秀的感觉。但是职业装一套,怎么看怎么觉得,原来的优点全都没了。整个人就被那一套衣服耽误了。
我问他,你最后决定给她个面试机会了没有,他摇摇头,撂下四个字:“中毒太深”。
好多女学生,在招聘会上穿的特别职业范儿,那种职业范儿,让本身性格看起来挺有意思的你。因为听信了别人的谗言定制了套装,变成了A字裙的姑娘。
这情况有点像前几年,人们对奢侈品的猛扎。放眼望去,满街都是LV或者古驰。香奈儿的小黑裙和套装是好。但需要相应的身材,年纪,性格来匹配。原本一个习惯了休闲,运动型的人,套上一款为了某种目的而去套上的衣裳,绝对只会给自己拉分。
人有个性,服装也有个性。或者说有性格,某种和你个性不合的服装,是不容易在短时间内被你驾驭的。因为,你穿上它后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要求都要和之前的你有微妙的变化。这个变化不是说适应,就能马上适应的。
就像一个喜欢听德云社,拍着巴掌叫好,没事起哄喊“吁~~!”的人,偶然去听次高雅音乐,虽然你能憋住让自己不鼓掌,不叫好,不起哄,可是感觉是什么?毫无疑问,别扭!
衣服是有性格,需要驾驭的。听信太多攻略,谗言,定制套装。会让你变成套子里的人,整个人的性格,特点,都被“套住”,从有血有肉的自己,变成一个“木乃伊”一样套子里的人!
你穿的别扭,对着镜子自己觉得不舒服。别人看着也奇怪,要知道,青铜圣斗士,是穿不了黄金圣衣的!
为什么要穿职业装?问题的关键在于这里。答案五花八门会有很多。万变不离其宗的却只会是一个,因为它让自己看上去更职业。
国外有一种“让服装说话”的理论。在你不能很熟练的表达自己的时候,服装是一种让对方读懂你的选择。
正如夏日里依旧西装革履的,往往我们会将其归纳为保险代理人或者广告人的职业范畴当中
。就是因为着装,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职业装;职业妆VS职业,“装”!(2)

曾经一度,我被调派到光线传媒的广告公司去,因为对广告方面了解的不够。我那一年,扫光了衣橱里所有的休闲装,让它们给新添的五六十件衬衣和西装腾出了位置。这种正式的穿着,给我带来了一点点的信心对着镜子的时候,我告诉自己,哦,原来我也可以有这种很正式,很职业的范儿。
同时,我拜访客户的时候,这也起到了作用。让客户觉得,他是个有经验,有着方面特长的广告人。
一年之后,我就将这些服装全部扫除出去,重新回归的休闲。因为我发现,随着我对广告方面的了解,和能力的增强,我不再需要这些衣服来为我支撑自信和门面了。
在你能力不够,或者经验欠缺的时候,职业装是能给你带来一些帮助。但前提是你有驾驭这套职业装的能力。与其在求职的时候盲目的职业,不如等入职之后,慢慢私下适应。让能驾驭的职业装陪你走过不成熟的这段日子。
反过来说,职业装是对能力不足的一种外在弥补。重要的还是你是否具备胜任这个职业的能力和资格,如果足够,哪怕你穿睡衣去拜访客户,也会让客户觉得你足够牛B。
很多人误解了职业装的作用,觉得职场必须职业装。或者这就是自己最经典的战衣。在这个美丽的误会中,,与其说是职业装。不如说是职业“装”。不否认,现在是个“装”字横行的年代。专家学者装“专业”装“睿智”。绯闻明星装“无辜”装“可怜”;名人夫妻装“恩爱”装“和谐。
我们这些人什么也装不了,只能装和自己息息相关的“职业“
不过,是装的,总有被戳穿的一天。职业体现在林林总总很多的方面。你的谈吐,对行业的认知,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甚至说,一个关于你对企业的微小的认识。职业装不是万能药,更不是保护罩。总能护住你不够职业的罩门。
在很多高层看来,在有对外活动,展示形象的时候,职业装才是必须的。平素里总是职业装束的,反倒偏偏是一些办公室里的菜鸟。因为你在其它的方面信心不足,所以才需要职业装来带给你勇气。
对职业装束要求不高,没有制服和工作服的行业。只要衣服干净整洁,不脏不臭,不非主流,就足够了。
放下你的“登山”包(1)
@空中小姐:小姐,有咖啡吗?小姐,能不能来块方糖?小姐,有没有漫画书;小姐,有没有森赛海尔的耳机啊!靠,你当姐是多啦A梦吗?
很多人的梦想之一,有一个多啦A梦在身边。随手能从袋子里掏出各种你需要的东西。无比惬意。我们不是大雄,也没有来自未来的多拉A梦。可我们有多拉A梦的原始版本自己随身带着的包袋。
据说,这个世界上有超出一半的男人,好奇女生随身的包包里装着什么东西。据说,这个地球上有一半的女人,好奇男人的包里装着什么东西。
其实,装着什么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总能从一个人习惯携带的包里所装的东西,对这个人有一个初步但清晰的认识。
总塞着笔记本电脑,表格资料,会议文件,而没有其它的,一定是个空中飞人加工作狂。
总装着化妆品,彩妆以及各种保养品的可能会是个相当在意自己形象的OL。而当你从某人包袋里摸出一个毛绒的熊玩具的时候,结果可能是两个,要么他是憨豆先生,要么这个人很童心,很有爱。
所以,发现了吗?包里其实装的是秘密,而大家都是喜欢窥视别人秘密的人。
包袋装些什么很重要,因为它很可能会让你定格在某个印象的频道上,为你将来或者下一步和别人接触,拟定一个基调。
曾有参加节目的选手私下跟我说,我买了个BALLIY的手袋。我问为什么,她说,拿上显得精神,而且显得更有品位。
我计算了一下她的收入,大概这个手袋花去了她小半年的工资。我不是愤青,对于所有品牌和奢侈品的东西都满腔怨恨。消费观念是个人的事儿,跟其它人一概无关。
可是,当你在职场上,只是一个前台的时候。拿的包袋比老总的还要高端,衍生的出的麻烦也许是你无法预料的。
你会被视为有点装,被视为不踏实。如果你性格外向,随和,和大多数人甚至管理人员都合的来,恰恰再有一些那么的小美貌好吧,等着你的可能是无中生有漫天飞扬的八卦传说。
包袋的选择很重要,低调,符合收入条件和身份。以及,款型简单大方,不要过度花哨。否则别人会以为你是来度假的。而包袋公司,也没有必要弄出所谓通勤包,工装包这样的品种。
我被人“掏”过包。不是小偷,而是要好的同事和朋友。总有些时候,他们也许急用一些东西,你又在忙碌,会让他们自取。
所以,友情提醒某些你觉得私密的东西,最好还是放在包袋的夹层,拉上拉链为好。
我的包适用两个字,硕大。我个人觉得,带包的意义,就是给人提供工作上和生活上的方便,其次才是装饰和搭配的作用。
硕大,是因为有硕大的需要。
@刘同:我硕大的包里什么都有,如果你临时要派我出国,我马上可以拎包可以走。什么都不欠缺。包存在的意义,就是在你要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能从中找到合用的设备。
@刘同:因为我的包,很长一段时间内,我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很奇怪的人,奇怪到面面俱到。可是我觉得,虽然包重一点,拎着辛苦。但是可以随时随地的处理任何问题。
列一个清单,文件,资料,笔记本电脑,手机,ipad,单反相机,钢笔,名片夹,卡夹,钥匙夹等等等等。
有人问我,每天你带着这么多的东西,会不会觉得挺累的,真为你的肩膀担心。谢谢这位朋友,我觉得,当你需要用什么东西的时候,还要开车或者坐公共交通,回家或者办公室,跑来跑去浪费掉花在路上的时间,你会觉得更累。而且,这个时间内,你完全可以结束掉一些琐碎的工作,为自己换取更多休息的机会。
包有一种存在感,让你觉得安全,就像机器猫,有它在,你知道它里面的东西能帮你解决很多问题。
开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没预料到,随之而来的问题那么多。提问有些很到位,也有些很荒谬。我无法回答一个女士,是否应该在包里装上镜子,装多大的镜子为好的问题,也无法一一的指点男士们,包袋里到底要不要放上一个皮质烟盒和酒壶。
很多 复杂而琐碎的问题,一一的回答,可能需要浪费掉十几万字,或者一两年的时间。所以我在这里更愿意提供一些原则和标准:
职场用包,选择你最需要,最常用的东西。我们不是去登山,关于个人爱好的东西为了节省空间和您的体力完全可以排除掉。放下你的登山包。
如果你包袋里的东西装饰作用超出它的实用价值,你很容易被认为只是装点门面,你这个人没有料。带的东西一样要实用价值很高,而且一定要在不经意当中让人感觉你带的东西都是有用的。要实用和美观相并论。才不会显得很傻。
当你看到有人从包里扯出一条手机链,然后插在电脑上可以做U盘使用的时候,你会感觉,这个人有点意思。包里的东西有这样的作用,实用+美观=别人的深刻印象,以及你是个有趣的人的判断。
华丽丽的开场白
您好,我叫XXX,来自XXX。
对不起,这样的的介绍都听麻木了,我想如果本人没有太惊艳太突出的亮点。注定了你已经在心里被XXX了。
开场白很重要,无论是求职,面试,还是在工作中结识伙伴,谈判会晤。从公共关系诞生之际开始,就侧重于反复提起一个首晕效应。
很多人幼稚的一面在于,费尽力气,打造了自己的发型,挑选了自己的装束。甚至倒背如流的记录下了面试,谈判,会晤三千问这样厚厚的指导书。但却偏偏忽略了如何打开场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开场不对,精力白费。你能想象,一个看上去职业的人一开场就让你发现他的秘密,原来他是个生涩或者笨拙的新手吗?
华丽丽是个形容词,看上去比较犀利。其实朴素一点来说,我愿意将它视为十五秒问题。根据资料显示,人与人沟通交流的前十五秒,是关键时刻,如果再十五秒内,你能引起对方的注意,让对方对你发生兴趣,那么恭喜,你也华丽丽了。
嗨!我注意了下,你们公司提供的职位,和招聘展台周围的人群一样吸引眼球。
这句话有没有一点随意?
有,可是起码要比上来就是我叫XXX,来自XXX好的多。在一片XXX声中,你会变成提神的咖啡因,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打开你的雷达,从一片声音中,找出雷同的点。然后想出自己要说的话,和做的事情。出位是件很简单的事儿。关键就在于,你是中肯的,而且与众不同。
当然,重要的是十五秒之内的交流。不仅仅局限于语言。当一个人,拘谨而小心的直勾勾的盯着你的眼睛,或者垂着头看着自己的鞋尖儿,手里紧紧的攥着自己的简历或者资料的时候你会怎么想。
哦,原来他不过如此。
十五秒,很短暂,也很漫长。短暂到只能让人完成一次粗略的自我介绍。可是,现在国际贸易都讲究双边了哎。
漫长到,可以形成有效的,互相了解的沟通。
我喜欢业务员这份工作(我是来应聘业务员的),我一直好奇日用产品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我想了解它(我知道应该先了解产品再进行推销。)
那你对日用产品市场有什么看法吗?(你是不是具备经验,或者真的了解,我们想录用这样的人)
我觉得。。。您觉得呢(你觉得我怎么样,从回答里给我一个答案)
哪种方法更具备效果,我想不用我多说了吧。
聪明的人15秒之内会用各种各样的情绪来制造一些小的交流,貌似没有什么意义,但是15秒之内已经对过几次眼神,交换过几次对方的想法。兴高采烈的时候,会有一些肢体语言,让人觉得很有趣,有谈下去的欲望。
声音也可以让人灰败
今天,我兴冲冲的冲进老大的办公室。他一直让我学会讲故事,然后用讲故事的办法去激励别人。
我发现并记住了这样的一个故事,看起来,它是如此的激动人心。当我一口气把这个故事讲完并且沾沾自喜的看着老大,期望得到一份奖励的时候,老大不满的弹了弹烟灰,淡定的对我说,你难道叫“复读机”吗?!
这是国外网站“发霉了”上的一则糗事。看得出,写下这个段子的人心情有多么的灰败。只是不知道这位仁兄,有没有想到,身为他的老板,听他讲完这个故事的时候心情有多么的灰败。可以说,老板已经失去了继续和他交流下去的兴趣。
症结在哪里?不在老板,不在那个故事的本身。能够被当成励志故事刊载在任何媒体上的,都是千挑万选,千锤百炼的成果。
问题在于老板口中吐出的那三个字“复读机”。当你只是原原本本的复述这个故事的时候,故事本身的感染力被无限的降低了。
为证明这个问题,我们做过尝试。寻找志愿者,来做一次演讲,演讲的稿子是那篇大家耳熟能详的我有一个梦想,作者,马丁路德金。
从纸面上看,这是一篇让人热血沸腾的演讲稿。可是因人而异,效果却截然不同,有的人口中的我有一个梦想让你昏昏欲睡,觉得枯燥的想要逃离,可另外一些人,却能让你感到留下来,听他说完,自己会有所得。
美国有超过两亿的民众。每四年却只有一个总统。那些选举的发言和竞选词出自助手的妙笔,每个人几乎都能通过别人的协助得到,可是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其它人?这就是在交流中感染力的差距。
你的情绪,你的语气,你的用词,全部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就会很容易让人明白你究竟在表达一个什么感观。
声音,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比如我们通常要求抑扬顿挫,从声音里透漏出你的情绪状况来。比如开心时候,说话声音高亢,笑起来也相对爽朗,而郁闷的时候声音低沉,说起话来语速节奏缓慢。
这是人自然的表现,证明了声音也是表达情绪的一个部分。那么请想一想,当你的声音一成不变的犹如复读机一样展现在别人的耳边时,面对着一个没有情绪波动的人谁会有太大的兴趣?又或者,你总是高亢,兴奋,是不是会显得有点过于急躁和轻浮。
结果不好,容易让你情绪灰败,更严重的是,导致结果不佳的原因,在于你的声音已经足够让对方灰败了。
你要在你的声音中完全充分的表达你的情绪,我才会被你感染,才会给你机会。让我感觉到你会比别人做得好
什么样的声音,语气,才是最佳的?没有答案,一山更比一山高,那些在这方面富有魅力的人,各自有各自的不同和诀窍。
如果非要给出一个标准的话,那就只能给出一个最低的底线。
你的语调要能打动人,最起码也要能打动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打动和说服不了的事,你没有资本要求别人接受。
对着镜子和录音机,为了这个底线,努力吧!
废话!废话!废废话
@靡靡音:魔音贯脑ING,为了一点小错误,老板找我整整谈了九十分钟,难道领导的时间就这么不值钱吗?还是他需要一个娱乐时间,欣赏下我因错误扭曲拧巴的脸。拜托,废话不要太多好不好!
人际关系的90%,是由废话构成的。职场交流的的80%也是由废话构成的。废话是个角度问题,从一个角度来看,它是无用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却有它存在的价值。
它是润滑剂,当别人的怒火毫无保留的倾泄下来的时候,也许一下就能破了你的防。你会感到疼痛,会觉得尖锐的无法接受。而这个时候,废话就能起到一个润滑的作用,在他对自己的怒火解释的时候,给你一个也许你在疼痛时无法顾及和领会的理由。
废话是探测器,除了平息你的不满外,它还能形成有效的探测。让人能够把握住你的情绪到没有到一个彻底的爆发点,你的忍受力还有多少。然后选择安抚,还是更加深入的解决眼前的事情。
同时,废话也是探照灯。它能帮你准确定位到你下面需要谈的话题,和对方感兴趣的事情。让对方发现因此你们有共同的话题而感到和你亲近,愿意给你更多的机会和时间。
一个人一定要平常说话说多了,说的多,错的多,踩得雷多,未来再踩雷的可能性就小了。
只有被更多的人误解过,你才会变得更好。不要为了怕说错而不说。
平常要说话多,说什么。不能总是一本正经的谈正事,许多重要的事情,其实决定也就在寥寥的几句话当中。
一个咨询公司的中层顾问朋友,就很懂得废话的艺术。他会在面对客户的时候攀谈一些看似不相干的话题:你看,麦当劳总是跟着肯德基,有移动宣传的地方肯定会出现联通的广告。我不知道,咱们总是跟着谁或者被谁跟着,是不是这种总有对头在的感觉很不一般呢?
一堆无用饶舌的废话?不,虽然任何一家雇佣他作为顾问的企业,都想独占鳌头,在市场上赢得更多的份额。都想独自做大,或者暂时没有对手。
但是他的话,首先显示了他对市场和行情的了解,知道任何行业,竞争对手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有显性的,也有隐性的。其次告诉了对方,我既然了解,就已经做好了帮你们应对这种局面的准备,最后,是在提示对方,你们现在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把局面和感受说出来,对我们的合作更有帮助。
这样的人,怎么会让对方不重视。不感觉到惊喜,不给他最大的关注呢。
我模拟过类似的场景,在节目邀请的选手当中。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个客户,需要你来做他的顾问,你会如何提问:
结果让我很沮丧,选手中抽到这个题目的,一直对着我在阐述,保证,尽力将一切做到最好,去开发出最大的市场,渠道下沉到县级地区,抢先对手一步。
可是,你让我怎么注意你,相信你。你给出的都是蛋糕,却没有告诉我蛋糕怎么去做啊!
当你提及蛋糕怎么去做的时候,也许你会出现失误。你未必明了所有的步骤和情况。但是这次的失误,会给你补上这课,让你以后变的更好。如果惧怕失误和失败,你只是描述我要给你做一个大大的蛋糕。哪怕过了再久,你终究连烤箱怎么打开还是不明白!
禁行!大“排量”回避(1)
有次我在现场问一名选手:“你到底了解不了解这个节目,有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相信自己能够在这个舞台上出彩?”
他有些烦躁的回答说:“那你们为什么要让我来!”
我只能笑,苦笑。
很多问题就出自这种沟通失效上面。我想问的其实是他对于节目的理解,他觉得到节目来,应该做些什么,有什么样的目的。
而他理解为一种苛责。
这就是职场当中会出现的一种常见的问题。在沟通失效的时候,你会选择怎么做。是反问,倾听,搞清楚别人问什么再做回答,还是直接脱口而出自己理解后的不满。
如今街上到处都是限排的通告。其实在交流中,也有一些“大排量”场面,而在职场当中,这个是绝对要回避的。
每个人提问,一定要很清楚对方的目的是什么。当老板问你一个问题的时候,你要想,他为什么要问你这个问题,目的是什么,结果是什么,如何在你的层面解决这个各种各样的问题。
很多时候,其它人能给你提供这方面的帮助。比如说应聘面试时的副考官,。当你没有琢磨透这个问题的时候,他肯定会有自己的情绪和动作在里面。
在工作中,也许面对你的不理解,有些时候对方不会解释,但是他一定会通过闲谈或者是举动,传递到身边其它人的身上去。
老板说,你很努力。
可信吗。未必。但是老板跟别人说,他工作很努力,就是有些时候对工作的领悟有问题。这才是他要表示的全部。
老板说合同你拿回去再看看,让你一头雾水。你可能喝咖啡坚持一夜不睡,最后还是摸不到头脑的丈二和尚。
但是同事可能一句话说出来,老板就是这样了,合同习惯性的要留下一些无关紧要的小瑕疵,供对方挑剔和谈判,掩饰住更大的更重要的条款上的争议。你也许会豁然开朗。善于借用身边人来了解对方的意图,而不是开口抱怨和指责,是一个稳妥而智慧的解决方法。
如果你没有完全明白HR的真正意思,你不能以为自己理解了。可以用自己的话,组织一下,再问一次。听不懂就是听不懂,不要乱回答
如果你看访谈类的节目。你应该可以发现,很多优秀的住持人都懂得反问。这个反问可能是技巧性很强,巧妙的对访谈人提出问题的总结。也可以是简单的复述:“您是说什么什么对吗“
在这个时间内,你完全可以再组织一次自己的思维,对方也会给你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和解释。这没什么丢人的,起码比你直接反应过激,在稀里糊涂的情况下,闹出驴唇不对马嘴的大排量事件来好的多。
上面所说的,应该是软性的大排量问题。其实大排量问题还有硬性的一个方面,这些相应来说比较容易理解。比如说一些口头禅式的词:靠,死去,不会吧。另外还有一些强硬,死板的回答,怎么可能,我认为这不可以。你要的这些我没有。我做不到!
比较麻烦一些的硬性大排量场面,既是一种不能正确确定交谈中自己位置的回答和交流。我见过不少人犯这上面的错误。一场面试,原本还算圆满,在彼此了解情况后,求职人员对HR说:“那行,我再考虑考虑!“
秒杀,绝对的秒杀。因为我再如何如何,是一个赤裸裸的甲方词。在这个交流的语境里,求职者是处于一个“求“的地位,你想要的是得到这一份工作,是一次别人给予的机会,以你为主题,强势的要再考虑考虑,顿时会拉低你的分数,抹杀之前你费尽心机给人留下的良好印象。
用词造句一定要看场合,看语境。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错用换位的词语。不然肯定会造成无谓的损失。
除了语言上的大排量外。交流的动作,姿态神情。也不可轻视,这也很可能因为疏忽,让你得排量陡然的增加。
光线传媒在招聘的过程中,我曾经格外看好一个求职的女学生。她个人简历丰富,积累了不少相应岗位的工作经验,说话语气各个方面以及性格,都比较适合公司的要求。可是她在面试的时候,却被HR抹了下去,我好奇的追问理由。很简单的一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她的眼神不是 放在HR的身上,而是总是飘忽不定的感觉。
HR说,一个在对话时,不和你对视的人,很容易让你觉得她是在自言自语,根本没有尊重你的意思。如果将来面对同事和客户,这几乎是一个天大的问题。
尊重这个词看上去有些正式,可是它是必须的。也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如果你想管住自己的排量,那么请永远把这个词记在心里。一个懂得尊重的人,无论是尊重机会,尊重自己的职业,还是尊重他人,在排量方面吗,都不会做的出格。
数到五,明白HR心态:(1
@:大喇叭:对不起,哥不是孙悟空。变不了你肚子里的蛔蛲钩虫。
其实,连数到五的过程都可以节省。对于你要面对的HR来说,不管你是求职,面试,还是通过培训,已经入司后的谈话。你只要熟悉了HR的位置和作用,就能很明晰的把握他们的心态。
人事是什么?
人事是公司的面子。人事要不沉闷,懂得沟通和交流。他不希望溜走任何一个人才,希望给公司带来更多的精兵强将。
所以,你要明白,人事个人怎么想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情。在他心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选出最适合公司岗位需要的人才,而你是不是公司最需要的那个。
一般来说,能招聘的企业,都是那种活力性很强的企业。你何曾见过,一些国企,垄企到招聘会上摆摊招聘,孜孜以求得到人才?
需要你做的很简单,那就是展现出公司想要的种种特性出来,让HR觉得眼前一亮。这样的话,就会让他彻底对你感兴趣。你也更加能够打动他的内心。
不过,也会有意外这种意外很常见。可是很多人都会死在这种意外上。
我有个朋友,号称“恋爱”杀手。无论自己发展的,还是别人介绍的。基本上是不出一个月这段感情绝对会凋零掉。
他哭着喊着让别人当红娘,可是后来大家都敬而远之。有人开玩笑说,北京自打六环以内,姑娘们有一个算一个,听到他名字不跑的,基本上没有。
他很帅,不丑,收入尚可。为人爱好颇多,说话也算有趣。
问题出在哪里?我举个例子,曝一下他的小料。
有次下班后,我们在一起聚会。他女友发短信过来问他:“你在干吗?”
他回答:“忙”
“忙什么?”
“朋友聚会”
“什么时候忙完?”
“大概九点后”
“哦”
看上去很正常,是吗?
问题偏偏在于,他根本没有读懂对方要说的话。我们重新来分析一下:
当女孩子问你,你在干吗的时候,她们在想什么?事实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女孩的潜台词是你现在忙吗?我想跟你聊聊天。
当他回答忙后,女孩问忙什么。其实是在问,你需要不需要我帮忙,或者我能不能插上手。
什么时候忙完也是如此,她更想问你的,是你忙完后,有安排和我什么活动吗?大家出去浪漫开心一下好吗?
当一个女孩再三的希望被你两三个字,甚至一个字击溃后。你的理解和她的出发点有所偏差,她怎么会觉得你就是她想要的那个人?HR也是如此。
这个问题不止是在面试,应聘的时候会出现。在培训,入司后,也是一个极大的问题。无效的沟通会让你们都感到沮丧。有时候会有被雷的外焦里嫩,风中凋零的感觉。
光线传媒,去年的时候做过一次培训。将新人按星座分组,一起进行培训。培训结束后,我们提出了最后一个问题。这其实是一个考核题目很简单,你们对这次培训满意吗?
我得到的答案中,大多数是满意。有的甚至称赞说非常好!歪瑞,固得。可是说这些话的人,根本没有被我记忆深刻的记住,我也对他们没有产生深刻而良好的印象,
反而,我记忆更深的是一个天蝎座的女孩。
她的发言很长,从各个角度阐述了培训的优缺点。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完善意见。其中有几个问题到现在为止,我都记忆深刻,难以忘掉。
她说:“新员工大多数都是女孩,。早上培训八点开始,对男生来说,休息时间也许足够。因为男生七点起床,起床后洗漱下就能赶到公司。但是女生要化妆的话,就要早上六点左右起床,这会让女生因为休息不够而精神不够集中。另外,培训结束的时间太晚了。一群家不在北京的女孩子,因为租住的地方比较偏僻的缘故,回去太晚其实不怎么安全。“
HR的心态是什么,需要你换位思考。除了为公司选拔人才的迫切和不放过一个人才的想法外。任何人都会喜欢,了解自己内心,懂得自己想说什么问什么的人。这不是偏向,这才是真正的公平。
下一页 尾页 共4页
返回书籍页